CN110726188A - 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26188A
CN110726188A CN201911000940.XA CN201911000940A CN110726188A CN 110726188 A CN110726188 A CN 110726188A CN 201911000940 A CN201911000940 A CN 201911000940A CN 110726188 A CN110726188 A CN 1107261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exhaust
air valve
mode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0094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26188B (zh
Inventor
张玉峰
古展彰
黎磊
杨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1100094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261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261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261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261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261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1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air supply to heat-exchangers or bypass chan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12/006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n air-to-air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08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using dry filter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空气处理设备包括新风室、排风室、全热交换芯体和冷媒循环机构;全热交换芯体交叉穿过新风室和排风室;排风室设置有排风进风口、第一风阀、第二风阀、排风风机和排风出风口;在新风室内设置全热交换芯体,使得新风室通过全热交换芯体与排风室进行热交换,以进行热回收;将第一换热器设置在新风室中与新风室进行热交换,将第二换热器设置在排风室中与排风室进行热交换,以进行再次能量回收利用,从而能够进行更多的能量回收,提高了能量回收,同时,在制热模式下,排风先经过第二换热器,再通过全热交换芯体与室外新风换热换湿,有效避免了换热器的制热结霜现象。

Description

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风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质量要求的提高,出现了空调、加湿器、除湿器、净化器、新风机等各种空气处理设备。
其中,新风机是为数不多的室内室外热质交换型的空气处理设备,而将室内的空气交换到室外必然会造成室内热量的耗散,相关技术中,新风机中设置全热交换芯体和冷媒循环机构,排风和新风呈交叉方式流经全热交换芯体和冷媒循环机构的换热器时,会进行热交换,实现了能量回收。
但是,由于冷媒循环机构在工作时,其可以分为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若按制冷模式的风道进行制热模式运行,则排风将先经过全热交换芯体,此时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换热换湿后,温度降低且相对湿度增大,这种低温高相对湿度的空气再与冷媒循环机构的换热器换热会造成严重结霜的后果。
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能量回收效率,减少冷媒循环机构中换热器的结霜现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以及解现有技术中能量回收效率较低、冷媒循环机构中换热器的结霜现象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处理设备,包括新风室、排风室、全热交换芯体和冷媒循环机构;
所述全热交换芯体交叉穿过所述新风室和所述排风室;所述排风室设置有排风进风口、第一风阀、第二风阀、排风风机和排风出风口;
所述冷媒循环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新风室内的第一换热和设置在所述排风室的第二换热器;
所述第一风阀设置在所述排风进风口和所述排风风机之间,且所述第一风阀位于所述全热交换芯体朝向所述排风室的一侧;所述排风风机设置在所述排风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阀之间;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全热交换芯体的底部;且所述第二风阀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新风室进行换热后的室内空气作为进入所述排风进风口的排风;
在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风阀处于将所述排风导入所述全热交换芯体的开启位置,所述第二风阀处于开启状态;所述排风经所述排风进风口进入所述排风室后,依次流经所述第一风阀、所述全热交换芯体、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风阀和所述排风风机后,经由所述排风出风口排出,以便所述排风从所述全热交换芯体吸热后对所述第二换热器中的冷媒介质提供冷量;
在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风阀处于将所述排风导入所述第二风阀的开启位置,所述第二风阀处于开启状态;所述排风经所述排风进风口进入所述排风通道后,依次流经所述第一风阀、所述第二风阀、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全热交换芯体和所述排风风机后,经由所述排风出风口排出,以便所述全热交换芯体从所述排风吸热后对所述第二换热器中的冷媒介质提供热量。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中,所述全热交换芯体朝向所述排风室的一侧设置有转动机构、第一凹形限位结构和第二凹形限位结构;且所述转动机构、所述第一凹形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凹形限位结构均位于所述排风室内;
所述第一风阀设置在转动机构上;
在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二风阀开启,所述转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风阀转动,使所述第一风阀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凹形限位结构靠近所述第二风阀的一侧,所述第一风阀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凹形限位结构远离所述第二风阀的一侧,以便所述排风导入所述全热交换芯体内;
在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二风阀开启,所述转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风阀转动,使所述第一风阀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凹形限位结构远离所述第二风阀的一侧,所述第一风阀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凹形限位结构靠近所述第二风阀的一侧,以便所述排风导入所述第二风阀。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中,所述排风进风口和所述第一风阀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滤部件;
所述第一过滤部件对所述排风进行过滤。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中,所述新风室还设置有新风进风口、新风出风口和新风风机;
所述全热交换芯体设置在所述新风风机和所述新风进风口之间;
所述新风风机设置在所述全热交换芯体和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
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新风出风口和所述新风风机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中,所述新风室还设置有第二过滤部件;
所述第二过滤部件设置在所述全热交换芯体和所述新风进风口之间;
所述第二过滤部件对进入所述新风进风口的新风进行过滤。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中,还包括第一接水部件、第二接水部件和排水泵;
所述第一接水部件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相对设置;
所述第二接水部件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接水部件和所述第二接水部件分别与所述排水泵相连;
所述排水泵将所述第一接水部件和所述第二接水部件接取的水排出。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中,所述新风室还设置有功能部件;
所述功能部件设置在所述新风进风口和所述新风进风口之间;
所述功能部件包括空气净化部件、加湿部件和除异味部件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中,所述功能部件包括所述加湿部件;
所述空气处理设备还包括加湿泵和供水机构;
所述加湿泵和所述加湿部件分别与供水机构相连。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中,所述供水机构还与所述排水泵相连;
所述排水泵将所述第一接水部件和所述第二接水部件接取的水排至所述供水机构中。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中,还包括第三过滤部件;
所述供水机构通过所述第三过滤部件与所述排水泵相连;
所述第三过滤部件对所述第一接水部件和所述第二接水部件接取的水进行过滤。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中,所述新风室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空气处理设备进入除湿模式的第三风阀;
所述第三风阀设置所述全热交换芯体和所述新风风机之间;
所述第三风阀在所述制冷模式下和所述制热模式下,均处于闭合状态,在所述除湿模式下处于开启状态;
在所述除湿模式下,所述转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风阀转动,使所述第一风阀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凹形限位结构远离所述第二风阀的一侧,所述第一风阀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凹形限位结构靠近所述第二风阀的一侧,以便将所述第二凹形限位结构封堵。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
根据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控制所述空气处理设备中第一风阀开启位置和所述空气处理设备中第二风阀的开合状态,以便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排风与所述空气处理设备中的全热交换芯体进行热交换后,对所述空气处理设备中的第一换热器中的冷媒介质提供冷量或热量。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中,所述确定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包括:
根据用户的设定模式,确定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中,所述确定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包括:
获取室内当前温度;
分别比较当前温度与第一设定温度值和第二设定温度值的大小,得到比较结果;其中,所述第一设定温度值小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值;
根据所述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中,所述根据所述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包括:
若所述比较结果表示当前温度位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值和所述第二设定温度值之间,维持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原有运行模式;
若所述比较结果表示当前温度小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值,确定所述制热模式或待机模式为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
若所述比较结果表示当前温度大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值,确定所述制冷模式或所述待机模式为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中,若确定制热模式为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原有运行模式是否为制热模式;
若所述原有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调整加热参数,以增强加热能力。
对应地,若确定制冷模式为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原有运行模式是否为制冷模式;
若所述原有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调整制冷参数,以增强制冷能力。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控制所述空气处理设备中第一风阀开启位置和所述空气处理设备中第二风阀的开合状态,以便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排风与所述空气处理设备中的全热交换芯体进行热交换后,对所述空气处理设备中的第一换热器中的冷媒介质提供冷量或热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接的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如上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一方面,在新风室内设置了全热交换芯体,使得新风室通过全热交换芯体与排风室进行热交换,以进行热回收,另一方面,将第一换热器设置在了新风室中与新风室进行热交换,将第二换热器设置在排风室中与排风室进行热交换,以进行再次能量回收利用,与仅通过全热交换芯体进行能量回收的结构相比,能够进行更多的能量回收,提高了能量回收,同时,在制热模式下,排风先经过第二换热器,再通过全热交换芯体与室外新风换热换湿,有效避免了换热器的制热结霜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空气处理设备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空气处理设备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空气处理设备又一种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的空气处理设备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空气处理设备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包括新风室1、排风室2、全热交换芯体3和冷媒循环机构4。其中,全热交换芯体3交叉穿过新风室1和排风室2;排风室2设置有排风进风口21、第一风阀22、第二风阀23、排风风机24和排风出风口25。冷媒循环机构4包括设置在新风室1内的第一换热器41和设置在排风室2的第二换热器42。第一风阀22设置在排风进风口21和排风风机24之间,且第一风阀22位于全热交换芯体3朝向排风室2的一侧;排风风机24设置在排风出风口25与第一风阀22之间;第二换热器42设置在全热交换芯体3的底部;且第二风阀23与第二换热器42相对设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41与新风室1进行换热后的室内空气作为进入排风进风口21的排风。在制冷模式下,第一风阀22处于将排风导入全热交换芯体3的开启位置(参见图1),第二风阀23处于开启状态;排风经排风进风口21进入排风室2后,依次流经第一风阀22、全热交换芯体3、第二换热器42、第二风阀23和排风风机24后,经由排风出风口25排出,以便排风从全热交换芯体3吸热后对第二换热器42中的冷媒介质提供冷量。
本实施例中,在制热模式下,第一风阀22处于将排风导入第二风阀23的开启位置(参见图2),第二风阀23处于开启状态;排风经排风进风口21进入排风通道后,依次流经第一风阀22、第二风阀23、第二换热器42、全热交换芯体3和排风风机24后,经由排风出风口25排出,以便全热交换芯体3从排风吸热后对第二换热器42中的冷媒介质提供热量,这样,本实施例在制热模式下运行时,排风先经过第一换热器41,再通过全热交换芯体3与室外新风换热换湿,有效避免了换热器的制热结霜问题,且回收了排风的剩余热量。
本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中,一方面,在新风室1内设置了全热交换芯体3,使得新风室1通过全热交换芯体3与排风室2进行热交换,以进行热回收,另一方面,将第一换热器41设置在了新风室1中与新风室1进行热交换,将第二换热器42设置在排风室2中与排风室2进行热交换,以进行再次能量回收利用,与仅通过全热交换芯体3进行能量回收的结构相比,能够进行更多的能量回收,提高了能量回收,同时,在制热模式下,排风先经过第二换热器42,再通过全热交换芯体3与室外新风换热换湿,有效避免了换热器的制热结霜现象。
参见图1-图3,全热交换芯体3朝向排风室2的一侧设置有转动机构5、第一凹形限位结构6和第二凹形限位结构7;且转动机构5、第一凹形限位结构6和第二凹形限位结构7均位于排风室2内。第一风阀22设置在转动机构5上。在一个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将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定义为空气处理设备的常规模式,本实施例中,在空气处理设备的常规模式下,第一风阀22的一端位于第一凹形限位结构6内,第一风阀22的另一端位于第二凹形限位结构7内,且第一风阀22的一端的转动方向与第一风阀22的另一端的转动方向相反。
本实施例中,在制冷模式下,第二风阀23开启,转动机构5带动第一风阀22转动,使第一风阀22的一端位于第一凹形限位结构6靠近第二风阀23的一侧,第一风阀22的另一端位于第二凹形限位结构7远离第二风阀23的一侧,以便排风导入全热交换芯体3内(参见图1中第一风阀22的位置)。在制热模式下,第二风阀23开启,转动机构5带动第一风阀22转动,使第一风阀22的一端位于第一凹形限位结构6远离第二风阀23的一侧,第一风阀22的另一端位于第二凹形限位结构7靠近第二风阀23的一侧,以便排风导入第二风阀23(参见图2中第一风阀22的位置)。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室内空气存在灰尘等杂质,会影响换热效果,所以,如图1所示,可以在排风进风口21和第一风阀22之间设置第一过滤部件26,该第一过滤部件26对排风进行过滤,从而得到纯净的气体。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新风室1还设置有新风进风口11、新风出风口12和新风风机13。全热交换芯体3设置在新风风机13和新风进风口11之间;新风风机13设置在全热交换芯体3和第一换热器41之间;第一换热器41设置在新风出风口12和新风风机13之间。室外空气从新风进风口11进入新风室1,经过全热交换芯体3和第一换热器41的换热后从新风出风口12排出,完成对室内空气的换气和调温。
在实际应用中,室外空气也存在灰尘等杂质,同样影响换热效果,所以,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新风室1还设置有第二过滤部件14;第二过滤部件14设置在全热交换芯体3和新风进风口11之间;第二过滤部件14对进入新风进风口11的新风进行过滤。
为了保证在内循环模式下,室外的空气质量,新风室1还设置有功能部件15;功能部件15设置在新风进风口11和新风进风口11之间;功能部件15包括空气净化部件151、加湿部件152和除异味部件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地,上述功能部件15可以设置有插槽,可以自由添加上述空气净化部件151、加湿部件152、除异味部件等。
其中,加湿部件152优选湿膜,但也可以是超声加湿部件152,震荡加湿部件152等。
其中,空气净化部件151可以是高效过滤网,但不限于此。
其中,除异味部件优选活性炭,但不限于此。
本实施例中,以包括空气净化部件151、加湿部件152为例进行描述的。
在一个具体实现过程中,由于室内空气比较潮湿,需要对室内空气进行除湿,因此,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新风室1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空气处理设备进入除湿模式的第三风阀16;第三风阀16设置全热交换芯体3和新风风机13之间;其中,第三风阀16在空气处理设备处于制冷模式下和制热模式下,均处于闭合状态,在空气处理设备处于除湿模式下处于开启状态。在空气处理设备处于除湿模式下,转动机构5带动第一风阀22转动,使第一风阀22的一端位于第二凹形限位结构7远离第二风阀的一侧,第一风阀22的另一端位于第二凹形限位结构7靠近第二风阀的一侧,以便将第二凹形限位结构7封堵,从而将使得排风无法从全热交换芯体3进入排风机,流出排风出风口,排风形成内循环。
具体地,此时,第一换热器41和第二换热器42运行,排风风机24停止,第二风阀23和第三风阀16打开。第一风阀22开至如图3所示位置。这样,新风风机13运行,实现室内空气循环,且空气经过第一换热器41冷凝除湿后再经过第二换热器42升温,完成室内空气除湿。例如,本实施例中第一风阀22可以选用柔性板制作,且分成两个单独部分,转动机构5能够分别带动第一风阀22的一端和第一风阀22的另一端单独转动,但并不限制与此结构。在常规模式下,第一风阀22的一端仅在第一凹形限位结构6内转动即可,在除湿模式下,则需要转动机构5加大转动力,从而使得第一风阀22的一端从第一凹形限位结构6内弹出,并且弹入第二凹形限位结构7内。其中,在空气处理设备处于除湿模式下,除湿风路为:排风进风口21→第一风阀22→第二风阀23→第二换热器42→第三风阀16→新风风机13→第一换热器41→新风出风口12。
在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中的空气处理设备可以是新风空调一体机,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冷媒循环机构4还可以包括压缩机、四通阀等。一般,冷媒循环机构4由压缩机、四通阀、冷凝器、蒸发器,上述第一换热器41和第二换热器42可以通过四通阀可以实现换向,通过四通阀换向的方案为已有的成熟技术,此处不做详述。基于以上结构,可以实现不同的运行模式,下面分别详细说明。
制冷模式,新风风机13与排风风机24按照设定档位运行,第一换热器41与第二换热器42运行,此时,第一换热器41作为蒸发器提供冷量,第二换热器42作为冷凝器使用,按制冷运行。转动机构5可以包括转轴和步进电机,转轴通过步进电机控制第一风阀22转动到按如图1所示设定位置,第二风阀23打开,第三风阀16关闭,此时,新风风路为:新风进风口11→第二过滤部件14→全热交换芯体3→新风风机13→净化部件→第一换热器41→加湿部件152→新风出风口12。排风风路为:排风进风口21→第一过滤部件26→第一风阀22→全热交换芯体3→第二换热器42→第二风阀23→排风风机24→排风出风口25。
需要说明的是,在制冷模式下,由于全热交换芯体3的交换效率并非100%,所以经过全热交换芯体3的排风温度仍旧要低于室外空气,因此,第一换热器41置于排风室2内时的换热温差要大于第一换热器41置于室外的情况,换热效果更好,在满足同样制冷量的情况下,该布置方式可以减少换热器面积,不仅降低了成本,同时也降低了风阻。
在制热模式下,新风风机13与排风风机24按照设定档位运行,第一换热器41与第二换热器42运行,通过四通阀切换运行模式,第一换热器41作为冷凝器提供热量,第二换热器42作为蒸发器使用,按制热运行。转轴通过步进电机控制风阀1转动到按如图2所示设定位置,第二风阀23打开,第三风阀16关闭,此时新风风路为:新风进风口11→第二过滤部件14→全热交换芯体3→新风风机13→净化部件→第一换热器41→加湿部件152→新风出风口12。排风风路为:排风进风口21→第一过滤部件26→第一风阀22→第二风阀23→第二换热器42→全热交换芯体3→排风风机24→排风出风口25。
在实际应用中,在换热过程中,第一换热器41和第二换热器42均可能出现凝露或者化霜现象,因此,需要将凝露形成的水排出,保证空气处理设备正常运行。
具体地,图4为本发明的空气处理设备又一种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还包括第一接水部件8、第二接水部件9和排水泵10;第一接水部件8与第一换热器41相对设置;第二接水部件9与第二换热器42相对设置;第一接水部件8和第二接水部件9分别与排水泵10相连;排水泵10将第一接水部件8和第二接水部件9接取的水排出。
在一个具体实现过程中,若新风室1设置的功能部件15包括加湿部件152,本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还包括加湿泵20和供水机构(不再示出)。其中,加湿泵20和加湿部件152分别与供水机构相连,加湿泵20从供水机构获取到水源后,供给加湿部件152。本实施例的供水机构优选为水箱。
本实施例中,为了节省水资源,可以将供水机构还与排水泵10相连,排水泵10将第一接水部件8和第二接水部件9接取的水排至供水机构中。
进一步地,由于第一接水部件8和第二接水部件9接取的水可能存在较多杂质,所以,本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还包括第三过滤部件(不再示出);供水机构通过第三过滤部件与排水泵10相连;第三过滤部件对第一接水部件8和第二接水部件9接取的水进行过滤。
图5为本发明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500、确定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
本实施例中,可以由用户手动设置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例如,根据用户的设定模式,确定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
另外,本实施例中,也可以由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设备自动设置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具体地,可以获取室内当前温度;比较当前温度与设定温度值的大小,得到比较结果;根据所述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例如,设定室内温度范围(T1,T2),其中T1<T2,即第一设定温度值为T1,第二设定温度值为T2。空气处理设备通过空气盒子或其他检测设备获取室内当前温度T,通过预设的控制策略对空调的运行模式进行控制,从而可以实现空气处理设备的制冷、制热模式自动切换,维持室内温度始终保持在设定范围。
其中,本实施例的控制策略可以包括:若比较结果表示当前温度位于第一设定温度值和第二设定温度值之间(T1≤T≤T2),维持空气处理设备的原有运行模式;若比较结果表示当前温度小于第一设定温度值(T<T1),确定制热模式或待机模式为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若比较结果表示当前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值(T>T2),确定制冷模式或待机模式为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
在一个具体实现过程中,若确定制热模式为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本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还需要执行以下步骤:
A、检测原有运行模式是否为制热模式;
B、若原有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调整加热参数,以增强加热能力,从而加速升温。
同理,若确定制冷模式为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本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还需要执行以下步骤:
A1、检测原有运行模式是否为制冷模式;
B1、若原有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调整制冷参数,以增强制冷能力,从而加速降温。
需要说明的是,在调整制热参数后,过一段时间继续获取室内当前温度,再次与第二设定温度值进行比较即可,若比较结果表示当前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值,即可确定制冷模式或待机模式为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若比较结果表示当前温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值,维持制热模式即可,或者,进一步调整制热参数,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本实施例中,在调整制冷参数后,过一段时间继续获取室内当前温度,再次与第一设定温度值进行比较即可,若比较结果表示当前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值,维持制冷模式即可,或者,进一步调整制冷参数,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若比较结果表示当前温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值,即可确定制冷模式或待机模式为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例如,若第一设定温度值与当前温度的差值在设定的允许差值范围内,可以确定继续维持制冷模式,若第一设定温度值与当前温度的差值在允许范围外,可以确定待机模式。但是,本实施例中不限制上述方式。例如,可以不设置允许差值,只要当前温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值就可以确定制冷模式或待机模式为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
501、根据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控制空气处理设备中第一风阀开启位置和空气处理设备中第二风阀的开合状态。
在确定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后,可以根据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控制空气处理设备中第一风阀开启位置和空气处理设备中第二风阀的开合状态,以便空气处理设备的排风与空气处理设备中的全热交换芯体进行热交换后,对空气处理设备中的第一换热器中的冷媒介质提供冷量或热量。
本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中,一方面,在新风室内设置了全热交换芯体,使得新风室通过全热交换芯体与排风室进行热交换,以进行热回收,另一方面,将第一换热器设置在了新风室中与新风室进行热交换,将第二换热器设置在排风室中与排风室进行热交换,以进行再次能量回收利用,与仅通过全热交换芯体进行能量回收的结构相比,能够进行更多的能量回收,提高了能量回收,同时,在制热模式下,排风先经过第二换热器,再通过全热交换芯体与室外新风换热换湿,有效避免了换热器的制热结霜现象。
图6为本发明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装置包括确定模块60和控制模块61。
确定模块60,用于确定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
控制模块61,用于根据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控制空气处理设备中第一风阀开启位置和空气处理设备中第二风阀的开合状态,以便空气处理设备的排风与空气处理设备中的全热交换芯体进行热交换后,对空气处理设备中的第一换热器中的冷媒介质提供冷量或热量。
本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装置中,一方面,在新风室内设置了全热交换芯体,使得新风室通过全热交换芯体与排风室进行热交换,以进行热回收,另一方面,将第一换热器设置在了新风室中与新风室进行热交换,将第二换热器设置在排风室中与排风室进行热交换,以进行再次能量回收利用,与仅通过全热交换芯体进行能量回收的结构相比,能够进行更多的能量回收,提高了能量回收,同时,在制热模式下,排风先经过第二换热器,再通过全热交换芯体与室外新风换热换湿,有效避免了换热器的制热结霜现象。
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中,确定模块60,具体用于:根据用户的设定模式,确定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或者,确定模块60,具体用于:获取室内当前温度;分别比较当前温度与第一设定温度值和第二设定温度值的大小,得到比较结果;其中,第一设定温度值小于第二设定温度值;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
在一个具体实现过程中,若比较结果表示当前温度位于第一设定温度值和第二设定温度值之间,维持空气处理设备的原有运行模式;若比较结果表示当前温度小于第一设定温度值,确定制热模式或待机模式为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若比较结果表示当前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值,确定制冷模式或待机模式为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
本实施例中,若确定制热模式为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确定模块60,还用于:
检测原有运行模式是否为制热模式;
若原有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调整加热参数,以增强加热能力。
对应地,若确定制冷模式为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确定模块60,还用于:
检测原有运行模式是否为制冷模式;
若原有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调整制冷参数,以增强制冷能力。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装置的具体实施方案可以参考以上任意例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图7为本发明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设备包括处理器70,以及与处理器70相连接的存储器71。
存储器7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70用于调用并执行存储器71中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如上述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至少两个。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申请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应当理解,本申请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8)

1.一种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新风室、排风室、全热交换芯体和冷媒循环机构;
所述全热交换芯体交叉穿过所述新风室和所述排风室;所述排风室设置有排风进风口、第一风阀、第二风阀、排风风机和排风出风口;
所述冷媒循环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新风室内的第一换热器和设置在所述排风室的第二换热器;
所述第一风阀设置在所述排风进风口和所述排风风机之间,且所述第一风阀位于所述全热交换芯体朝向所述排风室的一侧;所述排风风机设置在所述排风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阀之间;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全热交换芯体的底部;且所述第二风阀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新风室进行换热后的室内空气作为进入所述排风进风口的排风;
在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风阀处于将所述排风导入所述全热交换芯体的开启位置,所述第二风阀处于开启状态;所述排风经所述排风进风口进入所述排风室后,依次流经所述第一风阀、所述全热交换芯体、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风阀和所述排风风机后,经由所述排风出风口排出,以便所述排风从所述全热交换芯体吸热后对所述第二换热器中的冷媒介质提供冷量;
在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风阀处于将所述排风导入所述第二风阀的开启位置,所述第二风阀处于开启状态;所述排风经所述排风进风口进入所述排风通道后,依次流经所述第一风阀、所述第二风阀、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全热交换芯体和所述排风风机后,经由所述排风出风口排出,以便所述全热交换芯体从所述排风吸热后对所述第二换热器中的冷媒介质提供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热交换芯体朝向所述排风室的一侧设置有转动机构、第一凹形限位结构和第二凹形限位结构;且所述转动机构、所述第一凹形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凹形限位结构均位于所述排风室内;
所述第一风阀设置在所述转动机构上;
在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二风阀开启,所述转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风阀转动,使所述第一风阀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凹形限位结构靠近所述第二风阀的一侧,所述第一风阀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凹形限位结构远离所述第二风阀的一侧,以便所述排风导入所述全热交换芯体内;
在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二风阀开启,所述转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风阀转动,使所述第一风阀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凹形限位结构远离所述第二风阀的一侧,所述第一风阀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凹形限位结构靠近所述第二风阀的一侧,以便所述排风导入所述第二风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进风口和所述第一风阀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滤部件;
所述第一过滤部件对所述排风进行过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室还设置有新风进风口、新风出风口和新风风机;
所述全热交换芯体设置在所述新风风机和所述新风进风口之间;
所述新风风机设置在所述全热交换芯体和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
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新风出风口和所述新风风机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室还设置有第二过滤部件;
所述第二过滤部件设置在所述全热交换芯体和所述新风进风口之间;
所述第二过滤部件对进入所述新风进风口的新风进行过滤。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接水部件、第二接水部件和排水泵;
所述第一接水部件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相对设置;
所述第二接水部件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接水部件和所述第二接水部件分别与所述排水泵相连;
所述排水泵将所述第一接水部件和所述第二接水部件接取的水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室还设置有功能部件;
所述功能部件设置在所述新风进风口和所述新风进风口之间;
所述功能部件包括空气净化部件、加湿部件和除异味部件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部件包括所述加湿部件;
所述空气处理设备还包括加湿泵和供水机构;
所述加湿泵和所述加湿部件分别与供水机构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机构还与所述排水泵相连;
所述排水泵将所述第一接水部件和所述第二接水部件接取的水排至所述供水机构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过滤部件;
所述供水机构通过所述第三过滤部件与所述排水泵相连;
所述第三过滤部件对所述第一接水部件和所述第二接水部件接取的水进行过滤。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室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空气处理设备进入除湿模式的第三风阀;
所述第三风阀设置所述全热交换芯体和所述新风风机之间;
所述第三风阀在所述制冷模式下和所述制热模式下,均处于闭合状态,在所述除湿模式下处于开启状态;
在所述除湿模式下,所述转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风阀转动,使所述第一风阀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凹形限位结构远离所述第二风阀的一侧,所述第一风阀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凹形限位结构靠近所述第二风阀的一侧,以便将所述第二凹形限位结构封堵。
12.一种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
根据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控制所述空气处理设备中第一风阀开启位置和所述空气处理设备中第二风阀的开合状态,以便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排风与所述空气处理设备中的全热交换芯体进行热交换后,对所述空气处理设备中的第一换热器中的冷媒介质提供冷量或热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包括:
根据用户的设定模式,确定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包括:
获取室内当前温度;
分别比较当前温度与第一设定温度值和第二设定温度值的大小,得到比较结果;其中,所述第一设定温度值小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值;
根据所述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包括:
若所述比较结果表示当前温度位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值和所述第二设定温度值之间,维持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原有运行模式;
若所述比较结果表示当前温度小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值,确定所述制热模式或待机模式为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
若所述比较结果表示当前温度大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值,确定所述制冷模式或所述待机模式为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确定制热模式为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原有运行模式是否为制热模式;
若所述原有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调整加热参数,以增强加热能力;
对应地,若确定制冷模式为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原有运行模式是否为制冷模式;
若所述原有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调整制冷参数,以增强制冷能力。
17.一种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模式,控制所述空气处理设备中第一风阀开启位置和所述空气处理设备中第二风阀的开合状态,以便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排风与所述空气处理设备中的全热交换芯体进行热交换后,对所述空气处理设备中的第一换热器中的冷媒介质提供冷量或热量。
18.一种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接的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2-16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
CN201911000940.XA 2019-10-21 2019-10-21 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Active CN1107261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00940.XA CN110726188B (zh) 2019-10-21 2019-10-21 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00940.XA CN110726188B (zh) 2019-10-21 2019-10-21 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26188A true CN110726188A (zh) 2020-01-24
CN110726188B CN110726188B (zh) 2023-11-24

Family

ID=69220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00940.XA Active CN110726188B (zh) 2019-10-21 2019-10-21 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2618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45636A (zh) * 2019-10-30 2020-01-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7889549A (zh) * 2024-02-22 2024-04-16 苏州曼恺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一种暖通设备余热回用系统与方法
CN117889549B (zh) * 2024-02-22 2024-07-16 苏州曼恺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一种暖通设备余热回用系统与方法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64092A (ja) * 1992-03-19 1993-10-12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KR200181345Y1 (ko) * 1999-12-08 2000-05-15 이재환 냉난방겸용 공기조화기
JP2002228187A (ja) * 2001-02-01 2002-08-14 Kimura Kohki Co Ltd 空冷ヒートポンプ式外気処理空調機
JP2003279069A (ja) * 2002-03-20 2003-10-02 Hitachi Ltd デシカント空調システム
KR20100011144A (ko) * 2008-07-24 2010-02-03 한국하니웰 주식회사 히트펌프가 구비된 환기장치
KR20110076737A (ko) * 2009-12-29 2011-07-06 금호산업주식회사 냉난방 기능이 일체화된 전열교환 환기시스템
JP2011257099A (ja) * 2010-06-11 2011-12-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調装置
CN103267339A (zh) * 2013-05-21 2013-08-28 青岛宏宇环保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直膨式双效热回收热泵空调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5485801A (zh) * 2016-01-14 2016-04-13 吕智 一种排风热回收型自预冷节能低湿新风空调
WO2018000988A1 (zh) * 2016-06-27 2018-01-04 其峰科技有限公司 空调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设备
CN207122999U (zh) * 2017-08-30 2018-03-20 北京致绿室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新风显热自交换实现高效除湿的多功能新风处理设备
CN108168016A (zh) * 2018-02-09 2018-06-15 无锡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 除湿新风预处理一体机
CN108167990A (zh) * 2018-02-09 2018-06-15 无锡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 被动房用整体式新风空调除湿一体机
CN109163395A (zh) * 2018-08-31 2019-01-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1551854U (zh) * 2019-10-21 2020-09-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64092A (ja) * 1992-03-19 1993-10-12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KR200181345Y1 (ko) * 1999-12-08 2000-05-15 이재환 냉난방겸용 공기조화기
JP2002228187A (ja) * 2001-02-01 2002-08-14 Kimura Kohki Co Ltd 空冷ヒートポンプ式外気処理空調機
JP2003279069A (ja) * 2002-03-20 2003-10-02 Hitachi Ltd デシカント空調システム
KR20100011144A (ko) * 2008-07-24 2010-02-03 한국하니웰 주식회사 히트펌프가 구비된 환기장치
KR20110076737A (ko) * 2009-12-29 2011-07-06 금호산업주식회사 냉난방 기능이 일체화된 전열교환 환기시스템
JP2011257099A (ja) * 2010-06-11 2011-12-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調装置
CN103267339A (zh) * 2013-05-21 2013-08-28 青岛宏宇环保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直膨式双效热回收热泵空调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5485801A (zh) * 2016-01-14 2016-04-13 吕智 一种排风热回收型自预冷节能低湿新风空调
WO2018000988A1 (zh) * 2016-06-27 2018-01-04 其峰科技有限公司 空调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设备
CN207122999U (zh) * 2017-08-30 2018-03-20 北京致绿室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新风显热自交换实现高效除湿的多功能新风处理设备
CN108168016A (zh) * 2018-02-09 2018-06-15 无锡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 除湿新风预处理一体机
CN108167990A (zh) * 2018-02-09 2018-06-15 无锡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 被动房用整体式新风空调除湿一体机
CN109163395A (zh) * 2018-08-31 2019-01-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1551854U (zh) * 2019-10-21 2020-09-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45636A (zh) * 2019-10-30 2020-01-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0645636B (zh) * 2019-10-30 2023-10-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7889549A (zh) * 2024-02-22 2024-04-16 苏州曼恺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一种暖通设备余热回用系统与方法
CN117889549B (zh) * 2024-02-22 2024-07-16 苏州曼恺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一种暖通设备余热回用系统与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26188B (zh) 2023-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15364B (zh) 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CN111356881B (zh) 空调机及空调机的控制方法
CN111937753A (zh) 养殖舍用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13654127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KR930007963B1 (ko) 공기조화기
CN211084270U (zh) 空气处理设备
CN113566307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EP1813888A2 (en) Heat pump type air conditioner
CN211551854U (zh) 空气处理设备
CN110726188B (zh) 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8302715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212260084U (zh) 养殖舍用空调系统
CN112443899B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00289455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6164351A (zh) 空气处理设备及其自清洁方法、清洁装置、存储介质
JP2005009849A (ja) 空気調和機
CN111043676A (zh) 一种新风除湿空调器和新风除湿方法
WO2022269937A1 (ja) 空気調和機または空気清浄機または除湿空清機
JP3008941B1 (ja) 調湿換気装置
CN108278724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08253600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KR20220083585A (ko) 환기 제습 냉방 시스템
KR100430002B1 (ko) 욕실용 공조기의 운전제어방법
CN113587239B (zh) 空气净化装置的控制方法、空气净化装置和空调器
CN215446665U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