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07143B - 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07143B
CN110707143B CN201911107826.7A CN201911107826A CN110707143B CN 110707143 B CN110707143 B CN 110707143B CN 201911107826 A CN201911107826 A CN 201911107826A CN 110707143 B CN110707143 B CN 1107071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area
transport layer
boundary
main display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0782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07143A (zh
Inventor
周威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0782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0714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071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071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071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071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5Hole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6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主显示区和副显示区,主显示区与副显示区的分界线为折叠线;显示面板包括功能层,功能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阳极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以及阴极层,主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纵截面占主显示区的功能层的纵截面的面积比大于副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纵截面占副显示区的功能层的纵截面的面积比,其中自主显示区远离折叠线的一端至副显示区远离折叠线的一端为纵截面的方向,有效提升主显示区的使用寿命,均衡主、副显示区的使用寿命,避免长期使用后主、副显示区的亮度差异。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器件是在电场作用下使有机材料发光的器件,具有高对比度、可实现超薄、响应时间短等特点。
目前,OLED技术突飞猛进,弯折屏幕产品也逐渐面世,但弯折屏幕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比如主显示区幕和副显示区幕的使用程度不同而导致的亮度差异及寿命差异,影响显示效果,从而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关于弯折屏幕,当观察两块并排放置的色调相同但亮度不同的区域时,可以发现两个色块边界的相邻区域明暗对比度增加,即亮度因数与心理度量明度在边界存在差异,若采用黑线将色块间隔开,可发现对比度下降,为边缘对比效应。在实际应用中,对于移动端显示屏,一般的亮度均一性在85%~90%之间,远大于人眼视觉阈值0.5%~2%的水平,避免边缘对比效应(亮度突变),亮度均匀变化,这又叫做视觉掩盖效应。
对于可弯折的柔性面板,其具有主屏和副屏,主屏的使用频率高于副屏的使用频率,长期使用后两者之间的亮度会出现明显的差异。
OLED器件的寿命显著受到载流子平衡的影响,电子相对浓度增加时,器件寿命减小,目前亟需提供一种能够减弱折叠产品在长期使用后出现的主副显示区亮度差异的器件。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主显示区和副显示区,所述主显示区与所述副显示区的分界线为折叠线;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功能层,功能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阳极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以及阴极层,所述主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纵截面占所述主显示区的功能层的纵截面的面积比大于所述副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纵截面占所述副显示区的功能层的纵截面的面积比,其中自所述主显示区远离所述折叠线的一端至所述副显示区远离所述折叠线的一端为所述纵截面的方向。
优选的,所述主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的厚度均匀,所述副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的厚度均匀;
所述主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厚度均匀,所述副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厚度均匀;
所述主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副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厚度,所述主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不大于所述副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电子传输层自所述主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向所述副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逐渐变薄;
所述空穴传输层自所述主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向所述副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逐渐变厚。
优选的,所述主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自所述主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向所述分界线所在的一端逐渐变薄,所述副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厚度自所述副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向所述分界线所在的一端逐渐变薄;
所述主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自所述主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向所述分界线所在的一端逐渐变厚,所述副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自所述主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向所述分界线所在的一端逐渐变厚。
优选的,所述主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自所述主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向所述分界线所在的一端逐渐变厚,所述副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自所述副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向所述分界线所在的一端逐渐变厚;
所述主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自所述主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向所述分界线所在的一端逐渐变薄,所述副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自所述主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向所述分界线所在的一端逐渐变薄。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依次形成阳极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以及阴极层;其中,
依次层叠设置的阳极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以及阴极层构成功能层;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主显示区和副显示区,所述主显示区与所述副显示区的分界线为折叠线,所述主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纵截面占所述主显示区的功能层的纵截面的面积比大于所述副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纵截面占所述副显示区的功能层的纵截面的面积比,其中自所述主显示区远离所述折叠线的一端至所述副显示区远离所述折叠线的一端为所述纵截面的方向。
优选的,所述主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的厚度均匀,所述副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的厚度均匀;
所述主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厚度均匀,所述副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厚度均匀;
所述主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副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厚度,所述主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不大于所述副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电子传输层自所述主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向所述副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逐渐变薄;
所述空穴传输层自所述主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向所述副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逐渐变厚。
优选的,所述主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自所述主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向所述分界线所在的一端逐渐变薄,所述副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厚度自所述副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向所述分界线所在的一端逐渐变薄;
所述主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自所述主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向所述分界线所在的一端逐渐变厚,所述副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自所述主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向所述分界线所在的一端逐渐变厚。
优选的,所述主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自所述主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向所述分界线所在的一端逐渐变厚,所述副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自所述副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向所述分界线所在的一端逐渐变厚;
所述主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自所述主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向所述分界线所在的一端逐渐变薄,所述副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自所述主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向所述分界线所在的一端逐渐变薄。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调整空穴传输层厚度和电子传输层厚度,使得所述主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纵截面占所述主显示区的功能层的纵截面的面积比大于所述副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纵截面占所述副显示区的功能层的纵截面的面积比,有效提升主显示区的使用寿命,均衡主、副显示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 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及空穴浓度影响OLED性能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边缘对比效应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制备工艺的示例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制备工艺的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主显示区20和副显示区10,主显示区20与副显示区10的分界线为折叠线,显示面板可沿分界线弯曲折叠;
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层1、功能层以及封装层7,功能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阳极层2、空穴传输层3、发光层4、电子传输层5以及阴极层6,主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纵截面占主显示区的功能层的纵截面的面积比大于副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纵截面占副显示区的功能层的纵截面的面积比,其中所述主显示区和所述副显示区沿两者之间的折叠线展开到同一平面内时,所述主显示区和所述副显示区之间的连接方向为纵向,自主显示区远离折叠线的一端至副显示区远离折叠线的一端为纵截面的方向。
该发明中自主显示区远离折叠线的一端至副显示区远离折叠线的一端为纵截面的方向,结合图1,以主、副显示区左右分布的方向为第一方向,该第一方向作为纵截面的方向,以xy坐标系中的x方向示意第一方向,以阳极层2、空穴传输层3、发光层4、电子传输层5以及阴极层6层叠设置的方向为第二方向,以xy坐标系中的y方向示意第二方向。
图2示意了电荷数量对器件使用寿命LT50 (亮度衰减50%的时间)、EQE(ExternalQuantum Efficiency,外量子效率)的影响,其中横坐标下方的e代表电子,h代表空穴,虚线示意EQE与电荷数量的关系,实线示意LT50与电荷数量的关系。参考图2,使用寿命LT50最大值对应的横坐标为电荷平衡(charge balance)点,方框圈出的部分:电子数量较多(相对于空穴)向电荷平衡的趋势变化时,使用寿命LT50会逐渐增加,EQE会逐渐降低。本发明通过改变主、副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和/或电子传输层的厚度,使得主显示区的空穴占电荷量的比例比副显示区的空穴占电荷量比例高,相对提高主显示区的工作寿命。例如,增加电子传输层的厚度,电子传输层越厚,电子通过的路径越长,进入发光层的电子会减少;或者,减薄空穴传输层的厚度,空穴传输层越薄,空穴通过的路径越短,进入发光层的空穴会增多。
本发明中主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纵截面占主显示区的功能层的纵截面的面积比大于副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纵截面占副显示区的功能层的纵截面的面积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主显示区的空穴的数量,从而提升主显示区的使用寿命。
该实施例中,主、副显示区可采用非均匀厚度的电子传输层、非均匀厚度的空穴传输层。
参考图1,例如,电子传输层5自主显示区20背离分界线的一端向副显示区10背离分界线的一端逐渐变薄;空穴传输层3自主显示区20背离分界线的一端向副显示区10背离分界线的一端逐渐变厚。如此设计,确保主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纵截面占功能层的纵截面的面积比大于副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纵截面占功能层的纵截面的面积比,从而延长主显示区的寿命,有效均衡主、副显示区的寿命。
图3示意了边缘对比效应示意图,其中a)、b)、c)中左右两侧灰度等级(Greylevel,GL)分别为GL230和GL220,但是存在显著区别,其中a)、b)具有明显的人眼边缘对比效应,c)则有效避免了人眼边缘对比效应。
该实施例中,主、副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在分界线处平滑连接,主、副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在分界线处平滑连接,主显示区到副显示区的载流子平衡连续变化,兼顾人眼边缘对比效应,在长期使用后,主、副显示区之间能够形成图3中c)示意的效果图,有效避免长期使用后主、副显示区亮度差异明显的情况。
另外,主、副显示区采用非均匀厚度的电子传输层、非均匀厚度的空穴传输层,还可以包括如下方案:
例如,参考图4,主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自主显示区背离分界线的一端向分界线所在的一端逐渐变薄,副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厚度自副显示区背离分界线的一端向分界线所在的一端逐渐变薄;
主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自主显示区背离分界线的一端向分界线所在的一端逐渐变厚,副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自主显示区背离分界线的一端向分界线所在的一端逐渐变厚。
又如,参考图5,主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自主显示区背离分界线的一端向分界线所在的一端逐渐变厚,副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自副显示区背离分界线的一端向分界线所在的一端逐渐变厚;
主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自主显示区背离分界线的一端向分界线所在的一端逐渐变薄,副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自主显示区背离分界线的一端向分界线所在的一端逐渐变薄。
图4、图5示例的显示面板中,主、副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在分界线处平滑连接,主、副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在分界线处平滑连接。
此外,还可以设置主、副显示区采用厚度均匀的空穴传输层,主、副显示区采用厚度均匀的电子传输层。
参考图6,主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厚度大于副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厚度,主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不大于副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使得主显示区内空穴占电荷量的比例大于副显示区内空穴占电荷量的比例,从而延长主显示区的使用寿命,有效均衡主、副显示区的使用寿命。
上述实施例介绍的显示面板均包括一个主显示区和一个副显示区。
如图7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主显示区和连接于主显示区两侧的副显示区,在第一方向(x方向)上,该显示面板具有两条相对的分界线。
在第一方向上,自一侧的副显示区、中间的主显示区至另一侧的副显示区,电子传输层5先逐渐变厚、再逐渐变薄,空穴传输层3先逐渐变薄、再逐渐增厚,主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最小厚度不小于副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最大厚度,主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的最大厚度不大于副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的最小厚度。
主显示区设计成厚电子传输层/薄空穴传输层的结构,使得主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纵截面占主显示区的功能层的纵截面的面积比大于副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纵截面占副显示区的功能层的纵截面的面积比,相对于副显示区,提升主显示区的空穴的数量,从而提升主显示区的使用寿命,以均衡主、副显示区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上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折叠屏手机、折叠屏电、折叠屏电脑等产品。
为更好地了解上述实施例介绍的显示面板,本发明进一步介绍该显示面板的形成方法。
针对上述实施例中的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制备工艺可以通过如下一种方式实现:参考图8,一种是调节蒸发源(Line source,线源)的移动速度,变速扫描(sacn);参考图9,另一种是固定蒸发源的位置,调节蒸镀源的角度。
本发明中,显示面板的形成方法包括:在玻璃衬底上制作阳极层2,在阳极层2依次蒸镀形成空穴传输层3、发光层4、电子传输层5以及阴极层6。
对于图1示例的显示面板,采用图8示例的工艺,通过移动蒸发源在阳极层2上蒸镀形成空穴传输层3,蒸发源的移动速度逐渐加快,形成图1中自副显示区至主显示区厚度逐渐变薄的空穴传输层;
然后通过蒸镀工艺在空穴传输层3上形成厚度均匀的发光层4;
接着采用图8示例的工艺,通过移动蒸发源在发光层4上蒸镀形成电子传输层5,蒸发源的移动速度逐渐放慢,形成图1中自副显示区至主显示区厚度逐渐变厚的电子传输层;
接着再通过蒸镀工艺在电子传输层5上形成厚度均匀的阴极层6。
或者,对于图1示例的显示面板,采用图9示例的工艺,将蒸发源设置于主显示区上方,通过调节蒸发源的蒸镀角度,在阳极层2上蒸镀形成图1所示的空穴传输层3;
然后通过蒸镀工艺在空穴传输层3上形成厚度均匀的发光层4;
接着采用图9示例的工艺,将蒸发源设置于副显示区上方,通过调节蒸发源的蒸镀角度,在发光层4上蒸镀形成图1所示的电子传输层5;
接着再通过蒸镀工艺在电子传输层5上形成厚度均匀的阴极层6。
对于图4、图5、图6或图7所示的显示面板中的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可以采用图8示例的调节蒸发源(Line source,线源)的移动速度,形成特定的空穴传输层以及电子传输层;或者采用图9示例的固定蒸发源的位置,调节蒸发源的角度,以形成特定的空穴传输层以及电子传输层。
以上描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发明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1)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主显示区和副显示区,所述主显示区与所述副显示区的分界线为折叠线;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功能层,功能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阳极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以及阴极层,所述主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纵截面占所述主显示区的功能层的纵截面的面积比大于所述副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纵截面占所述副显示区的功能层的纵截面的面积比,其中所述主显示区和所述副显示区沿两者之间的折叠线展开到同一平面内时,所述主显示区和所述副显示区之间的连接方向为纵向,自所述主显示区远离所述折叠线的一端至所述副显示区远离所述折叠线的一端为所述纵截面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的厚度均匀,所述副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的厚度均匀;
所述主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厚度均匀,所述副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厚度均匀;
所述主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副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厚度,所述主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不大于所述副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传输层自所述主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向所述副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逐渐变薄;
所述空穴传输层自所述主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向所述副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逐渐变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自所述主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向所述分界线所在的一端逐渐变薄,所述副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厚度自所述副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向所述分界线所在的一端逐渐变薄;
所述主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自所述主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向所述分界线所在的一端逐渐变厚,所述副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自所述主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向所述分界线所在的一端逐渐变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自所述主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向所述分界线所在的一端逐渐变厚,所述副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自所述副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向所述分界线所在的一端逐渐变厚;
所述主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自所述主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向所述分界线所在的一端逐渐变薄,所述副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自所述主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向所述分界线所在的一端逐渐变薄。
6.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形成阳极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以及阴极层;其中,
依次层叠设置的阳极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以及阴极层构成功能层;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主显示区和副显示区,所述主显示区与所述副显示区的分界线为折叠线,所述主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纵截面占所述主显示区的功能层的纵截面的面积比大于所述副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纵截面占所述副显示区的功能层的纵截面的面积比,其中所述主显示区和所述副显示区沿两者之间的折叠线展开到同一平面内时,所述主显示区和所述副显示区之间的连接方向为纵向,自所述主显示区远离所述折叠线的一端至所述副显示区远离所述折叠线的一端为所述纵截面的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的厚度均匀,所述副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的厚度均匀;
所述主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厚度均匀,所述副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厚度均匀;
所述主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副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厚度,所述主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不大于所述副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传输层自所述主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向所述副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逐渐变薄;
所述空穴传输层自所述主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向所述副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逐渐变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自所述主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向所述分界线所在的一端逐渐变薄,所述副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的厚度自所述副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向所述分界线所在的一端逐渐变薄;
所述主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自所述主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向所述分界线所在的一端逐渐变厚,所述副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自所述主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向所述分界线所在的一端逐渐变厚。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自所述主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向所述分界线所在的一端逐渐变厚,所述副显示区的电子传输层自所述副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向所述分界线所在的一端逐渐变厚;
所述主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自所述主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向所述分界线所在的一端逐渐变薄,所述副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自所述主显示区背离所述分界线的一端向所述分界线所在的一端逐渐变薄。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911107826.7A 2019-11-13 2019-11-13 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7071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07826.7A CN110707143B (zh) 2019-11-13 2019-11-13 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07826.7A CN110707143B (zh) 2019-11-13 2019-11-13 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07143A CN110707143A (zh) 2020-01-17
CN110707143B true CN110707143B (zh) 2022-03-04

Family

ID=69205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07826.7A Active CN110707143B (zh) 2019-11-13 2019-11-13 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071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4281B (zh) * 2019-11-26 2022-08-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38493B (zh) * 2020-08-17 2022-05-3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193131B (zh) * 2021-04-07 2022-11-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14267804A (zh) * 2021-12-14 2022-04-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8485A (zh) * 2013-03-26 2014-10-0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及供体基底和供体基底组
CN104978899A (zh) * 2014-04-02 2015-10-14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05098085A (zh) * 2015-06-30 2015-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6920827A (zh) * 2017-03-08 2017-07-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发光器件及显示装置
CN108539029A (zh) * 2018-03-29 2018-09-1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基板制备方法
CN108648631A (zh) * 2018-06-14 2018-10-1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831918A (zh) * 2018-06-28 2018-11-16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19789B2 (ja) * 2002-03-05 2006-09-1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8485A (zh) * 2013-03-26 2014-10-0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及供体基底和供体基底组
CN104978899A (zh) * 2014-04-02 2015-10-14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05098085A (zh) * 2015-06-30 2015-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6920827A (zh) * 2017-03-08 2017-07-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发光器件及显示装置
CN108539029A (zh) * 2018-03-29 2018-09-1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基板制备方法
CN108648631A (zh) * 2018-06-14 2018-10-1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831918A (zh) * 2018-06-28 2018-11-16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07143A (zh) 2020-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07143B (zh) 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US11271046B2 (en) OLED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OLED display device
US11610944B2 (en) Pixel unit,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pixel unit,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plurality of sub pixels with different cathode layer thickness
KR101786881B1 (ko)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CN103050633B (zh) 白光有机发光器件
CN108281469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32326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444679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190355792A1 (en) Pixel structures, masks, and display devices
US11659726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panel, color shift reduc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10177203B2 (en) Pixel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CN107978618B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制作方法
KR101777123B1 (ko)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US11108022B2 (en) OLED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1628096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CN111799385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CN106328833A (zh) 一种有机发光元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US8785954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US11839098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cathode set
US2022007741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WO2020103094A1 (zh) Oled显示面板
US8084933B2 (en) In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0854281B (zh) 折叠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93131B (zh) 发光器件、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KR20180079058A (ko)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