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04883B - 一种基于增材制造协同设计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增材制造协同设计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04883B
CN110704883B CN201910944830.2A CN201910944830A CN110704883B CN 110704883 B CN110704883 B CN 110704883B CN 201910944830 A CN201910944830 A CN 201910944830A CN 110704883 B CN110704883 B CN 1107048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sign
model
module
designer
pri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4483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04883A (zh
Inventor
杨灵运
文杰
袁江远
李频捷
徐广远
李金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Casiclou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Casiclou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Casiclou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Casiclou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4483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048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048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048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048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048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3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 B29C64/386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50/00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1Collaborative creation, e.g. joint development of products or servic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增材制造协同设计的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S100采集用户端的设计需求并对设计需求进行分类;S200根据分类后的设计需求依次连接设计方,并将连接的设计方信息发送至用户端,端确认后将设计需求发送至设计方;S300由用户端从台服务端获取设计方的设计模型进行确认,将设计方的设计模型发送至打印方进行模型制造,系统包括包括至少一个用户端、一个后台服务端、多个设计端和多个打印端。本发明由专门的设计方和打印方进行设计打印,提高模型结构的设计和打印速度,提高了各方面技术的协同性,避免技术闭塞带来增材制造的局限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增材制造协同设计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增材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增材制造协同设计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增材制造俗称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融合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加工与成型技术和数字模型技术,通过软件与数控系统将专用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医用生物材料,按照挤压、烧结、熔融和光固化等方式逐层堆积制造实体物品。
而在3D打印技术的打印过程中,部分技术人员具有3D打印知识而不具有特定领域的相应设备和模型结构的知识,特定领域的技术人员具有相应设备和模型结构的知识而不具有3D打印的知识,例如3D打印的技术人员不具备医疗领域骨骼模型的技术知识,医学技术人员具有骨骼模型的技术知识而不具有3D打印知识,3D打印的技术人员因不熟悉具体的模型结构,只能先获取到了相应模型的3D图像才能进行打印,而熟悉具体模型结构的人员制作3D图像又十分困难,从而导致了特定领域技术人员需要得到模型打印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基于增材制造协同设计的方法,以提高特定领域模型结构的设计和打印速度。
本方案中的基于增材制造协同设计的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S100,采集用户端的设计需求并对设计需求进行分类;
S200,根据分类后的设计需求依次连接设计方,并将连接的设计方信息发送至用户端,当用户端确认后,将设计需求发送至设计方;
S300,由用户端从台服务端获取设计方的设计模型进行确认,在设计模型确认后,将设计方的设计模型发送至打印方进行模型制造。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根据用户端的设计需求连接设计方,由设计方将设计好的设计模块发送至打印方进行模型制造,无需用户自己设计相应的设计模块,避免用户在学习了相应技术再进行设计模块的设计花费太多时间,由专门的设计方和打印方进行设计打印,提高模型结构的设计和打印速度,提高了各方面技术的协同性,避免技术闭塞带来增材制造的局限性。
进一步,所述内容S100中,获取设计需求中的设计要素,根据设计要素的数目进行设计需求的分类。
有益效果是:通过不同的设计要素进行设计需求分类,分类更准确。
进一步,所述内容S200中,所述设计方包括定制化设计方,当设计需求为复合需求时,将设计需求发送至定制化设计方。
有益效果是:将设计需求发送至定制化设计方进行设计,设计工作的连续性更高。
进一步,所述内容S200中,所述设计方包括独立设计方,当设计需求为单一需求时,将设计需求发送至独立设计方。
有益效果是:将单一需求发送至独立设计方进行设计,便于用户选择不同的设计方进行设计,以提高所选择设计方的优质性。
进一步,所述设计要素包括模型三维图、模型二维图和模型概念。
有益效果是:将增材制造的设计分为三维模型和打印模型,无需用户自己进行相应的设计,用户只需具有相应模型的技术知识即可,提高用户获取相应模型的效率。
进一步,所述定制化设计方包括至少一个三维设计方或打印设计方。
有益效果是:多个设计方能够满足同一个设计需求的设计条件,提高设计的时效性。
进一步,所述独立设计方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三维设计方和打印设计方。
有益效果是:方便用户选择不同的优质的设计方。
进一步,所述内容S300中,在打印前,获取设计模型的打印材料并发送至用户端确认,在用户端确认打印材料后进行模型制造。
有益效果是:便于根据不同的模型使用不同的打印材料。
在上述基于增材制造协同设计的方法基础上,还提供了基于增材制造协同设计的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用户端、一个后台服务端、多个设计端和多个打印端,用户端采集设计需求并对设计需求分类,用户端将分类后的设计需求发送至后台服务端,后台服务端根据设计需求连接设计端和/或打印端,后台服务端将设计端信息和/打印端信息发送至用户端确认,后台服务端收到用户端的确认信息后向设计端和/或打印端发送设计需求,设计端根据设计需求设计模型,后台服务端获取设计端的设计模型发送至用户端进行确认,后台服务端在设计模型确认后将设计模型发送至打印端进行模型制造。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用户端采集设计需求并分类,后台服务端根据分类后的设计需求连接设计端和/或打印端,用户只需提交设计需求即可,无需用户自行设计相应的设计模型,由专业的设计端和/或打印端进行设计,提高设计效率。
进一步,所述用户端包括需求模块、通信模块、控制模块和分类模块,所述后台服务端包括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所述需求模块用于采集设计需求,所述通信模块用于与后台服务端交互信息,所述控制模块获取需求模块的设计需求并发送至分类模块,所述分类模块用于识别设计需求中的设计要素,所述控制模块获取设计要素并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后台服务端,所述处理模块通过收发模块与用户端交互信息,所述处理模块获取设计需求后根据设计要素连接设计端和/打印端。
有益效果是:分类模块识别设计需求中的设计要素,由设计要素来对设计需求进行分类,设计需求的分类更完整和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基于增材制造协同设计的系统的逻辑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基于增材制造协同设计的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基于增材制造协同设计的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基于增材制造协同设计的方法中转向机构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支撑板1、转轴2、从动齿轮3、主动齿轮4、电机5、转动轴承6。
实施例一
基于增材制造协同设计的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至少一个用户端、一个后台服务端、多个设计端和多个打印端,用户端可用现有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后台服务端可以是网络服务后端的PC机,设计端可以是提供模型设计方的PC机,打印端可以是提供模型打印方的PC机和3D打印设备,3D打印设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赘述。
用户端采集设计需求并对设计需求分类,用户端将分类后的设计需求发送至后台服务端,用户端可通过WiFi协议与后台服务器通信,后台服务端根据设计需求连接设计端和/或打印端,后台服务端将设计端信息和/打印端信息发送至用户端确认,后台服务端与设计端通过WiFi协议进行通信,后台服务端与打印端通过WiFi协议进行通信,后台服务端收到用户端的确认信息后向设计端和/或打印端发送设计需求,设计端根据设计需求设计模型,后台服务端获取设计端的设计模型发送至用户端进行确认,后台服务端在设计模型确认后将设计模型发送至打印端进行模型制造。
如图2所示,用户端包括需求模块、通信模块、控制模块和分类模块,后台服务端包括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需求模块用于采集设计需求,需求模块可以通过点选的方式采集设计需求,例如展示需求领域、模型三维图、模型概念和模型二维图等,设计需求可以通过勾选具有的内容进行勾选,如只有想法没有图就勾选模型概念,通信模块用于与后台服务端的收发模块交互信息,通信模块和收发模块可用现有XPW100100B-01型号的网络模块,控制模块获取需求模块的设计需求并发送至分类模块,分类模块用于识别设计需求中的设计要素,设计要素包括模型三维图、模型二维图和模型概念,模型三维图是通过制图软件绘制的模型的三维立体图,模型二维图是通过制图软件绘制的模型的二维平面图,模型概念可以是模型的文字描述内容而没有相应的图形,控制模块获取设计要素并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后台服务端,处理模块通过收发模块与用户端交互信息,处理模块可用现有I7-620LM型号的处理器,处理模块获取设计需求后根据设计要素连接设计端和/打印端,例如设计需求勾选的是模型三维图,则处理模块连接打印端,如设计需求勾选的是模型概念,则处理模块连接打印端和设计端。
在基于增材制造协同设计的系统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一还提供了基于增材制造协同设计的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内容:
S100,通过用户端的需求模块采集设计需求,由控制模块获取设计需求后发送至分类模块识别设计要素,控制模块计算设计要素的数据并对设计需求进行分类,通过通信模块将设计需求发送至后台服务端;
S200,由后台服务端的处理模块根据分类后的设计需求依次连接设计方,设计方包括多个设计端和多个打印端,至少一个设计端和至少一个打印端形成定制化设计方,当设计需求的设计要素为多个时即为复合需求,将设计需求发送至定制化设计方,相互独立的单个的设计端或打印端形成独立设计方,当设计需求的设计要素为单个时即为单一需求,将设计需求发送至独立设计方,由处理模块将连接的设计方的信息发送至用户端,例如由A教授担任三维模型设计方,用户端通过通信模块发送确认信息,确认信息可以通过发送肯定词语进行表示,当用户端确认后,由处理模块通过书法模块将设计需求发送至设计方;
S300,在设计方完成设计模型设计后,由用户端从台服务端获取设计方的设计模型进行确认,在设计模型确认后,通过后台服务端将设计方的设计模型发送至打印方进行模型制造,在打印前,打印端获取设计模型的打印材料并发送至用户端确认,打印材料可以由用户端提供或者从需求领域进行获取,在用户端确认打印材料后进行模型制造。
本实施例一通过将各方技术人员联系起来进行增材制造设计,提高增材制造设计的协同性,避免技术闭塞带来增材制造的局限性,同时,无需用户自己设计相应的设计模块,避免用户在学习了相应技术再进行设计模块的设计花费太多时间,由专门的设计方和打印方进行设计打印,提高模型结构的设计和打印速度。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4所示,在完成增材制造后,通过转向机构对增材制造的3D产品进行转向扫描,转向机构包括支撑板1,3D产品放置在支撑板1上进行扫描,支撑板1底部焊接有转轴2,转轴2中部键连接有从动齿轮3,转轴2端部键连接有转动轴承6,转动轴承6可安装到其他支撑架上,从动齿轮3啮合有主动齿轮4,主动齿轮4直径小于从动齿轮3,对支撑板1的转动进行降速,主动齿轮4键连接有支撑轴,支撑轴底部安装有电机5,电机5可用现有SM130-100-15LFB型号的伺服电机,还包括扫描模块,扫描模块位置固定在支撑板1的任一侧上且位于3D产品各个侧面的正投影方向上,扫描模块用于扫描3D产品的侧面图像,扫描模块可用现有TCD1209D型号的图像传感器,扫描模块电连接有处理模块,处理模块可用现有I7-620LM型号的处理器,处理模块获取侧面图像并进行灰度处理,灰度处理可用现有的图像处理软件,例如PS,处理模块将灰度处理后的侧面图像划分成预定的区域,并向区域中添加能够叠加成新颜色的第一对比色和第二对比色,第一对比色和第二对比色分别位于侧面图像的相邻区域中,如第一对比色为红色和第二对比色为绿色叠加成黑色,处理模块预存有按照预定区域添加完颜色的参照图片,参照图片与侧面图像中同一区域的颜色相反,处理模块将参照图片与侧面图像叠加后识别颜色,颜色的识别可用现有的ColorsMiniLab软件,若处理模块识别的颜色为单一颜色,即颜色种类等于一,说明侧面图像与参照图片完全吻合,3D产品生产符合要求,若处理模块识别的颜色种类大于一,说明侧面图像与参照图片不吻合,3D产品存在瑕疵,处理模块在颜色种类大于一时使用实施例一的方法发送侧面图像至后台服务端进行监控,方便对3D产品的增材制造进行后期评价,自动对工业生产后的3D产品缺陷进行监控,方便后台服务端对3D产品缺陷数据进行记录,以此来表征相应设计方的服务质量。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8)

1.一种基于增材制造协同设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内容:
S100,采集用户端的设计需求并对设计需求进行分类,获取设计需求中的设计要素,根据设计要素的数目进行设计需求的分类,所述设计要素包括模型三维图、模型二维图和模型概念;
S200,根据分类后的设计需求依次连接设计方,并将连接的设计方信息发送至用户端,当用户端确认后,将设计需求发送至设计方;
S300,由用户端从台服务端获取设计方的设计模型进行确认,在设计模型确认后,将设计方的设计模型发送至打印方进行模型制造;
还包括,在完成增材制造后,对增材制造的3D产品的侧面图像进行转向扫描,获取侧面图像并进行灰度处理,将灰度处理后的侧面图像划分成预定的区域,并向区域中添加能够叠加成新颜色的第一对比色和第二对比色,第一对比色和第二对比色分别位于侧面图像的相邻区域中,将预存的按照预定区域添加完颜色的参照图片与侧面图像叠加后识别颜色,参照图片与侧面图像中同一区域的颜色相反,在颜色种类大于一时发送侧面图像进行监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增材制造协同设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容S200中,所述设计方包括定制化设计方,当设计需求为复合需求时,将设计需求发送至定制化设计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增材制造协同设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容S200中,所述设计方包括独立设计方,当设计需求为单一需求时,将设计需求发送至独立设计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增材制造协同设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制化设计方包括至少一个三维设计方或打印设计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增材制造协同设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设计方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三维设计方和打印设计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增材制造协同设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容S300中,在打印前,获取设计模型的打印材料并发送至用户端确认,在用户端确认打印材料后进行模型制造。
7.基于增材制造协同设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用户端、一个后台服务端、多个设计端和多个打印端,用户端采集设计需求并对设计需求分类,用户端将分类后的设计需求发送至后台服务端,后台服务端根据设计需求连接设计端和/或打印端,后台服务端将设计端信息和/打印端信息发送至用户端确认,后台服务端收到用户端的确认信息后向设计端和/或打印端发送设计需求,设计端根据设计需求设计模型,后台服务端获取设计端的设计模型发送至用户端进行确认,后台服务端在设计模型确认后将设计模型发送至打印端进行模型制造;
还包括转向机构和扫描模块,转向机构包括支撑板,支撑板底部焊接有转轴,转轴中部键连接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啮合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直径小于从动齿轮,主动齿轮键连接有支撑轴,支撑轴底部安装有电机,扫描模块固定在支撑板的任一侧上且位于3D产品各个侧面的正投影方向上,扫描模块用于扫描3D产品的侧面图像,扫描模块电连接有处理模块,处理模块获取侧面图像并进行灰度处理,处理模块将灰度处理后的侧面图像划分成预定的区域,并向区域中添加能够叠加成新颜色的第一对比色和第二对比色,第一对比色和第二对比色分别位于侧面图像的相邻区域中,处理模块预存有按照预定区域添加完颜色的参照图片,参照图片与侧面图像中同一区域的颜色相反,处理模块将参照图片与侧面图像叠加后识别颜色,处理模块在颜色种类大于一时发送侧面图像至后台服务端进行监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增材制造协同设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端包括需求模块、通信模块、控制模块和分类模块,所述后台服务端包括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所述需求模块用于采集设计需求,所述通信模块用于与后台服务端交互信息,所述控制模块获取需求模块的设计需求并发送至分类模块,所述分类模块用于识别设计需求中的设计要素,所述控制模块获取设计要素并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后台服务端,所述处理模块通过收发模块与用户端交互信息,所述处理模块获取设计需求后根据设计要素连接设计端和/打印端。
CN201910944830.2A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基于增材制造协同设计的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07048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44830.2A CN110704883B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基于增材制造协同设计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44830.2A CN110704883B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基于增材制造协同设计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04883A CN110704883A (zh) 2020-01-17
CN110704883B true CN110704883B (zh) 2020-08-04

Family

ID=69196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44830.2A Active CN110704883B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基于增材制造协同设计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048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6257B (zh) * 2020-12-30 2023-02-14 重庆源道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与多端协同的室内管线部署方法及系统
CN112907127A (zh) * 2021-03-23 2021-06-04 贵州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缩模型与虚拟模型的协同、交互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6908A (zh) * 1997-12-25 1999-12-01 佳能株式会社 色调剂和成象方法
CN107106380A (zh) * 2014-11-06 2017-08-29 宝洁公司 具有色彩效果的吸收制品
CN107103622A (zh) * 2010-09-03 2017-08-29 加州理工学院 三维成像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00583B2 (en) * 2001-05-14 2004-03-02 Ati Technologies, Inc. Configurable buffer for multipass applications
CN103885733A (zh) * 2014-03-10 2014-06-25 亿赞普(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打印方法和系统
CN107379555A (zh) * 2017-07-20 2017-11-24 华南理工大学 面向大众3d模型组合与打印平台的打印系统及打印方法
CN109948993A (zh) * 2017-12-30 2019-06-28 北京航天智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设计平台的协同设计方法及系统
CN109872134A (zh) * 2019-03-04 2019-06-11 郭琳琳 一种产品设计同步样品制作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6908A (zh) * 1997-12-25 1999-12-01 佳能株式会社 色调剂和成象方法
CN107103622A (zh) * 2010-09-03 2017-08-29 加州理工学院 三维成像系统
CN107106380A (zh) * 2014-11-06 2017-08-29 宝洁公司 具有色彩效果的吸收制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04883A (zh) 2020-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334545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reating 3d objects
CN110704883B (zh) 一种基于增材制造协同设计的方法及系统
US6801333B1 (en) Automated system for comparing a job quote for a print job with production data for an actual print job
EP1766583A1 (en) Assisted electronic product design
WO2006085900A1 (en) Process for creating and printing a customized document
CN106446574A (zh) 影像报告系统
JP2005115913A (ja) レイアウトシステムおよびレイアウトプログラム、並びにレイアウト方法
CN108170388A (zh) 打印任务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886917B (zh) 一种生成广告的方法及装置
US20070086055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Program Product
KR20170138618A (ko) 3d 프린터 출력물의 정량평가방법 및 시스템
US2016022519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ng product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US11721051B2 (en) Imaging product selection system
CN102572461B (zh) 三维图像编辑装置和三维图像编辑方法
WO201001446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ducting surveys
US20210012456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JP2017117082A (ja) アルバム作成装置、アルバム作成方法、およびアルバム作成プログラム
CN109785978A (zh) 用微信实现远程协助医学影像诊断的方法和系统
WO2021192688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CN112819741B (zh) 一种图像融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1639866B (zh) 操作信息管理系统
US8959081B2 (en) Content creation assist device, content creation assist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content creation assist program
Royall et al. From access to collaboration: four African pathologists profile their use of the internet and social media
JP6502280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Karpathakis et al. Learning From International Comparators of National Medical Imaging Initiatives for AI Development: Multiphase Qualitative Stud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