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01820A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01820A
CN110701820A CN201911023692.0A CN201911023692A CN110701820A CN 110701820 A CN110701820 A CN 110701820A CN 201911023692 A CN201911023692 A CN 201911023692A CN 110701820 A CN110701820 A CN 1107018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ort
heat exchanger
air conditioner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2369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辉玲
杜顺开
谭周衡
曾小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2369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018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07018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018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47/00Detail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 F25B2347/02Details of defrosting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24Storage receiver hea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蓄热器包括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第一换热管串联在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和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第二换向件,包括第一连接口至第三连接口,第一连接口与第三端口相连,第二连接口与进气口通过连接管路相连,第三连接口与第二换热管的一端相连,且第二换热管与连接管路并联。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在化霜模式下,第一换向件不换向,可持续对室内进行供热;而且,在蓄热时,冷媒流经室内换热器后才流经第一换热管,从而使得蓄热时对空调器的制热量影响小;而且通过冷媒流经第一换热管进行蓄热,减少了化霜时间,化霜速度块、可靠性高,且使得化霜干净。

Description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传统的除霜方式主要有两种:1)在空调制热运行过程,第一换向件换向为制冷循环,让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经过第一换向件进入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2)旁通化霜,不需要换向,压缩机排出高温高压冷媒不经过室内机,直接进入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
在方法1)中,由于需要换向,压缩机需停机2次,造成化霜时间长,且除霜时压缩机的吸气温度极低。大量的液体冷媒进入压缩机容易造成液击现象,影响压缩机寿命。
方法2)中,旁通化霜由于化霜时系统没有形成压力差,排气温度迅速降低,对于低温环境及多排换热器会出现化霜不干净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
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包括排气口和进气口;第一换向件,包括第一端口至第四端口,第二端口与第四端口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四端口中的另一个与第三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第二端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四端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蓄热器,包括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串联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和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第二换向件,包括第一连接口至第三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选择地与第二连接口和所述第三连接口中的一个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口与第三端口相连,第二连接口与所述进气口通过连接管路相连,所述第三连接口与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一端相连,且所述第二换热管与所述连接管路并联。
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空调器,制热模式下,判定需要化霜时,进入化霜模式。在化霜模式下,第一连接口与第三连接口相连通,压缩机的排气口排出的冷媒经过室内换热器、第一换热管流入室外换热器,冷媒在室外换热器中放热,对室外换热器进行化霜,化霜后经过第一连接口、第三连接口进入第二换热管,冷媒在蓄热器进行蒸发吸热,流回压缩机的进气口。
在化霜模式下,第一换向件不换向,可持续对室内进行供热,不影响空调器的制热,不影响用户使用的舒适性;而且由于蓄热器设置在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与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在蓄热时,冷媒流经室内换热器后才流经第一换热管,从而使得蓄热时对空调器的制热量影响小,减少热量损失,避免室内温度波动;而且通过冷媒流经第一换热管进行蓄热,避免存在蓄热器蓄热不足的问题,减少了化霜时间,化霜速度块、可靠性高,且使得化霜干净。
另外,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空调器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其中一实施例,空调器包括:第一节流部件,串联在所述第一换热管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旁通管路,与所述第一节流部件并联设置,所述旁通管路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旁通管路通断的第一开关装置。
开启第一开关装置,旁通管路导通,关闭第一开关装置,旁通管路断开。通过设置旁通管路及第一开关装置可使得冷媒选择性的流经第一节流部件及旁通管路,从而控制冷媒在室外换热器中的换热情况(冷凝还是蒸发)。
其中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节流部件包括相串联的制冷节流部件和制热节流部件,所述制热节流部件与所述旁通管路并联,或者,所述制冷节流部件和所述制热节流部件的整体与所述旁通管路并联,所述制冷节流部件被配置为制冷模式下进行节流,制热模式下沿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到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的方向单向导通,所述制热节流部件被配置为制热模式下进行节流,制冷模式下沿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到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的方向单向导通。
如果从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在流入室外换热器中的过程中,没有经过第一节流部件进行节流,而是流经旁通管路,这样冷媒在室外换热器中可以进行冷凝放热,对室外换热器进行化霜。如果从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在流入室外换热器中的过程中,冷媒经过第一节流部件进行节流,则冷媒经过室外换热器时进行蒸发吸热,不能对室外换热器进行化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节流部件包括具有节流功能的节流部件本体和与所述节流部件本体相串联的第二开关装置,所述第二开关装置用于控制所述节流部件本体所在的管路的通断。
对于第一节流部件包括节流部件本体和第二开关装置的情况,如果从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在流入室外换热器的过程中,没有经过第一节流部进行节流,而是从旁通管路中流过,这样冷媒可以在室外换热器中进行冷凝放热,对室外换热器进行化霜。如果从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在流入室外换热器中的过程中,冷媒经过第一节流部件进行节流,则冷媒经过室外换热器时进行蒸发吸热,不能对室外换热器进行化霜。
其中一实施例,所述第三连接口与所述第二换热管的所述一端之间串联有第二节流部件。
第二节流部件对冷媒进行节流,使得冷媒能够在第二换热管中进行蒸发,再流回压缩机的进气口。
其中一实施例,空调器包括: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蓄热器上,用于对所述蓄热器加热。
除冷媒流经第一换热管对蓄热器进行蓄热外,还可以通过加热装置对蓄热器进行加热,提高蓄热器的蓄热速度。
其中一实施例,所述蓄热器包括蓄热腔体,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管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蓄热腔体内,所述蓄热腔体内填充有蓄热材料。
第一换热管与第二换热管的至少部分均设置在蓄热器的蓄热腔体内,可以对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使蓄热器在空调器工作的过程中具有稳定的状态。蓄热腔中填充有蓄热材料,利用蓄热材料的相变,实现蓄热器的蓄热和放热。
其中一实施例,所述蓄热材料包括相变材料。
在该技术方案中,蓄热材料采用相变材料,利用相变材料的物理特性通过改变相变材料的物理形态进而吸收或放出热量。本发明的空调器通过在蓄热器内容置有一定量的相变材料,在未化霜的过程中,蓄热器储存热量,在化霜过程中相变材料形态发生变化释放热量以加快化霜。
其中一实施例,所述蓄热材料的相变温度≤35℃,在制热模式下,冷媒流经室内换热器后流经第一换热管对蓄热器进行蓄热,流入第一换热管的冷媒温度较低,因此,蓄热材料的相变温度较低,而且,蓄热材料的相变温度低,可以减少系统高温部件,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和/或,所述蓄热材料包括为水、石蜡、乙二醇水溶液、十二水磷酸氢二钠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一实施例,所述蓄热器内设有温度检测装置。
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蓄热器的温度,进一步地,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蓄热材料的温度。通过检测蓄热器的温度,并在制热模式下,比较蓄热器的温度与蓄热材料的相变温度,判断是否需要关闭加热装置。进一步地,在蓄热器的温度与相变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值时,控制加热装置关闭,反之,继续蓄热。
温度检测装置可以为温度传感器,进一步地,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蓄热腔体内并位于蓄热材料内。
本发明第二个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第一个方面的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制热模式下,判定需要化霜时,控制第二换向件的第一连接口与第三连接口相连通。
本发明第二个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控制方法,制热模式下,判定需要化霜时,进入化霜模式。在化霜模式下,第一连接口与第三连接口相连通,压缩机的排气口排出的冷媒经过室内换热器、第一换热管流入室外换热器,冷媒在室外换热器中放热,对室外换热器进行化霜,化霜后经过第一连接口、第三连接口进入第二换热管,冷媒在蓄热器进行蒸发吸热,流回压缩机的进气口。
在化霜模式下,第一换向件不换向,可持续对室内进行供热,不影响空调器的制热,不影响用户使用的舒适性;而且由于蓄热器设置在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与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在蓄热时,冷媒流经室内换热器后才流经第一换热管,从而使得蓄热时对空调器的制热量影响小,减少热量损失,避免室内温度波动;而且通过冷媒流经第一换热管进行蓄热,避免存在蓄热器蓄热不足的问题,减少了化霜时间,且使得化霜干净。
其中一实施例,所述制热模式下,判定需要化霜时,控制第二换向件的第一连接口与第三连接口相连通,还包括:控制第一开关装置打开,以使旁通管路导通。
控制第一开关装置打开,使得旁通管路导通,这样冷媒从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流出至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的过程中,没有经过第一节流部件节流,而是室内换热器第二端流出的冷媒经过旁通管路流至室外换热器,在室外换热器中进行冷凝放热,实现化霜。
其中一实施例,所述制热模式下,判定需要化霜时,控制第二换向件的第一连接口与第三连接口相连通,还包括:控制加热装置开启,以对蓄热器加热。
通过控制加热装置的开启,对蓄热器加热,从而提高了蓄热器的温度,使得蓄热器储存足够热量,相比于传统方案,避免了长时间化霜导致室内温度下降较快,并且给用户带来了合适的体验感。
其中一实施例,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内电加热器和室内风机,所述制热模式下,判定需要化霜时,控制第二换向件的第一连接口与第三连接口相连通,还包括:控制所述室内电加热器和所述室内风机开启。
开启室内电加热器,通过室内电加热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提高室内空气的温度,防止因化霜而导致的室内温度的降低。
控制室内风机开启,从而增强室内空气与室内换热器之间的换热效率,进一步提高室内温度,防止因化霜而导致的室内温度的降低。
其中一实施例,单次化霜时长小于或等于4min。
单次化霜时长小于或等于4min,可以避免化霜时间过长导致的室内温度降低。
其中一实施例,控制方法还包括:制热模式下,判定不需要化霜时,控制所述第二换向件的第一连接口与第二连接口相连通。
第一连接口与第二连接口相连通,冷媒不流经第二换热管。制热模式下,判定不需要化霜时,冷媒不流经第二换热管,空调器进行正常的制热,在空调器制热运行时,蓄热器进行蓄热。
其中一实施例,所述制热模式下,判定不需要化霜时,控制所述第二换向件的第一连接口与第二连接口相连通,还包括:根据空调器的工况参数控制加热装置的开闭,以使所述加热装置的开闭与所述蓄热器的蓄热情况相适应。
在制热模式下,判定不需要化霜时,根据空调器的工况参数判断蓄热器蓄热的难易程度,从而根据蓄热器蓄热的难易程度判断是否需要开启加热装置,具体地,根据空调器的工况参数判断蓄热器蓄热困难时,控制加热装置开启,以对蓄热器进行辅助蓄热,当根据空调器的工况参数判断蓄热器蓄热情况较好时,通过冷媒流经第一换热管对蓄热器进行蓄热就能够满足对蓄热器的要求,不需要开启加热装置,此时控制加热装置关闭。
根据空调器的工况参数判断是否需要开启加热装置,既能够在蓄热器蓄热困难时开启加热装置,对蓄热器进行辅助蓄热,还能够在不需要开启加热装置时,控制加热装置关闭,节约能耗。
其中一实施例,所述工况参数包括室内换热器的盘管温度及蓄热器的温度,所述制热模式下,判定不需要化霜时,根据空调器的工况参数控制加热装置的开闭,具体包括:制热模式运行预设时长后,检测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盘管温度;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盘管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盘管温度,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开启直至所述蓄热器的温度与蓄热材料的相变温度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差值。
制热模式下,检测室内换热器的盘管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盘管温度,说明室内换热器的温度较低,蓄热器蓄热困难,此时加热装置开启,对蓄热器进行辅助加热。直至所述蓄热器的温度与蓄热材料的相变温度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差值,说明蓄热器完成蓄热,控制加热装置关闭。若室内换热器的盘管温度大于预设盘管温度,说明蓄热器蓄热不困难,不需要控制电加热器开启,从而可以节约能耗。
其中一实施例,所述预设时长的范围为7min~12min,预设时长可以为但不限于7min、10min或12min。
所述预设盘管温度的范围为30℃~40℃,预设盘管温度可以为但不限于30℃、35℃或40℃。
所述预设差值的范围为0℃~10℃,预设差值可以为但不限于0℃、5℃或10℃。
其中一实施例,所述制热模式下,判定不需要化霜时,控制所述第二换向件的第一连接口与第二连接口相连通,还包括:控制第一开关装置关闭,以使旁通管路断开。
在空调器制热模式下,不需要化霜时,控制第一开关关闭,以使旁通管路断开,这样冷媒从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流出至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的过程中,经过了第一节流部件进行节流,在室外换热器中蒸发吸热,实现了制热及蓄热。
其中一实施例,控制方法包括:制冷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二换向件的第一连接口与第二连接口相连通。
在制冷模式下,冷媒经过室外换热器流出后,流入第一节流部件进行节流,经过第一换热管后流入室内换热器,在室内换热器中蒸发吸热,实现制冷,第二换向件的第一连接口与第二连接口相连通,使得冷媒不经过第二换热管,经连接管路流回压缩机,实现正常制冷。
本发明第三个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个方面的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第四个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如第三个方面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第五个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个方面的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方向示意制冷模式下冷媒的流向;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方向示意制热模式下冷媒的流向;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方向示意化霜模式下冷媒的流向;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方向示意制冷模式下冷媒的流向;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制冷模式下各部件的工作情况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制热模式下各部件的工作情况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化霜模式下各部件的工作情况示意图,其中最长持续4min部分处于化霜模式;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所述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所述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控制装置的示意框图。
其中,图1至图10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压缩机,11排气口,12进气口,2第一换向件,21第一端口,22第二端口,23第三端口,24第四端口,3室外换热器,4第一节流部件,41制热节流部件,42制冷节流部件,5旁通管路,51第一开关装置,6蓄热器,61第一换热管,62第二换热管,63加热装置,7第二换向件,e第一连接口,f第二连接口,g第三连接口,8室内换热器,9第二节流部件,10连接管路,200控制装置,204储存器,206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1、第一换向件2、室外换热器3、室内换热器8、蓄热器6和第二换向件7。
其中,压缩机1包括排气口11和进气口12。
第一换向件2包括第一端口21至第四端口24,第二端口22与第四端口24中的一个与第一端口21相连通,第二端口22与第四端口24中的另一个与第三端口23相连通,第一端口21与排气口11相连。第二端口22与室外换热器3的第一端相连,第四端口24与室内换热器8的第一端相连,室外换热器3的第二端与室内换热器8的第二端相连。第一换向件2可以为四通阀。
蓄热器6包括第一换热管61和第二换热管62,第一换热管61串联在室内换热器8的第二端和室外换热器3的第二端之间。
第二换向件7包括第一连接口e至第三连接口g,第一连接口e选择地与第二连接口f和第三连接口g中的一个连通,第一连接口e与第三端口23相连,第二连接口f与进气口12通过连接管路相连,第三连接口g与第二换热管62的一端相连,且第二换热管62与连接管路并联。第二换向件7可以为三通阀,或者,第二换向件7包括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第一阀门串联在第三端口23与进气口12之间,第二阀门设置在第二换热管62上,第二换热管62与第一阀门相并联,第一阀门的一端形成第二连接口f,第二阀门的一端形成第三连接口g,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另一端相连接且共同形成第一连接口e。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制热模式下,判定需要化霜时,进入化霜模式。在化霜模式下,第一连接口e与第三连接口g相连通,压缩机1的排气口11排出的冷媒经过室内换热器8、第一换热管61流入室外换热器3,冷媒在室外换热器3中放热,对室外换热器3进行化霜,化霜后经过第一连接口e、第三连接口g进入第二换热管62,冷媒在蓄热器6进行蒸发吸热,流回压缩机1的进气口12。
在化霜模式下,第一换向件2不换向,可持续对室内进行供热,不影响空调器的制热,不影响用户使用的舒适性;而且由于蓄热器6设置在室内换热器8的第二端与室外换热器3的第二端之间,在蓄热时,冷媒流经室内换热器8后才流经第一换热管61,从而使得蓄热时对空调器的制热量影响小,减少热量损失,避免室内温度波动;而且通过冷媒流经第一换热管61进行蓄热,避免存在蓄热器6蓄热不足的问题,减少了化霜时间,且使得化霜干净。
其中一实施例,空调器包括第一节流部件4,第一节流部件4串联在第一换热管61与室外换热器3的第二端之间;旁通管路5,与第一节流部件4并联设置,旁通管路5上设有用于控制旁通管路5通断的第一开关装置51。
开启第一开关装置51,旁通管路5导通,关闭第一开关装置51,旁通管路5断开。通过设置旁通管路5及第一开关装置51可使得冷媒选择性的流经第一节流部件4及旁通管路5,从而控制冷媒在室外换热器3中的换热情况(冷凝还是蒸发)。具体地,如图1中,制冷模式,第一开关装置51关闭,旁通管路5断开,冷媒流经第一节流部件4,在室外换热器3中冷凝。如图2中,在制热模式下,第一开关装置51关闭,旁通管路5断开,冷媒流经第一节流部件4,在室外换热器3中蒸发。如图3所示,在化霜模式下,第一开关装置51开启,旁通管路5导通,冷媒流经旁通管路5,在室外换热器3中冷凝,实现化霜。
第一开关装置51可以为电磁阀,具体地,电磁阀可以为单向电磁阀或双向电磁阀。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节流部件4包括相串联的制冷节流部件42和制热节流部件41,制热节流部件41与旁通管路5并联,制冷节流部件42被配置为制冷模式下进行节流,制热模式下沿从室内换热器8的第二端到室外换热器3的第二端的方向单向导通,制热节流部件41被配置为制热模式下进行节流,制冷模式下沿从室外换热器3的第二端到室内换热器8的第二端的方向单向导通。
如果从室内换热器8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在流入室外换热器3中的过程中,没有经过第一节流部件4进行节流,而是流经旁通管路5,这样冷媒在室外换热器3中可以进行冷凝放热,对室外换热器3进行化霜。如果从室内换热器8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在流入室外换热器3中的过程中,冷媒经过第一节流部件4进行节流,则冷媒经过室外换热器3时进行蒸发吸热,不能对室外换热器3进行化霜。
制冷节流部件42在制冷模式下节流,即从室外换热器3的第二端到室内换热器8的第二端的流动方向上节流,在制热模式下从室内换热器8的第二端到室外换热器3的第二端的方向上完全导通,不具有节流效果。制热节流部件41在制热模式下节流,即从室内换热器8的第二端到室外换热器3的第二端的流动方向上节流,在制冷模式下从室外换热器3的第二端到室内换热器8的第二端的方向上完全导通,不具有节流效果。制冷节流部件42和制热节流部件41可以为单向节流阀。
可以理解,旁通管路5也可以与整个第一节流部件4相并联。即制冷节流部件42和制热节流部件41作为一个整体与旁通管路5并联。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节流部件4包括具有节流功能的节流部件本体和与节流部件本体相串联的第二开关装置,第二开关装置用于控制节流部件本体所在的管路的通断。
对于第一节流部件4包括节流部件本体和第二开关装置的情况,如果从室内换热器8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在流入室外换热器3的过程中,没有经过第一节流部进行节流,而是从旁通管路5中流过,这样冷媒可以在室外换热器3中进行冷凝放热,对室外换热器3进行化霜。如果从室内换热器8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在流入室外换热器3中的过程中,冷媒经过第一节流部件4进行节流,则冷媒经过室外换热器3时进行蒸发吸热,不能对室外换热器3进行化霜。第二开关装置可以为电磁阀,电磁阀可以为单向电磁阀或双向电磁阀,节流部件本体可以为电子膨胀阀、双向节流阀、毛细管或热力膨胀阀。
其中一实施例,第三连接口g与第二换热管62的一端之间串联有第二节流部件9。
在化霜模式下,控制第一连接口e和第三连接口g相连通,从室外换热器3流出的冷媒经第一换向件2后,经第一连接口e、第三连接口g、第二节流部件9进入第二换热管62。第二节流部件9对冷媒进行节流,使得冷媒能够在第二换热管62中进行蒸发,再流回压缩机1的进气口12。
第二节流部件9可以是毛细管、电子膨胀阀、热力膨胀阀或节流阀。
其中一实施例,如图4所示,空调器包括:加热装置63,加热装置63设置在蓄热器6上,用于对蓄热器6加热。
由于进入蓄热器6的冷媒温度较低,通常在40℃以下,在空调运行温度较低时,蓄热器6蓄热比较困难,因此在蓄热器6内设置加热装置63,对蓄热材料进行辅助加热。
除冷媒流经第一换热管61对蓄热器6进行蓄热外,还可以通过加热装置63对蓄热器6进行加热,提高蓄热器6的蓄热速度。
蓄热腔中填充有蓄热材料,利用蓄热材料的相变,实现蓄热器6的蓄热和放热。
其中一实施例,蓄热器6包括蓄热腔体,第一换热管61和第二换热管62的至少部分位于蓄热腔体内,蓄热腔体内填充有蓄热材料。
第一换热管61与第二换热管62的至少部分均设置在蓄热器6的蓄热腔体内,可以对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使蓄热器6在空调器工作的过程中具有稳定的状态。蓄热腔中填充有蓄热材料,利用蓄热材料的相变,实现蓄热器6的蓄热和放热。
其中一实施例,蓄热材料包括相变材料。
在该实施例中,蓄热材料采用相变材料,利用相变材料的物理特性通过改变相变材料的物理形态进而吸收或放出热量。本发明的空调器通过在蓄热器6内容置有一定量的相变材料,在未化霜的过程中,蓄热器6储存热量,在化霜过程中相变材料形态发生变化释放热量以加快化霜。
其中一实施例,蓄热材料的相变温度≤35℃,在制热模式下,冷媒流经室内换热器8后流经第一换热管61对蓄热器6进行蓄热,流入第一换热管61的冷媒温度较低,因此,蓄热材料的相变温度较低,而且,蓄热材料的相变温度低,可以减少系统高温部件,提升系统的可靠性。
由于蓄热器6连接在制热模式下室内换热器8的出口(第二端)与第一节流部件4之间,进入蓄热器6的第一换热管61的冷媒温度较低,因此蓄热材料的相变温度≤35℃。同时由于蓄热器6连接在制热模式下室内换热器8的出口(第二端)与第一节流部件4之间,制热模式蓄热下冷媒流经室内换热器8后流经第一换热管61,因此,蓄热器6蓄热时,对空调器的制热量影响小,减小热量损失。
蓄热材料包括为水、石蜡、乙二醇水溶液、十二水磷酸氢二钠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应用中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的场合选择较佳的相变材料。
第一换热管61和第二换热管62可以为金属管,例如铜管。
其中一实施例,蓄热器6内设有温度检测装置。
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蓄热器6的温度,进一步地,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蓄热材料的温度。通过检测蓄热器6的温度,并在制热模式下,比较蓄热器6的温度与蓄热材料的相变温度,判断是否需要关闭加热装置63。进一步地,在蓄热器6的温度与相变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值时,控制加热装置63关闭,反之,继续蓄热。
温度检测装置可以为温度传感器,进一步地,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蓄热腔体内并位于蓄热材料内。
如图1至图3所示,室内换热器8的第一端与第一换向件2连接,室内换热器8的第二端与蓄热器6的第一换热管61连接;在第一换向件2与压缩机1的进气口12之间设置有第二换向件7,第二换向件7的第三连接口g连接至蓄热器6的第二换热管62,在第二换热管62靠近第二换向件7的部分设置有第二节流部件9,用于节流,室内换热器8与室外换热器3之间串联有制热节流部件41与制冷节流部件42,且制热节流部件41与旁通管路5相并联。
蓄热化霜系统制冷模式时的冷媒流程如图1所示,压缩机1把冷媒压缩机1成高温高压气体,经过第一换向件2ab端口(a为第一端口21、b为第三端口23)连接到室外换热器3冷凝为中温高压液态制冷剂,经过制冷节流部件42节流至室内换热器8蒸发吸热,旁通管路5断开,后经过第一换向件2cd端口(c为第四端口24、d为第三端口23)连接经过第二换向件7,通过第二换向件7ef连接口(e为第一连接口e、f为第二连接口)回到压缩机1,其中第二换向件7设置为0步时ef连接口相通,608步时eg连接口(e为第一连接口e、g为第三连接口)相通。其各部件控制规则如图5所示,压缩机1开启,第一换向件2断电,室外风机开启,第一开关装置51关闭,第二换向件7的开度为0步。
蓄热化霜系统制热模式时冷媒流程如图2所示,压缩机1把冷媒压缩机1成高温高压气体,经过第一换向件2dc端口(d为第一端口21、c为第四端口24)至室内换热器8冷凝为中温高压液体,经过制热节流部件41至室外换热器3吸收热量,旁通管路5断开,最后经过第一换向件2ab端口(a为第三端口23、b为第二端口22)以及第二换向件7ef连接口(e为第一连接口、f为第二连接口)回到压缩机1。其各部件控制规则如图6所示,压缩机1开启,第一换向件2上电,室外风机开启,第一开关装置51关闭,第二换向件7的开度为0步。
蓄热化霜系统化霜时冷媒流程如图3所示,压缩机1把冷媒压缩机1成高温高压气体,经过第一换向件2dc端口(d为第一端口21、c为第四端口24)至室内换热器8冷凝为中温高压液体经过第一换热管61、第一开关装置51、旁通管路5,再到室外换热器3放热,对室外换热器3进行化霜,经过第一换向件2ab端口(a为第三端口23、b为第二端口22)以及第二换向件7eg连接口(e为第一连接口、g为第三连接口),经过第二节流部件9节流进入蓄热器6进行蒸发,最后回到压缩机1。其各部件控制规则如图7所示,化霜时室内风机开启,室内电加热器开启,第一换向件2上电并保持制热状态,室外风机关闭,第一开关装置51开启,此时第二换向件7开度为608步。
本发明第二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第一个方面的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空调器。
实施例一:
如图8所示,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80,制热模式下,判定需要化霜时,控制第二换向件7的第一连接口e与第三连接口g相连通。
本发明第二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制热模式下,判定需要化霜时,进入化霜模式。在化霜模式下,第一连接口e与第三连接口g相连通,压缩机1的排气口11排出的冷媒经过室内换热器8、第一换热管61流入室外换热器3,冷媒在室外换热器3中放热,对室外换热器3进行化霜,化霜后经过第一连接口e、第三连接口g进入第二换热管62,冷媒在蓄热器6进行蒸发吸热,流回压缩机1的进气口12。
在化霜模式下,第一换向件2不换向,可持续对室内进行供热,不影响空调器的制热,不影响用户使用的舒适性;而且由于蓄热器6设置在室内换热器8的第二端与室外换热器3的第二端之间,在蓄热时,冷媒流经室内换热器8后才流经第一换热管61,从而使得蓄热时对空调器的制热量影响小,减少热量损失,避免室内温度波动;而且通过冷媒流经第一换热管61进行蓄热,避免存在蓄热器6蓄热不足的问题,减少了化霜时间,且使得化霜干净。
其中一实施例,步骤S80还包括:控制第一开关装置51打开,以使旁通管路5导通。
控制第一开关装置51打开,使得旁通管路5导通,这样冷媒从室内换热器8的第二端流出至室外换热器3的第二端的过程中,没有经过第一节流部件4节流,而是室内换热器8第二端流出的冷媒经过旁通管路5流至室外换热器3,在室外换热器3中进行冷凝放热,实现化霜。
其中一实施例,步骤S80还包括:控制加热装置63开启,以对蓄热器6加热。
通过控制加热装置63的开启,对蓄热器6加热,从而提高了蓄热器6的温度,使得蓄热器6储存足够热量,相比于传统方案,避免了长时间化霜导致室内温度下降较快,并且给用户带来了合适的体验感。
步骤S80还包括:控制室内电加热器和室内风机开启。
开启室内电加热器,通过室内电加热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提高室内空气的温度,防止因化霜而导致的室内温度的降低。
控制室内风机开启,从而增强室内空气与室内换热器8之间的换热效率,进一步提高室内温度,防止因化霜而导致的室内温度的降低。
其中一实施例,单次化霜时长小于或等于4min。
单次化霜时长小于或等于4min,可以避免化霜时间过长导致的室内温度降低。
实施例二:
控制方法包括:
制热模式下,判定不需要化霜时,控制第二换向件7的第一连接口e与第二连接口f相连通。
第一连接口e与第二连接口f相连通,冷媒不流经第二换热管62。制热模式下,判定不需要化霜时,冷媒不流经第二换热管62,空调器进行正常的制热,在空调器制热运行时,蓄热器6进行蓄热。
其中一实施例,制热模式下,判定不需要化霜时,控制第二换向件7的第一连接口e与第二连接口f相连通,还包括:根据空调器的工况参数控制加热装置63的开闭,以使加热装置63的开闭与蓄热器6的蓄热情况相适应。
在制热模式下,判定不需要化霜时,根据空调器的工况参数判断蓄热器6蓄热的难易程度,从而根据蓄热器6蓄热的难易程度判断是否需要开启加热装置63,具体地,根据空调器的工况参数判断蓄热器6蓄热困难时,控制加热装置63开启,以对蓄热器6进行辅助蓄热,当根据空调器的工况参数判断蓄热器6蓄热情况较好时,通过冷媒流经第一换热管61对蓄热器6进行蓄热就能够满足对蓄热器6的要求,不需要开启加热装置63,此时控制加热装置63关闭。
根据空调器的工况参数判断是否需要开启加热装置63,既能够在蓄热器6蓄热困难时开启加热装置63,对蓄热器6进行辅助蓄热,还能够在不需要开启加热装置63时,控制加热装置63关闭,节约能耗。
其中一实施例,工况参数包括室内换热器8的盘管温度及蓄热器6的温度,制热模式下,判定不需要化霜时,根据空调器的工况参数控制加热装置63的开闭,具体包括:制热模式运行预设时长后,检测室内换热器8的盘管温度;若室内换热器8的盘管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盘管温度,控制加热装置63开启直至蓄热器6的温度与蓄热材料的相变温度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差值。
制热模式下,检测室内换热器8的盘管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盘管温度,说明室内换热器8的温度较低,蓄热器6蓄热困难,此时加热装置63开启,对蓄热器6进行辅助加热。直至蓄热器6的温度与蓄热材料的相变温度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差值,说明蓄热器6完成蓄热,控制加热装置63关闭。若室内换热器8的盘管温度大于预设盘管温度,说明蓄热器6蓄热不困难,不需要控制电加热器开启,从而可以节约能耗。
其中一实施例,预设时长的范围为7min~12min,预设时长可以为但不限于7min、10min或12min。
预设盘管温度的范围为30℃~40℃,预设盘管温度可以为但不限于30℃、35℃或40℃。
预设差值的范围为0℃~10℃,预设差值可以为但不限于0℃、5℃或10℃。
其中一实施例,制热模式下,判定不需要化霜时,控制第二换向件7的第一连接口e与第二连接口f相连通,还包括:控制第一开关装置51关闭,以使旁通管路5断开。
在空调器制热模式下,不需要化霜时,控制第一开关关闭,以使旁通管路5断开,这样冷媒从室内换热器8的第二端流出至室外换热器3的第二端的过程中,经过了第一节流部件4进行节流,在室外换热器3中蒸发吸热,实现了制热及蓄热。
其中一实施例,控制方法包括:制冷模式下,控制第二换向件7的第一连接口e与第二连接口f相连通。
在制冷模式下,冷媒经过室外换热器3流出后,流入第一节流部件4进行节流,经过第一换热管61后流入室内换热器8,在室内换热器8中蒸发吸热,实现制冷,第二换向件7的第一连接口e与第二连接口f相连通,使得冷媒不经过第二换热管62,经连接管路流回压缩机1,实现正常制冷。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902,制热开机预设时长t后检测室内换热器8盘管温度T2,t可以10min;
步骤S904,判断T2是否≤T21,其中T21为预设盘管温度,若T2小于T21则说明室内换热器8的温度较低,蓄热器6蓄热困难,此时执行步骤S908,加热装置63打开,反之执行步骤S906,加热装置63不开;T21可以为35℃;
步骤S910,判断蓄热器6的温度T6与蓄热材料的相变温度之间的差值是否≥预设差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912,控制加热装置63关闭,预设差值可以为5℃,若否,返回步骤S908;
步骤S914,判断空调系统是否需要化霜,进入化霜时系统排气温度较低,此时执行步骤S916控制加热装置63打开。
加热装置63可以为电加热装置63,例如加热管、加热丝等。
如图10所示,本发明第三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装置200,包括处理器206和存储器204,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个方面的实施例中任意一项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第四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如第三个方面的实施例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第五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个方面的实施例中任意一项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截止(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206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206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包括排气口和进气口;
第一换向件,包括第一端口至第四端口,第二端口与第四端口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四端口中的另一个与第三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
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第二端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四端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
蓄热器,包括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串联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和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
第二换向件,包括第一连接口至第三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选择地与第二连接口和所述第三连接口中的一个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口与第三端口相连,第二连接口与所述进气口通过连接管路相连,所述第三连接口与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一端相连,且所述第二换热管与所述连接管路并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节流部件,串联在所述第一换热管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
旁通管路,与所述第一节流部件并联设置,所述旁通管路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旁通管路通断的第一开关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节流部件包括相串联的制冷节流部件和制热节流部件,所述制热节流部件与所述旁通管路并联,或者,所述制冷节流部件和所述制热节流部件的整体与所述旁通管路并联,所述制冷节流部件被配置为制冷模式下进行节流,制热模式下沿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到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的方向单向导通,所述制热节流部件被配置为制热模式下进行节流,制冷模式下沿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到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的方向单向导通;或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节流部件包括具有节流功能的节流部件本体和与所述节流部件本体相串联的第二开关装置,所述第二开关装置用于控制所述节流部件本体所在的管路的通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连接口与所述第二换热管的所述一端之间串联有第二节流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蓄热器上,用于对所述蓄热器加热。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热器包括蓄热腔体,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管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蓄热腔体内,所述蓄热腔体内填充有蓄热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热材料包括相变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热材料的相变温度≤35℃;和/或,所述蓄热材料包括为水、石蜡、乙二醇水溶液、十二水磷酸氢二钠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热器内设有温度检测装置。
11.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制热模式下,判定需要化霜时,控制第二换向件的第一连接口与第三连接口相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模式下,判定需要化霜时,控制第二换向件的第一连接口与第三连接口相连通,还包括:
控制第一开关装置打开,以使旁通管路导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模式下,判定需要化霜时,控制第二换向件的第一连接口与第三连接口相连通,还包括:
控制加热装置开启,以对蓄热器加热。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内电加热器和室内风机,所述制热模式下,判定需要化霜时,控制第二换向件的第一连接口与第三连接口相连通,还包括:
控制所述室内电加热器和所述室内风机开启。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制热模式下,判定不需要化霜时,控制所述第二换向件的第一连接口与第二连接口相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模式下,判定不需要化霜时,控制所述第二换向件的第一连接口与第二连接口相连通,还包括:
根据空调器的工况参数控制加热装置的开闭,以使所述加热装置的开闭与所述蓄热器的蓄热情况相适应。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况参数包括室内换热器的盘管温度及蓄热器的温度,所述制热模式下,判定不需要化霜时,根据空调器的工况参数控制加热装置的开闭,具体包括:
制热模式运行预设时长后,检测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盘管温度;
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盘管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盘管温度,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开启直至所述蓄热器的温度与蓄热材料的相变温度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差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模式下,判定不需要化霜时,控制所述第二换向件的第一连接口与第二连接口相连通,还包括:
控制第一开关装置关闭,以使旁通管路断开。
19.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冷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二换向件的第一连接口与第二连接口相连通。
20.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至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2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至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1911023692.0A 2019-10-25 2019-10-25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07018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23692.0A CN110701820A (zh) 2019-10-25 2019-10-25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23692.0A CN110701820A (zh) 2019-10-25 2019-10-25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01820A true CN110701820A (zh) 2020-01-17

Family

ID=69203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23692.0A Pending CN110701820A (zh) 2019-10-25 2019-10-25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01820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85203A1 (en) * 1990-11-08 1992-05-13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JP2000291985A (ja) * 1999-04-07 2000-10-20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CN103375840A (zh) * 2012-04-13 2013-10-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系统及其除霜方法
CN203478518U (zh) * 2013-09-05 2014-03-1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103925673A (zh) * 2013-01-11 2014-07-16 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化霜控制方法
CN103983037A (zh) * 2014-04-22 2014-08-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带除霜功能的双级压缩空调系统
CN106288564A (zh) * 2016-09-30 2017-01-04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106705305A (zh) * 2017-01-10 2017-05-24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空调器用蓄热组件工作状态的检测方法
CN106767079A (zh) * 2017-01-10 2017-05-31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蓄热组件和空调器
CN206274211U (zh) * 2016-10-31 2017-06-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蓄热型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以及包含其的空调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85203A1 (en) * 1990-11-08 1992-05-13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JP2000291985A (ja) * 1999-04-07 2000-10-20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CN103375840A (zh) * 2012-04-13 2013-10-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系统及其除霜方法
CN103925673A (zh) * 2013-01-11 2014-07-16 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化霜控制方法
CN203478518U (zh) * 2013-09-05 2014-03-1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103983037A (zh) * 2014-04-22 2014-08-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带除霜功能的双级压缩空调系统
CN106288564A (zh) * 2016-09-30 2017-01-04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206274211U (zh) * 2016-10-31 2017-06-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蓄热型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以及包含其的空调
CN106705305A (zh) * 2017-01-10 2017-05-24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空调器用蓄热组件工作状态的检测方法
CN106767079A (zh) * 2017-01-10 2017-05-31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蓄热组件和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51109B2 (ja) 暖房能力増強用付加ユニット付き空気調和装置
CN111102773A (zh) 一种可连续制热的循环系统、其控制方法及空调
JP5984965B2 (ja) 空調給湯複合システム
WO2015129080A1 (ja) 熱源側ユニット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EP2388530B1 (en) Hot water supply device with a heat pump
EP3040643B1 (en) Heat pump system, and heat pump water heater
CN107655233B (zh) 空调器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US8850837B2 (en) Heat pump type speed heating apparatus
CN201535589U (zh) 热泵空调系统
CN110715485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12167869A (ja) 空気調和機
CN104807258A (zh) 空调系统及其的蓄热除霜装置、方法
CN110715484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6671558B1 (ja) 空調給湯装置
CN108431526B (zh) 空调装置
CN110701821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270579A (zh) 热泵机组及其多功能模式控制方法
CN110715486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01820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919073A (zh) 制冷装置
CN102466370A (zh) 空调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0624997U (zh) 空调器
KR101533644B1 (ko) 핫가스 제상 냉동 사이클 장치
CN110736215B (zh) 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CN110715483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