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96577A - 金属/树脂复合部件 - Google Patents

金属/树脂复合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96577A
CN110696577A CN201910609595.3A CN201910609595A CN110696577A CN 110696577 A CN110696577 A CN 110696577A CN 201910609595 A CN201910609595 A CN 201910609595A CN 110696577 A CN110696577 A CN 1106965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resin
holes
pair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0959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和泉俊贵
吉田英崇
野间直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 Teke Inc
F Tech Inc
Original Assignee
F Tek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 Teke Inc filed Critical F Teke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6965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965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7/00Pivoted suspension arms; Accessorie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7/00Pivoted suspension arms; Accessories thereof
    • B60G7/001Suspension arms, e.g.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6/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suspension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 materials used, procedures or tools
    • B60G2206/0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suspension elements, e.g. arms, dampers, springs
    • B60G2206/01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suspension elements, e.g. arms, dampers, springs with embedded inserts for material reinforc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6/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suspension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 materials used, procedures or tools
    • B60G2206/0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suspension elements, e.g. arms, dampers, springs
    • B60G2206/1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rms
    • B60G2206/1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rms the arm being a radius or track or torque or steering rod or stabiliser end lin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6/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suspension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 materials used, procedures or tools
    • B60G2206/0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suspension elements, e.g. arms, dampers, springs
    • B60G2206/70Materials used in suspensions
    • B60G2206/71Light weight materials
    • B60G2206/7104Thermoplast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提供金属/树脂复合部件。在金属/树脂复合部件(1、1’)中,金属制的第一部件(M)与树脂制的第二部件(P、P’)经由由第一部件(M)与第二部件(P、P’)相互协作而形成的第一接合部(B)而被接合在一起,并且金属制的第一部件(M)与树脂制的第三部件(P、P’)经由由第一部件(M)与第三部件(P、P’)相互协作而形成的第二接合部(B)而被接合在一起。

Description

金属/树脂复合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树脂复合部件,特别涉及应用于汽车等的车辆的强度部件等的金属/树脂复合部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不仅是飞机等,即使在汽车等车辆中,也为了在确保强度部件的强度和刚性不变或者更强的同时实现轻量化,而提出有由金属部件与树脂部件组合而成的复合的强度部件。
在该状况下,对于作为乘用车等车辆的底盘部件的力传递支杆,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4/070129号说明书公开了具有通过注塑成型工艺而被塑料K完全包围的金属嵌入物M的结构。
但是,根据本发明人的探讨,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虽然企图同时确保轻量化以及强度和刚性,但由于具有使用注塑成型工艺而利用塑料K包围金属嵌入物M的结构,因此需要使用相对大型且精致的成型模具,从而在导致制造成本增大的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探讨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不使用复杂的成型模具的前提下,提供能够在确保强度和刚性不变或者更强的同时减轻重量的金属/树脂复合部件。
为了达成以上的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金属/树脂复合部件,其包含:金属制的第一部件;树脂制的第二部件;以及树脂制的第三部件,其中,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经由由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相互协作而形成的第一接合部而被接合在一起,并且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三部件经由由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相互协作而形成的第二接合部而被接合在一起。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为,除了该第一方面之外,构成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树脂和构成所述第三部件的所述树脂包含:配置有连续纤维的部分;配置有不连续纤维的部分;以及没有配置所述连续纤维和所述不连续纤维的部分,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由配置有所述不连续纤维的所述部分和没有配置所述连续纤维和所述不连续纤维的所述部分中的至少一方构成。
另外,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为,除了该第一或第二方面之外,所述第1部件、所述第2部件以及所述第3部件分别具有贯通孔,并且以所述贯通孔彼此同轴配置以供衬套插入的方式,使所述第2部件和所述第3部件隔着所述第1部件对置,由此,所述第1部件、所述第2部件以及所述第3部件经由所述第1接合部和所述第2接合部而被接合在一起,所述第2部件和所述第3部件对应着各个所述贯通孔而具有凸缘部,所述衬套通过所述第2部件的所述凸缘部和所述第3部件的所述凸缘部而被防止脱落。
另外,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为,除了该第一或第二方面之外,在所述第1部件、所述第2部件以及所述第3部件中,以由所述第1部件和所述第2部件形成内部空间,并且由所述第1部件和所述第3部件形成内部空间的方式,使所述第2部件和所述第3部件隔着所述第1部件对置,由此,所述第1部件、所述第2部件以及所述第3部件经由所述第1接合部和所述第2接合部被接合在一起。
另外,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为,除了该第一至第四中的任意一个方面之外,所述第1部件、所述第2部件以及所述第3部件分别具有在长边方向上对置配置的一对贯通孔,所述第2部件和所述第3部件具有:一对连接壁,它们在与所述长边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对置,并且沿所述长边方向延伸,该一对连接壁使所述一对贯通孔的各自的周壁部彼此连接;以及肋,其在所述一对连接壁之间沿所述长边方向延伸,该肋将所述一对贯通孔的各自的周壁部彼此连接,所述一对连接壁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宽度被设定为在所述长边方向的中央部最厚,并且所述肋的与所述长边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垂直的高度方向上的高度被设定为在所述长边方向的中央部最低。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结构,在金属/树脂复合部件中,金属制的第一部件和树脂制的第二部件经由由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相互协作而形成的第一接合部而接合,并且金属制的第一部件与树脂制的第三部件经由由第一部件与第三部件相互协作而形成的第二接合部而接合,因此不使用复杂的成型模具也能够在确保强度和刚性不变或更强的同时减轻重量。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结构,构成第二部件的树脂和构成第三部件的树脂包含:配置有连续纤维的部分;配置有不连续纤维的部分;以及没有配置连续纤维和不连续纤维的部分,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由配置有不连续纤维的部分与没有配置连续纤维和不连续纤维的部分中的至少一方构成,因此,利用配置不连续纤维的部分以及没有配置连续纤维和不连续纤维的部分的各自的线膨胀系数(热膨胀系数)与配置有连续纤维的部分的线膨胀系数相比接近金属部分的线膨胀系数这一点,通过针对配置有连续纤维的部分的线膨胀系数和金属部分的线膨胀系数之间,利用配置有不连续纤维的部分和没有配置连续纤维和不连续纤维的部分的各自的线膨胀系数对应地进行补充,而使配置有连续纤维的部分和金属部分之间的线膨胀系数的变化变得圆滑,能够提高金属/树脂复合部件的对于温度变化的使用耐久性,并且,利用配置有不连续纤维的部分以及没有配置连续纤维和不连续纤维的部分与配置有连续纤维的部分相比相对于金属部分的接合强度更高这一点,能够增大树脂部件和金属部件之间的接合强度。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结构,第一部件、第二部件以及第三部件分别具有贯通孔,并且以贯通孔彼此同轴配置以供衬套插入的方式,使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隔着第一部件对置,由此,第一部件、第二部件以及第三部件经由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被接合在一起,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对应着各个贯通孔而具有凸缘部,衬套通过第二部件的凸缘部和第三部件的凸缘部而被防止脱落,因此能够抑制在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断裂时,下臂在金属部件处分离的情况,并且能够利用凸缘部对衬套进行定位,并且以防止其脱落的方式进行保持。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结构,在第一部件、第二部件以及第三部件中,以由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形成内部空间,并且由第一部件和第三部件形成内部空间的方式,使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隔着第一部件对置,由此,第一部件、第二部件以及第三部件经由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而被接合在一起,因此能够在增大强度和刚性的同时减轻重量。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结构,第一部件、第二部件以及第三部件分别具有在长边方向上对置配置的一对贯通孔,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具有:一对连接壁,它们在与长边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对置,并且沿长边方向延伸,该一对连接壁使一对贯通孔的各自的周壁部彼此连接;以及肋,其在一对连接壁之间沿长边方向延伸,该肋使一对贯通孔的各自的周壁部彼此连接,一对连接壁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被设定为在长边方向上的中央部最厚,并且肋的与长边方向和宽度方向垂直的高度方向上的高度被设定在长边方向上的中央部最低,因此能够形成不浪费地使用树脂材料的有效率的形状,从而能够提高材料利用率,并且能够在增大强度和刚性的同时减轻重量。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金属/树脂复合部件的一例而示出的下臂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分解图。
图3是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金属/树脂复合部件的一例而示出的作为下臂的构成要素的金属部件的俯视图。
图4是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金属/树脂复合部件的一例而示出的作为下臂的构成要素的树脂部件的俯视图,为了方便,在图1和图2中,整理成相对于金属部件位于z轴的正方向的一侧的部件的坐标系而示出。
图5是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金属/树脂复合部件的一例而示出的下臂的作为构成要素的树脂部件的仰视图,为了方便,在图1和图2中,整理成相对于金属部件位于z轴的正方向的一侧的部件的坐标系而示出。
图6是图4的C-C线剖视图。
图7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图8是图1的B-B线剖视图,为了方便,以组装了衬套的状态示出。
图9A是示出树脂部件的一方的X射线CT照片的图像,该树脂部件是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金属/树脂复合部件的一例而示出的下臂的构成要素。
图9B是示出金属部件的剖视图,该金属部件是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金属/树脂复合部件的一例而示出下臂的构成要素,在位置上均与图7相当。
图10是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金属/树脂复合部件的其他的例子而示出的下臂的剖视图,在位置上与图7相当。
标号说明
1、1’:下臂;M:金属部件(第一部件);10:主体部;11:正面部;12:背面部;14、15:贯通孔;16、17:宽幅部;18、19:周缘部;22、23:贯通孔;P、P’:树脂部件(第二部件、第三部件);30:主体部;31:正壁部;32:背壁部;33:外壁部;34、35:贯通孔;36、37:凸缘部;38、39:周壁部;42、43:连接壁部;44:内壁部;46:凸部;48、49:加强肋;51、52:隔壁部;53:凸部;B:接合部;L:配置有连续纤维的部分;S:配置有短纤维(不连续纤维)的部分;N:没有配置连续纤维和短纤维(不连续纤维)的部分;100:衬套;102:内套环部件;103:外套环部件;104:防振橡胶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参照图1至图10,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金属/树脂复合部件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图中,x轴、y轴和z轴构成3轴直角坐标系。
图1是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金属/树脂复合部件的一例而示出的下臂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分解图。图3是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金属/树脂复合部件的一例而示出的作为下臂的构成要素的金属部件的俯视图。图4和图5是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金属/树脂复合部件的一例而示出的作为下臂的构成要素的树脂部件的俯视图和仰视图,为了方便,在图1和图2中,整理成相对于金属部件位于z轴的正方向的一侧的部件的坐标系而示出。图6是图4的C-C线剖视图,图7是图1的A-A线剖视图,以及图8是图1的B-B线剖视图,在图8中,为了方便,以组装了衬套的状态进行示出。图9A是示出如下树脂部件中的一个的X射线CT照片的图像,该树脂部件是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金属/树脂复合部件的一例而示出的下臂的构成要素,图9B是示出如下金属部件的剖视图,该金属部件是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金属/树脂复合部件的一例而示出的下臂的构成要素,在位置上均与图7相当。另外,图10是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金属/树脂复合部件的其他的例子而示出的下臂的剖视图,在位置上与图7相当。
基本上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金属/树脂复合部件的一例而示出的下臂1具有金属部件M和一对树脂部件P,该下臂1作为四轮汽车等车辆的悬架系统的连杆部件而使用。在图中,作为一例,一对树脂部件P相对于金属部件M以夹着该金属部件M的方式分别配置于z轴的正方向侧和z轴的负方向侧,通过该方法,金属部件M与一对树脂部件P彼此协作地形成接合部,从而被对应地接合。另外,优选为,一对树脂部件P是在设计上具有相同结构的成型物,在该情况下,位于z轴的负方向侧的树脂部件P呈相对于x轴旋转了180度的姿态。另外,对于下臂1的主要的输入载荷,典型为x轴方向的压缩/拉伸载荷。
基本上如图3所示,金属部件M典型为铝制,在图中,作为一例,是将长边方向规定为x轴方向的冲压成型品的板状的部件。
具体而言,金属部件M优选为主要具有:平板状的主体部10,其在x轴方向上具有长边,在y轴方向上具有横边(短边),与x-y平面平行;以及贯通孔14和15,它们针对主体部10的x轴方向的两端部而在主体部10中贯通沿z轴方向相互对置的正面部11和背面部12之间。
在主体部10中,优选为,贯通孔14的x轴的正方向侧的周缘部构成了,该周缘部的x轴方向上的宽度W1随着从贯通孔14朝向x轴的正方向侧而增大的宽幅部16,并且贯通孔15的x轴的负方向侧的周缘部构成了,该周缘部的x轴方向上的宽度W1随着从贯通孔15朝向x轴的负方向侧而增大的宽幅部17。即,在主体部10中,宽幅部16和17的宽度W1被设定为比与贯通孔14和15的除宽幅部16和17以外的部位对应的的周缘部18和19的宽度W2大,由此,能够提高贯通孔14和15的孔壁部的强度和刚性。另外,优选为,在主体部10的x轴方向的中央部处,以在y轴方向上对置的方式设置有长孔状的贯通孔22和23,该长孔状的贯通孔22和23在该中央部处贯通正面部11与背面部12之间。另外,优选为,将宽幅部16和17与周缘部18和19之间的部分的宽度设定为圆滑地变化,该周缘部18和19对应着该宽幅部16和17而将该宽幅部16和17连接。
这里,在主体部10中,在正面部11和背面部12上,实施使它们相对于对象部件的接触面积增大的处理。该处理包括使正面部11和背面部12粗化或多孔化那样的,机械、电以及化学性的各种处理。另外,在图9B中,以标号T示意性地示出对正面部11和背面部12实施了这样的处理的部分,并且以标号B示意性地示出与后述的接合部对应的部分。
基本上如图4至图6所示,树脂部件P典型为纤维强化型的合成树脂材料制,其中,优选能够使用CFRT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Thermo Plastics:碳纤维增强塑料)等。在图中,作为一例,树脂部件P是将长边方向规定为x轴方向的一体成型品的凹状的部件,是通过冲压成型等而成型出的成型品。另外,根据需要,树脂部件P也可以是通过注塑成型等而成型出的成型品,或者也可以不使用热塑性的合成树脂材料而使用热硬化性的合成树脂材料。
具体而言,树脂部件P优选为主要具有:主体部30,其在x轴方向上具有长边,在y轴方向上具有横边(短边),该主体部30的被与x-z平面平行的面和与y-z平面平行的面剖切得到的纵剖面呈凹状的截面;正壁部31和背壁部32,它们在主体部30中在z轴方向上相互对置;外壁部33,其在主体部30中使正壁部31与背壁部32相连;以及贯通孔34和35,它们在主体部30的x轴方向的两端部处贯通正壁部31和背壁部32之间。
优选为,针对贯通孔34和35,设置以从该贯通孔34和35的正壁部31侧的孔壁部朝向贯通孔34和35孔轴对应地伸出的方式延伸的防脱凸缘部36和37,在该情况下,通过防脱凸缘部36和37,在正壁部31侧,贯通孔34和35的直径变小。优选为,在贯通孔34和35的背壁部32侧设置有从背壁部32立起而向z轴的负方向突出的周壁部38和39,贯通孔34和35还沿z轴方向贯通周壁部38和39的内部。优选为,周壁部38和39的y轴方向上的两端部从背壁部32立起而向z轴的负方向突出,并且通过沿x轴方向延伸的连接壁部42和43而被相互对应地连接。这里,在该情况下,外壁部33由周壁部38和39的外壁部以及连接壁部42和43的外壁部构成,内壁部44由周壁部38和39的内壁部以及连接壁部42和43的内壁部构成,从而主体部30的被与x-z平面平行的面和与y-z平面平行的面剖切得到的纵剖面呈凹状的剖面。另外,优选为,将连接壁部42和43在x轴方向的中央部处的y轴方向上的宽度W3对应着连接壁部42、43而设定为,比连接壁部42和43从x轴方向上的中央部远离的一侧的两端部在y轴方向上的宽度W4大。另外,优选为,对于连接壁部42和43的x轴方向上的中央部与该连接壁部42和43的对应于该中央部而从x轴方向的中央部的远离的一侧的两端部之间的部分的宽度,将该部分的宽度设定为圆滑地变化。
在连接壁部42和43的一方、即,作为一例的连接壁部42中,优选为在该连接壁部42从背壁部32立起而向z轴的负方向突出的一侧的末端部的x轴方向的中央部处,设置有从该中央部进一步突出的凸部46,该凸部46的被与x-y平面平行的面剖切而得到的横截面呈长圆状。在该情况下,凸部46相对于金属部件M的贯通孔22和23而对应地贯穿插入自如。
优选为,在背壁部32中,在背壁部32的x轴方向的中央部与周壁部38以及39之间设置有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加强肋48和49。优选为,加强肋48和49的y轴方向上的宽度W随着对应地从周壁部38和39朝向背壁部32的x轴方向的中央部而圆滑地逐渐变小,并且加强肋48和49的z轴方向上的从背壁部32起的高度H随着对应地从周壁部38和39朝向背壁部32的x轴方向上的中央部而圆滑地逐渐变低。通过该形状的加强肋48和49的结构以及上述的具有与y轴方向有关的宽度的形状的连接壁部42和43的结构,能够恰当地获得主体部30的强度与刚性的平衡。
在周壁部38和39中,优选为,在该周壁部38和39从背壁部32立起而向z轴的负方向突出的一侧的末端部上,还设置有隔壁部51和52,该隔壁部51和52被设置成,对应着贯通孔34和35而环绕,立起并向z轴的负方向突出。
这里,构成树脂部件P的树脂材料由短纤维(不连续纤维)和纤维长度与该短纤维(不连续纤维)相比相对较长的连续纤维单独或组合而构成,另外,可以使这些纤维均等或不均等地分布,也可以使用含有这些纤维的多张树脂片,使同种类的树脂片连续或者使不同种类的树脂片交替层叠,典型为包含配置有连续纤维的部分L、配置有不连续纤维的部分S以及没有配置连续纤维和不连续纤维的部分N,并且在从恰当地设定后述的接合部B以使得减少树脂部件P和金属部件M之间的线膨胀系数的差并且增大接合强度的观点出发,如图9A所示,优选为,在接合部B中,设定成不包含配置有连续纤维的部分L,换言之,优选为,在接合部B中,设定成包含部分N和配置有短纤维(不连续纤维)的部分S中的双方或一方,其中,部分N是不包含配置有连续纤维的部分L和配置有短纤维(不连续纤维)的部分S这双方的树脂材料。另外,在该结构中,将配置有连续纤维的部分L配置于要求较高强度的主体部30。
另外,基本上如图7和图8所示,优选为,由金属部件M与一对树脂部件P协作形成的接合部B优选为形成于如下部分,该部分是:金属部件M的主体部10的沿着正面部11和背面部12的外轮廓的周缘部、包围贯通孔14和15的周缘部、与该周缘部对应的、一对树脂部件P的各自的主体部30的周壁部38和39、以及连接壁部42和43从背壁部32分别立起而向z轴的负方向突出的一侧的末端部(典型的是与x-y平面平行的平面部)被相互接合的部分。此时,由正面部11的处理部分T参与形成的接合部B和由背面部12的处理部分T参与形成的接合部B以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隔着主体部10重叠的方式、相对于主体部10的平板形状部呈面对称的位置关系。另外,也可以是,在该接合时,以相当于金属部件M的外轮廓的端部不露出的方式埋设于一对树脂部件P的内部。并且,通过该接合,下臂1典型为呈在其内部具有空间SP的封闭截面构造。另外,在图10所示的其他的例子的下臂1’中,一对树脂部件P’的各自的主体部30在连接壁部42和43之间的y轴方向上的中央部且没有设置加强肋48和49的x轴方向上的中央部处,具有朝向金属部件M延伸的凸部53,各个凸部53的末端部与金属部件M的主体部10的正面部11以及背面部12的处理部分T一起形成接合部B而被接合,因此该凸部53侵入到下臂1’的内部空间SP中。另外,凸部53也可以设置为从连接壁部42和43之间的y轴方向的中央部偏移,也可以设置不止1个凸部53,而是设置多个。
另外,衬套100是悬架衬套,在图中,作为一例,具有:典型为金属制的内套环部件102,其沿z轴方向延伸;典型为金属制的外套环部件103,其相对于内套环部件102配置为沿同轴包围该内套环部件102;以及防振橡胶材料104,其介于内套环部件102和外套环部件103之间。在将该衬套100安装于下臂1时,将外套环部件103插入到金属部件M的主体部10的贯通孔14和15以及一对树脂部件P的主体部30的贯通孔34和35中,外套环部件103的z轴方向的两端部与一对树脂部件P的各自的主体部30的防脱凸缘部36和37抵接而被保持,从而相对于下臂1设置成防脱。
以下,对具有以上结构的下臂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预先分别准备金属部件M、2个树脂部件P以及2个衬套100。
接着,通过按照图8所示的姿态分别设定金属部件M、2个树脂部件P以及2个衬套100,在使2个树脂部件P中的一个背壁部32的一侧与金属部件M的正面部11的一侧对置,并且2个树脂部件P中的另一个背壁部32的一侧与金属部件M的背面部12的一侧对置的状态下,将2个衬套100分别插入到金属部件M的主体部10的贯通孔14和15以及2个树脂部件P的主体部30的贯通孔34和35中。此时,贯通孔14、15、34和35被对应地配置在与z轴平行的同轴上,金属部件M的主体部10的沿着正面部11和背面部12的外轮廓的周缘部、以及包围贯通孔14和15的周缘部、对应于该周缘部的2个树脂部件P的各自的主体部30的周壁部38和39、以及连接壁部42和43从背壁部32分别立起而向z轴的负方向突出的一侧的平行于x-y平面的作为平面部的末端部,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隔着金属部件M的主体部10重叠着对置的状态下,沿与z轴平行的方向被相互按压。并且,此时,也可以向被相互按压的周缘部和前端部的抵接界面施加热量而使其升温。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以并用粘接剂和铆钉等的附加的结合结构。
然后,将2个树脂部件P中的一个主体部30的周壁部38和39、连接壁部42和43从背壁部32分别立起而突出的一侧的该连接壁部42和43的末端部、以及金属部件M的正面部11的周缘部接合在一起而形成接合部B,并且将2个树脂部件P中的另一个主体部30的周壁部38和39、连接壁部42和43从背壁部32分别立起而突出的一侧的该连接壁部42和43的末端部、与金属部件M的背面部12的周缘部接合在一起而形成接合部B,而且,使2个衬套100的各自的外套环部件103的z轴方向的两端部与2个树脂部件P的各自的主体部30的防脱凸缘部36和37对应地抵接,以被定位了的状态进行保持,从而构成下臂1。此时,基本上如图7所示,在金属部件M的贯通孔22和23中,对应地贯穿插入有2个树脂部件P的各自的凸部46,从而金属部件M和2个树脂部件P被定位,并且基本上如图8所示,2个树脂部件P的各自的隔壁部51和52对应地插入到金属部件M的贯通孔14和15中,金属部件M的主体部10与2个衬套100的各自的外套环部件103隔着树脂部件P而以间隔G分离,从而被电绝缘。
在以上的本实施方式中,在金属/树脂复合部件1、1’中,金属制的第一部件M和树脂制的第二部件P、P’经由由第一部件M与第二部件P、P’相互协作而形成的第一接合部B而被接合在一起,并且金属制的第一部件M与树脂制的第三部件P、P’经由由第一部件M与第三部件P、P’相互协作而形成的第二接合部B而被接合在一起,因此能够在不使用复杂的成型模具的前提下,在确保强度和刚性不变或更强的同时减轻重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第二部件P、P’的树脂和构成第三部件P、P’的树脂包含:配置有连续纤维的部分L;配置有不连续纤维的部分S;以及没有配置连续纤维和不连续纤维的部分N,第一接合部B和第二接合部B由配置有不连续纤维的部分S和没有配置连续纤维和不连续纤维的部分N中的至少一方构成,因此利用了配置有不连续纤维的部分S以及没有配置连续纤维和不连续纤维的部分N的各自的线膨胀系数比配置连续纤维的部分L的线膨胀系数更接近金属部分的线膨胀系数这一点,通过针对配置有连续纤维的部分L的线膨胀系数和金属部分的线膨胀系数之间,利用配置有不连续纤维的部分S以及没有配置连续纤维和不连续纤维的部分N的各自的线膨胀系数相应地进行补充,而使配置连续纤维的部分L和金属部分之间的线膨胀系数的变化变得圆滑,能够提高金属/树脂复合部件1、1’对于温度变化的使用耐久性,并且,利用配置有不连续纤维的部分S以及没有配置连续纤维和不连续纤维的部分N与配置有连续纤维的部分L相比,相对于金属部分的接合强度更高这一点,能够增大树脂部件P、P’和金属部件M之间的接合强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部件M、第二部件P、P’以及第三部件P、P’分别具有贯通孔14、15、34、35,并且以贯通孔14、15、34、35彼此配置在同轴上而供衬套100插入的方式,使第二部件P、P’和第三部件P、P’夹着第一部件M而对置,通过该方法,使第一部件M、第二部件P、P’以及第三部件P、P’经由第一接合部B和第二接合部B而被接合起来,第二部件P、P’和第三部件P、P’与各个贯通孔34、35对应地具有凸缘部36、37,衬套100通过第二部件P、P’的凸缘部36、37和第三部件P、P’的凸缘部36、37而被防止脱落,因此能够抑制在第二部件P、P’和第三的部件P、P’的断裂时,下臂1、1’在金属部件M处发生分离,并且能够利用凸缘部36、37对衬套100进行定位并且以防止脱落的方式进行保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部件M、第二部件P、P’以及第三部件P、P’以由第一部件M和第二部件P、P’形成内部空间SP,并且由第一部件M和第三部件P、P’形成内部空间SP的方式,使第二部件P、P’和第三部件P、P’隔着第一部件M对置,通过这样的方式,第一部件M、第二部件P、P’以及第三部件P、P’经由第一接合部B和第二接合部B而被接合在一起,因此能够在增大强度和刚性的同时减轻重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部件M、第二部件P、P’以及第三部件P、P’分别具有在长边方向上对置配置的一对贯通孔14、15、34、35,第二部件P、P’和第三部件P、P’具有:一对连接壁42、43,它们在与长边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对置并且沿长边方向延伸,并且该一对连接壁42、43使一对贯通孔34、35各自的周壁部38、39彼此连接;肋48、49,其在一对连接壁42、43之间沿长边方向延伸,该肋48、49使一对贯通孔34、35各自的周壁部38、39彼此连接,一对连接壁42、43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被设定为在长边方向上的中央部最厚,并且,肋48、49的与长边方向和宽度方向垂直的高度方向上的高度被设定为在长边方向上的中央部最低,因此能够成为能够不浪费地使用树脂材料的有效率的形状,从而能够提高材料利用率,并且能够在增大强度和刚性的同时减轻重量。
另外,在本发明中,部件的种类、形状、配置、个数等不限定于前述的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进行如下变更:将该结构要素适当置换为取得同等的作用效果的结构等。
像以上那样,在本发明中,能够提供不使用复杂的成型模具也能够在确保强度和刚性不变或更强的同时减轻重量的金属/树脂复合部件,因此根据该金属/树脂复合部件的通用且普遍的性能,期待能够广泛地用于车辆等的强度部件的领域。

Claims (5)

1.一种金属/树脂复合部件,其包含:
金属制的第一部件;
树脂制的第二部件;以及
树脂制的第三部件,
其中,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经由由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彼此协作而形成的第一接合部而被接合在一起,并且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三部件经由由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彼此协作而形成的第二接合部而被接合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树脂复合部件,其中,
构成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树脂和构成所述第三部件的所述树脂包含:
配置有连续纤维的部分;
配置有不连续纤维的部分;以及
没有配置所述连续纤维和所述不连续纤维的部分,
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由配置有所述不连续纤维的所述部分和没有配置所述连续纤维和所述不连续纤维的所述部分中的至少一方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属/树脂复合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部件、所述第二部件以及所述第三部件分别具有贯通孔,并且以所述贯通孔彼此同轴配置供衬套插入的方式,使所述第二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隔着所述第一部件对置,由此,所述第一部件、所述第二部件以及所述第三部件经由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而被接合在一起,
所述第二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与各个所述贯通孔对应地具有凸缘部,
所述衬套通过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凸缘部和所述第三部件的所述凸缘部而被防止脱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属/树脂复合部件,其中,
在所述第一部件、所述第二部件以及所述第三部件中,以由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形成内部空间,并且由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形成内部空间的方式,使所述第二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隔着所述第一部件对置,由此,所述第一部件、所述第二部件以及所述第三部件经由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而被接合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属/树脂复合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部件、所述第二部件以及所述第三部件分别具有在长边方向上对置配置的一对贯通孔,
所述第二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具有:
一对连接壁,它们在与所述长边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对置,并且沿所述长边方向延伸,该一对连接壁使所述一对贯通孔的各自的周壁部彼此连接;以及
肋,其在所述一对连接壁之间沿所述长边方向延伸,该肋使所述一对贯通孔的各自的周壁部彼此连接,
所述一对连接壁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宽度被设定为在所述长边方向上的中央部最厚,并且所述肋的与所述长边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垂直的高度方向上的高度被设定为在所述长边方向上的中央部最低。
CN201910609595.3A 2018-07-10 2019-07-08 金属/树脂复合部件 Pending CN11069657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30684 2018-07-10
JP2018130684 2018-07-10
JP2019-102258 2019-05-31
JP2019102258A JP2020011504A (ja) 2018-07-10 2019-05-31 金属・樹脂複合部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96577A true CN110696577A (zh) 2020-01-17

Family

ID=69170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09595.3A Pending CN110696577A (zh) 2018-07-10 2019-07-08 金属/树脂复合部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0011504A (zh)
CN (1) CN11069657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39519A (zh) * 2020-11-13 2021-02-09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底盘连杆及其制备方法、横向稳定杆总成、汽车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40868B1 (ja) * 2021-03-22 2022-09-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トレーリングアームの製造方法
JP2022146559A (ja) * 2021-03-22 2022-10-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トレーリングアーム
JP2022146560A (ja) * 2021-03-22 2022-10-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トレーリングアームの取付部構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18739A1 (en) * 2000-05-22 2004-06-24 Rehrig Pacific Company Top frame assembly
WO2009010053A1 (de) * 2007-07-18 2009-01-22 Zf Friedrichshafen Ag Hybridlenker für ein fahrzeug
CN102947111A (zh) * 2010-05-12 2013-02-27 悬挂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结构元件,尤其是适于车辆悬架的复合结构元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31325A (zh) * 2016-01-21 2017-08-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悬架部件
DE102016106381A1 (de) * 2016-04-07 2017-10-12 Vorwerk Autotec Gmbh & Co. Kg KFZ-Fahrwerksbauteil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18739A1 (en) * 2000-05-22 2004-06-24 Rehrig Pacific Company Top frame assembly
WO2009010053A1 (de) * 2007-07-18 2009-01-22 Zf Friedrichshafen Ag Hybridlenker für ein fahrzeug
CN102947111A (zh) * 2010-05-12 2013-02-27 悬挂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结构元件,尤其是适于车辆悬架的复合结构元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31325A (zh) * 2016-01-21 2017-08-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悬架部件
DE102016106381A1 (de) * 2016-04-07 2017-10-12 Vorwerk Autotec Gmbh & Co. Kg KFZ-Fahrwerksbauteil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39519A (zh) * 2020-11-13 2021-02-09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底盘连杆及其制备方法、横向稳定杆总成、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11504A (ja) 2020-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96577A (zh) 金属/树脂复合部件
CN108216370B (zh) 车辆框架结构
CN106696875B (zh) 用于车辆的复合材料保险杠梁和复合材料溃缩盒的连接与加固
US9457845B2 (en) Lobular elastic tube alignment and retention system for providing precise alignment of components
US9630659B2 (en) Framework structure for vehicle
US9428123B2 (en) Alignment and retention system for a flexible assembly
JP6408851B2 (ja) ボールジョイント
US20200016948A1 (en) Metal-resin composite member
WO2012124734A1 (ja) 車両用連結アーム
US10596870B2 (en) Vehicular arm component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vehicular arm component
JP5276627B2 (ja) カウルボックス
US20090127913A1 (en) Frame side part of a vehicle seat
JP6139663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リン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10252595A1 (en) Fitting member
US9868345B2 (en) Roll-rod for vehicle
CN106457994A (zh) 机组支承装置
EP2983057B1 (en) Vehicle pedal arm
US20200164782A1 (en) Vehicle carpet and mat fix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ounting the same
JP6977674B2 (ja) 乗物用内装材の組付構造
KR101725124B1 (ko) 차량용 링크 제조장치 및 제조방법
JP6485216B2 (ja) シートフレーム
KR20160137911A (ko) 차량용 링크
EP3511225B1 (en) A steering arrangement
CN112823114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发动机托架
CN112105547A (zh) 车身侧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117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