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91114A - 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691114A CN110691114A CN201810739872.8A CN201810739872A CN110691114A CN 110691114 A CN110691114 A CN 110691114A CN 201810739872 A CN201810739872 A CN 201810739872A CN 110691114 A CN110691114 A CN 11069111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eld
- physical layer
- ppdu
- preamble
- new physic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5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3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00161473 Arabidopsis thaliana ABCB25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096893 Mus musculus Sult2a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50081243 STA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OVGWMUWIRHGGJP-WVDJAODQSA-N (z)-7-[(1s,3r,4r,5s)-3-[(e,3r)-3-hydroxyoct-1-enyl]-6-thiabicyclo[3.1.1]heptan-4-yl]hept-5-eno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C(=O)CCC\C=C/C[C@@H]1[C@@H](/C=C/[C@H](O)CCCCC)C[C@@H]2S[C@H]1C2 OVGWMUWIRHGGJP-WVDJAODQSA-N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988961 Escherichia coli Heat-stable enterotoxin A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OVGWMUWIRHGGJP-WTODYLRWSA-N (z)-7-[(1r,3s,4s,5r)-3-[(e,3r)-3-hydroxyoct-1-enyl]-6-thiabicyclo[3.1.1]heptan-4-yl]hept-5-eno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C(=O)CCC\C=C/C[C@H]1[C@H](/C=C/[C@H](O)CCCCC)C[C@H]2S[C@@H]1C2 OVGWMUWIRHGGJP-WTODYLRW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366889 Caenorhabditis elegans sta-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800 disodium phosph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3—Signal structure ensuring backward compatibility with legacy syste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18—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i.e. using phase-shift keying
- H04L27/20—Modulator circuits; Transmitter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18—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i.e. using phase-shift keying
- H04L27/20—Modulator circuits; Transmitter circuits
- H04L27/2032—Modulator circuits; Transmitter circuits for discrete phase modulation, e.g. in which the phase of the carrier is modulated in a nominally instantaneous manner
- H04L27/2053—Modulator circuits; Transmitter circuits for discrete phase modulation, e.g. in which the phase of the carrier is modulated in a nominally instantaneous manner using more than one carrier, e.g. carriers with different phas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2—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using repet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66—Acquisition of further OFDM parameters, e.g. bandwidth, subcarrier spacing, or guard interval leng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04L27/34—Amplitude- and 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 H04L27/3405—Modifications of the signal space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transmission, e.g. reduction of the bit error rate, bandwidth, or average power
- H04L27/3444—Modifications of the signal space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transmission, e.g. reduction of the bit error rate, bandwidth, or average power by applying a certain rotation to regular constell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50—Queue scheduling
- H04L47/62—Queue scheduling characterised by scheduling criteria
- H04L47/624—Altering the ordering of packets in an individual queu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2—Network 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location of the user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3—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physical layer [OSI layer 1]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该方法包括:生成包含前导码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前导码包括传统物理层前导码和新物理层前导码,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包含复制字段,所述复制字段是在频域上与所述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存在预设乱序关系的字段;发送所述PPDU。本申请实现了下一代802.11标准的PPDU物理层前导码的自动检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802.11系列标准是由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electr onics engineers,IEEE)所定义的无线局域网通用的标准。其中,802.11系列主流标准目前已有802.11a标准、802.11n、802.11ac和802.11ax标准等。
下一代802.1标准由于需向前兼容,因此也会支持802.11ax标准的工作频谱,即会支持2.4GHz,5GHz和6GHz频段。根据最新开放的免费的6GHz频段,基于该频段做信道划分,可支持的带宽可以超过在5GHz支持的最大带宽160M,比如240M,320M或者400M。除了通过超大带宽,下一代802.11标准还可以通过更多的流数,比如流数增加到16流,以及多个频段(2.4GHz,5GHz和6GHz)合作等方式提高峰值吞吐量。
并且,下一代802.11标准同样需要考虑与传统WiFi设备兼容,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HY protocol data unit,PPDU)的帧结构通常以传统物理层前导码开始,紧接着是新物理层前导码,该新物理层前导码可以包括实现下一代802.11标准的新功能指示,比如关于超大带宽的带宽指示。除802.11a标准的PPDU之外,每一代802.11标准的新物理层前导码都会携带信息使得接收端可以根据新物理层前导码来确定接收到的PPDU的帧结构是否是基于该代标准生成的PPDU,称之为自动检测,包括2层含义,一方面接收端会把接收到的基于本代标准生成的PPDU正确判成基于本代标准生成的PPDU,而不会判成基于非本代标准生成的PPDU,另一方面接收端不会把接收到的基于非本代标准生成PPDU误判成基于本代标准的PPDU。举例,802.11n的接收端若收到802.11n的PPDU,则正确判断成接收到的是802.11n的PPDU,若接收到802.11a的PPDU,则不会误判成是802.11n的PPDU。
因此,下一代802.11标准的PPDU物理层前导码的设计同样面临的自动检测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下一代802.11标准的PPDU物理层前导码的设计同样面临的自动检测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生成包含前导码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前导码包括传统物理层前导码和新物理层前导码,新物理层前导码包含复制字段,复制字段是在频域上与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存在预设乱序关系的字段;
发送PPDU。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复制字段与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存在预设乱序关系,在PPDU中携带自动检测该PPDU为下一代PPDU的信息。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生成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第一频域处理过程包括交织处理,生成复制字段的OFDM符号的第二频域处理过程不包括交织处理。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生成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的OFDM符号的第一频域处理过程包括交织处理,生成复制字段的OFDM符号的第二频域处理过程不包括交织处理,实现复制字段与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存在预设乱序关系。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第一频域处理过程不包括加扰处理,第二频域处理过程包括加扰处理。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生成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的OFDM符号的第一频域处理过程不包括加扰处理,生成复制字段的OFDM符号的第二频域处理过程包括加扰处理,实现复制字段与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存在预设乱序关系。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第一频域处理过程不包括数据符号的乱序处理,第二频域处理过程包括数据符号的乱序处理。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生成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的OFDM符号的第一频域处理过程不包括乱序处理,生成复制字段的OFDM符号的第二频域处理过程包括乱序处理,实现复制字段与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存在预设乱序关系。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乱序处理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种:
对承载于数据子载波上的数据符号进行循环移位,对承载于奇偶数据子载波上的数据符号互换,对承载于高低频数据子载波子集上的数据符号互换。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第二频域处理过程中的星座点映射方式为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第二频域处理过程中的星座点映射方式为BPSK,可以避免802.11n的接收端根据L-SIG后的第一个OFDM字段的星座点映射方式为QBPSK,确定下一代PPDU为HT PPDU,导致802.11n的接收端对新物理层前导码第一个字段译码错误,比如不能过循环冗余检验,则802.11n的接收端不会遵循L-SIG的长度字段静默一段时间,该行为可能干扰正在传输的PPDU。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传统物理层前导码能够被多个接收端解码,新物理层前导码能够被多个接收端中的部分接收端解码。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复制字段与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在频域处理过程中信道编码器输入的比特相同。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为传统信令字段L-SIG。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复制字段为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或者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二个字段。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复制字段为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新物理层前导码非第一个字段的任意一个字段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复制字段为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新物理层前导码非第一个字段的任意一个字段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可以在通过复制字段携带自动检测的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旋转的BPSK方式携带自动检测的信息,提高了接收端判定PPDU的准确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包含前导码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前导码包括传统物理层前导码和新物理层前导码;
判断新物理层前导码是否包含复制字段,复制字段是在频域上与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存在预设乱序关系的字段;
若新物理层前导码包含复制字段,则PPDU为目标PPDU。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判断新物理层前导码是否包含复制字段,复制字段是在频域上与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存在预设乱序关系的字段,若新物理层前导码包含复制字段,则PPDU为目标PPDU,即下一代PPDU,实现了接收端根据复制字段与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存在预设乱序关系,判定PPDU为下一代PPDU。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判断新物理层前导码是否包含复制字段,包括:
判断对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进行第一解码处理过程后得到的第一信息,与对复制字段进行第二解码处理过程后得到的第二信息的相似度;
若相似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门限值,则新物理层前导码包含复制字段;
若相似度小于预设门限值,则新物理层前导码不包含复制字段。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第一解码处理过程包括解交织处理,第二解码处理过程不包括解交织处理;
或者,第一解码处理过程不包括解扰处理,第二解码处理过程包括解扰处理;
或者,第一解码处理过程不包括数据符号的解乱序处理,第二解码处理过程包括解乱序处理。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解乱序处理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种:
对承载于数据子载波上的数据符号进行循环移位,对承载于奇偶数据子载波上的数据符号互换,对承载于高低频数据子载波子集上的数据符号互换。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生成包含前导码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前导码包括传统物理层前导码和新物理层前导码,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与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相同,新物理层前导码非第一个字段的任意一个字段采用旋转的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
发送PPDU。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与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相同,新物理层前导码非第一个字段的任意一个字段采用旋转的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实现在PPDU中携带自动检测该PPDU为下一代PPDU的信息。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二个字段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包含前导码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前导码包括传统物理层前导码和新物理层前导码;
判断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是否与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相同,且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非第一个字段的任意一个字段是否采用旋转的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
若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与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相同,且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非第一个字段的任意一个字段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则PPDU为目标PPDU。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判断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是否与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相同,且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非第一个字段的任意一个字段是否采用旋转的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若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与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相同,且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非第一个字段的任意一个字段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则PPDU为目标PPDU,即下一代PPDU,实现了接收端根据复制字段与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存在预设乱序关系,判定PPDU为下一代PPDU。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判断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非第一个字段的任意一个字段是否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包括:
判断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二个字段是否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生成包含新导码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新物理层前导码包括预设字段,预设字段的校验比特位于数据子载波的预设位置,预设位置用于指示PPDU的帧结构;
发送PPDU。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新物理层前导码包括预设字段,预设字段的校验比特位于数据子载波的预设位置,预设位置用于指示PPDU的帧结构,实现在PPDU中携带自动检测该PPDU为下一代PPDU的信息。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预设位置为数据子载波的起始位置。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预设字段为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或第二个字段。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包含前导码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前导码包括新物理层前导码;
判断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预设字段的校验比特是否位于数据子载波的预设位置,预设位置用于指示PPDU为目标PPDU;
若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预设字段的校验比特位于数据子载波的预设位置,则PPDU为目标PPDU。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判断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预设字段的校验比特是否位于数据子载波的预设位置,预设位置用于指示PPDU为目标PPDU,若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预设字段的校验比特位于数据子载波的预设位置,则PPDU为目标PPDU,即下一代PPDU,实现了接收端根据复制字段与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存在预设乱序关系,判定PPDU为下一代PPDU。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预设位置为数据子载波的起始位置。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预设字段为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或第二个字段。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发送端,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生成包含前导码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前导码包括传统物理层前导码和新物理层前导码,新物理层前导码包含复制字段,复制字段是在频域上与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存在预设乱序关系的字段;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PPDU。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生成单元生成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第一频域处理过程包括交织处理,生成复制字段的OFDM符号的第二频域处理过程不包括交织处理;
或者,第一频域处理过程不包括加扰处理,第二频域处理过程包括加扰处理;
或者,第一频域处理过程不包括数据符号的乱序处理,第二频域处理过程包括数据符号的乱序处理。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乱序处理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种:
对承载于数据子载波上的数据符号进行循环移位,对承载于奇偶数据子载波上的数据符号互换,对承载于高低频数据子载波子集上的数据符号互换。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第二频域处理过程中的星座点映射方式为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传统物理层前导码能够被多个接收端解码,新物理层前导码能够被多个接收端中的部分接收端解码。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复制字段与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在频域处理过程中信道编码器输入的比特相同。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为传统信令字段L-SIG。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复制字段为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或者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二个字段。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复制字段为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新物理层前导码非第一个字段的任意一个字段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
上述第七方面以及第七方面的各可能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通信装置,其有益效果可以参照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各可能的实施方式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接收端,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包含前导码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前导码包括传统物理层前导码和新物理层前导码;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新物理层前导码是否包含复制字段,复制字段是在频域上与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存在预设乱序关系的字段;
若新物理层前导码包含复制字段,则PPDU为目标PPDU。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新物理层前导码是否包含复制字段,具体包括:
判断对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进行第一解码处理过程后得到的第一信息,与对复制字段进行第二解码处理过程后得到的第二信息的相似度;
若相似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门限值,则新物理层前导码包含复制字段;
若相似度小于预设门限值,则新物理层前导码不包含复制字段。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第一解码处理过程包括解交织处理,第二解码处理过程不包括解交织处理;
或者,第一解码处理过程不包括解扰处理,第二解码处理过程包括解扰处理;
或者,第一解码处理过程不包括数据符号的解乱序处理,第二解码处理过程包括解乱序处理。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解乱序处理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种:
对承载于数据子载波上的数据符号进行循环移位,对承载于奇偶数据子载波上的数据符号互换,对承载于高低频数据子载波子集上的数据符号互换。
上述第八方面以及第八方面的各可能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通信装置,其有益效果可以参照上述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各可能的实施方式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发送端,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生成包含前导码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前导码包括传统物理层前导码和新物理层前导码,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与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相同,新物理层前导码非第一个字段的任意一个字段采用旋转的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PPDU。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二个字段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
上述第九方面以及第九方面的各可能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通信装置,其有益效果可以参照上述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各可能的实施方式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接收端,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包含前导码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前导码包括传统物理层前导码和新物理层前导码;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是否与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相同,且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非第一个字段的任意一个字段是否采用旋转的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
若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与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相同,且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非第一个字段的任意一个字段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则PPDU为目标PPDU。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判断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非第一个字段的任意一个字段是否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包括:
判断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二个字段是否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
上述第十方面以及第十方面的各可能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通信装置,其有益效果可以参照上述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的各可能的实施方式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发送端,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生成包含新导码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新物理层前导码包括预设字段,预设字段的校验比特位于数据子载波的预设位置,预设位置用于指示PPDU的帧结构;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PPDU。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预设位置为数据子载波的起始位置。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预设字段为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或第二个字段。
上述第十一方面以及第十一方面的各可能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通信装置,其有益效果可以参照上述第五方面以及第五方面的各可能的实施方式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接收端,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包含前导码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前导码包括新物理层前导码;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预设字段的校验比特是否位于数据子载波的预设位置,预设位置用于指示PPDU为目标PPDU;
若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预设字段的校验比特位于数据子载波的预设位置,则PPDU为目标PPDU。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预设位置为数据子载波的起始位置。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预设字段为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或第二个字段。
上述第十二方面以及第十二方面的各可能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通信装置,其有益效果可以参照上述第六方面以及第六方面的各可能的实施方式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
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通信接口的收发动作;
所述存储器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三方面或第五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
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通信接口的收发动作;
所述存储器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第四方面或第六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十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三方面或第五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十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即执行指令),该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发送端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程序,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发送端实施上述第一方面、第三方面或第五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十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第四方面或第六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十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即执行指令),该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接收端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程序,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发送端实施上述第二方面、第四方面或第六方面提供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AP及STA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802.11a PPDU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HT PPDU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3C为本申请实施例VHT PPDU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3D为本申请实施例HT PPDU及VHT PPDU携带自动检测的信息示意图;
图3E为本申请实施例HE PPDU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3F为本申请实施例HE PPDU包括署名字段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3G为本申请实施例HE PPDU包括重复的HE-SIG A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3H为本申请实施例EHT PPDU的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EHT PPDU的帧结构示意图一;
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得到图5A所示的CL-SIG的示意图一;
图5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得到图5A所示的CL-SIG的示意图二;
图5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得到图5A所示的CL-SIG的示意图三;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7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EHT PPDU的帧结构示意图二;
图7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EHT PPDU的帧结构示意图三;
图8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以接入点(access point,AP)的个数为1,基站(station,STA)的个数为2为例,本实施例的应用架构中可以包括:AP、STA1和STA2。其中,AP1与STA1和STA2通信连接,STA1与STA2通信连接,AP还可以与其他AP通信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适用于AP与AP之间的通信、STA与STA之间的通信以及AP与STA之间的通信。其中,AP可以作为接收端,也可以作为发送端;STA可以作为接收端,也可以作为发送端。
其中,AP包括但不限于通信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网桥等,STA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手机等。
如图2所示,AP以及STA的内部结构例如可以包括:天线、射频(Radio)模块、物理(physical,PHY)层基带模块、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模块、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 link control,LLC)模块、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处理模块、传输控制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t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user datagramprotocol,TCP/UDP)处理模块和应用(application)层模块,IP模块与LLC模块之间可以通过上层接口通信。其中,天线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且STA与AP的天线个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AP和STA可以支持802.11标准,802.11标准主要针对PHY层和MAC层,本申请主要针对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hysical protocol data unit,PPDU)。
具体的,如图3A所示,在802.11a标准中定义了PPDU的帧结构(可以记为802.11aPPDU)包括:数据(Data)和传统物理层前导码。其中,传统物理层前导码包括传统短训练序列字段(legacy-short training field,L-STF)、传统长训练序列字段(legacy-longtraining field,L-LTF)和传统信令字段(egacy-signal field,L-SIG)。
并且,由于802.11a PPDU的PPDU帧结构只包含传统物理层前导码和数据字段,不包含其他前导码字段,属于第一代主流WiFi协议,因此符合802.11a标准的PPDU不携带自动检测该PPDU为802.11a PPDU的信息。
进一步的,如图3B所示,在图3A的基础上802.11n标准中定义了混合模式(mixedformat,MF)PPDU的帧结构(可以记为高吞吐量(high throughput,HT)PPDU或802.11nPPDU)包括:数据Data、传统物理层前导码以及新物理层前导码。其中,新物理层前导码包括:高吞吐量信令字段(high throughput signaling field,HT-SIG),高吞吐量短训练字段(highthroughput short training field,HT-STF)和高吞吐量长训练字段(highthroughput long trainingfield,HT-LTF)。其中,HT-SIG包含2个OFDM符号(Symb),每个OFDM符号时长为4微秒(μs)。
为了将HT PPDU和802.11n PPDU区别开来,因此符合802.11n标准的PPDU需要携带自动检测该PPDU为HT PPDU的信息。具体的,802.11n的HT-SIG的2个OFDM符号均需要采用旋转二进制相移键控(quadrature 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QBPSK)的星座点映射方式。该QBPSK相当于把BPSK旋转90度,从而使得I轴承载的信息转移到Q轴。802.11n的接收端通过比较Q和I轴的能量,当能量差大于门限值时,确定接收到的PPDU为HT PPDU,否则就是802.11a PPDU。
再进一步的,如图3C所示,在图3A的基础上802.11ac标准中定义了PPDU(可以记为非常高高吞吐量(very high throughput,VHT)PPDU或802.11ac PPDU)的帧结构包括:数据Data、传统物理层前导码以及新物理层前导码。其中,新物理层前导码包括:非常高吞吐量信令字段A(VHT-SIG A,very high throughput signaling field A),非常高吞吐量短训练字段(VHT-STF,very high throughput short training field),非常高吞吐量长训练字段(VHT-LTF,very high throughput long training field),非常高吞吐量字段B(VHT-SIG B,very high throughput signaling field A),其中,VHT-SIG-A(也可以记为VHTSIGA)包含2个OFDM符号,每个符号时长为4μs。
为了将VHT PPDU与HT PPDU和802.11a PPDU区别开来,因此符合802.11ac标准的PPDU需要携带自动检测该PPDU为VHT PPDU的信息。具体的,将VHT-SIG-A的第一个OFDM采用BPSK的星座点映射方式,VHT-SIG-A的第二个OFDM采用QBPSK的星座点映射方式。接收端通过VHT-SIG-A两个OFDM符号的Q轴和I轴能量差判断,当第一个OFDM符号Q轴减去I轴的能量差小于门限值,且第二个VOFDM符号Q轴减去I轴的能量差大于门限值,则判断接收到的PPDU为VHT PPDU。
802.11n的HT PPDU以及802.11ac的VHT PPDU的新物理层前导码携带自动检测的信息的方式具体可以如图3D所示。
更进一步的,如图3E所示,在图3A的基础上802.11ax标准中定义了PPDU(可以记为高效(high efficient,HE)PPDU或802.11ac PPDU)的帧结构包括:Data、传统物理层前导码以及新物理层前导码。其中,新物理层前导码包括:高效信令字段A(high efficientsignal field A,HE-SIG A),高效信令字段B(high efficient signal field B,HE-SIG-B),高效短训练序列(high efficient short training field,HE-STF)和高效长训练序列字段(high efficient long training field,HE-LTF)。
为了将HE PPDU与VHT PPDU、HT PPDU和802.11a PPDU区别开来,因此符合802.11ax标准的PPDU需要携带自动检测该PPDU为HE PPDU的信息。具体的,L-SIG与HE-SIGA之间增加重复的传统信令字段RL-SIG,该RL-SIG频域上每个字载波承载的数据与L-SIG一样。接收端通过比较L-SIG和RL-SIG是否相同来判断接收到的PPDU是否是HE PPDU。为了提高判定结果的准确性,接收端还可以进一步通过L-SIG字段的中Length长度值是否整除3来判断接收到的PPDU是否是HE PPDU,具体的,如果不能整除,则为HE PPDU,否则为802.11ax之前的PPDU。需要说明的是,802.11ax之前PPDU中L-SIG字段的Length长度值能够整除3,802.11ax的PPDU中L-SIG字段的Length长度值不能够整除3。
另外在讨论HE PPDU的PPDU帧结构时,还提出携带自动检测该PPDU为HE PPDU的如下两种信息:
第一种,在L-SIG后增加一个署名(Signature)字段,具体PPDU帧结构可以如图3F所示。其中,署名字段包含一个署名序列,该署名序列长度为1~26比特,越长越好,但开销也越大。接收端通过解码署名字段,然后比较本地存储的署名序列与接收到的署名序列的相识度,如相似度大于某门限值,则判断接收到的PPDU是HE PPDU,否则为非HE PPDU。但是,存在署名序列对于前导码来说是一个额外开销,除了携带自动检测功能,不再带其他功能的缺点。
第二种,采用重复的HE-SIG A,具体PPDU结构可以如图3G所示。接收端通过比较接收到的L-SIG后的2个OFDM符号的相似度。若相似度大于某门限值,则判断接收到的PPDU为HE PPDU,否则为非HE PPDU。但是,存在比较L-SIG后的2个OFDM符号,自动检测识别较晚的缺点。
目前,在上述802.11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下一代802.11标准,在下一代802.11标准中定义了PPDU(可以记为下一代PPDU,例如,极高吞吐量(extremely high throughput,EHT)PPDU)的帧结构包括:Data、传统物理层前导码以及新物理层前导码。当下一代PPDU为EHT PPDU时,如图3H所示,其新物理层前导码例如可以包括:极高吞吐量信令字段1(EHT-SIG1,extremely high throughput signaling field 1),极高吞吐量信令字段2(EHT-SIG2,extremely high throughput signaling field 2),极高吞吐量短训练序列字段(extremely high throughput short training field,EHT-LTF),极高吞吐量长训练序列字段(extremely high throughput long training field,EHT-LTF)。其中,EHT-SIG1可以用于携带带宽等公共信令,EHT-SIG2可以用于携带资源分配指示,站点信息等信令,EHT-STF可以用于接收端进行自动增益控制(automatic gain control,AGC),EHT-LTF可以用于接收端进行信道估计。可选的,还可以包括极高吞吐量信令字段3(EHT-SIG3,extremelyhigh throughput signaling field 3),比如位于EHT-LTF之后,,其中EHT-STF,EHT-LTF和EHT-SIG3,数据的OFDM符号的子载波间距可能小于传统物理层前导码的OFDM符号的子载波间距。
为了将下一代PPDU与HE PPDU、VHT PPDU、HT PPDU和802.11a PPDU等已有PPDU区别开来,并避免使用上述一种和第二种的信息,因此本申请中主要讨论下一代802.11标准中,如何在PPDU的新物理层前导码携带自动检测该PPDU为下一代PPDU的信息。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401,发送端生成包含前导码的PPDU。
本步骤中,该前导码包括传统物理层前导码和新物理层前导码。其中,传统物理层前导码包括如图3A-图3F中的L-STF、L-LTF和L-SIG,其可以被支持802.11a标准的接收端解码,该新物理层前导码与图3B-图3F中的新物理层前导码均不同,可以被支持下一代802.11标准的接收端解码。基于兼容性考虑,支持下一代802.11标准的接收端,也可以支持802.11a标准,因此,传统物理层前导码能够被多个接收端解码,该新物理层前导码能够被该多个接收端中的部分接收端解码。具体来讲,传统物理层前导码能够被已有的WiFi设备和下一代新的WiFi设备成功接收,而新物理层前导码能够被下一代新WiFi设备成功接收,但不能被已有的传统WiFi设备接收。
其中,该新物理层前导码包含复制字段,该复制字段是在频域上与该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存在预设乱序关系的字段。即,频域上,对于该复制字段进行预设乱序关系的变换之后,可以与该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相同;对于该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进行该变换的逆变换之后,可以与该复制字段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当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包括的OFDM符号的个数为多个时,该复制字段在频域上与该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存在预设乱序关系,具体可以为该复制字段的一个OFDM符号在频域上与该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的一个OFDM符号存在预设乱序关系,或者,该复制字段的多个OFDM符号在频域上分别与该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的多个OFDM符号存在预设乱序关系。
可选的,该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可以为L-STF、L-LTF或L-SIG中的任意一个。考虑到易于实现,该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可以为L-SIG。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该新物理层前导码中包含复制字段的目的是为了携带自动检测该PPDU为下一代PPDU的信息。该新物理层前导码中除了包括复制字段,还可以包括用于携带下一代802.11标准提供的新功能指示的字段,例如,如图3H所示的字段,但不限于图3H所示的字段。
以下一代PPDU为EHT PPDU,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为L-SIG为例,EHT PPDU的帧结构可以如图5A所示。其中,CL-SIG即为复制字段,其在频域上与L-SIG存在预设乱序关系。
由于交织处理、乱序处理、加扰处理等均可以实现频域上的乱序,因此可以通过交织处理、乱序处理、加扰处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使得该复制字段是与频域上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存在预设乱序关系的字段。
可选的,假设生成该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的OFDM符号的频域处理过程为第一频域处理过程,生成该复制字段的OFDM符号的频域处理过程为第二处理过程,则可以通过如下三种方式中的任一种生成在频域上与该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存在预设乱序关系的复制字段:
第一种,第一频域处理过程包括交织处理,第二频域处理过程不包括交织处理。
具体的,以下一代PPDU为EHT PPDU,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为L-SIG,EHTPPDU的帧结构如图5A所示为例,如图5B所示,对承载在L-SIG字段频域上的信息比特,依次进行信道编码、交织处理、星座点映射和快速傅里叶反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transform,IFFT)之后,生成L-SIG。对该信息比特依次进行信道编码、星座点映射处理、IFFT之后,生成CL-SIG,即可以绕过生成L-SIG的交织处理步骤。
可选的,第一频域处理过程与第二频域处理过程的区别可以仅在于第一频域处理过程包括交织处理,第二频域处理过程不包括交织处理,而其他处理均相同。例如,第一处理过程中的星座点映射方式与第二频域处理过程中星座点映射方式相同。又例如,生成CL-SIG的第二频域处理过程中,与生成L-SIG的第一频域处理过程采用相同的编码,IFFT等,在IFFT后还可以加循环时延移动(cyclic shift delay,CSD)和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等。
或者,可选的,生成CL-SIG的处理过程,与生成L-SIG的处理过程的区别除了第一频域处理过程包括交织处理,第二频域处理过程不包括交织处理之外,部分处理也可以不相同,例如,第一处理过程中的星座点映射方式与第二频域处理过程中星座点映射方式不同。
第二种,该第一频域处理过程不包括加扰处理,该第二频域处理过程包括加扰处理。
具体的,以下一代PPDU为EHT PPDU,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为L-SIG,EHTPPDU的帧结构如图5A所示为例,如图5C所示,对承载在L-SIG字段频域上的信息比特,依次进行信道编码、交织处理、星座点映射和快速傅里叶反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transform,IFFT)之后,生成L-SIG。对该信息比特依次进行信道编码、加扰处理、交织处理、星座点映射处理和IFFT之后,生成CL-SIG。需要说明的是,可替换的,加扰处理也可以位于信道编码前,或者交织处理之后且星座点映射之前。涉及加扰处理的加扰器可以为IEEE802.11a的加扰器。
可选的,第一频域处理过程与第二频域处理过程的区别可以仅在于第一频域处理过程不包括加扰处理,第二频域处理过程包括加扰处理,而其他处理均相同。
或者,可选的,生成CL-SIG的处理过程,与生成L-SIG的过程的区别除了第一频域处理过程不包括加扰处理,第二频域处理过程包括加扰处理之外,部分处理可以不相同,例如,第一处理过程中的星座点映射方式与第二频域处理过程中星座点映射方式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图5C中以加扰处理在IFFT之前且星座点映射之后进行为例。在IFFT之间均可以进行加扰处理。可选的,可以在信道编码之前,或者星座点映射后进行加扰处理。
第三种,该第一频域处理过程不包括数据符号的乱序处理,该第二频域处理过程包括数据符号的乱序处理。
具体的,以下一代PPDU为EHT PPDU,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为L-SIG,EHTPPDU的帧结构如图5A所示为例,如图5D所示,对承载在L-SIG字段频域上的信息比特,依次进行信道编码、交织处理、星座点映射和快速傅里叶反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transform,IFFT)之后,生成L-SIG。对该信息比特依次进行信道编码、交织处理、星座点映射处理、乱序处理和IFFT之后,生成CL-SIG。
可选的,第一频域处理过程与第二频域处理过程的区别可以仅在于第一频域处理过程不包括数据符号的乱序处理,第二频域处理过程包括数据符号的乱序处理,而其他处理均相同。或者,可选的,生成CL-SIG的处理过程,与生成L-SIG的过程的区别除了第一频域处理过程不包括数据符号的乱序处理,第二频域处理过程包括数据符号的乱序处理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对信息比特经过星座点映射后生成数据符号。
可选的,该乱序处理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种:对承载于数据子载波上的数据符号进行循环移位,对承载于奇偶数据子载波上的数据符号互换,对承载于高低频数据子载波子集上的数据符号互换。
可选的,可以将承载于数据子载波上的数据符号循环移位n位,其中,n可以为大于0且小于数据子载波个数的整数。以数据子载波的个数为48个为例,n=1,…47。具体的,假设第一频域处理过程中,星座点映射后从低频到高频48个数据子载波承载的数据符号分别为D1,D2,……D48,且n=1,则对承载于数据子载波上的数据符号进行循环移位后,从低频到高频48个数据子载波承载的数据符号分别为D2,D3,……D48,D1。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星座点映射后对于数据符号进行循环移位,可替换的,也可以在星座点映射前对信道编码后的编码比特进行循环移位。
可选的,假设数据子载波的个数为m,从低频至高频m个数据子载波的编号(也可以称为序号)分别为1,…m,则可以将编号为奇数和偶数的两个数据子载波分为一组,生成m/2个组,并将同一组的奇偶数据子载波上的数据符号互换。例如,假设第一频域处理过程中,星座点映射后从低频到高频48个数据子载波承载的数据符号分别为D1,D2,……D48,则对承载于奇偶数据子载波上的数据符号互换后,从低频到高频48个数据子载波承载的数据符号分别为D2,D1,D4,D3,…,D48,D47。可替换的,当信道编码后的编码比特与数据符号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时,每一位编码比特可以对应一个数据子载波,也可以在星座点映射前对对应于奇偶数据子载波的信道编码后的编码比特进行互换。
可选的,可以根据数据子载波的频率高低,将包括所有数据子载波的集合划分为高频数据子载波子集和与该高频子载波子集对应的低频数据子载波子集,其中,高频子载波子集中数据子载波的频率高于该高频子载波子集对应的低频子载波子集中数据子载波的频率,并将承载于高频数据子载波子集上的数据符号与承载于该高频子载波子集对应的低频子载波子集上的数据符号互换。需要说明的是,高频子载波子集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一个高频子载波子集对应的低频子载波子集的个数为一个。例如,数据子载波的个数为48,高频子载波子集的个数为1个,且第一频域处理过程中,星座点映射后从低频到高频48个数据子载波承载的数据符号分别为D1,D2,……D48,则承载于高低频数据子载波子集上的数据符号互换后,从低频到高频48个数据子载波承载的数据符号分别为D25,D26,…,D48,D1,D2,…,D24。可替换的,当信道编码后的编码比特与数据符号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时,每一位编码比特可以对应一个数据子载波,也可以在星座点映射前对对应于高低频数据子载波子集的信道编码后的编码比特进行互换。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上面详细描述的三种乱序处理的具体方式之外,还可以由其他的乱序处理方式。例如,每12个数据子载波分为一组,共分为4组,分别为组1、组2、组3和组4,组1与组2中数据子载波承载的数据符号进行互换,组3和组4中数据子载波承载的数据符号进行互换。例如,对于所有数据子载波中,特定两个数据子载波承载的数据符号进行互换。可替换的,当信道编码后的编码比特与数据符号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时,每一位编码比特可以对应一个数据子载波,也可以在星座点映射前对对应于不同数据子载波的信道编码后的编码比特做相应变化。
可选的,对于CL-SIG字段,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还可以对m个数据子载波承载的数据符号点乘m位的随机序列,以携带额外的信息。可选的,该随机序列的序列值可以为1或-1两种值,但不限于该两种值。可选的,m位随机序列为全-1序列。或者,m位随机序列中一半是1、另一半是-1。进一步可选的,奇数数据子载波上承载的数据符号可以乘以1,偶数数据子载波上承载的数据符号可以为-1;或者,高频数据子载波子集中的数据子载波上承载的数据符号可以乘以1,低频数据子载波子集中的数据子载波上承载的数据符号可以乘以-1;奇数数据子载波上承载的数据符号可以乘以-1,偶数数据子载波上承载的数据符号可以为1;或者,高频数据子载波子集中的数据子载波上承载的数据符号可以乘以-1,低频数据子载波子集中的数据子载波上承载的数据符号可以乘以1。
进一步可选的,该m位随机序列的值可以选取2种用来携带1比特为前导码的信令。例如,可以用全1序列指示EHT PPDU是前导码打孔的EHT PPDU(preamble puncture EHTPPDU),全-1序列指示EHT PPDU不是前导码打孔的EHT PPDU。这里,该前导码打孔的概念与802.11ax的前导码打孔的PPDU类似,例如可以指示的前导码以及Data在带宽内某些20Mhz不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图5A-图5D中以该复制字段为该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为例。可选的,该复制字段也可以为该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二个字段。
可选的,该第二频域处理过程中的星座点映射方式可以为BPSK。
可选的,当该复制字段为该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时,该复制字段采用除QBPSK之外的未旋转的星座点映射方式,例如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 phase shiftkeying,BPSK)。当该复制字段为该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二个字段时,可以不限制该复制字段采用的星座点映射方式,例如BPSK、QBPSK等。
可选的,以上多个自动检测的方式可以进一步结合传统前导码L-SIG中长度Length字段的值整除3一起使用。可替换的,以上多个自动检测的方式可以进一步结合传统前导码L-SIG字段中长度Length字段的值不整除3一起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802.11n的接收端通过判断L-SIG后的第一个OFDM字段的星座点映射方式来进行自动检测,当该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采用星座点映射方式QBPSK,则会存在如下问题:802.11n的接收端根据L-SIG后的第一个OFDM字段的星座点映射方式为QBPSK,确定该PPDU为HT PPDU,如果该PPDU并不是HT PPDU,可能会导致802.11n的接收端对新物理层前导码第一个字段译码错误,比如不能过循环冗余检验,则802.11n的接收端不会遵循L-SIG的长度字段静默一段时间,该行为可能干扰正在传输的PPDU。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当该复制字段为该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时,该复制字段采用除QBPSK之外的未旋转的星座点映射方式,可以避免802.11n的接收端误判断下一代PPDU为HT PPDU,从而导致不遵循L-SIG中的长度字段的危险行为。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其他接收端,比如802.11a、802.11ac或者802.11ax的接收端,即使通过自动检测,将下一代PPDU分别误判为802.11a的PPDU,802.11ac的VHT PPDU或者802.11ax的HE PPDU,也不会发生上述802.11n的接收端不遵循L-SIG中长度字段的危险行为。
可选的,当该复制字段为该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时,该新物理层前导码非第一个字段的任意一个字段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通过该新物理层前导码非第一个字段的任意一个字段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接收端可以进一步根据非第一个字段的星座点映射方式来增强判断接收到的PPDU是否是下一代PPDU,从而提高了判定结果的准确性。可选的,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的非第一个字段可以为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二个字段,比如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二个OFDM符号,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频域处理过程和第二频域处理过程中,信道编码前的信息比特相同,而信道编码后的编码比特可以不同也可以不同,即,该复制字段与该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在频域处理过程中信道编码器输入的信息比特可以相同,而具体的信道编码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IFFT也可以替换为离散傅里叶反变换(inverse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IDFT)。
步骤402,该发送端发送该PPDU。
本步骤中,可选的,发送端可以以广播或单播的方式发送该PPDU。
步骤403,接收端判断该PPDU的新物理层前导码是否包含复制字段。
本步骤中,该复制字段是在频域上与该PPDU的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存在预设乱序关系的字段。关于预设乱序关系的具体说明可以参见步骤401,在此不再赘述。若该新物理层前导码包含该复制字段,则该PPDU为目标PPDU,即下一代PPDU。
可选的,判断该新物理层前导码是否包含复制字段,可以包括:判断对该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进行第一解码处理过程后得到的第一信息,与对复制字段进行第二解码处理过程后得到的第二信息的相似度;若该相似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门限值,则该新物理层前导码包含复制字段;若该相似度小于预设门限值,则该新物理层前导码不包含复制字段。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的类型可以为能够体现预设乱序关系的类型,第一信息与第二信息的类型相同,例如均为信息比特,或者均为数据符号等。第一解码处理过程和第二解码处理过程可以包括全部解码过程,或者也可以包括部分解码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若该相似度小于预设门限值,则判断该新物理层前导码是否包括其他802.11标准用于自动检测的信息。
与步骤401相对应,可选的,第一解码处理过程与第二解码处理过程的关系可以包括以下三种:
第一种,第一解码处理过程包括解交织处理,第二解码处理过程不包括解交织处理。
以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为L-SIG为例。对L-SIG,接收端可以采用先前802.11的传统前导码解码处理过程进行解码,对于CL-SIG,在进行解码处理时,在星座点解映射后,不要再解交织,然后再进行二进制卷积编码(BCC,binary convolutional code)信道译码。进一步的,接收端可以比较L-SIG解码后的信息比特与CL-SIG解码后的信息比特的相似度,若相似度大于预设门限值,则EHT PPDU,否则为非EHT PPDU。可替换的,接收端也可以比较L-SIG解交织后的编码比特与RL-SIG星座点解映射后的编码比特的相似度,若相似度大于预设门限值,则EHT PPDU,否则为非EHT PPDU。
第二种,第一解码处理过程不包括解扰处理,第二解码处理过程包括解扰处理。
以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为L-SIG为例。接收端可以比较CL-SIG解扰处理或解扰处理之后的其他处理(例如,信道译码)之后得到的第二信息,与L-SIG相应处理之后得到的第一信息的相似度,若相似度大于预设门限值,则EHT PPDU,否则为非EHT PPDU。
第三种,第一解码处理过程不包括数据符号的解乱序处理,第二解码处理过程包括解乱序处理。
与步骤401类似,解乱序处理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种:对承载于数据子载波上的数据符号进行循环移位,对承载于奇偶数据子载波上的数据符号互换,对承载于高低频数据子载波子集上的数据符号互换。
以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为L-SIG为例。接收端可以比较CL-SIG解乱序处理或解乱序处理之后的其他处理(例如,信道译码)之后得到的第二信息,与L-SIG相应处理之后得到的第一信息的相似度,若相似度大于预设门限值,则EHT PPDU,否则为非EHT PPDU。需要说明的是,步骤403中的解乱序处理为步骤401中乱序处理的逆处理,关于解乱序处理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见乱序处理,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以上多个自动检测的方式可以进一步结合传统前导码L-SIG字段中长度Length字段的值整除3一起使用。可替换的,以上多个自动检测的方式可以进一步结合传统前导码L-SIG字段中长度Length字段的值不整除3一起使用。
可选的,在判定该PPDU的新物理层前导码包含复制字段后,可以根据下一代PPDU帧结构对PPDU解码后获得的信息比特进行解析。
本实施例中,通过发送端生成并发送包含前导码的PPDU,该前导码包括传统物理层前导码和新物理层前导码,该新物理层前导码包含复制字段,该复制字段是在频域上与该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存在预设乱序关系的字段,接收端判断接收到的PPDU的新物理层前导码是否包含复制字段,若包含该复制字段,则该PPDU为目标PPDU,即下一代PPDU,从而实现了下一代802.11标准的PPDU物理层前导码的自动检测。另外,通过设置重复字段,增强了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的鲁棒性,从而提供室外传输的可能性。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601,发送端生成包含物理层前导码的PPDU。
本步骤中,该物理层前导码包括传统物理层前导码和新物理层前导码。其中,传统物理层前导码包括如图3A-图3F中的L-STF、L-LTF和L-SIG,其可以被支持802.11a标准的接收端解码,该新物理层前导码与图3B-图3F中的新物理层前导码均不同,可以被支持下一代802.11标准的接收端解码。基于兼容性考虑,支持下一代802.11标准的接收端,也可以支持802.11a标准,因此,传统物理层前导码能够被多个接收端解码,该新物理层前导码能够被该多个接收端中的部分接收端解码。
该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与该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相同,该新物理层前导码非第一个字段的任意一个字段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或者,该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二个字段与传统前导码预设字段相同。
可选的,该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可以为L-STF、L-LTF或L-SIG中的任意一个。考虑到易于实现,该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可以为L-SIG。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该新物理层前导码中第一个字段与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相同,且该新物理层前导码非第一个字段的任意一个字段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其目的是为了携带自动检测该PPDU为下一代PPDU的信息。该新物理层前导码中除了包括第一个字段,还可以包括用于携带下一代802.11标准提供的新功能指示的其他非第一个字段字段,例如,如图3H所示的字段。
以下一代PPDU为EHT PPDU,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为L-SIG为例,EHT PPDU的帧结构可以如图7A所示。其中,RL-SIG即为新物理层前导码中与L-SIG相同的字段。
对于图7A,具体可以为EHT-SIG1、EHT-SIG2、EHT-STF、EHT-LTF中的任意一个字段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比如QBPSK。
需要说明的是,当对非第一个字段的任意一个字段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时,如果该字段包括多个OFDM符号,则可以对该多个OFDM符号均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也可以对该多个OFDM符号中的部分OFDM符号(例如,第一个OFDM符号)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本申请对此可以不作限定。可选的,可以对RL-SIG后的第一个字段进行QBPSK调制,或者对RL-SIG后的第一个OFDM符号进行QBPSK调制
可选的,该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二个字段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通过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二个字段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可以便于接收端尽早确定PPDU为下一代PPDU。
可替换的,本实施例中该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二个字段(例如,第二个OFDM符号)与传统前导码预设字段相同,可以携带自动检测该PPDU为下一代PPDU的信息。相应的,以下步骤603可以替换为接收端判断接收到的PPDU的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二个字段是否与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相同。进一步的,若该PPDU的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二个字段与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相同,则该PPDU为目标PPDU,即下一代PPDU。若该PPDU的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二个字段与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相同,则该PPDU不为目标PPDU。可选的,该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例如,第一个OFDM符号)是BPSK调制,即该OFDM符号的所有数据子载波承载的符号是BPSK调制。
以下一代PPDU为EHT PPDU,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为L-SIG为例,EHT PPDU的帧结构可以如图7B所示。其中,RL-SIG即为新物理层前导码中与L-SIG相同的字段。另外,其中提到的RL-SIG也可以被替换成上述实施例提到的CL-SIG。
需要说明的是,图7A和图7B中的RL-SIG与图3E中的RL-SIG相同,均为与L-SIG重复的字段。
步骤602,该发送端发送该PPDU。
本步骤中,可选的,发送端可以以广播或单播的方式发送该PPDU。
步骤603,接收端判断该PPDU的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是否与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相同,且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非第一个字段的任意一个字段是否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
本步骤中,若该PPDU的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与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相同,且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非第一个字段的任意一个字段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方式,则该PPDU为目标PPDU,即下一代PPDU。若该PPDU的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与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不相同,或者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非第一个字段的任意一个字段未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方式,则该PPDU的帧结构不为下一代PPDU帧结构。
可选的,以传统物理层前导码为L-SIG,EHT-SIG 1采用Q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为例,接收端可以先解码RL-SIG,然后比较RL-SIG与L-SIG的相似性,若相似性大于某门限值,则继续判断EHT-SIG 1的星座点映射方式是否是QBPSK,即比较Q轴减去I轴能量之差是否大于某门限值,若相似性大于某门限值且EHT-SIG 1的星座点映射方式是QBPSK,则判定接收到的PPDU为EHT PPDU。若相似性大于某门限值,但EHT-SIG 1的星座点映射方式不是QBPSK,则判定接收到的PPDU为802.11ax的HE PPDU。
可选的,以上多个自动检测的方式可以进一步结合传统前导码L-SIG字段中长度Length字段的值整除3一起使用。可替换的,以上多个自动检测的方式可以进一步结合传统前导码L-SIG字段中长度Length字段的值不整除3一起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802.11ax的接收端,若接收到步骤601的PPDU,则可以通过比较RL-SIG与L-SIG的相似性,确定接收到的PPDU为802.11ax的HE PPDU,但是由于该PPDU并不是HE PPDU,因此802.11ax的接收端译码错误,并不会响应该PPDU。
可选的,当判定该PPDU不为下一代PPDU后,还可以进一步判断该PPDU是否其他PPDU,例如,是否VHT PPDU。
可选的,在判定该PPDU为下一代PPDU后,可以根据下一代PPDU的帧结构对该PPDU解码后获得的信息比特进行解析。
本实施例中,通过发送端生成并发送包含前导码的PPDU,该前导码包括传统物理层前导码和新物理层前导码,该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与该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相同,该新物理层前导码非第一个字段的任意一个字段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接收端判断接收到的PPDU的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是否与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相同,且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非第一个字段的任意一个字段是否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若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与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相同,且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非第一个字段的任意一个字段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则该PPDU为目标PPDU,即下一代PPDU,从而实现了下一代802.11标准的PPDU物理层前导码的自动检测。
图8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801,发送端生成包含前导码的PPDU。
本步骤中,该前导码包括新物理层前导码。该新物理层前导码包括预设字段,该预设字段的校验比特位于数据子载波的预设位置,该预设位置用于指示该PPDU的帧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预设字段的校验比特位于数据子载波的预设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携带自动检测该PPDU为下一代PPDU的信息。该预设字段还可以用于携带下一代802.11标准提供的新功能指示。以PPDU为EHT PPDU为例,预设字段可以为如图3H所示的字段中的EHT-SIG1,也可以为如图5或图7所示的EHT-SIG1
现有技术中,PPDU中的校验比特位于数据子载波的特定位置,即位于承载数据信令的数据子载波之后,位于承载于用于BCC译码的尾比特之前。本实施例中的预设位置可以为该特定位置之外的其他任意位置,以区别于现有技术中校验比特的位置,从而携带自动检测该PPDU为下一代PPDU的信息。可选的,该预设位置为该数据子载波的起始位置。
可选的,该预设字段可以为该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或第二个字段。
需要说明的是,当预设字段包括多个OFDM符号时,可以多个OFDM符号的校验比特均位于数据子载波的预设位置,或者,也可以多个OFDM符号中部分OFDM符号的校验比特均位于数据子载波的预设位置,本申请对此可以不作限定。
可选的,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与图4所示方法实施例结合。具体的,可以在图4所示实施例通过复制字段指示下一代PPDU的基础上,进一步还可以通过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预设字段校验比特的位置是预设位置指示下一代PPDU。相应的,接收端需要既判断PPDU的新物理层前导码是否包含复制字段,又需要判断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预设字段校验比特的位置是否是预设位置;若新物理层前导码包含复制字段,且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预设字段校验比特的位置是预设位置,则该PPDU的帧结构为下一代PPDU的帧结构,即该PPDU为下一代PPDU。
可选的,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与图6所示方法实施例结合。具体的,可以在图6所示实施例通过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与传统前导码预设字段相同,且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非第一个字段中的任意一个字段采用旋转的BPSK的星座点映射方式指示下一代PPDU的基础上,进一步还可以通过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预设字段校验比特的位置时预设位置指示下一代PPDU。相应的,接收端需要既判断PPDU的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是否与传统前导码预设字段相同,且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非第一个字段中的任意一个字段是否采用旋转的BPSK的星座点映射方式,又需要判断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预设字段校验比特的位置是否是预设位置;若新物理层前导码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与传统前导码预设字段相同,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非第一个字段中的任意一个字段采用旋转的BPSK的星座点映射方式,且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预设字段校验比特的位置是预设位置,则该PPDU的帧结构为下一代PPDU的帧结构。
可选的,本实施例的方法中,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与传统前导码预设字段相同指示HE PPDU或下一代PPDU的基础上,进一步还可以通过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预设字段校验比特的位置时预设位置指示下一代PPDU。相应的,接收端需要既判断PPDU的新物理层前导码第一个字段是否与传统前导码预设字段相同,又需要判断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预设字段校验比特的位置是否是预设位置;若新物理层前导码第一个字段与传统前导码预设字段相同,且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预设字段校验比特的位置是预设位置,则该PPDU的帧结构为下一代PPDU的帧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该PPDU还可以包括传统物理层前导码。该传统物理层前导码包括如图3A-图3F中的L-STF、L-LTF和L-SIG,其可以被支持802.11a标准的接收端解码,该新物理层前导码与图3B-图3F中的新物理层前导码均不同,可以被支持下一代802.11标准的接收端解码。基于兼容性考虑,支持下一代802.11标准的接收端,也可以支持802.11a标准,因此,传统物理层前导码能够被多个接收端解码,该新物理层前导码能够被该多个接收端中的部分接收端解码。
步骤802,该发送端发送该PPDU。
本步骤中,可选的,发送端可以以广播或单播的方式发送该PPDU。
步骤803,接收端判断该PPDU的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预设字段的校验比特是否位于数据子载波的预设位置。
本步骤中,若该PPDU的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预设字段的校验比特位于数据子载波的预设位置,比如,取预设位置的CRC字段,对译码的预设字段进行校验,并成功,则该PPDU为目标PPDU,即下一代PPDU。若该PPDU的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预设字段的校验比特未位于数据子载波的预设位置,比如,取预设位置的CRC字段,对译码的预设字段进行校验,但失败,则该PPDU的帧结构不为下一代PPDU帧结构。
可选的,接收端可以根据预设位置,从译码后的预设字段(EHT-SIG1)中取出校验比特,然后对信息比特做校验(例如,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若通过,则判定接收到的PPDU是下一代PPDU。
可选的,当判定该PPDU不为下一代PPDU后,还可以进一步判断该PPDU是否其他PPDU,例如,是否VHT PPDU。
可选的,在判定该PPDU为下一代PPDU后,可以根据下一代PPDU的帧结构对该PPDU解码后获得的信息比特进行解析。
本实施例中,通过发送端生成并发送包含前导码的PPDU,该前导码包括新物理层前导码,该新物理层前导码包括预设字段,该预设字段的校验比特位于数据子载波的预设位置,该预设位置用于指示该PPDU的帧结构,接收端判断接收到的PPDU的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预设字段的校验比特是否位于数据子载波的预设位置,若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预设字段的校验比特位于数据子载波的预设位置,则该PPDU为目标PPDU,即下一代PPDU,从而实现了下一代802.11标准的PPDU物理层前导码的自动检测。
可选的,以上多个自动检测的方式可以进一步结合传统前导码L-SIG字段中长度Length字段的值整除3一起使用。可替换的,以上多个自动检测的方式可以进一步结合传统前导码L-SIG字段中长度Length字段的值不整除3一起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可以组合上述任何多种自动检测方式实现下一代PPDU的自动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复制字段、第一个字段、非第一个字段、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预设字段中的字段均可以理解为OFDM符号,具体的,第一个字段可以为第一个OFDM符号,第二个字段可以理解为第二个OFDM符号,非第一个字段可以理解为非第一个OFDM符号,非第一个字段例如可以为第二个OFDM符号。或者,上述复制字段、第一个字段、非第一个字段、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预设字段中的字段均可以理解为由一个或多个OFMD符号组成的字段,例如L-LTF包括两个OFDM符号,L-SIG包括一个OFDM符号。
可选的,在以上所有实施例中,发送端还可以进一步通过在PPDU的L-SIG的频域上额外引进了4个子载波承载的数据符号设置为特殊值,以进一步携带自动检测该PPDU为下一代PPDU的信息。可选的,该4个子载波可以为在52个被使用的子载波(可以包括48个数据子载波和4个导频子载波)两边分别额外增加的2个子载波,该4个子载波的编号可以为[-28-27 27 28],从低频到高频该4个子载波承载的数据符号的特殊值可以为除802.11ax标准的[-1-1-1 1]之外的其他值,例如[-1-1-1-1]、[1-1-1-1]等。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可以应用于发送端,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可以包括:生成单元901和发送单元902。其中,
生成单元901,用于生成包含前导码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前导码包括传统物理层前导码和新物理层前导码,新物理层前导码包含复制字段,复制字段是在频域上与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存在预设乱序关系的字段;
发送单元902,用于发送PPDU。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生成单元901生成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第一频域处理过程包括交织处理,生成复制字段的OFDM符号的第二频域处理过程不包括交织处理;
或者,第一频域处理过程不包括加扰处理,第二频域处理过程包括加扰处理;
或者,第一频域处理过程不包括数据符号的乱序处理,第二频域处理过程包括数据符号的乱序处理。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乱序处理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种:
对承载于数据子载波上的数据符号进行循环移位,对承载于奇偶数据子载波上的数据符号互换,对承载于高低频数据子载波子集上的数据符号互换。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第二频域处理过程中的星座点映射方式为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传统物理层前导码能够被多个接收端解码,新物理层前导码能够被多个接收端中的部分接收端解码。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复制字段与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在频域处理过程中信道编码器输入的比特相同。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为传统信令字段L-SIG。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复制字段为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或者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二个字段。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复制字段为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新物理层前导码非第一个字段的任意一个字段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4所示实施例在发送端侧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可以应用于接收端,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接收单元1001和判断单元1002。其中,
接收单元1001,用于接收包含前导码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前导码包括传统物理层前导码和新物理层前导码;
判断单元1002,用于判断新物理层前导码是否包含复制字段,复制字段是在频域上与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存在预设乱序关系的字段;
若新物理层前导码包含复制字段,则PPDU为目标PPDU。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新物理层前导码是否包含复制字段,具体包括:
判断对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进行第一解码处理过程后得到的第一信息,与对复制字段进行第二解码处理过程后得到的第二信息的相似度;
若相似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门限值,则新物理层前导码包含复制字段;
若相似度小于预设门限值,则新物理层前导码不包含复制字段。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第一解码处理过程包括解交织处理,第二解码处理过程不包括解交织处理;
或者,第一解码处理过程不包括解扰处理,第二解码处理过程包括解扰处理;
或者,第一解码处理过程不包括数据符号的解乱序处理,第二解码处理过程包括解乱序处理。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解乱序处理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种:
对承载于数据子载波上的数据符号进行循环移位,对承载于奇偶数据子载波上的数据符号互换,对承载于高低频数据子载波子集上的数据符号互换。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4所示实施例在接收端侧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发送端,其结构与图9所示的结构类似,同样可以包括生成单元和发送单元。其中,
生成单元,用于生成包含前导码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前导码包括传统物理层前导码和新物理层前导码,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与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相同,新物理层前导码非第一个字段的任意一个字段采用旋转的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PPDU。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二个字段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6所示实施例在发送端侧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接收端,其结构与图10所示的结构类似,同样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和判断单元。其中,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包含前导码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前导码包括传统物理层前导码和新物理层前导码;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是否与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相同,且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非第一个字段的任意一个字段是否采用旋转的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
若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与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相同,且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非第一个字段的任意一个字段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则PPDU为目标PPDU。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判断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非第一个字段的任意一个字段是否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包括:
判断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二个字段是否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6所示实施例在接收端侧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发送端,其结构与图9所示的结构类似,同样可以包括生成单元和发送单元。其中,
生成单元,用于生成包含新导码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新物理层前导码包括预设字段,预设字段的校验比特位于数据子载波的预设位置,预设位置用于指示PPDU的帧结构;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PPDU。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预设位置为数据子载波的起始位置。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预设字段为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或第二个字段。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8所示实施例在发送端侧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接收端,其结构与图10所示的结构类似,同样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和判断单元。其中,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包含前导码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前导码包括新物理层前导码;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预设字段的校验比特是否位于数据子载波的预设位置,预设位置用于指示PPDU为目标PPDU;
若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预设字段的校验比特位于数据子载波的预设位置,则PPDU为目标PPDU。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预设位置为数据子载波的起始位置。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设计中,预设字段为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或第二个字段。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8所示实施例在接收端侧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应理解以上通信装置的各个单元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单元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单元通过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发送单元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通信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的形式存储于通信装置的存储器中,由通信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该发送单元的功能。其它单元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单元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此外,以上发送单元是一种控制发送的单元,可以通过通信装置的发送装置,例如天线和射频装置接收信息。
以上这些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单元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的处理器。再如,这些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设备11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101,通信总线1102,存储器1103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104。
处理器11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总线11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
通信接口1104,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WLAN)等。
存储器11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11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11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1101用于执行存储器11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从而实现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
或者,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处理器1101执行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中的处理相关的功能,通信接口1104负责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11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通信设备11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通信设备110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和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处理器11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等。输入设备和处理器11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受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
此外,如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110可以为芯片,或者发送端,或者接收端,或者有图11中类似结构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通信设备110的类型。
在本实施例中,该通信设备110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模块”可以指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通信设备110可以采用图11所示的形式。比如,图9-图10中的各个单元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11的处理器1101和存储器1103来实现。具体的,图9中的生成单元可以通过由处理器1101来调用存储器11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或者,图9中的发送单元可以通过图11的通信接口1104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图11所示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具体可以为图4、图6、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发送端,当处理器1101调用存储器1103存储的程序时,可以执行图4、图6、图8所示实施例提供的发送端侧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图11所示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具体可以为图4、图6、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接收端,当处理器1101调用存储器1103存储的程序时,可以执行图4、图6、图8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接收端侧的方法。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装置或通信设备。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Claims (49)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包含前导码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前导码包括传统物理层前导码和新物理层前导码,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包含复制字段,所述复制字段是在频域上与所述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存在预设乱序关系的字段;
发送所述PPDU。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成所述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第一频域处理过程包括交织处理,生成所述复制字段的OFDM符号的第二频域处理过程不包括交织处理;
或者,所述第一频域处理过程不包括加扰处理,所述第二频域处理过程包括加扰处理;
或者,所述第一频域处理过程不包括数据符号的乱序处理,所述第二频域处理过程包括数据符号的乱序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乱序处理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种:
对承载于数据子载波上的数据符号进行循环移位,对承载于奇偶数据子载波上的数据符号互换,对承载于高低频数据子载波子集上的数据符号互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频域处理过程中的星座点映射方式为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统物理层前导码能够被多个接收端解码,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能够被所述多个接收端中的部分接收端解码。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制字段与所述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在频域处理过程中信道编码器输入的比特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为传统信令字段L-SIG。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制字段为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或者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二个字段。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制字段为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非第一个字段的任意一个字段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
10.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包含前导码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前导码包括传统物理层前导码和新物理层前导码;
判断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是否包含复制字段,所述复制字段是在频域上与所述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存在预设乱序关系的字段;
若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包含所述复制字段,则所述PPDU为目标PPDU。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是否包含复制字段,包括:
判断对所述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进行第一解码处理过程后得到的第一信息,与对复制字段进行第二解码处理过程后得到的第二信息的相似度;
若所述相似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门限值,则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包含复制字段;
若所述相似度小于预设门限值,则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不包含复制字段。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解码处理过程包括解交织处理,所述第二解码处理过程不包括解交织处理;
或者,所述第一解码处理过程不包括解扰处理,所述第二解码处理过程包括解扰处理;
或者,所述第一解码处理过程不包括数据符号的解乱序处理,所述第二解码处理过程包括解乱序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乱序处理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种:
对承载于数据子载波上的数据符号进行循环移位,对承载于奇偶数据子载波上的数据符号互换,对承载于高低频数据子载波子集上的数据符号互换。
14.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包含前导码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前导码包括传统物理层前导码和新物理层前导码,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与所述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相同,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非第一个字段的任意一个字段采用旋转的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
发送所述PPDU。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二个字段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
16.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包含前导码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前导码包括传统物理层前导码和新物理层前导码;
判断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是否与所述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相同,且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非第一个字段的任意一个字段是否采用旋转的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
若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与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相同,且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非第一个字段的任意一个字段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则所述PPDU为目标PPDU。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非第一个字段的任意一个字段是否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包括:
判断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二个字段是否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
18.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包含新导码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包括预设字段,所述预设字段的校验比特位于数据子载波的预设位置,所述预设位置用于指示所述PPDU的帧结构;
发送所述PPDU。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位置为所述数据子载波的起始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字段为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或第二个字段。
2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包含前导码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前导码包括新物理层前导码;
判断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预设字段的校验比特是否位于数据子载波的预设位置,所述预设位置用于指示所述PPDU为目标PPDU;
若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预设字段的校验比特位于数据子载波的预设位置,则所述PPDU为目标PPDU。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位置为所述数据子载波的起始位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字段为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或第二个字段。
24.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发送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生成包含前导码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前导码包括传统物理层前导码和新物理层前导码,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包含复制字段,所述复制字段是在频域上与所述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存在预设乱序关系的字段;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PPDU。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生成所述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第一频域处理过程包括交织处理,生成所述复制字段的OFDM符号的第二频域处理过程不包括交织处理;
或者,所述第一频域处理过程不包括加扰处理,所述第二频域处理过程包括加扰处理;
或者,所述第一频域处理过程不包括数据符号的乱序处理,所述第二频域处理过程包括数据符号的乱序处理。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乱序处理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种:
对承载于数据子载波上的数据符号进行循环移位,对承载于奇偶数据子载波上的数据符号互换,对承载于高低频数据子载波子集上的数据符号互换。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频域处理过程中的星座点映射方式为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
28.根据权利要求24-2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统物理层前导码能够被多个接收端解码,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能够被所述多个接收端中的部分接收端解码。
29.根据权利要求24-2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制字段与所述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在频域处理过程中信道编码器输入的比特相同。
30.根据权利要求24-2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为传统信令字段L-SIG。
31.根据权利要求24-3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制字段为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或者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二个字段。
32.根据权利要求24-3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制字段为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非第一个字段的任意一个字段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
33.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接收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包含前导码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前导码包括传统物理层前导码和新物理层前导码;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是否包含复制字段,所述复制字段是在频域上与所述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存在预设乱序关系的字段;
若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包含所述复制字段,则所述PPDU为目标PPDU。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是否包含复制字段,包括:
判断对所述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进行第一解码处理过程后得到的第一信息,与对复制字段进行第二解码处理过程后得到的第二信息的相似度;
若所述相似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门限值,则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包含复制字段;
若所述相似度小于预设门限值,则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不包含复制字段。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解码处理过程包括解交织处理,所述第二解码处理过程不包括解交织处理;
或者,所述第一解码处理过程不包括解扰处理,所述第二解码处理过程包括解扰处理;
或者,所述第一解码处理过程不包括数据符号的解乱序处理,所述第二解码处理过程包括解乱序处理。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乱序处理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种:
对承载于数据子载波上的数据符号进行循环移位,对承载于奇偶数据子载波上的数据符号互换,对承载于高低频数据子载波子集上的数据符号互换。
37.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发送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生成包含前导码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前导码包括传统物理层前导码和新物理层前导码,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与所述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相同,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非第一个字段的任意一个字段采用旋转的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PPDU。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二个字段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
39.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接收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包含前导码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前导码包括传统物理层前导码和新物理层前导码;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是否与所述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相同,且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非第一个字段的任意一个字段是否采用旋转的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
若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与传统物理层前导码预设字段相同,且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非第一个字段的任意一个字段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则所述PPDU为目标PPDU。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非第一个字段的任意一个字段是否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包括:
判断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二个字段是否采用旋转的BPSK方式进行星座点映射。
41.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发送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生成包含新导码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包括预设字段,所述预设字段的校验比特位于数据子载波的预设位置,所述预设位置用于指示所述PPDU的帧结构;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PPDU。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位置为所述数据子载波的起始位置。
43.根据权利要求41或4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字段为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或第二个字段。
44.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接收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包含前导码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前导码包括新物理层前导码;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预设字段的校验比特是否位于数据子载波的预设位置,所述预设位置用于指示所述PPDU为目标PPDU;
若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的预设字段的校验比特位于数据子载波的预设位置,则所述PPDU为目标PPDU。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位置为所述数据子载波的起始位置。
46.根据权利要求44或4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字段为所述新物理层前导码的第一个字段或第二个字段。
47.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
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通信接口的收发动作;
所述存储器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以执行权利要求1-9、14-15、18-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48.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
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通信接口的收发动作;
所述存储器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以执行权利要求10-13、16-17、21-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49.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2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361211.7A CN116488773A (zh) | 2018-07-06 | 2018-07-06 | 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202310363398.4A CN116405160A (zh) | 2018-07-06 | 2018-07-06 | 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201810739872.8A CN110691114B (zh) | 2018-07-06 | 2018-07-06 | 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
PCT/CN2019/094779 WO2020007350A1 (zh) | 2018-07-06 | 2019-07-05 | 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
JP2021500177A JP7308917B2 (ja) | 2018-07-06 | 2019-07-05 |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び通信デバイス |
KR1020247012399A KR20240054418A (ko) | 2018-07-06 | 2019-07-05 | 통신 방법, 통신 장치 및 통신 디바이스 |
KR1020217001804A KR20210021394A (ko) | 2018-07-06 | 2019-07-05 | 통신 방법, 통신 장치 및 통신 디바이스 |
EP23167742.8A EP4239923A3 (en) | 2018-07-06 | 2019-07-05 |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EP19830801.7A EP3806426A4 (en) | 2018-07-06 | 2019-07-05 | COMMUNICATION PROCEDURE AND SETUP AND DEVICE |
US17/141,676 US11575482B2 (en) | 2018-07-06 | 2021-01-05 |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18/156,797 US11882069B2 (en) | 2018-07-06 | 2023-01-19 |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18/323,107 US11991110B2 (en) | 2018-07-06 | 2023-05-24 |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739872.8A CN110691114B (zh) | 2018-07-06 | 2018-07-06 | 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361211.7A Division CN116488773A (zh) | 2018-07-06 | 2018-07-06 | 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202310363398.4A Division CN116405160A (zh) | 2018-07-06 | 2018-07-06 | 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91114A true CN110691114A (zh) | 2020-01-14 |
CN110691114B CN110691114B (zh) | 2024-08-02 |
Family
ID=6906061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361211.7A Pending CN116488773A (zh) | 2018-07-06 | 2018-07-06 | 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201810739872.8A Active CN110691114B (zh) | 2018-07-06 | 2018-07-06 | 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202310363398.4A Pending CN116405160A (zh) | 2018-07-06 | 2018-07-06 | 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361211.7A Pending CN116488773A (zh) | 2018-07-06 | 2018-07-06 | 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363398.4A Pending CN116405160A (zh) | 2018-07-06 | 2018-07-06 | 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11575482B2 (zh) |
EP (2) | EP3806426A4 (zh) |
JP (1) | JP7308917B2 (zh) |
KR (2) | KR20240054418A (zh) |
CN (3) | CN116488773A (zh) |
WO (1) | WO2020007350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147787A1 (zh) * | 2020-01-21 | 2021-07-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
WO2021180226A1 (zh) * | 2020-03-12 | 2021-09-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WO2022068686A1 (zh) * | 2020-09-30 | 2022-04-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名义包填充值的指示方法、确定方法及通信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488773A (zh) * | 2018-07-06 | 2023-07-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
WO2020060172A1 (ko) * | 2018-09-19 | 2020-03-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ppdu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SG10201808652UA (en) * | 2018-10-01 | 2020-05-28 | Panasonic Ip Corp America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Channel Estimation |
JP7308623B2 (ja) | 2019-02-28 | 2023-07-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並びに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WO2021002680A1 (ko) * | 2019-07-04 | 2021-01-0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프리앰블을 구성하기 위한 기법 |
EP4401508A3 (en) * | 2019-08-12 | 2024-10-16 | LG Electronics Inc. | Technique for configuring preambl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12821998A (zh) * | 2019-11-15 | 2021-05-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的方法和装置 |
EP4087205A4 (en) * | 2020-02-20 | 2023-06-1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JUSTING A 1X EHT-STF SEQUENCE FOR BROADBAND IN A WIRELESS LAN SYSTEM |
US20210282119A1 (en) * | 2020-03-04 | 2021-09-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Group data transmissions for multi-link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
US12107705B2 (en) * | 2020-11-02 | 2024-10-01 | Avago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Sales Pte. Limited | LTF sequences for 320 MHz WiFi channels |
KR20230005686A (ko) * | 2021-07-01 | 2023-01-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채널 사운딩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260159A1 (en) * | 2009-04-13 | 2010-10-14 | Hongyuan Zhang | Physical layer frame format for wlan |
US20160021568A1 (en) * | 2014-07-16 | 2016-01-21 | Newracom, Inc. | Operation method of station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
US20160044533A1 (en) * | 2014-08-11 | 2016-02-11 | Newracom, Inc. | Physical layer protocol data unit format in a high efficiency wireless lan |
WO2016028124A1 (ko) * | 2014-08-21 | 2016-02-25 | 엘지전자(주)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20160112851A1 (en) * | 2014-10-15 | 2016-04-21 | Qinghua Li |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extending range of wireless networks |
WO2016154951A1 (zh) * | 2015-03-31 | 2016-10-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传输装置 |
CN107409111A (zh) * | 2015-06-03 | 2017-11-28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集合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的传输装置和传输方法 |
CN116405160A (zh) * | 2018-07-06 | 2023-07-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00021957A (ko) * | 2008-08-18 | 2010-02-2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자동 재전송 요청 피드백 메시지 생성 장치 및 방법 |
CN102595494A (zh) * | 2012-02-07 | 2012-07-18 | 北京新岸线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103916353B (zh) * | 2013-01-07 | 2017-11-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降低峰均比的方法及装置 |
US9271241B2 (en) * | 2013-11-19 | 2016-02-23 | Intel IP Corporation | Access point and methods for distinguishing HEW physical layer packets with backwards compatibility |
WO2016022226A1 (en) | 2014-08-04 | 2016-02-11 | Qinghua Li | Wireless device,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a high efficiency signal-a field in a high efficiency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
US10327226B2 (en) * | 2014-12-12 | 2019-06-18 | Newracom,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multiple user transmission in a High Efficiency wireless LAN |
US10327246B2 (en) * | 2014-12-30 | 2019-06-18 | Newracom,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de bandwidth PPDU transmission in a high efficiency wireless LAN |
US9866290B2 (en) | 2015-02-17 | 2018-01-09 | Newracom,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ulti-user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JP6557348B6 (ja) | 2015-03-06 | 2019-09-18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データ送信方法及び装置 |
US10397035B2 (en) * | 2015-03-27 | 2019-08-27 | Lg Electronics Inc. | Transmission/recep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20220007743A (ko) * | 2015-06-29 | 2022-01-18 | 주식회사 윌러스표준기술연구소 | 데이터 전송을 위한 채널 접근 방법, 이를 이용한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무선 통신 단말 |
CN107735994B (zh) * | 2015-06-29 | 2020-11-10 | 韦勒斯标准与技术协会公司 | 与传统无线通信终端共存的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终端 |
CN106533612A (zh) * | 2015-09-14 | 2017-03-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高效率信令b字段的方法、站点和接入点 |
US20170111196A1 (en) | 2015-10-20 | 2017-04-20 | Mediatek Inc. | Method of embedding auxiliary information into legacy physical layer preamble |
WO2017073011A1 (en) | 2015-10-30 | 2017-05-04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ransmission apparatus for packet format detection |
US9832058B2 (en) * | 2015-11-03 | 2017-11-28 | Newracom,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crambling control field inform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WO2017077682A1 (en) | 2015-11-04 | 2017-05-11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of control signa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10567555B2 (en) * | 2015-11-06 | 2020-02-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arly detection of high efficiency wireless packet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CN105553623B (zh) * | 2015-12-25 | 2019-03-29 |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 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接入点和站点 |
US10397955B2 (en) * | 2016-07-06 | 2019-08-27 | Frontside | Uplink PPDU transmission |
CN107645747B (zh) * | 2016-07-22 | 2020-02-2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及设备 |
US10129064B1 (en) * | 2016-08-02 | 2018-11-13 | Newracom, Inc. | Wireless device low power wake up |
CN108011688B (zh) | 2016-11-01 | 2020-07-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多站点控制帧的方法、接入点及系统 |
US11588673B2 (en) * | 2020-01-30 | 2023-02-21 | Lg Electronics Inc. | Techniques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related to a PPDU format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 |
-
2018
- 2018-07-06 CN CN202310361211.7A patent/CN116488773A/zh active Pending
- 2018-07-06 CN CN201810739872.8A patent/CN110691114B/zh active Active
- 2018-07-06 CN CN202310363398.4A patent/CN116405160A/zh active Pending
-
2019
- 2019-07-05 WO PCT/CN2019/094779 patent/WO2020007350A1/zh unknown
- 2019-07-05 EP EP19830801.7A patent/EP3806426A4/en active Pending
- 2019-07-05 JP JP2021500177A patent/JP7308917B2/ja active Active
- 2019-07-05 EP EP23167742.8A patent/EP4239923A3/en active Pending
- 2019-07-05 KR KR1020247012399A patent/KR20240054418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9-07-05 KR KR1020217001804A patent/KR20210021394A/ko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1
- 2021-01-05 US US17/141,676 patent/US11575482B2/en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1-19 US US18/156,797 patent/US11882069B2/en active Active
- 2023-05-24 US US18/323,107 patent/US1199111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260159A1 (en) * | 2009-04-13 | 2010-10-14 | Hongyuan Zhang | Physical layer frame format for wlan |
US20160021568A1 (en) * | 2014-07-16 | 2016-01-21 | Newracom, Inc. | Operation method of station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
US20160044533A1 (en) * | 2014-08-11 | 2016-02-11 | Newracom, Inc. | Physical layer protocol data unit format in a high efficiency wireless lan |
WO2016028124A1 (ko) * | 2014-08-21 | 2016-02-25 | 엘지전자(주)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20160112851A1 (en) * | 2014-10-15 | 2016-04-21 | Qinghua Li |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extending range of wireless networks |
WO2016154951A1 (zh) * | 2015-03-31 | 2016-10-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传输装置 |
CN107409111A (zh) * | 2015-06-03 | 2017-11-28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集合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的传输装置和传输方法 |
CN116405160A (zh) * | 2018-07-06 | 2023-07-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16488773A (zh) * | 2018-07-06 | 2023-07-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147787A1 (zh) * | 2020-01-21 | 2021-07-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
WO2021180226A1 (zh) * | 2020-03-12 | 2021-09-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CN115694745A (zh) * | 2020-03-12 | 2023-02-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CN115694745B (zh) * | 2020-03-12 | 2023-08-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US11757585B2 (en) | 2020-03-12 | 2023-09-1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
WO2022068686A1 (zh) * | 2020-09-30 | 2022-04-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名义包填充值的指示方法、确定方法及通信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4239923A2 (en) | 2023-09-06 |
KR20210021394A (ko) | 2021-02-25 |
US11991110B2 (en) | 2024-05-21 |
US20210126755A1 (en) | 2021-04-29 |
JP7308917B2 (ja) | 2023-07-14 |
US11575482B2 (en) | 2023-02-07 |
CN116405160A (zh) | 2023-07-07 |
WO2020007350A1 (zh) | 2020-01-09 |
US11882069B2 (en) | 2024-01-23 |
EP3806426A4 (en) | 2021-07-28 |
JP2021530168A (ja) | 2021-11-04 |
US20230388073A1 (en) | 2023-11-30 |
KR20240054418A (ko) | 2024-04-25 |
CN116488773A (zh) | 2023-07-25 |
CN110691114B (zh) | 2024-08-02 |
EP4239923A3 (en) | 2023-10-11 |
EP3806426A1 (en) | 2021-04-14 |
US20230163909A1 (en) | 2023-05-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691114B (zh) | 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 |
US11757570B2 (en) | Physical layer frame format for WLAN | |
US11196600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PLCP frame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 | |
US12003454B2 (en) | Signal field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US12095604B2 (en) | Information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 |
US10397037B2 (en)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 |
US11394492B2 (en) | Binary convolutional coding (BCC) interleaver, dual sub-carrier modulation (DCM) constellation mapper, and low-density parity-check (LDPC) tone mapper design | |
US20220361190A1 (en) | Inserted ppdu | |
US20220141062A1 (en) | Data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KR20220142359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dup 모드에서 ppdu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