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90362A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90362A
CN110690362A CN201910978849.9A CN201910978849A CN110690362A CN 110690362 A CN110690362 A CN 110690362A CN 201910978849 A CN201910978849 A CN 201910978849A CN 110690362 A CN110690362 A CN 1106903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heat dissipation
organic layer
display panel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7884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90362B (zh
Inventor
魏现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uoxian Photo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uoxian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uoxian Photo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uoxian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7884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903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90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903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903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903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7Arrangement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像素定义层,限定出多个开口,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至少两层第一散热层;发光层,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限定出的开口内,并与所述第一散热层接触。本发明实施例有利于减少发光层的界面处的热量聚集,从而有利于避免发光层发生裂解和玻璃化的情况,提升了发光层的发光效率、延长了发光层的寿命,从而延长了显示面板的寿命,以及提升了显示面板的品质。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面板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人们对显示面板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现有的显示面板存在寿命较短的问题,随着显示面板的使用,显示面板会出现像素缺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显示面板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延长显示面板的寿命,提升显示面板的品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像素定义层,限定出多个开口,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至少两层第一散热层;
发光层,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限定出的开口内,并与所述第一散热层接触。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设置像素定义层包括至少两层第一散热层,发光层与第一散热层直接接触,可以将发光层的界面处产生的热量通过至少两层第一散热层导出,使得热量由发光区向非发光区域进行传递。当发光层的温度较高时,发光层中的有机分子的化学键打断,改变了有机分子结构,发生裂解的现象;以及,当发光层的温度较高时,发光层中的有机材料由原本的无规则、不结晶的排列方式,变换为有结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玻璃化的现象。裂解和玻璃化的现象会劣化发光层的电子和空穴的传输,影响发光层的发光效率和寿命。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发光层的界面处的热量快速导出,有利于减少发光层的界面处的热量聚集,从而有利于避免发光层发生裂解和玻璃化的情况,提升了发光层的发光效率,延长了发光层的寿命,进而延长了显示面板的寿命,提升了显示面板的品质。
以及,本发明实施例设置像素定义层的结构为至少两层第一散热层,可以将至少两层第一散热层设置为具有不同热传递系数的材料层,例如,仅设置与发光层接触的第一散热层的热传递系数较高,相当于像素定义层的外层设置了一层高热传递系数的散热层,这样设置,在确保发光层的散热效果的基础上,有利于降低像素定义层的材料成本。又如,设置距离相邻开口内的发光层越远的第一散热层,其热传递系数越大,这样设置,有利于快速降低与发光层接触的第一散热层的温度,从而进一步加快了发光层的热量向与其接触的第一散热层传导。
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两层第一散热层包括第一有机层和第二有机层;所述第二有机层覆盖所述第一有机层,且所述第二有机层中掺杂有散热粒子。一方面,在像素定义层中,与发光层直接接触的膜层结构是第二有机层,本发明实施例将散热粒子设置在第二有机层中,使得第二有机层的热传递系数较高,有利于发光层中的热量通过第二有机层快速导出至非发光区;另一方面,第二有机层的表面积较大,即散热面积较大,从而有利于提升第二有机层本身的散热效率,进而有利于加快发光层的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两层第一散热层包括第一有机层和第二有机层;所述第二有机层位于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一有机层之间,且所述第二有机层中掺杂有散热粒子。一方面,在像素定义层中,与发光层直接接触的膜层结构是第二有机层,第二有机层中有散热粒子,使得第二有机层的热传递系数较高,有利于发光层中的热量通过第二有机层快速导出至非发光区;另一方面,第二有机层未覆盖第一有机层,有利于减少散热粒子的使用数量,由于散热粒子的成本较高,从而有利于降低散热粒子的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有机层的材料包括聚酰亚胺;所述第二有机层的材料包括:聚酰亚胺和散热粒子,所述散热粒子的材料包括石墨烯、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其中,石墨烯、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等散热粒子的热传递系数大于聚酰亚胺的热传递系数,从而增大了第二有机层的热传递系数。
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两层第一散热层的热传递系数不同,且距离相邻所述开口内的发光层越远的所述第一散热层,其热传递系数越大。这样,距离发光层较近的第一散热层的热量能够以较快的速度传导至距离发光层较远的第一散热层,从而有利于快速降低距离发光层较近的第一散热层的温度,进而使得发光层的热量能够快速传导至较近的第一散热层,有利于形成热量传导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加快了发光层的热量传导的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两层第一散热层包括第三有机层、第四有机层和第五有机层;所述第四有机层覆盖所述第三有机层,所述第五有机层覆盖所述第四有机层;其中,所述第三有机层、所述第四有机层和所述第五有机层中掺杂有散热粒子,且所述第五有机层、所述第四有机层和所述第三有机层中的散热粒子的密度依次增大。第三有机层、第四有机层和第五有机层均采用复合材料,通过改变掺杂散热粒子的方式可以改变各第一散热层的热传递系数,散热粒子的密度越大,第一散热层的热传递系数越高,从而实现至少两层第一散热层的热传递系数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层包括蓝光发光层、红光发光层和绿光发光层;所述蓝光发光层与所述第一散热层接触。与红光发光层和绿光发光层相比,蓝光发光层的能量较高,其发光时,界面处会产生较多的焦耳热,因此蓝光发光层更易使材料发生裂解和玻璃化的现象,因此蓝光发光层的寿命为显示面板寿命的短板,设置蓝光发光层与第一散热层接触,有利于延长蓝光发光层的寿命,从而延长了显示面板的整体寿命。
进一步地,显示面板还包括盖帽层,位于所述发光层的出光侧的一侧,所述盖帽层包括至少两层第二散热层。由于第二散热层的热传递系数较高,有利于发光层产生热量快速导出,提升了盖帽层的导热性能。
进一步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辅助功能层和第二辅助功能层;所述第一辅助功能层和所述第二辅助功能层分别位于所述发光层的两侧;所述第一辅助功能层包括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和空穴阻挡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辅助功能层包括电子阻挡层、空穴传输层和空穴注入层中的至少一种。其中,第一辅助功能层、发光层和第二辅助功能层均与第一散热层接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发光层的界面处的热量聚集,从而有利于减少发光层的热量向第一辅助功能层和第二辅助功能层进行热传递,有利于避免第一辅助功能层和第二辅助功能层发生裂解和玻璃化的情况,延长了第一辅助功能层和第二辅助功能层的寿命;另一方面,像素定义层还可以将第一辅助功能层和第二辅助功能层的热量快速导出,也有利于避免第一辅助功能层和第二辅助功能层发生裂解和玻璃化的情况。综上,本发明实施例延长了第一辅助功能层和第二辅助功能层的寿命,从而进一步延长了显示面板的寿命,提升了显示面板的品质。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设置像素定义层包括至少两层第一散热层,发光层与第一散热层直接接触,可以将发光层的界面处产生的热量快速通过至少两层第一散热层导出,使得热量由发光区向非发光区域进行传递,有利于减少发光层的界面处的热量聚集,从而有利于避免发光层发生裂解和玻璃化的情况,提升了发光层的发光效率、延长了发光层的寿命,从而延长了显示面板的寿命,以及提升了显示面板的品质。
以及,本发明实施例设置像素定义层的结构为至少两层第一散热层,可以将至少两层第一散热层设置为具有不同热传递系数的材料层,例如,仅设置与发光层接触的第一散热层的热传递系数较高,相当于像素定义层的外层设置了一层高热传递系数的散热层,这样设置,在确保发光层的散热效果的基础上,有利于降低像素定义层的材料成本。又如,设置距离相邻开口内的发光层越远的第一散热层,其热传递系数越大,这样设置,有利于快速降低与发光层接触的第一散热层的温度,从而进一步加快了发光层的热量向与其接触的第一散热层传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沿图6中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的显示面板存在寿命较短的问题,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出现该问题的原因在于:
显示面板中的发光层分别与阳极和阴极电连接,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向发光层注入,在发光层内电子和空穴复合产生激子,激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迁移,能量传递给发光分子,并激发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激发态能量通过辐射跃迁,产生光子,释放出能量。因此,发光层在发光过程中,产生的激发态能量转化为焦耳热,聚集在发光层的界面处。又由于像素定义层的热传递系数较低,使得发光层的热量传导的速度较慢,使得发光层的发热严重、温度较高。
当发光层的温度较高时,发光层中的有机分子的化学键打断,改变了有机分子结构,发生裂解的现象;以及,当发光层的温度较高时,发光层中的有机材料由原本的无规则、不结晶的排列方式,变换为有结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玻璃化的现象。裂解和玻璃化的现象会劣化发光层的电子和空穴的传输,影响了发光层的发光效率和寿命,从而影响了显示面板的品质。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可适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或者量子点电致发光二极管(Quantumdots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显示面板等。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沿图1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和图2,该显示面板包括像素定义层10和发光层20,像素定义层10限定出多个开口110,像素定义层10包括至少两层第一散热层120(图2中示例性地示出了两层第一散热层120),发光层20位于像素定义层10限定出的开口110内,并与第一散热层120接触。
其中,像素定义层10用来界定发光区(像素区)和非发光区的形状和大小,且像素定义层为至少两层第一散热层120的堆叠结构,以使像素定义层10还能够用来将发光层20产生的热量快速导出。可选地,第一有机层121的材料选用传统的像素定义层10的材料,例如聚酰亚胺(PI),第二有机层122的材料选用热传递系数大于发光层20,且热传递系数大于聚酰亚胺的材料。
本发明实施例设置像素定义层10包括至少两层第一散热层120,发光层20与第一散热层120直接接触,可以将发光层20的界面处(例如上界面201和下界面202)产生的热量快速通过至少两层第一散热层120导出,使得热量由发光区向非发光区域进行传递,有利于减少发光层20的界面处的热量聚集,从而有利于避免发光层20发生裂解和玻璃化的情况,提升了发光层20的发光效率、延长了发光层20的寿命,从而延长了显示面板的寿命,以及提升了显示面板的品质。
以及,本发明实施例设置像素定义层10的结构为至少两层第一散热层120,因此,可以将至少两层第一散热层120设置为具有不同热传递系数的材料层,例如,仅设置与发光层20接触的第一散热层的热传递系数较高,相当于在像素定义层10的外层设置了一层高热传递系数的散热层,这样设置,在确保发光层20的散热效果的基础上,有利于降低像素定义层10的材料成本。又如,设置距离相邻开口110内的发光层20越远的第一散热层120,其热传递系数越大,这样设置,有利于快速降低与发光层20接触的第一散热层120的温度,从而进一步加快了发光层20的热量向与其接触的第一散热层120传导。
具体地,至少两层第一散热层120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下面就其中几种设置方式进行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可选地,至少两层第一散热层120包括第一有机层121和第二有机层122;第二有机层122覆盖第一有机层121,且第二有机层122中掺杂有散热粒子101。可选地,第一有机层121的材料为聚酰亚胺(PI),第二有机层122的材料为聚酰亚胺和散热粒子101,散热粒子101的材料包括石墨烯、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即第二有机层122为复合材料,示例性地,在显示面板的制作过程中,可以将散热粒子101旋涂于聚酰亚胺材料内,从而形成第二有机层122。其中,第二有机层122覆盖第一有机层121,那么,一方面,在像素定义层10中,与发光层20直接接触的膜层结构是第二有机层122,本发明实施例将散热粒子101设置在第二有机层122中,使得第二有机层122的热传递系数较高,有利于发光层20中的热量通过第二有机层122快速导出至非发光区;另一方面,第二有机层122整面覆盖第一有机层121,使得第二有机层122的表面积较大,即散热面积较大,从而有利于提升第二有机层122本身的散热效率,进而有利于加快发光层20的散热效率。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见图4,可选地,至少两层第一散热层120包括第一有机层121和第二有机层122;第二有机层122位于发光层20和第一有机层121之间,且第二有机层122中掺杂有散热粒子101。可选地,第一有机层121的材料为聚酰亚胺(PI),第二有机层122的材料为聚酰亚胺和散热粒子101,散热粒子101的材料包括石墨烯、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即第二有机层122为复合材料,示例性地,在显示面板的制作过程中,可以将散热粒子101旋涂于聚酰亚胺内,从而形成第二有机层122。其中,第二有机层122位于发光层20和第一有机层121之间,那么,一方面,在像素定义层10中,与发光层20直接接触的膜层结构是第二有机层122,第二有机层122中有散热粒子101,使得第二有机层122的热传递系数较高,有利于发光层20中的热量通过第二有机层122快速导出至非发光区;另一方面,第二有机层122未覆盖第一有机层121,有利于减少散热粒子101的使用数量,由于散热粒子101的成本较高,从而有利于降低散热粒子101的成本。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见图5,可选地,至少两层第一散热层120的热传递系数不同,且距离相邻开口110内的发光层20越远的第一散热层120,其热传递系数越大。示例性地,至少两层第一散热层120包括第三有机层123、第四有机层124和第五有机层125,第五有机层125、第四有机层124和第三有机层123中的热传递系数依次增大。这样,第五有机层125的热量能够以较快的速度传导至第四有机层124,从而有利于快速降低第五有机层125的温度,进而使得发光层20的热量能够快速传导至第五有机层125;同理,第四有机层124的热量能够以较快的速度传导至第三有机层123,从而有利于快速降低第四有机层124的温度,进而使得第五有机层125的热量能够快速传导至第四有机层124,以及使得发光层20的热量能够快速传导至第五有机层125。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设置第五有机层125、第四有机层124和第三有机层123中的热传递系数依次增大,有利于形成热量传导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加快了发光层20的热量传导的速度。
继续参见图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至少两层第一散热层120包括第三有机层123、第四有机层124和第五有机层125;第四有机层124覆盖第三有机层123,第五有机层125覆盖第四有机层124。其中,第三有机层123、第四有机层124和第五有机层125中掺杂有散热粒子101,且第五有机层125、第四有机层124和第三有机层123中的散热粒子101的密度依次增大。第三有机层123、第四有机层124和第五有机层125均采用复合材料,通过改变掺杂散热粒子101的方式可以改变各第一散热层120的热传递系数,散热粒子101的密度越大,第一散热层120的热传递系数越高,从而实现至少两层第一散热层120的热传递系数不同。
继续参见图5,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辅助功能层30和第二辅助功能层40,第一辅助功能层30和第二辅助功能层40分别位于发光层20的两侧;第一辅助功能层30包括电子注入层(EIL)、电子传输层(ETL)和空穴阻挡层(HBL)中的至少一种;第二辅助功能层40包括电子阻挡层(EBL)、空穴传输层(HTL)和空穴注入层(HIL)中的至少一种。第一辅助功能层30、发光层和第二辅助功能层40均位于像素定义层10的开口110内,构成了显示面板的发光器件。
其中,第一辅助功能层30、发光层20和第二辅助功能层40均与第一散热层120接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发光层20的界面处的热量聚集,从而有利于减少发光层20的热量向第一辅助功能层30和第二辅助功能层40进行热传递,有利于避免第一辅助功能层30和第二辅助功能层40发生裂解和玻璃化的情况,延长了第一辅助功能层30和第二辅助功能层40的寿命;另一方面,像素定义层10还可以将第一辅助功能层30和第二辅助功能层40的热量快速导出,也有利于避免第一辅助功能层30和第二辅助功能层40发生裂解和玻璃化的情况。综上,本发明实施例延长了第一辅助功能层30和第二辅助功能层40的寿命,从而进一步延长了显示面板的寿命,提升了显示面板的品质。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可选地,发光层20包括蓝光发光层、红光发光层和绿光发光层,从而实现了显示面板的彩色化显示。可选地,蓝光发光层、红光发光层和绿光发光层均位于像素定义层10的一个开口110内。或者,蓝光发光层、红光发光层和绿光发光层分别位于像素定义层10的不同的开口110内,本发明不做限定。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沿图6中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见图6和图7,发光层20包括蓝光发光层21、红光发光层22和绿光发光层23,蓝光发光层21、红光发光层22和绿光发光层23分别位于像素定义层10的不同的开口110内,蓝光发光层20与第一散热层120接触。与红光发光层22和绿光发光层23相比,蓝光发光层20的能量较高,其发光时,界面处会产生较多的焦耳热,因此蓝光发光层21更易使材料发生裂解和玻璃化的现象,因此蓝光发光层21的寿命为显示面板寿命的短板,设置蓝光发光层20与第一散热层120接触,有利于延长蓝光发光层21的寿命,从而延长了显示面板的整体寿命。
继续参见图6和图7,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像素定义层10对应蓝光发光层21的开口110设置至少两层散热层120,像素定义层10对应红光发光层22的开口110设置一层散热层120,像素定义层10对应绿光发光层23的开口110设置一层散热层120,这样,在确保延长显示面板的整体寿命的基础上,降低了显示面板的材料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示例性地示出了至少两层第一散热层120采用掺杂散热粒子101的方式改变其热传递系数,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至少两层第一散热层120分别采用具有不同热传递系数性质的材料。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见图8,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显示面板还包括盖帽层50,盖帽层位于发光层20的出光侧的一侧,盖帽层50包括至少两层第二散热层51。可选地,至少两层第二散热层51的热传递系数不同,例如,第二散热层51的数量为两层,其中一层掺杂散热粒子,起到主要的散热作用。示例性地,两层第二散热层51、第二辅助功能层40和发光层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与第二辅助功能层40接触的第二散热层51的热传递系数更高,当发光层20产生热量时,热量传导至第二辅助功能层40,由于第二散热层51的热传递系数较高,能够将第二辅助功能层40的热量快速导出,降低了第二辅助功能层40的温度,从而有利于发光层20产生热量快速导出至第二辅助功能层40,从而提升了盖帽层50的导热性能。
继续参见图8,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盖帽层50位于阴极60远离发光层20的一侧。其中,阴极60的材料包括金属,其热传导率较高,能够快速将发光层20的热量导出,又由于盖帽层50的热传导率较高,能够将阴极60的热量快速导出,进一步加快了阴极60的热导出速度。本发明实施例将阴极60设置于发光层20和盖帽层50之间,既确保了发光层20的热量能够快速导出,又确保了阴极60能够与第二辅助功能层40之间进行载流子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9,该显示装置包括如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该显示装置例如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电视机、智能穿戴设备等。该显示装置包括本实用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其技术原理和产生的技术效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像素定义层,限定出多个开口,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至少两层第一散热层;
发光层,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限定出的开口内,并与所述第一散热层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层第一散热层包括第一有机层和第二有机层;所述第二有机层覆盖所述第一有机层,且所述第二有机层中掺杂有散热粒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层第一散热层包括第一有机层和第二有机层;所述第二有机层位于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一有机层之间,且所述第二有机层中掺杂有散热粒子。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层的材料包括聚酰亚胺;
所述第二有机层的材料包括:聚酰亚胺和散热粒子,所述散热粒子的材料包括石墨烯、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层第一散热层的热传递系数不同,且距离相邻所述开口内的发光层越远的所述第一散热层,其热传递系数越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层第一散热层包括第三有机层、第四有机层和第五有机层;所述第四有机层覆盖所述第三有机层,所述第五有机层覆盖所述第四有机层;
其中,所述第三有机层、所述第四有机层和所述第五有机层中掺杂有散热粒子,且所述第五有机层、所述第四有机层和所述第三有机层中的散热粒子的密度依次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包括蓝光发光层、红光发光层和绿光发光层;所述蓝光发光层与所述第一散热层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盖帽层,位于所述发光层的出光侧的一侧,所述盖帽层包括至少两层第二散热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辅助功能层和第二辅助功能层;所述第一辅助功能层和所述第二辅助功能层分别位于所述发光层的两侧;
所述第一辅助功能层包括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和空穴阻挡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辅助功能层包括电子阻挡层、空穴传输层和空穴注入层中的至少一种。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910978849.9A 2019-10-15 2019-10-15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6903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78849.9A CN110690362B (zh) 2019-10-15 2019-10-15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78849.9A CN110690362B (zh) 2019-10-15 2019-10-15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90362A true CN110690362A (zh) 2020-01-14
CN110690362B CN110690362B (zh) 2022-04-12

Family

ID=69112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78849.9A Active CN110690362B (zh) 2019-10-15 2019-10-15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9036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25428A (zh) * 2020-06-30 2020-09-2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57983A (zh) * 2021-05-18 2021-08-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WO2022217883A1 (zh) * 2021-04-16 2022-10-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量子点发光器件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44847A (ja) * 2005-03-03 2006-09-14 Seiko Epson Corp 発光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103904230A (zh) * 2012-12-25 2014-07-02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76566A (zh) * 2017-03-06 2017-06-20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Q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47450A (zh) * 2018-06-12 2018-11-2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基底及其制作方法
CN108878668A (zh) * 2018-07-04 2018-11-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CN109378324A (zh) * 2018-09-03 2019-02-22 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发光装置的背板、发光装置及其封装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44847A (ja) * 2005-03-03 2006-09-14 Seiko Epson Corp 発光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103904230A (zh) * 2012-12-25 2014-07-02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76566A (zh) * 2017-03-06 2017-06-20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Q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47450A (zh) * 2018-06-12 2018-11-2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基底及其制作方法
CN108878668A (zh) * 2018-07-04 2018-11-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CN109378324A (zh) * 2018-09-03 2019-02-22 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发光装置的背板、发光装置及其封装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25428A (zh) * 2020-06-30 2020-09-2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725428B (zh) * 2020-06-30 2023-04-2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217883A1 (zh) * 2021-04-16 2022-10-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量子点发光器件及显示装置
CN113257983A (zh) * 2021-05-18 2021-08-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3257983B (zh) * 2021-05-18 2023-03-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90362B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90362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8829785B2 (en) Organic EL device
KR101135541B1 (ko) 유기 발광 장치
US10205112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CN110299469B (zh) 显示基板、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TWI529991B (zh) 有機發光裝置之光面板
KR101772662B1 (ko) 유기 발광 장치
TW201351741A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元件
US20180013098A1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Device
KR20110118277A (ko) 투과형 유기 발광 다이오드 소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투과형 조명 장치
CN102687303A (zh) 温度分布均匀的有机发光装置
CN102790185B (zh) 有机发光装置
US9356249B2 (en)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ic field-induced carrier generation layer
TW201244524A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lighting apparatus
CN111653675A (zh) 发光装置
JP2010033780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の発光色調整方法
WO2018036101A1 (zh) 荧光/磷光混合型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CN111224004A (zh) Oled显示面板和oled显示装置
CN110911588B (zh) 一种电致发光显示器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1262816B1 (ko) 발광 소자
CN106449721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1725290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784099A (zh) 电激发光元件
JP2006173050A (ja) 有機el素子
WO2017000370A1 (zh) 一种电荷连接层及其制造方法、叠层oled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