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84985B - 氢气站 - Google Patents

氢气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84985B
CN110684985B CN201910604196.8A CN201910604196A CN110684985B CN 110684985 B CN110684985 B CN 110684985B CN 201910604196 A CN201910604196 A CN 201910604196A CN 110684985 B CN110684985 B CN 1106849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gen
management device
communication
state management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0419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84985A (zh
Inventor
数野修一
福田勇夫
武内淳
长冈久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6849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849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849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849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00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r non-metals
    • C25B1/01Products
    • C25B1/02Hydrogen or oxygen
    • C25B1/04Hydrogen or oxygen by electrolysis of 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5/00Operating or servicing cells
    • C25B15/02Process control or regul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9/00Cells or assemblies of cells; Constructional parts of cell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e.g. electrode-diaphragm assemblies; Process-related cell features
    • C25B9/70Assembli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el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13/00Details of vessels or of the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vess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13/00Details of vessels or of the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vessels
    • F17C13/02Special adaptations of indica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equip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13/00Details of vessels or of the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vessels
    • F17C13/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charging liquefied, solidified, or compressed gases from pressure vessels, not covered by another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6Combination of fuel cell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reactants or for treatment of residues
    • H01M8/0606Combination of fuel cell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reactants or for treatment of residue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 H01M8/0656Combination of fuel cell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reactants or for treatment of residue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by electrochemical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2221/00Handled fluid, in particular type of fluid
    • F17C2221/01Pure fluids
    • F17C2221/012Hydroge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2Hydrogen stor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uel Cell (AREA)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 Hydrogen, Water And Hydrids (AREA)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氢气站。氢气站(10)具备:状态管理装置(98),其管理处理氢气的多个系统的状态;以及安保控制装置(122),其与主体设备(12)分体地构成并与状态管理装置(98)连接。状态管理装置(98)进行确认多个系统的动作的第一看门狗控制,另一方面安保控制装置(122)进行确认状态管理装置(98)的动作的第二看门狗控制。状态管理装置(98)或者安保控制装置(122)在第二看门狗控制中识别出异常的情况下,即使是第一看门狗控制正常,也将从安保控制装置(122)向主体设备(12)的电源供给切断。

Description

氢气站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处理氢气的氢气站。
背景技术
氢气站作为处理氢气的设备,例如具备制造氢气的制氢系统、蓄积所制造的氢气的蓄压系统、以及将所蓄积的氢气供给至燃料电池汽车等的供氢系统。另外,在日本特开2018-35901号公报公开了如下氢气站,该氢气站具备向燃料电池汽车填充氢气的氢气填充装置(供氢系统)、进行对氢气填充装置的氢气分配等的填充管理装置。该情况下,填充管理装置构成为,接收多个氢气填充装置的运行状况的信息,在燃料电池汽车入场时,选择用于填充氢气的氢气填充装置,并提供基于该选择的信息。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氢气站处理氢气,因此需要在设备发生异常的情况下适当地应对。例如,期望实现如下应对,即使在氢气站具有多个系统(在日本特开2018-35901号公报公开的多个氢气填充装置、或者构成氢气站的制氢系统、蓄压系统等)的情况下,也不会在各个系统处漏出氢气。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具有处理氢气的多个系统的设备中当系统发生异常时适当地应对的氢气站。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所述的目的,本发明的一方式涉及氢气站,其具备主体设备,该主体设备具有处理氢气的多个系统,其中,所述氢气站具备:分别与所述多个系统连接并且对所述多个系统的状态进行管理的状态管理装置;以及与所述主体设备分体地构成并与所述状态管理装置连接,并且向所述主体设备供给电源的安保控制装置,所述状态管理装置进行确认所述多个系统的动作的第一看门狗(日文:ウオッチドッグ)控制,另一方面所述安保控制装置进行确认所述状态管理装置的动作的第二看门狗控制,所述状态管理装置或者所述安保控制装置在所述第二看门狗控制中识别出异常的情况下,即使所述第一看门狗控制正常,也将从所述安保控制装置向所述主体设备的电源供给切断。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状态管理装置将多个系统识别为正在正常动作,但在安保控制装置识别出状态管理装置的异常的情况下,氢气站也将向主体设备的电源供给切断。即,在对处理氢气的各个系统的状态进行管理的状态管理装置没有正常动作的情况下,不能够保证各个系统的状态管理的可靠性,因此氢气站强制地停止主体设备的动作。由此,氢气站能够禁止氢气的制造、供给等,氢气向外部漏出的可能性降低,另外能够防止在主体设备内电对于氢气的接触等,从而能够实现适当的应对。
参照附图来说明以下的实施方式,从而能够容易地理解上述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氢气站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的氢气站的氢气的制造以及到供给为止的流程的框图。
图3是示出主体设备的状态管理装置和安保设备的安保控制装置的信号发送接收的框图。
图4是示出将状态管理装置和通信转换器的设置部位放大的部分立体图。
图5A是示出第一看门狗控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5B是示出第二看门狗控制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发明例举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氢气站10在设施14(壳体)的内部具备处理氢气的主体设备12,另外在设施14的外部还具备向主体设备12供给电力的安保设备16。该氢气站10例如将作为燃料气体的氢气供给至未图示的燃料电池汽车(对象物)。因此,在设施14的外侧规定位置设置插入于燃料电池汽车的燃料入口的填充喷嘴18(参照图2)。
如图1和图2所示,主体设备12具备制造氢气的制氢系统20、贮存所制造的氢气的蓄压系统22、以及将蓄压系统22蓄积的氢气供给至燃料电池汽车的供氢系统24。另外,主体设备12具有管理系统26,该管理系统26对各个系统的状态进行管理并且向各个系统分配电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制氢系统20采用将水电解来制造氢气的水电解系统21(高压水电解系统)。另外,制氢系统20当然能够应用能够生成氢气的各种系统。
水电解系统21具有水电解堆28,该水电解堆28生成与正常压力的氧气压力相比为高压、例如1MPa~70MPa的氢气(高压氢气)。例如,水电解堆28是层叠未图示的多个水电解单体而成的层叠体28a来构成的。该水电解单体的层叠体28a与管理系统26电连接,从管理系统26向水电解单体的层叠体28a供给直流电源来进行水电解。另外,水电解堆28也可以是生成正常压力的结构。
水电解系统21连接有针对该水电解堆28来使水循环供给的循环回路部30。在循环回路部30设置水循环配管32、氧气气液分离器34以及水循环泵36。水循环配管32与氧气气液分离器34的底部连接来从氧气气液分离器34将水供给至水电解堆28,另一方面,与氧气气液分离器34的顶部连接来从水电解堆28将水电解所使用的水向氧气气液分离器34排出。
氧气气液分离器34从通过水循环配管32流入的液体(水)将气体(氧气、氢气等)分离。吸气管38、纯水供给配管40以及排气管42与该氧气气液分离器34连接。
在吸气管38设置鼓风机44。鼓风机44将从设施14的外部吸入的外部空气(空气)供给至氧气气液分离器34。氧气气液分离器34基于该空气来将分离出的气体(氢气)稀释,另外使从气体分离出的水向水循环配管32流出。另外,排气管42根据氧气气液分离器34的内压来使氧气气液分离器34内的被稀释的气体向设施14的外部排出。
纯水供给配管40与供给市政供水(日文:市水)的自来水设备(未图示)连接,并且在其中途位置具备离子交换器46。例如,离子交换器46具有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将市政供水含有的氯等去除来获得纯水,并将该水(纯水)供给至氧气气液分离器34。
在氧气气液分离器34的下游侧的水循环配管32设置水循环泵36。例如,水循环泵36应用具有能够调整旋转速度的翅片的离心泵,根据翅片的旋转速度来对水施加流动力,使调整为适当的流动量的水进行循环。
另外,水电解系统21的水电解堆28连接有高压氢气配管48,经由该高压氢气配管48使所制造的氢气流出。而且,在高压氢气配管48设置氢气气液分离器50和吸附塔52。
含有水的氢气经由高压氢气配管48,从水电解堆28流入至氢气气液分离器50。氢气气液分离器50在其内部中将氢气与水分离,使分离出的水向设施14的外部排出,另一方面使分离出的氢气向吸附塔52流出。
吸附塔52在塔内具有吸附体(干燥体),在氢气气液分离器50中吸附没有被分离完的水,由此生成作为产品的干燥氢气。吸附塔52的下游侧的高压氢气配管48与蓄压系统22连接,向蓄压系统22供给所生成的氢气。
另外,水电解系统21具有对上述的各个装置的动作适当控制的制氢控制部54。制氢控制部54构成为具有未图示的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的计算机。该制氢控制部54经由制氢用连接线56来与管理系统26能够信息通信地连接。
另一方面,蓄压系统22具有蓄积由制氢系统20制造的氢气(干燥氢气)的功能。该蓄压系统22具有将氢气压缩并保存的蓄压单元58、进行向蓄压单元58供给氢气以及排出来自蓄压单元58的氢气的阀单元60。
蓄压单元58具备多个(在图2中是三个)罐62。各个罐62蓄积从制氢系统20供给的高压氢气,因此构成为具有充分的厚度的高压用容器。分支管63分别与这些各个罐62连接。
阀单元60包括在多个(三个)分支管63各自设置的多个阀64。各个阀64应用能够切换开闭的电磁阀,来将分支管63内的氢气的流路开放和阻断。由此,在与罐62相比分支管63的氢气的压力高的情况下,向罐62供给氢气,相反地在分支管63的氢气的压力低的情况下,从罐62向分支管63排出氢气。
另外,蓄压系统22具有对阀单元60的动作适当控制的蓄压控制部66。与制氢控制部54同样地,蓄压控制部66构成为具有未图示的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的计算机,另外经由蓄压用连接线68来与管理系统26能够信息通信地连接。例如,蓄压控制部66能够控制阀单元60,来将制氢系统20的氢气向一个罐62蓄积,并且从其他的罐62向供氢系统24供给氢气。
供氢系统24在主体设备12中构成将氢气向外部的对象物供给(向燃料电池汽车供给氢气)的部分。供氢系统24具备将从蓄压系统22供给的氢气冷却的预冷器70、具有上述的填充喷嘴18并在预冷器70的下游侧向燃料电池汽车直接供给氢气的分配器72。
另外,供氢系统24具有将蓄压系统22的多个分支管63合流的供给合流管74。在预冷器70中,在供给合流管74设置换热器76。预冷器70使制冷剂在该换热器76、暂时贮存制冷剂的制冷剂罐77、以及用于冷却制冷剂的冷冻机78之间循环,利用被供给至换热器76的制冷剂来冷却供给合流管74内的氢气。
另外,在预冷器70设置有供氢系统24的供氢控制部80即预冷器控制部80a。例如,预冷器控制部80a应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来控制预冷器70的动作。另外,预冷器控制部80a经由供氢用连接线82来与管理系统26能够信息通信地连接。
分配器72具有在供给合流管74的中途调整氢气的流动量的调速阀84,并且在调速阀84的下游侧具备填充喷嘴18。填充喷嘴18连结于与供给合流管74连接的挠性软管86,被燃料电池汽车的用户等拿出来操作,从未图示的填充口放出氢气。在图2中,使用双点划线表示被用户拿出的填充喷嘴18。
另外,在分配器72设置有对该分配器72的动作进行控制的供氢控制部80即分配器控制部80b。分配器控制部80b应用具有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的电路基板(计算机),经由供氢用连接线82来与管理系统26能够信息通信地连接。
在分配器72的填充喷嘴18的内部设置通信组件88,该通信组件88进行与规定的通信标准相应的近距离无线通信(例如,红外线通信)。该通信组件88构成为,在管理系统26的控制下在向燃料电池汽车填充氢气时与燃料电池汽车进行通信(进行填充的通信,以下称“通信填充”)的通信装置90的一部分。
通信装置90包括上述的通信组件88、对通信进行中继的通信转换器92、以及将各个设备之间连接的通信线93。另外,通信线93还分为将通信组件88与通信转换器92之间连接的第一通信线94(末端侧通信线)、以及将通信转换器92与管理系统26之间连接的第二通信线96(基部侧通信线)。
通信转换器92以标准不同的通信线93(第一通信线94与第二通信线96)彼此为中介,在信息通信时转换为适合于彼此的通信线的信号。例如,第一通信线94将专用的通信机彼此(通信组件88与通信转换器92之间)连接,因此能够应用作为以半双工的信号发送标准的RS485线缆(屏蔽线缆)。另一方面,第二通信线96将专用的通信机与通用的计算机(后述的状态管理装置98)之间连接,因此能够应用作为发送串行信号标准的RS232C线缆。因此,通信转换器92具有变更信号标准(在RS485的信号与RS232C的信号之间转换)的功能。
另一方面,主体设备12的管理系统26具有状态管理装置98、向各个系统的设备101供给电力的配电部100(电源箱)。管理系统26的状态管理装置98分别与上述的制氢控制部54、蓄压控制部66、供氢控制部80(预冷器控制部80a、分配器控制部80b)连接,并且与在设施14内设置的未图示的多个传感器(氢气探测传感器等)连接。也在各个系统内的规定部位设置传感器。
状态管理装置98构成为具有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均未图示)的计算机(包括PLC)。如图3所示,该状态管理装置98在经由与输入输出接口连接的用于英特网(注册商标)的线缆99来向燃料电池汽车供给氢气时,与燃料电池汽车的用户操作的站控制部98a连接。
站控制部98a具有显示填充氢气所需要的信息并且在填充氢气时管理氢气的供给量的功能。例如,燃料电池汽车的用户对站控制部98a的显示操作部(未图示)进行适当操作来对氢气的填充进行设定。站控制部98a基于该设定内容和通信装置90的填充氢气时的通信填充,适当计算出氢气的供给量。供氢控制部80基于该站控制部98a的指令,使预冷器70、分配器72动作来调整氢气的供给量。
状态管理装置98的处理器执行存储于存储器的未图示的程序,在通常时(正常动作时),作为对氢气站10的各个系统的状态进行管理的主ECU(日文:マスタECU)来发挥功能。与此相对,各个系统的控制部(制氢控制部54、蓄压控制部66、预冷器控制部80a、分配器控制部80b、站控制部98a)作为被状态管理装置98管理的从动ECU(日文:スレーブECU)来发挥功能。
特别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状态管理装置98对设施14内的传感器的检测值和通信装置90的通信填充时的通信过程进行特殊化处理,以低的工作量来实施通信量控制(日文:トラフィック制御)。由此状态管理装置98构成为,仅对各个系统的状态转换进行管理,对各个系统的控制部不进行指令。例如,传感器的检测值从状态管理装置98被发送至安保设备16从而被使用于对安保设备16(后述的安保控制装置122)的控制,另外通信组件88的信号从状态管理装置98被发送至站控制部98a。
管理系统26的配电部100对从安保设备16向主体设备12的电源供给进行中继,来适当分配向主体设备12的各个系统供给的电力。例如,配电部100具有向各个系统的设备101实际进行配电的电力控制单元100a(Power Control Unit,以下称为PCU 100a)、将从安保设备16供给的电力转换(降压)为适当的电力的转换器100b(Down Converter Unit,以下称为DCU 100b)(参照图1)。另外,配电部100具有在状态管理装置98或者安保设备16的指示下来在电源的供给与供给停止之间进行切换的功能。
返回至图1,氢气站10的主体设备12具有将上述的各个系统(或者构成系统的多个设备101)以单元为单位来定位并且固定的长方形状的框构造体102。即,制氢系统20、蓄压系统22(蓄压单元58、阀单元60)、供氢系统24(预冷器70、分配器72)以占据主体设备12的规定区域的方式设置在框构造体102。另外,在框构造体10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设置电设备部104。在该电设备部104配置多个控制部(制氢控制部54、蓄压控制部66、预冷器控制部80a、分配器控制部80b等)、状态管理装置98以及配电部100。
具体来讲,各个系统的单元被分成夹着框构造体102的短边方向的大致中间部的两个模块(第一和第二模块102a、102b)。而且,在第一模块102a从一方的长度方向角部朝向另一方的长度方向角部顺序地配置分配器72、阀单元60、制氢系统20、电设备部104的一部分。另外,在第二模块102b中,在分配器72的邻接位置配置预冷器70,在阀单元60、水电解系统21的邻接位置配置蓄压单元58。另外电设备部104的其他部分以与电设备部104的一部分邻接的方式配置。
第一模块102a侧的电设备部104汇集收容氢气站10的各个控制部,与直接处理氢气的设备101分离而尽可能难以受到氢气的影响。例如,在电设备部104设置换气装置106,并且在电设备部104与制氢系统20之间的界限设置间隔壁108。换气装置106从设施14的外部取入空气,使空气按照电设备部104、制氢系统20的顺序来流动。由此主体设备12防止氢气从制氢系统20越过间隔壁108而向电设备部104流动。
第一模块102a侧的电设备部104在换气装置106的上方设定有第一至三收容部110、112、114。更详细来讲,在第一收容部110收容制氢控制部54,在第二收容部112收容蓄压控制部66、供氢控制部80(预冷器控制部80a、分配器控制部80b)。第一和第二收容部110、112分别具有箱体110a、112a,并在箱体110a、112a内收容各个控制部。可以是,箱体110a、112a应用切断电磁噪声的屏蔽板。
另外,在第三收容部114配置通信转换器92和状态管理装置98。第三收容部114没有设置箱体,通信转换器92和状态管理装置98是暴露的。如图4所示,状态管理装置98和通信转换器92配置在彼此接近(相邻)的位置。即,将通信转换器92与状态管理装置98连接的第二通信线96以比第一通信线94充分短的距离延伸。另外,通信转换器92和状态管理装置98与框构造体102在相同的位置接地。该接地位置是与制氢控制部54、蓄压控制部66、供氢控制部80的接地位置不同的位置。
例如,第一通信线94从在填充喷嘴18的前端设置的通信组件88通过挠性软管86的内部、主体设备12的规定部位来到达与设置填充喷嘴18的部位相反侧位置的电设备部104的通信转换器92。与之相对,第二通信线96在通信转换器92的一侧面连接有连接器,以迂回过在框构造体102的纵框103设置的其他的线束(未图示)的方式,绕过纵框103来连接于状态管理装置98的规定位置。
在此如上所述,氢气站10的通信装置90在第一通信线94中采用RS485标准,在第二通信线96中采用RS232C标准。因此,第一通信线94的电磁噪声性能高,另一方面第二通信线96的电磁噪声性能低。另外,第二通信线96能够设定为同将状态管理装置98与控制部(制氢控制部54、蓄压控制部66、供氢控制部80)彼此连接的连接线(制氢用连接线56、蓄压用连接线68、供氢用连接线82)相比电磁噪声性能低。例如,制氢用连接线56、蓄压用连接线68、供氢用连接线82为了确保一定程度的信息通信量,应用用于英特网(注册商标)的线缆(例如,CC-Link Ver.1.1线缆)。
因此,氢气站10通过缩短第二通信线96的全长(延伸长度),来抑制在通过第二通信线96的信号中混入噪声。特别是,状态管理装置98与通信转换器92的距离比制氢控制部54(第一收容部110)与状态管理装置98的距离、蓄压控制部66或供氢控制部80(第二收容部112)与状态管理装置98的距离中的任何距离都短。也就是说,物理上的距离也充分的短,因此能够利用通过电设备部104的接地线来降低噪声混入,也能够通过电设备部104的箱体110a、112a来降低噪声混入。另外,也可以是,收容通信转换器92和状态管理装置98的第三收容部114(空间)被用于阻断电磁噪声的屏蔽板等覆盖。由此,变得更难以在第二通信线96混入噪声。
另外在第二模块102b侧的电设备部104主要配置管理系统26的配电部100。例如,PCU 100a配置在上部,在PCU 100a的下方侧配置DCU 100b。
返回至图1和图2,安保设备16与主体设备12分体地构成,而且被收容于壳体116,该壳体116设置在与设施14分离的位置。安保设备16经由电力线118来与主体设备12电连接,并且经由设备间通信线120来与主体设备12能够信息通信地连接。另外,安保设备16与向氢气站10供给电力的外部的供电设备(未图示)连接,并且具有取出供给至主体设备12的电力的功能。在安保设备16的内部设置安保控制装置122、紧急用发电蓄电池124、未图示的AC/DC转换器。AC/DC转换器将供电设备的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另外,也可以是,主体设备12和安保设备16设置在相同的设施14内。
安保控制装置122监视从供电设备供给至主体设备12的电力量,并且进一步地对紧急用发电蓄电池124适当分配电力。例如,安保控制装置122在供电设备的电力停止(停电)的情况下,从紧急用发电蓄电池124向主体设备12自动地供给电力。另外,也可以是,安保设备16从太阳光、风力发电、地热发电等可再生能源设备(未图示)接受电源供给,来将其电力供给至主体设备12。作为一个例子,安保设备16能够构成为,在来自可再生能源设备的电力量充足的白天,对主体设备12进行电源供给并且对紧急用发电蓄电池124进行充电,在来自可再生能源设备的电力量减少的夜间,利用来自紧急用发电蓄电池124的放电来对主体设备12进行电源供给。
另外,安保控制装置122具有如下功能,从状态管理装置98接收主体设备12的传感器的检测值,来监视设施14内的氢气浓度,在氢气浓度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切断对主体设备12的电力供给。
而且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氢气站10构成为,在主体设备12内,状态管理装置98针对制氢控制部54、蓄压控制部66、供氢控制部80(预冷器控制部80a、分配器控制部80b)以及通信装置90来进行第一看门狗控制。另外,氢气站10还构成为,安保设备16的安保控制装置122针对主体设备12的状态管理装置98来进行第二看门狗控制。
具体来讲,状态管理装置98伴随着第一看门狗控制的实施,来向制氢控制部54、蓄压控制部66、预冷器控制部80a、分配器控制部80b以及通信装置90(以下统称为各个控制部126)发送第一发送信号。第一发送信号是每隔规定期间上升(或者下降)的方形波,也就是说是脉冲信号。
向与状态管理装置98连接的各个控制部126的程序预先编入在接收到第一发送信号的情况下将脉冲信号的计数清零的处理例程。因此,如果进行将脉冲信号的计数清零的处理,则各个控制部126正在正常地动作,将正常动作中的第一返回信号(高电平:1)返回至状态管理装置98。由此状态管理装置98能够识别各个控制部126的正常动作。
另外,在各个控制部126的程序中设定看门狗定时(日文:ウオッチドッグタイマ,英文:watchdog timer(WDT)),在看门狗定时的期间中计数没有清零的情况下,能够识别为异常动作。而且,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状态管理装置98构成为,基于来自各个控制部126的第一返回信号(低电平:0),在识别出各个控制部126中的任一控制部异常动作的情况下,进行将从配电部100向制氢系统20的电源供给切断的处理。
由此,氢气站10立即停止制氢系统20的氢气制造。其另一方面,主体设备12自身继续动作,能够活用设施14内的安全功能(氢气探测传感器探测氢气等)。另外,也可以是,状态管理装置98构成为,在识别出异常动作时,不仅切断向制氢系统20的电源供给,还切断向识别出异常动作的系统的电源供给(异常动作为制氢系统20的情况除外)。
另外,可以是,基于各个控制部126中的第一发送信号而确认到异常动作的控制部,自动地将当前的处理重置来进行重新启动。由此,控制部存在恢复正常动作的可能性,在恢复到正常动作的情况下将其信息输出至状态管理装置98。也可以是,在异常动作的控制部恢复到正常动作的情况下,状态管理装置98进行重新开始向制氢系统20的电源供给的处理。其另一方面,在异常动作没有恢复的情况下,继续切断向制氢系统20的电源供给,并且切断向异常动作的系统的电源供给。另外,氢气站10向管理者报警。
另一方面,安保设备16的安保控制装置122伴随着第二看门狗控制的实施,向状态管理装置98发送第二发送信号。例如,第二发送信号是与第一发送信号的上升期间相比以短的期间上升(或者下降)的方形波,也就是说是脉冲信号。
在状态管理装置98的程序中预先编入在接收到第二发送信号的情况下将脉冲信号的计数清零的处理例程。即,如果进行将第二发送信号的计数清零的处理,则状态管理装置98正在正常动作,状态管理装置98将正常动作中的第二返回信号(高电平:1)输出至安保控制装置122。由此安保控制装置122能够识别状态管理装置98的正常动作。
另外在状态管理装置98的程序中设定看门狗定时,能够在看门狗定时的期间中计数没有清零的情况下识别为异常动作。而且,安保控制装置122构成为,在基于来自状态管理装置98的第二返回信号(低电平:0)而识别出异常动作的情况下,进行切断对主体设备12的电源供给的处理。
由此,即使在第一看门狗控制中各个控制部126是正常动作,氢气站10也能够切断主体设备12的电源供给来使动作停止。这里,如上所述,状态管理装置98监视各个系统(各个控制部126)的状态转换,另外将传感器的检测值发送至安保控制装置122。因此,在状态管理装置98异常动作的情况下,表示各个系统的状态转换的信息的可靠性降低。由此,安保控制装置122暂时切断对主体设备12的电源供给,另外向氢气站10的管理者报警。
可以是,确认到异常动作的状态管理装置98自动地将当前的处理重置来进行重新启动。由此,状态管理装置98存在恢复正常动作的可能性,在恢复到正常动作的情况下将其信息输出至安保控制装置122。也可以是,安保控制装置122构成为,在状态管理装置98恢复到正常动作的情况下,重新开始向主体设备12的电源供给。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氢气站10基本构成为如以上那样,以下说明其动作。
氢气站10的主体设备12基于来自安保设备16的电源供给,在制氢系统20中制造氢气,并将所制造的氢气蓄压在蓄压系统22。另外在用户要求氢气(填充喷嘴18的操作)的情况下,在蓄压系统22和供氢系统24的动作下主体设备12向燃料电池汽车供给氢气。而且,主体设备12的状态管理装置98利用安保设备16的电力供给进行动作,来管理在正常动作中各个系统的状态转换。
另外,如图5A所示,状态管理装置98实施第一看门狗控制,来识别各个控制部126的动作。同样地,如图5B所示,安保控制装置122也实施第二看门狗控制,来识别状态管理装置98的动作。
即,在第一看门狗控制中,状态管理装置98将第一发送信号发送至各个控制部126(制氢控制部54、蓄压控制部66、预冷器控制部80a、分配器控制部80b以及通信装置90)(步骤S11)。当接收该第一发送信号时,各个控制部126在正常动作的情况下将计数清零,并将表示正常动作的第一返回信号(高电平:1)输出至状态管理装置98。另外,各个控制部126在看门狗定时期间中计数增加并且没有将计数清零的情况下,将表示异常动作的第一返回信号(低电平:0)输出至状态管理装置98。
这里,在通信装置90与状态管理装置98之间设置通信线93(第一通信线94、第二通信线96),如上所述电磁噪声性能被充分提高。因此,在第一发送信号、第一返回信号的发送接收等中不会混入噪声,能够可靠地进行通信装置90(通信组件88)的动作确认。
而且,状态管理装置98接收第一返回信号(步骤S12),识别各个控制部126的正常动作或者异常动作(步骤S13)。具体来讲,在识别出异常动作的情况下(例如,在经过规定期间没有接收到高电平的信号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14。相反地,在识别出正常动作的情况下(在接收到高电平的信号的情况下)跳过步骤S14,结束本次的第一看门狗控制的处理流程。
在步骤S14中,状态管理装置98控制配电部100来切断向制氢系统20的电源供给。由此,在设施14内停止制造氢气,从而氢气不会过剩地增加。另外,状态管理装置98停止制氢系统20的动作,另一方面使主体设备12的其他的系统、传感器动作,例如能够使氢气站10的管理者借助站控制部98a容易地掌握设施14内的状态。状态管理装置98在步骤S14的处理后结束本次的第一看门狗控制的处理流程。
另外,安保控制装置122在第二看门狗控制中将第二发送信号发送至状态管理装置98(步骤S21)。当接收该第二发送信号时,状态管理装置98在正常动作的情况下将计数清零,并将表示正常动作的第二返回信号(高电平:1)输出至安保控制装置122。另外,状态管理装置98在看门狗定时期间中计数增加并且没有将计数清零的情况下,将表示异常动作的第二返回信号(低电平:0)输出至安保控制装置122。
安保控制装置122接收该第二返回信号(步骤S22),识别状态管理装置98的正常动作或者异常动作(步骤S23)。而且在步骤S23中,在识别出异常动作的情况下(例如,在经过规定期间没有接收到高电平的信号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24。在识别出正常动作的情况下(在接收到高电平的信号的情况下)跳过步骤S24,结束本次的第二看门狗控制的处理流程。
在步骤S24中,安保控制装置122在安保设备16内切断向主体设备12的电源供给。这时,即使假设在第一看门狗控制中各个控制部126进行正常动作,也优先切断向主体设备12的电源供给。由此,不向主体设备12供给电力,从而停止主体设备12中的氢气的处理。其结果是,电对于设施14内的氢气没有接触,氢气站10的管理者能够对包括状态管理装置98在内的主体设备12安全地进行检查、确认等。另外,安保控制装置122在步骤S24的处理后结束本次的第二看门狗控制的处理流程。
上述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氢气站10实现以下的效果。
氢气站10在安保控制装置122的第二看门狗控制下识别出异常的情况下,即使状态管理装置98的第一看门狗控制正常也切断从安保控制装置122向主体设备12的电源供给。即,氢气站10在对处理氢气的各个系统的状态进行管理的状态管理装置98没有正常动作的情况下,不能够保证各个系统的状态管理的可靠性,因此强制地停止主体设备12的动作。由此,氢气站10能够禁止氢气的制造、供给等,氢气向外部漏出的可能性降低,另外能够防止在主体设备12内针对氢气的电接触等,从而能够实现适当的应对。
另外,状态管理装置98在第一看门狗控制中识别出多个系统中的任一个系统异常的情况下,即使第二看门狗控制正常,也切断向识别出异常的系统的电源供给。由此,氢气站10立即停止识别出异常的系统的动作,因此能够防止异常的系统处理氢气。
另外,多个系统包括制造氢气的制氢系统20,状态管理装置98在第一看门狗控制中识别出多个系统中的任一个系统异常的情况下,即使第二看门狗控制正常,也切断向制氢系统20的电源供给。由此,氢气站10不会停止向主体设备12的电源供给而是停止制氢系统20,从而能够使主体设备12内的氢气浓度的检测等安全功能有效化。因此,能够保护作业者的安全,并且抑制在恢复了正常动作时启动系统的电力。
在此,制氢系统20是通过将水电解来制造氢气的水电解系统21,另外,多个系统包括将由水电解系统21制造的氢气供给至对象物(燃料电池汽车)的供氢系统24、在供给氢气时在与对象物之间进行通信的通信装置90。由此,氢气站10能够始终进行氢气的制造、氢气的供给,而且在向燃料电池汽车供给氢气时由通信装置90进行通信,由此能够适当地调整氢气的供给量。而且,即使在这样始终进行氢气的制造、氢气的供给的系统中,也能够由第一和第二看门狗控制来实现对系统的异常的适当的应对。
另外,状态管理装置98与基于用户的操作来对向对象物(燃料电池汽车)的氢气的供给量进行控制的站控制部98a连接,并且将在供给氢气时的通信装置90的通信信息提供至站控制部98a。氢气站10由与状态管理装置98连接的站控制部98a来控制氢气的供给量,能够大幅度地降低状态管理装置98的工作量。因此,状态管理装置98能够以低负载来实施多个系统的通信量控制。
另外,氢气站10还具有对制氢系统20的动作进行控制的制氢控制部54、对供氢系统24的动作进行控制的供氢控制部80,通信装置90具有转换通信信号的通信转换器92,将通信转换器92与状态管理装置98连接的基部侧通信线(第二通信线96)比将制氢控制部54与状态管理装置98连接的制氢用连接线56和将供氢控制部80与状态管理装置98连接的供氢用连接线82的电磁噪声性能低,并且通信转换器92设置在比制氢控制部54和供氢控制部80靠近状态管理装置98的位置。由此,氢气站10能够尽可能地缩短将通信转换器92与状态管理装置98连接的第二通信线96的长度,即使第二通信线96的电磁噪声性能低,也能够抑制第一看门狗控制的精度发生恶化。而且,也能够降低氢气供给中的通信(通信填充)时的噪声的影响。
除了上述结构以外,通信装置90还具有与对象物(燃料电池汽车)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通信组件88,基部侧通信线(第二通信线96)的延伸长度比将通信组件88与通信转换器92之间连接的末端侧通信线(第一通信线94)的延伸长度短。由此,第二通信线96即使电磁噪声性能低也仅短距离地通信,因此通信装置90能够更可靠地抑制通信时的噪声。
另外还有,通信转换器92和状态管理装置98配置在与收容制氢控制部54的第一收容部110和收容供氢控制部80的第二收容部112不同的第三收容部114,第一和第二收容部110、112配置在第三收容部114的附近位置并且在与通信转换器92和状态管理装置98分离的位置。氢气站10将通信转换器92和状态管理装置98配置在相同的第三收容部114,由此能够难以受到噪声的影响。另外第一和第二收容部110、112配置在附近位置并且在与通信转换器92和状态管理装置98分离的位置,由此第三收容部114能够利用第一和第二收容部110、112大幅度地抑制对第二通信线96的电磁噪声。
而且,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遵循发明的主旨进行各种改变。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氢气站10是具备所有制氢系统20、蓄压系统22以及供氢系统24的结构。但是,氢气站10的主体设备12可以具备处理氢气的设备,也可以仅具备上述的系统中的一个系统。作为一个例子,氢气站10可以是仅具有制氢系统20而所制造的氢气使用于其他用途的结构,另外也可以是仅具有供氢系统24而从其他部位接受氢气的供给的结构。
另外,状态管理装置98的结构也可以是,在由安保控制装置122进行的第二看门狗控制中出现异常动作的情况下,不借助安保控制装置122的切断控制而自动停止,来关闭配电部100。
另外,状态管理装置98的结构还可以是,在第一看门狗控制中,在识别出除制氢系统20之外的系统有异常动作的情况下,不切断向制氢系统20的电源供给,仅将识别出异常动作的装置的动作停止。

Claims (7)

1.一种氢气站(10),其具备主体设备(12),该主体设备(12)具有处理氢气的多个系统(20、21、22、24),其中,
在壳体(14)的内部具备所述多个系统,所述多个系统包括制造氢气的制氢系统(20);贮存所制造的氢气的蓄压系统(22);以及将所蓄积的氢气供给至对象物的供氢系统(24),
所述氢气站具备:
所述壳体的内部具备的,用于分配分别供给到所述多个系统的电力的配电部(100);
所述壳体的内部具备的,分别与所述多个系统连接并且对该多个系统的状态进行管理的状态管理装置(98);以及
所述壳体的外部具备的,与所述状态管理装置连接,并且向所述主体设备供给电源的安保控制装置(122),
所述状态管理装置进行确认所述多个系统的动作的第一看门狗控制,另一方面所述安保控制装置进行确认所述状态管理装置的动作的第二看门狗控制,
所述状态管理装置或者所述安保控制装置在所述第二看门狗控制中识别出异常的情况下,即使所述第一看门狗控制正常,也将从所述安保控制装置向所述主体设备的电源供给切断,
所述状态管理装置在所述第一看门狗控制中识别出所述多个系统中的任一个系统异常的情况下,即使所述第二看门狗控制正常,也切换所述配电部,以将向所述制氢系统的电源供给切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气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状态管理装置在所述第一看门狗控制中识别出所述多个系统中的任一个系统异常的情况下,即使所述第二看门狗控制正常,也将向识别出异常的系统的电源供给切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气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氢系统是通过将水电解来制造氢气的水电解系统(21),
另外,所述多个系统还包括:
将由所述水电解系统制造的所述氢气供给至对象物的供氢系统(24);以及
在供给所述氢气时在与所述对象物之间进行通信的通信装置(9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氢气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状态管理装置与站控制部(98a)连接,所述站控制部基于用户的操作来控制向所述对象物供给所述氢气的供给量,
并且将在供给所述氢气时的所述通信装置的通信信息提供至所述站控制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者4所述的氢气站,其特征在于,
具有:对所述制氢系统的动作进行控制的制氢控制部(54);以及
对所述供氢系统的动作进行控制的供氢控制部(80),
所述通信装置具有转换通信信号的通信转换器(92),
将所述通信转换器与所述状态管理装置连接的基部侧通信线(96)比将所述制氢控制部与所述状态管理装置连接的制氢用连接线(56)和将所述供氢控制部与所述状态管理装置连接的供氢用连接线(82)的电磁噪声性能低,
并且所述通信转换器设置在比所述制氢控制部和所述供氢控制部靠近所述状态管理装置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氢气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装置具有与所述对象物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通信组件(88),
所述基部侧通信线的延伸长度比将所述通信组件与所述通信转换器之间连接的末端侧通信线(94)的延伸长度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氢气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转换器和所述状态管理装置配置在与收容所述制氢控制部的第一收容部(110)和收容所述供氢控制部的第二收容部(112)不同的第三收容部(114),
所述第一收容部和第二收容部配置在所述第三收容部的附近位置并且与所述通信转换器和所述状态管理装置分离的位置。
CN201910604196.8A 2018-07-05 2019-07-05 氢气站 Active CN1106849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27996A JP7038016B2 (ja) 2018-07-05 2018-07-05 水素ステーション
JP2018-127996 2018-07-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84985A CN110684985A (zh) 2020-01-14
CN110684985B true CN110684985B (zh) 2022-02-11

Family

ID=69102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04196.8A Active CN110684985B (zh) 2018-07-05 2019-07-05 氢气站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62180B2 (zh)
JP (1) JP7038016B2 (zh)
CN (1) CN1106849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70704A1 (en) * 2018-12-20 2020-06-24 Hymeth ApS Rack-mount box for a heat-emitting device
US11802665B2 (en) * 2020-07-13 2023-10-31 Ivys Inc. Hydrogen fueling systems and methods
DE102021130975A1 (de) * 2021-11-25 2023-05-25 H2 Mobility Deutschland GmbH & Co. KG Wasserstofftankstelle
DE102022207571A1 (de) * 2022-07-25 2024-01-25 Sera Gmbh Vorrichtung zur Kompression und Speicherung eines gasförmigen Mediums
JP7398528B1 (ja) * 2022-07-29 2023-12-14 株式会社三井E&S 供給方法および供給機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57158A (en) * 1988-06-17 1989-08-15 Olin Corporation Sodium hydrosulfite electrolytic cell process control system
CN1109131C (zh) * 1999-05-12 2003-05-21 斯图尔特能源系统公司 氢燃料电池补充方法和系统
CN101103096A (zh) * 2004-12-17 2008-01-09 德士古发展公司 用于氢气燃料站的安全系统体系结构
CN107003915A (zh) * 2015-04-24 2017-08-01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驱动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89331B2 (ja) * 1985-06-11 1995-09-2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タイマ回路
US4836903A (en) 1988-06-17 1989-06-06 Olin Corporation Sodium hydrosulfite electrolytic cell process control system
JP3201666B2 (ja) * 1993-01-26 2001-08-27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半2重シリアル伝送用インターフェース変換回路
JPH08507828A (ja) * 1993-03-15 1996-08-20 ライディングズ ピーティーワイ リミテッド 電解製造装置
US6195760B1 (en) 1998-07-20 2001-02-2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failure detection and recovery with predetermined degree of replication for distributed applications in a network
JP2004310291A (ja) 2003-04-03 2004-11-04 Yaskawa Electric Corp ウォッチドッグタイマ故障検出回路を備えたcpuシステム
WO2005028712A1 (en) * 2003-09-22 2005-03-31 Hydrogenics Corporation Electrolyzer cell stack system
US20070138006A1 (en) * 2005-12-21 2007-06-21 Oakes Thomas W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Hydrogen Gas
US7635112B2 (en) * 2006-04-21 2009-12-22 Jow Tong Technology Co., Ltd.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a holding unit and a connecting rod for an MP3 device
JP2008262740A (ja) * 2007-04-10 2008-10-30 Toshiba Fuel Cell Power Systems Corp 燃料電池発電システム
JP5269426B2 (ja) 2008-01-30 2013-08-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水素生成システム
EP3517653B1 (en) * 2008-10-30 2021-06-30 Next Hydrogen Corporation Power dispatch system for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hydrogen from wind power
JP5257206B2 (ja) 2009-03-31 2013-08-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流動体充填システム、移動体、及び供給設備
JP2011198205A (ja) 2010-03-23 2011-10-06 Railway Technical Research Institute 二重系制御システム
JP5707727B2 (ja) 2010-04-23 2015-04-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ガス充填方法、ガス充填システム、ガスステーション及び移動体
JP5661532B2 (ja) 2011-03-30 2015-01-2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JP5355623B2 (ja) * 2011-05-23 2013-11-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水電解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WO2014032084A1 (en) * 2012-08-28 2014-03-06 Hatch Associates Pty Limited Magnetic shielding for measuring a plurality of input and/or output currents to an electrolytic cell
WO2015031482A2 (en) * 2013-08-28 2015-03-05 Nuvera Fuel Cells, Inc. Integrated electrochemical compressor and cascade storage method and system
JP6224976B2 (ja) 2013-09-27 2017-11-01 株式会社Subaru 動力伝達装置
JP6194297B2 (ja) * 2014-09-08 2017-09-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水電解システム
JP6637318B2 (ja) 2016-02-02 2020-01-29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ガス供給装置
EP3211288B1 (en) 2016-02-26 2023-10-25 Nel Hydrogen A/S A control system for a hydrogen refuelling station
JP6593283B2 (ja) 2016-09-01 2019-10-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水素充填システム及び水素充填装置
AU2018211014B2 (en) * 2017-01-17 2024-05-30 Ivys Inc. Hydrogen gas dispensing systems and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57158A (en) * 1988-06-17 1989-08-15 Olin Corporation Sodium hydrosulfite electrolytic cell process control system
CN1109131C (zh) * 1999-05-12 2003-05-21 斯图尔特能源系统公司 氢燃料电池补充方法和系统
CN101103096A (zh) * 2004-12-17 2008-01-09 德士古发展公司 用于氢气燃料站的安全系统体系结构
CN107003915A (zh) * 2015-04-24 2017-08-01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驱动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62180B2 (en) 2021-11-02
CN110684985A (zh) 2020-01-14
JP7038016B2 (ja) 2022-03-17
JP2020008048A (ja) 2020-01-16
US20200010966A1 (en) 2020-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84985B (zh) 氢气站
US7740977B2 (en) Vanadium redox battery incorporating multiple electrolyte reservoirs
AU2018211014B2 (en) Hydrogen gas dispensing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1570147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系统结构
US7316242B2 (en) Hydrogen storage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CN113067404B (zh) 一种换电站供电系统及换电站供电方法
CN101171200A (zh) 燃料供给方法和燃料供给装置
CN109347176A (zh) 一种集中充换电柜安全管理系统
CN108798951A (zh) 分布式电磁阀集成油泵的数据中心供油系统
CN211088408U (zh) 燃料电池控制装置、车辆
CN103770775A (zh)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设备保护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04010702U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应急给水系统
US20050181244A1 (en) Regenerative fuel cell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CN206559134U (zh) 备用电源放电控制装置
CN209744040U (zh) 一种无人机用制氢加氢中继站
CN102606461B (zh) 一种电动水泵远程双向智能监控保护装置
CN103573754A (zh) 多级保护的液压装置
CN108386715B (zh) 一种lng燃料水上加注控制系统
CN214797490U (zh) 冷却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2690590U (zh) 多级保护的液压装置
CN114180016A (zh) 潜艇应急救生装置
CN210800706U (zh) 一种集中供胶水供气装置
CN203384020U (zh) 一种矿用水泵控制装置
CN217377601U (zh) 中水处理装置
CN104420491A (zh) 一种挖泥船功率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