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84189B - 一种聚酮的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酮的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84189B
CN110684189B CN201911093863.7A CN201911093863A CN110684189B CN 110684189 B CN110684189 B CN 110684189B CN 201911093863 A CN201911093863 A CN 201911093863A CN 110684189 B CN110684189 B CN 1106841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ketone
powder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reaction
synthesis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938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84189A (zh
Inventor
曹丽艳
裴立军
刘英贤
杨鹏飞
王朋朋
王旭亮
刘文超
郭龙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mbroad Chemical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mbroad Chemical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mbroad Chemical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mbroad Chemical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9386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841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841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841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841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841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oxygen or oxygen and carbon,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2/00 - C08G65/00
    • C08G67/02Copolymers of carbon monoxide and aliphatic unsaturated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2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3/346Cla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2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2003/321Phosphates
    • C08K2003/325Calcium, strontium or barium phospha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Polyeth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酮的合成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氧化碳和烯烃在含有矿物粉、聚酮粉料、催化剂和配体的溶剂中进行聚合反应,得到聚酮;所述矿物粉包括滑石粉、云母粉、蒙脱土和磷灰石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提供的合成方法将聚酮粉末和特定的矿物粉作为晶种,在反应之初将其加入到聚合反应体系中,从而有效提升了合成的聚酮产品的堆密度。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合成工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合成方法得到的聚酮产品的堆密度可由0.09g/mL提至0.32g/mL。

Description

一种聚酮的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酮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利用CO和烯属不饱和烃交替共聚合成聚酮备受学术界和工业应用的青睐。聚酮是一种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绿色高分子材料,可用作通用塑料、工程塑料、特种工程塑料、纤维和薄膜等材料。聚酮主链上的酮基赋予了其优异的可光降解性能和可化学改性的性能,聚酮的主要原料来源广泛,其中的CO除可以从煤造气获得,还可以从含CO工业废气中通过净化获得,这使聚酮的合成和应用名副其实地成为新世纪的绿色合成高分子材料。
聚酮产品的堆密度是其最重要的性质之一,因为堆密度无论是对聚合物的制备还是对聚合物的精制、储存、运输和加工中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制备过程方面,由于间歇式的反应釜中可承装的聚酮体积是一定的,堆密度低,则单釜生产出的聚酮量就低,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相对就下降;并且聚酮产品堆密度较低,容易造成釜内溶剂被蓬松的聚酮产品吸附,导致聚酮产品无法从釜底放出;其次堆密度低会导致产品出现挂壁现象,高压反应釜清理困难,都会影响工艺流程的流畅性。在储存和运输方面,聚酮产品的堆密度越大,其所占的空间体积就越小。在加工成型方面,加工堆密度较低的聚酮产品,必须首先对其进行压缩,以使其适于用通用的设备进行后续加工,聚酮产品的堆密度越大,越不需要对其进行预处理。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酮的合成方法,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合成方法能够得到具有较高堆密度的聚酮产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酮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氧化碳和烯烃在含有矿物粉、聚酮粉料、催化剂和配体的溶剂中进行聚合反应,得到聚酮;
所述矿物粉包括滑石粉、云母粉、蒙脱土和磷灰石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矿物粉的粒径为1nm~100μm。
优选的,所述聚酮粉料的堆密度≥0.2g/mL;所述聚酮粉料的粒径为1~300μm。
优选的,所述矿物粉、聚酮粉料和溶剂的用量比为(0.01~0.1)g:(0.25~4)g:100mL。
优选的,所述催化剂包括硝酸钯、硫酸钯、磺酸钯和醋酸钯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配体为二齿配体。
优选的,所述二齿配体具有式(I)结构:
Figure BDA0002267691530000021
式(I)中,R1、R2、R3和R4独立地选自苯基或取代苯基,R5为至少含有3个碳原子的亚烷基。
优选的,所述溶剂中还含有醌和/或pKa<6的酸的阴离子。
优选的,所述醌包括苯醌和/或萘醌;
所述pKa<6的酸的阴离子包括硫酸根、苯磺酸根、对甲苯磺酸根、甲磺酸根、三氟甲基磺酸根、高氯酸根、三氯乙酸根和三氟乙酸根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一氧化碳和烯烃的摩尔比为1:(0.5~5)。
优选的,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为30~150℃;所述聚合反应的压力为2~10MPa;所述聚合反应的时间为1~10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酮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氧化碳和烯烃在含有矿物粉、聚酮粉料、催化剂和配体的溶剂中进行聚合反应,得到聚酮;所述矿物粉包括滑石粉、云母粉、蒙脱土和磷灰石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提供的合成方法将聚酮粉末和特定的矿物粉作为晶种,在反应之初将其加入到聚合反应体系中,从而有效提升了合成的聚酮产品的堆密度。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合成工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合成方法得到的聚酮产品的堆密度可由0.09g/mL提至0.32g/mL。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酮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氧化碳和烯烃在含有矿物粉、聚酮粉料、催化剂和配体的溶剂中进行聚合反应,得到聚酮;
所述矿物粉包括滑石粉、云母粉、蒙脱土和磷灰石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提供的合成方法中,首先将矿物粉、聚酮粉料、催化剂和配体添加到溶剂中。其中,所述矿物粉包括滑石粉、云母粉、蒙脱土和磷灰石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矿物粉的粒径优选为1nm~100μm,具体可为1nm、10nm、20nm、50nm、70nm、100nm、150nm、200nm、500nm、700nm、800nm、1μm、5μm、10μm、15μm、20μm、50μm、70μm、100μm;所述矿物粉与所述溶剂的用量比优选为(0.01~0.1)g:100mL,具体可为0.01g:100mL、0.015g:100mL、0.02g:100mL、0.025g:100mL、0.03g:100mL、0.032g:100mL、0.035g:100mL、0.04g:100mL、0.045g:100mL、0.05g:100mL、0.055g:100mL、0.06g:100mL、0.065g:100mL、0.07g:100mL、0.075g:100mL、0.08g:100mL、0.085g:100mL、0.09g:100mL、0.095g:100mL或0.1g:100mL。
在本发明中,所述聚酮粉料为一氧化碳和烯烃聚合反应得到的聚酮产品的粉末,所述聚酮粉料的粒径优选为1~300μm,更优选为10~200μm,具体可为10μm、20μm、30μm、40μm、50μm、60μm、70μm、80μm、90μm、100μm、110μm、120μm、130μm、140μm、150μm、160μm、170μm、180μm、190μm或200μm;所述聚酮粉料的堆密度优选≥0.2g/mL,具体可为0.2g/mL、0.21g/mL、0.22g/mL、0.23g/mL、0.24g/mL、0.25g/mL、0.26g/mL、0.27g/mL、0.28g/mL、0.29g/mL、0.3g/mL、0.31g/mL、0.32g/mL、0.33g/mL、0.34g/mL或0.35g/mL。在本发明中,所述聚酮粉料与所述溶剂的质量比优选为(0.25~4)g:100mL,具体可为0.25g:100mL、0.5g:100mL、0.8g:100mL、1g:100mL、1.2g:100mL、1.3g:100mL、1.4g:100mL、1.5g:100mL、1.7g:100mL、2g:100mL、2.3g:100mL、2.5g:100mL、2.7g:100mL、3g:100mL、3.2g:100mL、3.5g:100mL、3.7g:100mL或4g:100mL。
在本发明中,所述催化剂优选为钯催化剂,包括但不限于硝酸钯、硫酸钯、磺酸钯和醋酸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催化剂在所述溶剂中的含量优选为0.01~1mmol/L,具体可为0.01mmol/L、0.02mmol/L、0.03mmol/L、0.04mmol/L、0.05mmol/L、0.06mmol/L、0.07mmol/L、0.075mmol/L、0.08mmol/L、0.09mmol/L、0.1mmol/L、0.15mmol/L、0.2mmol/L、0.25mmol/L、0.3mmol/L、0.35mmol/L、0.4mmol/L、0.45mmol/L、0.5mmol/L、0.55mmol/L、0.6mmol/L、0.65mmol/L、0.7mmol/L、0.75mmol/L、0.8mmol/L、0.85mmol/L、0.9mmol/L、0.95mmol/L或1mmol/L。
在本发明中,所述配体优选为二齿配体,所述二齿配体优选具有式(I)结构:
Figure BDA0002267691530000041
式(I)中,R1、R2、R3和R4独立地选自苯基或取代苯基,R5为至少含有3个碳原子的亚烷基。
在本发明中,所述二齿配体具体可为3,3-双-[双-(2-甲氧基苯基)膦甲基]-1,5-二氧杂-螺[5,5]十一烷、2,2-二甲氧基-1,3-双[二(2-甲氧基苯基)膦基]丙烷和1,3-双-[二(2-甲氧基苯基)膦基]丙烷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配体与所述催化剂的摩尔比优选为(0.5~1.5):1,具体可为0.5:1、0.55:1、0.6:1、0.65:1、0.7:1、0.75:1、0.8:1、0.85:1、0.9:1、0.95:1、1:1、1.05:1、1.1:1、1.15:1、1.2:1、1.25:1、1.3:1、1.35:1、1.4:1、1.45:1或1.5:1。
在本发明中,所述溶剂优选为低级脂肪族醇,包括但不限于甲醇、乙醇、异丙醇、乙二醇和丙三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提供的合成方法中,所述溶剂中优选还含有醌和/或pKa<6的酸的阴离子。其中,所述醌优选包括苯醌和/或萘醌,所述苯醌包括但不限于1,2-苯醌、1,4-苯醌和四氯对苯醌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萘醌包括但不限于1,2-萘醌和/或1,4-萘醌;所述醌与所述催化剂的摩尔比优选为(2~20):1,具体可为2:1、2.5:1、3:1、3.5:1、4:1、4.5:1、5:1、5.5:1、6:1、6.5:1、7:1、7.5:1、8:1、8.5:1、9:1、9.5:1、10:1、10.5:1、11:1、11.5:1、12:1、12.5:1、13:1、13.5:1、14:1、14.5:1、15:1、15.5:1、16:1、16.5:1、17:1、17.5:1、18:1、18.5:1、19:1、19.5:1或20:1。
在本发明中,所述pKa<6的酸的阴离子包括但不限于硫酸根、苯磺酸根、对甲苯磺酸根、甲磺酸根、三氟甲基磺酸根、高氯酸根、三氯乙酸根和三氟乙酸根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阴离子优选由所述酸和/或所述酸对应的金属盐提供,所述酸和所述金属盐所提供的酸根离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所述酸包括但不限于硫酸、苯磺酸、对甲苯磺酸、甲磺酸、三氟甲基磺酸、高氯酸、三氯乙酸和三氟乙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金属盐包括但不限于钠盐、钾盐、镁盐和铁盐中的一种或多种,具体可为三氟甲磺酸镁和/或三氟甲磺酸铁。在本发明中,所述酸与所述催化剂的摩尔比优选为(0.5~5):1,具体可为0.5:5、0.7:5、1:5、1.2:5、1.5:5、1.7:5、2:5、2.3:5、2.5:5、2.7:5、3:5、3.2:5、3.5:5、3.7:5、4:5、4.2:5、4.5:5、4.7:5或5:5;所述金属盐与所述催化剂的摩尔比优选为(0.5~20):1,具体可为0.5:1、1:1、1.5:1、2:1、2.5:1、3:1、3.5:1、4:1、4.5: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或20:1。
在本发明提供的合成方法中,获得了含有上述各物质的溶剂后,向加入所述溶剂的反应釜内充入反应气体,进行聚合反应。其中,所述溶剂的体积与所述反应釜的有效容积的比优选为(0.2~0.7):1,更优选为(0.3~0.5):1,具体可为0.3:1、0.4:1或0.5:1;所述反应气体包括一氧化碳和烯烃,所述烯烃包括但不限于乙烯和/或丙烯;所述一氧化碳和烯烃的摩尔比优选为1:(0.5~5),具体可为1:0.5、1:0.6、1:0.7、1:0.8、1:0.9、1:1、1:1.1、1:1.2、1:1.3、1:1.4、1:1.5、1:1.6、1:1.7、1:2、1:2.3、1:2.5、1:2.7、1:3、1:3.2、1:3.5、1:3.7、1:4、1:4.2、1:4.5、1:4.7或1:5。在本发明中,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优选为30~150℃,具体可为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105℃、110℃、115℃、120℃、125℃、130℃、135℃、140℃、145℃或150℃;所述聚合反应的压力优选为2~10MPa,具体可为2MPa、2.5MPa、3MPa、3.5MPa、4MPa、4.5MPa、5MPa、5.2MPa、5.5MPa、6MPa、6.5MPa、7MPa、7.5MPa、8MPa、8.5MPa、9MPa、9.5MPa或10MPa,所述聚合反应的压力由充入到反应釜内的反应气体提供,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应气体包括一氧化碳、乙烯和丙烯,其中,丙烯的充入量已提前计算好,通过控制一氧化碳和乙烯的充入量来调控聚合反应的压力;所述聚合反应的搅拌速度优选为100~500r/min,具体可为100r/min、150r/min、200r/min、250r/min、300r/min、350r/min、400r/min、450r/min或500r/min;所述聚合反应的时间优选为1~10h,具体可为1h、1.5h、2h、2.5h、3h、3.5h、4h、4.5h、5h、5.5h、6h、6.5h、7h、7.5h、8h、8.5h、9h、9.5h或10h。
在本发明提供的合成方法中,聚合反应结束后,得到的反应产物即为本发明合成的聚酮。然后将所述聚酮从溶剂中滤出,洗涤,干燥。其中,所述洗涤的洗涤剂优选为甲醇;所述干燥的温度优选为70~90℃,具体可为70℃、75℃、80℃、85℃或90℃;所述干燥的时间优选为1~5h,具体可为1h、1.5h、2h、2.5h、3h、3.5h、4h、4.5h或5h。
本发明提供的合成方法将聚酮粉末和特定的矿物粉作为晶种,在反应之初将其加入到聚合反应体系中,从而有效提升了合成的聚酮产品的堆密度。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合成工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合成方法得到的聚酮产品的堆密度可由0.09g/mL提至0.32g/mL。
为更清楚起见,下面通过以下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CO/乙烯/丙烯三元聚合物的制备
在500mL高压反应釜中加入250mL甲醇,9.7mg对苯醌,14.8mg三氟甲磺酸镁,2mL三氟甲磺酸溶液(7.5mmol/L),0.08g云母粉(粒径100~150nm),2g聚酮粉料(粒径100~200μm,堆密度0.21g/mL),以及催化剂溶液:10mL丙酮,1.7mg醋酸钯,6mg 3,3-双-[双-(2-甲氧基苯基)膦甲基]-1,5-二氧杂-螺[5,5]十一烷。其中,所述聚酮粉料是以CO、乙烯和丙烯作为反应物,经聚合反应获得的三元聚合物。
加入上述物质后,高压釜内充入氮气保压、置换,然后充入丙烯15g,充入CO:C2H4=47:53的混合气至5MPa,开始升温,设定温度85℃,搅拌速度400r/min,当温度升至85℃时,持续补入CO:C2H4=47:53的混合气,维持反应压力为5MPa,反应时间4h。
反应结束后,反应产物与甲醇分层,可从高压釜中直接倒出,反应釜内壁未附着反应产物。将所得反应产物过滤,用甲醇洗涤,然后真空干燥箱80℃干燥3h,得到88.01g聚酮产品。
对本实施例制备的聚酮产品进行表征,并计算催化活性,结果为:堆密度0.33g/mL;产品粒径主要集中在10~80μm,占比92.74wt%;催化活性为27.41kg/(gPd·h)。
在本发明中,以聚合得到的聚酮的重量/钯的重量·时间(kg/g-Pd·hr)来求算催化活性;以聚合得到的聚酮的重量/聚酮的体积(g/mL)来求算粉料的堆密度。
实施例2
CO/乙烯二元聚合物的制备
在1L高压反应釜中加入300mL甲醇,15.2mg对苯醌,25.6mg三氟甲磺酸镁,1.5mL对甲苯磺酸溶液(7.5mmol/L),0.06g滑石粉(粒径10~50μm),4g聚酮粉料(粒径80~160μm,堆密度0.22g/mL),以及催化剂溶液:15mL丙酮,2.42mg醋酸钯,3.75mg 2,2-二甲氧基-1,3-双[二(2-甲氧基苯基)膦基]丙烷。其中,所述聚酮粉料是以CO和乙烯作为反应物,经聚合反应获得的二元聚合物。
加入上述物质后,高压釜内充入氮气保压、置换,充入CO:C2H4=40:60的混合气至5.2MPa,开始升温,设定温度95℃,搅拌速度300r/min,当温度升至95℃时,持续补入CO:C2H4=40:60的混合气,维持反应压力为5.2MPa,反应时间2h。
反应结束后,所得反应产物中有大量甲醇剩余,反应产物可从釜底直接放出,反应釜内壁未附着反应产物。将所得反应产物过滤,用甲醇洗涤,然后真空干燥箱80℃干燥3h,得到69.19g聚酮产品。
对本实施例制备的聚酮产品进行表征,并计算催化活性,结果为:堆密度0.32g/mL;产品粒径主要集中在10~80μm,占比91.04wt%;催化活性为30.28kg/(gPd·h)。
实施例3
CO/乙烯/丙烯三元聚合物的制备
在10L高压反应釜中加入4L甲醇,112mg邻苯醌,240mg三氟甲磺酸铁,50mL甲磺酸溶液(7.5mmol/L),2.0g磷灰石(粒径800nm~10μm),100g聚酮粉料(粒径10~80μm,堆密度0.32g/mL),以及催化剂溶液:180mL丙酮,67.2mg醋酸钯,175.35mg 1,3-双-[二(2-甲氧基苯基)膦基]丙烷。其中,所述聚酮粉料是以CO、乙烯和丙烯作为反应物,经聚合反应获得的三元聚合物。
加入上述物质后,高压釜内充入氮气保压、置换,然后充入丙烯200g,充入CO:C2H4=55:45的混合气至4.5MPa,开始升温,设定温度80℃,搅拌速度200r/min,当温度升至80℃时,持续补入CO:C2H4=55:45的混合气,维持反应压力为4.5MPa,反应时间3h,再将温度升至90℃,持续补气,维持压力4.5MPa,反应2h。
反应结束后,反应产物可直接从釜底放出,反应釜内壁未附着反应产物。将所得反应产物过滤,用甲醇洗涤,然后真空干燥箱80℃干燥3h,得到4624.53g聚酮产品。
对本实施例制备的聚酮产品进行表征,并计算催化活性,结果为:堆密度0.35g/mL;产品粒径主要集中在10~80μm,占比94.54wt%;催化活性为29.15kg/(gPd·h)。
对比例1
CO/乙烯/丙烯三元聚合物的制备
在500mL高压反应釜中加入250mL甲醇,10.2mg对苯醌,16.8mg三氟甲磺酸镁,4mL三氟甲磺酸溶液(7.5mmol/L),以及催化剂溶液:10mL丙酮,1.9mg醋酸钯,7.2mg 3,3-双-[双-(2-甲氧基苯基)膦甲基]-1,5-二氧杂-螺[5,5]十一烷。
加入上述物质后,高压釜内充入氮气保压、置换,然后充入丙烯15g,充入CO:C2H4=47:53的混合气至5.5MPa,开始升温,设定温度90℃,搅拌速度400r/min,当温度升至90℃时,持续补入CO:C2H4=47:53的混合气,维持反应压力为5.5MPa,反应时间4h。
反应结束后,所得反应产物颗粒较大,蓬松,反应溶剂甲醇被反应产物吸附,无法从高压釜中直接倒出,反应釜内壁附着反应产物。将所得反应产物过滤抽干,用甲醇洗涤,然后真空干燥箱80℃干燥3h,得到94.68g聚酮产品。
对本对比例制备的聚酮产品进行表征,并计算催化活性,结果为:堆密度0.093g/mL;产品粒径主要集中在11~454μm,占比91.76wt%;催化活性为26.37kg/(gPd·h)。
对比例2
CO/乙烯/丙烯三元聚合物的制备
在500mL高压反应釜中加入250mL甲醇,8.1mg对苯醌,13.8mg三氟甲磺酸镁,3mL三氟甲磺酸溶液(7.5mmol/L),4g聚酮粉料(粒径100~200μm,堆密度0.21g/mL),以及催化剂溶液:15mL丙酮,2.4mg醋酸钯,8.6mg 3,3-双-[双-(2-甲氧基苯基)膦甲基]-1,5-二氧杂-螺[5,5]十一烷。其中,所述聚酮粉料是以CO、乙烯和丙烯作为反应物,经聚合反应获得的三元聚合物。
加入上述物质后,高压釜内充入氮气保压、置换,然后充入丙烯15g,充入CO:C2H4=47:53的混合气至5.3MPa,开始升温,设定温度90℃,搅拌速度400r/min,当温度升至90℃时,持续补入CO:C2H4=47:53的混合气,维持反应压力为5.3MPa,反应时间4h。
反应结束后,所得反应产物颗粒较大,蓬松,反应溶剂甲醇被反应产物吸附,无法从高压釜中直接倒出,反应釜内壁附着反应产物。将所得反应产物过滤抽干,用甲醇洗涤,然后真空干燥箱80℃干燥3h,得到123.15g聚酮产品。
对本对比例制备的聚酮产品进行表征,并计算催化活性,结果为:堆密度0.16g/mL;产品粒径主要集中在76~586μm,占比93.26wt%;催化活性为27.17kg/(gPd·h)。
对比例3
CO/乙烯/丙烯三元聚合物的制备
在500mL高压反应釜中加入250mL甲醇,8.1mg对苯醌,13.8mg三氟甲磺酸镁,3mL三氟甲磺酸溶液(7.5mmol/L),0.06g滑石粉(粒径10~50μm),以及催化剂溶液:15mL丙酮,2.4mg醋酸钯,8.6mg 3,3-双-[双-(2-甲氧基苯基)膦甲基]-1,5-二氧杂-螺[5,5]十一烷。
加入上述物质后,高压釜内充入氮气保压、置换,然后充入丙烯15g,充入CO:C2H4=47:53的混合气至5.3MPa,开始升温,设定温度90℃,搅拌速度400r/min,当温度升至90℃时,持续补入CO:C2H4=47:53的混合气,维持反应压力为5.3MPa,反应时间4h。
反应结束后,反应产物可直接从釜底放出,反应釜内壁未附着反应产物。将所得反应产物过滤抽干,用甲醇洗涤,然后真空干燥箱80℃干燥3h,得到94.6g聚酮产品。
对本对比例制备的聚酮产品进行表征,并计算催化活性,结果为:堆密度0.22g/mL;产品粒径主要集中在50~200μm,占比92.33wt%;催化活性为20.87kg/(gPd·h)。
通过对实施例和对比例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在不添加矿物粉与聚酮粉料时,得到的聚酮产品颗粒较大,蓬松,且挂壁严重;只加入聚酮粉料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不受影响,但堆密度提升较低;只加入矿物粉时,聚酮产品的堆密度得到有效提高,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降低;在同时添加矿物粉与聚酮底料时,得到的聚酮产品颗粒较细,堆密度得到有效提高,与反应溶剂分层明显,挂壁现象有明显改善,且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不受影响。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聚酮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氧化碳和烯烃在含有矿物粉、聚酮粉料、催化剂和配体的溶剂中进行聚合反应,得到聚酮;
所述矿物粉包括滑石粉、云母粉、蒙脱土和磷灰石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矿物粉的粒径为1nm~100μm;
所述聚酮粉料的堆密度≥0.2g/mL,所述聚酮粉料的粒径为1~300μm;
所述矿物粉、聚酮粉料和溶剂的用量比为(0.01~0.1)g:(0.25~4)g:100m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包括硝酸钯、硫酸钯、磺酸钯和醋酸钯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体为二齿配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齿配体具有式(I)结构:
Figure FDA0003089464980000011
式(I)中,R1、R2、R3和R4独立地选自苯基或取代苯基,R5为至少含有3个碳原子的亚烷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中还含有醌和/或pKa<6的酸的阴离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醌包括苯醌和/或萘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Ka<6的酸的阴离子包括硫酸根、苯磺酸根、对甲苯磺酸根、甲磺酸根、三氟甲基磺酸根、高氯酸根、三氯乙酸根和三氟乙酸根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氧化碳和烯烃的摩尔比为1:(0.5~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为30~150℃;所述聚合反应的压力为2~10MPa;所述聚合反应的时间为1~10h。
CN201911093863.7A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聚酮的合成方法 Active CN1106841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93863.7A CN110684189B (zh)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聚酮的合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93863.7A CN110684189B (zh)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聚酮的合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84189A CN110684189A (zh) 2020-01-14
CN110684189B true CN110684189B (zh) 2021-11-30

Family

ID=69116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93863.7A Active CN110684189B (zh)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聚酮的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841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90128B (zh) * 2020-06-24 2022-09-09 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复配催化剂和聚酮的制备方法
CN111607077A (zh) * 2020-06-24 2020-09-01 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聚酮的制备方法
CN113912836B (zh) * 2021-12-03 2023-05-12 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有效提升聚酮产品热稳定性的方法
CN114106318B (zh) * 2021-12-14 2023-04-18 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子量脂肪族聚酮及其合成方法
CN114044895B (zh) * 2021-12-15 2023-09-01 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断裂伸长率的聚酮及其合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46051A1 (de) * 1998-10-07 2000-04-13 Bayer Ag Karosserie-Anbauteile auf Basis thermoplastischer Polyketone
US7557167B2 (en) * 2006-09-28 2009-07-07 Gore Enterprise Holdings, Inc. Polyester compositions,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said compositions, and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CN101759850A (zh) * 2008-12-11 2010-06-30 吴菁 新型高分子材料聚芳醚酮砜无规则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JP5998790B2 (ja) * 2011-09-21 2016-09-28 東レ株式会社 高分子電解質組成物成形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固体高分子型燃料電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84189A (zh) 2020-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84189B (zh) 一种聚酮的合成方法
Sen Catalytic synthesis of alkene-carbon monoxide copolymers and cooligomers
JPH06298929A (ja) 触媒組成物
CN112898140B (zh) 一种基于亚膦酰胺膦配体催化内烯烃制备醛的方法
CN114106318B (zh) 一种高分子量脂肪族聚酮及其合成方法
CN105153241B (zh) 羰基化配体及其在羰基化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中的用途
CN111607077A (zh) 一种聚酮的制备方法
KR20050084042A (ko) 비닐 아세테이트의 카르보닐화
US5210177A (en) Polymerization of co/olefin with tetra ethyl diphosphine
KR0160116B1 (ko) 중합체 제조 방법
US4820802A (en) Improved process of preparing carbon monoxide/olefin copolymer with ortho substituted phosphine catalyst composition.
CN111690128B (zh) 一种复配催化剂和聚酮的制备方法
US4929701A (en) Hydrogenation of CO/olefin copolymer
CN113912836B (zh) 一种有效提升聚酮产品热稳定性的方法
US4940775A (en) Polyketone from carbon monoxide/monoethylenically unsaturated hydrocarbon/non-conjugated alkadiene
US5338825A (en) Polymer preparation
AU660083B2 (en) Polyketone polymers
CN110372513B (zh) 一种醋酸乙烯酯氢甲酰化的方法
JPH04272925A (ja) ポリマーの製造方法
CN114044895B (zh) 一种高断裂伸长率的聚酮及其合成方法
CN115819753A (zh) 一种聚酮的聚合方法
US5071926A (en) Polymeric polyalcohols
KR20100044422A (ko) 촉매 전구체를 사용한 폴리케톤의 제조방법
Luo et al. Studies on new palladium (II) catalyst system for copolymerization of CO with ethylene
US5091506A (en) Polymerization of carbon monoxide/norbornene with p bidentate ligan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