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83053B - 智能设备,配浮及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智能设备,配浮及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83053B
CN110683053B CN201910850381.5A CN201910850381A CN110683053B CN 110683053 B CN110683053 B CN 110683053B CN 201910850381 A CN201910850381 A CN 201910850381A CN 110683053 B CN110683053 B CN 1106830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arm
accommodating cavity
arm body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5038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83053A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Zhend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Zhend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Zhend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Zhend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5038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83053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30770 priority patent/WO2020233132A1/zh
Priority to US17/612,227 priority patent/US20220212790A1/en
Priority to EP19929576.7A priority patent/EP3971085A1/en
Publication of CN110683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830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830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830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39/00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C39/02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us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1/00Fuselage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common to fuselages, wings, stabilising surfaces or the like
    • B64C1/06Frames; Stringers; Longerons ; Fuselage sections
    • B64C1/061Frames
    • B64C1/063Folding or collapsing to reduce overall dimensions, e.g. foldable tail boo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35/00Flying-boats; Seaplanes
    • B64C35/001Flying-boats; Seaplanes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stability on the water
    • B64C35/002Flying-boats; Seaplanes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stability on the water using adjustable auxiliary flo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35/00Flying-boats; Seaplanes
    • B64C35/008Amphibious sea pla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于无人机的智能设备,配浮及无人机。该智能设备包括连接端以及至少与连接端连接的第一臂体,连接端内形成有收容腔,收容腔内通过防水部件防水,防水部件至少设置于连接端与第一臂体的连接处。本申请通过在智能设备的连接端的收容腔内设置防水部件,能够防止水渗入该收容腔内。

Description

智能设备,配浮及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人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接于无人机的智能设备,一种配浮,以及一种无人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连接在无人机上的智能设备(例如,机臂),由于需要对位于智能设备自由端的部件(例如,天线,或动力组件)进行供电,因此,通常会在机臂上开设供连接线穿设的通孔。当智能设备所连接的无人机降落在水面或在水面航行时,液体可能经由通孔进入智能设备,影响智能设备的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液体渗入的智能设备,与智能设备连接的配浮,以及包括智能设备的无人机。
一种连接于无人机的智能设备,包括连接端以及至少与所述连接端连接的第一臂体,所述连接端内形成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内通过防水部件防水,所述防水部件至少设置于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臂体的连接处。
本申请通过在智能设备的连接端的收容腔内设置防水部件,能够防止水渗入该收容腔内,进而为智能设备的正常工作提供保障。
可选地,所述收容腔内设置有电子器件。
可选地,所述电子器件包括电路板,所述防水部件还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安装面与所述收容腔的腔壁之间。
通过在电路板的安装面与收容腔的腔壁之间设置防水部件,可防止液体渗入电路板,进而保证电路板的正常工作。
可选地,所述第一臂体沿其轴向形成有第一通道,所述防水部件将所述收容腔与所述第一通道隔开。
利用防水部件将收容腔与第一通道隔开,能够防止液体经第一通道流入收容腔。
可选地,所述防水部件开设有供连接线穿设的穿孔,且所述连接线与所述穿孔的孔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通过在防水部件的供连接线穿设的穿孔处设置密封圈,能够实现防水功能,进而为智能设备的正常工作提供保障。
可选地,所述智能设备还包括至少与所述连接端连接的第二臂体,所述防水部件还设置于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臂体的连接处。
可选地,所述第二臂体沿其轴向形成有第二通道,所述防水部件将所述收容腔与所述第二通道隔开。
利用防水部件将收容腔与第二通道隔开,可防止液体经第二通道流入收容腔。
可选地,所述第一臂体与所述第二臂体分别沿不同的方向延伸。
由于第一臂体和第二臂体分别沿不同的方向延伸,便于维持无人机的平衡。
可选地,所述第二臂体能够相对于第一臂体折叠。
由于第二臂体能够相对于第一臂体折叠,在智能设备的运输过程中可使得第二臂体与第一臂体呈折叠状态,方便智能设备的收纳。
可选地,所述第一臂体及所述第二臂体的相向侧靠近所述连接端的臂体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从所述连接端引出的连接线自所述第一通孔穿出并经所述第二通孔穿入所述第二臂体内的通道。
可选地,所述智能设备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臂体及第二臂体的自由端对应连接的第一脚架及第二脚架。
脚架的设置有助于无人机的平稳降落。
可选地,所述第一脚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臂体旋转折叠,所述第二脚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臂体旋转折叠。
由于第一脚架能够相对于第一臂体旋转折叠,且第二脚架能够相对于第二臂体旋转折叠,有助于智能设备的收纳。
可选地,所述智能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臂体及所述第二臂体的自由端的动力组件。
通过在第一臂体及第二臂体的自由端设置动力组件,能够为智能设备所连接的无人机的运动提供动力。
可选地,所述防水部件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采用弹性材料制作防水部件,能够在实现防水的同时,通过防水部件将连接线压紧在收容腔的腔壁上,无需为设置供连接线穿设的穿孔及用于穿孔防水的密封圈,简化结构,节省成本。
一种配浮,用于增大浮力,所述配浮包括连接件及与连接件连接的配浮本体,所述配浮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在上述智能设备上。
通过设置配浮,有助于使得连接智能设备的无人机漂浮在水面上。
可选地,所述配浮内部形成有中空腔体。
通过在配浮内部形成中空腔体,有助于进一步增大浮力。
可选地,所述配浮自其顶面向内开设有多个凹槽。
通过自配浮顶面向其内部开设多个凹槽,有助于进一步增大浮力。
可选地,所述凹槽底部开设有穿孔。
通过在凹槽底部开设穿孔,有助于将凹槽内的液体排出。
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及上述智能设备,所述智能设备通过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机身连接。
可选地,所述无人机还包括上述配浮,所述配浮与所述智能设备连接。
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下面的附图和描述中提出。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从说明书、附图以及权利要求书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设备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智能设备的仰视图;
图3为图1的连接端的内部结构视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配浮与智能设备连接后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智能设备,10;连接端,11;第一臂体,13;电气接口111;天线接口,112;数据接口,113;卡槽,114;抵靠件,115;收容腔,116;电子器件,101;电路板,1011;天线接线件,1012;引脚,1013;第一自由端,131;第一通道,132;防水部件,16;第二臂体,15;第二自由端,151;第二通道,152;第一通孔,133;第二通孔,153;第一脚架,12;第二脚架,14;配浮,20/20a;连接件,21/21a;配浮本体;22/22a;挂接件,211a;带状连接件,212a;槽孔,213a;配浮主体,221a;主体连接部,222a;横向穿孔,223a;顶壁,224a;底壁,225a;第一纵向穿孔,226a;第二纵向穿孔,227a;无人机,100;机身,30;基体,31;盖体,32;连接部3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请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提供的智能设备10包括连接端11及至少与连接端11连接的第一臂体13。
连接端11用于与无人机连接,以将智能设备10连接至无人机。连接端11与无人机连接后,固定在无人机的机身内部。
本实施例中,连接端11设置有电气接口111。电气接口111用于实现智能设备10与无人机之间的电气连接。本实施例中,电气接口11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接口112及数据接口113。天线接口112用于与无人机上的对应接口连接,以传输天线信号。数据接口113用于与无人机上的对应接口连接,以实现智能设备10与无人机之间的数据通信。在一实施例中,数据接口113还用于实现通过无人机为智能设备10供电。
本实施例中,连接端11的表面上设置有卡槽114。卡槽114用于与设置在无人机与智能设备10连接的连接部上的卡柱配合,以实现智能设备10与无人机的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卡槽114设置在连接端的外侧壁上。
可以理解,也可以是连接端11的表面上设置卡柱,无人机的连接部设置卡槽,卡槽与卡柱配合实现连接端与无人机的固定连接,进而实现智能设备10与无人机的固定连接。另外,连接端11的卡槽或卡柱也可以设置在连接端11的其他位置,例如,当连接端11呈长方体状时,卡槽或卡柱也可以设置在连接端11的顶面或底面上。
本实施例中,连接端11靠近第一臂体13的外表面环设有抵靠件115。抵靠件115用于在连接端11与无人机连接时,抵靠无人机机身的外侧壁,以避免液体自智能设备10与无人机的连接位置渗入无人机内或智能设备10内。
连接端11内部形成有收容腔116。收容腔116用于收容电子器件101。本实施例中,电子器件101包括但不限于电路板1011,天线接线件1012,及自电路板1011引出的引脚1013。天线接线件1012的位置与天线接口112的位置对应,并自天线接口112露出。引脚1013的位置与数据接口113的位置对应,并自数据接口113露出。收容腔116内部通过防水部件16实现防水。防水部件16能够防止液体渗入收容腔116内,进而为智能设备10的正常工作提供保障。
第一臂体13与连接端11连接。第一臂体13与连接端11可以是固定连接或者可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臂体13与连接端11固定连接。
第一臂体13包括远离连接端11的第一自由端131。第一自由端131用于设置功能组件(图未示)。功能组件包括但不限于天线组件,动力组件等。天线组件用于收发信号。动力组件用于为与智能设备10连接的无人机提供航行的动力。一实施例中,动力组件包括电机及与电机连接的螺旋桨。第一臂体13内部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一通道132。第一通道132用于供连接线穿设。连接线用于实现功能组件与收容腔116内的电子器件101之间的电连接。
防水部件16设置于连接端11与第一臂体13的连接处。本实施例中,防水部件16将收容腔116与第一通道132隔开。
一实施例中,设置在连接端11与第一臂体13的连接处的防水部件16采用弹性材料制成。该防水部件16通过与收容腔116的腔壁或第一通道132的侧壁弹性挤压实现将收容腔116与第一通道132隔开,以防止液体经第一通道132渗入收容腔116内。连接线可从防水部件16的边缘通过,实现从收容腔116穿入第一通道132。由于防水部件16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可在将连接线压紧在收容腔116的腔壁或第一通道132的侧壁的同时,避免因设置连接线而导致液体渗入收容腔116内的问题。
一实施例中,对设置在连接端11与第一臂体13的连接处的防水部件16的材料不作限制,该防水部件16可通过将收容腔116靠近第一通道132的腔体开口,或者第一通道132靠近收容腔116的通道开口封堵,实现将收容腔116与第一通道132隔开。这种情况下,该防水部件16开设有供连接线穿设的穿孔,以实现连接线自收容腔116穿入第一通道132。为实现防水,穿孔的孔壁与连接线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图未示)。
本实施例中,防水部件16还设置在电路板1011的安装面与收容腔116的腔壁之间。通过在电路板1011的安装面与收容腔116的腔壁之间设置防水部件16,可防止液体渗入电路板1011,进而保证电路板1011的正常工作。
可以理解,防水部件16还可以设置在收容腔116内与天线接口112及数据接口113对应的位置,避免液体自天线接口112或数据接口113渗入收容腔116。
本实施例中,智能设备10还包括至少与连接端11链接的第二臂体15。第二臂体15与第一臂体13分别沿不同的方向延伸。
第二臂体15与连接端11可以是固定连接或者可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臂体15与连接端11可转动连接,例如,第二臂体15与连接端11枢轴连接。第二臂体15能够相对于第一臂体13折叠,以便于智能设备10的收纳。
第二臂体15包括远离连接端11的第二自由端151。第二自由端151用于设置功能组件(图未示)。功能组件包括但不限于天线组件,动力组件等。天线组件用于收发信号。动力组件用于为与智能设备10连接的无人机提供航行的动力。一实施例中,动力组件包括电机及与电机连接的螺旋桨。第二臂体15内部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二通道(图未示)。第二通道用于供连接线穿设。连接线用于实现功能组件与收容腔116内的电子器件101之间的电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通道截止于第二臂体15与连接端11连接的端部,即,第二通道并未贯穿第二臂体15与连接端11连接的端部。
本实施例中,第一臂体13与第二臂体15的相向侧靠近连接端11的臂体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133及第二通孔153。与电子器件101连接的连接线可从收容腔116穿入第一通道132,再依次穿过第一通孔133及第二通孔153,继而穿入第二通道内,以连接收容腔116内电子器件101与设置在第二臂体15的第二自由端151的功能组件。
可以理解,用于连接电子器件101与设置在第一臂体13的第一自由端131的功能组件的连接线与用于连接电子器件101与设置在第二臂体15的第二自由端151的功能组件的连接线分别为单独设置的连接线。
一实施例中,第二臂体15与连接端11可以是固定连接,第二通道连通收容腔116。防水部件16还设置在连接端11与第二臂体15的连接处。防水部件16将收容腔116与第二通道隔开。一实施例中,设置在连接端11与第二臂体15的连接处的防水部件16采用弹性材料制成。该防水部件16通过与收容腔116的腔壁或第二通道的侧壁弹性挤压实现将收容腔116与第二通道隔开,以防止液体经第二通道渗入收容腔116内。连接线可从防水部件16的边缘通过,实现从收容腔116穿入第二通道。由于防水部件16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可在将连接线压紧在收容腔116的腔壁或第二通道的侧壁的同时,避免因设置连接线而导致液体渗入收容腔116内的问题。一实施例中,对设置在连接端11与第二臂体15的连接处的防水部件16的材料不作限制,该防水部件16可通过将收容腔116靠近第二通道的腔体开口,或者第二通道靠近收容腔116的通道开口封堵,实现将收容腔116与第二通道隔开。这种情况下,该防水部件16开设有供连接线穿设的穿孔,以实现连接线自收容腔116穿入第二通道。为实现防水,穿孔的孔壁与连接线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本实施例中,智能设备10还可以包括第一脚架12及第二脚架14。第一脚架12及第二脚架14分别连接在第一臂体13及第二臂体15的自由端。通过第一脚架12及第二脚架14有助于连接至智能设备10的无人机的平稳降落。
一实施例中,第一脚架12及第二脚架14可分别与第一臂体13及第二臂体15的自由端固定连接。
一实施例中,第一脚架12及第二脚架14分别与第一臂体13及第二臂体15可转动连接。第一脚架12可相对于第一臂体13旋转折叠,第二脚架14可相对于第二臂体15旋转折叠,以便于智能设备10的收纳。一实施例中,脚架相对于臂体的旋转折叠可由用户手动实现。一实施例中,智能设备10还可以包括驱动脚架转动的驱动结构(例如,对应第一脚架12的第一驱动结构,及对应第二脚架14的第二驱动结构),驱动结构分别设置在对应的通道内,并通过连接线与收容腔116的电子器件101连接,脚架相对于臂体的旋转折叠由相应的驱动结构实现。
本申请提供的智能设备通过设置防水部件避免液体渗入连接端11内,进而有助于保障智能设备的正常工作。
请参阅图4,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配浮20。配浮20可选择性地连接在智能设备10上。配浮20用于在与智能设备10连接的无人机降落在水面上时增大浮力,避免无人机及智能设备10沉入水中。本实施例中,配浮20可以连接在智能设备10的第一臂体13和/或第二臂体15上。配浮20包括用于连接到臂体的连接件21及与连接件连接的配浮本体22。示例性地,连接件21可为U型挂件。U型挂件的两端与配浮本体22连接。在智能设备10的自由端安装功能组件之前,智能设备10的臂体可穿入在U型挂件中,以使配浮20连接至智能设备10上。配浮本体22采用密度小于水的材料(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或聚苯乙烯等)制成。为进一步增大浮力以及减小无人机行进时的负载,一实施例中,配浮本体22内部形成有中空腔体,或者,配浮本体自其顶面向内开设有多个凹槽。
为避免无人机下冲降落至水面时,水倒灌至凹槽中影响配浮20的助浮性能,可以在凹槽底部开设穿孔,便于积留在凹槽中的水的排出。请参阅图5,另一实施例中,配浮20a包括连接件21a及配浮本体22a。连接件21a将配浮本体22a连接至智能设备10的第一臂体13和/或第二臂体15上。连接件21a包括挂接件211a及带状连接件212a。挂接件211a用于与智能设备10的第一臂体13和/或第二臂体15连接。带状连接件212a的一端与该挂接件211a连接,带状连接件212a的另一端与配浮本体22a连接。
本实施例中,挂接件211a大致呈U型,且挂接件211a的U型开口宽度小于第一臂体13及第二臂体15的直径。在智能设备10的自由端安装功能组件之前,挂接件211a可从自由端套接在第一臂体13和/或第二臂体15上。或者,挂接件211a具有一定的弹性,其U型开口的宽度可在外力作用下变宽,并在外力消失后变回至原来的开口宽度,由此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将挂接件211a挂接在第一臂体13和/或第二臂体15上,而无需受智能设备10的自由端是否已安装功能组件的限制。
本实施例中,U型挂接件211a的两端分别开设有槽孔213a。槽孔213a用于供带状连接件212a穿设,以将带状连接件212a与挂接件211a连接。本实施例中,带状连接件212a自挂接件211a的U型开口穿过该挂接件211a一端的槽孔213a,然后与该连接件211a远离其开口的表面贴设,并进而延伸至该挂接件211a另一端的槽孔213a,然后穿过该挂接件211a另一端的槽孔213a并自该U型开口穿出。借由带状连接件212a与挂接件211a的表面之间的摩檫力,以及该槽孔213a对该带状连接件212a的约束力,可使得带状连接件212a与挂接件211a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配浮本体22a包括配浮主体221a及自配浮主体221a顶面凸设的主体连接部222a。带状连接件212a与主体连接部222a连接。主体连接部222a开设有横向穿孔223a。横向穿孔223a包括顶壁224a及底壁225a。顶壁224a开设有第一纵向穿孔226a。底壁225a开设有第二纵向穿孔227a。带状连接件212a的另一端自第一纵向穿孔226a穿入横向穿孔223a,然后从第二纵向穿孔227a穿出该横向穿孔223a,然后从横向穿孔223a的一端开口穿入该横向穿孔223a,并从该第一纵向穿孔226a穿出该横向穿孔223a。借由第一纵向穿孔226a,第二纵向穿孔227a及横向穿孔223a对该带状连接件212a的约束力使得该带状连接件212a的另一端与该主体连接部222a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配浮本体22a大致呈长方体状,一个配浮本体22a上设置有两个主体连接部222a。两个主体连接部222a分别位于配浮本体22a的相对两端。带状连接件212a及挂接件211a的数量分别于主体连接部222a的数量对应。
请参阅图6,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无人机100包括机身30及上述智能设备10。机身30用于与智能设备10连接。机身30包括基体31及与基体31扣合的盖体32。基体31与盖体32扣合以将智能设备10的连接端11固定在机身30内部。机身30与连接端11连接后,抵靠件115抵靠机身外壁,以避免液体自智能设备10与机身30的连接处渗入智能设备10内或深入机身内。基体31包括用于与连接端11连接的连接部311。连接部311可设置有与连接端11的电气接口111对应连接的接口(图未示),以实现无人机100与智能设备10的电气连接。连接部311还可设置有与连接端11的卡槽114连接的卡柱(图未示),以实现无人机100与智能设备10的固定连接。
无人机100还可以包括上述配浮20。配浮20连接在智能设备10上,用于在无人机100降落至水面时,防止无人机100沉入水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连接于无人机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设备包括连接端以及至少与所述连接端连接的第一臂体,所述连接端内形成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内通过防水部件防水,所述防水部件至少设置于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臂体的连接处;所述防水部件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臂体沿其轴向形成有第一通道,所述防水部件通过与所述收容腔的腔壁或所述第一通道的侧壁弹性挤压将所述收容腔与所述第一通道隔开;其中,所述防水部件还设置在所述收容腔内与天线接口及数据接口对应位置;
所述第一臂体包括远离所述连接端的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自由端用于设置功能组件,所述功能组件包括天线组件、动力组件,所述天线组件用于收发信号,所述动力组件用于为与所述智能设备连接的无人机提供航行的动力,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机及与电机连接的螺旋桨;
所述第一臂体内部沿其轴向开设有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用于供连接线穿设,所述连接线用于实现所述功能组件与所述收容腔内的电子器件之间的电连接;
所述防水部件通过与所述收容腔的腔壁或所述第一通道的侧壁弹性挤压实现将所述收容腔与所述第一通道隔开,以防止液体经所述第一通道渗入所述收容腔内,所述连接线从所述防水部件的边缘通过,实现从所述收容腔穿入所述第一通道,所述防水部件将所述连接线压紧在所述收容腔的腔壁或所述第一通道的侧壁,避免因设置所述连接线而导致液体渗入所述收容腔内;
智能设备还包括至少与所述连接端连接的第二臂体,所述第一臂体与所述第二臂体的相向侧靠近所述连接端的臂体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
与所述电子器件连接的所述连接线从所述收容腔穿入所述第一通道,再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继而穿入第二通道内,以连接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电子器件与设置在第二臂体的第二自由端的功能组件;
所述防水部件还设置在所述连接端与第二臂体的连接处,所述防水部件通过与所述收容腔的腔壁或所述第二通道的侧壁弹性挤压实现将所述收容腔与所述第二通道隔开,以防止液体经所述第二通道渗入所述收容腔内;
所述连接线从所述防水部件的边缘通过,实现从所述收容腔穿入所述第二通道,所述防水部件将所述连接线压紧在所述收容腔的腔壁或所述第二通道的侧壁的同时,避免因设置所述连接线而导致液体渗入所述收容腔内;
所述防水部件通过将所述收容腔靠近所述第二通道的腔体开口,或者所述第二通道靠近所述收容腔的通道开口封堵,实现将所述收容腔与所述第二通道隔开,所述防水部件开设有供所述连接线穿设的穿孔,以实现所述连接线自所述收容腔穿入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穿孔的孔壁与所述连接线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内设置有电子器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器件包括电路板,所述防水部件还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安装面与所述收容腔的腔壁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臂体能够相对于第一臂体折叠。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体及所述第二臂体的相向侧靠近所述连接端的臂体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从所述连接端引出的连接线自所述第一通孔穿出并经所述第二通孔穿入所述第二臂体内的通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设备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臂体及第二臂体的自由端对应连接的第一脚架及第二脚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脚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臂体旋转折叠,所述第二脚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臂体旋转折叠。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臂体及所述第二臂体的自由端的动力组件。
9.一种配浮,用于增大浮力,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浮包括连接件及与连接件连接的配浮本体,所述配浮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在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智能设备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配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浮内部形成有中空腔体。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配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浮自其顶面向内开设有多个凹槽。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配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底部开设有穿孔。
13.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及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智能设备,所述智能设备通过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机身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还包括配浮,所述配浮与所述智能设备连接。
CN201910850381.5A 2019-05-20 2019-09-09 智能设备,配浮及无人机 Active CN1106830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50381.5A CN110683053B (zh) 2019-09-09 2019-09-09 智能设备,配浮及无人机
PCT/CN2019/130770 WO2020233132A1 (zh) 2019-05-20 2019-12-31 一种无人机组件、机臂、配浮及无人机
US17/612,227 US20220212790A1 (en) 2019-05-20 2019-12-31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omponent, arm, counterweight float, an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EP19929576.7A EP3971085A1 (en) 2019-05-20 2019-12-31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omponent, arm, counterweight float, an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50381.5A CN110683053B (zh) 2019-09-09 2019-09-09 智能设备,配浮及无人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83053A CN110683053A (zh) 2020-01-14
CN110683053B true CN110683053B (zh) 2022-06-17

Family

ID=69108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50381.5A Active CN110683053B (zh) 2019-05-20 2019-09-09 智能设备,配浮及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8305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97767B (zh) * 2014-06-13 2016-01-27 芜湖特源鑫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四旋翼飞行器
CN204279933U (zh) * 2014-11-05 2015-04-22 深圳一电科技有限公司 漂浮件、起落架和垂直起降旋翼飞行器
CN105775133A (zh) * 2016-03-03 2016-07-20 致导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无人机
CN206552250U (zh) * 2017-01-06 2017-10-13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电机、动力装置、动力套装及无人飞行器
CN109319086B (zh) * 2017-08-01 2024-05-28 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人机机架及无人机
CN207060393U (zh) * 2017-08-02 2018-03-02 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臂、机架及无人机
CN207595247U (zh) * 2017-11-23 2018-07-10 深圳市智璟科技有限公司 水路两栖式无人机
CN208931640U (zh) * 2018-04-16 2019-06-04 黑龙江万润昊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可在水面滑行的四旋翼无人机
CN208317099U (zh) * 2018-05-03 2019-01-01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便于维修的无人机用电路板
CN110065617A (zh) * 2019-05-10 2019-07-30 苏州臻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可折叠的无人机结构和无人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83053A (zh) 2020-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913096U (zh) 一种防水密封接头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动冲浪板
CN110683053B (zh) 智能设备,配浮及无人机
CN107697249A (zh) 一种水下机器人及多功能水下作业装置
WO2020233132A1 (zh) 一种无人机组件、机臂、配浮及无人机
CN106329224B (zh) 连接器卡接结构
CN208522165U (zh) 防水插头
CN210007019U (zh) 一种端子连接器结构
CN210272051U (zh) 一种防水互感器
CN207719488U (zh) 用于母连接器的壳体、母连接器和电子控制系统
CN208923473U (zh) 一种集成连接器
CN102437473B (zh) 连接器类的防水安装结构
CN217934339U (zh) 一种泵用连接线的转接装置及屏蔽泵
CN112736561B (zh) 一种防水连接器
CN207080897U (zh) 灯具、电源及其电源盒
CN217882016U (zh) 端子组件及连接器
CN215451873U (zh) 一种防水连接器
CN219123566U (zh) 一种线束连接器
CN218416996U (zh) 防水组件及电子产品
CN211958063U (zh) 一种电源插头线
CN215008735U (zh) 一种小型防水连接器
CN218846052U (zh) 带通电接线结构的基座以及吸顶灯
CN218828277U (zh) 一种航插插座
CN213989377U (zh) 一种小型防水插座
CN214313796U (zh) 一种多一路输出的插座
CN212517715U (zh) 线束防水插接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