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78379B - 车身模块连接接头 - Google Patents

车身模块连接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78379B
CN110678379B CN201780091190.4A CN201780091190A CN110678379B CN 110678379 B CN110678379 B CN 110678379B CN 201780091190 A CN201780091190 A CN 201780091190A CN 110678379 B CN110678379 B CN 1106783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file
vehicle
profiles
module
connection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119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78379A (zh
Inventor
拉尔斯·卡尔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olvo Truc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Volvo Truc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olvo Truck Corp filed Critical Volvo Truc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678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783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783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783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1/00Superstructures for passenger vehicles
    • B62D31/02Superstructures for passenger vehicles for carrying large numbers of passengers, e.g. omnibus
    • B62D31/025Superstructures for passenger vehicles for carrying large numbers of passengers, e.g. omnibus having modular se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7/02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ig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7/02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igid
    • B62D27/023Assembly of structural joi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3/00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63/02Motor vehicles
    • B62D63/025Modular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模块连接接头,该车身模块连接接头用于将第一车身模块(121;221)连接到第二车身模块(221;222),该车身模块连接接头包括细长型材(111,112;211;212;411,412),该细长型材分别沿着第一车身模块和第二车身模块的彼此面对的边缘布置,其中,所述型材由锁定楔形件(431,432)夹紧在一起,该锁定楔形件被布置成与所述型材平行并且由紧固装置(433)连接,该紧固装置在第一车身模块和第二车身模块上的彼此面对的型材之间延伸。所述连接接头还包括:第一型材(451),该第一型材沿着第一车身模块(461)的侧边缘布置,该侧边缘沿着远离连接接头(411,412)的表面(457);第二型材(452),该第二型材被布置成与第一型材(451)平行并沿着彼此面对的侧表面与第一型材(451)形状配合接触;其中,组装好的第一型材(451)和第二型材(452)沿着面向连接接头(411,412)的表面形成单个第一燕尾榫部段(454,455);至少一个第三型材(453),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型材沿着第二车身模块(462)的侧边缘布置,该侧边缘沿着远离连接接头(411,412)的表面,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型材(453)沿着面向第一型材(451)和第二型材(452)的表面具有第二燕尾榫部段(456);其中,锁定楔形件(431,432)被布置成在第一车身模块和第二车身模块(461,462)的相反两侧上与第一燕尾榫部段(454,455)和第二燕尾榫部段(456)接合。

Description

车身模块连接接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模块连接接头,该车身模块连接接头用于在组装包括多个被连接的车辆模块的车辆期间将第一车辆模块上的第一车身模块连接到第二车辆模块上的第二车身模块。
背景技术
通常,在生产客运车辆或商用车辆时,期望基于相同的基本布局来生产这种车辆的多种形式。不同的版本可以具有不同的长度、载客量和/或装载量。这种车辆的典型示例是基于卡车底盘单元的原始单一单元结构的公共汽车。但是,该原理也适用于卡车,例如在组装不同尺寸的驾驶室或装载车厢时。
US4469369示出了用于组装城市公共汽车或类似车辆的模块元件的示例。在这种情况下,在端部处敞开的包括车身的横向窗口部段的模块与包括前模块和后模块的相邻模块以首尾相接的方式组装,以形成完整的车辆。这样的设计使得能够在相同组装夹具中组装不同长度的车身,并且广泛地应用自动焊接。
EP0818373示出了组装模块元件的替代方法,其中可以用如下接头来代替焊接:该接头包括锁定楔形件以及用于将两个模块的彼此面对的边缘夹紧在一起的紧固件。在由这种模块元件组装成的车辆中,车身的零件和组件可以被组装,并且如果需要的话可以随后被替换。
上述解决方案的问题在于,取决于诸如车辆模块的类型以及其在不同版本的组装车辆中的位置等因素,车辆模块可能包括具有不同尺寸的不同类型的车身模块。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将包括不同类型或版本的车身模块的车辆模块接合的改进的连接接头,其解决了上述问题并且有助于这种车辆模块的组装。
发明内容
已经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书中要求保护的方法解决了上述问题。
在后文中,术语“车辆模块”旨在描述可以连接至少一个其它车辆模块的独立的车辆模块。两个或更多个车辆模块被组装以制造完整的车辆。在诸如公共汽车的客运车辆的情况下,车辆模块可以包括前驾驶室模块、后驱动模块以及一个或多个具有窗户和/或门的中间乘客舱模块。每一个车辆模块包括能够连接到相邻车辆模块上的对应部段的上部段、下部段和两个侧部段。这些部段将被称为“车身模块”。当组装时,构成车顶、地板和两个侧壁的车身模块将形成车辆模块。
车身模块连接接头可以用于在组装两个车辆模块时将构成第一车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车身模块连接到第二车辆模块的对应的一个或多个车身模块。当组装两个车辆模块时,将同时连接车辆模块的上部段、下部段和侧部段的相邻车身模块。本发明涉及一种相邻车身模块部段之间的接头。在后文中,所描述的车身模块连接接头是适用于待接合的上部段、下部段和侧部段中的任一个的通用接头。
根据本发明的一对组装好的车身模块可以布置成形成侧壁部段、车顶或天花板部段和/或地板部段的一部分。因此,组装好的车身模块将具有内表面、外表面和一对彼此面对的侧边缘。每一个侧边缘设置有连接型材,其中,所连接的型材具有与连接接头相邻的对向表面以及与相应车身模块的边缘相邻的远端表面。型材上的侧表面大致平行于车身模块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上述术语以及对两个车身模块之间的连接接头中的部件的相对位置的描述将附在下文中。
根据优选实施例,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第一车身模块连接到第二车身模块的车身模块连接接头。该车身模块连接接头对于在组装包括多个被连接的车辆模块的车辆期间将第一车辆模块上的第一车身模块连接到第二车辆模块上的第二车身模块来说是特别有用的。在后文中,车身模块连接接头将被称为“连接接头”。
本发明的连接接头包括分别沿着第一车身模块和第二车身模块的彼此面对的边缘布置的细长型材。该型材设置有通常被称为“燕尾榫”的成形部段,这些部段具有面向接头内部的最宽截面尺寸。燕尾榫接头也被称为鸠尾榫接头或扇尾榫接头。相邻的型材由平行于型材布置的锁定楔形件夹紧在一起,从而匹配燕尾榫部段的形状。车身模块将固有地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由此,锁定楔形件将沿着所述型材的燕尾榫部段布置在相应车身模块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相反侧上。锁定楔形件由紧固装置连接,该紧固装置在第一车身模块和第二车身模块的所述边缘上的彼此面对的型材之间延伸。
根据一个示例,该连接接头包括:第一型材,该第一型材沿着第一车身模块的侧边缘布置,该侧边缘沿着远离该连接接头的表面;和第二型材,该第二型材被布置成与第一型材平行并沿着面对的侧表面与第一型材形状配合接触;其中,组装好的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沿着面向该连接接头的表面形成单个共同的第一燕尾榫部段。为了实现这一点,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被并排组装,并具有面向接头内部的形状配合部段,在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的组装之后,这些部段互锁并被成形为形成单个燕尾榫。
至少一个第三型材沿着第二车身模块的侧边缘布置,该侧边缘沿着第三型材的远离该连接接头的表面。第三型材沿着面向该连接接头的相反的侧表面具有燕尾榫部段。第三型材上的燕尾榫部段沿着面向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及其共同的第一燕尾榫部段的表面形成第二燕尾榫部段。
当将两个车辆模块以首尾相连的方式放置时,将第一车身模块和第二车身模块上的相应型材的燕尾榫部段放置成彼此紧邻且隔开预定距离。然后,将锁定楔形件布置成在第一车身模块和第二车身模块的相反两侧上与第一燕尾榫部段和第二燕尾榫部段接合。可以将第一锁定楔形件放置成沿着第一车身模块和第二车身模块的内表面与相邻的燕尾榫部段接触,同时可以将第二锁定楔形件放置成沿着第一车身模块和第二车身模块的外表面与相邻的燕尾榫部段接触。然后,使用多个紧固件将第一锁定楔形件和第二锁定楔形件夹紧在一起,从而将第一车身模块和第二车身模块夹紧并组装在期望的相对位置。
在以上示例中,第一车身模块被描述为设置有包括共同的第一燕尾榫部段的、两个组装好的型材,并且第二车身模块被描述为设置有包括单个第二燕尾榫部段的单个型材。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为两个车身模块提供具有共同的燕尾榫部段的、组装好的型材。
根据另一个示例,第一型材可以包括形成第一燕尾榫部段的一部分的、单独的燕尾榫部段。以此方式,具有相对较窄的单独的燕尾榫部段的型材可以用作可互换型材的标准化系统的一部分。当组装不是车辆模块之间的连接接头的一部分的模块部件时,可以使用这种型材。
该特征使得第一型材是可更换的,以容许至少一个替代的第一车身模块,同时保留第二型材。例如,通过为第二型材提供第一燕尾榫部段的一半以及可以与第一型材上的单独的燕尾榫部段的一部分互锁的突起,可以使这种布置成为可能。使第一型材上的单独的燕尾榫部段与沿着第二型材的突起形状配合,使得组装好的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在负载下表现为单个型材。
构成连接接头的一部分的每一个型材可以被认为是结构部件,从而支撑形成侧壁、窗户、车顶或地板部段的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在沿着侧边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型材的情况下,该部件形成了车身模块,该车身模块又将形成车辆模块的一部分。在一些情况下,车身模块包括需要附加的结构支撑(例如门框或类似物)的特征。通过形成了加强接头构件的第二型材来提供增加的结构支撑。
第二型材能够在其端部处附接到车辆模块的结构构件。根据一个示例,第二型材的纵向延伸大致等于第一型材的纵向延伸。根据替代示例,第二型材在一端或两端处具有超过第一型材的纵向延伸的纵向延伸。在后一个示例中,第二型材的一个或多个端部可以附接到车辆模块的合适的结构构件,例如纵向结构梁。如果第二型材是加强接头构件,则这是特别有用的。在随后组装的车辆的纵向方向上,这样的纵向结构梁可以沿着车辆模块的上拐角和下拐角设置。
车辆可以以几种不同的方式组装。优选的顺序是将包括车顶、地板和侧壁的车身模块组装成车辆模块。然后,可以将车辆模块与前车辆模块(例如驾驶室模块)和后车辆模块(例如驱动模块)组装在一起,以形成完整的车辆。如果需要延长的车辆,则可以在添加前驾驶室模块和后驱动模块之前,将车辆模块与相邻的中间车辆模块组装在一起。驾驶室模块可以包括驾驶车辆所需的所有必要设备和仪器。驱动模块可以设置有内燃机、电动马达或类似的合适的推进单元。根据车辆的类型,驱动模块不必一定位于组装好的车辆的后部处。本发明的连接接头用于至少连接相邻车辆模块的侧壁。此外,该连接接头也可以用于连接相邻车辆模块的地板部段和车顶部段。
上述型材优选但并非必须是包括至少一个中空腔的挤出型材。可以使用合适的金属(例如铝或铝合金)将型材挤出,但也可以考虑使用其它材料,例如塑料。对合适的材料的选择取决于型材的预期用途和预期负载。
根据本发明,该连接接头包括第一锁定楔形件,该第一锁定楔形件被布置成与第一型材和第三型材上的相邻的燕尾榫部段接合。类似地,第二锁定楔形件被布置成与第二型材和第三型材上的燕尾榫部段接合。第一锁定楔形件和第二锁定楔形件被布置在相应的第一车身模块和第二车身模块的相反两侧上。在组装之后,在连接接头的至少一侧上的锁定楔形件被布置成将相邻的型材夹紧在一起并与锁定楔形件上的相对的纵向侧表面接触,以便在相邻的车身模块之间提供齐平的连接。取决于是否能够从组装好的单元的内部和/或外部看见连接接头,可以将锁定楔形件布置成在车身模块的一侧或两侧上与车身模块齐平。
该连接接头的特征在于,楔形件未被布置成将相应的车身模块的燕尾榫部段拉动成彼此接触。代替地,燕尾榫部段从其延伸的相应型材上的端表面被拉动成与相应的锁定楔形件上的与之面对的侧面接触。当被夹紧在一起时,车身模块的平面中的与连接接头成直角的压缩力和拉伸力通过锁定楔形件而不是燕尾榫部段来传递。通过由锁定楔形件和多个紧固件将型材夹紧在一起来承受与型材平行的通过连接接头的弯矩。优选但不是必须地,通过多个预加载的紧固装置将连接接头夹紧在一起。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多个型材来组装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接头,锁定楔形件之间的距离允许紧固件被预加载或预拉紧。紧固件的预负载是在施加扭矩以产生拉伸预负载时产生的,其通常是紧固件的屈服强度的很大百分比。紧固件按照各种标准制造,这些标准除了限定了其它性质之外还限定了紧固件的强度。可以使用扭矩图(Torque charts)基于给定紧固件的性能等级或拉伸强度来指定其所需的扭矩。当扭动紧固件时,在紧固件中会产生拉伸预负载,并且在紧固的锁定楔形件中会产生相等的压缩预负载。可以将其建模为类似弹簧的组件,该组件在夹紧的接头部件中具有一定的假定压缩应变分布。当施加外部拉伸负载时,这减轻了由夹紧的部件中的预负载引起的压缩应变,因此,作用在压缩的接头部件上的预负载为外部拉伸负载提供了一条穿过接头而不是穿过紧固件的路径。在设计合理的接头中,外部施加的拉伸负载中可能有80%至90%会通过接头,其余部分会通过紧固件。这减少了紧固件的疲劳负载,并且当紧固件受到反复的拉伸负载时,能够提高紧固件的耐久性。维持足够的接头预负载还防止接头部件发生相对滑动,该相对滑动可能产生磨损,从而导致部件部分的疲劳失效。如果使用螺栓和螺母紧固件,则可以扭动螺栓头或螺母。如果轴承面积或摩擦系数较大,则需要更多的扭矩来提供相同的目标预负载。如果将紧固件装配在间隙孔中,则应仅扭动紧固件。
为了避免在组件的一侧上使用螺母,锁定楔形件中的一个可以包括用于紧固装置的盲孔。以此方式,锁定楔形件在组件的一侧上提供了没有通孔的齐平表面。在这种情况下,紧固装置可以是螺钉,优选是艾伦(Allen)或梅花型(Torx)型的螺钉,以在组件的两侧上提供齐平的表面。为了允许对紧固装置施加足够的预负载,其应该优选具有至少40mm的最小长度。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车辆,其包括通过根据上文描述的连接接头组装的车身模块。
通常,在生产客运车辆或商用车辆时,期望基于相同的基本布局来生产这种车辆的几种版本。不同的版本可以具有不同的长度、载客量和/或装载量。这种车辆的典型示例是基于卡车底盘单元的原始单一单元结构的公共汽车。但是,该原理也适用于卡车,例如在组装不同尺寸的驾驶室或装载车厢时。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接头对于这种应用来说是特别有利的。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接头包括可更换的型材,这允许将相同的连接接头应用于任何数量的车身模块组合。在上文中,第一型材设置有单独的燕尾榫部段。这允许型材被用在常规的连接接头以及上述的本发明的接头中。这提供了模块化系统,其无需为每一个接头制造特殊的型材。因此,包括标准型材的壁板或类似物可以形成车身模块的一部分且无需任何修改。
通过提供其中一个型材也是加强接头构件的连接接头,除了允许在两个车身模块之间形成接头之外,还允许该接头形成车辆的负载支撑结构的一部分。在上文中,第二型材是加强接头构件,其设置有成形的突起,该突起与相邻型材上的燕尾榫部段匹配,以形成共同的燕尾榫部段。根据本发明,在至少一个待接合的车身模块中提供加强型材会产生更牢固的连接接头。加强的连接接头可以用于更长的车身模块和/或用于在待接合的车身模块中的一个包括诸如门的部件的情况下提供附加的强度。另一个优点是,使用多个型材提供了一种具有允许使用更长的紧固件的横向尺寸的连接接头,所示紧固件可以被预负载。作用在压缩的接头部件上的这种预负载为外部拉伸负载提供了一条穿过接头而不是穿过紧固件的路径,从而减少了紧固件上的疲劳负载。预负载还提高了紧固件在反复负载下的耐久性,这在车辆中是常见的负载情况。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这些示意图仅用于说明,而绝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意性地示出的车辆,其包括具有连接接头的多个车身模块;
图2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车辆中使用的连接接头的示意性放大侧视图;
图3示出了车辆模块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4A至图4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接头的截面的透视图和俯视图;
图5A至图5D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接头的组装过程;并且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替代连接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要使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接头来组装的示意性地示出的车辆100。在本示例中,车辆100将包括前车辆模块101(例如驾驶室模块121)、后车辆模块102(例如包括推进单元的驱动模块123)、以及中间车辆模块103(例如具有门122和窗124的乘客模块),以形成完整的车辆100。
前车辆模块101上和中间车辆模块103的前部上的彼此面对的侧边缘111、112分别设有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接头。类似地,后车辆模块102上和中间车辆模块103的后部上的彼此面对的侧边缘113、114分别设有这种连接接头。如下文将描述的,这种连接接头也可应用于连接相邻车辆模块的地板部段和车顶部段。
图2示出了前车辆模块201和中间车辆模块203之间的连接接头211、212、231的示意性放大侧视图。该连接接头包括:细长型材211,该细长型材211被附接到前车辆模块201的侧车身模块221;和细长型材组件212,该细长型材组件212被附接到中间车辆模块203的侧车身模块222。型材211和型材组件212由锁定楔形件231、232(仅示出了外侧楔形件)夹紧在一起,所述锁定楔形件231、232被布置成与型材平行并且由多个紧固装置233连接,所述多个紧固装置233分别在前车身模块221和中间车身模块222的彼此面对的型材211、212之间延伸。在该示例中,紧固装置233被插入穿过外侧锁定楔形件231并且从车辆模块201、203的外侧被紧固。替代地,该紧固装置可以被插入穿过内侧锁定楔形件232并且从内侧被紧固。该图示出了如图1中所示的车辆的组装后的连接接头的示例。将在下面的图4至图6中进一步详细描述图2中所示的连接接头。
图3示出了车辆模块的示意性透视图,其包括设有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接头的车身模块。该图示出了已经与第二中间车辆模块304组装在一起的示意性的第一中间车辆模块303。第一中间车辆模块303和第二中间车辆模块304已经由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接头305连接。
第一车辆模块303包括四个车身模块,包括第一侧壁模块321和第二侧壁模块322、车顶模块324和地板模块325。车身模块321、322、324、325连接到车辆模块的结构构件341、342、343、344,在这种情况下,在随后组装好的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纵向结构梁沿着第一车辆模块303的上拐角和下拐角延伸。这些车身模块至少在它们各自的前拐角和后拐角处附接到所述梁,优选通过构成所述连接接头的细长型材的端部而附接到所述梁。例如,第一侧壁模块321在其自由端处设有细长型材311。该型材311在其上端处附接到上结构构件341并在其下端处附接到下结构构件342。类似地,相反的侧壁模块322在其自由端处包括相同的型材312。该型材312在其上端处附接到上结构构件344并在其下端处附接到下结构构件343。以相同的方式,车顶模块324附接在上结构构件341、344之间,而地板模块325附接在下结构构件342、343之间。如果需要,每一个相应的车身模块可以沿着它们各自的纵向结构构件或沿着连接接头中间的梁设置有附加的紧固装置。
第一车辆模块303的自由端可以连接到另一个中间车辆模块,或者连接到前车辆模块或后车辆模块。为此目的,车身模块321、322、324、325或第一车辆模块303设置有单独的型材311、312、313、314,这些型材311、312、313、314被布置成利用锁定楔形件与位于下一个车辆模块(未示出)上的与其面对的对应的型材夹紧在一起。相配合的型材和锁定楔形件的示例将在下文给出。
图4A至图4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接头411的截面的透视图和俯视图。根据该示例,连接接头411包括:第一型材451,该第一型材451沿着第一车身模块461的侧边缘布置,该侧边缘沿着远离连接接头411的表面457;和第二型材452,该第二型材452被布置成与第一型材451平行并沿着彼此面对的侧表面与第一型材451形状配合(form-fitting)接触。组装好的第一型材451和第二型材452均分别包括单独的突起454、455,当组装时,突起454、455形成面向连接接头411内部的、单个共同的第一燕尾榫部段454、455。为了实现这一点,第一型材451和第二型材452被并排组装并且具有突起454、455,该突起454、455具有面向连接接头内部的形状配合部段。突起454、455的相邻部分互锁并被成形为在第一型材451和第二型材452的组装之后形成所述单个燕尾榫。
图4B还示出了第三型材453,该第三型材453沿着第二车身模块462的侧边缘布置,该侧边缘沿着第三型材453的远离连接接头411的表面459。第三型材453具有燕尾榫部段456,该燕尾榫部段456沿着该型材的面向连接接头411内部的相反侧表面。第三型材453上的该燕尾榫部段沿着面向第一型材451和第二型材452及它们共同的第一燕尾榫部段454、455的表面形成第二燕尾榫部段456。
当两个车辆模块被以首尾相接的方式放置时,将第一车身模块461和第二车身模块462上的相应型材451、452、453的燕尾榫部段454、455、456彼此紧邻地放置并隔开预定距离D(见图5A)。然后,将锁定楔形件431、432布置成在第一车身模块461和第二车身模块462的相反两侧上与第一燕尾榫部段454、455和456接合。第一锁定楔形件431被放置成沿着第一车身模块461和第二车身模块462的内表面与相邻的燕尾榫部段454、456接触,而第二锁定楔形件432被放置成沿着第一车身模块461和第二车身模块462的外表面与相邻的燕尾榫部段455、456接触。然后,使用多个紧固件433将第一锁定楔形件431和第二锁定楔形件432夹紧在一起,从而将第一车身模块461和第二车身模块462夹紧并组装在期望的相对位置。彼此面对的燕尾榫部段454、455、456之间的预定距离D必须大于插入在它们之间的紧固件433的尺寸d(见图5A)。
在图4A至图4B中所示的示例中,第一车身模块461被描述为设置有两个组装在一起的型材451、452,该型材451、452包括共同的第一燕尾榫部段,并且第二车身模块462被描述为设置有单个型材453,该单个型材453包括单个第二燕尾榫部段456。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为两个车身模块提供具有共同的燕尾榫部段的、组装在一起的型材。
如图4A至图4B中所示,第一型材451可以包括形成了第一燕尾榫部段454、455的一部分的、单独的燕尾榫部段454。以此方式,第一型材451具有相对较窄的尺寸,其具有单独的燕尾榫部段454,该燕尾榫部段454可以用作可互换型材的标准化系统的一部分。当组装不是车辆模块之间的连接接头的一部分的模块部件时,可以使用这种型材。
该特征使得第一型材是可更换的,以容许至少一个替代的第一车身模块,同时保留第二型材。例如,通过为第二型材提供第一燕尾榫部段的一半以及能够与第一型材上的单独的燕尾榫部段的一部分互锁的突起,可以使这种布置成为可能。使第一型材上的单独的燕尾榫部段与沿着第二型材的突起形状配合,使得组装好的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在负载下表现为单个型材。
图5A至图5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接头的组装过程。在第一步骤中,如图5A中所示,使包括第一突起554的第一型材551与包括第二突起555的第二型材552彼此接触,如箭头A1和箭头A2所示。第一型材551也被附接到第一车身模块(未示出)。在该示例中,第一型材上的第一突起454形成独立的燕尾榫。第一突起454和第二突起455具有面向连接接头内部的形状配合部段564、565。在第一型材551上,形状配合部段564是在燕尾榫形的第一突起554的一侧上的凹部。在第二型材552上,形状配合部段565是倒燕尾榫形的突起565,该突起565具有与第一突起554的凹部564互补的形状。如图5B中所示,当第一型材551和第二型材552已经被组装好时,第一突起554和第二突起555形成共同的第一燕尾榫。同时,包括第二燕尾榫556且附接到第二车身模块(未示出)的第三型材553相对于平面P以与该型材及相关的车身模块的主平面成直角的方式被夹紧就位。
在第二步骤中,如图5B中所示,在与第三型材553组装之前,第一型材551和第二型材552已被组装并相对于平面P移动就位,如箭头A3所指示。可以使用合适的紧固件(未示出)来组装第一型材551和第二型材552。在该示例中,也可以使用背向该连接接头延伸的凸缘460将第二型材552附接到第一车身模块。第一型材551、第二型材552和第三型材553以相隔预定距离D的方式相对于平面P被保持在固定位置。
然后,如箭头A4和箭头A5所示,将锁定楔形件531、532移动成与第一燕尾榫部段554、555和第二燕尾榫部段556在其相反两侧上接触。
第一锁定楔形件531被放置成沿着第一车身模块和第二车身模块的一侧与相邻的燕尾榫部段554、556接触,而第二锁定楔形件532被放置成沿着第一车身模块和第二车身模块的相反的另一侧与相邻的燕尾榫部段555、556接触(参见图4B)。当与所述型材接触时,第一锁定楔形件531上的渐扩的接触表面536与形成在第一燕尾榫部段554和第二燕尾榫部段556上的渐窄的接触表面535配合。第二锁定楔形件532被布置成以相同的方式与第一燕尾榫部段555和第二燕尾榫部段556配合。
锁定楔形件531、532上的渐扩的接触表面536和相应的燕尾榫部段554、555、556上的渐窄的接触表面535用于精确地定位所述锁定楔形件,并确保第一型材551和第二型材552上的燕尾榫部段554、555被维持在离第三型材553上的与之面对的燕尾榫部段556的预定距离D处。随着彼此面对的锁定楔形件531、532被移位成与所述型材接触时,相配合的渐扩的接触表面536与渐窄的接触表面535将试图将车身模块与其相应的型材拉在一起并通过该连接接头使它们朝着中心平面P移位。然而,所述锁定楔形件防止了这种移位,以便维持预定的分隔距离D。参照第二锁定楔形件532,如图5C中所示,锁定楔形件532上的与平面P平行的两个相反的侧表面538将与燕尾榫部段554、555、556的任一侧上的、对应的与之面对的侧表面537接触。图5C中的第二锁定楔形件532设置有中央隆起的脊部539,该脊部539可以插入到彼此面对的燕尾榫部段之间的间隙中。脊部539设置有螺纹盲孔540(见图5B),用于与螺纹紧固件533配合。该螺纹紧固件具有小于所述燕尾榫部段之间的分隔距离D的直径。
图5D示出了组装好的连接接头,其中,第一型材551、第二型材552和第三型材553由锁定楔形件531、532和紧固件533夹紧在一起。通过施加预定的扭矩对紧固件533进行预加载,如箭头T所示。该连接接头的特征在于,锁定楔形件531、532未被布置成将相应的车身模块的第一燕尾榫部段554、555和第二燕尾榫部段556拉动成彼此接触。而是,各个型材551、552、553上的、燕尾榫部段554、555、556从其延伸的端表面537(见图5B)被拉动成与相应的锁定楔形件531、532上的相应的与之面对的侧表面538接触。当被夹紧在一起时,车身模块的平面中的与通过该连接接头的平面P成直角的压缩力和拉伸力通过锁定楔形件531、532而不是通过燕尾榫部段554、555、556来传递。通过由锁定楔形件和多个紧固件将所述型材夹紧在一起来承受与所述型材平行的通过连接接头的弯矩。优选但不是必须地,通过多个预加载的紧固装置将连接接头夹紧在一起。如上所述,附接到相应型材的相应车身模块未在图5A至图5C中示出。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替代连接接头。在图6中,附接到第一车身模块761的第一型材751和第二型材752被附接到第三型材753,该第三型材753连接到第二车身模块762。使用由多个预加载的紧固件733夹紧在一起的第一锁定楔形件731和第二锁定楔形件732来组装该连接接头,所述多个预加载的紧固件733以分别与所述型材的延伸及第一车身模块和第二车身模块的主平面成直角的方式延伸。图6示出了该连接接头可以与不同的可更换型材及车身模块一起使用。
本发明不应被认为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以想到许多进一步的变型和修改。

Claims (16)

1.一种车辆,其包括车身模块连接接头,所述车身模块连接接头用于将第一车身模块(461)连接到第二车身模块(462),所述连接接头包括细长型材(111,112;211;212;411,412),所述细长型材(111,112;211;212;411,412)分别沿着所述第一车身模块和所述第二车身模块的彼此面对的边缘布置,其中,所述型材由锁定楔形件(431,432)夹紧在一起,所述锁定楔形件(431,432)被布置成与所述型材平行并且由紧固装置(433)连接,所述紧固装置(433)在所述第一车身模块和所述第二车身模块上的彼此面对的型材之间延伸;
其中,所述细长型材包括:
-第一型材(451),所述第一型材(451)沿着第一车身模块(461)的侧边缘布置,该侧边缘沿着远离所述连接接头(411,412)的表面(457);
-第二型材(452),所述第二型材(452)被布置成与所述第一型材(451)平行并沿着彼此面对的侧表面与所述第一型材(451)形状配合接触;
其中,组装在一起的所述第一型材(451)和所述第二型材(452)沿着面向所述连接接头(411,412)的表面形成单个第一燕尾榫部段(454,455);以及
-至少一个第三型材(453),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型材(453)沿着第二车身模块(462)的侧边缘布置,该侧边缘沿着远离所述连接接头(411,412)的表面,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型材(453)沿着面向所述第一型材(451)和所述第二型材(452)的表面具有第二燕尾榫部段(456);
其中,所述锁定楔形件(431,432)被布置成在所述第一车身模块(461)和所述第二车身模块(462)的相反两侧上与所述第一燕尾榫部段(454,455)和所述第二燕尾榫部段(456)接合,
其特征在于,
各个所述型材上的、所述第一燕尾榫部段和所述第二燕尾榫部段从其延伸的端表面被拉动成与相应的所述锁定楔形件上的相应的与所述端表面面对的侧表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材包括形成所述第一燕尾榫部段的一部分的、单独的燕尾榫部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材是可更换的,以容许至少一个替代的第一车身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型材包括所述第一燕尾榫部段的一半以及突起,所述突起能够与所述第一型材上的所述单独的燕尾榫部段的一部分互锁。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型材是加强接头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型材能够在所述第二型材的端部处附接到结构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型材在两端处具有超过所述第一型材的纵向延伸(L1)的纵向延伸(L2)。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型材包括单个型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型材包括两个组装在一起的型材。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是包括至少一个中空腔的挤出型材。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第一锁定楔形件(431)被布置成与所述第一型材和所述第三型材上的相邻的燕尾榫部段接合,并且第二锁定楔形件(432)被布置成与所述第二型材和所述第三型材上的燕尾榫部段接合。
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接头的至少一侧上的锁定楔形件被布置成将相邻的型材夹紧在一起并与所述锁定楔形件上的相对的纵向侧表面接触,以便在相邻的车身模块之间提供齐平的连接。
1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接头由多个预加载的紧固装置保持在一起。
1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一个锁定楔形件包括用于所述紧固装置的盲孔。
1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装置是螺钉。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装置具有40mm的最小长度。
CN201780091190.4A 2017-06-14 2017-06-14 车身模块连接接头 Active CN1106783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17/064622 WO2018228688A1 (en) 2017-06-14 2017-06-14 Vehicle body module connecting join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78379A CN110678379A (zh) 2020-01-10
CN110678379B true CN110678379B (zh) 2022-06-14

Family

ID=59067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1190.4A Active CN110678379B (zh) 2017-06-14 2017-06-14 车身模块连接接头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38864B2 (zh)
EP (1) EP3638571A1 (zh)
CN (1) CN110678379B (zh)
WO (1) WO20182286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2837B (zh) * 2017-11-22 2022-11-08 皮耶希设计公司 汽车的车身平台以及包括这种车身平台的汽车
DE102019103858A1 (de) * 2019-02-15 2020-08-20 Man Truck & Bus Se Fahrzeugkonstruktion mit Anschlussknoten-Klemmverbindung
US11702146B2 (en) * 2019-05-21 2023-07-18 Volvo Bus Corporation Vehicle body element connecting joint
CN114555455B (zh) * 2019-10-17 2024-04-09 勒滕达公司 低地板公共汽车
CN112693526B (zh) * 2021-01-19 2022-07-26 荣成龙河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车厢用插接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69369A (en) 1980-03-07 1984-09-04 Vsesojuzny Konstruktorsko-Experimentalny Institut Avtobusostroenya Module element of city bus or like vehicle and bus assembled on the basis of such module elements
DE29519372U1 (de) 1995-10-02 1996-03-21 Alusuisse-Lonza Services AG, Neuhausen am Rheinfall Baugruppe mit insbesondere stranggepreßten Hohlprofilen für Wagenaufbauten
DE19628305A1 (de) * 1996-07-13 1998-01-15 Vaw Ver Aluminium Werke Ag Schienenfahrzeug
FR2828914B1 (fr) 2001-08-22 2004-06-04 Poma Otis Systemes De Transp Dispositif d'assemblage
WO2005095192A1 (en) * 2004-04-01 2005-10-13 Uniteam Italia Srl Modular vehicle
US20070096505A1 (en) * 2005-10-04 2007-05-03 Haack Brian P Modular assembly for recreational vehicle
DE102005048001B4 (de) 2005-10-06 2007-06-14 Euro-Composites S.A., Zone Industrielle Verbindungselement
US7798560B2 (en) * 2007-01-11 2010-09-21 Ford Motor Company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203318539U (zh) 2013-06-22 2013-12-04 吉林市长久专用车有限公司 用于厢式货车的插接蒙皮
CN106005047B (zh) 2016-07-29 2018-09-18 东莞中山大学研究院 一种轻量化中巴车的前后脸与车身架连接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78379A (zh) 2020-01-10
WO2018228688A1 (en) 2018-12-20
EP3638571A1 (en) 2020-04-22
US20200164930A1 (en) 2020-05-28
US11338864B2 (en) 2022-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78379B (zh) 车身模块连接接头
KR100199537B1 (ko) 압출된 접속구
EP2126236B1 (en) A framing system of studs and rails connected together by adapter members
KR101454726B1 (ko) 수지 루프 패널 구조
EP2030877B1 (de) Fahrzeuggestell mit Dachelement
US20070227089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joining building components
CZ281115B6 (cs) Rohový spoj dvou profilových tyčí s připojovací mi částmi profilu C
DE102010014302A1 (de) Luftfahrzeug und Befestigungsanordnung für eine Fußbodenstruktur in einem Luftfahrzeug
CN105984510A (zh) 车身结构
CN113942584B (zh) 一种梁搭接加强结构和后围白车身梁
US6061989A (en) Modular structural components
EP3369638B1 (de) Wandmodul und ei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komponenten mit wandmodulen für den rohbau von wagenkästen im schienenfahrzeugbau in differenzialbauweise
EP3972889B1 (en) Vehicle body element connecting joint
DE102019126375A1 (de) Stützstrukturmodul für einen Wagenkasten
US10703420B2 (en) Vehicle joint
EP3656191A1 (de) E-schrank für ein fahrzeug sowie montageverfahren für einen e-schrank
CN112441143B (zh) 车身骨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EP1302349A2 (en) Door wing structure for tarpaulin-covered trucks and similar vehicles
US11325657B2 (en) Body for vehicle
DE102018202159A1 (de) Befestigungs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r längsseitigen Befestigung eines Karosserieprofilbauteils und Schweller für eine Fahrzeugkarosserie
CN219687462U (zh) 一种车架与车身的连接结构
CN114735085B (zh) 机舱骨架结构总成
US10427721B2 (en) Mounting element and mounting arrangement in a vehicle
CN209875650U (zh) 连接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US20180215416A1 (en) Vehicle roof support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