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76421B - 电池模组及电动汽车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组及电动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76421B
CN110676421B CN201810706672.2A CN201810706672A CN110676421B CN 110676421 B CN110676421 B CN 110676421B CN 201810706672 A CN201810706672 A CN 201810706672A CN 110676421 B CN110676421 B CN 1106764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 bar
battery module
battery
heat
cool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0667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76421A (zh
Inventor
宋阳
齐忠蒙
黄小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Jinka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Jinka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Jinka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Jinka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0667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764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764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764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764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764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电动汽车。该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冷却装置、第一汇流排、第二汇流排和导热绝缘件,多个所述电芯均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电芯的正极和负极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在侧;所述冷却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所在侧;所述第一汇流排和所述第二汇流排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在侧,且多个所述电芯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一汇流排和所述第二汇流排连接;所述导热绝缘件包括上部、侧部和底部,所述上部与所述第一汇流排和所述第二汇流排中的至少一者叠层设置,所述上部通过所述侧部与所述底部连接,所述底部与所述冷却装置叠层设置。本申请所提供的这种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较长。

Description

电池模组及电动汽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可充电电池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但是,对于大型的电池模组而言,由于带电量均相对较大,且其体积能量密度也相对较高,因而这种电池模组相对较差的散热问题就会凸显出来。目前,大多数的电池模组采用风冷或液冷的方式,来提升电池模组的散热效率,但是,对于某些电池模组而言,出于连接便利等方面的考虑,整个电池模组的正负极需从同一侧引出,对于这种电池模组而言,其通常在正负极的另一端设置冷却装置,以对电池模组进行冷却,但是,这种结构的电池模组在使用过程中,其内部的电芯的各部分因与冷却装置之间的距离不同,会出现温度不相等的情况,单体电池中远离冷却装置的部分的温度远高于靠近冷却装置的部分,这会造成单体电池内位于不同位置的活性物质的使用情况不同,这不利于提升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及电动汽车,以解决目前电池模组内因电芯中各部分的温度不同,而严重降低整个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多个电芯,多个所述电芯均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电芯的正极和负极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在侧;
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所在侧;
第一汇流排和第二汇流排,所述第一汇流排和所述第二汇流排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在侧,且多个所述电芯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一汇流排和所述第二汇流排连接;
导热绝缘件,所述导热绝缘件包括上部、侧部和底部,所述上部与所述第一汇流排和所述第二汇流排中的至少一者叠层设置,所述上部通过所述侧部与所述底部连接,所述底部与所述冷却装置叠层设置。
优选地,所述上部叠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汇流排与所述第二汇流排之间。
优选地,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均通过铝丝分别与所述第一汇流排和所述第二汇流排连接;所述第一汇流排和所述第二汇流排通过导热胶与所述上部粘接。
优选地,所述上部、所述侧部和所述底部三者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
优选地,所述冷却装置为冷却板,所述底部设置成与所述冷却板的表面贴合,且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相对方向上,所述底部的投影位于所述表面的投影内。
优选地,所述底部设置于多个所述电芯与所述冷却板之间,且所述底部与所述冷却板的表面之间通过导热胶粘接。
优选地,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池模组还包括模组支架,所述模组支架为方形结构,所述模组支架具有电芯安装孔,所述电芯均为圆形柱状电芯,多个所述电芯均安装于所述电芯安装孔内,所述侧部叠设于所述模组支架的侧面。
优选地,所述导热绝缘件的导热系数大于3W/(m·K)。
优选地,所述导热绝缘件的厚度为1.5mm~2.5mm。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提供的电池模组。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池模组中,多个电芯的正极和负极分别通过第一汇流排和第二汇流排进行连接,为了提升电芯的散热效率,以及增大整个电芯中各部分的散热量,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池模组中还设置有导热绝缘件,导热绝缘件的上部与第一汇流排和第二汇流排中的至少一者层叠设置,且导热绝缘件的上部通过其侧部与其底部连接,导热绝缘件的底部与冷却装置叠层设置。在电池模组的工作过程中,电芯中靠近冷却装置的部分可以直接在冷却装置的作用下实现自身散热的目的,而电芯中远离冷却装置的部分则可以通过将自身产生的热量传递给第一汇流排和第二汇流排,第一汇流排和第二汇流排中的至少一者则可以将这部分热量传递给导热绝缘件的上部,然后,导热绝缘件的上部可以通过其侧部将热量传递给其底部,在冷却装置的作用下,传递至底部的热量可以被带走,在导热绝缘件和冷却装置的组合作用下,可以提升整个电芯的散热效率,且可以使电芯中各部分的散热量尽可能得以提升,进而使得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得以提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模组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热绝缘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导热绝缘件在A-A向上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
1-模组支架;
2-电芯;
21-正极;
22-负极;
3-冷却装置;
4-第一汇流排;
5-第二汇流排;
6-导热绝缘件;
61-上部;
611-连接过孔;
62-侧部;
63-底部;
7-铝丝。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其散热效率较高,且电池模组内的多个电芯2中各部分的散热情况相对平衡且较高,进而整个电池模组的寿命较高。该电池模组包括壳体(图中未示出)、电芯2、冷却装置3、第一汇流排4、第二汇流排5以及导热绝缘件6,其中壳体可以为金属或塑料等材料制成的框架状结构,壳体具有电芯收容空间,电芯2设置有多个,多个电芯2均可以容置于电芯收容空间内,多个电芯2均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为了使该电池模组可以实现同侧取电的目的,多个电芯2的正极21和负极22均设置在第一表面所在的一侧,也就是说,所有的电芯2的正极21和负极22均设置在电池模组的一侧,电芯2的形状和规格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电芯2可以为圆形柱状电芯,也可以为方形电芯等,多个电芯2可以按照一定规则均匀排布于壳体的电芯收容空间内;为了将多个电芯2的正极21和负极22分别连接起来,可以将第一汇流排4和第二汇流排5均设置在第一表面所在侧,多个电芯2的正极21均可以与第一汇流排4连接,多个电芯2的负极22均可以与第二汇流排5连接,具体地,正极21与负极22可以通过金属连接件,如铜片或铝丝等分别与第一汇流排4和第二汇流排5连接,为了降低连接难度,第一汇流排4和第二汇流排5可以叠层设置于电芯2的外侧,且可以同时在第一汇流排4和第二汇流排5上加工出贯穿孔,从而使金属连接件可以穿过贯穿孔与电芯2的正极21或负极22连接;同时,在第一汇流排4和第二汇流排5上设置贯穿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整个电池模组的重量,进而提升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为了提升电芯2的散热效率,电芯2的第二表面所在侧还设置有冷却装置3,冷却装置3可以通过风冷、水冷或其他冷却方式,带走电芯2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绝大部分热量,其具体可以为板状结构,以提升其与电芯2的第二表面之间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为了提升电芯2中远离冷却装置3的部分的散热效率,如图4和图5所示,该电池模组内还设置导热绝缘件6,导热绝缘件6由导热材料制成,其可以由单独一种材料制成,也可以由多种材料复合制成,或者,也可以由多种材料形成层叠状结构,对此,本文不作限定;导热绝缘件6包括上部61、侧部62和底部63,其中,上部61可以与第一汇流排4和第二汇流排5中的至少一者层叠设置,其具体可以为板状结构,以增加与同为板状结构的第一汇流排4和/或第二汇流排5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加快电芯2通过第一汇流排4和第二汇流排5将热量传递至上部61的效率;侧部62可以为U型结构,其可以设置成与电芯2接触,以带走电芯2产生的热量的一部分;同时,侧部62还可以同时与上部61和底部63连接,从而形成框架状结构的导热绝缘件6,增加上部61与底部63之间的连接面积,且还可以增大导热绝缘件6与电芯2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将电芯2远离冷却装置3的部分所产生的热量通过上部61和侧部62,传递至底部63,底部63可以叠设于冷却装置3,从而借助冷却装置3将电芯2工作所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冷却装置3,最终通过冷却装置3将电芯2产生的热量带走;当然,综合生产成本及散热效率,以及能量密度等多方面因素考虑,侧部62也可以为板状结构,其仅设置在电芯2的一侧,且同时与上部61和底部63连接。另外,为了保证电池模组的安全工作,导热绝缘件6与第一汇流排4、第二汇流排5和电芯2之间均绝缘设置,具体可以采用在表面涂覆绝缘漆的方式,或者,可以直接采用导热性能和绝缘性能均相对较好的材料制作整个导热绝缘件6。
上述可知,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池模组中,多个电芯2均安装于壳体内,多个电芯2的正极21和负极22分别通过第一汇流排4和第二汇流排5进行连接,为了提升电芯2的散热效率,以及增大整个电芯2中各部分的散热量,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池模组中还设置有导热绝缘件6,导热绝缘件6的上部61与第一汇流排4和第二汇流排5中的至少一者叠层设置,且导热绝缘件6的上部61通过其侧部62与其底部63连接,导热绝缘件6的底部63与冷却装置3叠层设置。在电池模组的工作过程中,电芯2中靠近冷却装置3的部分可以直接在冷却装置3的作用下实现自身散热的目的,而电芯2中远离冷却装置3的部分则可以通过将自身产生的热量传递给第一汇流排4和第二汇流排5,第一汇流排4和第二汇流排5中的至少一者则可以将这部分热量传递给导热绝缘件6的上部61,然后,导热绝缘件6的上部61可以通过其侧部62将热量传递给其底部63,在冷却装置3的作用下,传递至底部63的热量可以被带走,在导热绝缘件6和冷却装置3的组合作用下,可以提升整个电芯2的散热效率,且可以使电芯2中各部分的散热量尽可能得以提升,进而使得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得以提升。
优选地,可以将导热绝缘件6的上部夹设于第一汇流排4和第二汇流排5之间,从而使得导热绝缘件6能同时与第一汇流排4和第二汇流排5接触,从而进一步提升导热绝缘件6的导热效率,进而提升整个电池模组的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多个电芯2的正极21和负极22均可以采用铝丝7分别与第一汇流排4和第二汇流排5连接,由于金属铝的导热和导电性能均较好,且金属铝的密度相对较小,有利于降低整个电池模组的重量;另外,在连接正极21与第一汇流排4,以及负极22与第二汇流排5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超声波铝丝焊的方式,因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池模组中正极21与第一汇流排4之间、负极22与第二汇流排5之间的连接空间均相对较小,而采用超声波铝丝焊的方式进行上述连接过程则相对便利,且这种连接方式在焊接的过程中温升较小,且焊接过程几乎不会产生废弃物,另外,还便于整个电池模组后续拆卸回收工作的进行。在铝丝7的导热作用下,电芯2中远离冷却装置3的部分所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铝丝7传递至第一汇流排4和第二汇流排5上,为了进一步提升导热绝缘件6与第一汇流排4和第二汇流排5之间的热传导效率,第一汇流排4和第二汇流排5均可以通过导热胶与导热绝缘件6的上部61粘接,从而提升第一汇流排4和第二汇流排5与导热绝缘件6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及连接紧密程度,从而进一步提升导热效率。具体地,结合图1-4所示,可以通过在导热绝缘件6的上部61上设置连接过孔611,以使铝丝7可以穿过连接过孔611与第一汇流排4连接,从而将多个电芯2连接起来。
进一步地,导热绝缘件6中的上部61、侧部62和底部63三者可以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这不仅可以提升整个导热绝缘件6的结构强度,还可以提升侧部62与上部61和底部63之间的连接紧密性,进而提升导热绝缘件6内部的热传导效率,以进一步提升整个电芯2,尤其是电芯2中远离冷却装置3的部分的散热效率。具体地,导热绝缘件6可以为金属材料通过压铸、折弯及冲压等方式形成的片状或板状结构,且在前述结构的表面涂覆绝缘漆;对于由非金属材料或其他导热绝缘材料形成的导热绝缘件6,则可以采用冷压成型或热压成型等方式形成板状或U型结构的导热绝缘件6。
进一步地,冷却装置3可以为冷却板,也就是说冷却装置3为板状结构的冷却装置3,通过使导热绝缘件6的底部63与冷却板的表面贴合设置,可以增大底部63与冷却装置3直接接触的面积及二者之间的连接紧密程度,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个导热绝缘件6的底部63与冷却装置3之间的热交换效率,从而达到提升整个电池模组散热效率的目的。具体地,冷却板的厚度和形状可以根据电池模组的整体结构和尺寸确定,为了进一步保证整个电池模组的散热效率,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排布方向上,也可以说在整个电池模组的高度方向上,可以使导热绝缘件6的底部63的投影位于冷却板的表面的投影内,也可以说,冷却板中贴合表面的面积可以大于或等于导热绝缘件6底部63的贴合表面的面积,这可以保证底部63上的各个部分均能与冷却板接触,从而进一步提升底部63与冷却板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更具体地,可以设置导热绝缘件6的底部63和冷却板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这可以在保证电池模组具有较高散热效率的情况下,整个电池模组的结构更加紧凑,且可以使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相对较高;在安装导热绝缘件6的过程中,可以将导热绝缘件6设置于电芯2与冷却装置3之间,具体地,可以通过导热胶将底部63粘接于冷却板的表面,同时,多个电芯2的第二表面与底部63之间也可以采用导热胶粘接,这不仅可以提升导热绝缘件6的连接可靠性,还可以为多个电芯2提供一定的缓冲效果,从而提升多个电芯2的工作稳定性,以进一步提升整个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
出于某些设计及使用需求,一种可选地具体实施例是,电池模组内的多个电芯2均可以为圆形柱状电芯,为了实现对圆形柱状电芯2的固定及安装,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池模组还包括模组支架1,模组支架1可以由塑料或其他绝缘材料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模组支架1可以为方形结构,模组支架1内设置有电芯安装孔,电芯安装孔用于安装电芯2,其对应可以为圆形贯穿孔,从而使得电芯2的第二表面可以直接通过导热胶与导热绝缘件6接触,模组支架1上设置有多个电芯安装孔,多个电芯安装孔可以呈一定规则排列,如多个电芯安装孔可以呈多排排列,相邻两排可以交错布置,这可以进一步提升壳体内电芯收容空间的利用率;在组装电池模组的过程中,可以使导热绝缘件6的侧部62设置于模组支架1与壳体之间,且可以使板状的侧部62与模组支架1和壳体均相互贴合,这还可以借助壳体将电芯2产生的一部分热量散发出去。
综合生产和使用成本以及散热效率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冷却装置3可以包括水冷板(图中未示出),水冷板具有进水口、出水口和冷却管路,进水口和出水口可以通过冷却管路连通,水冷板内填充有水,水的吸热能力以及成本均相对较低,且取材便利。水冷板可以由由金属板材经拼接或焊接制成的具有空腔的板状结构,其可以通过进水口和出水口与外界连通,以便于更换冷却介质水。为了提升水的利用率,可以在水冷板的空腔内设置一些管路,以使冷却介质水可以按照设定路径移动。
优选地,为了保证导热绝缘件6具有较高的导热效率,可以设计导热绝缘件6的导热系数大于3W/(m·K)。具体地,在导热绝缘件6由一种材料制成的情况下,使该材料的导热系数满足需求即可,而通过多种材料经复合形成的复合材料制作导热绝缘件6时,则需保证复合材料的整体导热系数满足设计需求;而通过多种材料成层叠状结构的导热绝缘件6时,则需保证多种材料的导热系数均满足设计需求。
进一步地,为了在提供较好的导热效果的同时,还不会使整个电池模组的尺寸和重量增大过多,可选地,导热绝缘件6的厚度可以为1.5mm~2.5mm。
基于上述任一项所提供的电池模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图中未示出),该电动汽车包括车架、底盘、轮胎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模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电芯,多个所述电芯均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电芯的正极和负极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在侧;
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所在侧;
第一汇流排和第二汇流排,所述第一汇流排和所述第二汇流排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在侧,且多个所述电芯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一汇流排和所述第二汇流排连接;
导热绝缘件,所述导热绝缘件包括上部、侧部和底部,所述上部与所述第一汇流排和所述第二汇流排中的至少一者叠层设置,所述上部通过所述侧部与所述底部连接,所述底部与所述冷却装置叠层设置;
所述冷却装置为冷却板,所述底部设置成与所述冷却板的表面贴合,且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相对方向上,所述底部的投影位于所述表面的投影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叠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汇流排与所述第二汇流排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均通过铝丝分别与所述第一汇流排和所述第二汇流排连接;所述第一汇流排和所述第二汇流排通过导热胶与所述上部粘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所述侧部和所述底部三者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设置于多个所述电芯与所述冷却板之间,且所述底部与所述冷却板的表面之间通过导热胶粘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组支架,所述模组支架为方形结构,所述模组支架具有电芯安装孔,所述电芯均为圆形柱状电芯,多个所述电芯均安装于所述电芯安装孔内,所述侧部叠设于所述模组支架的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绝缘件的导热系数大于3W/(m·K)。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绝缘件的厚度为1.5mm~2.5mm。
9.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
CN201810706672.2A 2018-07-02 2018-07-02 电池模组及电动汽车 Active CN1106764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06672.2A CN110676421B (zh) 2018-07-02 2018-07-02 电池模组及电动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06672.2A CN110676421B (zh) 2018-07-02 2018-07-02 电池模组及电动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76421A CN110676421A (zh) 2020-01-10
CN110676421B true CN110676421B (zh) 2022-04-15

Family

ID=69065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06672.2A Active CN110676421B (zh) 2018-07-02 2018-07-02 电池模组及电动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764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7404B (zh) * 2021-09-30 2023-07-14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圆柱电池模组
CN114421082B (zh) * 2021-12-17 2024-03-15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框架、电池模组及电池模组的装配方法
WO2023245330A1 (zh) * 2022-06-20 2023-12-2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4976502B (zh) * 2022-06-16 2023-09-22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蓄电池的汇流排、电池包、及冷却方法
CN218005162U (zh) * 2022-06-22 2022-12-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69840A (zh) * 2015-08-21 2017-03-01 株式会社Lg化学 电池模块、电池组和车辆
WO2018008866A1 (ko) * 2016-07-06 2018-01-1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자동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44732A (ja) * 2009-04-01 2010-10-28 Denso Corp 電池システム
JP2014197452A (ja) * 2011-08-03 2014-10-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
US9966584B2 (en) * 2013-03-11 2018-05-08 Atieva, Inc. Bus bar for battery packs
WO2015155919A1 (ja) * 2014-04-10 2015-10-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池ブロック、及び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04651380U (zh) * 2015-06-05 2015-09-16 北京科易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连接结构
CN206040783U (zh) * 2016-08-30 2017-03-22 广州盘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散热防爆装置
US10700335B2 (en) * 2016-09-07 2020-06-30 Thunder Power New Energy Vehicle Development Company Limited Battery system housing with internal busbar
US10230140B2 (en) * 2016-09-27 2019-03-1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Vehicle battery cooling system
CN106876651A (zh) * 2017-03-31 2017-06-20 山东三尺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大容量镍氢电池
CN107275710A (zh) * 2017-05-18 2017-10-20 苏州鲁卡斯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包导热散热装置
CN107204498A (zh) * 2017-07-12 2017-09-26 浙江谷神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散开放式锂离子电池
CN207409537U (zh) * 2017-08-30 2018-05-25 杭州捷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69840A (zh) * 2015-08-21 2017-03-01 株式会社Lg化学 电池模块、电池组和车辆
WO2018008866A1 (ko) * 2016-07-06 2018-01-1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자동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76421A (zh) 2020-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76421B (zh) 电池模组及电动汽车
WO2017198017A1 (zh) 一种电池箱
KR101084969B1 (ko) 온도 센서가 장착된 전지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중대형 전지팩
CN102356505B (zh) 具有优良散热特性的电池模块和中型到大型电池组
KR100944980B1 (ko) 냉각수단을 구비한 전지모듈과 이를 포함하는 중대형 전지팩
KR20110100263A (ko) 열-안정화된 전기 배터리 모듈
CN205881968U (zh) 高安全性能软包电池模组
KR20120016590A (ko) 콤팩트한 구조와 우수한 방열 특성의 전지모듈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중대형 전지팩
KR20100068097A (ko) 우수한 방열 특성의 전지모듈 및 중대형 전지팩
CN107845845B (zh) 一种液冷电池模组
CN113140824B (zh) 一种电池模组、电池系统和车辆
WO2024031413A1 (zh) 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0040347U (zh) 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
WO2022143409A1 (zh) 一种电池单体及其电池模块
CN116345051A (zh) 一种多面冷却电池模组
KR101533992B1 (ko) 전지모듈
CN111710807A (zh) 电池箱
US11133541B2 (en) Battery pack
CN110649348A (zh) 一种快速散热的电池包
CN211182299U (zh) 电池包下箱体及电池包
CN212571173U (zh) 电池箱
CN108110152B (zh) 基于蜂窝状结构化的方形电池包
CN108091801B (zh) 一种六边形蜂窝结构的单体电池
CN221447296U (zh) 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2993474A (zh) 电池包下箱体及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