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73378A - 微结构调光膜 - Google Patents

微结构调光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73378A
CN110673378A CN201910930191.4A CN201910930191A CN110673378A CN 110673378 A CN110673378 A CN 110673378A CN 201910930191 A CN201910930191 A CN 201910930191A CN 110673378 A CN110673378 A CN 1106733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film
microstructure
film
light
liquid cry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3019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大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ENP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ENP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ENP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ENP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3019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733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06733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733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4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based on 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s, e.g. microencapsulated liquid crysta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54Accessories
    • G03B21/56Projection screens
    • G03B21/60Projection scree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f the surfa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Abstract

一种微结构调光膜,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导电膜、第二导电膜、若干微结构和聚合物分散液晶,所述微结构平行间隔的设于所述第一导电膜与第二导电膜之间;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设于所述第一导电膜与第二导电膜之间,并分布于所述微结构之间;当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呈透明状态时,所述微结构可承载投影光线而用于显示投影内容。本发明通过在聚合物分散液晶中设置微结构,利用微结构承载投影光线,从而使得微结构调光膜在通电状态下,既可以用于投影成像,又可以透过透明的聚合物分散液晶而观看到投影画面背后的实际场景。此外,当聚合物分散液晶未通电而呈不透明状态时,所述微结构可用于提高对比度或显示亮度,从而提高投影画面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微结构调光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调光膜,特别涉及一种微结构调光膜。
【背景技术】
聚合物分散液晶(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s,PDLC)是一种含有聚合物单体和液晶材料的混合物。通过外加电场,可以使聚合物分散液晶在不透明状态和透明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因此,人们将聚合物分散液晶加工在两片玻璃或两片膜材之间,以形成调光产品。现有的调光产品,其不通电时,整体不透明,其可用于隔断,并且可用于投影成像;而通电时,其整体呈透明状,此时,无法用于投影成像。而实际中,人们有时需要在观看到投影画面的同时,又能透过投影屏幕看见背后的场景。因此,现有的这种调光产品便无法满足跟多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通电时可用作透明投影屏,不通电时可用作不透明投影屏,并可提高投影效果的微结构调光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结构调光膜,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导电膜、第二导电膜、若干微结构和聚合物分散液晶,所述微结构平行间隔的设于所述第一导电膜与第二导电膜之间;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设于所述第一导电膜与第二导电膜之间,并分布于所述微结构之间;当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呈透明状态时,所述微结构可承载投影光线而用于显示投影内容。
进一步地,所述微结构至少设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相对所述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的表面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微结构由吸光材料制成或由反光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微结构包括微结构本体和设于微结构本体上的功能材料涂层,所述功能材料涂层由吸光材料或反光材料涂覆于所述微结构本体的表面上而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微结构本体由透光材料或半透明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其还包括粘胶层和离型膜,所述粘胶层设于所述第一导电膜和/或第二导电膜的表面上,所述离型膜复合于所述粘胶层上。
进一步地,其还包括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所述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分别复合于所述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的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膜由导电材料附着于第一基材上而形成,所述第二导电膜由导电材料附着于第二基材上而形成,所述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导电材料与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微结构之间的距离为0.005~6mm,所述微结构的厚度范围为0.001~3mm。
本发明的有益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微结构调光膜通过在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之间设置若干微结构,并使微结构分布于聚合物分散液晶中,从而可利用微结构承载投影光线;当聚合物分散液晶呈透明状态时,所述微结构便可用于承载投影光线而用于显示投影内容,从而使得微结构调光膜在通电状态下,既可以用于投影成像,又可以透过微结构之间的间隙而观看到投影画面背后的实际场景。此外,当聚合物分散液晶呈不透明状态时,所述微结构可用于提高对比度或显示度,从而可提高投影画面的显示效果。本发明的微结构调光膜相比于传统的调光膜,通电时也可用于投影成像,不通电时具有更好的投影效果,因此,其适用范围更广,可满足多种使用需求。本发明的成像调光膜具有结构简单、功能实用的特点,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宜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实施例2通电时的原理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实施例2通电时的原理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3的原理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3、实施例4通电时的原理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3、实施例4通电时的原理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3、实施例4通电时的原理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5的原理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6的原理示意图。
第一导电膜10、第二导电膜20、微结构30、第一表面31、第二表面32、顶部33、微结构本体33、第三表面331、第四表面332、连接面333、功能材料涂层34、聚合物分散液晶40、粘胶层50、离型膜60、第一玻璃70、第二玻璃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发明不构成任何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微结构调光膜包括第一导电膜10、第二导电膜20、微结构30、聚合物分散液晶40。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导电膜10和第二导电膜20用于给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40施加电场。其中,第一导电膜10由导电材料附着于第一基材上的一侧表面而形成。第二导电膜20由导电材料附着于第二基材的一侧表面上而形成。所述第一基材、第二基材呈透明状,并且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导电材料可选用公知的导电材料,本实施例不对其进行限制。所述导电材料附着于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上的方式可参考公知技术,本实施例不对其进行限制,例如,通过真空溅射的方式附着于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上。第一基材和附着于其上的导电材料便形成了本实施例的第一导电膜10。第二基材和附着于其上的导电材料便形成了本实施例的第二导电膜20。
如图1所示,所述微结构30设有若干个,其分布于所述第一导电膜10和第二导电膜20之间,具体的,其位于第一导电膜10和第二导电膜20的导电材料之间。所述微结构30之间平行间隔,其之间形成可用于填充聚合物分散液晶40的空间。所述微结构30呈长条状,其由所述第一导电膜10/第二导电膜20的一端而延伸至第一导电膜10/第二导电膜20的另一端。根据微结构调光膜的使用习惯,即以微结构调光膜正常使用时的方向而言,所述微结构30呈横向设置。换言之,所述微结构30由第一导电膜10/第二导电膜20的一端沿横向而延伸至第一导电膜10/第二导电膜20的另一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30整体均由吸光材料制成,其具有光吸收作用。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吸光材料,是相对而言的,并不是绝对的。因为理论上并没有100%反光能力的材料和100%吸光能力的材料。因此,对于本发明所述的吸光材料和反光材料,应当理解成是相对材料的反光能力和吸光能力的强弱而言的,当材料对光线的吸收能力大于其对光线的反射能力时,便可称之为吸光材料。同样的,当材料对光线的反射能力大于其对光线的吸收能力时,便可称之为反光材料。通常情况下,浅色材料对光线的反射能力较强,对光线的吸收能力就较弱一些,而深色材料对光线的吸收能力较强,对光线的反射能力就较弱一些,因此,深色材料相对浅色材料便是吸光材料,浅色材料相对深色材料便是反光材料。本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30选用的吸光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黑色油墨、黑色油漆、黑色胶体、黑色粉体或其他深色的材料。
具体实施时,可通过形状与所述微结构30形状相嵌的模具在第一导电膜10的导电材料一侧表面上进行涂布,吸光材料便附着于第一导电膜10的表面上,并具有与模具相嵌的形状,从而便可在第一导电膜10的表面上成型出所述微结构30,并使所述微结构30平行间隔。所述微结构30的加工成型工艺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述的工艺。
如图1所示,所述微结构30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而设置,其至少设有第一表面31和第二表面32。所述第一表面31和第二表面32中至少有一个表面与所述第一导电膜10和第二导电膜20倾斜一定角度。换言之,相对所述第一导电膜10和第二导电膜20的表面而言,所述第一表面31和第二表面32至少有一个表面为斜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30的截面形状呈三角形,第一表面31和第二表面32的一端共线。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30的截面形状呈直角梯形,第一表面31与第一导电膜10垂直,第二表面32与第二导电膜20倾斜。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30的截面形状呈不规则形状。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微结构30的截面形状呈等腰梯形,第一表面31和第二表面32均与第一导电膜10倾斜。
本发明中,在所述第一导电膜10和第二导电膜20之间设有多个微结构30,各个微结构30的形状,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其具体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各微结构30的形状完全一致。其他实施例中,各微结构30的形状可以不完全一致,例如,部分微结构30的横截面形状呈直角梯形,部分微结构30的横截面形状呈等腰梯形;或者各微结构30的第一表面31的倾斜角度不同而使得各个微结构30的形状不同,以适应投影光线的使用需求。各微结构30的尺寸,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其具体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各微结构30的尺寸完全一致。所述微结构30之间间隔的距离,既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其具体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各微结构30之间等间距分布。
所述微结构30的尺寸和微结构30之间间隔的距离,可根据加工设备的精度进行调整,其具体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30之间间隔的距离为0.005~6mm,所述微结构30的厚度范围为0.001~3mm。
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40可选用公知的聚合物分散液晶,当施加外加电场时,聚合物分散液晶40便可从不透明状态变化至透明状态;当不施加外电场时,聚合物分散液晶40便呈不透明状态。
如图1所示,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40设于所述第一导电膜10和第二导电膜20之间,并分布于所述微结构30之间。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40与所述导电材料接触,当所述第一导电膜10和第二导电膜20上电时,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40的两侧便被施加电场,从而可由不透明状态变化至透明状态。
如图1所示,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40分布于所述微结构30之间时,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40既可以是高出所述微结构30的顶部33,也可以是与微结构30的顶部33平齐。本实施例中,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40填充于所述微结构30之间时,其高出所述微结构30的顶部33而与第二导电膜20的导电材料接触,而微结构30的顶部33则与第二导电膜20的表面间隔一定距离而不与第二导电膜20的导电材料接触。
藉此,如图1所示,便形成了本实施例的微结构调光膜:第一导电膜10和第二导电膜20之间均匀分布有微结构30,微结构30由吸光材料制成,微结构30之间填充有聚合物分散液晶40,聚合物分散液晶40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导电膜10和第二导电膜20的导电材料接触。
本实施例的微结构调光膜未通电时的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导电膜10和第二导电膜20未上电时,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40呈不透明状态,此时,整个微结构调光膜呈不透明状态,此时,其可用作反射式投影屏,用于投影成像:投影光透过第一导电膜10或第二导电膜20而入射至聚合物分散液晶40的表面,经由聚合物分散液晶40表面的反射,并透过第一导电膜10或第二导电膜20而射入至前方的观众区,以使得观众观看到成像在聚合物分散液晶40上的投影画面。而分布于聚合物分散液晶40中的微结构30具有吸光作用,其可对不同于投影光方向的环境光进行吸收,减少环境光对投影光的干扰:当环境光以不同于投影光的方向射入至微结构调光膜时,其透过第一导电膜10而射入至微结构30的表面,部分或大部分的环境光将被微结构30吸收而无法反射出去,从而可减少环境光对投影光的干扰效果,提高投影画面的整体对比度,进而提高投影效果。相比于未设有微结构30的调光膜,在未通电状态时,本实施例的微结构调光膜的投影画面对比度更高,显示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的微结构调光膜通电时的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导电膜10和第二导电膜20上电时,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40呈透明状,其不利于反射成像,此时,所述微结构30用于承载投影光线而用于显示投影内容。如前所述,所述微结构30由吸光材料制成,其吸光能力大于反射能力,但是,其依然具有一定的反射能力,当聚合物分散液晶40透明时,微结构30对于光线的反射能力将大于聚合物分散液晶40对光线的反射能力,因此,微结构30主要用于承载投影光线而用于显示投影内容。
如图2所示,当投影光线由第二导电膜20一侧射入时,投影光线穿过第二导电膜20及聚合物分散液晶40而射入至微结构30的表面;投影光线经微结构30表面的反射后,穿过第二导电膜20而射入至与投影设备位于同侧的观众侧,使得观众可观看到成像在微结构30表面上的投影画面;与此同时,由于聚合物分散液晶40透明,因此,观众还可透过聚合物分散液晶40而观看到投影画面后方的实际场景。
如图3所示,当投影光线由第一导电膜10一侧射入时,投影光线穿过第一导电膜10及聚合物分散液晶40而射入至微结构30的表面;投影光线经微结构30表面的反射后,穿过第二导电膜20而射入至与投影设备位于不同侧的观众侧,使得观众可观看到成像在微结构30表面上的投影画面;与此同时,由于聚合物分散液晶40透明,因此,观众还可透过聚合物分散液晶40而观看到投影画面后方的实际场景。
相比于现有的调光膜,本实施例的成像调光膜在通电时,同样可用于投影成像,用作透明投影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实施例1中的微结构30由吸光材料制成,而本实施例的微结构30由反光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的微结构调光膜未上电时的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导电膜10和第二导电膜20上电时,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40呈透明状,其不利于反射成像,此时,所述微结构30用于承载投影光线而用于显示投影内容。
如图2所示,当投影光线由第二导电膜20一侧射入时,投影光线穿过第二导电膜20及聚合物分散液晶40而射入至微结构30的表面;投影光线经微结构30表面的反射后,穿过第二导电膜20而射入至与投影设备位于同侧的观众侧,使得观众可观看到成像在微结构30表面上的投影画面;与此同时,由于聚合物分散液晶40透明,因此,观众还可透过聚合物分散液晶40而观看到投影画面后方的实际场景。
如图3所示,当投影光线由第一导电膜10一侧射入时,投影光线穿过第一导电膜10及聚合物分散液晶40而射入至微结构30的表面;投影光线经微结构30表面的反射后,穿过第二导电膜20而射入至与投影设备位于不同侧的观众侧,使得观众可观看到成像在微结构30表面上的投影画面;与此同时,由于聚合物分散液晶40透明,因此,观众还可透过聚合物分散液晶40而观看到投影画面后方的实际场景。
相比于现有的调光膜,本实施例的成像调光膜在通电时,同样可用于投影成像,用作透明投影屏。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微结构调光膜包括第一导电膜10、第二导电膜20、微结构30、聚合物分散液晶40。
所述第一导电膜10、第二导电膜20的结构参考实施例1,本实施例不再进行赘述。
如图4所示,所述微结构30设有若干个,其分布于所述第一导电膜10和第二导电膜20之间,具体的,其位于第一导电膜10和第二导电膜20的导电材料之间。所述微结构30之间平行间隔,其之间形成可用于填充聚合物分散液晶40的空间。
如图4所示,所述微结构30包括微结构本体33和设于微结构本体33上的功能材料涂层34。
所述微结构本体33呈长条状,其平行间隔,其由所述第一导电膜10/第二导电膜20的一端而延伸至第一导电膜10/第二导电膜20的另一端。根据微结构调光膜的使用习惯,即以微结构调光膜正常使用时的方向而言,所述微结构30呈横向设置。换言之,所述微结构本体33由第一导电膜10/第二导电膜20的一端沿横向而延伸至第一导电膜10/第二导电膜20的另一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本体33呈透光状,其允许光线透光,其由半透明或透明材料制成。所述微结构本体33的制作材料可根据需要而选取,其包括但不限于PET、PC等材料。本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本体33由透明UV胶固化而形成,具体实施时,可在第一导电膜10的设有导电材料的一侧表面上涂布UV胶,然后使用形状与所述微结构本体33形状相嵌的模具对其进行压印,再使用UV灯对其进行固化,使UV胶固化成型,然后进行脱模,将模具去掉,便能在第一导电膜10的表面上形成微结构本体33,并使所述微结构本体33平行间隔。所述微结构本体33的加工工艺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述的工艺。
如图4所示,所述微结构本体33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而设置,其至少设有第三表面331和第二表面332。所述第三表面331和第二表面332中至少有一个表面与所述第一导电膜10和第二导电膜20倾斜一定角度。换言之,相对所述第一导电膜10和第二导电膜20的表面而言,所述第三表面331和第二表面332至少有一个表面为斜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本体33的截面形状呈三角形,第三表面331和第二表面332的一端共线。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本体33的截面形状呈直角梯形,第三表面331与第一导电膜10垂直,第二表面332与第二导电膜20倾斜。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本体33的截面形状呈不规则形状。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微结构本体33的截面形状呈等腰梯形,第三表面331和第二表面332均与第一导电膜10倾斜。
如图4所示,本发明中,在所述第一导电膜10和第二导电膜20之间设有多个微结构本体33。各个微结构本体33的形状,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其具体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各微结构本体33的形状完全一致。其他实施例中,各微结构本体33的形状可以不完全一致,例如,部分微结构本体33的横截面形状呈直角梯形,部分微结构本体33的横截面形状呈等腰梯形;或者各微结构本体33的第三表面331的倾斜角度不同而使得各个微结构30的形状不同,以适应投影光线的使用需求。各微结构本体33的尺寸,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其具体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各微结构本体33的尺寸完全一致。所述微结构本体33之间间隔的距离,既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其具体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各微结构本体33之间等间距分布。
所述微结构本体33的尺寸和微结构本体33之间间隔的距离,可根据加工设备的精度进行调整,其具体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本体33之间间隔的距离为0.005~6mm,所述微结构本体33的厚度范围为0.001~3mm。
如图4所示,所述功能材料涂层34设于所述微结构本体33的表面上,其可以是设于微结构本体33的局部表面上,也可以是设于微结构本体33的全部表面上,其具体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中,为方便加工,所述功能材料涂层34设于所述微结构本体33的第三表面331、第二表面332及连接于第三表面331和第二表面332之间的连接面333上,且功能材料涂层34未覆盖第三表面331、第二表面332的全部表面。在第三表面331和第二表面332远离连接面333的一侧留有空白而未覆盖有功能材料涂层34。
本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材料涂层34由吸光材料涂覆于所述微结构本体33的表面上而形成,其不透光,其用于吸收环境光。所述吸光材料的属性,可参考实施例1,本实施例不再进行赘述。所述吸光材料可通过公知的工艺附着于所述微结构本体33的表面上而形成所述功能材料涂层34。
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40分布于所述微结构30之间,其设置方式可参考实施例1,本实施例不再进行赘述。
藉此,便形成了本实施例的微结构调光膜:第一导电膜10和第二导电膜20之间均匀分布有微结构30,微结构30包括微结构本体33和设于微结构本体33表面上的功能材料涂层34,功能材料涂层34由吸光材料制成,微结构30之间填充有聚合物分散液晶40,聚合物分散液晶40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导电膜10和第二导电膜20的导电材料接触。
本实施例的微结构调光膜通电时的原理如下:
第一导电膜10和第二导电膜20上电时,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40呈透明状,其不利于反射成像,此时,所述微结构30的功能材料涂层34用于承载投影光线而用于显示投影内容。如前所述,所述功能材料涂层34由吸光材料制成,其吸光能力大于反射能力,但是,其依然具有一定的反射能力,当聚合物分散液晶40透明时,微结构30的功能材料涂层34对于光线的反射能力将大于聚合物分散液晶40对光线的反射能力,因此,微结构30的功能材料涂层34主要用于承载投影光线而用于显示投影内容。
如图5所示,当投影光线由第二导电膜20一侧射入时,投影光线穿过第二导电膜20及聚合物分散液晶40而射入至功能材料涂层34的外表面;投影光线经功能材料涂层34外表面的反射后,穿过第二导电膜20而射入至与投影设备位于同侧的观众侧,使得观众可观看到成像在功能材料涂层34表面上的投影画面;与此同时,由于聚合物分散液晶40透明,因此,观众还可透过聚合物分散液晶40而观看到投影画面后方的实际场景。
如图6所示,当投影光线由第一导电膜10一侧射入时,投影光线穿过第一导电膜10及聚合物分散液晶40而射入至功能材料涂层34的外表面;投影光线经功能材料涂层34外表面的反射后,穿过第二导电膜20而射入至与投影设备位于不同侧的观众侧,使得观众可观看到成像在功能材料涂层34表面上的投影画面;与此同时,由于聚合物分散液晶40透明,因此,观众还可透过聚合物分散液晶40而观看到投影画面后方的实际场景。
如图7所示,当投影光线由第一导电膜10一侧射入时,投影光线穿过第一导电膜10及微结构本体33而射入至功能材料涂层34的内表面,投影光线经功能材料涂层34内表面的反射后,穿过第一导电膜10而射入至与投影设备位于同侧的观众侧,使得观众可观看到成像在功能材料涂层34内表面上的投影画面;与此同时,由于聚合物分散液晶40透明,因此,观众还可透过聚合物分散液晶40而观看到投影画面后方的实际场景。
相比于现有的调光膜,本实施例的成像调光膜在通电时,同样可用于投影成像,用作透明投影屏。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基本结构同实施例3,所不同的是,实施例3中的功能材料涂层34由吸光材料制成,本实施例的功能材料涂层34由反光材料涂覆于所述微结构本体33的表面上而形成。
本实施例的微结构调光膜未通电时的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导电膜10和第二导电膜20未上电时,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40呈不透明状态,此时,整个微结构调光膜呈不透明状态,此时,其可用作反射式投影屏,用于投影成像:投影光透过第一导电膜10或第二导电膜20而入射至聚合物分散液晶40的表面,经由聚合物分散液晶40表面的反射,并透过第一导电膜10或第二导电膜20而射入至前方的观众区,以使得观众观看到成像在聚合物分散液晶40上的投影画面。而分布于聚合物分散液晶40中的微结构30的功能材料涂层34具有反射作用,当投影光入射到功能材料涂层34的内表面上时,其能将投影光反射会前方的观众区,并加强投影光的反射效果,从而可提高投影画面的显示亮度。相比于未设有微结构30的调光膜,在未通电状态时,本实施例的微结构调光膜的投影画面显示亮度更高。
本实施例的微结构调光膜通电时的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导电膜10和第二导电膜20上电时,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40呈透明状,其不利于反射成像,此时,所述微结构30的功能材料涂层34用于承载投影光线而用于显示投影内容。
如图5所示,当投影光线由第二导电膜20一侧射入时,投影光线穿过第二导电膜20及聚合物分散液晶40而射入至功能材料涂层34的外表面;投影光线经功能材料涂层34外表面的反射后,穿过第二导电膜20而射入至与投影设备位于同侧的观众侧,使得观众可观看到成像在功能材料涂层34表面上的投影画面;与此同时,由于聚合物分散液晶40透明,因此,观众还可透过聚合物分散液晶40而观看到投影画面后方的实际场景。
如图6所示,当投影光线由第一导电膜10一侧射入时,投影光线穿过第一导电膜10及聚合物分散液晶40而射入至功能材料涂层34的外表面;投影光线经功能材料涂层34外表面的反射后,穿过第二导电膜20而射入至与投影设备位于不同侧的观众侧,使得观众可观看到成像在功能材料涂层34表面上的投影画面;与此同时,由于聚合物分散液晶40透明,因此,观众还可透过聚合物分散液晶40而观看到投影画面后方的实际场景。
如图7所示,当投影光线由第一导电膜10一侧射入时,投影光线穿过第一导电膜10及微结构本体33而射入至功能材料涂层34的内表面,投影光线经功能材料涂层34内表面的反射后,穿过第一导电膜10而射入至与投影设备位于同侧的观众侧,使得观众可观看到成像在功能材料涂层34内表面上的投影画面;与此同时,由于聚合物分散液晶40透明,因此,观众还可透过聚合物分散液晶40而观看到投影画面后方的实际场景。
相比于现有的调光膜,本实施例的成像调光膜在通电时,同样可用于投影成像,用作透明投影屏。因此,相比于未设有微结构30的调光膜,当第一导电膜10和第二导电膜20上电时,本实施例的微结构调光膜也可以用于投影成像。
实施例5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微结构调光膜包括第一导电膜10、第二导电膜20、微结构30、聚合物分散液晶40、粘胶层50和离型膜60。
如图1~图7所示,所述第一导电膜10、第二导电膜20、微结构30、聚合物分散液晶40的结构及原理可参考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或实施例4。
如图8所示,所述粘胶层50设于所述第一导电膜10或第二导电膜20的表面上,所述离型膜60复合于所述粘胶层50上。使用时,可撕去所述离型膜60,利用所述粘胶层50而将微结构调光膜粘贴于透明物体上使用,例如,粘贴于玻璃上使用。
实施例6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微结构调光膜包括第一导电膜10、第二导电膜20、微结构30、聚合物分散液晶40、第一玻璃70和第二玻璃80。
所述第一导电膜10、第二导电膜20、微结构30、聚合物分散液晶40的结构及原理可参考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或实施例4。
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玻璃70和第二玻璃80复合于所述第一导电膜10和第二导电膜20的外侧,其整体形成玻璃产品。使用时,其可作为玻璃安装在需要进行空间分割的场所进行使用。
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揭示,但是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发明构思的条件下,以上各构件可用所属技术领域人员了解的相似或等同元件来替换。

Claims (9)

1.一种微结构调光膜,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第一导电膜(10);
第二导电膜(20);
若干微结构(30),平行间隔的设于所述第一导电膜(10)与第二导电膜(20)之间;
聚合物分散液晶(40),设于所述第一导电膜(10)与第二导电膜(20)之间,并分布于所述微结构(30)之间;
当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40)呈透明状态时,所述微结构(30)可承载投影光线而用于显示投影内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结构调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30)至少设有第一表面(31)和第二表面(32),所述第一表面(31)和/或所述第二表面(32)相对所述第一导电膜(10)和第二导电膜(20)的表面倾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结构调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30)由吸光材料制成或由反光材料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结构调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30)包括微结构本体(33)和设于微结构本体(33)上的功能材料涂层(34),所述功能材料涂层(34)由吸光材料或反光材料涂覆于所述微结构本体(33)的表面上而形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结构调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本体(33)由透光材料或半透明材料制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结构调光膜,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粘胶层(50)和离型膜(60),所述粘胶层(50)设于所述第一导电膜(10)和/或第二导电膜(20)的表面上,所述离型膜(60)复合于所述粘胶层(50)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结构调光膜,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第一玻璃(70)和第二玻璃(80),所述第一玻璃(70)和第二玻璃(80)分别复合于所述第一导电膜(10)和第二导电膜(20)的表面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结构调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膜(10)由导电材料附着于第一基材上而形成,所述第二导电膜(20)由导电材料附着于第二基材上而形成,所述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导电材料与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40)接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结构调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30)之间的距离为0.005~6mm,所述微结构(30)的厚度范围为0.001~3mm。
CN201910930191.4A 2019-09-29 2019-09-29 微结构调光膜 Pending CN1106733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0191.4A CN110673378A (zh) 2019-09-29 2019-09-29 微结构调光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0191.4A CN110673378A (zh) 2019-09-29 2019-09-29 微结构调光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73378A true CN110673378A (zh) 2020-01-10

Family

ID=69079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30191.4A Pending CN110673378A (zh) 2019-09-29 2019-09-29 微结构调光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73378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6444A (zh) * 2012-09-25 2014-03-26 陈政寰 投影屏幕及其投影系统
US20140300830A1 (en) * 2013-04-05 2014-10-09 Jiansheng Wang Switchable projection panel
CN106405995A (zh) * 2015-08-07 2017-02-15 珠海兴业应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调光投影显示系统
CN107479317A (zh) * 2017-08-04 2017-12-15 常州大学 可调光投影成像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03711A (zh) * 2017-09-27 2018-02-16 深圳市真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可用作电子黑板的可提高对比度的超短焦投影屏幕
CN110209007A (zh) * 2019-05-28 2019-09-06 深圳市真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反射式抗光投影屏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6444A (zh) * 2012-09-25 2014-03-26 陈政寰 投影屏幕及其投影系统
US20140300830A1 (en) * 2013-04-05 2014-10-09 Jiansheng Wang Switchable projection panel
CN106405995A (zh) * 2015-08-07 2017-02-15 珠海兴业应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调光投影显示系统
CN107479317A (zh) * 2017-08-04 2017-12-15 常州大学 可调光投影成像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03711A (zh) * 2017-09-27 2018-02-16 深圳市真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可用作电子黑板的可提高对比度的超短焦投影屏幕
CN110209007A (zh) * 2019-05-28 2019-09-06 深圳市真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反射式抗光投影屏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03205B2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01231461B (zh) 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
JP5237396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1312087B (zh) 拼接屏连接结构及显示装置
JP2000352608A (ja) 光拡散シート
EP3264146B1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with laminated optical member.
WO2014061730A1 (ja) スクリーン、および窓用板
KR20010078303A (ko) 광학 필름
CN102422422A (zh) 具有填料间隙的拼块电致发光器件
KR20200013637A (ko) 양면 점착제를 구비한 광학 필름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JPH08262438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のバックライト構造
JP6669214B2 (ja) 調光装置、および、調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TW200827871A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elem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3323972B (zh) 显示装置
JP2016080787A (ja) スクリーン、表示システム
JP6201684B2 (ja) El素子、照明装置、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7225972A (ja) 光拡散フィルム、光学部材、背面投射型スクリーン及び背面投射型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6880474B2 (ja) ルーバーフィルム、表示装置、液晶表示装置、有機el表示装置、ルーバー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有機el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210052012U (zh) 百叶光栅型投影屏幕
CN210348136U (zh) 多功能性调光膜
CN110673378A (zh) 微结构调光膜
JP4271928B2 (ja) 光反射材料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源装置
CN111290211A (zh) 透明投影膜
JP6476812B2 (ja) 反射スクリーン、映像表示システム
JPH1096924A (ja) 光路制御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