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70539A - 一种改进型隐形活动防洪堤及其防洪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进型隐形活动防洪堤及其防洪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670539A CN110670539A CN201911073220.6A CN201911073220A CN110670539A CN 110670539 A CN110670539 A CN 110670539A CN 201911073220 A CN201911073220 A CN 201911073220A CN 110670539 A CN110670539 A CN 11067053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wing arm
- cover plate
- groove
- dam
- door leaf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6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720 hydraulic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95 infil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126211 Hericium coralloid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2 basement exca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02B3/10—Dams; Dykes; Sluice ways or other structures for dykes, dams, or the like
- E02B3/102—Permanently installed raisable dyk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16—Sealings or join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11—Hard structures, e.g. dams, dykes or breakwa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pecial Wing (AREA)
Abstract
一种改进型隐形活动防洪堤及其防洪方法,属于堤坝构筑物技术领域,包括坝体、单元坝、侧止水机构和底止水机构;所述坝体开设有沿坝体延伸方向设置的堤槽;所述单元坝至少有2个,单元坝串接形成防洪墙;所述侧止水机构设置于相邻的单元坝之间且封闭相邻单元坝的间隙;所述底止水机构设置于单元坝底部,且当单元坝抬升后处于防洪状态时封闭单元坝底部与坝体的间隙。侧止水机构的设置,一方面起到相邻单元坝的间隙的止水效果,另一方面,由于每个单元坝均设置有升降机构,侧止水机构允许相邻单元坝的升降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不同步,增加了产品的适应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堤坝构筑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进型隐形活动防洪堤及其防洪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河道和海边的防洪堤均为固定式的,固定式的防洪堤结构稳固、成本低廉。但是,固定式的防洪堤,在非汛期的时候,由于其外露于防洪堤,高度较高,遮挡了视线,影响人们对河道环境的观光,且阻碍了行人和车辆在堤坝上的通行。
在堤坝上设置隐形活动防洪堤,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由于防洪堤长度较长,可以长达几公里,因此,防洪堤通常是由若干个单元构成,各个单元同步升降联动,从而实现防洪堤的提升或者收纳。各个单元之间需要密封,防止水流从单元之间的间隙渗入,而各个单元的联动无法完全同步,可能存在一定范围内的相对位移。
因此,如何实现隐形活动防洪堤的单元间的密封连接,并可容忍相邻单元在一定范围内的相对位移,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隐形活动防洪堤。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改进型隐形活动防洪堤的防洪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改进型隐形活动防洪堤,包括坝体、单元坝、侧止水机构和底止水机构;所述坝体开设有沿坝体延伸方向设置的堤槽;所述单元坝至少有2个,单元坝串接形成防洪墙;所述侧止水机构设置于相邻的单元坝之间且封闭相邻单元坝的间隙;所述底止水机构设置于单元坝迎水面和坝体之间,且当单元坝抬升后处于防洪状态时封闭单元坝迎水面与坝体的间隙。
所述单元坝包括门叶、摆臂组件、摆臂座和提升机构;所述门叶侧面呈弧形;所述摆臂组件位于门叶的背水侧,且其迎水端固定安装于门叶,背水端转动安装于摆臂座;所述摆臂座固定安装于堤槽的槽壁;门叶在提升机构推动下绕摆臂座旋转。
所述门叶的圆心位于摆臂座。所述摆臂组件至少有2个,相邻摆臂组件间隙设置,且摆臂组件与门叶垂直设置。
所述堤槽包括用以容置有门叶的门叶槽、用以容置摆臂组件的摆臂槽;所述门叶槽沿坝体延伸方向设置,且门叶槽顶部开口的宽度略大于门叶的宽度,门叶槽的槽壁与门叶间隙设置;所述摆臂槽位于门叶槽的背水面,并与门叶槽相连通;所述摆臂槽至少有2个,相邻摆臂槽间隙设置;所述摆臂槽的宽度略大于摆臂组件的宽度,摆臂槽的槽壁与摆臂组件间隙设置。
所述提升机构包括伸缩杆机构;伸缩杆机构为气缸、水缸或者液压油缸;所述提升机构一端转动安装于堤槽底部,另一端转动安装于门叶底部或者摆臂组件。
所述摆臂组件包括摆臂活动座、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内端部、第二连杆内端部均固定安装于摆臂活动座;所述第一连杆外端部、第二连杆外端部分别固定于第三连杆两端,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围设呈三角状;所述第三连杆两端固定安装于门叶内侧面。
所述单元坝还包括插销杆;当单元坝处于提升状态时,所述插销杆横穿摆臂组件,其中部架设摆臂组件,两端搁置于坝体表面,从而固定单元坝高度。
所述门叶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盖板;所述摆臂组件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盖板;所述摆臂座顶部设置有第三盖板;所述第一盖板迎水侧和背水侧外露于门叶;所述第二盖板迎水端与第一盖板固定连接,背水端与第三盖板间隙设置,且第二盖板的左右两侧均外露于摆臂组件;所述第三盖板固定安装于堤槽,并位于摆臂座上方,且第三盖板上表面与坝体上表面相齐平;
所述门叶槽顶部设置有用以容置第一盖板的第一盖板槽;所述单元坝处于收纳状态时,第一盖板容置于第一盖板槽,且第一盖板上表面与坝体上表面相齐平;
所述摆臂槽顶部设置有用以容置第二盖板的第二盖板槽;所述单元坝处于收纳状态时,第二盖板容置于第二盖板槽,且第二盖板上表面与坝体上表面相齐平;
所述摆臂活动座顶部开设有沿坝体延伸方向设置的旋转槽;所述第二盖板和第三盖板之间的间隙位于旋转槽上方;在摆臂活动座转动时,所述旋转槽的背水面和迎水面始终与第三盖板间隙设置。
所述侧止水机构包括侧止水条;所述侧止水条位于相邻门叶之间并沿门叶的侧壁至上而下布设;所述侧止水条一侧固定安装于一个门叶侧壁,该门叶上设置的第一盖板端部外露于门叶侧壁并覆盖此侧止水条;所述侧止水条另一侧顶触另一个门叶侧壁,该门叶上设置的第一盖板端部与门叶侧壁相齐平,并且相邻第一盖板间隙设置。
一种上述的改进型隐形活动防洪堤的防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当需要防洪时,提升机构动作并作用于单元坝,门叶和摆臂组件一体式绕摆臂座转动,门叶得到抬升,底止水机构迎水端顶触堤槽侧壁,此时单元坝处于防洪状态;
S2.当无需防洪时,提升机构回退动作并作用于单元坝,门叶和摆臂组件一体式绕摆臂座转动,门叶下降并容置于门叶槽,摆臂组件下降并容置于摆臂槽;所述第一盖板盖合第一盖板槽,第一盖板、第二盖板、第三盖板顶部均与坝体上表面齐平。
整个隐形活动防洪堤,主要由多个单元坝串接而成。多个单元坝一同提升,从而形成防洪堤。弧形的门叶,通过摆臂组件将受力传递至摆臂座,受力稳固。多个单元坝一同降落并容置于堤槽,下降后整个隐形活动防洪堤的顶部与基础地面在同一水平高度,无需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将防洪设备拆除,而且也不会影响地面上的正常通行及景观需求。侧止水机构的设置,一方面起到相邻单元坝的间隙的止水效果,另一方面,由于每个单元坝均设置有升降机构,侧止水机构允许相邻单元坝的升降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不同步,增加了产品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收纳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提升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的提升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5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坝体100、堤槽110、门叶槽111、第一盖板槽112、摆臂槽113、第二盖板槽114、单元坝200、门叶210、摆臂组件220、第一连杆221、第二连杆222、第三连杆223、摆臂活动座224、旋转槽225、摆臂座230、提升机构240、下提升座241、上提升座242、第一盖板251、第二盖板252、第三盖板253、侧止水机构300、侧止水条301、止水头302、止水座303、止水腔304、底止水机构400、底止水条4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隐形活动防洪堤,包括坝体100、单元坝200、侧止水机构300、底止水机构400。
所述坝体100开设有沿坝体100延伸方向设置的用以容置单元坝200的堤槽110;所述单元坝200至少有2个,单元坝200串接形成防洪墙;所述侧止水机构300设置于相邻的单元坝200之间且封闭相邻单元坝200的间隙;所述底止水机构400设置于单元坝200底部,且当单元坝200抬升并处于防洪状态时封闭单元坝200底部与坝体100的间隙。
所述单元坝200包括门叶210、摆臂组件220、摆臂座230和提升机构240;所述门叶210侧面呈弧形;所述摆臂组件220位于门叶210的背水侧,且其迎水端固定安装于门叶210,背水端转动安装于摆臂座230;所述摆臂座230固定安装于堤槽110的槽壁;门叶210在提升机构240推动下绕摆臂座230旋转。
作为优选,所述门叶210的圆心位于摆臂座230。所述摆臂组件220至少有2个,相邻摆臂组件220间隙设置,且摆臂组件220与门叶210垂直设置。单个单元坝200中设置2个以上摆臂组件220,均衡了门叶210的受力,使得门叶210绕摆臂座230的旋转能更稳固。
所述堤槽110包括用以容置有门叶210的门叶槽111、用以容置摆臂组件220的摆臂槽113;所述门叶槽111沿坝体100延伸方向设置,且门叶槽111顶部开口的宽度略大于门叶210的宽度,门叶槽111的槽壁与门叶210间隙设置;所述摆臂槽113位于门叶槽111的背水面,并与门叶槽111相连通;所述摆臂槽113至少有2个,相邻摆臂槽113间隙设置;所述摆臂槽113的宽度略大于摆臂组件220的宽度,摆臂槽113的槽壁与摆臂组件220间隙设置。进一步,所述摆臂槽113垂直于门叶槽111。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提升机构240包括伸缩杆机构;伸缩杆机构为气缸、水缸或者液压油缸等;所述提升机构240一端转动安装于堤槽110底部,另一端转动安装于门叶210底部或者摆臂组件220。进一步,所述提升机构240还包括下提升座241、上提升座242;伸缩杆机构底部转动安装于下提升座241;下提升座241固定安装于门叶槽111的槽底背水侧;伸缩杆机构顶部转动安装于上提升座242;上提升座242固定安装于门叶210底部。此时,当单元坝200处于收纳状态时,伸缩杆机构位于摆臂组件220下方,堤槽110内部为伸缩杆机构提供了足够的容纳空间;当单元坝200处于展开状态时,在提升机构240的作用下,门叶210绕摆臂座230旋转,由于提升机构240作用于门叶210时其力臂较大,减小了提升机构240的作用力,因此,提升机构240的位置设置,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当然,考虑到某些情况下,伸缩杆机构的最大长度的限制,上提升座242也可以安装于摆臂组件220中部。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提升机构240包括相互啮合的齿条、齿轮。所述齿条竖向安装于门叶210背部;所述齿轮转动安装于堤槽110,齿轮连接有变速箱,变速箱连接有电机。齿轮在电机的作用下旋转,从而驱动齿条位移,最终使得门叶210绕摆臂座230旋转。齿条、齿轮的结构设置,为常规设置,故不做赘述。
所述摆臂组件220包括摆臂活动座224、第一连杆221、第二连杆222、第三连杆223;所述第一连杆221内端部、第二连杆222内端部均固定安装于摆臂活动座224;所述第一连杆221外端部、第二连杆222外端部分别固定于第三连杆223两端,第一连杆221、第二连杆222、第三连杆223围设呈三角状。所述第三连杆223两端固定安装于门叶210内侧面,起到加强门叶210强度的作用。此处,对摆臂组件中一种结构进行了详细表述,仅用以说明摆臂组件的作用,不对摆臂组件作具体的结构限定。当然,摆臂组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等同方案,实现相同的效果。因此,采用其他等同的常规方案的摆臂组件结构,用以实现支撑门叶的效果,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作为优选,所述单元坝200还包括插销杆;当单元坝200处于提升状态时,所述插销杆横穿摆臂组件220,其中部架设摆臂组件220,两端搁置于坝体100表面,从而起到固定单元坝200高度的作用,防止提升机构240失效,方便操作人员检修或者清扫卫生。
所述门叶210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盖板251;所述摆臂组件220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盖板252;所述摆臂座230顶部设置有第三盖板253。所述第一盖板251迎水侧和背水侧外露于门叶210;所述第二盖板252迎水端与第一盖板251固定连接,背水端与第三盖板253间隙设置,且第二盖板252的左右两侧均外露于摆臂组件220;所述第三盖板253固定安装于堤槽110,并位于摆臂座230上方,且第三盖板253上表面与坝体100上表面相齐平。
所述门叶槽111顶部设置有用以容置第一盖板251的第一盖板槽112;所述单元坝200处于收纳状态时,第一盖板251容置于第一盖板槽112,且第一盖板251上表面与坝体100上表面相齐平。
所述摆臂槽113顶部设置有用以容置第二盖板252的第二盖板槽114;所述单元坝200处于收纳状态时,第二盖板252容置于第二盖板槽114,且第二盖板252上表面与坝体100上表面相齐平。
盖板槽的设置,用以承受盖板的作用力,保证盖板上表面与地面的齐平,并限定了单元坝200的向下位移的极限位置。由于门叶槽111的开口较小,摆臂槽113呈梳齿状的设置于门叶槽111的背水面,因此,能够使得盖板槽的宽度较小。本防洪堤处于收纳状态时,盖板的宽度较小,并与地面平行,大大降低了行人或者车辆在其上通行时发出的噪音,并增强了承重能力和通流量,同时,减小了单元坝的外露面积,增加了单元坝与坝体的一体性,增强了防洪堤的隐形效果。
所述摆臂活动座224顶部开设有沿坝体100延伸方向设置的旋转槽225;所述第二盖板252和第三盖板253之间的间隙位于旋转槽225上方。
在单元坝200抬升时,由于第三盖板253是固定不动的,所述第二盖板252绕摆臂座230旋转至第三盖板253上方,摆臂活动座224也随着第二盖板252转动相同角度,此时,第三盖板253的端部可容置于旋转槽225,为第三盖板253转动更大的角度提供空间。
在摆臂活动座224转动时,所述旋转槽225的背水面和迎水面始终与第三盖板253间隙设置。作为优选,所述旋转槽225的背水面呈圆弧状。当单元坝200处于收纳状态时,以摆臂座230的旋转中心为圆心,旋转槽225的槽底到第三盖板253迎水端的圆心角度数大于门叶210绕摆臂座230的可抬升的最大角度。
第二盖板252、第三盖板253之间的间隙以及旋转槽225的设置,在不阻碍门叶210旋转的前提下,可使得第二盖板252、第三盖板253之间的间隙做到最小。间隙小后,可减少杂物或者雨水等渗入堤槽110,同时保证了单元坝200上通行的平稳性。
所述侧止水机构300包括侧止水条301;所述侧止水条301位于相邻门叶210之间并沿门叶210的侧壁至上而下布设;所述侧止水条301一侧固定安装于一个门叶210侧壁,该门叶210上设置的第一盖板251端部外露于门叶210侧壁并覆盖此侧止水条301;所述侧止水条301另一侧顶触另一个门叶210侧壁,该门叶210上设置的第一盖板251端部与门叶210侧壁相齐平,并且相邻第一盖板251间隙设置。
侧止水条301的设置,用以封闭相邻门叶210的间隙,从而在防洪堤在工作时,阻止水流从相邻单元坝200渗入。侧止水条301采用了单侧固定的方式,且固定侧的第一盖板251覆盖侧止水条301,其主要效果有以下几点:
1.第一盖板251覆盖侧止水条301,避免了侧止水条301遭受日晒雨淋,从而改善了侧止水条301的工作环境,延长了侧止水条301的使用寿命。
2.传统的止水机构,大多采用双侧固定的方式,其两侧均设置有止水条,2个止水条往中间交汇。相邻第一盖板251均往相邻门叶210的间隙中部延伸。由于相邻单元坝200的升降动作无法做到完全同步,因此,相邻第一盖板251会存在高度差,位置低的第一盖板251会卡碰到另一侧的止水条,从而破坏止水条并最终导致侧止水机构300的失效。
本侧止水机构300,侧止水条301的固定侧和第一盖板251外露端同向设置,避免了第一盖板251卡碰止水条,同时,保证了相邻第一盖板251的间隙足够小,减少了杂物或者雨水的渗入,也保证了盖板上通行的平稳性。
作为优选,所述侧止水条301,包括迎水侧的止水头302和背水侧的止水座303;所述止水头302开设有沿门叶210侧壁延申的止水腔304;所述止水座303与止水头302一体设置,且所述止水座303上设置有垫片和螺栓,螺栓穿过垫片、止水座303从而将止水座303固定安装于门叶210侧壁。
值得指出的是,所述侧止水机构300可以由多段侧止水条301首尾相接所构成,也可以在相邻门叶210之间并排设置多个侧止水机构300。上述技术手段,均应视为常规技术手段的替换或者本技术方案的等同方案。
所述底止水机构400,包括底止水条401。所述底止水条401沿门叶210的延申方向布设固定于门叶210底部,且底止水条401迎水端外露于门叶210;当单元坝200抬升并处于防洪状态时,底止水条401迎水端顶触堤槽110侧壁。
如果将底止水机构400安装于第一盖板槽112的迎水端,其存在以下不足:1.底止水条常年日晒雨淋,容易老化,降低使用寿命;2.底止水具有一定的宽度,导致第一盖板槽112需要加宽,从而容置底止水,这样,第一盖板251也需要加宽,从而覆盖第一盖板槽112。第一盖板251加宽后,在其上通行的噪音也将增加。
本底止水机构400具有以下优点:1.位于单元坝200下方,不会日晒雨淋,工作环境良好,有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2.可以保持第一盖板251的厚度较窄,增加了本设备的隐身效果,同时,降低了第一盖板251上通行的噪音。
一种隐形活动防洪堤的防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当需要防洪时,提升机构240动作并作用于单元坝200,门叶210和摆臂组件220一体式绕摆臂座230转动,门叶210得到抬升,底止水机构400迎水端顶触堤槽110侧壁,此时单元坝200处于防洪状态;
S2.当无需防洪时,提升机构240回退动作并作用于单元坝200,门叶210和摆臂组件220一体式绕摆臂座230转动,门叶210下降并容置于门叶槽111,摆臂组件220下降并容置于摆臂槽113;所述第一盖板251盖合第一盖板槽112,第一盖板251、第二盖板252、第三盖板253顶部均与坝体100上表面齐平。
本隐形活动防洪堤,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结构简单,门叶210、底止水机构400和位于门叶210迎水侧的坝体100形成水的隔离面。因此,门叶210的背水侧的摆臂组件220等部件,就不需要进行防水的密封处理,简化了结构,节省了成本,减轻了重量,降低了使用功耗,且便于后续的维修,减小了摆臂槽113的体积,减小了开挖的土方。
2.应用于固定防洪堤,收纳状态时,具有隐形的效果,且便于行人和车辆的通行。收纳状态时,盖板面积小,且盖板底部得到了盖板槽的支撑,能承受较大的受力,且盖板顶部与坝体顶部齐平,因此,不仅行人可以通行,车辆也可以正常通行。
3.摆壁槽的宽度只需要略大于摆臂组件,摆壁槽有多组,相邻摆壁槽间隙设置。传统的结构中,摆壁槽为相连的,体积大,开挖面积非常大,建造工时长。
本申请中的方位词,例如上、下、左、右、前、后,只是为了说明本技术方案中部件的相对位置,不做绝对限制。其中,背水方向表示靠近内陆一侧,迎水方向表示远离内陆一侧。作为优选,本方案中的转动安装均为铰接。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改进型隐形活动防洪堤,其特征在于,包括坝体(100)、单元坝(200)、侧止水机构(300)和底止水机构(400);所述坝体(100)开设有沿坝体(100)延伸方向设置的堤槽(110);所述单元坝(200)至少有2个,单元坝(200)串接形成防洪墙;所述侧止水机构(300)设置于相邻的单元坝(200)之间且封闭相邻单元坝(200)的间隙;所述底止水机构(400)设置于单元坝(200)迎水面和坝体(100)之间,且当单元坝(200)抬升后处于防洪状态时封闭单元坝(200)迎水面与坝体(100)的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隐形活动防洪堤,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坝(200)包括门叶(210)、摆臂组件(220)、摆臂座(230)和提升机构(240);所述门叶(210)侧面呈弧形;所述摆臂组件(220)位于门叶(210)的背水侧,且其迎水端固定安装于门叶(210),背水端转动安装于摆臂座(230);所述摆臂座(230)固定安装于堤槽(110)的槽壁;门叶(210)在提升机构(240)推动下绕摆臂座(230)旋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型隐形活动防洪堤,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叶(210)的圆心位于摆臂座(230);所述摆臂组件(220)至少有2个,相邻摆臂组件(220)间隙设置,且摆臂组件(220)与门叶(210)垂直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型隐形活动防洪堤,其特征在于,所述堤槽(110)包括用以容置有门叶(210)的门叶槽(111)、用以容置摆臂组件(220)的摆臂槽(113);所述门叶槽(111)沿坝体(100)延伸方向设置,且门叶槽(111)顶部开口的宽度略大于门叶(210)的宽度,门叶槽(111)的槽壁与门叶(210)间隙设置;所述摆臂槽(113)位于门叶槽(111)的背水面,并与门叶槽(111)相连通;所述摆臂槽(113)至少有2个,相邻摆臂槽(113)间隙设置;所述摆臂槽(113)的宽度略大于摆臂组件(220)的宽度,摆臂槽(113)的槽壁与摆臂组件(220)间隙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进型隐形活动防洪堤,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240)包括伸缩杆机构;伸缩杆机构为气缸、水缸或者液压油缸;所述提升机构(240)一端转动安装于堤槽(110)底部,另一端转动安装于门叶(210)底部或者摆臂组件(220)。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进型隐形活动防洪堤,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组件(220)包括摆臂活动座(224)、第一连杆(221)、第二连杆(222)、第三连杆(223);所述第一连杆(221)内端部、第二连杆(222)内端部均固定安装于摆臂活动座(224);所述第一连杆(221)外端部、第二连杆(222)外端部分别固定于第三连杆(223)两端,第一连杆(221)、第二连杆(222)、第三连杆(223)围设呈三角状;所述第三连杆(223)两端固定安装于门叶(210)内侧面。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进型隐形活动防洪堤,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坝(200)还包括插销杆;当单元坝(200)处于提升状态时,所述插销杆横穿摆臂组件(220),其中部架设摆臂组件(220),两端搁置于坝体(100)表面,从而固定单元坝(200)高度。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进型隐形活动防洪堤,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叶(210)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盖板(251);所述摆臂组件(220)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盖板(252);所述摆臂座(230)顶部设置有第三盖板(253);所述第一盖板(251)迎水侧和背水侧外露于门叶(210);所述第二盖板(252)迎水端与第一盖板(251)固定连接,背水端与第三盖板(253)间隙设置,且第二盖板(252)的左右两侧均外露于摆臂组件(220);所述第三盖板(253)固定安装于堤槽(110),并位于摆臂座(230)上方,且第三盖板(253)上表面与坝体(100)上表面相齐平;
所述门叶槽(111)顶部设置有用以容置第一盖板(251)的第一盖板槽(112);所述单元坝(200)处于收纳状态时,第一盖板(251)容置于第一盖板槽(112),且第一盖板(251)上表面与坝体(100)上表面相齐平;
所述摆臂槽(113)顶部设置有用以容置第二盖板(252)的第二盖板槽(114);所述单元坝(200)处于收纳状态时,第二盖板(252)容置于第二盖板槽(114),且第二盖板(252)上表面与坝体(100)上表面相齐平;
所述摆臂活动座(224)顶部开设有沿坝体(100)延伸方向设置的旋转槽(225);所述第二盖板(252)和第三盖板(253)之间的间隙位于旋转槽(225)上方;在摆臂活动座(224)转动时,所述旋转槽(225)的背水面和迎水面始终与第三盖板(253)间隙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改进型隐形活动防洪堤,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止水机构(300)包括侧止水条(301);所述侧止水条(301)位于相邻门叶(210)之间并沿门叶(210)的侧壁至上而下布设;所述侧止水条(301)一侧固定安装于一个门叶(210)侧壁,该门叶(210)上设置的第一盖板(251)端部外露于门叶(210)侧壁并覆盖此侧止水条(301);所述侧止水条(301)另一侧顶触另一个门叶(210)侧壁,该门叶(210)上设置的第一盖板(251)端部与门叶(210)侧壁相齐平,并且相邻第一盖板(251)间隙设置。
10.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进型隐形活动防洪堤的防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当需要防洪时,提升机构(240)动作并作用于单元坝(200),门叶(210)和摆臂组件(220)一体式绕摆臂座(230)转动,门叶(210)得到抬升,底止水机构(400)迎水端顶触堤槽(110)侧壁,此时单元坝(200)处于防洪状态;
S2.当无需防洪时,提升机构(240)回退动作并作用于单元坝(200),门叶(210)和摆臂组件(220)一体式绕摆臂座(230)转动,门叶(210)下降并容置于门叶槽(111),摆臂组件(220)下降并容置于摆臂槽(113);所述第一盖板(251)盖合第一盖板槽(112),第一盖板(251)、第二盖板(252)、第三盖板(253)顶部均与坝体(100)上表面齐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073220.6A CN110670539A (zh) | 2019-11-05 | 2019-11-05 | 一种改进型隐形活动防洪堤及其防洪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073220.6A CN110670539A (zh) | 2019-11-05 | 2019-11-05 | 一种改进型隐形活动防洪堤及其防洪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70539A true CN110670539A (zh) | 2020-01-10 |
Family
ID=69086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073220.6A Withdrawn CN110670539A (zh) | 2019-11-05 | 2019-11-05 | 一种改进型隐形活动防洪堤及其防洪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670539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878545U (zh) * | 2014-06-10 | 2014-10-15 | 浙江衢州河口闸门有限公司 | 一种浮体闸门 |
KR101619162B1 (ko) * | 2015-11-13 | 2016-05-18 | (주)리버앤텍 | 홍수방호벽 |
CN110106829A (zh) * | 2019-05-06 | 2019-08-09 | 安徽省海巴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气动节能环保拦水坝 |
CN110331695A (zh) * | 2019-07-09 | 2019-10-15 | 衢州市河川翻板闸门有限公司 | 一种隐形活动防洪堤及其防洪方法 |
CN211815992U (zh) * | 2019-11-05 | 2020-10-30 | 衢州市河川闸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改进型隐形活动防洪堤 |
-
2019
- 2019-11-05 CN CN201911073220.6A patent/CN110670539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878545U (zh) * | 2014-06-10 | 2014-10-15 | 浙江衢州河口闸门有限公司 | 一种浮体闸门 |
KR101619162B1 (ko) * | 2015-11-13 | 2016-05-18 | (주)리버앤텍 | 홍수방호벽 |
CN110106829A (zh) * | 2019-05-06 | 2019-08-09 | 安徽省海巴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气动节能环保拦水坝 |
CN110331695A (zh) * | 2019-07-09 | 2019-10-15 | 衢州市河川翻板闸门有限公司 | 一种隐形活动防洪堤及其防洪方法 |
CN211815992U (zh) * | 2019-11-05 | 2020-10-30 | 衢州市河川闸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改进型隐形活动防洪堤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088780A (zh) | 一种浮箱式横移挡潮闸闸门结构 | |
CN211815992U (zh) | 一种改进型隐形活动防洪堤 | |
CN201485831U (zh) | 门叶式液压闸门 | |
CN103031824A (zh) | 一种液压卧倒坝 | |
CN109629522B (zh) | 一种双向隐藏式气盾坝 | |
CN117513255A (zh) |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用泄洪设备 | |
CN110670539A (zh) | 一种改进型隐形活动防洪堤及其防洪方法 | |
CN113463567A (zh) | 具有排沙结构的液压坝 | |
CN112878282B (zh) | 底轴下卧闸门 | |
CN219137594U (zh) | 一种钢坝闸门泄洪翻板 | |
CN211523094U (zh) | 一种隐形活动防洪堤 | |
CN202298571U (zh) | 一种液压卧倒坝 | |
CN215906706U (zh) | 一种升降式的隐形防洪闸门和隐形防洪墙 | |
CN215105054U (zh) | 一种基于防洪堤坝的加固结构 | |
CN211571644U (zh) | 一种浮箱式横移挡潮闸闸门结构 | |
CN213418038U (zh) | 一种泵站用多功能的拦污栅 | |
CN112343012B (zh) | 一种水利水电用新型闸门系统 | |
KR101317313B1 (ko) | 인양 및 전도수문 일체형 복합게이트 | |
CN210857135U (zh) | 一种水利工程上的防渗止水结构 | |
CN211665694U (zh) | 一种齿轮齿条式可活动防洪堤 | |
CN210737457U (zh) | 一种水利工程用挡水坝 | |
CN210194575U (zh) | 一种挡水装置 | |
CN208870008U (zh) | 一种平卧翻板门 | |
CN214194415U (zh) | 一种挡水装置 | |
CN211665692U (zh) | 一种隐形防洪堤的动力驱动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