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06706U - 一种升降式的隐形防洪闸门和隐形防洪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升降式的隐形防洪闸门和隐形防洪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06706U
CN215906706U CN202121188149.9U CN202121188149U CN215906706U CN 215906706 U CN215906706 U CN 215906706U CN 202121188149 U CN202121188149 U CN 202121188149U CN 215906706 U CN215906706 U CN 2159067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te body
invisible
movable gate
flood
mov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8814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晓敏
张晓峰
张倩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zhou Hechuan Gat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zhou Hechuan Ga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zhou Hechuan Gat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zhou Hechuan Ga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8814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067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067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067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30Flood prevention; Flood or storm water management, e.g. using flood barriers

Landscapes

  • Bar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升降式的隐形防洪闸门,属于河道防洪设备领域,包括用于安装在基质层上的活动闸体,所述活动闸体连接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驱动所述活动闸体竖向升降,所述活动闸体还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设在活动闸体与所述基质层之间,所述基质层上设有容纳腔,所述隐形防洪闸门包括升起状态和隐藏状态,在隐藏状态下,所述活动闸体容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在升起状态下,所述伸缩装置驱动所述活动闸体伸出所述容纳腔的顶部,所述支撑杆抵接在活动闸体与基质层之间。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隐形防洪墙,采用了上述隐形防洪闸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对坝体的宽度要求较低,同时隐形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升降式的隐形防洪闸门和隐形防洪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降式的隐形防洪闸门和隐形防洪墙,属于河道防洪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河道防洪,是抗汛救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很多地区在河道中均安装了河道的防洪闸门,例如申请人自身在先申请中,就公开了很多防洪闸门。
而现有的防洪闸门中,大部分均是转动式的防洪闸门,可参考申请人的在先申请专利CN208346775U,即将一个活动闸体铰接安装在坝体上,需要使用时,将活动闸体翻转到竖直状态,不需要使用时,将活动闸门翻转下来。
类似于这种翻转式的防洪闸门,也存在一定弊端,主要还是在于占用空间比较大,由于活动闸体整个平面会放置在坝体上,这就使得坝体的宽度基本要与活动闸体平面相同的宽度,这就使得对坝体的宽度要求更高,需要建造较宽的坝体才能适配这种类型的防洪闸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升降式的隐形防洪闸门,对坝体的宽度要求较低,同时隐形效果更好。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升降式的隐形防洪闸门,包括用于安装在基质层上的活动闸体,所述活动闸体连接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驱动所述活动闸体竖向升降,所述活动闸体还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设在活动闸体与所述基质层之间,所述基质层上设有容纳腔,所述隐形防洪闸门包括升起状态和隐藏状态,在隐藏状态下,所述活动闸体容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在升起状态下,所述伸缩装置驱动所述活动闸体伸出所述容纳腔的顶部,所述支撑杆抵接在活动闸体与基质层之间。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首先,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是伸缩装置来驱动活动闸体在竖向方向进行升降,这种升降方式,相对于翻转式的活动闸体,这种伸缩方式占地面积更小,不需要基质层需要有很宽的宽度,只需要保证其宽度略大于活动闸体的厚度即可。
其次,本实用新型中基质层中设置容纳腔用于容纳下降的活动闸体,由于容纳腔自身为中空,故自然就可以减少基质层的填充材料,例如基质层为混泥土浇筑,则可以相应减少混泥土成本,另外在隐藏状态下,由于活动闸体可以几乎完全容纳在容纳腔中,故整个活动闸体外露部分仅在于活动闸体的顶部,故整体的隐形效果更佳,由于其余部分在隐藏状态下与河道水基本不接触,从而减少活动闸体发生生锈、腐蚀等问题。
最后,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撑杆是活动连接的,这种活动式的支撑杆,使用的自由度更好,在升起状态下,支撑杆是起支撑作用的,而在隐藏状态下,该支撑杆可以被收起或拆卸,如此在隐藏状态下,支撑杆也不会长期外露,也不会阻挡正常的水流,也保证了基质层顶面是平整的,方便平时人员进行行走、检修,非常实用。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闸体挡水一侧为前侧,所述活动闸体的顶部设有盖板,在隐藏状态下,所述盖板覆盖住所述容纳腔的顶部开孔或所述盖板与容纳腔的内壁相抵。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闸体的底部设有底部止水板,所述活动闸体挡水一侧为前侧,所述底部止水板设置在活动闸体的前侧壁底部,在升起状态下,所述底部止水板与容纳腔的前内壁相抵或覆盖住容纳腔的顶部开孔。
作为优选,所述基质层在活动闸体的两侧设有侧墙,所述活动闸体在沿挡水侧的左右侧部分别延伸有侧部止水板,在升起状态下,所述侧部止水板与侧墙相抵。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闸体与容纳腔内壁之间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位于活动闸体与容纳腔的后内壁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闸体远离挡水一侧为后侧,所述活动闸体的后侧壁上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座,在隐藏状态下,所述支撑杆朝向活动闸体的后侧壁转动折叠;或,所述支撑杆与活动闸体可拆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基质层的顶部设有抵接槽,所述支撑杆远离活动闸体的一端抵接在抵接槽内;或者,所述基质层向上凸设有抵接板,所述支撑杆远离活动闸体的一端抵接在抵接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伸缩装置包括伸缩油缸、油缸底座和油缸顶座,油缸底座安装在容纳腔的底壁,所述油缸顶座安装在活动闸体顶部;或者,所述伸缩装置包括驱动电机、转动螺杆和传动螺母,所述驱动电机驱动转动螺杆转动,所述传动螺母与活动闸体固定连接。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升降式的隐形防洪墙,包括多个并排设计的防洪闸门,所述防洪闸门采用上述任意方案中的隐形防洪闸门。
作为优选,每个隐形防洪闸门的两侧均设有侧墙,所述活动闸体在沿挡水侧的左右侧部分别延伸有侧部止水板,在升起状态下,所述侧部止水板与侧墙相抵;或者,每个隐形防洪闸门中活动闸体在沿挡水侧的左右侧部分别延伸有侧部止水板,在升起状态下,相邻两个隐形防洪闸门之间侧部止水板相互抵接。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在隐藏状态下的侧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在隐藏状态下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在升起状态下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升起状态下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隐形防洪墙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隐形防洪墙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下文描述中,出现诸如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的,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展示的为一种升降式的隐形防洪闸门,包括用于安装在基质层100上的活动闸体3,所述活动闸体3连接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驱动所述活动闸体3竖向升降,所述活动闸体3还活动连接有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设在活动闸体3与所述基质层100之间,所述基质层100上设有容纳腔101,所述隐形防洪闸门包括升起状态和隐藏状态,在隐藏状态下,所述活动闸体3容置在所述容纳腔101内,在升起状态下,所述伸缩装置驱动所述活动闸体3伸出所述容纳腔101的顶部,所述支撑杆4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活动闸体3与基质层100上。
首先,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伸缩装置来驱动活动闸体3在竖向方向进行升降,这种升降方式,相对于翻转式的活动闸体,这种伸缩方式占地面积更小,不需要基质层100需要有很宽的宽度,只需要保证其宽度略大于活动闸体3的厚度即可。这里所指的基质层的宽度是指挡水一侧到背水一侧的距离。
其次,本实施例中基质层100中设置容纳腔101用于容纳下降的活动闸体3,由于容纳腔101自身为中空,故自然就可以减少基质层100的填充材料,例如基质层100为混凝土浇筑,则可以相应减少混凝土成本,另外在隐藏状态下,由于活动闸体3可以几乎完全容纳在容纳腔101中,故整个活动闸体3外露部分仅在于活动闸体3的顶部,故整体的隐形效果更佳,由于其余部分在隐藏状态下与河道水基本不接触,从而减少活动闸体3发生生锈、腐蚀等问题。
最后,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杆4是活动连接的,这种活动式的支撑杆4,使用的自由度更好,在升起状态下,支撑杆4是起支撑作用的,而在隐藏状态下,该支撑杆4可以被收起或拆卸,如此在隐藏状态下,支撑杆4也不会长期外露,也不会阻挡正常的水流,也保证了基质层100顶面是平整的,方便平时人员进行行走、检修,非常实用。
为了使得在不使用的状态下,河道里的水尽量不进入到容纳腔101内,以减少内部的伸缩装置接触到水的几率,本实施例中,为了下文方便描述,将所述活动闸体3挡水一侧定义为前侧,挡水一侧即活动闸体3迎水的一侧,通常而言是水的流向方向,以图1为参照,本实施例活动闸体3的挡水侧为左侧,反之,远离挡水一侧为活动闸体3的后侧,以图1为例,活动闸体3的后侧即右侧方向。所述活动闸体3的顶部设有盖板31,所述盖板31从活动闸体3顶部向前侧延伸,在隐藏状态下,所述盖板31覆盖住所述容纳腔101的顶部开孔。优选的,在容纳腔101的顶部设置一个台阶沉槽,台阶沉槽的深度刚好与盖板31的厚度基本一致。如此当不使用状态下,盖板31可以容纳在台阶沉槽内,盖板31的顶面可以与基质层100的顶面基本相平。河道内的水流过基质层100时也不会进入到容纳腔101内。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盖板31的密封,可以不局限于覆盖在容纳腔101上,盖板31也可以是与容纳腔101的内壁相抵,类似于将盖板31当做一个密封圈一样,这种密封方式同样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以上是在隐藏状态下的防水措施,在升起状态下,同样也要做好防水措施,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闸体3的底部设有底部止水板32,所述活动闸体3挡水一侧为前侧,所述底部止水板32设置在活动闸体3的前侧壁底部,在升起状态下,所述底部止水板32与容纳腔101的前内壁相抵。如此设计后,当活动闸体3升起状态下,该底部止水板32与容纳腔101的前内壁之间形成了密封,当河道的水流到活动闸体3左侧时,也不会进入容纳腔101内。
需要说明的是,底部止水板32在设计时,可以不仅与容纳腔101的前内壁相抵,也可以同时与容纳腔101的后侧壁相抵。另外,底部止水板32也可以具备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当活动闸体3升起时脱离出容纳腔101并覆盖住容纳腔101的顶部开孔。这种实施例方式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另外,在升起状态下,同样也要考虑活动闸体3的侧部防水。参考图4所示,所述基质层100在活动闸体3的两侧设有侧墙200,所述活动闸体3在沿挡水侧的左右侧部分别延伸有侧部止水板33,在升起状态下,所述侧部止水板33与侧墙200相抵。如此设计,河道左侧的水就不会从活动闸体3的两侧流出。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活动闸体3是竖向升降式的,为了使得活动闸体3升降过程中更为稳定,同时升降的导向性更好,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闸体3与容纳腔101内壁之间设有滑轨。作为优选,所述滑轨具体位于活动闸体3与容纳腔101的后内壁之间,因为活动闸体3的前侧是挡水侧,如果将滑轨设置在挡水侧,则会导致在升起状态下滑轨长期与水接触。本实施例中滑轨包括滑轨槽51和滑轨条52,滑轨槽51设在容纳腔101的后侧壁上,滑轨条52设置在活动闸体3的后侧壁上。
对于支撑杆4的连接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闸体3的后侧壁上设有支撑座34,所述支撑杆4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座34,在隐藏状态下,所述支撑杆4朝向活动闸体3的后侧壁转动折叠,由于本实施例中滑轨设计在活动闸体3的后侧壁上,而滑轨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厚度,故活动闸体3的后侧壁与容纳腔101的后侧壁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空间,可以容纳折叠后的支撑杆4。
为了使得支撑杆4与基质层100抵接时不发生滑移,本实施例中基质层100的顶部设有抵接槽61,所述支撑杆4远离活动闸体3的一端抵接在抵接槽61内,如此支撑杆4的端部可以定位在抵接槽61内,不产生滑移,对活动闸体3的支撑效果更好。为了加强抵接槽61的强度,可以在基质层100中设置金属的支撑部件6,支撑部件上设置抵接槽61。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并不局限于设置抵接槽61的方式,也可以是由基质层向上凸设有抵接板,所述支撑杆远离活动闸体的一端抵接在抵接板上,这种方式也能实现防止滑移,类似这种简单变化的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另外,对于伸缩装置而言,本实施例伸缩装置采用液压油缸的方式驱动,具体而言所述伸缩装置包括伸缩油缸71、油缸底座72和油缸顶座73,油缸底座72安装在容纳腔101的底壁,所述油缸顶座73安装在活动闸体3顶部。当然,所述伸缩装置还可以是其他伸缩装置,例如还可以是:包括驱动电机或者油马达、转动螺杆和传动螺母,传动螺母与转动螺杆啮合传动,所述驱动电机驱动转动螺杆转动,所述传动螺母与活动闸体3固定连接,当转动螺杆转动时,带动传动螺母上下移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一中支撑杆4是与支撑座34铰接的,而本实施例中支撑杆4是与活动闸体3可拆连接,即在升起状态下时,支撑杆4抵接在活动闸体3与基质层100之间,而需要将活动闸体3下降时,可以将支撑杆4从活动闸体3上拆下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座34并不是必要的,可以采用在活动闸体3上也设计一个定位槽,用于抵接支撑杆4。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隐形防洪墙,通常用于宽度较大的河道,故设计了多个并排设计的防洪闸门,其中防洪闸门采用的就是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或与其构思相同的隐形防洪闸门。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隐形防洪闸门的两侧均设有侧墙200,所述活动闸体3在沿挡水侧的左右侧部分别延伸有侧部止水板33,在升起状态下,所述侧部止水板33与侧墙200相抵。这种设计相当于整个基质层100上可能会设计有多个侧墙200,但是优点是侧部的挡水效果较好。
实施例四: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隐形防洪闸门之间不设计侧墙200,在升起状态下,相邻两个隐形防洪闸门之间侧部止水板33相互抵接。当然,位于整个隐形防洪墙的最两端还是会设计侧墙200,同时位于最两端的两个隐形防洪闸门上的侧部止水板33还是与侧墙200相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升降式的隐形防洪闸门,包括用于安装在基质层上的活动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闸体连接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驱动所述活动闸体竖向升降,所述活动闸体还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设在活动闸体与所述基质层之间,所述基质层上设有容纳腔,所述隐形防洪闸门包括升起状态和隐藏状态,在隐藏状态下,所述活动闸体容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在升起状态下,所述伸缩装置驱动所述活动闸体伸出所述容纳腔的顶部,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活动闸体与基质层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式的隐形防洪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闸体挡水一侧为前侧,所述活动闸体的顶部设有盖板,在隐藏状态下,所述盖板覆盖住所述容纳腔的顶部开孔或所述盖板与容纳腔的内壁相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式的隐形防洪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闸体的底部设有底部止水板,所述活动闸体挡水一侧为前侧,所述底部止水板设置在活动闸体的前侧壁底部,在升起状态下,所述底部止水板与容纳腔的前内壁相抵或覆盖住容纳腔的顶部开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式的隐形防洪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层在活动闸体的两侧设有侧墙,所述活动闸体在沿挡水侧的左右侧部分别延伸有侧部止水板,在升起状态下,所述侧部止水板与侧墙相抵。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式的隐形防洪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闸体与容纳腔内壁之间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位于活动闸体与容纳腔的后内壁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式的隐形防洪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闸体远离挡水一侧为后侧,所述活动闸体的后侧壁上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座,在隐藏状态下,所述支撑杆朝向活动闸体的后侧壁转动折叠;或,所述支撑杆与支撑座可拆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升降式的隐形防洪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层的顶部设有抵接槽,所述支撑杆远离活动闸体的一端抵接在抵接槽内;或者,所述基质层向上凸设有抵接板,所述支撑杆远离活动闸体的一端抵接在抵接板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式的隐形防洪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装置包括伸缩油缸、油缸底座和油缸顶座,油缸底座安装在容纳腔的底壁,所述油缸顶座安装在活动闸体顶部;或者,所述伸缩装置包括驱动电机、转动螺杆和传动螺母,所述驱动电机驱动转动螺杆转动,所述传动螺母与活动闸体固定连接。
9.一种升降式的隐形防洪墙,包括多个并排设计的防洪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洪闸门采用权利要求1/2/3/5/6/7/8所述的隐形防洪闸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隐形防洪墙,其特征在于,每个隐形防洪闸门的两侧均设有侧墙,所述活动闸体在沿挡水侧的左右侧部分别延伸有侧部止水板,在升起状态下,所述侧部止水板与侧墙相抵;或者,每个隐形防洪闸门中活动闸体在沿挡水侧的左右侧部分别延伸有侧部止水板,在升起状态下,相邻两个隐形防洪闸门之间侧部止水板相互抵接。
CN202121188149.9U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升降式的隐形防洪闸门和隐形防洪墙 Active CN2159067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88149.9U CN215906706U (zh)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升降式的隐形防洪闸门和隐形防洪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88149.9U CN215906706U (zh)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升降式的隐形防洪闸门和隐形防洪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06706U true CN215906706U (zh) 2022-02-25

Family

ID=80287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88149.9U Active CN215906706U (zh)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升降式的隐形防洪闸门和隐形防洪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067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91105A (zh) * 2023-07-17 2023-08-15 云扬八方工程有限公司 地库入口防洪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91105A (zh) * 2023-07-17 2023-08-15 云扬八方工程有限公司 地库入口防洪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906706U (zh) 一种升降式的隐形防洪闸门和隐形防洪墙
CN112144485B (zh) 一种涵闸结构
CN219137594U (zh) 一种钢坝闸门泄洪翻板
CN216194517U (zh) 一种水利工程闸门卡接装置
CN202298571U (zh) 一种液压卧倒坝
CN211523094U (zh) 一种隐形活动防洪堤
CN216339356U (zh) 一种水利水库防淤泥淤堵的坝体结构
CN114032838A (zh) 一种抽水蓄能电站防洪用挡水结构
CN209854679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闸门提升结构
CN211815992U (zh) 一种改进型隐形活动防洪堤
CN218436879U (zh) 一种隐形防洪墙
CN216615691U (zh) 一种抽水蓄能电站防洪用挡水结构
CN220117134U (zh) 一种水利挡流装置
CN218543406U (zh) 一种水闸砼施工泵管固定装置
CN220598367U (zh) 一种底部驱动钢坝闸
CN214271954U (zh) 抽水蓄能电站用防水结构
CN215629808U (zh) 一种导流渡槽
CN219527555U (zh) 一种便于启闭的水利安全闸门
CN218148176U (zh) 一种双向止水闸门
CN220320351U (zh) 一种水力阀门
CN214271899U (zh) 一种防水结构
CN221000901U (zh) 一种水环境治理的钢坝结构
CN216304579U (zh) 一种水利河道止水装置
CN219157584U (zh) 一种组装式喷泉闸门
CN109811716B (zh) 一种防浪单元及防浪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