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67429A - 过温保护装置、过温保护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过温保护装置、过温保护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67429A
CN110667429A CN201910861646.1A CN201910861646A CN110667429A CN 110667429 A CN110667429 A CN 110667429A CN 201910861646 A CN201910861646 A CN 201910861646A CN 110667429 A CN110667429 A CN 1106674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temperature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ed
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6164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67429B (zh
Inventor
雷贵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grande Heng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gda Wisdom Charg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gda Wisdom Charg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gda Wisdom Charg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6164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674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67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674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674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674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2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in response to charging parameters, e.g. current, voltage or electrical char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5/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non-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s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H02H5/04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non-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s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responsive to abnormal temperature
    • H02H5/042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non-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s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responsive to abnormal temperature using temperature dependent re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过温保护装置,包括:第一温度检测电路、第二温度检测电路及与第一温度检测电路、第二温度检测电路连接的差分放大电路、比较电路和控制电路,比较电路与差分放大电路及控制电路连接;第一温度检测电路检测环境温度并根据所述环境温度输出第一电压;第二温度检测电路检测设备温度并根据设备温度输出第二电压;差分放大电路根据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输出第三电压;比较电路根据预警电压和第三电压输出控制电压;控制电路根据控制电压控制所述设备的电流通断。本发明的过温保护装置根据当前环境温度和设备温度共同控制充电设备的电流通断,保证了充电安全,实现了充电智能化。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过温保护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Description

过温保护装置、过温保护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领域,具体而言,主要涉及一种过温保护装置、过温保护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 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相应配套的充电桩也越来越多的建立起来, 其中交流充电桩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多建在居民小区停车位上,或者其他公共停车场。交流充电桩通过充电导引电路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与汽车通信,实现了连接确认、充电电流确认以及启动停止充电等通信功能。但是由于充电桩由于需要输出电流至车辆进行充电,当充电功率较高时将会在充电过程中产生较多热量,从而导致充电桩的充电接口处温度较高,从而引发安全隐患。目前大多数厂家是通过在充电桩的接口处设置温度检测器来检测接口处的温度,并在检测到的温度大于设定值时就断开充电桩的电流输出,以起到保护的作用。但是此种方式在充电桩的环境温度较高时将会导致充电接口的温度上升较快,在充电桩还没达到最大工作电流时,检测到的温度已经超过预设值,将会断开充电桩的电流输出,从而影响充电桩的正常充电。因此如何根据环境温度对充电桩进行过温保护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充电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根据环境温度进行过温保护的过温保护装置、过温保护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过温保护装置,包括:
第一温度检测电路、第二温度检测电路、差分放大电路、比较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温度检测电路及所述第二温度检测电路与所述差分放大电路电性连接,所述比较电路与所述差分放大电路及所述控制电路连接;
所述第一温度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环境温度并根据所述环境温度输出第一电压;
所述第二温度检测电路用于检测设备温度并根据所述设备温度输出第二电压;
所述差分放大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第三电压;
所述比较电路用于根据预警电压和所述第三电压输出控制电压;
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控制电压控制所述设备的电流通断。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过温保护方法,包括:
检测环境温度并根据所述环境温度输出第一电压且检测设备温度并根据所述设备温度输出第二电压;
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第三电压;
生成预警电压,并根据所述预警电压和所述第三电压输出控制电压;
根据所述控制电压控制设备电流通断。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过温保护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过温保护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提供的过温保护装置及过温保护方法,能够检测充电设备的当前温度和当前环境温度并转换为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并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控制电路的通断,从而在充电设备的当前设备温度和当前环境温度超过预设的温度预警值时,断开充电设备的电流,防止温度过高导致充电设备损坏或引发安全事故;在环境温度较高的地区也不会由于环境温度导致充电设备温度升高时引发充电设备电流中断,以至于影响充电设备的正常充电,实现了充电控制的智能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定。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方式的过温保护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方式的过温保护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方式的过温保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方式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存储介质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更全面地描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本发明可具有各种实施例,并且可在其中做出调整和改变。然而,应理解:不存在将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限于在此公开的特定实施例的意图,而是应将本发明理解为涵盖落入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调整、等同物和/或可选方案。
在下文中,可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包括”或“可包括”指示所公开的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存在,并且不限制一个或更多个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增加。此外,如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所使用,术语“包括”、“具有”及其同源词仅意在表示特定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并且不应被理解为首先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存在或增加一个或更多个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可能性。
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表述“A或/和B”包括同时列出的文字的任何组合或所有组合,例如,可包括A、可包括B或可包括A和B二者。
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表述(诸如“第一”、“第二”等)可修饰在各种实施例中的各种组成元件,不过可不限制相应组成元件。例如,以上表述并不限制所述元件的顺序和/或重要性。以上表述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其它元件区别开的目的。例如,第一用户装置和第二用户装置指示不同用户装置,尽管二者都是用户装置。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被称为第二元件,同样地,第二元件也可被称为第一元件。
应注意到: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定义,“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是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需要理解的是,文中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且并非意在限制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除非另有限定,否则在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所述术语(诸如在一般使用的词典中限定的术语)将被解释为具有与在相关技术领域中的语境含义相同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具有理想化的含义或过于正式的含义,除非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被清楚地限定。
请参考图1,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较佳实施方式的过温保护装置100的结构框图。进一步地,所述过温保护装置100用于检测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的温度和所述充电接口周围的环境温度,以防止所述充电接口温度过高造成充电设备的损坏。
请结合参考图2,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温保护装置100包括第一温度检测电路10、第二温度检测电路20、差分放大电路30、比较电路40和控制电路50,所述第一温度检测电路10用于检测所述环境温度并根据所述环境温度输出第一电压U1,所述第二温度检测电路20用于检测充电设备的温度并根据所述充电设备的温度输出第二电压U2,优选地,所述第二温度检测电路20用于检测所述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的温度,所述差分放大电路30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压U1和所述第二电压U2并根据所述第一电压U1和所述第二电压U2输出第三电压U3,所述比较电路40用于生成预警电压UE并根据所述预警电压UE和所述第三电压U3输出控制电压UC,所述控制电路50用于接收所述控制电压UC并根据所述控制电压UC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电流通断。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温度检测电路10包括第一数字电源VDD1、第一电阻R1、第一热敏电阻RT1和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电阻R1一端与所述第一数字电源VDD1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热敏电阻RT1电性连接以为所述第一数字电源VDD1输出的电压进行分压,所述第一热敏电阻RT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R1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地,以为所述第一数字电源VDD1滤波。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热敏电阻RT1为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当温度升高时,阻值减小;反之,当温度降低时,阻值增大。可以理解,所述第一热敏电阻RT1能根据温度的不同从而输出不同的阻值,以使得所述第一热敏电阻RT1和所述第一电阻R1的分压比例不同,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温度检测电路10输出不同的第一电压U1。例如,所述第一数字电源VDD1输出的电压为3.3V,所述第一电阻R1的阻值为5Ω,当前温度为40°时,所述第一热敏电阻RT1的阻值为15Ω,则所述第一电压U1为2.475V;反之,所述第一数字电源VDD1输出的第一电压U1为3.3V,所述第一电阻R1的阻值为5Ω,当所述第一电压为2.475V时,则可推知所述第一热敏电阻RT1的当前阻值为15Ω,并根据所述第一热敏电阻RT1的阻值和温度的对应关系推知所述第一热敏电阻RT1检测到的当前环境温度为40°。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温度检测电路20包括第二数字电源VDD2、第二电阻R2、第二热敏电阻RT2和第二电容C2,所述第二电阻R2一端与所述第二数字电源VDD2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热敏电阻RT2电性连接以为所述第二数字电源VDD2输出的电压进行分压,所述第二热敏电阻RT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地,以为所述第二数字电源VDD2滤波。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热敏电阻RT2为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当温度升高时,阻值减小;反之,当温度降低时,阻值增大。可以理解,所述第二热敏电阻RT2能根据温度的不同从而输出不同的阻值,以使得所述第二热敏电阻RT2和所述第二电阻R2的分压比例不同,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温度检测电路20输出不同的第二电压U2。例如,所述第二数字电源VDD2输出的电压为3.3V,所述第二电阻R2的阻值为5Ω,当前温度为50°,所述第二热敏电阻RT2的阻值为5Ω,则所述第二电压U2为1.65V;反之,所述第二数字电源VDD2输出的第二电压U2为3.3V,所述第二电阻R2的阻值为5Ω,当所述第二电压U2为1.65V时,则可推知所述第二热敏电阻RT2的阻值为5Ω,并根据所述第二热敏电阻RT2的阻值和温度的对应关系推知所述第二热敏电阻RT2检测到的所述充电接口的当前温度为50°。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数字电源VDD1和所述第二数字电源VDD2输出的电压相同,所述第一电阻R1和所述第二电阻R2的阻值相同,所述第一热敏电阻RT1和所述第二热敏电阻RT2的型号规格相同,由于所述第一热敏电阻RT1和所述第二热敏电阻RT2均为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且所述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的阻值与温度大致呈线性关系,因此当获取到所述第一电压U1和所述第二电压U2的电压差值UD时,则能够直接推算当前所述充电接口的温度和当前所述环境温度的温度差值。例如:所述第一数字电源VDD1和所述第二数字电源VDD2输出的电压为3.3V,所述第一电阻R1和所述第二电阻R2的阻值均为5Ω,所述第一电压U1和所述第二电压U2的电压差值UD为0.5V时,则所述第一热敏电阻RT1和所述第二热敏电阻RT2检测到的温度差值为20°,即所述充电接口的当前温度和当前环境温度的差值为20°。
所述差分放大电路30进一步用于抑制所述外接条件,如温度噪声等的变化干扰给后续所述比较电路40和所述控制电路50的影响。进一步地,所述差分放大电路30包括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运算放大器U1、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所述第三电阻R3一端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电路10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电性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R4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电阻R5一端与所述第二温度检测电路20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电性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R5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电阻R3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R1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六电阻R6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正极供电端与数字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负极供电端接地,以为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提供电源。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差分放大电路30根据所述第一电压U1、所述第二电压U2、所述第三电阻R3、所述第四电阻R4、所述第五电阻R5及所述第六电阻R6的阻值输出第三电压U3,所述第三电压U3为(R4/(R3+R4))((R5+R6)/R5)×U1-R6×U2/R5。进一步地,当设置所述第三电阻R3、所述第四电阻R4、所述第五电阻R5及所述第六电阻R6的阻值满足R6/R5= R4/R3时,则所述差分放大电路30输出的所述第三电压U3为(U1-U2)*R6/R5,即所述差分放大电路30的输出的第三电压U3为所述第一电压U1和所述第二电压U2的电压差值UD的倍数。具体地,可根据需要设置第五电阻R5和所述第六电阻R6的阻值从而调整所述电压差值UD的放大倍数从而输出所述第三电压U3。进一步地,当得出所述第三电压U3时,可直接根据所述第三电阻R3、所述第四电阻R4、所述第五电阻R5及所述第六电阻R6的阻值推算出所述第一电压U1与所述第二电压U2的电压差值UD
所述比较电路40包括电压生成子电路41和第二运算放大器U2,所述电压生成子电路41用于生成预警电压UE,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用于接收所述第三电压U3和所述预警电压UE并输出控制电压UC
进一步地,所述电压生成子电路41包括第三数字电源VDD3、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所述第七电阻R7一端与所述第三数字电源VDD3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电性连接,所述第八电阻R8一端与所述第七电阻R7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地。进一步地,所述第七电阻R7和所述第八电阻R8组成分压电路,以对所述第三数字电源VDD3输出的电压进行分压并得出所述预警电压UE。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所述第七电阻R7和所述第八电阻R8的阻值,从而根据所述预警电压UE判断所述第一电压U1和所述第二电压U2的电压差值UD是否超过预警值,进而判断所述充电设备的当前环境温度和所述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的温度是否超过温度预警值。可以理解,例如所述温度预警值为50°,且所述充电设备的当前环境温度和所述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的温度达到温度预警值时,所述第一电压U1和所述第二电压U2的电压差值UD为0.5V,所述差分放大电路30的放大倍数为10,则可设置所述第七电阻R7和所述第八电阻R8的阻值从而使得所述电压生成子电路41输出的预警电压UE为5V。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七电阻R7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电路50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正极供电端与正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负极供电端接地或与负电源连接,以为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提供电源。进一步地,所述正电源输出的正电压可为+12V,所述负电源输出的负电压可为-12V。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比较所述第三电压U3和所述预警电压UE的大小,并输出所述控制电压UC。具体地,当所述第三电压U3小于所述预警电压UE时,所述控制电压UC为0正电压;当所述第三电压U3小于所述预警电压UE时,所述控制电压UC为0或负电压。
进一步,所述控制电路50包括第四数字电源VDD4、第九电阻R9、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Q1、稳压二极管ZD、第三电容C3及继电器RL,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Q1的栅极与所述比较电路40电性连接,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Q1的源极与所述第四数字电源VDD4电性连接,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Q1的漏极与所述继电器RL电性连接。具体地,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Q1的栅极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以接收所述控制电压UC,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Q1的源极用于接收所述第四数字电源VDD4输出的基准电压UB,并根据所述基准电压UB和所述控制电压UC控制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Q1的漏极是否导通。具体地,当所述控制电压UC为正电压时,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Q1不导通;当所述控制电压UC为0或负电压时,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Q1导通。进一步地,当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Q1导通时,所述继电器RL控制电流导通;当所述金属氧化物Q1不导通时,所述继电器RL控制电流断开。
进一步地,所述第九电阻R9一端与所述第二放大器U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数字电源VDD4电性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ZD一端连接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Q1的源极与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Q1的栅极之间,用于保护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Q1的栅极,使得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Q1的栅极电压不超过保护电压值。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电容C3一端与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Q1的漏极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地,以为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Q1的漏极输出的电压进行滤波。
下面进一步所述过温保护装置100的工作原理:
所述充电设备充电时,所述第一温度检测电路10检测所述充电设备的当前环境温度,并根据所述当前环境温度输出第一电压U1,所述第二温度检测电路20检测所述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的当前温度,并根据所述充电接口的当前温度输出第二电压U2,所述第一电压U1和所述第二电压U2输送至所述差分放大电路30,所述差分放大电路30计算所述第一电压U1和所述第二电压U2的电压差值UD后将所述电压差值UD放大一定倍数从而输出第三电压U3至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电压生成子电路41生成预警电压UE并输送至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当所述第三电压U3小于所述预警电压UE时,则说明所述充电接口的当前温度与所述当前环境温度的差值未超过温度预警值,此时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输出的控制电压UC为0或负电压,并将所述控制电压UC输送至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Q1的栅极,所述第四数字电源VDD4输出基准电压UB至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Q1的源极从而使得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Q1导通,并控制所述继电器RL闭合从而保持所述充电设备的电流导通以维持所述充电设备的正常工作;当所述第三电压U3大于所述预警电压UE时,则说明所述充电接口的当前温度与所述当前环境温度的差值超过了温度预警值,此时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输出的控制电压UC为正电压,并将所述控制电压UC输送至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Q1的栅极,所述第四数字电源VDD4输出基准电压UB至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Q1的源极从而使得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Q1不导通,并控制所述继电器RL断开从而使得所述充电设备的电流断开以断开所述充电设备的工作,从而防止所述充电设备由于温度过高而引发安全事故。
综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过温保护装置能够检测当前环境温度和所述充电接口的当前温度,并在所述充电接口的当前温度与所述当前环境温度的差值超过预设值时断开所述继电器,防止所述充电设备由于温度过高而引发安全事故;而且在环境温度过高导致所述充电接口的温度较高时,能够进一步检测所述充电接口与环境温度的差值,从而防止在所述充电设备正常工作时断开所述充电设备以给用户充电带来困扰,保证了充电设备的使用安全,实现了充电设备控制的自动化。
请参考图3,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过温保护方法,所述过温保护方法,应用于前述过温保护装置的任意实施方式或实施方式的排列、组合,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0:检测环境温度并根据所述环境温度输出第一电压且检测设备温度并根据所述设备温度输出第二电压。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充电设备上设置第一温度检测电路和第二温度检测电路用于分别检测所述充电设备的当前环境温度和所述充电设备的充电设备的当前温度,。优选地,所述第二温度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的当前温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温度检测电路设置第一热敏电阻用于根据所述当前环境温度输出第一阻值,并根据所述第一阻值的分压情况输出第一电压U1;所述第二温度检测电路设置第二热敏电阻用于根据所述充电接口的当前温度输出第二阻值,并根据所述第二阻值的分压情况输出第二电压U2。进一步地,由于所述第一热敏电阻和所述第二热敏电阻的阻值随着温度变化,因此检测到不同的温度时,由于热敏电阻的阻值不同导致分压不同从而输出不同的电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热敏电阻和所述第二热敏电阻均为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且型号规格均相同,当检测到的温度升高时,阻值降低,分压减小,输出的第一电压U1和第二电压U2减小;当检测到的温度降低时,阻值增大,分压增大,从而输出的第一电压U1和第二电压增大U2
进一步地,由于所述第一热敏电阻和所述第二热敏电阻均为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且所述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阻值与温度大致呈线性关系,因此当获取到所述第一电压U1和所述第二电压U2的电压差值UD时,则能够直接推测当前所述充电接口的温度和当前所述环境温度的温度差值。例如:所述第一电压U1和所述第二电压U2的电压差值UD为0.5V时,则所述第一热敏电阻和所述第二热敏电阻检测到的温度差值为20°,即所述充电接口的当前温度和当前环境温度的差值为20°
步骤S220: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第三电压。
进一步地,当生成所述第一电压U1和所述第二电压U2后将所述第一电压U1和所述第二电压U2输送至差分放大电路,以计算所述第一电压U1和所述第二电压U2的电压差值UD并将所述电压差值UD放大一定倍数从而输出所述第三电压U3。具体地,所述电压差值UD的放大倍数可以通过设置所述差分放大电路的内部电阻的阻值来确定。
步骤S230:生成预警电压,并根据预警电压和所述第三电压并输出控制电压。
进一步地,输送所述第三电压U3后,进一步通过电压生成子电路生成预警电压UE。进一步地,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所述电压生成子电路内部的电阻的阻值,从而根据所述预警电压判断所述第一电压U1和所述第二电压U2的电压差值UD是否超过预警值,进而判断所述充电设备的当前环境温度和所述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的温度是否超过温度预警值。可以理解,例如所述温度预警值为50°,且所述充电设备的当前环境温度和所述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的温度达到温度预警值时,所述第一电压U1和所述第二电压U2的电压差值UD为0.5V,所述差分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为10,则可设置所述电压生成子电路内部电阻的阻值从而使得所述电压生成子电路输出的预警电压UE为5V。
进一步地,接收到所述预警电压UD和所述第三电压U3后进一步比较所述预警电压UD和所述第三电压U3并根据所述预警电压UD和所述第三电压U3输出控制电压UC。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三电压U3小于所述预警电压UE时,所述控制电压UC为0或负电压;所述第三电压U3大于所述预警电压UE时,所述控制电压UC为正电压。进一步地,所述正电压可为+12V,所述负电源输出的负电压可为-12V。
步骤S240:根据所述控制电压控制设备电流通断。
进一步地,生成控制电压UC后将所述控制电压UC输送至控制电路,并将所述控制电压UC与基准电压UB比较从而判断是否控制所述设备电流断开。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所述控制电压UC输送至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的栅极,所述基准电压UB输送至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的源极,当所述控制电压UC为正电压时,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不导通;当所述控制电压UC为0或负电压时,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导通。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进一步包括继电器,当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导通时,所述继电器闭合并控制设备电流导通;当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不导通时,所述继电器断开并控制设备电流断开。可以理解,当设备电流导通时,所述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则能继续为车辆充电;当设备电流断开时,所述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则不能继续为车辆充电。
综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过温保护方法能够检测充电设备的当前环境温度和当前充电接口的温度,并在当前充电接口的温度与当前环境温度的差值大于温度预警值时,断开充电设备的供电,从而保护充电设备;在当前环境温度较高从而导致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温度过高时,也不会直接断开充电设备的充电,防止在充电设备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由于环境温度过高导致充电设备的意外断电,实现了充电设备充电控制的智能化。
请参考图4,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计算机设备300,所述用户设备包括:存储器310、处理器330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过温保护方法的计算机程序320,所述处理器330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320以使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充电方法。
请参考图5,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400,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所述过温保护方法的计算机程序410,所述过温保护方法的计算机程序410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过温保护方法的步骤。所述过温保护方法可参照上述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过温保护装置中的各个模块的划分仅用于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将过温保护装置按照需要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以完成上述过温保护装置的全部或部分功能。上述过温保护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 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 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 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 (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过温保护装置,包括:
第一温度检测电路、第二温度检测电路、差分放大电路、比较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温度检测电路及所述第二温度检测电路与所述差分放大电路电性连接,所述比较电路与所述差分放大电路及所述控制电路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温度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环境温度并根据所述环境温度输出第一电压;
所述第二温度检测电路用于检测设备温度并根据所述设备温度输出第二电压;
所述差分放大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第三电压;
所述比较电路用于生成预警电压,并根据所述预警电压和所述第三电压输出控制电压;
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控制电压控制所述设备的电流通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温度检测电路包括第一数字电源VDD1、第一电阻R1、第一热敏电阻RT1及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电阻R1一端与所述第一数字电源VDD1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差分放大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热敏电阻RT1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R1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C1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R1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温度检测电路包括第二数字电源VDD2、第二电阻R2、第二热敏电阻RT2及第二电容C2,所述第二电阻R2一端与所述第二数字电源VDD2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差分放大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热敏电阻RT2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C2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差分放大电路包括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及运算放大器U1,所述第三电阻R3一端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电路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R3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电阻R5一端与所述第二温度检测电路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R5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阻R3与所述第一电阻R1电性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与所述第二电阻R2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电路包括电压生成子电路和第二运算放大器U2,所述电压生成子电路用于生成所述预警电压,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用于比较所述差分放大电路输出的第三电压及所述电压生成子电路输出的所述预警电压并输出所述控制电压至所述控制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差分放大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电压生成子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过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生成子电路包括第三数字电源VDD3、第七电阻R7及第八电阻R8,所述第七电阻R7一端与所述第三数字电源VDD3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八电阻R8一端与所述第七电阻R7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过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10.根据7所述的过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九电阻R9、第四数字电源VDD4、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Q1、继电器RL和第三电容C3,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Q1的栅极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Q1的源极与所述第四数字电源VDD4电性连接,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Q1的漏极与所述继电器RL及所述第三电容电性连接,所述第九电阻R9一端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数字电源VDD4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过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输出的控制电压为正电压时,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Q1不导通,所述继电器RL断开从而控制所述设备电流断开。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过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输出的控制电压为0或负电压时,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Q1导通,所述继电器RL闭合从而控制所述设备电流导通。
13.一种过温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环境温度并根据所述环境温度输出第一电压且检测设备温度并根据所述设备温度输出第二电压;
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第三电压;
生成预警电压,并根据所述预警电压和所述第三电压输出控制电压;
根据所述控制电压控制设备电流通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过温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环境温度并根据所述环境温度输出第一电压且检测设备温度并根据所述设备温度输出第二电压: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输出第一阻值,并根据所述第一阻值输出第一电压,且根据所述设备温度输出第二阻值,并根据所述第二阻值的输出第二电压。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过温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第三电压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的电压差值并将所述电压差值放大从而输出所述第三电压。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过温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预警电压,并根据所述预警电压和所述第三电压输出控制电压包括:
所述预警电压小于所述第三电压时,所述控制电压为正电压。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过温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预警电压和所述第三电压并输出控制电压包括:
所述预警电压大于所述第三电压时,所述控制电压为负电压或0。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过温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控制电压控制设备电流通断包括:
所述控制电压为正电压时,控制设备电流断开。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过温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控制电压控制设备电流通断包括:
所述控制电压为负电压或0时,控制设备电流导通。
20.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以及过温保护方法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以及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从而完成权利要求13-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过温保护方法。
21.一种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3-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过温保护方法。
CN201910861646.1A 2019-09-12 2019-09-12 过温保护装置、过温保护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6674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61646.1A CN110667429B (zh) 2019-09-12 2019-09-12 过温保护装置、过温保护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61646.1A CN110667429B (zh) 2019-09-12 2019-09-12 过温保护装置、过温保护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67429A true CN110667429A (zh) 2020-01-10
CN110667429B CN110667429B (zh) 2021-06-29

Family

ID=69077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61646.1A Active CN110667429B (zh) 2019-09-12 2019-09-12 过温保护装置、过温保护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67429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09961A (zh) * 2020-05-18 2020-08-07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过温保护装置、变频驱动器、电器、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2003346A (zh) * 2020-08-18 2020-11-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2362180A (zh) * 2020-10-15 2021-02-12 国网思极紫光(青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过温保护的温差检测电路
CN112865016A (zh) * 2021-01-14 2021-05-28 深圳市智仁科技有限公司 主板保护电路、方法及终端
CN113098250A (zh) * 2021-06-09 2021-07-09 深圳市赛迈科技有限公司 电源电路及车载电源
CN114069565A (zh) * 2021-11-22 2022-02-18 齐鲁工业大学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温度保护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45266Y (zh) * 2005-01-13 2006-1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装置
US20080061745A1 (en) * 2006-09-08 2008-03-13 Ippei Nodo Differential amplifier circuit and electric charge control apparatus using differential amplifier circuit
CN102290784A (zh) * 2010-06-17 2011-12-2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高温保护电路
CN205265304U (zh) * 2015-12-30 2016-05-25 施耐德电气工业公司 充电接口保护装置
CN205882672U (zh) * 2016-08-01 2017-01-11 朱豪杰 一种应用于特斯拉线圈的过载保护装置
CN107276040A (zh) * 2017-07-20 2017-10-20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过温保护系统和方法
CN107884090A (zh) * 2016-09-30 2018-04-06 许继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枪头温度检测系统及方法
CN207649231U (zh) * 2017-12-01 2018-07-24 宁波金轮磁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冷干机
CN109334504A (zh) * 2018-10-29 2019-02-15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组件的温度监控系统和监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45266Y (zh) * 2005-01-13 2006-1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装置
US20080061745A1 (en) * 2006-09-08 2008-03-13 Ippei Nodo Differential amplifier circuit and electric charge control apparatus using differential amplifier circuit
CN102290784A (zh) * 2010-06-17 2011-12-2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高温保护电路
CN205265304U (zh) * 2015-12-30 2016-05-25 施耐德电气工业公司 充电接口保护装置
CN205882672U (zh) * 2016-08-01 2017-01-11 朱豪杰 一种应用于特斯拉线圈的过载保护装置
CN107884090A (zh) * 2016-09-30 2018-04-06 许继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枪头温度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7276040A (zh) * 2017-07-20 2017-10-20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过温保护系统和方法
CN207649231U (zh) * 2017-12-01 2018-07-24 宁波金轮磁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冷干机
CN109334504A (zh) * 2018-10-29 2019-02-15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组件的温度监控系统和监控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09961A (zh) * 2020-05-18 2020-08-07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过温保护装置、变频驱动器、电器、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2003346A (zh) * 2020-08-18 2020-11-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2003346B (zh) * 2020-08-18 2022-06-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2362180A (zh) * 2020-10-15 2021-02-12 国网思极紫光(青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过温保护的温差检测电路
CN112362180B (zh) * 2020-10-15 2022-08-12 国网思极紫光(青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过温保护的温差检测电路
CN112865016A (zh) * 2021-01-14 2021-05-28 深圳市智仁科技有限公司 主板保护电路、方法及终端
CN112865016B (zh) * 2021-01-14 2021-11-30 深圳市智仁科技有限公司 主板保护电路、方法及终端
CN113098250A (zh) * 2021-06-09 2021-07-09 深圳市赛迈科技有限公司 电源电路及车载电源
CN114069565A (zh) * 2021-11-22 2022-02-18 齐鲁工业大学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温度保护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67429B (zh) 2021-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67429B (zh) 过温保护装置、过温保护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US7312969B2 (en) Current control apparatus for electric load
KR102117645B1 (ko) 배터리 시스템
US8018200B2 (en)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regulating power
US20100066377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battery capacity with the aid of capacity-dependent parameters
EP3185348B1 (en) A battery information detection and control method, smart battery,terminal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111697275B (zh) 半导体器件和电池组
JP2009133676A (ja) 電池パックおよび充放電方法
JP6548666B2 (ja) 車両の人保護装置にエネルギーを供給するための供給ネットワークの内部抵抗を検出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JP5281369B2 (ja) 物理量センサ
CN110571878A (zh) 过温保护装置、过温保护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190068998A (ko) 단락 방지 장치 및 방법
US10923935B2 (en) Charging apparatus, a vehicle including same,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charging apparatus
CN110601135B (zh) 过温保护装置、过温保护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143154B (zh) 一种充电设备、充电方法、服务器以及充电系统
US9859739B2 (en) Load driver circuit including load model parameter estimation
US20160181828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battery
CN210629173U (zh) 充电设备
CN110562089B (zh) 充电引导装置及充电设备
US11909247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 charge of a battery cell
CN111083848B (zh) 汽车led灯过载保护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US11368032B2 (en) Test system and test method for charging device
CN114771328A (zh)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110839B (zh) 一种供电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3107564B (zh) 充电电流控制方法及充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26

Address after: 201613 301 Rong Le Dong Road,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after: Hengda hengchi New Energy Vehicle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Room 201, building A, No. 1, Qian Wan Road,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Shenzhen Qianhai business secretary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HENGDA SMART CHARGING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