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62279B - 连接状态控制方法、装置、第一通信节点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连接状态控制方法、装置、第一通信节点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62279B
CN110662279B CN201910926942.5A CN201910926942A CN110662279B CN 110662279 B CN110662279 B CN 110662279B CN 201910926942 A CN201910926942 A CN 201910926942A CN 110662279 B CN110662279 B CN 1106622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communication node
threshold
quality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2694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62279A (zh
Inventor
魏洪河
符兵
屠丁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092694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622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622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622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622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622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4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according to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48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dependent on the time of the day, e.g. according to expected transmission activ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04W76/38Connection release triggered by tim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连接状态控制方法、装置、第一通信节点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性能参数;在所述性能参数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断开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一网络的连接。

Description

连接状态控制方法、装置、第一通信节点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讯领域,具体涉及连接状态控制方法、装置、第一通信节点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的发展以及无线数据应用业务的丰富,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数据用户数大幅增加,进而无线通信网络流量呈现爆炸式增长。故目前的第一通信节点,如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可以双连接至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以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其中第一网络可以为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网络,第二网络可以为第四代(the 4th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4G)网络。
然而,第一通信节点在连接至第一网络后会增大终端的功耗。目前为了降低连接至第一网络的第一通信节点的功耗,通常由网络侧在检测到第一通信节点没有数据下载时释放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一网络的连接,这种处理方法在降低第一通信节点的功耗时,达不到精准的控制第一网络的连接状态。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连接状态控制方法、装置、第一通信节点和存储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状态控制方法,应用至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性能参数;
在所述性能参数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断开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一网络的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状态控制装置,配置于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获取模块,设置为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性能参数;
断开模块,设置为在所述性能参数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断开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一网络的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方法。
关于本申请的以上实施例和其他方面以及其实现方式,在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和权利要求中提供更多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状态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通信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去激活第一网络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活第一网络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停止第一通信节点测量上报功能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活第一通信节点测量上报功能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快速接入第一网络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快速接入第一网络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保存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标显示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状态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通信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状态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适用于降低第一通信节点的功耗的情况。具体的,该方法可以适用于降低第一通信节点连接至第一网络产生的功耗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本申请提供的连接状态控制装置执行,该连接状态控制装置可以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并集成在第一通信节点上。第一通信节点涵盖任何适合类型的UE。本申请以第一通信节点为UE为例进行说明。其中,UE包括但不限于手机、便携数据处理装置、便携网络浏览器或车载移动台。
本实施例以第一网络为5G为例进行说明,此处不对第一网络进行限定。支持5G的第一通信节点,如UE,由于系统本身的不完善,UE会长时间待机在5G和少量数据下载时UE不会主动释放5G,故UE功耗很大,大大缩短了UE的续航能力。
为了降低UE的功耗可以由基站侧来释放5G,具体的,在5G注册后,在用户面没有数据的时候基站侧启动定时器(一般为10S),定时器超时网络主动释放5G。即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在空闲的情况下释放5G。这样简单的处理方法达不到精准的控制,在少量数据的情况下就会维持在5G下;在没有数据的情况下不能快速及时的断开来降低UE功耗。
为了降低UE的功耗可以通过判断是否为5G应用来打开和建立5G。具体的,通过ping(即因特网包探索器)数据包检测时延判定是否为5G应用,若是5G应用,则建立并维持5G连接,这种只是考虑了5G应用的情况,对非5G应用的用户体验没有进行细致的考虑。
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能够由第一通信节点进行连接状态控制,从而降低自身的功耗,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包括S110和S120。
S110、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性能参数。
性能参数可以认为是用于判断是否断开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一网络的连接的参数。此处不对性能参数的具体内容进行限定,只要能够确定是否断开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一网络的连接即可。
示例性的,性能参数可以为数据流量信息,也可以为第一通信节点断开与第一网络的连接后所连接的第二网络的网络性能参数。网络性能参数可以反映第二网络的网络性能,从而确定第一通信节点连接至第二网络后是否能够在不降低用户体验的前提下,完成数据流量信息对应数据的传输。其中,数据流量信息可以理解为第一通信节点第一通信节点通过网络所需传输(发送或接收)的数据量。网络性能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带宽;时延;信号强度;服务质量。
此处不对获取性能参数的技术手段进行限定,不同的性能参数可以具有不同的获取手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S120、在所述性能参数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断开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一网络的连接。
第一网络可以认为是第一通信节点连接的网络性能较优的网络。需要注意的是,第一通信节点可以位于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共同覆盖的地区,第一通信节点可以双连接至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当第一通信节点断开与第一网络的连接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节点可以通信第二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第一网络的网络性能可以优于第二网络,第一通信节点连接第一网络后产生的功耗可以大于第一通信节点连接至第二网络后产生的功耗。
获取到性能参数后,本步骤可以基于性能参数是否断开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一网络的连接,即判断性能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条件。
第一条件可以为判断是否断开第一网络的标准。不同的性能参数可以具有不同的第一条件,此处不对第一条件进行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性能参数为数据流量信息的情况下,第一条件可以为所述数据流量信息小于流量阈值。在数据流量信息小于流量阈值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第一通信节点无需通过第一网络即可以完成数据流量信息对应的数据的传输,故在该情况下可以断开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一网络的连接,以降低第一通信节点的功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性能参数为第二网络的当前信号强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网络的当前信号强度大于强度阈值。当前信号强度可以认为是第二网络当前的信号强度。信号强度包括但不限于: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RSRQ)。
在第二网络的当前信号强度大于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第二网络能够满足第一通信节点对网络性能的需求。故在该情况下可以断开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一网络的连接,以降低第一通信节点的功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性能参数为第二网络的当前服务质量的情况下,第一条件可以为所述第二网络的当前服务质量大于质量阈值。当前服务质量可以认为是第二网络当前的服务质量。服务质量包括但不限于信噪比和误码率。
在当前服务质量大于质量阈值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第二网络能够满足第一通信节点对网络性能的需求。故在该情况下可以断开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一网络的连接,以降低第一通信节点的功耗。
流量阈值、强度阈值和质量阈值的具体数值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如通过大数据统计的方式确定。
断开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一网络的连接的具体手段此处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一个实例中,第一通信节点可以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断开信令,以触发第二通信节点断开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一网络的连接。断开信令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可以为第二通信节点指示;也可以为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预先约定。在一个实例中,第一通信节点可以自行断开与第一网络的连接,此处不对断开的手段进行限定,如关闭第一网络的测量上报功能。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连接控制方法,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性能参数;在所述性能参数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断开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一网络的连接。有效的降低了第一通信接连连接至第一网络产生的功耗。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上述实施例的变型实施例,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描述简要,在变型实施例中仅描述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第一通信节点的性能参数,包括:
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显示装置的亮灭状态改变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性能参数,其中,所述亮灭状态改变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所述显示装置由亮屏状态变为灭屏状态;
所述显示装置由灭屏状态变为亮屏状态;
所述性能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数据流量信息;第二网络的当前信号强度;第二网络的当前服务质量,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所述第一网络连接后的功耗大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所述第二网络连接后的功耗。
本实施例中限定了获取性能参数的时机,即在第一通信节点的显示装置的亮灭状态改变的情况下,触发获取性能参数。
其中显示装置可以为第一通信节点中进行显示的装置,如显示屏。亮灭状态包括灭屏状态和亮屏状态。其中亮屏状态可以为显示装置被点亮的状态。灭屏状态可以为显示装置被熄灭的状态。
通过亮灭状态的改变确定是否进行连接状态的控制,即能够降低第一通信节点的功耗,又不影响用户对第一通信节点的使用体验。示例性的,在所述显示装置由亮屏状态变为灭屏状态可以认为当前用户降低了对第一通信节点的使用需求,在该情况下,本申请可以确定是否断开与第一网络的连接。从而实现了在用户无感的情况下降低了第一通信节点的功耗。
此处不对亮灭状态的改变的检测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示例性的,在亮灭状态改变后,显示装置可以发送改变指令至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可以为第一通信节点中执行连接状态控制方法的处理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数据流量信息小于流量阈值;
所述第二网络的当前信号强度大于强度阈值;
所述第二网络的当前服务质量大于质量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性能参数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重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所述第一网络的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数据流量信息大于或等于流量阈值;
所述第二网络的当前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强度阈值;
所述第二网络的当前服务质量小于或等于质量阈值。
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一网络连接的情况下,可以判断是否断开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一网络的连接,即获取性能参数,确定性能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条件。在第一通信节点断开了与第一网络的连接的情况下,可以判断是否重建与第一网络的连接,即获取性能参数,确定性能参数是否满足第二条件。
第一通信节点的性能参数满足第二条件时,可以认为第一通信节点增加了对网络性能的需求,此时需要重建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一网络的连接。
第一通信节点确定性能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条件或第二条件时,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中所包括的各项内容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如确定所述数据流量信息是否大于或等于流量阈值;所述第二网络的当前信号强度是否小于或等于强度阈值;所述第二网络的当前服务质量是否小于或等于质量阈值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重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所述第一网络的连接,包括:打开所述第一网络的测量上报功能;接收第二通信节点的重配信息,所述重配信息中包括目标频点信息和目标小区信息;基于所述重配信息,建立与所述第一网络的连接。
在本申请通过关闭第一网络的测量上报功能实现断开第一网络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中在重建与第一网络的连接时,可以打开第一网络的测量上报功能。此处不对打开的具体手段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第一通信节点的实际情况确定。示例性的,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模块可以发送向通信模块发送打开指示,以触发通信模块打开测量上报功能。通信模块可以启动5G层(即Layer)1的物理测量,以打开测量上报功能。
打开测量上报功能后,第一通信节点可以接收第二通信节点的重配信息,该重配信息可以为建立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一网络连接的信息。基于重配信息第一通信节点可以实现与第一网络的连接。目标频点信息可以为第二通信节点为第一通信节点分配的频点信息。频点信息可以为基站的中心频率。目标小区信息可以为第二通信节点为第一通信节点分配的小区信息。小区信息可以为第一通信节点待接入的小区的标识信息。基于目标频点信息和目标小区信息,第一通信节点可以建立与第一网络的连接。具体建立的手段此处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打开所述第一网络的测量上报功能之后,还包括:
断开所述第一网络;
打开所述第一网络;
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跟踪区更新请求,所述跟踪区更新请求用于触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重配信息。
为了使得第一通信节点快速接入第一网络,第一通信节点可以主动触发基站发送重配信息。示例性的,第一通信节点可以主动执行跟踪区更新(Tracking Area Update,TAU)过程,以使得第一通信节点快速接入第一网络。
具体的,第一通信节点可以先断开第一网络,然后打开第一网络,以触发第一通信节点的TAU过程,从而实现快速接入。此外,第一通信节点可以直接通过第二网络发起TAU请求,以使得第一通信节点快速与第一网络建立连接。
在执行TAU过程时,第一通信节点可以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跟踪区更新请求,即TAU请求。该请求可以用于触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重配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打开所述第一网络的测量上报功能之后,还包括:
根据预存的原始频点信息和原始小区信息,生成测量报告;
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所述测量报告。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快速与第一网络连接。第一通信节点可以根据预存的原始频点信息和原始小区信息,生成测量报告,然后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测量报告,以触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重配信息。
此处不对生成测量报告的手段进行限定。原始频点信息可以为第一通信节点断开与第一网络的连接时,保存的第一网络的频点信息。原始小区信息可以为第一通信节点断开与第一网络的连接时,保存的第一网络的小区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断开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一网络的连接,包括:
关闭第一网络的测量上报功能。
本申请可以通过关闭第一网络的测量上报功能实现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一网络的连接。测量上报功能可以为第一通信节点第一网络的物理测量。关闭该测量上报功能后,第一通信节点不会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测量报告,从而与第二通信节点失步,进而断开了与第一网络的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断开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一网络的连接之后,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操作:
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辅小区组失败信令;
保存当前第一网络的原始频点信息和原始小区信息。
断开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一网络的连接后,第一通信节点可以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辅小区组失败信令,即辅小区组(Secondary Cell Group,SCG)信令,以通知第二通信节点,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一网络断开连接。
断开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一网络的连接后,第一通信节点可以保存原始频点信息和原始小区信息,以在重新建立与第一网络的连接时,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测量报告,以快速建立与第一网络的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断开与第一网络的连接,且满足第三条件的情况下,显示所述第一网络的图标,其中,所述第三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系统消息2中包括上行指示信息;
第二通信节点查询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非独立组网能力;
第二通信节点查询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独立组网能力。
在断开第一网络且满足第三条件的情况下,为了便于用户了解当前能够支持第一网络,可以在第一通信节点的显示装置上显示第一网络的图标。
显示第一网络的图标的前提是,满足第三条件,即确定第一通信节点支持第一网络。
示例性的,在以下至少之一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第一通信节点支持第一网络:在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系统消息2(即SIB2)中包括上行指示信息(Upper Layer Indication-URI);第二通信节点查询了第一通信节点的非独立组网(Non-Stand Alone,NSA)能力;第二通信节点查询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独立组网(Stand Alone,SA)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更新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以下至少之一参数:
流量阈值;强度阈值;质量阈值。
为了使得断开第一网络的时机更加精准,本申请可以每隔预设时间,更新以下至少之一参数:流量阈值;强度阈值;质量阈值。此处不对预设时间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重新确定的流量阈值;强度阈值和/或质量阈值的确定手段不作限定,可以通过大数据统计的方式确定,也可以由第一通信节点通过自学习的方式确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更新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流量阈值包括:根据第二网络的目标信号强度,更新强度阈值,所述目标信号强度为所述第二网络的信号强度的最大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更新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强度阈值包括:根据第二网络的目标服务质量,更新质量阈值,所述目标服务质量为所述第二网络的服务质量的最大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更新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质量阈值包括:根据第二网络的目标信号强度和目标服务质量,更新流量阈值。
第一通信节点通过自学习的方式更新以下至少之一参数:流量阈值;强度阈值;质量阈值时,可以根据国标和企标的信号标准,在中强信号情况下,流量阈值设置为最大;反之流量阈值切换设置小;第二网络支持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情况下,流量阈值增大;具体阈值可以通过测速软件来获取更新。
具体的,随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第二网络的所能达到的信号强度、服务质量可能改变,故本申请可以基于目标信号强度,即第二网络所能达到的最大的信号强度确定强度阈值。基于目标服务质量,即第二网络所能达到的最大的服务质量确定质量阈值。基于目标信号强度和目标服务质量,更新流量阈值。
具体的更新手段不作限定,示例性的,可以根据目标信号强度、当前的强度阈值和确定当前的强度阈值时使用的上一个目标信号强度更新强度阈值。更加具体的,可以对比目标信号强度和上一个目标信号强度的差值,然后确定强度阈值的差值,最后根据强度阈值的差值和当前的强度阈值,确定更新后的强度阈值。
以下对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进行示例性的描述:
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可以认为是降低第一网络功耗的方法,本申请适用于4G网络(即第二网络)和5G网络(即第一网络)共同覆盖的地区下,用户使用支持5G的终端。本申请以NSA网络为例进行说明。
本申请的技术构思包括在当前4G和5G协议的基础上,在UEU灭屏(即所述显示装置由亮屏状态变为灭屏状态)的情况下根据流量统计的阈值进行决定是否断开5G,可以通过自学习的方法来更改阈值的大小,智能判断是否需要连接5G来给用户更好的体验;本申请的技术构思是UE真正自己去触发断开5G,而不是依靠网络侧来执行,这是终端自行实现的方案,即根据UE的实际情况和用户体验UE来主动断开和建立5G,在断开5G的时候能快速断开,在连接5G的时候能快速的注册上5G。本申请的技术意义在5G网络下,UE的续航能力大大增加,提高用户的体验。
具体的,本申请在灭屏后根据当前的速率流量和4G的信号强弱及服务质量进行统计,从而决策是否释放5G。此外,可以动态地控制速率流量的阈值(通过终端的实时大数据统计)智能判断当前是否需要5G的连接,用户体验更好技术变更(包括网络扩容)的情况下,流量阈值、质量阈值、强度阈值可以进行更新。
本申请中UE可以触发去关闭5G的连接,而不是依靠网络侧执行。释放5G连接的过程包括:终端关闭5G的测量上报,最终终端上报SCGFail信令给网络侧,网络侧收到SCGFail信令后释放5G。关闭测量上报后第一通信节点与网络侧失步。
重建5G连接的过程包括:终端打开5G的测量上报,网络侧下发RRC重配告知5G小区信息,终端添加该5G小区,重新建立5G连接。
更进一步的,由于重建第一网络连接主要依靠网络侧来添加5G小区,存在着不确定性,网络侧有可能很长时间或者很难触发再次的重配置过程,所以终端此时主动执行TAU过程来触发网络侧5G的添加。
更进一步,释放5G时保存当前5G频点信息,即原始频点信息和原始小区信息,在重建5G时直接基于原始频点信息和原始小区信息,搜索测量保存的5G频点和小区,上报网络5G测量报告,以使得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一网络快速连接。
另外,终端在断开5G连接且还待机在支持5G的4G网络使,可以显示5G图标。基于上述方案,本申请在第一通信节点用户良好体验的基础上主动释放5G,在需要5G的时候快速接入。既能用户体验良好,又能大大降低UE的功耗。避免出现大马拉小车的问题。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通信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第一通信节点,可以包括控制模块21、电话通信模块22、RIL模块23、第二网络调制解调器24、第一网络调制解调器25和系统基站控制器26。以下以第一网络调制解调器为5Gmodem,第二网络调制解调器为4Gmodem为例说明。
控制模块21的作用是决定是否打开或关闭5G测量;电话通信模块22是安卓的应用,即APP侧,起透传作用;RIL模块23是无线调整解调器,即modem的接口层,起透传作用;第二网络(如4G)调制解调器25作用实现2/3/4G协议;第一网络(如5G)调制解调器25作用是实现5G协议。系统基站控制器26是与第二网络调制解调器24的接口模块。
第一通信节点确定是否断开第一网络时,可以基于第一条件确定,示例性的,终端待机,屏幕会自动灭屏(即所述显示装置由亮屏状态变为灭屏状态),这时UE启动数据流量统计和获取4G的信号强度服务质量。
若当前数据流量小于阈值且4G为中强信号强度及指标都较好(即所述数据流量信息小于流量阈值;所述第二网络的当前信号强度大于强度阈值;所述第二网络的当前服务质量大于质量阈值),则启动断开5G的操作。
若用户亮屏(即所述显示装置由灭屏状态变为亮屏状态)则启动连接5G的操作。
关于流量阈值的设置值是一个终端大数据流量的统计值,针对4G信号强度和服务质量有不同的阈值设置。4G技术也在同步的进行演进,当技术进步4G服务质量有提升时阈值会提高。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去激活第一网络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3,去激活第一网络时包括以下步骤:
S31、显示装置是否灭屏,若是,执行S32;若否,结束操作。
S32、4G信号强度是否强,若是,执行S33;若否,结束操作。
S33、4G服务质量是否好,若是,执行S34;若否,结束操作。
S34、数据流量信息是否小于流量阈值,若是,执行S35;若否,结束操作。
S35、去激活5G。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活第一网络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4,激活第一网络时包括以下步骤:
S41、显示装置是否亮屏,若否,执行S42;若是,执行S43。
S42、数据流量信息是否大于流量阈值,若是,执行S43;若否,结束操作。
S43、激活5G测量。
此外在显示装置亮屏后,也可以增加确定第二网络的当前信号强度是否大于强度阈值,当前服务质量是否大于质量阈值的操作,以确定是否激活5G测量。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停止第一通信节点测量上报功能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5,当控制模块判定满足断开5G条件,该模块通知电话通信模块,电话通信模块通知RIL模块,RIL模块通知4G modem模块,4G modem模块通知5G modem模块停止5G测量上报,停止5G测量报告会导致与网络失步;5G modem通知4G modem SCG fail,4G modem通知系统基站控制器SCG fail,系统释放5G。系统会在4G发送b1消息,通知5G进行测量,由于终端主动停止了5G测量,UE会待在4G下。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活第一通信节点测量上报功能的流程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快速接入第一网络的流程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快速接入第一网络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8所示,控制模块判定满足打开5G条件,该模块通知电话通信(即Telephony)模块,Telephony模块通知RIL模块,RIL模块通知4Gmodem模块,4G modem模块通知5G modem模块启动5G测量上报,网络侧下发重配携带5G频点(即目标频点信息)和小区编号消息(即目标小区信息),5G modem添加该5G小区,重新建立5G连接。
主要依靠网络侧下发B1消息来添加5G小区,存在不确定性,网络侧有可能很长时间或者很难触发再次的重配置过程,所以终端此时主动执行TAU过程来触发网络侧5G的添加。更进一步具体操作过程是:控制模块先下发打开5G测量,然后UE先断开5G(即禁掉5G),然后打开5G(即激活5G),这会触发UETAU过程来快速重建5G,即发送TAU请求。
控制模块打开5G测量,由于UE没有5G小区消息不会上报5G测量报告。针对这一情况,UE在控制模块主动释放5G连接时,先保存当前注册的5G频点和小区,UE打开测量时先测量已有的5G小区,若测量到则主动上报5G测量报告,通知网络快速建立5G。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保存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9,5G modem在停止5G测量时,可以保存当前5G小区,即原始小区信息。还可以保存原始频点信息。然后发送SCG失败信息。需要注意的是,保存信息的操作,即保存原始频点信息和原始小区信息的操作的执行时机不作限定,只要完成保存即可。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标显示流程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申请可能会面对在5G覆盖区显示4G的情况,一般用户会对此提出疑问。针对这种情况,第一通信节点在断开5G连接且还待机在支持5G的4G网络显示5G图标。这样会给用户良好的体验。
第一通信节点检测系统下发的SIB2,即系统消息2消息中的URI消息和终端能力查询NSA或SA消息,只要满足一种就显示5G图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控制装置,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状态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配置于第一通信节点,如图11所示,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111,设置为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性能参数;断开模块112,设置为在所述性能参数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断开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一网络的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状态控制装置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状态控制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状态控制装置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本申请提供的连接状态控制方法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上述实施例的变型实施例,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描述简要,在变型实施例中仅描述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模块111具体设置为:
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显示装置的亮灭状态改变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性能参数,其中,所述亮灭状态改变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所述显示装置由亮屏状态变为灭屏状态;
所述显示装置由灭屏状态变为亮屏状态;
所述性能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数据流量信息;第二网络的当前信号强度;第二网络的当前服务质量,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所述第一网络连接后的功耗大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所述第二网络连接后的功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数据流量信息小于流量阈值;
所述第二网络的当前信号强度大于强度阈值;
所述第二网络的当前服务质量大于质量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重建模块设置为:
在所述性能参数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重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所述第一网络的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数据流量信息大于或等于流量阈值;
所述第二网络的当前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强度阈值;
所述第二网络的当前服务质量小于或等于质量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重建模块具体设置为:
打开所述第一网络的测量上报功能;
接收第二通信节点的重配信息,所述重配信息中包括目标频点信息和目标小区信息;
基于所述重配信息,建立与所述第一网络的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第一快速接入模块,设置为在打开所述第一网络的测量上报功能之后,断开所述第一网络;打开所述第一网络;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跟踪区更新请求,所述跟踪区更新请求用于触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重配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第二快速接入模块,设置为在打开所述第一网络的测量上报功能之后,根据预存的原始频点信息和原始小区信息,生成测量报告;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所述测量报告。
在一个实施例中,断开模块112具体设置为:
关闭第一网络的测量上报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保存模块,设置为,在断开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一网络的连接之后,执行以下至少之一操作:
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辅小区组失败信令;
保存当前第一网络的原始频点信息和原始小区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显示模块,设置为:
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断开与第一网络的连接,且满足第三条件的情况下,显示所述第一网络的图标,其中,所述第三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系统消息2中包括上行指示信息;
第二通信节点查询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非独立组网能力;
第二通信节点查询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独立组网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更新模块,设置为:更新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以下至少之一参数:流量阈值;强度阈值;质量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更新模块具体设置为:根据第二网络的目标信号强度,更新强度阈值,所述目标信号强度为所述第二网络的信号强度的最大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更新模块具体设置为,更新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强度阈值包括:根据第二网络的目标服务质量,更新质量阈值,所述目标服务质量为所述第二网络的服务质量的最大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更新模块具体设置为,更新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质量阈值包括:根据第二网络的目标信号强度和目标服务质量,更新流量阈值。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通信节点,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通信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通信节点,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21和存储装置122;该第一通信节点中的处理器121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12中以一个处理器121为例;存储装置122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21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21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第一通信节点还包括:通信装置123、输入装置124和输出装置125。
第一通信节点中的处理器121、存储装置122、通信装置123、输入装置124和输出装置125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12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输入装置124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第一通信节点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按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125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通信装置123可以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通信装置123设置为根据处理器121的控制进行信息收发通信。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跟踪区更新请求;测量报告;辅小区组失败信令。
存储装置12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设置为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所述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连接状态控制装置中的获取模块111和断开模块112)。存储装置122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第一通信节点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装置12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装置122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2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第一通信节点。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方法。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性能参数;
在所述性能参数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断开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一网络的连接。
可选的,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闪存、光纤、便携式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无线电频率(Radio Frequency,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术语终端涵盖任何适合类型的无线用户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便携数据处理装置、便携网络浏览器或车载移动台。
一般来说,本申请的多种实施例可以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例如,一些方面可以被实现在硬件中,而其它方面可以被实现在可以被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它计算装置执行的固件或软件中,尽管本申请不限于此。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通过移动装置的数据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例如在处理器实体中,或者通过硬件,或者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
本申请附图中的任何逻辑流程的框图可以表示程序步骤,或者可以表示相互连接的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或者可以表示程序步骤与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的组合。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上。存储器可以具有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数据存储技术实现,例如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光存储器装置和系统(数码多功能光碟(Digital Video Disc,DVD)或光盘(Compact Disk,CD))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瞬时性存储介质。数据处理器可以是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例如但不限于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GPA)以及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
通过示范性和非限制性的示例,上文已提供了对本申请的示范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但结合附图和权利要求来考虑,对以上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和调整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不偏离本申请的范围。因此,本申请的恰当范围将根据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16)

1.一种连接状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至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性能参数;所述性能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数据流量信息;第二网络的当前信号强度;第二网络的当前服务质量,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所述第一网络连接后的功耗大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所述第二网络连接后的功耗;
在所述性能参数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断开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一网络的连接;所述获取第一通信节点的性能参数,包括:
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显示装置的亮灭状态改变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性能参数,其中,所述亮灭状态改变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所述显示装置由亮屏状态变为灭屏状态;
所述显示装置由灭屏状态变为亮屏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数据流量信息小于流量阈值;
所述第二网络的当前信号强度大于强度阈值;
所述第二网络的当前服务质量大于质量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性能参数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重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所述第一网络的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数据流量信息大于或等于流量阈值;
所述第二网络的当前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强度阈值;
所述第二网络的当前服务质量小于或等于质量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所述第一网络的连接,包括:
打开所述第一网络的测量上报功能;
接收第二通信节点的重配信息,所述重配信息中包括目标频点信息和目标小区信息;
基于所述重配信息,建立与所述第一网络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打开所述第一网络的测量上报功能之后,还包括:
断开所述第一网络;
打开所述第一网络;
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跟踪区更新请求,所述跟踪区更新请求用于触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重配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打开所述第一网络的测量上报功能之后,还包括:
根据预存的原始频点信息和原始小区信息,生成测量报告;
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所述测量报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断开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一网络的连接,包括:
关闭第一网络的测量上报功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断开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一网络的连接之后,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操作:
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辅小区组失败信令;
保存当前第一网络的原始频点信息和原始小区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断开与第一网络的连接,且满足第三条件的情况下,显示所述第一网络的图标,其中,所述第三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系统消息2中包括上行指示信息;
第二通信节点查询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非独立组网能力;
第二通信节点查询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独立组网能力。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更新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以下至少之一参数:
流量阈值;强度阈值;质量阈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更新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流量阈值包括:根据第二网络的目标信号强度,更新强度阈值,所述目标信号强度为所述第二网络的信号强度的最大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更新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强度阈值包括:根据第二网络的目标服务质量,更新质量阈值,所述目标服务质量为所述第二网络的服务质量的最大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更新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质量阈值包括:根据第二网络的目标信号强度和目标服务质量,更新流量阈值。
14.一种连接状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配置于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获取模块,设置为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性能参数;所述性能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数据流量信息;第二网络的当前信号强度;第二网络的当前服务质量,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所述第一网络连接后的功耗大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所述第二网络连接后的功耗;
获取模块,具体设置为: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显示装置的亮灭状态改变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性能参数,其中,所述亮灭状态改变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所述显示装置由亮屏状态变为灭屏状态;
所述显示装置由灭屏状态变为亮屏状态;
断开模块,设置为在所述性能参数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断开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一网络的连接。
15.一种第一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6.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926942.5A 2019-09-27 2019-09-27 连接状态控制方法、装置、第一通信节点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6622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6942.5A CN110662279B (zh) 2019-09-27 2019-09-27 连接状态控制方法、装置、第一通信节点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6942.5A CN110662279B (zh) 2019-09-27 2019-09-27 连接状态控制方法、装置、第一通信节点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62279A CN110662279A (zh) 2020-01-07
CN110662279B true CN110662279B (zh) 2020-11-03

Family

ID=69039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26942.5A Active CN110662279B (zh) 2019-09-27 2019-09-27 连接状态控制方法、装置、第一通信节点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622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51250A1 (en) * 2020-01-31 2021-08-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to add new radio for a user equipment
CN113453320B (zh) * 2020-03-27 2024-01-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方法及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210121552A (ko) * 2020-03-30 2021-10-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듀얼 커넥티비티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CN113543221B (zh) * 2020-04-21 2024-03-22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信息上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556804A (zh) * 2020-04-24 2021-10-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设置方法以及终端设备
CN113810896B (zh) * 2020-06-11 2023-10-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标识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973354A (zh) * 2020-07-24 2022-01-25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图标的更新方法、装置、芯片及终端设备
CN112188606A (zh) * 2020-09-15 2021-01-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功耗优化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12867172B (zh) * 2020-12-31 2022-08-1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网络通话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329422B (zh) * 2021-05-21 2022-11-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的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00452B (zh) * 2022-05-05 2023-06-2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物联网连接状态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40127A1 (zh) * 2016-02-17 2017-08-2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连接处理的方法、装置以及终端
CN109257809A (zh) * 2018-11-22 2019-01-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通路的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769290A (zh) * 2019-04-10 2019-05-17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087294A (zh) * 2019-06-14 2019-08-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控制方法、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51093B1 (ko) * 2013-02-01 2019-12-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의 제어 방법
CN105323837B (zh) * 2015-11-06 2020-07-10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间歇式联网的方法及系统
CN107943345B (zh) * 2017-11-22 2020-10-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接近传感器的校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40127A1 (zh) * 2016-02-17 2017-08-2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连接处理的方法、装置以及终端
CN109257809A (zh) * 2018-11-22 2019-01-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通路的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769290A (zh) * 2019-04-10 2019-05-17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087294A (zh) * 2019-06-14 2019-08-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控制方法、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62279A (zh) 2020-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62279B (zh) 连接状态控制方法、装置、第一通信节点和存储介质
CN110267245B (zh) 通信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222912B (zh) 一种自动调整发射功率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372305B (zh) 连接模式切换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US10225876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computer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565426A (zh) 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US20130223335A1 (en) Multi-mod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 mode thereof
WO2014056342A1 (zh) 统计无线网络覆盖盲区的方法、移动终端及系统
US8355322B2 (en)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s, radio base stations, and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s
CN110521275B (zh) 监听处理、策略下发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
WO2020132905A1 (zh) 小区信号质量的测量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13727403B (zh)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20190132794A1 (en) Transmission Mode Swi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557809A (zh) 一种接收机配置信息的确定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WO2022057119A1 (zh) 小区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20120315885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network-side devic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program and method of changing operation period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881205B (zh) 一种终端驻留方法、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US8855619B2 (en) Method for state transition and network device
KR20140030553A (ko) 이종네트워크 연동에 따른 인디케이터 표시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단말기
CN111148135A (zh) 语音呼叫业务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3115326A (zh) 显示网络标识的方法及设备
KR20190077269A (ko) 이종네트워크 연동에 따른 인디케이터 표시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단말기
WO2023197220A1 (zh) 邻小区测量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64001B (zh) 基于NB-IoT的省电参数配置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447634B (zh) 语音通话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