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88606A - 一种功耗优化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功耗优化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88606A
CN112188606A CN202010968388.XA CN202010968388A CN112188606A CN 112188606 A CN112188606 A CN 112188606A CN 202010968388 A CN202010968388 A CN 202010968388A CN 112188606 A CN112188606 A CN 1121886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retransmission
power consumption
terminal
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6838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澜
王燕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1096838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88606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886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886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 H04W52/28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usage mode, e.g. hands-free, data transmission, telepho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功耗优化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功耗优化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方法包括:获取终端的重传率;对所述重传率与重传阈值进行比较,基于所述比较的结果确定是否更改5G链路的状态;本公开通过获取终端的重传率,并对所述重传率与重传阈值进行比较,基于所述比较的结果确定是否更改5G链路的状态,从而不再是通过5G的开关来唯一决定数据连接状态,而是通过用户的需要进行判断,来决定5G链路的通断,进而缓解了5G链路开启时功耗过大导致耗电量大的问题,又避免了5G链路关闭时数据传输能力减弱的矛盾,最终使4G、5G功耗值和数据传输达到动态平衡。

Description

一种功耗优化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功耗优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功耗优化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图1公开了5G的非独立组网(NSA)结构。如图1所示,在5G的非独立组网(NSA)结构中,4G基站和5G基站共用核心网EPC,4G eNB为主站,5G gNB为从站,控制面信令经由4G到达核心网EPC。NSA是4G+5G双连接传输数据,因此双连接的信息全面,然而双连接结构的功耗相当于4G、5G功耗的叠加。
为了避免双连接网络的上行发射功率超标,在TS38.213协议中规定,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时,同一个时隙,LTE(4G)的上行发射功率和NR(5G)的上行发射功率之和不应超过(小于或者等于)双连接的上行最大发射功率。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为了使LTE的上行发射功率和NR的上行发射功率之和不超过双连接的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在双连接状态下,分别对LTE和NR的上行最大发射功率进行限制。例如,假设双连接的上行最大发射功率为23dB,则在双连接状态下,分别配置LTE和NR的上行最大发射功率为20dB(20dB+20dB=23dB)。
然而,这使得双连接场景下,LTE的上行最大发射功率限制为20dB,导致上行覆盖大大减弱,当终端在LTE小区边缘区上进行长期演进语音(Voice Over LTE,VOLTE)通话时,可能出现呼叫失败,语音卡顿或者掉话等严重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在双连接状态下第一接入网的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小于单连接状态下第一接入网的最大发射功率时,释放与第二接入网的连接,使得终端由双连接状态变为单连接状态。这样,提高了第一接入网的上行发射功率的上限,加强了第一接入网上行覆盖强度,从而提升用户在边缘小区通话时的通话体验,降低终端在第一接入网的边缘小区上进行通话时,出现呼叫失败、语音卡顿或者掉话等情况的概率。然而,该技术方案并没有对功耗进行优化,由于提高了第一接入网的上行发射功率的上限,加强了第一接入网上行覆盖强度,因此该技术方案下的单连接的功耗与双连接的功耗没有区别。
可见,本领域亟需一种双连接的动态管理方法,来使4G、5G功耗值和数据传输达到动态平衡。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功耗优化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以使4G、5G功耗值和数据传输达到动态平衡。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功耗优化方法,包括:
获取终端的重传率;
对所述重传率与重传阈值进行比较,基于所述比较的结果确定是否更改5G链路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所述重传率与重传阈值进行比较,基于所述比较的结果确定是否更改5G链路的状态的步骤包括:
若重传率不小于重传阈值,则开启5G链路;
若重传率小于重传阈值,则关闭5G链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传阈值包括第一重传阈值和第二重传阈值,其中,第一重传阈值大于等于第二重传阈值;
对所述重传率与重传阈值进行比较,基于所述比较的结果确定是否更改5G链路的状态的步骤包括:
若重传率不小于第一重传阈值,则开启5G链路;
若重传率小于第二重传阈值,则关闭5G链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更改5G链路的状态,在第一延时时间内锁定5G链路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获取终端的重传率之前,还包括:
基于终端电量与传输速率确定是否进入功耗优先模式;
若进入功耗优先模式,则开启4G链路,关闭5G链路,执行获取终端的重传率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获取终端的重传率之前,还包括:
根据终端的用户设置确定是否进入功耗优先模式;
若进入功耗优先模式,则开启4G链路,关闭5G链路,执行获取终端的重传率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终端的用户设置确定是否进入功耗优先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进入传输速率优先模式,则开启5G链路和4G链路,执行获取终端的重传率的步骤。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功耗优化装置,包括:
重传率获取模块,其用于获取终端的重传率;
比较模块,其用于对所述重传率与重传阈值进行比较,基于所述比较的结果确定是否更改5G链路的状态。
第三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功耗优化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能够达到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获取终端的重传率,并对所述重传率与重传阈值进行比较,基于所述比较的结果确定是否更改5G链路的状态,从而不再是通过5G的开关来唯一决定数据连接状态,而是通过用户的需要进行判断,来决定5G链路的通断,进而缓解了5G链路开启时功耗过大导致耗电量大的问题,又避免了5G链路关闭时数据传输能力减弱的矛盾,最终使4G、5G功耗值和数据传输达到动态平衡。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公开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图1为5G的非独立组网(NSA)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耗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耗优化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耗优化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框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方案,并对本公开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到相应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公开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在不相冲突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实施例一
图1公开了5G的非独立组网(NSA)结构。如图1所示,在5G的非独立组网(NSA)结构中,4G基站和5G基站共用核心网EPC,4G eNB为主站,5G gNB为从站,控制面信令经由4G到达核心网EPC。NSA是4G+5G双连接传输数据,因此双连接的信息全面,然而双连接结构的功耗相当于4G、5G功耗的叠加。
因5G连接功耗较高(约300mA),但关闭5G又不能享受高速网络数据体验,故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兼容考量的智能化方案,即本实施例提出一个衡量标准,视不同情况下用户的具体需求来(考虑功耗优先或者数据传输速率优先)打开或者关闭5G链路。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耗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一种功耗优化方法,包括:
获取终端的重传率;
对所述重传率与重传阈值进行比较,基于所述比较的结果确定是否更改5G链路的状态。
通过获取终端的重传率,并对所述重传率与重传阈值进行比较,基于所述比较的结果确定是否更改5G链路的状态,从而不再是通过5G的开关来唯一决定数据连接状态,而是通过用户的需要进行判断,来决定5G链路的通断,进而缓解了5G链路开启时功耗过大导致耗电量大的问题,又避免了5G链路关闭时数据传输能力减弱的矛盾,最终使4G、5G功耗值和数据传输达到动态平衡。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可以是指能够与LTE基站和NR基站在控制面和用户面实现数据传输的手机、平板电脑、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智能手表、上网本、可穿戴电子设备等,本实施例对该设备的具体形式不做特殊限制。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所述重传率与重传阈值进行比较,基于所述比较的结果确定是否更改5G链路的状态的步骤包括:
若重传率不小于重传阈值,则开启5G链路;
若重传率小于重传阈值,则关闭5G链路。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耗优化方法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针对5G功耗过大的问题,对终端(例如手机)的设置进行了优化。在手机支持5G的情况下,当LTE重传率不小于重传阈值/重传率的门限值时,开启5G链路;当LTE重传率小于重传阈值/重传率的门限值时,关闭5G链路。
在本实施例中,重传率≥重传阈值,说明当前网络质量不好,下载速度慢,此时打开5G链路能力;重传率<重传阈值,说明当前网络质量好,下载速度快,此时关闭5G链路能力。
本实施例通过对所述重传率与重传阈值进行比较来判断终端的需求,进而决定5G链路的通断,进而缓解了5G链路开启时功耗过大导致耗电量大的问题,又避免了5G链路关闭时数据传输能力减弱的矛盾,最终使4G、5G功耗值和数据传输达到动态平衡。
实施例三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重传阈值包括第一重传阈值和第二重传阈值,其中,第一重传阈值大于等于第二重传阈值;
对所述重传率与重传阈值进行比较,基于所述比较的结果确定是否更改5G链路的状态的步骤包括:
若重传率不小于第一重传阈值,则开启5G链路;
若重传率小于第二重传阈值,则关闭5G链路。
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1:开机;
S02:实时检测4G和5G链路状态,如果重传率≥第一重传阈值,则启动30s定时器。
S03:30s定时器超时且重传率≥第一重传阈值,则动态添加5G链路能力,转S04,否则转S02。
S04:检测4G和5G链路状态,如果重传率≤第二重传阈值,则关闭5G链路能力,转S02。
S05:结束。
在本实施例中,重传阈值包括第一重传阈值和第二重传阈值,其中,第一重传阈值大于等于第二重传阈值,而且,若重传率不小于第一重传阈值,则开启5G链路;若重传率小于等于第二重传阈值,则关闭5G链路。例如,第一重传阈值为5%,第二重传阈值为1%。若重传率大于等于5%,则开启5G链路,形成4G+5G的双连接结构;若重传率小于1%,则关闭5G链路,仅保持4G链路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较大的第一重传阈值和较小的第二重传阈值,并在重传率不小于第一重传阈值时,开启5G链路;在重传率小于等于第二重传阈值时,关闭5G链路,从而能够克服4G链路处于临界状态时可能带来的手机经常在4G单连接和4G+5G双连接的状态中不断切换的技术问题,达到缓解了5G链路开启时功耗过大导致耗电量大的问题,又避免了5G链路关闭时数据传输能力减弱的矛盾,最终使4G、5G功耗值和数据传输达到动态平衡的技术效果。此外,本实施例设置第一重传阈值和第二重传阈值,以克服频繁打开、关闭5G链路增加功耗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四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更改5G链路的状态,在第一延时时间内锁定5G链路的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延时时间可以是经由测试而得到的时间,例如15秒、30秒或者60秒。实际验证30秒延时能有效降低切换场景功耗。
在本实施例中,重传率≥重传阈值,当前网络质量不好,下载速度慢,打开5G链路能力;重传率<重传阈值,当前网络质量好,下载速度快,关闭5G链路能力。
打开5G链路能力延时30秒钟,避免频繁打开、关闭5G链路增加功耗。
在本实施例中,若更改了5G链路的状态,在第一延时时间内锁定5G链路的状态。例如,若更改了5G链路的状态而由4G单连接转变为4G+5G双连接的状态,则在例如30秒内将手机锁定为4G+5G双连接的状态。在此状态下,即使在第一延时时间例如30秒内检测到重传率小于第二重传阈值,也不将手机切换为4G单连接状态,从而达到缓解了5G链路开启时功耗过大导致耗电量大的问题,又避免了5G链路关闭时数据传输能力减弱的矛盾,最终使4G、5G功耗值和数据传输达到动态平衡的技术效果。
此外,也可以通过在第一延时时间例如30秒内不检测重传率的方式来将手机锁定为4G+5G双连接的状态,从而进一步达到节省计算资源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五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获取终端的重传率之前,还包括:
基于终端电量与传输速率确定是否进入功耗优先模式;
若进入功耗优先模式,则开启4G链路,关闭5G链路,执行获取终端的重传率的步骤。
若不进入功耗优先模式,则进入传输速率优先模式,打开4G链路和5G链路而构成双连接,然后执行获取终端的重传率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终端电量与传输速率确定是否进入功耗优先模式包括:计算传输速率与终端电量的比值,若该比值大于功耗优先阈值,则使手机进入功耗优先模式,开启4G链路,关闭5G链路,执行获取终端的重传率的步骤;若该比值不大于功耗优先阈值,则打开4G链路和5G链路而构成双连接,然后执行获取终端的重传率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传输速率的单位取M/s,电量取百分数对应的小数。本实施例基于终端电量与传输速率确定是否进入功耗优先模式,从而决定5G链路的通断,进而缓解了5G链路开启时功耗过大导致耗电量大的问题,又避免了5G链路关闭时数据传输能力减弱的矛盾,最终使4G、5G功耗值和数据传输达到动态平衡。
实施例六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获取终端的重传率之前,还包括:
根据终端的用户设置确定是否进入功耗优先模式;
若进入功耗优先模式,则开启4G链路,关闭5G链路,执行获取终端的重传率的步骤;
若进入传输速率优先模式,则开启5G链路和4G链路,执行获取终端的重传率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5G智能手机,用户设置数据优先时(即与功耗相比,用户此时对数据传输速率的需求更高),就让5G链路能力一直处于开启状态。在用户设置功耗优先后(即不仅是传输速率,用户此时也非常注重省电),根据双链路的重传率进行判断以打开和关闭5G链路,在关闭、打开过程中增加延时。
例如,用户的手机电量不是很充足了,且正在使用手机下载一个APP,手机的4G网络忽然信号不好,数据传输速率忽然变慢,下载速度无法满足需求。而在4G网络正常传输的时候是可以满足需求的,在整个下载过程中,用户希望能满足速度需求又能尽可能省电以增强待机时间,这时就需要实时监测重传率,实时根据网络的状况来判断是否启动5G链路能力。
本实施例针对5G功耗过大的问题,对终端(例如手机)的设置进行了优化。在手机支持5G的情况下,若用户设置传输速率优先模式,则保持4G+5G双连接;若用户设置功耗优先模式,则:当LTE重传率超过门限值(即:重传率≥重传阈值)时,开启5G链路能力;当LTE重传率低于门限值(即:重传率小于重传阈值)时,关闭5G链路能力。
本实施例基于终端的用户设置确定是否进入功耗优先模式,从而决定5G链路的通断,进而缓解了5G链路开启时功耗过大导致耗电量大的问题,又避免了5G链路关闭时数据传输能力减弱的矛盾,最终使4G、5G功耗值和数据传输达到动态平衡。
实施例七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耗优化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该功耗优化装置,包括:
重传率获取模块,其用于获取终端的重传率;
比较模块,其用于对所述重传率与重传阈值进行比较,基于所述比较的结果确定是否更改5G链路的状态。
本实施例中的终端可以是指能够与LTE基站和NR基站在控制面和用户面实现数据传输的手机、平板电脑、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智能手表、上网本、可穿戴电子设备等,本实施例对该设备的具体形式不做特殊限制。
通过获取终端的重传率,并对所述重传率与重传阈值进行比较,基于所述比较的结果确定是否更改5G链路的状态,从而不再是通过5G的开关来唯一决定数据连接状态,而是通过用户的需要进行判断,来决定5G链路的通断,进而缓解了5G链路开启时功耗过大导致耗电量大的问题,又避免了5G链路关闭时数据传输能力减弱的矛盾,最终使4G、5G功耗值和数据传输达到动态平衡。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述存储介质可以是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随机访问存储器(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服务器、App应用商城等等。
实施例九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处理器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简称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Device,简称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
存储器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在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虽然本公开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上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公开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公开。任何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公开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功耗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终端的重传率;
对所述重传率与重传阈值进行比较,基于所述比较的结果确定是否更改5G链路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重传率与重传阈值进行比较,基于所述比较的结果确定是否更改5G链路的状态的步骤包括:
若重传率不小于重传阈值,则开启5G链路;
若重传率小于重传阈值,则关闭5G链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传阈值包括第一重传阈值和第二重传阈值,其中,第一重传阈值大于等于第二重传阈值;
对所述重传率与重传阈值进行比较,基于所述比较的结果确定是否更改5G链路的状态的步骤包括:
若重传率不小于第一重传阈值,则开启5G链路;
若重传率小于第二重传阈值,则关闭5G链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更改5G链路的状态,在第一延时时间内锁定5G链路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终端的重传率之前,还包括:
基于终端电量与传输速率确定是否进入功耗优先模式;
若进入功耗优先模式,则开启4G链路,关闭5G链路,执行获取终端的重传率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终端的重传率之前,还包括:
根据终端的用户设置确定是否进入功耗优先模式;
若进入功耗优先模式,则开启4G链路,关闭5G链路,执行获取终端的重传率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终端的用户设置确定是否进入功耗优先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进入传输速率优先模式,则开启5G链路和4G链路,执行获取终端的重传率的步骤。
8.一种功耗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重传率获取模块,其用于获取终端的重传率;
比较模块,其用于对所述重传率与重传阈值进行比较,基于所述比较的结果确定是否更改5G链路的状态。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968388.XA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功耗优化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Pending CN1121886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68388.XA CN112188606A (zh)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功耗优化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68388.XA CN112188606A (zh)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功耗优化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88606A true CN112188606A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21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68388.XA Pending CN112188606A (zh)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功耗优化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8860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8558A (zh) * 2021-03-23 2021-06-25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状态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05895A (zh) * 2021-09-30 2022-03-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64281A1 (en) * 2014-07-07 2017-06-08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Secondary cell group configuration
CN110536342A (zh) * 2019-05-16 2019-12-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模式控制方法及终端、存储介质
CN110662279A (zh) * 2019-09-27 2020-01-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状态控制方法、装置、第一通信节点和存储介质
CN110913504A (zh) * 2019-11-07 2020-03-24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连接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42863A (zh) * 2020-05-22 2020-06-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装置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64281A1 (en) * 2014-07-07 2017-06-08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Secondary cell group configuration
CN110536342A (zh) * 2019-05-16 2019-12-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模式控制方法及终端、存储介质
CN110557776A (zh) * 2019-05-16 2019-12-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的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662279A (zh) * 2019-09-27 2020-01-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状态控制方法、装置、第一通信节点和存储介质
CN110913504A (zh) * 2019-11-07 2020-03-24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连接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42863A (zh) * 2020-05-22 2020-06-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8558A (zh) * 2021-03-23 2021-06-25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状态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38558B (zh) * 2021-03-23 2023-03-14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状态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05895A (zh) * 2021-09-30 2022-03-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36342B (zh) 一种网络模式控制方法及终端、存储介质
US9532359B2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EP2840839B1 (en) Multimode terminal and multimode terminal resident network sel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9743676B (zh) 网络连接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188606A (zh) 一种功耗优化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05657797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功耗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6454951A (zh) 一种平衡网络负荷的方法及装置
CN113543294A (zh) 智能终端的通讯控制方法、智能终端和介质
CN111586815B (zh) 一种功耗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113092A (zh) 消息发送/接收方法、覆盖增强等级确定/获取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4040477A (zh) 一种基站节能方法、装置、设备及产品
CN105472710A (zh) 黑名单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4079927B (zh) 基站的共享模式的控制方法、共享基站以及通信系统
CN110650538A (zh) 资源、时隙格式配置、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050372B (zh) 5g rrc状态转换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521005A (zh) 基站节能的控制方法和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676989A (zh) 移动终端的省电方法及装置
CN108832960B (zh) 一种载波聚合功能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038556B (zh) 双卡双待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双卡双待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118620B (zh) 双链接的管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装置、存储介质
CN111343703B (zh) 发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CN114077213A (zh) 节能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087775A (zh) 网络控制方法和装置
US20210058123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antennas
CN111857324A (zh) 降低终端功耗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0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