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38558A - 连接状态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连接状态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38558A
CN113038558A CN202110307836.6A CN202110307836A CN113038558A CN 113038558 A CN113038558 A CN 113038558A CN 202110307836 A CN202110307836 A CN 202110307836A CN 113038558 A CN113038558 A CN 1130385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nnection state
frequency band
band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0783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38558B (zh
Inventor
袁毅
贺军平
郑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ectel Wireless Solu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ectel Wireless Solu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ectel Wireless Solu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ectel Wireless Solu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0783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385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385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385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385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385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27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a plurality of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s, e.g. multi-call or multi-bearer end-to-end data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连接状态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连接状态切换方法包括:若检测到所述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获取所述终端的工作频段;降低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使降低后的发射功率满足与所述工作频段对应的辐射限制标准;向基站发送多无线接入技术双连接MR‑DC请求信息;接收所述基站基于所述MR‑DC请求信息发送的切换指令,并根据所述切换指令,将所述终端当前的连接状态切换到MR‑DC连接状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状态切换方法,可以使终端因为在人体附近所以发射功率降低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保持通信业务能力,避免出现掉话的情况,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连接状态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接状态切换、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人类生活环境中包含雷达、广播电台、电视台、便携式或移动式终端、磁悬浮列车和医用电磁辐射诊疗设备等电磁辐射体,各种电磁辐射体以及各种传播途径共同构成了普通公众常年生活的电磁辐射环境。过量的电磁辐射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辐射损伤,因此人体受到的电磁辐射必须满足国际非电离辐射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on Non-Ionizing Radiation Protection,简称:ICNIRP)制定的辐射限制标准,或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简称:IEEE)制定的辐射限制标准,以降低人体受辐射损伤。
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便携式或移动式终端在正常工作时,为了保证高质量的通信,便携式或移动式终端的发射频率会比较高,当便携式或移动式终端靠近人体时,为了满足辐射限制标准,必须将自身功率回退,再加上人体遮挡的损耗,终端的通信业务能力会大打折扣,比如通信业务吞吐率减少,终端信号覆盖范围缩小,甚至会发生掉话的情况,这给用户带来了不好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人体连接状态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使终端因为在人体附近所以发射功率降低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保持通信业务能力,避免出现掉话的情况,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连接状态切换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以下步骤:若检测到所述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获取所述终端的工作频段;降低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使降低后的发射功率满足与所述工作频段对应的辐射限制标准;向基站发送多无线接入技术双连接MR-DC请求信息;接收所述基站基于所述MR-DC请求信息发送的切换指令,并根据所述切换指令,将所述终端当前的连接状态切换到MR-DC连接状态。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连接状态切换方法,应用于基站,包括:接收终端发送的多无线接入技术双连接MR-DC请求信息;基于所述MR-DC请求信息,向所述终端发送切换指令,指示所述终端将当前的连接状态切换到MR-DC连接状态。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若所述电子设备为终端,所述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应用于终端的连接状态切换方法。若所述电子设备为基站,所述基站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应用于基站的连接状态切换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应用于终端的连接状态切换方法和应用于基站的连接状态切换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若检测到所述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获取所述终端的工作频段,获取终端的工作频段可以准确、快速地确定终端需满足的辐射限制标准。降低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使降低后的发射功率满足与所述工作频段对应的辐射限制标准,考虑到人体与正在工作的终端距离过近时会受到辐射损伤,因此当终端与人体距离很近的时候必须降低终端的发射功率,保护人体。向基站发送多无线接入技术双连接MR-DC请求信息;接收所述基站基于所述请求信息发送的切换指令,并根据所述切换指令,将所述终端切换到MR-DC连接状态,考虑到相关技术只是简单地将终端的发射功率降低来降低人体受辐射损伤,这会导致终端的通信业务能力大打折扣,如终端信号覆盖范围缩小、吞吐率大幅降低,甚至会发生掉话的情况,给用户带来了不好的使用体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终端探测到人体在附近时可以降低终端的发射功率,并向基站发送MR-DC请求信息,将终端切换成MR-DC连接状态,即终端在双频段同时工作,虽然终端的发射功率降低,但终端在双频段同时工作,传输质量和速率都满足高质量通信需求,使得终端在因为位于人体附近而发射功率降低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保持通信业务能力,避免出现掉话的情况,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所述工作频段包括Sub-6GHz频段或毫米波频段,所述MR-DC连接状态包括在所述Sub-6GHz频段和所述毫米波频段同时工作的状态;在所述根据所述切换指令,将所述终端当前的连接状态切换到MR-DC连接状态之后,还包括:调整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使调整后的发射功率满足与所述同时工作的状态对应的辐射限制标准。终端进入MR-DC连接状态,包括在Sub-6GHz频段和毫米波频段同时工作,可以进一步在发射功率降低的情况下提升终端通信业务能力。调整终端的发射功率,可以使调整后的发射功率满足与同时工作的状态对应的辐射限制标准,进一步降低人体受辐射的损伤。
另外,在所述根据所述切换指令,将所述终端当前的连接状态切换到MR-DC连接状态之后,还包括:若检测到所述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将所述终端的连接状态恢复为切换到所述MR-DC连接状态之前的状态,和/或,将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恢复到正常发射功率,可以节约通信资源,恢复终端正常的通信业务能力。
另外,所述Sub-6GHz频段包括第四代移动通信4G对应的Sub-6GHz频段,所述毫米波频段包括第五代移动通信5G对应的FR2频段;若所述终端的工作频段为所述4G对应的Sub-6GHz频段,所述在所述Sub-6GHz频段和所述毫米波频段同时工作的状态包括:在所述4G对应的Sub-6GHz频段和所述FR2频段同时工作的状态。原工作频段为4G对应的Sub-6GHz频段的终端,进入MR-DC状态可以在4G对应的Sub-6GHz频段和5G对应的FR2频段同时工作,从而尽量少的影响使用4G通信的终端的通信性能。
另外,所述Sub-6GHz频段包括5G对应的FR1频段,所述毫米波频段包括5G对应的FR2频段;若所述终端的工作频段为所述FR1频段,所述在所述Sub-6GHz频段和所述毫米波频段同时工作的状态包括:在所述FR1频段和所述FR2频段同时工作的状态。工作频段为FR1频段的终端,进入MR-DC状态可以在FR1频段和FR2频段同时工作,从而尽量少的影响使用5G通信的终端的通信性能。
另外,若所述终端的工作频段为所述FR2频段,所述在所述Sub-6GHz频段和所述毫米波频段同时工作的状态包括:在所述4G对应的Sub-6GHz频段和所述FR2频段同时工作的状态,或,在所述FR1频段和所述FR2频段同时工作的状态。工作频段为FR2频段的终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多种MR-DC连接状态供终端选择,可以更好地满足通信业务的需求,最大限度的少降低通信业务能力。
另外,若所述终端的工作频段为所述毫米波频段,所述MR-DC连接状态还包括:在所述毫米波频段和未授权频段同时工作的状态。工作频段为毫米波频段的终端,进入MR-DC连接状态,可以在未授权频段和FR2频段同时工作。使用未授权频段,可以使得终端在发射功率并降低的情况下更少地降低通信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连接状态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终端与人体的相对位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工作频段为Sub-6GHz频段的终端的发射功率变化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工作频段为毫米波频段的终端的发射功率变化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连接状态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工作频段为Sub-6GHz频段的终端的发射功率变化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工作频段为毫米波频段的终端的发射功率变化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连接状态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连接状态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
为了方便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首先在此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引入的多无线接入技术双连接(Multi RAT Dual Connectivity,简称:MR-DC)。
多无线接入技术双连接MR-DC是双连接技术的扩展延伸,支持多收发的终端可以配置MR-DC。终端进入MR-DC状态,在一种情况下,终端同时与两个基站连接,其中一个基站扮演主基站(Master eNodeB,简称:MN),另一个基站扮演辅基站(Secondary gNodeB,简称:SN)。在目前阶段,MR-DC的多无线接入通常指终端同时连接一个第四代移动通信(the4th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4G)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简称:LTE)基站和一个第五代移动通信(the5th 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5G)新无线(New Radio,简称:NR)基站,或同时连接两个5G NR基站;在另一种情况下,终端只与一个基站连接,并且终端与该基站基于不同类型的载波进行通信,比如终端使用Sub-6GHz波和毫米波作为不同类型的载波与该基站进行通信。因此,配置MR-DC,比普通的双连接,带宽更宽,运力更强。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3GPP)在协议37340中定义了几种MR-DC,包括:4G无线接入网与5G NR的双连接(E-UTRA-NR DualConnection,简称:EN-DC)、5G NR与4G无线接入网的双连接(NR-E-UTRADual Connection,简称:NE-DC)和在5G核心网下的4G无线接入网与5G NR的双连接(NG-RAN E-UTRA-NR DualConnection,简称:NGEN-DC)等。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连接状态切换方法,应用于终端。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连接状态切换方法的实现细节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提供的实现细节,并非实施本方案的必须。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状态切换方法的具体流程可以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01,若检测到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获取终端的工作频段;
具体而言,终端在工作时,可以实时检测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若检测到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获取终端的工作频段。其中,预设阈值可以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旨在说明终端距离人体很近,预设阈值不会很大,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具体实现中,工作频段包括频率小于6GHz的Sub-6GHz频段和频率大约在30GHz到300GHz之间的毫米波频段,使用4G通信的终端工作在Sub-6GHz频段,使用5G通信的终端既可以工作在Sub-6GHz频段,也可以工作在毫米波频段。
在一个例子中,终端与人体的相对位置的示意图可以如图2所示,终端靠近人体头部,终端配置有红外检测装置,终端通过红外装置发射的红外线实时确定人体的位置和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若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终端获取自身的工作频段;若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终端则持续检测,直到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
在另一个例子中,终端与人体的相对位置的示意图可以如图2所示,终端靠近人体头部,终端配置有密度检测装置,终端通过密度检测装置检测终端附近环境的密度,从而判断出终端对应的用户的人体轮廓,终端可以根据该人体轮廓实时确定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若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终端获取自身的工作频段;若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终端则持续检测,直到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
步骤102,降低终端的发射功率,使降低后的发射功率满足与工作频段对应的辐射限制标准;
具体而言,终端在获取终端的工作频段后,可以降低终端的发射功率,使降低后的发射功率满足与工作频段对应的辐射限制标准。考虑到人体与正在工作的终端距离过近时会受到辐射损伤,因此当终端与人体距离很近的时候必须降低终端的发射功率,保护人体。人体受到的电磁辐射必须满足ICNIRP、IEEE或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ederal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简称:FCC)制定辐射限制标准,不同工作频段对应的辐射限制标准存在不同。
在一个例子中,工作频段为Sub-6GHz频段的终端的发射功率应满足电磁波吸收比值(Specific Absorption Rate,简称:SAR)辐射限制,即
Figure BDA0002988279210000061
Figure BDA0002988279210000062
其中,Plimit_SAR为SAR辐射限制标准,即给定密度的体积微元内质量微元所吸收的能量微元对时间的微分值,也就是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生物体所吸收的电磁能量,单位是W/kg。FCC制定的美国标准为Plimit_SAR≤1.6W/kg,即每千克生物体所吸收的电磁能量不超过1.6瓦特;ICNIRP制定的欧洲标准为Plimit_SAR≤2.0W/kg,即每千克生物体所吸收的电磁能量不超过2瓦特。SAR(t)为终端在t时刻的瞬时发射功率。TSAR为暴露时间窗口,FCC和ICNIRP定义的暴露时间窗口如下表:
Figure BDA0002988279210000063
表1:FCC和ICNIRP定义的暴露时间窗口
比如:终端工作在n77频段(Sub-6GHz频段的一个子频段),该频段的频率是4GHz,若采用FCC制定的美国标准,该终端的发射功率应满足:
Figure BDA0002988279210000064
Figure BDA0002988279210000065
在一个例子中,工作频段为毫米波频段的终端的发射功率应满足功率密度(powerdensity,简称:PD)辐射限制,即
Figure BDA0002988279210000066
其中,Plimit_PD为PD辐射限制标准,ICNIRP和FCC制定的标准为Plimit_PD≤10W/m2,折合为Plimit_PD≤6dBm/4cm2,即每4cm2人体面积吸收的电磁能量不超过6dBm,4cm2是为了模拟头手模型而选定的最差实测情况。PD(t)为终端在t时刻的瞬时发射功率。TPD为暴露时间窗口,FCC规定TPD为4s,ICNIRP规定TPD为360s。
比如,终端工作在n261频段(毫米波频段的一个子频段),该频段的频率是28GHz,若采用FCC制定的美国标准,该终端的发射功率应满足:
Figure BDA0002988279210000071
在一个例子中,终端的工作频段为Sub-6GHz频段,终端的发射功率变化示意图如图3所示,当终端靠近人体之前,即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终端的发射功率为正常发生功率,如:25dBm。当终端靠近人体时,即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终端降低自身的发射功率,使降低后的发射功率满足与Sub-6GHz频段对应的辐射限制标准。
在另一个例子中,终端的工作频段为毫米波频段,终端的发射功率变化示意图如图4所示,当终端靠近人体之前,即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终端的发射功率为正常发生功率,如:25dBm。当终端靠近人体时,即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终端降低自身的发射功率,使降低后的发射功率满足与毫米波频段对应的辐射限制标准。
步骤103,向基站发送多无线接入技术双连接MR-DC请求信息;
具体而言,终端可以向基站发送MR-DC请求信息。
在具体实现中,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连接状态切换方法,可以先进行步骤102,再进行步骤103,或者,先进行步骤103,再进行步骤102,又或者,同时进行步骤102和步骤103。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104,接收基站基于MR-DC请求信息发送的切换指令,并根据切换指令将终端当前的连接状态切换到MR-DC连接状态。
在具体实现中,基站在接收到终端发送的MR-DC请求信息后,可以基于该MR-DC请求信息向终端发送切换指令,终端接收该切换指令,将终端当前的连接状态切换到MR-DC连接状态,即终端同时连接两个5G NR基站,或同时连接一个4G LTE基站和一个5G NR基站,或终端只与一个基站连接,并且与该基站基于不同类型的载波进行通信。进入MR-DC连接状态的终端可以在双频段同时工作,虽然终端发射功率降低,但在双频段同时工作的终端,传输质量和速率都满足较高质量的通信需求,使得终端在因为位于人体附近而发射功率降低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保持通信业务能力,避免出现掉话的情况,大幅度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个例子中,终端使用4G通信,终端在切换前处于独立连接状态,只与一个4GLTE基站连接,终端在接收到该4G LTE基站基于MR-DC请求信息发送的切换指令后,保持与该4G LTE基站的连接,再连接一个5G NR基站,从而切换到MR-DC连接状态。
在另一个例子中,终端使用4G通信,终端在切换前处于独立连接状态,与一个4GLTE基站连接,终端在接收到该4G LTE基站基于MR-DC请求信息发送的切换指令后,与该4GLTE基站基于不同类型的载波进行通信(如Sub-6GHz波和毫米波),从而切换到MR-DC连接状态。
在一个例子中,终端使用5G通信,终端在切换前处于独立连接状态,只与一个5GNR基站连接,终端在接收到该5G NR基站基于MR-DC请求信息发送的切换指令后,保持与该5G NR基站的连接,再连接一个5G NR基站或4G LTE基站,从而切换到MR-DC连接状态。
在另一个例子中,终端使用5G通信,终端在切换前处于独立连接状态,与一个5GNR基站连接,终端在接收到该5G NR基站基于MR-DC请求信息发送的切换指令后,与该5G NR基站基于不同类型的载波进行通信(如Sub-6GHz波和毫米波),从而切换到MR-DC连接状态。
在一个例子中,终端进入MR-DC连接状态后,可以根据自身的通信网络,在EN-DC、NE-DC和NGEN-DC等中进行选择。
本实施方式,若检测到所述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获取所述终端的工作频段,获取终端的工作频段可以准确、快速地确定终端需满足的辐射限制标准。降低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使降低后的发射功率满足与所述工作频段对应的辐射限制标准,考虑到人体与正在工作的终端距离过近时会受到辐射损伤,因此当终端与人体距离很近的时候必须降低终端的发射功率,保护人体。向基站发送多无线接入技术双连接MR-DC请求信息;接收所述基站基于所述请求信息发送的切换指令,并根据所述切换指令,将所述终端切换到MR-DC连接状态,考虑到相关技术只是简单地将终端的发射功率降低来降低人体受辐射损伤,这会导致终端的通信业务能力大打折扣,如终端信号覆盖范围缩小、吞吐率大幅降低,甚至会发生掉话的情况,给用户带来了不好的使用体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终端探测到人体在附近时可以降低终端的发射功率,并向基站发送MR-DC请求信息,将终端切换成MR-DC连接状态,即终端在双频段同时工作,虽然终端的发射功率降低,但终端在双频段同时工作,传输质量和速率都满足高质量通信需求,使得终端在因为位于人体附近而发射功率降低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保持通信业务能力,避免出现掉话的情况,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连接状态切换方法,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连接状态切换方法的实现细节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提供的实现细节,并非实施本方案的必须,图5是本实施方式所述的连接状态切换方法的示意图,包括:
步骤201,若检测到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获取终端的工作频段;
步骤202,降低终端的发射功率,使降低后的发射功率满足与工作频段对应的辐射限制标准;
步骤203,向基站发送多无线接入技术双连接MR-DC请求信息;
其中,步骤201至步骤203与步骤101至步骤103大致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204,接收基站基于MR-DC请求信息发送的切换指令,并根据切换指令将终端当前的连接状态切换到在Sub-6GHz频段和毫米波频段同时工作的状态;
具体而言,MR-DC连接状态包括在Sub-6GHz频段和毫米波频段同时工作的状态,终端向基站发送多无线接入技术双连接MR-DC请求信息后,可以接收基站基于MR-DC请求信息发送的切换指令,并根据切换指令将终端当前的连接状态切换到在Sub-6GHz频段和毫米波频段同时工作的状态,即进入在Sub-6GHz频段和毫米波频段同时工作的状态,可以进一步在发射功率降低的情况下提升终端通信业务能力。
在具体实现中,Sub-6GHz频段可以包括4G对应的Sub-6GHz频段和5G对应的FR1频段,FR1频段的频率范围大约为0.45GHz到6GHz。毫米波频段包括5G对应的FR2频段,FR1频段的频率大约为24250MHz到52600MHz。Sub-6GHz频段还可以包括未授权频段LTE-U频段,LTE-U频段的频率包括2.4GHz和5GHz等。
在一个例子中,终端的工作频段为4G对应的Sub-6GHz频段,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基于MR-DC请求信息发送的切换指令后,可以将终端当前的连接状态切换到在4G对应的Sub-6GHz频段和FR2频段同时工作的状态,从而尽量少的影响使用4G通信的终端的通信性能。
在一个例子中,终端的工作频段为FR1频段,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基于MR-DC请求信息发送的切换指令后,可以将终端当前的连接状态切换到在FR1频段和FR2频段同时工作的状态,从而尽量少的影响使用5G通信的终端的通信性能。
在一个例子中,终端的工作频段为FR2频段,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基于MR-DC请求信息发送的切换指令后,可以将终端当前的连接状态切换到在4G对应的Sub-6GHz频段和FR2频段同时工作的状态,或,将终端当前的连接状态切换到在FR1频段和FR2频段同时工作的状态。工作频段为FR2频段的终端,本实施方式提供多种MR-DC连接状态供终端选择,可以更好地满足通信业务的需求,最大限度的少降低通信业务能力。
在另一个例子中,终端的工作频段为毫米波频段,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基于MR-DC请求信息发送的切换指令后,可以将终端当前的连接状态切换到在毫米波频段和未授权频段同时工作的状态。未授权频段如NR-U频段等,美国FCC规定的未授权频段的频率范围为5925MHz至7125MHz,欧洲ICNIRP规定的未授权频段的频率范围为5925MHz至6425MHz,未来,未授权频段可以扩展到60GHz至70GHz。使用未授权频段,可以使得终端在发射功率并降低的情况下更少地降低通信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比如:终端的工作频段为FR2频段,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基于MR-DC请求信息发送的切换指令后,可以将终端当前的连接状态切换到在4G对应的Sub-6GHz频段和FR2频段同时工作的状态,或,将终端当前的连接状态切换到在FR1频段和FR2频段同时工作的状态,或,将终端当前的连接状态切换到在FR2频段和未授权频段同时工作的状态。
步骤205,调整终端的发射功率,使调整后的发射功率满足与同时工作的状态对应的辐射限制标准。
具体而言,终端切换到MR-DC链接状态后,可以继续调整自身的发射功率,调整后的发射功率需满足与同时工作的状态对应的辐射限制标准,从而进一步降低人体受辐射的损伤。
在具体实现中,ICNIRP和FCC制定了终端在Sub-6GHz频段和毫米波频段同时工作对应的辐射限制标准,即
Figure BDA0002988279210000101
终端发射功率的总曝光率不能超过1。
在一个例子中,终端切换到MR-DC连接状态后,在n77频段和n261频段同时工作,则按照ICNIRP标准,终端的发射功率应满足:
Figure BDA0002988279210000102
本实施方式,所述工作频段包括Sub-6GHz频段或毫米波频段,所述MR-DC连接状态包括在所述Sub-6GHz频段和所述毫米波频段同时工作的状态;在所述根据所述切换指令,将所述终端当前的连接状态切换到MR-DC连接状态之后,还包括:调整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使调整后的发射功率满足与所述同时工作的状态对应的辐射限制标准。终端进入MR-DC连接状态,包括在Sub-6GHz频段和毫米波频段同时工作,可以进一步在发射功率降低的情况下提升终端通信业务能力。调整终端的发射功率,可以使调整后的发射功率满足与同时工作的状态对应的辐射限制标准,进一步降低人体受辐射的损伤。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连接状态切换方法,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连接状态切换方法的实现细节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提供的实现细节,并非实施本方案的必须,图6是本实施方式所述的连接状态切换方法的示意图,包括:
步骤301,若检测到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获取终端的工作频段;
步骤302,降低终端的发射功率,使降低后的发射功率满足与工作频段对应的辐射限制标准;
步骤303,向基站发送多无线接入技术双连接MR-DC请求信息;
步骤304,接收基站基于MR-DC请求信息发送的切换指令,并根据切换指令将终端当前的连接状态切换到MR-DC连接状态;
其中,步骤301至步骤304与步骤101至步骤104大致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05,若检测到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将终端的连接状态恢复为切换到MR-DC连接状态之前的状态,和/或,将终端的发射功率恢复到正常发射功率。
在具体实现中,终端切换到MR-DC连接状态后,可以继续持续检测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当检测到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终端可以向基站发送退出MR-DC请求信息,将终端的连接状态恢复为切换到MR-DC连接状态之前的状态,和/或,将终端的发射功率恢复到正常发射功率。正常情况下,终端连接一个基站既可以满足通信需求,因此终端远离人体后,终端将自身的连接状态恢复到MR-DC连接状态之前的状态,可以节约通信资源,将终端的发射功率恢复到正常发射功率,可以恢复终端正常的通信能力。其中,预设阈值可以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个例子中,终端的原工作频段为Sub-6GHz频段,终端的发射功率变化示意图如图7所示,当终端离开人体之前,即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时,终端的发射功率满足与Sub-6GHz频段对应的辐射限制标准,如:13dBm。当终端远离人体时,即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终端可以将自身的连接状态恢复为切换到MR-DC连接状态之前的状态,还可以将自身的发射功率恢复到正常发射功率,如25dBm。
在一个例子中,终端的原工作频段为毫米波频段,终端的发射功率变化示意图如图8所示,当终端离开人体之前,即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时,终端的发射功率满足与毫米波频段对应的辐射限制标准,如:13dBm。当终端远离人体时,即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终端可以将自身的连接状态恢复为切换到MR-DC连接状态之前的状态,还可以将自身的发射功率恢复到正常发射功率,如25dBm。
本实施方式,所述根据所述切换指令,将所述终端当前的连接状态切换到MR-DC连接状态之后,还包括:若检测到所述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将所述终端的连接状态恢复为切换到所述MR-DC连接状态之前的状态,和/或,将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恢复到正常发射功率,可以节约通信资源,恢复终端正常的通信业务能力。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连接状态切换方法,应用于基站。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连接状态切换方法的实现细节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提供的实现细节,并非实施本方案的必须,图9是本实施方式所述的连接状态切换方法的示意图,包括:
步骤401,接收终端发送的多无线接入技术双连接MR-DC请求信息;
具体而言,基站可以接收终端发送的多无线接入技术双连接MR-DC请求信息,其中,终端在检测到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时,向基站发送MR-DC请求信息。
步骤402,基于MR-DC请求信息,向终端发送切换指令,指示终端将当前的连接状态切换到MR-DC连接状态。
具体而言,基站在收到终端发送的MR-DC请求信息后,可以基于MR-DC请求信息,向终端发送切换指令,指示终端将当前的连接状态切换到MR-DC连接状态。
本实施方式可以与上述应用于终端的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上述应用于终端的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在上述应用于终端的实施方式中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可以实现,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上述应用于终端的实施方式中。
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括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为终端,也可以为基站,如图10所示,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501;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50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502;其中,所述存储器502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501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501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501能够执行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应用于终端的连接状态切换方法或应用于基站的连接状态切换方法。
其中,存储器和处理器采用总线方式连接,总线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将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的各种电路连接在一起。总线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连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在总线和收发机之间提供接口。收发机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经处理器处理的数据通过天线在无线介质上进行传输,进一步,天线还接收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处理器。
处理器负责管理总线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外围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而存储器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
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连接状态切换方法,应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获取所述终端的工作频段;
降低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使降低后的发射功率满足与所述工作频段对应的辐射限制标准;
向基站发送多无线接入技术双连接MR-DC请求信息;
接收所述基站基于所述MR-DC请求信息发送的切换指令,并根据所述切换指令,将所述终端当前的连接状态切换到MR-DC连接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状态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频段包括Sub-6GHz频段或毫米波频段,所述MR-DC连接状态包括在所述Sub-6GHz频段和所述毫米波频段同时工作的状态;
在所述根据所述切换指令,将所述终端当前的连接状态切换到MR-DC连接状态之后,还包括:
调整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使调整后的发射功率满足与所述同时工作的状态对应的辐射限制标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状态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切换指令,将所述终端当前的连接状态切换到MR-DC连接状态之后,还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将所述终端的连接状态恢复为切换到所述MR-DC连接状态之前的状态,和/或,将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恢复到正常发射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状态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ub-6GHz频段包括第四代移动通信4G对应的Sub-6GHz频段,所述毫米波频段包括第五代移动通信5G对应的FR2频段;
若所述终端的工作频段为所述4G对应的Sub-6GHz频段,所述在所述Sub-6GHz频段和所述毫米波频段同时工作的状态包括:在所述4G对应的Sub-6GHz频段和所述FR2频段同时工作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状态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ub-6GHz频段包括5G对应的FR1频段,所述毫米波频段包括5G对应的FR2频段;
若所述终端的工作频段为所述FR1频段,所述在所述Sub-6GHz频段和所述毫米波频段同时工作的状态包括:在所述FR1频段和所述FR2频段同时工作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连接状态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终端的工作频段为所述FR2频段,所述在所述Sub-6GHz频段和所述毫米波频段同时工作的状态包括:在所述4G对应的Sub-6GHz频段和所述FR2频段同时工作的状态,或,在所述FR1频段和所述FR2频段同时工作的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状态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终端的工作频段为所述毫米波频段,所述MR-DC连接状态还包括:在所述毫米波频段和未授权频段同时工作的状态。
8.一种连接状态切换方法,应用于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多无线接入技术双连接MR-DC请求信息;
基于所述MR-DC请求信息,向所述终端发送切换指令,以指示所述终端将当前的连接状态切换到MR-DC连接状态。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电子设备为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状态切换方法;
若所述电子设备为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状态切换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状态切换方法,或者实现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状态切换方法。
CN202110307836.6A 2021-03-23 2021-03-23 连接状态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0385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07836.6A CN113038558B (zh) 2021-03-23 2021-03-23 连接状态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07836.6A CN113038558B (zh) 2021-03-23 2021-03-23 连接状态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38558A true CN113038558A (zh) 2021-06-25
CN113038558B CN113038558B (zh) 2023-03-14

Family

ID=76472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07836.6A Active CN113038558B (zh) 2021-03-23 2021-03-23 连接状态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3855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16048A1 (zh) * 2021-12-22 2023-06-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射功率的调节方法、毫米波终端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335882A1 (en) * 2013-05-10 2014-11-13 Electronics &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configuring dual connectivity
CN105517086A (zh) * 2014-09-26 2016-04-20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双连接的切换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US20170111841A1 (en) * 2014-03-28 2017-04-20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over in dual connectivity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CN108513014A (zh) * 2018-04-08 2018-09-07 深圳辉烨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手机通话辐射的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09890069A (zh) * 2019-03-12 2019-06-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方法、终端、基站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557780A (zh) * 2019-05-16 2019-12-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功耗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958653A (zh) * 2018-09-27 2020-04-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双连接切换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US20200128453A1 (en) * 2018-01-11 2020-04-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irst Base Station, Second Base St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by, for Handling a Change in or More Measurements
US20200128494A1 (en) * 2018-10-23 2020-04-23 T-Mobile Usa, Inc. Dynamic power sharing for dual connectivity
US20200137819A1 (en) * 2018-10-31 2020-04-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staining long term evolution traffic in power limited dual connectivity scenarios
CN111278098A (zh) * 2014-01-06 2020-06-12 苹果公司 具有双连接的功率余量报告
CN112118024A (zh) * 2019-12-31 2020-12-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链路的调整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介质
CN112188606A (zh) * 2020-09-15 2021-01-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功耗优化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US20210067189A1 (en) * 2019-09-03 2021-03-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335882A1 (en) * 2013-05-10 2014-11-13 Electronics &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configuring dual connectivity
CN111278098A (zh) * 2014-01-06 2020-06-12 苹果公司 具有双连接的功率余量报告
US20170111841A1 (en) * 2014-03-28 2017-04-20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over in dual connectivity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CN105517086A (zh) * 2014-09-26 2016-04-20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双连接的切换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US20200128453A1 (en) * 2018-01-11 2020-04-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irst Base Station, Second Base St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by, for Handling a Change in or More Measurements
CN108513014A (zh) * 2018-04-08 2018-09-07 深圳辉烨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手机通话辐射的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0958653A (zh) * 2018-09-27 2020-04-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双连接切换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US20200128494A1 (en) * 2018-10-23 2020-04-23 T-Mobile Usa, Inc. Dynamic power sharing for dual connectivity
US20200137819A1 (en) * 2018-10-31 2020-04-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staining long term evolution traffic in power limited dual connectivity scenarios
CN109890069A (zh) * 2019-03-12 2019-06-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方法、终端、基站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557780A (zh) * 2019-05-16 2019-12-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功耗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210067189A1 (en) * 2019-09-03 2021-03-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CN112118024A (zh) * 2019-12-31 2020-12-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链路的调整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介质
CN112188606A (zh) * 2020-09-15 2021-01-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功耗优化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IMIN ZHOU: "The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power prediction for electric vehicles", 《IEEE》 *
罗陈琦: "超密度小区下功率控制与移动性管理研究", 《中国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 *
谭丹: "双连接架构与关键技术分析", 《通信技术》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16048A1 (zh) * 2021-12-22 2023-06-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射功率的调节方法、毫米波终端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38558B (zh) 2023-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31504B2 (en) Method to enable Wi-Fi direct usage in radar bands
US9485713B2 (en) Circuit,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for avoiding channel interference
EP3955468A1 (en) Antenna switching circuit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CN110036668A (zh) 用于核心网络连接的小区指示
CN103179653A (zh) 一种调整天线发射功率的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
CN111277294B (zh) 天线选择方法及相关产品
US11765772B2 (en) Channel sensing indication when COT sharing in NR systems operating in unlicensed spectrum
US2021028207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ssb transmission mode
CN113316241B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1742583B (zh)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3038558B (zh) 连接状态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399006A (zh) 多载波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2470530A (zh) 功率密度的调整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13440B (zh) 终端模块及其弱网场景下选择目标运营商的方法
CN114430557B (zh) 一种波束管理方法及装置
WO2022160306A1 (zh)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及其天线切换方法
CN110798882B (zh) 一种提升上行性能的方法、装置及用户终端
WO2021189388A1 (zh)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及其天线切换方法
EP3417650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a handover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KR101701851B1 (ko) 단말 및 단말의 전송 전력을 제어하는 방법
CN113498136B (zh) 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0417422B (zh) 通信控制方法、通信控制电路及相关装置
US20240064658A1 (en) Transmit power control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3826423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024957A1 (zh) 一种提升上行性能的方法、装置及用户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