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49675B - 充电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充电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49675B
CN110649675B CN201910915836.7A CN201910915836A CN110649675B CN 110649675 B CN110649675 B CN 110649675B CN 201910915836 A CN201910915836 A CN 201910915836A CN 110649675 B CN110649675 B CN 1106496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battery
current
discharging
deformation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1583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49675A (zh
Inventor
李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1583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496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496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496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496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496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对电池进行形变检测得到形变检测结果,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次数监测得到当前充放电次数。根据形变检测结果及当前充放电次数对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其中,对电池进行形变检测可以获取到电池发生形变异常的情况,且对电池的充放电次数进行监测可以得到电池的使用寿命,因此,根据形变检测结果及当前充放电次数对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就能够在考虑电池的形变异常和使用寿命之后,控制电池在安全范围内充电,从而防止电池爆炸或电池自燃等不安全事件发生。

Description

充电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电池作为给电子设备供电的重要元件,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是由于电子设备中的电池一般存在使用寿命,所以在电子设备不断的使用过程中,电池的使用寿命逐渐减少,安全性也随之降低。且近些年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突然出现电池爆炸或电池自燃,甚至对使用者造成人身伤害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为了保证电子设备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如何防止电池爆炸或电池自燃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提高电子设备使用的安全性,防止电池爆炸或电池自燃等不安全事件发生。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包括:
对电池进行形变检测得到形变检测结果;
对所述电池进行充放电次数监测得到当前充放电次数;
根据所述形变检测结果及所述当前充放电次数对所述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
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包括:形变检测模块、充放电次数监测模块及充电控制模块,所述形变检测模块、所述充放电次数监测模块的一侧与电池电连接,所述形变检测模块、所述充放电次数监测模块的另一侧与所述充电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形变检测模块,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形变检测得到形变检测结果;
所述充放电次数监测模块,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充放电次数监测得到当前充放电次数;
所述充电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形变检测结果及所述当前充放电次数对所述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方法的步骤。
上述充电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对电池进行形变检测得到形变检测结果,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次数监测得到当前充放电次数。根据形变检测结果及当前充放电次数对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其中,对电池进行形变检测可以获取到电池发生形变异常的情况,且对电池的充放电次数进行监测可以得到电池的使用寿命,因此,根据形变检测结果及当前充放电次数对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就能够在考虑电池的形变异常和使用寿命之后,控制电池在安全范围内充电,从而防止电池爆炸或电池自燃等不安全事件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A为一个实施例中形变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B为一个实施例中为金属丝电阻应变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充电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应用环境包括电子设备100及充电器200,该充电器200可以是有线充电器,也可以是无线充电器。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有线充电器200进行有线充电,电子设备100也可以通过无线充电器200进行无线充电。电子设备100包含有至少一个电池110及充电模组120。电子设备100可以对电池进行形变检测得到形变检测结果,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次数监测得到当前充放电次数。根据形变检测结果及当前充放电次数对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电子设备100可以不限于是各种手机、电脑、可携带设备、数码相机、电动车等所有会使用到电池的设备。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充电控制方法包括步骤220至步骤260,应用于电子设备。
步骤220,对电池进行形变检测,得到形变检测结果。
此处的电池指的是可以充电循环利用的电池,包括锂电池、镍镉电池以及镍氢电池等。其中,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镍镉电池是一种碱性蓄电池,它的正极板为氢氧化镍,负极板为镉,电解质是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溶液。镍氢电池是一种性能良好的蓄电池,镍氢电池分为高压镍氢电池和低压镍氢电池。镍氢电池正极活性物质为Ni(OH)2(称NiO电极),负极活性物质为金属氢化物,也称储氢合金(电极称储氢电极),电解液为6mol/L氢氧化钾溶液。
电池的形变一般情况下包括电池鼓包、电池弯折等。其中,电池鼓包的原因可能有四个:(1)、电池制造水平的问题,电极涂层不均匀,生产工艺比较粗糙;(2)、短路的剧烈反应,生成大量的热,进而导致电解质分解气化,电池就鼓起来了;(3)、另外电池长时间不用也会发生鼓包的现象,因为空气在一定程度上是导电的,因此,放的时间过长就相当于电池的正负极直接接触,进行了慢性的短路;(4)、电池由于使用而造成的老化,而产生的鼓包。
其中,电池弯折可能是由于电子设备受外力而发生的形变。电子设备对电池进行形变检测,具体可以采用传感器对电池进行形变检测,当然也可以采用应变式电阻来对电池进行形变检测得到形变检测结果。形变检测结果可以包括是否发生形变及发生形变的形变量这两个方面的结果。其中,应变式电阻是用于测量应变的元件,能将机械构件上应变的变化转化为阻值的变化。应变式电阻一般设置在电池表面用于检测电池是否发生形变及发生形变的形变量,电池表面的应变式电阻会随着电池的形变而同步发生形变,从而引起应变式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应变式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的信号最终会发送至电子设备,从而电子设备就得知了电池发生了形变,且根据应变式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的程度就可以得到电池发生形变的形变量。
步骤240,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次数监测,得到当前充放电次数。
从电子设备第一次开机后就开始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次数监测。具体的,可以采用电池管理系统(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来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次数监测。电池管理系统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高低压线束等,电池管理系统(BMS,BatteryManagement System)主要用于监控电池的状态和使用情况。BMS一侧与电池相连,用于获取电池充放电次数信息,另一侧与处理器CPU相连,用于将电池的充放电次数信息上报给处理器CPU。电池管理系统可以运行于CPU、单片机、或DSP、FPGA上。
理论上,锂电池满放满充属一个充电周期,锂电池一般可有300-500个充放电周期即充放电次数,即经过300-500次充放电之后,锂电池仍有60-80%的容量。而一般以60%的容量视为锂电池寿命的终点。其中,锂电池满放满充是指电池每次都需要从电量为0充电至100%,再从电量为100%放电至0。显然,电池在实际使用中发生满放满充的概率是非常低的,因此,在实际中充放电次数可以是以电池电压从10%(这里可以替换为其他数值)升压至90%(这里可以替换为其他数值),则表示充电完成1次;相应地当电池电压从90%降低至10%,则表示放电完成1次。充电完成1次和放电完成1次便构成了1次完整的充放电。例如,这里电池充电完成1次,也可以是电池电压从20%升压至80%,则相应地当电池电压从80%降低至20%,则表示放电完成1次,这样便构成了1次完整的充放电。
电池管理系统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次数监测,得到当前充放电次数。规定电池的充放电次数超过第一充放电次数阈值(例如400次),则认为电池已经接近寿命的终点。当然,也可以从上述的300-500次充放电中确定其他数值作为第一充放电次数阈值。
步骤260,根据形变检测结果及当前充放电次数对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
在经过上述对电池进行形变检测得到形变检测结果,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次数监测得到当前充放电次数之后,就可以根据形变检测结果及当前充放电次数对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电池的充电过程中涉及到多个充电参数,包括环境温度、电池温度、电子设备本体温度、充电电流、放电电流、充电电压、充电功率等,当然,这里并不是穷举。根据形变检测结果及当前充放电次数对电池的充电过程中的充电参数进行控制,以保证电池的充电安全。
另外,电池的充电过程中还会受到电池放电过程的影响,电池的放电过程包括系统耗电所引起的放电以及运行其他应用程序所引起的放电。所以,根据形变检测结果及当前充放电次数对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同时还需要根据形变检测结果及当前充放电次数对电池的放电过程进行控制。
例如,当检测出电池发生了形变,形变量超过了形变量阈值;且所监测出的充放电次数超过了第一充放电次数阈值,则就会对电池充电过程中的充电电流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同时会对电池的放电过程中的放电电流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从充电、放电两个方面双管齐下,保证充电的安全,从而防止电池爆炸或电池自燃等不安全事件发生。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电池进行形变检测得到形变检测结果,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次数监测得到当前充放电次数。根据形变检测结果及当前充放电次数对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其中,对电池进行形变检测可以获取到电池发生形变异常的情况,且对电池的充放电次数进行监测可以得到电池的使用寿命,因此,根据形变检测结果及当前充放电次数对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就能够在考虑电池的形变异常和使用寿命之后,控制电池在安全范围内充电,从而防止电池爆炸或电池自燃等不安全事件发生。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60,根据形变检测结果及当前充放电次数对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包括:
根据形变检测结果及当前充放电次数对电池的充电电流或充电电压进行控制。
具体的,根据形变检测结果及当前充放电次数就可以得出当前电池的状态,并分析出当前电池的危险程度。根据当前电池的危险程度对电池的充电电流或充电电压进行控制。例如,形变检测结果中包括弯曲度,规定弯曲度超过5%,则认为形变超过了弯曲度的形变阈值。规定电池的充放电次数超过第一充放电次数阈值(例如400次),则认为电池已经接近寿命的终点。所以,当检测出电池的弯曲度超过5%,且电池的充放电次数超过400次,那么判断出电池的状态已经接近寿命的终点,分析出当前电池的危险程度为低级。那么根据危险程度为低级对电池的充电电流或充电电压进行相应控制,对传统正常充电时候的充电电流或充电电压进行小幅度的降低。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电池的充电过程中的众多参数中,比较重要的且对电池状态影响较大的为充电电流、充电电压,因此,根据形变检测结果及当前充放电次数对电池的充电电流或充电电压进行控制,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控制电池在安全范围内充电,从而防止电池爆炸或电池自燃等不安全事件发生。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根据形变检测结果及当前充放电次数对电池的充电电流或充电电压进行控制,包括:
步骤302,判断形变检测结果是否超过形变阈值;
步骤304,若形变检测结果未超过形变阈值,则不做处理;
步骤306,若形变检测结果超过形变阈值,则判断当前充放电次数是否超过第一充放电次数阈值;
步骤308,若当前充放电次数超过第一充放电次数阈值,则采用第一充电电流或第一充电电压对电池进行充电。
具体的,在根据形变检测结果及当前充放电次数对电池的充电电流或充电电压进行控制的时候,首先,判断形变检测结果中的形变量(例如弯曲度)是否超过形变阈值(例如弯曲度为5%);若判断出形变检测结果未超过形变阈值,则说明电池未发生鼓包或者鼓包非常小暂时不做处理。其次,若判断出形变检测结果中的形变量(例如弯曲度)超过形变阈值(例如弯曲度为5%),则进一步判断当前充放电次数是否超过第一充放电次数阈值(例如400次)。最后,若当前充放电次数超过第一充放电次数阈值(例如400次),则此时形变量说明电池发生了较严重的鼓包,且电池也已经接近寿命的终点。则采用第一充电电流或第一充电电压对电池进行充电,控制电池在安全范围内充电,从而防止电池爆炸或电池自燃等不安全事件发生。其中,第一充电电流或第一充电电压是小于正常充电电流或电压。例如,正常充电电流为1.5A、正常电压为5V,可以设置第一充电电流不超过1A、第一充电电压依然为5V或对第一充电电压也进行适当降低。
当然,对于具有快充功能的电子设备,那么在检测出电池发生形变(形变量超过了快充形变阈值)之后,就立即停止快充且后续即使接入快充充电器也不能够对电池进行快充,只能进行普通充电(采用正常充电电流或电压),且提示用户电池已发生形变,为保证安全暂不支持快充,请及时拿到维修点维修。对于具有快充功能的电子设备,那么在检测出电池发生形变且超过形变阈值时,且当前充放电次数超过第一充放电次数阈值时,也同样采用第一充电电流或第一充电电压对电池进行充电,控制电池在安全范围内充电,从而防止电池爆炸或电池自燃等不安全事件发生。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检测出形变检测结果超过形变阈值,且判断出当前充放电次数超过第一充放电次数阈值,则采用第一充电电流或第一充电电压对电池进行充电。其中,第一充电电流或第一充电电压是小于正常充电电流或电压。从而,当形变检测结果超过形变阈值说明电池发生了较严重的鼓包,且当前充放电次数超过第一充放电次数阈值说明电池也已经接近寿命的终点,则相应降低充电电流或电压对电池进行充电,控制电池在安全范围内充电,从而防止电池爆炸或电池自燃等不安全事件发生。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步骤308,判断出当前充放电次数超过第一充放电次数阈值之后,包括:
步骤310,判断当前充放电次数是否超过第二充放电次数阈值,第二充放电次数阈值大于第一充放电次数阈值;
步骤312,若当前充放电次数未超过第二充放电次数阈值,则采用第一充电电流或第一充电电压对电池进行充电;
步骤314,若当前充放电次数超过第二充放电次数阈值,则采用第二充电电流或第二充电电压对电池进行充电,第二充电电流小于第一充电电流,第二充电电压小于第一充电电压。
具体的,在根据形变检测结果及当前充放电次数对电池的充电电流或充电电压进行控制的时候,首先,判断形变检测结果中的形变量(例如弯曲度)是否超过形变阈值(例如弯曲度为5%);若判断出形变检测结果未超过形变阈值,则说明电池未发生鼓包或者鼓包非常小暂时不做处理。其次,若判断出形变检测结果中的形变量(例如弯曲度)超过形变阈值(例如弯曲度为5%),则进一步判断当前充放电次数是否超过第一充放电次数阈值(例如400次)。若当前充放电次数超过第一充放电次数阈值(例如400次),则进一步判断当前充放电次数是否超过第二充放电次数阈值(例如500次),第二充放电次数阈值大于第一充放电次数阈值。最后,若当前充放电次数未超过第二充放电次数阈值,则采用第一充电电流或第一充电电压对电池进行充电;若当前充放电次数超过第二充放电次数阈值(例如500次),则采用第二充电电流或第二充电电压对电池进行充电,第二充电电流小于第一充电电流,第二充电电压小于第一充电电压。其中,第一充电电流或第一充电电压是小于正常充电电流或电压。例如,正常充电电流为1.5A、正常电压为5V,可以设置第一充电电流不超过1A、第一充电电压依然为5V或对第一充电电压也进行适当降低。那么,可以相应设置第二充电电流不超过0.7A、第二充电电压依然为5V或对第二充电电压也进行适当降低。
本申请实施例中,此时形变量说明电池发生了较严重的鼓包,且电池当前充放电次数超过第二充放电次数阈值(例如500次),也已经更接近寿命的终点。所以,采用第二充电电流或第二充电电压对电池进行充电,进一步降低充电电流或电压,控制电池在安全范围内充电,从而防止电池爆炸或电池自燃等不安全事件发生。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根据形变检测结果及当前充放电次数对电池的充电电流或充电电压进行控制,包括:
步骤502,判断形变检测结果是否超过形变阈值;
步骤504,若形变检测结果超过形变阈值,则判断当前充放电次数是否超过第一充放电次数阈值;
步骤506,若当前充放电次数未超过第一充放电次数阈值,则采用第三充电电流或第三充电电压对电池进行充电,第三充电电流小于第二充电电流,第三充电电压小于第二充电电压。
具体的,在根据形变检测结果及当前充放电次数对电池的充电电流或充电电压进行控制的时候,首先,判断形变检测结果中的形变量(例如弯曲度)是否超过形变阈值(例如弯曲度为5%);若判断出形变检测结果未超过形变阈值,则说明电池未发生鼓包或者鼓包非常小暂时不做处理。其次,若判断出形变检测结果中的形变量(例如弯曲度)超过形变阈值(例如弯曲度为5%),则进一步判断当前充放电次数是否超过第一充放电次数阈值(例如400次)。最后,若当前充放电次数未超过第一充放电次数阈值(例如400次),且距离400次较远(如200次),那么此时本来电池在200次的充放电时,并不会出现超过5%的弯曲度。因此,判断出此时电池可能是由于电子设备受外力而发生的形变。这种受外力而发生形变的情况下,一般会非常危险,可能随时会发生电池漏液,且伴随着电池自然或者爆炸的发生,分析出当前电池的危险程度为高级。则首先,提示用户检查电子设备是否已发生形变,如果已发生形变,为保证安全请及时拿到维修点维修;并对电子设备自动进行关机;其次,若还需要继续充电则采用第三充电电流或第三充电电压对电池进行充电,控制电池在安全范围内充电,或者也可以直接控制不能给电池进行充电,从而防止电池爆炸或电池自燃等不安全事件发生。其中,第三充电电流小于第二充电电流,第三充电电压小于第二充电电压。若设置第二充电电流不超过0.7A、第二充电电压依然为5V,那么设置第三充电电流低于0.5A、第二充电电压依然为5V或对第二充电电压也进行适当降低。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检测出电池的形变检测结果超过形变阈值,且判断当前充放电次数未超过第一充放电次数阈值时,则判断出此时电池可能是由于电子设备受外力而发生的形变。这种受外力而发生形变的情况下,一般会非常危险,可能随时会发生电池漏液,且伴随着电池自然或者爆炸的发生。因此,若还需要继续充电则采用第三充电电流或第三充电电压对电池进行充电,或者也可以直接控制不能给电池进行充电,控制电池在安全范围内充电,从而防止电池爆炸或电池自燃等不安全事件发生。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280,根据形变检测结果及当前充放电次数在电池的充电过程中进行信息提示。
具体的,对电池进行形变检测,得到形变检测结果,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次数监测,得到当前充放电次数。根据形变检测结果及当前充放电次数对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还可以根据形变检测结果及当前充放电次数在电池的充电过程中进行信息提示。信息提示的方式可以采用通过屏幕显示相关提示信息,或通过语音形式进行提示,当然,此处并不是穷举。基于不同的形变检测结果、不同的当前充放电次数,对应提示不同的内容。例如,对于判断出形变检测结果中的形变量(例如弯曲度)超过形变阈值(例如弯曲度为5%),且判断当前充放电次数超过第一充放电次数阈值(例如400次),则说明电池已经接近寿命的终点,便提示“电池已接近寿命的终点,请及时更换电池”。对于判断出形变检测结果中的形变量(例如弯曲度)超过形变阈值(例如弯曲度为5%),且判断当前充放电次数超过第二充放电次数阈值(例如500次),则说明电池已经更接近寿命的终点,便提示“电池已接近报废,请尽快更换电池以免影响正常使用”。
若判断出形变检测结果中的形变量(例如弯曲度)超过形变阈值(例如弯曲度为5%),且当前充放电次数(例如200次)未超过第一充放电次数阈值(例如400次),那么此时本来电池在200次的充放电时,并不会出现超过5%的弯曲度。因此,判断出此时电池可能是由于电子设备受外力而发生的形变。这种受外力而发生形变的情况下,一般会非常危险,可能随时会发生电池漏液,且伴随着电池自然或者爆炸的发生。则首先,提示用户“请检查电子设备是否已发生形变,如果已发生形变,为保证安全请尽快拿到维修点维修”;然后,提示将自动关机。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电池进行形变检测,得到形变检测结果,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次数监测,得到当前充放电次数。根据形变检测结果及当前充放电次数对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还可以根据形变检测结果及当前充放电次数在电池的充电过程中进行信息提示。不仅对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来保证安全,还在电池的充电过程中进行信息提示,这样通过提示信息让用户做些动作来对电池进行更换或维修,从根源来保证安全。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20,对电池进行形变检测,得到形变检测结果,包括:
通过形变检测电路对电池进行形变检测得到形变检测结果;形变检测电路包括设置在电池表面的应变式电阻、第一电阻、模数转换器ADC、及中央处理器CPU;应变式电阻、第一电阻串联连接,对应变式电阻、第一电阻的两端施加电压,通过ADC对应变式电阻、第一电阻的分压进行检测,并将分压检测结果发送至CPU,CPU根据分压检测结果得到电池的形变检测结果,形变检测结果包括弯曲度。
如图7A所示,为形变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设置在电池表面的应变式电阻720、第一电阻740、模数转换器ADC 760、及中央处理器CPU 780;应变式电阻、第一电阻串联连接,应变式电阻与第一电阻串联后,一端接VCC,一端接地端GND。通过ADC对应变式电阻、第一电阻的分压进行检测,并将分压检测结果发送至CPU,CPU根据分压检测结果得到电池的形变检测结果,形变检测结果包括弯曲度。电池的弯曲度将就体现了电池鼓包的程度。其中,应变式电阻是用于测量应变的元件,能将机械构件上应变的变化转化为阻值的变化。应变式电阻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为片状结构,即金属电阻应变片,设置在电池表面用于检测电池是否发生形变及发生形变的形变量。金属电阻应变片有多种结构,如金属丝电阻应变片、金属片电阻应变箔等。应变式电阻的弯曲度即可以表示电池的弯曲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选择金属丝电阻应变片作为形变检测电路中的应变式电阻,如图7B所示,为金属丝电阻应变片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基片722、金属丝724、覆盖层726、引出线728,金属丝724呈现S形设置在基片722上,在金属丝724上覆盖一层覆盖层726。其中,引出线728可以通过焊接点与外部电连接。基片722上的金属丝724的长度为L,宽度为b。
应变式电阻的弯曲度具体的计算过程如下,其中,R表示应变式电阻的实际电阻值,Rs表示应变式电阻的初始电阻值,R1表示第一电阻的阻值,V表示ADC检测到的电压,E表示应变式电阻的弯曲度。
那么
Figure BDA0002216082890000151
Figure BDA0002216082890000152
其中,a是一个系数,根据应变式电阻的材料、电路参数对该系数进行调整。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形变检测电路中的应变式电阻的阻值变化,来计算出应变式电阻的弯曲度,进而计算出电池的弯曲度。从而,对电池的鼓包程度进行检测,为后续控制电池在安全范围内充电,从而防止电池爆炸或电池自燃等不安全事件发生提供数据参考。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次数监测得到当前充放电次数之后,包括:
对电池的当前参数进行检测;
根据形变检测结果、当前充放电次数及电池的当前参数对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
具体的,电池的当前参数包括电池温度、电池压力、充电电流、充电电压、放电电流、充电功率等,当然,这里并不是穷举。电池温度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来进行检测,电池压力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器来进行检测,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可以设置在电池表面。电池管理系统获取到电池的当前参数,并将信息上传至处理器CPU。
电子设备对电池进行形变检测得到形变检测结果,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次数监测得到当前充放电次数。然后再对电池的当前参数进行检测,根据形变检测结果、当前充放电次数及电池的当前参数对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具体的,例如当检测出电池的弯曲度超过5%,且电池的充放电次数超过400次,那么判断出电池的状态已经接近寿命的终点,分析出当前电池的危险程度为低级。但是若检测出电池当前的参数中的电池温度超过温度阈值,则将当前电池的危险程度修改为高级。然后,若需要继续充电则采用第三充电电流或第三充电电压对电池进行充电,控制电池在安全范围内充电,或者也可以直接控制不能给电池进行充电,从而防止电池爆炸或电池自燃等不安全事件发生。其中,第三充电电流小于第二充电电流,第三充电电压小于第二充电电压。若设置第二充电电流不超过0.7A、第二充电电压依然为5V,那么设置第三充电电流低于0.5A、第二充电电压依然为5V或对第二充电电压也进行适当降低。
当然,在对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时,还可以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环境因素包括环境的温度、湿度、通风情况等。例如,当环境的温度越高、湿度越大、通风情况越差,电子设备处于这种环境中则散热能力越差,因此,就需要对所确定出的充电电流或充电电压进行微调,适应性地降低充电电流或充电电压,以保证充电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电池进行形变检测得到形变检测结果,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次数监测得到当前充放电次数,再对电池的当前参数进行检测。根据形变检测结果、当前充放电次数及电池的当前参数对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其中,对电池进行形变检测可以获取到电池发生形变异常的情况,且对电池的充放电次数进行监测可以得到电池的使用寿命,对电池的当前参数进行检测可以实时得到电池的状态,因此,根据形变检测结果、当前充放电次数及电池的当前参数对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就能够在考虑电池的形变异常、使用寿命及电池的实时状态之后,控制电池在安全范围内充电,从而防止电池爆炸或电池自燃等不安全事件发生。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应用环境包括电子设备100及充电器200,该充电器200可以是有线充电器,也可以是无线充电器。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有线充电器200进行有线充电,电子设备100也可以通过无线充电器200进行无线充电。电子设备100包含有至少一个电池110及充电模组120。如图8所示,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802,通过形变检测电路对电池进行形变检测得到电池的弯曲度;
步骤804,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次数监测,得到当前充放电次数;
步骤806,判断电池的弯曲度是否超过形变阈值;若否,则进入步骤808,若是,则进入步骤810;
步骤808,不做处理;
步骤810,判断当前充放电次数是否超过第一充放电次数阈值;若是,则进入步骤812,若否,则进入步骤818;
步骤812,判断当前充放电次数是否超过第二充放电次数阈值,第二充放电次数阈值大于第一充放电次数阈值;若否,进入步骤814;若是,进入步骤816;
步骤814,初步确定对电池进行充电的第一充电电流或第一充电电压;
步骤816,初步确定对电池进行充电的第二充电电流或第二充电电压对电池进行充电,第二充电电流小于第一充电电流,第二充电电压小于第一充电电压;
步骤818,首先,提示用户检查电子设备是否已发生形变,如果已发生形变,为保证安全请及时拿到维修点维修;并对电子设备自动进行关机;其次,若还需要继续充电则初步确定对电池进行充电的第三充电电流或第三充电电压对电池进行充电,第三充电电流小于第二充电电流,第三充电电压小于第二充电电压;
步骤820,对电池的当前参数、环境因素进行检测,根据电池的当前参数、环境因素对所确定的充电电流或充电电压进行调节,再进行充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电池进行形变检测可以获取到电池发生形变异常的情况,且对电池的充放电次数进行监测可以得到电池的使用寿命,对电池的当前参数进行检测可以实时得到电池的状态,因此,根据形变检测结果、当前充放电次数及电池的当前参数对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就能够在考虑电池的形变异常、使用寿命及电池的实时状态之后,最大限度地控制电池在安全范围内充电,从而防止电池爆炸或电池自燃等不安全事件发生。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8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8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装置900,包括:形变检测模块920、充放电次数监测模块940及充电控制模块960,形变检测模块、充放电次数监测模块的一侧与电池电连接,形变检测模块、充放电次数监测模块的另一侧与充电控制模块电连接;
形变检测模块920,用于对电池进行形变检测得到形变检测结果;
充放电次数监测模块940,用于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次数监测得到当前充放电次数;
充电控制模块960,用于根据形变检测结果及当前充放电次数对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形变检测模块920包括形变检测电路,形变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模数转换器ADC、中央处理器CPU及设置在电池表面的应变式电阻,应变式电阻、第一电阻串联连接,对应变式电阻、第一电阻的两端施加电压,通过ADC对应变式电阻、第一电阻的分压进行检测,并将分压检测结果发送至CPU,CPU根据分压检测结果得到电池的形变检测结果;
充放电次数监测模块940,采用电池管理系统来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次数监测得到当前充放电次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高低压线束,电池管理系统一侧与电池相连,用于获取电池的当前充放电次数,另一侧与CPU相连,用于将电池的当前充放电次数上报给CPU;
充电控制模块960,采用CPU根据形变检测结果及当前充放电次数对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模块960,还用于根据形变检测结果及当前充放电次数对电池的充电电流或充电电压进行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模块960,还用于判断形变检测结果是否超过形变阈值;若形变检测结果超过形变阈值,则判断当前充放电次数是否超过第一充放电次数阈值;若当前充放电次数超过第一充放电次数阈值,则采用第一充电电流或第一充电电压对电池进行充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判断出当前充放电次数超过第一充放电次数阈值之后,充电控制模块960,还用于判断当前充放电次数是否超过第二充放电次数阈值,第二充放电次数阈值大于第一充放电次数阈值;若当前充放电次数超过第二充放电次数阈值,则采用第二充电电流或第二充电电压对电池进行充电,第二充电电流小于第一充电电流,第二充电电压小于第一充电电压。
在一个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模块960,还用于判断形变检测结果是否超过形变阈值;若形变检测结果超过形变阈值,则判断当前充放电次数是否超过第一充放电次数阈值;若当前充放电次数未超过第一充放电次数阈值,则采用第三充电电流或第三充电电压对电池进行充电,第三充电电流小于第二充电电流,第三充电电压小于第二充电电压。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装置900,还包括:信息提示模块,分别与形变检测模块、充放电次数监测模块电连接;用于根据形变检测结果及当前充放电次数在电池的充电过程中进行信息提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形变检测模块920,还用于通过形变检测电路对电池进行形变检测得到形变检测结果;形变检测电路包括设置在电池表面的应变式电阻、第一电阻、模数转换器ADC、及中央处理器CPU;应变式电阻、第一电阻串联连接,对应变式电阻、第一电阻的两端施加电压,通过ADC对应变式电阻、第一电阻的分压进行检测,并将分压检测结果发送至CPU,CPU根据分压检测结果得到电池的形变检测结果,形变检测结果包括弯曲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装置900,还包括:电池的当前参数检测模块,分别与电池、充电控制模块电连接;电池的当前参数检测模块,用于对电池的当前参数进行检测;
充电控制模块960,还用于根据形变检测结果、当前充放电次数及电池的当前参数对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
上述充电控制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划分仅用于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充电控制装置按照需要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以完成上述充电控制装置的全部或部分功能。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该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支撑整个电子设备的运行。存储器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及内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所执行,以用于实现以下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提供高速缓存的运行环境。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或者个人数字助理或穿戴式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充电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的实现可为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该计算机程序可在终端或服务器上运行。该计算机程序构成的程序模块可存储在终端或服务器的存储器上。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个或多个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充电控制方法的步骤。
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充电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合适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它用作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 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电池进行形变检测,得到形变检测结果;
对所述电池进行充放电次数监测,得到当前充放电次数;
根据所述形变检测结果及所述当前充放电次数对所述电池的充电电流或充电电压进行控制;所述根据所述形变检测结果及所述当前充放电次数对所述电池的充电电流或充电电压进行控制,包括:
判断所述形变检测结果是否超过形变阈值;
若所述形变检测结果超过形变阈值,则判断所述当前充放电次数是否超过第一充放电次数阈值;
若所述当前充放电次数超过第一充放电次数阈值,则采用第一充电电流或第一充电电压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判断所述当前充放电次数是否超过第二充放电次数阈值,所述第二充放电次数阈值大于所述第一充放电次数阈值;
若所述当前充放电次数超过第二充放电次数阈值,则采用第二充电电流或第二充电电压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所述第二充电电流小于所述第一充电电流,所述第二充电电压小于所述第一充电电压;
若所述当前充放电次数未超过第一充放电次数阈值,则采用第三充电电流或第三充电电压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所述第三充电电流小于所述第二充电电流,所述第三充电电压小于所述第二充电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形变检测结果及所述当前充放电次数在所述电池的充电过程中进行信息提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电池进行形变检测,得到形变检测结果,包括:
通过形变检测电路对所述电池进行形变检测得到形变检测结果;所述形变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模数转换器ADC、中央处理器CPU及设置在所述电池表面的应变式电阻;所述应变式电阻、所述第一电阻串联连接,对所述应变式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两端施加电压,通过所述ADC对所述应变式电阻、第一电阻的分压进行检测,并将分压检测结果发送至所述CPU,所述CPU根据所述分压检测结果得到所述电池的形变检测结果,所述形变检测结果包括弯曲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所述电池进行充放电次数监测得到当前充放电次数之后,包括:
对所述电池的当前参数进行检测;
根据所述形变检测结果、所述当前充放电次数及所述电池的当前参数对所述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
5.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形变检测模块、充放电次数监测模块及充电控制模块,所述形变检测模块、所述充放电次数监测模块的一侧与电池电连接,所述形变检测模块、所述充放电次数监测模块的另一侧与所述充电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形变检测模块,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形变检测得到形变检测结果;
所述充放电次数监测模块,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充放电次数监测得到当前充放电次数;
所述充电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形变检测结果及所述当前充放电次数对所述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所述根据所述形变检测结果及所述当前充放电次数对所述电池的充电电流或充电电压进行控制,包括:
判断所述形变检测结果是否超过形变阈值;
若所述形变检测结果超过形变阈值,则判断所述当前充放电次数是否超过第一充放电次数阈值;
若所述当前充放电次数超过第一充放电次数阈值,则采用第一充电电流或第一充电电压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判断所述当前充放电次数是否超过第二充放电次数阈值,所述第二充放电次数阈值大于所述第一充放电次数阈值;
若所述当前充放电次数超过第二充放电次数阈值,则采用第二充电电流或第二充电电压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所述第二充电电流小于所述第一充电电流,所述第二充电电压小于所述第一充电电压;
若所述当前充放电次数未超过第一充放电次数阈值,则采用第三充电电流或第三充电电压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所述第三充电电流小于所述第二充电电流,所述第三充电电压小于所述第二充电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检测模块包括形变检测电路,所述形变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模数转换器ADC、中央处理器CPU及设置在所述电池表面的应变式电阻,所述应变式电阻、所述第一电阻串联连接,对所述应变式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两端施加电压,通过所述ADC对所述应变式电阻、第一电阻的分压进行检测,并将分压检测结果发送至所述CPU,所述CPU根据所述分压检测结果得到所述电池的形变检测结果;
所述充放电次数监测模块,采用电池管理系统来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次数监测得到当前充放电次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高低压线束,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一侧与所述电池相连,用于获取所述电池的当前充放电次数,另一侧与所述CPU相连,用于将所述电池的当前充放电次数上报给所述CPU;
所述充电控制模块,采用所述CPU根据所述形变检测结果及所述当前充放电次数对所述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信息提示模块,分别与所述形变检测模块、所述充放电次数监测模块电连接;
所述信息提示模块,用于从所述形变检测模块获取所述形变检测结果,从所述充放电次数监测模块获取所述当前充放电次数,根据所述形变检测结果及所述当前充放电次数在所述电池的充电过程中进行信息提示。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的当前参数检测器,分别与所述电池、所述充电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电池的当前参数检测器,用于对所述电池的当前参数进行检测;
所述充电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形变检测结果、所述当前充放电次数及所述电池的当前参数对所述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1910915836.7A 2019-09-26 2019-09-26 充电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6496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15836.7A CN110649675B (zh) 2019-09-26 2019-09-26 充电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15836.7A CN110649675B (zh) 2019-09-26 2019-09-26 充电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49675A CN110649675A (zh) 2020-01-03
CN110649675B true CN110649675B (zh) 2021-10-01

Family

ID=68992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15836.7A Active CN110649675B (zh) 2019-09-26 2019-09-26 充电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496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45944B (zh) * 2020-10-23 2023-06-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异常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171810A (zh) * 2021-12-03 2022-03-11 珠海迈巨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电池形变检测的电池监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918159A (zh) * 2022-05-16 2022-08-19 杭州煦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筛选方法
CN115356645B (zh) * 2022-10-20 2023-03-24 苏州琞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压辊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239264B (zh) * 2023-11-15 2024-01-26 深圳市百酷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的安全控制方法、装置、智能电池和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537462U (zh) * 2013-10-16 2014-04-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6451640A (zh) * 2016-10-31 2017-02-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960984A (zh) * 2017-02-16 2017-07-18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终端及电池保护方法
CN108548517A (zh) * 2018-03-29 2018-09-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形变检测装置及方法、一种终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537462U (zh) * 2013-10-16 2014-04-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6451640A (zh) * 2016-10-31 2017-02-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960984A (zh) * 2017-02-16 2017-07-18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终端及电池保护方法
CN108548517A (zh) * 2018-03-29 2018-09-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形变检测装置及方法、一种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49675A (zh) 2020-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49675B (zh) 充电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923944B (zh) 锂离子蓄电池安全监测
EP2629109B1 (en) Electrical storage device
JP5408410B2 (ja) 電池の老化状態を求める方法
WO2021036371A1 (zh) 电池鼓包检测方法、装置、电池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45944B (zh) 电池异常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29684B (zh) 充电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927590A (zh) 电池剩余电量估算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07356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ate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electronic device
JP2010139396A (ja) 電池寿命検出装置、蓄電装置、及び電池寿命検出方法
CN110323806B (zh) 充电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557908B2 (en) Degradation-determin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degradation of secondary battery
JP6301048B1 (ja) 組電池の管理装置および組電池システム
CN110249476B (zh) 防止电池单元膨胀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电池组
JP2023543747A (ja) 電池診断装置および方法
EP427648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attery management
CN111711243B (zh) 充电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TWI797812B (zh) 電子裝置的電池檢測裝置及其方法
CN117897625A (zh) 电池故障确定
CN112763923B (zh) 电池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201700A (zh) 一种电池熵热系数的测定方法及系统
CN114545250A (zh) 一种叠片软包锂电池质量检测方法及系统
US11469455B2 (en) Battery monitoring systems having conductive strips and related methods
KR20230052763A (ko) 배터리 진단 장치, 배터리 팩, 전기 차량, 및 배터리 진단 방법
CN112039155A (zh) 充电盒充电控制方法、充电盒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