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46141B - 基于办公软件的旋转机械现场动平衡计算与调整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办公软件的旋转机械现场动平衡计算与调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46141B
CN110646141B CN201910905469.2A CN201910905469A CN110646141B CN 110646141 B CN110646141 B CN 110646141B CN 201910905469 A CN201910905469 A CN 201910905469A CN 110646141 B CN110646141 B CN 1106461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dynamic balance
vibration
calculating
calc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054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46141A (zh
Inventor
肖永国
张振乙
陈方毅
杜东明
解继刚
张越
徐德勤
于庆洲
李云鹏
白世群
孙庆惠
赵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eng Group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Dalian Power Plant of Huaneng International Power Co Ltd
Huaneng Dalian Thermal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neng Group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Dalian Power Plant of Huaneng International Power Co Ltd
Huaneng Dalian Thermal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eng Group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Dalian Power Plant of Huaneng International Power Co Ltd, Huaneng Dalian Thermal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neng Group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0546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461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46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461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461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461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00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 G01M1/14Determining imbalance
    • G01M1/16Determining imbalance by oscillating or rotating the body to be teste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00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 G01M1/30Compensating imbalance
    • G01M1/32Compensating imbalance by adding material to the body to be tested, e.g. by correcting-weigh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sting Of Bal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办公软件的旋转机械现场动平衡计算与调整方法,在现场设备振动分析诊断以及故障处理中,通过检测和计算转子不平衡质量和相位后,只要输入几个重要相关数据,即可自动计算并给出准确的不平衡位置及对应的试重结果,根据现场不同设备特性和工作人员的个性需求,同时提供四种常用现场动平衡计算与调整工具和四种配合动平衡有效顺利实施的辅助工具,在能运行WPS Office或Microsoft Office Excel程序的普通智能手机和电脑上即可完成现场实施动平衡所有繁杂的计算、修正、保存与历史数据查询等,与其它转动机械现场动平衡计算和调整方法相比,本发明具有动平衡精度更精准、方便和快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起停机次数,具有安全可靠、节约能源等特点。

Description

基于办公软件的旋转机械现场动平衡计算与调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化生产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基于办公软件的旋转机械现场动平衡计算与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旋转机械不平衡是工业生产现场最常见的故障,其转子系统的质量不平衡是振动故障的主要原因,工程实践表明,旋转机械现场实施额定转速下的动平衡是解决不平衡振动故障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是在现场工作状态或者接近状态下,对其进行振动检测分析和动平衡校正的一种方法。
现有技术的问题在于,目前常规的旋转机械现场动平衡计算与实施方法有作图法或图解法、矢量计算法、影响系数法、模态平衡法等,这些方法计算和实施相对复杂、工作量较大、工期较长、精度不高,也有一些企业邀请专业团队使用专用的动平衡仪有偿实施现场动平衡,但是其费用较高,一般的企业也很少有能力自主实施现场动平衡工作。
现有技术的问题还在于,简单的振动分析仪虽然不具备实施现场动平衡功能,但是只要用其测出旋转机械转子振动的一倍频幅值和相位,通过可行的计算方法完全可以自主、快速和精准地实施现场动平衡。当前通常使用的计算方法都固化在专业的动平衡机或平衡仪装置中,或在电脑专业软件或手机APP上,应用起来很不方便,特别是不能随时保存与查询历史实施过的动平衡数据、案例以及结果,也不具备在线的数据实时修正功能,给现场实施工作者带来了诸多不便,使现场成功实施几率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基于办公软件的旋转机械现场动平衡计算与调整方法,可使工作人员方便快捷和高质量地消除旋转机械不平衡故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基于办公软件的旋转机械现场动平衡计算与调整方法,具体实现步骤为:
S1.转轴静止条件下,在驱动设备或被动设备裸露的转轴上粘贴一个反光条作为转子上的标记点,提供光电或激光相位仪脉冲信号,并在转轴上做好圆周等分标记以对应360度圆周;
S2.将振动测量分析仪通过数据线或蓝牙与光电或激光相位仪相连接;
S3.在被动设备两端轴承外壳的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分别安装振动传感器,测量轴承振动原始信号;
S4.启动旋转机械,升速至额定工作转速;
S5.测出旋转机械转子额定工作转速下的振动一倍频幅值和相位,获得被动设备初始振动幅值,以及初始振动相位角度;
S6.筛选原始计算数据;
S7.诊断旋转机械转子不平衡轴向位置及不平衡型式:用同轴系两个同方向振动测点同反分量计算方法,据此确定采用单平面或双平面方法以对被动设备实施动平衡;
S8.确定动平衡方案:利用多种试加重量计算与调整方法计算结果,在被动设备上施加试重质量之后,再次启动被动设备至额定工作转速后,第二次进行各点振动一倍频幅值和相位测量,即获得施加试重之后的振动幅值以及相位仪测量所得相位角度;
S9.停止旋转被动设备,利用基于办公软件的旋转机械现场动平衡计算与调整方法计算,得出正式施加重量和相位角度,计算振动响应即施加试重前后的振动变化量,获取影响系数;
S10.旋转被动设备进行动平衡调整的计算:根据初始振动幅值、初始测量角度或相位、试重振动幅值、试重测量角度、振动传感器与相位仪间物理位置或夹角,以及试重质量和对应角度,智能计算校正质量和对应角度,以对被动设备进行动平衡;
S11.按照计算得出的校正质量和角度,正式施加配重;
S12.再次启动旋转被动设备,测量各轴承振动测点经动平衡后的振动结果;
S13.根据测量结果对比该设备的振动标准或厂家提供的推荐值,选择是否修正,若需要修正,根据给定的修正结果,重复步骤S11、S12、S13项工作;
S14.确认合格后,保存所有数据,以备日后查询调用。
进一步的,针对不同的旋转机械设备和现场条件,提供四种现场动平衡计算与调整方法和四种配合动平衡有效顺利地实施的辅助方法;
所述四种现场动平衡计算与调整方法包括:
单平面矢量分析及影响系数计算与调整方法,通过矢量分析法求解平衡重量及试重位置,同时得出影响系数。一般只做一次配重调整即可达到满意效果,操作方便、界面直观、计算精确。同时具有数据保存及历史数据查询功能;一般通过同类设备成功试重历史数据及影响系数,使相同类型设备动平衡一次加准成功率达90%以上。其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SA1.转子不加重,第一次启动旋转机械至额定工作转速或选定转速,测取原始振动A0
SA2.在转子上试加重量Pt
SA3.第二次启动旋转机械,将其升至额定工作转速或选定转速,然后测取振动A1
SA4.计算转子上试加重量后所产生的振动变化矢量,或加重效应ΔA:
ΔA=A1-A0
SA5.影响系数α,为其每单位计量重量对振动量产生的响应程度,同类设备一般为常数;
Figure BDA0002213147860000041
SA6.计算在转子上应加平衡重量P:
Figure BDA0002213147860000051
Figure BDA0002213147860000052
SA7.根据现场实际需要,如果需要拆除试重,则拆除重量P拆试重为:
Figure BDA0002213147860000053
Figure BDA0002213147860000054
SA8.根据现场实际需要,如果需要保留试重,则保留重量P保留试重为:
Figure BDA0002213147860000055
Figure BDA0002213147860000056
基于上述原理和计算公式,利用办公软件WPS Office或Microsoft Office Excel进行编辑,只需输入关键测试数据,即可自动计算求解平衡重量及试重位置,同时自动得出影响系数及再次修正数据结果,图1为该方法使用过程图。
双平面矢量分析及影响系数计算与调整方法,特别适合于动不平衡即力偶不平衡;基于双平面矢量分析法求解平衡重量及试重位置,同时得出双平面影响系数,通过同类设备成功试重数据历史数据及影响系数,使相同类型设备动平衡一次加准成功率达90%以上;图2为该方法使用过程图。其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SB1.转子不加重情况下,第一次起动旋转机械并升速至额定工作转速,然后测量被动设备两端轴承原始振动的幅值和相位A0、B0
SB2.将试重P1加到平面Ⅰ上,第二次起动旋转机械并升速至额定工作转速,然后测量幅值和相位A01、B01
SB3.取下试重P1,将试重P2加到平面Ⅱ上,第三次起动并升速至额定工作转速,然后测量幅值和相位A02、B02
SB4.计算影响系数及最终应调整的配重质量与位置:
平面Ⅰ上加试重P1,对A、B两轴承的影响系数为:
Figure BDA0002213147860000061
Figure BDA0002213147860000062
平面Ⅱ上加试重P2,对A、B两轴承的影响系数:
Figure BDA0002213147860000063
Figure BDA0002213147860000064
计算平面Ⅰ、Ⅱ上应施加平衡重量,为使平衡后两轴承残余振动为0,即在A轴承上产生的振动与原始振动矢量和应为0;同样,在B轴承上产生的振动与原始振动矢量和应为0;即:
α11P121P2+A0=0
Figure BDA0002213147860000065
α12P122P2+B0=0
Figure BDA0002213147860000066
若令:
Δ=(α11α2212α21)
Δ1=(α21α2222A0)
Δ2=(α12A011B0)
为得到二个平面最终应施加重量,则有:
Figure BDA0002213147860000071
Figure BDA0002213147860000072
基于上述原理和计算公式,利用办公软件WPS Office或Microsoft Office Excel进行编辑,输入相关数据,即可自动计算并给出准确的不平衡故障位置及配重结果。
双平面谐分量试重计算与调整方法,是基于振型或模态分析方法,非常适合现场实施大型挠性转子动平衡;平衡重量计算的可靠性和效果较影响系数法有明显提高,设备起动次数大幅减少。使相同类型设备动平衡一次加准成功率达90%以上。有效平衡一、二阶振型简易模态平衡法,成功地解决了设备“老大难”的振动问题,开创了真正挠或柔性转子轴系平衡方法,对同类型设备动平衡故障有效消除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图3为该方法使用过程图。其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SC1.测量被动设备两侧轴承同方向原始振动A0、B0并计算同相和反相振动分量;
SC2.按下式计算同相分量Ad0、Bd0
Figure BDA0002213147860000073
SC3.按下式计算反相分量Af0、Bf0
Figure BDA0002213147860000081
SC4.在被动设备转子的同方向的两端加同样的对称分量2×Pd后振动为A1、B1,按下式计算同相分量和相应的影响系数;
SC5.计算同相分量:
Figure BDA0002213147860000082
SC6.计算对称加重影响系数:
Figure BDA0002213147860000083
SC7.拆下上述对称分量2×Pd,加同样重量反方向即反对称分量2×Pf后得到振动为A2、B2,按下式计算反相分量和相应的影响系数;
SC8.计算反相分量:
Figure BDA0002213147860000084
SC9.计算反相影响系数:
Figure BDA0002213147860000085
SC10.计算应加对称分量和反对称分量:
Figure BDA0002213147860000086
Figure BDA0002213147860000087
SC11.最后计算每侧合成后的统一最终加重量应为:
A侧:Pa=Pd+Pf
B侧:Pb=Pd-Pf
基于上述原理和计算公式,利用办公软件WPS Office或Microsoft Office Excel进行编辑,输入测试数据,自动计算求解平衡重量及试重位置,同时可得出影响系数,图3为使用截图。
影响系数直接计算与调整方法,利用积累的同型设备影响系数或以往经验值直接计算试加重量并实施动平衡。可最大限度减少设备起停次数,一般不需试重,根据设备原始振动数值及相位,一次加准成功率极高,极大提高了动平衡效率。其原理为如果加一个重量,能使原振动产生-A0的变化,则正好用来抵消原振动A0,使之为零,达到动平衡的目的,图4为该方法使用过程图。其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SD1:已知同型设备或已知的影响系数或以往经验值为α;
SD2:测量被动旋转设备试加重前原始振动A0
SD3:直接计算试加重量与角度,实施试加重量Pt
Figure BDA0002213147860000091
SD4:测量试加后振动A1
SD5:根据测量结果选择是否修正,若需要修正,根据给定的计算结果,再次进行调整;
基于上述原理和计算公式,利用办公软件WPS Office或Microsoft Office Excel进行编辑,输入测试数据,自动计算求解平衡重量及试重位置。
所述四种配合动平衡有效顺利实施的辅助方法包括:
多种动平衡试加重量计算与调整方法,集成六种平衡前试加重量计算方法,即可单独使用也可折中选取(如取某几种的平均值),图5为使用过程图;六种计算方法如下:
动平衡试加重量计算公式1为:
TW1={WA/[15R(N/3000)2]}~{WA/[10R(N/3000)2)]};
动平衡试加重量计算公式2为:
TW2=10000W/[R(N/100)2];
动平衡试加重量计算公式3为:
TW3=WA/(2R);
施工中动平衡试加重量计算公式4为:
TW4=9.8×106WA/[R(6.28N/60)2S];
施工中动平衡试加重量计算公式5为:
TW5=1.5WA/[R(N/3000)2];
动平衡试加重量经验计算公式6为:
TW6=30W/R;
W代表转子重量,单位为Kg;N代表转子转速,单位为rpm;A代表振动幅值(取峰峰值pk/pk),单位为微米um;R代表转子加重半径,单位为毫米mm;S代表传感器灵敏度系数,不同设备其灵敏度为一特定的常数;
基于上述原理和计算公式,利用办公软件WPS Office或Microsoft Office Excel进行编辑,输入相关数据,即可自动计算求解平衡试加重量与角度。振动分析与动平衡必备的矢量计算方法,是与设备动平衡各种相关计算及作图方法动平衡实施的基础,也是必备的质量与角度分解基础工具,具体计算方式如表1。
Figure BDA0002213147860000111
在附表1前面四列空白处是输入值,上面表格表达的是任意二个向量之间的运算关系及自动给出动平衡实施结果,即给出预期振动幅值和相位,图6为使用过程图。
基于上述原理和计算公式,利用办公软件WPS Office或Microsoft Office Excel进行编辑,输入相关要求数据,即可自动计算求解动平衡试加重量。
同轴系两个同方向振动测点同反分量计算方法,是确定转子不平衡形式的主要依据,如一阶、二阶、三阶不平衡等,设备两侧同方向的二个振动测点,经分解计算,如果同向分量大意味着转子存在静平衡即质量不平衡,也称为一阶不平衡;如果反向分量大则存在动平衡即力偶不平衡,也称为二阶不平衡,其原理为通过预先测得同轴系同方向两个振动测点的幅值及相位,经分解计算得出同向及反向分量占比大小值,为轴系最终选择单面或双面试重平衡以及同方向或反方向施同时加试重提供依据与决策。
基于上述原理和计算公式,利用办公软件WPS Office或Microsoft Office Excel进行编辑,输入要求数相关据,即可自动计算同轴系两个同方向振动测点同反分量,图7为使用截图。
初学者动平衡试验指导计算方法,沿用单平面影响系统动平衡运算法则,编制整理的初学者动平衡试验指导方法,即为不熟悉或初学者使用的简单动平衡智能指导方法,可有效地避免动平衡工作中的误操作。
基于上述原理和计算公式,利用办公软件WPS Office或Microsoft Office Excel进行编程,一般只要输入几个重要相关数据,即可自动计算并给出准确的故障位置及配重结果,并指导工作人正确实施,使动平衡工作简易实施,避免加错重量及位置选择出错。图8使用过程图。
本发明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取得如下效果:本申请集成矢量分析法、影响系数法、模态平衡法等多种现场动平衡方法,将现场动平衡关键计算及实施过程简单化、程序化、智能化。在现场设备振动分析诊断以及故障处理中,通过检测和计算转子不平衡质量和相位,一般只要输入几个重要相关数据,即可智能计算并给出准确的不平衡故障位置及配重结果。根据现场不同设备特性和需求,同时提供四种常用现场动平衡计算与调整工具和四种配合动平衡有效顺利实施的辅助工具,其中四种常用现场动平衡计算与调整工具为:“单平面矢量分析及影响系数计算与调整方法”、“双平面矢量分析及影响系数计算与调整方法”、“双平面谐分量试重计算与调整方法”、“影响系数直接计算与调整方法”;四种配合动平衡有效顺利实施的辅助工具为:“多种试加重量计算与调整方法”、“振动分析与动平衡必备的矢量计算方法”、“同轴系两个同方向振动测点同反分量计算方法”以及“初学者动平衡试验指导方法”。上述所有计算方法都是现场实施动平衡工作人员极为实用的工具,在能运行WPS Office或Microsoft Office Excel程序的普通智能手机和电脑上即可完成所有繁杂的计算修正、保存与历史数据查询功能,通过上述方法可方便快捷高质量地消除旋转机械不平衡故障,使用简单的振动频谱仪配合本套旋转机械现场动平衡计算和调整工具和方法可使现场动平衡精度更精准、方便和快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起、停机次数,且具有安全可靠、节约能源等特点。本发明在汽轮发电机组、水轮发电机、工业透平机、水泵、通风机等旋转机械设备上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因而可以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水利、电力、冶金、钢铁、石化、造纸、船舶等各行业。
附图说明
图1为单平面动平衡矢量分析及影响系数计算与调整方法使用过程图;
图2为双平面动平衡矢量分析及影响系数计算与调整方法使用过程图;
图3为双平面谐分量方法试重计算与调整方法使用过程图;
图4为影响系法及直接计算与调整方法使用过程图;
图5为多种动平衡试加重量计算与调整方法使用过程图;
图6为振动分析与动平衡必备的矢量计算方法使用过程图;
图7为同轴系两个同方向振动测点同反分量计算方法使用过程图;
图8为初学者动平衡试验指导方法使用过程图;
图9为实施例中利用普通作图法示例图;
图10为实施例中单平面矢量分析及影响系数计算与调整方法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一套基于办公软件的旋转机械现场动平衡计算与调整方法,以下几种现场动平衡方法为应用示例:
某一离心式通风机振动严重超标,测量风机水平振动通频值A=210um、试加前原始振动的一倍频幅值与相位为A0=204∠256°,工作转速为2960转/分。
一、现有单平面动平衡矢量分析及影响系数计算与调整方法如下:
注:这里的α、A0、A1、Pt、ΔA均是矢量
Pt:试加重量(14g∠0°)
A1:试加后振动(186∠210°)
ΔA:效果向量,即试加前后振动变化量
ΔA=A1-A0=186∠210°-204∠256°=153.28∠137°
Figure BDA0002213147860000151
拆除试重,计算新试重
Figure BDA0002213147860000152
保留试重,计算新试重
Figure BDA0002213147860000153
选择拆除试重方法进行平衡,拆除原试重,在转子300度位置上实加配重19.2克。
平衡后结果为:实测风机水平振动通频值A=13um、一倍频幅值与相位为A一倍=12.2∠200°,平衡转速2960转/分。
二、利用现有作图法示例如图9所示。
三、利用本发明中的“单平面矢量分析及影响系数计算与调整方法”如图10:由于动平衡实施后效果极好,不必进行再次修正,如果还想达到更高的平衡精度,可以在转子243.2度位置上加1.11克的配重。注:加粗斜体为输入部分,其它部位为自动计算结果。
首先根据多种动平衡试加重量计算与调整方法,计算出试加重量为17.36克(最后本工具计算应加配重18.63克,实际加了19.2克),见下表一。
表一 多种动平衡试加重量计算与调整方法
Figure BDA0002213147860000161
然后将上述A0=204∠256°、Pt(试加重量)=14g∠0°、试加后振动A1=186∠210°输入到下述“单平面矢量分析及影响系数计算与调整方法”自动得出了准确结果,表格下方具有在线数据自动修正功能,而且表格右侧还可以查询以往历史数据。
四、利用本专利中的初学者动平衡试验智能指导方法如下:其中斜体为输入值,见图8。
由此可见,利用本专利方法进行现场动平衡要比手工矢量法计算、画图法等传统的方法方便、快捷和准确,且有加重位置指导功能,有效防止工作人员的误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创造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6)

1.基于办公软件的旋转机械现场动平衡计算与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实现步骤为:
S1.转轴静止条件下,在驱动设备或被动设备裸露的转轴上粘贴一个反光条作为转子上的标记点,提供光电或激光相位仪脉冲信号,并在转轴上做好圆周等分标记以对应360度圆周;
S2.将振动测量分析仪与光电或激光相位仪相连接;
S3.在被动设备两端轴承外壳的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分别安装振动传感器,测量轴承振动原始信号;
S4.启动旋转机械,升速至额定工作转速;
S5.测出旋转机械转子额定工作转速下的振动一倍频幅值和相位,获得被动设备初始振动幅值,以及初始振动相位角度;
S6.筛选原始计算数据;
S7.诊断旋转机械转子不平衡轴向位置及不平衡型式:用同轴系两个同方向振动测点同反分量计算方法,据此确定采用单平面或双平面方法以对被动设备实施动平衡;
S8.确定动平衡方案:利用多种试加重量计算与调整方法计算结果,在被动设备上施加试重质量之后,再次启动被动设备至额定工作转速后,第二次进行各点振动一倍频幅值和相位测量,即获得施加试重之后的振动幅值以及相位仪测量所得相位角度;
S9.停止旋转被动设备,利用基于办公软件的旋转机械现场动平衡计算与调整方法计算,得出正式施加重量和相位角度,计算振动响应即施加试重前后的振动变化量,获取影响系数;
S10.旋转被动设备进行动平衡调整的计算:根据初始振动幅值、初始测量角度或相位、试重振动幅值、试重测量角度、振动传感器与相位仪间物理位置或夹角,以及试重质量和对应角度,智能计算校正质量和对应角度,以对被动设备进行动平衡调整;
S11.按照计算得出的校正质量和角度,正式施加配重;
S12.再次启动旋转被动设备,测量各轴承振动测点经动平衡后的振动结果;
S13.根据测量结果对比该设备的振动标准或厂家提供的推荐值,选择是否修正,若需要修正,根据给定的修正结果,重复步骤S11、S12、S13项工作;
S14.确认合格后,保存所有数据,以备日后查询调用;
针对不同的旋转机械设备和现场条件,提供四种现场动平衡计算与调整方法和四种配合动平衡有效顺利实施的辅助方法;所述四种现场动平衡计算与调整方法包括:单平面矢量分析及影响系数计算与调整方法、双平面矢量分析及影响系数计算与调整方法、双平面谐分量试重计算与调整方法、影响系数直接计算与调整方法;所述四种配合动平衡有效顺利实施的辅助方法包括:多种动平衡试加重量计算与调整方法、振动分析与动平衡必备的矢量计算方法、同轴系两个同方向振动测点同反分量计算方法、初学者动平衡试验指导计算方法;
单平面矢量分析及影响系数计算与调整方法,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SA1.转子不加重,第一次启动旋转机械至额定工作转速或选定转速,测取原始振动A0
SA2.在转子上试加重量Pt
SA3.第二次启动旋转机械,将其升至额定工作转速或选定转速,然后测取振动A1
SA4.计算转子上试加重量后所产生的振动变化矢量,或加重效应ΔA:
ΔA=A1-A0
SA5.影响系数α,其为每单位计量重量对振动量产生的响应程度,同类设备一般为常数;
Figure FDA0002890838540000031
SA6.计算在转子上应加平衡重量P:
Figure FDA0002890838540000032
Figure FDA0002890838540000033
SA7.根据现场实际需要,如果需要拆除试重,则拆除重量P拆试重为:
Figure FDA0002890838540000034
Figure FDA0002890838540000035
SA8.根据现场实际需要,如果需要保留试重,则保留重量P保留试重为:
Figure FDA0002890838540000041
Figure FDA0002890838540000042
基于上述原理和计算公式,利用办公软件WPS Office或Microsoft Office Excel进行编辑,只需输入关键测试数据,即可自动计算求解平衡重量及试重位置,同时自动得出影响系数及再次修正数据;
双平面矢量分析及影响系数计算与调整方法,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SB1.转子不加重情况下,第一次起动旋转机械并升速至额定工作转速,然后测量被动设备两端轴承原始振动的幅值和相位A0、B0
SB2.将试重P1加到平面Ⅰ上,第二次起动旋转机械并升速至额定工作转速,然后测量幅值和相位A01、B01
SB3.取下试重P1,将试重P2加到平面Ⅱ上,第三次起动并升速至额定工作转速,然后测量幅值和相位A02、B02
SB4.计算影响系数及最终应调整的配重质量与位置:
平面Ⅰ上加试重P1,对A、B两轴承的影响系数为:
Figure FDA0002890838540000043
Figure FDA0002890838540000044
平面Ⅱ上加试重P2,对A、B两轴承的影响系数:
Figure FDA0002890838540000051
Figure FDA0002890838540000052
计算平面Ⅰ、Ⅱ上应施加平衡重量,为使平衡后两轴承残余振动为0,即在A轴承上产生的振动与原始振动矢量和应为0;同样,在B轴承上产生的振动与原始振动矢量和应为0;即:
α11P121P2+A0=0
Figure FDA0002890838540000053
α12P122P2+B0=0
Figure FDA0002890838540000054
若令:
Δ=(α11α2212α21)
Δ1=(α21α2222A0)
Δ2=(α12A011B0)
为得到二个平面最终应施加重量,则有:
Figure FDA0002890838540000055
Figure FDA0002890838540000056
基于上述原理和计算公式,利用办公软件WPS Office或Microsoft Office Excel进行编辑,输入相关数据,即可自动计算并给出准确的不平衡故障位置及配重结果;
双平面谐分量试重计算与调整方法,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SC1.测量被动设备两侧轴承同方向原始振动A0、B0并计算同相和反相振动分量;
SC2.按下式计算同相分量Ad0、Bd0
Figure FDA0002890838540000061
SC3.按下式计算反相分量Af0、Bf0
Figure FDA0002890838540000062
SC4.在被动设备转子的同方向的两端加同样的对称分量2×Pd后振动为A1、B1,按下式计算同相分量和相应的影响系数;
SC5.计算同相分量:
Figure FDA0002890838540000063
SC6.计算对称加重影响系数:
Figure FDA0002890838540000064
SC7.拆下上述对称分量2×Pd,加同样重量反方向即反对称分量2×Pf后得到振动为A2、B2,按下式计算反相分量和相应的影响系数;
SC8.计算反相分量:
Figure FDA0002890838540000065
SC9.计算反相影响系数:
Figure FDA0002890838540000066
SC10.计算应加对称分量和反对称分量:
Figure FDA0002890838540000071
Figure FDA0002890838540000072
SC11.最后计算每侧合成后的最终加重量应为:
A侧:Pa=Pd+Pf
B侧:Pb=Pd-Pf
基于上述原理和计算公式,利用办公软件WPS Office或Microsoft Office Excel进行编辑,输入测试数据,自动计算求解平衡重量及试重位置,同时可得出影响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办公软件的旋转机械现场动平衡计算与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影响系数直接计算与调整方法,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SD1:已知同型设备或已知的影响系数为α;
SD2:测量被动旋转设备试加重前原始振动A0
SD3:直接计算试加重量与角度,实施试加重量Pt
Figure FDA0002890838540000073
SD4:测量试加后振动A1
SD5:根据测量结果选择是否修正,若需要修正,根据给定的计算结果,再次进行调整;
基于上述原理和计算公式,利用办公软件WPS Office或Microsoft Office Excel进行编辑,输入测试数据,自动计算求解平衡重量及试重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办公软件的旋转机械现场动平衡计算与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多种动平衡试加重量计算与调整方法,是集成六种动平衡前试加重量计算方法,具体如下:
动平衡试加重量计算公式1为:
TW1={WA/[15R(N/3000)2]}~{WA/[10R(N/3000) 2]};
动平衡试加重量计算公式2为:
TW2=10000W/[R(N/100)2];
动平衡试加重量计算公式3为:
TW3=WA/(2R);
施工中动平衡试加重量计算公式4为:
TW4=9.8×106WA/[R(6.28N/60)2S];
施工中动平衡试加重量计算公式5为:
TW5=1.5WA/[R(N/3000)2];
动平衡试加重量经验计算公式6为:
TW6=30W/R;
W代表转子重量,单位为Kg;N代表转子转速,单位为rpm;A代表振动幅值,单位为微米;R代表转子加重半径,单位为毫米;S代表传感器灵敏度系数,不同设备其灵敏度为一特定的常数;
基于上述原理和计算公式,利用办公软件WPS Office或Microsoft Office Excel进行编辑,输入相关数据,即可自动计算求解动平衡试加重量与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办公软件的旋转机械现场动平衡计算与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振动分析与动平衡必备的矢量计算方法,表达的是任意二个向量之间的运算关系及自动给出动平衡实施结果,即给出预期振动幅值和相位;
基于上述原理和计算公式,利用办公软件WPS Office或Microsoft Office Excel进行编辑,输入相关要求数据,即可自动计算求解动平衡试加重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办公软件的旋转机械现场动平衡计算与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同轴系两个同方向振动测点同反分量计算方法,是确定转子不平衡形式的主要依据,设备两侧同方向的二个振动测点,经分解计算,如果同向分量大意味着转子存在静平衡,如果反向分量大则存在动平衡,其原理为通过预先测得同轴系同方向两个振动测点的幅值及相位,经分解计算得出同向及反向分量占比大小值,为轴系最终选择单面或双面试重平衡以及同方向或反方向施同时加试重提供依据与决策;
基于上述原理和计算公式,利用办公软件WPS Office或Microsoft Office Excel进行编辑,输入要求数相关据,即可自动计算同轴系两个同方向振动测点同反分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办公软件的旋转机械现场动平衡计算与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初学者动平衡试验指导计算方法,沿用单平面影响系统动平衡运算法则,编制整理的初学者动平衡试验指导方法,即为不熟悉或初学者使用的简单动平衡智能指导方法;
基于上述原理和计算公式,利用办公软件WPS Office或Microsoft Office Excel进行编程,输入相关数据,即可自动计算并给出准确的故障位置及配重结果,并指导工作人正确实施旋转设备现场动平衡。
CN201910905469.2A 2019-09-24 2019-09-24 基于办公软件的旋转机械现场动平衡计算与调整方法 Active CN1106461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5469.2A CN110646141B (zh) 2019-09-24 2019-09-24 基于办公软件的旋转机械现场动平衡计算与调整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5469.2A CN110646141B (zh) 2019-09-24 2019-09-24 基于办公软件的旋转机械现场动平衡计算与调整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46141A CN110646141A (zh) 2020-01-03
CN110646141B true CN110646141B (zh) 2021-03-02

Family

ID=68992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05469.2A Active CN110646141B (zh) 2019-09-24 2019-09-24 基于办公软件的旋转机械现场动平衡计算与调整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461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04553A (zh) * 2020-04-27 2020-08-07 重庆重通透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挠性转子高速动平衡校正方法
CN112326124A (zh) * 2020-10-22 2021-02-05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传动轴动平衡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729681A (zh) * 2020-12-22 2021-04-30 厦门大学 一种转子现场动平衡的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CN114112194A (zh) * 2021-11-26 2022-03-01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长输管道压缩机组轴系现场动平衡方法
CN114088294A (zh) * 2021-12-02 2022-02-25 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旋转机械转子试重平衡块质量计算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2298A (zh) * 2012-06-13 2012-09-26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 一种船用高速回旋机械现场动平衡监测校正装置及方法
CN104075847A (zh) * 2013-03-26 2014-10-01 苏州工业园区聚博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便携式动平衡测试仪及使用它的动平衡测试方法
CN105890843A (zh) * 2016-04-18 2016-08-24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动平衡方法和装置
CN107389267A (zh) * 2017-07-12 2017-11-24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转子系统动平衡激励识别方法
WO2018135552A1 (ja) * 2017-01-20 2018-07-26 国立大学法人横浜国立大学 遊星歯車装置
CN109781344A (zh) * 2019-01-07 2019-05-21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转子动态直轴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2298A (zh) * 2012-06-13 2012-09-26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 一种船用高速回旋机械现场动平衡监测校正装置及方法
CN104075847A (zh) * 2013-03-26 2014-10-01 苏州工业园区聚博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便携式动平衡测试仪及使用它的动平衡测试方法
CN105890843A (zh) * 2016-04-18 2016-08-24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动平衡方法和装置
WO2018135552A1 (ja) * 2017-01-20 2018-07-26 国立大学法人横浜国立大学 遊星歯車装置
CN107389267A (zh) * 2017-07-12 2017-11-24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转子系统动平衡激励识别方法
CN109781344A (zh) * 2019-01-07 2019-05-21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转子动态直轴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利用Excel编制现场动平衡模型在实际中的应用;田嘉 等;《冶金动力》;20180831(第8期);第45-48、5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46141A (zh) 2020-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46141B (zh) 基于办公软件的旋转机械现场动平衡计算与调整方法
CN107389267B (zh) 一种转子系统动平衡激励识别方法
CN100561158C (zh) 基于进动矢量的全息现场动平衡方法
US5214585A (en) Balancing method and product
JP5622177B2 (ja) 影響係数取得方法
CN102928222B (zh) 一种滑动轴承动力特性系数试验识别方法
CN109115408B (zh) 一种基于离心力方程的大型水电机组动平衡试验方法
JP4772594B2 (ja) 回転機器の低速バランス法及び低速バランス実施装置
CN107389268B (zh) 一种基于快速算法的多点现场动平衡方法
CN103105266B (zh) 一种旋转机械转子双平面弯矩动平衡方法
CN105092255A (zh) 涡扇发动机风扇整机配平方法及系统
CN110243541A (zh) 风机在线动平衡计算方法
CN113623279A (zh) 一种风机低频段振动的治理方法
CN102494846A (zh) 单面动平衡工具
JPH0337133B2 (zh)
CN1206791C (zh) 立式水轮发电机转子动平衡校正配重相位的确定方法
LU505303B1 (en) Calculation and adjustment method of rotating machinery on-site dynamic balance based on office software
CN1269504A (zh) 转子不平衡量两点测定法
CN105547591A (zh) 非对称转子无相位平衡法
JP2012088060A (ja) 影響係数取得方法
JPS6140331B2 (zh)
JPH07270229A (ja) 回転機器試験装置
Shreve Field analysis and balancing tools
CN113418656A (zh) 旋转设备的动平衡实现方法
CN110823451A (zh) 一种刚性转子配平方法及其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