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44941A - 连续油管旋转引入打捞器和连续油管旋转引入打捞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连续油管旋转引入打捞器和连续油管旋转引入打捞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44941A
CN110644941A CN201910970166.9A CN201910970166A CN110644941A CN 110644941 A CN110644941 A CN 110644941A CN 201910970166 A CN201910970166 A CN 201910970166A CN 110644941 A CN110644941 A CN 1106449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p
fishing
guide rail
cylinder
fi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7016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艾白布·阿不力米提
郝力博
朱召召
侯启太
普宏槟
林国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Petroleum Administration Co Ltd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Petroleum Administration Co Ltd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Petroleum Administration Co Ltd,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Petroleum Administ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7016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44941A/zh
Publication of CN110644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449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31/00Fishing for or freeing objects in boreholes or wells
    • E21B31/12Grappling tools, e.g. tongs or grabs
    • E21B31/18Grappling tools, e.g. tongs or grabs gripping externally, e.g. oversho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31/00Fishing for or freeing objects in boreholes or wells
    • E21B31/12Grappling tools, e.g. tongs or grabs
    • E21B31/14Grappling tools, e.g. tongs or grabs with means deflect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tool, e.g. by use of knuckle joi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31/00Fishing for or freeing objects in boreholes or wells
    • E21B31/12Grappling tools, e.g. tongs or grabs
    • E21B31/16Grappling tools, e.g. tongs or grabs combined with cutting or destroying mean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管打捞技术领域,是一种连续油管旋转引入打捞器和连续油管旋转引入打捞方法,前者包括上接头、转换接头、外筒体、打捞卡瓦、卡瓦座、剪钉、剪切卡瓦、导轨内筒、销钉、导轨外筒和引鞋,上接头下端外侧与转换接头上端内侧固定安装在一起;后者包括步骤如下:(1)将上接头与打捞管柱下端固定安装在一起。本发明结构合理而紧凑,构思巧妙,通过上提下放打捞管柱使销钉在上凹槽和下凹槽间上下移动,使导轨外筒相对导轨内筒旋转,从而使旋转后的引鞋下端与落鱼鱼顶接触的位置不断的发生变化,由此将贴井壁的落鱼鱼顶旋转引入打捞工具内部;通过第二锥孔使下行的打捞卡瓦下端收缩夹紧鱼顶,具有高效、稳定和省时省力的特点。

Description

连续油管旋转引入打捞器和连续油管旋转引入打捞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管打捞技术领域,是一种连续油管旋转引入打捞器和连续油管旋转引入打捞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连续油管在石油天然气井下作业领域的推广及普及应用,其在油气田现场得到更多应用的同时,也伴随着越来越多的连续管断落后卡在井内等井下复杂情况的出现。由于目前作业现场用于连续油管解卡、打捞等复杂情况处理的工具及作业经验都较少,故在此类复杂的情况处理中工具及方法较为局限,处理被动、成功率较低,以及使用时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续油管旋转引入打捞器和连续油管旋转引入打捞方法,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引鞋无法将贴近井壁的落鱼引入引鞋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连续油管旋转引入打捞器包括上接头、转换接头、外筒体、打捞卡瓦、卡瓦座、剪钉、剪切卡瓦、导轨内筒、销钉、导轨外筒和引鞋,上接头下端外侧与转换接头上端内侧固定安装在一起,转换接头下端外侧与外筒体上端内侧固定安装在一起,外筒体下端外侧与导轨内筒上端内侧固定安装在一起,导轨内筒下部外侧套装有导轨外筒,导轨内筒上端外侧设有限位环台,导轨外筒上端抵在限位环台下端,导轨内筒和导轨外筒通过销钉限位安装在一起,导轨内筒中部外侧设有能通过销钉位移变化旋转的凹槽式旋转导向轨道,导轨外筒上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内端卡入凹槽式旋转导向轨道内的销钉,导轨外筒下端外侧与引鞋上端内侧固定安装在一起,引鞋下端沿圆周均布有两个开口向下的V形豁口;外筒体中部设有上下贯通的捞切通道,捞切通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通的第一直孔、第一锥孔和第二直孔,第一锥孔为上大下小的锥孔;对应外筒体上部内侧位置的第一直孔内通过剪钉固定安装有卡瓦座,卡瓦座中部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二锥孔,第二锥孔为上大下小的锥孔,外筒体上部内侧设有下端座于第二锥孔上部内侧的打捞卡瓦,打捞卡瓦上部内侧受向外的挤压力时能够径向向外扩张,打捞卡瓦下部外侧受向内的挤压力时能够径向向内收缩,打捞卡瓦内侧设有环形卡瓦牙,对应外筒体下部内侧位置的第一锥孔内设有下端座于第一锥孔上部内侧的剪切卡瓦,剪切卡瓦下部外侧受向内的挤压力时能够径向向内收缩,剪切卡瓦下部内侧设有剪切牙,剪切卡瓦位于卡瓦座下方,剪切卡瓦上端的外径大于卡瓦座下端的内径;对应凹槽式旋转导向轨道上方位置的导轨内筒外壁上可分布有上齿圈,对应凹槽式旋转导向轨道下方位置的导轨内筒外壁上可分布有下齿圈,上齿圈和下齿圈之间形成凹槽式旋转导向轨道;上齿圈包括沿圆周连续均布且齿尖向下的上棘齿,位于前侧的上棘齿包括呈左高右低的上坡面和上立面,上坡面的右端和与其相邻的上立面的下端连接在一起并形成上棘齿的齿尖;下齿圈包括沿圆周连续均布且齿尖向上的下棘齿,位于前侧的下棘齿包括呈左低右高的下坡面和下立面,下坡面的右端和与其相邻的下立面的上端连接在一起并形成下棘齿的齿尖;上棘齿与下棘齿呈错位分布,每个下棘齿的齿尖均位于对应的上坡面中部,每个上棘齿的齿尖均位于对应的下坡面中部。
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之一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每两个相邻的上棘齿之间均可设有上凹槽,上凹槽的左右两侧均为竖直面,上凹槽的左侧面底端与对应的上立面顶端连接在一起,上凹槽的右侧面底端与对应的上坡面顶端连接在一起;每两个相邻的下棘齿之间均可设有下凹槽,下凹槽的左右两侧均为竖直面,下凹槽的左侧面顶端与下立面底端连接在一起,下凹槽的右侧面顶端与下坡面的底端连接在一起。
上述打捞卡瓦可包括锥形筒和直柱筒,锥形筒呈上小下大的中空圆台形,直柱筒呈中空圆柱形,锥形筒下端和直柱筒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打捞卡瓦上端沿圆周均布有至少三个下端位于直柱筒上部的上长豁口,对应每两相邻上长豁口之间位置的打捞卡瓦下端均设有上端位于锥形筒下部的下长豁口。
上述剪切卡瓦可为中空圆柱形,剪切卡瓦下端沿圆周均布有至少三个上端位于剪切卡瓦中部的长条豁口。
上述上接头下端外侧可与转换接头上端内侧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一起,转换接头下端外侧可与外筒体上端内侧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一起,外筒体下端外侧可与导轨内筒上端内侧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一起,导轨外筒下端外侧可与引鞋上端内侧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一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使用上述连续油管旋转引入打捞器的连续油管旋转引入打捞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将上接头与打捞管柱下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初始状态下,销钉位于两个相邻的上棘齿之间,下放打捞管柱开始打捞作业,下放的过程中,在导轨外筒和引鞋重力的作用下,销钉沿着对应位置上的上立面及下坡面向两个相邻的下棘齿之间移动,在此过程中使导轨外筒相对导轨内筒旋转,由此开始打捞作业;
(2)引鞋接触鱼顶后,在鱼顶产生向上的支撑力的作用下,继续下放打捞管柱,位于两个相邻的下棘齿之间销钉沿着对应位置上的下立面及上坡面向两个相邻的上棘齿之间移动,在此过程中使导轨外筒相对导轨内筒旋转,从而引鞋随导轨外筒一起旋转,此时鱼顶会被引入引鞋内部;
(3)若由于井下落鱼因靠近井壁未能将鱼顶引入引鞋内部,则继续上提打捞管柱,在引鞋下端失去鱼顶产生向上的支撑力的作用后,在导轨外筒和引鞋重力的作用下,销钉沿着对应位置上的上立面及下坡面向两个相邻的下棘齿之间移动,在此过程中使导轨外筒相对导轨内筒旋转;
(4)当引鞋再次接触鱼顶后,在鱼顶产生向上的支撑力的作用下,继续下放打捞管柱,位于两个相邻的下棘齿之间销钉沿着对应位置上的下立面及上坡面向两个相邻的上棘齿之间移动,在此过程中使导轨外筒相对导轨内筒旋转;
(5)由于引鞋设置了两个开口向下的V形豁口,使得每次发生旋转后的引鞋与落鱼上端接触的位置都不同,由此经过多次上提下放打捞管柱,能够将贴壁的落鱼鱼顶引入引鞋内部;
(6)鱼顶引入引鞋后,下放打捞管柱,使鱼顶依次穿过导轨外筒、导轨内筒、外筒体、剪切卡瓦、卡瓦座和打捞卡瓦;
(7)此时继续下放打捞管柱,鱼顶继续上行,当鱼顶接触打捞卡瓦上端内侧对其产生向外的挤压力时,使打捞卡瓦上端径向向外扩张;
(8)由打捞卡瓦上端自身的弹性力抓持落鱼而提供初始预紧力,在此预紧力的作用下,上提打捞管柱,打捞卡瓦上端则抓持住落鱼外壁而相对于外筒体向下移动,打捞卡瓦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打捞卡瓦下端受到第二锥孔的锥面挤压后向内收缩,通过打捞卡瓦下部的环形卡瓦牙咬紧落鱼外壁,继续上提打捞管柱完成连续油管的打捞作业;
(9)若连续油管在井下被卡住,无法上提打捞管柱时,继续下放打捞管柱直至需要进行剪切切割的目标位置,即卡点位置;
(10)到达卡点位置后,上提打捞管柱,使打捞卡瓦下部的环形卡瓦牙再次咬紧落鱼外壁,此时继续上提打捞管柱,并进一步增大提升负荷;
(11)当卡瓦座向下受力达到剪钉剪断的剪切力时,剪钉被剪断,此时卡瓦座继续下行推动剪切卡瓦向下移动,剪切卡瓦下端受到第一锥孔的锥面挤压后向内收缩,剪切牙作用于待打捞的连续油管外壁;
(12)继续上提打捞管柱增加提升负荷直至待打捞的连续油管被剪断,由此完成被卡连续油管的打捞作业。
本发明结构合理而紧凑,构思巧妙,通过上提下放打捞管柱使销钉在上凹槽和下凹槽间上下移动,使导轨外筒相对导轨内筒旋转,从而使旋转后的引鞋下端与落鱼鱼顶接触的位置不断的发生变化,由此将贴井壁的落鱼鱼顶旋转引入打捞工具内部;通过第二锥孔使下行的打捞卡瓦下端收缩夹紧鱼顶;通过打捞卡瓦打捞连续油管,通过第一锥孔使下行的剪切卡瓦下端收缩夹紧待打捞连续油管;通过剪切卡瓦剪切被卡连续油管,具有高效、稳定和省时省力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导轨内筒的展开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1中引鞋的主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上接头,2为转换接头,3为外筒体,4为打捞卡瓦,5为卡瓦座,6为剪钉,7为剪切卡瓦,8为导轨内筒,9为下凹槽,10为销钉,11为导轨外筒,12为引鞋,13为限位环台,14为V形豁口,15为第一锥孔,16为第二锥孔,17为凹槽式旋转导向轨道,18为上棘齿,19为上坡面,20为上立面,21为下棘齿,22为下坡面,23为下立面,24为上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2、3所示,该连续油管旋转引入打捞器包括上接头1、转换接头2、外筒体3、打捞卡瓦4、卡瓦座5、剪钉6、剪切卡瓦7、导轨内筒8、销钉10、导轨外筒11和引鞋12,上接头1下端外侧与转换接头2上端内侧固定安装在一起,转换接头2下端外侧与外筒体3上端内侧固定安装在一起,外筒体3下端外侧与导轨内筒8上端内侧固定安装在一起,导轨内筒8下部外侧套装有导轨外筒11,导轨内筒8上端外侧设有限位环台13,导轨外筒11上端抵在限位环台13下端,导轨内筒8和导轨外筒11通过销钉10限位安装在一起,导轨内筒8中部外侧设有能通过销钉10位移变化旋转的凹槽式旋转导向轨道17,导轨外筒11上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内端卡入凹槽式旋转导向轨道17内的销钉10,导轨外筒11下端外侧与引鞋12上端内侧固定安装在一起,引鞋12下端沿圆周均布有两个开口向下的V形豁口14;外筒体3中部设有上下贯通的捞切通道,捞切通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通的第一直孔、第一锥孔15和第二直孔,第一锥孔15为上大下小的锥孔;对应外筒体3上部内侧位置的第一直孔内通过剪钉6固定安装有卡瓦座5,卡瓦座5中部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二锥孔16,第二锥孔16为上大下小的锥孔,外筒体3上部内侧设有下端座于第二锥孔16上部内侧的打捞卡瓦4,打捞卡瓦4上部内侧受向外的挤压力时能够径向向外扩张,打捞卡瓦4下部外侧受向内的挤压力时能够径向向内收缩,打捞卡瓦4内侧设有环形卡瓦牙,对应外筒体3下部内侧位置的第一锥孔15内设有下端座于第一锥孔15上部内侧的剪切卡瓦7,剪切卡瓦7下部外侧受向内的挤压力时能够径向向内收缩,剪切卡瓦7下部内侧设有剪切牙,剪切卡瓦7位于卡瓦座5下方,剪切卡瓦7上端的外径大于卡瓦座5下端的内径;对应凹槽式旋转导向轨道17上方位置的导轨内筒8外壁上分布有上齿圈,对应凹槽式旋转导向轨道17下方位置的导轨内筒8外壁上分布有下齿圈,上齿圈和下齿圈之间形成凹槽式旋转导向轨道17;上齿圈包括沿圆周连续均布且齿尖向下的上棘齿18,位于前侧的上棘齿18包括呈左高右低的上坡面19和上立面20,上坡面19的右端和与其相邻的上立面20的下端连接在一起并形成上棘齿18的齿尖;下齿圈包括沿圆周连续均布且齿尖向上的下棘齿21,位于前侧的下棘齿21包括呈左低右高的下坡面22和下立面23,下坡面22的右端和与其相邻的下立面23的上端连接在一起并形成下棘齿21的齿尖;上棘齿18与下棘齿21呈错位分布,每个下棘齿21的齿尖均位于对应的上坡面19中部,每个上棘齿18的齿尖均位于对应的下坡面22中部。
根据需求,打捞卡瓦4为现有公知的技术,打捞卡瓦4上部和下部均为分瓣弹性结构,打捞卡瓦4下部内侧设有环形卡瓦牙,打捞卡瓦4上部内侧受向外的挤压力时能够径向向外扩张,打捞卡瓦4下部外侧受向内的挤压力时能够径向向内收缩;剪切卡瓦7为现有公知的技术,剪切卡瓦7下部为分瓣弹性结构,剪切卡瓦7下部内侧设有剪切牙,剪切卡瓦7下部外侧受向内的挤压力时能够径向向内收缩。在使用过程,当井下落鱼靠近井壁不便于打捞时,将本发明接入现有公知的打捞管柱下端,通过上接头1与打捞管柱下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初始状态下,销钉10位于两个相邻的上棘齿18之间,而后下放打捞管柱开始打捞作业,下放的过程中,在导轨外筒11和引鞋12重力的作用销钉10沿着对应位置上的上立面20及下坡面22向两个相邻的下棘齿21之间移动,在此过程中使导轨外筒11相对导轨内筒8旋转,由此开始打捞作业;首先,引鞋12接触鱼顶后,在鱼顶产生向上的支撑力的作用下,继续下放打捞管柱,位于两个相邻的下棘齿21之间销钉10沿着对应位置上的下立面23及上坡面19向两个相邻的上棘齿18之间移动,在此过程中使导轨外筒11相对导轨内筒8旋转,从而引鞋12随导轨外筒11一起旋转,此时鱼顶会被引入引鞋12内部;若由于井下落鱼因靠近井壁未能将鱼顶引入引鞋12内部,则继续上提打捞管柱,在引鞋12下端失去鱼顶产生向上的支撑力的作用后,在导轨外筒11和引鞋12重力的作用销钉10沿着对应位置上的上立面20及下坡面22向两个相邻的下棘齿21之间移动,在此过程中使导轨外筒11相对导轨内筒8旋转,当引鞋12再次接触鱼顶后,在鱼顶产生向上的支撑力的作用下,继续下放打捞管柱,位于两个相邻的下棘齿21之间销钉10沿着对应位置上的下立面23及上坡面19向两个相邻的上棘齿18之间移动,在此过程中使导轨外筒11相对导轨内筒8旋转;由于引鞋12设置了两个开口向下的V形豁口14,使得每次发生旋转后的引鞋12与落鱼上端接触的位置都不同,由此经过多次上提下放打捞管柱,能够将贴壁的落鱼鱼顶引入引鞋12内部;然后,鱼顶引入引鞋12后,下放打捞管柱,使鱼顶依次穿过导轨外筒11、导轨内筒8、外筒体3、剪切卡瓦7、卡瓦座5和打捞卡瓦4,此时继续下放打捞管柱,鱼顶继续上行,当鱼顶接触打捞卡瓦4上端内侧对其产生向外的挤压力时,使打捞卡瓦4上端径向向外扩张,由打捞卡瓦4上端自身的弹性力抓持落鱼而提供初始预紧力,在此预紧力的作用下,上提打捞管柱,打捞卡瓦4上端则抓持住落鱼外壁而相对于外筒体3向下移动,打捞卡瓦4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打捞卡瓦4下端受到第二锥孔16的锥面挤压后向内收缩,通过打捞卡瓦4下部的环形卡瓦牙咬紧落鱼外壁,继续上提打捞管柱完成连续油管的打捞作业;最后,若连续油管在井下被卡住,无法上提打捞管柱时,继续下放打捞管柱直至需要进行剪切切割的目标位置,即卡点位置,上提打捞管柱,使打捞卡瓦4下部的环形卡瓦牙再次咬紧落鱼外壁,此时继续上提打捞管柱,并进一步增大提升负荷,当卡瓦座5向下受力达到剪钉6剪断的剪切力时,剪钉6被剪断,此时卡瓦座5继续下行推动剪切卡瓦7向下移动,剪切卡瓦7下端受到第一锥孔15的锥面挤压后向内收缩,剪切牙作用于待打捞的连续油管外壁,剪切牙的剪切力与提升负荷成正比,继续上提打捞管柱增加提升负荷直至待打捞的连续油管被剪断,由此完成被卡连续油管的打捞作业。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连续油管旋转引入打捞器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2、3所示,每两个相邻的上棘齿18之间均设有上凹槽24,上凹槽24的左右两侧均为竖直面,上凹槽24的左侧面底端与对应的上立面20顶端连接在一起,上凹槽24的右侧面底端与对应的上坡面19顶端连接在一起;每两个相邻的下棘齿21之间均设有下凹槽9,下凹槽9的左右两侧均为竖直面,下凹槽9的左侧面顶端与下立面23底端连接在一起,下凹槽9的右侧面顶端与下坡面22的底端连接在一起。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能使销钉10与凹槽式旋转导向轨道17配合的更好,有效的防止销钉10反转。根据需求,上凹槽24和下凹槽9的左右两侧面均可与销钉10相切。
如附图1、2、3所示,打捞卡瓦4包括锥形筒和直柱筒,锥形筒呈上小下大的中空圆台形,直柱筒呈中空圆柱形,锥形筒下端和直柱筒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打捞卡瓦4上端沿圆周均布有至少三个下端位于直柱筒上部的上长豁口,对应每两相邻上长豁口之间位置的打捞卡瓦4下端均设有上端位于锥形筒下部的下长豁口。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在锥形筒上设置上长豁口,使打捞卡瓦4上部形成多个分瓣弹性结构,从而使打捞卡瓦4上部内侧受向外的挤压力时能够径向向外扩张;通过在直柱筒上设置下长豁口,使打捞卡瓦4下部形成多个分瓣弹性结构,从而使打捞卡瓦4下部外侧受向内的挤压力时能够径向向内收缩;从而通过打捞卡瓦4内侧的环形卡瓦牙完成连续油管的打捞作业。
如附图1、2、3所示,剪切卡瓦7为中空圆柱形,剪切卡瓦7下端沿圆周均布有至少三个上端位于剪切卡瓦7中部的长条豁口。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在剪切卡瓦7上设置长条豁口,使剪切卡瓦7下部形成多个分瓣弹性结构,从而使剪切卡瓦7下部外侧受向内的挤压力时能够径向向内收缩;从而通过剪切卡瓦7内侧的剪切牙完成连续油管的剪切作业。
如附图1、2、3所示,上接头1下端外侧与转换接头2上端内侧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一起,转换接头2下端外侧与外筒体3上端内侧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一起,外筒体3下端外侧与导轨内筒8上端内侧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一起,导轨外筒11下端外侧与引鞋12上端内侧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一起。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便于本发明各部件间的拆卸和安装。
如附图1、2、3所示,一种使用上述连续油管旋转引入打捞器的连续油管旋转引入打捞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将上接头1与打捞管柱下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初始状态下,销钉10位于两个相邻的上棘齿18之间,下放打捞管柱开始打捞作业,下放的过程中,在导轨外筒11和引鞋12重力的作用下,销钉10沿着对应位置上的上立面20及下坡面22向两个相邻的下棘齿21之间移动,在此过程中使导轨外筒11相对导轨内筒8旋转,由此开始打捞作业;
(2)引鞋12接触鱼顶后,在鱼顶产生向上的支撑力的作用下,继续下放打捞管柱,位于两个相邻的下棘齿21之间销钉10沿着对应位置上的下立面23及上坡面19向两个相邻的上棘齿18之间移动,在此过程中使导轨外筒11相对导轨内筒8旋转,从而引鞋12随导轨外筒11一起旋转,此时鱼顶会被引入引鞋12内部;
(3)若由于井下落鱼因靠近井壁未能将鱼顶引入引鞋12内部,则继续上提打捞管柱,在引鞋12下端失去鱼顶产生向上的支撑力的作用后,在导轨外筒11和引鞋12重力的作用下,销钉10沿着对应位置上的上立面20及下坡面22向两个相邻的下棘齿21之间移动,在此过程中使导轨外筒11相对导轨内筒8旋转;
(4)当引鞋12再次接触鱼顶后,在鱼顶产生向上的支撑力的作用下,继续下放打捞管柱,位于两个相邻的下棘齿21之间销钉10沿着对应位置上的下立面23及上坡面19向两个相邻的上棘齿18之间移动,在此过程中使导轨外筒11相对导轨内筒8旋转;
(5)由于引鞋12设置了两个开口向下的V形豁口14,使得每次发生旋转后的引鞋12与落鱼上端接触的位置都不同,由此经过多次上提下放打捞管柱,能够将贴壁的落鱼鱼顶引入引鞋12内部;
(6)鱼顶引入引鞋12后,下放打捞管柱,使鱼顶依次穿过导轨外筒11、导轨内筒8、外筒体3、剪切卡瓦7、卡瓦座5和打捞卡瓦4;
(7)此时继续下放打捞管柱,鱼顶继续上行,当鱼顶接触打捞卡瓦4上端内侧对其产生向外的挤压力时,使打捞卡瓦4上端径向向外扩张;
(8)由打捞卡瓦4上端自身的弹性力抓持落鱼而提供初始预紧力,在此预紧力的作用下,上提打捞管柱,打捞卡瓦4上端则抓持住落鱼外壁而相对于外筒体3向下移动,打捞卡瓦4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打捞卡瓦4下端受到第二锥孔16的锥面挤压后向内收缩,通过打捞卡瓦4下部的环形卡瓦牙咬紧落鱼外壁,继续上提打捞管柱完成连续油管的打捞作业;
(9)若连续油管在井下被卡住,无法上提打捞管柱时,继续下放打捞管柱直至需要进行剪切切割的目标位置,即卡点位置;
(10)到达卡点位置后,上提打捞管柱,使打捞卡瓦4下部的环形卡瓦牙再次咬紧落鱼外壁,此时继续上提打捞管柱,并进一步增大提升负荷;
(11)当卡瓦座5向下受力达到剪钉6剪断的剪切力时,剪钉6被剪断,此时卡瓦座5继续下行推动剪切卡瓦7向下移动,剪切卡瓦7下端受到第一锥孔15的锥面挤压后向内收缩,剪切牙作用于待打捞的连续油管外壁;
(12)继续上提打捞管柱增加提升负荷直至待打捞的连续油管被剪断,由此完成被卡连续油管的打捞作业。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Claims (9)

1.一种连续油管旋转引入打捞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转换接头、外筒体、打捞卡瓦、卡瓦座、剪钉、剪切卡瓦、导轨内筒、销钉、导轨外筒和引鞋,上接头下端外侧与转换接头上端内侧固定安装在一起,转换接头下端外侧与外筒体上端内侧固定安装在一起,外筒体下端外侧与导轨内筒上端内侧固定安装在一起,导轨内筒下部外侧套装有导轨外筒,导轨内筒上端外侧设有限位环台,导轨外筒上端抵在限位环台下端,导轨内筒和导轨外筒通过销钉限位安装在一起,导轨内筒中部外侧设有能通过销钉位移变化旋转的凹槽式旋转导向轨道,导轨外筒上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内端卡入凹槽式旋转导向轨道内的销钉,导轨外筒下端外侧与引鞋上端内侧固定安装在一起,引鞋下端沿圆周均布有两个开口向下的V形豁口;外筒体中部设有上下贯通的捞切通道,捞切通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通的第一直孔、第一锥孔和第二直孔,第一锥孔为上大下小的锥孔;对应外筒体上部内侧位置的第一直孔内通过剪钉固定安装有卡瓦座,卡瓦座中部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二锥孔,第二锥孔为上大下小的锥孔,外筒体上部内侧设有下端座于第二锥孔上部内侧的打捞卡瓦,打捞卡瓦上部内侧受向外的挤压力时能够径向向外扩张,打捞卡瓦下部外侧受向内的挤压力时能够径向向内收缩,打捞卡瓦内侧设有环形卡瓦牙,对应外筒体下部内侧位置的第一锥孔内设有下端座于第一锥孔上部内侧的剪切卡瓦,剪切卡瓦下部外侧受向内的挤压力时能够径向向内收缩,剪切卡瓦下部内侧设有剪切牙,剪切卡瓦位于卡瓦座下方,剪切卡瓦上端的外径大于卡瓦座下端的内径;对应凹槽式旋转导向轨道上方位置的导轨内筒外壁上分布有上齿圈,对应凹槽式旋转导向轨道下方位置的导轨内筒外壁上分布有下齿圈,上齿圈和下齿圈之间形成凹槽式旋转导向轨道;上齿圈包括沿圆周连续均布且齿尖向下的上棘齿,位于前侧的上棘齿包括呈左高右低的上坡面和上立面,上坡面的右端和与其相邻的上立面的下端连接在一起并形成上棘齿的齿尖;下齿圈包括沿圆周连续均布且齿尖向上的下棘齿,位于前侧的下棘齿包括呈左低右高的下坡面和下立面,下坡面的右端和与其相邻的下立面的上端连接在一起并形成下棘齿的齿尖;上棘齿与下棘齿呈错位分布,每个下棘齿的齿尖均位于对应的上坡面中部,每个上棘齿的齿尖均位于对应的下坡面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油管旋转引入打捞器,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的上棘齿之间均设有上凹槽,上凹槽的左右两侧均为竖直面,上凹槽的左侧面底端与对应的上立面顶端连接在一起,上凹槽的右侧面底端与对应的上坡面顶端连接在一起;每两个相邻的下棘齿之间均设有下凹槽,下凹槽的左右两侧均为竖直面,下凹槽的左侧面顶端与下立面底端连接在一起,下凹槽的右侧面顶端与下坡面的底端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续油管旋转引入打捞器,其特征在于打捞卡瓦包括锥形筒和直柱筒,锥形筒呈上小下大的中空圆台形,直柱筒呈中空圆柱形,锥形筒下端和直柱筒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打捞卡瓦上端沿圆周均布有至少三个下端位于直柱筒上部的上长豁口,对应每两相邻上长豁口之间位置的打捞卡瓦下端均设有上端位于锥形筒下部的下长豁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续油管旋转引入打捞器,其特征在于剪切卡瓦为中空圆柱形,剪切卡瓦下端沿圆周均布有至少三个上端位于剪切卡瓦中部的长条豁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续油管旋转引入打捞器,其特征在于剪切卡瓦为中空圆柱形,剪切卡瓦下端沿圆周均布有至少三个上端位于剪切卡瓦中部的长条豁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所述的连续油管旋转引入打捞器,其特征在于上接头下端外侧与转换接头上端内侧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一起,转换接头下端外侧与外筒体上端内侧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一起,外筒体下端外侧与导轨内筒上端内侧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一起,导轨外筒下端外侧与引鞋上端内侧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续油管旋转引入打捞器,其特征在于上接头下端外侧与转换接头上端内侧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一起,转换接头下端外侧与外筒体上端内侧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一起,外筒体下端外侧与导轨内筒上端内侧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一起,导轨外筒下端外侧与引鞋上端内侧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续油管旋转引入打捞器,其特征在于上接头下端外侧与转换接头上端内侧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一起,转换接头下端外侧与外筒体上端内侧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一起,外筒体下端外侧与导轨内筒上端内侧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一起,导轨外筒下端外侧与引鞋上端内侧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一起。
9.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续油管旋转引入打捞器的连续油管旋转引入打捞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
(1)将上接头与打捞管柱下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初始状态下,销钉位于两个相邻的上棘齿之间,下放打捞管柱开始打捞作业,下放的过程中,在导轨外筒和引鞋重力的作用下,销钉沿着对应位置上的上立面及下坡面向两个相邻的下棘齿之间移动,在此过程中使导轨外筒相对导轨内筒旋转,由此开始打捞作业;
(2)引鞋接触鱼顶后,在鱼顶产生向上的支撑力的作用下,继续下放打捞管柱,位于两个相邻的下棘齿之间销钉沿着对应位置上的下立面及上坡面向两个相邻的上棘齿之间移动,在此过程中使导轨外筒相对导轨内筒旋转,从而引鞋随导轨外筒一起旋转,此时鱼顶会被引入引鞋内部;
(3)若由于井下落鱼因靠近井壁未能将鱼顶引入引鞋内部,则继续上提打捞管柱,在引鞋下端失去鱼顶产生向上的支撑力的作用后,在导轨外筒和引鞋重力的作用下,销钉沿着对应位置上的上立面及下坡面向两个相邻的下棘齿之间移动,在此过程中使导轨外筒相对导轨内筒旋转;
(4)当引鞋再次接触鱼顶后,在鱼顶产生向上的支撑力的作用下,继续下放打捞管柱,位于两个相邻的下棘齿之间销钉沿着对应位置上的下立面及上坡面向两个相邻的上棘齿之间移动,在此过程中使导轨外筒相对导轨内筒旋转;
(5)由于引鞋设置了两个开口向下的V形豁口,使得每次发生旋转后的引鞋与落鱼上端接触的位置都不同,由此经过多次上提下放打捞管柱,能够将贴壁的落鱼鱼顶引入引鞋内部;
(6)鱼顶引入引鞋后,下放打捞管柱,使鱼顶依次穿过导轨外筒、导轨内筒、外筒体、剪切卡瓦、卡瓦座和打捞卡瓦;
(7)此时继续下放打捞管柱,鱼顶继续上行,当鱼顶接触打捞卡瓦上端内侧对其产生向外的挤压力时,使打捞卡瓦上端径向向外扩张;
(8)由打捞卡瓦上端自身的弹性力抓持落鱼而提供初始预紧力,在此预紧力的作用下,上提打捞管柱,打捞卡瓦上端则抓持住落鱼外壁而相对于外筒体向下移动,打捞卡瓦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打捞卡瓦下端受到第二锥孔的锥面挤压后向内收缩,通过打捞卡瓦下部的环形卡瓦牙咬紧落鱼外壁,继续上提打捞管柱完成连续油管的打捞作业;
(9)若连续油管在井下被卡住,无法上提打捞管柱时,继续下放打捞管柱直至需要进行剪切切割的目标位置,即卡点位置;
(10)到达卡点位置后,上提打捞管柱,使打捞卡瓦下部的环形卡瓦牙再次咬紧落鱼外壁,此时继续上提打捞管柱,并进一步增大提升负荷;
(11)当卡瓦座向下受力达到剪钉剪断的剪切力时,剪钉被剪断,此时卡瓦座继续下行推动剪切卡瓦向下移动,剪切卡瓦下端受到第一锥孔的锥面挤压后向内收缩,剪切牙作用于待打捞的连续油管外壁;
(12)继续上提打捞管柱增加提升负荷直至待打捞的连续油管被剪断,由此完成被卡连续油管的打捞作业。
CN201910970166.9A 2019-10-12 2019-10-12 连续油管旋转引入打捞器和连续油管旋转引入打捞方法 Pending CN1106449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70166.9A CN110644941A (zh) 2019-10-12 2019-10-12 连续油管旋转引入打捞器和连续油管旋转引入打捞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70166.9A CN110644941A (zh) 2019-10-12 2019-10-12 连续油管旋转引入打捞器和连续油管旋转引入打捞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44941A true CN110644941A (zh) 2020-01-03

Family

ID=68993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70166.9A Pending CN110644941A (zh) 2019-10-12 2019-10-12 连续油管旋转引入打捞器和连续油管旋转引入打捞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4494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46286A (zh) * 2020-09-09 2020-11-17 新疆华油油气工程有限公司 上提旋转倒扣工具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90170A (en) * 1996-02-22 1997-11-25 Hailey; Charles D. Hydraulic cutting overshot
US20050056427A1 (en) * 2003-09-15 2005-03-17 Clemens Jack G. Downhole force generator and method for use of same
CN107227938A (zh) * 2017-07-12 2017-10-03 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可修复井眼旋转引鞋总成
CN207377529U (zh) * 2017-11-16 2018-05-18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油管作业用变轨式打捞筒
CN109138891A (zh) * 2018-09-30 2019-01-04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川东钻探公司 连续油管外割捞一体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90170A (en) * 1996-02-22 1997-11-25 Hailey; Charles D. Hydraulic cutting overshot
US20050056427A1 (en) * 2003-09-15 2005-03-17 Clemens Jack G. Downhole force generator and method for use of same
CN107227938A (zh) * 2017-07-12 2017-10-03 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可修复井眼旋转引鞋总成
CN207377529U (zh) * 2017-11-16 2018-05-18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油管作业用变轨式打捞筒
CN109138891A (zh) * 2018-09-30 2019-01-04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川东钻探公司 连续油管外割捞一体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46286A (zh) * 2020-09-09 2020-11-17 新疆华油油气工程有限公司 上提旋转倒扣工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24887B (zh) 深海海底钻机绳索取芯打捞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0894776A (zh) 连续油管剪切器和连续油管剪切方法
CN210768678U (zh) 连续油管密封循环解卡装置
CN110644941A (zh) 连续油管旋转引入打捞器和连续油管旋转引入打捞方法
CN104499979B (zh) 不更换卡瓦打捞不同直径落鱼的方法及装置
CN109441389B (zh) 一种双卡瓦可退式连续油管落鱼打捞装置
CN210768680U (zh) 连续油管旋转引入打捞装置
CN108533203B (zh) 多功能综合解卡打捞连续油管的一体化装置
CN108222917B (zh) 一种旋转式辅助随钻测井工具组合的专用工具及使用方法
CN109505553B (zh) 连续油管四闸板防喷器悬挂径缩自动补偿装置的使用方法
CN114293942B (zh) 一种连续油管打捞套铣切割一体装置
CN107288567B (zh) 一种可退式套铣打捞一体化装置及其打捞方法
CN210768677U (zh) 连续油管剪切装置
CN112145112B (zh) 电驱投捞式套铣打捞组合工具
CN114961566A (zh) 用于小规格套管的顶驱下套管装置
CN110748317A (zh) 连续油管密封循环解卡器和连续油管密封循环解卡方法
CN210482305U (zh) 一种双套筒拔桩夹具
CN109403906B (zh) 连续油管四闸板防喷器悬挂径缩自动补偿装置
CN212054580U (zh) 卡爪式抽油杆过渡台阶打捞器
CN215256104U (zh) 一种气井抽汲防顶装置
CN107435526A (zh) 一种大范围打捞矛及其打捞方法
CN215595530U (zh) 一种杆状落物打捞工具
CN220979456U (zh) 一种油管堵塞器
CN213684050U (zh) 一种用于连续杆的快速打捞工具
CN220599761U (zh) 一种落井管柱打捞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10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