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41485A - 功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混合动力内燃动车组 - Google Patents

功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混合动力内燃动车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41485A
CN110641485A CN201911076155.2A CN201911076155A CN110641485A CN 110641485 A CN110641485 A CN 110641485A CN 201911076155 A CN201911076155 A CN 201911076155A CN 110641485 A CN110641485 A CN 1106414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train
super capacitor
speed
contro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7615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41485B (zh
Inventor
段旭良
李翀
齐彪
喻松
亓保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Zhuzhou Loc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Zhuzhou Loc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Zhuzhou Loc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Zhuzhou Loc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7615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414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414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4148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86328 priority patent/WO202108832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414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414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CLOCOMOTIVES; MOTOR RAILCARS
    • B61C7/00Other locomotives or motor railca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motive power plant used; Locomotives or motor railcars with two or more different kinds or types of motive power
    • B61C7/04Locomotives or motor railcars with two or more different kinds or types of engines, e.g. steam and IC engi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功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混合动力内燃动车组,功率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获取列车速度;步骤B:在列车速度为0时,控制内电动力包给超级电容充电;步骤C:在列车速度大于0,且申请功率小于拐点速度对应的功率时,控制内电动力包给列车供电,并控制超级电容不输出;拐点速度是指列车处于恒力矩区和恒功率区交叉点的速度;步骤D:在列车申请功率大于拐点速度对应的功率时,控制内电动力包给列车供电,同时不足的功率需求由超级电容补充。本发明能够实现列车无需电能时,内电动力包给超级电容充电,在内电动力包给列车提供的电能不足时,由超级电容给列车补充电能,实现内电动力包和超级电容功率合理分配。

Description

功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混合动力内燃动车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率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功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混合动力内燃动车组。
背景技术
随着混合动力技术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混合动力组成方式在轨道交通领域得到了应用,而超级电容作为一种新型的储能设备,在轨道交通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由此,内电动力包和超级电容的动力组合,就成为了一个新型的动力系统。
为了充分发挥此系统的性能,如何解决内电动力包和超级电容的功率分配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率控制方法,用于解决内电动力包和超级电容的功率分配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功率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功率控制系统。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合动力内燃动车组。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获取列车速度;
步骤B:在所述列车速度为0时,控制内电动力包给超级电容充电;
步骤C:在所述列车速度大于0,且申请功率小于拐点速度对应的功率时,控制所述内电动力包给所述列车供电,并控制所述超级电容不输出,所述拐点速度是指所述列车处于恒力矩区和恒功率区交叉点的速度;
步骤D:在所述列车申请功率大于所述拐点速度对应的功率时,控制所述内电动力包给所述列车以最大申请功率供电,同时控制所述超级电容补充不足的功率需求。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B包括:
步骤B1:获取所述超级电容的电压;
步骤B2:在所述超级电容的电压小于所述超级电容的放电电压时,控制所述内电动力包以最大功率给所述超级电容充电;
步骤B3:在所述超级电容的电压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超级电容的放电电压时,随着所述超级电容的电压的升高,按照线性下降控制所述内电动力包给所述超级电容充电,直到所述内电动力包的最小功率值。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B3中内电动力包输出功率的公式为:
式中,P-所述内电动力包输给所述超级电容的实时功率,
Pmax-所述内电动力包输出的最大功率,
Pmin-所述内电动力包输出的最小功率,
Vmax-所述超级电容的最大电压,
VC-所述超级电容的放电电压,
V-所述超级电容的实时电压。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D中,控制所述内电动力包给所述列车供电的功率计算公式为:
P=F*vc/3.6
式中,P-所述内电动力包输给所述列车的实时功率,
F-所述列车的力矩值,
vc-所述列车的拐点速度;和/或
所述步骤D中控制所述超级电容给所述列车补充电能的功率计算公式为:
P=F*v/3.6-F*vc/3.6
式中,P-所述超级电容输给所述列车的实时功率,
F-所述列车处于恒功率区的力矩值,
vc-所述列车的拐点速度,
v-所述列车的实时速度。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C中控制所述内电动力包给所述列车供电的功率计算公式为:
P=F*v/3.6
式中,P-所述内电动力包输给所述列车的实时功率,
F-所述列车处于恒力矩区的力矩值,
v-所述列车的实时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可以根据需要任意组合,这些组合之后所得的实施方案也在本发明范围内,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部分。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首先,获取列车速度,若列车速度是0,则说明无需给列车提供电能,直接控制内电动力包给超级电容充电;若列车的速度大于0,且申请功率小于拐点速度对应的功率,则说明列车进入恒力矩区,仅由内电动力包给列车供电;若列车申请功率大于拐点速度对应的功率,则说明列车内电动力包供电不足,此时,控制内电动力包给列车以最大申请功率供电,并控制超级电容给列车补充电能。本发明提供的功率控制方法,能够实现列车无需电能时,内电动力包给超级电容充电,在内电动力包给列车提供的电能不足时,由超级电容给列车补充电能,实现内电动力包和超级电容功率合理分配。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功率控制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列车速度信号;
处理单元,在列车速度为0时,产生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为控制内电动力包给超级电容充电;在列车速度大于0,且申请功率小于拐点速度对应的功率时,产生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为控制所述内电动力包给所述列车供电,并控制所述超级电容不输出;在所述列车申请功率大于所述拐点速度对应的功率时,产生第三控制信号,所述第三控制信号为控制所述内电动力包以最大功率给所述列车供电,同时控制所述超级电容补充不足的功率需求,所述拐点速度是指所述列车处于恒力矩区和恒功率区交叉点的速度;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第三控制信号发送至相应的执行装置。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超级电容的电压;
所述处理单元在所述超级电容的电压小于所述超级电容的放电电压时,产生第四控制信号,所述第四控制信号为控制所述内电动力包以最大功率给所述超级电容充电;所述处理单元在所述超级电容的电压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超级电容的放电电压时,产生第五控制信号,所述第五控制信号为控制所述内电动力包按照线性下降功率给所述超级电容充电。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使用功率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的接收单元接收列车的实时车速,并传递给处理单元,当列车速度为0时,处理单元产生第一控制信号,控制内电动力包给超级电容充电;当列车速度大于0时,进一步判断列车申请功率是否小于拐点速度对应的功率,若列车申请功率小于拐点速度对应的功率,处理单元产生第二控制信号,仅控制内电动力包给列车供电,若列车申请功率大于拐点速度对应的功率时,处理单元产生第三控制信号,控制内电动力包和超级电容同时给列车供电。本发明提供的功率控制装置,能够实现列车无需电能时,内电动力包给超级电容充电,在内电动力包给列车提供的电能不足时,由超级电容给列车补充电能,实现内电动力包和超级电容功率合理分配。
为了实现上述第三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功率控制系统,包括内电动力包和超级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控制系统还包括:
速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列车速度;
功率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列车速度为0时,控制所述内电动力包给所述超级电容充电;所述功率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列车速度大于0,且申请功率小于拐点速度对应的功率时,控制所述内电动力包给所述列车供电,并控制所述超级电容不输出,所述拐点速度是指所述列车处于恒力矩区和恒功率区交叉点的速度;所述功率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列车申请功率大于所述拐点速度对应的功率时,控制所述内电动力包给所述列车以最大申请功率供电,同时控制所述超级电容补充不足的功率需求。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的系统还包括电压采集器;
所述电压采集器用于采集所述超级电容的电压;
所述功率控制装置还用于在所述超级电容的电压小于所述超级电容的放电电压时,控制所述内电动力包以最大功率给所述超级电容充电;所述功率控制装置还用于在所述超级电容的电压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超级电容的放电电压时,控制内电动力包按照线性下降功率给超级电容充电。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使用功率控制系统时,速度传感器采集列车速度,传递给功率控制装置,功率控制装置在列车速度为0时,控制内电动力包给超级电容充电;在列车速度大于0,且列车申请功率大于拐点速度对应的功率时,控制内电动力包给列车以最大申请功率供电,并控制超级电容给列车补充电能;在列车速度大于0,且申请功率小于拐点速度对应的功率时,控制内电动力包给列车供电。本发明提供的功率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列车无需电能时,内电动力包给超级电容充电,在内电动力包给列车提供的电能不足时,由超级电容给列车补充电能,实现内电动力包和超级电容功率合理分配。
为了实现上述第四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混合动力内燃动车组,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功率控制系统。
由于本发明公开的混合动力内燃动车组包括上述中的功率控制系统,因此,功率控制系统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均是本发明公开的混合动力内燃动车组所包含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应用于混合动力内燃动车组,也可以用于其它混合动力车辆中。
具体地,功率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获取列车速度。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获取并判断列车速度可以通过任意装置实现,例如控制器,控制器与列车信号连接,能够获取出列车的速度。
步骤S2:判断列车速度是否为0,若是,则转步骤S3,若否,则转步骤S4。
步骤S3:控制内电动力包给超级电容充电。
当列车的速度为0时,控制内电动力包给超级电容充电。这里的列车速度为0是指列车处于启动状态时的速度为0。
步骤S4:判断列车申请功率是否大于拐点速度对应的功率,若是,则转步骤S5,若否,则转步骤S6。
当列车的速度不为0时,需要进一步判断列车速度处于恒力矩区和恒功率区的哪个区间,这两个区间的拐点用列车的速度进行区分。当列车的速度不大于拐点速度时,列车处于恒力矩区,在恒力矩区,由于车辆的加速度不同,车辆发挥的力矩不同,根据F=m*a,当前时刻的车辆质量不变,因此F只跟a有关,即加速度a为司机牵引手柄的百分比,即0到100%。当列车的实时速度大于拐点速度,车辆将进入恒功率区。
拐点速度是指列车处于恒力矩区和恒功率区交叉点的速度。
步骤S5:控制内电动力包给列车供电,并控制超级电容给列车补充电能。
此时,内电动力包提供给列车的电能不足,不能满足车辆的性能需求,由超级电容进行实时的功率补充。内电动力包给列车以最大申请功率供电。
步骤S6:控制内电动力包给列车供电。
此时,列车处于恒力矩区,内电动力包能够给列车提供足够的电能,超级电容无电能的输出。
本发明中,首先,获取列车速度;接着,判断列车速度是否为0,若是0,则说明无需给列车提供电能,直接控制内电动力包给超级电容充电;若列车速度不为0,则需进一步判断列车申请功率是否大于拐点速度对应的功率:若列车申请功率小于拐点速度对应的功率,仅由内电动力包给列车供电;若列车申请功率大于拐点速度对应的功率,则控制内电动力包给列车以最大申请功率供电,并控制超级电容给列车补充电能。本发明提供的功率控制方法,能够实现列车无需电能时,内电动力包给超级电容充电,在内电动力包给列车提供的电能不足时,由超级电容给列车补充电能,实现内电动力包和超级电容功率合理分配。
实施例二
在本发明提供的第二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功率控制方法和实施例一中的功率控制方法类似,对相同之处就不再赘述了,仅介绍不同之处。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具体公开了步骤S2包括步骤S21、步骤S22和步骤S23。
步骤S21:获取超级电容的电压。
步骤S22:判断超级电容的电压是否小于超级电容的放电电压,若是,转步骤S23,若否,转步骤S24。
放电电压为超级电容的充电控制策略的拐点电压。
步骤S23:控制内电动力包以最大功率给超级电容充电。
当超级电容的电压小于超级电容的放电电压,说明超级电容自身存储的电能不足,此时,控制内电动力包以最大功率给超级电容充电,以实现超级电容的快速充电。
步骤S24:随着超级电容的电压的升高,按照线性下降控制内电动力包给超级电容充电,直到内电动力包的最小功率值。
当超级电容的电压大于或者等于超级电容的放电电压,随着电压的升高,内电动力包输出给超级电容的功率将减少。
具体地,步骤S24中内电动力包输出功率的公式为:
Figure BDA0002262512260000091
式中,P-内电动力包输给超级电容的实时功率,Pmax-内电动力包输出的最大功率,Pmin-内电动力包输出的最小功率,Vmax-超级电容的最大电压,VC-超级电容的放电电压,V-超级电容的实时电压。
进一步地,本发明公开了步骤S5中控制内电动力包给列车供电的功率计算公式为:P=F*vc/3.6,式中,P-内电动力包输给列车的实时功率,F-列车的力矩值,vc-列车的拐点速度。
进一步地,本发明公开了步骤S5中控制超级电容给列车补充电能的功率计算公式为:P=F*v/3.6-F*vc/3.6,式中,P-超级电容输给列车的实时功率,F-列车处于恒功率区的力矩值,vc-列车的拐点速度,v-列车的实时速度。
进一步地,本发明公开了步骤S6中控制内电动力包给列车供电的功率计算公式为:P=F*v/3.6,式中,P-内电动力包输给列车的实时功率,F-列车处于恒力矩区的力矩值,v-列车的实时速度。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列车零速时对超级电容的充电控制策略;列车运行过程中根据功率控制方式,即优先发挥内电动力包的能力,不足的功率需求由超级电容自动补充。
实施例三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功率控制装置,其中,功率控制装置包括接收单元、处理单元和发送单元。
具体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列车速度信号。
处理单元在列车速度为0时,产生第一控制信号,第一控制信号为控制内电动力包给超级电容充电;在列车速度大于0,且列车申请功率小于拐点速度对应的功率时,产生第二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为控制内电动力包给列车供电,拐点速度是指列车处于恒力矩区和恒功率区交叉点的速度;在列车速度大于0,且列车申请功率大于拐点速度对应的功率时,产生第三控制信号,第三控制信号为控制内电动力包给列车以最大申请功率供电,并控制超级电容给列车补充电能。
发送单元用于将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第三控制信号发送至相应的执行装置。具体地,第一控制信号发给内电动力包,第二控制信号发送给内电动力包,第三控制信号发给内电动力包和超级电容。
本发明使用时,控制装置的接收单元接收列车的实时车速,并传递给处理单元,当列车速度为0时,处理单元产生第一控制信号,控制内电动力包给超级电容充电;当列车速度不为0时,进一步判断列车申请功率是否大于拐点速度对应的功率,若列车申请功率小于拐点速度对应的功率,处理单元产生第二控制信号,仅控制内电动力包给列车供电,若列车申请功率大于拐点速度对应的功率时,处理单元产生第三控制信号,控制内电动力包和超级电容同时给列车供电。本发明提供的功率控制装置,能够实现列车无需电能时,内电动力包给超级电容充电,在内电动力包给列车提供的电能不足时,由超级电容给列车补充电能,实现内电动力包和超级电容功率合理分配。
实施例四
在本发明提供的第四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功率控制装置和实施例三中的功率控制装置结构类似,对相同之处就不再赘述了,仅介绍不同之处。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公开了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超级电容的电压。
处理单元在超级电容的电压小于超级电容的放电电压时,产生第四控制信号,第四控制信号为控制内电动力包以最大功率给超级电容充电;处理单元在超级电容的电压大于或者等于超级电容的放电电压时,产生第五控制信号,第五控制信号为控制内电动力包按照线性下降功率给超级电容充电。
进一步地,本发明公开了功率控制装置具体为TCMC网络控制装置,TCMC网络控制装置与内电动力包及超级电容均网络信号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功率控制装置也可以为其它类型的控制装置。TCMS网络控制装置用于功率管理和分配,并通过TCN网络将功率值发送给内电动力包,同时发送功率控制装置给超级电容;内电动力包用于接收TCMS网络发送的功率值,并根据TCMS网络要求的功率发挥自身的能力;超级电容用于将设备的电压,电流等参数发送给TCMS系统,并根据TCMS网络要求的功率发挥自身的能力。
实施例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功率控制系统,包括内电动力包、超级电容、速度传感器和功率控制装置。
速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列车速度。
功率控制装置用于在列车速度为0时,控制内电动力包给超级电容充电;功率控制装置用于在列车速度大于0,且申请功率小于拐点速度对应的功率时,控制内电动力包给列车供电,并控制超级电容不输出,拐点速度是指列车处于恒力矩区和恒功率区交叉点的速度;功率控制装置用于在列车申请功率大于拐点速度对应的功率时,控制内电动力包给列车以最大申请功率供电,同时控制超级电容补充不足的功率需求。
使用功率控制系统时,速度传感器采集列车速度,传递给功率控制装置,功率控制装置在列车速度为0时,控制内电动力包给超级电容充电;在列车速度大于0,且列车申请功率大于拐点速度对应的功率时,控制内电动力包给列车以最大申请功率供电,并控制超级电容给列车补充电能;在列车速度大于0,且申请功率小于拐点速度对应的功率时,控制内电动力包给列车供电。本发明提供的功率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列车无需电能时,内电动力包给超级电容充电,在内电动力包给列车提供的电能不足时,由超级电容给列车补充电能,实现内电动力包和超级电容功率合理分配。
实施例六
在本发明提供的第六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功率控制系统和实施例五中的功率控制系统结构类似,对相同之处就不再赘述了,仅介绍不同之处。
本实施例中,具体公开了功率控制系统还包括电压采集器,电压采集器用于采集超级电容的电压。
功率控制装置还用于在超级电容的电压小于超级电容的放电电压时,控制内电动力包以最大功率给超级电容充电;功率控制装置还用于在超级电容的电压大于或者等于超级电容的放电电压时,控制内电动力包按照线性下降功率给超级电容充电。
实施例五
一种混合动力内燃动车组,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的功率控制装置。
由于本发明公开的混合动力内燃动车组包括上述中的功率控制装置,因此,功率控制装置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均是本发明公开的混合动力内燃动车组所包含的。
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装置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获取列车速度;
步骤B:在所述列车速度为0时,控制内电动力包给超级电容充电;
步骤C:在所述列车速度大于0,且申请功率小于拐点速度对应的功率时,控制所述内电动力包给所述列车供电,并控制所述超级电容不输出,所述拐点速度是指所述列车处于恒力矩区和恒功率区交叉点的速度;
步骤D:在所述列车申请功率大于所述拐点速度对应的功率时,控制所述内电动力包给所述列车以最大申请功率供电,同时控制所述超级电容补充不足的功率需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包括:
步骤B1:获取所述超级电容的电压;
步骤B2:在所述超级电容的电压小于所述超级电容的放电电压时,控制所述内电动力包以最大功率给所述超级电容充电;
步骤B3:在所述超级电容的电压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超级电容的放电电压时,随着所述超级电容的电压的升高,按照线性下降控制所述内电动力包给所述超级电容充电,直到所述内电动力包的最小功率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3中内电动力包输出功率的公式为:
Figure FDA0002262512250000011
式中,P-所述内电动力包输给所述超级电容的实时功率,
Pmax-所述内电动力包输出的最大功率,
Pmin-所述内电动力包输出的最小功率,
Vmax-所述超级电容的最大电压,
VC-所述超级电容的放电电压,
V-所述超级电容的实时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控制所述内电动力包给所述列车供电的功率计算公式为:
P=F*vc/3.6
式中,P-所述内电动力包输给所述列车的实时功率,
F-所述列车的力矩值,
vc-所述列车的拐点速度;和/或
所述步骤D中控制所述超级电容给所述列车补充电能的功率计算公式为:
P=F*v/3.6-F*vc/3.6
式中,P-所述超级电容输给所述列车的实时功率,
F-所述列车处于恒功率区的力矩值,
vc-所述列车的拐点速度,v-所述列车的实时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控制所述内电动力包给所述列车供电的功率计算公式为:
P=F*v/3.6
式中,P-所述内电动力包输给所述列车的实时功率,
F-所述列车处于恒力矩区的力矩值,
v-所述列车的实时速度。
6.一种功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列车速度信号;
处理单元,在列车速度为0时,产生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为控制内电动力包给超级电容充电;在列车速度大于0,且申请功率小于拐点速度对应的功率时,产生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为控制所述内电动力包给所述列车供电,并控制所述超级电容不输出;在所述列车申请功率大于所述拐点速度对应的功率时,产生第三控制信号,所述第三控制信号为控制所述内电动力包给所述列车以最大申请功率供电,同时所述超级电容补充不足的功率需求,所述拐点速度是指所述列车处于恒力矩区和恒功率区交叉点的速度;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第三控制信号发送至相应的执行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超级电容的电压;
所述处理单元在所述超级电容的电压小于所述超级电容的放电电压时,产生第四控制信号,所述第四控制信号为控制所述内电动力包以最大功率给所述超级电容充电;所述处理单元在所述超级电容的电压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超级电容的放电电压时,产生第五控制信号,所述第五控制信号为控制所述内电动力包按照线性下降功率给所述超级电容充电。
8.一种功率控制系统,包括内电动力包和超级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控制系统还包括:
速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列车速度;
功率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列车速度为0时,控制所述内电动力包给所述超级电容充电;所述功率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列车速度大于0,且申请功率小于拐点速度对应的功率时,控制所述内电动力包给所述列车供电,并控制所述超级电容不输出,所述拐点速度是指所述列车处于恒力矩区和恒功率区交叉点的速度;所述功率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列车申请功率大于所述拐点速度对应的功率时,控制所述内电动力包给所述列车以最大申请功率供电,同时控制所述超级电容补充不足的功率需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压采集器;
所述电压采集器用于采集所述超级电容的电压;
所述功率控制装置还用于在所述超级电容的电压小于所述超级电容的放电电压时,控制所述内电动力包以最大功率给所述超级电容充电;所述功率控制装置还用于在所述超级电容的电压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超级电容的放电电压时,控制所述内电动力包按照线性下降功率给所述超级电容充电。
10.一种混合动力内燃动车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功率控制系统。
CN201911076155.2A 2019-11-06 2019-11-06 功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混合动力内燃动车组 Active CN1106414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76155.2A CN110641485B (zh) 2019-11-06 2019-11-06 功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混合动力内燃动车组
PCT/CN2020/086328 WO2021088322A1 (zh) 2019-11-06 2020-04-23 功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混合动力内燃动车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76155.2A CN110641485B (zh) 2019-11-06 2019-11-06 功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混合动力内燃动车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41485A true CN110641485A (zh) 2020-01-03
CN110641485B CN110641485B (zh) 2022-01-18

Family

ID=69014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76155.2A Active CN110641485B (zh) 2019-11-06 2019-11-06 功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混合动力内燃动车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41485B (zh)
WO (1) WO202108832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88322A1 (zh) * 2019-11-06 2021-05-14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功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混合动力内燃动车组
CN114000953A (zh) * 2021-11-25 2022-02-01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内电双源动车组的柴油机转速控制方法
CN115230748A (zh) * 2022-09-01 2022-10-25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基于网络控制的动力分散内燃动车负载控制系统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54541B (zh) * 2022-04-29 2023-08-18 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车辆的功率分配和跟踪速度的协同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4594A (zh) * 2007-03-30 2008-10-01 南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轨道混合动力机车
CN201592649U (zh) * 2009-12-04 2010-09-29 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电动公交车混合动力装置
CN102832718A (zh) * 2011-06-17 2012-12-19 同济大学 一种用于城轨交通车载超级电容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6183898A (zh) * 2016-07-10 2016-12-07 安庆新景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车载超级电容控制装置
CN108032862A (zh) * 2017-12-08 2018-05-15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内燃动车组混合供电动力系统及供电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70455B1 (fr) * 2011-01-13 2016-09-09 Soc Nat Des Chemins De Fer Francais - Sncf Engin ferroviaire hybride.
CN105313709B (zh) * 2015-04-15 2017-11-28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有轨电车的能量管理系统
CN110641485B (zh) * 2019-11-06 2022-01-18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功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混合动力内燃动车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4594A (zh) * 2007-03-30 2008-10-01 南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轨道混合动力机车
CN201592649U (zh) * 2009-12-04 2010-09-29 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电动公交车混合动力装置
CN102832718A (zh) * 2011-06-17 2012-12-19 同济大学 一种用于城轨交通车载超级电容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6183898A (zh) * 2016-07-10 2016-12-07 安庆新景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车载超级电容控制装置
CN108032862A (zh) * 2017-12-08 2018-05-15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内燃动车组混合供电动力系统及供电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88322A1 (zh) * 2019-11-06 2021-05-14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功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混合动力内燃动车组
CN114000953A (zh) * 2021-11-25 2022-02-01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内电双源动车组的柴油机转速控制方法
CN114000953B (zh) * 2021-11-25 2023-05-02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内电双源动车组的柴油机转速控制方法
CN115230748A (zh) * 2022-09-01 2022-10-25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基于网络控制的动力分散内燃动车负载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15230748B (zh) * 2022-09-01 2024-03-29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基于网络控制的动力分散内燃动车负载控制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41485B (zh) 2022-01-18
WO2021088322A1 (zh) 2021-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41485B (zh) 功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混合动力内燃动车组
US926652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tting motor torque for hybrid vehicle
US8212502B2 (en) Control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hybrid vehicle
US8682517B2 (en) Power supply system, vehicle with the same and charge/discharge control method
JP5747986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3796888B (zh) 车辆的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US9834096B2 (en) Braking control method for eco-friendly vehicle
US20170267115A1 (en) Electric storage device, equipment, and control method
CN103460546A (zh) 电动车辆及其控制方法
JP5811107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ならびに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制御方法
US9252630B2 (en) Battery charge control apparatus
JPWO2014136592A1 (ja) 電源制御装置および電源制御方法
JP2012019678A (ja) バッテリ充電システム
JP2008168894A (ja) ハイブリッド電気自動車における電力供給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動作方法
US20180111601A1 (en) Vehicle
CN102781749A (zh) 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装置
CN114132302B (zh) 一种车辆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JP2017184405A (ja)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及び輸送機器、並びに、電力伝送方法
JP6122958B2 (ja) 発電制御装置及び発電制御方法
JP2015154534A (ja) 蓄電池制御装置
WO2008133154A1 (ja) 電気機器および電気機器の制御方法
CN112757916B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多能源动力系统能量平衡的控制方法
JP2004056962A (ja) 二次電池の充放電制御装置
CN109466381A (zh) 一种供电系统
CN209666890U (zh) 一种供电系统和一种电力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