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00953A - 一种适用于内电双源动车组的柴油机转速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内电双源动车组的柴油机转速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00953A
CN114000953A CN202111410670.7A CN202111410670A CN114000953A CN 114000953 A CN114000953 A CN 114000953A CN 202111410670 A CN202111410670 A CN 202111410670A CN 114000953 A CN114000953 A CN 1140009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sel engine
rotating speed
motor train
train unit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1067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00953B (zh
Inventor
董骏骐
刘忠伟
李昭宇
徐朝林
王志强
蔡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tate Railway Group Co Ltd
CRRC Dali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Dali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Dali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Dali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1067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009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00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009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009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009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29/00Controlling engines, such controlling being peculiar to the devices driven thereby, the devices being other than parts or accessories essential to engine operation, e.g. controlling of engines by signals external thereto
    • F02D29/02Controlling engines, such controlling being peculiar to the devices driven thereby, the devices being other than parts or accessories essential to engine operation, e.g. controlling of engines by signals external thereto peculiar to engines driving vehicles; peculiar to engines driving variable pitch prope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CLOCOMOTIVES; MOTOR RAILCARS
    • B61C7/00Other locomotives or motor railca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motive power plant used; Locomotives or motor railcars with two or more different kinds or types of motive power
    • B61C7/04Locomotives or motor railcars with two or more different kinds or types of engines, e.g. steam and IC eng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31/00Use of speed-sensing governors to control combustion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ontrol Of Vehicle Eng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fic Us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动车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内电双源动车组的柴油机转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级位信号采集:级位信号采集由内燃动力车完成,微机通过模拟量通道采集到内燃动力车司机手柄的电压信号或电力动力车通过WTB通信传送的百分比,利用线性规则换算出转速控制需要的级位百分比;级位计算:将得到的级位百分比信号按比例换算成1‑12级的手柄级位,根据柴油机的降功请求与外部限制功率条件得出最终输出的设定级位。该控制方法,通过内电双源动车组的柴油机控制方法,可根据动车组复杂的运用工况与高原运用环境合理的调节柴油机转速,大幅提高了内电双源动车组柴油机的运用效率,保障动车组的运用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内电双源动车组的柴油机转速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车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内电双源动车组的柴油机转速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复兴号高原内电双源动车组采用整列一体化设计,两端分别编挂内燃动力车和电力动力车,可在运行中不停车完成内电模式切换,实现电气化区段采用内燃应急牵引自救援及应急列车供电。
由于该车首创的将内燃动力车与电力动力车进行整列编组运用,现有的内燃机车柴油机转速控制方法已经完全不适用于双源动车组的运用环境,当动车组处于电力模式下,无法满足内燃动力车应急救援与应急供电等运用需求,只能处于停机状态。
现有技术根据微机采集到的司控器档位提升或降低柴油机设定转速,同时在机车进入不同工况下,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不同的柴油机转速,最后将综合各种条件后的设定转速通过网络通信下发给柴油机控制单元,由柴油机控制单元响应微机的指令调节柴油机调节转速,保证动车组的正常运行状态。
现有技术的柴油机转速控制都是针对单动力源机车的控制,无法适用于内电双源动车组,按照现有技术方案,当动车组处于电力模式时,柴油机只能处于停机状态,无法满足内燃动力车应急救援与应急供电等运用需求,这就无法充分发挥内电双源互为冗余备份的优势,增加了动车组的击破率。
现有技术下,操作人员为了避免如上情况,通常会选择将柴油机转速维持固定在一个很高的转速,这就增加了正常运行中动力车的油耗,形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而柴油机长时间处于高转速的空载工作状态,对柴油机的使用寿命也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内电双源动车组的柴油机转速控制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柴油机控制方法不足,导致柴油机使用寿命缩短,油耗浪费较大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适用于内电双源动车组的柴油机转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级位信号采集:级位信号采集由内燃动力车完成,微机通过模拟量通道采集到内燃动力车司机手柄的电压信号或电力动力车通过WTB通信传送的百分比,利用线性规则换算出转速控制需要的级位百分比;S2、级位计算:将S1算法中得到的级位百分比信号按比例换算成1-12级的手柄级位,根据柴油机的降功请求与外部限制功率条件得出最终输出的设定级位;S3、转速控制算法:微机通过数字量采集模块传来的内电模式转换开关位置和WTB通信总线上的内电模式状态判断出整列动车组所处的动力模式,并根据不同动力模式的算法进行柴油机的转速控制;S4、转速斜率控制:对柴油机设定初始转速值,检测到S3中算出的柴油机转速设定值发生变化时,将新的转速值设定为目标值,目标值比输出值大,每个周期按照固定值的斜率缓慢增加,目标值比输出值小,则按照每个周期减去固定值的斜率缓慢下降,并将输出值作为柴油机最终设定转速下发给柴油机控制单元。
优选的,所述S1中,当电力动力车在编组中作为主控机车使用,级位信号的采集需要接收电力动力车通过WTB通信传送的百分比,并对信号进行有效性校验。
优选的,微机通过电钥匙信号识别出主控机车,得到转速控制需要的级位百分比。
优选的,所述S4中柴油机设定初始转速值为325,所述S3中,动车组为电力模式跳转至通过列供控制单元反馈的列供状态判断动车组是否激活列供功能,列供功能已激活则输出设定转速为680并跳转至S1。
优选的,所述S3中,动车组为内燃模式跳转至通过列车综合状态判断出内燃动力车工况,内燃动力车工况为卸载工况,则输出设定转速为325并跳转至S1。
优选的,电力模式列供功能未被激活则跳转至判断柴油机控制单元返回的柴油机进口水温,水温小于49度,则输出设定转速为550并跳转至S1,水温小于49度且十分钟内水温未提高10度,则输出设定转速为760并跳转至S1。
优选的,内燃动力车为惰转工况则跳转至根据S2得到的设定级位,级位大于0,则按动力车牵引线查表输出设定转速并跳转至S1。
优选的,程序调用内电模式判断函数后,微机中央控制单元CCU先进行内电模式的判断。
优选的,应急模式时,直接根据重联贯穿线的模式信号生成内电模式,未进入应急模式,则进行主控车的识别。
优选的,主控车的识别为从控车时,则采信主控车WTB通信传来的内电模式,微机将不同情况下的内电模式判断生成后,判断动力车是否处于静止状态,动力车还在运行中,则需要断开受电弓与机控开关,进行内电模式转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提供内电双源动车组的柴油机控制方法,可根据动车组复杂的运用工况与高原运用环境合理的调节柴油机转速,大幅提高了内电双源动车组柴油机的运用效率,保障了动车组的运用可靠性,充分发挥内电双源互为冗余备份的优势,降低动车组的击破率,减少柴油机在运行工作时的油耗,减小不必要的浪费,缩短柴油机工作使用时长,延长柴油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适用于内电双源动车组的柴油机转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转速控制方法的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转速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高原双源动力集中动车组微机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内电模式判断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内电双源动车组的柴油机转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级位信号采集:级位信号采集由内燃动力车完成,微机通过模拟量通道采集到内燃动力车司机手柄的电压信号或电力动力车通过WTB通信传送的百分比,利用线性规则换算出转速控制需要的级位百分比。
S2、级位计算:将S1算法中得到的将级位百分比信号按比例换算成1-12级的手柄级位,根据柴油机的降功请求与外部限制功率条件得出最终输出的设定级位。
S3、转速控制算法:微机通过数字量采集模块传来的内电模式转换开关位置和WTB通信总线上的内电模式状态判断出整列动车组所处的动力模式,并根据不同动力模式的算法进行柴油机的转速控制。
动车组为电力模式跳转至步骤A,动车组为内燃模式跳转至步骤B;
A、通过列供控制单元反馈的列供状态判断动车组是否激活列供功能。列供功能已激活则输出设定转速为680并跳转至S1,列供功能未被激活则跳转至步骤C;
B、通过列车综合状态判断出内燃动力车工况,内燃动力车工况为卸载工况,则输出设定转速为325并跳转至S1,内燃动力车为电制工况则跳转至步骤E,内燃动力车为惰转工况则跳转至步骤F;
C、判断柴油机控制单元返回的柴油机进口水温,水温小于49度,则输出设定转速为550并跳转至S1,水温小于49度且十分钟内水温未提高10度,则输出设定转速为760并跳转至S1,水温大于60度,则跳转至步骤D;
D、通过辅助控制单元反馈的辅助逆变器工作状态判断是否有辅助风机工作,如有风机工作则输出设定转速为400并跳转至S1,如无风机工作则输出设定转速为325并跳转至S1;
E、通过列供控制单元反馈的列供状态判断动车组是否激活列供功能。列供功能已激活则输出设定转速为680并跳转至S1,列供功能未被激活则输出设定转速为550并跳转至S1;
F、根据步骤2、得到的设定级位,如果级位等于0跳转至步骤G,如果级位大于0,则按动力车牵引线查表输出设定转速并跳转至S1;
G、通过列供控制单元反馈的列供状态判断动车组是否激活列供功能。列供功能已激活则跳转至步骤H,如列供功能未被激活跳转至步骤C;
H、根据牵引控制单元的主发功率反馈计算出动车组当前的负载情况,如主发功率大于300千瓦,则输出设定转速为680并跳转至S1,如主发功率小于230千瓦,则输出设定转速为550并跳转至S1;
G、将设定转速进行极限值限制处理。
S4、转速斜率控制:对柴油机设定初始转速值,柴油机的初始转速设定值为325,检测到S3中算出的柴油机转速设定值发生变化时,将新的转速值设定为目标值,目标值比输出值大,每个周期按照固定值的斜率缓慢增加,每个周期增加的固定值为20,目标值比输出值小,则按照每个周期减去固定值的斜率缓慢下降,每个周期减少的固定值为3,并将输出值作为柴油机最终设定转速下发给柴油机控制单元。
本发明针对现有柴油机控制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控制策略,逐一解决了现有方案的各项缺点,该控制策略可根据动车组复杂的运用工况与高原运用环境合理的调节柴油机转速,大幅提高了内电双源动车组柴油机的运用效率,保障动车组的运用可靠性。
充分发挥内电双源互为冗余备份的优势,降低动车组的击破率,减少柴油机在运行工作时的油耗,减小不必要的浪费,缩短柴油机工作使用时长,延长柴油机的使用寿命。
柴油机使用时,安装在坚固的支架上,并固定到牢固的基础上,柴油机与被驱动机械一般安装在刚性高的共用底座上,底座用型钢焊接成,共用底座用地脚螺栓固定在混凝土基础上。
柴油机功率输出端与被驱动机械连接进行同心度调整将中心找正,柴油机通过飞轮连接器或离合器与被驱动机械相连接,连接处设有弹性缓冲机构。
柴油机固定到基础上与被驱动机械相连接后,分别将燃油、冷却水、润滑油,电源(气源)及其他与外界相连管线接好,安装工作完成。
所述S1中,当电力动力车在编组中作为主控机车使用,级位信号的采集需要接收电力动力车通过WTB通信传送的百分比,并对信号进行有效性校验。
微机通过电钥匙信号识别出主控机车,得到转速控制需要的级位百分比。
所述S4中中柴油机设定初始转速值为325,所述S3中,动车组为电力模式跳转至通过列供控制单元反馈的列供状态判断动车组是否激活列供功能,列供功能已激活则输出设定转速为680并跳转至S1。
所述S3中,动车组为内燃模式跳转至通过列车综合状态判断出内燃动力车工况,内燃动力车工况为卸载工况,则输出设定转速为325并跳转至S1。
电力模式列供功能未被激活则跳转至判断柴油机控制单元返回的柴油机进口水温,水温小于49度,则输出设定转速为550并跳转至S1,水温小于49度且十分钟内水温未提高10度,则输出设定转速为760并跳转至S1。
内燃动力车为惰转工况则跳转至根据S2得到的设定级位,级位大于0,则按动力车牵引线查表输出设定转速并跳转至S1。
程序调用内电模式判断函数后,微机中央控制单元CCU先进行内电模式的判断。
微机中央控制单元CCU与柴油机控制单元ECU之间通过以太网进行通信,中央控制单元CCU通过本发明中的算法计算出柴油机设定转速发送给柴油机控制单元ECU,控制动车组柴油机转速调节。
应急模式时,直接根据重联贯穿线的模式信号生成内电模式,未进入应急模式,则进行主控车的识别。
当微机检测到主控车时,根据本车内电转换开关的信号生成内电模式,主控车的识别为从控车时,则采信主控车WTB通信传来的内电模式,微机将不同情况下的内电模式判断生成后,判断动力车是否处于静止状态,动力车还在运行中,则需要断开受电弓与机控开关,进行内电模式转换,否则维持动车组原有动力模式,如果动力车无速度则将内电模式生成后用于柴油机转速控制。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发明安装好过后,设定级位通过内燃动力车或电力动力车给出的级位百分比换算,该目标值在与实际的手柄级位限制值做比较,得出设定级位中间变量,经过级位极限值限制处理及斜率爬坡控制后得到最终设定级位值,设定级位作为转速控制算法的输入参数,通过算法得到输出设定转速值,该值经过设定转速值限制和斜率控制处理后,发送给柴油机控制单元进行转速调节实际转速,最终实现内电双源动车组柴油机转速的控制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内电双源动车组的柴油机转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级位信号采集:级位信号采集由内燃动力车完成,微机通过模拟量通道采集到内燃动力车司机手柄的电压信号或电力动力车通过WTB通信传送的百分比,利用线性规则换算出转速控制需要的级位百分比;
S2、级位计算:将S1算法中得到的将级位百分比信号按比例换算成1-12级的手柄级位,根据柴油机的降功请求与外部限制功率条件得出最终输出的设定级位;
S3、转速控制算法:微机通过数字量采集模块传来的内电模式转换开关位置和WTB通信总线上的内电模式状态判断出整列动车组所处的动力模式,并根据不同动力模式的算法进行柴油机的转速控制;
S4、转速斜率控制:对柴油机设定初始转速值,检测到S3中算出的柴油机转速设定值发生变化时,将新的转速值设定为目标值,目标值比输出值大,每个周期按照固定值的斜率缓慢增加,目标值比输出值小,则按照每个周期减去固定值的斜率缓慢下降,并将输出值作为柴油机最终设定转速下发给柴油机控制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内电双源动车组的柴油机转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当电力动力车在编组中作为主控机车使用,级位信号的采集需要接收电力动力车通过WTB通信传送的百分比,并对信号进行有效性校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内电双源动车组的柴油机转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微机通过电钥匙信号识别出主控机车,得到转速控制需要的级位百分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内电双源动车组的柴油机转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柴油机设定初始转速值为325,所述S3中,动车组为电力模式跳转至通过列供控制单元反馈的列供状态判断动车组是否激活列供功能,列供功能已激活则输出设定转速为680并跳转至S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内电双源动车组的柴油机转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动车组为内燃模式跳转至通过列车综合状态判断出内燃动力车工况,内燃动力车工况为卸载工况,则输出设定转速为325并跳转至S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内电双源动车组的柴油机转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电力模式列供功能未被激活则跳转至判断柴油机控制单元返回的柴油机进口水温,水温小于49度,则输出设定转速为550并跳转至S1,水温小于49度且十分钟内水温未提高10度,则输出设定转速为760并跳转至S1。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内电双源动车组的柴油机转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内燃动力车为惰转工况则跳转至根据S2得到的设定级位,级位大于0,则按动力车牵引线查表输出设定转速并跳转至S1。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内电双源动车组的柴油机转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程序调用内电模式判断函数后,微机中央控制单元CCU先进行内电模式的判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内电双源动车组的柴油机转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急模式时,直接根据重联贯穿线的模式信号生成内电模式,未进入应急模式,则进行主控车的识别。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内电双源动车组的柴油机转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主控车的识别为从控车时,则采信主控车WTB通信传来的内电模式,微机将不同情况下的内电模式判断生成后,判断动力车是否处于静止状态,动力车还在运行中,则需要断开受电弓与机控开关,进行内电模式转换。
CN202111410670.7A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适用于内电双源动车组的柴油机转速控制方法 Active CN1140009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10670.7A CN114000953B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适用于内电双源动车组的柴油机转速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10670.7A CN114000953B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适用于内电双源动车组的柴油机转速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00953A true CN114000953A (zh) 2022-02-01
CN114000953B CN114000953B (zh) 2023-05-02

Family

ID=79930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10670.7A Active CN114000953B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适用于内电双源动车组的柴油机转速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00953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12905A (ja) * 1996-05-21 1997-12-02 Nissan Motor Co Ltd ハイブリッド車の駆動装置の運転方法およびハイブリッド車の駆動装置
JP2000350308A (ja) * 1999-06-03 2000-12-15 Central Japan Railway Co ハイブリッド型軌道車両
JP2005248811A (ja) * 2004-03-03 2005-09-15 Toyota Motor Corp ハイブリッド車の制御装置
JP2009001097A (ja) * 2007-06-20 2009-01-08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9179155A (ja) * 2008-01-30 2009-08-13 Toshiba Corp ハイブリッド鉄道車両
CN102303613A (zh) * 2011-06-21 2012-01-04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柴油机和蓄电池组的双动力机车控制方法和装置
JP2013223264A (ja) * 2012-04-13 2013-10-28 Hitachi Ltd 編成車両の駆動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DE102013224379A1 (de) * 2013-11-28 2015-05-28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s Hybridfahrzeugs mit einem Triebstrang und Hybridfahrzeug
CN107150695A (zh) * 2017-06-06 2017-09-12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双能源交流电传动机车控制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机车
CN108081971A (zh) * 2018-01-31 2018-05-29 武汉征原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内燃机车列车供电系统
CN109829259A (zh) * 2019-03-29 2019-05-31 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列车运行仿真计算方法
US20190193757A1 (en) * 2016-08-30 2019-06-27 Crrc Zhuzhou Locomotive Co., Ltd Diesel multiple unit, and electricity supply system and traction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10641485A (zh) * 2019-11-06 2020-01-03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功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混合动力内燃动车组
WO2020206667A1 (zh) * 2019-04-12 2020-10-15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JP2021054135A (ja) * 2019-09-27 2021-04-08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12905A (ja) * 1996-05-21 1997-12-02 Nissan Motor Co Ltd ハイブリッド車の駆動装置の運転方法およびハイブリッド車の駆動装置
JP2000350308A (ja) * 1999-06-03 2000-12-15 Central Japan Railway Co ハイブリッド型軌道車両
JP2005248811A (ja) * 2004-03-03 2005-09-15 Toyota Motor Corp ハイブリッド車の制御装置
JP2009001097A (ja) * 2007-06-20 2009-01-08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9179155A (ja) * 2008-01-30 2009-08-13 Toshiba Corp ハイブリッド鉄道車両
CN102303613A (zh) * 2011-06-21 2012-01-04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柴油机和蓄电池组的双动力机车控制方法和装置
JP2013223264A (ja) * 2012-04-13 2013-10-28 Hitachi Ltd 編成車両の駆動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DE102013224379A1 (de) * 2013-11-28 2015-05-28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s Hybridfahrzeugs mit einem Triebstrang und Hybridfahrzeug
US20190193757A1 (en) * 2016-08-30 2019-06-27 Crrc Zhuzhou Locomotive Co., Ltd Diesel multiple unit, and electricity supply system and traction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07150695A (zh) * 2017-06-06 2017-09-12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双能源交流电传动机车控制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机车
CN108081971A (zh) * 2018-01-31 2018-05-29 武汉征原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内燃机车列车供电系统
CN109829259A (zh) * 2019-03-29 2019-05-31 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列车运行仿真计算方法
WO2020206667A1 (zh) * 2019-04-12 2020-10-15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JP2021054135A (ja) * 2019-09-27 2021-04-08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装置
CN110641485A (zh) * 2019-11-06 2020-01-03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功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混合动力内燃动车组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艳龙;王德民;孙文静;: "时速160KM动力集中内燃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 *
吴柏华;张东方;何良;鲍睿;赵军伟;刘松柏;: "HX_N6型大功率混合动力内燃机车微机控制系统" *
高洪光: "采用内燃发电车进行SS_4型电力机车出厂试验的探索与实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00953B (zh) 2023-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03877B1 (ko) 하이브리드차량의 가변 전압 제어 방법
CN109177749B (zh) 增程式电动客车三能源动力系统及能量管理方法
US8798827B2 (en) Motor torque smoothing treatment method for hybrid power and a hybrid power system
RU2432550C2 (ru) Индикатор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гибрид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RU2389618C2 (ru) Гибридная силовая установка (варианты)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мощностью гибридной силовой установки (варианты)
US9248830B2 (en) Control apparatus of hybrid vehicle
CN109649156B (zh) 一种自适应调节的电动汽车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071067B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
CN103552600B (zh) 电动汽车电动液压助力转向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11347940A (zh) 一种电电混合燃料电池汽车能量管理控制方法
KR20130082360A (ko) 하이브리드 차량용 출력 가변형 저전압 컨버터 제어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3400955B (zh) 一种混合动力轨道车电气控制方法
CN105216779A (zh) 混合动力车的控制装置
WO2019062879A1 (zh)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换挡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4000953B (zh) 一种适用于内电双源动车组的柴油机转速控制方法
JP5419745B2 (ja) シリーズ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制御装置
CN209757090U (zh) 一种动力集中式内燃动车组列车供电系统
KR100901564B1 (ko) 하이브리드 차량의 hcu 페일시 비상 운전 방법
CN104385896A (zh) 具有双发动机动力系统的装载机
CN110733492A (zh) 智能动力单元及其控制方法、混合动力车辆
CN103332155B (zh) 压缩空气动力汽车
CN215590499U (zh) 混合动力轨道车电气系统
CN101734210A (zh) 客车空调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KR100957309B1 (ko) 하이브리드 차량의 회생제동 제어 방법
CN201526377U (zh) 一种双转速发电用柴油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29

Address after: 116022 No. 51, central The Strip, Shahekou District, Liaoning, Dalian

Patentee after: CRRC DALIAN Co.,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National Railwa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116022 No. 51, central The Strip, Shahekou District, Liaoning, Dalian

Patentee before: CRRC DALIA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