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36739B - 一种液冷端子及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冷端子及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36739B
CN110636739B CN201910239245.2A CN201910239245A CN110636739B CN 110636739 B CN110636739 B CN 110636739B CN 201910239245 A CN201910239245 A CN 201910239245A CN 110636739 B CN110636739 B CN 1106367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avity
shell
cooling
bas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3924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36739A (zh
Inventor
顾文武
郑启航
王伟
陈彩云
屈大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3924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367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367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67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367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67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冷端子及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外壳和安装在连接器外壳上的液冷端子,液冷端子包括中部基体和外壳,中部基体的一端设有第一电连接端,另一端设有第二电连接端;外壳安装在中部基体上,并与中部基体之间围成可以容纳冷却液的容液空腔,外壳上还设有连通容液空腔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该连接器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液冷端子冷却效果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液冷端子及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冷端子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工作时需要通过较大的电流,这就导致连接器中的端子的温度较高,特别是在端子经过一定次数的插拔之后,由于端子的磨损,会导致端子的接触电阻增大,从而使端子的温度更高,最终可能会导致端子烧蚀。
授权公告号为CN107039808B的中国发明专利中记载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采用在接触件(即端子)上套装一个接触件金属液冷器的方法来实现接触件的降温。
上述在接触件上套装接触件金属液冷器的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端子的温度,但是,因为接触件金属液冷器与接触件为两个独立的零件,因此两者之间必然存在间隙,这个间隙会导致热传导时的热阻较大,进而导致冷却效果较差;另外,虽然可以通过在间隙内涂上一层导热胶来降低热阻,但是由于间隙较小,所以不易将导热胶涂抹均匀,会造成接触件冷却效果一致性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效果好的液冷端子;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冷却效果好的液冷端子的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液冷端子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液冷端子包括:
中部基体,一端设有第一电连接端,另一端设有第二电连接端;
外壳,安装在中部基体上,并与中部基体之间围成可以容纳冷却液的容液空腔,外壳上还设有连通容液空腔的进液口和出液口。
本发明所提供的液冷端子的有益效果是:该液冷端子通过在外壳和中部基体之间围成容液空腔,从而实现冷却液直接与中部基体接触,大大提高了端子的冷却效果。
进一步的,容液空腔包括进液空腔和出液空腔以及连接进液空腔和出液空腔的冷却流道,进液空腔连接进液口,出液空腔连接出液口。这样设置,冷却液在从进液口进来至从出液口出去之前,必须经过冷却流道,而冷却液在经过冷却流道时会对端子进行充分冷却,避免了部分冷却液从进液口进来而直接从出液口出去,进而避免了冷却液的浪费。
进一步的,进液空腔和出液空腔分别处于中部基体的两侧,冷却流道设置于中部基体上。这样设置可以使得中部基体内部充分冷却,提高了该液冷端子的冷却效果。
进一步的,外壳为筒状结构,且从中部基体的一端套装在中部基体上,中部基体将外壳的内腔分为两部分而形成进液空腔和出液空腔。外壳为筒状结构,可以直接套装在中部基体上,方便外壳的安装,而且相比于分体结构对合形成外壳,可以省去对合缝密封的麻烦。
进一步的,中部基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凸环,两凸环分别与外壳内腔的两端内壁面密封配合,两凸环之间的基体部分与外壳围成容液空腔。这样设置可以保证容液空腔的密封性,防止冷却液流到外部。
进一步的,外壳与其中一个凸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这种固定形式较为简单,且易实现。
进一步的,外壳为内圆外方的筒状结构,进液口和出液口处于外壳的同一外侧面上。进液口和出液口设置在同一外侧面上,便于外界用于连通进、出液口的其他装置的布置;同时也便于在该端子用于具有多个端子的连接器时的安装。
进一步的,两凸环之间的基体部分包括位于中间的圆柱部分和设在圆柱部分上的两个翼板,圆柱部分和两翼板一起将外壳的内腔分为两部分而形成所述进液空腔和出液空腔。翼板一般较薄,这种结构形式在保证容液空腔分为进液空腔和出液空腔的基础上,使中部基体的截面积尽可能的大,从而减小中部基体的电阻。
进一步的,冷却流道设于圆柱部分上。翼板较薄,即使冷却流道设置在其上,冷却效果也很差,还会使部分冷却液浪费掉,所以把全部的冷却流道设于圆柱部分上,不仅冷却效果好,而且不会造成冷却液的浪费。
本发明所提供的连接器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外壳和安装在连接器外壳上的液冷端子,该液冷端子包括:
中部基体,一端设有第一电连接端,另一端设有第二电连接端;
外壳,安装在中部基体上,并与中部基体之间围成可以容纳冷却液的容液空腔,外壳上还设有连通容液空腔的进液口和出液口。
本发明所提供的连接器的有益效果是:该连接器中的液冷端子通过在外壳和中部基体之间围成容液空腔,从而实现冷却液直接与中部基体接触,大大提高了端子的冷却效果。
进一步的,容液空腔包括进液空腔和出液空腔以及连接进液空腔和出液空腔的冷却流道,进液空腔连接进液口,出液空腔连接出液口。这样设置,冷却液在从进液口进来至从出液口出去之前,必须经过冷却流道,而冷却液在经过冷却流道时会对端子进行充分冷却,避免了部分冷却液从进液口进来而直接从出液口出去,进而避免了冷却液的浪费。
进一步的,进液空腔和出液空腔分别处于中部基体的两侧,冷却流道设置于中部基体上。这样设置可以使得中部基体内部充分冷却,提高了该液冷端子的冷却效果。
进一步的,外壳为筒状结构,且从中部基体的一端套装在中部基体上,中部基体将外壳的内腔分为两部分而形成进液空腔和出液空腔。外壳为筒状结构,可以直接套装在中部基体上,方便外壳的安装,而且相比于分体结构对合形成外壳,可以省去对合缝密封的麻烦。
进一步的,中部基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凸环,两凸环分别与外壳内腔的两端内壁面密封配合,两凸环之间的基体部分与外壳围成容液空腔。这样设置可以保证容液空腔的密封性,防止冷却液流到外部。
进一步的,外壳与其中一个凸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这种固定形式较为简单,且易实现。
进一步的,外壳为内圆外方的筒状结构,进液口和出液口处于外壳的同一外侧面上。进液口和出液口设置在同一外侧面上,便于外界用于连通进、出液口的其他装置的布置;同时也便于在该端子用于具有多个端子的连接器时的安装。
进一步的,两凸环之间的基体部分包括位于中间的圆柱部分和设在圆柱部分上的两个翼板,圆柱部分和两翼板一起将外壳的内腔分为两部分而形成所述进液空腔和出液空腔。翼板一般较薄,这种结构形式在保证容液空腔分为进液空腔和出液空腔的基础上,使中部基体的截面积尽可能的大,从而减小中部基体的电阻。
进一步的,冷却流道设于圆柱部分上。翼板较薄,即使冷却流道设置在其上,冷却效果也很差,还会使部分冷却液浪费掉,所以把全部的冷却流道设于圆柱部分上,不仅冷却效果好,而且不会造成冷却液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连接器的实施例中的液冷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提供的连接器的实施例中的液冷端子去掉外壳的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所提供的连接器的实施例中的液冷端子去掉外壳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所提供的连接器的实施例中的液冷端子的一个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所提供的连接器的实施例中的液冷端子的另一个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中:1-中部基体,2-第一电连接端,3-第二电连接端,4-密封圈,5-外壳,6-进液管,7-出液管,8-螺钉,9-进液空腔,10-出液空腔,11-圆柱部分,12-翼板,111-冷却流道,112-凸环,1121-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所提供的连接器的实施例:
该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和安装在连接器壳体上的液冷端子。
如图1-图5所示,该液冷端子包括中部基体1,中部基体1的一端连接有第一电连接端2,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电连接端3,第一电连接端2上设有一个连接孔,在中部基体1上套装有一个外壳5,定义第一电连接端2位于中部基体1的前方,第一电连接端2上的连接孔的轴向沿上下方向延伸。
如图2-图5所示,中部基体1包括圆柱部分11,在圆柱部分11前后端均设有凸环112,在圆柱部分11上未设置凸环112的部分上设有四排冷却流道111,每排冷却流道111有四条,冷却流道111沿左右方向延伸。
如图2-图5所示,在圆柱部分11的上、下部各设有一个翼板12,圆柱部分11和翼板12一体成型,两翼板12相对分布在圆柱部分11的两侧。
如图2-图5所示,在两凸环112上各设有一个环槽,环槽中安装有一个密封圈4,该密封圈4用于与外壳5配合密封。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外壳5为内圆外方的筒状结构,外壳5套装在中部基体1上,在外壳5套装在中部基体1上后,外壳5内腔的两端内壁面与凸环112上的密封圈4挤压配合,以实现外壳5与凸环112的密封配合。
翼板12的外侧面为弧形面,且该弧形面与外壳5的内腔内壁面的弧度相同,以使翼板12的外侧面能够与外壳5的内腔内壁面贴合。
外壳5套装在中部基体1上后,两翼板12的外侧面与外壳5的内腔内壁面贴合,外壳5的内腔内壁面与圆柱部分11右侧的外周面、翼板12的右侧面以及前后两凸环112的相对的端面围成进液空腔9,外壳5的内腔内壁面与圆柱部分11左侧的外周面、翼板12的左侧面以及前后两凸环112的相对的端面围成出液空腔10,进液空腔9和出液空腔10被冷却流道111连通;进液空腔9、出液空腔10和冷却流道111一起构成该液冷端子的容液空腔。
如图1所示,在外壳5的上表面上设置进液管6和出液管7,进液管6连通进液空腔9,出液管7连通出液空腔10,外壳5上安装进液管6的开口构成外壳5上的进液口,外壳5上安装出液管7的开口构成外壳5上的出液口。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中部基体1上后部的凸环112的上下部各设有一个螺纹孔1121,在外壳5上对应该螺纹孔1121设有沉头孔,外壳5和中部基体1通过螺纹孔1121、沉头孔以及螺钉8固定连接在一起。
该液冷端子的冷却原理:进液管6连通外部的提供冷却液的装置,并把冷却液送入进液空腔9内,冷却液进入进液空腔9后可以通过多条冷却流道111流入出液空腔10内,冷却液通过冷却流道111的过程中对端子进行冷却,冷却液流入出液空腔10内后,再通过出液管7流至端子外部。
上述实施例中,容液空腔由进液空腔、出液空腔和冷却流道组成。在其他实施例中,容液空腔可以是其他形式,如容液空腔可以不分成进液空腔、出液空腔和冷却流道,而是一个包裹住两凸环之间的圆柱部分的环形空腔和设置在圆柱部分上的冷却流道,只是这种情况下,冷却液会有一部分不通过冷却流道而直接流出容液空腔,会造成冷却液的浪费;或者不设置进液空腔和出液空腔,而是仅设置冷却流道,冷却流道的两端分别连接进液口和出液口;或者仅设置一个包裹住两凸环之间的圆柱部分的环形空腔,而不设置冷却流道。
上述实施例中,冷却流道设置在中部基体上,且贯穿中部基体。在其他实施例中,冷却通道也可以是其他形式,如可以是设置在外壳上的环槽,在外壳套装在中部基体上后,中部基体的外表面封堵住环槽以形成冷却流道;或者可以是在外壳上和中部基体上对应设有凹槽,对应的凹槽对合后形成冷却流道。
上述实施例中,中部基体包括圆柱部分和设在圆柱部分上的两个翼板,两翼板与外壳共同围成进液空腔和出液空腔。在其他实施例中,中部基体也可以不分为圆柱部分和翼板,而是其他形状,如可以是一个整体的方形柱状结构,外壳可以是具有一个圆柱形内腔的结构,设置圆柱形内腔的截面圆的直径等于方形柱状结构的对应截面对角线长度,外壳套在中部基体上后同样可以形成进液空腔和出液空腔。
上述实施例中,冷却流道设于圆柱部分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冷却流道也可以同时设置在翼板上。
上述实施例中,冷却流道有十六条。在其他实施例中,冷却流道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增减其数量,如设置一条、十条、二十条等。
上述实施例中,外壳为内圆外方的筒状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壳也可以是内圆外圆的筒状结构;外壳还可以是沿左右方向分体的两部分,在装配时,两个分体分别与中部基体的翼板密封固定即可。
上述实施例中,在凸环上设置有密封圈,通过密封圈与外壳内壁的挤压实现凸环与外壳的密封配合。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圈也可以设置在外壳内壁上,同样可以实现外壳和凸环的密封配合。
上述实施例中,外壳与后部的凸环通过螺钉实现固定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壳也可以与前部的凸环通过螺钉实现固定连接,或者同时与两个凸环固定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进液口和出液口设置在外壳的一个面上。在其他实施例中,进液口和出液口也可以设置在外壳不同的面上。
上述实施例中,两凸环之间的中部基体为圆柱状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两凸环之间的中部基体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形式,如被垂直于前后方向的面截取的截面的形状为十字形,这种形式的中部基体具有阶面,可以将冷却流道设置在台阶面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冷端子,该液冷端子与上述连接器中的液冷端子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Claims (7)

1.一种液冷端子,其特征是,包括:
中部基体,一端设有第一电连接端,另一端设有第二电连接端;
外壳,外壳为筒状结构,且从中部基体的一端套装在中部基体上,并与中部基体之间围成可以容纳冷却液的容液空腔,容液空腔包括进液空腔和出液空腔以及连接进液空腔和出液空腔的冷却流道,冷却流道设置于中部基体上,所述冷却流道贯穿中部基体,中部基体将外壳的内腔分为两部分而形成所述进液空腔和出液空腔;进液空腔和出液空腔分别处于中部基体的两侧,外壳上还设有连通容液空腔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空腔连接进液口,出液空腔连接出液口;冷却液进入进液空腔后通过冷却流道流入出液空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端子,其特征是,中部基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凸环,两凸环分别与外壳内腔的两端内壁面密封配合,两凸环之间的基体部分与外壳围成所述容液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端子,其特征是,外壳与其中一个凸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端子,其特征是,外壳为内圆外方的筒状结构,进液口和出液口处于外壳的同一外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端子,其特征是,两凸环之间的基体部分包括位于中间的圆柱部分和设在圆柱部分上的两个翼板,圆柱部分和两翼板一起将外壳的内腔分为两部分而形成所述进液空腔和出液空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端子,其特征是,冷却流道设于圆柱部分上。
7.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外壳和安装在连接器外壳上的液冷端子,其特征是,液冷端子为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冷端子。
CN201910239245.2A 2019-03-27 2019-03-27 一种液冷端子及连接器 Active CN1106367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39245.2A CN110636739B (zh) 2019-03-27 2019-03-27 一种液冷端子及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39245.2A CN110636739B (zh) 2019-03-27 2019-03-27 一种液冷端子及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6739A CN110636739A (zh) 2019-12-31
CN110636739B true CN110636739B (zh) 2020-10-30

Family

ID=68968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39245.2A Active CN110636739B (zh) 2019-03-27 2019-03-27 一种液冷端子及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36739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99162A (zh) * 2017-12-22 2018-06-22 深圳市沃尔新能源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充电插座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50277A (ja) * 1989-03-24 1990-10-08 Nec Corp コンタクトピン
CN102183416A (zh) * 2011-02-18 2011-09-14 浙江华电器材检测研究所 用于高温承载试验的拉力传感器液冷装置
CN206650538U (zh) * 2017-03-10 2017-11-17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电机壳体及使用该液冷电机壳体的液冷电机
CN106887733B (zh) * 2017-03-31 2019-08-09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冷式导电接触件及连接器
CN106992373B (zh) * 2017-03-31 2019-07-26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部液冷式导电接触件及连接器
CN107317141B (zh) * 2017-08-02 2023-12-12 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降温功能的连接端子及电连接组件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99162A (zh) * 2017-12-22 2018-06-22 深圳市沃尔新能源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充电插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6739A (zh) 2019-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99162B (zh) 液冷充电插座
CN107887730B (zh) 液冷式线缆插接组件及连接器
JP7476095B2 (ja) 電動ポンプ
WO2019001585A9 (zh) 电加热器
CN107681314A (zh) 液冷式线缆插接结构和充电连接器
US11621534B2 (en) Laser gain optical fiber heat-dissipating device
WO2022135510A1 (zh) 流体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CN110636739B (zh) 一种液冷端子及连接器
CN114060288B (zh) 电动汽车电源热管理系统用电泵
CN114899639A (zh) 液冷式线缆连接器和充电枪
CN110753484A (zh) 一种靶向散热微通道液冷冷板
CN207427671U (zh) 液冷式线缆插接结构和充电连接器
CN211064016U (zh) 一种靶向散热微通道液冷冷板
CN211699571U (zh) 一种散热led模组和led显示屏
CN107204393B (zh) 一种焊接式散热器与芯片一体化封装光源结构
CN220764103U (zh) 一种水冷充电枪头
CN219892581U (zh) 一种具有散热作用的导电环
CN110912317A (zh) 一种压铸铝件
CN217334479U (zh) 充电端子组件及充电枪
CN211088350U (zh) 一种圆柱电芯的散热支架及锂离子电池模组
CN220341541U (zh) 连接件及电桥连接结构
CN219499230U (zh) 逆变器
CN210899783U (zh) 一种层流电弧等离子体束发生器的并联水冷装置
CN217183676U (zh) 一种封闭式液冷电箱
CN109210767B (zh) 电加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