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41541U - 连接件及电桥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连接件及电桥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41541U
CN220341541U CN202321926501.3U CN202321926501U CN220341541U CN 220341541 U CN220341541 U CN 220341541U CN 202321926501 U CN202321926501 U CN 202321926501U CN 220341541 U CN220341541 U CN 2203415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insulating base
connector
plate
ut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2650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毅
杨宇
张冠楠
张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ted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nited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ted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United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2650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415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415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415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连接领域,提出一种连接件及电桥连接结构,包括:绝缘底座,所述绝缘底座的表面设有环形密封区;导电件,容置于所述绝缘底座内,且所述导电件的两端分别显露于所述环形密封区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导电件与所述绝缘底座之间密封连接。其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电气部件,两者通过绝缘底座内的导电件进行电连接,同时导电件与绝缘底座构成密封配合,而绝缘底座用于密封隔绝第一侧和第二侧,这样便能实现两侧的密封隔绝两个电气部件所在的腔室。

Description

连接件及电桥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连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件及电桥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电机控制器是用来控制驱动电机启动、运行、进退、速度、停止的控制部件,电机三相高压连接件为电驱动总成(又称电桥),即为连接电机三相高压线与控制器高压三相交流线的中间件。
现有技术中,由于电驱动总成内部布置及工艺的原因,电机三相线和控制器三相铜排很难能直接连接,需要进行中间转接。以往水冷电驱动总成,电机腔体与控制器腔体都为干腔,连接件不需要进行密封。对于油冷电驱动总成,电机为油冷湿腔,控制器为干腔,两个腔体之间需要进行干湿密封,此时高压连接件需要承担此功能。另一方面,由于高压连接件通过电流较大,螺栓连接处及铜排均会发热,这样就需要根据耐温要求进行限电流,从而会限制总成的性能输出。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连接件及电桥连接结构,从而实现两个电气部件之间的密封。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连接件,包括:
绝缘底座,所述绝缘底座的表面设有环形密封区;
导电件,容置于所述绝缘底座内,且所述导电件的两端分别显露于所述环形密封区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所述导电件与所述绝缘底座之间密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件为圆柱结构,所述圆柱结构位于第一侧的一端同轴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圆柱结构位于第二侧的周壁上设置有与轴向平行的连接平面,所述连接平面上开设有径向螺纹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件为圆柱结构,所述圆柱结构的位于第一侧和/或第二侧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铜排,所述连接铜排上开设有连接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圆柱结构的周壁上设置有止转平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圆柱结构位于第一侧的一端与所述绝缘底座之间灌胶密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件为板条状结构,所述板条状结构包括位于第一侧的第一板和位于第二侧的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的板面相互垂直且导电连接,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上开设有孔心垂直于板面的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同轴的螺母或钢螺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绝缘底座之间灌胶密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密封区包括设置在所述绝缘底座的表面上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嵌入有密封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底座位于第一侧的一端与位于第二侧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绝缘隔板,所述导电件的端部位于绝缘隔板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件在绝缘底座内均匀间隔布置有多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底座内开设有用于流通冷却液的至少一个散热通路,所述第一侧设置有向散热通路提供冷却液的供液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通路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设置在所述第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供液装置为向绝缘底座和/或导电件喷液的输液管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进液口位于所述出液口上方,所述散热通路包括与所述进液口连通的上液道以及与所述出液口连通的下液道,所述上液道与所述下液道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上液道从内至外向下倾斜,所述下液道从外至内向下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绝缘隔板的侧面设置有集液筋,所述集液筋与所述绝缘隔板的侧面合围成开口朝上的集液道,所述集液道与所述进液口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绝缘隔板的板面竖向设置,单个所述散热通路的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分置在所述绝缘隔板的两侧或同侧。
一种电桥连接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分别设置有待连接电气部件,所述壳体的内侧为用于容纳冷却液的湿腔,所述安装孔上安装有所述的电气连接件,所述壳体的内外侧分别为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连接件及电桥连接结构,其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电气部件,两者通过绝缘底座内的导电件进行电连接,同时导电件与绝缘底座构成密封配合,而绝缘底座用于密封隔绝第一侧和第二侧,这样便能实现两侧的密封隔绝两个电气部件所在的腔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导电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导电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截面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示意图。
图8为绝缘底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绝缘底座端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螺母方案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示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连接件,包括:
绝缘底座10,所述绝缘底座10的表面设有环形密封区11;
导电件20,容置于所述绝缘底座10内,且所述导电件20的两端分别显露于所述环形密封区11的第一侧30和第二侧40;
所述导电件20与所述绝缘底座10之间密封连接。所述绝缘底座10与导电件20优选为注塑成型,导电件20有U、V、W、N四相(也可只有,U、V、W三相),除高压连接处外,塑料完全包裹住导电件20。
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所述导电件20为圆柱结构,所述圆柱结构位于第一侧30的一端同轴开设有螺纹孔21,所述圆柱结构位于第二侧40的周壁上设置有与轴向平行的连接平面22,所述连接平面22上开设有径向螺纹孔21。由于第二侧40连接平面22是在圆柱侧面加工,在第一侧30圆柱结构固定点位置确定好后,第二侧40可以仅通过调整平面的角度位置,就能很好地与电气部件进行安装匹配。
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所述导电件20为圆柱结构,所述圆柱结构的位于第一侧30和/或第二侧40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铜排23,所述连接铜排23上开设有连接孔24。第二侧40导电件20可直接加工成铜排形状,与绝缘底座10注塑成型。
如图4所示,所述圆柱结构的周壁上设置有止转平面。防止圆柱结构的转动造成密封松动。
如图5所示,所述圆柱结构位于第一侧30的一端与所述绝缘底座10之间灌胶密封。第一侧30导电件20和绝缘底座10上,会注塑成型一圈灌胶槽15,在导电件20注塑完成后,再通过灌胶实现导电件20与注塑件的内层密封。从而达到两个腔体的完全密封。
实施例三,如图6所示,所述导电件20为板条状结构,所述板条状结构包括位于第一侧30的第一板和位于第二侧40的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的板面相互垂直且导电连接,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上开设有孔心垂直于板面的通孔。第二侧40通过螺母与铜排进行连接,同时螺母同样设计有固定筋,通过一定的过盈量保证螺母固定良好。第一侧30采用注塑内嵌钢套直接成型,钢套内部加工有螺纹,用于第一侧30高压螺纹连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底座10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同轴的螺母或钢螺套。第一侧30可以采用注塑内嵌钢套直接成型,还可以是螺母结构,由于螺母内部不封闭,无法直接进行嵌件注塑,所以连接件工艺需要进行调整。第一步,先将单独的绝缘底座10注塑成型;第二步,将第一侧30螺母及连接铜排23安装到通孔内部;第三步,灌胶密封;第四步,安装第二侧40螺母。绝缘底座10注塑时,仿造螺母形状,保证在拧紧螺纹时,螺母不发生转动。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绝缘底座10之间灌胶密封。第一侧30的绝缘底座10上,会注塑成型一圈灌胶槽15,在导电件20注塑完成后,再通过灌胶实现导电件20与绝缘底座10的内层密封,从而达到两个腔体的完全密封。由于铜排需要弯折,第一侧30无法灌胶进行内层密封,所以灌胶密封移到第二侧40。
如图1所示,所述环形密封区11包括设置在所述绝缘底座10的表面上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嵌入有密封圈。塑料件上注塑成型环形槽,密封圈与壳体60进行配合密封,实现高压连接件的外层密封。密封圈可以是O型圈。
如图1所示,所述绝缘底座10位于第一侧30的一端与位于第二侧40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绝缘隔板12,所述导电件20的端部位于绝缘隔板12之间。绝缘隔板12可以防止高压连接点之间出现击穿,保护电气连接点。
如图1所示,所述导电件20在绝缘底座10内均匀间隔布置有多个。
如图7所示,所述绝缘底座10内开设有用于流通冷却液的至少一个散热通路13,所述第一侧30设置有向散热通路13提供冷却液的供液装置50。设计有专门油路及喷油孔对第一侧30连接处,进行主动喷油冷却,每一个连接点有单独的喷油孔进行喷淋,从而降低连接点的温度,提升产品可靠性及通电流能力。供液装置50可以是电机转动时抛洒冷却液。其中冷却液优选为冷却油。
如图7所示,所述散热通路13的进液口131和出液口132设置在所述第一侧30。由于第一侧30本身存在冷却液,这样便于从第一侧30取用冷却液向散热通路13供液。
如图7所示,所述供液装置50为向绝缘底座10和/或导电件20喷液的输液管道。
如图8所示,所述进液口131位于所述出液口132上方,所述散热通路13包括与所述进液口131连通的上液道以及与所述出液口132连通的下液道,所述上液道与所述下液道连通。这样冷却液便能从进液口131进入然后经过上液道和下液道从出液口132流出。
如图8所示,所述上液道从内至外向下倾斜,所述下液道从外至内向下倾斜。可选的上油孔方向可保持一致,下油孔方向保持一致,从而可以简化模具设计,一体抽芯成型。
如图8所示,所述绝缘隔板12的侧面设置有集液筋14,所述集液筋14与所述绝缘隔板12的侧面合围成开口朝上的集液道,所述集液道与所述进液口131连通。集液筋14与绝缘隔板12一起组成一个开放的集液道。冷却液通过喷油孔喷淋到连接点上后,一部分会飞溅到该集液道附近,从而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流入上油孔内(也可直接在壳体60油道上增加主动喷油孔对集液道和油孔进行喷淋)。冷却液会从上油孔流到靠近第二侧40的位置,再从下油孔流到第一侧30流出,沿途对连接件进行冷却,从而保证导电件20整体温度较低并且均衡。整体温度降低,有利于降低绝缘底座10及密封件的耐温要求。
如图9所示,所述绝缘隔板12的板面竖向设置,单个所述散热通路13的所述进液口131和所述出液口132分置在所述绝缘隔板12的两侧或同侧。所述进液口131和所述出液口132分置在所述绝缘隔板12的两侧时可以避免冷却液的进口和出口防止冷却液沿绝缘隔板12下流至出液口132形成一定的堵塞。
如图5所示,包括壳体60,所述壳体60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侧30和所述第二侧40分别设置有待连接电气部件,所述壳体60的内侧为用于容纳冷却液的湿腔,所述安装孔上安装有所述的电气连接件,所述壳体60的内外侧分别为所述第一侧30和所述第二侧4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连接件及电桥连接结构,其第一侧30和第二侧40分别设置有一个电气部件,两者通过绝缘底座10内的导电件20进行电连接,同时导电件20与绝缘底座10构成密封配合,而绝缘底座10用于密封隔绝第一侧30和第二侧40,这样便能实现两侧的密封隔绝两个电气部件所在的腔室。其中第一侧30设置电机,第二侧40设置控制器。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高效实现电机高压与控制器高压连接,体积小,耐油密封设计,实现控制器腔体与电机腔体可靠密封,连接件油冷设计,有效降低温度,实现更大通流及提升产品寿命。
在本文的描述中,提供了许多特定细节,诸如部件和/或方法的实例,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完全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在没有一项或多项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或通过其他设备、系统、组件、方法、部件、材料、零件等等来实践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其他情况下,未具体示出或详细描述公知的结构、材料或操作,以避免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面变模糊。
在整篇说明书中提到“一个实施例”、“实施例”或“具体实施例”意指与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并且不一定在所有实施例中。因而,在整篇说明书中不同地方的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实施例中”或“在具体实施例中”的各个表象不一定是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具体实施例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按任何合适的方式与一个或多个其他实施例结合。应当理解本文所述和所示的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他变型和修改可能是根据本文教导的,并将被视作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一部分。
还应当理解还可以以更分离或更整合的方式实施附图所示元件中的一个或多个,或者甚至因为在某些情况下不能操作而被移除或因为可以根据特定应用是有用的而被提供。
另外,除非另外明确指明,附图中的任何标志箭头应当仅被视为示例性的,而并非限制。此外,除非另外指明,本文所用的术语“或”一般意在表示“和/或”。在术语因提供分离或组合能力是不清楚的而被预见的情况下,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将视为已被指明。
如在本文的描述和在下面整篇权利要求书中所用,除非另外指明,“一个”、和“该”包括复数参考物。同样,如在本文的描述和在下面整篇权利要求书中所用,除非另外指明,“在…中”的意思包括“在…中”和“在…上”。
本实用新型所示实施例的上述描述(包括在说明书摘要中所述的内容)并非意在详尽列举或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到本文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尽管在本文仅为说明的目的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和本实用新型的实例,但是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和理解的,各种等效修改是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如所指出的,可以按照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的上述描述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这些修改,并且这些修改将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
本文已经在总体上将系统和方法描述为有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此外,已经给出了各种具体细节以提供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总体理解。然而,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一个或多个具体细节的情况下进行实践,或者利用其它装置、系统、配件、方法、组件、材料、部分等进行实践。在其它情况下,并未特别示出或详细描述公知结构、材料和/或操作以避免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方面造成混淆。
因而,尽管本实用新型在本文已参照其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但是修改自由、各种改变和替换亦在上述公开内,并且应当理解,在某些情况下,在未背离所提出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前提下,在没有对应使用其他特征的情况下将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征。因此,可以进行许多修改,以使特定环境或材料适应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和精神。本实用新型并非意在限制到在下面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特定术语和/或作为设想用以执行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方式公开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将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的任何和所有实施例及等同物。因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将只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进行确定。

Claims (19)

1.一种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底座,所述绝缘底座的表面设有环形密封区;
导电件,容置于所述绝缘底座内,且所述导电件的两端分别显露于所述环形密封区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所述导电件与所述绝缘底座之间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为圆柱结构,所述圆柱结构位于第一侧的一端同轴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圆柱结构位于第二侧的周壁上设置有与轴向平行的连接平面,所述连接平面上开设有径向螺纹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为圆柱结构,所述圆柱结构的位于第一侧和/或第二侧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铜排,所述连接铜排上开设有连接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结构的周壁上设置有止转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结构位于第一侧的一端与所述绝缘底座之间灌胶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为板条状结构,所述板条状结构包括位于第一侧的第一板和位于第二侧的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的板面相互垂直且导电连接,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上开设有孔心垂直于板面的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同轴的螺母或钢螺套。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绝缘底座之间灌胶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6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密封区包括设置在所述绝缘底座的表面上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嵌入有密封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底座位于第一侧的一端与位于第二侧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绝缘隔板,所述导电件的端部位于绝缘隔板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在绝缘底座内均匀间隔布置有多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底座内开设有用于流通冷却液的至少一个散热通路,所述第一侧设置有向散热通路提供冷却液的供液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路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设置在所述第一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装置为向绝缘底座和/或导电件喷液的输液管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位于所述出液口上方,所述散热通路包括与所述进液口连通的上液道以及与所述出液口连通的下液道,所述上液道与所述下液道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液道从内至外向下倾斜,所述下液道从外至内向下倾斜。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隔板的侧面设置有集液筋,所述集液筋与所述绝缘隔板的侧面合围成开口朝上的集液道,所述集液道与所述进液口连通。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隔板的板面竖向设置,单个所述散热通路的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分置在所述绝缘隔板的两侧或同侧。
19.一种电桥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分别设置有待连接电气部件,所述壳体的内侧为用于容纳冷却液的湿腔,所述安装孔上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18任一所述的连接件,所述壳体的内外侧分别为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
CN202321926501.3U 2023-07-20 2023-07-20 连接件及电桥连接结构 Active CN2203415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26501.3U CN220341541U (zh) 2023-07-20 2023-07-20 连接件及电桥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26501.3U CN220341541U (zh) 2023-07-20 2023-07-20 连接件及电桥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41541U true CN220341541U (zh) 2024-01-12

Family

ID=89459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26501.3U Active CN220341541U (zh) 2023-07-20 2023-07-20 连接件及电桥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415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43474B (zh) 电动车辆冷却剂泵
CN112234771B (zh) 一种牵引电动机的油冷冷却结构
CN111884428B (zh) 电机、电机冷却系统及电动车
CN113202775B (zh) 电动泵
CN220341541U (zh) 连接件及电桥连接结构
CN103650302B (zh) 旋转电机
CN112448542A (zh) 电动总成
CN212412862U (zh) 电机冷却结构、电机、汽车
US20210067002A1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with brush
CN208539724U (zh) 电子水泵
CN112440705A (zh) 动力总成
CN114142638B (zh) 一种电驱总成用一体式冷却润滑系统
CN207427671U (zh) 液冷式线缆插接结构和充电连接器
RU2618377C1 (ru) Электронасосный агрегат
KR101953787B1 (ko) 전동식 워터펌프 및 이의 제작방법
CN111756179B (zh) 电机和具有该电机的电动车辆
CN220856964U (zh) 一种油冷电机高压连接器
CN112865395A (zh) 用于高功率密度汽车电机的冷却系统
CN111756163B (zh) 电机端盖、电机、汽车
CN112653283A (zh) 具有冷却功能的电机
CN213585362U (zh) 一种车用自散热齿轮式清洗泵
CN215267910U (zh) 电机组件及车辆
CN220440497U (zh) 定子的冷却结构、壳体、电机及车辆
JP7019780B1 (ja) 回転電機
CN216613919U (zh) 一种液冷型电动叉车集成动力系统的集成电控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