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19738B - 一种联防报警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联防报警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19738B
CN110619738B CN201810632281.0A CN201810632281A CN110619738B CN 110619738 B CN110619738 B CN 110619738B CN 201810632281 A CN201810632281 A CN 201810632281A CN 110619738 B CN110619738 B CN 1106197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arm
equipment
information
group
devi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322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19738A (zh
Inventor
段广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ikvision Syste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ikvision Syste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ikvision Syste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ikvision Syste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3228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197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19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197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197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197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7/0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from a central station to a plurality of substation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联防报警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定位本设备周边的报警设备,获取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并根据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以本设备为中心的分组;当检测到触发信号时,依据触发信号生成报警信息;将生成的报警信息发送至分组内除本设备以外的其它报警设备,以使其它报警设备输出针对报警信息的警情提示。本申请通过将本设备周边符合条件的报警设备划分到以本设备为中心的分组中,从而,在本设备所处的位置发生警情时,本设备可以向组内其它设备发送报警信息,组内其它成员获知报警信息后,可以及时赶到案发现场,以快速响应现场警情,加强用户的自防御能力,有效提前减少损失。

Description

一种联防报警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安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联防报警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速度和规模也逐渐加大,这无疑给安防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困难,如何进行安防管理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安防管理上,报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相关技术中,通常都是报警设备向接警中心(如警务室、保安处等中心)发送报警信号,由接警中心采取救援措施。然而,接警中心安排工作人员通常比较耗时,而在案发现场,单用户防御比较弱,无法快速响应现场警情,并且有时可能因为距离问题,工作人员到达案发现场后,警情已经发生。从而给用户带来巨大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联防报警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相关实现方式的案发现场警情响应慢,导致无法及时得到救援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联防报警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报警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定位本设备周边的报警设备,获取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
根据所述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以本设备为中心的分组;
当检测到触发信号时,依据所述触发信号生成报警信息;
将生成的报警信息发送至所述分组内除本设备以外的其它报警设备,以使其它报警设备输出针对所述报警信息的警情提示。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联防报警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报警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分组模块,用于定位本设备周边的报警设备,获取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并根据所述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以本设备为中心的分组;
报警信息生成模块,用于当检测到触发信号时,依据所述触发信号生成报警信息;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生成的报警信息发送至所述分组内除本设备以外的其它报警设备,以使其它报警设备输出针对所述报警信息的警情提示。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报警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联防报警的控制逻辑对应的机器可读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上的所述机器可读指令,并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上述所述联防报警方法的步骤。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报警设备可以先定位本设备周边的报警设备,获取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并根据该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以本设备为中心的分组,从而,当检测到触发信号时,在依据该触发信号生成报警信息后,可以将生成的报警信息发送至分组内除本设备以外的其它报警设备,以使其它报警设备输出针对所述报警信息的警情提示。基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将本设备周边符合条件的报警设备划分到以本设备为中心的分组中,从而,在本设备所处的位置发生警情时,本设备可以向组内其它设备发送报警信息,组内其它成员获知报警信息后,可以及时赶到案发现场,以快速响应现场警情,加强用户的自防御能力,有效提前减少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实现报警的系统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联防报警的系统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联防报警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
图4A为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联防报警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
图4B-4D为本申请根据图4A所示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报警设备搜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报警设备的硬件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联防报警装置的实施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图1为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实现报警的系统结构图,图1中包括报警设备(如用户室内安装的报警器、摄像机)和接警中心的服务器、提示器。其中,报警设备可以主动检测异常情况,并生成报警信号,也可以基于用户按下报警按钮触发生成报警信号;接警中心通常指的是警务室、保安处等中心,接警中心的服务器是用于接收各个报警设备上报的报警信号,服务器通过提示器提示接警中心的工作人员。然而,接警中心的工作人员在获知报警信号后,需要调度安排中心的工作人员处理,而且通常接警中心与案发现场会有一定的距离,因此由接警中心的工作人员赶到案发现场,会花费一定的时间,从而在警情发生时,现有技术无法快速响应现场警情,单用户防御比较弱,导致现场警情无法得到及时救援,给用户带来巨大损失。
基于此,图2为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联防报警的系统结构图,图2中报警设备A的周边设置有报警设备B、报警设备C、报警设备D、报警设备E、报警设备F、报警设备G,报警设备A可以将报警设备B、报警设备C、报警设备D、报警设备E、报警设备F、报警设备G的设备信息记录到分组中,且可以通过网络分别与这些报警设备进行通信。从而,当报警设备A所在的位置发生警情,并生成报警信息时,可以通过网络将报警信息发送至分组内其它报警设备,当分组内的用户获知针对报警信息的警情提示后,快速定位哪一户报警,并及时赶到案发现场进行救援,以快速响应现场警情。因此基于上述图2所示的联防报警系统,在警情发生后,在现场能够迅速组成一个联防小组,临时处理现场警情,有效减少损失。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报警设备均会建立一个以自身为中心的分组,在有警情发生时,将报警信息发送至分组内除本设备以外的其它报警设备。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图2中的报警设备A的周边报警设备的数量仅为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图3为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联防报警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该联防报警方法可以应用在报警设备上,下面结合上述图2所示的系统结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3所示,该联防报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定位本设备周边的报警设备,获取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
在一示例性场景中,如上述图2所示,报警设备A通过自身设置的定位系统可以定位到周边的报警设备B、报警设备C、报警设备D、报警设备E、报警设备F、报警设备G,如果这些报警设备均符合预设条件,则获取这些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
针对上述步骤301的过程,示例性的可以参见下述图4A所示实施例的描述,在此暂不详述。
步骤302:根据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以本设备为中心的分组。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将获取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和本设备的设备信息记录到分组信息中,并将本设备的设备信息标记为中心设备。
其中,记录到分组信息中的设备信息可以是各报警设备的唯一标识、IP(InternetProtocol,网际协议)地址。
如上述步骤301所示的场景,分组中记录有报警设备B的设备信息、报警设备C的设备信息、报警设备D的设备信息、报警设备E的设备信息、报警设备F的设备信息、报警设备G的设备信息以及报警设备A的设备信息,且报警设备A的设备信息被标记为中心设备。
在一实施例中,报警设备在首次建立完分组之后,可以每隔预设时间周期,通过自身设置的定位系统重新定位本设备周边的报警设备,获取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之后,获取第一报警设备和第二报警设备,所述第一报警设备指的是分组中未记录的报警设备,所述第二报警设备指的是分组中有记录但未被定位到的报警设备,然后将该分组中的第二报警设备的统计次数加1,若统计次数达到预设数值,则将第二报警设备从该分组中删除,并再判断该分组中是否存在与本设备之间的距离大于本设备与第一报警设备之间的距离的报警设备,若存在,则利用第一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更新该分组。
其中,由于报警设备通常是设置在用户的室内,有可能因为用户搬家,导致报警设备的位置发生变化,因此可以每隔预设时间周期,需要重新定位一次本设备周边的报警设备,以保证分组的有效性。报警设备中设置的定位系统可以是GPS(Global 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定位、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定位、ZiBee定位、UWB(Ultra Wide Band,超带宽)定位等。此外,预设数值可以根据实际经验进行设置,如果搜索不到的次数达到预设数值时,表示该报警设备已下线,可以从分组中删除,通过该预设数值可以避免因临时网络故障导致误删的问题。
基于上述所示的场景,假设预设数值为3,重新定位报警设备A周边的报警设备后,假设定位到报警设备C、报警设备D、报警设备E、报警设备F以及报警设备H,与分组中记录的报警设备比较,可以获取到报警设备H为第一报警设备,报警设备B为第二报警设备,然后将分组中的报警设备B的统计次数加1,如果报警设备B的统计次数变为3,则将报警设备B从分组中删除,假设报警设备F与报警设备A之间的距离大于报警设备H与报警设备A之间的距离,则利用报警设备H的设备信息替换分组中报警设备F的设备信息。
步骤303:当检测到触发信号时,依据该触发信号生成报警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报警设备检测的触发信号,既可以是用户触发报警按钮的触发信号,也可以是检测到采集数据异常的触发信号。即当发生警情,用户按下报警设备的报警按钮时,报警设备接收到针对触发报警按钮的触发信号,然后生成报警信息;或者,报警设备也可以实时采集周围的一些数据,当检测到采集数据异常的触发信号时,生成报警信息。
其中,报警按钮可以有火灾、水灾、偷盗等按钮。另外,报警设备采集的数据针对不同的警情,采集不同类型的数据。生成的报警信息可以有警情发生地址信息、警情类型信息、案发现场视频信息等。
步骤304:将生成的报警信息发送至分组内除本设备以外的其它报警设备,以使其它报警设备输出针对该报警信息的警情提示。
在一实施例中,报警设备在将报警信息发送至分组内的其它报警设备后,其它报警设备接收到报警信息后,输出针对报警信息的警情提示,其它报警设备的用户获知警情提示后,快速定位到哪一户报警,并及时赶到案发现场,以快速响应现场警情。从而在警情发生后,在现场能够迅速组成一个联防小组,临时处理现场警情,有效减少损失。
在一实施例中,当报警设备接收到其它报警设备发送的报警信息时,可以通过声光方式输出该报警信息包含的任意一个或多个信息:警情发生地址信息、警情类型信息、案发现场视频信息。通过声光方式可以清晰醒目提示用户获知报警信息,并且如果报警设备显示案发现场的视频信息,用户可以对警情进行核实。
在一实施例中,报警设备可以将与本设备相关联的终端添加到分组中,从而,报警设备在依据触发信号生成报警信息之后,可以向分组中添加的终端发送该报警信息。
其中,与本设备相关联的终端可以是亲戚、朋友、社区、物业等的终端,从而在警情发生时,本设备所属用户的亲戚、朋友、社区、物业等均能获知报警信息,采取一些临时的救援措施。
在一实施例中,报警设备还可以将分组的信息发送至接警中心的服务器,从而,报警设备在依据触发信号生成报警信息之后,可以向服务器发送报警信息,以使服务器将报警信息发送至与本设备相关分组内的其它报警设备,并输出针对该报警信息的警情提示。
其中,由于接警中心的服务器能够接收到所有报警设备上报的分组信息,因此某一报警设备可能属于多个分组,从而由服务器可以将报警信息发送至与本设备相关的分组内的报警设备,以扩大报警信息的推送范围。此外,服务器还可以对以该报警设备为中心的分组内的其它报警设备增加推送次数。与此同时,接警中心的工作人员获知到服务器输出的警情提示后,调度工作人员赶到案发现场进行救援。
需要说明的是,接警中心的服务器可以包括分组管理模块、声音管理模块、联动管理模块、视频复核模块等,以用于执行不同的操作。其中,分组管理模块用于查看各分组包含的报警设备,或者修改各分组包含的报警设备,并将修改后的分组的信息发送至对应的报警设备(分组以该报警设备为中心),以使报警设备更新本地的分组的信息;声音管理模块,用于提供声音模板,各报警设备的声音提示可以从声音管理模块下载;联动管理模块,用于实现分组的联动转发;视频复核模块,用于对案发现场的视频信息进行核实,并实现接警中心与案发现场的对讲功能。
基于上述步骤301所示的场景,当报警设备A所在的位置发生警情,并生成报警信息时,可以将报警信息分别发送至分组内的报警设备B、报警设备C、报警设备D、报警设备E、报警设备F、报警设备G,这些报警设备的用户获知警情提示后,可以及时赶到案发现场进行救援。
本实施例中,报警设备可以先定位本设备周边的报警设备,获取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并根据获取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以本设备为中心的分组,从而,当检测到触发信号时,在依据该触发信号生成报警信息后,可以将生成的报警信息发送至分组内除本设备以外的其它报警设备,以使其它报警设备输出针对所述报警信息的警情提示。基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将本设备周边符合条件的报警设备划分到以本设备为中心的分组中,从而,在本设备所处的位置发生警情时,本设备可以向组内其它设备发送报警信息,组内其它成员获知报警信息后,可以及时赶到案发现场,以快速响应现场警情,加强用户的自防御能力,有效提前减少损失。
图4A为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联防报警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基于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以如何定位本设备周边的报警设备,获取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如图4A所示,该联防报警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以定位出的本设备的位置为中心,搜索预设的搜索半径内的报警设备。
步骤402:判断是否有搜到报警设备,若搜到,则执行步骤403,若未搜到,则执行步骤404-405。
步骤403:将搜到的至少一个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为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报警设备可以先将搜到的报警设备的数量与第一预设数量比较,若大于第一预设数量,则根据搜到的报警设备与本设备之间的距离选取第一预设数量个报警设备,并将选取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为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若不大于第一预设数量,则将搜到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为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
其中,针对根据搜到的报警设备与本设备之间的距离选取第一预设数量个报警设备的过程,可以按照距离从近到远的顺序选取,即选取与本设备最近的报警设备。
在一实施例中,报警设备也可以将搜到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全部确定为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
步骤404:扩大搜索半径,以在扩大后的搜索半径内搜索报警设备。
在一实施例中,报警设备可以先将搜索半径增加预设步长,并以扩大后的搜索半径搜索报警设备。其中,预设步长可以根据实际经验设置,例如,将预设步长可以设置为搜索半径的0.5倍。
步骤405:若搜到报警设备,则将通过扩大搜索半径搜到的至少一个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为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若搜到的报警设备的数量大于第二预设数量,则根据搜到的报警设备与本设备之间的距离选取第二预设数量个报警设备,并将选取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为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若搜到的报警设备的数量不大于第二预设数量,则将搜到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为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
其中,第二预设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数量,由于第一预设数量针对的是由预设的搜索半径搜到的报警设备,这些报警设备是最接近本设备的,而第二预设数量针对的是由扩大后的搜索半径搜到的报警设备,因此第一预设数量可以相对第二预设数量设置的大些。
在一实施例中,报警设备也可以直接将通过扩大搜索半径搜到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全部确定为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
步骤406:若仍未搜到报警设备,则继续扩大搜索半径,直至扩大后的搜索半径达到预设阈值时,停止搜索。
其中,预设阈值可以根据实际经验进行设置。
针对上述步骤401至步骤406的过程,可以针对分组内的每一报警设备,通过确定该报警设备与分组内其它报警设备间的距离的平均值,将最小平均值对应的报警设备确定为组长,若组长对应的报警设备是本设备,则在接收到所述分组内其它报警设备发送的报警信息时,控制将报警信息发送至分组内的其它报警设备;若组长对应的报警设备不是本设备,则在未发生警情的情况下,可以定期向担任组长的报警设备发送组长职责提示,以使该报警设备在接收到分组内报警设备发送的报警信息后,控制将报警信息发送至分组内的其它报警设备。
其中,组长的职责内容可以由用户自定义设置。
在一示例性场景中,图4B-4D为本申请根据图4A所示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报警设备搜索示意图。如图4B所示,预设的搜索半径为R,设备A为中心设备,以设备A为中心,在半径R内(主搜索区)搜到设备B、设备C、设备D,假设第一预设数量为8,由于搜到的设备数量为3,从而,可以将设备B、设备C、设备D的设备信息确定为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如图4C所示,如果以设备A为中心,在半径R内(主搜索区)搜到设备B、设备C、设备D、设备I、设备J、设备K、设备L、设备M、设备N,由于搜到的设备数量9大于第一预设数量8,可以按照设备A与这些设备之间的距离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选取第一预设数量8个设备:设备B、设备C、设备D、设备I、设备K、设备L、设备M、设备N(由图4C中设备J与设备A之间的距离最大,舍弃设备J),将选取的这些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为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如图4D所示,如果以设备A为中心,在半径R内未搜到设备,则将搜索半径扩大为R+0.5R,在半径R+0.5R内(扩展搜索区)搜到设备E、设备F、设备G以及设备H,假设第二预设数量为4,由于搜到的设备数量为4,从而,可以将设备E、设备F、设备G以及设备H确定为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
步骤407:当检测到触发信号时,依据该触发信号生成报警信息。
针对步骤407的过程,请参见上述步骤303的相关描述,不再赘述。
步骤408:按照本设备与分组内其它报警设备之间的距离依次将该报警信息发送至对应的报警设备。
其中,报警设备可以按照距离从近到远,依次将报警信息发送至分组内报警设备,从而,最近的用户可以先获知报警信息,最先赶到案发现场进行救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设备与分组内其它报警设备之间的距离可以预先添加到分组中,也可以在发送报警信息时实时计算,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本实施例中,报警设备先搜索预设的搜索半径内(主搜索区)的报警设备,如果搜到报警设备,则将搜到的至少一个报警设备确定为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如果未搜到报警设备,则扩大搜索半径,以在扩大后的搜索半径(扩展搜索区)内搜索报警设备,若搜到报警设备,则将通过扩大搜索半径搜到的至少一个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为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若仍未搜到报警设备,则继续扩大搜索半径,直至扩大后的搜索半径达到预设阈值时,停止搜索。从而,实现联合周边任意个用户分成一个组,在有警情发生时,能够实现紧急联合防护。
与前述联防报警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联防报警装置的实施例。
本申请联防报警装置的实施例可以应用在报警设备上。装置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以软件实现为例,作为一个逻辑意义上的装置,是通过其所在设备的处理器将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读取到内存中运行形成的。从硬件层面而言,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根据一实施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报警设备的硬件结构图,除了图5所示的处理器、内存、网络接口、以及存储器之外,实施例中装置所在的设备通常根据该设备的实际功能,还可以包括其他硬件,对此不再赘述。
其中,图5中的存储器,用于存储联防报警的控制逻辑对应的机器可读指令;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上的机器可读指令,并执行该指令以实现上述所述联防报警方法的步骤。
图6为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联防报警装置的实施例结构图,所述联防报警装置可以应用在报警设备上,如图6所示,所述联防报警装置包括:
分组模块610,用于定位本设备周边的报警设备,获取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并根据所述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以本设备为中心的分组;
报警信息生成模块620,用于当检测到触发信号时,依据所述触发信号生成报警信息;
第一发送模块630,用于将生成的报警信息发送至所述分组内除本设备以外的其它报警设备,以使其它报警设备输出针对所述报警信息的警情提示。
在一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组模块610,具体用于在定位本设备周边的报警设备,获取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过程中,以定位出的本设备的位置为中心,搜索预设的搜索半径内的报警设备;若搜到报警设备,则将搜到的至少一个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为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若未搜到报警设备,则扩大搜索半径,以在扩大后的搜索半径内搜索报警设备,若搜到报警设备,则将通过扩大搜索半径搜到的至少一个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为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若仍未搜到报警设备,则继续扩大搜索半径,直至扩大后的搜索半径达到预设阈值时,停止搜索。
在一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组模块610,还具体用于在将搜到的至少一个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为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过程中,若搜到的报警设备的数量大于第一预设数量,则根据搜到的报警设备与本设备之间的距离选取第一预设数量个报警设备,并将选取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为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若搜到的报警设备的数量不大于第一预设数量,则将搜到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为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
在一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图6中未示出):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与本设备相关联终端的终端信息添加到所述分组中;在依据所述触发信号生成报警信息之后,向所述分组中添加的终端信息指向的终端发送所述报警信息。
在一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块630,具体用于在将生成的报警信息发送至所述分组内除本设备以外的其它报警设备过程中,按照本设备与所述分组内其它报警设备之间的距离依次将所述报警信息发送至对应的报警设备。
在一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图6中未示出):
提示模块,用于当接收到其它报警设备发送的报警信息时,通过声光方式输出所述报警信息包含的任意一个或多个信息:警情发生地址信息、警情类型信息、案发现场视频信息。
在一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图6中未示出):
组长确定模块,用于针对所述分组内的每一报警设备,确定该报警设备与分组内其它报警设备间的距离的平均值;将最小平均值对应的报警设备确定为组长;若所述组长对应的报警设备是本设备,则在接收到所述分组内其它报警设备发送的报警信息时,控制将所述报警信息发送至所述分组内的其它报警设备;若所述组长对应的报警设备不是本设备,则在未发生警情的情况下,定期向担任所述组长的报警设备发送组长职责提示,以使所述报警设备在接收到所述分组内报警设备发送的报警信息后,控制将所述报警信息发送至所述分组内的其它报警设备。
在一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图6中未示出):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分组的信息发送至接警中心的服务器;在依据所述触发信号生成报警信息之后,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报警信息,以使所述服务器将所述报警信息发送至与本设备相关分组内的其它报警设备,并输出针对所述报警信息的警情提示。
在一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图6中未示出):
分组更新模块,用于每隔预设时间周期,重新定位本设备周边的报警设备,获取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之后,获取第一报警设备和第二报警设备,所述第一报警设备指的是所述分组中未记录的报警设备,所述第二报警设备指的是所述分组中有记录但未被定位到的报警设备;将所述分组中的所述第二报警设备的统计次数加1,若所述统计次数达到预设数值,则将所述第二报警设备从所述分组中删除;判断所述分组中是否存在与本设备之间的距离大于本设备与所述第一报警设备之间的距离的报警设备;若存在,则利用所述第一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更新所述分组。
上述装置中各个单元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步骤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申请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联防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报警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定位本设备周边的报警设备,获取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
根据所述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以本设备为中心的分组;
当检测到触发信号时,依据所述触发信号生成报警信息;
将生成的报警信息发送至所述分组内除本设备以外的其它报警设备,以使其它报警设备输出针对所述报警信息的警情提示;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所述分组内的每一报警设备,确定该报警设备与分组内其它报警设备间的距离的平均值;
将最小平均值对应的报警设备确定为组长;
若所述组长对应的报警设备是本设备,则在接收到所述分组内其它报警设备发送的报警信息时,控制将所述报警信息发送至所述分组内的其它报警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本设备周边的报警设备,获取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包括:
以定位出的本设备的位置信息为中心,搜索预设的搜索半径内的报警设备;
若搜到报警设备,则将搜到的至少一个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为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
若未搜到报警设备,则扩大搜索半径,以在扩大后的搜索半径内搜索报警设备,若搜到报警设备,则将通过扩大搜索半径搜到的至少一个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为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若仍未搜到报警设备,则继续扩大搜索半径,直至扩大后的搜索半径达到预设阈值时,停止搜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搜到的至少一个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为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包括:
若搜到的报警设备的数量大于第一预设数量,则根据搜到的报警设备与本设备之间的距离选取第一预设数量个报警设备,并将选取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为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
若搜到的报警设备的数量不大于第一预设数量,则将搜到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为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通过扩大搜索半径搜到的至少一个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为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包括:
若搜到的报警设备的数量大于第二预设数量,则根据搜到的报警设备与本设备之间的距离选取第二预设数量个报警设备,并将选取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为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
若搜到的报警设备的数量不大于第二预设数量,则将搜到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为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每隔预设时间周期,重新定位本设备周边的报警设备,获取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之后,获取第一报警设备和第二报警设备,所述第一报警设备指的是所述分组中未记录的报警设备,所述第二报警设备指的是所述分组中有记录但未被定位到的报警设备;
将所述分组中的所述第二报警设备的统计次数加1,若所述统计次数达到预设数值,则将第二报警设备从所述分组中删除;
判断所述分组中是否存在与本设备之间的距离大于本设备与所述第一报警设备之间的距离的报警设备;
若存在,则利用所述第一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更新所述分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与本设备相关联的终端添加到所述分组中;
在依据所述触发信号生成报警信息之后,向所述分组中添加的终端发送所述报警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生成的报警信息发送至所述分组内除本设备以外的其它报警设备,包括:
按照本设备与所述分组内其它报警设备之间的距离依次将所述报警信息发送至对应的报警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其它报警设备发送的报警信息时,通过声光方式输出所述报警信息包含的任意一个或多个信息:警情发生地址信息、警情类型信息、案发现场视频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组长对应的报警设备不是本设备,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未发生警情的情况下,定期向担任所述组长的报警设备发送组长职责提示,以使所述报警设备在接收到所述分组内报警设备发送的报警信息后,控制将所述报警信息发送至所述分组内的其它报警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分组的信息发送至接警中心的服务器;
在依据所述触发信号生成报警信息之后,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报警信息,以使所述服务器将所述报警信息发送至与本设备相关分组内的其它报警设备,并输出针对所述报警信息的警情提示。
11.一种联防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报警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分组模块,用于定位本设备周边的报警设备,获取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并根据所述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以本设备为中心的分组;
报警信息生成模块,用于当检测到触发信号时,依据所述触发信号生成报警信息;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生成的报警信息发送至所述分组内除本设备以外的其它报警设备,以使其它报警设备输出针对所述报警信息的警情提示;
所述装置还包括组长确定模块,用于:
针对所述分组内的每一报警设备,确定该报警设备与分组内其它报警设备间的距离的平均值;
将最小平均值对应的报警设备确定为组长;
若所述组长对应的报警设备是本设备,则在接收到所述分组内其它报警设备发送的报警信息时,控制将所述报警信息发送至所述分组内的其它报警设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组模块,具体用于在定位本设备周边的报警设备,获取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过程中,以定位出的本设备的位置为中心,搜索预设的搜索半径内的报警设备;若搜到报警设备,则将搜到的至少一个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为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若未搜到报警设备,则扩大搜索半径,以在扩大后的搜索半径内搜索报警设备,若搜到报警设备,则将通过扩大搜索半径搜到的至少一个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为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若仍未搜到报警设备,则继续扩大搜索半径,直至扩大后的搜索半径达到预设阈值时,停止搜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分组更新模块,用于每隔预设时间周期,重新定位本设备周边的报警设备,获取符合预设条件的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之后,获取第一报警设备和第二报警设备,所述第一报警设备指的是所述分组中未记录的报警设备,所述第二报警设备指的是所述分组中有记录但未被定位到的报警设备;将所述分组中的所述第二报警设备的统计次数加1,若所述统计次数达到预设数值,则将所述第二报警设备从所述分组中删除;判断所述分组中是否存在与本设备之间的距离大于本设备与所述第一报警设备之间的距离的报警设备;若存在,则利用所述第一报警设备的设备信息更新所述分组。
14.一种报警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联防报警的控制逻辑对应的机器可读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上的所述机器可读指令,并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810632281.0A 2018-06-19 2018-06-19 一种联防报警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6197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32281.0A CN110619738B (zh) 2018-06-19 2018-06-19 一种联防报警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32281.0A CN110619738B (zh) 2018-06-19 2018-06-19 一种联防报警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19738A CN110619738A (zh) 2019-12-27
CN110619738B true CN110619738B (zh) 2021-06-29

Family

ID=68920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32281.0A Active CN110619738B (zh) 2018-06-19 2018-06-19 一种联防报警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197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15862A (zh) * 2020-09-10 2020-11-10 深圳市万佳安人工智能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人群密集监测预警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12598876A (zh) * 2020-12-11 2021-04-02 深圳前海零距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骑行摔倒检测智能头盔、报警系统及报警方法
CN113870499B (zh) * 2021-09-28 2023-10-10 惠州市讯扬科技有限公司 联防响应方法、联防监控方法以及联防警情监控系统
CN114783160A (zh) * 2022-03-31 2022-07-22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接警机、接警方法及接警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49701A (ja) * 2013-09-02 2015-03-16 岩崎電気株式会社 トンネル警報システム
CN105185069A (zh) * 2015-09-07 2015-12-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室内的报警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6026430A1 (zh) * 2014-08-18 2016-02-25 北京贝虎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报警系统
CN106971516A (zh) * 2017-05-09 2017-07-21 河北金锁安防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安防系统的警情处理线路规划方法及系统
CN108053625A (zh) * 2017-12-06 2018-05-1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警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49701A (ja) * 2013-09-02 2015-03-16 岩崎電気株式会社 トンネル警報システム
WO2016026430A1 (zh) * 2014-08-18 2016-02-25 北京贝虎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报警系统
CN105185069A (zh) * 2015-09-07 2015-12-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室内的报警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971516A (zh) * 2017-05-09 2017-07-21 河北金锁安防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安防系统的警情处理线路规划方法及系统
CN108053625A (zh) * 2017-12-06 2018-05-1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警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19738A (zh) 2019-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19738B (zh) 一种联防报警方法及装置
CN110209835B (zh) 一种异常检测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KR101825023B1 (ko) 리스크 조기 경보 방법 및 장치
CN108230637B (zh) 一种消防火灾报警方法及系统
CN104317918B (zh) 基于复合大数据gis的异常行为分析及报警系统
CN106991818B (zh) 一种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方法、存储介质和系统
CN111680068A (zh) 一种校验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196895A (zh) 网络攻击溯源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8271157B (zh) 一种伪基站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5185062A (zh) 用于位置标记总人数会计的系统和方法
CN109195105A (zh) 基于uwb定位的隧道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1352759A (zh) 一种告警根因的判定方法及装置
CN104008128A (zh) 案件信息自动生成与呈现方法
CN109361728B (zh) 一种基于多源传感数据关联度的分级事件报告系统及方法
CN102143431A (zh) 一种报警方法、报警系统及移动报警终端
CN110019285A (zh) 一种警情识别分派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826930A (zh) 一种安保任务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04298A (zh) 应急避难场所指引系统及指引方法
CN103984716A (zh) 基于地理信息空间地址精确定位的方法及系统
US11600166B1 (en) Occurrence-record driven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Zulfiqar et al. Risecure: Metro incidents and threat detection using social media
CN105978999A (zh) 告警方法及装置
CN113590880A (zh) 一种消防救援的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619737B (zh) 一种联防报警方法及装置
JP6923963B1 (ja) 災害情報における時間価値検出システム及び表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