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09131B - 岩心夹持器 - Google Patents

岩心夹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09131B
CN110609131B CN201910967950.4A CN201910967950A CN110609131B CN 110609131 B CN110609131 B CN 110609131B CN 201910967950 A CN201910967950 A CN 201910967950A CN 110609131 B CN110609131 B CN 1106091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holder
plug
core sampl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679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09131A (zh
Inventor
宋考平
谢坤
宋兆杰
张楠
董驰
袁靖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riority to CN20191096795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091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091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091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091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091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24Earth materia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心夹持器,用于设置岩心样品,其包括:筒体,具有相背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密封套筒,设置在筒体与岩心样品之间,支架,设置在密封套筒与岩心样品之间,并用于分布在所述岩心样品的两侧;支架用于面对岩心样品的一侧设置有贯通的凹槽;堵头,设置在密封套筒两端且内部设置有端部通道;垫片,用于设置在堵头与岩心样品之间;端部通道与凹槽相连通形成流动通道,原油能通过一端的端部通道流经该凹槽后流过所述岩心,最后通过另一端的端部通道流出。本发明能够满足非均质岩心饱和油的要求,实现改善非均质岩心低渗透层饱和度的功能。

Description

岩心夹持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化工岩心驱替实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岩心夹持器。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发明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近年来,人造岩心因其具有物性可控和重复性好的优点,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研究中被广泛使用。由于实际储层存在非均质性,实验中为了探究非均质性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及如何改善储层非均质性提高原油采收率,通常采用多层非均质岩心来开展相关物理模拟实验。与实际储层通过油气缓慢运移形成原始含油饱和度不同,目前物理模拟实验主要通过将饱和实验用水后的非均质岩心放入夹持器中,然后采用油驱水的方式从非均质端面注入和采出,来形成原始含油状态的岩心。
然而,受非均质岩心各层渗透率不同的影响,饱和油过程中,原油趋于先驱替渗流阻力小的高渗透层中的原油。如果岩心渗透率级差过大,原油在高渗透层中突破后,在低渗透层中的驱替范围仍有限,进而造成高渗透层油驱水效果较好、原油饱和度高,低渗透层饱和度较低的问题。即使提高饱和过程中油驱水的压力和驱替倍数也无法改善该情况。后续模拟驱替过程中,即使驱油剂波及到低渗透层,也无法驱替出原油,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岩心夹持器,能够满足非均质岩心饱和油的要求,实现改善非均质岩心低渗透层饱和度的功能。
本申请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岩心夹持器,所述岩心夹持器内用于设置岩心样品,所述岩心样品的渗透率沿着第一方向逐渐递减,该岩心夹持器包括:
筒体,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纵长延伸,所述筒体具有相背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密封套筒,设置在所述筒体与所述岩心样品之间,
支架,设置在所述密封套筒与所述岩心样品之间,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用于分布在所述岩心样品的两侧;所述支架用于面对所述岩心样品的一侧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有贯通的凹槽;
堵头,设置在所述密封套筒两端且内部设置有端部通道;
垫片,用于设置在所述堵头与所述岩心样品之间;所述端部通道与所述凹槽相连通形成流动通道,原油能通过一端的所述端部通道流经该凹槽后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流过所述岩心,最后通过另一端的端部通道流出。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用于面对所述岩心样品的一侧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有贯通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支架用于面对所述岩心样品的一侧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有贯通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支架位于靠近岩心样品渗透率高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架位于靠近所述岩心样品渗透率低的一侧;
所述堵头包括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所述第一堵头中设置有用于作为入口的第一端部通道;所述第二堵头中设置有作为出口的第二端部通道;
所述第一端部通道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接,所述第二端部通道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对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中均分别设置所述第一端部通道和所述第二端部通道,原油从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的第一端部通道进入第一凹槽后,以柱塞的推进方式流经所述岩心样品后通过所述第二凹槽,从所述第二端部通道流出。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岩心夹持器还包括端盖,所述堵头包括:推压件和流通件,所述推压件呈中空的环状,套设在所述流通件上,所述推压件的外壁与所述端盖螺纹配合,在悬拧螺纹过程中,所述推压件带动所述流通件压缩所述垫片,所述垫片压紧所述岩心样品的端面。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堵头的推压件设置有用于和外部环压阀门相连接的第一通道,所述流通件中设置有横截面整体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横截面大于所述第一通道的横截面。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推压件呈圆环状,所述流通件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具有圆柱段和长方体段,所述长方体段部分用于伸入所述密封套筒的端部,所述长方体段在靠近所述岩心样品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垫片的凹槽,在常压条件下,所述垫片凸出于所述长方体段的端面。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套筒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纵长延伸,所述密封套筒的外侧设置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筒体的内侧设置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相配合形成用于限制所述密封套筒相对所述筒体轴向移动和径向转动的限位机构。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套筒采用耐酸碱腐蚀的橡胶材料制成,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密封套筒一体成型,所述第二限位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筒体中。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限位件为在所述筒体的内壁上沿着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凹槽;所述第一限位件为在所述密封套筒的外侧沿着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凸起。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包括:通过可拆卸方式相连接的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所述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之间设置有用于径向限位的卡槽定位机构。
本发明的特点和优点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提供的岩心夹持器,通过设置支架和相匹配的堵头,使得堵头中的端部通道与支架中的凹槽相连通形成流动通道,原油从堵头下部的端部通道进入下部的第一支架与岩心样品之间的空间(凹槽)后,纵向依次通过高渗透、(中渗透、)低渗透岩心,油驱替出的水进入上部的第二支架后从另一侧的流通件上部的端部通道流出,整个驱替过程原油前缘接触的岩心部位不存在平面非均质性,能够形成类活塞式推进,在通过高渗透层后,又均匀推进进入中、低渗透层,发挥驱替作用,进而实现提高岩心低渗透层饱和度的目的。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申请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岩心夹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岩心夹持器的左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岩心夹持器的爆炸分解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岩心夹持器筒体装配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岩心夹持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岩心夹持器支架与密封套筒、岩心样品的组装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岩心夹持器堵头流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岩心夹持器堵头流通件与垫片的组装示意图;
图9为常规岩心夹持器饱和油过程油驱路线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岩心夹持器饱和油过程油驱路线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岩心样品;11、第一半筒;12、第二半筒;13、密封条;2、密封套筒;31、第一支架;310、第一凹槽;32、第二支架;41、第一堵头;411、推压件;412、流通件;42、第二堵头;5、垫片;61、第一端盖;62、第二端盖;7、底座;8、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发明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发明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岩心非均质性是无法改变的固有属性。可通过改变饱和条件来改善低渗透饱和度。然而,现有的岩心夹持器不具有改善非均质岩心低渗透层饱和度的功能。因此,发明一种能提高非均质岩心低渗透层饱和度的岩心夹持器对石油化工领域岩心驱替实验有重要意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同种类的实验过程中,现有岩心夹持器通常还会出现以下问题:(1)夹持器长时间承压导致内部胶套变形;(2)腐蚀性药剂导致胶套损坏;(3)多次拆装堵头引起胶套偏移。
上述问题都会导致夹持器筒体中的环压液渗漏,进而不得不更换密封套筒,但在拆卸夹持器更换胶套的过程中,由于胶套位置难以固定,更换步骤繁琐,会严重影响实验进度与实验质量。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岩心夹持器,能够满足非均质岩心饱和油的要求,实现改善非均质岩心低渗透层饱和度的功能。此外,该岩心夹持器拆装简便、耐用性高。
本说明书所提供的岩心夹持器主要针对渗透率级差较大的岩心样品,具体的,岩心样品的渗透率可以沿着第一方向逐渐递减。例如,该岩心样品的渗透率自下而上逐渐递减。
如图1至图2所示,本说明书的实施方式中所提供的岩心夹持器主要包括:筒体,设置在该筒体内的密封套筒2、设置在该密封套筒2两端的垫片5、端盖、堵头,用于对该密封套筒2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筒体可以呈中空的筒状,其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纵长延伸。该筒体具有相背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该筒体可以为分体的形式,从而有利于进行岩心样品的拆装和密封。
请结合参阅图3,具体的,该筒体可以包括:第一半筒11和第二半筒12。该第一半筒11和第二半筒12通过可拆卸的方式相连接。其中,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可以为螺栓连接,或者螺栓连接与铰接的方式相配合,或者还可以为其他连接方式,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一半筒11和第二半筒12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时,该第一半筒11和第二半筒12的外侧可以设置有安装孔,螺栓穿过该安装孔后,配合安装螺母,可以将该第一半筒11和第二半筒12相对接固定,形成岩心夹持器的筒体。其中,当该第一半筒11和第二半筒12进行对接安装时,该第一半筒11可以为该第二半筒12的上部,即该第一半筒11可以为上半筒体,该第二半筒12可以为下半筒体。当然,该上和下是对于操作者而言,沿着重力方向相对的上和下。
该第一半筒11和第二半筒12之间可以设置有卡槽定位机构,便于该第一半筒11和第二半筒12准确对接并进行径向限位。具体的,可以在第二半筒12中设置凹槽,在第一半筒11中设置与该凹槽相卡和的卡和部。当第一半筒11和第二半筒12对接时,该卡和部卡入该凹槽中,形成所述卡槽定位机构。
进一步的,在该凹槽中还可以设置有密封条13,该密封条13用于保证第一半筒11和第二半筒12对接位置的密封性。为了保证密封位置的可靠性,该密封条13可以采用耐酸碱橡胶。具体的,该密封条13可以安放在第二筒体的凹槽中,当该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对接后,该密封条13能发生变形,从而达到初步密封的作用。其中,该密封条13可以为橡胶条。后续再由螺栓穿过第一半筒11和第二半筒12外侧的安装孔进行固定,实现整个筒体的完整密封。
一般的,该岩心夹持器还包括用于支撑该筒体的底座7。具体的,作为下半筒体的第二半筒12可以固定在该底座7上。所述底座7可以采用耐腐蚀材料,以提高其使用寿命。
请结合参阅图4,所述筒体内设置有用于密封岩心样品100侧壁的密封套筒2。该密封套筒2设置在该筒体与岩心样品100之间。所述密封套筒2可以采用耐酸碱橡胶,以提高该密封套筒2的耐腐蚀性,进而延长该密封套筒2的使用寿命。
整体上,该密封套筒2也沿着第二方向纵长延伸。该密封套筒2的外侧设置有第一限位件。该筒体的内侧设置有第二限位件,该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相配合形成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用于对密封套筒2进行限位,具体的,用于限制所述密封套筒2相对所述筒体轴向移动和径向转动。该第二限位机构可以采用高强度钢制成,其可以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筒体的内侧。其中,该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为焊接,当然也可以其他方式,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
具体的,该第一限位件可以为在密封套筒2的外壁上,沿着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凸起。具体的,该密封套筒2的外轮廓横截面可以呈矩形或者正方行,该密封套筒2的外侧壁可以由四个侧壁围成。所述第二限位件可以为设置在所述四个侧壁上的不连续的凸起。即四个侧壁中,每个侧壁的中部均设置有一个凸起。
具体的,该第二限位件可以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内壁上,沿着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凹槽。该筒体内壁上设置的第二限位件用于和第一限位件相配合,该第二限位件的形状、个数、分布位置等与该第一限位件相匹配。例如,该第一限位件沿着第二方向设置3组,每组设置四个凸起,则该第二限位件也沿着第二方向设置3组,每组设置四个凹槽。组装时,密封套筒2壁身上的三组凸起与筒体内壁上的三个凹槽对应固定,可实现密封套筒2在安装和实验过程中不发生扭转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筒体的两端分别与端盖螺纹连接。密封圈8安放在端盖与密封套筒2之间,通过螺纹拧紧端盖的过程使密封圈8封堵密封套筒2与筒体之间缝隙,实现环压空间的密封。为了保证密封的可靠性,该密封圈8可以采用耐酸碱腐蚀的橡胶制成。
请结合参阅图5和图6,在所述密封套筒2与所述岩心样品100之间设置有支架。该支架主要用于和堵头上的开孔相连通,用于形成流体流通的流动通道。该支架可以采用高强度钢制成,以保证能可靠地支撑在岩心样品100的两侧,与岩心样品100之间形成可靠的流体通道。
具体的,该支架可以包括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所述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用于分布在所述岩心样品100的两侧,例如,该第一支架31位于靠近该岩心样品100渗透率高的一侧,该第二支架32位于靠近该岩心样品100渗透率低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支架31用于面对所述岩心样品100的一侧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有贯通的第一凹槽310,所述第二支架32面对所述岩心样品100的一侧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有贯通的第二凹槽。
第一支架31、第二支架32安装时,设置有凹槽的一侧与岩心样品100紧贴后同岩心样品100一起放入密封套筒2中,凹槽与岩心样品100之间的空间可以为流体沿着第一方向通过岩心样品100提供主流动通道。
请结合参阅图7和图8,在该筒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堵头、垫片5和端盖。其中,第一堵头41、第一垫片5和第一端盖61设置在该筒体的第一端;第二堵头42、第二垫片5和第二端盖62设置在该筒体的第二端。第一堵头41和第二堵头42与该主流动通道相连通,其中,一个堵头用于作为流体的入口,另一个堵头作为流体的出口。
以第一端的第一堵头41为例,其可以包括:推压件和流通件412两部分。其中,该推压件整体可以呈环状,该推压件的内表面用于和流通件412的部分外表面相配合。例如,当该流通件412用于套设该推压件的部分为圆柱型时,该推压件中部的开孔为圆孔。当然,该流通件412用于套设该推压件的部分并不限于上述形状,同样的,该推压件的形状也并不限于上述形状。
该流通件412可以包括用于和该推压件相配合的圆柱段和长方体段,该长方体段为设置有支架的密封套筒2一端相配合的伸入段。其中,该流通件412部分的外表面用于设置有支架的密封套筒2的开孔相配合。该流通件412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流通流体的端部通道,该端部通道能与主流动通道相连通。
装配时,推压件套于流通件412圆柱部分上,推压件可以与端盖螺纹连接,拧紧推压件过程中推动流通件412在密封套筒2内运动,直至与岩心接触后无法进一步拧紧推压件为止。此时,密封套筒2两侧的垫片5直接紧贴左右流通件412上,在实验中保证其与岩心样品100端面压实,防止流体从流通件412与岩心端面间窜逸。
具体的,可以在该流通件412面向岩心样品100的端面上设置一个用于防止放置垫片5的凹槽。实验中紧压岩心样品100的端面,保证原油饱和过程中,原油从流通件412的下部孔进入第一支架31与岩心样品100之间的空间(即第一凹槽310中)后,通过岩心样品100后从流通件412上部的端部通道流出。
常压条件下,垫片5嵌入堵头的凹槽后可以凸出端面1MM左右,后续在堵头旋拧过程中会压缩该垫片5,使得该垫片5与堵头的端面齐平。该垫片5可以为耐腐蚀的橡胶材料制成。
与常规单一孔径通道堵头不同,在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中,对该流通件412将单一孔径通道的横截面形状进行改进,以此增加原油流动面积,从而降低原油在堵头内的流动阻力。
所述堵头的推压件设置有用于和外部环压阀门相连接的第一通道,所述流通件412中设置有横截面整体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横截面大于所述第一通道的横截面。
具体的,该流通件412中第二通道的横截面形状可以由原来的圆形,变为梯形。当然该第二通道的横截面形状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所有增加原油流动空间的方式都可以减小其流动阻力,例如该第二通道的横截面还可以为长方形,正方形等。
实验时,原油从流通件412下部的端部通道进入下部的第一支架31与岩心样品100之间的空间(主流动通道)后,纵向依次通过高渗透、(中渗透、)低渗透岩心,油驱替出的水进入上部的第二支架32后从另一侧的流通件412上部的端部通道流出,整个驱替过程原油前缘接触的岩心部位不存在平面非均质性,能够形成类活塞式推进,在通过高渗透层后,又均匀推进进入中、低渗透层,发挥驱替作用,进而实现提高岩心低渗透层饱和度的目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位于该密封筒体两侧的第一堵头41和第二堵头42上可以一个设置有作为入口的第一端部通道,另外一个上设置有作为出口的第二端部通道。例如,第一堵头41上设置有作为入口的第一端部通道,第二堵头42上设置有作为出口的第二端部通道。其中,该第一端部通道靠近第一支架31的第一凹槽310,第二端部通道靠近第二支架32的第二凹槽。
实验时,流体(原油)从第一堵头41内的第一端部通道进入第一凹槽310,然后沿着第一方向移动,形成类似活塞式推进,在通过高渗透层后,又均匀推进进入中、低渗透层,最后通过第二凹槽,从第二端部通道流出,发挥驱替作用,进而实现提高岩心低渗透层饱和度的目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位于该密封筒体两侧第一堵头41和第二堵头42中可以分别设置有作为入口的第一端部通道和作为出口的第二端部通道。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31位于靠近岩心样品100渗透率高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架32位于靠近所述岩心样品100渗透率低的一侧。其中,第一堵头41和第二堵头42中分别靠近第一支架31的第一端部通道(即位于岩心样品100高渗透率侧的第一端部通道)作为入口,与所述第一凹槽310相对接。第一堵头41和第二堵头42靠近第二支架32的第二端部通道(即位于岩心样品100低渗透率侧的第二端部通道)作为出口,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对接。
实验时,流体(原油)从第一堵头41和第二堵头42的第一端部通道同时注入,相向运动,快速充满第一凹槽310;然后整体沿着第一方向移动,形成类似活塞式推进,在通过高渗透层后,又均匀推进进入中、低渗透层;最后通过第二凹槽,分别从两侧的第二端部通道流出。整个流体能够对岩心样品100中的被注入的流体能够较佳均匀、高效地驱替,即注入的流体能够均匀、高效地发挥驱替作用,较佳地实现提高岩心低渗透层饱和度的目的。
请对比参阅图9和图10,其中,图9是常规岩心夹持器饱和油过程油驱路线示意图。原油从一侧进入后,会向高渗透层汇集,导致低渗透层和中渗透层都没有原油流经,导致岩心中低渗透层饱和度较低的问题。
应用本申请中所提供的岩心夹持器进行非均质岩心饱和油实验时,将带有凹槽的第一支架31、第二支架32贴紧饱和实验用水后的岩心样品100,该岩心样品100可以为长方体,具体的尺寸可以为:长×宽×高=30CM×4.5CM×4.5CM。该岩心样品100的三层渗透率可以分别为4000MD/1000MD/50MD。该第一支架31、第二支架32的凹槽正对岩心样品100,两端边缘齐平后,将岩心样品100带支架一同放入密封套筒2内,岩心样品100的高渗透层在下方。旋拧螺纹连接推压件推动流通件412进入密封套筒2内不能再动为止。根据实验需求,通过环压阀门加压3MPA,实现密封套筒2对岩心的完全抱死,即完成非均质岩心的安装。
请参阅图10,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岩心夹持器饱和油过程油驱路线示意图。在饱和油实验中,通过流通件412的下阀门注入黏度为9.8MPA.S的原油。原油流经流通件412的梯形面状通道进入第一支架31的第一凹槽310后,整个驱替过程原油前缘接触的岩心部位不存在平面非均质性,能够形成类活塞式推进,岩心中的水被原油驱替进入第二支架32的第二凹槽后,分别从两端流通件412的上阀门流出,当两端的出口不再出水时,岩心达到饱和状态。将饱和好的岩心取出,用切割机沿层间分割线切割后,采用片状饱和度电极测试低渗透层饱和度为68.6%,较常规岩心夹持器低渗透层54.5%饱和度值提高14.1%。
本发明通过重新设计岩心夹持器结构,提出饱和油过程中使原油纵向通过岩心样品100,形成类活塞驱替来克服大级差非均质岩心低渗透层饱和度较低的问题。
进一步的,本申请通过对岩心夹持器结构的改进,简化了密封套筒2的安装及固定的步骤,提高实验工作效率。使用时,将第一堵头41和第二堵头42和第一端盖61、第二端盖62卸下,拧下位于上部的第一半筒11外的固定螺栓,即可取下第一半筒11,方便取出损坏的密封套筒2。
通过第二筒体的第二限位件将新密封套筒2精确定位,然后将第一筒体嵌入垫有密封条13的第二筒体,拧紧固定螺栓。在左右两侧分别紧贴密封套筒2放置密封圈8,安装第一端盖61和第二端盖62,从而实现密封套筒2的更换操作。
本文引用的任何数字值都包括从下限值到上限值之间以一个单位递增的下值和上值的所有值,在任何下值和任何更高值之间存在至少两个单位的间隔即可。举例来说,如果阐述了一个部件的数量或过程变量(例如温度、压力、时间等)的值是从1到90,优选从20到80,更优选从30到70,则目的是为了说明该说明书中也明确地列举了诸如15到85、22到68、43到51、30到32等值。对于小于1的值,适当地认为一个单位是0.0001、0.001、0.01、0.1。这些仅仅是想要明确表达的示例,可以认为在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列举的数值的所有可能组合都是以类似方式在该说明书明确地阐述了的。
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范围都包括端点以及端点之间的所有数字。与范围一起使用的“大约”或“近似”适合于该范围的两个端点。因而,“大约20到30”旨在覆盖“大约20到大约30”,至少包括指明的端点。
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
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发明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发明主题的一部分。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岩心夹持器,所述岩心夹持器内用于设置岩心样品,所述岩心样品的渗透率沿着第一方向逐渐递减,其特征在于,所述岩心夹持器包括:
筒体,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纵长延伸,所述筒体具有相背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密封套筒,设置在所述筒体与所述岩心样品之间,
支架,设置在所述密封套筒与所述岩心样品之间,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用于分布在所述岩心样品的两侧;所述支架用于面对所述岩心样品的一侧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有贯通的凹槽;
堵头,设置在所述密封套筒两端且内部设置有端部通道;
垫片,用于设置在所述堵头与所述岩心样品之间;所述端部通道与所述凹槽相连通形成流动通道,原油能通过一端的所述端部通道流经该凹槽后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流过所述岩心,最后通过另一端的端部通道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心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用于面对所述岩心样品的一侧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有贯通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支架用于面对所述岩心样品的一侧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有贯通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支架位于靠近岩心样品渗透率高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架位于靠近所述岩心样品渗透率低的一侧;
所述堵头包括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所述第一堵头中设置有用于作为入口的第一端部通道;所述第二堵头中设置有作为出口的第二端部通道;
所述第一端部通道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接,所述第二端部通道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对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岩心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中均分别设置所述第一端部通道和所述第二端部通道,原油从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的第一端部通道进入第一凹槽后,以柱塞的推进方式流经所述岩心样品后通过所述第二凹槽,从所述第二端部通道流出。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岩心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岩心夹持器还包括端盖,所述堵头包括:推压件和流通件,所述推压件呈中空的环状,套设在所述流通件上,所述推压件的外壁与所述端盖螺纹配合,在悬拧螺纹过程中,所述推压件带动所述流通件压缩所述垫片,所述垫片压紧所述岩心样品的端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岩心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的推压件设置有用于和外部环压阀门相连接的第一通道,所述流通件中设置有横截面整体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横截面大于所述第一通道的横截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岩心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压件呈圆环状,所述流通件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具有圆柱段和长方体段,所述长方体段部分用于伸入所述密封套筒的端部,所述长方体段在靠近所述岩心样品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垫片的凹槽,在常压条件下,所述垫片凸出于所述长方体段的端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心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套筒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纵长延伸,所述密封套筒的外侧设置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筒体的内侧设置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相配合形成用于限制所述密封套筒相对所述筒体轴向移动和径向转动的限位机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岩心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套筒采用耐酸碱腐蚀的橡胶材料制成,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密封套筒一体成型,所述第二限位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筒体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岩心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为在所述筒体的内壁上沿着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凹槽;所述第一限位件为在所述密封套筒的外侧沿着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凸起。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心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括:通过可拆卸方式相连接的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所述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之间设置有用于径向限位的卡槽定位机构。
CN201910967950.4A 2019-10-12 2019-10-12 岩心夹持器 Active CN1106091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67950.4A CN110609131B (zh) 2019-10-12 2019-10-12 岩心夹持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67950.4A CN110609131B (zh) 2019-10-12 2019-10-12 岩心夹持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09131A CN110609131A (zh) 2019-12-24
CN110609131B true CN110609131B (zh) 2020-10-27

Family

ID=68894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67950.4A Active CN110609131B (zh) 2019-10-12 2019-10-12 岩心夹持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091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27987A (zh) * 2020-09-28 2022-05-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岩心密封保存装置、取气装置及采样方法
CN114544457A (zh) * 2022-01-15 2022-05-27 江苏华安科研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微波加热非金属岩心夹持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64943U (zh) * 2010-12-17 2011-12-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层内非均质模型水驱油效率评价系统
CN201908652U (zh) * 2010-12-17 2011-07-2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非均质多层岩心夹持器
CN203443906U (zh) * 2013-08-15 2014-02-1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ct扫描非均质模型的实验装置
CN203595710U (zh) * 2013-09-04 2014-05-1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层内非均质模型层间裂缝效应的检测系统
CN203808987U (zh) * 2014-05-08 2014-09-03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模拟层内非均质性的二维可视填砂模型及二维可视渗流实验装置
CN104005742B (zh) * 2014-05-29 2016-06-15 东北石油大学 一种用于实验室内模拟非均质性储层差异注水的方法以及装置
CN105067792B (zh) * 2015-07-03 2016-04-06 东北石油大学 一种模拟矿场分质分注的实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09131A (zh) 2019-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09131B (zh) 岩心夹持器
US4313828A (en) High pressure tubing coupler
DE3307560A1 (de) Auswechselbare saeulenpatrone fuer fluessigkeits-chromatographen
CN101482179A (zh) 多重n型密封装置
CN113295552B (zh) 高温高压真三轴直剪破裂渗流耦合测试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3109181A (zh) 高温高压常规三轴直剪破裂渗流耦合测试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2900394A (zh) 可洗井自验封封隔器
CN101435509A (zh) n型密封装置
CA2976093C (en) Aircraft landing gear shock absorber assembly
JPH0972310A (ja) ピストン用シール装置
CN215598958U (zh) 一种岩心夹持器及岩心径向渗透率测量装置
CA3131122A1 (en) Device and process for maintaining zero capillary pressure boundary condition during core flood experiments
CN212616283U (zh) 一种外部冷却式密封函结构
CN108397189B (zh) 一种地层测试探头
CN210195721U (zh) 一种逆向充填工具
CN201288863Y (zh) 一种叠加安装液控单向阀
CN209930071U (zh) 全密封式潜油直线电机
CN1053656A (zh) 井中流体试样的取样工具
CN114000844A (zh) 原位自触发随钻成膜保质取心装置的底部密封机构
RU186587U1 (ru) Фильтрующий модуль
CN209083270U (zh) 注入阀
CN211081914U (zh) 一种电控主阀阀芯组件
CN214997507U (zh) 高精度套管漂浮接箍
CN212643207U (zh) 一种充液阀
CN210135070U (zh) 一种加大过流空间的阀限制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