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98958U - 一种岩心夹持器及岩心径向渗透率测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岩心夹持器及岩心径向渗透率测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98958U
CN215598958U CN202122187075.3U CN202122187075U CN215598958U CN 215598958 U CN215598958 U CN 215598958U CN 202122187075 U CN202122187075 U CN 202122187075U CN 215598958 U CN215598958 U CN 2155989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accommodating cavity
core holder
thrust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8707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趵
鲜成钢
申颖浩
李曹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riority to CN20212218707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989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989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989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文属于地质勘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岩心夹持器及岩心径向渗透率测量装置,所述岩心夹持器包括筒体、固定堵头和密封盖;所述筒体内部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底部设有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用于固定待测岩心的一端;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外侧壁设有外螺纹,所述密封盖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固定堵头在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抵接在所述待测岩心的另一端,并在所述密封盖的作用下将所述待测岩心固定在所述容纳腔中。本文通过三部分实现了岩心夹持器的组装,操作简单,实用性强,能有效避免气体轴向流动的问题,同时能够良好地密封实验装置,减小气体泄漏,降低实验误差。

Description

一种岩心夹持器及岩心径向渗透率测量装置
技术领域
本文属于地质勘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岩心夹持器及岩心径向渗透率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岩石是一种具有复杂的孔隙结构多孔介质,石油与天然气等流体在其中的运移特性是石油领域关注的焦点,而渗透率是表征流体在岩石中运移能力最关键的物理参数。随着国内外致密油气和页岩油气的开发力度不断增加,在岩心尺度能够准确测量特低渗透率和超低渗透率对于精准的油藏描述变得愈发重要。非稳态方法是行业内常用的测量低渗透率方法,通常做法是实施压力脉冲衰减实验,使气体在轴向方向流过圆柱形岩心,通过解析方法或者数值方法求得渗透率。与此同时,使气体在径向方向流过岩心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由于气体和岩石表面接触面积较大,具有节省测量时间的优点,在实现过程中需要比较大压力的气体注入装置中,现有的试验装置只是从垂向上对岩心进行固定,而且存在密封性风险,因此对试验结果的可靠性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提供可靠的试验装置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文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心夹持器及岩心径向渗透率测量装置,能够提高岩心夹持器的夹持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文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文提供一种岩心夹持器,包括筒体、固定堵头和密封盖;
所述筒体内部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底部设有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用于固定待测岩心的一端;
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外侧壁设有外螺纹,所述密封盖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固定堵头在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抵接在所述待测岩心的另一端,并在所述密封盖的作用下将所述待测岩心固定在所述容纳腔中。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还设有与外部真空泵连通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底部,并远离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
作为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为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尺寸和所述待测岩心的横截面尺寸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堵头包括抵接部、连接部和止推部;
所述抵接部沿着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进入所述容纳腔中,并抵接在所述待测岩心上,所述抵接部的横截面尺寸与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横截面尺寸一致;
所述连接与所述抵接部连接,所述止推部固定在所述连接部上,用于接收所述密封盖的推力,将所述抵接部推进所述容纳腔中,以固定所述待测岩心。
进一步地,所述抵接部的侧壁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容纳腔的内侧壁配合,以密封所述容纳腔的内部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盖包括调节部和端盖部;
所述调节部呈中空的圆筒设置,所述圆筒的横截面尺寸与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外侧壁的横截面尺寸一致,所述圆筒的内壁设有内螺纹,与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外侧壁上的外螺纹配合;
所述端盖部固定在所述调节部的一端,并与所述调节部形成调节腔,所述调节腔与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外侧壁上的外螺纹配合,将所述固定堵头固定在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
作为可选地,所述端盖部上开设有止推槽,所述止推槽用于容纳所述止推部,并通过所述调节腔的旋转推进所述止推部,以固定所述固定堵头。
进一步地,所述止推槽底部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连接部相配合,用于固定所述固定堵头径向位置。
作为可选地,所述固定堵头的底部设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伸入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用于固定所述待测岩心的一端。
另一方面,本文还提供一种岩心径向渗透率测量装置,所述系统包括上述所述的岩心夹持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文所述的岩心夹持器及心径向渗透率测量装置,所述岩心夹持器包括筒体、固定堵头和密封盖;所述筒体内部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底部设有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待测岩心的一端;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外侧壁设有外螺纹,所述密封盖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固定堵头在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抵接在所述待测岩心的另一端,并在所述密封盖的作用下将所述待测岩心固定在所述容纳腔中,本文通过三部分实现了岩心夹持器的组装,操作简单,实用性强,能有效避免气体轴向流动的问题,同时能够良好地密封实验装置,减小气体泄漏,降低实验误差。
为让本文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文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文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文实施例提供的岩心夹持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文实施例中筒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文实施例中固定堵头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文实施例中密封盖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文实施例提供的岩心径向渗透率测量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符号说明:
1、岩心夹持器;
2、真空泵;
3、压力检测单元;
4、控制单元;
5、渗透率计算单元;
10、筒体;
20、固定堵头;
30、密封盖;
40、待测岩心;
11、容纳腔;
12、第一固定部;
13、开口端;
14、外螺纹;
15、连接孔;
21、抵接部;
22、连接部;
23、止推部;
24、密封件;
31、调节部;
32、端盖部;
33、止推槽;
34、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文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文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文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文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文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文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现有技术中,岩心径向渗透率,特别是低渗透率的计算方法一般是非稳态方式,即实施压力脉冲衰减实验,使气体在轴向方向流过圆柱形岩心,通过解析方法或者数值方法求得渗透率,在实现过程中需要比较大压力的气体注入装置中,因此气体和岩心表面接触面积越大,越能提高测量的效率,较大,具有节省测量时间的优点,在实现过程中需要比较大压力的气体注入装置中,现有的试验装置只是从垂向上对岩心进行固定,而且存在密封性风险,因此对试验结果的可靠性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岩心夹持器,所述岩心夹持器通过在结构上的改进,可以实现岩心在横向上的固定,通过还能保证密封效果,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岩心夹持器1包括筒体10、固定堵头20和密封盖30;
所述筒体10内部设有容纳腔11,所述容纳腔11的底部设有第一固定部12,所述第一固定部12用于固定待测岩心40的一端;
所述容纳腔11的开口端13外侧壁设有外螺纹14,所述密封盖30设有与所述外螺纹14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固定堵头20在所述容纳腔11的开口端13抵接在所述待测岩心40的另一端,并在所述密封盖30的作用下将所述待测岩心40固定在所述容纳腔11中。螺纹配合简单高效,可以实现所述待测岩心40的快速装配,还能保证密封性,提高了岩心径向渗透率测量的效率和准确性。
由于所述岩心夹持器1的尺寸(即直径r1)大于所述岩心的尺寸(即直径r2),作为优选地,所述岩心被固定在所述岩心夹持器1(即容纳腔11)底部的中间位置,这样在所述容纳腔11侧壁和岩心侧面之间形成了空气流通的空间,所述空间可以用于接收外部通入的气体,以及将该空间内的气体渗入到所述岩心的内部孔隙中,从而便于所述岩心渗透率的测量。
所述筒体10、所述固定堵头20和所述密封盖30的材料可以以不锈钢,这样可以承受较大的气体压力,比如能承受35Mpa的压力。
在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固定部12为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尺寸和所述待测岩心40的横截面尺寸一致。这样将所述待测岩心40固定在所述圆形凹槽中就能避免发生横向漂移,在冲入高压气体时,也能保证所述待测岩心40横向的稳定,另外通过圆形凹槽的设置,可以将所述待测岩心40的一端面完全嵌入到所述圆形凹槽中,避免了气体从该端面进入到所述待测岩心40中,有效了的减少了气体轴向流动的问题,作为可选地,所述圆形凹槽的深度可以为0.1mm-0.5mm,比如可以为0.2mm、0.3mm等,不做限定。
在本说明书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12也可以为凸起结构,相应地,在所述待测岩心40的一个端面开设有凹槽结构,这样通过所述凸起结构和所述凹槽结构的配合,也能将所述待测岩心40稳定的固定在所述岩心夹持器1中,提高了渗透率测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所述凸起结构可以为圆形凸起、锥形结构等,本说明书不做限定,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12也可以有其他的结构形式,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如图2所示,为了实现岩心夹持器1与外部环境的连通,便于将外部气体注入到所述岩心夹持器1内部,作为可选地,所述筒体10还设有与外部真空泵连通的连接孔15,所述连接孔15设置在所述容纳腔11的底部,并远离所述第一固定部12设置。也就是说,通过所述连接孔15,可以通过外部真空泵将气体注入到所述筒体10与所述待测岩心40之间的空间中,从而便于测量所述待测岩心40的径向渗透率。
当所述第一固定位为圆形凹槽时,在所述容纳腔11的底部还形成有环形凸台,即所述容纳腔11底部除去所述圆形凹槽的部分,可以在所述圆环凸台上开设连接孔15,以便于外部真空泵抽真空、向容纳腔11内注入气体等操作,作为可选地,所述连接孔15的直径可以为0.2mm-0.7mm,比如可以为0.2mm、0.3mm、0.4mm、0.5mm等。
在本说明书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孔15还可以开设在所述筒体10的侧壁,这样可以保证外部真空泵能完全调节所述待测岩心40和所述容纳腔11侧壁之间的空间。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装配所述待测岩心40,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堵头20包括抵接部21、连接部22和止推部23;
所述抵接部21沿着所述容纳腔11的开口端13进入所述容纳腔11中,并抵接在所述待测岩心40上,所述抵接部21的横截面尺寸与所述容纳腔11的开口端13横截面尺寸一致;
所述连接与所述抵接部21连接,所述止推部23固定在所述连接部22上,用于接收所述密封盖30的推力,将所述抵接部21推进所述容纳腔11中,以固定所述待测岩心40。
也就是说,通过所述固定堵头20可以将所述容纳腔11形成密封空间,同时还能将所述待测岩心40稳定的固定在所述密封空间内,所述抵接部21可以为圆柱状,并且所述圆柱状直径与所述容纳腔11的开口端13直径一致,这样就能将所述抵接部21插入到所述容纳腔11的开口端13来实现一定的密封效率,所述抵接部21的底部用于推动所述待测岩心40,以确定所述待测岩心40的稳定。
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密封空间的密封效果,还可以在所述抵接部21的侧壁设置密封件24,所述密封件24与所述容纳腔11的内侧壁配合,以密封所述容纳腔11的内部空间。进一步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所述抵接部21的侧壁开设密封槽,将所述密封件24固定在所述密封槽中,这样可以密封在密封件24与所述容纳腔11内侧壁发生挤压时导致密封件24脱落。作为可选地,所述密封件24为至少一个密封圈,围绕所述抵接部21的侧壁设置,这样可以提高所述密封环境的密封效果,避免气体外泄,作为可选地,所述密封件24可以为O型橡胶密封圈,在于所述容纳腔11内侧壁挤压过程中起到了密封效果。
其中所述抵接部21、所述连接部22和所述止推部23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提高所述固定堵头20的强度,进而提高了所述固定堵头20的寿命,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22可以为圆柱状、长方体等规则形状,也可以为不规则形状,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不做限定,所述连接部22的横截面最大尺寸可以不超过所述抵接部21的横截面尺寸。所述止推部23设置在所述连接部22的侧壁,由所述连接部22的侧壁向外延伸形成所述止推部23,作为可选地,所述止推部23可以为圆环状等结构,通过所述止推部23和所述连接部22可以将所述抵接部21快速的推入到所述容纳腔11的开口端13,另外在测量完毕后,通过所述连接部22和所述止推部23便于将所述抵接部21从所述容纳腔11的开口端13拔出,提高了所述待测岩心40的装配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所述待测岩心40轴向上的固定效果,所述固定堵头20的底部设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伸入所述容纳腔11的开口端13,用于固定所述待测岩心40的一端。也就是说,在所述抵接部21与所述待测岩心40的接触部位设置第二固定部,从而实现了所述待测岩心40另一端的横向固定,所述第二固定部的设置方式和所述第一固定部12的设置方式一致,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密封盖30包括调节部31和端盖部32;
所述调节部31呈中空的圆筒设置,所述圆筒的横截面尺寸与所述容纳腔11的开口端13外侧壁的横截面尺寸一致,所述圆筒的内壁设有内螺纹,与所述容纳腔11的开口端13外侧壁上的外螺纹14配合;
所述端盖部32固定在所述调节部31的一端,并与所述调节部31形成调节腔,所述调节腔与所述容纳腔11的开口端13外侧壁上的外螺纹14配合,将所述固定堵头20固定在所述容纳腔11的开口端13。
可以理解为,所述固定堵头20设置在所述调节部31和所述端盖部32组成的调节腔内,所述调节部31与所述筒体10的外侧壁上的螺纹配合,通过旋转推进将所述密封盖30中的端盖部32逐渐靠近所述容纳腔11的开口端13,从而实现了所述待测岩心40的固定。
其中,所述端盖部32为密封板,这样可以使得所述连接部22抵接在所述密封板上,通过旋转所述调节部31,调节所述密封板的位置,当所述密封板向下(即相对所述岩心夹持器1)运动时,所述密封板抵接在所述连接部22上,进而推动所述连接部22向下运动,直到停止。
在本说明书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端盖部32上开设有止推槽33,相当于在密封板上开设有一个凹槽,所述止推槽33用于容纳所述止推部23,并通过所述调节腔的旋转推进所述止推部23,以固定所述固定堵头20。作为可选地,所述止推槽33以所述端盖部32的中心点开设,通过设置所述止推槽33可以实现所述止推部23轴向上的定位,从而避免了在推进所述抵接部21的过程中发生偏移,从而降低了容纳腔11内部空间泄气的可能性。
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止推槽33底部开设有定位孔34,所述定位孔34与所述连接部22相配合,用于固定所述固定堵头20径向位置。因此通过设置所述定位孔34,可以进一步的对所述连接部22的轴向位置进行固定,从而在推进所述抵接部21时,进一步提高了轴向上的稳定性,避免了发生偏移。
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岩心夹持器的密封效果,还可以在所述止推槽33上设置密封件,这样可以实现所述止推槽33和所述止推部23的紧密结合,进一步实现了密封,当然还可以在所述调节部31中的螺纹上设置相应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在螺纹的配合处,从而保证了所述密封盖30和所述固定堵头20之间的密封效果,这样通过在所述容纳腔的外侧形成另一个密闭环境,从而提高了所述容纳腔的密封效果。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可以提供所述岩心夹持器的装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切割圆柱形岩心,使其上下表面光滑平整,严格垂直于轴向方向并互相平行。岩心半径r1,长度L。将待测岩心置于与其半径相同的筒体底部的圆形凹槽内,将固定堵头垂直伸进筒体的开口端内并压紧,使其下表面和待测岩心的上表面紧密接触。
步骤二:使顶端密封盖的内螺纹与筒体的外螺纹紧密结合,在垂直方向旋转顶端密封盖的外表面使其和筒体、固定堵头成为一个整体,至不能旋转为止。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岩心夹持器通过筒体、固定堵头和密封盖三个部分组装完成,装置操作简单,实用性强,能够有效避免气体轴向流动的问题,同时能够良好地密封实验装置,减小气体泄漏,降低实验误差。
在上述提供的岩心夹持器的基础上,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岩心径向渗透率测量装置,如图5所示,所述系统包括上述所述的岩心夹持器1,所述岩心夹持器1用于固定待测岩心40,并在所述待测岩心40和所述岩心夹持器1侧壁之间形成密封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真空泵2,所述真空泵2与所述岩心夹持器1连通,用于向所述密封空间通入气体;
控制单元4,用于控制向所述密封空间以恒定第一气体压力注入气体,进而向所述密封空间继续注入第二气体压力,所述第二气体压力大于所述第一气体压力;
压力检测单元3,用于检测获得第一气体压力和第二气体压力,并记录所述密封空间内在注入第二气体压力后的压力衰减曲线,直到获得平衡压力;
渗透率计算单元5,根据岩心夹持器1和所述待测岩心40的尺寸参数,以及所述压力检测单元3的检测数据,计算获得所述待测岩心40的径向渗透率。
通过上述提供的岩心径向渗透率测量装置降低了气体在径向流动达到平衡的时间,结合现有的压力脉冲衰减法测量渗透率,可以快速测量岩心的渗透度,特别适用于低渗透岩心。
在上述提供的岩心径向渗透率测量装置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所述装置测量岩心的径向渗透率,测量的过程可以如下步骤所示:
步骤1:利用上述所述的岩心夹持器将待测岩心固定,并在所述待测岩心和所述岩心夹持器侧壁之间形成密封空间;
步骤2:向所述密封空间以恒定第一气体压力p1注入气体;
步骤3:向所述密封空间继续注入第二气体压力p2,所述第二气体压力大于所述第一气体压力;
步骤4:实时获取所述密封空间内的压力衰减曲线以及最终的平衡压力pe
步骤5:根据岩心夹持器和所述待测岩心的尺寸参数、第一气体压力、第二气体压力以及所述压力衰减曲线,计算获得所述待测岩心的径向渗透率。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向所述密封空间以恒定第一气体压力注入气体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密封空间内气体抽出,以形成真空环境。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述待测岩心的径向渗透率计算过程可以为
①计算岩心孔隙度,公式为:
Figure BDA0003256179710000101
其中,φ为岩心孔隙度,r1待测岩心半径,r2为筒体内容纳腔半径,p1为第一气体压力,p2为第二气体压力,pe为平衡压力。
②计算环形空间(即岩心外侧壁和容纳腔内侧壁之间的空间)与岩心孔隙体积的比值:
Figure BDA0003256179710000102
其中,α为环形空间和岩心孔隙体积的比值。
③计算θ1
αθnJ0n)+J1n)=0
其中,J0和J1是阶数为0和1时的贝索尔公式。θ1为此等式的第一个正解。
④定义无量纲数λ:
Figure BDA0003256179710000103
其中,p是随时间变化的环形空间内的压力。
⑤绘制λ和时间t的关系图,使用最小二乘法对数据进行直线拟合,得到斜率m。
⑥径向渗透率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256179710000111
其中,μ为气体粘度,cg为气体压缩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劳动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系统或装置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
应理解,在本文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文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还应理解,在本文实施例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文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岩心夹持器和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岩心夹持器和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文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文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文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文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岩心夹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固定堵头和密封盖;
所述筒体内部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底部设有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用于固定待测岩心的一端;
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外侧壁设有外螺纹,所述密封盖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固定堵头在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抵接在所述待测岩心的另一端,并在所述密封盖的作用下将所述待测岩心固定在所述容纳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心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还设有与外部真空泵连通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底部,并远离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心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为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尺寸和所述待测岩心的横截面尺寸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心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堵头包括抵接部、连接部和止推部;
所述抵接部沿着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进入所述容纳腔中,并抵接在所述待测岩心上,所述抵接部的横截面尺寸与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横截面尺寸一致;
所述连接与所述抵接部连接,所述止推部固定在所述连接部上,用于接收所述密封盖的推力,将所述抵接部推进所述容纳腔中,以固定所述待测岩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岩心夹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部的侧壁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容纳腔的内侧壁配合,以密封所述容纳腔的内部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岩心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包括调节部和端盖部;
所述调节部呈中空的圆筒设置,所述圆筒的横截面尺寸与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外侧壁的横截面尺寸一致,所述圆筒的内壁设有内螺纹,与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外侧壁上的外螺纹配合;
所述端盖部固定在所述调节部的一端,并与所述调节部形成调节腔,所述调节腔与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外侧壁上的外螺纹配合,将所述固定堵头固定在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岩心夹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盖部上开设有止推槽,所述止推槽用于容纳所述止推部,并通过所述调节腔的旋转推进所述止推部,以固定所述固定堵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岩心夹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推槽底部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连接部相配合,用于固定所述固定堵头径向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心夹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堵头的底部设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伸入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用于固定所述待测岩心的一端。
10.一种岩心径向渗透率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岩心夹持器。
CN202122187075.3U 2021-09-10 2021-09-10 一种岩心夹持器及岩心径向渗透率测量装置 Active CN2155989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87075.3U CN215598958U (zh) 2021-09-10 2021-09-10 一种岩心夹持器及岩心径向渗透率测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87075.3U CN215598958U (zh) 2021-09-10 2021-09-10 一种岩心夹持器及岩心径向渗透率测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98958U true CN215598958U (zh) 2022-01-21

Family

ID=79885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87075.3U Active CN215598958U (zh) 2021-09-10 2021-09-10 一种岩心夹持器及岩心径向渗透率测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989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18632A (zh) * 2023-08-29 2023-09-29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一种岩心渗透率测试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18632A (zh) * 2023-08-29 2023-09-29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一种岩心渗透率测试装置
CN116818632B (zh) * 2023-08-29 2023-11-10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一种岩心渗透率测试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45291B2 (en) Radial core floo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nalysis of static and/or dynamic properties of reservoir rock
US2842958A (en)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porous specimens by displacement
CN215598958U (zh) 一种岩心夹持器及岩心径向渗透率测量装置
KR101475831B1 (ko) 저류층 암석 코어 시료 공극률 측정장치 및 측정방법
US20020155033A1 (en) Fluid Separate conduit cartridge
CN107314950B (zh) 一种测定二氧化碳在多孔介质中扩散系数的方法
CN112881472B (zh) 流体驱替过程中岩样电阻率和核磁共振联测的方法与装置
LU101541B1 (en) Gas-liquid two-phase saturated coal rock sample experimental device and saturation test method
CN103940720B (zh) 一种超高压逐级加压式密封岩心夹持器
US7779672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easuring the minimum miscibility pressure of two phases
JPS6173053A (ja) コアサンプル試験用孔明き端部栓板
CN205920114U (zh) 一种定量模拟岩心夹持器
CN202024952U (zh) 混凝土渗透试验夹持器
CN106248551B (zh) 侧向分段取样原状粘土超滤试验装置
CN213633096U (zh) 一种用于端侧面缺失岩样的岩心夹持器
CN114486676A (zh) 一种快速测定渗透率的岩心夹持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0609131B (zh) 岩心夹持器
AU2019223350A1 (en) Integrated column and detector in a module for liquid chromatography
CN112113892A (zh) 一种用于端侧面缺失岩样的岩心夹持器及孔隙体积测试方法
EP3921621A1 (en) Device and process for maintaining zero capillary pressure boundary condition during core flood experiments
CN113484223B (zh) 全直径岩心夹持器
CN215339311U (zh) 一种具有密封结构的压裂试验装置
CN114018786A (zh) 用于测量低渗透土壤渗透系数的夹持装置及系统
CN217520981U (zh) 岩心渗透率测试设备的岩心夹持器
CN106940289B (zh) 热缩密封式多测点油气开采模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