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08618A - 一种外支撑式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及其叠放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外支撑式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及其叠放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608618A CN110608618A CN201910973408.XA CN201910973408A CN110608618A CN 110608618 A CN110608618 A CN 110608618A CN 201910973408 A CN201910973408 A CN 201910973408A CN 110608618 A CN110608618 A CN 1106086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ue gas
- cover
- inlet
- sealing cover
- sea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D—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SO FAR AS THEY ARE OF KINDS OCCURRING IN MORE THAN ONE KIND OF FURNACE
- F27D17/00—Arrangements for using waste heat; Arrangements for using, or disposing of, waste gases
- F27D17/001—Extraction of waste gases, collection of fumes and hoods used therefor
- F27D17/002—Details of the installations, e.g. fume conduits or seal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D—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SO FAR AS THEY ARE OF KINDS OCCURRING IN MORE THAN ONE KIND OF FURNACE
- F27D19/00—Arrangements of controlling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D—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SO FAR AS THEY ARE OF KINDS OCCURRING IN MORE THAN ONE KIND OF FURNACE
- F27D19/00—Arrangements of controlling devices
- F27D2019/0028—Regulation
- F27D2019/0031—Regulation through control of the flow of the exhaust gas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M—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OF THE CHARGES OR 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 F27M2003/00—Type of treatment of the charge
- F27M2003/04—Sinte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e And Refinement Of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外支撑式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及其叠放方法,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罩和环绕密封罩外表面的加强圈;密封罩上沿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一个入口烟道,烧结烟气经入口烟道循环进入密封罩,入口烟道上沿烟气流向依次设置有电磁阀和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还包括与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电性连接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接收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的反馈信息并调整电磁阀的开度。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外支撑式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释放了密封装置的内部空间,检修人员可以进入密封装置内部进行检修作业。通过增设控制装置,实时调整密封罩内的烟气流速,从而使得罩内烟气的流场分布更为均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烧结烟气循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烟气循环密封装置及其叠放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外支撑式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及其叠放方法。
背景技术
烧结烟气循环技术是选择性地将部分烧结烟气返回到烧结机台车上部的密封罩中循环使用的一种烟气利用技术,通过回收烟气中的余热和潜热,提高烧结热利用率,降低燃料配比,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粉尘等的排放量,同时提高脱硫脱硝系统的脱除效率,降低烟气净化系统的成本,从而实现节能减排。
烟气循环对烧结生产有重要作用,而密封罩是烟气循环工艺中最为重要的设备之一。例如CN104764340A公开了一种烟气循环系统,所述的烟气循环系统由烧结机、支管一、支管二、调节阀、再循环烟道、再循环风机和上悬式烟气罩组成。本发明利用再循环风机抽取烧结机中段风箱和后段风箱的烟气,再循环烟气经支管一和支管二进入再循环烟道,然后进入上悬式烟气罩,从烧结机顶部重新通入台车上的高温燃烧区,烟气中的NOx被焦炭还原为N2,从而脱除NOx。
CN105066700A公开了一种密封热风罩装置及其应用,包括在烧结机使用循环烟气部分安装有烟气罩,覆盖烧结机,所述烟气罩顶部设置循环进气管,循环进气管上安装有截止阀;所述烟气罩两侧设置紧急通气孔,紧急通气孔上安装有电动阀;所述烟气罩前后端面与烧结料层床面之间的缝隙处进行密封。
CN202648404U公开了一种循环烧结烟气的密封装置,包括在烧结机循环烟气部分安装有烟气罩,所述烟气罩两侧各设置若干循环烟气进气管,循环烟气进气管上接有紧急通气管,在两管上安装截止阀;所述烟气罩前后端面与烧结机料面之间的缝隙处各装有密封刷条,密封刷条基座上固定有密封刷条调节装置,调节装置通过螺栓与烟气罩相连;所述烟气罩两侧面与烧结机台车之间的缝隙处各装有密封刷条和迷宫式机械密封结构,上封板固定在烧结机台车上,下封板固定在烟气罩上,上下封板之间为迷宫式配合密封,密封刷条基座安插在下封板靠近烧结机台车一侧的梯形凹槽内。
CN208417523U公开了一种燃气喷吹烧结用多层联动式侧密封装置,该装置包括烧结机台车、密封罩、燃气喷吹装置、侧部密封装置。烧结机台车位于密封罩内。燃气喷吹装置位于烧结机台车的上方。该装置设有多层侧部密封装置。多层侧部密封装置设置在烧结机台车的两侧与密封罩的内侧面之间。侧部密封装置包括连接杆、旋转轴、承力板、密封板。连接杆的一端与密封罩的内侧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上设有旋转轴。承力板与旋转轴连接。密封板与承力板连接。密封板的末端贴近烧结机台车的外侧面。
但综合来看,目前现有的密封罩大都采用内部加强支撑,从而保证在高温烟气运行下密封罩的稳定性。但该设计的主要缺陷在于:内部支撑布满整个密封罩的内部空间,检修时人员无法顺利进入密封罩内部,台车、篦条等设备无法正常更换,在大型检修时因密封罩内部加强支撑占据了大部分空间,密封罩也无法堆叠存放,导致室内大面积空间被占用,给维修造成困难等问题。此外,现有的密封罩仍无法确保烟气在内部的流动均匀性,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密封装置以解决现有密封罩存在的烟气流场不均匀以及内部空间占用严重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支撑式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及其叠放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外支撑式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拆除了现有的密封装置内部的支撑杆,为了保证密封装置的强度,在密封装置外侧增设了加强圈,释放了密封装置的内部空间,检修人员可以进入密封装置内部进行检修作业。同时,由于密封装置内部中空,也改变了密封装置存放形式,在大型检修时可堆叠存放,减少密封装置的占地面积。此外,通过增设控制装置,实时调整密封罩内各点的烟气流速,从而使得罩内烟气的流场分布更为均匀,使得烧结料的烧结过程更为彻底。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外支撑式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所述的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罩和环绕密封罩外表面的加强圈。
所述的密封罩沿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一个入口烟道,烧结烟气经入口烟道循环进入密封罩,所述的入口烟道上沿烟气流向依次设置有电磁阀和烟气流速测量装置。
所述的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还包括与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电性连接的控制装置,所述的控制装置用于接收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的反馈信息并调整电磁阀的开度。
本发明提供的外支撑式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的主要发明点在于:
(1)拆除了现有的密封装置内部的支撑杆,为了保证密封装置的强度,在密封装置外侧增设了加强圈,释放了密封装置的内部空间,检修人员可以进入密封装置内部进行检修作业。同时,由于密封装置内部中空,也改变了密封装置存放形式,在大型检修时可堆叠存放,减少密封装置的占地面积。
(2)增设了控制装置,实时调整密封罩内各点的烟气流速,从而使得罩内烟气的流场分布更为均匀,使得烧结料的烧结过程更为彻底。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密封罩为空腔结构,烧结机台车位于密封罩的空腔内,烧结机烟道中的部分烧结烟气循环至密封罩,对烧结机台车上输送的烧结料进行加热。
优选地,所述的密封罩为中空的棚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密封罩的分为上下相接的罩顶和罩底,所述的罩顶为半圆柱弧形空腔结构,罩顶的两侧长边向下竖直延伸形成罩底。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罩顶的直径为D,所述罩底的高度为H,密封罩内烧结机台车宽度为L。
优选地,所述罩顶直径、罩底高度和烧结机台车宽度之间满足如下关系:
L≤D≤1.2L,0.05D≤H≤0.15D,例如D=L、D=1.1L、D=1.2L、H=0.05D、H=0.06D、H=0.07D、H=0.08D、H=0.09D、H=0.1D、H=0.11D、H=0.12D、H=0.13D、H=0.14D或H=0.15D,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的罩底的高度H为400~800mm,例如可以是400mm、450mm、500mm、550mm、600mm、650mm、700mm、750mm或800mm,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罩底外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支座。
优选地,所述的支座为三角形支座。
优选地,所述的三角形支座的支承角度为10~60°,例如可以是10°、15°、20°、25°、30°、35°、40°、45°、50°、55°或60°,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沿密封罩的长度方向,在所述的密封罩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外接补风管道。
优选地,所述的密封罩上沿长度方向等距设置1~10个进风口,例如可以是1个、2个、3个、4个、5个、6个、7个、8个、9个或10个,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密封罩上沿长度方向等距设置4个进风口。
优选地,所述的进风口的形状为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
优选地,所述的补风管道上设置冷风阀。
优选地,所述的进风口位于密封罩顶部。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密封罩外壁处沿周向设置至少一个入口烟道。
优选地,所述的入口烟道的截面形状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或梯形;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入口烟道的截面形状为梯形。
优选地,所述的入口烟道位于所述密封罩的侧面。
优选地,所述的入口烟道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20~90°,例如可以是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或90°,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入口烟道的开口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进风口和入口烟道位于密封罩的同一圆周上。
优选地,在密封罩的同一圆周上设置有一个进风口和一个入口烟道,其中,所述的进风口设置于密封罩顶部,所述的入口烟道设置于进风口一侧。
优选地,在密封罩的同一圆周上设置有一个进风口和两个入口烟道,其中,所述的进风口设置于密封罩顶部,所述的入口烟道对称设置于进风口两侧。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进风口和入口烟道位于不同的圆周上,其中,所述的进风口位于密封罩顶部。
优选地,所述的入口烟道交错分布于同一进风口两侧。
优选地,位于同一进风口两侧的入口烟道的轴线错开的直线距离为入口烟道半径至入口烟道直径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的入口烟道直径为1800mm,位于同一进风口两侧的入口烟道的轴线错开的直线距离为900~1800mm,例如可以是900mm、1000mm、1100mm、1200mm、1300mm、1400mm、1500mm、1600mm、1700mm或1800mm,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在本发明中,影响密封罩内烟气在烧结料料面处的分布均匀性的物理量有:进气方式、进气角度和罩底高度。其中,(1)根据入口烟道的位置不同,烧结烟气进入密封罩的位置和方式也随之改变,主要包括单侧进气、双侧对称进气和双侧交错进气;(2)进气角度与入口烟道的开口方向直接相关,可选为20~90°;
(3)密封罩的罩底高度可选为400~800mm。
以上参数经排列组合后可以得到不同进气方式以及结构尺寸的密封罩,为了探究哪一种组合方式对密封罩内的流场分布的均匀性更为有利。本申请针对上述物理量,即密封罩进气方式、进气角度和底座高度进行了流场模拟分析。
上述物理量选择的具体参数为:
(1)进气方式分为:单侧进气、双侧对称进气以及双侧交错进气,其中双侧交错进气又分为错开900mm(入口烟道半径的距离)、1400mm以及1800mm(入口烟道直径的距离)。
(2)进气角度分为:单侧进气时选择0°、30°、45°和60°;双侧进气时(包括双侧对称进气以及双侧交错进气)选择30°、45°和60°。
(3)底座高度分为:400mm、500mm、600mm、700mm和800mm。
同时,为了量化流场分布的均匀程度,引入相对标准偏差Cv定量判断烟气在料面时的气体分布均匀性。
Cv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Cv为相对标准偏差;s为标准偏差;是各个速度点的平均值;vi是各个点的速度值。相对标准偏差Cv值越小表明气体流速分布越均匀。
经过模拟计算,确定可使烧结料料面流场分布均匀的最优结构参数如下:
(1)进气方式可以采用单侧60°进气、双侧对称30°进气或双侧交错1400mm进气;
(2)罩底高度选择500mm或700mm。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沿密封罩的长度方向,所述的密封罩上并排设置至少一个加强圈,所述的加强圈紧贴密封罩周向设置。
优选地,沿密封罩的长度方向,在所述的密封罩上并排等距设置1~10个加强圈,例如可以是1个、2个、3个、4个、5个、6个、7个、8个、9个或10个,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密封罩上沿长度方向等距设置4个加强圈。
优选地,所述的加强圈为工形加强圈、矩形加强圈和T形加强圈。
需要说明的是,加强圈的数量与进风口或入口管道的数量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密封罩的大小确定加强圈的数量。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外支撑式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的叠放方法,将第一方面所述的外支撑式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层层堆叠放置。
所述的叠放方法包括:在密封装置放置、收纳或运输过程中,底层密封装置两侧的支座架撑住上一层密封装置两侧的支座,按此方式层层堆叠。
本发明所述的数值范围不仅包括上述例举的点值,还包括没有例举出的上述数值范围之间的任意的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外支撑式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拆除了现有的密封装置内部的支撑杆,为了保证密封装置的强度,在密封装置外侧增设了加强圈,释放了密封装置的内部空间,检修人员可以进入密封装置内部进行检修作业。同时,由于密封装置内部中空,也改变了密封装置存放形式,在大型检修时可堆叠存放,减少密封装置的占地面积。
(2)通过增设控制装置,实时调整密封罩内各点的烟气流速,从而使得罩内烟气的流场分布更为均匀,使得烧结料的烧结过程更为彻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撑式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密封装置的叠放状态示意图。
其中,1-密封罩;2-加强圈;3-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外支撑式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所述的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密封罩1和环绕密封罩1外表面的加强圈2。
密封罩1为空腔结构,烧结机台车位于密封罩1的空腔内,烧结机烟道中的部分烧结烟气循环至密封罩1,对烧结机台车上输送的烧结料进行加热。
本发明提供的密封罩1的具体结构可分为上下相接的罩顶和罩底,其中,罩顶为半圆柱弧形空腔结构,罩顶的两侧长边向下竖直延伸形成罩底。罩底外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三角形支座3。
罩顶的直径为D,所述罩底的高度为H,密封罩1内烧结机台车宽度为L,罩顶直径、罩底高度和烧结机台车宽度之间满足如下关系:L≤D≤1.2L,0.05D≤H≤0.15D。
密封罩1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进风口,进风口外接补风管道,补风管道上设置冷风阀,进风口的形状可选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密封罩1外壁上沿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一个入口烟道,沿轴向设置至少一个入口烟道,入口烟道的截面形状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或梯形。烧结烟气经入口烟道循环至密封罩1中,入口烟道上沿烟气流向依次设置有电磁阀和烟气流速测量装置。
密封罩1上设置的进风口和入口烟道位于同一圆周,在同一圆周上可选地设置有一个进风口和一个入口烟道,或者一个进风口和两个入口烟道。如果同一圆周上设置有一个进风口和一个入口烟道,那么进风口位于密封罩1顶部,入口烟道位于密封罩1侧面。如果同一圆周上设置有一个进风口和两个入口烟道,那么进风口位于密封罩1顶部,两个入口烟道分别对称布置于进风口两侧的密封罩1侧面。
此外,密封罩1上设置的进风口和入口烟道也可以位于不同的圆周上,具体地,入口烟道交错分布于同一进风口两侧,其中进风口同样位于密封罩1的顶部。位于同一进风口两侧的入口烟道的轴线错开的直线距离为入口烟道半径至入口烟道直径的距离。例如:当入口烟道直径为1800mm,位于同一进风口两侧的入口烟道的轴线错开的直线距离为900~1800mm。
密封罩1上沿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一个加强圈2,加强圈2紧贴密封罩1外周设置,加强圈2可选为工形加强圈、矩形加强圈和T形加强圈。
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还包括与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电性连接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接收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的反馈信息并调整电磁阀的开度。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外支撑式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的叠放方法,叠放状态如图2所示包括:在密封装置放置、收纳或运输过程中,底层密封装置两侧的支座3架撑住上一层密封装置两侧的支座3,按此方式层层堆叠。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罩1和环绕密封罩1外表面的加强圈2。
密封罩1分为上下相接的罩顶和罩底,罩顶为半圆柱弧形空腔结构,罩顶的两侧长边向下竖直延伸形成罩底。罩顶的直径为D,罩底的高度为H,密封罩1内烧结机台车宽度为L,罩顶直径、罩底高度和烧结机台车宽度之间满足如下关系:D=L,H=0.05D,其中罩底高度H为400mm。罩底外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三角形支座3,三角形支座3的支承角度为30°。
密封罩1上沿长度方向等距设置4个进风口,进风口外接补风管道,补风管道上设置冷风阀,进风口的形状为正方形。密封罩1上沿长度方向等距设置4个入口烟道,入口烟道的截面形状为正方形,入口烟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入口烟道上沿烟气流向依次设置有电磁阀和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烧结烟气经入口烟道循环至密封罩1中。密封罩1上设置的进风口和入口烟道位于同一圆周,进风口位于密封罩1顶部,入口烟道位于密封罩1侧面。
沿长度方向,在密封罩1外侧等距设置4个工形加强圈2,加强圈2紧贴密封罩1外周设置用于支撑密封罩1。
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还包括与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电性连接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接收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的反馈信息并调整电磁阀的开度。
在密封装置放置、收纳或运输过程中,底层密封装置两侧的支座3架撑住上一层密封装置两侧的支座3,按此方式层层堆叠。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罩1和环绕密封罩1外表面的加强圈2。
密封罩1分为上下相接的罩顶和罩底,罩顶为半圆柱弧形空腔结构,罩顶的两侧长边向下竖直延伸形成罩底。罩顶的直径为D,所述罩底的高度为H,密封罩1内烧结机台车宽度为L,罩顶直径、罩底高度和烧结机台车宽度之间满足如下关系:D=L,H=0.1D,其中罩底高度H为500mm。罩底外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三角形支座3,三角形支座3的支承角度为45°。
密封罩1上沿长度方向等距设置6个进风口,进风口外接补风管道,补风管道上设置冷风阀,进风口的形状为长方形。密封罩1沿长度方向等距设置6个入口烟道,入口烟道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入口烟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入口烟道上沿烟气流向依次设置有电磁阀和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烧结烟气经入口烟道循环至密封罩1中。密封罩1上设置的进风口与入口烟道位于同一圆周,进风口位于密封罩1顶部,入口烟道位于密封罩1侧面。
沿长度方向,在密封罩1外侧等距设置6个矩形加强圈2,加强圈2紧贴密封罩1外周设置用于支撑密封罩1。
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还包括与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电性连接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接收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的反馈信息并调整电磁阀的开度。
在密封装置放置、收纳或运输过程中,底层密封装置两侧的支座3架撑住上一层密封装置两侧的支座3,按此方式层层堆叠。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罩1和环绕密封罩1外表面的加强圈2。
密封罩1分为上下相接的罩顶和罩底,所述的罩顶为半圆柱弧形空腔结构,罩顶的两侧长边向下竖直延伸形成罩底。罩顶的直径为D,所述罩底的高度为H,密封罩1内烧结机台车宽度为L,罩顶直径、罩底高度和烧结机台车宽度之间满足如下关系:D=1.2L,H=0.1D,其中罩底高度H为600mm。罩底外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三角形支座3,三角形支座3的支承角度为60°。
密封罩1上沿长度方向等距设置4个进风口,进风口外接补风管道,补风管道上设置冷风阀,进风口的形状为圆形。密封罩1上沿长度方向等距设置4个入口烟道,入口烟道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入口烟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入口烟道上沿烟气流向依次设置有电磁阀和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烧结烟气经入口烟道循环至密封罩1中。密封罩1上设置的进风口和入口烟道位于同一圆周,进风口位于密封罩1顶部,入口烟道位于密封罩1侧面。
沿长度方向,在密封罩1外侧等距设置4个T形加强圈2,加强圈2紧贴密封罩1外周设置用于支撑密封罩1。
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还包括与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电性连接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接收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的反馈信息并调整电磁阀的开度。
在密封装置放置、收纳或运输过程中,底层密封装置两侧的支座3架撑住上一层密封装置两侧的支座3,按此方式层层堆叠。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罩1和环绕密封罩1外表面的加强圈2。
密封罩1分为上下相接的罩顶和罩底,罩顶为半圆柱弧形空腔结构,罩顶的两侧长边向下竖直延伸形成罩底。罩顶的直径为D,所述罩底的高度为H,密封罩1内烧结机台车宽度为L,罩顶直径、罩底高度和烧结机台车宽度之间满足如下关系:D=1.2L,H=0.15D,其中罩底高度H为700mm。罩底外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三角形支座3,三角形支座3的支承角度为60°。
密封罩1上沿长度方向等距设置6个进风口,进风口外接补风管道,补风管道上设置冷风阀,进风口的形状为正方形。密封罩1上沿长度方向等距设置6个入口烟道,入口烟道的截面形状为梯形,入口烟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入口烟道上沿烟气流向依次设置有电磁阀和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烧结烟气经入口烟道循环至密封罩1中。密封罩1上设置的进风口和入口烟道位于同一圆周,进风口位于密封罩1顶部,入口烟道位于密封罩1侧面。
沿长度方向,在密封罩1外侧等距设置6个工形加强圈2,加强圈2紧贴密封罩1外周设置用于支撑密封罩1。
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还包括与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电性连接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接收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的反馈信息并调整电磁阀的开度。
在密封装置放置、收纳或运输过程中,底层密封装置两侧的支座3架撑住上一层密封装置两侧的支座3,按此方式层层堆叠。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罩1和环绕密封罩1外表面的加强圈2。
密封罩1分为上下相接的罩顶和罩底,所述的罩顶为半圆柱弧形空腔结构,罩顶的两侧长边向下竖直延伸形成罩底。罩顶的直径为D,所述罩底的高度为H,密封罩1内烧结机台车宽度为L,罩顶直径、罩底高度和烧结机台车宽度之间满足如下关系:D=1.1L,H=0.05D,其中罩底高度H为800mm。罩底外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三角形支座3,三角形支座3的支承角度为10°。
密封罩1顶部设置1个进风口,进风口外接补风管道,补风管道上设置冷风阀,进风口的形状为长方形。密封罩1侧面设置1个入口烟道,入口烟道的截面形状为正方形。入口烟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20°,烧结烟气经入口烟道循环至密封罩1中,入口烟道上沿烟气流向依次设置有电磁阀和烟气流速测量装置。密封罩1上设置的进风口和入口烟道位于同一圆周,进风口位于密封罩1顶部,入口烟道位于密封罩1侧面。
沿长度方向,在密封罩1外侧等距设置4个矩形加强圈2,加强圈2紧贴密封罩1外周设置用于支撑密封罩1。
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还包括与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电性连接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接收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的反馈信息并调整电磁阀的开度。
在密封装置放置、收纳或运输过程中,底层密封装置两侧的支座3架撑住上一层密封装置两侧的支座3,按此方式层层堆叠。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罩1和环绕密封罩1外表面的加强圈2。
密封罩1分为上下相接的罩顶和罩底,所述的罩顶为半圆柱弧形空腔结构,罩顶的两侧长边向下竖直延伸形成罩底。罩顶的直径为D,所述罩底的高度为H,密封罩1内烧结机台车宽度为L,罩顶直径、罩底高度和烧结机台车宽度之间满足如下关系:D=1.2L,H=0.05D,其中罩底高度H为400mm。罩底外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三角形支座3,三角形支座3的支承角度为20°。
密封罩1上沿长度方向等距设置3个进风口,进风口外接补风管道,补风管道上设置冷风阀,进风口的形状为圆形。密封罩1上沿长度方向等距设置3个入口烟道,入口烟道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入口烟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烧结烟气经入口烟道循环至密封罩1中,入口烟道上沿烟气流向依次设置有电磁阀和烟气流速测量装置。密封罩1上设置的进风口和入口烟道位于同一圆周,进风口位于密封罩1顶部,入口烟道位于密封罩1侧面。
沿长度方向,在密封罩1外侧等距设置4个T形加强圈2,加强圈2紧贴密封罩1外周设置用于支撑密封罩1。
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还包括与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电性连接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接收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的反馈信息并调整电磁阀的开度。
在密封装置放置、收纳或运输过程中,底层密封装置两侧的支座3架撑住上一层密封装置两侧的支座3,按此方式层层堆叠。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罩1和环绕密封罩1外表面的加强圈2。
密封罩1分为上下相接的罩顶和罩底,所述的罩顶为半圆柱弧形空腔结构,罩顶的两侧长边向下竖直延伸形成罩底。罩顶的直径为D,所述罩底的高度为H,密封罩1内烧结机台车宽度为L,罩顶直径、罩底高度和烧结机台车宽度之间满足如下关系:D=1.1L,H=0.1D,其中罩底高度H为500mm。罩底外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三角形支座3,三角形支座3的支承角度为30°。
密封罩1上沿长度方向等距设置5个进风口,进风口外接补风管道,补风管道上设置冷风阀,进风口的形状为正方形。密封罩1上沿长度方向等距设置5个入口烟道,入口烟道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入口烟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50°,入口烟道上沿烟气流向依次设置有电磁阀和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烧结烟气经入口烟道循环至密封罩1中。密封罩1上设置的进风口和入口烟道位于同一圆周,进风口位于密封罩1顶部,入口烟道位于密封罩1侧面。
沿长度方向,在密封罩1外侧等距设置4个工形加强圈2,加强圈2紧贴密封罩1外周设置用于支撑密封罩1。
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还包括与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电性连接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接收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的反馈信息并调整电磁阀的开度。
在密封装置放置、收纳或运输过程中,底层密封装置两侧的支座3架撑住上一层密封装置两侧的支座3,按此方式层层堆叠。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罩1和环绕密封罩1外表面的加强圈2。
密封罩1分为上下相接的罩顶和罩底,所述的罩顶为半圆柱弧形空腔结构,罩顶的两侧长边向下竖直延伸形成罩底。罩顶的直径为D,所述罩底的高度为H,密封罩1内烧结机台车宽度为L,罩顶直径、罩底高度和烧结机台车宽度之间满足如下关系:D=L,H=0.15D,其中罩底高度H为600mm。罩底外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三角形支座3,三角形支座3的支承角度为40°。
密封罩1上沿长度方向等距设置7个进风口,进风口外接补风管道,补风管道上设置冷风阀,进风口的形状为长方形。密封罩1上沿长度方向等距设置7个入口烟道,入口烟道的截面形状为梯形,入口烟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70°,入口烟道上沿烟气流向依次设置有电磁阀和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烧结烟气经入口烟道循环至密封罩1中。密封罩1上设置的进风口和入口烟道位于同一圆周,进风口位于密封罩1顶部,入口烟道位于密封罩1侧面。
沿长度方向,在密封罩1外侧等距设置4个矩形加强圈2,加强圈2紧贴密封罩1外周设置用于支撑密封罩1。
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还包括与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电性连接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接收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的反馈信息并调整电磁阀的开度。
在密封装置放置、收纳或运输过程中,底层密封装置两侧的支座3架撑住上一层密封装置两侧的支座3,按此方式层层堆叠。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罩1和环绕密封罩1外表面的加强圈2。
密封罩1分为上下相接的罩顶和罩底,所述的罩顶为半圆柱弧形空腔结构,罩顶的两侧长边向下竖直延伸形成罩底。罩顶的直径为D,所述罩底的高度为H,密封罩1内烧结机台车宽度为L,罩顶直径、罩底高度和烧结机台车宽度之间满足如下关系:D=1.1L,H=0.15D,其中罩底高度H为700mm。罩底外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三角形支座3,三角形支座3的支承角度为50°。
密封罩1上沿长度方向等距设置10个进风口,进风口外接补风管道,补风管道上设置冷风阀,进风口的形状为圆形。密封罩1上沿长度方向等距设置10个入口烟道,入口烟道的截面形状为正方形,入口烟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90°,入口烟道上沿烟气流向依次设置有电磁阀和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烧结烟气经入口烟道循环至密封罩1中。密封罩1上设置的进风口和入口烟道位于同一圆周,进风口位于密封罩1顶部,入口烟道位于密封罩1侧面。
沿长度方向,在密封罩1外侧等距设置10个T形加强圈2,加强圈2紧贴密封罩1外周设置用于支撑密封罩1。
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还包括与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电性连接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接收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的反馈信息并调整电磁阀的开度。
在密封装置放置、收纳或运输过程中,底层密封装置两侧的支座3架撑住上一层密封装置两侧的支座3,按此方式层层堆叠。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罩1和环绕密封罩1外表面的加强圈2。
密封罩1分为上下相接的罩顶和罩底,所述的罩顶为半圆柱弧形空腔结构,罩顶的两侧长边向下竖直延伸形成罩底。罩顶的直径为D,所述罩底的高度为H,密封罩1内烧结机台车宽度为L,罩顶直径、罩底高度和烧结机台车宽度之间满足如下关系:D=L,H=0.05D,其中罩底高度H为800mm。罩底外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三角形支座3,三角形支座3的支承角度为30°。
密封罩1顶部沿长度方向等距设置4个进风口,进风口外接补风管道,补风管道上设置冷风阀,进风口的形状为正方形。每个进风口两侧对称设置一个入口烟道,两侧的进风口和入口烟道位于同一圆周,入口烟道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入口烟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入口烟道上沿烟气流向依次设置有电磁阀和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烧结烟气经入口烟道循环至密封罩1中。
沿长度方向,在密封罩1外侧等距设置4个工形加强圈2,加强圈2紧贴密封罩1外周设置用于支撑密封罩1。
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还包括与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电性连接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接收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的反馈信息并调整电磁阀的开度。
在密封装置放置、收纳或运输过程中,底层密封装置两侧的支座3架撑住上一层密封装置两侧的支座3,按此方式层层堆叠。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罩1和环绕密封罩1外表面的加强圈2。
密封罩1分为上下相接的罩顶和罩底,所述的罩顶为半圆柱弧形空腔结构,罩顶的两侧长边向下竖直延伸形成罩底。罩顶的直径为D,所述罩底的高度为H,密封罩1内烧结机台车宽度为L,罩顶直径、罩底高度和烧结机台车宽度之间满足如下关系:D=L,H=0.1D,其中罩底高度H为400mm。罩底外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三角形支座3,三角形支座3的支承角度为45°。
密封罩1上沿长度方向等距设置6个进风口,进风口外接补风管道,补风管道上设置冷风阀,进风口的形状为长方形。每个进风口两侧对称设置一个入口烟道,两侧的进风口和入口烟道位于同一圆周,入口烟道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入口烟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烧结烟气经入口烟道循环至密封罩1中,入口烟道上沿烟气流向依次设置有电磁阀和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烧结烟气经入口烟道循环至密封罩1中。
沿长度方向,在密封罩1外侧等距设置6个矩形加强圈2,加强圈2紧贴密封罩1外周设置用于支撑密封罩1。
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还包括与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电性连接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接收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的反馈信息并调整电磁阀的开度。
在密封装置放置、收纳或运输过程中,底层密封装置两侧的支座3架撑住上一层密封装置两侧的支座3,按此方式层层堆叠。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罩1和环绕密封罩1外表面的加强圈2。
密封罩1分为上下相接的罩顶和罩底,所述的罩顶为半圆柱弧形空腔结构,罩顶的两侧长边向下竖直延伸形成罩底。罩顶的直径为D,所述罩底的高度为H,密封罩1内烧结机台车宽度为L,罩顶直径、罩底高度和烧结机台车宽度之间满足如下关系:D=1.2L,H=0.1D,其中罩底高度H为500mm。罩底外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三角形支座3,三角形支座3的支承角度为60°。
密封罩1上沿长度方向等距设置4个进风口,进风口外接补风管道,补风管道上设置冷风阀,进风口的形状为圆形。每个进风口两侧对称设置一个入口烟道,两侧的进风口和入口烟道位于同一圆周,入口烟道的截面形状为梯形,入口烟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入口烟道上沿烟气流向依次设置有电磁阀和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烧结烟气经入口烟道循环至密封罩1中。
沿长度方向,在密封罩1外侧等距设置4个T形加强圈2,加强圈2紧贴密封罩1外周设置用于支撑密封罩1。
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还包括与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电性连接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接收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的反馈信息并调整电磁阀的开度。
在密封装置放置、收纳或运输过程中,底层密封装置两侧的支座3架撑住上一层密封装置两侧的支座3,按此方式层层堆叠。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罩1和环绕密封罩1外表面的加强圈2。
密封罩1分为上下相接的罩顶和罩底,所述的罩顶为半圆柱弧形空腔结构,罩顶的两侧长边向下竖直延伸形成罩底。罩顶的直径为D,所述罩底的高度为H,密封罩1内烧结机台车宽度为L,罩顶直径、罩底高度和烧结机台车宽度之间满足如下关系:D=1.2L,H=0.1D,其中罩底高度H为600mm。罩底外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三角形支座3,三角形支座3的支承角度为60°。
密封罩1上沿长度方向等距设置4个进风口,进风口外接补风管道,补风管道上设置冷风阀,进风口的形状为正方形。每个进风口两侧交错设置一个入口烟道,入口烟道直径为1800mm,位于同一进风口两侧的入口烟道的轴线错开的直线距离为900mm,入口烟道的截面形状为正方形,入口烟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入口烟道上沿烟气流向依次设置有电磁阀和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烧结烟气经入口烟道循环至密封罩1中。
沿长度方向,在密封罩1外侧等距设置4个T形加强圈2,加强圈2紧贴密封罩1外周设置用于支撑密封罩1。
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还包括与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电性连接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接收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的反馈信息并调整电磁阀的开度。
在密封装置放置、收纳或运输过程中,底层密封装置两侧的支座3架撑住上一层密封装置两侧的支座3,按此方式层层堆叠。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罩1和环绕密封罩1外表面的加强圈2。
密封罩1分为上下相接的罩顶和罩底,所述的罩顶为半圆柱弧形空腔结构,罩顶的两侧长边向下竖直延伸形成罩底。罩顶的直径为D,所述罩底的高度为H,密封罩1内烧结机台车宽度为L,罩顶直径、罩底高度和烧结机台车宽度之间满足如下关系:D=1.2L,H=0.1D,其中罩底高度H为700mm。罩底外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三角形支座3,三角形支座3的支承角度为60°。
密封罩1上沿长度方向等距设置4个进风口,进风口外接补风管道,补风管道上设置冷风阀,进风口的形状为长方形。每个进风口两侧交错设置一个入口烟道,入口烟道直径为1800mm,位于同一进风口两侧的入口烟道的轴线错开的直线距离为1400mm,入口烟道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入口烟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入口烟道上沿烟气流向依次设置有电磁阀和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烧结烟气经入口烟道循环至密封罩1中。
沿长度方向,在密封罩1外侧等距设置4个T形加强圈2,加强圈2紧贴密封罩1外周设置用于支撑密封罩1。
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还包括与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电性连接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接收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的反馈信息并调整电磁阀的开度。
在密封装置放置、收纳或运输过程中,底层密封装置两侧的支座3架撑住上一层密封装置两侧的支座3,按此方式层层堆叠。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罩1和环绕密封罩1外表面的加强圈2。
密封罩1分为上下相接的罩顶和罩底,所述的罩顶为半圆柱弧形空腔结构,罩顶的两侧长边向下竖直延伸形成罩底。罩顶的直径为D,所述罩底的高度为H,密封罩1内烧结机台车宽度为L,罩顶直径、罩底高度和烧结机台车宽度之间满足如下关系:D=1.2L,H=0.1D,其中罩底高度H为800mm。罩底外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三角形支座3,三角形支座3的支承角度为60°。
密封罩1上沿长度方向等距设置4个进风口,进风口外接补风管道,补风管道上设置冷风阀,进风口的形状为圆形。每个进风口两侧交错设置一个入口烟道,入口烟道直径为1800mm,位于同一进风口两侧的入口烟道的轴线错开的直线距离为1800mm,入口烟道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入口烟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入口烟道上沿烟气流向依次设置有电磁阀和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烧结烟气经入口烟道循环至密封罩1中。
沿长度方向,在密封罩1外侧等距设置4个T形加强圈2,加强圈2紧贴密封罩1外周设置用于支撑密封罩1。
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还包括与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电性连接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接收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的反馈信息并调整电磁阀的开度。
在密封装置放置、收纳或运输过程中,底层密封装置两侧的支座3架撑住上一层密封装置两侧的支座3,按此方式层层堆叠。
申请人声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外支撑式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罩和环绕密封罩外表面的加强圈;
所述的密封罩上沿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一个入口烟道,烧结烟气经入口烟道循环进入密封罩,所述的入口烟道上沿烟气流向依次设置有电磁阀和烟气流速测量装置;
所述的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还包括与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电性连接的控制装置,所述的控制装置用于接收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的反馈信息并调整电磁阀的开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支撑式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罩为空腔结构,烧结机台车位于密封罩的空腔内,烧结机烟道中的部分烧结烟气循环至密封罩,对烧结机台车上输送的烧结料进行加热;
优选地,所述的密封罩为中空的棚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密封罩的分为上下相接的罩顶和罩底,所述的罩顶为半圆柱弧形空腔结构,罩顶的两侧长边向下竖直延伸形成罩底。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支撑式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顶的直径为D,所述罩底的高度为H,密封罩内烧结机台车宽度为L;
优选地,所述罩顶直径、罩底高度和烧结机台车宽度之间满足如下关系:
L≤D≤1.2L,0.05D≤H≤0.15D;
优选地,所述的罩底的高度H为400~8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外支撑式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底外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支座;
优选地,所述的支座为三角形支座;
优选地,所述的三角形支座的支承角度为10~60°。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外支撑式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沿密封罩的长度方向,在所述的密封罩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外接补风管道;
优选地,所述的密封罩上沿长度方向等距设置1~10个进风口,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密封罩上沿长度方向等距设置4个进风口;
优选地,所述的进风口的形状为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
优选地,所述的补风管道上设置冷风阀;
优选地,所述的进风口位于密封罩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外支撑式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罩外壁处沿周向设置至少一个入口烟道;
优选地,所述的入口烟道的截面形状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或梯形;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入口烟道的截面形状为梯形;
优选地,所述的入口烟道位于所述密封罩的侧面;
优选地,所述的入口烟道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20~9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入口烟道的开口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外支撑式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口和入口烟道位于密封罩的同一圆周上;
优选地,在密封罩的同一圆周上设置有一个进风口和一个入口烟道,其中,所述的进风口设置于密封罩顶部,所述的入口烟道设置于进风口一侧;
优选地,在密封罩的同一圆周上设置有一个进风口和两个入口烟道,其中,所述的进风口设置于密封罩顶部,所述的入口烟道对称设置于进风口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外支撑式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口和入口烟道位于不同的圆周上,其中,所述的进风口位于密封罩顶部;
优选地,所述的入口烟道交错分布于同一进风口两侧;
优选地,位于同一进风口两侧的入口烟道的轴线错开的直线距离为入口烟道半径至入口烟道直径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的入口烟道直径为1800mm,位于同一进风口两侧的入口烟道的轴线错开的直线距离为900~1800mm。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外支撑式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沿密封罩的长度方向,所述的密封罩上并排设置至少一个加强圈,所述的加强圈紧贴密封罩周向设置;
优选地,沿密封罩的长度方向,在所述的密封罩上并排等距设置1~10个加强圈,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密封罩上沿长度方向等距设置4个加强圈;
优选地,所述的加强圈为工形加强圈、矩形加强圈和T形加强圈。
10.一种外支撑式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的叠放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外支撑式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层层堆叠放置;
所述的叠放方法包括:在密封装置放置、收纳或运输过程中,底层密封装置两侧的支座架撑住上一层密封装置两侧的支座,按此方式层层堆叠。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73408.XA CN110608618A (zh) | 2019-10-14 | 2019-10-14 | 一种外支撑式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及其叠放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73408.XA CN110608618A (zh) | 2019-10-14 | 2019-10-14 | 一种外支撑式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及其叠放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08618A true CN110608618A (zh) | 2019-12-24 |
Family
ID=68894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973408.XA Pending CN110608618A (zh) | 2019-10-14 | 2019-10-14 | 一种外支撑式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及其叠放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608618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04260A (zh) * | 2020-09-30 | 2021-02-02 |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确定烧结烟气罩长度的方法 |
CN113587661A (zh) * | 2020-04-30 | 2021-11-02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烧结的气流调节装置和方法 |
CN113819763A (zh) * | 2021-11-02 | 2021-12-21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一种用于烧结机烟气循环系统的台车密封装置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40041238A (ko) * | 2012-09-27 | 2014-04-04 | 현대제철 주식회사 | 비산 분진 제거장치 |
CN203837512U (zh) * | 2014-05-30 | 2014-09-17 | 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烧结烟气收集装置 |
CN204142017U (zh) * | 2014-05-29 | 2015-02-04 | 宁波钢铁有限公司 | 一种烧结风箱废气余热循环利用装置 |
CN104764340A (zh) * | 2015-04-13 | 2015-07-08 | 清华大学 | 一种烧结机烟气再循环脱硝的烟气循环系统及方法 |
CN108036652A (zh) * | 2017-12-05 | 2018-05-15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烧结余热发电分段热风循环系统及其调整方法 |
CN207452207U (zh) * | 2017-08-31 | 2018-06-05 |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烧结烟气循环回路的分流系统 |
CN108168324A (zh) * | 2018-01-09 | 2018-06-15 | 中钢集团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烧结烟气循环均流罩及烧结系统 |
CN110030840A (zh) * | 2019-04-17 | 2019-07-19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一种烟气密封罩及烧结机烟气循环系统 |
CN110068223A (zh) * | 2019-03-20 | 2019-07-30 | 孙慕文 | 一种烧结机烟气循环及密封装置 |
CN209214385U (zh) * | 2018-12-03 | 2019-08-06 | 北京晟龙伟嘉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烧结热风循环布风罩 |
-
2019
- 2019-10-14 CN CN201910973408.XA patent/CN11060861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40041238A (ko) * | 2012-09-27 | 2014-04-04 | 현대제철 주식회사 | 비산 분진 제거장치 |
CN204142017U (zh) * | 2014-05-29 | 2015-02-04 | 宁波钢铁有限公司 | 一种烧结风箱废气余热循环利用装置 |
CN203837512U (zh) * | 2014-05-30 | 2014-09-17 | 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烧结烟气收集装置 |
CN104764340A (zh) * | 2015-04-13 | 2015-07-08 | 清华大学 | 一种烧结机烟气再循环脱硝的烟气循环系统及方法 |
CN207452207U (zh) * | 2017-08-31 | 2018-06-05 |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烧结烟气循环回路的分流系统 |
CN108036652A (zh) * | 2017-12-05 | 2018-05-15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烧结余热发电分段热风循环系统及其调整方法 |
CN108168324A (zh) * | 2018-01-09 | 2018-06-15 | 中钢集团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烧结烟气循环均流罩及烧结系统 |
CN209214385U (zh) * | 2018-12-03 | 2019-08-06 | 北京晟龙伟嘉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烧结热风循环布风罩 |
CN110068223A (zh) * | 2019-03-20 | 2019-07-30 | 孙慕文 | 一种烧结机烟气循环及密封装置 |
CN110030840A (zh) * | 2019-04-17 | 2019-07-19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一种烟气密封罩及烧结机烟气循环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郭彦峰等: "《包装物流技术》", 30 June 2008, 印刷工业出版社 *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87661A (zh) * | 2020-04-30 | 2021-11-02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烧结的气流调节装置和方法 |
CN112304260A (zh) * | 2020-09-30 | 2021-02-02 |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确定烧结烟气罩长度的方法 |
CN112304260B (zh) * | 2020-09-30 | 2022-04-19 |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确定烧结烟气罩长度的方法 |
CN113819763A (zh) * | 2021-11-02 | 2021-12-21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一种用于烧结机烟气循环系统的台车密封装置 |
US11780004B2 (en) | 2021-11-02 | 2023-10-10 | Institue of Process Engineering,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Trolley sealing device for flue gas circulation system of sintering machine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608618A (zh) | 一种外支撑式烧结烟气循环密封装置及其叠放方法 | |
CN105021049B (zh) | 立式冷却塔及烧结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 |
CN203080030U (zh) | 一种环式焙烧机 | |
CN108264248A (zh) | 一种轻烧MgO悬浮煅烧生产工艺和装置 | |
CN109425231B (zh) | 一种烧结矿抽风式循环冷却系统及其工艺 | |
ZA200908902B (en) | Method for operating a regenerative heat exchanger and regenerative heat exchanger having improved efficiency | |
CN111412753A (zh) | 一种具有稳流整流特性的竖式冷却装置及其冷却方法 | |
JP2024509205A (ja) | 両側入気の燃料ガス予混合密封フード及び焼結機排煙ガスの循環システム | |
Miyazawa et al. | Maintainability of the helical reactor FFHR-c1 equipped with the liquid metal divertor and cartridge-type blankets | |
CN205740770U (zh) | 一种负压式石灰竖窑 | |
CN109269308B (zh) | 一种利用烧结烟气与烧结矿换热的竖式冷却器及方法 | |
CN109423556B (zh) | 一种烧结矿抽风式竖式冷却炉及烧结矿冷却方法 | |
CN204752820U (zh) | 一种透气物料的气冷装置 | |
CN207276657U (zh) | 一种节能退火炉 | |
CN112129097A (zh) | 一种软磁还原铁粉的制备系统 | |
CN206944137U (zh) | 基于脱硝超低排放技术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 |
CN116608677A (zh) | 烧结设备及复合金属粒子改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制备方法 | |
CN108002416A (zh) | 一种结晶六水氯化铝的干燥煅烧加工工艺及设备 | |
CN102445072A (zh) | 一种连续式动态烧结窑炉 | |
CN104894323B (zh) | 一种透气物料的气冷装置及方法 | |
CN213421801U (zh) | 一种软磁还原铁粉的制备系统 | |
CN109323596B (zh) | 一种可解决烧结矿换热不均匀的处理方法 | |
KR100226884B1 (ko) | 배기가스 순환식 철광석 소결방법 및 그 장치 | |
CN108645208B (zh) | 一种无引风机无换向阀废钢烘烤系统 | |
KR20130072877A (ko) | 철광석 소결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