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08565A - 体外诊断设备的制冷舱及其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体外诊断设备的制冷舱及其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08565A
CN110608565A CN201910827152.1A CN201910827152A CN110608565A CN 110608565 A CN110608565 A CN 110608565A CN 201910827152 A CN201910827152 A CN 201910827152A CN 110608565 A CN110608565 A CN 1106085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ltier
heat
channel
cold
refrig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2715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春雨
吴海波
王丹民
郭成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usoft Whitman (shenyang) Ltd Biologic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eusoft Whitman (shenyang) Ltd Biolog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usoft Whitman (shenyang) Ltd Biologic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eusoft Whitman (shenyang) Ltd Biolog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082715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08565A/zh
Publication of CN1106085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085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1/00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 F25B21/02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using Peltier effect; using Nernst-Ettinghausen effec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3/00Stationary devices, e.g. cold-roo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体外诊断设备的制冷舱、试剂仓及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包括控制器、制冷舱和试剂仓。制冷舱包括壳体、散热组件、散冷组件和帕尔帖。散热组件包括散热风扇和散热片,散热片吸收所述帕尔帖的热量;散热风扇将制冷舱外部的空气吹向散热片并与散热片热交换,并使得热空气排向所述壳体的外部。散冷组件包括散冷片和散热风扇。试剂仓通过管路与所述制冷舱连接,包括冷端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在冷端温度传感器获得的冷端检测温度值大于冷端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散冷风扇转动,反之,控制所述散冷风扇停止转动和/或所述帕尔帖断电。由于帕尔帖设置在制冷舱,给设计布局和安装维护带来方便,而且,前述制冷舱、制冷系统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体外诊断设备的制冷舱及其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体外诊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体外诊断设备的制冷舱及其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体外诊断为医学领域最为普遍使用的诊断方法之一,体外诊断按检测原理或检测方法分类,主要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微生物诊断、尿液诊断、凝血类诊断、血液和流式细胞诊断等诊断方法,其中,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和分子诊断是目前我国体外诊断的主要方法。这些诊断方法均采用全自动或者半自动仪器进行加样和分析,并给出诊断报告。测试不同项目时需要使用相应的试剂来与体液样本进行反应。
试剂仓是存放测试所需试剂的装置。为避免试剂受热变质,需要低温保存,通常需要保持在2-8℃。现有体外诊断设备大多使用直装式结构或水冷式结构。直装式结构将散热片直接安装在试剂仓下部或侧面,具有如下缺点:1)由于体外诊断设备内部空间有限,会造成安装维护困难;使用体外诊断设备内部热空气(温度高于室温的空气)对帕尔帖散热制冷效果不佳,还会造成设备内部温度升高,加速设备老化。而水冷式结构,需要配置水箱及循环泵,水冷管路复杂故障点多,水泵长时间运行易发热,耗能大且整体造价较高;散热介质常采用防冻液,防冻液也可以作为散热液,由于液体挥发,常常需要定期补充,如散热液泄露会造成环境污染。
因此,现有体外诊断设备的制冷技术仍存在许多技术缺陷,亟待改进。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部分或者所有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体外诊断设备的制冷舱。该制冷舱包括壳体、散热组件、散冷组件和帕尔帖。所述壳体包括气流进入通道、制冷气流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片和散热风扇,该散热片吸收所述帕尔帖的热量;所述散热风扇将制冷舱外部的空气吹向所述散热片并与所述散热片热交换而产生热空气,该热空气经过所述出风通道排向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散冷组件包括散冷片和散冷风扇,所述散冷风扇转动将从试剂仓进入所述气流进入通道内的热空气吹向所述散冷片,所述散冷片与所述帕尔帖热交换后产生制冷气流,该制冷气流经所述制冷气流通道流向所述试剂仓。
另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一种体外诊断设备的制冷系统。该系统包括控制器、制冷舱和试剂仓。所述制冷舱包括壳体、散热组件、散冷组件和帕尔帖。所述壳体包括气流进入通道、制冷气流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片和散热风扇,该散热片吸收所述帕尔帖的热量;所述散热风扇将制冷舱外部的空气吹向散热片并与散热片热交换而产生热空气,该热空气经过所述出风通道排向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散冷组件包括散冷片和散冷风扇。所述试剂仓包括内腔、与内腔连接的舱盖和设置于所述内腔的冷端温度传感器。所述内腔的腔壁的外表面包裹有保温层,该腔壁具有贯穿该腔壁的出风口和吸风口,该出风口通过第一管路连接所述气流进入通道,所述吸风口通过第二管路连接所述制冷气流通道。所述冷端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内腔的温度得到冷端检测温度值。所述控制器在所述冷端检测温度值大于冷端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散冷风扇转动,所述散冷风扇转动将从试剂仓进入所述气流进入通道内的热空气吹向所述散冷片,所述散冷片与帕尔帖热交换后产生制冷气流,该制冷气流经所述制冷气流通道流向所述试剂仓,反之,控制所述散冷风扇停止和/或帕尔帖断电。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所述帕尔帖设置在制冷舱,这样,通过将帕尔帖与所述试剂仓分离的设计,可以使得该制冷舱放置于体外诊断设备的边缘,给设计布局和安装维护带来方便;此外,由于采用分体式设计,整个制冷系统不像帕尔帖设置于试剂仓内部(下部或者侧面)那样,需要帕尔帖一直运行,因为在帕尔帖断电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试剂仓保持温度一定时间,所以,本制冷舱节省能量;此外,散热风扇通过吸入设备外部的室温空气对散热片进行散热而产生热空气,并将热空气吹向壳体的外部,散热效果好;由于采用风冷方式,不存在水冷方式需要配置水箱和水泵及水冷管路故障多等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是一种实施方式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可以用于图1所示的制冷系统的制冷舱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制冷舱的爆炸图;
图4是图2所示的制冷舱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制冷舱的爆炸图;
图6是帕尔帖、安装板和密封圈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可应用于图1所示的制冷系统的试剂仓去掉保温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试剂仓去掉保温材料后的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9是图7所示的试剂仓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数量。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施方式的制冷系统包括制冷舱100和试剂仓200。所述制冷舱100包括壳体、帕尔帖2、散冷组件3和散热组件4。所述壳体包括气流进入通道、制冷气流通道和出风通道。
请参阅图2至图5,构成所述气流进入通道的一种实施方式如下:所述壳体包括前端导风罩11。该前端导风罩11包括进入段111和与所述进入段111相连的扩口段112。该进入段111具有第一进入通道,比如,该进入段111采用管,不论采用哪种形式,贯穿该进入段111以使得该进入段111中空的通路是所述第一进入通道。所述扩口段112具有第二进入通道。该第二进入通道与所述第一进入通道连通并自第一进入通道逐渐增大,比如,该扩口段112呈喇叭状或者漏斗状。所述气流进入通道至少包括所述第一进入通道和第二进入通道,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前端导风罩11还包括与所述扩口段112和所述风扇壳体连接的连接段113。该连接段113具有第三进入通道而呈框状,该第三进入通道与所述第二进入通道连通,此种情况下,所述气流进入通道包括所述第一进入通道、第二进入通道和第三进入通道。当然,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前端导风罩11也可以不包括所述连接段113,此种情况下,所述气流进入通道包括所述第一进入通道和所述第二进入通道。
请继续参阅图2至图5,所述壳体包括散冷片壳体12。所述散冷组件3包括散冷片31和散冷风扇32。所述散冷片31位于所述散冷片壳体12内。所述散冷风扇32可以选择轴流风扇,或其他可达到同样散冷效果的风扇。
请参阅图2至图5并结合图1,构成所述制冷气流通道的一种实施方式如下:所述壳体包括后端导风罩13。该后端导风罩包括缩口段和输出段。所述缩口段具有第一输出通道,该第一输出通道向所述输出段逐渐缩小。所述输出段具有连通所述第一输出通道的第二输出通道,所述制冷气流通道至少包括所述第一输出通道和所述第二输出通道。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后端导风罩13的结构与所述前端导风罩11的结构相同,与所述前端导风罩11相对于所述散冷片壳体12对称设置,此种情况下,在结构上,所述缩口段131相当于所述扩口段112,所述第一输出通道相当于所述第二进入通道;所述输出段132相当于所述进入段111,所述第二输出通道相当于所述第一进入通道。参考对所述气流进入通道的叙述,该制冷气流通道至少包括所述第一输出通道和第二输出通道。
请参阅图2至图5并结合图1,构成所述出风通道的一种实施方式如下:所述壳体包括上导风罩14,该上导风罩14具有所述出风通道,该出风通道靠近所述散热片的一端为进口,另一端为出口,具有倾斜壁以使得所述热空气从进口进入后改变方向流向所述出口。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导风罩14包括两块上导风罩侧板141、上导风罩连接板142和上导风罩顶板143,其中,每块上导风罩侧板141呈多边形状,具有倾斜面1411和与倾斜面1411连接的顶面1412,更为具体的,每块所述上导风罩侧板141还包括与所述顶面1412平行的底面、连接所述倾斜面1411和所述底面的第一侧面以及与所述第一侧面平行并连接所述顶面1412和所述底面的第二侧面,所述顶面1412比所述底面短,所述第一侧面比所述第二侧面短。上导风罩连接板142的相对端分别连接所述倾斜面1411而构成所述倾斜壁、上导风罩顶板143的相对端分别连接所述顶面1412并与所述上导风罩连接板142连接而围成所述出风通道。
请参阅图3和图5,散热组件4包括散热片41和散热风扇42。该散热片41吸收所述帕尔帖2的热量,包括呈板状的帕尔帖安装部411以及位于帕尔帖安装部411的相间隔的翅片412,相邻的翅片412具有间隙。所述帕尔帖2安装于所述帕尔帖安装部411。所述制冷舱包括封闭元件5。该封闭元件5密封相邻的所述翅片间的间隔,比如,该封闭元件5可以为隔风贴纸。
请参阅图6并结合图3和图5,所述制冷舱还包括安装板6、密封垫7、第一导热硅胶垫8a和第二导热硅胶垫8b。该安装板6安装于所述散热片41,更为具体的,安装于所述帕尔帖安装部411,具有帕尔帖容纳框61。每个帕尔帖容纳框61内设置有一个所述帕尔帖2。所述帕尔帖2与所述安装板6的帕尔帖容纳框61之间以及所述安装板6与帕尔帖2的导线之间的间隙填充有柔性密封胶。所述密封垫7具有与所述安装板6的形状相同的容纳框71,由发泡保温材料制成,可以选择阻燃等级B1的NBR弹性发泡材料(丁腈橡胶)。所述安装板6位于该容纳框71内。密封垫7的高度略高于所述安装板6。因为帕尔帖2比较薄,所以,散热片41与散冷片31之间的距离较小,密封垫7主要作用是防止冷、热面间隙热交换,从而,起到隔热的作用,并防止空气流入产生冷凝水。所述帕尔帖2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导热硅胶垫8a与所述散热片41和所述第一表面接触,所述第二导热硅胶垫8b与所述散冷片32和所述第二表面接触。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第一导热硅胶垫8a粘在所述帕尔帖2的第一表面使得二者接触,将第二导热硅胶垫8b粘在所述帕尔帖2的第二表面使得二者接触,当然,接触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
请参阅图2至图5,所述壳体、帕尔帖2、散冷组件3和散热组件4之间的组装关系如下:
1)前端导风罩11与所述散冷片壳体12组装:通过螺栓33与设于所述前端导风罩11的连接段113的螺孔和扇冷风扇32的风扇壳体321上的螺孔以及散冷片壳体12的螺孔相配合使得前端导风罩11、散冷风扇32和所述散冷片壳体12组装在一起。散冷片31位于该散冷片壳体12内。
2)后端导风罩13与散冷片壳体12组装:通过螺栓34与设于所述后端导风罩13的连接段133的螺孔与散冷片壳体12的螺孔相配合使得后端导风罩13组装于所述散冷片壳体12。所述前端导风罩11和所述后端导风罩13相对于该散冷片壳体12对称设置。
3)散冷片壳体12与上导风罩14组装:所述上导风罩14的上导风罩连接板142相对所述上导风罩顶板14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板144。螺钉15与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44上的螺孔以及设置于所述散冷片壳体12的顶壁121的螺孔配合实现上导风罩14与散冷片壳体12的组装,组装后,所述密封垫7的上端72抵靠于所述上导风罩14的上导风罩连接板142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44的相交处,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密封垫7密封所述出风通道。当然,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出风通道采用其他结构的情况下,该密封垫7不密封所述出风通道。
4)散热风扇42与散热片41的组装:散热风扇42组装于散热片41的下端,也就是,散热风扇42和所述上导风罩14位于所述帕尔帖安装部411的相对侧。
5)下导风罩15与散热片14的组装:所述壳体包括下导风罩15。该下导风罩15与所述上导风罩结构14相同,包括下导风罩侧板151、下导风罩连接板152和下导风罩底板153。下导风罩侧板151包括倾斜面1511、底面1512(相当于上导风罩14的顶面1412)、与所述底面1512平行的顶面1513、连接所述倾斜面1511和所述顶面1513的第一侧面1514以及与所述第一侧面1514平行且连接所述顶面1513和所述底面1512的第二侧面1515。下导风罩侧板151、下导风罩连接板152和下导风罩底板153围成所述进风通道。该进风通道的进口安装有防尘挡板154。防尘挡板154用于减少灰尘进入进风通道,并便于拆卸清洗。下导风罩侧板151与所述散热片41的侧边组装,下导风罩15的第一连接板154连接于所述散冷片壳体12的底壁122,组装完成后,下导风罩15和上导风罩14相对于所述散热片41对称设置。
请参阅图7至图9并结合图1,所述试剂仓200包括内腔201和舱盖202。所述内腔201包括贯穿该内腔201的腔壁的出风口2011和吸风口2012,所述试剂仓200还包括缠绕于所述内腔201的腔壁的外表面的吸热管203。吸热管203可以是铜管。出风口2011连接有出风管2013。吸风口2012连接有吸风管2014。所述内腔201的腔壁的外表面包裹有保温层204,所述吸热管203被该保温层覆盖。所述试剂仓还包括舱盖传感器205,该舱盖传感器205安装于所述试剂仓的腔壁,用于检测所述舱盖是否关闭。
请参阅图1并结合图2至图9,试剂仓200和制冷舱100采用如下方式构成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控制器、热端温度传感器10和冷端温度传感器20。所述热端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散热片。所述冷端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试剂仓。该出风口2011的出风管2013通过具有第一电磁阀94的第一管路连接所述气流进入通道,所述吸风口2012的吸风管2014通过具有第二电磁阀95的第二管路连接所述制冷气流通道。所述吸热管203的一端2031通过具有第三电磁阀96的第三管路连通所述气流进入通道,另一端2032通过具有第四电磁阀97的第四管路连通所述制冷气流通道。所述第一电磁阀94、第二电磁阀95、第三电磁阀96和第四电磁阀97可以选择电磁换向阀。
请参阅图1并结合图2至图8,所述制冷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
所述舱盖传感器检测所述舱盖是否被关闭。所述控制器根据舱盖传感器的信号判断舱盖是否被关闭,如果试剂仓的舱盖被关闭且冷端温度传感器检测到试剂仓的冷端检测温度值大于冷端温度阈值,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94和第二电磁阀95均打开,第三电磁阀96和第四电磁阀97均关断,这样,出风口2011、第一管路、气流进入通道、制冷气流通道、第二管路、吸风口2012和内腔连通,控制器控制所述散冷风扇转动,所述散冷风扇转动将从试剂仓进入气流进入通道内的热空气吹向所述散冷片,所述散冷片与帕尔帖热交换后产生制冷气流,该制冷气流经所述制冷气流通道流向所述试剂仓。如果舱盖未关闭且冷端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冷端温度检测值大于冷端温度阈值,控制器控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94和第二电磁阀95均关断,第三电磁阀96和第四电磁阀97均打开,这样,出风口2011、第三管路、气流进入通道、制冷气流通道、第四管路、吸风口2012和内腔连通,控制器控制所述散冷风扇转动,所述散冷风扇转动将从试剂仓进入所述气流进入通道内的热空气吹向所述散冷片,所述散冷片与帕尔帖热交换后产生制冷气流,该制冷气流经所述制冷气流通道流向所述试剂仓。不论舱盖是否关闭,在冷端温度传感器得到的冷端检测温度值等于冷端温度阈值后,控制器可以进行如下控制中的一种:1)所述散冷风扇32停止转动;2)所述帕尔帖2断电;3)控制所述散冷风扇32停止转动以及帕尔帖2断电。
散热片41吸收帕尔帖产生的热量。所述热端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散热片41的温度得到热端检测温度值,所述控制器根据热端检测温度值和热端温度阈值控制所述散热风扇运转,具体的,在热端检测温度值大于设定值的情况下,控制器控制散热风扇转动,散热风扇转动将制冷舱外部(室内)的空气从所述进风通道吹向散热片并与散热片热交换,热空气经过所述出风通道排向所述壳体的外部。在热端温度传感器的热端检测温度值等于热端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器控制所述散热风扇停止转动。一般的,帕尔帖2工作的温度上限应不超过80℃,可以选用65℃左右的温控开关作为热保护开关9串联到帕尔帖的供电电路中。当散热风扇42故障时,热保护开关9切断电源,起辅助保护作用。
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5,使用过程中空气中的水汽会在散冷片上产生冷凝结冰或凝华现象。为了解决该问题,所述制冷舱还包括结冰检测传感器。该结冰检测传感器包括发射端301和接收端302,比如采用红外传感器。散冷片31的相邻翅片间隔设置形成间隙。发射端和接收端位于一条间隙的相对两端,如果结冰或者凝华现象产生的冰霜阻塞间隙,所述接收端将无法接收到发射端发射的信号,所以,所述控制器在这种情况下控制所述散冷风扇停止转动和/或帕尔帖停止工作;或者,控制器控制所述帕尔帖切换正负极使原来的冷面变成热面,迅速将冰霜融化。帕尔帖停止工作后,由于热传导,热面的温度会传递到散冷片,使得散冷片温度迅速上升而融化结冰,结冰融化后从排水口流出。结冰检测传感器的接收端能够接收到发射端发射的信号后,所述制冷舱恢复工作。恢复工作至少包括控制器根据所述冷端温度传感器获得的冷端检测温度值与冷端温度阈值控制所述散冷风扇的运转,并根据热端温度传感器的热端检测温度值控制散热风扇的运转;又比如,在接收不到发射端的信号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帕尔帖断电,恢复工作至少包括给帕尔帖上电及控制散热风扇和散冷风扇的运转等。在帕尔帖停止工作的过程中,试剂仓在保温层的保温下不会与外界产生快速的热传导,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温度恒定。
综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现有技术中,帕尔帖设计在试剂仓内部。由于帕尔帖的元件特点(一般为方形薄片),当不通电时其是热的良导体,而帕尔帖两端均装有散热片或直连被制冷器件,当断电时冷热面会快速进行热交换造成制冷量损失,间接造成制冷舱温度回升。因此现有技术中需要使帕尔帖一直运行,这势必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损耗。而本方案中,由于帕尔帖设置在制冷舱,与所述试剂仓分离,所以,帕尔帖断电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试剂仓自身保持温度一定时间,帕尔帖不用一直运行,所以,本制冷舱节省能量,此外,通过将帕尔帖与所述试剂仓分离设计,可以使得该制冷舱放置于体外诊断设备的边缘,给设计布局和安装维护带来方便,比如,通过上导风罩安装于体外诊断设备的边缘。
2、由于控制器根据热端温度传感器的热端检测温度值和热端温度阈值控制扇热风扇转动,扇热风扇转动将制冷舱外部的空气吹向散热片并与散热片热交换,热空气经过所述出风通道排向所述壳体的外部。散热片上的温度高于制冷舱外部温度(室温),所以,室内空气对相对于壳体内部是冷空气。采用该冷空气对散热片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好。
3、由于设置有结冰检测传感器,所述结冰检测传感器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发射端和接收端位于一条间隙的相对两端,所述控制器在接收端未接收到发射端发出的信号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散冷风扇停止转动,帕尔帖断电或正负极反接。通过这种设置,保证制冷系统能长时间运行,提高稳定性,比如,不会出现因为结冰堵塞散冷片空气流道而导致冷气无法循环,影响设备正常运转的情况。
4、由帕尔帖、散冷组件(散冷片和散冷风扇)、前端导风罩、后端导风罩、散冷片壳体、散热组件(散热片和散热风扇)构成的制冷组件结构简单,此外,整个制冷系统包括试剂仓和制冷舱,结构简单,成本低且便于维护。
5、所述制冷舱包括安装板,该安装板安装于所述散热片,具有帕尔帖容纳框;每个帕尔帖容纳框内设置有一个帕尔帖,对帕尔帖进行限位,避免过度压缩损坏帕尔帖,增强了帕尔帖使用可靠性;所述帕尔帖与所述安装板的帕尔帖容纳框之间以及所述安装板与帕尔帖的导线之间的间隙填充有柔性密封胶,增强密封性能,避免空气中的水分侵入帕尔帖内部,损坏帕尔帖,增强帕尔帖使用的可靠性;帕尔帖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设置有导热硅胶垫,导热硅胶垫作为缓冲结构,使帕尔帖受力更均匀且对热胀冷缩产生的微小形变进行补偿,增加帕尔帖使用的可靠性。
6、由于在舱盖未关闭的情况下,采用所述吸热管和所述散冷组件对所述试剂仓进行制冷(称为被动方式),在舱盖关闭的情况下,采用吸风口、出风口和所述散冷组件对所述试剂仓进行制冷(称为主动方式),通过主动方式和被动方式这两种方式,能适应不同的工况,此外,由于主动方式中,仓内的空气能够与帕尔帖进行热交换,所以,与仅靠被动方式进行制冷相比,制冷速度快,效率高;最后,发明人在研发体外诊断设备的过程中,发现采用风扇内循环的方案,通常只能设计成局部可开舱盖结构,不方便试剂盘整体取出、更换,如测试过程中未盖舱盖,风扇产生的空气对流会造成冷气迅速损失。而采用本实施方式的主动方式和被动方式相结合的方案,能方便试剂盘整体取出、更换,而且,在舱盖打开的情况下,通过吸热管将热量传输至所述散冷片进行热交换而使得在所述试剂仓内没有对流空气,所以,不会造成冷气迅速损失。
7、由于采用风冷方式,与采用水冷方式相比,不存在水冷方式需要准备水箱和水泵的问题,也不存在水冷管路故障复杂及水泵长期运行发热的问题,还不存在散热液泄露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方式,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用于体外诊断设备的制冷舱,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散热组件、散冷组件和帕尔帖,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气流进入通道、制冷气流通道和出风通道;
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片和散热风扇,该散热片吸收所述帕尔帖的热量;所述散热风扇将制冷舱外部的空气吹向所述散热片并与所述散热片热交换而产生热空气,该热空气经过所述出风通道排向所述壳体的外部;
所述散冷组件包括散冷片和散冷风扇,所述散冷风扇转动将从试剂仓进入所述气流进入通道内的空气吹向所述散冷片;所述散冷片与所述帕尔帖热交换后产生制冷气流,该制冷气流经所述制冷气流通道流向所述试剂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体外诊断设备的制冷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舱包括控制器,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散热片的热端温度传感器,该热端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散热片的温度得到热端检测温度值,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热端检测温度值大于热端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散热风扇转动,反之,控制所述散热风扇停止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体外诊断设备的制冷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舱包括控制器和冷端温度传感器,所述冷端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试剂仓的温度得到冷端检测温度值,所述控制器在所述冷端检测温度值大于冷端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散冷风扇转动,反之,控制所述散冷风扇停止转动和/或所述帕尔帖断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体外诊断设备的制冷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冷片包括多个翅片,相邻的翅片具有间隙,所述制冷舱包括控制器和结冰检测传感器,所述结冰检测传感器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所述发射端和所述接收端位于一条所述间隙的相对端,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接收端未接收到所述发射端发出的信号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散冷风扇停止转动和/或所述帕尔帖断电,或者,控制所述帕尔帖切换正负极;在所述接收端接收到所述发射端发出的信号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制冷舱恢复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体外诊断设备的制冷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舱包括安装板,该安装板安装于所述散热片,具有帕尔帖容纳框;每个所述帕尔帖容纳框内设置有一个所述帕尔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体外诊断设备的制冷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帕尔帖与所述帕尔帖容纳框之间以及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帕尔帖的导线之间的间隙填充有柔性密封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体外诊断设备的制冷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舱包括密封垫,该密封垫具有与所述安装板的形状相同的容纳框,所述安装板位于该容纳框内。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体外诊断设备的制冷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帕尔帖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制冷舱包括第一导热硅胶垫和第二导热硅胶垫,所述第一导热硅胶垫与所述散热片和所述第一表面接触,所述第二导热硅胶垫与所述散冷片和所述第二表面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体外诊断设备的制冷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导风罩,该上导风罩具有所述出风通道,该出风通道靠近所述散热片的一端为进口,另一端为出口,具有倾斜壁以使得所述热空气从进口进入后改变方向流向所述出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体外诊断设备的制冷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风罩包括两块上导风罩侧板、上导风罩连接板和上导风罩顶板,其中,
每块上导风罩侧板呈多边形状,具有倾斜面和与该倾斜面连接的顶面,上导风罩连接板的相对端分别连接所述倾斜面而构成所述倾斜壁、上导风罩顶板的相对端分别连接所述顶面并与所述上导风罩连接板连接而围成所述出风通道。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体外诊断设备的制冷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散热片相组装的下导风罩,该下导风罩与所述上导风罩结构相同,与所述上导风罩相对于所述散热片对称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体外诊断设备的制冷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包括呈板状的帕尔帖安装部以及位于所述帕尔帖安装部的相间隔的翅片,所述帕尔帖安装于所述帕尔帖安装部,所述制冷舱包括封闭元件,该封闭元件密封相邻的所述翅片间的间隔以使得所述热空气进入所述出风通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体外诊断设备的制冷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前端导风罩,该前端导风罩包括进入段和与所述进入段相连的扩口段,进入段具有第一进入通道,所述扩口段具有第二进入通道,该第二进入通道与所述第一进入通道连通并自第一进入通道逐渐增大;所述气流进入通道至少包括该第一进入通道和第二进入通道。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13所述的用于体外诊断设备的制冷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后端导风罩,该后端导风罩包括缩口段和输出段,所述缩口段具有第一输出通道,该第一输出通道向所述输出段逐渐缩小,所述输出段具有连通所述第一输出通道的第二输出通道,所述制冷气流通道至少包括所述第一输出通道和所述第二输出通道。
15.一种体外诊断设备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试剂仓、控制器和权利要求1、4至14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舱,其中,所述试剂仓包括内腔、与内腔连接的舱盖和设置于所述内腔的冷端温度传感器;
所述内腔的腔壁的外表面包裹有保温层,所述腔壁具有贯穿该腔壁的出风口和吸风口,该出风口通过第一管路连接所述气流进入通道连通,所述吸风口通过第二管路连接所述制冷气流通道;
所述冷端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内腔的温度得到冷端检测温度值;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冷端检测温度值大于冷端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散冷风扇转动,反之,控制所述散冷风扇停止转动和/或所述帕尔帖断电。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体外诊断设备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仓包括吸热管,该吸热管缠绕于所述腔壁的外表面且被保温层覆盖,其中,
所述吸热管的一端通过第三管路连接所述气流进入通道,另一端通过第四管路连接所述制冷气流通道;
所述制冷系统包括控制器和舱盖传感器,所述舱盖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内腔的腔壁,检测所述舱盖是否关闭并传输信号给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舱盖关闭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所述气流进入通道和所述制冷气流通道连通以及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关闭;在所述舱盖未关闭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关闭以及所述第三管路、第四管路连通、所述气流进入通道和所述制冷气流通道连通。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体外诊断设备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安装于所述散热片的热端温度传感器,该热端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散热片的温度得到热端检测温度值,所述控制器在热端检测温度值大于热端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散热风扇转动,反之,控制所述散热风扇停止转动。
CN201910827152.1A 2019-09-03 2019-09-03 体外诊断设备的制冷舱及其制冷系统 Pending CN1106085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27152.1A CN110608565A (zh) 2019-09-03 2019-09-03 体外诊断设备的制冷舱及其制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27152.1A CN110608565A (zh) 2019-09-03 2019-09-03 体外诊断设备的制冷舱及其制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08565A true CN110608565A (zh) 2019-12-24

Family

ID=68891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27152.1A Pending CN110608565A (zh) 2019-09-03 2019-09-03 体外诊断设备的制冷舱及其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0856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4954A (zh) * 2021-01-29 2021-06-18 东软威特曼生物科技(沈阳)有限公司 制冷组件、液冷装置及体外诊断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7309A (zh) * 1998-08-28 2000-03-15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试样冷却装置和方法
US20160003503A1 (en) * 2014-07-07 2016-01-07 Santa Clara University Mobile Thermoelectric Vaccine Cooler with a Planar Heat Pipe
CN205192027U (zh) * 2015-10-27 2016-04-27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制冷装置
CN206427517U (zh) * 2017-01-21 2017-08-22 南京科利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恒温存储箱
CN108731337A (zh) * 2018-05-21 2018-11-02 南京申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因检测用生物材料的新型低温保存装置
CN208091081U (zh) * 2017-12-29 2018-11-13 重庆雅马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快速降温的真空烘箱
CN109210824A (zh) * 2018-08-27 2019-01-15 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模块化循环制冷装置及其循环制冷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7309A (zh) * 1998-08-28 2000-03-15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试样冷却装置和方法
US20160003503A1 (en) * 2014-07-07 2016-01-07 Santa Clara University Mobile Thermoelectric Vaccine Cooler with a Planar Heat Pipe
CN205192027U (zh) * 2015-10-27 2016-04-27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制冷装置
CN206427517U (zh) * 2017-01-21 2017-08-22 南京科利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恒温存储箱
CN208091081U (zh) * 2017-12-29 2018-11-13 重庆雅马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快速降温的真空烘箱
CN108731337A (zh) * 2018-05-21 2018-11-02 南京申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因检测用生物材料的新型低温保存装置
CN109210824A (zh) * 2018-08-27 2019-01-15 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模块化循环制冷装置及其循环制冷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4954A (zh) * 2021-01-29 2021-06-18 东软威特曼生物科技(沈阳)有限公司 制冷组件、液冷装置及体外诊断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77770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WO2005066560A1 (ja) 冷蔵庫
CN103307658A (zh) 一种热交换器及一种机柜
CN103925655A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CN208012210U (zh) 带有自动检测和自动除冰功能的冷凝器系统
US10957951B2 (en)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for a battery of a vehicle, vehicle having such a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a battery of a vehicle
CN110608565A (zh) 体外诊断设备的制冷舱及其制冷系统
CN112984954A (zh) 制冷组件、液冷装置及体外诊断设备
CN109959084A (zh) 空气调节系统和空气调节装置
CN109959081A (zh) 空气调节系统和空气调节装置
JP2008175067A (ja) 電動圧縮機
CN110345662B (zh) 一种消除冷凝水的试剂仓制冷结构及试剂仓
US11112162B2 (en) Cold room combination vent and light
KR102191814B1 (ko) 제어반 냉각 제습기
JP5569054B2 (ja) 冷凍装置
CN110300681A (zh) 制冷或制热设备、以及车辆
CN108361887A (zh) 一种医疗设备用微通道热管tec半导体空调及其性能测试方法
CN211781798U (zh) 降温装置和空调器
CN208059165U (zh) 一种医疗设备用微通道热管tec半导体空调
JP6212847B2 (ja) 冷却装置及び冷却装置搭載車両
CN212157779U (zh) 一种冷柜
JP2008180120A (ja) 電動圧縮機
JP2000146393A (ja) 冷凍装置
CN111412541A (zh) 多功能一体式空调
JPH07318108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2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