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06415B - 楼层设定系统 - Google Patents

楼层设定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06415B
CN110606415B CN201910434042.9A CN201910434042A CN110606415B CN 110606415 B CN110606415 B CN 110606415B CN 201910434042 A CN201910434042 A CN 201910434042A CN 110606415 B CN110606415 B CN 1106064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r
control device
voltage
unit
voltag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3404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06415A (zh
Inventor
鹤田祥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606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064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064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064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07Setting or modification of parameters of the control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92Position or motion detectors or driving means for the detec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60Systems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relatively movable stations, e.g. for communication with lif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楼层设定系统。提供能够减轻在电梯的楼层设定中的作业人员的负担的楼层设定系统。实施方式的电梯的楼层设定系统例如具备:多个电压测定部,与多个楼层以一对一的方式对应,并且多个电压测定部分别测定对在对应的楼层设置的层站控制装置供给的电源的电压值;以及楼层确定部,基于由多个电压测定部测定到的多个电压值,确定多个楼层。

Description

楼层设定系统
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8-113935(申请日:6/14/2018)为基础,从该申请享受优先的利益。本申请通过参照该申请,而包含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楼层设定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要实现在电梯的各楼层设置的层站控制基板能够判别层站召唤按钮的输入是几层,因此在电梯的安装调整时需要进行楼层信息的设定。以往的楼层设定方法,将进行电梯控制的控制装置的动作模式切换为楼层设定模式,作业人员按楼层顺序按压各层的层站按钮,从而对各层的层站控制基板进行楼层设定。
但是,在现有技术的楼层设定方法中,作业人员按每个楼层进行楼层设定作业,因此作业人员的负担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减轻在电梯的楼层设定中的作业人员的负担的楼层设定系统。
实施方式的楼层设定系统,例如具备:多个电压测定部,与多个楼层以一对一的方式对应,并且,多个电压测定部分别测定对在对应的楼层设置的层站控制装置供给的电源的电压值;以及楼层确定部,基于由多个电压测定部测定到的多个电压值,确定多个楼层。
根据上述构成的楼层设定系统,能够减轻在电梯的楼层设定中的作业人员的负担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包括第1实施方式的楼层设定系统的电梯的一例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2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楼层设定系统的功能的一例的功能框图。
图3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电源电压的伴随着供各层站控制基板设置的楼层而来的电压降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楼层确定部的楼层确定处理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中的楼层设定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楼层设定系统的功能的一例的功能框图。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中的楼层设定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8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楼层设定系统的功能的一例的功能框图。
图9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电压降理论曲线的例子的图。
图10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中的楼层设定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1是用于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楼层设定系统的功能的一例的功能框图。
图12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中的楼层设定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3是用于说明第5实施方式的楼层设定系统的功能的一例的功能框图。
图14是用于说明第5实施方式的在终端装置的显示部上显示的信息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楼层设定系统进行详细地说明。另外,该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置换并且容易的构成要素或者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要素,并不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来限定本发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用于说明包括第1实施方式的楼层设定系统的电梯的一例的构成的示意图。第1实施方式的楼层设定系统1包括:进行电梯10的控制的作为中央控制装置的控制装置20、及进行各楼层中每个楼层的控制的作为层站控制装置的层站控制基板30。
在图1中,电梯10为,轿厢12在设置于建筑物(大厦、公寓、观光台等高层建造物)等的井道11中升降,该轿厢12在设置于能够停止的各层的楼层15的层站(层站)间移动。在图1的例子中,最上部的楼层15成为最上层的楼层,最下部的楼层15成为最下层的楼层。图1所示的电梯10构成为,用钢丝绳将轿厢12与对重13连结的所谓的“悬挂式的电梯”。另外,电梯10作为一例是在井道11的上部不具备机械室的类型,层站控制基板30等被固定于例如井道11的侧壁等。
在图1中,控制装置20被设置于电梯10的井道11的上端侧。这里,针对多个楼层15,将距控制装置20最近的位置的楼层15设为最上层,将距控制装置20最远的位置的楼层15设为最下层。控制装置20经由电源供给线40对以一对一的方式在各楼层15的层站设置的各层站控制基板30供给电源。电源供给线40按各楼层15的每个楼层而分支并与各层站控制基板30连接。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各层站控制基板30设为,在例如出货时刻被设定能够通信且与其他不重复的通信地址。
控制装置20连接楼层自动设定开关21,并且包括楼层确定部22。另外,各楼层15的层站控制基板30包括电压测定部31。即,第1实施方式的楼层设定系统1以与多个层站控制基板30一对一的方式包括多个电压测定部31。控制装置20根据针对楼层自动设定开关21的接通(导通)操作,将楼层设定系统1的动作模式切换为楼层设定模式。另外,控制装置20根据针对楼层自动设定开关21的断开(切断)操作,使楼层设定模式结束。
在楼层设定模式,各层站控制基板30和控制装置20,经由将数据变换传输信号的通信部(后述)进行楼层15的设定。另外,显示灯群23进行对楼层设定模式的开始、结束及异常等各状态进行表示的显示。控制装置20构成为,使得作业人员14能够执行楼层自动设定开关21的操作及基于显示灯群23的楼层设定模式的状态的确认。
图2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楼层设定系统1的功能的一例的功能框图。在图2中,对与图1共用的部分附以同一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在图2中,将多个层站控制基板30,用一个层站控制基板30代表性地进行表示。控制装置20包括楼层确定部22及通信部24。层站控制基板30包括电压测定部31及通信部32。
对于控制装置20,连接楼层自动设定开关21。控制装置20根据针对楼层自动设定开关21的接通操作,通过通信部24而与层站控制基板30内的通信部32进行通信,并在控制装置20与层站控制基板30之间进行信号的收发。如上所述,各层站控制基板30的通信部32,被预先设定能够通信且与其他不重复的通信地址。另外,通信部32设为应对广播通信的部件。
各层站控制基板30,从控制装置20接收到与针对楼层自动设定开关21的接通操作相对应的信号时,首先,通过电压测定部31测定电源电压。电压测定部31对电源供给线40与层站控制基板30内的电路连接之前的电压进行测定。例如,在层站控制基板30具有将从电源供给线40供给的电源的电压变换为内部的电路使用的电压的DC/DC转换器的情况下,在DC/DC转换器的电源供给侧对电压进行测定。各层站控制基板30将通过电压测定部31测定到的电源电压值,通过通信部32发送至控制装置20。
控制装置20通过通信部24接收从各层站控制基板30发送的电源电压值,并交付给楼层确定部22。楼层确定部22基于从各层站控制基板30发送的电源电压值,确定各层站控制基板30被设置的楼层15,将所确定的楼层15分配给通信部32的通信地址进行管理。另外,在图2及上述的图1中,以楼层确定部22包括于控制装置20的方式示出,但这不限定于该例,也可以将楼层确定部22设置于控制装置20的外部。
接下来,对于第1实施方式的楼层设定处理,更详细地进行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楼层设定系统1,通过楼层确定部22,基于在各楼层15的层站控制基板30中通过电压测定部31测定到的电源电压值的、在各楼层15间的电压降,确定各楼层15。图3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电源电压的伴随着供各层站控制基板30设置的楼层15而来的电压降的图。
图3的(a)示意性地示出了控制装置20与各楼层15的层站控制基板30之间的基于电源供给线40的连接。如图3的(a)所示那样,各层站控制基板30,相对于控制装置20,通过电源供给线40并联地连接。换言之,电源供给线40在各楼层15分支并与各个层的层站控制基板30连接。
这样,各层站控制基板30通过电源供给线40并联地连接于控制装置20,因此对各层站控制基板30以理论上的相同的电压供给电源。但是,实际上,电源供给线40具有导体电阻,因此一定会产生电压降。图3的(b)是考虑了电压降的图3(a)的等效电路。
另外,在图3的(b)中,为了简化说明,省略负线侧的导体电阻的表现。另外,在图3的(b)中,示出了从最上层向下层、5层量的连接有关的等效电路。在图3的(b)中,将电源供给线40的各楼层15间的导体电阻设为电阻Rn,将在各导体电阻中流动的电流值设为电流值in(n=1,2,3,4,5)。另外,控制装置20设为,将直流(DC)24V的电源经由电源供给线40供给至各层站控制基板30。
在相邻的楼层15设置的层站控制基板30间的距离在各楼层15间相等的情况下,各楼层15间的导体电阻值也相同。即,R1=R2=R3=R4=R5。另一方面,对各层站控制基板30供给的电流的电流值i1’,i2’,…,为从控制装置20输出的电流的电流值I通过并联连接而被分流后的电流值。
更具体而言,例如在各电阻R1~R5中流动的电流的各电流值i1~i5,通过下述的式(1)~式(5)求出。另外,在式(1)~式(5)中,电流值i1’,i2’,…表示在各层站控制基板30流动的电流的电流值。
i1=I…(1)
i2=i1-i1’=I-i1’…(2)
i3=i2-i2’=I-i1’-i2’…(3)
i4=i3-i3’=I-i1’-i2’-i3’…(4)
i5=i4-i4’=I-i1’-i2’-i3’-i4’…(5)
另外,在上述中,为了说明,针对楼层15的数量为5的例子,使用式(1)~式(5)进行表示,但即使楼层15的数量为6以上,在各导体电阻中流动的电流值in可同样求出。
根据上述的式(1)~式(5),在各电阻R1,R2,…,R5流动的电流值i1,i2,…,i5,有下述的式(6)的关系成立。
i1>i2>i3>i4>i5…(6)
因此,各电阻R1,R2,…,R5中的电压降,根据电压降值vdn=in×Rn,有下述的式(7)所示的关系成立。
vd1>vd2>vd3>vd4>vd5…(7)
对各层站控制基板30,供给将从控制装置20输出的电源的电压值V0减去各电压降值vdn而得到的电压值的电源。即,在将对在最上层的楼层15设置的层站控制基板30供给的电源的电压值设为电压值v1,将对在比最上层靠下层的各楼层15设置的层站控制基板30供给的电源的电压值设为电压值v2,v3,…的情况下,电压值v1,v2,…,v5通过下述的式(8)~式(12)来求出。
v1=V0-vd1…(8)
v2=V0-vd1-vd2…(9)
v3=V0-vd1-vd2-vd3…(10)
v4=V0-vd1-vd2-vd3-vd4…(11)
v5=V0-vd1-vd2-vd3-vd4-vd5…(12)
图3的(c)是关于各楼层15对于通过上述的式(8)~式(12)求出的、对各层站控制基板30供给的电源的电压值v1~v5进行描绘而得到的一例的曲线。在图3的(c)中,横轴表示楼层15的层数,纵轴表示对各楼层15的层站控制基板30供给的电源电压的理论值。图3的(c)设为最上层的楼层15为5层、最下层的楼层15为1层而进行表示。可知,相对于从在井道11的上端侧设置的控制装置20输出的电源的电源电压值24[V],每当楼层15的层下降,对该楼层15的层站控制基板30供给的电源的电压值下降。
即,如使用图3的(b)说明那样,由于与各层站控制基板30连接的电源供给线40具有的导体电阻,虽然微小也会在各楼层15产生电压降,对各层站控制基板30供给的电源,按每个楼层15,电压值不同。因此,通过在各层站控制基板30对被供给的电源的电压值vn进行测定,从而能够确定各层站控制基板30被设置的楼层15。
作为一例,在将层站控制基板30的消耗电流值设为120[mA]、将电源供给线40具有的电阻值设为25[Ω/Km]、将层高设为4[m]时,每1楼层的电压降的最小的电压值即最小电压降值vdmin,能够通过下述的式(13)计算。
vdmin=120×10-3[A]×4[m]×2×25×10-3[Ω/m]=24[mV]…(13)
各层站控制基板30的各电压测定部31,测定对包括该电压测定部31的层站控制基板30供给的电源的电压值vn。电压测定部31将测定到的电源的电压值vn,通过通信部32发送至控制装置20。
控制装置20,将从各楼层15的层站控制基板30分别发送的电压值vn,与对各层站控制基板30的通信部32预先设定的通信地址建立关联地、存储于例如控制装置20具有的存储器。在控制装置20中,楼层确定部22基于关于各层站控制基板30所存储的电压值vn及通信地址的组,确定各层站控制基板30被设置的楼层15。
图4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楼层确定部22的楼层确定处理的示意图。在图4的(a)中,将通信部32的通信地址分别为地址A、B、C、D及E的层站控制基板30,分别表示为层站控制基板30A、30B、30C、30D及30E。另外,在图4的(a)中设为,各层站控制基板30A、30B、30C、30D及30E被设置在1层~5层中的哪一楼层15,并未确定。
如图4的(a)所示,从层站控制基板30A,对控制装置20发送由电压测定部31测定到的电压值v1。同样地,从各层站控制基板30B、30C、30D及30E,对控制装置20发送由各个电压测定部31测定到的电压值v2、v3、v4及v5。在图4的(a)的例子中,电压值v1=22.3[V],电压值v2=22.1[V],电压值v3=23.0[V],电压值v4=22.6[V],电压值v5=22.0[V]。
在控制装置20中,楼层确定部22将从各层站控制基板30A、30B、30C、30D及30E发送的各电压值v1、v2、v3、v4及v5,与各层站控制基板30A、30B、30C、30D及30E的通信地址建立关联而存储。接下来,楼层确定部22基于各电压值v1、v2、v3、v4及v5,将所存储的各通信地址排序。
图4的(b)示出了通过楼层确定部22存储的、排序前的各层站控制基板30A、30B、30C、30D及30E及与各层站控制基板30A、30B、30C、30D及30E建立关联的电压值v1、v2、v3、v4及v5的例子。另外,在图4的(b)及后述图4的(c)中,层站控制基板30A、30B、30C、30D及30E分别使用基板A、基板B、基板C、基板D及基板E作为对各层站控制基板30A、30B、30C、30D及30E进行表示的信息进行表示。另外,地址A、B、C、D及E分别表示各层站控制基板30A、30B、30C、30D及30E的通信部32的通信地址。
在图4的(b)中,针对各基板A~E及地址A~E,关联了从上述各基板A~E发送的各电压值v1~v5、楼层信息x1、x2、x3、x4及x5。在图4的(b)中,各基板A~E被设置的楼层15未确定,与各基板A~E建立关联的楼层信息x1~x5,使用暂时的值。
图4的(c)表示通过楼层确定部22基于各电压值v1~v5对各基板A~E及地址A~E进行了排序的例子。在图4的(c)的例子中,如图中以箭头所示,各基板A~E及地址A~E,根据各电压值v1~v5按降序被排序、而成为基板C(地址C)、基板D(地址D)、基板A(地址A)、基板B(地址B)、基板E(地址E)的顺序。
楼层确定部22,针对上述排序过的各基板A~E及地址A~E,降序地关联楼层信息5F(5层)、4F(4层)、3F(3层)、2F(2层)及1F(1层)。由此,各层站控制基板30A~30E被设置的楼层15被确定,并对各层站控制基板30A~30E的各通信部32的通信地址分别分配楼层15。
在图4的(c)的例子中,对基板C的地址C分配5层的楼层15,对基板D的地址D分配4层的楼层15。另外,对基板A的地址A分配3层的楼层15,对基板B的地址B分配2层的楼层,对基板E的地址E分配1层的楼层15。控制装置20通过通信部24并使用上述地址A~E而与各层站控制基板30进行通信。由此,控制装置20能够指定在所期望的层的楼层15所设置的层站控制基板30并进行通信。
图5是对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20中的楼层设定处理进行表示的一例的流程图。另外,在图5及以后的同样的图中,将层站控制基板30表示为“基板”。
在步骤S100中,控制装置20判定楼层自动设定开关21是否被进行了接通操作。控制装置20在判定为未被接通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100,“否”),结束图5的流程图中的一系列的处理。另一方面,控制装置20在判定为楼层自动设定开关21被进行了接通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100,“是”),使处理转移到步骤S101。
在步骤S101中,控制装置20,将控制装置20本身的动作模式切换为自动地执行楼层设定的楼层设定模式,并且通过通信部24,对各层站控制基板30进行广播通信,将各层站控制基板30的动作模式切换为楼层设定模式。另外,控制装置20使在控制装置20内所设置的显示灯群23中包括的地址设定显示灯点亮。
各层站控制基板30,在动作模式被切换为楼层设定模式时,通过电压测定部31测定电源的电压值vn。另外,控制装置20,在动作模式被切换为楼层设定模式时,通过楼层确定部22,经由通信部24对各层站控制基板30请求由电压测定部31测定到的电源的电压值vn。各层站控制基板30根据来自控制装置20的请求,将测定到的电压值vn经由通信部32发送至控制装置20。
控制装置20经由通信部24取得从各层站控制基板30发送的电压值vn及发送了电压值vn的层站控制基板30的通信地址。在控制装置20中,楼层确定部22将所取得的各电压值vn与各层站控制基板30的通信地址建立关联而存储。
在下一步骤S102中,控制装置20判定通过楼层确定部22是否从各层站控制基板30取得了电压值vn。在判定为楼层确定部22无法从各层站控制基板30取得电压值vn的情况下(步骤S102,“否”),使处理转移至步骤S110。例如,楼层确定部22无法从与控制装置20连接的全部的层站控制基板30中的至少1个层站控制基板30取得电压值vn的情况下,判定为无法从各层站控制基板30取得电压值vn
在步骤S110中,楼层确定部22发报出异常并使处理向步骤S105转移。楼层确定部22例如使显示灯群23中包括的异常显示灯点亮,进行异常的发报。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楼层确定部22在步骤S102中无法从各层站控制基板30取得电压值vn的情况下,使处理向步骤S103转移。在步骤S103中,楼层确定部22如使用图4的(b)及图4的(c)说明那样、将对各层站控制基板30及各通信地址进行表示的信息基于电压值vn来排序,分别确定各层站控制基板30被设置的楼层15。
在下一步骤S104中,楼层确定部22将表示所确定的楼层15的信息分配给对各层站控制基板30预先设定的通信地址。这样,楼层确定部22也具有作为设定部的功能,该设定部根据楼层15设定各层站控制基板30的通信地址。另外,楼层设定模式可换言之而称为在控制装置20中由楼层确定部22进行楼层的确定的动作模式。楼层确定部22,在对各层站控制基板30的通信地址分配表示楼层15的信息完成后,设为楼层设定处理完成,例如使显示灯群23中包括的设定完成显示灯点亮。
在步骤S104中楼层设定处理完成、或者在上述的步骤S110中发报出异常时,处理向步骤S105转移。在步骤S105中,控制装置20判定在从步骤S104或步骤S110的处理起一定时间以内是否对楼层自动设定开关21进行了断开操作。控制装置20,在判定为在一定时间以内进行了断开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105,“是”),使处理向步骤S106转移。在步骤S106中,控制装置20使楼层设定模式结束,使例如显示灯群23灭灯。楼层设定模式结束后,结束图5的流程图中的一系列的处理。
另一方面,控制装置20在步骤S105中判定为对于楼层自动设定开关21在一定时间以内未进行断开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105,“否”),使处理向步骤S120转移。在步骤S120中,控制装置20通过通知器等通知楼层设定模式已结束。控制装置20在步骤S120的处理之后,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105。
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楼层设定系统1,在设置于各楼层15的各层站控制基板30中,测定被供给的电源的电压值vn,并基于测定到的各电压值vn,确定各层站控制基板30被设置的楼层15。由此,控制装置20能够判别与各层站控制基板30的通信部32的通信地址对应的层。
因此,关于第1实施方式的楼层设定系统1,作业人员14仅仅对在控制装置20中设置的楼层自动设定开关21进行操作,无需前往各楼层,就能够使对各层站控制基板30的楼层设定完成,能够减轻在楼层设定中的作业人员的负担。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6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楼层设定系统1a的功能的一例的功能框图。另外,在图6中,对与上述的图2共用的部分附以同一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楼层设定系统1a能够将各层站控制基板30a的初始状态(例如出货时刻)中的通信地址设为在各层站控制基板30a间共用。
如图6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层站控制基板30a,相对于图2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层站控制基板30,被追加了基板控制部33。基板控制部33包括地址设定部330及地址存储部331。地址设定部330将存储于地址存储部331的通信地址,作为层站控制基板30a的地址,并对通信部32a设定。通信地址设为通过例如16进制数的数值来表示。地址存储部331将在出货时刻等初始状态下各层站控制基板30a中共用的通信地址作为初始地址来存储。
层站控制基板30a,在楼层设定系统1a的动作模式被切换为自动楼层设定模式时,通过电压测定部31测定被供给的电源的电压值vn。电压测定部31将所测定到的电压值vn交付给基板控制部33。在基板控制部33中,地址设定部330将从电压测定部31交付的电压值vn,变换为例如16进制数的值,并将变换后的值与存储于地址存储部331的初始地址相加而生成新的通信地址。地址设定部330根据所生成的新的通信地址,来改写存储于地址存储部331的初始地址。
如使用图3的(a)~图3的(c)说明那样,对各层站控制基板30a供给的电源的电压值,根据各层站控制基板30a被设置的楼层15而不同。因此,将在各层站控制基板30a中通过电压测定部31测定到的电源的电压值,与各层站控制基板30a共用的初始地址相加,从而能够生成各层站控制基板30a固有的通信地址。在各层站控制基板30a中,对通信部32设定这样生成的通信地址,从而能够进行楼层自动设定。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20中的楼层设定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另外,在图7中,对与上述的图5的流程图共用的处理附以同一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步骤S100及步骤S101的处理,与图5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100及步骤S101的处理是同样的。即,控制装置20,在步骤S100中判定为楼层自动设定开关21被进行了接通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100,“是”),使处理转移到步骤S101。在步骤S101中,控制装置20,将控制装置20本身的动作模式切换为楼层设定模式,并且通过通信部24对各层站控制基板30进行广播通信,并将各层站控制基板30的动作模式切换为楼层设定模式。各层站控制基板30a,在动作模式被切换为楼层设定模式后,通过电压测定部31测定电源的电压值vn
在各层站控制基板30a中,地址设定部330将通过电压测定部31测定到的电压值vn变换为16进制数的值,并将变换后的值与在地址存储部331中作为初始地址而存储的通信地址相加,而生成各层站控制基板30a固有的通信地址。地址设定部330通过所生成的通信地址,改写存储于地址存储部331的通信地址。由此,对通信部32a,设定各层站控制基板30a固有的通信地址。
地址设定部330,在存储于地址存储部331的通信地址的改写完成时,将表示该意思的地址改写完成通知和通过电压测定部31测定到的电压值vn,通过通信部32a发送至控制装置20。
在下一步骤S200中,控制装置20通过通信部24接收通过各层站控制基板30a的通信部32a从各层站控制基板30a固有的通信地址发送的地址改写完成通知及电压值vn。在控制装置20中,楼层确定部22取得各层站控制基板30a固有的通信地址,并将所取得的通信地址与接收到的各电压值vn建立关联地存储。
在下一步骤S201中,控制装置20通过楼层确定部22,基于从各层站控制基板30a接收到的地址改写完成通知,判定在各层站控制基板30a中通信地址的改写是否已完成。楼层确定部22判定为在各层站控制基板30a中地址的改写未完成的情况下(步骤S201,“否”),使处理转移到步骤S110,发报出异常,并使处理转移至步骤S105。
例如,楼层确定部22,在无法从与控制装置20连接的全部层站控制基板30a中的至少1个层站控制基板30a接收到通信地址改写完成通知的情况下,判定为在各层站控制基板30a中地址的改写未完成。
另一方面,控制装置20,在步骤S201中判定为在各层站控制基板30a中通信地址的改写已完成的情况下(步骤S201,“是”),使处理转移到步骤S102。步骤S102以后的处理,与图5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102以后的处理是同样的,所以将这里的说明省略。
在第2实施方式的楼层设定系统1a中,使用初始地址及在各层站控制基板30a中测定到的电源的电压值vn,生成各层站控制基板30a的通信地址。因此,能够使各层站控制基板30a的初始地址共用化,能够抑制各层站控制基板30a的成本。
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的楼层设定系统1a中,也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楼层设定系统1同样地,基于在设置于各楼层15的各层站控制基板30a中分别测定到的电源的电压值vn,确定各层站控制基板30a被设置的楼层15。由此,控制装置20能够判别与各层站控制基板30a的通信地址对应的层。
因此,在第2实施方式的楼层设定系统1a中,也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楼层设定系统1同样地,作业人员14仅仅对楼层自动设定开关21进行操作,不前往各楼层,就能够完成针对各层站控制基板30的楼层设定,能够减轻在楼层设定中的作业人员的负担。
<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8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楼层设定系统1b的功能的一例的功能框图。另外,在图8中,对与上述的图2共用的部分附以同一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楼层设定系统1b设为,确认各层站控制基板30具有的电压测定部31是否正在正常地动作。
如图8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20b,相对于图2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20,被追加了电压值确认部25。电压值确认部25能够经由通信部24b而与层站控制基板30进行通信
电压值确认部25,基于在各楼层15所设置的层站控制基板30的数量、在相邻的楼层15设置的层站控制基板30间的距离及电源供给线40的导体电阻,计算由电源供给线40的导体电阻引起的每个楼层15的电压降,并求出对计算出的电压降的基于楼层15的变化进行表示的曲线。将该曲线称为电压降理论曲线。电压值确认部25对在各层站控制基板30中通过电压测定部31测定到并被发送至控制装置20b的电压值vn与电压降理论曲线进行比较,而检测各层站控制基板30的电压测定部31的故障。
图9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电压降理论曲线的例子的图。使用图9,对电压值确认部25进行的处理进行说明。在图9中,横轴表示楼层15的层数,纵轴表示对各楼层15的层站控制基板30供给的电源电压的理论值。另外,图9中,为了说明,设为最上层的楼层15为3层、最下层的楼层15为1层来进行表示。电压值确认部25基于电压降理论曲线200确认在各层站控制基板30中通过电压测定部31测定到的电压值vn是否为恰当的值。
相对于对各层站控制基板30供给的电源的电压值的电压降值,如使用图3的(a)~图3的(c)说明那样,根据被连接的电源供给线40的导体电阻Rn、在电源供给线40中流动的电流的电流值in及层站控制基板30的数量来决定。因此,相对于对各层站控制基板30供给的电源的电压值vn的电压降值,能够在理论上计算出来。
电压值确认部25,针对基于所算出的电压降值的电压降理论曲线200,设定阈值201a及201b。阈值201a及201b根据每1楼层的最小的电压降值即最小电压降值vdmin来决定。最小电压降值vdmin,是例如最下层的楼层15与该最下层的上1层的楼层15之间的电压降值。在图9的例子中,1层与2层之间的电压降值成为最小电压降值vdmin
作为一例,将层站控制基板30的消耗电流值设为120[mA]、将电源供给线40具有的电阻值设为25[Ω/Km]、并将层高设为4[m]时,参照上述的式(13),每1楼层最小电压降值vdmin被计算为24[mV]。因此,针对电压降理论曲线200,设定±12[mV]的阈值201a及201b。
电压值确认部25判定从各层站控制基板30发送的各电压值vn是否在基于所设定的阈值201a及201b的范围的范围外。电压值确认部25,在各电压值vn包括基于阈值201a及201b的范围外的电压值的情况下,判定为各层站控制基板30中的任一层站控制基板30的电压测定部31异常(故障)。另一方面,电压值确认部25,在各电压值vn不包括从电压降理论曲线200大幅偏离的电压值,即各电压值vn都在阈值201a及201b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判定为各电压测定部31正在正常动作。
图10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20b中的楼层设定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另外,在图10中,对与上述的图5的流程图共用的处理附以同一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图10的流程图的处理的开始之前,在控制装置20b中,电压值确认部25求出电压降理论曲线200及针对电压降理论曲线200的阈值201a及201b。为了求出上述电压降理论曲线200、阈值201a及201b而使用的、被设置的各层站控制基板30的数量、电源供给线40的导体电阻值及层高,例如设为由作业人员14预先针对控制装置20b而设定。
在图10的流程图中,步骤S100~步骤S103的处理,与上述的图5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100~步骤S103的处理是同样的,所以将这里的说明省略。
控制装置20b,在步骤S103中通过楼层确定部22确定了各层站控制基板30被设置的楼层15后,使处理转移至步骤S300。在步骤S300中,控制装置20b,通过电压值确认部25,对从各层站控制基板30取得的各电压值vn和预先求出的电压降理论曲线200进行比较。更具体而言,电压值确认部25对与楼层15建立关联的电压值vn与电压降理论曲线200的该楼层15处的值进行比较。
在下一步骤S301中,电压值确认部25,基于步骤S300的比较的结果,判定各电压值vn中是否包括异常的电压值。即,电压值确认部25对各电压值vn和对应的楼层15处的阈值201a及201b进行比较,将各电压值vn中的在基于阈值201a及201b的范围的范围外的电压值v判定为是异常的电压值。
在图9的例子中,电压值v1及v3,是对应的1层及3层的楼层15中的、基于阈值201a及201b的范围的范围内的值。因此,电压值确认部25将这些电压值v1及v3,判定为并不异常,即为正常的电压值。另一方面,电压值v2是基于阈值201a及201b的范围的范围外的值。因此,电压值确认部25将该电压值v2判定为是异常的电压值。
控制装置20b在通过电压值确认部25判定为各电压值vn包括异常的电压值的情况下(步骤S301,“是”),使处理转移到步骤S110,发报出异常。另一方面,控制装置20b,在通过电压值确认部25判定为各电压值vn不包括异常的电压值的情况下(步骤S301,“否”),使处理转移到步骤S104。
步骤S104以后的处理与图5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104以后的处理是同样的,所以将这里的说明省略。
另外,在步骤S301中,判定各电压值vn中是否包括异常的电压值,并不进行被测定到异常的电压值vn的层站控制基板30的确定。这是由于,在步骤S103中基于电压值vn进行排序,所以由于异常的电压值存在从而被确定的楼层15可能替换,由此可能发生误判定。
关于该点,参照图9进行说明。作为一例,考虑在设置于2层的层站控制基板30中测定到比由设置于3层的层站控制基板测定到的电压值v3高的电压值v2’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通过步骤S103的排序,应该被确定为2层的层站控制基板30的楼层15基于电压值v2’被确定为3层,应该被确定为3层的层站控制基板30的楼层15基于电压值v3被确定为2层。电压值v3为基于最小电压降值vdmin的阈值201a及201b的范围外的值,因此被判定为是异常的电压值。因此,会误判定为,被测定到电压值v3的、设置于3层的层站控制基板30的电压测定部31异常。
在第3实施方式的楼层设定系统1b中,也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楼层设定系统1同样地,基于在各楼层15所设置的各层站控制基板30中分别测定到的电源的电压值vn,确定各层站控制基板30被设置的楼层15。由此,控制装置20能够判定与各层站控制基板30的通信地址对应的层。
因此,在第3实施方式的楼层设定系统1b中,也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楼层设定系统1同样地,作业人员14仅仅对设置于控制装置20b的楼层自动设定开关21进行操作,不前往各楼层,就能够完成针对各层站控制基板30的楼层设定,能够减轻在楼层设定中的作业人员的负担。
此时,在第3实施方式的楼层设定系统1b中,将通过各层站控制基板30测定到的电源的电压值vn与预先求出的电压降理论曲线200进行比较,从而判定各层站控制基板30具备的电压测定部31的异常的有无。因此,能够判定发生故障的电压测定部31的有无,并且能够抑制伴随电压测定部31的动作异常而错误地确定楼层15的事态。
<第4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1是用于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楼层设定系统1c的功能的一例的功能框图。另外,在图11中,对与上述的图2共用的部分附以同一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楼层设定系统1c,能够确认各层站控制基板30具有的通信部32与控制装置20c具有的通信部24之间的通信的正常性。
如图11所示,第4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20c,相对于图2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20,追加了通信确认部26。通信确认部26计数从各层站控制基板30发送的电压值vn的数量。通信确认部26对计数到的电压值vn的数量与层站控制基板30被设置的楼层15的数量进行比较,确认各通信部32与通信部24之间的通信的正常性。
图12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20c中的楼层设定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另外,在图12中,对与上述的图5的流程图共用的处理附以同一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图12的流程图的处理的开始之前,在控制装置20c中,通信确认部26取得物件的楼层数,即层站控制基板30被设置的楼层15的数量。楼层15的数量例如设为通过作业人员14预先针对控制装置20c而设定。
步骤S100及步骤S101的处理,与图5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100及步骤S101的处理是同样的。即,控制装置20c,在步骤S100中判定为楼层自动设定开关21被进行了接通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100,“是”),使处理转移到步骤S101。在步骤S101中,控制装置20c将控制装置20本身的动作模式切换为楼层设定模式,并且通过通信部24,对各层站控制基板30进行广播通信,将各层站控制基板30的动作模式切换为楼层设定模式。各层站控制基板30a,在动作模式被切换为楼层设定模式后,通过电压测定部31测定电源的电压值vn
各层站控制基板30,在动作模式被切换为楼层设定模式时,通过电压测定部31测定电源的电压值vn。另外,控制装置20c,在动作模式被切换为楼层设定模式时,通过楼层确定部22,经由通信部24对各层站控制基板30请求由电压测定部31测定到的电源的电压值vn。各层站控制基板30,根据来自控制装置20c的请求,将所测定到的电压值vn经由通信部32发送至控制装置20c。控制装置20c通过通信部24接收从各层站控制基板30发送的电压值vn
在下一步骤S400中,在控制装置20c中,通信确认部26取得从各层站控制基板30发送并通过通信部24接收到的各电压值vn。在下一步骤S401中,通信确认部26计数步骤S400中所取得的电压值vn的数量,并判定计数到的数量与物件的楼层数是否一致。
通信确认部26判定为计数到的电压值vn的数量与物件的楼层数不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401,“否”),使处理转移到步骤S110,发报出异常。在该情况下,能够判断为各层站控制基板30中的至少1个层站控制基板30与控制装置20不能够正常地通信。步骤S110的处理之后,处理向步骤S105转移。
另一方面,通信确认部26判定为计数到的电压值vn的数量与物件的楼层数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401,“是”),使处理转移到步骤S102。在该情况下,能够判断为各层站控制基板30全部能够与控制装置20正常地通信。
步骤S102以后的处理,与图5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102以后的处理是同样的,所以将这里的说明省略。
在第4实施方式的楼层设定系统1c中,也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楼层设定系统1同样地,基于在各楼层15所设置的各层站控制基板30中分别测定到的电源的电压值vn,确定各层站控制基板30被设置的楼层15。由此,控制装置20c能够判别与各层站控制基板30的通信地址对应的层。
因此,在第4实施方式的楼层设定系统1c中,也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楼层设定系统1同样地,作业人员14仅仅对设置于控制装置20c的楼层自动设定开关21进行操作,不前往各楼层,就能够完成针对各层站控制基板30的楼层设定,能够减轻在楼层设定中的作业人员的负担。
此时,在第4实施方式的楼层设定系统1c中,通过控制装置20c的通信确认部26,确认与各层站控制基板30之间的通信的正常性。因此,能够抑制由于例如与一部分的层站控制基板30之间的通信的不佳,而以比物件的实际的楼层数少的楼层数确定各楼层15的事态。
<第5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3是用于说明第5实施方式的楼层设定系统1d的功能的一例的功能框图。另外,在图13中,对与上述的图2、图6、图8及图11共用的部分附以同一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第5实施方式的楼层设定系统1d,包括上述的第1至第4实施方式的楼层设定系统1、1a、1b及1c的功能,能够对与终端连接部28连接的终端装置提示楼层设定模式中的各状态。
在图13中,第5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20d包括楼层确定部22、通信部24d、电压值确认部25、通信确认部26及状态存储部27。状态存储部27存储从楼层确定部22、电压值确认部25及通信确认部26经由通信部24d所取得的、对楼层设定模式中的各状态进行表示的信息。终端连接部28进行控制装置20d与由作业人员14所保持的终端装置的中继的中继器的作用。
终端装置例如构成为容易携带,包括受理用户操作的操作部及显示信息的显示部。另外,终端装置具备还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ROM(Read Only Memory)、RAM(Random Access Memory)及存储器(闪存存储器、硬盘驱动器)、控制对显示部的显示的显示控制部且作为计算机的构成。作为这种终端装置,能够应用智能手机、平板式个人计算机、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等。但不限于此,终端装置也可以是第5实施方式的楼层设定系统1d专用的装置。
终端连接部28与终端装置通过有线通信而连接。但不限于此,终端连接部28与终端装置也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来连接。终端装置中以能够执行的方式搭载有后述的用于进行第5实施方式的显示的显示程序。
第5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20d的处理,为包括上述的图5、图7、图10及图12所示的各流程图的处理。
例如,控制装置20d,在图5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100中判定为楼层自动设定开关21被进行了接通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100,“是”),将该意思存储于状态存储部27,使处理转移到步骤S101。控制装置20d,在通过步骤S101而楼层设定系统1d的动作模式被切换为楼层设定模式时,控制装置20d将该意思存储于状态存储部27。控制装置20d取得在各层站控制基板30a中测定到的电源的电压值vn
在步骤S101的处理之后,通过控制装置20d,执行图7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200及步骤S201的处理和图12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400及步骤S401的处理。
通过步骤S200及步骤S201的处理,在各层站控制基板30a中,基于通过电压测定部31测定到的电源的电压值vn,生成固有的通信地址,地址改写完成通知从各层站控制基板30a被发送至控制装置20d。控制装置20d判定是否接收到了来自各层站控制基板30a的地址改写完成通知(参照图7的步骤S201)。控制装置20d将表示该判定结果的信息存储于状态存储部27。
通过步骤S400及步骤S401的处理,控制装置20d判定从各层站控制基板30a取得的电源的电压值vn的数量与物件的楼层数是否一致(参照图12的步骤S401)。控制装置20使表示该判定结果的信息存储于状态存储部27。
控制装置20d,在步骤S201中判定为接收到来自各层站控制基板30a的地址改写完成通知(步骤S201,“是”),并且,在步骤S401中判定为从各层站控制基板30a取得的电源的电压值vn的数量与物件的楼层数一致的(步骤S401,“是”)情况下,使处理转移到例如图5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102。
在控制装置20d中,楼层确定部22在步骤S102及步骤S103中,基于从各层站控制基板30a取得的电源的电压值vn,确定各层站控制基板30a的楼层15。
步骤S103的处理之后,通过控制装置20d,执行图10的步骤S300及步骤S301的处理。控制装置20d对预先求出的电压降理论曲线200和从各层站控制基板30a取得的电源的电压值vn进行比较,判定是否包括异常的电压值(参照图10的步骤S301)。控制装置20d将表示该判定结果的信息存储于状态存储部27。
控制装置20d在步骤S301中判定为从各层站控制基板30a取得的电源的电压值vn不包括异常的电压值的情况下(步骤S301,“否”),使处理转移至例如图5的步骤S104。
在步骤S104中,控制装置20d通过楼层确定部22,对于预先对各层站控制基板30a设定的通信地址,分配表示所确定的楼层15的信息。楼层确定部22,在针对各层站控制基板30a的通信地址的表示楼层15的信息的分配完成时,使该意思存储于状态存储部27,并使例如显示灯群23中包括的设定完成显示灯点亮。
之后,控制装置20d,在步骤S105中判定为楼层自动设定开关21被进行了断开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105,“是”),使该意思存储于状态存储部27,在步骤S106中使楼层设定模式结束。
接下来,关于第5实施方式的对于终端装置的信息的显示,更具体地进行说明。控制装置20d,例如根据从终端装置经由终端连接部28而发送的请求,读出存储于状态存储部27的、对楼层设定模式中的各状态进行表示的信息。控制装置20d将从状态存储部27读出的该信息,经由终端连接部28向终端装置发送。即,控制装置20d包括将从状态存储部27读出的信息向终端装置发送的发送部的功能。终端装置在显示控制部的控制下将从控制装置20d发送的信息显示于显示部。
图14是用于说明第5实施方式的在终端装置的显示部上显示的信息的图。在图14中,终端装置50经由终端连接部28而与控制装置20d连接。终端装置50按照根据例如作业人员14的操作而被启动的第5实施方式的显示程序,经由终端连接部28,对于控制装置20d请求存储于状态存储部27的信息的读出。控制装置20d根据该请求,而从状态存储部27读出信息,并发送至终端装置50。
终端装置50,基于从控制装置20d经由终端连接部28接收到的、从状态存储部27读出的信息,生成画面显示信息500。终端装置50使基于所生成的画面显示信息500的画面显示于终端装置50的显示部。
画面显示信息500包括对楼层设定模式的开始及结束进行表示的信息510、对楼层设定模式的各流程完成状态进行表示的信息520、及对异常状态进行表示的信息530。对楼层设定模式的开始及结束进行表示的信息510,包括对楼层自动设定开关21的接通操作及断开操作进行表示的开关接通/断开通知511。开关接通/断开通知511是在例如步骤S100及步骤S106的处理中取得的信息。
对楼层设定模式的各流程完成状态进行表示的信息520包括地址改写完成通知521、电源电压值取得完成通知522及楼层确定完成通知523。地址改写完成通知521,是在例如步骤S201中判定为接收到来自各层站控制基板30a的地址改写完成通知的情况下(步骤S201,“是”)所取得的信息。电源电压值取得完成通知522,是在例如步骤S301中判定为从各层站控制基板30a取得的电源的电压值vn不包括异常的电压值的情况下(步骤S301,“否”)取得的信息。另外,楼层确定完成通知523,是在例如步骤S104中针对各层站控制基板30a的通信地址的表示楼层15的信息的分配已完成情况下取得的信息。
对异常状态进行表示的信息530包括地址改写异常通知531、基板的通信异常通知532及电源电压值异常通知533。地址改写异常通知531,是在例如步骤S201中判定为在各层站控制基板30a中地址的改写未完成的情况下(步骤S201,“否”)取得的信息。基板的通信异常通知532,是在例如步骤S401中判定为计数到的电压值vn的数量与物件的楼层数不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401,“否”)取得的信息。另外,电源电压值取得完成通知522,是在例如步骤S301中判定为从各层站控制基板30a取得的电源的电压值vn中包括异常的电压值的情况下(步骤S301,“是”)取得的信息。
对异常状态进行表示的信息530中包括的各信息(地址改写异常通知531、基板的通信异常通知532及电源电压值异常通知533),分别错误代码化,并显示对应的对策菜单534。对策菜单534例如预先制作,并存储于终端装置50的存储器。在搭载于终端装置的第5实施方式的显示程序中可以包括对策菜单534。
第5实施方式的楼层设定系统1d包括存储对楼层设定模式的各状态进行表示的信息的状态存储部27。楼层设定系统1d能够将存储于状态存储部27的信息发送至与终端连接部28连接的终端装置50,并在终端装置的显示部显示基于画面显示信息500的画面。
因此,通过阅览基于终端装置50的显示部上显示的画面显示信息500的画面,能够进行楼层自动设定开关21的接通及断开状态确认、楼层设定模式的开始及结束状态确认、地址改写完成或电源电压值的取得或楼层的确定等的流程的完成状态确认。另外,通过阅览基于画面显示信息500的画面,还能够进行地址改写异常、基板的通信异常、电源电压值的异常等的确认。由此,异常部位的确定能够通过阅览终端装置50的画面来进行,能够减轻电梯的楼层设定中的作业人员的负担。
以上,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提示的,无意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及主旨中,同样包含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中。

Claims (6)

1.一种楼层设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电压测定部,与多个楼层以一对一的方式对应,并且,多个电压测定部分别测定对在对应的楼层设置的层站控制装置供给的电源的电压值;
楼层确定部,基于由上述多个电压测定部测定到的多个上述电压值,确定上述层站控制装置的楼层;以及
包括在上述层站控制装置中的地址存储部和地址设定部,
该地址存储部,存储对电梯的运行进行控制的中央控制装置与该层站控制装置进行通信所用的通信地址,
该地址设定部,根据由上述多个电压测定部中的、该层站控制装置包括的电压测定部测定到的上述电压值,对在上述地址存储部中存储的上述通信地址进行改写。
2.根据权利请求1所述的楼层设定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电压值确认部,该电压值确认部基于由上述多个电压测定部测定到的多个上述电压值及在上述多个楼层设置的多个上述层站控制装置的数量,判定上述多个电压测定部是否正在正常动作。
3.根据权利请求2所述的楼层设定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压值确认部,基于上述层站控制装置的数量,计算电压降理论曲线,对该电压降理论曲线和由上述多个电压测定部测定到的多个上述电压值进行比较,从而执行上述判定。
4.根据权利请求1所述的楼层设定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通信确认部,该通信确认部基于由上述多个电压测定部测定到的上述多个电压值包括的电压值的数量及上述多个楼层包括的楼层的数量,确认对电梯的运行进行控制的中央控制装置与在上述多个楼层设置的多个上述层站控制装置是否能够正常地通信。
5.根据权利请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楼层设定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设定部,该设定部根据上述多个楼层中的通过上述楼层确定部针对该层站控制装置所确定的楼层,设定对电梯的运行进行控制的中央控制装置与上述层站控制装置进行通信所用的该层站控制装置的通信地址。
6.根据权利请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楼层设定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终端连接部,将终端装置连接;
状态存储部,存储上述楼层确定部进行上述楼层的确定的楼层设定模式下的状态;以及
发送部,将基于在上述状态存储部中存储的上述状态的信息向与上述终端连接部连接的上述终端装置发送。
CN201910434042.9A 2018-06-14 2019-05-23 楼层设定系统 Active CN1106064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13935A JP6581250B1 (ja) 2018-06-14 2018-06-14 階床設定システム
JP2018-113935 2018-06-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06415A CN110606415A (zh) 2019-12-24
CN110606415B true CN110606415B (zh) 2022-07-12

Family

ID=68053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34042.9A Active CN110606415B (zh) 2018-06-14 2019-05-23 楼层设定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581250B1 (zh)
CN (1) CN1106064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55843B2 (ja) * 2020-07-29 2022-04-18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5506A (zh) * 2008-04-21 2011-04-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电梯控制装置以及目的地楼层受理终端装置
CN102372203A (zh) * 2010-08-24 2012-03-1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设备
CN103097271A (zh) * 2010-09-13 2013-05-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层站目的地楼层登记装置
JP2015089844A (ja) * 2013-11-06 2015-05-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信号伝送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の管理階床データ設定方法
CN111032553A (zh) * 2017-08-24 2020-04-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显示装置、电梯以及安全门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5506A (zh) * 2008-04-21 2011-04-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电梯控制装置以及目的地楼层受理终端装置
CN102372203A (zh) * 2010-08-24 2012-03-1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设备
CN103097271A (zh) * 2010-09-13 2013-05-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层站目的地楼层登记装置
JP2015089844A (ja) * 2013-11-06 2015-05-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信号伝送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の管理階床データ設定方法
CN111032553A (zh) * 2017-08-24 2020-04-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显示装置、电梯以及安全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06415A (zh) 2019-12-24
JP6581250B1 (ja) 2019-09-25
JP2019214471A (ja) 2019-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20400B2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remote controller power supply method
JP6552755B1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US10812444B2 (en) Network configuration and method for assigning of network addresses to fans in a network
AU2018202263B2 (en) Passenger-initiated dynamic elevator service request
CN108298392A (zh) 在电梯操作环境中的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10606415B (zh) 楼层设定系统
CN110642107B (zh) 具有先进的建筑物范围分配逻辑的超级群组架构
AU5565698A (en) Multipoint control system
KR20190134479A (ko) 위치 표시 시스템 및 위치 표시 방법
CN104418186A (zh)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系统
US9251681B2 (en) Fire alarm system
KR100633061B1 (ko) 네트워크시스템 및 그 정식어드레스 할당방법
US4762204A (en) Elevator system master car switching
EP3499250B1 (en) Rectifier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JP2015089844A (ja) エレベータの信号伝送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の管理階床データ設定方法
JP4509522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監視システム
JP2006256784A (ja) エレベータの伝送制御システム
CN111942973A (zh) 电梯控制装置、机器人故障预兆诊断系统及其方法
KR102031543B1 (ko) 라이파이 기반의 엘리베이터 통신 장치
JP2013184760A (ja) エレベータ
CN109516330B (zh) 电梯监视系统以及维护员管理装置
JP5397271B2 (ja) 移設検出システム
KR100259507B1 (ko) 군관리 엘리베이터의 통신 중계장치
KR20180020515A (ko) 엘리베이터 승장부름버튼 램프를 이용한 엘리베이터 정보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1820660B1 (ko) 승강장 인디케이터 패널의 외부버튼을 이용한 층 id 저장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