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03665A - 电解质去除装置、包括该电解质去除装置的制造二次电池的设备和方法以及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解质去除装置、包括该电解质去除装置的制造二次电池的设备和方法以及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03665A
CN110603665A CN201880029716.0A CN201880029716A CN110603665A CN 110603665 A CN110603665 A CN 110603665A CN 201880029716 A CN201880029716 A CN 201880029716A CN 110603665 A CN110603665 A CN 1106036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lyte
connection portion
pouch
guide plate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2971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03665B (zh
Inventor
金奭镇
具尙贤
具滋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nergy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Chem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Chem Ltd filed Critical LG Chem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6036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036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036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036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60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or topping-up with liquids; 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draining liquids from casings
    • H01M50/691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draining liquids from casings; Cleaning battery or cell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04Machines for assembling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9Processes for forming or storing electrodes in the battery contain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5Pouches or flexible ba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1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94Gas-pervious parts or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60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or topping-up with liquids; 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draining liquids from cas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解质去除装置。该电解质去除装置包括:安放袋的夹具组件,袋包括容纳电极组件的容纳部、气囊部和将容纳部与气囊部连接的连接部;和将残留在连接部上的电解质推动到气囊部以去除电解质的电解质去除组件。

Description

电解质去除装置、包括该电解质去除装置的制造二次电池的 设备和方法以及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12月18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7-0174152号的优先权的权益,通过引用将上述专利申请作为整体结合在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解质去除装置、包括该电解质去除装置的制造二次电池的设备和方法以及二次电池,尤其涉及一种去除残留在将电极组件容纳部与气囊部连接的连接部上的电解质,以提高连接部的密封性的电解质去除装置、包括该电解质去除装置的制造二次电池的设备和方法以及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通常,与不可充电的一次电池不同,二次电池是可充电和可放电的并且广泛用在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便携式摄像机等之类的电子装置、电动车辆等中。
这种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和容纳电极组件的袋,并且电极组件具有其中多个电极和多个隔膜交替层压的结构。此外,袋包括容纳电极组件的容纳部、收集容纳部中产生的气体的气体收集部和将容纳部与气体收集部连接的连接部。
制造具有上述构造的二次电池的方法包括:制备电极组件的步骤;将制备的电极组件和电解质容纳到袋的容纳部中以密封容纳部,从而制造二次电池的步骤;对二次电池进行充电/放电以激活二次电池的步骤;通过气囊部将在激活二次电池的步骤期间在容纳部中产生的气体排出到外部的步骤;和将连接部密封以完成二次电池的步骤。
然而,在二次电池中,当在容纳部中产生的气体移动到气囊部时,包含在气体中的电解质的一部分可残留在连接部上。因此,由于残留在连接部上的电解质,连接部的密封性可显著劣化。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本发明,因而,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去除残留在袋的连接部上的电解质,以提高连接部的密封性的电解质去除装置、包括该电解质去除装置的制造二次电池的设备和方法以及二次电池。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解质去除装置包括:安放袋的夹具组件,所述袋包括容纳电极组件的容纳部、气囊部和将所述容纳部与所述气囊部连接的连接部;和电解质去除组件,所述电解质去除组件将残留在所述连接部上的电解质推动到所述气囊部,从而去除所述电解质,其中所述电解质去除组件包括:引导构件,所述引导构件在按压所述连接部的状态下移动到所述气囊部的同时没有折叠地将所述连接部展开;电解质去除构件,所述电解质去除构件在按压被所述引导构件展开的所述连接部的状态下移动到所述气囊部的同时,将残留在所述连接部上的所述电解质推动到所述气囊部,以去除所述电解质;和移动构件,所述移动构件使所述引导构件和所述电解质去除构件从所述连接部移动到所述气囊部。
所述移动构件可包括:固定主体;和可移动缸体,所述可移动缸体结合到所述固定主体,以使所述引导构件和所述电解质去除构件从所述连接部移动到所述气囊部。
所述引导构件可包括:第一缸体,所述第一缸体通过所述可移动缸体从所述连接部移动到所述气囊部;和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在通过所述第一缸体下降的同时按压所述连接部,并且所述引导部在与所述第一缸体互锁以从所述连接部移动到所述气囊部的同时没有折叠地将所述连接部展开。
所述引导部可包括:上引导板,所述上引导板通过所述第一缸体下降;下引导板,所述下引导板与所述连接部进行面接触,以没有折叠地将所述连接部展开;和结合部,所述结合部将所述下引导板与所述上引导板结合。
所述下引导板的上部可紧密附接到所述上引导板的下部以与所述上引导板的下部重叠。
在与所述上引导板重叠的所述下引导板中沿所述连接部的方向限定有长孔,并且设置有穿过所述长孔并且与所述上引导板结合的结合螺栓,使得所述上引导板与所述下引导板可彼此结合。
所述结合部可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引导板上的固定件;和穿过所述固定件并且与所述下引导板结合的固定螺栓,其中通过拧松或拧紧所述固定螺栓,所述下引导板下降或反之上升,以调节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下引导板之间的距离。
所述电解质去除构件可包括:第二缸体,所述第二缸体与所述引导构件互锁以从所述连接部移动到所述气囊部;和按压件,所述按压件在通过所述第二缸体下降的同时按压所述连接部,并且在与所述第二缸体互锁以从所述连接部移动到所述气囊部的同时将残留在所述连接部上的所述电解质推动到所述气囊部,从而去除所述电解质。
所述按压件可包括:按压部,所述按压部通过所述第二缸体下降;辊部,所述辊部包括与所述连接部滚动接触的按压辊;和铰链轴,所述铰链轴将所述辊部与所述按压部结合,其中所述辊部可绕所述铰链轴转动。
所述夹具组件可包括:固定夹具;和安放夹具,所述安放夹具与所述固定夹具的顶表面结合并且在所述安放夹具上安放所述袋,其中所述安放夹具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固定夹具的所述顶表面结合;和具有弹性恢复力的安放件,所述安放件设置在所述固定件的顶表面上并且在所述安放件上安放所述袋。
所述固定夹具可包括:下支撑板;上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板上方并且与所述安放夹具结合;和高度调节部,所述高度调节部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板与所述上支撑板之间,以调节所述下支撑板与所述上支撑板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二次电池的设备包括:传送袋的传送装置,所述袋包括容纳电极组件的容纳部、气囊部和将所述容纳部与所述气囊部连接的连接部;电解质去除装置,所述电解质去除装置将残留在被所述传送装置传送的所述袋的所述连接部上的电解质推动到所述气囊部,以去除所述电解质;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将通过所述电解质去除装置去除了所述电解质的所述袋的所述连接部密封;和排出装置,所述排出装置将其中所述连接部被所述密封装置密封的所述袋排出。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包括:传送袋的步骤(a),所述袋包括容纳电极组件的容纳部、气囊部和将所述容纳部与所述气囊部连接的连接部;步骤(b),包括安放被传送的所述袋的第一工序和将残留在所述袋的所述连接部上的电解质推动到所述气囊部以去除所述电解质的第二工序;将被去除了所述电解质的所述袋的所述连接部密封的步骤(c);和将其中所述连接部被密封的所述袋排出的步骤(d),其中,在所述第二工序中,在所述连接部被按压的状态下移动到所述气囊部的同时没有折叠地将所述连接部展开,并且在所述连接部被按压的状态下移动到所述气囊部的同时,将残留在所述连接部上的所述电解质推动到所述气囊部,以去除所述电解质。
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包括袋,所述袋包括容纳电极组件的容纳部、气囊部和将所述容纳部与所述气囊部连接的连接部,其中残留在所述袋的所述连接部上的电解质通过电解质去除装置被去除而不残留在所述连接部上。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解质去除装置可包括夹具组件和电解质去除组件。电解质去除组件可包括引导构件、电解质去除构件和移动构件。结果,可有效去除残留在将袋的电极组件容纳部与气囊部连接的连接部上的电解质。因而,连接部可被完全密封,从而防止发生密封缺陷。
特别是,根据本发明的电解质去除装置可通过引导构件固定连接部并且还没有折叠地将连接部展开。因而,残留在连接部上的电解质可被更完全地去除。
根据本发明的移动构件可包括固定主体和可移动缸体。因而,引导构件和电解质去除构件可有效地从连接部移动到气囊部。因此,残留在连接部上的电解质可被推动到气囊部,然后被完全去除。
根据本发明的引导构件可包括第一缸体和引导部。因而,连接部可被固定并且还没有折叠地被展开。
根据本发明的引导部可包括上引导板、下引导板和结合部。因而,可通过仅更换按压连接部的下引导板来重复利用引导部,以实现易于维护。特别是,根据本发明的下引导板可与连接部进行面接触。因而,可增加连接部与下引导板之间的接触力,从而没有折叠地将连接部稳定地展开。
根据本发明的上引导板和下引导板可彼此部分地重叠。因而,可增加上引导板与下引导板之间的结合力和附着力。
可在与上引导板重叠的下引导板中限定长孔,并且可设置通过长孔与上引导板结合的结合螺栓。因而,可增加上引导板与下引导板之间的结合力。
根据本发明的结合部可包括固定件和固定螺栓。当拧松或拧紧固定螺栓时,下引导板可朝向连接部下降或反之上升。因而,可调节下引导板与连接部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通过下引导板施加到连接部的压力。
根据本发明的电解质去除构件可包括第二缸体和按压件。因而,残留在连接部上的电解质可被推动到气囊部并因此被去除,从而在密封连接部时提高连接部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解质去除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解质去除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解质去除装置的前视图。
图4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解质去除装置的固定夹具的剖面图。
图5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解质去除装置的结合部的剖面图。
图6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解质去除装置的操作状态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7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二次电池的设备的透视图。
图8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以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可由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容易实施的方式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将省略描述本发明的任何不必要的内容,并且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参照图9,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未示出)、电解质(未示出)、以及容纳电极组件和电解质的袋1。袋1包括:容纳电极组件的容纳部1a;收集容纳部1a中产生的气体的气囊部1b;以及将容纳部1a与气囊部1b连接以便容纳部1a中产生的气体被收集在气囊部1b中的连接部1c。
在二次电池中,当容纳部1a中产生的气体移动到气囊部1b时,包含在气体中的电解质的一部分可残留在连接部1c上,因而由于残留在连接部1c上的电解质,连接部1c可能没有被完全密封,从而引起密封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可包括电解质去除装置20,电解质去除装置20朝向气囊部1b推动残留在袋1的连接部1c上的电解质,以去除电解质。因而,由于电解质未残留在袋1的连接部1c上,所以连接部1c可被完全密封,从而防止发生密封缺陷。
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解质去除装置。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解质去除装置]
如图1至图3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解质去除装置20包括:安放袋1的夹具组件100;和电解质去除组件200,电解质去除组件200去除残留在安放于夹具组件100上的袋1的连接部1c上的电解质。
夹具组件
夹具组件100配置成在其上安放袋1。夹具组件100包括:固定到工作台或地面的固定夹具110;和安放夹具120,安放夹具120与固定夹具110的顶表面结合并且在安放夹具120上安放袋1。
固定夹具110包括:固定到工作台或地面的下支撑板111;上支撑板112,上支撑板112设置在下支撑板111上方并且与安放夹具120结合;和高度调节部113,高度调节部113设置在下支撑板111与上支撑板112之间,以调节下支撑板111与上支撑板112之间的距离。
下支撑板111和上支撑板112具有相同尺寸的矩形形状。然而,下支撑板111可具有比上支撑板112的厚度大的厚度。这是因为作用在下支撑板111上的载荷大于作用在上支撑板112上的载荷。因而,下支撑板111可具有比上支撑板112的厚度大的厚度,以获得稳定的固定力。
例如,下支撑板111可具有11mm至20mm的厚度,上支撑板112可具有5mm至10mm的厚度。
下支撑板111可由具有比上支撑板112的强度大的强度的材料制成。
在此,如图4中所示,高度调节部113包括:下调节件113a,下调节件113a设置在下支撑板111上并且具有第一螺孔113a-1;上调节件113b,上调节件113b与下调节件113a对应设置在上支撑板112上并且具有与第一螺孔113a-1对应的第二螺孔113b-1,其中形成在第二螺孔113b-1中的螺纹以与形成在第一螺孔113a-1中的螺纹相反的方向形成螺纹;和调节杆113c,调节杆113c设置在下支撑板111与上支撑板112之间,并且与下调节件113a的第一螺孔113a-1和上调节件113b的第二螺孔113b-1的每一个结合。
就是说,在高度调节部113中,当调节杆113c以左方向或右方向旋转时,分别与调节杆113c的两端结合的下调节件113a和上调节件113b在彼此对应的方向上移动或在相反的方向上移动。因而,可调节下支撑板111与上支撑板112之间的距离,从而可简单调节夹具组件100与电解质去除组件的电解质去除构件之间的距离。
安放夹具120包括:固定件121,固定件121与固定夹具110的上支撑板112的顶表面结合;和具有弹性恢复力的安放件122,安放件122设置在固定件121的顶表面上并且在安放件122上安放袋1。
在此,固定件121包括在垂直方向上设置的一对水平板121a和设置在该对水平板121a之间以将该对水平板121a彼此结合的一对垂直板121b。
就是说,在固定件121中,一对水平板121a和一对垂直板121b可具有形状。结果,可在将材料成本最小化的同时实现稳定的支撑力。
安放件122可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并且可通过粘合剂附接到固定件121的顶表面。
在此,安放件122可设置成围绕一对水平板121a中的设置在上侧的水平板121a的边缘,以防止袋1被水平板121a损坏。
具有上述构造的夹具组件100可包括固定夹具110和安放夹具120,从而将袋1稳定地安放于其上。
电解质去除组件
参照图2和图3,电解质去除组件200配置成将残留在安放于夹具组件上的袋的连接部上的电解质推动到气囊部,从而去除电解质。电解质去除组件200包括:引导构件210,引导构件210在按压连接部1c的状态下移动到气囊部1b的同时引导连接部1c展开;电解质去除构件220,电解质去除构件220在按压被引导构件210展开的连接部1c的状态下移动到气囊部1b的同时,将残留在连接部1c上的电解质推动到气囊部1b,以去除电解质;和移动构件230,移动构件230使引导构件210和电解质去除构件220从连接部1c移动到气囊部1b。
引导构件210配置成使安放于夹具组件100上的袋的连接部平坦地展开。就是说,当在连接部1c褶皱或弯曲的状态下通过电解质去除构件220按压连接部1c时,连接部1c的褶皱部分或弯曲部分会折叠,从而引起缺陷。特别是,电解质可残留在折叠部分上,因而残留在连接部1c上的电解质不会被完全去除。
因而,引导构件210可使袋的连接部平坦地展开,从而防止连接部褶皱或弯曲,使得残留在连接部1c上的电解质被完全去除。
例如,引导构件210包括:第一缸体211,第一缸体211通过移动构件230的可移动缸体从连接部1c移动到气囊部1b;和引导部212,引导部212在通过第一缸体211朝向连接部1c下降的同时按压连接部1c,并且在与第一缸体211互锁以从连接部1c移动到气囊部1b的同时没有折叠地将连接部1c展开。
就是说,在引导部212通过第一缸体211下降的同时,引导构件210可按压连接部1c的与容纳部1a连接的一端。因而,连接部1c的该一端的褶皱部分或弯曲部分可被平坦地展开。此外,在这种状态下,第一缸体211可通过可移动缸体从连接部1c移动到气囊部1b。因而,引导部212可与第一缸体211互锁,以一直移动到连接部1c的与气囊部1b连接的另一端,从而平坦地展开整个连接部1c。
特别是,引导构件210可按压安放于夹具组件100上的袋1,以将袋1固定而使袋1不移动。因而,在不使用单独固定单元的情况下可将袋1固定到夹具组件100。
如图5中所示,引导部212具有易于维护和修理并且长度可调节的结构。就是说,引导部212包括:上引导板212a,上引导板212a通过第一缸体211下降;下引导板212b,下引导板212b与连接部1c进行面接触,以没有折叠地将连接部1c展开;和结合部212c,结合部212c将下引导板212b与上引导板212a结合。
在此,下引导板212b的上部可在与上引导板212a的下部重叠的同时紧密附接到上引导板212a的下部。因而,可增加下引导板212b与上引导板212a之间的结合力。
特别是,参照图1,在与上引导板212a重叠的下引导板121b中沿连接部1c的方向限定有长孔212b-1。此外,设置有结合螺栓212b-2,结合螺栓212b-2通过穿过长孔212b-1结合到上引导板212a,从而将上引导板121a与下引导板212b结合。就是说,通过长孔212b-1和结合螺栓212b-2彼此重叠的上引导板212a和下引导板121b可彼此牢固地固定。可在长孔212b-1的范围内调节上引导板121a和下引导板212b的每一个的位置,以调节引导部212的长度。
如图5中所示,结合部212c具有易于调节上引导板121a和下引导板212b的每一个的长度的结构。就是说,结合部212c包括设置在上引导板212a上的固定件212c-1和穿过固定件212c-1并且与下引导板212b结合的固定螺栓212c-2。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结合部212c中,拧松或拧紧固定螺栓,使得下引导板212b朝向连接部1c下降或反之上升。因而,可易于调节上引导板121a和下引导板212b的每一个的长度,由此可易于调节连接部1c与下引导板212b之间的距离。
具有上述构造的引导构件210可固定连接部1c并且还将连接部1c平坦地展开,使得残留在安放于夹具组件100上的袋的连接部上的电解质被完全去除。
电解质去除构件220配置成去除残留在连接部上的电解质。电解质去除构件220包括:第二缸体221,第二缸体221与引导构件210互锁以从连接部1c移动到气囊部1b;和按压件222,按压件222在通过第二缸体221朝向连接部1c下降的同时按压连接部1c,并且在与第二缸体221互锁以从连接部1c移动到气囊部1b的同时将残留在连接部1c上的电解质推动到气囊部1b,从而去除电解质。
就是说,电解质去除构件220可在通过第二缸体221下降的同时按压连接部1c的一端。在这种状态下,电解质去除构件220可在与第二缸体221互锁以从连接部1c移动到气囊部1b的同时推动残留在连接部1c上的电解质,以使电解质移动到气囊部1b。因此,残留在连接部1c上的电解质可被完全去除。
在此,如图6中所示,按压件222可包括:按压部222a,按压部222a通过第二缸体221下降;辊部222b,辊部222b包括与连接部滚动接触的按压辊222b-1;和铰链轴222c,铰链轴222c将辊部222b与按压部222a结合。因而,按压件222可与连接部1c滚动接触,以完全去除残留在连接部1c上的电解质。特别是,辊部222b可绕铰链轴222c转动。因而,辊部222b可在绕铰链轴222c转动的同时与连接部1c的表面进行面接触,因而,残留在连接部1c上的电解质可被完全去除。
具有上述构造的电解质去除构件220可将残留在连接部上的电解质推动到气囊部,从而完全去除电解质。
移动构件230配置成使引导构件和电解质去除构件从连接部移动到气囊部。移动构件230包括固定主体231和可移动缸体232,可移动缸体232结合到固定主体231,以使引导构件210和电解质去除构件220从连接部1c移动到气囊部1b。就是说,在引导构件210结合到移动构件230的可移动缸体232的同时,引导构件210与可移动缸体232互锁,以使引导构件210移动。此外,在电解质去除构件210结合到引导构件210的第一缸体211的同时,可移动缸体232和第一缸体211彼此互锁,以使电解质去除构件220移动。
可移动缸体232、第一缸体211和第二缸体221的每一个可以是易于使用的气缸。
因而,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解质去除装置20可包括引导构件210、电解质去除构件220和移动构件230,以将残留在袋1的连接部1c上的电解质推动到气囊部1b,从而完全去除电解质。因而,当密封连接部1c时,连接部1c可被完全密封,以防止发生密封缺陷。
下文中,将描述使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解质去除装置的电解质去除方法。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解质去除方法]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解质去除方法包括:制备容纳电极组件的袋1的步骤;将袋1安放于夹具组件100上的步骤;和通过电解质去除组件200将残留在安放于夹具组件100上的袋1的连接部1c上的电解质推动到气囊部1b以去除电解质的步骤。
在制备袋的步骤中,制备袋1,袋1包括:容纳电极组件的容纳部1a;收集容纳部1a中产生的气体的气囊部1b;以及将容纳部1a与气囊部1b连接,使得容纳部1a中产生的气体移动到气囊部1b的连接部1c。
在安放袋1的步骤中,将袋1安放于设置在夹具组件100中的安放夹具120的安放件上。
去除电解质的步骤包括:将袋的连接部平坦地展开的第一工序和去除被平坦地展开的连接部的电解质的第二工序。
在第一工序中,引导部212通过引导构件210的第一缸体211下降,以按压连接部1c的与容纳部1a连接的一端。因而,连接部1c可被固定,并且形成在连接部1c上的褶皱部分或弯曲部分可平坦地展开。在此,当施加到连接部1c的引导部212的按压力较小或较大时,引导部212可通过使用结合部212c来调节上引导板212a和下引导板212b的每一个的位置。因而,可调节引导部212的长度,以调节施加到连接部1c的引导部212的按压力。
就是说,通过拧松或拧紧结合部212c的固定螺栓212c-2,引导部212可朝向连接部下降或反之上升。因而,可调节连接部与引导部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引导部212下降时的按压力。
在此,上引导板212a和下引导板212b可紧密附接以彼此重叠。因而,可增加上引导板212a与下引导板212b之间的结合力。
特别是,在上引导板212a和下引导板212b中,通过形成在下引导板212b中的长孔212b-1和穿过长孔212b-1并且与上引导板212a结合的连接螺栓212b-2,可防止上引导板212a和下引导板212b的每一个的长度被过多调节。
在第二工序中,按压部222a通过电解质去除构件220的第二缸体221下降,以按压连接部1c的一端。在这种状态下,第一缸体211和第二缸体221可通过可移动构件230的可移动缸体232移动到气囊部1b,并且按压部222a可与第一缸体211和体第二缸221互锁以移动到气囊部1b,由此将残留在连接部1c上的电解质推动到气囊部1b,从而去除电解质。
下文中,在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造和功能的组件在附图中被给予相同的参考标记,因而将省略重复的描述。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二次电池的设备]
如图7中所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二次电池的设备包括:传送袋1的传送装置10;电解质去除装置20,电解质去除装置20将残留在被传送装置10传送的袋1的连接部1c上的电解质推动到气囊部1b,以去除电解质;密封装置30,密封装置30将通过电解质去除装置20去除了电解质的袋1的连接部1c密封;和排出装置40,排出装置40将其中连接部1c被密封装置30密封的袋1排出。
在此,由于电解质去除装置20具有与根据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解质去除装置相同的构造和功能,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因而,在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二次电池的设备中,残留在袋1的连接部1c上的电解质可被完全去除,从而完全密封连接部1c。因而,可防止发生密封缺陷,从而制造高质量二次电池。
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如图8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包括:传送袋的步骤(a),所述袋包括容纳电极组件的容纳部、气囊部和将容纳部与气囊部连接的连接部;步骤(b),包括安放被传送的袋的第一工序和将残留在袋的连接部上的电解质推动到气囊部以去除电解质的第二工序;将被去除了电解质的袋的连接部密封的步骤(c);和将其中连接部被密封的袋排出的步骤(d)。
步骤(b)与根据本发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解质去除方法中的步骤相同,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在第二工序中,在连接部被按压的状态下移动到气囊部的同时可没有折叠地将连接部展开。然后,在连接部被按压的状态下移动到气囊部的同时,可将残留在连接部上的电解质推动到气囊部,以去除电解质。
因而,在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中,残留在袋1的连接部1c上的电解质可被完全去除,以提高连接部1c的密封性,从而显著防止发生缺陷。
[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
如图9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包括袋1,袋1包括容纳电极组件(未示出)的容纳部1a、气囊部1b和将容纳部1a与气囊部1b连接的连接部1c。在此,残留在袋1的连接部1c上的电解质可通过电解质去除装置20被去除,因而不会残留在连接部1c上。
在此,电解质去除装置20具有与根据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解质去除装置相同的构造和功能,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因而,在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中,可通过使用电解质去除装置20完全去除残留在袋1的连接部1c上的电解质。因此,可制造出包括其中连接部1c上没有残留电解质的袋1的二次电池。
因此,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而不由前面的描述及其中描述的各示例性实施方式限定。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内及权利要求的等同含义内做出的各种修改被认为是在本发明的范围中。

Claims (15)

1.一种电解质去除装置,包括:
安放袋的夹具组件,所述袋包括容纳电极组件的容纳部、气囊部和将所述容纳部与所述气囊部连接的连接部;和
电解质去除组件,所述电解质去除组件将残留在所述连接部上的电解质推动到所述气囊部,从而去除所述电解质,
其中所述电解质去除组件包括:
引导构件,所述引导构件在按压所述连接部的状态下移动到所述气囊部的同时没有折叠地将所述连接部展开;
电解质去除构件,所述电解质去除构件在按压被所述引导构件展开的所述连接部的状态下移动到所述气囊部的同时,将残留在所述连接部上的所述电解质推动到所述气囊部,以去除所述电解质;和
移动构件,所述移动构件使所述引导构件和所述电解质去除构件从所述连接部移动到所述气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质去除装置,其中所述移动构件包括:
固定主体;和
可移动缸体,所述可移动缸体结合到所述固定主体,以使所述引导构件和所述电解质去除构件从所述连接部移动到所述气囊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解质去除装置,其中所述引导构件包括:
第一缸体,所述第一缸体通过所述可移动缸体从所述连接部移动到所述气囊部;和
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在通过所述第一缸体下降的同时按压所述连接部,并且所述引导部在与所述第一缸体互锁以从所述连接部移动到所述气囊部的同时没有折叠地将所述连接部展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解质去除装置,其中所述引导部包括:
上引导板,所述上引导板通过所述第一缸体下降;
下引导板,所述下引导板与所述连接部进行面接触,以将所述连接部展开而不被折叠;和
结合部,所述结合部将所述下引导板与所述上引导板结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解质去除装置,其中所述下引导板的上部紧密附接到所述上引导板的下部以与所述上引导板的下部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解质去除装置,其中在与所述上引导板重叠的所述下引导板中沿所述连接部的方向限定有长孔,并且
设置有穿过所述长孔并且与所述上引导板结合的结合螺栓,使得所述上引导板与所述下引导板彼此结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解质去除装置,其中所述结合部包括:
设置在所述上引导板上的固定件;和
穿过所述固定件并且与所述下引导板结合的固定螺栓,
其中通过拧松或拧紧所述固定螺栓,所述下引导板下降或反之上升,以调节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下引导板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质去除装置,其中所述电解质去除构件包括:
第二缸体,所述第二缸体与所述引导构件互锁以从所述连接部移动到所述气囊部;和
按压件,所述按压件在通过所述第二缸体下降的同时按压所述连接部,并且在与所述第二缸体互锁以从所述连接部移动到所述气囊部的同时将残留在所述连接部上的所述电解质推动到所述气囊部,从而去除所述电解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解质去除装置,其中所述按压件包括:
按压部,所述按压部通过所述第二缸体下降;
辊部,所述辊部包括与所述连接部滚动接触的按压辊;和
铰链轴,所述铰链轴将所述辊部与所述按压部结合,
其中所述辊部绕所述铰链轴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质去除装置,其中所述夹具组件包括:
固定夹具;和
安放夹具,所述安放夹具与所述固定夹具的顶表面结合并且在所述安放夹具上安放所述袋,
其中所述安放夹具包括: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固定夹具的所述顶表面结合;和
具有弹性恢复力的安放件,所述安放件设置在所述固定件的顶表面上并且在所述安放件上安放所述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解质去除装置,其中所述固定夹具包括:
下支撑板;
上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板上方并且与所述安放夹具结合;和
高度调节部,所述高度调节部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板与所述上支撑板之间,以调节所述下支撑板与所述上支撑板之间的距离。
12.一种制造二次电池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传送袋的传送装置,所述袋包括容纳电极组件的容纳部、气囊部和将所述容纳部与所述气囊部连接的连接部;
电解质去除装置,所述电解质去除装置将残留在被所述传送装置传送的所述袋的所述连接部上的电解质推动到所述气囊部,以去除所述电解质;
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将通过所述电解质去除装置去除了所述电解质的所述袋的所述连接部密封;和
排出装置,所述排出装置将其中所述连接部被所述密封装置密封的所述袋排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电解质去除装置包括:
安放袋的夹具组件,所述袋包括容纳电极组件的所述容纳部、所述气囊部和将所述容纳部与所述气囊部连接的所述连接部;和
电解质去除组件,所述电解质去除组件将残留在所述连接部上的所述电解质推动到所述气囊部,从而去除所述电解质,
其中所述电解质去除组件包括:
引导构件,所述引导构件在按压所述连接部的状态下移动到所述气囊部的同时没有折叠地将所述连接部展开;
电解质去除构件,所述电解质去除构件在按压被所述引导构件展开的所述连接部的状态下移动到所述气囊部的同时,将残留在所述连接部上的所述电解质推动到所述气囊部,以去除所述电解质;和
移动构件,所述移动构件使所述引导构件和所述电解质去除构件从所述连接部移动到所述气囊部。
14.一种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传送袋的步骤(a),所述袋包括容纳电极组件的容纳部、气囊部和将所述容纳部与所述气囊部连接的连接部;
步骤(b),包括安放被传送的所述袋的第一工序和将残留在所述袋的所述连接部上的电解质推动到所述气囊部以去除所述电解质的第二工序;
将被去除了所述电解质的所述袋的所述连接部密封的步骤(c);和
将其中所述连接部被密封的所述袋排出的步骤(d),
其中,在所述第二工序中,在所述连接部被按压的状态下移动到所述气囊部的同时没有折叠地将所述连接部展开,并且
在所述连接部被按压的状态下移动到所述气囊部的同时,将残留在所述连接部上的所述电解质推动到所述气囊部,以去除所述电解质。
15.一种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包括袋,所述袋包括容纳电极组件的容纳部、气囊部和将所述容纳部与所述气囊部连接的连接部,
其中残留在所述袋的所述连接部上的电解质通过电解质去除装置被去除而不残留在所述连接部上。
CN201880029716.0A 2017-12-18 2018-10-17 电解质去除装置、包括该电解质去除装置的制造二次电池的设备和方法以及二次电池 Active CN1106036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174152 2017-12-18
KR1020170174152A KR102270868B1 (ko) 2017-12-18 2017-12-18 전해액 제거장치, 그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제조장치 및 제조방법, 이차전지
PCT/KR2018/012302 WO2019124704A1 (ko) 2017-12-18 2018-10-17 전해액 제거장치, 그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제조장치 및 제조방법, 이차전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03665A true CN110603665A (zh) 2019-12-20
CN110603665B CN110603665B (zh) 2022-05-24

Family

ID=66994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29716.0A Active CN110603665B (zh) 2017-12-18 2018-10-17 电解质去除装置、包括该电解质去除装置的制造二次电池的设备和方法以及二次电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522258B2 (zh)
EP (1) EP3611782B1 (zh)
KR (1) KR102270868B1 (zh)
CN (1) CN110603665B (zh)
WO (1) WO20191247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19517A4 (en) 2017-05-04 2020-11-11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SET FOR MEASURING THE VISCOSITY OF FLUIDS USING MICROChannels
CN110247122B (zh) * 2019-07-09 2024-03-19 东莞市爱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封装机
CN111900450B (zh) * 2020-06-23 2021-12-24 浙江捷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加工用烘烤注液一体化设备
CN111929109B (zh) * 2020-08-03 2022-08-16 浙江畅通科技有限公司 Agm隔板电解液收集装置
CN112849564A (zh) * 2020-12-30 2021-05-28 马楠 一种卤制品包装用的封装机
KR20230008969A (ko) 2021-07-08 2023-01-17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파우치 실링장치
KR102557182B1 (ko) * 2022-09-06 2023-07-19 주식회사티엠프라자 전해액 제거 기능이 포함된 이차전지용 가스제거모듈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54961A (zh) * 2010-12-02 2013-10-16 株式会社Lg化学 使用离心力对二次电池进行脱气的方法
KR20140018695A (ko) * 2012-08-03 2014-02-13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의 실링방법
KR20150062849A (ko) * 2013-11-29 2015-06-0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폴리머 전지의 제조 방법
KR20150072019A (ko) * 2013-12-19 2015-06-2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배터리 셀의 디가싱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배터리 셀의 디가싱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81453A (en) * 1958-08-08 1961-04-25 Gasway Corp Roller supporting structure
JP2001151399A (ja) 1999-11-30 2001-06-05 Toppan Forms Co Ltd 加圧ローラにおける用紙巻き込み防止機構
US6676714B2 (en) * 2001-02-08 2004-01-13 Eveready Battery Company,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flexible battery that is electrolyte-tight
JP2006040747A (ja) 2004-07-28 2006-02-09 Nissan Motor Co Ltd ラミネート電池の製造方法、ラミネート電池、およびヒートシーラ
JP5358906B2 (ja) * 2006-12-08 2013-12-0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イポーラ電池の製造方法
KR101381820B1 (ko) * 2013-01-18 2014-04-07 주식회사 디에이테크놀로지 이차전지 전해액 주입장치용 클리닝장치
US9735402B2 (en) 2013-07-30 2017-08-15 Lg Chem, Ltd. Battery cell having double sealing structure
WO2015087760A1 (ja) 2013-12-11 2015-06-1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のガス抜き孔形成プロセスおよびガス抜き孔形成装置
KR101713068B1 (ko) 2014-03-13 2017-03-0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활성화된 전지셀의 가스 제거 장치 및 전지셀 제조방법
KR101775230B1 (ko) 2014-10-02 2017-09-0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전지용 라미네이팅 장치 및 이차전지의 라미네이팅 방법
KR102552926B1 (ko) * 2015-10-30 2023-07-1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의 전해액 함습 촉진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해액 함습 촉진 방법
KR102124824B1 (ko) 2016-01-07 2020-06-1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지셀 제조방법 및 전지셀의 가스 제거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54961A (zh) * 2010-12-02 2013-10-16 株式会社Lg化学 使用离心力对二次电池进行脱气的方法
KR20140018695A (ko) * 2012-08-03 2014-02-13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의 실링방법
KR20150062849A (ko) * 2013-11-29 2015-06-0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폴리머 전지의 제조 방법
KR20150072019A (ko) * 2013-12-19 2015-06-2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배터리 셀의 디가싱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배터리 셀의 디가싱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11782A4 (en) 2020-07-29
US11522258B2 (en) 2022-12-06
KR102270868B1 (ko) 2021-07-01
KR20190072962A (ko) 2019-06-26
CN110603665B (zh) 2022-05-24
EP3611782B1 (en) 2024-03-27
US20210036302A1 (en) 2021-02-04
WO2019124704A1 (ko) 2019-06-27
EP3611782A1 (en) 2020-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03665B (zh) 电解质去除装置、包括该电解质去除装置的制造二次电池的设备和方法以及二次电池
CN109845022B (zh) 用于检查二次电池的质量的夹具装置
CN101176223B (zh) 用于固定电池组件的设备和方法
KR20160129031A (ko) 배터리 셀의 가압 장치
KR20190105765A (ko) 파우치 제조장치 및 방법, 이차전지 제조방법
EP1772914A3 (en) Pouch-type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KR102163499B1 (ko) 전지셀의 실링부 접합 장치
CN109713351B (zh) 二次电池的绝缘膜封装装置
JP7048849B2 (ja) バッテリーセル装着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CN113767506A (zh) 顺序压力化成夹具和使用其的化成方法
CN110767934A (zh) 五合一全自动贴胶机
KR20150051498A (ko)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제조하는 장치
KR20180083209A (ko) 전지팩의 탑 또는 바텀 캡 자동화 조립 라인 및 방법
CN112117394A (zh) 圆柱软包电芯封装机及其电池生产线
CN107646153A (zh) 用于电池组的片附接装置
KR20200106380A (ko) 지그유닛, 그를 포함하는 디가스장치 및 디가스방법
KR20180091481A (ko) 배터리 셀 커버 조립 장치 및 방법
US20230191467A1 (en) Pouch bending guide apparatus and pouch bending method for secondary battery packaging system using stopping means
EP4174998A1 (en) Plasma genera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ode assembly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including same
US11909060B2 (en) Tap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condary battery
CA257599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aling flex circuits made with an lcp substrate
CN114128077A (zh) 用于对二次电池进行充电和放电的装置
WO2022114230A1 (ja) 電池用電極の製造装置
WO2022114226A1 (ja) 活物質供給装置、電池用電極の製造装置、および活物質供給方法
KR100210026B1 (ko) 러그형 전해콘덴서 조립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15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after: LG Energy Solution,Ltd.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before: LG CHEM,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