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025C - 推入式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推入式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025C
CN1106025C CN98117369A CN98117369A CN1106025C CN 1106025 C CN1106025 C CN 1106025C CN 98117369 A CN98117369 A CN 98117369A CN 98117369 A CN98117369 A CN 98117369A CN 1106025 C CN1106025 C CN 110602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contact
contact
operating knob
framework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81173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10349A (zh
Inventor
安田冬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26808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69221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304510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11144560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10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103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02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02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5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 H01H13/5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the contact returning to its original state immediately upon removal of operating force, e.g. bell-push switc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推入式开关装置,可使可动接点部件确保电气导通状态及可转动地保持在固定端子上。其备有大体呈矩形的框体;具有第一固定接点的第一固定端子;与第一固定端子相距预定间隔,并具有第二固定接点和密封板部的第二固定端子;由弹性导电部件作成,弯成大体呈U字形的弯曲部作可动部,其一端形成与第一固定接点滑接的可动接点,另一端形成与第二固定接点压接并可转动地支承的支点部的可动接点部件及用于按下可动部的操作钮5。

Description

推入式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可动接点的弹性控制操作钮上下动的推入式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推入式开关装置因其构造简单、小型、操作感好而广泛用于各种电子机器中。该推入式开关装置,利用可动接点(该可动接点用具有弹性的金属制成、由其弹性通常保持为开或关状态)和该可动接点的弹性,将操作钮常时保持为上升状态。
现有的推入式开关装置,例如有日本专利公开第168645/1994号公报揭示的型式,该装置如图11所示。
图11是表示第一现有技术推入式开关装置的说明图。
如图11所示,该推入式开关装置具有大体呈斗状的框体21、可动接点部件25和操作钮26。框体21的内部底面配置着固定接点22、23。可动接点部件25由具有弹性的导电金属板制成,弯成大体U字形,构成弯折部,该弯折部作为力点即可动部24。操作钮26推压该可动接点部件25的可动部24。可动接点部件25的一端部与框体21的侧壁接合,构成支点部27,可动接点部件25的另一端部作为可动接点部28,随着可动部24的下降朝右方滑动,从固定接点22移至与固定接点23接触。如图11所示,在操作钮26的非推入状态下,可动接点部件25的可动部24因其弹性而上升,可动接点部28离开固定接点23而与固定接点22接触,同时,操作钮26也上升。
在框体21的内侧面形成支承部21a,固定接点29插入地形成在支承部21a的凹部21b的底面,可动接点部件25的支点部27常时地与固定接点29相接。
因此,该推入式开关装置,由备有固定接点22、23的框体21、可动接点部件25和操作钮26这样三个部件构成,所以,可实现小型化,并且操作钮26的操作触感也光滑。
图17是表示第二现有技术推入式开关装置的说明图。
如图17所示,该推入式开关装置具有大体呈斗状的框体121、可动接点部件123、操作钮124和盖125。框体121的内部底面配置着2个固定接点(图未示)。可动接点部件123由具有弹性的导电金属板制成,弯成大体U字形,构成弯曲部,该弯曲部作为力点即可动部122。操作钮124推压该可动接点部件123的可动部122。盖125支承着可上下动的操作钮124并使其不从框体121脱出。在操作钮124的下端部124b处设有凹部124a,用该凹部124a推压可动接点部件123的可动部122,同时,操作钮124的上端部从盖125的孔125a突出。可动接点部件123的一端部与框体121的侧壁接合,构成支点部126。可动接点部件123的另一端部作为可动接点部127,随着可动部122的下降朝一个方向滑动,从框体121内的一方固定接点移至与另一方固定接点接触。在操作钮124的非推入状态下,可动接点部件123的可动部124因弹性而上升,可动接点部127离开另一方固定接点与一方固定接点接触,操作钮124也上升。
这样的推入式开关装置,由备有固定接点的框体121、可动接点部123、操作钮124和盖125这样4个部件构成,所以能实现小型化,并且操作钮124的操作触感也光滑。
但是,前述第一现有技术的例子中,固定接点29露出于树脂模制成的凹部21b,将可动接点部件25的支点部27卡在该凹部21b,所以,固定接点29容易被树脂覆盖,另外,由于用树脂接受可动接点部件25的支点部27,所以,可动接点部件25的动作容易打滑,由此容易产生可动接点部25的支点部27与固定接点29的导通不良。
另外,由于支承部21a突出形成于框体21的内侧面,所以,框体21的成形加工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推入式开关装置,该开关装置能切实保持可动接点部件的电气导通状态,并且,使可动接点部件可自由转动地保持在固定端子上。
在第二现有技术的例子中,操作钮124的上部侧插入盖125的孔125a,可上下动地被导引。但是,孔125a与操作钮124的嵌合长度短,所以,仅靠该部分的导引不能充分抑制操作钮124的晃动。操作钮124上,形成凹部124a的下端部124b比上部粗,将该下端部124b可上下动地嵌合在导槽121a(该导槽121a形成在框体121的相向内壁上)内,用下端部124b的上下方向长度,防止操作钮124上下滑动时的晃动,也能防止操作钮124上升时所受横方向的晃动。为了将这些晃动抑制为最小,可采用加厚下端部124b上下方向长度即厚度的办法,但是,当加厚下端部124b时,相应地框体121内的上下方向行程缩短,可动接点部件123的上下动也不充分,从而不能进行通断切换。另外,如果将导槽121a与下端部124b的嵌合尺寸设定为无间隙,虽然可以防止晃动,但是,在孔125a与操作钮124之间留有极少间隙的情况下要做到上下两方导引部分无间隙比较困难。
为了切实防止晃动,可以采用加大支承操作钮124的上方的盖125的孔125a周围的厚度的办法,但是,当加大盖厚度时,外形尺寸也加大。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不加大外形尺寸、仅用框体就能抑制操作钮晃动的推入式开关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的推入式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大体呈矩形的框体、第一固定端子、第二固定端子、可动接点部件、操作钮。第一固定端子具有配设在框体底部的第一固定接点。第二固定端子与上述第一固定端子相距预定间隔,具有向上方大体呈直角弯折形成的第二固定接点和向下方折返大体呈180°形成的、配设在第二固定接点下方的密封板部。可动接点部件由具有弹性的导电部件作成,弯成大体U字形,构成弯曲部,该弯曲部作为力点即可动部,一端形成在框体底部上滑动并与第一固定接点滑接的可动接点,同时另一端形成与第二固定接点压接接合并可自由转动地支承着的支点部。操作钮用于按下上述可动部。当按下操作钮时,上述可动部以与上述第二固定接点接合的上述支点部为中心下降,上述可动接点在上述框体底部上滑动,与第一固定接点接触。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的推入式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大体呈矩形的框体、第一和第二固定接点、可动接点部件、操作钮、盖体、退避用凹部。框体的上部开口,在框体相向内壁上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延续到从上面突出的突出壁的导槽。第一和第二固定接点间隔地配设在框体内;可动接点部件由具有弹性的导电部件作成,弯成大体呈U字形,构成弯曲部,该弯曲部作为力点即可动部,一端形成在框体底部上滑动并与第一固定接点滑接的可动接点,另一端形成与第二固定接点压接接合并可自由转动地支承着的支点部。操作钮的下端形成供上述可动部插入的凹部,与该凹部直交的两侧部嵌合在导槽内,可上下动地被导引。盖体覆盖上述框体的开口部分,并具有供上述操作钮和突出壁伸出的贯通孔。退避用凹部形成在上述框体底部的与上述操作钮下端相对的部分,比其它底部部分低。当按下操作钮时,上述可动部以与上述第二固定接点接合的支点部为中心下降,上述可动接点在上述框体的底部上滑动,并与上述第一固定接点接触,同时,被按下的上述操作钮的下端位于退避用凹部内。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第二目的,还可以在操作钮的凹部下端,形成连接凹部间的增强用连接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纵断面图,表示其正常状态。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纵断面图,表示将操作钮完全推入内部的状态。
图3是表示固定接点与可动接点部件之间接合关系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平面图,表示将固定接点侧弯折加工前的状态。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平面图,表示将固定接点侧弯折加工后的状态。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平面图,表示固定接点侧与框体局部的关系。
图7(a)、图7(b)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可动接点的平面图和正面图。
图8是表示框体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固定接点与可动接点之间接合关系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0(a)、图10(b)是表示固定接点与可动接点部件之间接合关系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和纵断面图。
图11是表示第一现有技术推入式开关装置的说明图。
图1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纵断面图,表示其正常状态。
图13表示从图12所示状态将操作钮完全推入内部时的纵断面图。
图14是表示固定接点与可动接点部件之间接合关系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操作钮的立体图。
图16是说明框体与盖体的接合关系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17是表示第二现有技术推入式开关装置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纵断面图,表示其正常状态。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纵断面图,表示将操作钮完全推入内部的状态。图3是表示固定接点与可动接点之间接合关系的立体图。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平面图,表示将固定接点侧弯折加工前的状态。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平面图,表示将固定接点侧弯折加工后的状态。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平面图,表示固定接点与框体局部的关系。图7(a)、图7(b)是只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可动接点部件的平面图和正面图。图8是表示框体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这些图中,1是由合成树脂制成的、上方开口的大体呈矩形框体,在框体1的底部1a,隔开预定间隔平面地配设着第一固定端子板2和第二固定端子板3。第一固定端子板2具有第一固定接点2a。第二固定端子板3具有通过弯折加工呈直角状立设的第二固定接点3a。即,第一固定接点2a配置在与底部1a同一平面上并露出。
第一固定端子板2,如图6所示,在其约中央部有第一固定接点(共同侧端子)2a,该第一固定接点2a的两端侧(图未示),在其各自下方弯折成大体呈直角,形成端子2b。第二固定端子板3在其约中央部也有第二固定接点3a,其两端侧(图未示)的各自下方弯折成大体呈直角,形成端子3b。在第二固定端子板3上,设有大体呈椭圆形的密封板部3c,该密封板部3c如后所述,配置在向上方弯折成90°立起的第二固定接点3a的下方。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固定接点3a的前端,其两侧被切削而形成为箭头状,作为接合部3d、3d。
下面,参照图4至图6和图8,说明图6所示框体1的模制成形工序。
图4中示出冲压加工的护罩材。在该护罩材的第二固定接点3a的基部弯折线L1向上方弯折约90°(直角),接着,在弯折线L2将密封板部3c向下方折返180°,成为图5所示状态。把第二固定接点3a弯折90°也不影响电气导通。
接着,使用图未示上下金属模具和图8所示金属模具10,如图6所示地,在第一固定端子板2和第二固定端子板3上模制成形框体1。
金属模具10上形成凹部10a,如图8所示,第二固定接点3a收容在凹部10a内,同时,金属模具10的下端由密封板部3c密封,这样,模制成形框体1时,树脂不附着在立设于底部1a的第二固定接点3a上。
该框体1内,如图1所示,收容着可动接点部件4。该可动接点部件4如图1、图3和图7(a),图7(b)所示,由具有弹性的导电金属板制成,弯成大体呈U字形,构成弯折部,该弯折部作为力点即可动部4a,可动接点部件4的一端形成分为2股的支点部4b、4b,另一端通过弯折加工等形成可动接点4c。支点部4b、4b是在弯折线4f、4f处向上方弯折而形成的,在支点部4b、4b之间形成切口部4d。
第二固定端子板3的第二固定接点3a插入可动接点部件4的支点部4b、4b的切口部4d内,在图1和图2的状态下,借助可动接点部件4的弹力,可动接点部件4的支点部4b、4b与第二固定接点3a的接合部3d、3d压接,因此,两者常时地电气连接。第二固定接点3a的前端部,由于形成上述的箭头状,所以,只要不垂直提起可动接点部件4的可动部4a,就不会脱开。
如图1和图2所示,操作钮5的下端与可动接点部件4的可动部4a相接。该操作钮5由合成树脂制成大体呈杆状,下端一体地形成抵接部5a,该抵接部5a朝着垂直于操作钮5长度方向的方向扩大。操作钮5的抵接部5a的下面,与可动部4a的上面相接,同时大于形成在金属盖体6(该盖体6堵住框体1的开口部)上的开口6a,使得被可动接点部件4往上方推的操作钮5不脱出由框体1和盖体6构成的收容空间。
下面,说明上述实施例的动作。
图1表示操作钮5的非压下状态。在图1的状态下,可动接点部件4的支点部4b侧,在折线4f、4f的部分,与第二固定端子板3的第二固定接点3a的接合部3d、3d压接接合。另一方面,可动接点4c借助可动接点部件4的弹力,压接在框体1的底部1a上,不压接在第一固定接点2a上。另外,在该状态下,可动接点部件4上作用着以第二固定接点3a的接合部为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力,所以,操作钮5被可动部4a推上。
从图1状态按下操作钮5时,可动接点部件4以支点部4b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转动。这样,可动接点部件4的可动接点4c一边压弯一边在框体1的底部1a上向左方滑动,移动到第一固定端子板2的第一固定接点2a上,可动接点4c与第一固定端子板2成为导通状态,这样,该推入式开关成为接通状态。另外,当按下操作钮5时,可动接点部件4大体呈水平状态后,朝第二固定接点3a方向滑动,最终成为图2所示状态。
这时,在可动接点部件4的支点部4b与可动接点4c之间,蓄能着与可动接点部件4的挠曲相应的反斥力,因此,解除了操作钮5的按下力时,在可动接点部件4的复原力作用下,可动接点部件4以第二固定接点3a的接合部分为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可动部4a上升,将操作钮5推上。另外,可动接点4c一边伸开,一边在第一固定端子板2的第一固定接点2a上向右方滑动,到达框体1的底部1a上,复原到图1的正常状态,推入式开关成为切断状态。
这样,可动接点部件4的旋转支点,虽然可动接点部件4的支点部4b可直接在第二固定端子板3的第二固定接点3a的前端滑动,但相对于可动接点部件4的转动,两者不脱离地接合着,由于金属板之间的接合,可确保电气接触。
上述实施例中,可动接点部件4的支点部4b的前端分割成2股,第二固定端子板3的第二固定接点3a的前端部呈箭头状,两者以卡住的形式接合着。但接合构造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做成如图9和图10所示的构造。
图9和图10(a),图10(b)是表示固定接点和可动接点部件的接合关系的其它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9中,第二固定端子板3的第二固定接点3a的前端,设有纵长的开口11,在可动接点部件4的支点部4b的前端部,设有宽度大于开口11的横方向即宽度的突出部。当支点部4b的前端插入开口11时,将可动接点部件4约旋转90°,将突出部从开口11的纵方向插入,再使可动接点部件4返回图示位置时,不会从可动接点部件4脱出。
也可以如图10(a),图10(b)所示,在第二固定端子板3的第二固定接点前端,为了留下卡接片14,形成开口15,可动接点部件4的支点部4b的宽度能穿过开口部15,并且,将其前端向上方弯折,形成钩部16。再使钩部16与卡接片14接合并插通。
上述实施例中,具有大体呈矩形的框体1、第一固定端子2、第二固定端子3、可动接点部件4和操作钮5。第一固定端子2具有配设在框体1底部1a的第一固定接点2a。第二固定端子3与第一固定端子2相距预定间隔,具有向上方弯成直角的第二固定接点3a和密封板部3c,该密封板部3c向下方折返180°,配设在第二固定接点3a的下方。可动接点部件4由具有弹性的导电部件作成,弯成大体呈U字形地构成弯折部,该弯折部作为力点即可动部4a,一端形成在框体1底部1a上滑动并与第一固定接点2a滑接的可动接点4c,另一端形成与第二固定接点3a压接接合而可自由转动地支承着的支点部4b。操作钮5用于按下可动部4a。当按下操作钮5时,可动部4a以与第二固定接点3a接合的支点部4b为中心下降,可动接点4c在框体1的底部1a上滑动后,与第一固定接点2a接触,所以,不象已往那样夹设树脂,而是使共用侧端子直接与金属板接合,所以,不会因树脂覆盖等导致接触不良。另外,使可动接点部件4动作时支点部4b也不产生滑动,可长期确保电气接触。由于第二固定接点3a是向上方约呈直角地弯折形成的,所以,可得到第二固定接点3a的高精度位置。由于在第二固定接点3a的下方配设着密封板部3c,所以,可将第二固定接点3a密封,模制成形框体1,框体1的成形加工较容易。
图1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纵断面图,表示其正常状态。图13表示从图12所示状态将操作钮完全推入内部时的纵断面图。图14是表示固定接点与可动接点部件之间接合关系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操作钮的立体图。图16是说明框体与盖体的接合关系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这些图中,101是大体呈矩形框体,由合成树脂作成,具有上方开口的开口部101e。在框体101的底部101a上,在大致中央部相隔预定距离地呈平面状配设着第一固定端子板102和第二固定端子板103。第一固定端子板102具有第一固定接点(共用侧端子)102a。第二固定端板103具有弯折加工成大体呈直角立设的第二固定接点103a。第一固定接点102a与底部101a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并露出。第一固定端子板102的第一固定接点102a的两端侧和第二固定端子板103的大致中央部,分别形成向下方大体呈直角弯折的端子(图未示)。在第二固定端子板103上,设有大体呈椭圆形的密封板部103c,该密封板部103c配设在第二固定接点103a的下方。第二固定接点103a的前端,如图15所示,其两侧切去而形成箭头状,作为接合部103d、103d。
可动接点部件104收容在该框体101内。该可动接点部件104由具有弹性的导电金属板制成,弯成大体呈U字形构成弯折部,该弯折部作为力点即可动部104a,可动接点部件104的一端如图14所示,形成分成2股的支点部104b、104b。可动接点部件104的另一端,通过弯折加工等形成可动接点104c。支点部104b、104b是在弯折线104f、104f处向上方弯折而形成的,在支点部104b、104b之间形成凹部104d。
将第二固定端子板103的第二固定接点103a插入可动接点部件104的支点部104b、104b间的凹部104d内,在图12和图13的状态下,借助可动接点部件104的弹力,可动接点部件104的支点部104b、104b与第二固定接点103a的接合部103d、103d压接,因此,两者常时地电气连接。第二固定接点103a的前端部,由于形成为上述的箭头状,所以,只要不垂直提起可动接点部件104的可动部104a,就不会脱开。
如图12和图13所示,操作钮105的下端与可动接点部件104的可动部104a相接。该操作钮105如图15所示,由合成树脂制成大体呈杆状,下端形成分割为2股的脚部105b、105b,在脚部105b、105b之间形成凹部105a,供可动接点部件104的可动部104a嵌入。在凹部105a上的操作钮105的侧面,一体地形成抵接部105c,该抵接部105c朝着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方向突出。在脚部105b、105b的下端间,设有增强用的连接部105c。
在框体101的相向内侧面上,形成用于导引操作钮105上下动的导槽101b、101b,操作钮105的一方相对侧面可上下动地插入导槽101b、101b内。在操作钮105所在位置的框体101的底部101a上,形成退避用凹部101c,以使操作钮105的下端位于更低位置。操作钮105所在位置的框体101的上部,一体地形成四方筒状的突出壁101d,当操作钮105下降了时,操作钮顶端与其上端为同一高度。在突出壁101d的一面上,形成与开口部101e连通的隙缝101f。
操作钮105的凹部105a的水平面与可动部104a的上面相接,同时,堵住框体101的开口部101e并阻止操作钮105上升的金属盖体106,使得被可动接点部件104向上方推的操作钮105不会从由框体101和盖体106构成的收容空间脱出。在盖体106的一端形成开口部106b,同时,插入框体101的突出壁101d的隙缝101f的突起片106a形成在开口部106b的一侧边。操作钮105的抵接部105c的上面与该突起片106a接合,其上升被阻止。另外,盖体106在其开口部106b的中央附近,大体呈直角地弯折,扣合在框体101的外侧面的接合突起部上。
下面,说明上述构造的推入式开关装置的动作。
图12表示操作钮105的非压下状态,在图12的状态下,可动接点部件104的支点部104b侧,在折线104f、104f的部分,与第二固定端子板103的第二固定接点103a的接合部103d、103d压接接合。另一方面,可动接点104c借助可动接点部件104的弹力,压接在框体101的底部101a上,不压接在第一固定接点102a上。另外,在该状态下,可动接点部件104上作用着以第二固定接点103a的接合部为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力,所以,操作钮105被可动部104a推上。操作钮105的推上,由其抵接部105c与盖体106的突出片106a接合而停止。
从图12的状态按下操作钮105时,可动接点部件104以支点部104b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转动。这样,可动接点部件104的可动接点104c一边压弯一边在框体101的底部101a上向左滑动,移动到第一固定端子板102的第一固定接点102a上,可动接点104c与第一固定端子板102成为导通状态,这样,该推入式开关成为接通状态。另外,当按下操作钮105时,可动接点部件104大致呈水平状态后,朝第二固定接点103a方向滑动。框体101的底部101a形成有退避用凹部101c,可将操作钮105按下到其下端与退避用凹部101c相接,最终成为图13所示状态。操作钮105可下降到其上端与突出壁101d的上端成为同一平面。
可动接点部件104的转动支点中,第二固定端子板103的第二固定接点103a的前端可直接与可动接点部件104的支点部104b滑动,但相对于可动接点部件104的转动,两者不脱离地接合着,由于金属板之间的接合,可确保电气接触。
成为该接通状态时,在可动接点部件104的支点部104b与可动接点104c之间,蓄能着与可动接点部件104的挠曲相应的反斥力,因此,解除了操作钮105的按下力时,在可动接点部件104的复原力作用下,可动接点部件104以第二固定接点103a的接合部分为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可动部104a上升,将操作钮105推上。这样,操作钮105沿着导槽101b、101b上升,操作钮105的抵接部105c与盖体106的突起片106a接合时,该上升停止。另一方面,可动接点104c一边伸开,一边在第一固定端子板102的第一固定接点102a上向右滑动,到达框体101的底部101a,复原到图12的正常状态,推入式开关成为切断状态。在该切断状态下,操作钮105的抵接部105c以下部分在相当长的长度内与框体101的导槽101b、101b嵌合,操作钮105的前端部,即使从突出壁101d的前端突出,也不会使操作钮105晃动,而将其牢牢地保持着。
上述实施例中,具有大体呈矩形的框体101、第一和第二固定接点102a、103a、可动接点部件104和操作钮105、盖体106和退避凹部101c。框体101的上部开口,在该框体101的相向内壁上,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并延续到从上面突出的突出壁101d的导槽101b。第一和第二固定接点102a、103a相间隔地配设在框体101内。可动接点部件104由具有弹性的导电部件作成,弯成大体呈U字形,构成弯曲部,该弯曲部作为力点即可动部104a,一端形成在框体101的底部101a上滑动并与第一固定接点102a滑接的可动接点104c,另一端形成与第二固定接点103a压接接合的可转动支点部104b。操作钮105在其下端形成供可动部104a插入用的凹部105a,与该凹部105a直交的两侧部嵌合在导槽101b内,可上下动地被导引。盖体106覆盖框体101的开口部101e,并具有供操作钮105和上述突出壁伸出的贯通孔。退避用凹部101c形成在框体101的底部101a的与操作钮105下端相对的部分,比底部的其它部分低。按下操作钮105时,可动部104a以与第二固定接点103a接合着的前述支点部104b为中心下降,可动接点104c在框体101的底部101a上滑动,与第一固定接点102a接触,同时,被按下的前述操作钮105的下端位于退避凹部101c内,所以,即使操作钮105最大限度上升,其下端部也比现有推入式开关装置中的操作钮长,支承在框体101上,所以,可抑制晃动的产生。另外,由于框体101的底部101a的退避用凹部101c的作用,当操作钮105下降时,位于比框体101的底部101a的面低的位置,所以,可切实使可动接点104c与第一固定接点102a接触。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在操作钮的凹部下端,形成连接凹部间的增强用连接部,所以,即使进行多次开关操作、或横向力作用在操作钮上,也能防止构成凹部的脚部分折断、破损。
根据本发明,备有大体呈矩形的框体、第一固定端子、第二固定端子、可动接点部件、操作钮。第一固定端子具有配设在框体底部的第一固定接点。第二固定端子与第一固定端子相距预定间隔,具有向上方大致呈直角弯折形成的第二固定接点和向下方折返大致180°形成的、配设在第二固定接点下方的密封板部。可动接点部件由具有弹性的导电部件作成,弯成大体呈U字形构成弯曲部,该弯曲部作为力点即可动部,一端形成在框体底部上滑动并与第一固定接点滑接的可动接点,另一端形成与第二固定接点压接接合并可转动地支承着的支点部。操作钮用于按下可动部。当按下操作钮时,上述可动部以与第二固定接点接合的支点部为中心下降,可动接点在框体底部上滑动,与第一固定接点接触。因此,不象现有技术那样夹设着树脂等,而是使共用侧端子与金属板之间直接接合,所以,不会因树脂覆盖而产生接触不良。另外,使可动接点动作时,支点部也不产生滑动,可长期间确保电气接触。另外,由于第二固定接点是向上方大致呈直角弯折形成,所以,能得到较高的第二固定接点的位置精度。由于第二固定接点的下方配设着密封板部,所以,可将第二固定接点密封,而模制成形框体,使框体的成形加工容易。
根据本发明,备有大体呈矩形的框体、第一和第二固定接点、可动接点部件、操作钮、盖体、退避用凹部。框体的上部开口,在框体相向内壁上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延续到从上面突出的突出壁的导槽。第一和第二固定接点相间隔地配设在框体内。可动接点部件由具有弹性的导电部件作成,弯成大体呈U字形构成弯曲部,该弯曲部作为力点即可动部,一端形成在框体底部上滑动并与第一固定接点滑接的可动接点,另一端形成与第二固定接点压接接合并可转动地支承着的支点部。操作钮的下端形成供可动部插入的凹部,与该凹部直交的两侧部嵌合在导槽内,可上下动地被导引。盖体覆盖框体的开口部分,并具有供操作钮和突出壁伸出的贯通孔。退避用凹部形成在框体底部的与操作钮下端相对的部分,比其它底部部分低。当按下操作钮时,上述可动部以与第二固定接点接合的支点部为中心下降,可动接点在框体的底部上滑动,并与第一固定接点接触,同时,被按下的操作钮的下端位于退避用凹部内。因此,即使操作钮最大限度上升,其下端部也比现有推入式开关装置中的操作钮长,支承在框体上,所以,可抑制晃动的产生。另外,由于框体底部的退避用凹部的作用,操作钮下降时,位于比框体的底部的面低的位置,所以,可切实使可动接点与第一固定接点接触。
根据本发明,在操作钮的凹部下端,设有连接凹部间增强用的连接部。因此,即使进行多次开关操作、或横向力作用在操作钮上时,也能防止构成凹部的脚部分折断、破损。

Claims (3)

1.一种推入式开关装置,具有大体呈矩形的框体、第一固定端子、第二固定端子、可动接点部件、操作钮;
第一固定端子具有配设在所述框体底部的第一固定接点;
可动接点部件由具有弹性的导电部件作成,弯成大体呈U字形,构成弯曲部,该弯曲部作为力点即可动部,一端形成在所述框体底部上滑动并与所述第一固定接点滑接的可动接点,另一端形成支点部;
操作钮用于按下所述可动部;
第二固定端子与所述第一固定端子相距预定间隔,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固定端子具有向上方大致呈直角弯折形成的第二固定接点和向下方折返大致180°形成的、配设在所述第二固定接点下方的密封板部;
所述支点部与第二固定接点压接接合并可转动地支承着该第二固定接点;
当按下所述操作钮时,所述可动部以与所述第二固定接点接合的所述支点部为中心下降,所述可动接点在所述框体底部上滑动,与所述第一固定接点接触。
2.一种推入式开关装置,具有大体呈矩形的框体、第一和第二固定接点、可动接点部件、操作钮、盖体、退避用凹部;
可动接点部件由具有弹性的导电部件作成,弯成大体呈U字形,构成弯曲部,该弯曲部作为力点即可动部,一端形成在所述框体底部上滑动并与所述第一固定接点滑接的可动接点,另一端形成支点部;
第一固定接点和第二固定接点相间隔地配设在所述框体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固定端子具有向上方大致呈直角弯折形成的第二固定接点和向下方折返大致180°形成的、配设在所述第二固定接点下方的密封板部;
所述支点部与第二固定接点压接接合并可转动地支承着该第二固定接点;
在框体相向内壁上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延续到从上面突出的突出壁的导槽;
操作钮的下端形成供所述可动部插入的凹部,与该凹部直交的两侧部嵌合在导槽内,可上下动地被导引;
盖体覆盖所述框体的开口部分,并具有供所述操作钮和突出壁伸出的贯通孔;
退避用凹部形成在所述框体底部的与所述操作钮下端相对的部分,比其它底部部分低;
当按下所述操作钮时,所述可动部以与所述第二固定接点接合的支点部为中心下降,所述可动接点在所述框体的底部上滑动,并与所述第一固定接点接触,同时,被按下的所述操作钮的下端位于所述退避用凹部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入式操作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操作钮的凹部间设有连接增强用的连接部。
CN98117369A 1997-08-22 1998-08-21 推入式开关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602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26808/1997 1997-08-22
JP226808/97 1997-08-22
JP22680897A JP3692218B2 (ja) 1997-08-22 1997-08-22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装置
JP304510/1997 1997-11-06
JP304510/97 1997-11-06
JP30451097A JPH11144560A (ja) 1997-11-06 1997-11-06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10349A CN1210349A (zh) 1999-03-10
CN1106025C true CN1106025C (zh) 2003-04-16

Family

ID=26527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1173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6025C (zh) 1997-08-22 1998-08-21 推入式开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KR (1) KR100324785B1 (zh)
CN (1) CN1106025C (zh)
MY (1) MY129501A (zh)
TW (1) TW3812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82567B1 (ko) * 2001-07-27 2003-05-0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소형 정보단말기용 입력키의 스위칭 장치
CN100359617C (zh) * 2003-12-03 2008-01-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检测开关
JP4062319B2 (ja) * 2005-05-02 2008-03-19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
JP2015109246A (ja) * 2013-12-05 2015-06-11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部材およびスイッチ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39870A (ja) * 1992-10-27 1994-05-2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スイッチの構造
JPH06168645A (ja) * 1992-11-27 1994-06-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39870A (ja) * 1992-10-27 1994-05-2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スイッチの構造
JPH06168645A (ja) * 1992-11-27 1994-06-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Y129501A (en) 2007-04-30
KR100324785B1 (ko) 2002-05-09
CN1210349A (zh) 1999-03-10
TW381279B (en) 2000-02-01
KR19990023781A (ko) 1999-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06776C (zh) 扁平电缆用电气接头
CN2789955Y (zh) 连接器
CN1741321A (zh) 带切换器的同轴连接器
CN102761002B (zh) 连接器
CN1976131A (zh) 电连接器
CN1738101A (zh) Sim插槽用的卡保持架
CN1476126A (zh) 扁平型导体用电气连接器
CN1738102A (zh) 存储卡用插槽
CN205790489U (zh) 卡缘连接器
CN1734847A (zh) 扁平型电缆用电连接器
CN1941512A (zh) 存储卡插座结构
CN101064389A (zh)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及具有扁平型导体的电连接器
CN1284278C (zh) 电连接器及其生产方法
CN1231530A (zh) 压力接触接线盒
CN1106025C (zh) 推入式开关装置
CN1324766C (zh) 连接器
CN1150574C (zh) 多方向操作开关
CN1489244A (zh) 接线盒装置、插塞式连接器及插座式连接器
CN1812029A (zh) 按扣开关
CN1722522A (zh) 电线压接型连接器
CN1229832C (zh) 开关装置
CN1577988A (zh) 个人计算机的插件连接器组件
CN1913230A (zh) 缆线连接用触头以及使用该触头的缆线连接方法
CN1264177C (zh) 开关
CN1332498A (zh) 汽车插头和汽车插头的外极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