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01738A - 一种基于频谱共享的环境反向散射阵列通信系统速率分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频谱共享的环境反向散射阵列通信系统速率分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01738A
CN110601738A CN201910782895.1A CN201910782895A CN110601738A CN 110601738 A CN110601738 A CN 110601738A CN 201910782895 A CN201910782895 A CN 201910782895A CN 110601738 A CN110601738 A CN 1106017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ctor
radio frequency
link
cooperative receiver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8289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威
周少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78289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017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0601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017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48Joint weighting
    • H04B7/0854Joint weighting using error minimizing algorithms, e.g. minimum mean squared error [MMSE], "cross-correlation" or matrix i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48Joint weighting
    • H04B7/0857Joint weighting using maximum ratio combining techniques, e.g. signal-to- interference ratio [SIR], received signal strenght indication [R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6Weighted combining using weights depending on external parameters, e.g.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predetermined weights or beam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7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different recept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reception sche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频谱共享的环境反向散射阵列通信系统速率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首先,射频源根据它到协作接收机的信道,生成发送波束成形向量,对射频源发送信号进行处理;其次,协作接收机根据射频源到它的信道,生成主链路接收合并向量;然后,使用非相干检测方法,建立频谱共享的主链路的遍历速率性能分析模型;接着,协作接收机根据反向散射信道,生成次链路接收合并向量;最后,使用连续干扰消除方法和最大比合并方法,建立频谱共享的次链路的遍历速率性能分析模型。本发明应用于实际的环境反向散射阵列通信系统,分别给出了主、次链路遍历速率上界的表达式,能够有效地评估系统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频谱共享的环境反向散射阵列通信系统速率分析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频谱共享的环境反向散射阵列通信系统速率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环境反向散射技术能够实现不受电池约束的低成本通信,在射频识别(RFID)和物联网(IoT)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在环境反向散射通信中,环境反向散射发射机从周围的射频信号波形中采集能量,驱动内部电路;同时,它将待发送信号调制到接收信号上,并反向散射给接收机,实现低速率的信息传输功能。环境反向散射发射机可以是低功耗的物联网终端。周围的射频信号波形可以由蜂窝网络中的基站提供,称之为射频源。射频源发送信号的接收机与环境反向散射信号的接收机可以是同一个设备,此时该设备被称为协作接收机。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是蜂窝网络中的智能手机同时从蜂窝基站和可穿戴传感器接收信号。
环境反向散射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处理来自射频源的较强的直接链路干扰。现有的信号处理方法和性能分析结果通常不能直接应用于环境反向散射系统中,相关的通信理论仍需完善。上述挑战的常见解决方案是将干扰视为背景噪声,并在接收端通过能量检测来解码反向散射信号。当环境反向散射复用射频源通信频段时,可以建立频率共享模型,将射频源到协作接收机的传输链路视为主链路,将环境反向散射传输链路视为次链路,并依次解码主、次链路的传输信号。本发明基于频谱共享理论,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环境反向散射阵列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方法,射频源根据它到协作接收机的信道,生成发送波束成形向量;协作接收机根据射频源到它的信道和环境反向散射信道,分别生成主、次链路的接收合并向量;使用非相干检测方法,建立主链路遍历速率性能分析模型;使用连续干扰消除方法和最大比合并方法,建立次链路遍历速率性能分析模型。本发明分别给出了主、次链路的遍历速率上界的表达式,运算复杂度低,与实际仿真结果差距相当小。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用环境反向散射技术的蜂窝协作传输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频谱共享的环境反向散射阵列通信系统速率分析方法,直接有效地衡量系统性能。
技术方案: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频谱共享的环境反向散射阵列通信系统速率分析方法,具体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1,设该环境反向散射阵列通信系统中,包含1个射频源、1个环境反向散射发射机和1个协作接收机;频谱共享的主链路指从射频源到协作接收机的传输链路,次链路指从射频源经环境反向散射发射机到协作接收机的传输链路;射频源配置M根天线,环境反向散射发射机装有1根天线,协作接收机配置N根天线,M、N均是大于1的整数;射频源进行发送波束成形,用w表示,w是M×1维向量;环境反向散射发射机将它的发送信号调制到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上,反向散射给协作接收机,环境反向散射发射机的发送符号周期是射频源的发送符号周期的K倍,K是大于1的整数;协作接收机同时收到来自主、次链路的信号,并进行处理,解码信号时的接收合并向量分别用vs和vc表示,vs、vc均是N×1维向量;
步骤2,射频源根据估计得到的它到协作接收机的信道,将该信道矩阵的最大奇异值对应的右奇异向量作为发送波束成形向量,使用该发送波束成形向量对射频源发送信号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给协作接收机;
步骤3,协作接收机收到来自主、次两条链路的叠加信号,根据上述信道矩阵的最大奇异值对应的左奇异向量,生成主链路的接收合并向量,使用该接收合并向量对接收到的叠加信号进行处理;
步骤4,协作接收机使用非相干检测方法,建立主链路的遍历速率性能分析模型,给出主链路的遍历速率的上界表达式;
步骤5,协作接收机使用连续干扰消除方法,对接收到的叠加信号进行处理,并将环境反向散射发射机到它的信道归一化,作为次链路的接收合并向量;
步骤6,协作接收机使用最大比合并方法,建立次链路的遍历速率性能分析模型,给出次链路的遍历速率的上界表达式。
进一步优选方案,在步骤2中,射频源估计得到的它到协作接收机的信道用HRC表示,HRC是N×M维矩阵,射频源的发送波束成形向量w的生成公式如下:
w=vm
其中,vm表示信道矩阵HRC的最大奇异值对应的右奇异向量,射频源使用上述发送波束成形向量w进行处理后的信号可以表示为:
x(k)=ws(k),k=1,2,…,K
其中,k表示符号周期的序号,s(k)表示第k个符号周期内射频源的发送信号。
进一步优选方案,在步骤3中,协作接收机同时收到来自射频源和环境反向散射发射机的叠加信号,表示如下:
其中,c表示环境反向散射发射机的发送信号,它是具有零均值、单位方差的随机变量,α∈(0,1]表示环境反向散射发射机的反射系数,表示射频源到环境反向散射发射机的信道,hBC表示环境反向散射发射机到协作接收机的信道,n(k)表示零均值加性高斯噪声向量,上标H表示矩阵或向量的共轭转置。
协作接收机的主链路接收合并向量vs的生成公式如下:
vs=um
其中,um表示信道矩阵HRC的最大奇异值对应的左奇异向量,协作接收机使用上述主链路接收合并向量vs进行处理后的叠加信号可以表示为:
进一步优选方案,在步骤4中,根据步骤3中处理后的叠加信号,协作接收机使用非相干检测方法,得到主链路遍历速率的表达式如下:
其中,表示对环境反向散射发射机的发送信号和信道衰落的期望运算,P表示射频源的发送功率,σ2表示噪声向量n(k)的方差。
将步骤2中生成的射频源发送波束成形向量w和步骤3中生成的协作接收机的主链路接收合并向量vs带入上述表达式,根据詹森不等式和矩阵奇异值理论,计算得到主链路的遍历速率的上界表达式如下:
其中,σm表示信道矩阵HRC的最大奇异值,表示对信道衰落的期望运算,进一步地,根据矩阵奇异值的渐进结果,以及随机变量的期望,得到主链路的遍历速率的上界表达式如下:
其中,表示信道hBC的方差,表示信道的方差。
进一步优选方案,在步骤5中,协作接收机使用连续干扰消除方法,对接收到的叠加信号进行处理,得到来自次链路的信号,表示如下:
协作接收机的次链路接收合并向量vc的生成公式如下:
vc=hBC/‖hBC
其中,‖·‖表示符号内向量的模2范数。上述来自次链路的信号经过次链路接收合并向量vc处理后,可以表示为:
进一步优选方案,在步骤6中,协作接收机使用最大比合并方法,得到次链路遍历速率的表达式如下:
将步骤2中生成的射频源发送波束成形向量w和步骤5中生成的协作接收机的次链路接收合并向量vc带入上述表达式,根据詹森不等式,计算得到次链路的遍历速率的上界表达式如下:
进一步地,根据随机变量‖hBC2的期望,得到次链路的遍历速率的上界表达式如下: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本发明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环境反向散射接收端的较强直接链路干扰问题,依次解码射频源的发送信号和环境反向散射信号;
2、本发明方法分别构建了主、次链路的遍历速率性能分析模型,并导出了两条链路的遍历速率的上界表达式,计算复杂度低,能够有效且明确地评估系统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基于频谱共享的环境反向散射阵列通信系统性能分析方法的系统框图;
图2是假设射频源已知主链路信道、协作接收机已知主链路信道和环境反向散射信道的情况下,通过不同方式得到的主、次链路的遍历速率性能与协作接收机配置天线数量的关系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范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该环境反向散射阵列通信系统中,包含1个射频源、1个环境反向散射发射机和1个协作接收机;频谱共享的主链路指从射频源到协作接收机的传输链路,次链路指从射频源经环境反向散射发射机到协作接收机的传输链路;射频源配置M根天线,环境反向散射发射机装有1根天线,协作接收机配置N根天线,M、N均是大于1的整数;射频源进行发送波束成形,用w表示,w是M×1维向量;环境反向散射发射机将它的发送信号调制到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上,反向散射给协作接收机,环境反向散射发射机的发送符号周期是射频源的发送符号周期的K倍,K是大于1的整数;协作接收机同时收到来自主、次链路的信号,并进行处理,解码信号时的接收合并向量分别用vs和vc表示,vs、vc均是N×1维向量。
(1)射频源估计得到的它到协作接收机的信道用HRC表示,HRC是N×M维矩阵,射频源的发送波束成形向量w的生成公式如下:
w=vm
其中,vm表示信道矩阵HRC的最大奇异值对应的右奇异向量,射频源使用上述发送波束成形向量w进行处理后的信号可以表示为:
x(k)=ws(k),k=1,2,…,K
其中,k表示符号周期的序号,s(k)表示第k个符号周期内射频源的发送信号。
(2)协作接收机同时收到来自射频源和环境反向散射发射机的叠加信号,表示如下:
其中,c表示环境反向散射发射机的发送信号,它是具有零均值、单位方差的随机变量,α∈(0,1]表示环境反向散射发射机的反射系数,表示射频源到环境反向散射发射机的信道,hBC表示环境反向散射发射机到协作接收机的信道,n(k)表示零均值加性高斯噪声向量,上标H表示矩阵或向量的共轭转置。
协作接收机的主链路接收合并向量vs的生成公式如下:
vs=um
其中,um表示信道矩阵HRC的最大奇异值对应的左奇异向量,协作接收机使用上述主链路接收合并向量vs进行处理后的叠加信号可以表示为:
(3)根据步骤3中处理后的叠加信号,协作接收机使用非相干检测方法,得到主链路遍历速率的表达式如下:
其中,表示对环境反向散射发射机的发送信号和信道衰落的期望运算,P表示射频源的发送功率,σ2表示噪声向量n(k)的方差。
将步骤2中生成的射频源发送波束成形向量w和步骤3中生成的协作接收机的主链路接收合并向量vs带入上述表达式,根据詹森不等式和矩阵奇异值理论,计算得到主链路的遍历速率的上界表达式如下:
其中,σm表示信道矩阵HRC的最大奇异值,表示对信道衰落的期望运算,进一步地,根据矩阵奇异值的渐进结果,以及随机变量的期望,得到主链路的遍历速率的上界表达式如下:
其中,表示信道hBC的方差,表示信道的方差。
(4)协作接收机使用连续干扰消除方法,对接收到的叠加信号进行处理,得到来自次链路的信号,表示如下:
协作接收机的次链路接收合并向量vc的生成公式如下:
vc=hBC/‖hBC
其中,‖·‖表示符号内向量的模2范数。上述来自次链路的信号经过次链路接收合并向量vc处理后,可以表示为:
(5)协作接收机使用最大比合并方法,得到次链路遍历速率的表达式如下:
将步骤2中生成的射频源发送波束成形向量w和步骤5中生成的协作接收机的次链路接收合并向量vc带入上述表达式,根据詹森不等式,计算得到次链路的遍历速率的上界表达式如下:
进一步地,根据随机变量‖hBC2的期望,得到次链路的遍历速率的上界表达式如下:
图2是假设射频源已知主链路信道、协作接收机已知主链路信道和环境反向散射信道的情况下,通过不同方式得到的主、次链路的遍历速率性能与协作接收机配置天线数量的关系曲线图。带“□”、“△”标识的虚线分别表示主、次链路的遍历速率上界表达式,“×”、“+”标识分别表示主、次链路的遍历速率仿真值。由图中可以看出,本发明提出的遍历速率上界计算方法能够有效地衡量该通信系统的性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Claims (6)

1.一种基于频谱共享的环境反向散射阵列通信系统速率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设该环境反向散射阵列通信系统中,包含1个射频源、1个环境反向散射发射机和1个协作接收机;频谱共享的主链路指从射频源到协作接收机的传输链路,次链路指从射频源经环境反向散射发射机到协作接收机的传输链路;射频源配置M根天线,环境反向散射发射机装有1根天线,协作接收机配置N根天线,M、N均是大于1的整数;射频源进行发送波束成形,用w表示,w是M×1维向量;环境反向散射发射机将它的发送信号调制到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上,反向散射给协作接收机,环境反向散射发射机的发送符号周期是射频源的发送符号周期的K倍,K是大于1的整数;协作接收机同时收到来自主、次链路的信号,并进行处理,解码信号时的接收合并向量分别用vs和vc表示,vs、vc均是N×1维向量;
步骤2,射频源根据估计得到的它到协作接收机的信道,将该信道矩阵的最大奇异值对应的右奇异向量作为发送波束成形向量,使用该发送波束成形向量对射频源发送信号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给协作接收机;
步骤3,协作接收机收到来自主、次两条链路的叠加信号,根据上述信道矩阵的最大奇异值对应的左奇异向量,生成主链路的接收合并向量,使用该接收合并向量对接收到的叠加信号进行处理;
步骤4,协作接收机使用非相干检测方法,建立主链路的遍历速率分析模型,计算主链路的遍历速率的上界;
步骤5,协作接收机使用连续干扰消除方法,对接收到的叠加信号进行处理,并将环境反向散射发射机到它的信道归一化,作为次链路的接收合并向量;
步骤6,协作接收机使用最大比合并方法,建立次链路的遍历速率分析模型,计算次链路的遍历速率的上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频谱共享的环境反向散射阵列通信系统速率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射频源估计得到的它到协作接收机的信道用HRC表示,HRC是N×M维矩阵,射频源的发送波束成形向量w的生成公式如下:
w=vm
其中,vm表示信道矩阵HRC的最大奇异值对应的右奇异向量,射频源使用上述发送波束成形向量w进行处理后的信号可以表示为:
x(k)=ws(k),k=1,2,…,K
其中,k表示符号周期的序号,s(k)表示第k个符号周期内射频源的发送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频谱共享的环境反向散射阵列通信系统速率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协作接收机同时收到来自射频源和环境反向散射发射机的叠加信号,表示如下:
其中,c表示环境反向散射发射机的发送信号,它是具有零均值、单位方差的随机变量,α∈(0,1]表示环境反向散射发射机的反射系数,表示射频源到环境反向散射发射机的信道,hBC表示环境反向散射发射机到协作接收机的信道,n(k)表示零均值加性高斯噪声向量,上标H表示矩阵或向量的共轭转置;
协作接收机的主链路接收合并向量vs的生成公式如下:
vs=um
其中,um表示信道矩阵HRC的最大奇异值对应的左奇异向量,协作接收机使用上述主链路接收合并向量vs进行处理后的叠加信号可以表示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频谱共享的环境反向散射阵列通信系统速率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根据步骤3中处理后的叠加信号,协作接收机使用非相干检测方法,得到主链路遍历速率的表达式如下:
其中,表示对环境反向散射发射机的发送信号和信道衰落的期望运算,P表示射频源的发送功率,σ2表示噪声向量n(k)的方差;
将步骤2中生成的射频源发送波束成形向量w和步骤3中生成的协作接收机的主链路接收合并向量vs带入上述表达式,根据詹森不等式和矩阵奇异值理论,计算得到主链路的遍历速率的上界表达式如下:
其中,σm表示信道矩阵HRC的最大奇异值,表示对信道衰落的期望运算,根据矩阵奇异值的渐进结果,以及随机变量的期望,得到主链路的遍历速率的上界表达式如下:
其中,表示信道hBC的方差,表示信道的方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频谱共享的环境反向散射阵列通信系统速率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协作接收机使用连续干扰消除方法,对接收到的叠加信号进行处理,得到来自次链路的信号,表示如下:
协作接收机的次链路接收合并向量vc的生成公式如下:
vc=hBC/‖hBC
其中,‖·‖表示符号内向量的模2范数。上述来自次链路的信号经过次链路接收合并向量vc处理后,可以表示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频谱共享的环境反向散射阵列通信系统速率分析方法,在步骤6中,协作接收机使用最大比合并方法,得到次链路遍历速率的表达式如下:
将步骤2中生成的射频源发送波束成形向量w和步骤5中生成的协作接收机的次链路接收合并向量vc带入上述表达式,根据詹森不等式,计算得到次链路的遍历速率的上界表达式如下:
根据随机变量‖hBC2的期望,得到次链路的遍历速率的上界表达式如下:
CN201910782895.1A 2019-08-23 2019-08-23 一种基于频谱共享的环境反向散射阵列通信系统速率分析方法 Pending CN1106017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82895.1A CN110601738A (zh) 2019-08-23 2019-08-23 一种基于频谱共享的环境反向散射阵列通信系统速率分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82895.1A CN110601738A (zh) 2019-08-23 2019-08-23 一种基于频谱共享的环境反向散射阵列通信系统速率分析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01738A true CN110601738A (zh) 2019-12-20

Family

ID=68855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82895.1A Pending CN110601738A (zh) 2019-08-23 2019-08-23 一种基于频谱共享的环境反向散射阵列通信系统速率分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01738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7311A (zh) * 2020-02-10 2020-06-12 电子科技大学 毫米波共生通信系统主被动式联合波束赋形设计方法
CN112260781A (zh) * 2020-09-11 2021-01-22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反向散射与空中计算的协作频谱检测方法
CN113099534A (zh) * 2021-03-29 2021-07-09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
CN113691286A (zh) * 2020-05-18 2021-11-2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的协作空间调制系统的遍历速率计算方法
CN113746505A (zh) * 2020-05-29 2021-12-03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反向散射通信系统
WO2023193255A1 (zh) * 2022-04-08 2023-10-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17979325A (zh) * 2024-03-29 2024-05-03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面向共生去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49692A (zh) * 2016-12-12 2017-03-2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反向散射通信系统的信号接收方法
CN109379118A (zh) * 2018-12-06 2019-02-2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新型的多输入多输出共生无线通信系统架构
CN109462430A (zh) * 2019-01-04 2019-03-12 电子科技大学 多天线共生无线通信系统、信号传输及波束赋形优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49692A (zh) * 2016-12-12 2017-03-2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反向散射通信系统的信号接收方法
CN109379118A (zh) * 2018-12-06 2019-02-2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新型的多输入多输出共生无线通信系统架构
CN109462430A (zh) * 2019-01-04 2019-03-12 电子科技大学 多天线共生无线通信系统、信号传输及波束赋形优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HAOQING ZHOU 等: "Ergodic Rate Analysis of Cooperative Ambient Backscatter Communication", 《ARXIV:1908.05455》 *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7311B (zh) * 2020-02-10 2022-03-25 电子科技大学 毫米波共生通信系统主被动式联合波束赋形设计方法
CN111277311A (zh) * 2020-02-10 2020-06-12 电子科技大学 毫米波共生通信系统主被动式联合波束赋形设计方法
CN113691286A (zh) * 2020-05-18 2021-11-2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的协作空间调制系统的遍历速率计算方法
CN113746505A (zh) * 2020-05-29 2021-12-03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反向散射通信系统
CN113746505B (zh) * 2020-05-29 2023-03-2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反向散射通信系统、方法及可读介质
WO2022052336A1 (zh) * 2020-09-11 2022-03-17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反向散射与空中计算的协作频谱检测方法
CN112260781B (zh) * 2020-09-11 2021-10-19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反向散射与空中计算的协作频谱检测方法
JP2022543911A (ja) * 2020-09-11 2022-10-14 南京郵電大学 後方散乱及び空中計算に基づく協調スペクトル検出方法
JP7169036B2 (ja) 2020-09-11 2022-11-10 南京郵電大学 後方散乱及び空中計算に基づく協調スペクトル検出方法
CN112260781A (zh) * 2020-09-11 2021-01-22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反向散射与空中计算的协作频谱检测方法
CN113099534A (zh) * 2021-03-29 2021-07-09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
CN113099534B (zh) * 2021-03-29 2023-10-27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
WO2023193255A1 (zh) * 2022-04-08 2023-10-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17979325A (zh) * 2024-03-29 2024-05-03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面向共生去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01738A (zh) 一种基于频谱共享的环境反向散射阵列通信系统速率分析方法
CN108957396A (zh) 一种基于5g信号的ofdm定位系统及定位方法
CN103458424B (zh) 基于功率检测及环路延迟计算的自干扰消除方法
CN105656819A (zh) 一种基于压缩感知和大规模mimo的自适应信道估计方法
CN103152086B (zh) 双向多中继系统中继端波束成形的鲁棒性信号处理方法
CN104009834A (zh) 一种基于差分混沌键控dcsk的mimo保密通信方法
CN101188447B (zh) 一种载波频偏估计的方法和装置
CN106712816B (zh) 一种基于能量收割认知网络的安全波束成形的设计方法
CN105392192A (zh) 基于能效最优的多用户大规模天线中继系统功率分配方法
Galappaththige et al. Integrated sensing and backscatter communication
CN106817158A (zh) 一种自适应稳健的误差区间积分方向调制合成方法
CN111431568B (zh) 一种毫米波noma上行通信系统中联合功率分配和波束成形设计方法
CN110166089A (zh) 基于深度学习的叠加编码csi反馈方法
CN104333406A (zh) 用于在多小区多用户多天线系统中的解码方法
CN106911376B (zh) 一种无线能量驱动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134656A (zh) 一种基于部分解码转发的d2d-noma协作通信系统
CN112994770A (zh) 基于部分csi的ris辅助多用户下行鲁棒无线传输方法
CN107154818B (zh) 基于单载波频域均衡的同时同频全双工双向中继传输方法
Guo et al. Direct-link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design for backscatter communications over ambient DVB signals
CN110545128B (zh) 一种环境反向散射阵列通信系统中的协作传输优化方法
Xu et al. FM Rider: Two-FSK Modulation-Based Ambient FM Backscatter Over 100 m Distance
CN103259577B (zh) 一种中继系统源端和中继端鲁棒性联合信号处理方法
CN105392143B (zh) 一种基于功率分配的授权用户和认知用户QoS保障的频谱接入方法
CN103152790B (zh) 基于相关性分簇的两级融合调制识别方法
CN102421194B (zh) 基于双向中继协议的上下行传输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