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82041A - 发声器件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发声器件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82041A
CN110582041A CN201910748007.4A CN201910748007A CN110582041A CN 110582041 A CN110582041 A CN 110582041A CN 201910748007 A CN201910748007 A CN 201910748007A CN 110582041 A CN110582041 A CN 1105820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nt
hole
rear cavity
air
vib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4800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82041B (zh
Inventor
黄兴志
柳林
童迪江
张哲�
吴军
陈志臣
印兆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filed Critical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4800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82041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04832 priority patent/WO202102698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582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82041A/zh
Priority to US16/995,837 priority patent/US11540417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820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8204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00/00Loudspeakers
    • H04R2400/11Aspects regarding the frame of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单向进气阀以及单向出气阀,所述发声单体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为前腔和后腔;所述单向进气阀将外界与所述后腔连通且用于向所述后腔内进气,所述单向出气阀将所述后腔与外界连通且用于将所述后腔内的空气排向外界;所述壳体设有将外界与所述后腔连通的第一通孔。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发声器件及移动终端可靠性更好,性能更优。

Description

发声器件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声转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的发声器件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移动设备的数量不断上升。而在众多移动设备之中,手机无疑是最常见、最便携的移动终端。目前,手机的功能极其多样,而随着人们对手机性能的更高要求,手机内部的元器件不断增加。
然而,相关技术的移动终端中,其内部的元器件的增加导致内部热量的产生增加,而且各元器件功能单一,比如发声器件,仅用于发声,多元器件造成手机温度过高而影响其功能性和稳定性。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发声器件及移动终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好,性能优的发声器件及移动终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以及固定于所述壳体上的单向进气阀和单向出气阀,所述发声单体包括用于振动发声的振膜,所述振膜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为前腔和后腔;所述单向进气阀将外界与所述后腔连通且在所述振膜振动使得所述后腔体积变大时用于向所述后腔内进气,所述单向出气阀将所述后腔与外界连通且在所述振膜振动使得所述后腔体积变小时用于将所述后腔内的空气排向外界。
优选的,所述壳体设有将外界与所述后腔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单向进气阀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内侧且完全覆盖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一支架以及贴设于所述第一支架远离所述第一通孔一侧的第一膜片;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内侧的第一支架本体以及分别贯穿所述第一支架本体的第一通气口和第二通气口,所述第一通气口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二通气口环绕于所述第一通气口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通气口延伸至所述第一支架本体的周缘且与所述后腔连通;所述第一膜片包括可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上下移动并在移动至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间隔时共同围成进气空间的第一振动部、由所述第一振动部的周缘延伸的第一折环部以及由所述第一折环部远离所述第一振动部的一端向外扩散延伸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贴合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且覆盖所述第二通气口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通气口以及所述壳体共同围成将所述后腔与所述进气空间连通的进气通道,所述第一通气口将所述进气空间与第一通孔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折环部的横截面呈向远离所述第一支架本体方向凹陷的弧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折环部向所述第一支架本体方向的正投影部分落入所述第二通气口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振动部与所述第一通气口正对设置,所述第一通气口与所述第一通孔正对设置,所述第二通气口包括四个且等间距设置。
优选的,所述单向进气阀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外侧的第一透气件,所述第一透气件完全覆盖所述第一通孔。
优选的,所述壳体还设有将外界与所述后腔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单向出气阀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外侧且完全覆盖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二支架以及贴设于所述第二支架远离所述第二通孔一侧的第二膜片;所述第二支架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外侧的第二支架本体以及分别贯穿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的第三通气口和第四通气口,所述第三通气口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四通气口环绕于所述第三通气口间隔设置,所述第四通气口延伸至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的周缘且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膜片包括可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上下移动并移动至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间隔时共同围成出气空间的第二振动部、由所述第二振动部的周缘延伸的第二折环部以及由所述第二折环部远离所述第二振动部的一端向外扩散延伸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贴合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的周缘且覆盖所述第四通气口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第四通气口以及所述壳体共同围成将所述出气空间与外界连通的出气通道,所述第三通气口将所述出气空间与第二通孔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二折环部的横截面呈向远离所述第二支架本体方向凹陷的弧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折环部向所述第二支架本体方向的正投影部分落入所述第四通气口内。
优选的,所述第二振动部与所述第三通气口正对设置,所述第三通气口与所述第二通孔正对设置,所述第四通气口包括四个且等间距设置。
优选的,所述单向出气阀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内侧的第二透气件,所述第二透气件完全覆盖所述第二通孔。
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盖设于所述上盖并共同围成所述收容空间的下盖,所述发声单体与所述上盖围成所述前腔,所述发声单体、所述上盖及所述下盖共同围成所述后腔,所述第一通孔开设于所述上盖,所述第二通孔开设于所述下盖。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外壳和装配于所述外壳内的上述发声器件;所述外壳设有贯穿其上且将分别将所述容纳空间与外部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单向进气阀将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后腔连通,所述单向出气阀将所述后腔与所述出气口连通。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发声器件及移动终端中,通过设置单向进气阀将外界与所述发声器件的后腔连通且用于向所述前腔内进气,以及设置单向出气阀将所述发声器件的后腔与外界连通且用于将所述后腔内的空气排向外界,通过发声器件的振动发声的同时产生正负压,使空气由进气口抽入移动终端后,经移动终端内部的元器件升温后从所述单向出气阀排出,从而形成空气循环,在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散热器件的情况下有利于移动终端内部降温,提高工作性能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发声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发声器件的部分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发声器件的单向进气阀的部分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发声器件的单向出气阀的部分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发声器件的单向进气阀与壳体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沿图1中A-A线的剖示图;
图7为图6中B所示部分放大图;
图8为图6中C所示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同时参阅图1-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声器件100,其包括壳体1、发声单体2、单向进气阀3以及单向出气阀4。
所述壳体1具有收容空间10,所述壳体1内形成用于发声的出声通道5。
所述发声单体2装配于所述壳体1的收容空间10内。所述发声单体2将所述收容空间10分隔为前腔101和后腔102。具体的,所述发声单体2包括振膜21,所述振膜21将收容空间10分隔为前声腔6和后腔102,所述导声通道5与所述前声腔6连通并共同形成前腔101。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1包括上盖11和盖设于所述上盖11并共同围成所述收容空间10的下盖12,所述发声单体2与所述上盖11围成所述前腔101,所述发声单体2、所述上盖11及所述下盖12共同围成所述后腔102,其中,所述前腔101用于发声,所述后腔102用于改善低频声学性能。
所述壳体1设有将外界与所述后腔102连通的第一通孔13以及将外界与所述后腔102连通的第二通孔14。比如,第一通孔13开设于上盖11,第二通孔14开设于下盖12。
所述单向进气阀3固定于所述壳体1,所述单向进气阀3将外界与所述后腔102连通且在所述振膜21振动使得所述后腔102体积变大时用于向后腔102内进气。
所述单向出气阀4固定于所述壳体1,所述单向出气阀4将所述后腔102与外界连通且在所述振膜21振动使得所述后腔102体积变小时用于将所述后腔102内的空气排向外界。
上述结构中,振膜21上下振动使所述后腔102的气压发声变化,从而使得发声器件100外界的空气由单向进气阀3进入至所述后腔102,再经所述单向出气阀4排出后腔102,从而形成空气循环。
本实施方式中,单向进气阀3包括第一支架31、第一膜片32以及第一透气件33。
第一支架31固定于所述壳体1内侧,且完全覆盖所述第一通孔13。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架31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1内侧的第一支架本体311以及分别贯穿所述第一支架本体311的第一通气口312和第二通气口313。
所述第一通气口312与所述第一通孔13连通,即通过第一通孔13与外界连通。更优的,所述第一通气口312与所述第一通孔13正对设置,通气效果更顺畅。
所述第二通气口313环绕于所述第一通气口312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通气口313延伸至所述第一支架本体311的周缘且第二通气口313与后腔102连通,即第二通气口313由第一支架本体311的周缘向靠近第一通气口312的方向延伸,比如所述第二通气口313呈U形口。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通气口313包括四个且等间距设置。当然,其数量及形状不限于此。
第一膜片32贴设于所述第一支架31远离所述第一通孔13的一侧。具体的,所述第一膜片32包括第一振动部321、由所述第一振动部321的周缘延伸的第一折环部322以及由所述第一折环部322远离所述第一振动部321的一端向外扩散延伸的第一固定部323。
第一振动部321覆盖第一通气口312,其也可同时覆盖第二通气口313的一部分,第一振动部321可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311上下移动并在移动至与第一支架本体311间隔时共同围成进气空间,所谓上下移动是指沿第一通孔13的轴向方向。
第一折环部322用于提供弹性恢复力和振动幅度,即当第一振动部321相对于第一支架本体311向上远离运动时,由第一折环部322的弹性性能提供振动幅度大小,进气空间打开形成;运动结束后,所述第一折环部322恢复弹性型变而产生弹性恢复力,使得第一振动部321回复至贴合于第一支架本体311,进气空间关闭消失。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折环部322的横截面呈向远离所述第一支架本体311方向凹陷的弧形结构,从而使得在静止状态时,第一振动部321贴合于第一支架本体311且与第一固定部323位于同一平面。
所述第一固定部323贴合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311的周缘且覆盖所述第二通气口313的一部分,具体为覆盖第二通气口313远离第一通气口312的一端。该结构使得所述第一固定部323、所述第二通气口313以及所述壳体1共同围成将所述后腔102与所述进气空间连通的进气通道34。所述第一通气口312将所述进气空间与第一通孔13连通。
更优的,所述第一折环部322向所述第一支架本体311方向的正投影部分落入所述第二通气口313内。该结构设计改善了所述发声器件100工作时进气空间与进气通道34连通的可靠性。
第一透气件33固定于所述壳体1外侧,所述第一透气件33完全覆盖所述第一通孔13。第一透气件33用于调节第一通孔13的进气量大小,同时可防止异物进入后腔102而影响其声学性能,提高可靠性。比如第一透气件33为网布、阻尼网、透气隔离膜等。
本实施方式中,单向出气阀4与单向出气阀3的物理结构相同,安装及工作原理相反。具体的,单向出气阀4包括第二支架41、第二膜片42以及第二透气件43。
第二支架41固定于所述壳体1外侧,且完全覆盖所述第二通孔14。具体的,所述第二支架41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1外侧的第二支架本体411以及分别贯穿所述第二支架本体411的第三通气口412和第四通气口413。
所述第三通气口412与所述第二通孔14连通,即通过第二通孔14与外界连通。更优的,所述第三通气口412与所述第二通孔14正对设置,通气效果更顺畅。
所述第四通气口413环绕于所述第三通气口412间隔设置,所述第四通气口413延伸至所述第二支架本体411的周缘且第四通气口413与外界连通,即第四通气口413由第二支架本体411的周缘向靠近第三通气口412的方向延伸,比如所述第四通气口413呈U形口。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通气口413包括四个且等间距设置,当然,其数量及形状不限于此。
第二膜片42贴设于所述第二支架41远离所述第二通孔14的一侧。具体的,所述第二膜片42包括第二振动部421、由所述第二振动部421的周缘延伸的第二折环部422以及由所述第二折环部422远离所述第二振动部421的一端向外扩散延伸的第二固定部423。
第二振动部421覆盖第三通气口412,其也可同时覆盖第四通气口413的一部分,第二振动部421可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411上下移动并在移动至与第二支架本体411间隔时共同围成出气空间,所谓上下移动是指沿第二通孔14的轴向方向。
第二折环部422用于提供弹性恢复力和振动幅度,即当第二振动部421相对于第二支架本体411向上远离运动时,由第二折环部422的弹性性能提供振动幅度大小,出气空间打开形成;运动结束后,所述第二折环部422恢复弹性型变而产生弹性恢复力,使得第二振动部421回复至贴合于第二支架本体411,出气空间关闭消失。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折环部422的横截面呈向远离所述第二支架本体411方向凹陷的弧形结构,从而使得在静止状态时,第二振动部421贴合于第二支架本体411且与第二固定部423位于同一平面。
所述第二固定部423贴合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411的周缘且覆盖所述第四通气口413的一部分,具体为覆盖第四通气口413远离第三通气口412的一端。该结构使得所述第二固定部423、所述第四通气口413以及所述壳体1共同围成将所述后腔102与所述出气空间连通的出气通道44。所述第三通气口412将所述出气空间与第二通孔14连通。
更优的,所述第二折环部422向所述第二支架本体411方向的正投影部分落入所述第四通气口413内。该结构设计改善了所述发声器件100工作时进气空间与出气通道44连通的可靠性。
第二透气件43固定于所述壳体1外侧,所述第二透气件43完全覆盖所述第二通孔14。第二透气件43用于调节第二通孔14的进气量大小。比如第二透气件43为网布、阻尼网、透气隔离膜等。
更优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孔13开设于所述上盖11,所述第二通孔14开设于所述下盖12。该结构使得装配于第一通孔13的单向进气阀3和装配于第二通孔14的单向出气阀4之间的空气路径更长,即可实现更优的空气循环效果。
所述单向进气阀3的工作原理如下:当振膜21向上运动时(振膜21远离后腔102运动),后腔102体积变大,第一膜片32的第一振动部321向远离第一支架31方向上浮,并在第一振动部321与第一支架31之间形成打开状态的进气空间,外界空气依次经第一通孔13与第一通气口312被吸入该进气空间,再经进气通道34进入后腔102,振膜21向下运动时,第一振动部321回复至初始状态,同时后腔102内的压强增大,使第一振动部321抵接于第一支架31并覆盖第一通气口312,形成密封。
单向出气阀4的工作原理与单向出气阀4的工作原理相反:振膜21向下运动时(振膜21靠近后腔102运动),后腔102体积变小,压强增大,后腔102内的空气经挤压流至单向出气阀4,第二膜片42的第二振动部421向完离所述第二支架41方向上浮,并在第二振动部421与第二支架41之间形成打开状态的出气空间,后腔内的空气依次经过第二通孔14与第三通孔口412被挤排至该出气空间,再经出气通道44排至外界,振膜21向上运动时,第二振动部421回复至初始状态,同时后腔102内的压强减小形呈负压,使第二振动部421抵接于第二支架31并覆盖第三通气口412,形成密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图未示),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外壳和装配于所述外壳内的如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发声器件100。
所述外壳设有贯穿其上且将分别将所述容纳空间与外部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单向进气阀将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后腔连通,外界的空气经进气口进入容纳空间,再经单向进气阀进入后腔;单向出气阀将后腔与出气口连通,后腔的空气经单向出气阀排出至出气口,从而排至外界。
当所述移动终端工作时,其内部的元器件产生大量热量,振膜21振动使所述后腔102的体积变化:振膜21向上运动时(振膜21远离后腔102运动),后腔102体积变大,外部冷空气由进气口进入容纳空间内,冷空气经过各元器件后带走一部分热量并升温为热空气,再经所述单向进气阀3抽入至所述后腔102;振膜21向下运动时(振膜21靠近后腔102运动),后腔102体积变小,后腔102内的热空气经挤压流至单向出气阀4,并经单向出气阀4排出至出气口,从而排至外界,形成的空气循环,达到散热目的。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发声器件及移动终端中,通过设置单向进气阀将外界与所述发声器件的后腔连通且用于向所述前腔内进气,以及设置单向出气阀将所述发声器件的后腔与外界连通且用于将所述后腔内的空气排向外界,通过发声器件的振动发声的同时产生正负压,使空气由进气口抽入移动终端后,经移动终端内部的元器件升温后从所述单向出气阀排出,从而形成空气循环,在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散热器件的情况下有利于移动终端内部降温,提高工作性能和稳定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以及固定于所述壳体上的单向进气阀和单向出气阀,所述发声单体包括用于振动发声的振膜,所述振膜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为前腔和后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进气阀将外界与所述后腔连通且在所述振膜振动使得所述后腔体积变大时用于向所述后腔内进气,所述单向出气阀将所述后腔与外界连通且在所述振膜振动使得所述后腔体积变小时用于将所述后腔内的空气排向外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将外界与所述后腔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单向进气阀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内侧且完全覆盖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一支架以及贴设于所述第一支架远离所述第一通孔一侧的第一膜片;
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内侧的第一支架本体以及分别贯穿所述第一支架本体的第一通气口和第二通气口,所述第一通气口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二通气口环绕于所述第一通气口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通气口延伸至所述第一支架本体的周缘且与所述后腔连通;
所述第一膜片包括可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上下移动并在移动至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间隔时共同围成进气空间的第一振动部、由所述第一振动部的周缘延伸的第一折环部以及由所述第一折环部远离所述第一振动部的一端向外扩散延伸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贴合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且覆盖所述第二通气口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通气口以及所述壳体共同围成将所述后腔与所述进气空间连通的进气通道,所述第一通气口将所述进气空间与第一通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环部的横截面呈向远离所述第一支架本体方向凹陷的弧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环部向所述第一支架本体方向的正投影部分落入所述第二通气口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动部与所述第一通气口正对设置,所述第一通气口与所述第一通孔正对设置,所述第二通气口包括四个且等间距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进气阀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外侧的第一透气件,所述第一透气件完全覆盖所述第一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设有将外界与所述后腔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单向出气阀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外侧且完全覆盖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二支架以及贴设于所述第二支架远离所述第二通孔一侧的第二膜片;所述第二支架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外侧的第二支架本体以及分别贯穿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的第三通气口和第四通气口,所述第三通气口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四通气口环绕于所述第三通气口间隔设置,所述第四通气口延伸至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的周缘且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膜片包括可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上下移动并移动至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间隔时共同围成出气空间的第二振动部、由所述第二振动部的周缘延伸的第二折环部以及由所述第二折环部远离所述第二振动部的一端向外扩散延伸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贴合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的周缘且覆盖所述第四通气口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第四通气口以及所述壳体共同围成将所述出气空间与外界连通的出气通道,所述第三通气口将所述出气空间与第二通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环部的横截面呈向远离所述第二支架本体方向凹陷的弧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环部向所述第二支架本体方向的正投影部分落入所述第四通气口内。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振动部与所述第三通气口正对设置,所述第三通气口与所述第二通孔正对设置,所述第四通气口包括四个且等间距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出气阀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内侧的第二透气件,所述第二透气件完全覆盖所述第二通孔。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盖设于所述上盖并共同围成所述收容空间的下盖,所述发声单体与所述上盖围成所述前腔,所述发声单体、所述上盖及所述下盖共同围成所述后腔,所述第一通孔开设于所述上盖,所述第二通孔开设于所述下盖。
13.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外壳和装配于所述外壳内的如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声器件;所述外壳设有贯穿其上且将分别将所述容纳空间与外部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单向进气阀将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后腔连通,所述单向出气阀将所述后腔与所述出气口连通。
CN201910748007.4A 2019-08-14 2019-08-14 发声器件及移动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5820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48007.4A CN110582041B (zh) 2019-08-14 2019-08-14 发声器件及移动终端
PCT/CN2019/104832 WO2021026989A1 (zh) 2019-08-14 2019-09-09 发声器件及移动终端
US16/995,837 US11540417B2 (en) 2019-08-14 2020-08-18 Sounding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48007.4A CN110582041B (zh) 2019-08-14 2019-08-14 发声器件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82041A true CN110582041A (zh) 2019-12-17
CN110582041B CN110582041B (zh) 2021-06-15

Family

ID=68810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4800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582041B (zh) 2019-08-14 2019-08-14 发声器件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82041B (zh)
WO (1) WO2021026989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3854A (zh) * 2020-08-27 2020-12-11 瑞声新能源发展(常州)有限公司科教城分公司 发声器件
CN113810520A (zh) * 2020-06-15 2021-12-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4040306A (zh) * 2021-11-05 2022-02-11 东海鼎韵电子有限公司 主动散热式扬声器
WO2022121533A1 (zh) * 2020-12-07 2022-06-16 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音箱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83180A1 (en) * 2009-01-19 2010-07-22 Jen-Hui Tsai Speaker Apparatus
CN104819315A (zh) * 2015-05-11 2015-08-05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气阀及扬声器
CN105163249A (zh) * 2015-09-23 2015-12-16 宁波东源音响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
CN206433116U (zh) * 2016-10-09 2017-08-22 珠海声浪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6966B (zh) * 2017-09-12 2019-08-02 山东超越数控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喇叭辅助散热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83180A1 (en) * 2009-01-19 2010-07-22 Jen-Hui Tsai Speaker Apparatus
CN104819315A (zh) * 2015-05-11 2015-08-05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气阀及扬声器
CN105163249A (zh) * 2015-09-23 2015-12-16 宁波东源音响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
CN206433116U (zh) * 2016-10-09 2017-08-22 珠海声浪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0520A (zh) * 2020-06-15 2021-12-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073854A (zh) * 2020-08-27 2020-12-11 瑞声新能源发展(常州)有限公司科教城分公司 发声器件
WO2022121533A1 (zh) * 2020-12-07 2022-06-16 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音箱
CN114040306A (zh) * 2021-11-05 2022-02-11 东海鼎韵电子有限公司 主动散热式扬声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26989A1 (zh) 2021-02-18
CN110582041B (zh) 2021-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82041B (zh) 发声器件及移动终端
US11540417B2 (en) Sounding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8391188B (zh) 一种扬声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19161700A1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8366326B (zh) 扬声器箱
US9888307B2 (en) Microphone assembly having an acoustic leak path
US9936306B1 (en) MEMS microphone
CN109788395B (zh) 扬声器箱
CN109714676B (zh) 扬声器箱
CN108551635B (zh) 微型扬声器模组
CN207070330U (zh) 扬声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215121124U (zh) 一种耳机用扬声器
CN107360516B (zh) 扬声器箱
CN211321489U (zh) 扬声器箱
CN106375513B (zh) 语音封装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10798785B (zh) 发声器件
WO2019161704A1 (zh) 发声器
CN106454627B (zh) 防水型发声装置以及耳机
CN110996225B (zh) 扬声器
CN107889035B (zh) 扬声器箱
EP4024834B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1182423A (zh) 扬声器模组和终端设备
US11290793B2 (en) Sounding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CN207531062U (zh) 发声器件
CN114846814B (zh) 具有声音后腔室通风口的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