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80395B - 一种适用于接触网腕臂系统的载荷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接触网腕臂系统的载荷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80395B
CN110580395B CN201910875869.3A CN201910875869A CN110580395B CN 110580395 B CN110580395 B CN 110580395B CN 201910875869 A CN201910875869 A CN 201910875869A CN 110580395 B CN110580395 B CN 1105803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ntilever
positioner
point
load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7586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80395A (zh
Inventor
李鲲鹏
史海欧
冯超
赵云云
张静
何治新
刘金增
刘志刚
冯晓河
储文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Guangzhou Metro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lectrification Bureau Group Rail Transi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Guangzhou Metro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lectrification Bureau Group Rail Transi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Guangzhou Metro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lectrification Bureau Group Rail Transi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87586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803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80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803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803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803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接触网腕臂系统的载荷计算方法,包括:构建定位线夹与定位器支座之间的定位器载荷传递模型;获取定位线夹受到的外部荷载,使用所述定位器载荷传递模型和预先获得的定位器参数,计算定位器支座的响应荷载;构建腕臂底座载荷传递模型;通过所述腕臂底座载荷传递模型,根据所述定位器支座的响应荷载,计算腕臂底座的响应载荷,通过本方法,可以实现对腕臂系统的力学模型进行全面且精确的拟合,且所建立的模型可以用于评价现有腕臂结构系统的动态特性以及腕臂设计和安装中进行结构动态特性的预估和优化设计。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接触网腕臂系统的载荷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力学分析领域,主要涉及一种适用于接触网腕臂系统的载荷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对高速铁路接触网安全运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弓网的动态性能决定了电能传输的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接触网具有大跨度、高柔性的特点,对外部荷载的扰动非常敏感,在外部荷载(风载、覆冰、受电弓抬升力等)的作用下,接触网会出现振动现象。过大的振动会导致弓网系统的受流性能恶化,更容易引起接触网系统疲劳、受电弓离线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发生刮弓事故。腕臂是接触网的支撑装置,对接触网起支持和定位作用,并且承受电气和机械载荷。腕臂结构的安全运营直接影响着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行。接触线和承力索承受的环境和外界载荷会传递到腕臂,最终由腕臂承受环境荷载,容易引起腕臂的疲劳和破坏。
目前,国内外学者和工程人员对腕臂做了大量研究,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接触网腕臂的检测方面,对腕臂的有限元分析计算不是很多,国内对腕臂有限元计算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简化。刘峰涛在《接触网腕臂支持结构的仿真分析[J].电气化铁道,2004(6):19-25.》这一文献中,建立的腕臂结构的有限元模型采用梁单元BEAM188,并编制了平腕臂的参数化分析程序,完成腕臂的模态分析。李少鹏,邓洪,古晓东等人在文献《接触网腕臂结构系统动力学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15,59(11):135-137》中,采用BEAM188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腕臂进行静力学和动力学分析,得到腕臂的最大应力和腕臂的模态以及谐响应分析,但衔接处的连接件(螺栓、定位环等)是一种简化结构。周宁,张卫华等人在文献《基于互推的接触网腕臂系统动应力问题研究的新方法[J].铁道学报,2008,30(4):16-21》中,采用互推方法,给出一种腕臂系统应力传递的研究方法,并用试验完成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但现有的这些研究所建立的模型均未考虑到复杂的定位器各参数的影响,从而没有建立起足够精确全面的模型以对腕臂系统的力学特征进行验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接触网腕臂系统的载荷计算方法,从而可以实现对腕臂系统的力学模型进行全面且精确的拟合,且所建立的模型可以用于评价现有腕臂结构系统的动态特性以及腕臂设计和安装中进行结构动态特性的预估和优化设计。
为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实施:
一种适用于接触网腕臂系统的载荷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构建定位线夹与定位器支座之间的定位器载荷传递模型;
S2、获取定位线夹受到的外部荷载,使用所述定位器载荷传递模型和预先获得的定位器参数,计算定位器支座的响应荷载;所述定位器参数包括定位器绕铰链的转动惯性、定位器等效质量、定位器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定位器的水平位移、铰链的接触阻尼、定位器绕定位器支座转动的角加速度以及定位器和定位器支座连接处关节的水平加速度;
S3、构建腕臂底座载荷传递模型;通过所述腕臂底座载荷传递模型,根据所述定位器支座的响应荷载,计算腕臂底座的响应载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接触网腕臂系统的载荷计算方法,通过对腕臂系统分别建立定位器载荷传递模型和腕臂底座载荷传递模型,结合多个定位器参数,以对腕臂系统的载荷传递规律进行计算,从而可以实现对腕臂系统的力学模型进行全面且精确的拟合,且所建立的模型可以用于评价现有腕臂结构系统的动态特性以及腕臂设计和安装中进行结构动态特性的预估和优化设计。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所述定位器载荷传递模型为:
Figure GDA0004095930540000021
Figure GDA0004095930540000022
其中,FRE为铰链的恢复力,k1和k3分别为恢复力中一次项和三次项的刚度系数,J为所述定位器绕铰链的转动惯量,m为所述定位器等效质量,Φ为所述定位器与水平方向的夹角,xj为所述定位器的水平位移,Cj为所述接触阻尼,Fz为所述定位线夹处受到的外部荷载,F’为所述定位器支座处的响应荷载,
Figure GDA0004095930540000023
所述定位器绕定位器支座转动的角加速度,
Figure GDA0004095930540000024
为所述定位器和定位器支座连接处关节的水平加速度,L为定位器长度,Ff为摩擦力。
通过建立上述定位器载荷传递模型,对定位器与定位器支座的相关部件的相关参数进行了全面的考虑,从而建立的模型具有足够精确的,载荷通过定位线架传递至定位器支座的规律。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包括:
S31、对腕臂进行受力分析,得到腕臂的受力分析模型;
所述受力分析模型中,所述腕臂的结构为:平腕臂AC与斜腕臂AB在A点铰接,腕臂支撑DE铰接在平腕臂AC与斜腕臂AB之间,定位管支撑MN铰接在斜腕臂AB与定位管NP之间,定位管NP平行于平腕臂AC,定位器支座与定位管NP连接点F位于定位管NP上两个铰接点N,P之间;
各点的受力情况为:F1是定位器支撑MN施加在AB上M点的作用力;F2是定位管NP施加在AB上P点的作用力,且F2平行于平腕臂AC;F3是腕臂支撑DE施加在AB上D点的作用力;F4是腕臂支撑DE施加在AC上E点的作用力;F5是沿竖直方向施加在AB上B点的作用力;F6是沿水平方向施加在AB上B点的作用力;F7是沿水平方向施加在AC上C点的作用力;F8是沿竖直方向施加在AC上C点的作用力;
对结构中的各段进行标识:l1为AM长度,l2为MD长度,l3为DP长度,l4为PB长度,l5为DE长度,l6为AE长度,l7为EC长度,l8为MN长度,l9为NF长度,l10为FP长度,l11为定位器支座长度,12为C点距接触线对定位器线夹的水平拉力的垂向距离,l13为B点距接触线对定位器线夹的水平拉力的垂向距离,lAC为AC的长度,lBC为BC的长度;θ为AC与AB的夹角,γ为AE与DE夹角,δ为AD与DE夹角,α为MN与MP夹角,β为MN与NP夹角,ζ为AB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S32、根据所述受力分析模型,建立DP段在作用力F1、F2、F3下的位移变形方程:
ωDP=x+bx3+(x-l3)3
其中:
Figure GDA0004095930540000031
Figure GDA0004095930540000032
Figure GDA0004095930540000033
式中,x为DP段任意一点的x轴坐标,E为腕臂材料弹性模量,I为腕臂截面惯性矩,l为斜腕臂总长,即AB段长度;
S33、在转换矩阵
Figure GDA0004095930540000034
的作用下,得到变换后的DP段变形方程:
-+ysinζ=a(xcosζ+ysinζ)+(xcosζ+ysinζ)3+(xcosζ+ysinζ-l3)31
其中:Δ1为平腕臂AC和斜腕臂AB杆相互作用对AB方程的影响量;x和y分别为DP段任意一点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
S34、通过与S32和S33中相同的运算思路,得到变换后的AC段变形方程:
Figure GDA0004095930540000041
其中:Δ2为平腕臂AC和斜腕臂AB相互作用对AC方程的影响量;
S35、通过联立所述变换后的DP段变形方程和AC段变形方程,忽略腕臂支撑DE杆轴向变形,得到方程:
Figure GDA0004095930540000042
式中:xD为D点的横坐标;xE为E点的横坐标;yD为D点的纵坐标;yE为E点的纵坐标;C为腕臂支撑的长度,为常数;
由上述方程解出F3和F4的值;
S36、根据所述受力分析模型,建立平腕臂AC的平衡方程式:
Figure GDA0004095930540000043
根据所述受力分析模型,建立斜腕臂AB的平衡方程式:
Figure GDA0004095930540000044
以腕臂系统为整体对B、C两点求力矩可得力矩方程式:
Figure GDA0004095930540000045
定位管的受力平衡方程为:
Figure GDA0004095930540000046
其中:
Figure GDA0004095930540000047
Figure GDA0004095930540000048
分别为N和P点的矢量力;
Figure GDA0004095930540000049
为定位器支座处的矢量力;
对所述定位管的受力平衡方程、平腕臂AC的平衡方程式、斜腕臂AB的平衡方程式和力矩方程式进行联立,结合步骤S35中求得的F3和F4的值,解出F5-F8的值,也即腕臂底座的响应载荷。
通过上述步骤S31-S36,建立起了腕臂系统的载荷传递模型,通过力的传递函数的推导,得到了载荷在腕臂上下底座的分布规律,从而可用于评价现有腕臂结构系统的动态特性以及腕臂设计和安装中进行结构动态特性的预估和优化设计。
进一步的,所述计算方法还包括:
S4、通过静力学实验对上述模型进行验证;
S5、通过动力学实验对上述模型进行验证。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包括:将钢腕臂安装在接触网零部件疲劳试验台,在钢腕臂的各个部位粘贴应变片,连接至应变仪,测得在正弦信号的拉力作用下腕臂各个部位的应变变化曲线。在腕臂上粘贴应变片,通过得到的变化曲线对上述模型进行验证。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包括:将钢腕臂安装在接触网零部件疲劳试验台,在钢腕臂的各个部位粘贴应变片,连接至应变仪,通过疲劳试验机对腕臂施加如下的循环荷载:
F=2500+750sin(1123.2t)
测得在荷载作用下腕臂各个部位的应变变化曲线,通过得到的变化曲线对上述模型进行验证。
通过上述静力学实验和动力学实验,可对已建立起的模型进行全面的检验,从而保证模型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适用于接触网腕臂系统的载荷计算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腕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腕臂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平腕臂AC的受力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斜腕臂AB的受力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受力分析模型中的F5作用力的模拟曲线图;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受力分析模型中的F6作用力的模拟曲线图;
图8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受力分析模型中的F7作用力的模拟曲线图;
图9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受力分析模型中的F8作用力的模拟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步骤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接触网腕臂系统的载荷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在ANSYS Workbench中建立腕臂的有限元模型,该有限元模型考虑了各个连接处包括螺栓、套管双耳等零件以及定位器和定位器支座处的钩环连接对腕臂系统分析的影响;
S1、构建定位线夹与定位器支座之间的定位器载荷传递模型;
具体的,考虑定位器和定位器支座之间的刚度、阻尼和摩擦等因素,建立定位线夹通过定位器传递到定位器支座的响应模型,由于铰链非线性接触特性中恢复力具有奇函数特性,故可对恢复力拟合两组只包含奇次项的多项式,用一次项和三次项表示恢复力的非线性函数为:
Figure GDA0004095930540000061
式中:FRE为恢复力,k1和k3分别为恢复力中一次项和三次项的系数,恢复力中的刚度系数可有试验数据拟合得到。
当定位器在受到外部振动时,由于定位器和定位器支座的工作状态,其铰链仅存在接触一种状态。铰链在自由运动阶段惯性力与外部激励相平衡,在受拉阶段除了铰链的惯性力外,还受到粘性阻尼力、摩擦力和接触力的作用。因此,考虑阻尼、摩擦和非线性恢复力时,铰链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为:
Figure GDA0004095930540000062
其中,FRE为铰链的恢复力,k1和k3分别为恢复力中一次项和三次项的刚度系数,J为所述定位器绕铰链的转动惯量,m为所述定位器等效质量,Φ为所述定位器与水平方向的夹角,xj为所述定位器的水平位移,Cj为所述接触阻尼,Fz为所述定位线夹处受到的外部荷载,F’为所述定位器支座处的响应荷载,
Figure GDA0004095930540000063
所述定位器绕定位器支座转动的角加速度,
Figure GDA0004095930540000064
为所述定位器和定位器支座连接处关节的水平加速度,L为定位器长度,Ff为摩擦力。
S2、获取定位线夹受到的外部荷载,使用定位器载荷传递模型和预先获得的定位器参数,计算定位器支座的响应荷载;定位器参数包括定位器绕铰链的转动惯性、定位器等效质量、定位器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定位器的水平位移、铰链的接触阻尼、定位器绕定位器支座转动的角加速度以及定位器和定位器支座连接处关节的水平加速度;
S3、构建腕臂底座载荷传递模型;通过腕臂底座载荷传递模型,根据定位器支座的响应荷载,计算腕臂底座的响应载荷。
具体的,步骤S3包括:
S31、对腕臂进行受力分析,得到腕臂的受力分析模型;所述受力分析模型参见图2-图5;
如图2所示,腕臂的结构为:平腕臂AC与斜腕臂AB在A点铰接,腕臂支撑DE铰接在平腕臂AC与斜腕臂AB之间,定位管支撑MN铰接在斜腕臂AB与定位管NP之间,定位管NP平行于平腕臂AC,定位器支座与定位管NP连接点F位于定位管NP上两个铰接点N,P之间;l1为AM长度,l2为MD长度,l3为DP长度,l4为PB长度,l5为DE长度,l6为AE长度,l7为EC长度,l8为MN长度,l9为NF长度,l10为FP长度,l11为定位器支座长度,箭头指接触线对定位器线夹的水平拉力。l12为C点距水平拉力的垂向距离,l13为B点距水平拉力的垂向距离(定义l12、l13是为方便下文公式以腕臂为整体分别对B、C两点求力矩),lAC为AC的长度,lBC为BC的长度;为AC与AB的夹角,γ为AE与DE夹角,δ为AD与DE夹角,α为MN与MP夹角,β为MN与NP夹角,ζ为AB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受力分析后得到图3,1是定位器支撑MN施加在AB上M点的作用力;F2是定位管NP施加在AB上P点的作用力,且F2平行于平腕臂AC;F3是腕臂支撑DE施加在AB上D点的作用力;F4是腕臂支撑DE施加在AC上E点的作用力;F5是沿竖直方向施加在AB上B点的作用力;F6是沿水平方向施加在AB上B点的作用力;F7是沿水平方向施加在AC上C点的作用力;F8是沿竖直方向施加在AC上C点的作用力;
S32、腕臂支撑仅受到轴力作用,将腕臂支撑DE杆等效为F3和F4,腕臂上框架ABC结构为超静定结构,忽略DE杆的轴向变形,根据受力分析模型,通过叠加,建立DP段在作用力F1、F2、F3下的位移变形方程:
Figure GDA0004095930540000071
通过简化,得到:
ωDP=x+bx3+(x-l3)3
其中:
Figure GDA0004095930540000072
Figure GDA0004095930540000073
Figure GDA0004095930540000074
式中,x为DP段任意一点的x轴坐标,E为腕臂材料弹性模量,I为腕臂截面惯性矩,l为斜腕臂总长,即AB段长度;
S33、在转换矩阵
Figure GDA0004095930540000081
的作用下,得到变换后的DP段变形方程:
-xsinζ+ysinζ=a(xcosζ+ysinζ)+b(xcosζ+ysinζ)3+c(xcosζ+ysinζ-l3)31
其中:Δ1为平腕臂AC和斜腕臂AB杆相互作用对AB方程的影响量;x和y分别为DP段任意一点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
S34、通过与S32和S33中相同的运算思路,得到变换后的AC段变形方程:
Figure GDA0004095930540000082
其中:Δ2为平腕臂AC和斜腕臂AB相互作用对AC方程的影响量;
S35、通过联立变换后的DP段变形方程和AC段变形方程,忽略腕臂支撑DE杆轴向变形,得到方程:
Figure GDA0004095930540000083
式中:xD为D点的横坐标;xE为E点的横坐标;yD为D点的纵坐标;yE为E点的纵坐标;C为腕臂支撑的长度,为常数;
由上述方程解出F3和F4的值;
S36、根据受力分析模型,建立平腕臂AC的平衡方程式:
Figure GDA0004095930540000084
根据受力分析模型,建立斜腕臂AB的平衡方程式:
Figure GDA0004095930540000085
以腕臂系统为整体对B、C两点求力矩可得力矩方程式:
Figure GDA0004095930540000086
定位管的受力平衡方程为:
Figure GDA0004095930540000087
其中:
Figure GDA0004095930540000088
Figure GDA0004095930540000089
分别为N和P点的矢量力;
Figure GDA00040959305400000810
为定位器支座处的矢量力;
对定位管的受力平衡方程、平腕臂AC的平衡方程式、斜腕臂AB的平衡方程式和力矩方程式进行联立,结合步骤S35中求得的F3和F4的值,解出F5-F8的值,也即腕臂底座的响应载荷。
S4、通过静力学实验对上述模型进行验证;
具体的,步骤S4包括:将钢腕臂安装在接触网零部件疲劳试验台,在钢腕臂的各个部位粘贴应变片,连接至应变仪,测得在正弦信号的拉力作用下腕臂各个部位的应变变化曲线。在腕臂上粘贴应变片,通过得到的变化曲线对上述模型进行验证。
S5、通过动力学实验对上述模型进行验证。
具体的,步骤S5包括:将钢腕臂安装在接触网零部件疲劳试验台,在钢腕臂的各个部位粘贴应变片,连接至应变仪,通过疲劳试验机对腕臂施加如下的循环荷载:
F=2500+750sin(1123.2t)
测得在荷载作用下腕臂各个部位的应变变化曲线,通过得到的变化曲线对上述模型进行验证。
在实际的试验中,通过软件仿真得到仿真曲线图,与上述得到曲线图进行拟合,得到如图6-9,图6-图9分别为对上述受力分析模型中的F5、F6、F7、F8等腕臂底座的响应载荷的模拟结果图,由图6-9可见,腕臂的试验结果和仿真结果高度吻合,证明了腕臂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构思在现有技术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根据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在由本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6)

1.一种适用于接触网腕臂系统的载荷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构建定位线夹与定位器支座之间的定位器载荷传递模型;
S2、获取定位线夹受到的外部荷载,使用所述定位器载荷传递模型和预先获得的定位器参数,计算定位器支座的响应荷载;所述定位器参数包括定位器绕铰链的转动惯性、定位器等效质量、定位器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定位器的水平位移、铰链的接触阻尼、定位器绕定位器支座转动的角加速度以及定位器和定位器支座连接处关节的水平加速度;
S3、构建腕臂底座载荷传递模型;通过所述腕臂底座载荷传递模型,根据所述定位器支座的响应荷载,计算腕臂底座的响应载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接触网腕臂系统的载荷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定位器载荷传递模型为:
其中,FRE为铰链的恢复力,k1和k3分别为恢复力中一次项和三次项的刚度系数,J为所述定位器绕铰链的转动惯量,m为所述定位器等效质量,Φ为所述定位器与水平方向的夹角,xj为所述定位器的水平位移,Cj为所述接触阻尼,Fz为所述定位线夹处受到的外部荷载,F’为所述定位器支座处的响应荷载,所述定位器绕定位器支座转动的角加速度,为所述定位器和定位器支座连接处关节的水平加速度,L为定位器长度,Ff为摩擦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接触网腕臂系统的载荷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
S31、对腕臂进行受力分析,得到腕臂的受力分析模型;
所述受力分析模型中,所述腕臂的结构为:平腕臂AC与斜腕臂AB在A点铰接,腕臂支撑DE铰接在平腕臂AC与斜腕臂AB之间,定位管支撑MN铰接在斜腕臂AB与定位管NP之间,定位管NP平行于平腕臂AC,定位器支座与定位管NP连接点F位于定位管NP上两个铰接点N,P之间;
各点的受力情况为:F1是定位器支撑MN施加在AB上M点的作用力;F2是定位管NP施加在AB上P点的作用力,且F2平行于平腕臂AC;F3是腕臂支撑DE施加在AB上D点的作用力;F4是腕臂支撑DE施加在AC上E点的作用力;F5是沿竖直方向施加在AB上B点的作用力;F6是沿水平方向施加在AB上B点的作用力;F8是沿水平方向施加在AC上C点的作用力;F8是沿竖直方向施加在AC上C点的作用力;
对结构中的各段进行标识:l1为AM长度,l2为MD长度,l3为DP长度,l4为PB长度,l5为DE长度,l6为AE长度,l7为EC长度,l8为MN长度,l9为NF长度,l10为FP长度,l11为定位器支座长度,12为C点距接触线对定位器线夹的水平拉力的垂向距离,l13为B点距接触线对定位器线夹的水平拉力的垂向距离,lAC为AC的长度,lBC为BC的长度;θ为AC与AB的夹角,γ为AE与DE夹角,δ为AD与DE夹角,α为MN与MP夹角,β为MN与NP夹角,ζ为AB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S32、根据所述受力分析模型,建立DP段在作用力F1、F2、F3下的位移变形方程:
ωDP=ax+bx3+c(x-l3)3
其中:
式中,x为DP段任意一点的x轴坐标,E为腕臂材料弹性模量,I为腕臂截面惯性矩,l为斜腕臂总长,即AB段长度;
S33、在转换矩阵的作用下,得到变换后的DP段变形方程:
-xsinζ+ysinζ=a(xcosζ+ysinζ)+b(xcosζ+ysinζ)3+c(xcosζ+ysinζ-l2)31
其中:Δ1为平腕臂AC和斜腕臂AB杆相互作用对AB方程的影响量;
S34、通过与S32和S33中相同的运算思路,得到变换后的AC段变形方程:
其中:Δ2为平腕臂AC和斜腕臂AB相互作用对AC方程的影响量;x和y分别为DP段任意一点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
S35、通过联立所述变换后的DP段变形方程和AC段变形方程,忽略腕臂支撑DE杆轴向变形,得到方程:
式中:xD为D点的横坐标;xE为E点的横坐标;yD为D点的纵坐标;yE为E点的纵坐标;C为腕臂支撑的长度,为常数;
由上述方程解出F3和F4的值;
S36、根据所述受力分析模型,建立平腕臂AC的平衡方程式:
根据所述受力分析模型,建立斜腕臂AB的平衡方程式:
以腕臂系统为整体对B、C两点求力矩可得力矩方程式:
定位管的受力平衡方程为:其中:分别为N和P点的矢量力;为定位器支座处的矢量力;
对所述定位管的受力平衡方程、平腕臂AC的平衡方程式、斜腕臂AB的平衡方程式和力矩方程式进行联立,结合步骤S35中求得的F3和F4的值,解出F5-F8的值,也即腕臂底座的响应载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接触网腕臂系统的载荷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S4、通过静力学实验对上述模型进行验证;
S5、通过动力学实验对上述模型进行验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接触网腕臂系统的载荷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包括:将钢腕臂安装在接触网零部件疲劳试验台,在钢腕臂的各个部位粘贴应变片,连接至应变仪,测得在正弦信号的拉力作用下腕臂各个部位的应变变化曲线,在腕臂上粘贴应变片,通过得到的变化曲线对上述模型进行验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接触网腕臂系统的载荷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包括:将钢腕臂安装在接触网零部件疲劳试验台,在钢腕臂的各个部位粘贴应变片,连接至应变仪,通过疲劳试验机对腕臂施加如下的循环荷载:
F=2500+750sin(1123.2t)
测得在荷载作用下腕臂各个部位的应变变化曲线,通过得到的变化曲线对上述模型进行验证。
CN201910875869.3A 2019-09-17 2019-09-17 一种适用于接触网腕臂系统的载荷计算方法 Active CN1105803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75869.3A CN110580395B (zh) 2019-09-17 2019-09-17 一种适用于接触网腕臂系统的载荷计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75869.3A CN110580395B (zh) 2019-09-17 2019-09-17 一种适用于接触网腕臂系统的载荷计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80395A CN110580395A (zh) 2019-12-17
CN110580395B true CN110580395B (zh) 2023-04-18

Family

ID=68811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75869.3A Active CN110580395B (zh) 2019-09-17 2019-09-17 一种适用于接触网腕臂系统的载荷计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803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84667B (zh) * 2023-03-13 2024-04-19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支撑连接器结构的拓扑优化与安定评估方法
CN116858524B (zh) * 2023-09-01 2023-11-28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轨道交通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阻尼定位线夹的耗能性能测试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60643A (zh) * 2014-09-30 2015-01-07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防风型整体钢腕臂安装方法
CN105740539A (zh) * 2016-01-29 2016-07-06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参数化几何约束模型的腕臂预配方法
CN108959710A (zh) * 2018-06-04 2018-12-07 温州大学 一种基于扰动干涉理论接触网支持悬挂系统腕臂的稳健优化设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60643A (zh) * 2014-09-30 2015-01-07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防风型整体钢腕臂安装方法
CN105740539A (zh) * 2016-01-29 2016-07-06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参数化几何约束模型的腕臂预配方法
CN108959710A (zh) * 2018-06-04 2018-12-07 温州大学 一种基于扰动干涉理论接触网支持悬挂系统腕臂的稳健优化设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预应力下接触网腕臂结构;李科;《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70615;第14卷(第6期);全文 *
高速铁路接触网关键零部件力学特性分析;刘金增;《电气化铁道》;20190615(第3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80395A (zh) 2019-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80395B (zh) 一种适用于接触网腕臂系统的载荷计算方法
Kulkarni et al. Pantograph/catenary contact formulations
CN110133101B (zh) 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高温动力学性能退化分析方法
CN103543209B (zh) 一种绝缘子裂纹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241630A (zh) 应用于激波风洞测力试验的脉冲型杆式应变天平
CN110095240B (zh) 涡轮发动机机匣刚度试验辅助加载装置
CN111488678A (zh) 一种风电机组塔架累积疲劳损伤评估系统及方法
CN110487576B (zh) 损伤状态倾角对称斜率的等截面梁损伤识别方法
CN112985672B (zh) 基于非接触空间振动测试的预应力索系索力分析方法
Xie et al. Wind tunnel test of an aeroelastic model of a catenary system for a high-speed railway in China
Inagaki et al. Response analysis of a general asymmetric rotor-bearing system
CN108268729A (zh) 输电导线的弹性模量频率灵敏度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09799053B (zh) 一种输电设备动力特性分析方法
Tian et al. Dynamical modeling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for squeeze film damper in bevel gears
CN102829907B (zh) 一种扭矩测量装置及该装置的标定方法
Li et al. Damage detection of flange bolts in wind turbine towers using dynamic strain responses
CN110501127B (zh) 一种基于损伤状态倾角斜率的等截面梁损伤识别方法
CN107702773A (zh) 负重测量装置、方法及负重设备
Reisch et al. Experimental and model-based analysis of the force transmission in a rotor bearing support system
CN107525643B (zh) 特高压直流穿墙套管抗震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207456424U (zh) 悬臂梁变形的实时监测装置
Belloli et al. 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a 5-conductor expanded bundle subjected to turbulent wind
Qi et al. Fatigue life evaluation on key components of high-speed railway catenary system
CN111551456B (zh) 多轴载荷下机械零部件疲劳寿命监测传感器及设计方法
CN206195966U (zh) 一种钢结构网架监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