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79071A - 蒸发器安装结构改进的冰箱 - Google Patents

蒸发器安装结构改进的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79071A
CN110579071A CN201910866595.1A CN201910866595A CN110579071A CN 110579071 A CN110579071 A CN 110579071A CN 201910866595 A CN201910866595 A CN 201910866595A CN 110579071 A CN110579071 A CN 1105790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aporator
air
top cover
return
ext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6659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79071B (zh
Inventor
李伟
曹东强
刘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6659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790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79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9071A/zh
Priority to EP20863124.2A priority patent/EP4006462B1/en
Priority to AU2020346171A priority patent/AU2020346171B2/en
Priority to PCT/CN2020/114255 priority patent/WO2021047548A1/zh
Priority to US17/642,315 priority patent/US20220341654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790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90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06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for mounting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compon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25D17/062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in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 F25D17/065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in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with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6Walls
    • F25D23/065Details
    • F25D23/066Lin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6Walls
    • F25D23/065Details
    • F25D23/067Supporting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14Collecting or removing condensed and defrost water; Drip tr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17/00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17/06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 F25D2317/067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air duct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箱体,包括位于最下方的储物内胆;顶盖,设置为将所述储物内胆分隔为位于上方的储物空间和位于下方的冷却空间;和蒸发器,设置于所述冷却空间中,配置为冷却进入所述冷却空间中的气流,以形成冷却气流;其中所述蒸发器放置在所述储物内胆的底壁上,其中所述底壁在所述蒸发器的前方和后方分别形成有限位结构,从而实现对所述蒸发器的前后限位。本发明的冰箱最下方的空间为冷却空间,抬高了位于冷却空间上方的储物空间的高度,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将蒸发器设置成放置在储物内胆的底壁上,而底壁在蒸发器的前方和后方分别形成有限位结构,从而实现了对蒸发器的前后限位。

Description

蒸发器安装结构改进的冰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蒸发器安装结构改进的冰箱。
背景技术
现有冰箱中,蒸发器一般位于最下方的储物空间的后部,减小了该储物空间的前后容积,限制了储物空间的进深,不方便放置体积较大不易分隔的物品。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冰箱。
本发明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简化蒸发器的安装结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
箱体,包括位于最下方的储物内胆;
顶盖,设置为将储物内胆分隔为位于上方的储物空间和位于下方的冷却空间;和
蒸发器,设置于冷却空间中,配置为冷却进入冷却空间中的气流,以形成冷却气流;其中
蒸发器放置在储物内胆的底壁上,其中底壁在蒸发器的前方和后方分别形成有限位结构,从而实现对蒸发器的前后限位。
可选地,限位结构是与储物内胆一体成型的凸筋。
可选地,位于蒸发器的前方的限位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凸筋;
位于蒸发器的后方的限位结构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凸筋。
可选地,蒸发器包括:
主体部,用于冷却进入冷却空间中的气流;和
下盖板,设置于主体部的下方,包括盖本体、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其中盖本体贴合主体部设置,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分别自盖本体的前后侧向上或向下延伸形成;
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分别与限位结构配合来实现前后限位。
可选地,第一延伸部自盖本体的前侧向下延伸形成;
第二延伸部自盖本体的后侧向上延伸形成。
可选地,蒸发器还包括:上盖板,设置于主体部的上方,其前部开设有至少两个间隔排列的安装孔;
顶盖在其前侧设置有至少两个间隔排列的定位销;
定位销与上盖板的安装孔对应设置,通过将定位销与上盖板的安装孔适配固定来将蒸发器与顶盖固定,从而实现对蒸发器的前后、左右的限位。
可选地,储物内胆还包括:形成于左右侧壁和底壁之间的凸起部,两个凸起部的前端面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
顶盖包括顶盖本体和由顶盖本体的前侧向下延伸的延伸部,延伸部在其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
延伸部的安装孔与凸起部的安装孔对应设置,通过使用固定件将顶盖与凸起部固定,从而进一步增强蒸发器在冷却空间的固定。
可选地,冰箱还包括:
送风风道,设置于储物内胆的后壁内侧,与冷却空间连通,配置为将至少部分冷却气流输送至储物空间内;
顶盖还包括由顶盖本体的后端向上凸起的支托部;
送风风道的前壁面形成有向前凸出的承托部,顶盖和送风风道设置为使得支托部顶托着承托部,以防止送风风道下坠。
可选地,冰箱还包括:
至少一个回风罩,设置于顶盖的前端,与顶盖、储物内胆的底壁共同限定出冷却空间;
回风罩包括:
位于前侧的回风框体,前壁面形成有第一开口,后端敞开;和
回风后盖,由回风框体的后端敞开处插入回风框体中,并设置为将第一开口分隔为位于上方的第一前回风入口和位于下方的第二前回风入口,以方便储物空间的回风通过第一前回风入口和第二前回风入口回流至冷却空间中。
可选地,回风框体包括由回风框体的前壁面的上端向后上方延伸的第一导流斜段以及由回风框体的前壁面临近下端的位置向后下方延伸的第二导流斜段;
回风后盖包括由后至前向前下方延伸的第三导流斜段、由第三导流斜段的下端向前下方延伸的第四导流斜段、由第四导流斜段的前端向后下方延伸的第五导流斜段以及由第五导流斜段的下端向后下方延伸的第六导流斜段;
并且,第一导流斜段、第三导流斜段与第四导流斜段限定出位于第一前回风入口后方的第一回风风道,且第三导流斜段形成有第二开口;
第二导流斜段与第六导流斜段限定出位于第二前回风入口后方的第二回风风道。
本发明的冰箱最下方的空间为冷却空间,抬高了位于冷却空间上方的储物空间的高度,降低用户对储物空间进行取放物品操作时的弯腰程度,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将蒸发器设置成放置在储物内胆的底壁上,而底壁在蒸发器的前方和后方分别形成有限位结构,从而以简单、巧妙的结构实现了对蒸发器的前后限位。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冰箱中,利用与储物内胆一体成型的凸筋作为限位结构,几乎不影响冰箱的制作工艺,无需额外设置限位结构的步骤。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冰箱中,还将蒸发器与顶盖固定,实现了对蒸发器的前后、左右的限位;优选还将顶盖与储物内胆固定,能进一步增强蒸发器在冷却空间的固定。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冰箱中,顶盖和送风风道具有特别的设计结构,避免了送风风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下坠,使得送风风道的安装更加稳固,由此可保证冰箱运行过程中的制冷效果。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冰箱中,回风罩的前侧形成上下分布的两个回风入口,不但视觉美观,还可有效防止儿童手指或异物进入冷却空间中;并且,上下分布的两个回风区域可使回风进入冷却空间后更均匀流过蒸发器,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蒸发器前端面易结霜的问题,不但可提高换热效率,还可延长化霜周期,节能高效。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储物内胆、顶盖、蒸发器等部件组合后的前视图;
图3是图2的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储物内胆、顶盖、蒸发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顶盖、蒸发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蒸发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图8中D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送风风道、顶盖及送风机组合后的局部侧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回风框体和回风后盖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冰箱100,下面参照图1至图11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100。在下文描述中,“前”、“后”、“左”、“右”、“上”、“下”、“横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冰箱100本身为参考的方位,“前”、“后”为如图1所指示的方向,如图2所示,“横向”是指与冰箱100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
如图1所示,冰箱100一般性地可包括箱体,箱体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侧的至少一个储物内胆,外壳与储物内胆之间的空间中填充有保温材料(形成发泡层),储物内胆中限定有储物空间,每个储物内胆的前侧还设置有对应的门体,以开闭对应的储物空间。位于最下方的储物内胆130可为冷冻内胆,相应地,储物空间132为冷冻空间。如图1所示,储物内胆为多个,分别为位于最下方的储物内胆130、位于储物内胆130正上方的两个横向分布的变温内胆131和位于两个变温内胆131正上方的冷藏内胆120。每个变温内胆131内限定有变温空间,冷藏内胆120内限定有冷藏空间121。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冷藏空间121内的温度一般处于2℃至10℃之间,优先为4℃至7℃。冷冻空间内的温度范围一般处于-22℃至-14℃。变温空间可随意调到-18℃至8℃。不同种类的物品的最佳存储温度并不相同,适宜存放的位置也并不相同,例如果蔬类食物适宜存放于冷藏空间121,而肉类食物适宜存放于冷冻空间。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意识到的,本实施例的冰箱100还可包括蒸发器101、送风机104、压缩机(未示出)、冷凝器(未示出)以及节流元件(未示出)等。蒸发器101经由制冷剂管路与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连接,构成制冷循环回路,在压缩机启动时降温,以对流经其的空气进行冷却。
特别地,本实施例中,冰箱100还包括顶盖103,其设置为将位于最下方的储物内胆130分隔为位于上方的储物空间132和位于下方的冷却空间,蒸发器101布置于冷却空间中。
传统冰箱100中,冰箱100的最下方空间一般为储物空间,该储物空间所处位置较低,用户需要大幅度弯腰或蹲下才能对最下方的储物空间进行取放物品的操作,不便于用户使用,尤其不方便老人使用;并且,由于蒸发器占用了最下方储物空间的后方区域,使得最下方储物空间的进深深度减小,再者,由于压机舱一般地位于最下方储物空间的后部,最下方储物空间不可避免地要为压机舱让位,导致最下方储物空间异形,不便于体积较大且不易分割物品的存放。而本实施例的冰箱100中,冰箱100最下方的空间为冷却空间,抬高了位于冷却空间上方的储物空间132的高度,降低用户对储物空间132进行取放物品操作时的弯腰程度,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保证了储物空间132的进深尺寸,并且,压机舱可位于储物空间132的下后方,储物空间132无需再为压机舱让位,呈现体积较大、形状规整的矩形空间,便于放置体积较大不易分割的物品,解决无法在储物空间132放置较大物品的痛点。
蒸发器101冷却进入冷却空间中的气流,以形成冷却气流,至少部分冷却气流经送风风道141输送至储物空间132内,送风风道141可设置于储物内胆130的后壁内侧,与冷却空间连通。送风风道141形成有多个与储物空间132连通的送风出口。
冰箱100还包括向变温空间输送冷却气流的变温风道(未示出),变温风道与送风风道141可通过变温风门(未示出)可受控地导通,以将送风风道141内的部分冷却气流导入变温风道内。冰箱100还可包括向冷藏空间输送冷却气流的冷藏风道(未示出),冷藏风道可通过冷藏风门与送风风道141可受控地导通,以将送风风道141的部分冷却气流导入到冷藏风道中。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冷藏内胆120内可布置有另一蒸发器,通过风冷或直冷的方式冷却冷藏空间121,以构成双制冷系统的冰箱100,防止储物空间132与冷藏空间121之间串味。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将蒸发器101放置在储物内胆130的底壁130b上,底壁130b在蒸发器101的前方和后方分别形成有限位结构200,来实现对蒸发器101的前后限位。蒸发器101在箱体内的安装是需要考虑前后、左右、上下的限位。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在蒸发器101的前后侧、左右侧、上下侧分别设置定位结构来进行蒸发器101的固定,这就造成蒸发器101的安装过程十分复杂,同时箱体结构也需要进行很多调整,以便来与蒸发器101自身的定位结构配合,这也带来制造工艺的复杂和成本的增加。而本发明中,提出将蒸发器101直接放置在储物内胆130的底壁130b上,实现了上下方向的安装,同时底壁130b在蒸发器101的前方和后方分别形成有限位结构200,从而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对蒸发器101的前后限位,结构巧妙,组装简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结构200是与储物内胆130一体成型的凸筋。可以是通过在底壁130b上增设额外的限位件来形成限位结构200,优选利用与储物内胆130一体成型的凸筋形成限位结构200,几乎不影响冰箱的制作工艺,无需额外设置限位结构200的步骤。如图3-图5所示,本发明的冰箱中,位于蒸发器101的前方的限位结构200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凸筋201;位于蒸发器101的后方的限位结构200包括:两个间隔设置、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凸筋202。
如图8和图9所示,本发明的冰箱的蒸发器101包括:主体部110、上盖板111、下盖板112、左端板113和右端板114。蒸发器101可以是翅片管式蒸发器101,主体部110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翅片110a、穿设于翅片110a的盘管110b、和穿设于翅片110a的加热丝110c。主体部110的上下左右依次设置上盖板111、下盖板112、左端板113和右端板114。通过将主体部110的四周均采用盖板固定,可以使蒸发器101模块化。
下盖板112设置于主体部110的下方,包括盖本体112a、第一延伸部112b和第二延伸部112c。盖本体112a贴合主体部110设置,其四个角部开设有固定孔112d,中部开设有多个排水孔112e。第一延伸部112b自盖本体112a的前侧向下延伸形成,第二延伸部112c自盖本体112a的后侧向上延伸形成。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延伸部112b与第一凸筋201配合,第二延伸部112c与第二凸筋202配合,来实现蒸发器101的前后限位。化霜水、冷凝水经排水孔112e流落到下方的接水区段。如图3所示,接水区段形成有位于蒸发器101下方的,接水区段在平行于储物内胆130的侧壁130a的竖直面的投影包括位于前侧的向后下方延伸的前导流斜段133、由前导流斜段133水平向后延伸的水平直段134以及由水平直段134的后端向后上方延伸的后导流斜段135,水平直段134形成有排水口136。蒸发器101上的冷凝水分别沿着前导流斜段133、后导流斜段135流动至水平直段134,由排水口136排出。排水口136连接有排水管(未示出),冷凝水通过排水管引导至冰箱100的蒸发皿中,蒸发皿一般可位于压机舱中,以利用布置于压机舱内的冷凝器和/或压缩机的热量将蒸发皿中的水蒸发。
上盖板111设置于主体部110的上方,其前部的左右两侧开设有两个间隔排列的安装孔111a。如图6和图7所示,顶盖103在其前侧设置有两个间隔排列的定位销301。定位销301与上盖板111的安装孔111a对应设置,通过将定位销301与上盖板111的安装孔111a适配固定来将蒸发器101与顶盖103固定,从而实现对蒸发器101的前后、左右的限位。上盖板111的前部还开设有多个通气孔111c,进入冷却空间的气流可以经过通气孔111c到达主体部110进行冷却。同样,上盖板111的四个角部分别开设有固定孔111b。图7中为了示出顶盖103和蒸发器101之间的连接关系,示出了顶盖103的定位销301与上盖板111的安装孔111a的连线。
左端板113大致呈U型,具有依次连接的固定部113a、前端部113b和延伸部113c。固定部113a具有类似翅片110a的形状,与主体部110接触,其上设置固定孔113d。前端部113b自固定部113a向左延伸形成,延伸部113c自前端部113b向后延伸形成。固定部113a、前端部113b和延伸部113c之间的空间用于提供回气管连接管路。通过将左端板113的固定孔113d和上盖板111的固定孔111b、下盖板112的固定孔112d用螺丝固定,实现左端板113的装配。
右端板114大致呈U型,具有依次连接的固定部114a、前端部114b和延伸部114c。固定部114a具有类似翅片110a的形状,与主体部110接触,其上设置固定孔114d。前端部114b自固定部114a向左延伸形成,延伸部114c自前端部114b向后延伸形成。通过将右端板114的固定孔114d和上盖板111的固定孔111b、下盖板112的固定孔112d用螺丝固定,实现右端板114的装配。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冰箱100的储物内胆130还包括:形成于左右侧壁130a和底壁130b之间的两个凸起部130c,两个凸起部130c的前端面分别开设有一个安装孔130d。顶盖103包括:顶盖本体103a、和由顶盖本体103a的前侧向下延伸的延伸部103d,延伸部103d在其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安装孔302。延伸部103d的安装孔302与凸起部130c的安装孔130d对应设置,通过使用固定件将顶盖103与凸起部130c固定,从而进一步增强蒸发器101在冷却空间的固定。图6中为了示出顶盖103和储物内胆130之间的连接关系,示出了顶盖103的安装孔302和储物内胆130的安装孔130d的连线。
安装时,先将蒸发器101放置在储物内胆130的底壁130b上,利用第一凸筋201和第二凸筋202进行前后限位;之后将顶盖103扣压在蒸发器101上,将定位销301插入到蒸发器101的上盖板111的安装孔111a中,进行左右、前后限位;然后,用螺钉将顶盖103固定到两侧的凸起部130c上,在限制送风风道141的同时进一步固定蒸发器101。
进一步特别地,如图7和图10所示,顶盖103还包括由顶盖本体103a的后端向上凸起的支托部103b,送风风道141的前壁面形成有向前凸出的承托部141b,顶盖103和送风风道141在装配时,使得支托部103b顶托着承托部141b,以防止冰箱100在运输过程中受到碰撞而导致送风风道141下坠。送风风道141的顶端通常穿过储物内胆130的顶壁,以连通向其他储物空间送风的风道(例如,向最下方储物内胆130上方的变温空间送风的变温风道(未示出))。具体地,送风风道141的顶端形成有第一顶开口,储物内胆130的顶壁形成有与第一顶开口一一对应的第二顶开口,以通过第二顶开口将第一顶开口与变温室风道的进风口连通。送风风道141的第一顶开口处可设置有风门,以受控开闭第一顶开口。冰箱100在搬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碰撞,易导致送风风道141下坠,一旦送风风道141下坠,送风风道141的顶端的第一顶开口与储物内胆130的顶壁对应的第二顶开口之间即会出现缝隙,冰箱100运行过程中,变温空间与下方的储物空间132之间会串风,影响储物空间132和变温空间的温度,而且易于导致送风风道141的顶端附近结霜,影响冷却气流的输送,降低制冷效果。本实施例中,通过对顶盖103和送风风道141进行如上特别的设计,可避免送风风道141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下坠,使得送风风道141的安装更加稳固,由此可保证冰箱100运行过程中的制冷效果。
如图10所示,送风风道141包括风道前盖板1411和位于风道前盖板1411后侧的风道后盖板1412,相应地,风道前盖板1411构成送风风道141的前壁面,也即是说,风道前盖板1411形成有前述的承托部141b;风道前盖板1411与风道后盖板1412限定有与冷却空间连通的通道。风道前盖板1411和风道后盖板1412通过穿过送风风道141中心的螺钉固定,风道前盖板1411的大致中心位置形成有螺钉穿过孔。风道后盖板1412的大致中心位置形成有螺钉柱,风道前盖板1411和风道后盖板1412通过穿过螺钉穿过孔的螺钉与螺钉柱适配锁紧,由此将风道前盖板1411和风道后盖板1412装配在一起。前述的防止送风风道141下坠的特别设计结构同时避免了在螺钉松动时而导致风道前盖板1411下移的问题。
进一步特别地,承托部141b由后至前呈向下倾斜延伸,支托部103b的上端面包括由后至前呈向下倾斜延伸的第一倾斜区段103b1,冷凝水可沿承托部141b的斜面、第一倾斜区段103b1的斜面向前下方流动至顶盖本体103a上。支托部103b的前端面可包括竖直延伸的竖直区段103b2,竖直区段103b2通过第一过渡曲段与第一倾斜区段相接103b1,竖直区段103b2将沿第一倾斜区段103b1滑落的冷凝水引导至顶盖本体103a上。
如图7所示,顶盖本体103a的上表面可包括由后至前向下倾斜延伸的第二倾斜区段103a1,第二倾斜区段103a1通过第二过渡曲段与竖直区段103b2相接,以进一步对冷凝水进行导流。顶盖本体103a的上表面还可包括由第二倾斜区段103a1的前端向前延伸的水平区段103a2,水平区段103a2形成有至少一个集水槽103a3,以收集从第二倾斜区段103a1流下的冷凝水,方便用户将冷凝水集中清理。由此利用顶盖103的特别结构实现导流排水功能。
在顶盖103的后端形成有向后凸出的定位凸103c,储物内胆130的后壁形成有与定位凸103c一一对应并适配的定位槽(未示出),定位凸103c可为两个,两个定位凸103c分别临近顶盖103后端的横向两侧,并均位于支托部103b的下方。由此将顶盖103装配在储物内胆13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送风机104位于蒸发器101的后方,其出风端与送风风道141的进风端连接,配置为促使冷却气流进入送风风道141内,以加速气流循环,提升制冷速度。送风机104可为离心风机、轴流风机或贯流风机。本实施例中,送风机104为离心风机,送风机104由前至后呈向上倾斜布置,送风机104与送风风道141可拆卸连接。冰箱100在装配时,风道后盖板1412先与送风机104装配,风道前盖板1411再与送风机104装配,之后,顶盖103再安装在储物内胆130上,风道后盖板1412、风道前盖板1411及顶盖103的位置满足使得的顶盖103的支托部103b顶托着风道前盖板1411的承托部。
如图1和图11所示,冰箱100还包括至少一个回风罩102,设置于顶盖103的前端,与顶盖103、储物内胆130的底壁130b共同限定出前述的冷却空间。每一回风罩102均包括位于前侧的回风框体1021和回风后盖1022,回风框体1021的前壁面形成有第一开口102c,后端敞开,回风后盖1022由回风框体1021的后端敞开处插入回风框体1021中,并设置为将第一开口102c分隔为位于上方的第一前回风入口102b和位于下方的第二前回风入口102a,以方便储物空间132的回风通过第一前回风入口102b和第二前回风入口102a回流至冷却空间中,由蒸发器101进行冷却,由此在储物空间132与冷却空间之间形成气流循环。本实施例中,回风罩102的前侧形成上下分布的两个回风入口(第一前回风入口102b和第二前回风入口102a),不但视觉美观,还可有效防止儿童手指或异物进入冷却空间中;并且,上下分布的两个回风区域可使回风进入冷却空间后更均匀流过蒸发器101,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蒸发器101前端面易结霜的问题,不但可提高换热效率,还可延长化霜周期,节能高效。
一般回风罩102为两个,两个回风罩102沿横向间隔分布,两个回风罩102之间设置有竖梁,竖梁竖直向上延伸至储物内胆130的顶壁,以将储物内胆130的前侧分隔为横向分布的两个区域。储物内胆130的前侧可设置对开式的两个门体(未示出),两个门体分别用于开闭由竖梁分隔的两个区域。
进一步特别地,如图11所示,回风框体1021包括由回风框体1021的前壁面的上端向后上方延伸的第一导流斜段1021a以及由回风框体1021的前壁面临近下端的位置向后下方延伸的第二导流斜段1021c;回风后盖1022包括由后至前向前下方延伸的第三导流斜段1022a、由第三导流斜段1022a的下端向前下方延伸的第四导流斜段1022b、由第四导流斜段1022b的前端向后下方延伸的第五导流斜段1022c以及由第五导流斜段1022c的下端向后下方延伸的第六导流斜段1022d。
第一导流斜段1021a、第三导流斜段1022a与第四导流斜段1022b限定出位于第一前回风入口102b后方的第一回风风道(未标号),且第三导流斜段1022a形成有第二开口102d。由第一前回风入口102b进入的回风经第一回风风道、第二开口102d进入冷却空间中,由蒸发器101的上部区段进入蒸发器101中与蒸发器101换热。第二开口102d呈竖条状,多个第二开口102d在横向上依次分布,对回风进行分散,使得回风更加均匀地进入蒸发器101的上部区段中。第二导流斜段1021c与第六导流斜段1022d限定出位于第二前回风入口102a后方的第二回风风道(未标号)。由第二前回风入口102a进入的回风经第二回风风道进入冷却空间中,由蒸发器101的下部区段进入蒸发器101中与蒸发器101换热。回风通过上下两个回风风道进入冷却空间中,使得回风更加均匀地通过蒸发器101,提升换热效率。并且,回风框体1021的各个倾斜区段的设计以及回风后盖1022的各个倾斜区段的设计对凝结在回风罩102上的冷凝水进行导流,便于排水。
第六导流斜段1022d可形成有在横向上依次分布的多个第三开口(未示出),通过第二回风通道的回风通过由各个第三开口进行分流再进入所却空间中,使得回风更加均匀地进入蒸发器101的下部区段中。第六导流斜段1022d形成有横向间隔分布的两个安装部,相应地,回风框体1021的第二导流斜段1021c形成有与对应的安装部配合的配合部,以将回风框体1021与回风后盖1022进行装配。
如图2和图3所示,顶盖103的下表面与蒸发器101的上表面间隔分布,且顶盖103的前端位于蒸发器101的前端的后上方,也即是说,顶盖103未完全遮挡蒸发器101的上表面,蒸发器101的上表面的前区段未被顶盖103遮挡,使通气孔111c暴露。回风后盖1022还包括由第三导流斜段1022a向后上方延伸至顶盖103前端的遮蔽部(记为第一遮蔽部1022e),第一遮蔽部1022e设置为遮蔽蒸发器101上表面未被顶盖103遮蔽的区段,并且,第一遮蔽部1022e与蒸发器101的上表面之间间隔,以形成与第二开口102d连通的气流旁道,经第二开口102d进入的至少部分回风可经由气流旁道由蒸发器101的上方的通气孔111c进入蒸发器101中。此外,顶盖103与蒸发器101上表面之间的正对空间填充有挡风泡沫,也即是说,气流旁道的后方填充有挡风泡沫,使得经过气流旁道的回风均流入蒸发器101中。由此保证了即使在蒸发器101前端面结霜时,仍有回风进入蒸发器101与其换热,从而保证蒸发器101的制冷效果,解决了现有冰箱100因蒸发器101前端面结霜而导致制冷效果降低的问题,提升了冰箱100的制冷性能。
回风框体1021还包括由第一导流斜段1021a向后上方弯折延伸至顶盖103的第二遮蔽部1021b,第二遮蔽部1021b完全将第一遮蔽部1022e遮蔽,保持回风罩102外形的美观。进一步特别地,第四导流斜段1022b与第五导流斜段1022c的连接处位于第一导流斜段1021a的正下方,形成于回风框体1021的冷凝水沿第一导流斜段1021a的斜面向下恰好滴落到正下方的第四导流斜段1022b与第五导流斜段1022c的连接处上(也即是第四导流斜段1022b与第五导流斜段1022c之间的拐角处),再沿第五导流斜段1022c的斜面滴落到第二导流斜段1021c上,进而流动至蒸发器101的下方。蒸发器101的下方一般具有接水区,接水区形成有排水口,从而将冷凝水排出。由此对形成在回风罩102上的冷凝水进行导流并排出,避免产生人耳可感知的水滴声,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形成于回风罩102上的冷凝水经前述回风框体1021和回风后盖1022的各个倾斜区段的导流,沿前导流斜段133流动至水平直段134,并最终由排水口136排出。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包括位于最下方的储物内胆;
顶盖,设置为将所述储物内胆分隔为位于上方的储物空间和位于下方的冷却空间;和
蒸发器,设置于所述冷却空间中,配置为冷却进入所述冷却空间中的气流,以形成冷却气流;其中
所述蒸发器放置在所述储物内胆的底壁上,其中所述底壁在所述蒸发器的前方和后方分别形成有限位结构,从而实现对所述蒸发器的前后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结构是与所述储物内胆一体成型的凸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蒸发器的前方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凸筋;
位于所述蒸发器的后方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凸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器包括:
主体部,用于冷却进入所述冷却空间中的气流;和
下盖板,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下方,包括盖本体、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其中所述盖本体贴合所述主体部设置,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别自所述盖本体的前后侧向上或向下延伸形成;
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别与所述限位结构配合来实现前后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延伸部自所述盖本体的前侧向下延伸形成;
所述第二延伸部自所述盖本体的后侧向上延伸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器还包括:上盖板,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上方,其前部开设有至少两个间隔排列的安装孔;
所述顶盖在其前侧设置有至少两个间隔排列的定位销;
所述定位销与所述上盖板的安装孔对应设置,通过将所述定位销与所述上盖板的安装孔适配固定来将所述蒸发器与所述顶盖固定,从而实现对所述蒸发器的前后、左右的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物内胆还包括:形成于左右侧壁和所述底壁之间的凸起部,两个所述凸起部的前端面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
所述顶盖包括顶盖本体和由所述顶盖本体的前侧向下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在其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
所述延伸部的安装孔与所述凸起部的安装孔对应设置,通过使用固定件将所述顶盖与所述凸起部固定,从而进一步增强所述蒸发器在所述冷却空间的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送风风道,设置于所述储物内胆的后壁内侧,与所述冷却空间连通,配置为将至少部分所述冷却气流输送至所述储物空间内;
所述顶盖还包括由所述顶盖本体的后端向上凸起的支托部;
所述送风风道的前壁面形成有向前凸出的承托部,所述顶盖和所述送风风道设置为使得所述支托部顶托着所述承托部,以防止所述送风风道下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还包括:
至少一个回风罩,设置于所述顶盖的前端,与所述顶盖、所述储物内胆的底壁共同限定出所述冷却空间;
所述回风罩包括:
位于前侧的回风框体,前壁面形成有第一开口,后端敞开;和
回风后盖,由所述回风框体的后端敞开处插入所述回风框体中,并设置为将所述第一开口分隔为位于上方的第一前回风入口和位于下方的第二前回风入口,以方便所述储物空间的回风通过所述第一前回风入口和所述第二前回风入口回流至所述冷却空间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冰箱,其中
所述回风框体包括由所述回风框体的前壁面的上端向后上方延伸的第一导流斜段以及由所述回风框体的前壁面临近下端的位置向后下方延伸的第二导流斜段;
所述回风后盖包括由后至前向前下方延伸的第三导流斜段、由所述第三导流斜段的下端向前下方延伸的第四导流斜段、由所述第四导流斜段的前端向后下方延伸的第五导流斜段以及由所述第五导流斜段的下端向后下方延伸的第六导流斜段;
并且,所述第一导流斜段、所述第三导流斜段与所述第四导流斜段限定出位于所述第一前回风入口后方的第一回风风道,且所述第三导流斜段形成有第二开口;
所述第二导流斜段与所述第六导流斜段限定出位于所述第二前回风入口后方的第二回风风道。
CN201910866595.1A 2019-09-12 2019-09-12 蒸发器安装结构改进的冰箱 Active CN1105790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66595.1A CN110579071B (zh) 2019-09-12 2019-09-12 蒸发器安装结构改进的冰箱
EP20863124.2A EP4006462B1 (en) 2019-09-12 2020-09-09 Improved evaporator mounting structure refrigerator
AU2020346171A AU2020346171B2 (en) 2019-09-12 2020-09-09 Improved evaporator mounting structure refrigerator
PCT/CN2020/114255 WO2021047548A1 (zh) 2019-09-12 2020-09-09 蒸发器安装结构改进的冰箱
US17/642,315 US20220341654A1 (en) 2019-09-12 2020-09-09 Refrigerator with improved evaporator installation struc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66595.1A CN110579071B (zh) 2019-09-12 2019-09-12 蒸发器安装结构改进的冰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79071A true CN110579071A (zh) 2019-12-17
CN110579071B CN110579071B (zh) 2020-11-20

Family

ID=68812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66595.1A Active CN110579071B (zh) 2019-09-12 2019-09-12 蒸发器安装结构改进的冰箱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41654A1 (zh)
EP (1) EP4006462B1 (zh)
CN (1) CN110579071B (zh)
AU (1) AU2020346171B2 (zh)
WO (1) WO202104754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73358A1 (zh) * 2019-02-26 2020-09-03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防止送风风道下坠的冰箱
WO2021047548A1 (zh) * 2019-09-12 2021-03-18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蒸发器安装结构改进的冰箱
WO2023000723A1 (zh) * 2021-07-22 2023-01-26 青岛海尔特种制冷电器有限公司 风冷式制冷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08140A (ja) * 2005-04-26 2006-11-09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冷却貯蔵庫
CN107664377A (zh) * 2016-07-29 2018-02-06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制冷模块及冷藏冷冻装置
JP2018185062A (ja) * 2017-04-24 2018-11-22 ホシザキ株式会社 冷却貯蔵庫
CN208475771U (zh) * 2018-06-04 2019-02-05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
CN208817837U (zh) * 2018-04-13 2019-05-03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
CN208817806U (zh) * 2018-04-13 2019-05-03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优化蒸发器安装结构的冰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15460A (en) * 1957-01-08 1959-06-24 Gen Motors Corp Improved refrigerator
US3027735A (en) * 1960-01-25 1962-04-03 Gen Motors Corp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DE102016220158A1 (de) * 2016-10-14 2018-04-19 BSH Hausgeräte GmbH Kältegerät mit Verdampferkammer und Kondenswasserableitung
CN110579071B (zh) * 2019-09-12 2020-11-20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蒸发器安装结构改进的冰箱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08140A (ja) * 2005-04-26 2006-11-09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冷却貯蔵庫
CN107664377A (zh) * 2016-07-29 2018-02-06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制冷模块及冷藏冷冻装置
JP2018185062A (ja) * 2017-04-24 2018-11-22 ホシザキ株式会社 冷却貯蔵庫
CN208817837U (zh) * 2018-04-13 2019-05-03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
CN208817806U (zh) * 2018-04-13 2019-05-03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优化蒸发器安装结构的冰箱
CN208475771U (zh) * 2018-06-04 2019-02-05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73358A1 (zh) * 2019-02-26 2020-09-03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防止送风风道下坠的冰箱
WO2021047548A1 (zh) * 2019-09-12 2021-03-18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蒸发器安装结构改进的冰箱
WO2023000723A1 (zh) * 2021-07-22 2023-01-26 青岛海尔特种制冷电器有限公司 风冷式制冷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06462B1 (en) 2023-06-07
AU2020346171B2 (en) 2023-05-18
US20220341654A1 (en) 2022-10-27
AU2020346171A1 (en) 2022-03-31
WO2021047548A1 (zh) 2021-03-18
CN110579071B (zh) 2020-11-20
EP4006462A1 (en) 2022-06-01
EP4006462A4 (en) 2022-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85630B (zh) 冰箱
AU2020228085B2 (en) Refrigerator having centrifugal fan with volute
CN110579071B (zh) 蒸发器安装结构改进的冰箱
AU2020229400A1 (en) Refrigerator with divider
CN210141734U (zh) 防止送风风道下坠的冰箱
CN209893756U (zh) 利于排水的冰箱
CN210625088U (zh) 利于水蒸发的冰箱
CN209893739U (zh) 冷凝器与底进风口具有间隙的冰箱
CN209893741U (zh) 利用贯流风机进行散热的冰箱
CN111609622A (zh) 防止冷冻室风道下移的冰箱
CN210832689U (zh) 防止顶盖损伤的冰箱
AU2020227759B2 (en) Refrigerator preventing air supply duct from falling down
CN111609642A (zh) 利于水蒸发的冰箱
CN111609644A (zh) 接水盘可抽出的冰箱
CN209893757U (zh) 接水盘可抽出的冰箱
CN111609611A (zh) 利用离心风机进行散热的冰箱
CN111609632A (zh) 托板上开设底进风口和底出风口的冰箱
CN218846547U (zh) 冷柜
CN210625070U (zh) 蒸发器固定结构优化的冰箱
CN210179967U (zh) 防止冷冻室风道下移的冰箱
CN218846550U (zh) 冷柜
CN209893733U (zh) 利用离心风机进行散热的冰箱
CN111609646A (zh) 利于排水的冰箱
CN111609624A (zh) 利用双离心风机进行散热的冰箱
CN115493330A (zh) 冷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Ma Jian

Inventor after: Cao Dongqiang

Inventor after: Liu Hui

Inventor before: Li Wei

Inventor before: Cao Dongqiang

Inventor before: Liu 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