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67114A - 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67114A
CN110567114A CN201910738384.XA CN201910738384A CN110567114A CN 110567114 A CN110567114 A CN 110567114A CN 201910738384 A CN201910738384 A CN 201910738384A CN 110567114 A CN110567114 A CN 1105671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itoring area
air
target monitoring
temperature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3838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67114B (zh
Inventor
吴晋豪
邹宏亮
左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1073838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671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671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671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671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671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分别获取室内所有监测区域中第一目标监测区域的第一温度信息和所有监测区域中与第一目标监测区域相邻的第二目标监测区域的第二温度信息,并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确定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之间的空气流动信息后,根据设定的与空气流动信息相关联的送风模式,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向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或第二目标监测区域进行送风,实现了空气调节设备在室内某区域里空气流动不好时,即对空气进行调节,以增加室内某区域里空气的流动性。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

Description

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空调、新风装置等各种各样的空气调节设备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
现有技术中,大多数的空气调节设备检测空气中各种有害成分的含量,并确定有害成分的含量达到设定标准后,才进行空气调节。
但是,室内某区域里空气流动状况不好,则导致人体感觉闷,舒适感不佳,而现有技术中空气调节设备无法检测到室内某区域里空气流动不好时,则不会对空气进行调节,进而造成空气质量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气调节设备无法检测到室内某区域里空气流动不好时,则不会对空气进行调节,进而造成空气质量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方法,室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监测区域,所述方法包括:
分别获取所有监测区域中第一目标监测区域的第一温度信息和所有监测区域中第二目标监测区域的第二温度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与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为两个相邻的监测区域;
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信息和所述第二温度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之间的空气流动信息;
根据设定的与所述空气流动信息相关联的送风模式,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向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或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进行送风。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方法中,所述第一温度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的第一温度平均值和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在指定时间的第一温度变化值;
所述第二温度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的第二温度平均值和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在指定时间的第二温度变化值;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信息和所述第二温度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之间的空气流动信息,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第一温度平均值等于所述第二温度平均值,确定所述空气流动信息为空气不流动;
若检测到所述第一温度平均值不等于所述第二温度平均值,且所述第一温度变化值大于所述第二温度变化值,确定所述空气流动信息为空气由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流向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
若检测到所述第一温度平均值不等于所述第二温度平均值,且所述第一温度变化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度变化值,确定所述空气流动信息为空气由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流向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
若检测到所述第一温度平均值大于所述第二温度平均值,且所述第一温度变化值等于所述第二温度变化值,确定所述空气流动信息为空气由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流向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
若检测到所述第一温度平均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度平均值,且所述第一温度变化值等于所述第二温度变化值,确定所述空气流动信息为空气由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流向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方法中,所述根据设定的与所述空气流动信息相关联的送风模式,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向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或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进行送风之前,还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第一温度平均值不等于所述第二温度平均值,获取所述第一温度平均值与所述第二温度平均值之间的第一差值,以及,获取所述第一温度变化值与所述第二温度变化值之间的第二差值;
检测所述第二差值是否为0;
若所述第二差值不为0,根据所述第二差值,确定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之间空气的流动等级;
若所述第二差值为0,根据所述第一差值,确定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之间空气的流动等级;
检测所述流动等级是否小于预设的等级阈值;
对应地,所述根据设定的与所述空气流动信息相关联的送风模式,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向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或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进行送风,包括:
若所述流动等级小于所述预设等级阈值,根据设定的与所述空气流动信息相关联的送风模式,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向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或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进行送风。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方法中,所述根据设定的与所述空气流动信息相关联的送风模式,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向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或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进行送风之前,还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第一温度平均值不等于所述第二温度平均值,且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运行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确定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当前运行模式;
若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向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中温度高的目标监测区域进行送风;
若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向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中温度低的目标监测区域进行送风。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方法中,所述送风模式包括发散送风模式、顺流送风模式、对流送风模式、指定区域送风模式、随人送风模式、避人送风模式或自适应送风模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装置,室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监测区域,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所有监测区域中第一目标监测区域的第一温度信息和所有监测区域中第二目标监测的第二温度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与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为两个相邻的监测区域;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信息和所述第二温度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之间的空气流动信息;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设定的与所述空气流动信息相关联的送风模式,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向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或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进行送风。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设备,包括温度检测装置和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器;
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与所述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器相连;
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用于采集所有监测区域中第一目标监测区域的第一温度信息和所有监测区域中第二目标监测的第二温度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与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为两个相邻的监测区域;
所述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器至少用于执行上述所述的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方法。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还包括设备本体;
所述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上;或者,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与所述设备本体分离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中,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为红外线热电堆传感器。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中,所述空气调节设备为空调。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方法的各个步骤。
本发明的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分别获取室内所有监测区域中第一目标监测区域的第一温度信息和所有监测区域中与第一目标监测区域相邻的第二目标监测区域的第二温度信息,并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确定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之间的空气流动信息后,根据设定的与空气流动信息相关联的送风模式,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向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或第二目标监测区域进行送风,实现了空气调节设备在室内某区域里空气流动不好时,即对空气进行调节,以增加室内某区域里空气的流动性。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为图1中步骤101的实现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的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00、分别获取所有监测区域中第一目标监测区域的第一温度信息和所有监测区域中第二目标监测区域的第二温度信息;
在一个具体实现过程中,空气的流动通常是相对的,即从一个区域流向另外一个区域,因此,本实施例中,可以按照实际需求将室内划分为至少两个监测区域。通常情况下,两个相邻的监测区域的温度是影响两个相邻的监测区域之间空气流动的重要因素,因此,本实施例中,可以针对每个监测区域设置对应的标识,并根据不同监测区域的相邻关系,将存在相连关系的两个监测区域的标识进行关联,这样,可以从所有监测区域中选取存在相邻关系的两个监测区域,其中一个监测区域可以定义为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另外一个检测区域可以定义为第二目标监测区域,进而可以分别获取所有监测区域中第一目标监测区域的第一温度信息和所有监测区域中第二目标监测区域的第二温度信息。
例如,可以通过温度检测装置采集所有监测区域中第一目标监测区域的第一温度信息和所有监测区域中第二目标监测区域的第二温度信息。其中,可以分别在每个监测区域设置温度检测装置,也可以将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同一个设备上远程采集所有监测区域中第一目标监测区域的第一温度信息和所有监测区域中第二目标监测区域的第二温度信息,例如,可以将温度检测装置均设置在空气调节设备上,以便于空气调节设备的一体化设计,同时,避免了铺线或通过WIFI之类的数据传送,降低了设计难度和硬件成本。其中,空气调节设备优选为空调。
本实施例中,温度检测装置的个数可以与监测区域的个数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但是,本实施例中优选为温度检测装置的个数可以与监测区域的个数相同,以方便同时采集每个监测区域的温度信息。其中,温度检测装置优选为红外线热电堆传感器。
101、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确定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之间的空气流动信息;
在一个具体实现过程中,第一温度信息包括第一目标监测区域的第一温度平均值和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在指定时间的第一温度变化值;对应的,第二温度信息包括第二目标监测区域的第二温度平均值和第二目标监测区域在指定时间的第二温度变化值。
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图2所示的步骤执行,其中,图2为图1中步骤101的实现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确定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之间的空气流动信息时,具体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执行:
1011、检测第一温度平均值是否等于第二温度平均值,若是,执行步骤1012,若否,则执行步骤1013;
在实际应用中,两个不同的检测区域之间若存在热量交换,则说明两个检测区域之间的空气是流通的,否则,说明两个检测区域之间的空气是不流通的,因此,本实施例中,可以先行检测第一温度平均值是否等于第二温度平均值,若检测到第一温度平均值等于第二温度平均值,则说明第一目标检测区域与第二目标检测区域之间不存在热量交换,执行步骤1012;否则,若检测到第一温度平均值不等于第二温度平均值,则说明第一目标检测区域与第二目标检测区域之间存在热量交换,执行步骤1013。
1012、确定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之间的空气流动信息为空气不流动;
若检测到第一温度平均值等于第二温度平均值,则说明第一目标检测区域与第二目标检测区域之间不存在热量交换,此时,可以确定空气流动信息为空气不流动。
1013、比较第一温度变化值与第二温度变化值的大小;若等于,执行步骤1014;若大于,执行步骤1015,若小于,执行步骤1016;
若检测到第一温度平均值不等于第二温度平均值,则说明第一目标检测区域与第二目标检测区域之间存在热量交换,第一目标检测区域与第二目标检测区域之间的空气流通,但是空气及可能由第一目标检测区域流向第二目标检测区域,也可以由第二目标检测区域流向第一目标检测区域,因此,为了能够精确的获知空气的流向,本实施例中,比较第一温度变化值与第二温度变化值的大小,得到比较结果,以便根据比较结果判断第一目标检测区域与第二目标检测区域之间空气的流向。
具体地,若检测到第一温度变化值等于第二温度变化值,执行步骤1014,若检测到第一温度变化值大于第二温度变化值,执行步骤1015,若检测到第一温度变化值小于第二温度变化值,执行步骤1016。
1014、比较第一温度平均值与第二温度平均值的大小;若大于,执行步骤1016,若小于,执行步骤1015。
若检测到第一温度变化值等于第二温度变化值,说明在外界因素作用下,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之间无需通过彼此来提供能量,即可达到自身温度的变化。但是由于第一目标监测区域的第一温度平均值和第二目标监测区域的第二温度平均值不同,所以需要比较第一温度平均值与第二温度平均值的大小,若检测到第一温度平均值大于第二温度平均值,执行步骤1016,若检测到第一温度平均值小于第二温度平均值,执行步骤1015。
1015、确定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之间的空气流动信息为空气由第二目标监测区域流向第一目标监测区域;
本实施例中,无论第一温度平均值大于第二温度平均值,还是第一温度平均值小于第二温度平均值,只要检测到第一温度变化值大于第二温度变化值,说明在外界因素作用下,第一目标监测区域还需要从第二目标监测区域吸收能量,以加速自身温度的变化,因此,可以确定空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之间的空气流动信息为空气由第二目标监测区域流向第一目标监测区域。
另外,无论第一温度平均值大于第二温度平均值,还是第一温度平均值小于第二温度平均值,若检测到第一温度变化值等于第二温度变化值,说明在外界因素作用下,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之间无需通过彼此来提供能量,即可达到自身温度的变化,此时,需要根据空气由温度高的区域流向温度低的区域这一原理,可以确定空气的流向,即若检测到第一温度变化值等于第二温度变化值,且第一温度平均值小于第二温度平均值,可以确定空气流动信息为空气由第二目标监测区域流向第一目标监测区域。
1016、确定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之间的空气流动信息为空气由第一目标监测区域流向第二目标监测区域;
本实施例中,无论第一温度平均值大于第二温度平均值,还是第一温度平均值小于第二温度平均值,若检测到第一温度变化值小于第二温度变化值,说明在外界因素作用下,第二目标监测区域还需要从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吸收能量,以加速自身温度的变化,因此,可以确定空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之间的空气流动信息为空气由第一目标监测区域流向第二目标监测区域。
另外,若检测到第一温度变化值等于第二温度变化值,且第一温度平均值大于第二温度平均值,可以确定空气流动信息为空气由第一目标监测区域流向第二目标监测区域。
例如,以第一目标监测区为A,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为B,第一温度平均值为TA,第二温度平均值为TB,第一温度变化值为|ΔTA|,第二温度变化值为|ΔTB|。若TA≠TB,且|ΔTA|<|ΔTB|,此时,空气是从第一目标监测区A流向第二目标监测区域B;若TA≠TB,|ΔTA|>|ΔTB|,此时,空气是从第二目标监测区域B流向第一目标监测区A;若|ΔTA|=|ΔTB|,TA>TB,则第一目标监测区A流向第二目标监测区域B,若|ΔTA|=|ΔTB|,TA<TB,则空气是从第二目标监测区域B流向第一目标监测区A。
102、根据设定的与空气流动信息相关联的送风模式,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向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或第二目标监测区域进行送风。
本实施例中,可以针对不同的空气流动信息设定不同的送风模式,这样,在确定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之间的空气流动信息后,可以选取与确定出的空气流动信息相关联的送风模式,并按照选取的送风模式,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向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或第二目标监测区域进行送风,以改善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之间的空气流动状态,避免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第二目标监测区域内的人感觉闷,提高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第二目标监测区域内人的舒适感。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送风模式包括发散送风模式、顺流送风模式、对流送风模式、指定区域送风模式、随人送风模式、避人送风模式或自适应送风模式。其中,发散送风模式为不按照空气流动方向进行送风,如左右送风、上下送风、循环送风等。顺流送风模式为沿着空气流动方向送风。对流送风模式为向空气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送风。随人送风模式为向人所在的位置送风。避人送风模式为向无人的方向送风。自适应送风模式为自动调整送风方向,在自动调整送风方向时,可以按照预设的程序调整,也可以根据自学习方式,自动调整,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其中,若用户为设定送风模式,则默认为自适应送风模式,以避免用户忘记设置,而无法及时对两个相邻的监测区域的空气流动性进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若送风模式为随人送风模式或避人送风模式,可以在空气调节设备设置人体检测装置,但是为了节约成本,也可以由温度检测装置检测人所在位置。具体地,可以由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与人体有关的温度值,并经过计算、红外成像等处理,得到人体所在位置。
本实施例的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方法,通过分别获取室内所有监测区域中第一目标监测区域的第一温度信息和所有监测区域中与第一目标监测区域相邻的第二目标监测区域的第二温度信息,并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确定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之间的空气流动信息后,根据设定的与空气流动信息相关联的送风模式,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向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或第二目标监测区域进行送风,实现了空气调节设备在室内某区域里空气流动不好时,即对空气进行调节,以增加室内某区域里空气的流动性。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之间空气的流动性较好时,是无需针对性的向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或第二目标监测区域送风的,因此,本实施例中,在步骤102“根据设定的与空气流动信息相关联的送风模式,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向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或第二目标监测区域进行送风”之前,执行如下步骤:
(1)、若检测到第一温度平均值不等于第二温度平均值,可以获取第一温度平均值与第二温度平均值之间的第一差值,以及,获取第一温度变化值与第二温度变化值之间的第二差值;
(2)检测第二差值是否为0;若是,执行步骤(3),若否,执行步骤(4);
(3)根据第二差值,确定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之间空气的流动等级,执行步骤(5);
(4)根据第一差值,确定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之间空气的流动等级,执行步骤(5);
例如,可以预先设定一个差值与流动等级的关联关系,并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存储。其中,若第二差值为0,第一差值落入预设的差值与流动等级的关联关系中某一个差值取值范围时,即可确定出第一差值对应的流动等级。同理,若第二差值不为0,第二差值落入预设的差值与流动等级的关联关系中某一个差值取值范围时,即可确定出第二差值对应的流动等级。
(5)、检测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之间空气的流动等级是否小于预设的等级阈值,得到检测结果;
本实施例中,可以利用实验的方法获取实验者针对不同温度下,两个测试区域的空气流动性的感受,设定相应的等级,并与两个测试区域中根据温度平均值得到的第一差值以及根据温度变化值等得到第二差值进行关联,并从中选取实验者感受为闷的等级值作为预设的等级阈值,这样,在得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之间空气的流动等级后,可以检测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之间空气的流动等级是否小于预设的等级阈值,得到检测结果。
(6)、根据得到的检测结果,确定是否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向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或第二目标监测区域进行送风。
具体地,若得到的检测结果表示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之间空气的流动等级小于预设的等级阈值,可以确定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向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或第二目标监测区域进行送风,进而根据设定的与空气流动信息相关联的送风模式,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向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或第二目标监测区域进行送风。否则,若得到的检测结果表示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之间空气的流动等级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等级阈值,说明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之间空气的流动性较好,无需针对性送风,此时,可以确定不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向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或第二目标监测区域进行送风,维持空气调节设备当前的运行状态即可。
在一个具体实现过程中,空气调节设备除了送风功能外,往往还包括制冷模式、制热模式等,如空调。而在送风过程中,往往会改变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或第二目标监测区域的温度,这样,若利用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的空气调节设备进行空气调节时,由于送风改变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或第二目标监测区域的温度时,可能与空气调节设备的初始目的不一样,造成用户舒适感较差,利用空气调节设备调节空气的效果较差。例如,在制冷模式下,第一目标监测区域的第一温度平均值小于第二目标监测区域的第二温度平均值,若设定的模式为向第一目标监测区域送风,则会使的第一目标监测区域的第一温度平均值积蓄降低,第二目标监测区域的第二温度平均值降低缓慢,则无法对第二目标监测区域进行有效的降温,使得用户体验较差。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在图1的步骤102“根据设定的与空气流动信息相关联的送风模式,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向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或第二目标监测区域进行送风”之前,还可以执行如下步骤:
(11)、若检测到所述第一温度平均值不等于所述第二温度平均值,检测空气调节设备的运行模式是否包括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若是,执行步骤(12),若否,结束;
若检测到空气调节设备的运行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则需要执行步骤(12),若检测到空气调节设备的运行模式不包括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则结束,按照上述实施例的流程继续执行即可。
(12)、确定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当前运行模式是否为制冷模式;若是,执行步骤(13),若否,执行步骤(14);
(13)、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向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中温度高的目标监测区域进行送风;
若空气调节设备的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说明空气调节设备的需要对室内进行降温,此时向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中温度高的目标监测区域进行送风,以对温度高的目标监测区域进行降温,同时,改善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之间的空气流动状况。
(14)、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向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中温度低的目标监测区域进行送风。
若空气调节设备的当前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说明空气调节设备的需要对室内进行升温,此时向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中温度低的目标监测区域进行送风,以对温度升温的目标监测区域进行升温,同时,改善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之间的空气流动状况。
图3为本发明的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装置包括获取模块30、确定模块31和控制模块32。其中,本实施例中,室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监测区域。
获取模块30,用于分别获取所有监测区域中第一目标监测区域的第一温度信息和所有监测区域中第二目标监测的第二温度信息;其中,第一目标监测区域与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为两个相邻的监测区域;
确定模块31,用于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确定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之间的空气流动信息;
控制模块32,用于根据设定的与空气流动信息相关联的送风模式,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向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或第二目标监测区域进行送风。
例如,本实施例的送风模式包括发散送风模式、顺流送风模式、对流送风模式、指定区域送风模式、随人送风模式、避人送风模式或自适应送风模式。
本实施例的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装置,通过分别获取室内所有监测区域中第一目标监测区域的第一温度信息和所有监测区域中与第一目标监测区域相邻的第二目标监测区域的第二温度信息,并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确定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之间的空气流动信息后,根据设定的与空气流动信息相关联的送风模式,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向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或第二目标监测区域进行送风,实现了空气调节设备在室内某区域里空气流动不好时,即对空气进行调节,以增加室内某区域里空气的流动性。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
在一个具体实现过程中,第一温度信息包括第一目标监测区域的第一温度平均值和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在指定时间的第一温度变化值;
第二温度信息包括第二目标监测区域的第二温度平均值和第二目标监测区域在指定时间的第二温度变化值;
确定模块31,具体用于:
若检测到第一温度平均值等于第二温度平均值,确定空气流动信息为空气不流动;
若检测到第一温度平均值不等于第二温度平均值,且第一温度变化值大于第二温度变化值,确定空气流动信息为空气由第二目标监测区域流向第一目标监测区域;
若检测到第一温度平均值不等于第二温度平均值,且第一温度变化值小于第二温度变化值,确定空气流动信息为空气由第一目标监测区域流向第二目标监测区域;
若检测到第一温度平均值大于第二温度平均值,且第一温度变化值等于第二温度变化值,确定空气流动信息为空气由第一目标监测区域流向第二目标监测区域;
若检测到第一温度平均值小于第二温度平均值,且第一温度变化值等于第二温度变化值,确定空气流动信息为空气由第二目标监测区域流向第一目标监测区域。
在实际应用中,控制模块32还用于:
若检测到第一温度平均值不等于第二温度平均值,获取第一温度平均值与第二温度平均值之间的第一差值,以及,获取第一温度变化值与第二温度变化值之间的第二差值;
检测第二差值是否为0;
若第二差值不为0,根据第二差值,确定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之间空气的流动等级;
若第二差值为0,根据第一差值,确定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之间空气的流动等级;
检测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之间空气的流动等级是否小于预设的等级阈值;
若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之间空气的流动等级小于预设等级阈值,根据设定的与空气流动信息相关联的送风模式,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向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或第二目标监测区域进行送风。
在一个具体实现过程中,控制模块32还用于:
若检测到第一温度平均值不等于第二温度平均值,且空气调节设备的运行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确定空气调节设备的当前运行模式;
若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向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中温度高的目标监测区域进行送风;
若当前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向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中温度低的目标监测区域进行送风。
图4为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包括温度检测装置40和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器41,其中,温度检测装置40与所述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器41相连。
在一个具体实现过程中,温度检测装置40用于采集所有监测区域中第一目标监测区域的第一温度信息和所有监测区域中第二目标监测的第二温度信息;其中,第一目标监测区域与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为两个相邻的监测区域;
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器41至少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的还包括设备本体(图中不再示出)。其中,温度检测装置40设置在设备本体上;或者,温度检测装置40与设备本体分离设置。本实施例的温度检测装置40优选为红外线热电堆传感器,且本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优选为空调。
本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通过分别获取室内所有监测区域中第一目标监测区域的第一温度信息和所有监测区域中与第一目标监测区域相邻的第二目标监测区域的第二温度信息,并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确定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之间的空气流动信息后,根据设定的与空气流动信息相关联的送风模式,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向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或第二目标监测区域进行送风,实现了空气调节设备在室内某区域里空气流动不好时,即对空气进行调节,以增加室内某区域里空气的流动性。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实施例的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方法的各个步骤。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至少两个。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1)

1.一种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室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监测区域,所述方法包括:
分别获取所有监测区域中第一目标监测区域的第一温度信息和所有监测区域中第二目标监测区域的第二温度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与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为两个相邻的监测区域;
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信息和所述第二温度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之间的空气流动信息;
根据设定的与所述空气流动信息相关联的送风模式,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向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或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进行送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的第一温度平均值和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在指定时间的第一温度变化值;
所述第二温度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的第二温度平均值和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在指定时间的第二温度变化值;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信息和所述第二温度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之间的空气流动信息,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第一温度平均值等于所述第二温度平均值,确定所述空气流动信息为空气不流动;
若检测到所述第一温度平均值不等于所述第二温度平均值,且所述第一温度变化值大于所述第二温度变化值,确定所述空气流动信息为空气由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流向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
若检测到所述第一温度平均值不等于所述第二温度平均值,且所述第一温度变化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度变化值,确定所述空气流动信息为空气由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流向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
若检测到所述第一温度平均值大于所述第二温度平均值,且所述第一温度变化值等于所述第二温度变化值,确定所述空气流动信息为空气由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流向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
若检测到所述第一温度平均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度平均值,且所述第一温度变化值等于所述第二温度变化值,确定所述空气流动信息为空气由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流向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设定的与所述空气流动信息相关联的送风模式,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向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或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进行送风之前,还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第一温度平均值不等于所述第二温度平均值,获取所述第一温度平均值与所述第二温度平均值之间的第一差值,以及,获取所述第一温度变化值与所述第二温度变化值之间的第二差值;
检测所述第二差值是否为0;
若所述第二差值不为0,根据所述第二差值,确定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之间空气的流动等级;
若所述第二差值为0,根据所述第一差值,确定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之间空气的流动等级;
检测所述流动等级是否小于预设的等级阈值;
对应地,所述根据设定的与所述空气流动信息相关联的送风模式,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向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或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进行送风,包括:
若所述流动等级小于所述预设等级阈值,根据设定的与所述空气流动信息相关联的送风模式,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向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或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进行送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设定的与所述空气流动信息相关联的送风模式,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向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或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进行送风之前,还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第一温度平均值不等于所述第二温度平均值,且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运行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确定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当前运行模式;
若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向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中温度高的目标监测区域进行送风;
若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向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中温度低的目标监测区域进行送风。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模式包括发散送风模式、顺流送风模式、对流送风模式、指定区域送风模式、随人送风模式、避人送风模式或自适应送风模式。
6.一种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室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监测区域,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所有监测区域中第一目标监测区域的第一温度信息和所有监测区域中第二目标监测的第二温度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与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为两个相邻的监测区域;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信息和所述第二温度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之间的空气流动信息;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设定的与所述空气流动信息相关联的送风模式,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向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和/或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进行送风。
7.一种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度检测装置和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器;
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与所述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器相连;
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用于采集所有监测区域中第一目标监测区域的第一温度信息和所有监测区域中第二目标监测的第二温度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目标监测区域与所述第二目标监测区域为两个相邻的监测区域;
所述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器至少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方法。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备本体;
所述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上;或者,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与所述设备本体分离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为红外线热电堆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为空调。
11.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方法的各个步骤。
CN201910738384.XA 2019-08-12 2019-08-12 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5671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38384.XA CN110567114B (zh) 2019-08-12 2019-08-12 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38384.XA CN110567114B (zh) 2019-08-12 2019-08-12 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67114A true CN110567114A (zh) 2019-12-13
CN110567114B CN110567114B (zh) 2020-11-13

Family

ID=68774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38384.XA Active CN110567114B (zh) 2019-08-12 2019-08-12 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6711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97160A (zh) * 2020-03-04 2020-07-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器设备的送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器设备
CN112324691A (zh) * 2020-07-10 2021-02-05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气流驱动装置的控制方法和装置、电源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009949A (zh) * 2021-02-03 2021-06-22 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温度监测调节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4166356A (zh) * 2021-12-06 2022-03-11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Pir阈值调整方法、pir阈值调整系统以及监测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95232A (ja) * 1985-02-25 1986-08-29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CN1176368A (zh) * 1996-09-12 1998-03-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器的气流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925681A (zh) * 2014-04-25 2014-07-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091264A (zh) * 2016-06-17 2016-11-09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出风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07062557A (zh) * 2017-05-19 2017-08-18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扫风自动调节方法及其装置、一种空调
CN107990507A (zh) * 2017-10-11 2018-05-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95232A (ja) * 1985-02-25 1986-08-29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CN1176368A (zh) * 1996-09-12 1998-03-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器的气流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925681A (zh) * 2014-04-25 2014-07-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091264A (zh) * 2016-06-17 2016-11-09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出风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07062557A (zh) * 2017-05-19 2017-08-18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扫风自动调节方法及其装置、一种空调
CN107990507A (zh) * 2017-10-11 2018-05-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97160A (zh) * 2020-03-04 2020-07-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器设备的送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器设备
CN112324691A (zh) * 2020-07-10 2021-02-05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气流驱动装置的控制方法和装置、电源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009949A (zh) * 2021-02-03 2021-06-22 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温度监测调节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4166356A (zh) * 2021-12-06 2022-03-11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Pir阈值调整方法、pir阈值调整系统以及监测装置
CN114166356B (zh) * 2021-12-06 2024-02-13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Pir阈值调整方法、pir阈值调整系统以及监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67114B (zh) 2020-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67114B (zh) 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7013978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送风方法
CN107560007B (zh) 空调系统及其冷媒散热管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4764151B (zh)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
CN106979596B (zh) 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系统以及空调器
CN104764150B (zh) 空调控制方法
CN106594963B (zh)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CN108361926B (zh) 一种基于温冷感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06440246A (zh) 中央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10895010B (zh)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CN105890121A (zh)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KR101502096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제어 방법
CN104566833B (zh) 空调器温度调节方法、空调器温度调节装置和空调器
CN111536677B (zh) 空调回油控制方法、空调及可读存储介质
KR101259443B1 (ko) 축사 온도 제어 장치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WO2020000838A1 (zh)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JP6513290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6352476A (zh) 空调蒸发器自清洁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668267B (zh)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CN105091205A (zh) 空调器及其检测装置和空调器的检测方法、控制方法
WO2019167222A1 (ja) 空気調和機
CN106642550A (zh)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
JP6259597B2 (ja) 空調システム及び空調方法
CN110186166B (zh) 空调舒适性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CN109724221B (zh)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