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61858A - 一种夹层加热玻璃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夹层加热玻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61858A
CN110561858A CN201910879751.8A CN201910879751A CN110561858A CN 110561858 A CN110561858 A CN 110561858A CN 201910879751 A CN201910879751 A CN 201910879751A CN 110561858 A CN110561858 A CN 1105618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glass plate
wedge
dark
condu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797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61858B (zh
Inventor
陈志新
关金亮
陈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yao Group Shanghai Automotive Glas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7975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618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618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618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618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618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 B32B3/0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form at particular places, e.g. in edge regions
    • B32B3/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form at particular places, e.g. in edge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added members at particular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3/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properties or particular surface features, e.g. particular surface coatings; Layered products design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not covered by another single clas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 Surface Heat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玻璃加热技术领域,特别是通过透明导电膜进行加热的汽车玻璃,具体地提供一种夹层加热玻璃。该夹层加热玻璃包括外玻璃板、热塑性中间层和内玻璃板,在外玻璃板的表面上沉积透明导电膜,在透明导电膜上设置至少两个导电电极;在至少一个导电电极的下方设置深色遮蔽层和过渡导电层,在深色遮蔽层的至少局部表面上和过渡导电层的至少局部表面上沉积有透明导电膜,过渡导电层上的透明导电膜的至少部分位于导电电极和过渡导电层之间。本发明能够减少透明导电膜被大面积污染,提高透明导电膜的导电连续性和电加热效果;有利于导电电极与透明导电膜的电连接,方便导电电极的设计和布置;还能够提高夹层加热玻璃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夹层加热玻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加热技术领域,特别是通过透明导电膜进行加热的汽车玻璃,具体地提供一种夹层加热玻璃。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汽车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往往要求汽车玻璃具有加热功能,例如可以在汽车玻璃上设置透明导电膜,通过透明导电膜对汽车玻璃进行加热从而实现快速地除霜除雾的功能。通常,设置有透明导电膜的汽车玻璃为夹层玻璃,所述透明导电膜位于夹层玻璃的外玻璃板和内玻璃板之间,即所述透明导电膜设置于外玻璃板上靠近车内的一面(第二表面)或设置于内玻璃板上靠近车外的一面(第三表面)。
在汽车加热玻璃的技术发展过程中,早期是将透明导电膜设置于外玻璃板上靠近车内的一面,例如专利CN88100933A、US4820902A、US4918288A、US4939348A、US5028759A、US5070230A和US5346770A均是将透明导电膜设置于外玻璃板上靠近车内的一面(第二表面),由于要考虑到汽车玻璃的美观,需要在同一表面上先印刷不透明的起到遮蔽作用的油墨,而印刷油墨容易污染到透明导电膜,使透明导电膜与印刷油墨重叠区域的导电性弱化;并且印刷油墨的厚度是微米级,而透明导电膜的厚度是纳米级,这就不可避免地在透明导电膜与印刷油墨的交界处容易产生台阶断层,这些台阶断层容易导致透明导电膜在加热或振动的过程中局部发生“断裂”,从而导致“断裂”位置温度异常或局部加热失效,影响整面加热效果,这就使得透明导电膜的生产工艺要求高,实际产品的成品率低,而且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这些专利技术在实际的汽车加热产品上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为了解决透明导电膜与印刷油墨位于同一表面上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将透明导电膜设置于内玻璃板上靠近车外的一面(第三表面),同时将油墨印刷在外玻璃板上靠近车内的一面,这样就避免了印刷油墨对透明导电膜的污染以及透明导电膜的局部“断裂”问题,例如专利CN1671549A公开了导电涂层位于被称作叠层或挡风玻璃组件的第三表面的内板的外表面上,又例如专利CN101921066A公开了使包括功能层的叠层位于第三表面(第一表面在车辆的最外面,第四表面是最内面),由于第三表面即内玻璃板上靠近车外的一面为凸面,汽车玻璃的成型过程采用凸面朝下的传输方式,在传输过程中玻璃板的凸面会与传输辊接触,容易造成透明导电膜破坏,因此第三表面上沉积透明导电膜的玻璃板无法单片弯曲成型,只能采用双片重力成型或双片重力+压制成型,这就增加了玻璃板弯曲成型的难度和工艺复杂性,导致玻璃型面无法达到单片成型的均匀性,且由于透明导电膜的热反射特性,不能适用于大球面的产品。
另外,由于汽车玻璃智能化的发展,汽车玻璃上集成了越来越多的照相机、激光雷达等元器件,这些元器件对安装表面的要求较高,直接粘附在玻璃板上没有油墨的区域,存在脱落的风险。同时,设置有透明导电膜的汽车玻璃还必须配置导电电极和引线接头等,如果内玻璃板靠近车内的一面没有油墨,那会影响外观和车身玻璃胶的粘结性,存在玻璃脱落的风险;如果继续在内玻璃板上靠近车外的一面即第三表面上设置有透明导电膜,那么就会增加在内玻璃板上靠近车内的一面即第四表面上设置油墨的印刷工艺难度,以及在印刷油墨过程中容易对透明导电膜造成破坏,从而带来膜面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油墨容易对透明导电膜造成污染或者在印刷油墨过程中容易对透明导电膜造成破坏等缺点,提供一种夹层加热玻璃。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夹层加热玻璃,包括外玻璃板、热塑性中间层和内玻璃板,所述热塑性中间层夹设在外玻璃板和内玻璃板之间,在所述外玻璃板与所述热塑性中间层接触的表面上沉积透明导电膜,在所述透明导电膜上设置至少两个导电电极;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导电电极的下方设置深色遮蔽层和过渡导电层,所述深色遮蔽层设置在所述外玻璃板与所述热塑性中间层接触的表面上,所述过渡导电层设置在所述深色遮蔽层上,在所述深色遮蔽层的至少局部表面上和所述过渡导电层的至少局部表面上沉积有所述透明导电膜,所述过渡导电层上的透明导电膜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导电电极和所述过渡导电层之间。
优选地,所述透明导电膜选用金属镀膜、金属合金镀膜或透明导电氧化物镀膜。
优选地,所述导电电极为金属箔和/或导电银浆。更优选地,当所述导电电极为金属箔时,所述导电电极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过渡导电层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过渡导电层的靠近外玻璃板中心的一端与外玻璃板中心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深色遮蔽层的靠近外玻璃板中心的一端与外玻璃板中心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深色遮蔽层的材料为深色油墨,所述深色遮蔽层的颜色为黑色或褐色。
优选地,所述过渡导电层的材料为导电银浆,所述导电银浆的银含量至少为60重量%。更优选地,所述导电银浆的银含量为65重量%~90重量%、方阻为3~12mΩ/□。
优选地,在所述内玻璃板与热塑性中间层接触的表面和/或所述内玻璃板与热塑性中间层远离的表面设置有第二深色遮蔽层。
优选地,所述深色遮蔽层的沉积有透明导电膜的表面至少局部为楔形。
更优选地,所述深色遮蔽层整体呈楔形,所述深色遮蔽层的厚度从靠近外玻璃板中心的一端向远离外玻璃板中心的一端逐渐增大。
更优选地,所述深色遮蔽层包括至少一个楔形段和至少一个均厚段。进一步地,所述过渡导电层全部位于所述均厚段上。
更优选地,所述过渡导电层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深色遮蔽层的楔形表面上。
更优选地,所述热塑性中间层至少部分呈楔形,所述深色遮蔽层的楔形部分的楔角大于或等于所述热塑性中间层的楔形部分的楔角。
更优选地,所述过渡导电层的沉积有透明导电膜的表面至少局部为楔形。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导电层的楔形部分的楔角小于或等于所述深色遮蔽层的楔形部分的楔角。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导电层整体呈楔形,所述过渡导电层的厚度从靠近外玻璃板中心的一端向远离外玻璃板中心的一端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导电层包括至少一个楔形段和至少一个均厚段。
本发明由于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的夹层加热玻璃,能够减少透明导电膜被大面积污染,提高透明导电膜的导电连续性和电加热效果;而且有利于导电电极与透明导电膜的电连接,方便导电电极的设计和布置;还能够提高透明导电膜的沉积效率,提高夹层加热玻璃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夹层加热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深色遮蔽层和过渡导电层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第二实施例的深色遮蔽层和过渡导电层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第三实施例的深色遮蔽层和过渡导电层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第四实施例的深色遮蔽层和过渡导电层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夹层加热玻璃,包括外玻璃板1、热塑性中间层2和内玻璃板3,所述热塑性中间层2夹设在外玻璃板1和内玻璃板3之间,在所述外玻璃板1与所述热塑性中间层2接触的表面上沉积透明导电膜4,在所述透明导电膜4上设置至少两个导电电极5;所述透明导电膜4通过至少两个导电电极5与供电电源(未示出)电连接,从而使供电电源的电流能够被输送至所述透明导电膜4中。
在本发明中,所述夹层加热玻璃可以安装在车辆的车身开口位置,其外玻璃板1位于车辆外部,其内玻璃板3位于车辆内部;将所述外玻璃板1与热塑性中间层2远离的表面定义为第一表面11,将所述外玻璃板1与热塑性中间层2接触的表面定位为第二表面12,将所述内玻璃板3与热塑性中间层2接触的表面定义为第三表面31,将所述内玻璃板3与热塑性中间层2远离的表面定义为第四表面32。显然,本发明将所述透明导电膜4沉积在所述第二表面12上,从而满足集成更多功能的汽车玻璃的型面质量的要求,例如具有更清晰的抬头显示(HUD)效果,同时还能够以低成本的方式实现第四面印刷。
所述透明导电膜4可以通过气相沉积的方法将所述透明导电膜4沉积在所述第二表面12上,例如通过磁控溅射工艺进行沉积;并且,优选所述透明导电膜4能够承受高温热处理,例如烘弯或钢化等弯曲工艺的热处理过程。具体地,所述透明导电膜4可以选用金属镀膜、金属合金镀膜或透明导电氧化物镀膜;所述金属镀膜可以选用金(Au)、银(Ag)、铜(Cu)或铝(Al)等,例如采用银基镀膜,即其包含至少一个银层,比如包含一个银层(单银)、两个银层(双银)、三个银层(三银)等情况;所述金属合金镀膜可以选用银合金;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镀膜可以选用铟锡氧化物、掺杂氟的二氧化锡、掺杂铝的二氧化锡、掺杂镓的二氧化锡、掺杂硼的二氧化锡、锡锌氧化物或掺杂锑的氧化锡等。
所述导电电极5可以选用金属箔,所述金属箔通过粘贴等方式固定在所述透明导电膜4上,所述金属箔具体可以为金箔、银箔、铜箔或铝箔等,通常会使用表面镀锡的铜箔作为导电电极5;所述导电电极5还可以选用导电银浆,所述导电银浆通过印刷等方式直接在所述透明导电膜4上形成导电电极5;所述导电电极5也可以同时选用导电银浆和金属箔,先将导电银浆直接印刷在所述透明导电膜4上,然后将金属箔通过粘贴等方式固定在所述导电银浆上。优选地,当所述导电电极5选用金属箔时,所述导电电极5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过渡导电层的宽度7,这样能够保证在固定金属箔时能够实现快速居中定位。
本发明优选在至少一个导电电极5的下方设置深色遮蔽层6和过渡导电层7,所述深色遮蔽层6设置在所述外玻璃板1与所述热塑性中间层2接触的表面即所述第二表面12上,所述过渡导电层7设置在所述深色遮蔽层6上,在所述深色遮蔽层6的至少局部表面上和所述过渡导电层7的至少局部表面上沉积有所述透明导电膜4,所述过渡导电层7上的透明导电膜4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导电电极5和所述过渡导电层7之间。所述深色遮蔽层6用于遮蔽夹层加热玻璃内的部件,例如透明导电膜4的边界、导电电极5和引线接头(未示出)等;所述过渡导电层7用于局部空间隔离所述透明导电膜4和所述深色遮蔽层6,减少所述深色遮蔽层6对所述透明导电膜4的大面积污染,提高所述透明导电膜4的导电连续性和电加热效果。优选地,所述过渡导电层7的靠近外玻璃板1中心的一端与外玻璃板1中心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深色遮蔽层6的靠近外玻璃板1中心的一端与外玻璃板1中心的距离。
所述深色遮蔽层6的材料优选采用深色油墨,例如黑色陶瓷釉料,可以通过丝网印刷等方式固定到第二表面12上,从而避免从车辆外部看到透明导电膜4的边界、导电电极5、过渡导电层7和引线接头等,能够保证夹层加热玻璃的周边颜色协调一致,提高夹层加热玻璃的周边外观;而且还能够阻隔太阳辐照,避免夹层加热玻璃内的部件加速老化,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可选地,所述深色遮蔽层6还可以为褐色等。
所述过渡导电层7的材料优选采用导电银浆,也可以通过丝网印刷等方式固定到所述深色遮蔽层6上;所述导电银浆的银含量至少为60重量%(按导电银浆的总重量计算),在所述外玻璃板1经过高温热处理后,所述过渡导电层7中的部分银原子可以渗透到透明导电膜4与所述过渡导电层7重叠的区域,从而提高所述重叠区域的透明导电膜4的表面电导性,这样有利于导电电极5与透明导电膜4的电连接,方便导电电极5的设计和布置。更优选地,所述过渡导电层7采用的导电银浆的银含量为65重量%~90重量%、方阻为3~12mΩ/□。
具体地,可以在所述外玻璃板1的第二表面12上通过丝网印刷黑色陶瓷釉料形成深色遮蔽层6,所述深色遮蔽层6可以通过400℃以上高温烧结或100℃~150℃烘干进行预固化,然后在所述深色遮蔽层6上印刷导电银浆形成过渡导电层7,所述过渡导电层7经过预烧结后,在所述外玻璃板1的第二表面12上通过磁控溅射沉积透明纳米膜4,所述透明纳米膜4能够连续沉积在第二表面12、所述深色遮蔽层6的至少局部表面和所述过渡导电层7的至少局部表面上。
在本发明中,所述深色遮蔽层6的厚度为微米级,例如5~40微米,所述透明导电膜4的厚度为纳米级,例如50~500纳米,为了避免第二表面12上的透明导电膜与深色遮蔽层6上的透明导电膜在深色遮蔽层6与外玻璃板1的交界处产生台阶断层,优选所述深色遮蔽层6的沉积有透明导电膜4的表面至少局部为楔形,通过所述楔形表面,能够实现从第二表面12到所述深色遮蔽层6的表面连续过渡,提高了透明导电膜4的沉积效率,从而提高了夹层加热玻璃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如图2所示,所述深色遮蔽层6具有楔形段61和均厚段62,所述楔形段61的厚度从靠近外玻璃板1中心的一端向远离外玻璃板1中心的一端逐渐增大,所述均厚段62的厚度等于所述楔形段61的最大厚度,所述均厚段62向外延伸至外玻璃板1的同侧外边缘13,所述过渡导电层7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楔形段61上,所述过渡导电层7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均厚段62上;所述楔形段61靠近外玻璃板1中心的一端为所述楔形段61的最右端63,所述过渡导电层7靠近外玻璃板1中心的一端为所述过渡导电层7的最右端71,所述过渡导电层7的最右端71与外玻璃板1中心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楔形段61的最右端63与外玻璃板1中心的距离;所述透明导电膜4从第二表面12向外到楔形段61上未被所述过渡导电层7覆盖的表面再到所述过渡导电层7的至少局部表面连续沉积。
如图3所示,所述深色遮蔽层6整体呈楔形,所述深色遮蔽层6的厚度从靠近外玻璃板1中心的一端向远离外玻璃板1中心的一端逐渐增大,所述深色遮蔽层6向外延伸至外玻璃板1的同侧外边缘13,所述过渡导电层7位于所述深色遮蔽层6的楔形表面601上,所述过渡导电层7的最右端71与外玻璃板1中心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楔形段61的最右端63与外玻璃板1中心的距离;所述透明导电膜4从第二表面12向外到楔形表面601上未被所述过渡导电层7覆盖且靠近所述外玻璃板1中心的表面再到所述过渡导电层7的至少局部表面连续沉积。
如图4所示,所述深色遮蔽层6具有第一楔形段611、均厚段612和第二楔形段613,所述第一楔形段611的厚度从靠近外玻璃板1中心的一端向远离外玻璃板1中心的一端逐渐增大,所述均厚段612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一楔形段611的最大厚度,所述第二楔形段613的厚度从靠近外玻璃板1中心的一端向远离外玻璃板1中心的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二楔形段613向外延伸至外玻璃板1的同侧外边缘13,所述过渡导电层7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楔形段611上,所述过渡导电层7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均厚段612上;所述过渡导电层7的最右端71与外玻璃板1中心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楔形段61的最右端63与外玻璃板1中心的距离;所述透明导电膜4从第二表面12向外到第一楔形段611上未被所述过渡导电层7覆盖的表面再到所述过渡导电层7的至少局部表面连续沉积。
如图5所示,所述深色遮蔽层6具有楔形段621和均厚段622,所述楔形段621的厚度从靠近外玻璃板1中心的一端向远离外玻璃板1中心的一端逐渐增大,所述均厚段622的厚度等于所述楔形段621的最大厚度,所述均厚段622向外延伸至外玻璃板1的同侧外边缘13,所述过渡导电层7全部位于所述均厚段622上;所述楔形段621靠近外玻璃板1中心的一端为所述楔形段621的最右端63,所述过渡导电层7靠近外玻璃板1中心的一端为所述过渡导电层7的最右端71,所述过渡导电层7的最右端71与外玻璃板1中心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楔形段621的最右端63与外玻璃板1中心的距离;所述透明导电膜4从第二表面12向外到楔形段621的表面再到所述过渡导电层7的至少局部表面连续沉积。
在本发明中,所述过渡导电层7的厚度为5~35微米,所述过渡导电层7可以是厚度均匀的,或者优选所述过渡导电层7的沉积有透明导电膜4的表面至少局部为楔形;图2和图3示出了所述过渡导电层7整体呈楔形,所述过渡导电层7的厚度从靠近外玻璃板1中心的一端向远离外玻璃板1中心的一端逐渐增大;图4示出了所述过渡导电层7具有楔形段701和均厚段702,所述过渡导电层7的楔形段701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深色遮蔽层6的第一楔形段611上,所述楔形段701的厚度从靠近外玻璃板1中心的一端向远离外玻璃板1中心的一端逐渐增大;图5示出了所述过渡导电层7整体是均厚的,所述过渡导电层7全部位于所述深色遮蔽层6的均厚段622上。优选地,所述过渡导电层7的楔形部分的楔角小于或等于所述深色遮蔽层6的楔形部分的楔角。
在图2、图3、图4和图5中,所述楔形段61、601、611、621的最右端63和所述过渡导电层7的最右端71示意地具有一定厚度,该厚度不会使透明导电膜4产生台阶断层,从而不影响透明导电膜4的连续沉积;但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楔形段61、601、611、621的最右端63和所述过渡导电层7的厚度实际可能接近于零。同时,本发明为了标注显示清楚,图2、图3、图4和图5中的所述深色遮蔽层6未像图1那样填充图案。另外,第二表面12上的透明纳米膜4、深色遮蔽层6的表面上的透明导电膜4以及过渡导电层7的表面上的透明导电膜4的厚度均是相等的,附图中的局部厚度不相等是为了画图方便以及显示直观而造成的,不对实际产品产生影响。
在图1中,本发明在第四表面32上也设置有第二深色遮蔽层8,从而避免从车辆内部看到透明导电膜4的边界、导电电极5、过渡导电层7和引线接头等;所述第二深色遮蔽层8的材料可以选用与所述深色遮蔽层6的一致,采用深色油墨,例如黑色陶瓷釉料,可以通过丝网印刷等方式固定到第四表面32上;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还可以在第三表面31上设置第二深色遮蔽层8,甚至在第三表面31和第四表面32同时设置第二深色遮蔽层8。通常设置所述深色遮蔽层6环绕所述第二表面12的周边区域一周,所述第二深色遮蔽层8可以与所述深色遮蔽层6对齐布置,或者仅有部分交叉重叠。
本发明还发现在所述热塑性中间层2至少部分呈楔形的夹层加热玻璃中,所述透明导电膜4沉积在第二表面12上的抬头显示效果比所述透明导电膜4沉积在第三表面31上的抬头显示效果更加优异,优选所述深色遮蔽层6的楔形部分的楔角大于或等于所述热塑性中间层2的楔形部分的楔角。
以上内容对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夹层加热玻璃进行了具体描述,但是本发明不受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内容的局限,所以凡依据本发明的技术要点进行的任何改进、等同修改和替换等,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夹层加热玻璃,包括外玻璃板、热塑性中间层和内玻璃板,所述热塑性中间层夹设在外玻璃板和内玻璃板之间,在所述外玻璃板与所述热塑性中间层接触的表面上沉积透明导电膜,在所述透明导电膜上设置至少两个导电电极;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导电电极的下方设置深色遮蔽层和过渡导电层,所述深色遮蔽层设置在所述外玻璃板与所述热塑性中间层接触的表面上,所述过渡导电层设置在所述深色遮蔽层上,在所述深色遮蔽层的至少局部表面上和所述过渡导电层的至少局部表面上沉积有所述透明导电膜,所述过渡导电层上的透明导电膜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导电电极和所述过渡导电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层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膜选用金属镀膜、金属合金镀膜或透明导电氧化物镀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层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电极为金属箔和/或导电银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层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导电电极为金属箔时,所述导电电极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过渡导电层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层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导电层的靠近外玻璃板中心的一端与外玻璃板中心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深色遮蔽层的靠近外玻璃板中心的一端与外玻璃板中心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层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深色遮蔽层的材料为深色油墨,所述深色遮蔽层的颜色为黑色或褐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层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导电层的材料为导电银浆,所述导电银浆的银含量至少为60重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层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银浆的银含量为65重量%~90重量%、方阻为3~12m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层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玻璃板与热塑性中间层接触的表面和/或所述内玻璃板与热塑性中间层远离的表面设置有第二深色遮蔽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层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深色遮蔽层的沉积有透明导电膜的表面至少局部为楔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夹层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深色遮蔽层整体呈楔形,所述深色遮蔽层的厚度从靠近外玻璃板中心的一端向远离外玻璃板中心的一端逐渐增大。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夹层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深色遮蔽层包括至少一个楔形段和至少一个均厚段。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夹层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导电层全部位于所述均厚段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夹层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导电层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深色遮蔽层的楔形表面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夹层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中间层至少部分呈楔形,所述深色遮蔽层的楔形部分的楔角大于或等于所述热塑性中间层的楔形部分的楔角。
16.根据权利要求10-15任意一项所述的夹层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导电层的沉积有透明导电膜的表面至少局部为楔形。
1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夹层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导电层的楔形部分的楔角小于或等于所述深色遮蔽层的楔形部分的楔角。
18.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夹层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导电层整体呈楔形,所述过渡导电层的厚度从靠近外玻璃板中心的一端向远离外玻璃板中心的一端逐渐增大。
19.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夹层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导电层包括至少一个楔形段和至少一个均厚段。
CN201910879751.8A 2019-09-18 2019-09-18 一种夹层加热玻璃 Active CN1105618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79751.8A CN110561858B (zh) 2019-09-18 2019-09-18 一种夹层加热玻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79751.8A CN110561858B (zh) 2019-09-18 2019-09-18 一种夹层加热玻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61858A true CN110561858A (zh) 2019-12-13
CN110561858B CN110561858B (zh) 2021-03-16

Family

ID=68780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79751.8A Active CN110561858B (zh) 2019-09-18 2019-09-18 一种夹层加热玻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6185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58203A (zh) * 2020-11-06 2021-02-12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加热夹层玻璃
CN113966021A (zh) * 2021-11-05 2022-01-21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单片加热玻璃
CN114536889A (zh) * 2022-02-16 2022-05-27 浙江希维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透明电加温器件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5557A (zh) * 1998-12-25 2000-09-06 菲格拉株式会社 具有发热功能的透光性板材及使用该板材的系统
CN1795703A (zh) * 2003-05-28 2006-06-28 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设有加热层的多层元件
CN101283626A (zh) * 2005-06-30 2008-10-08 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改善了视觉舒适度的层状加热玻璃窗
CN106489296A (zh) * 2014-06-12 2017-03-08 旭硝子欧洲玻璃公司 加热的玻璃面板
CN107211506A (zh) * 2015-03-31 2017-09-26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带透明导电膜的基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5557A (zh) * 1998-12-25 2000-09-06 菲格拉株式会社 具有发热功能的透光性板材及使用该板材的系统
CN1795703A (zh) * 2003-05-28 2006-06-28 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设有加热层的多层元件
CN101283626A (zh) * 2005-06-30 2008-10-08 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改善了视觉舒适度的层状加热玻璃窗
CN106489296A (zh) * 2014-06-12 2017-03-08 旭硝子欧洲玻璃公司 加热的玻璃面板
CN107211506A (zh) * 2015-03-31 2017-09-26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带透明导电膜的基板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58203A (zh) * 2020-11-06 2021-02-12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加热夹层玻璃
CN113966021A (zh) * 2021-11-05 2022-01-21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单片加热玻璃
CN113966021B (zh) * 2021-11-05 2022-07-19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单片加热玻璃
CN114536889A (zh) * 2022-02-16 2022-05-27 浙江希维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透明电加温器件的制备方法
CN114536889B (zh) * 2022-02-16 2023-01-03 浙江希维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透明电加温器件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61858B (zh) 2021-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61858B (zh) 一种夹层加热玻璃
JP5905467B2 (ja) 加熱可能な被覆を有する透明ペイン
US8405901B2 (en) Switchable glazings
JP5600364B2 (ja) 加熱可能なコーティングを備える透明窓ガラ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573846B2 (en) Transparent window with a heatable coating and low-impedance conducting structures
US5099105A (en) Electrically heated automobile glazing with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decorative frame
US11559969B2 (en) Laminated glas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18038172A1 (ja) サイドガラス
CN110549993A (zh) 一种可电加热的玻璃窗
CN106489296B (zh) 加热的玻璃面板
KR102020846B1 (ko) 개선된 열 분포를 가지는 가열 가능한 적층 차량 창
US11440294B2 (en) Heatable glazing
CN113454039A (zh) 装配玻璃单元及其生产方法
JP2021510667A (ja) 車両用ウィンドウ上の電気的接続のためのコーティング削除
EP3911528A1 (en) Conductive busbar for electrical connection on vehicle window
JP7245262B2 (ja) 堅牢性を高めるためのセグメントを有する長いバスバー
CN105376883A (zh) 带有通讯窗无膜层区域可均匀电加热的汽车夹层玻璃
US20240163979A1 (en) Vehicle window assembly
JP7029945B2 (ja) 合わせガラス
CN113709927A (zh) 镀膜加热玻璃
JP4277376B2 (ja) 通電加熱ガラス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12356642B (zh) 一种电加热夹层玻璃
WO2018203563A1 (ja) 合わせガラス
CN105338671A (zh) 带有通讯窗加热组件设有导电端子的电加热汽车玻璃
CN112469155B (zh) 一种电加热玻璃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08

Address after: 201814 Shanghai Jiading District city Anting Town Park Road No. 588

Patentee after: FUYAO GROUP (SHANGHAI) AUTOMOBILE GLASS Co.,Ltd.

Address before: 350301 zone 2, Fuyao Glass Industrial Zone, Honglu Town, Fuqing City,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