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539C - 婴儿托座 - Google Patents

婴儿托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539C
CN1105539C CN96113411A CN96113411A CN1105539C CN 1105539 C CN1105539 C CN 1105539C CN 96113411 A CN96113411 A CN 96113411A CN 96113411 A CN96113411 A CN 96113411A CN 1105539 C CN1105539 C CN 110553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by
back cushion
support
seat
cushion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134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820A (zh
Inventor
片冈幸代
柿本由纪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licakasai K K
Aprica Kassai KK
Original Assignee
Alplicakasai K 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0723215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13045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licakasai K K filed Critical Alplicakasai K K
Publication of CN11548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8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53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53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DFURNI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
    • A47D15/00Accessories for children's furniture, e.g. safety belts or baby-bottle hol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DFURNI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
    • A47D13/00Other nursery furniture
    • A47D13/02Baby-carriers; Carry-cots
    • A47D13/025Baby-carriers; Carry-cots for carrying children in seated posi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DFURNI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
    • A47D13/00Other nursery furniture
    • A47D13/02Baby-carriers; Carry-cots
    • A47D13/029Baby-carriers with waist-belt onl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ediatric Medicine (AREA)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Portable Outdoor Equipment (AREA)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 Buck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呈腰带状戴在腰部的婴儿托座,包括一由使用者戴在腰部的腰带,以及按照在腰带上并位于从使用者腹部伸出的位置上的支承件,从而在该支承件上形成一容纳婴儿臀部的座位表面。为了稳定托住婴儿,同时使婴儿保持在一个良好的姿势,在支承件上设置从座位表面竖起的靠垫壁,使该靠垫壁用于后边被支承的婴儿的后背或放在前边被支承的婴儿双腿间。靠垫壁的前表面呈T形,靠垫芯可旋转地安装在支承件上。

Description

婴儿托座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婴儿托座,这种托座以腰带的形式穿戴在身上,它包括一个形成放置婴儿臀部的座位表面的支承件,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以稳定婴儿的姿势。
(2)背景技术
例如,公开号为4-46619(1992)的日本实用新型专利揭示了一个对本发明有参考价值的婴儿托座。该婴儿托座包括一个形成容纳婴儿臀部的座位表面的支承件,该支承件装在使用者戴在腰部的腰带上。此外,该婴儿托座包括一根从座位表面的前部延伸的腰带,以便使使用者把该腰带戴在腰部,从而托住婴儿。因此,使用者能稳当地用婴儿托座携带婴儿,从而防止婴儿掉下来。
然而,为了用上述的腰带能稳定地托住婴儿,防止婴儿掉下来,使用者在腰部戴上腰带的同时还必须抱着婴儿。腰带是不能自己支持的,没有使用者的帮助,它不能托住婴儿。
因此,使用者的一只手通常受腰带的牵制,使用者在托住婴儿的同时不能自由地使用两只手。
此外,腰带较容易任意变形。所以,根据使用者手的位置,迫使婴儿处在一个不利的非自然的姿势。
(3)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个能解决上述问题的婴儿托座。
本发明所指的婴儿托座包括使用者戴在腰部的腰带和形成一个容纳婴儿臀部的座位表面的支承件,该支承件安装在腰带上,并从使用者的腹部延伸。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支承件上设置一个从座位表面竖起的靠垫壁。
根据本发明,靠垫壁可从座位表面竖起,从而可避免婴儿的臀部滑离座位表面。因此,可防止婴儿从支承件上掉下。
此外,靠垫壁可装有一个刚度足够的芯子或能自己支持的类似物,从而不需要使用者的帮助就有上述的功能。因此,例如,使用者可自由地用双手去迅速对付危急事件,从而提高了安全性能。
此外,由于有了靠垫壁,就能保护婴儿的脊骨免遭畸形弯曲,从而能使婴儿经常性地保持在一个良好的姿势。所以,本发明能提供一种有助于婴儿身体健康的婴儿托座。
根据本发明,靠垫壁最好可旋转地安装在支承件上,以便能有选择地采用分别沿座位表面延伸和从座位表面竖起的状态。有了这种结构,婴儿托座的体积由于当婴儿不坐在支承件上时靠垫壁可置于沿座位表面延伸的状态而有所减小,从而进一步改进了婴儿托座的携带性能。另一方面,在使用靠垫壁的时候,可通过简单地旋转靠垫壁立即把靠垫壁置于使用状态。
靠垫壁还可从支承件上取下,以便靠垫壁不用的时候能达到上述减少婴儿托座体积的目的。
当靠垫壁可旋转地安装在支承件上时,婴儿托座还可包括:一驱动靠垫壁并旋转该靠垫壁,使它从座位表面竖起的弹性件;以及一抵住弹性件的弹性把靠垫壁保持在沿座位表面延伸的接合件。由于这种结构,当取消接合件的接合时,靠垫壁就能自动地竖起,从而提高了婴儿托座的可操作性。
靠垫壁的高度也可控制。由于靠垫壁高度的这种可控制性,靠垫壁的高度可随着婴儿的成长而改变,从而就可避免由于考虑到婴儿成长使靠垫壁过高而造成的那种不必要庞大的婴儿托座。
此外,靠垫壁的水平位置也可调节。在这种情况下,靠垫壁的位置随着婴儿成长可以调节。
靠垫壁最好有一个T形前表面。在这种情况,就可有两种状态,即一种是托住面对着靠垫壁的婴儿,使婴儿背着大人,另一种是托住背对着靠垫壁的婴儿,使婴儿面对使用者,而没有任何问题。换句话讲,这种T形靠垫壁的上部有一个比较宽的表面,以托住婴儿,从而当婴儿面对靠垫壁坐着时,允许婴儿的腿自然放置。
此外,靠垫壁上表面的两端最好朝使用者弯曲。在这种情形下,靠垫壁能进一步与婴儿的身体配合,以便能更加稳固地支承婴儿。
在座位表面和靠垫壁中,至少与婴儿身体接触的范围最好装上一第一软垫层、一弹性系数比第一软垫层大并在第一软垫层后面的第二软垫层和一弹性系数比第二软垫层大并在第二软垫层后面的第三软垫层。由于这种包含三层软垫的软垫结构,基本上在通常状态下只有第一软垫层变形,以便为婴儿提供较佳的触觉,而第二和第三软垫层依次作为防强冲击的吸振垫,从而具有高度可靠的吸振能力,以进一步提高婴儿托座的安全。
当支承件包括一具有沿座位表面延伸的上表面和沿使用者腹部延伸的后表面的、以保持本发明的支承件形状的支承芯时,腰带最好有一通过支承芯前表面的前带部分,使该前带部分固定于支承芯。在这种情况下,前带部分托起支承芯的前部而不让它下移,从而,就可使座位表面保持在一基本水平的状态,也就不会使支承芯的后表面与使用者的腹部强烈接触。所以,能有效避免压着使用者,并防止支承件随便移动。
根据本发明,比较好的是腰带除前带部分之外还包括一通过支承芯后表面的后带部分,使前后带在支承芯的两侧彼此连接。由于这种结构,在前带部分的位置得到进一步稳定的同时,提高了支承芯的稳定性,所以,前带部分能有效地体现上述功能。
为了效果更好,在本发明中,选择前带部分在支承芯前表面的高度比后带部分在支承芯后表面的高度要低。由于这种结构,前带部分所具有的功能能进一步有效地作用于支承芯,以抬起支承芯的前部。
靠垫壁的宽度可以调整。从而,随着婴儿的成长来调整靠垫壁的宽度,从而就可避免由于考虑到婴儿成长使靠垫壁过宽而造成的那种不必要庞大的婴儿托座。
本发明的婴儿托座还可包括一曲面成形件,该曲面成形件在靠垫壁与座位表面之间形成的一内角部分上沿婴儿的臀部形成一曲面。由于这种曲面成形件,在为婴儿提供最佳触觉时,可进一步稳定婴儿的臀部。
(4)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婴儿托座1的总体外观立体图;
图2是与图1对应的立体图,图中的靠垫壁7已从座位表面6竖起;
图3是与图1对应的立体图,图中的靠垫壁7已从座位表面6竖起,且有一个已拉出的支承带25;
图4示出了在图1所示的婴儿托座1上保持婴儿4背朝外的情形;
图5是与图4对应的示意图,它示出了在图2所示的婴儿托座1上保持婴儿4背朝外的情形;
图6是与图4对应的示意图,它示出了在图2所示的婴儿托座1上保持婴儿4面朝外的情形;
图7是与图4对应的示意图,它示出了在图3所示的婴儿托座1上保持婴儿4背朝外的情形;
图8是一个侧视图,它示出了婴儿托座1的支承件6和靠垫壁7的内部结构;
图9是与图8对应的侧视图,它示出了从座位表面5竖起的靠垫壁7’
图10是一主视图,它示出了一存放在支承件6内的支承芯10和一腰带3;
图11是一俯视图,它示出支承芯10和腰带3;
图12是沿图9中XII-XII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13A是一个侧面示意图,它示出了被靠垫壁7支承着的婴儿4脊骨38的情况;
图13B是一个侧面示意图,它示出了没有被靠垫壁7支承的婴儿4脊骨38的情况;
图14是一个剖面图,它示出设置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婴儿托座上的支承件6的部分座位表面5;
图15是一个侧视图,它示出在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婴儿托座中的靠垫芯16和覆盖件13;
图16是一侧剖视图,它示出在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婴儿托座中的靠垫芯16和支承芯10a;
图17是一后剖视图,它示出图16中的靠垫芯16和支承芯10a;
图18是一主视图,它示出设置在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婴儿托座上的支承件6a和靠垫壁7a;
图19是一沿图18的XIX-XIX线截取的剖面图;
图20是一仰视图,它示出图18中的支承件6a和靠垫壁7a;
图21是一侧视图,它示出设置在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婴儿托座上的支承芯10和腰带3a;
图22是一主视图,它示出一设置在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婴儿托座中的靠垫壁7b;
图23是一沿图22的XXIII-XXIII线截取的剖面图;
图24是一沿图22的XXIV-XXIV线截取的剖面图;
图25是一立体图,它示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部分婴儿托座1;
图26是一立体图,它示出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部分婴儿托座1;
图27是一个与图26对应的立体图,它示出图26中的婴儿托座1a的宽度缩小后的靠垫壁7c;以及
图28是一立体图,它从另一角度示出图27所示状态的部分婴儿托座1a。
(5)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12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婴儿托座1。图1至3是婴儿托座1整体外观的立体图,它们分别示出了婴儿托座1的几种典型的状态。另一方面,图4至7分别示出了使用婴儿托座1的几种典型方式。
参阅图1至3和4至7。婴儿托座1包括一使用者2戴在腰部的腰带3和一支承件6,该支承件构成一个容纳婴儿4臀部的座位表面,该支承件安装在腰带3上,其位置伸出使用者2的腹部。此外,在支承件6上设置一从座位表面5竖起的靠垫壁7,作为本发明的特征结构。
根据此实施例,靠垫壁7的前表面为T形。该靠垫壁7可旋转地安装在支承件6上。因此,靠垫壁7可分别选择如图1和4所示的沿座位表面5延伸的状态和如图2、3和5至7所示的从座位表面5竖起的状态。从座位表面5竖起的靠垫壁7与座位表面的夹角例如约为100°。
下面结合图1至7和图8至12比较详细地描述婴儿托座1。
图8和9是示出支承件6内部结构的侧视图。最好用一个袋子8覆盖支承件6。在该袋子8的内部形成一适当的空间,使具有适当形状的支承件6的支承芯10可存放于该空间内。例如,支承芯10由泡沫树脂模制而成,这种材料尽管轻,但具有足够的刚度。支承芯10有一个与座位表面5平行延伸的上表面11和一个沿使用者2的腹部延伸的后表面12,使得当支承件6与使用者2的腹部接触时,在座位表面5上保持一个基本水平的平面。支承芯10的上表面11和后表面12彼此最好以例如约100°的钝角交叉。图10和11也示出了支承芯10。
例如由硬树脂制成的覆盖件13固定在支承芯10的上表面11上。在覆盖件13的前端有一支架14,使穿过该支架的一轴15可旋转地支承靠垫芯16,以保持靠垫壁7的形状。当靠垫壁7竖起时,部分靠垫芯16与部分支架14接触,从而构成靠垫芯16的旋转终端。例如,为靠垫壁7提供足够刚度的靠垫芯16由硬树脂制成。所以,靠垫壁7能相对于支承件6可旋转地支承着。覆盖件13可与支承芯10一体模制而成,也可插入模制支承芯10的一模具。
围绕上述轴15设置一扭簧17。该扭簧17驱动靠垫壁7旋转,使之从座位表面5上竖起。也可用盘簧或其他弹性件例如橡皮件来替代扭簧17。
为了使如上所述的受扭簧17驱动而要竖起的靠垫壁7抵住该扭簧17的弹性而保持在沿座位表面延伸的状态,设置一对搭扣18和19。搭扣18装在从靠垫壁7伸出的一带子20的一端部,而另一搭扣19装在另一个从支承件6伸出的带子21的端部。当搭扣18如图8所示与搭扣19相扣时,靠垫壁7抵抗扭簧17的弹性而保持在沿座位表面5延伸的状态。可用其他止动件例如立绒紧固件来替换搭扣18和19。
上述袋子8中的空间9的大小除了能放置支承芯10之外,还能存放物品。该空间9用来存放小物品,例如手帕、薄纸等等。如图1至3所示,在袋子8上设置有可打开的拉链22、23和24,以方便存取小物品。
如图3和7所示,婴儿托座1还包括一支承带25。当该支承带25不用时存放在袋子8的空间9中。另一方面,从拉链22与23之间的开口26拉出支承带25。支承带25形成一个完整的环,在支承带25的底部有一个宽度比较宽的靠垫部件27。此外,在靠垫部件27的附近有一桥接带子28,使支承带25的各个侧部彼此相连。支承带25的有效长度最好是可调的,为此设置一长度调节机构29,该机构在图中没有详细示出。
图10和图11分别是示出支承件6、尤其是支承芯10与腰带3之间的关系的主视图和俯视图。腰带3包括各自经过支承芯10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前带部分30和后带部分31。前后带部分30和31在支承芯10的两侧彼此相连。
前带部分30是通过例如粘结剂或铆钉(图未示出)固定在支承芯10前表面比较高的部位。这样,在支承芯10的前侧用前带部分30固定支承芯10,从而稳定支承芯10的位置,以防止座位表面5倾斜、使得其前部不必要的下降。所以,座位表面5能合适地保持在水平状态。而后带部分31可固定于支承芯10上,也可不固定。
在腰带3的相应端部装上彼此相扣的带扣32和带插塞33,当使用者2把腰带3戴到腰部时,使它们彼此接合。如图10所示,插塞33可装在腰带3的任何位置,因此,该插塞33具有调节腰带3有效长度的功能。或者,用其他种类的带接合件来代替带扣32和带插塞33。
虽然在这个实施例中,后带部分31为腰带3的基本部分,使带扣32和带插塞33装在后带部分31的两端,前带部分30的两端与后带部分31相连,但是也可反过来,前带部分30作为腰带3的基本部分,使带扣32和带插塞33分别装在前带部分30的两端,而后带部分31的两端与前带部分30相连。此外,前后带部分30和31可以一起伸向带扣32和带插塞33的位置。另外,腰带3可只有前带部分30,而没有后带部分31,带扣32和带插塞33分别装在前带部分30的端部。
再参阅图8和9,分别用软垫34、35和36覆盖覆盖件13的上表面和靠垫芯16的两侧表面。这些软垫34、35和36由例如尿脘泡沫或棉花制成。袋子8罩在软垫34的外面,软垫使婴儿坐在座位表面5上时感觉柔软。图12也示出了软垫35和36以及靠垫芯16。图12是沿图9中的XII-XII线截取的侧视剖面图。用一靠垫壁7的表面层37覆盖软垫35和36,使靠垫壁7两侧表面具有柔软触觉的性能。
从图12中可清楚地知道,靠垫壁7上表面两端部弯向使用者2。这样,靠垫壁7与婴儿4的身体能配合得更好,能更加安全地支承婴儿4。尽管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上述弯曲的形状由软垫35和36来提供,但另外,也可弯曲靠垫芯16的两端部来提供靠垫壁7的弯曲形状。
下面描述使用该婴儿托座1的一个方法。图4和7分别示出了婴儿托座1的典型使用方法。图1至3所示的婴儿托座1的每一种状态与图4至7所示的婴儿托座1的每一种使用方法相对应。
当使用者简单地穿戴上婴儿托座1时采用图1所示状态。在这种状态中,靠垫壁7倾斜至沿座位表面5延伸,以减少婴儿托座1的体积。搭扣18和19如图8所示彼此相扣,使靠垫壁7保持这种状态。
在上述状态中,支承件6可用作后边托住婴儿4的暂时支撑。在这种情形下,把婴儿4的臀部放置在靠垫壁7上时,其外表面覆盖有软垫36的靠垫壁7可使婴儿4感觉柔软。
反之,如图2所示,当搭扣18和19彼此脱开时,靠垫壁7从座位表面5上竖起。在这种状态,支承件6如图5所示那样用作后边托住婴儿4的支撑,或者如图6所示那样用作前边托住婴儿的支撑。在这种情况下,图5所示状态的靠垫壁7为婴儿4提供靠背面,而在图6所示状态的靠垫壁7用作婴儿4双腿间的定位装置。前表面如以上所述为T形的靠垫壁7的上部能为支承婴儿4提供比较宽的表面,同时又能使如图6所示的面对靠垫壁7而坐的婴儿4的双腿自然放置。
上述图5和6所示的每一种方法的使用最好限制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当在较长的时间用这种婴儿托座1来支承婴儿4时,如图3所示从支承件6中拉出支承带25,如图7所示,婴儿4被背朝外放置在支承件6上,使用者2把支承带25戴在肩上。从而除靠垫壁7之外还可借助支承带25以及靠垫部件27和设置在支承带25上的桥接带部分28,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安全地托住婴儿4。
在图4至7的任何一种状态中,使用者2把其至少一只手放在婴儿4的身上是比较适当的,以增加婴儿4的安全。
图13A和13B是侧视图,它们分别示出了被靠垫壁7支承着的(图13A)和不被靠垫壁7支承着的(图13B)的婴儿4脊骨38。当如图13B所示不用靠垫壁时,除非使用者2或婴儿的监护人十分注意婴儿4的姿势,否则,婴儿4的脊骨38会异常弯曲,严重影响婴儿4的健康。反之,当如图13A所示用靠垫壁7支承婴儿4的后部时,脊骨38得到保护而不会异常弯曲,婴儿可方便地保持在一个良好的姿势。此外,靠垫壁7还具有防止婴儿4的臀部滑离座位表面5的功能,从而,婴儿4的臀部能稳定地坐在座位表面5上。
图14至28分别示出本发明其它实施例。参阅图14至28,与图1至13中相对应的零部件用相同的编号表示,在此省略重复的描述。
图14是一个剖面图,它示出了座位表面5和与此有关的部分结构。在此实施例中,用三层结构代替了上述实施例的软垫34,这三层结构由第一软垫层39、在第一软垫层39下面的第二软垫层40和在第二软垫层40下面的第三软垫层41组成。第二软垫层40的弹性系数比第一软垫层39的大,而第三软垫层41的弹性系数又比第二软垫层40的大。更具体地讲,第一、第二和第三软垫层39、40和41所采用的材料分别是尿脘泡沫、尿脘屑和聚乙烯珠形泡沫的组合物,棉花、尿脘泡沫和聚苯乙烯泡沫的组合物,棉花、尿脘泡沫和尿脘屑的组合物,或类似组合物。
根据这种包括三层软垫39、40和41的软垫结构,在通常状态下基本上只有第一软垫层39变形,以便为婴儿提供较佳的触觉,而第二和第三软垫层40和41依次作为防强冲击的吸振垫,从而具有高度可靠性的吸振能力,以进一步提高婴儿托座的安全。
上述三层结构也能用于装在靠垫壁7的软垫35和36(见图8、9和12),从而能得到类似于上述的效果,尽管该结构没有示出。
如图15所示,可设置使靠垫芯16和覆盖件13相互连接的张紧带42,以便可靠而坚固地限定被竖起的靠垫芯16的旋转终端。用铆钉43和44把张紧带42的两端分别装在靠垫芯16和覆盖件13上。
另方面如图16和17所示,靠垫芯16可水平移动,从而可控制靠垫壁7的水平位置。即,装有靠垫芯16的覆盖件13a可沿支承芯10a的上表面11a水平移动,移动结束后用一螺栓45固定覆盖件13a。
因此,靠垫壁7的水平位置是可控制的,所以,随着婴儿的成长来调整靠垫壁7的位置。按照这实施例,松开螺栓45,可从一支承件上取下靠垫壁7。当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不用靠垫壁7时,可取下该靠垫壁7,以进一步减少婴儿托座的体积。
如图18至20所示,靠垫壁7a可相对于支承件6a垂直移动,以便控制靠垫壁7a的高度。图18、19和20分别是主视图、沿图18中的XIX-XIX线截取的剖面图和仰视图。
参阅图18至20,在支承件6a的前端有一个垂直通过其的导向孔46,以便使由靠垫壁7a向下伸出的导向腿部47可在该导向孔46中垂直滑动。在导向腿部47的中心有一个可弹性变形的接合件48,在接合件48上形成一接合凸起49。另一方面,与接合凸起49对应的位置上,在支承件6a上垂直设置多个例如两个接合孔50和51。因此,只要把接合凸起49插入接合孔50和51中的一个,就能调整靠垫壁7a的高度。
由于靠垫壁7a的高度可以控制,靠垫壁7a的高度可随婴儿的成长而改变,从而就可避免由于考虑到婴儿成长使靠垫壁过高而造成的那种不必要庞大的婴儿托座。
上述接合孔50和51最好朝其外侧成锥形,同时接合凸起49也最好是成锥形。从而,简化接合凸起49脱离接合孔50或51的操作,同时,也方便了接合凸起49与接合孔50或51的接合。
在这个实施例中,靠垫壁7a可从支承件6a中取下。因此,与上述实施例相似,当靠垫壁7a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不用时,可去下靠垫壁7a,以进一步减少婴儿托座的体积。
图21是一个侧视图,它示出了一支承芯10和一腰带3a。腰带3a具有各自通过支承芯10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前带部分30a和后带部分31a。与上述前后带30和31相似,这些前后带30a和31a在支承芯10的两侧彼此相连。
根据该实施例,前带部分30a经过支承芯10前表面的比较低的部位,在支承芯10前表面的该前带部分30a的高度选择得比支承芯10后表面上的后带部分31a的低。
由于前带部分30a高度的这种选择,由前带部分30a施加的抬起支承芯10前端的力就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因此,其前带部分30a就能更加有效地使座位表面保持在一个基本水平的位置。
如图22至24所示,靠垫壁7b的宽度也可调。图22是靠垫壁7b的主视图,图23和24分别是沿22中的XXIII-XXIII线和XXIV-XXIV线截取的剖面图。
参阅图22至24,靠垫壁7b包括从座位表面5竖起的竖起部分52和分别从竖起部分52朝两侧延伸的翼部53和54。竖起部分52有一个在其两侧开口的通槽55。翼部53和54的一部分可分别插入通槽55,以分别在图22中用实线和双点划线表示的位置之间移动,并保持这种状态。借助这种移动能改变靠垫壁7B的宽度。
上述竖起部分52和翼部53和54由例如模制树脂制造。翼部53和54设置有由于树脂材料的弹性而可弹性变形的接合件56和57,在这些接合件56和57上又分别形成接合凸起58和59。另一方面,在与接合凸起58相对应的位置,竖起部分52设置有多个例如两个彼此横向成一直线排列的接合孔60和61,以及在与接合凸起59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多个例如两个彼此横向成一直线排列的接合孔62和63。
因此,当接合凸起58和59分别与接合孔60和62接合时,靠垫壁7b可保持在图22中用实线表示的宽度较窄的状态。反之,当接合凸起58和59分别与接合孔61和63接合时,靠垫壁7b可保持在图22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宽度较宽的状态。
所以,当靠垫壁7b的宽度变得可调时,随着婴儿的成长可调节靠垫壁7b的宽度,从而就可避免由于考虑到婴儿成长使靠垫壁过宽而造成的那种不必要庞大的婴儿托座。
上述接合孔60至63最好朝其外侧成锥形。从而,简化接合凸起58和59脱离接合孔60至63的操作。
如图25所示,在靠垫壁7与座位表面5之间形成的一内角部位可设置一沿婴儿的臀部形成一曲面的弯曲表面成形件64。图25是一个立体图,该图从靠垫壁7的后面示出了一部分婴儿托座1。
参阅图25,曲面成形件64由柔软的纺织品或类似片材制成,并构成一个包容靠垫壁7上端部的袋子部分65。在与袋子部分65相对的曲面成形件64的一端,不影响带子21地设置两个凸起物(tongue)66和67,在这些凸起物66和67上分别设置搭扣68或69。另一方面,在袋子8上设置分别与这些搭扣68和69可分离地相扣的搭扣(图未示)。
图25所示的曲面成形件64的安装状态用在图5或7所示的使用方式中。在这种使用方式中,曲面成形件64沿婴儿4的臀部形成一曲面,因此,这种使婴儿感觉良好的接触使婴儿的臀部更加稳定。而在图4的使用方式中,曲面成形件64被靠垫壁7折叠起来。为了使搭扣18和19的接合如图8所示状态,曲面成形件64的袋子部分65设置有一孔(图未示),使使用者能拉出带子20。然而,在图6的使用方式中,比较宽的曲面成形件64最好取下,以免压着婴儿4的双腿分叉处。
图26至28示出了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婴儿托座1a。图26至28所示的婴儿托座1a包括:一宽度可调整的靠垫壁7c,两个与上述曲面成形件64相对应的曲面成形带70和71。
靠垫壁7c包括一从座位表面5竖起的竖起部分72和分别从竖起部分72两侧延伸的翼部73和74。从图26和27中可以了解到,翼部73和74分别通过铰链75和76可旋转地连接到竖起部分72,从而靠垫壁7c的宽度是可调的。竖起部分72和翼部73和74由例如树脂制成,铰链75和76可由这种树脂的薄的部分构成。
为了使翼部73和74保持在如图26所示的从竖起部分72两侧延伸的状态,采用如下的结构,例如:
使翼部74的结构运动,一能轴向移动、从侧向伸出的杆77(双点划线表示)固定在竖起部分72中,如图28所示。杆77有一个操作把手,该杆77穿过竖起部分72中的一槽79,可以在该槽79中移动。另一方面,翼部74有一个用于接纳伸出状态的杆77的孔80。在使翼部74成为从竖起部分72侧向延伸状态的同时,操作圆形把手78,使杆77插进孔80中,从而保持这种延伸状态。
通过一个基本类似于上述翼部74的结构,另一翼部73也保持在从竖起部分72侧向延伸的状态。图28示出分别与圆形把手78和槽79相对应的圆形把手81和槽82。
曲面成形带70和71分别连接在翼部73和74与带子8后表面之间。这些曲面成形带70和71在图26所示的状态中沿婴儿的臀部延伸,从而,在为婴儿提供较佳接触的同时能稳定地托住婴儿。图26所示状态用于图5或7所示的使用方式。在这种状态中,通过婴儿重量作用之下的曲面成形带70和71而对翼部73和74施加拉力的同时,翼部73和74由于上述杆77等构件的作用而能够保持从竖起部分72侧向延伸的状态。
另方面,图27和28所示的状态用在图4所示的使用方式中。在这种状态,曲面成形带70和71基本上沿竖起部分72和座位表面5延伸,不会压着婴儿4的双腿分叉处。
虽然上面结合附图所示的一些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变更。
虽然在每一个图示实施例中的支承件6覆盖有袋子8,使支承芯10藏于该袋子8中,但也可由支承芯本身形成支承件,无需再使用袋子。
虽然靠垫壁7有T形前表面,但该前表面也可为其他的形状。虽然选择T形的靠垫壁7分别用于两种状态,即如图5和7所示后边支承婴儿4的状态和如图6所示前边支承婴儿4的状态,但当婴儿托座专用于后边托住婴儿时,也可选择整个宽度都比较宽的靠垫壁7。反之,当婴儿托座专用于前边托住婴儿时,可选择整个宽度都比较窄的靠垫壁7。

Claims (13)

1.一种婴儿托座,它包括一使用者戴在腰部的腰带(3,3a)和一支承件(6,6a),该支承件构成一个容纳婴儿臀部的座位表面(5),该支承件安装在所述腰带(3,3a)上,位于从使用者2的腹部伸出的位置上,
所述支承件(6,6a)设置有从所述座位表面(5)竖起的和支承在所述座位表面上的靠垫壁(7,7a,7b,7c),以直接支承婴儿,
所述靠垫壁(7)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支承件(6)上,以便能有选择地采用分别沿座位表面(5)延伸和从座位表面(5)竖起的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托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在使所述靠垫壁(7)从所述座位表面(5)竖起方向驱动所述靠垫壁(7)的弹性件(17),以及一抵住所述弹性件(17)的弹性把所述靠垫壁(7)保持在沿所述座位表面(5)延伸的止动件(18,19)。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靠垫壁(7a)的高度是可控制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靠垫壁(7)的水平位置是可控制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靠垫壁(7,7a)可从所述支承件(6,6a)上取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靠垫壁(7)的前表面为T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靠垫壁(7a)的上表面的形状是使其两端朝接近所述使用者的方向弯曲。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托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座位表面(5)和所述靠垫壁(7)中,至少与所述婴儿身体接触的范围装上一第一软垫层(39)、一弹性系数比所述第一软垫层(39)大并在所述第一软垫层(39)后面的第二软垫层(40)和一弹性系数比所述第二软垫层(40)大并在第二软垫层(40)后面的第三软垫层(41)。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6)包括一具有沿所述座位表面(5)延伸的上表面(11)和沿所述使用者腹部延伸的后表面(12)的、以保持所述支承件(6)形状的支承芯(10),以及
所述腰带(3,3a)有一通过所述支承芯(10)前表面的前带部分(30,30a),
所述前带部分(30,30a)固定于所述支承芯(1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婴儿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带(3,3a)还包括一通过所述支承芯(10)后表面(12)的后带部分(31,31a),所述前带部分(30,30a)和所述后带部分(31,31a)在所述支承芯(10)的两侧彼此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婴儿托座,其特征在于,选择所述前带部分(30a)在所述支承芯(10)前表面上的高度比所述后带部分(31a)在所述支承芯(10)的所述后表面(12)上的高度要低。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靠垫壁(7b,7c)的宽度可调。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托座,还包括一曲面成形件(64,70,71),所述曲面成形件在所述靠垫壁(7,7c)与所述座位表面(5)之间形成的一内角部上沿所述婴儿的臀部形成一曲面。
CN96113411A 1995-09-11 1996-09-11 婴儿托座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553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32151/95 1995-09-11
JP232152/1995 1995-09-11
JP07232152A JP3130455B2 (ja) 1995-09-11 1995-09-11 乳幼児保持具
JP232151/1995 1995-09-11
JP232152/95 1995-09-11
JP23215195 1995-09-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820A CN1154820A (zh) 1997-07-23
CN1105539C true CN1105539C (zh) 2003-04-16

Family

ID=26530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134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5539C (zh) 1995-09-11 1996-09-11 婴儿托座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5711466A (zh)
EP (1) EP0761140B1 (zh)
KR (1) KR100212590B1 (zh)
CN (1) CN1105539C (zh)
AU (1) AU696981B2 (zh)
CA (1) CA2184323C (zh)
DE (1) DE69618874D1 (zh)
TW (1) TW3094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723444D0 (en) * 1997-11-07 1998-01-07 Sykes Bryan Improvements in child carrying aids
US6325259B1 (en) * 2000-05-13 2001-12-04 Arms Reach Concepts, Inc. Hip pouch baby carrier
US6390345B1 (en) * 2000-05-16 2002-05-21 Mattel, Inc. Multi-purpose travel bag with a multi-purpose strap
US6837406B2 (en) * 2002-02-08 2005-01-04 Christopher Sclafani Infant and small child carrier
FR2838033B1 (fr) * 2002-04-03 2005-05-06 Ampafrance Porte-bebe comprenant un siege a largeur de dossier reglable
JP4694167B2 (ja) * 2004-08-26 2011-06-08 コンビ株式会社 フード付き抱っこ具
US7614533B2 (en) * 2005-04-08 2009-11-10 Boal Kimi L Combination diaper bag and infant carrier
US7686195B2 (en) * 2006-04-05 2010-03-30 Bangert John G Child carrier
US7575136B2 (en) * 2006-04-20 2009-08-18 Anne Kernkamp Child carrier belt
US20080087694A1 (en) * 2006-10-12 2008-04-17 Audra Meng Hands-free baby carrier
US20090032558A1 (en) * 2007-07-31 2009-02-05 Johnson Outdoors Inc. Baby Carrier
ITUD20080178A1 (it) * 2008-07-29 2010-01-30 Sergio Burelli Attrezzatura per il trasporto di bambini
US8464919B1 (en) * 2009-06-22 2013-06-18 Lee M. Goozdich Infant carrier
US20140231472A1 (en) * 2013-02-21 2014-08-21 Steve Cha Strap-on child carrier with support seating element
KR200473013Y1 (ko) * 2013-11-27 2014-06-27 이진섭 힙시트 캐리어 세트
US9848713B2 (en) * 2014-01-10 2017-12-26 Gold, Inc. Convertible infant carrier
US9113722B1 (en) 2014-02-04 2015-08-25 Mariko Ueno Waist-mounted baby harness
DE202014100614U1 (de) * 2014-02-12 2014-05-20 Cybex Gmbh Tragevorrichtung für ein Baby oder Kleinkind
US9314113B1 (en) * 2015-01-15 2016-04-19 Lisbeth Hals Lehan Child carrier having adjustable seat coupling
ITUA20161585A1 (it) * 2016-03-11 2017-09-11 Artsana Spa Marsupio porta bebè.
KR101829876B1 (ko) * 2017-07-03 2018-02-20 주식회사 아이엔젤 유아용 캐리어
US10271665B1 (en) * 2017-07-21 2019-04-30 Teresa M. Tito Backpack with protective shell for safely transporting a child
US10716411B2 (en) 2017-09-13 2020-07-21 Diono, Llc Adaptable child carrier system
US10986911B2 (en) 2018-09-18 2021-04-27 Blue Box Toy Factory Limited Backpack carrier
KR102322421B1 (ko) * 2021-04-02 2021-11-05 남지영 아기용 폴딩 힙시트
US20230389678A1 (en) * 2022-06-03 2023-12-07 Young SEO Lift Assist Work Belt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215795A (fr) * 1958-11-18 1960-04-20 Porte-bébé
US4458834A (en) * 1982-09-27 1984-07-10 Rosen Joyce B Infant carrier
JPH02124107A (ja) * 1988-11-02 1990-05-11 Echo Sangyo:Kk 幼児抱接用具
US4915277A (en) * 1989-02-27 1990-04-10 Larreategui Fred E Child holder
JPH0446619A (ja) * 1990-06-12 1992-02-17 Toshiba Corp 全連続式冷間圧延機入側ブライドルの制御装置
JP2521160Y2 (ja) * 1990-10-08 1996-12-25 すみ子 山口 ウエストバッグ兼用幼児抱き具
GB2260687A (en) * 1991-10-23 1993-04-28 Lin Min Chao Multipurpose bag and baby carrier
US5205450A (en) * 1991-11-12 1993-04-27 Derosier Daniel P Child carrier
US5509590A (en) * 1994-05-12 1996-04-23 Waco Corporation Collapsible baby carrier device
AU1132095A (en) * 1995-01-23 1996-08-01 Mammy Art Co., Ltd Front baby carrier and front-or-back baby carrier
US5492256A (en) * 1995-02-01 1996-02-20 Ive; Ronald A. Infant hip carrier with storage capabilit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696981B2 (en) 1998-09-24
DE69618874D1 (de) 2002-03-14
KR100212590B1 (ko) 1999-08-02
EP0761140A1 (en) 1997-03-12
CN1154820A (zh) 1997-07-23
CA2184323C (en) 2000-03-14
KR970014642A (ko) 1997-04-28
EP0761140B1 (en) 2002-01-30
US5711466A (en) 1998-01-27
TW309415B (zh) 1997-07-01
CA2184323A1 (en) 1997-03-12
AU6425396A (en) 1997-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539C (zh) 婴儿托座
US5918933A (en) Body support
US7644990B2 (en) Body support device for sleeping in a seated position
JP5827008B2 (ja) 運搬具
AU766319B2 (en) Juvenile safety car seat, protector, protector for child-care instrument, child-care instrument and bed for neonate
US7261374B2 (en) Arm support cushion
US8419128B1 (en) Car seat insert with elastic under-body panel
US7676871B1 (en) Pillow assembly with adjustable girth and elastic center panel
US7841657B2 (en) Cushion for retaining posture of child and structure using same cushion
JP4823592B2 (ja) ベビーカー用クッション
KR101493031B1 (ko) 힙 시트 캐리어
US8556343B2 (en) Versatile seat liner
JP2010524605A5 (zh)
KR101426752B1 (ko) 유아용 침대
US7862115B1 (en) Protective device for developing infants
JP2021041160A (ja) 調整可能なボリュームのあるパデッドチェア
US8701231B2 (en) Secure fall-prevention mat
US20050225137A1 (en) Infant restraint systems and methods
CN213940357U (zh) 支撑结构及儿童载具
JP2004033529A (ja) 車椅子のシート
JP3130476B2 (ja) 乳幼児保持具
US7481490B2 (en) Foot and leg protector for infant seat bouncer
US10905251B2 (en) Baby seat and carrier system
US7011366B1 (en) Foot and leg protector for infant seat bouncer
KR102278113B1 (ko) 유아용 쿠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