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49744A - 印刷头以及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头以及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49744A
CN110549744A CN201910462462.8A CN201910462462A CN110549744A CN 110549744 A CN110549744 A CN 110549744A CN 201910462462 A CN201910462462 A CN 201910462462A CN 110549744 A CN110549744 A CN 1105497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end portion
lever
base end
print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6246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田岳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5497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974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2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impact or pressure on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22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impact or pressure on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ballistic, e.g. using solid balls or pell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2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impact or pressure on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23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impact or pressure on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print wires
    • B41J2/235Print head assemblies

Landscapes

  • Impac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印刷头以及印刷装置。在点击打式的印刷头中,在减少相对于杆的转动支点部的滑动阻力的同时,使杆的动作稳定。印刷头具备:针;杆,其顶端部与针连结;驱动部,其对杆进行驱动;支承部,其将杆的基端部支承成能够移动;按压弹簧,其以从杆设置预定的间隙的方式被配置,并在通过驱动部而对杆进行驱动时,对杆的基端部的移动进行限制。

Description

印刷头以及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头以及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一种经由墨带而将针击打在记录纸张上从而实施印刷的点击打式打印机。一般的点击打式打印机的印刷头通过驱动用线圈而对杆进行驱动,并且由杆使针突出,从而实施印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为了不使杆偏离,在印刷头上配置有对杆进行按压的支点按压弹簧。
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在通过按压弹簧而始终按压杆的转动支点的结构中,由于在杆的转动支点部产滑动阻力,因此,不容易实现杆的动作的高速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2819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点击打式的印刷头中,在减少相对于杆的转动支点部的滑动阻力的同时,使杆的动作稳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印刷头具备:针;杆,其顶端部与所述针连结;驱动部,其对所述杆进行驱动;支承部,其将所述杆的基端部支承成能够移动;限制部件,其以从所述杆设置预定的间隙的方式被配置,并在通过所述驱动部而对所述杆进行驱动时,对所述杆的基端部的移动进行限制。
另外,本发明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所述杆通过所述驱动部而被驱动,从而使所述针向第一方向进行移动,所述杆的基端部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进行移动,所述限制部件对所述杆的基端部向所述第二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
另外,本发明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所述限制部件具有:第一限制部,其相对于所述杆的基端部而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侧;第二限制部,其相对于所述杆的基端部而位于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通过所述第二限制部而对所述杆向基端部侧的移动进行限制。
另外,本发明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所述支承部具有支承面,所述支承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侧对所述杆的基端部进行支承,所述限制部件的所述第二限制部与所述支承面抵接。
另外,本发明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具有基台,所述基台被配置于相邻的所述杆之间,所述限制部件的所述第一限制部与所述基台抵接。
另外,本发明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所述杆的基端部具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限制部件对置。
另外,本发明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所述限制部件为,与所述杆的基端部抵接并进行弹性变形的弹性部件。
另外,本发明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印刷装置具备:印刷头;输送部,其对印刷介质进行输送,所述印刷装置通过所述输送部而对所述印刷介质进行输送,并通过所述印刷头而在所述印刷介质上进行印刷,所述印刷头具备:针;杆,其顶端部与所述针连结;驱动部,其对所述杆进行驱动;支承部,其将所述杆的基端部支承成能够移动;限制部件,其以从所述杆设置预定的间隙的方式被配置,并在通过所述驱动部而对所述杆进行驱动时,对所述杆的基端部的移动进行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印刷头的侧视图。
图3为印刷头的纵剖视图。
图4为表示印刷头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5为印刷头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
图6为印刷头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7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头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8为印刷头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第一实施方式
1-1.印刷装置的结构
对印刷装置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图1为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印刷装置1为,通过印刷头5并经由墨带2而将后述的针3击打在印刷介质4上从而实施印刷的点击打式打印机。印刷装置1具备印刷头5、和隔着印刷介质4而与印刷头5对置配置的压纸卷筒6。压纸卷筒6为通过未图示的输送电机的驱动力而进行旋转的压纸辊,并作为对印刷介质4进行输送的输送部而发挥功能。
在印刷装置1中,储存有墨带2,在印刷头5与压纸卷筒6之间安装有供给墨带2的墨带盒7。
印刷装置1具备由被配置于印刷装置1的主体右侧的右框架11a、和被配置于主体左侧的左框架11b构成的主体框架11。在右框架11a与左框架11b之间架设有导向轴10。导向轴10对搭载印刷头5的滑架9进行支承。
滑架9以可沿着向印刷介质4的纸宽方向延伸的导向轴10而进行往复移动的方式被安装,并使印刷头5在印刷介质4的纸宽方向上进行扫描。
1-2.印刷头的结构
图2为印刷头5的侧视图。
印刷头5在与压纸卷筒6对置的一侧具备机头21。如后文所述,在机头21的内部配置有针3,针3从机头21向压纸卷筒6突出,并将墨带2击打在印刷介质4上。另外,在印刷头5上,从与压纸卷筒6对置的一侧的相反侧安装盖体19。盖体19通过板簧23而被固定于印刷头5上。
图3为印刷头5的纵剖视图。图4为表示印刷头5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在图4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针3以及盖体19的图示。图5为印刷头5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并特别放大了杆18的附近并进行表示。
如图3所示,印刷头5具备由磁性材料构成的框架17、弹簧支架20、机头21以及基板24。基板24被固定于框架17上,机头21与基板24一起被固定于框架17上。另外,在框架17上,通过板簧23而固定有盖体19。板簧23与机头21卡合,并通过弹力而对盖体19的端面与弹簧支架20一起进行按压。
在框架17的中央部形成有开口,框架17在整体上具有厚壁的环形形状。在框架17的中央部的开口中,插入筒状的弹簧支架20。
筒状的弹簧支架20的内部空间与机头21的内部进行连通,在弹簧支架20以及机头21的内部收纳有针3。在机头21的内部,配置有对针3进行支承的机头引导件22。
印刷头5具备多个针3。在框架17上配置有对针3进行驱动的多个杆18,各个针3的基端部与杆18的顶端部18a连接。
印刷头5具备单独对杆18进行驱动的多个驱动部16。驱动部16具备被设置于框架17上的铁芯17a、和经由线圈架15a而被安装于铁芯17a上的线圈15。铁芯17a与磁性体的框架17一体设置。在框架17上,沿着框架17的圆周方向以预定的间隔而配置有多个铁芯17a,各个铁芯17a在框架17的宽度方向上位于中央部。
杆18被设置于与铁芯17a对置的位置。详细而言,如图5所示,杆18的顶端部18a到达弹簧支架20的开口,并与针3连结。另外,作为杆18的中央部的电枢部18b与铁芯17a对置,杆18的基端部18c到达框架17的外周附近。
另外,在弹簧支架20上,以与杆18对置的方式配置有螺旋弹簧20a。螺旋弹簧20a为压缩螺旋弹簧,并从框架17侧对杆18进行按压。
杆18能够以基端部18c为支点进行转动,在未与线圈15进行通电的状态下,通过螺旋弹簧20a而被施力,电枢部18b与铁芯17a隔离。在线圈15被通电的情况下,通过驱动部16的磁力,从而使电枢部18b以对抗螺旋弹簧20a的作用力的方式而被吸引,杆18以基端部18c为支点进行转动。通过杆18的转动,而使杆18的顶端部18a与针3一起向机头21侧进行移动,并使针3突出。关于杆18的动作,将在后文详细进行叙述。
在框架17上,固定有磁轭13、侧磁轭14以及按压弹簧32。在此,能够将磁轭13称为第一磁轭,并将侧磁轭14称为第二磁轭。侧磁轭14作为基台而发挥功能。按压弹簧32为由SUS弹簧材料等弹性材料构成的弹性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板簧。
如图5所示,磁轭13具备多个磁轭主体部13a、和对磁轭主体部13a之间进行连接的桥接部13b。另外,侧磁轭14具备多个侧磁轭主体部14a、和对侧磁轭主体部14a之间进行连接的连接部14b。磁轭主体部13a以及侧磁轭主体部14a例如为相同数量。
如图4所示,多个杆18在使顶端部18a露出于弹簧支架20的开口的状态下呈放射状地被配置于框架17上。在相邻的杆18之间,配置有磁轭13的磁轭主体部13a以及侧磁轭14的侧磁轭主体部14a。磁轭主体部13a沿着框架17的周边缘而等间隔地被配置,侧磁轭主体部14a以重叠的方式被配置于磁轭主体部13a上。
按压弹簧32以与杆18重叠的方式被配置。按压弹簧32具有在中央具有开口的圆板状的基部32a、和作为从基部32a起扩展的板体的延伸部32b。多个延伸部32b以从基部32a朝向框架17的外周呈放射状地扩展的方式而被设置。在延伸部32b上,设置有对杆18进行限制的翘起限制部32c和滑动限制部32d。
延伸部32b在侧磁轭主体部14a和侧磁轭主体部14a之间延伸,并通过翘起限制部32c,而如后文所述对杆18的移动进行限制。换言之,杆18的基端部18c在磁轭主体部13a与侧磁轭主体部14a之间被按压弹簧32的延伸部32b覆盖。
按压弹簧32相对于弹簧支架20而被定位,并且与盖体19一起被板簧23支承。
1-3.杆的支承结构
图6为印刷头5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并将杆18的基端部18c以及其周围放大显示。参照图5以及图6,对杆18的支承结构进行说明。
杆18的基端部18c在杆18被驱动的情况下成为转动中心。基端部18c通过第一支承部31而被支承。第一支承部31被构成为,包括以与框架17的周边缘部重叠的方式而被配置的耐摩耗部件12、磁轭13、按压弹簧32。第一支承部作为对基端部18c进行支承的支承部而发挥功能。按压弹簧32作为限制部件而发挥功能,翘起限制部32c相当于第一限制部,滑动限制部32d相当于第二限制部。
如上所述,杆18通过驱动部16而被驱动,并使针3向从机头21突出的方向进行移动。将针3从机头21突出的情况下的针3以及杆18的移动方向设为第一方向A1。当针3向第一方向A1进行移动时,螺旋弹簧20a被压缩。
当由驱动部16所实施的驱动被解除时,通过螺旋弹簧20a的作用力,而使针3向与第一方向A1相反的方向进行移动。将此时的移动方向设为第二方向A2。当针3向第二方向A2进行移动了固定量时,针3被收纳于机头21内。
杆18通过按压弹簧32的翘起限制部32c而被按压,以便在使针3向第一方向A1以及第二方向A2进行移动时以基端部18c为中心进行转动。
基端部18c在杆18的转动轴方向上从两侧起被磁轭主体部13a夹持。另外,在杆18的延伸方向上,位于磁轭13的桥接部13b与滑动限制部32d之间。滑动限制部32d通过按压弹簧32的延伸部32b被弯折而构成,与基端部18c相比位于框架17的周边缘侧。另外,基端部18c位于翘起限制部32c与耐摩耗部件12之间。
耐摩耗部件12为在中央具有开口的圆板形状,并以覆盖框架17的周边缘部的方式而被配置,并且以与耐摩耗部件12重叠的方式配置桥接部13b。耐摩耗部件12的中央的开口与弹簧支架20的开口以及按压弹簧32的基部32a大致同心。
而且,在耐摩耗部件12上,抵接有按压弹簧32的滑动限制部32d的端部。
基端部18c以在针3未从机头21起突出的状态下、在其与构成第一支承部31的部件之间形成有预定的间隙的方式而被配置。详细而言,基端部18c具有钩形状,在桥接部13b与滑动限制部32d之间、以及耐摩耗部件12与翘起限制部32c之间设置有使基端部18c可动的空间。该空间也可称为所谓的游隙。
如图6所示,在基端部18c与桥接部13b和耐摩耗部件12的支承面12a抵接的状态下,在基端部18c与翘起限制部32c之间设置有间隙d2。在相同的状态下,在基端部18c与滑动限制部32d之间,并在框架17的宽度方向或杆18的延伸方向上,设置有间隙d1。
能够在不妨碍杆18的动作的范围内对间隙d1以及间隙d2的大小进行适当的设定以及变更。
杆18的突出部18d具有向按压弹簧32的翘起限制部32c和滑动限制部32d的连接部突出的形状。图6所示的状态为,杆18向第一方向A1进行转动而使针3从机头21突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在突出部18d与滑动限制部32d之间存在间隙d2,在突出部18d与翘起限制部32c之间存在间隙d1。因此,在杆18进行转动的范围内,产生突出部18d不与翘起限制部32c以及滑动限制部32d进行接触的状态。
杆18的基端部18c并未被固定于第一支承部31上。因此,在杆18被高速地驱动的情况等下,杆18有时向翘起限制部32c侧翘起。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翘起限制部32c而限制了杆18的翘起。另外,虽然有时杆18也会在驱动时向滑动限制部32d侧进行移动,但在该情况下,通过滑动限制部32d而限制了杆18向框架17的外部突出的方向的运动。这样,杆18通过按压弹簧32而以不从原来的位置脱离的方式被支承,因此,能够稳定地进行动作。
间隙d1的大小能够通过滑动限制部32d的长度来调节。即,通过对从翘起限制部32c起延伸的滑动限制部32d的长度进行调节,从而也能够设为滑动限制部32d的下端不与耐摩耗部件12抵接的状态。
1-4.印刷头的动作
在不使针3进行动作的状态下,杆18通过螺旋弹簧20a而被支承,并在不使针3从机头21起突出的状态下对针3进行保持。在该状态下,杆18通过螺旋弹簧20a而在第二方向A2上施力。另外,基端部18c或电枢部18b与翘起限制部32c相接,从而被限制了向第二方向A2侧的转动。
当电流被向线圈15供给时,线圈15被激励,从而产生磁通。该磁通穿过铁芯17a以及框架17的外周部而传递至磁轭主体部13a。传递至磁轭主体部13a的磁通经由杆18的基端部18c以及侧磁轭主体部14a而传递至杆18的与侧磁轭主体部14a对置的面、即杆18的侧面。
而且,在杆18中,来自基端部18c的磁通和来自侧面的磁通通过电枢部18b而流入框架17的铁芯17a,并形成高效的磁回路。由此,杆18的电枢部18b以及基端部18c被向框架17侧吸引,杆18转动,使针3向第一方向A1进行移动。
当向线圈15的通电停止时,杆18通过螺旋弹簧20a的作用力而进行转动,并使顶端部18a与针3一起向第二方向A2进行移动。伴随着该杆18的转动,而使针3的顶端侧向机头21中返回。
杆18在基端部18c被保持在第一支承部31上的状态下进行转动。由于基端部18c隔开间隙d1、d2而被保持,因此,在杆18进行转动时,不会同时与构成第一支承部31的部件中的三个以上的部件进行接触。由此,在杆18进行转动时使基端部18c产生摩擦力的要素减少,杆18被顺畅地转动。而且,由于与基端部18c接触的部件减少,因此,通过接触而摩耗的部件也被减少。
另外,假设,在基端部18c在与第一方向A1或第二方向A2交叉的方向上进行运动的情况下,通过桥接部13b或滑动限制部32d而限制了基端部18c的运动。在此,与第一方向A1或第二方向A2交叉的方向例如为,框架17的宽度方向或杆18的延伸方向。
因此,能够通过第一支承部31而使杆18的动作稳定。另外,通过使杆18的动作稳定,从而能够预防第一支承部31的部件中的不均匀磨耗,并能够实现印刷头5的耐久性的提高。
而且,即使在尘埃等侵入基端部18c的情况下,基端部18c也能够进行移动,并能够抑制基端部18c中的卡住等的产生。
另外,即使假设杆18过度移动,由于按压弹簧32由弹性部件构成,因此,也会通过按压弹簧32的弹性变形而使杆18与按压弹簧32进行接触时的冲击被吸收。由此,能够抑制杆18以及按压弹簧32中的塑性变形的产生,并提高印刷头5的耐久性。
杆18与翘起限制部32c之间的间隙d1的大小通过滑动限制部32d的长度而被调节,杆18与滑动限制部32d之间的间隙d2通过翘起限制部32c的长度而被调节。按压弹簧32经由弹簧支架20而相对于框架17被定位,磁轭13通过与框架17之间的抵接而被定位。因此,能够以较高的精度对磁轭13相对于按压弹簧32的位置进行设定,并以较高的精度对间隙d1以及间隙d2的大小进行设定。
另外,与现有的印刷头5的部件个数相比较,本实施方式能够在不增加部件个数的情况下得以实现。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头5具备针3、杆18、驱动部16、第一支承部31和按压弹簧32。杆18在顶端部18a上连结有针3。驱动部16对杆18进行驱动。第一支承部31将杆18的基端部18c支承成能够进行移动。作为限制部件的按压弹簧32从杆18隔开预定的间隙d1、d2而被配置,在通过驱动部16而对杆18进行驱动时,对杆18的基端部18c的移动进行限制。
根据应用了本发明的印刷头5、以及具备印刷头5的印刷装置1,成为杆18的转动支点的基端部18c的位置被保持在固定的范围内,并能够使杆18的动作稳定。由此,能够实现针3的顺畅的运动。而且,能够易于使针3的驱动高速化。另外,能够对杆18的摩耗进行抑制。
另外,杆18通过驱动部16而被驱动,从而使针3向第一方向A1进行移动。杆18的基端部18c向与第一方向A1相反的第二方向A2进行移动,按压弹簧32对杆18的基端部18c向第二方向A2的移动进行限制。由此,抑制了杆18的基端部18c的翘起,并使杆18的动作稳定。
按压弹簧32具有相对于杆18的基端部18c而位于第二方向A2侧的翘起限制部32c、和相对于杆18的基端部18c而位于与第二方向A2交叉的方向上的滑动限制部32d。通过滑动限制部32d,而限制了向杆18的基端部18c侧的移动。由此,能够使杆18的动作稳定。
另外,第一支承部31具有在第一方向A1侧对杆18的基端部18c进行支承的支承面12a,按压弹簧32的滑动限制部32d与支承面12a抵接。由此,能够通过支承面12a而承接基端部18c,并能够使杆18的动作稳定。
另外,杆18的基端部18c具有与按压弹簧32对置的突出部18d。由此,能够以较高的精度而对杆18与按压弹簧32之间的间隙进行设定,并能够更加减小杆18的翘起,从而能够使杆18的动作稳定。另外,能够使杆18的驱动速度高速化。
另外,由于按压弹簧32为与杆18的基端部18c抵接并进行弹性变形的弹性部件,因此,在杆18的基端部18c与设定的间隙相比较大地进行移动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按压弹簧32的弹性力而使基端部18c迅速地恢复至原始的位置。由此,能够在使杆18的动作稳定的状态下进行维持。
另外,印刷装置1具备印刷头5、和对印刷介质进行输送的压纸卷筒6,通过压纸卷筒6而对印刷介质进行输送,通过印刷头5而在印刷介质4上进行印刷。印刷头5具有针3、在针3上连结有顶端部18a的杆18、对杆18进行驱动的驱动部16、以可移动于杆18的基端部18c上的方式对其进行支承的第一支承部31。印刷头5具备按压弹簧32,所述按压弹簧32以从杆18起设置预定的间隙d1、d2的方式而被配置,并且在通过驱动部16而对杆18进行驱动时,对杆18的基端部18c的移动进行限制。
根据该结构,能够减轻施加于杆18上的摩擦力,并顺畅地对杆18进行驱动。另外,能够抑制杆18的基端部18c的翘起,并使杆18的动作稳定。由此,能够实现可实施顺畅的印字、并具备耐久性较高的印刷头5在内的印刷装置1。
2.第二实施方式
2-1.印刷头的结构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7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头5A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8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头5A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
印刷头5A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印刷头5中代替具备按压弹簧32而具备按压弹簧132。由于除了按压弹簧132之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头5相同,因此,省略图示以及说明。
按压弹簧132在与侧磁轭14抵接的状态下被安装于印刷头5上。
按压弹簧132具有与按压弹簧32同样地作为中央具有开口的圆板的第一限制部132a、从第一限制部132a起呈放射状地扩展的第二限制部132c以及第三限制部132d。在圆板状的第一限制部132a上,形成有多个第二限制部132c以及第三限制部132d。第二限制部132c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延伸部32b同样地在相邻的两个侧磁轭主体部14a之间延伸。
基端部18c通过由耐摩耗部件12、磁轭13以及按压弹簧132构成的第二支承部131而被支承。第二支承部131作为支承部而发挥功能,按压弹簧132作为限制部件而发挥功能。
按压弹簧132的第一限制部132a通过盖体19,并经由未图示的隔离件而被按压在侧磁轭主体部14a上,第一限制部132a以与侧磁轭主体部14a抵接的状态而被保持。
按压弹簧132除了第三限制部132d的长度与滑动限制部32d不同这一点之外,具有与按压弹簧32共同的结构。按压弹簧132的安装结构也同样地与按压弹簧32共同。
第三限制部132d从第二限制部132c起向框架17延伸,第三限制部132d的靠框架17侧的端部不与耐摩耗部件12进行接触。
第二限制部132c以及第三限制部132d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按压弹簧32同样地被配置成与杆18的基端部18c隔开间隙。
2-2.印刷头的动作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按压弹簧132而对杆18的运动进行限制的作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第二限制部132c对杆18向第二方向A2侧的转动进行限制。
另外,杆18在基端部18c被保持于第二支承部131上的状态下进行转动,在该转动时,基端部18c仅与构成第二支承部131的部件中的对置的部件的一方抵接。由此,杆18被顺畅地转动,并且,也减少了摩耗的部件。
另外,即使在杆18的基端部18c翘起的情况下,基端部18c的可动范围也会通过构成第二支承部131的部件而被限制。杆18的基端部18c在向第一方向A1侧或第二方向A2侧进行运动的情况下,会与耐摩耗部件12或第二限制部132c抵接,基端部18c的运动被限制在所设定的间隙的范围内。
而且,在杆18在与第一方向A1以及第二方向A2交叉的方向上进行运动的情况下,基端部18c与桥接部13b或第三限制部132d抵接。因此,基端部18c的运动被限制在所设定的间隙的范围内。
因此,通过第二支承部131而使杆18的动作稳定,并且,能够预防第二支承部131的部件中的不均匀磨耗,并能够提高印刷头5A的耐久性。
而且,即使在尘埃等进入基端部18的情况下,基端部18c也能够进行移动,能够抑制基端部18c中的卡住等的产生。由于耐摩耗部件12和第三限制部132d不接触,因此,能够将尘埃等从耐摩耗部件12与第三限制部132d之间排出。
即使假设杆18过度移动,由于按压弹簧132由弹性部件构成,因此,也会通过弹性变形而对接触时的冲击进行吸收。由此,能够提高印刷头5A的耐久性。
杆18与第二限制部132c之间的间隙的大小通过从按压弹簧132的第一限制部132a与侧磁轭主体部14a之间的抵接面至被设置于杆18的基端部18c上的突出部18d的距离而被调节。并且,也能够在按压弹簧132与侧磁轭主体部14a之间配置隔离件,从而对突出部18d与第二限制部132c之间的间隙的距离进行调节。
因此,成为如下的结构,即,能够以较高的精度对杆18与第二限制部132c之间的间隙的大小进行设定,并易于维持间隙的大小的结构。另外,成为如下的结构,即,杆18与第三限制部132d之间的间隙的大小也能够以较高的精度进行设定,并易于维持间隙的大小的结构。
由此,与现有的装置相比较,能够在不增加部件个数的情况下提高印刷头5A的耐久性。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头5A具有被配置于相邻的杆18之间的作为基台的侧磁轭14,按压弹簧132的第一限制部132a与侧磁轭14抵接。
根据具备印刷头5A的印刷装置1,通过对从侧磁轭14的与第一限制部132a之间的抵接面至框架17为止的距离进行调节,从而能够以较高的精度对按压弹簧132与杆18之间的间隙的大小进行设定。而且,通过对杆18的翘起进行限制,从而能够使杆18的动作稳定。
并且,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具体的方式以及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并未被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按压弹簧132中,也可以通过更大的环状的板体来构成环状板的第一限制部132a。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设置为如下的结构,即,将第二限制部132c构成为与环状的板体的外周部相连接的筒状,并对被配置于框架17的外周部的侧磁轭14进行覆盖的结构。
另外,印刷头5、5A所具备的针3的数量并未被限定,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关于与针3的数量相对应的杆18或螺旋弹簧20a的数量,也是同样的。另外,关于上述的印刷装置1所印刷的印刷介质4的形态,也没有限制,能够设为使用连续纸、卷筒纸、单页纸等的结构。
另外,印刷装置1既可以被构成为如图1所示独立的装置,也可以为被组装入ATM(Automatic Teller Machine,自动柜员机)等装置中的结构。
关于其他的印刷装置1以及印刷头5、5A的细部结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
符号说明
1…印刷装置;3…针;4…印刷介质;5…印刷头;6…压纸卷筒;12…耐摩耗部件;12a…支承面;13…磁轭;13a…磁轭主体部;13b…桥接部;14…侧磁轭(基台);14a…侧磁轭主体部;14b…连接部;15…线圈;15a…线圈架;16…驱动部;17…框架;17a…铁芯;18…杆;18a…顶端部;18b…电枢部;18c…基端部;18d…突出部;19…盖体;20…弹簧支架;20a…弹簧;23…板簧;24…基板;31…第一支承部(支承部);32…按压弹簧(限制部件);32a…基部;32b…延伸部;32c…翘起限制部(第一限制部);32d…滑动限制部(第二限制部);131…第二支承部(支承部);132…按压弹簧(限制部件);132a…第一限制部;132c…第二限制部;132d…第三限制部;d1、d2…间隙。

Claims (8)

1.一种印刷头,具备:
针;
杆,其顶端部与所述针连结;
驱动部,其对所述杆进行驱动;
支承部,其将所述杆的基端部支承成能够移动;
限制部件,其以从所述杆设置预定的间隙的方式被配置,并在通过所述驱动部而对所述杆进行驱动时,对所述杆的基端部的移动进行限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头,其中,
所述杆通过所述驱动部而被驱动,从而使所述针向第一方向进行移动,所述杆的基端部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进行移动,
所述限制部件对所述杆的基端部向所述第二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头,其中,
所述限制部件具有:
第一限制部,其相对于所述杆的基端部而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侧;
第二限制部,其相对于所述杆的基端部而位于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方向上,
通过所述第二限制部而对所述杆向基端部侧的移动进行限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头,其中,
所述支承部具有支承面,所述支承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侧对所述杆的基端部进行支承,
所述限制部件的所述第二限制部与所述支承面抵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头,其中,
具有基台,所述基台被配置于相邻的所述杆之间,
所述限制部件的所述第一限制部与所述基台抵接。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印刷头,其中,
所述杆的基端部具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限制部件对置。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印刷头,其中,
所述限制部件为与所述杆的基端部抵接并进行弹性变形的弹性部件。
8.一种印刷装置,具备:
印刷头;
输送部,其对印刷介质进行输送,
所述印刷装置通过所述输送部而对所述印刷介质进行输送,并通过所述印刷头而在所述印刷介质上进行印刷,
所述印刷头具备:
针;
杆,其顶端部与所述针连结;
驱动部,其对所述杆进行驱动;
支承部,其将所述杆的基端部支承成能够移动;
限制部件,其以从所述杆设置预定的间隙的方式被配置,并在通过所述驱动部而对所述杆进行驱动时,对所述杆的基端部的移动进行限制。
CN201910462462.8A 2018-06-04 2019-05-30 印刷头以及印刷装置 Withdrawn CN11054974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06715 2018-06-04
JP2018106715A JP2019209560A (ja) 2018-06-04 2018-06-04 印刷ヘッド、および、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49744A true CN110549744A (zh) 2019-12-10

Family

ID=68735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62462.8A Withdrawn CN110549744A (zh) 2018-06-04 2019-05-30 印刷头以及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209560A (zh)
CN (1) CN110549744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209560A (ja) 2019-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292184A1 (en) Wire dot printer head and wire dot printer
US7329059B2 (en) Wire dot printer head and wire dot printer
US7374354B2 (en) Armature, wire dot printer head and wire dot printer
US20080014004A1 (en) Wire dot printer head and wire dot printer
US6698956B1 (en) Wire dot printer head
JP2006315263A (ja) プラテンギャップ調整装置及び印刷装置、並びに複合処理装置
JP3488540B2 (ja) ヘッドギャップ調整機構付印字装置
US6872016B2 (en) Impact dot print head and a printer including the same
JP4443892B2 (ja) ワイヤドットプリンタヘッド及びワイヤドットプリンタ
US7018116B2 (en) Armature, wire dot printer head and wire dot printer
JP2005075001A (ja) ワイヤドットプリンタヘッド及びワイヤドットプリンタ
US6776545B1 (en) Impact dot print head and a printer including the same
JPH06218954A (ja) 印字ヘッド
CN110549744A (zh) 印刷头以及印刷装置
US6412995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laten with a plurality of impact surfaces
JP4595089B2 (ja) 印画位置決め機構及びプリンタ
JP2006275121A (ja) ベルト駆動装置
JP6478014B2 (ja) 記録装置
EP0580426B1 (en) Impact dot printing head and impact dot printer
JP6040614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01315392A (ja) プリンタ
JP2004237511A (ja) 記録ヘッド及び記録装置
JP2000318244A (ja) 作用媒体支承ホルダ内蔵カセット
JP2016064562A (ja) キャリッジ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23337A (ja) ワイヤドットプリンタヘッド及びワイヤドットプリン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10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