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47251A - 一种绿色生态水产饲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绿色生态水产饲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47251A
CN110547251A CN201910937178.1A CN201910937178A CN110547251A CN 110547251 A CN110547251 A CN 110547251A CN 201910937178 A CN201910937178 A CN 201910937178A CN 110547251 A CN110547251 A CN 1105472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limbing
baffle
inlet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3717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47251B (zh
Inventor
赵为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 Jipeng
Original Assignee
赵为娜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赵为娜 filed Critical 赵为娜
Priority to CN20191093717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472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472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72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472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72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2Breeding vertebrat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色生态水产饲养装置,包括喂食箱、入口部、栖息部、攀援组件和喂食组件,喂食箱两侧设置入口部,喂食箱上部设置栖息部,栖息部与入口部相连,栖息部一侧与攀援组件相连接,攀援组件上设置喂食组件;本发明通过合理布局,利用鳖喜欢晒背的习性,将鳖休憩晒背和鳖的饲养相结合,在鳖饲养中不会对水质造成过多污染,利用喂食箱将装置整体浮在池塘上,鳖不用在上岸晒背和进食,直接在池塘中就可以晒背进食,入口部便于鳖爬行至栖息部进行晒背休憩,同时栖息部的中空竹筒结构设计整体透气隔热不会对鳖的底部躯体造成烫伤,攀援组件和喂食组件相配合方便鳖进食和进入喂食箱内。

Description

一种绿色生态水产饲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色生态水产饲养装置。
背景技术
水产动物在饲养过程中,水塘容易产生水体污染,诸如鳖在饲养中水质污染就较为严重,因为鳖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动物,喜食鱼、虾、贝、昆虫及动物内脏和尸体,而且在铒料不足时,常自相残食,鳖在饲养中喜欢晒背,这样可以杀灭体表的寄生虫和病菌,有助于鳖的健康,而现有的鳖需要爬到距离池塘岸边较远的地方进行晒背,在遇到天敌鸟类从空中攻击时,鳖往往无法及时逃脱,另外鳖在岸上晒背,碰到有石头或水泥地的岸边,鳖底部躯体很容易被高温烫伤,再有就是现有的在养殖时多将动物内脏或鱼进行粉碎,然后投放至鳖池内,供给鳖进食,如果食物投放过多,或者鳖没有将食物进食完毕,一部分食物落入池底,时间一长加之温度较高时候,腐烂的食物会浮在水面上,散发臭味,污染水质,长此以往会造成甲鱼池水质污染,也有的养殖户将将粉碎后的肉泥放置于池塘边,鳖从池塘游到岸边,然后爬上按,探头用嘴将放置于岸边的肉泥叼入,然后回退至鳖池子内进食,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鳖会额外将大量的肉泥直叼入池塘内,而没有进食,另一方面鳖习惯将食物叼入水中进食,食物残渣依然会污染水质。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绿色生态水产饲养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绿色生态水产饲养装置,包括喂食箱、入口部、栖息部、攀援组件和喂食组件,喂食箱两侧设置入口部,喂食箱上部设置栖息部,栖息部与入口部相连,栖息部一侧与攀援组件相连接,攀援组件上设置喂食组件;
所述入口部包括入口板一和入口板二,入口板一与入口板二相对称设置,入口板一一侧与箱侧板一一端上部相固定连接,入口板一与箱侧板一的夹角β为70-75度,入口板二一侧与箱侧板三一端上部相固定连接,入口板二与箱侧板三的夹角β为70-75度;
所述栖息部包括木板、竹筒和竹杆,木板一端与入口板一上部一侧相固定连接,木板另一端与入口板二另一侧相固定连接,木板一侧底部与箱侧板一上部相固定连接,木板底部一侧与箱侧板三上部相固定连接,木板内设置木板窗口,竹筒和竹杆均设置于木板窗口内,竹筒和竹杆均为中空圆柱结构,竹筒直径大于竹杆直径,竹筒纵向固定于木板窗口内,相邻的竹筒之间固定竹杆,竹杆横向固定于竹筒之间;
所述攀援组件包括攀援板一和攀援板二,攀援板一和攀援板二均为梯形状,攀援板一固定于栖息部一侧,攀援板二固定于栖息部另一侧,攀援板一和攀援板二均与栖息部相倾斜连接,攀援板一和攀援板二均与栖息部的夹角为γ,γ为60-65度,攀援板一和攀援板二底端部探入喂食箱内;
所述喂食组件包括挡板一、挡板二、挡板三、挡板四和进食通道,挡板一、挡板二、挡板三、挡板四之间形成进食通道,挡板一、挡板二、挡板三、挡板四底部固定于攀援组件上表面。
所述进食通道一端设置前扩张部,进食通道中部设置收缩部,进食通道另一端设置后扩张部,前扩张部和后扩张部均呈喇叭状,前扩张部的前部宽度大于收缩部宽度,前扩张部宽度从前部向后部逐渐减少,收缩部一端与前扩张部相固定连接,收缩部宽度小于前扩张部的端部宽度,收缩部另一端与后扩张部相固定连接,后扩张部的后端部宽度大于收缩部端部宽度。
所述喂食箱包括箱侧板一、箱侧板二、箱侧板三、箱侧板四、底板和入水部,底板为矩形状,箱侧板一和箱侧板三倾斜固定于底部两侧,箱侧板一和箱侧板三与水平线的夹角α为110-120度,箱侧板三、箱侧板四分别垂直固定于底板,箱侧板一、箱侧板二、箱侧板三、箱侧板四相首尾相固定连接,底板中部开设入水部,入水部位于栖息部整下方,所述入水部包括上端面、弧形面、下端面和入水孔,上端面和下端面均为水平设置的圆形端面,下端面对应设置于上端面下部,下端面与底板相平齐,上端面直径小于下端面直径,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设置弧形面,弧形面截面呈“”状,弧形面环绕上端面和下端面一周,下端面中部设置入水孔,入水孔为中空状结构,入水孔宽度从上部至下部逐渐增大,入水孔贯通上端面和下端面。
所述入口板一和入口板二底部均固定弯折部,弯折部为圆弧状,弯折部均从入口板一和入口板二一端延伸至两一端,弯折部向上突出于入口板一和入口板二底端平面。
所述入口部与喂食箱的侧壁之间形成侧腔,侧腔内固定泡沫浮筒,泡沫浮筒为圆柱状实心结构,选用聚乙烯发泡材质构成,泡沫浮筒上部一侧与喂食箱的侧壁的内侧上部相固定连接,泡沫浮筒上部另一侧与入口部的内壁一侧相固定连接,泡沫浮筒底端面位于底板上部,泡沫浮筒上端面位于侧腔上部,泡沫浮筒从侧腔一侧延伸至另一侧。
所述竹筒一端与木板窗口一侧壁相固定连接,竹筒另一端与木板窗口另一侧壁相固定连接,相邻的竹筒之间形成形成竹筒间隙,竹筒上端面突出与木板上端面,竹筒下端突出与木板下端面,鳖爬趴于竹筒上,所述竹杆一端与竹筒一侧壁相垂直固定连接,竹杆另一端与另一竹筒一侧壁相固定连接,相邻的竹杆之间形成竹杆间隙,竹杆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置于竹筒间隙内。
所述攀援板一底部与斜边板一上部相固定连接,斜边板一为矩形状,斜边板一与攀援板一之间的夹角为δ,δ为125-130度,攀援板二底部固定斜边板二,斜边板二为矩形状,斜边板二与攀援板二之间的夹角为δ,δ为125-130度,攀援板一和攀援板二上均固定攀援杆一,攀援杆一截面为圆弧状,攀援杆横向固定于攀援板一和攀援板二上,攀援杆一数量为若干组,攀援杆一长度从顶部超底部逐渐减少且相邻的攀援杆一相平行。
所述斜边板一和斜边板二侧面固定攀援杆二,攀援杆二截面为圆弧状,攀援杆二从斜边板一和斜边板二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所述进食通道包括进食通道一、进食通道二、进食通道三和进食通道四,挡板一、挡板二、挡板三和挡板四呈“つ”状,挡板一设置于挡板二和挡板四之间,挡板一和挡板二之间形成进食通道一,挡板一和挡板四之间形成进食通道四,挡板二设置于挡板一和挡板三之间,挡板二和挡板三之间形成进食通道二,挡板三设置于挡板二和挡板四之间,挡板三和挡板四之间形成进食通道三。
所述的绿色生态水产饲养装置,还包括网兜组件,网兜组件包括连接板、吊杆、上固定板、尼龙绳和下固定板,连接板与喂食箱相固定连接,吊杆上部穿过连接板,吊杆下部与上固定板中部相固定连接,上固定板通过尼龙绳与下固定板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合理布局,利用鳖喜欢晒背的习性,将鳖休憩晒背和鳖的饲养相结合,在鳖饲养中不会对水质造成过多污染,利用喂食箱将装置整体浮在池塘上,鳖不用在上岸晒背和进食,直接在池塘中就可以晒背进食,入口部便于鳖爬行至栖息部进行晒背休憩,同时栖息部的中空竹筒结构设计整体透气隔热不会对鳖的底部躯体造成烫伤,攀援组件和喂食组件相配合方便鳖进食和进入喂食箱内,一部分鳖在喂食箱内进食,另一部分鳖在栖息部上进食,食物残渣大部分落入喂食箱而不会扩散至池塘内,避免了水质污染,在有天敌鸟攻击鳖时,鳖直接进入喂食箱内的水中,或从栖息部逃逸至池塘中,避免了天敌攻击。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发明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喂食箱1、箱侧板一11、箱侧板二12、箱侧板三13、箱侧板四14、底板15、入水部16、入水部16、上端面161、弧形面162、下端面163、入水孔164、入口部2、入口板一21、入口板二22、弯折部23、栖息部3、木板31、竹筒32、竹杆33、攀援组件4、攀援板一41、攀援板二42、攀援杆40、攀援杆二402、攀援杆一401、喂食组件5、挡板一51、挡板二52、挡板三53、挡板四54、进食通道55、进食通道55、进食通道一551、进食通道二552、进食通道三553、进食通道四554、前扩张部5501、收缩部5502、后扩张部5503、泡沫浮筒6、网兜组件7、连接板71、吊杆72、上固定板73、尼龙绳74、下固定板7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所示的一种绿色生态水产饲养装置,包括喂食箱1、入口部2、栖息部3、攀援组件4和喂食组件5,喂食箱1两侧设置入口部2,喂食箱1上部设置栖息部3,栖息部3与入口部2相连,栖息部3一侧与攀援组件4相连接,攀援组件4上设置喂食组件5;在本实施方式中,喂食箱1作为饲养支撑平台,鳖可以在喂食箱1内游动且进食,入口部2用于池塘中的鳖进入栖息部3,攀援组件4用于在栖息部3上晒背的鳖从攀援组件4进入喂食箱1内,在此过程中鳖可以从攀援组件4上的喂食组件5进食碎肉,此外进入喂食箱1内的鳖在进食完毕后可以通过攀援组件4进入栖息部3,并通过栖息部3经过入口部2重新进入池塘内。
喂食箱1包括箱侧板一11、箱侧板二12、箱侧板三13、箱侧板四14、底板15和入水部16,底板15为矩形状,箱侧板一11和箱侧板三13倾斜固定于底部15两侧,箱侧板一11和箱侧板三13与水平线的夹角α为110-120度,优选的α为115度,箱侧板三12、箱侧板四14分别垂直固定于底板15,箱侧板一11、箱侧板二12、箱侧板三13、箱侧板四14相首尾相固定连接,底板15中部开设入水部16,入水部16位于栖息部3整下方。
入水部16包括上端面161、弧形面163、下端面162和入水孔164,上端面161和下端面163均为水平设置的圆形端面,下端面162对应设置于上端面161下部,下端面162与底板15相平齐,上端面161直径小于下端面162直径,上端面161与下端面162之间设置弧形面162,弧形面162截面呈“”状,弧形面162环绕上端面161和下端面163一周,下端面162中部设置入水孔164,入水孔164为中空状结构,入水孔164宽度从上部至下部逐渐增大,入水孔164贯通上端面161和下端面162;池塘内的水通过入水孔164进入喂食箱1内,同时入水部16的弧形结构不会对游动喂食箱1内的鳖造成伤害,鳖在进入喂食箱1内产生的食物残渣不会扩散进入外界的池塘,避免了食物残渣污水池塘水质。
入口部2包括入口板一21和入口板二22,入口板一21与入口板二22相对称设置,入口板一21一侧与箱侧板一11一端上部相固定连接,入口板一21与箱侧板一11的夹角β为70-75度,优选的为71度,入口板二22一侧与箱侧板三13一端上部相固定连接,入口板二22与箱侧板三13的夹角β为70-75度,优选的为71度,
入口板一21和入口板二22底部均固定弯折部23,弯折部23为圆弧状,弯折部23均从入口板一21和入口板二22一端延伸至两一端,弯折部23向上突出于入口板一21和入口板二22底端平面,在使用时,弯折部23浸入至水面以下,弯折部23弧形结构便于鳖趴在上面,弯折部23用于鳖从水里触及其表面并爬行至其上部,从而支持鳖继续爬行至入口板一21和入口板二22上,
入口部2与喂食箱1的侧壁之间形成侧腔10,侧腔10内固定泡沫浮筒6,泡沫浮筒6为圆柱状实心结构,选用聚乙烯发泡材质构成,泡沫浮筒6上部一侧与喂食箱1的侧壁(即侧板一11、箱侧板三13)的内侧上部相固定连接,泡沫浮筒6上部另一侧与入口部2(即入口板一21、入口板二22)的内壁一侧相固定连接,泡沫浮筒6底端面位于底板15上部,泡沫浮筒6上端面位于侧腔10上部,泡沫浮筒6从侧腔10一侧延伸至另一侧,泡沫浮筒6用于提供浮力,支持喂食箱1、入口部2上浮,避免水面没过喂食箱1上端面。
栖息部3包括木板31、竹筒32和竹杆33,木板31为矩形状,木板31一端与入口板一21上部一侧相固定连接,木板31另一端与入口板二22另一侧相固定连接,木板31一侧底部与箱侧板一11上部相固定连接,木板31底部一侧与箱侧板三13上部相固定连接,木板31内设置木板窗口311,竹筒32和竹杆33均设置于木板窗口311内,竹筒32和竹杆33均为中空圆柱结构,隔热效果好,用于鳖趴在上面休息,竹筒32直径大于竹杆33直径,竹筒32纵向固定于木板窗口311内,相邻的竹筒32之间固定竹杆33,竹杆33横向固定于竹筒32之间;
竹筒32一端与木板窗口311一侧壁相固定连接,竹筒32另一端与木板窗口311另一侧壁相固定连接,相邻的竹筒32之间形成形成竹筒间隙321,竹筒32上端面突出与木板31上端面,竹筒32下端突出与木板31下端面,鳖爬趴于竹筒32上,竹筒32为中空结构,隔热性好,在夏季高温时节可以给鳖提供一个相对舒适的晒背环境,避免鳖烫伤,
竹杆33设置于木板窗口311内,竹杆33一端与竹筒32一侧壁相垂直固定连接,竹杆33另一端与另一竹筒32一侧壁相固定连接,相邻的竹杆33之间形成竹杆间隙331,竹杆间隙331配合竹筒间隙321同时起到通风透气作用,在鳖爬行至栖息部3时可以同时配合起到支撑鳖爬行的作用,竹杆33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置于竹筒间隙321内。鳖从喂食组件5内叼取的碎肉然后沿着攀援组件4退回至栖息部3上,鳖在吞咽碎肉过程中,鳖未吞咽的肉渣顺着竹筒间隙321、竹筒间隙321掉入喂食箱1内,避免了鳖进食过程中的食物残渣污水池塘水质。
攀援组件4包括攀援板一41和攀援板二42,攀援板一41和攀援板二42均为梯形状,攀援板一41固定于栖息部3一侧,攀援板二42固定于栖息部3另一侧,攀援板一41和攀援板二42均与栖息部3相倾斜连接,攀援板一41和攀援板二42均与栖息部3的夹角为γ,γ为60-65度,优选的为64度,攀援板一41和攀援板二42底端部探入喂食箱1内,攀援板一41和攀援板二42的倾斜角度尽量便于鳖上爬或下爬,
攀援板一41底部与斜边板一411上部相固定连接,斜边板一411为矩形状,斜边板一411与攀援板一41之间的夹角为δ,δ为125-130度,优选的为128度,攀援板二42底部固定斜边板二421,斜边板二421为矩形状,斜边板二421与攀援板二41之间的夹角为δ,δ为125-130度,优选的为128度,斜边板一411
斜边板二421及与攀援板角度的设置便于鳖攀爬,
攀援板一41和攀援板二42上均固定攀援杆一401,攀援杆一401截面为圆弧状,攀援杆401横向固定于攀援板一41和攀援板二42上,攀援杆一401数量为若干组,攀援杆一401长度从顶部超底部逐渐减少且相邻的攀援杆一401相平行,攀援杆一401固定于攀援板一41和攀援板二42的中轴线e上,下部的攀援杆一401位于喂食组件5之间,攀援杆一401攀援杆一401便于鳖在攀援板一41和攀援板二42上攀爬。
斜边板一411和斜边板二421侧面固定攀援杆二402,攀援杆二402截面为圆弧状,攀援杆二402从斜边板一411和斜边板二421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斜边板一411和斜边板二421上的攀援杆二402数量至少为一组。攀援杆二402便于鳖在斜边板一411和斜边板二421上攀爬。
喂食组件5包括挡板一51、挡板二52、挡板三53、挡板四54、进食通道55,挡板一51、挡板二52、挡板三53、挡板四54高度为100-200mm,优选的为150mm,挡板一51、挡板二52、挡板三53、挡板四54之间形成进食通道55,挡板一51、挡板二52、挡板三53、挡板四54底部固定于攀援组件4上表面,
进食通道55一端设置前扩张部5501,进食通道55中部设置收缩部5502,进食通道55另一端设置后扩张部5503,前扩张部5501和后扩张部5503均呈喇叭状,前扩张部5501的前部宽度大于收缩部5502宽度,前扩张部5501宽度从前部向后部逐渐减少,收缩部5502一端与前扩张部5501相固定连接,收缩部5502宽度小于前扩张部5501的端部宽度,收缩部5502另一端与后扩张部5503相固定连接,后扩张部5503的后端部宽度大于收缩部5502端部宽度,后扩张部5503宽度从前部向后部逐渐增大。进食通道55前后宽中部窄,后部宽这样便于鳖探头进入中部,中部刚好适合鳖头钻入,前部宽便于鳖在前部叼入食物,鳖嘴里面叼到食物后,鳖从中部的收缩部5502收缩出时因为收缩部比较窄因此可以将鳖口中叼到的多余食物刮掉,避免鳖将食物浪费。
进食通道55包括进食通道一551、进食通道二552、进食通道三553和进食通道四554,挡板一51、挡板二52、挡板三53和挡板四54呈“つ”状,挡板一51设置于挡板二52和挡板四54之间,挡板一51和挡板二52之间形成进食通道一551,挡板一51和挡板四54之间形成进食通道四554,挡板二52设置于挡板一51和挡板三53之间,挡板二52和挡板三53之间形成进食通道二552,挡板三53设置于挡板二52和挡板四54之间,挡板三53和挡板四54之间形成进食通道三553,进食通道一551、进食通道二552、进食通道三553和进食通道四554一方面可以作为碎肉喂食放置的区域,另一方面便于在攀援板上的鳖从四个方向进入通道内的碎肉,提高了鳖的进食效率。
绿色生态水产饲养装置,还包括网兜组件7,网兜组件7用于池塘中的鳖趴在网兜表面上,避免鳖在池塘中相互撕咬,网兜组件7包括连接板71、吊杆72、上固定板73、尼龙绳74和下固定板75,连接板71与喂食箱1相固定连接,吊杆72上部穿过连接板71,吊杆72下部与上固定板73中部相固定连接,上固定板73通过尼龙绳74与下固定板75相连接。吊杆72高度可调可以控制网兜组件7进入水里的深度,便于鳖的攀趴。
连接板71为矩形状,连接板71一端与喂食箱1一侧相固定连接,即连接板71一端分别与喂食相1的箱侧板二12一侧和箱侧板四14一侧相固定连接,连接板71端部设置连接板孔711,连接板孔711为圆孔状,吊杆72为圆杆状,吊杆72外侧壁开设外螺纹,吊杆72上部穿过连接板孔711,吊杆72上部设置螺母721,螺母721内壁设置内螺纹,螺母721外径大于连接板孔711直径,螺母721设置于连接板71上部,上固定板73为圆环状,上固定板73选用塑料材质,如聚丙烯塑料,下固定板75设置于上固定板73正下部,下固定板75和上固定板73的纵向中轴线相重合,下固定板75选用不锈钢板材质构成,下固定板75为圆形,下固定板75直径小于上固定板73直径,上固定板73边缘与尼龙绳74上部相固定连接,尼龙绳74下部与下固定板75边缘相固定连接。当鳖的池塘空间不足够大时,鳖之间会在池塘中进行撕咬,造成鳖受伤,严重时会诱发疾病,而采用上述方式首先上固定板73选用聚丙烯塑料材质较轻降低了整体的重量也耐腐蚀,而下固定板75为不锈钢材质较重也耐腐蚀,这样在下固定板75的自身重力作用下便于将尼龙绳向下拉紧和进入水中,下固定板75直径小于上固定板73直径这样尼龙绳74环绕在上固定板73和下固定板75之间便于池塘中的鳖攀趴在尼龙绳74上,利用尼龙绳74自身的柔软性和尼龙绳74之间的间隙,鳖能比较顺利的趴在尼龙绳74上休憩,增加了池塘的空间立体利用率,同时具有柔软透气性,避免了鳖因为拥挤撕咬。
使用时将喂食箱1放置于池塘上,也为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憩环境;
池塘1内的水通过入水部16的入水孔164进入喂食箱1内;
参阅图4,在喂食鳖时,在位于中线a、b、c、d所限定的范围内,将粉碎的碎肉(或鱼肉)平抹在进食通道55内;
池塘水中的鳖在需要进食或休息时,通过弯折部23攀爬上入入口板一21和入口板二22;
一部分鳖进入栖息部3,并趴在竹筒32上进行休憩,期间鳖通过竹杆33进入相邻的竹筒32;
随着鳖数量的增多,喂食箱1内的水面逐渐增高,在泡沫浮筒6的作用下,喂食箱1浮于池塘内;
在喂食组件5内肉酱的引诱下,一部分需要进食的鳖从木板31进入攀援板一41和攀援板二42,在攀援板一41和攀援板二42上,鳖从进食通道一551、进食通道二552、进食通道三553和进食通道四554叼取碎肉,在鳖叼取碎肉时,鳖口中多余的碎肉从收缩部5502被部分刮出,避免了鳖多叼出碎肉造成浪费,
叼着碎肉的鳖一部分返回至栖息部3,一部分从攀援板一41和攀援板二42进入喂食箱1内的水中游动,将食物进行吞食,吞食的残渣落在喂食箱1内的水中不会向外扩散,同时休憩中的鳖可以选择在喂食箱1内游弋进食也可以选择在栖息部3内休憩晒背;
调节吊杆72的高度用于网兜组件7入水的深度;
池塘中一部分鳖趴在网兜组件7)外表面进行休憩。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绿色生态水产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喂食箱、入口部、栖息部、攀援组件和喂食组件,喂食箱两侧设置入口部,喂食箱上部设置栖息部,栖息部与入口部相连,栖息部一侧与攀援组件相连接,攀援组件上设置喂食组件;
所述入口部包括入口板一和入口板二,入口板一与入口板二相对称设置,入口板一一侧与箱侧板一一端上部相固定连接,入口板一与箱侧板一的夹角β为70-75度,入口板二一侧与箱侧板三一端上部相固定连接,入口板二与箱侧板三的夹角β为70-75度;
所述栖息部包括木板、竹筒和竹杆,木板一端与入口板一上部一侧相固定连接,木板另一端与入口板二另一侧相固定连接,木板一侧底部与箱侧板一上部相固定连接,木板底部一侧与箱侧板三上部相固定连接,木板内设置木板窗口,竹筒和竹杆均设置于木板窗口内,竹筒和竹杆均为中空圆柱结构,竹筒直径大于竹杆直径,竹筒纵向固定于木板窗口内,相邻的竹筒之间固定竹杆,竹杆横向固定于竹筒之间;
所述攀援组件包括攀援板一和攀援板二,攀援板一和攀援板二均为梯形状,攀援板一固定于栖息部一侧,攀援板二固定于栖息部另一侧,攀援板一和攀援板二均与栖息部相倾斜连接,攀援板一和攀援板二均与栖息部的夹角为γ,γ为60-65度,攀援板一和攀援板二底端部探入喂食箱内;
所述喂食组件包括挡板一、挡板二、挡板三、挡板四和进食通道,挡板一、挡板二、挡板三、挡板四之间形成进食通道,挡板一、挡板二、挡板三、挡板四底部固定于攀援组件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生态水产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食通道一端设置前扩张部,进食通道中部设置收缩部,进食通道另一端设置后扩张部,前扩张部和后扩张部均呈喇叭状,前扩张部的前部宽度大于收缩部宽度,前扩张部宽度从前部向后部逐渐减少,收缩部一端与前扩张部相固定连接,收缩部宽度小于前扩张部的端部宽度,收缩部另一端与后扩张部相固定连接,后扩张部的后端部宽度大于收缩部端部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生态水产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喂食箱包括箱侧板一、箱侧板二、箱侧板三、箱侧板四、底板和入水部,底板为矩形状,箱侧板一和箱侧板三倾斜固定于底部两侧,箱侧板一和箱侧板三与水平线的夹角α为110-120度,箱侧板三、箱侧板四分别垂直固定于底板,箱侧板一、箱侧板二、箱侧板三、箱侧板四相首尾相固定连接,底板中部开设入水部,入水部位于栖息部整下方,所述入水部包括上端面、弧形面、下端面和入水孔,上端面和下端面均为水平设置的圆形端面,下端面对应设置于上端面下部,下端面与底板相平齐,上端面直径小于下端面直径,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设置弧形面,弧形面截面呈“”状,弧形面环绕上端面和下端面一周,下端面中部设置入水孔,入水孔为中空状结构,入水孔宽度从上部至下部逐渐增大,入水孔贯通上端面和下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生态水产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板一和入口板二底部均固定弯折部,弯折部为圆弧状,弯折部均从入口板一和入口板二一端延伸至两一端,弯折部向上突出于入口板一和入口板二底端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绿色生态水产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部与喂食箱的侧壁之间形成侧腔,侧腔内固定泡沫浮筒,泡沫浮筒为圆柱状实心结构,选用聚乙烯发泡材质构成,泡沫浮筒上部一侧与喂食箱的侧壁的内侧上部相固定连接,泡沫浮筒上部另一侧与入口部的内壁一侧相固定连接,泡沫浮筒底端面位于底板上部,泡沫浮筒上端面位于侧腔上部,泡沫浮筒从侧腔一侧延伸至另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生态水产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筒一端与木板窗口一侧壁相固定连接,竹筒另一端与木板窗口另一侧壁相固定连接,相邻的竹筒之间形成形成竹筒间隙,竹筒上端面突出与木板上端面,竹筒下端突出与木板下端面,鳖爬趴于竹筒上, 所述竹杆一端与竹筒一侧壁相垂直固定连接,竹杆另一端与另一竹筒一侧壁相固定连接,相邻的竹杆之间形成竹杆间隙,竹杆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置于竹筒间隙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绿色生态水产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攀援板一底部与斜边板一上部相固定连接,斜边板一为矩形状,斜边板一与攀援板一之间的夹角为δ,δ为125-130度,攀援板二底部固定斜边板二,斜边板二为矩形状,斜边板二与攀援板二之间的夹角为δ,δ为125-130度,攀援板一和攀援板二上均固定攀援杆一,攀援杆一截面为圆弧状,攀援杆横向固定于攀援板一和攀援板二上,攀援杆一数量为若干组,攀援杆一长度从顶部超底部逐渐减少且相邻的攀援杆一相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绿色生态水产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边板一和斜边板二侧面固定攀援杆二,攀援杆二截面为圆弧状,攀援杆二从斜边板一和斜边板二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绿色生态水产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食通道包括进食通道一、进食通道二、进食通道三和进食通道四,挡板一、挡板二、挡板三和挡板四呈“つ”状,挡板一设置于挡板二和挡板四之间,挡板一和挡板二之间形成进食通道一,挡板一和挡板四之间形成进食通道四,挡板二设置于挡板一和挡板三之间,挡板二和挡板三之间形成进食通道二,挡板三设置于挡板二和挡板四之间,挡板三和挡板四之间形成进食通道三。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绿色生态水产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网兜组件,网兜组件包括连接板、吊杆、上固定板、尼龙绳和下固定板,连接板与喂食箱相固定连接,吊杆上部穿过连接板,吊杆下部与上固定板中部相固定连接,上固定板通过尼龙绳与下固定板相连接。
CN201910937178.1A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绿色生态水产饲养装置 Active CN1105472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7178.1A CN110547251B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绿色生态水产饲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7178.1A CN110547251B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绿色生态水产饲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47251A true CN110547251A (zh) 2019-12-10
CN110547251B CN110547251B (zh) 2021-12-24

Family

ID=68742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37178.1A Active CN110547251B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绿色生态水产饲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47251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18752A (en) * 1976-02-02 1978-10-03 Shozo Iguchi Apparatus for inflicting electric injury upon land shellfish such as snails and the like
KR20090024045A (ko) * 2007-09-03 2009-03-06 전창국 곤충을 양서류의 먹이로 제공하는 장치
CN102283170A (zh) * 2011-07-04 2011-12-21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甲鱼低碳生态养殖系统
CN102939920A (zh) * 2012-11-07 2013-02-27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集约化扣蟹稻田养殖模式
CN105432535A (zh) * 2015-10-24 2016-03-30 重庆容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甲鱼养殖用喂食器
CN206136934U (zh) * 2016-10-08 2017-05-03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龟鳖养殖投饵装置
CN107667983A (zh) * 2017-11-27 2018-02-09 成都市回归甲鱼养殖有限公司 一种甲鱼养殖池喂食装置
CN107691364A (zh) * 2017-11-06 2018-02-16 宁国市金东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鳖的工厂化生态养殖方法
CN108094326A (zh) * 2018-03-07 2018-06-01 铜陵县黑你养殖专业合作社 一种甲鱼喂食装置
CN208783578U (zh) * 2018-09-17 2019-04-26 苏州青青水产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龟鳖晒壳的悬浮装置
CN109717095A (zh) * 2019-03-22 2019-05-07 克小改 一种生态散养飞鸡用圈舍系统及其方法
CN110278916A (zh) * 2019-07-24 2019-09-27 张永辉 一种水产多功能饲养喂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18752A (en) * 1976-02-02 1978-10-03 Shozo Iguchi Apparatus for inflicting electric injury upon land shellfish such as snails and the like
KR20090024045A (ko) * 2007-09-03 2009-03-06 전창국 곤충을 양서류의 먹이로 제공하는 장치
CN102283170A (zh) * 2011-07-04 2011-12-21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甲鱼低碳生态养殖系统
CN102939920A (zh) * 2012-11-07 2013-02-27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集约化扣蟹稻田养殖模式
CN105432535A (zh) * 2015-10-24 2016-03-30 重庆容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甲鱼养殖用喂食器
CN206136934U (zh) * 2016-10-08 2017-05-03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龟鳖养殖投饵装置
CN107691364A (zh) * 2017-11-06 2018-02-16 宁国市金东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鳖的工厂化生态养殖方法
CN107667983A (zh) * 2017-11-27 2018-02-09 成都市回归甲鱼养殖有限公司 一种甲鱼养殖池喂食装置
CN108094326A (zh) * 2018-03-07 2018-06-01 铜陵县黑你养殖专业合作社 一种甲鱼喂食装置
CN208783578U (zh) * 2018-09-17 2019-04-26 苏州青青水产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龟鳖晒壳的悬浮装置
CN109717095A (zh) * 2019-03-22 2019-05-07 克小改 一种生态散养飞鸡用圈舍系统及其方法
CN110278916A (zh) * 2019-07-24 2019-09-27 张永辉 一种水产多功能饲养喂养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47251B (zh) 2021-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03008U (zh) 一种仿生黄鳝养殖设施
CN1915007A (zh) 松江鲈鱼夏花苗种的生产方法
CN1440647A (zh) 一种日本对虾高产养殖方法及养殖池
CN109349232B (zh) 一种棘胸蛙组合式生态养殖系统
JP2008514231A (ja) 水生動物を育てるための方法
Rosburg et al. Vertically-suspended environmental enrichment structures improve the growth of juvenile landlocked fall Chinook salmon
CN110463629B (zh) 一种立体生态绿色水产饲养装置
Huysman et al. Use of large vertically-suspended rod array in circular tanks during juvenile rainbow trout rearing
Chapman et al. Why swim upside dow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mochokid catfishes
CN110771538B (zh) 一种大黄鱼家系构建及优良家系选育的方法
CN110547251B (zh) 一种绿色生态水产饲养装置
CN110150192B (zh) 一种黄斑篮子鱼亲鱼培育方法
CN111316940A (zh) 一种密斑刺鲀的人工繁育方法
CN110574717A (zh) 一种黄鳝的控制化养殖方法
JP3669968B2 (ja) 蟹類の養殖装置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KR101363320B1 (ko) 침하식 게과 생물 축양 시설
CN113412811B (zh) 一种鱼虾混养池塘及鱼虾混养方法
KR20120108100A (ko) 콘크리트 인공어초
CN205213873U (zh) 小型鱼类繁殖用饲养池
CN108377974A (zh) 一种石蛙卵粒加温孵化池及孵化方法
CN112586418A (zh) 一种小龙虾养殖结构及养殖方法
Ignatius Cage aquaculture
CN204907515U (zh) 一种蛋鸭笼养设备
CN215530885U (zh) 人工贝壳鱼礁
CN215774968U (zh) 一种适用于小龙虾的增氧排污养殖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13

Address after: 325600 No. 191, Cai Ao village, Qingjiang Town, Leqing City,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Bao Jipeng

Address before: 458000 Guangming Village, Shantang Town, Jun County, Hebi City, Hen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Zhao We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