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46848B - 充电控制装置及充电单元 - Google Patents

充电控制装置及充电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46848B
CN110546848B CN201880025290.1A CN201880025290A CN110546848B CN 110546848 B CN110546848 B CN 110546848B CN 201880025290 A CN201880025290 A CN 201880025290A CN 110546848 B CN110546848 B CN 1105468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dlog
constant voltage
unit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2529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46848A (zh
Inventor
片濑菜津子
志村重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5468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68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468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68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88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harg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non-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9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harg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non-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 H02J7/007194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harg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non-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of the batte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18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batteries; for 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H02J3/32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the battery being on-board an electric or hybrid vehicle, e.g. vehicle to grid arrangements [V2G], power aggregation, use of the battery for network load balancing, coordinated or cooperative battery 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4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battery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4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battery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 H02J7/00718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battery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in response to charge current gradi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88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harg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non-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9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harg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non-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1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dynamo-electric generators driven at varying speed, e.g. on vehicle
    • H02J7/140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dynamo-electric generators driven at varying speed, e.g. on vehicle on vehicles not being driven by a motor, e.g. bicyc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 H02J2300/24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30The power source being a fuel cel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4Overcurrent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with light sensitive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Protection Of Stat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可靠性的充电控制装置。提供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具备:电流检测部、异常电流判定部及充电停止部,该电流检测部检测充电电流,该异常电流判定部判定该充电电流是否在恒压充电区域内处于衰减中及/或增大中,进一步判定每单位时间的该充电电流的值是否处于增大中,在该每单位时间的该充电电流的值处于增大中时,该充电停止部停止恒压充电。

Description

充电控制装置及充电单元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及充电单元,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充电单元、车辆、蓄电系统、电动工具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个人电脑(PC)、移动通信终端等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等汽车、风力发电等新能源系统等技术领域,电池、特别是可反复充放电的二次电池的需求快速增长。
例如,提出了一种连接于二次电池和负载之间,用于保护所述二次电池的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具有:温度检测元件,检测所述二次电池的温度;开关机构,设于连接所述二次电池的负极和所述负载的负极之间的布线;第一保护电路,基于由所述温度检测元件所检测到的所述二次电池的温度和所述二次电池的电池电压来控制所述开关机构的开/关;保险丝,设于连接所述二次电池的正极和所述负载的正极之间的布线;及第二保护电路,基于由所述温度检测元件所检测到的所述二次电池的温度和所述二次电池的电池电压来检测所述二次电池的过充电并控制所述保险丝的熔断(参见专利文献1)。
另外,例如,提出了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个或多个二次电池;测定部,每隔预定时间测定上述二次电池的电压;控制部,基于上述电压而算出预定时间内的电压变动量,并基于该电压变动量来控制上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以及存储部,存储针对上述电压变动量的规定电压变动量及表示上述电压变动量超过上述规定电压变动量的次数的上限的上限次数,上述控制部每隔预定时间对上述电压变动量和上述规定电压变动量进行比较,在上述电压变动量超过上述规定电压变动量的情况下,递增预先设于上述存储部的计数器的值,在上述计数器的值为上述上限次数以上的情况下,则判断为异常(参见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5924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14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所提出的技术可能无法进一步提高可靠性。因此,目前需要一种进一步提高可靠性的充电控制装置及充电单元。
因此,本技术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可靠性的充电控制装置及充电单元、具备该充电单元的车辆、蓄电系统、电动工具及电子设备。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成功地开发了具有优异的可靠性的充电控制装置及充电单元,从而完成了本技术。
即,在本技术中,提供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具备电流检测部、异常电流判定部及充电停止部,该电流检测部检测充电电流,该异常电流判定部判定该充电电流是否在恒压充电区域内处于衰减中及/或增大中,进一步判定每单位时间的该充电电流的值是否处于增大中,在该每单位时间的该充电电流的值处于增大中时,该充电停止部停止恒压充电。
可选地,本技术的充电控制装置进一步具备电池温度检测部及异常温度判定部,该电池温度检测部检测电池温度,该异常温度判定部判定恒压区域的该电池温度是否为45℃以上,在该电池温度为45℃以上时,所述充电停止部停止恒压充电。
另外,可选地,本技术的充电控制装置进一步具备电池温度检测部及异常温度判定部,该电池温度检测部检测电池温度,该异常温度判定部判定恒压区域的该电池温度是否高于恒压充电开始时的该电池温度,并且,判定该恒压区域的该电池温度的升高速度是否大于恒流充电区域的该电池温度的升高速度的最大值,在恒压区域的该电池温度高于恒压充电开始时的该电池温度,并且,该恒压区域的该电池温度的升高速度大于恒流充电区域的该电池温度的升高速度的最大值时,所述充电停止部停止恒压充电。
进一步可选地,本技术的充电控制装置进一步具备电池温度检测部、外界空气温度检测部及异常温度判定部,该电池温度检测部检测电池温度,该外界空气温度检测部检测外界空气温度,该异常温度判定部判定恒压区域的该电池温度的升高速度是否大于外界空气温度的升高速度,在该恒压区域的该电池温度的升高速度大于该外界空气温度的升高速度时,所述充电停止部停止恒压充电。
在本技术的充电控制装置中,可选地,所述电流检测部检测通过移动平均法被平滑后的充电电流值。
所述移动平均法可以为指数移动平均法。
在本技术的充电控制装置中,可选地,所述电流检测部检测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值即In及I(n-1)的差值(In-I(n-1)),所述异常电流判定部判定该差值(In-I(n-1))从负值变换为正值。
在本技术的充电控制装置中,可选地,所述电流检测部检测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值移动平均而得到的Iman及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进一步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值移动平均而得到的Ima(n-1)的差值(Iman-Ima(n-1)),所述异常电流判定部判定该差值(Iman-Ima(n-1))从负值变换为正值。
在本技术的充电控制装置中,可选地,所述电流检测部检测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值即Ian及Ia(n-1)的差值(Ian-Ia(n-1)),进一步至少检测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值即Ibn及Ib(n-1)的差值(Ibn-Ib(n-1))一次,并检测对至少两个该差值(Ian-Ia(n-1))及该差值(Ibn-Ib(n-1))移动平均而得到的差值(ma(ΔIn)),所述异常电流判定部判定该移动平均而得到的差值(ma(ΔIn))从负值变换为正值。
在本技术的充电控制装置中,可选地,所述电流检测部检测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值即In及I(n-1)的比率(In/I(n-1)),所述异常电流判定部判定该比率(In/I(n-1))从1以下的值变换为大于1的值。
在本技术的充电控制装置中,可选地,所述电流检测部检测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值移动平均而得到的Iman及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进一步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值移动平均而得到的Ima(n-1)的比率(Iman/Ima(n-1)),所述异常电流判定部判定该比率(Iman/Ima(n-1))从1以下的值变换为大于1的值。
在本技术的充电控制装置中,可选地,所述电流检测部检测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值即Ian及Ia(n-1)的比率(Ian/Ia(n-1)),进一步至少检测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值即Ibn及Ib(n-1)的比率(Ibn/Ib(n-1))一次,并检测对至少两个该比率(Ian/Ia(n-1))及该比率(Ibn/Ib(n-1))移动平均而得到的比率(ma(r)),所述异常电流判定部判定该移动平均而得到的比率(ma(r))从1以下的值变换为大于1的值。
在本技术的充电控制装置中,可选地,所述电流检测部检测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每单位时间的log值即dlog(In)/dt及dlog(I(n-1))/dt的差值(dlog(In)/dt-dlog(I(n-1))/dt),所述异常电流判定部检测该差值(dlog(In)/dt-dlog(I(n-1))/dt)从负值变换为正值。
在本技术的充电控制装置中,可选地,所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对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每单位时间的log值移动平均而得到的ma(dlog(In)/dt)及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进一步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值移动平均而得到的ma(dlog(I(n-1))/dt)的差值(ma(dlog(In)/dt))-ma(dlog(I(n-1))/dt)),所述异常电流判定部判定该差值(ma(dlog(In)/dt))-ma(dlog(I(n-1))/dt))从负值变换为正值。
在本技术的充电控制装置中,优选地,所述电流检测部检测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每单位时间的log值即dlog(Ian)/dt及dlog(Ia(n-1))/dt的差值(dlog(Ian)/dt-dlog(Ia(n-1))/dt),进一步至少检测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每单位时间的log值即dlog(Ibn)/dt及dlog(Ib(n-1))/dt的差值(dlog(Ibn)/dt-dlog(Ib(n-1))/dt)一次,并检测对至少两个该差值(dlog(Ian)/dt-dlog(Ia(n-1))/dt)及该差值(dlog(Ibn)/dt-dlog(Ib(n-1))/dt)移动平均而得到的差值(ma(Δ)(dlog(In)/dt)),所述异常电流判定部判定该移动平均而得到的差值(ma(Δ)(dlog(In)/dt))从负值变换为正值。
在本技术的充电控制装置中,可选地,所述电流检测部检测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每单位时间的log值即dlog(In)/dt及dlog(I(n-1))/dt的比率(dlog(In)/dt/dlog(I(n-1))/dt),所述异常电流判定部判定该比率(dlog(In)/dt/dlog(I(n-1))/dt)从1以上的值变换为低于1的值。
在本技术的充电控制装置中,可选地,所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对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每单位时间的log值移动平均而得到的ma(dlog(In)/dt)及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进一步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值移动平均而得到的ma(dlog(I(n-1))/dt)的比率(ma(dlog(In)/dt))/ma(dlog(I(n-1))/dt)),所述异常电流判定部判定该比率(ma(dlog(In)/dt))/(ma(dlog(I(n-1))/dt))从1以上的值变换为低于1的值。
在本技术的充电控制装置中,可选地,所述电流检测部检测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每单位时间的log值即dlog(Ian)/dt及dlog(Ia(n-1))/dt的比率(dlog(Ian)/dt/dlog(Ia(n-1))/dt),进一步至少检测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每单位时间的log值即dlog(Ibn)/dt及dlog(Ib(n-1))/dt的比率(dlog(Ibn)/dt/dlog(Ib(n-1))/dt)一次,并检测对至少两个该比率(dlog(Ian)/dt/dlog(Ia(n-1))/dt)及该比率(dlog(Ibn)/dt/dlog(Ib(n-1))/dt)移动平均而得到的差值(ma(r)(dlog(In)/dt)),所述异常电流判定部判定该移动平均而得到的差值(ma(r)(dlog(In)/dt))从1以上的值变换为低于1的值。
另外,在本技术中,提供一种充电单元,具备本技术的充电控制装置及电池。
而且,在本技术中,提供一种车辆,具备:本技术的充电单元;驱动力转换装置,从该充电单元接受电力的供应并转换为车辆的驱动力;驱动部,根据该驱动力进行驱动;以及车辆控制装置。
提供一种蓄电系统,具备:蓄电装置,具有本技术的充电单元;电力消耗装置,被从该充电单元供应电力;控制装置,控制从该充电单元向该电力消耗装置的电力供应;以及发电装置,对该充电单元进行充电。
提供一种电动工具,具备:本技术的充电单元;以及活动部,被从该充电单元供应电力。
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具备本技术的充电单元,并从该充电单元接受电力的供应。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技术,能够提高可靠性。需要指出,这里所记载的效果不一定限制于此,可以为本公开中所记载的任意效果或与它们性质不同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恒压(CV:Constant Voltage)充电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2为示出恒压(CV:Constant Voltage)充电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3为示出恒压(CV:Constant Voltage)充电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4为示出恒压(CV:Constant Voltage)充电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5为示出恒压(CV:Constant Voltage)充电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6为示出恒压(CV:Constant Voltage)充电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7为示出恒压(CV:Constant Voltage)充电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8为示出恒压(CV:Constant Voltage)充电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9为示出恒压(CV:Constant Voltage)充电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0为示出恒压(CV:Constant Voltage)充电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1为示出恒压(CV:Constant Voltage)充电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2为示出恒压(CV:Constant Voltage)充电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3为示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充电单元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14为示出本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充电单元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15为示出开始恒压(CV:Constant Voltage)充电后的经过时间与dlog(I)/dt的关系的图;
图16为示出开始恒压(CV:Constant Voltage)充电后的经过时间与恒压(CV:Constant Voltage)充电时的电流I的关系的图;
图17为示出充电时间(Charge Time)与电压(Voltage)、温度(Temperature)及电流(Current)的关系的图;
图18为示出充电时间(Charge Time)与电压(Voltage)、温度(Temperature)及电流(Current)的关系的图;
图19为示出本技术的充电单元的应用例(车辆)的构成的框图;
图20为示出本技术的充电单元的应用例(蓄电系统)的构成的框图;
图21为示出本技术的充电单元的应用例(电动工具)的构成的框图;
图22为示出本技术的充电单元的应用例(电子设备)的构成的框图;
图23为示出本技术的充电单元的应用例1(印刷电路基板)的构成的图;
图24为示出本技术的充电单元的应用例2(通用信用卡)的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25为示出本技术的充电单元的应用例3(腕带式活动量仪)的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26为示出本技术的充电单元的应用例3(腕带式活动量仪)的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27为示出本技术的充电单元的应用例3(腕带式电子设备)的构成的图;
图28为示出本技术的充电单元的应用例4(智能手表)的构成的分解透视图;
图29为示出本技术的充电单元的应用例4(带式电子设备)的内部构成的一部分的图;
图30为示出本技术的充电单元的应用例4(带式电子设备)的电路构成的框图;
图31为示出本技术的充电单元的应用例5(眼镜型终端)的构成的具体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用于实施本技术的优选方式进行说明。下面所说明的实施方式示出了本技术的代表性实施方式的一例,不应该因此而狭义地解释本技术的范围。需要指出,附图中,相同或同等的要素或部件带有相同的符号,故不予赘述。
需要指出,按照下面的顺序进行说明。
1.本技术的概要
2.第一实施方式(充电控制装置的例1)
3.第二实施方式(充电控制装置的例2)
4.第三实施方式(充电单元的例1)
5.第四实施方式(充电单元的例2)
6.充电单元的用途
6-1.充电单元的用途的概要
6-2.第五实施方式(车辆的例子)
6-3.第六实施方式(蓄电系统的例子)
6-4.第七实施方式(电动工具的例子)
6-5.第八实施方式(电子设备的例子)
6-6.应用例1(印刷电路基板的例子)
6-7.应用例2(通用信用卡的例子)
6-8.应用例3(腕带式电子设备的例子)
6-9.应用例4(智能手表的例子)
6-10.应用例5(眼镜型终端的例子)
<1.本技术的概要>
首先,对本技术的概要进行说明。
作为检测作为二次电池的锂离子电池等电池的过充电或过电流、温度异常等异常的方式,存在各种技术。例如,存在下述保护电路技术,即,该保护电路在双重保护IC上设有用于检测二次电池的温度的端子、过充电检测电路及电压调节电路,当二次电池的温度位于预定范围之外时,通过电压调节电路来调节过充电检测电路上的过充电检测电压,由此,即使在双重保护IC中也能够进行二次电池的温度保护。在该技术中,形成了设置过充电电压,并通过与阈值的比较而进行保护的规范。但是,在局部产生了过充电的情况下,可能无法感测到电压的异常。
另外,还存在下述电池包技术,即,每隔预定时间测定二次电池的电压,并算出预定时间内的电压变动量,每隔预定时间将电压变动量与预先存储于存储部的针对电压变动量的上限值进行比较,在电压变动量大于上限值的情况连续预定次数的情况下,判断为异常,另外,每隔预定时间将电压变动量与预先存储于存储部的针对电压变动量的下限值进行比较,在电压变动量小于下限值的情况连续预定次数的情况下,判断为异常。在该技术中,形成了通过电压变动量来感测异常的规范。但是,在局部产生了过充电的情况下,可能无法感测到电压的异常。
本技术是基于上面的状况而得的技术,在作为二次电池的锂离子电池等电池中,能够在充电步骤期间的恒压充电区域内,至少在每单位时间的充电电流的值处于增大中时、达到预定的温度时或产生了预定的温度变化时,通过停止恒压充电以期提高或保持可靠性。即,根据本技术,能够防止在恒压充电时局部产生过充电,进而产生由内部短路引起的异常。并且,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利用温度变化和电流变化来进行感测,因此,即使在恒压充电期间局部产生过充电而导致产生内部短路,也能够感测由局部所产生的过充电引起的异常,进而能够安全地停止电池(例如,二次电池)的充电。
<2.第一实施方式(充电控制装置的例1)>
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充电控制装置的例1)的充电控制装置具备电流检测部、异常电流判定部及充电停止部。电流检测部检测充电电流,异常电流判定部判定充电电流是否在恒压充电区域内处于衰减中及/或处于增大中,进一步判定每单位时间的该充电电流的值是否处于增大中。在每单位时间的该充电电流的值处于增大中时,充电停止部停止恒压充电。
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能够提高可靠性。更详细而言,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能够防止恒压充电时局部产生过充电,进而产生由内部短路引起的异常。
电流检测部可以检测使用移动平均法被平滑后的充电电流值。移动平均法中所使用的数据可以为充电电流的原始值(原始值与Raw Data的意义相同。下同),也可以为充电电流的原始值的差值,还可以为充电电流的原始值的比率。移动平均法优选为指数移动平均法。
下面,使用图1~图6,对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1~图6为示出恒压(CV:Constant Voltage)充电的一例的流程图。
首先,使用图1所示的流程图,对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进行说明。
步骤S1中,开始恒压(CV)充电,步骤S2中,检测电流值In(n=1、2……)。
步骤S3中,在In>I(n-1)的情况下,电池为异常,进入步骤S4并停止恒压(CV)充电。在不是In>I(n-1)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5。步骤S5中,判断是否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在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6,结束恒压(CV)充电。在不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再次返回步骤S2,重复步骤S2之后的处理。
步骤S3中,电流值In及I(n-1)分别可以使用进行移动平均、优选指数移动平均而得到的Iman及Ima(n-1)
使用图2所示的流程图,对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进行说明。
步骤S21中,开始恒压(CV)充电,步骤S22中,检测电流值In(n=1、2……)。接下来,在步骤S27中,计算差值的移动平均ma(ΔIn)。
步骤S23中,在ma(ΔIn)>0的情况下,电池为异常,进入步骤S24并停止恒压(CV)充电。当不是ma(ΔIn)>0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5。步骤S25中,判断是否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在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6,结束恒压(CV)充电。在不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再次返回步骤S22,重复步骤S22之后的处理。
步骤S27中,差值的定义设为ΔIn=In-I(n-1)
使用图3所示的流程图,对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进行说明。
步骤S31中,开始恒压(CV)充电,步骤S32中,检测电流值In(n=1、2……)。接下来,在步骤S37中,计算比率的移动平均ma(r)。
步骤S33中,在ma(r)>1的情况下,电池为异常,进入步骤S34并停止恒压(CV)充电。在不是ma(r)>1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5。步骤S35中,判断是否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在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进行步骤S36,结束恒压(CV)充电。在不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再次返回步骤S32,重复步骤S32之后的处理。
步骤S37中,比率的定义设为r=In/I(n-1)
使用图4所示的流程图,对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进行说明。
步骤S41中,开始恒压(CV)充电,步骤S42中,检测电流值In(n=1、2……)。
步骤S43中,在dlog(In)/dt>dlog(I(n-1))/dt的情况下,电池为异常,进入步骤S44并停止恒压(CV)充电。在不是dlog(In)/dt>dlog(I(n-1))/dt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5。步骤S45中,判断是否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在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6,结束恒压(CV)充电。在不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再次返回步骤S42,重复步骤S42之后的处理。
步骤S43中,电流值dlog(In)/dt及dlog(I(n-1))/dt分别可以使用进行移动平均、优选指数移动平均而得到的ma(dlog(In)/dt)及ma(dlog(I(n-1))/dt)。
使用图5所示的流程图,对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进行说明。
步骤S51中,开始恒压(CV)充电,步骤S52中,检测电流值In(n=1、2……)。接下来,步骤S57中,计算差值的移动平均ma(Δ)(dlog(In)/dt)。
步骤S53中,在ma(Δ)(dlog(In)/dt)>0的情况下,电池为异常,进入步骤S54并停止恒压(CV)充电。在不是ma(Δ)(dlog(In)/dt)>0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55。步骤S55中,判断是否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在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56,结束恒压(CV)充电。在不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再次返回步骤S52,重复步骤S52之后的处理。
步骤S57中,差值的定义设为Δ(dlog(In)/dt)=dlog(In)/dt-dlog(I(n-1))/dt。
使用图6所示的流程图,对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进行说明。
步骤S61中,开始恒压(CV)充电,步骤S62中,检测电流值In(n=1、2……)。接下来,步骤S67中,计算比率的移动平均ma(r)(dlog(In)/dt)。
步骤S63中,在ma(r)(dlog(In)/dt)<1的情况下,电池为异常,进入步骤S64并停止恒压(CV)充电。在不是ma(r)(dlog(In)/dt)<1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65。步骤S65中,判断是否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在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66,结束恒压(CV)充电。在不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再次返回步骤S62,重复步骤S62之后的处理。
步骤S67中,比率的定义设为r(dlog(In)/dt)=dlog(In)/dt/dlog(I(n-1))/dt。
使用图15及图16,对每单位时间的充电电流的值处于增大中这一情况进行说明。图15为示出开始恒压(CV:ConstantVoltage)充电后的经过时间(横轴)与dlog(I)/dt(每单位时间的充电电流的值)(纵轴)的关系的图。图16为示出开始恒压(CV:Constant Voltage)充电后的经过时间(横轴)与恒压(CV:Constant Voltage)充电时的电流I(纵轴)的关系的图。
如图15所示,在正常电池的情况下,dlog(I)/dt(每单位时间的充电电流的值)随着开始恒压充电后的经过时间而减少。另一方面,在异常电池的情况下,dlog(I)/dt(每单位时间的充电电流的值)随着开始恒压充电后的经过时间从减小而转变换为增大。
另外,如图16所示,在正常电池的情况下,即使开始恒压充电后经过了预定的经过时间,电流I的减少(衰减)水平也大致固定。另一方面,在异常电池的情况下,电流I的减少(衰减)水平随着开始恒压充电后的经过时间而变小。即,在异常电池的情况下,表关上,电流I的值随着开始恒压充电后的经过时间而变小,但每单位时间的电流I的值(例如,dlog(I)/dt)、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两个每单位时间的电流I的值的差值(例如,(Δ)dlog(In)/dt=dlog(In)/dt-dlog(I(n-1))/dt)随着开始恒压充电并产生异常后的经过时间而增大,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每单位时间的电流I的值的比率((r)dlog(In)/dt=dlog(In)/dt/dlog(I(n-1))/dt)随着开始恒压充电并产生异常后的经过时间而减少。
<3.第二实施方式(充电控制装置的例2)>
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充电控制装置的例2)的充电控制装置具备电流检测部、异常电流判定部、充电停止部、电池温度检测部及异常温度判定部。电流检测部检测充电电流,异常电流判定部判定充电电流是否在恒压充电区域内处于衰减中及/或处于增大中,进一步判定每单位时间的该充电电流的值是否处于增大中。电池温度检测部检测电池温度。作为电池温度检测部,例如能够使用电阻值根据温度而变化的热敏电阻,能够通过测定该热敏电阻的电压来检测电池单体的温度。除电池温度检测部之外,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还可以进一步具备其它的温度检测部,以用于检测充电控制装置或充电单元内的其它部位等的温度。电池温度检测部可以设于电池单体附近。其它温度检测部可以设于电池单体附近,也可以设于远离电池单体附近的部位。异常温度判定部判定恒压区域的电池温度是否为45℃以上。在每单位时间的该充电电流的值处于增大中,并且,电池温度为45℃以上时,充电停止部停止恒压充电。
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能够提高可靠性。更详细而言,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能够防止恒压充电时局部产生过充电进而产生由内部短路引起的异常。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所具备的电流检测部相同地,电流检测部测定使用移动平均法被平滑后的充电电流值。移动平均法优选为指数移动平均法。
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所具备的异常温度判定部能够判定恒压区域的电池温度是否高于恒压充电开始时的电池温度,并且,判定恒压区域的电池温度的升高速度是否大于恒流充电区域的该电池温度的升高速度的最大值。在该情况下,在每单位时间的该充电电流的值增大,进一步,恒压区域的电池温度高于恒压充电开始时的电池温度,并且,恒压区域的电池温度的升高速度大于恒流充电区域的电池温度的升高速度的最大值时,充电停止部停止恒压充电。
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可以进一步具备外界空气温度检测部。外界空气温度检测部检测外界空气温度。与电池温度检测部相同地,作为外界空气温度检测部,也能够使用例如电阻值根据温度而变化的热敏电阻,能够通过测定该热敏电阻的电压来检测外界空气的温度。
在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具备电池温度检测部和外界空气温度检测部的情况下,可选地,电池温度检测部设于电池单体附近,外界空气温度检测部设于靠近外界空气的场所。除电池温度检测部及外界空气温度检测部以外,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可以进一步具备其它温度检测部,以检测充电控制装置或充电单元内的其它部位等的温度。其它温度检测部可以设于电池单体附近,也可以设于远离电池单体附近的部位。
在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具备电池温度检测部和外界空气温度检测部的情况下,异常温度判定部判定恒压区域的该电池温度的升高速度是否大于外界空气温度的升高速度。在每单位时间的该充电电流的值增大,并且,恒压区域的电池温度的升高速度大于外界空气温度的升高速度时,充电停止部停止恒压充电。
下面,使用图7~12,对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7~图12为示出恒压(CV:Constant Voltage)充电的一例的流程图。
首先,使用图7所示的流程图,对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进行说明。
步骤S71中,开始恒压(CV)充电,接下来,步骤S78中,获得恒压(CV)充电开始时的单体温度(电池温度)T0。接着,步骤S72中,检测电流值In(n=1、2……)。
步骤S73中,在In>I(n-1)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79。步骤S79中,检测单体温度(电池温度)Tcell,进入步骤S79-1。
步骤S79-1中,在存在外界空气温度检测部的情况下(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具备外界空气温度检测部的情况下),步骤S79-2中,获得外界空气温度T’。接下来,步骤S79-3中,判断是否dTcell/dt>dT’/dt。在判断dTcell/dt>dT’/dt的情况下,电池为异常,进入步骤S74并停止恒压(CV)充电。
在判断为不是dTcell/dt>dT’/dt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75。步骤S75中,判断是否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在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76,结束恒压(CV)充电。在不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再次返回步骤S72,重复步骤S72之后的处理。
步骤S79-1中,在不存在外界空气温度检测部的情况下(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不具备外界空气温度检测部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79-4。步骤S79-4中,判断是否Tcell>45℃。在判断为Tcell>45℃的情况下,电池为异常,进入步骤S74并停止恒压(CV)充电。
在判断为不是Tcell>45℃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79-5。步骤S79-5中,判断是否为Tcell>T0
在判断为Tcell>T0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79-6。步骤S79-6中,判断是否为dTcell>vmax。vmax采用在隔热条件及室温下所测得的恒流(CC)充电时的升温速度的最大值。在判断为dTcell>vmax的情况下,电池为异常,进入步骤S74并停止恒压(CV)充电。
在判断为不是dTcell>vmax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75。步骤S75中,判断是否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在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76,结束恒压(CV)充电。在不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再次返回步骤S72,重复步骤S72之后的处理。
在判断为不是Tcell>T0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75。步骤S75中,判断是否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在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76,结束恒压(CV)充电。在不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再次返回步骤S72,重复步骤S72之后的处理。
步骤S73中,在不是In>I(n-1)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75。步骤S75中,判断是否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在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76,结束恒压(CV)充电。在不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再次返回步骤S72,重复步骤S72之后的处理。
步骤S73中,电流值In及I(n-1)分别可以使用进行移动平均、优选指数移动平均而得到的Iman及Ima(n-1)
使用图8所示的流程图,对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进行说明。
步骤S81中,开始恒压(CV)充电,接下来,步骤S88中,获取恒压(CV)充电开始时的单体温度(电池温度)T0。接着,步骤S82中,检测电流值In(n=1、2……)。接下来,步骤S87中,计算差值的移动平均ma(ΔIn)。
步骤S83中,在ma(ΔIn)>0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89。步骤S89中,检测单体温度(电池温度)Tcell,并进入步骤S89-1。
步骤S89-1中,在存在外界空气温度检测部的情况下(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具备外界空气温度检测部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89-2,获得外界空气温度T’。接下来,步骤S89-3中,判断是否为dTcell/dt>dT’/dt。在判断为dTcell/dt>dT’/dt的情况下,电池为异常,进入步骤S84并停止恒压(CV)充电。
在判断为不是dTcell/dt>dT’/dt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85。步骤S85中,判断是否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在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86,结束恒压(CV)充电。在不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再次返回步骤S82,重复步骤S82之后的处理。
步骤S89-1中,在不存在外界空气温度检测部的情况下(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不具备外界空气温度检测部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89-4。步骤S89-4中,判断是否为Tcell>45℃。在判断为Tcell>45℃的情况下,电池为异常,进入步骤S84并停止恒压(CV)充电。
在判断为不是Tcell>45℃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89-5。步骤S89-5中,判断是否为Tcell>T0
在判断为Tcell>T0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89-6。步骤S89-6中,判断是否为dTcell>vmax。vmax采用在隔热条件及室温下所测得的恒流(CC)充电时的升温速度的最大值。在判断为dTcell>vmax的情况下,电池为异常,进入步骤S84并停止恒压(CV)充电。
在判断为不是dTcell>vmax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85。步骤S85中,判断是否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在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86,结束恒压(CV)充电。在不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再次返回步骤S82,重复步骤S82之后的处理。
在判断为不是Tcell>T0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85。步骤S85中,判断是否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在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86,结束恒压(CV)充电。在不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再次返回步骤S82,重复步骤S82之后的处理。
步骤S83中,在不是ma(ΔIn)>0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85。步骤S85中,判断是否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在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86,结束恒压(CV)充电。在不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再次返回步骤S82,重复步骤S82之后的处理。
步骤S87中,差值的定义设为ΔIn=In-I(n-1)
使用图9所示的流程图,对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进行说明。
步骤S91中,开始恒压(CV)充电,接下来,步骤S98中,获得恒压(CV)充电开始时的单体温度(电池温度)T0。接着,步骤S92中,检测电流值In(n=1、2……)。接下来,步骤S97中,计算比率的移动平均ma(r)。
步骤S93中,在ma(r)>1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99。步骤S99中,检测单体温度(电池温度)Tcell,进入步骤S99-1。
步骤S99-1中,在存在外界空气温度检测部的情况下(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具备外界空气温度检测部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99-2,获得外界空气温度T’。接下来,步骤S99-3中,判断是否为dTcell/dt>dT’/dt。在判断为dTcell/dt>dT’/dt的情况下,电池为异常,进入步骤S94并停止恒压(CV)充电。
在判断为不是dTcell/dt>dT’/dt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95。步骤S95中,判断是否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在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96,结束恒压(CV)充电。在不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再次返回步骤S92,重复步骤S92之后的处理。
步骤S99-1中,在不存在外界空气温度检测部的情况下(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不具备外界空气温度检测部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99-4。步骤S99-4中,判断是否为Tcell>45℃。在判断为Tcell>45℃的情况下,电池为异常,进入步骤S94并停止恒压(CV)充电。
在判断为不是Tcell>45℃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99-5。步骤S99-5中,判断是否为Tcell>T0
在判断为Tcell>T0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99-6。步骤S99-6中,判断是否为dTcell/dt>vmax。vmax采用在隔热条件及室温下所测得的恒流(CC)充电时的升温速度的最大值。在判断为dTcell/dt>vmax的情况下,电池为异常,进入步骤S94并停止恒压(CV)充电。
在判断为不是dTcell/dt>vmax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95。步骤S95中,判断是否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在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96,结束恒压(CV)充电。在不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再次返回步骤S92,重复步骤S92之后的处理。
在判断为不是Tcell>T0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95。步骤S95中,判断是否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在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96,结束恒压(CV)充电。在不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再次返回步骤S92,重复步骤S92之后的处理。
步骤S93中,在不是ma(r)>1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95。步骤S95中,判断是否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在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96,结束恒压(CV)充电。在不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再次返回步骤S92,重复步骤S92之后的处理。
步骤S97中,比率的定义设为r=In/I(n-1)
使用图10所示的流程图,对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进行说明。
步骤S101中,开始恒压(CV)充电,接下来,步骤S108中,获得恒压(CV)充电开始时的单体温度(电池温度)T0。接着,步骤S102中,检测电流值In(n=1、2……)。
步骤S103中,在dlog(In)/dt>dlog(I(n-1))/dt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9。步骤S109中,检测单体温度(电池温度)Tcell,进入步骤S109-1。
步骤S109-1中,在存在外界空气温度检测部的情况下(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具备外界空气温度检测部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9-2,获得外界空气温度T’。接下来,步骤S109-3中,判断是否为dTcell/dt>dT’/dt。在判断为dTcell/dt>dT’/dt的情况下,电池为异常,进入步骤S104并停止恒压(CV)充电。
在判断为不是dTcell/dt>dT’/dt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5。步骤S105中,判断是否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在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6,结束恒压(CV)充电。在不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再次返回步骤S102,重复步骤S102之后的处理。
步骤S9-1中,在不存在外界空气温度检测部的情况下(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不具备外界空气温度检测部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9-4。步骤S109-4中,判断是否为Tcell>45℃。在判断为Tcell>45℃的情况下,电池为异常,进入步骤S104并停止恒压(CV)充电。
在判断为不是Tcell>45℃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9-5。步骤S109-5中,判断是否为Tcell>T0
在判断为Tcell>T0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9-6。步骤S109-6中,判断是否为dTcell/dt>vmax。vmax采用在隔热条件及室温下所测得的恒流(CC)充电时的升温速度的最大值。在判断为dTcell/dt>vmax的情况下,电池为异常,进入步骤S104并停止恒压(CV)充电。
在判断为不是dTcell/dt>vmax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5。步骤S105中,判断是否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在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6,结束恒压(CV)充电。在不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再次返回步骤S102,重复步骤S102之后的处理。
在判断为不是Tcell>T0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5。步骤S105中,判断是否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在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6,结束恒压(CV)充电。在不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再次返回步骤S102,重复步骤S102之后的处理。
步骤S103中,在不是dlog(In)/dt>dlog(I(n-1))/dt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5。步骤S105中,判断是否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在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6,结束恒压(CV)充电。在不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再次返回步骤S102,重复步骤S102之后的处理。
步骤S103中,电流值dlog(In)/dt及dlog(I(n-1))/dt分别可以使用进行移动平均、优选指数移动平均而得到的ma(dlog(In)/dt)及ma(dlog(I(n-1))/dt)。
使用图11所示的流程图,对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进行说明。
步骤S111中,开始恒压(CV)充电,接下来,步骤S118中,获得恒压(CV)充电开始时的单体温度(电池温度)T0。接着,步骤S112中,检测电流值In(n=1、2……)。接下来,步骤S117中,计算差值的移动平均ma(Δ)(dlog(In)/dt)。
步骤S113中,在ma(Δ)(dlog(In)/dt)>0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9。步骤S119中,检测单体温度(电池温度)Tcell,进入步骤S119-1。
步骤S119-1中,在存在外界空气温度检测部的情况下(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具备外界空气温度检测部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9-2,获得外界空气温度T’。接下来,步骤S119-3中,判断是否为dTcell/dt>dT’/dt。在判断为dTcell/dt>dT’/dt的情况下,电池为异常,进入步骤S114并停止恒压(CV)充电。
在判断为不是dTcell/dt>dT’/dt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5。步骤S115中,判断是否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在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6,结束恒压(CV)充电。在不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再次返回步骤S112,重复步骤S112之后的处理。
步骤S119-1中,在不存在外界空气温度检测部的情况下(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不具备外界空气温度检测部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9-4。步骤S119-4中,判断是否为Tcell>45℃。在判断为Tcell>45℃的情况下,电池为异常,进入步骤S114并停止恒压(CV)充电。
在判断为不是Tcell>45℃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9-5。步骤S119-5中,判断是否为Tcell>T0
在判断为Tcell>T0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9-6。步骤S119-6中,判断是否为dTcell/dt>vmax。vmax采用在隔热条件及室温下所测得的恒流(CC)充电时的升温速度的最大值。在判断为dTcell/dt>vmax的情况下,电池为异常,进入步骤S114并停止恒压(CV)充电。
在判断为不是dTcell/dt>vmax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5。步骤S115中,判断是否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在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6,结束恒压(CV)充电。在不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再次返回步骤S112,重复步骤S112之后的处理。
在判断为不是Tcell>T0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5。步骤S115中,判断是否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在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6,结束恒压(CV)充电。在不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再次返回步骤S112,重复步骤S112之后的处理。
步骤S113中,在不是ma(Δ)(dlog(In)/dt)>0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5。步骤S115中,判断是否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在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6,结束恒压(CV)充电。在不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再次返回步骤S112,重复步骤S112之后的处理。
步骤S117中,差值的定义设为Δ(dlog(In)/dt)=dlog(In)/dt-dlog(I(n-1))/dt。
使用图12所示的流程图,对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进行说明。
步骤S121中,开始恒压(CV)充电,接下来,步骤S128中,获得恒压(CV)充电开始时的单体温度(电池温度)T0。接着,步骤S122中,检测电流值In(n=1、2……)。接下来,步骤S127中,计算比率的移动平均ma(r)(dlog(In)/dt)。
步骤S123中,在ma(r)(dlog(In)/dt)<1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29。步骤S129中,检测单体温度(电池温度)Tcell,进入步骤S129-1。
步骤S129-1中,在存在外界空气温度检测部的情况下(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具备外界空气温度检测部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29-2,获得外界空气温度T’。接下来,步骤S129-3中,判断是否为dTcell/dt>dT’/dt。在判断为dTcell/dt>dT’/dt的情况下,电池为异常,进入步骤S124并结束恒压(CV)充电。
在判断为不是dTcell/dt>dT’/dt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25。步骤S125中,判断是否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在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26,结束恒压(CV)充电。在不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再次返回步骤S122,重复步骤S122之后的处理。
步骤S129-1中,在不存在外界空气温度检测部的情况下(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不具备外界空气温度检测部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29-4。步骤S129-4中,判断是否为Tcell>45℃。在判断为Tcell>45℃的情况下,电池为异常,进入步骤S124并停止恒压(CV)充电。
在判断为不是Tcell>45℃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29-5。步骤S129-5中,判断是否为Tcell>T0
在判断为Tcell>T0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29-6。步骤S129-6中,判断是否为dTcell/dt>vmax。vmax采用在隔热条件及室温下所测得的恒流(CC)充电时的升温速度的最大值。在判断为dTcell/dt>vmax的情况下,电池为异常,进入步骤S124并停止恒压(CV)充电。
在判断为不是dTcell/dt>vmax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25。步骤S125中,判断是否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在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26,结束恒压(CV)充电。在不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再次返回步骤S122,重复步骤S122之后的处理。
在判断为不是Tcell>T0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25。步骤S125中,判断是否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在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26,结束恒压(CV)充电。在不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再次返回步骤S122,重复步骤S122之后的处理。
步骤S123中,在不是ma(r)(dlog(In)/dt)<1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25。步骤S125中,判断是否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在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26,结束恒压(CV)充电。在不满足恒压(CV)充电的通常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再次返回步骤S122,重复步骤S122之后的处理。
步骤S127中,比率的定义设为r(dlog(In)/dt)=dlog(In)/dt/dlog(I(n-1))/dt。
使用图17及18,对可以不停止恒压充电(正常)的电池和必须停止恒压充电的(异常)电池进行说明。图17及18为示出充电时间(ChargeTime)与电压(Voltage)、温度(Temperature)及电流(Current)的关系的图。
图17所示的电池为未产生异常的电池,即,可以不停止恒压充电的(正常)的电池,恒压充电时(电压(Voltage)显示大致固定的值。),电流(Current)减少,温度(Temperature)不会升高。
另一方面,图18所示的电池为必须停止恒压充电的产生了异常的电池,恒压充电时(电压(Voltage)显示大致固定的值。),电流(Current)在图18中的圆形部分A从减少转变为增大,另外,在图18中的圆形部分B,温度(Temperature)升高。
<4.第三实施方式(充电单元的例1)>
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充电单元的例1)的充电单元具备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及电池。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充电单元例如为电池包、充电装置等。电池不限制于此,例如,优选为锂离子电池的二次电池。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充电单元所具备的电池的个数为一个或多个,在多个的情况下,电池可选地串联及/或并联。
下面,使用图13,进一步对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充电单元进行说明。图13为示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充电单元的构成例的框图。
如图13所示,充电单元1主要由电流检测部、异常电流判定部、充电电路及二次电池所构成。虽然图中没示出,但充电电路中包括充电停止部。电流检测部检测充电电流In(n=1、2……),并且,异常电流判定部判定所检测到的充电电流In(n=1、2……)是否在恒压充电区域内处于衰减中及/或处于增大中,接下来,判定每单位时间的充电电流的值是否处于增大中。然后,在根据其的判定结果,每单位时间的充电电流的值处于增大中时,电池为异常,充电停止部停止恒压充电。需要指出,在根据判定结果,每单位时间的充电电流的值未处于增大中时,电池为正常,不停止恒压充电。
<5.第四实施方式(充电单元的例2)>
本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充电单元的例2)的充电单元具备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及电池。本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充电单元例如为电池包、充电装置等。电池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优选为锂离子电池的二次电池。本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充电单元所具备的电池的个数为一个或多个,在多个的情况下,电池任选地串联及/或并联。
下面,使用图14,进一步对本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充电单元进行说明。图14为示出本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充电单元的构成例的框图。
如图14所示,充电单元2主要由电流检测部、异常电流判定部、温度检测部、异常温度判定部、充电电路及二次电池。虽然图中没示出,但充电电路中包括充电停止部。如上所述,温度检测部可以仅由电池温度检测部构成,也可以由电池温度检测部和外界空气温度检测部构成。另外,除电池温度检测部之外,温度检测部可以进一步具备其它温度检测部,以检测充电控制装置或充电单元内的其它部位等的温度。而且,除电池温度检测部及外界空气温度检测部之外,温度检测部可以进一步具备其它温度检测部,以检测充电控制装置或充电单元内的其它部位等的温度。其它温度检测部可以设于电池单体附近,也可以设于远离电池单体附近的部位。
电流检测部检测充电电流In(n=1、2……)。并且,异常电流判定部判定所检测到的充电电流In(n=1、2……)是否在恒压充电区域内处于衰减中及/或处于增大中,接下来,判定每单位时间的充电电流的值是否处于增大中。作为第一判定例,异常温度判定部判定恒压区域的电池温度是否为45℃以上。然后,在根据异常电流判定部的判定结果,在每单位时间的充电电流的值处于增大中时,并且,根据异常温度判定部的第一判定例,恒压区域的电池温度为45℃以上时,电池为异常,充电停止部停止恒压充电。需要指出,在根据异常电流判定部的判定结果,在每单位时间的充电电流的值不处于增大中时及/或在根据异常温度判定部的第一判定例,恒压区域的电池温度低于45℃时,电池为正常,不停止恒压充电。
另外,作为第二判定例,异常温度判定部判定恒压区域的电池温度是否高于恒压充电开始时的电池温度,并且,判定恒压区域的电池温度的升高速度是否大于恒流充电区域的该电池温度的升高速度的最大值。在根据异常电流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每单位时间的充电电流的值处于增大中时,并且,根据异常温度判定部的第二判定例,恒压区域的电池温度高于恒压充电开始时的电池温度,并且,恒压区域的电池温度的升高速度大于恒流充电区域的该电池温度的升高速度的最大值时,电池为异常,充电停止部停止恒压充电。需要指出,在根据异常电流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每单位时间的充电电流的值不处于增大中时及/或在根据异常温度判定部的第二判定例,恒压区域的电池温度不高于恒压充电开始时的电池温度及/或恒压区域的电池温度的升高速度不大于恒流充电区域的该电池温度的升高速度的最大值时,电池为正常,不停止恒压充电。
而且,作为第三判定例,异常温度判定部判定恒压区域的电池温度的升高速度是否大于外界空气温度的升高速度。在根据异常电流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每单位时间的充电电流的值处于增大中时,并且,根据异常温度判定部的第三判定例,恒压区域的电池温度的升高速度大于外界空气温度的升高速度时,电池为异常,充电停止部停止恒压充电。需要指出,在根据异常电流判定部的判定结果,在每单位时间的充电电流的值不处于增大中时及/或当恒压区域的电池温度的升高速度不大于外界空气温度的升高速度时,电池为正常,不停止恒压充电。
<6.充电单元的用途>
下面,对充电单元的用途进行详细说明。
<6-1.充电单元的用途的概要>
作为充电单元的用途,只要是能够将该充电单元用作用于驱动的电源或用于储蓄电力的储电源等的机械、设备、器具、装置及系统(多个设备等的集合体)等即可,没有特别限制。用作电源的充电单元可以为主电源(优先使用的电源),也可以为辅助电源(代替主电源使用或与主电源切换使用的电源)。在将充电单元用作辅助电源的情况下,主电源的种类不限制于充电单元。
充电单元的用途例如如下所述:笔记本型个人电脑、平板型电脑、手机(例如,智能手机等)、移动信息终端(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PDA)、摄影装置(例如,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音响设备(例如,便携式音频播放器)、游戏设备、无绳电话子机、电子书、电子词典、收音机、头戴式耳机、导航系统、存储卡、起搏器、助听器、照明设备、玩具、医疗设备、机器人等电子设备(包括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剃须刀等便携式生活器具;备用电源及存储卡等存储用装置;电钻及电锯等电动工具;用于笔记本型个人电脑等的可装拆电源;起搏器及助听器等医疗用电子设备;用于电动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等车辆;预先储蓄电力以备紧急时等使用的家用蓄电池系统等蓄电系统。当然,也可以为除上述以外的用途。
其中,充电单元适用于车辆、蓄电系统、电动工具及电子设备时很有效。这是因为,由于它们要求优异的电池特性,因此通过使用本技术的充电单元,有望有效地提高性能。需要指出,车辆为以充电单元为驱动用电源而工作(行驶)的车辆,如上所述,也可以为兼备除充电单元以外的驱动源的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作为蓄电系统,例如,可列举用于住宅的蓄电系统,它是将充电单元用作储电源的系统。在蓄电系统中,电力被储蓄在作为储电源的充电单元中,因此,可以利用该电力而使用例如家电产品等电力消耗装置。电动工具是活动部(例如,钻头等)以充电单元为用于驱动的电源而进行活动的工具。电子设备是以充电单元为用于驱动的电源(电力供应源)而发挥各种功能的设备。
在此,将对充电单元的多个应用例进行具体的说明。需要指出,下面所说明的各应用例的构成仅为一例,因此,可以适当地变更。
<6-2.第五实施方式(车辆的例子)>
本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车辆是具备下述部件的车辆: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充电单元或第四实施方式的充电单元;驱动力转换装置,将由充电单元所供应的电力转换为驱动力;驱动部,根据驱动力进行驱动;及车辆控制装置。本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车辆具备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充电单元或第四实施方式的充电单元,而这些充电单元具有优异的电池特性及优异的可靠性,因此,能够提高车辆的性能及可靠性。
下面,参考图19对本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车辆进行说明。
图19中示意性示出了采用适用本技术的串联混合动力系统的混合动力车辆的构成的一例。串联混合动力系统是指使用通过引擎带动的发电机所产生的电力或者将该电力预先储存在蓄电池中而得到的电力并通过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而行驶的车辆。
该混合动力车辆7200上搭载有引擎7201、发电机7202、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7203、驱动轮7204a、驱动轮7204b、车轮7205a、车轮7205b、电池7208、车辆控制装置7209、各种传感器7210及充电口7211。对电池7208适用蓄电装置(无图示)。
混合动力车辆7200以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7203为动力源而行驶。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7203的一例为电机。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7203通过电池7208的电力进行工作,该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7203的旋转力被传递至驱动轮7204a、7204b。需要指出,通过在所需部位上使用直流-交流(DC-AC)或者逆转换(AC-DC转换),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7203既能够适用于交流电机,也能够适用于直流电机。各种传感器7210经由车辆控制装置7209控制引擎转速,或控制图中没示出的节气门阀的开度(节气门开度)。各种传感器7210中包括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引擎转速传感器等。
引擎7201的旋转力被传输给发电机7202,从而能够将由发电机7202通过该旋转力所产生的电力储蓄于电池7208。
若通过图中没示出的制动机构使混合动力车辆减速,则该减速时的阻力作为旋转力而施加于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7203,由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7203通过该旋转力所产生的再生电力被储蓄于电池7208。
电池7208也可以通过与混合动力车辆的外部的电源相连接,以充电口7211为输入口而从该外部电源接受电力供应,并储蓄所接受到的电力。
虽然图中没示出,但也可以具备信息处理装置,该信息处理装置基于关于充电单元的信息来进行关于车辆控制的信息处理。作为这种信息处理装置,例如,具有基于关于电池的剩余量的信息来显示电池电量的信息处理装置等。
需要指出,上面,以使用通过引擎所带动的发电机所产生的电力或者将该电力预先储存在电池中而得到的电力并通过电机而行驶的串联混合动力车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公开也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并联混合动力车,所述并联混合动力车的引擎和电机的输出均可以作为驱动源,适当地切换使用下述三种方式:仅通过引擎行驶、仅通过电机行驶及通过引擎和电机行驶。而且,本技术还能够有效地用于所谓的电动车辆,所述电动车辆不使用引擎而仅通过驱动电机的驱动来行驶。
<6-3.第六实施方式(蓄电系统的例子)>
本技术的第六实施方式的蓄电系统是具备下述部件的蓄电系统:蓄电装置,具有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充电单元或本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充电单元;电力消耗装置,被从充电单元供应电力;控制装置,控制从充电单元向该电力消耗装置的电力供应;及发电装置,对充电单元进行充电。本技术的第六实施方式的蓄电系统具备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充电单元或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充电单元,而这些充电单元具有优异的电池特性及优异的可靠性,因此,能够提高蓄电系统的性能及可靠性。
下面,参考图20,对作为本技术的第六实施方式的蓄电系统的一例的用于住宅的蓄电系统进行说明。
例如,在用于住宅9001的蓄电系统9100中,经由电力网9009、信息网9012、智能电表9007、电源集线器9008等从火力发电9002a、核能发电9002b、水力发电9002c等集中型电力系统9002向蓄电装置9003供应电力。与此同时,从自发电用发电装置9004等独立电源向蓄电装置9003供应电力。供应给蓄电装置9003的电力被储蓄起来。使用蓄电装置9003来供给住宅9001中所用的电力。不限于住宅9001,楼房也能够使用相同的蓄电系统。
住宅9001内设有发电装置9004、电力消耗装置9005、蓄电装置9003、控制各个装置的控制装置9010、智能电表9007、获取各种信息的传感器9011。各装置通过电力网9009及信息网9012而连接。作为发电装置9004,利用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所产生的电力被供应给电力消耗装置9005及/或蓄电装置9003。电力消耗装置9005为冰箱9005a、空调装置9005b、电视机9005c、浴室9005d等。而且,电力消耗装置9005中包括电动车辆9006。电动车辆9006为电动汽车9006a、混合动力汽车9006b、电动自行车9006c。
对于蓄电装置9003,应用上述的本技术的充电单元。蓄电装置9003由充电单元或电容器构成。例如,由锂离子电池构成。锂离子电池可以为固定式,也可以为在电动车辆9006中所使用的电池。智能电表9007具备测定商用电力的使用量,并将所测得的使用量发送给电力公司的功能。电力网9009可以使用直流供电、交流供电、非接触供电中的任意一种或组合使用多种。
各种传感器9011例如为人感传感器、照度传感器、物体感测传感器、消耗电力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接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红外线传感器等。通过各种传感器9011所获得的信息被发送给控制装置9010。能够通过来自传感器9011的信息,掌握气象的状态、人的状态等,并自动控制电力消耗装置9005,从而使能源消耗最小。而且,控制装置9010能够经由因特网将关于住宅9001的信息发送给外部的电力公司等。
通过电源集线器9008进行电力线分支、直流交流转换等处理。作为与控制装置9010相连接的信息网9012的通信方式,具有使用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Receiver-Transmitter:用于异步串行通讯的收发电路)等通信接口的方法及利用根据Bluetooth(注册商标)、ZigBee、Wi-Fi等无线通信标准的传感器网络的方法。Bluetooth(注册商标)方式被适用于多媒体通信,能够进行一对多的通信。ZigBee使用IEEE(Institute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802.15.4的物理层。IEEE802.15.4是被称为PAN(Personal Area Network)或W(Wireless)PAN的短距离无线网络标准的名称。
控制装置9010与外部的服务器9013相连接。该服务器9013可以通过住宅9001、电力公司、服务提供商中的任意一者来管理。服务器9013所收发的信息为例如消耗电力信息、生活模式信息、电费、天气信息、自然灾害信息、关于电力交易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由家庭内部的电力消耗装置(例如,电视机)来收发,也可以由家庭外部的装置(例如,手提电话等)来收发。这些信息可以被显示于具有显示功能的设备,例如,电视机、手提电话、移动信息终端(PDA)等。
控制各个部分的控制装置9010由CPU、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等构成,在该例子中,其收纳于蓄电装置9003。控制装置9010通过信息网9012与蓄电装置9003、自发电用发电装置9004、电力消耗装置9005、各种传感器9011及服务器9013相连接,例如,具有调节商用电力的使用量及发电量的功能。需要指出,除此之外,还可以具备在电力市场上进行电力交易的功能等。
综上所述,电力不仅来自火力发电9002a、核能发电9002b、水力发电9002c等集中型电力系统9002,也能够将自发电用发电装置9004(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的发电电力储蓄于蓄电装置9003。因此,即使自发电用发电装置9004的发电电力产生变动,也能够进行使送出至外部的电力量固定或仅进行所需量的放电的控制。例如,也可以利用下面的使用方式,即,将通过太阳能发电所得到的电力储蓄于蓄电装置9003,并在夜间将费用较低的深夜电力储蓄于蓄电装置9003,而在白天电费较高的时段释放并利用被蓄电装置9003储蓄的电力。
需要指出,在该例子中,对控制装置9010收纳在蓄电装置9003内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收纳在智能电表9007内,还可以单独构成。而且,蓄电系统9100可以以公寓中的多个家庭为对象而被使用,也可以以多个独立住宅为对象而被使用。
<6-4.第七实施方式(电动工具的例子)>
本技术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是具备下述部件的电动工具: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充电单元或本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充电单元;及活动部,被从充电单元供应电力。本技术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具备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充电单元或第四实施方式的充电单元,而这些充电单元具有优异的电池特性及优异的可靠性,因此,能够提高电动工具的性能及可靠性。
下面,参考图21,对本技术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进行说明。
图21示出了电动工具的方框构成。该电动工具例如为电钻,它在由塑料材料等所形成的工具主体98的内部具备控制部99及电源100。在该工具主体98上,例如,可以操作(旋转)地安装有作为活动部的钻头部101。
控制部99控制电动工具整体的动作(包括电源100的使用状态),例如,包括CPU等。电源100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充电单元(无图示)。该控制部99根据图中没示出的动作开关的操作而从电源100向钻头部101供应电力。
<6-5.第八实施方式(电子设备的例子)>
本技术的第八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是具备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充电单元或本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充电单元,并从充电单元接受电力供应的电子设备。如上所述,本技术的第八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是以充电单元为用于驱动的电源(电力供应源)而发挥各种功能的设备。本技术的第八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具备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充电单元或本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充电单元,而这些充电单元具有优异的电池特性及优异的可靠性,因此,能够提高电子设备的性能及可靠性。
下面,参考图22,对本技术的第八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进行说明。
对本技术的第八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400的构成的一例进行说明。电子设备400具备电子设备主体的电子电路401及充电单元300。充电单元300经由正极端子331a及负极端子331b与电子电路401电连接。电子设备400例如具有能够由用户自由装拆充电单元300的构成。需要指出,电子设备400的构成不限制于此,也可以具有下述构成,即,充电单元300以用户不能够将其从电子设备400上拆卸下来的方式被内置于电子设备400。
充电单元300进行充电时,充电单元300的正极端子331a、负极端子331b分别与充电器(无图示)的正极端子、负极端子相连接。另一方面,充电单元300进行放电时(使用电子设备400时),充电单元300的正极端子331a、负极端子331b分别与电子电路401的正极端子、负极端子相连接。
作为电子设备400,例如,可列举:笔记本型个人电脑、平板型电脑、手机(例如,智能手机等)、移动信息终端(PDA)、摄影装置(例如,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音响设备(例如,便携式音频播放器)、游戏设备、无绳电话子机、电子书、电子词典、收音机、头戴式耳机、导航系统、存储卡、起搏器、助听器、照明设备、玩具、医疗设备、机器人等,但不限制于此。作为具体例,对头部佩戴式显示器及带式电子设备进行说明,头部佩戴式显示器具备图像显示装置、用于将图像显示装置佩戴于观察者的头部的佩戴装置及用于将图像显示装置安装于佩戴装置的安装部件,它是将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或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作为用于驱动的电源的电子设备,带式电子设备具备连结为带状的多个区段、配置于多个区段内的多个电子构件及将多个区段内的多个电子构件连接并以蜿蜒形状配置于至少一个区段内的柔性电路基板,上述电子构件例如为将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或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配备于上述区段的电子设备。
电子电路401具备例如CPU、外围逻辑部、接口部及存储部等,用于控制电子设备400整体。
充电单元300至少具备组合电池(二次电池)301及至少具备充电控制装置(无图示)的充放电电路302。组合电池301通过将多个二次电池301a串联及/或并联而构成。多个二次电池301a例如以n并m串(n、m为正整数)的方式连接。需要指出,图22中示出了六个二次电池301a以2并3串(2P3S)的方式连接的例子。
充电时,充放电电路302通过充电控制装置来控制对于组合电池301的充电。另一方面,放电时(即,使用电子设备400时),充放电电路302控制对于电子设备400的放电。
下面,例举应用例1~5,对本技术进行更具体的说明。
<6-6.应用例1(印刷电路基板的例子)>
作为应用例1,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充电单元或本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充电单元能够用于印刷电路基板。下面,使用图23,对印刷电路基板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3所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充电单元或本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充电单元所具备的二次电池能够与充电电路等一起安装在印刷电路基板1202(Print circuitboard、下面称为“PCB”。)上。例如,能够通过回流焊工序在PCB 1202上安装二次电池1203及充电电路等电子电路。将在PCB1202上安装二次电池1203及充电电路等电子电路后的部件称为电池模块1201。电池模块1201能够根据需要采用卡片式的构成,能够构成为能够便携的卡片式移动电池。
PCB 1202上另外还形成有充电控制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1204、电池保护IC 1205及电池剩余量监测IC 1206。电池保护IC 1205控制充放电动作,以防止充放电时充电电压变得过大或因负载短路而流过过电流从而产生过放电。
PCB 1202上安装有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1207。利用通过USB接口1207所供应的电力为二次电池1203充电。在该情况下,通过充电控制IC 1204来控制充电动作。而且,从安装于PCB1202的负载连接端子1208a及1208b向负载1209供应预定的电力(例如,电压4.2V)。通过电池剩余量监测IC 1206监测二次电池1203的电池剩余量,从外部可以看到表示电池剩余量的显示内容(无图示)。需要指出,也可以使用USB接口1207来连接负载。
上述的负载1209的具体例如下所述。
A.可穿戴设备(运动手表、表、助听器等)
B.IoT终端(传感器网络终端等)
C.游乐设备(移动游戏终端、游戏控制器)
D.IC基板嵌入电池(实时时钟IC)
E.环境发电设备(用于太阳能发电、热电发电、振动发电等发电元件的蓄电元件)。
<6-7.应用例2(通用信用卡的例子)>
作为应用例2,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充电单元或本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充电单元能够应用于通用信用卡。下面,使用图24,对通用信用卡进行详细说明。
目前,随身携带子多张信用卡的人很多。但是,存在信用卡的张数越多,越会增加丢失、被盗等危险性的问题。因此,将多张信用卡或点卡等的功能集成在一张卡上而成的被称为通用信用卡的卡得以实用化。能够在该卡中存入例如各种信用卡或点卡的编号及有效期等信息,因此,只要将一张这种卡放入钱包等中,则能够在需要的时候选择使用所需的卡。
图24示出通用信用卡1301的构成的一例。具有卡式形状,并且内置有IC芯片及本技术的充电单元。而且,设有低耗电的显示器1302及例如方向键1303a及1303b等操作部。而且,通用信用卡1301的表面上设有充电用端子1304。
例如,用户能够一边观看显示器1302一边操作方向键1303a及1303b,从而选定预先加载至通用信用卡1301中的信用卡等。在预先加载有多张信用卡的情况下,显示器1302上显示表示每张信用卡的信息,用户能够操作方向键1303a及1303b来指定所需的信用卡。然后,则能够与现有的信用卡相同地来使用。需要指出,上述仅为一例,根据本技术的充电单元当然也可以应用于除通用信用卡1301以外的所有电子卡。
<6-8.应用例3(腕带式电子设备的例子)>
作为应用例3,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充电单元或本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充电单元能够应用于腕带式电子设备。下面,使用图25~图27,对腕带式电子设备进行详细说明。
作为可穿戴终端的一例,存在腕带式电子设备。其中,腕带式活动量仪也被称为智能带,仅通过卷绕在手臂上,则能够获得步数、移动距离、消耗卡路里、睡眠量、心率等与人的活动相关的数据。而且,也能够通过智能手机来管理所获取的数据。而且,还具备邮件的收发功能,例如,正在使用着具有通过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灯及/或振动通知收到邮件的通知功能的设备。
图25及图26示出测量脉搏等的腕带式活动量仪的一例。图25示出了腕带式活动量仪1501的外观的构成例。图26示出了腕带式活动量仪1501的主体部1502的构成例。
腕带式活动量仪1501是通过光学方式来测量受试者的脉搏等的腕带式的测量装置。如图25所示,腕带式活动量仪1501包括主体部1502和带子1503,像手表一样将带子1503佩戴于受试者的手臂(手腕)1504。并且,主体部1502向受试者的手臂1504的包含脉的部分照射预定的波长的测量光,并基于返回来的光的强度来测量受试者的脉搏。
主体部1502被构成为包括基板1521、LED 1522、光接收IC 1523、遮光体1524、操作部1525、运算处理部1526、显示部1527及无线装置1528。LED 1522、光接收IC 1523及遮光体1524设于基板1521上。LED1522在光接收IC 1523的控制下向受试者的手臂1504的包含脉的部分照射预定的波长的测量光。
光接收IC 1523接收测量光被照射至手臂1504之后返回来的光。光接收IC 1523生成表示返回来的光的强度的数字测量信号,并将所生成的测量信号提供给运算处理部1526。
遮光体1524在基板1521上设于LED 1522和光接收IC 1523之间。遮光体1524防止来自LED 1522的测量光直接被射入光接收IC 1523。
操作部1525例如由按钮、开关等各种操作部件构成,它被设于主体部1502的表面等。操作部1525用于操作腕带式活动量仪1501,将表示操作内容的信号提供给运算处理部1526。
运算处理部1526基于由光接收IC 1523所提供的测量信号来进行用于测量受试者的脉搏的运算处理。运算处理部1526将脉搏的测量结果提供给显示部1527及无线装置1528。
显示部1527例如由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等显示装置所构成,它被设于主体部1502的表面。显示部1527显示受试者的脉搏的测量结果等。
无线装置1528通过预定的方式的无线通信而将受试者的脉搏的测量结果发送给外部的装置。例如,如图26所示,无线装置1528将受试者的脉搏的测量结果发送给智能手机1505,并在智能手机1505的屏幕1506上显示测量结果。而且,通过智能手机1505来管理测量结果的数据,从而可以通过智能手机1505浏览测量结果或将测量结果保存于网络上的服务器。需要指出,作为无线装置1528的通信方式,能够使用任意的方式。需要指出,光接收IC1523也能够用于在受试者的手臂1504以外的部位(例如,手指、耳垂等)上测量脉搏的情况。
上述的腕带式活动量仪1501通过光接收IC 1523中的信号处理来消除身体活动的影响,从而能够正确地测量受试者的脉搏波及脉搏。例如,即使受试者在进行跑步等剧烈的运动,也能够正确地测量受试者的脉波及脉搏。另外,例如,即使在受试者长时间佩戴腕带式活动量仪1501而进行测量的情况下,也能够消除受试者的身体活动的影响,而持续准确地测量脉波及脉搏。
另外,通过减少运算量,能够降低腕带式活动量仪1501的消耗电力。其结果,例如,可以不充电或不更换电池而使受试者长时间佩戴腕带式活动量仪1501并进行测量。
需要指出,作为电源的薄型电池(例如,二次电池)等被收纳在带子1503内。腕带式活动量仪1501具备主体的电子电路及充电单元。例如,具有能够由用户自由装拆充电单元的构成。电子电路为上述的主体部1502中所包括的电路。
图27中示出了腕带式电子设备1601(下面,简称为“电子设备1601”。)的外观的构成例。
电子设备1601例如为能够相对人体自由装拆的表式的所谓可穿戴设备。电子设备1601例如具备佩戴于手臂的带部1611、显示数字、文字、图案等的显示装置1612及操作按钮1613。带部1611上形成有多个孔部1611a及突起1611b,该突起1611b形成于内周面(佩戴电子设备1601时与手臂接触的一侧的面)侧。
作为电子设备1601,在使用状态下,如图27所示那样,带部1611被弯折成大致圆形,突起1611b被插入孔部1611a,从而将其佩戴于手臂。通过调节插入突起1611b的孔部1611a的位置,能够根据手臂的粗细来调节直径的大小。作为电子设备1601,在不使用的状态下,突起1611b从孔部1611a取出,带部1611大致平坦,在这样的状态下保存。
<6-9.应用例4(智能手表的例子)>
作为应用例4,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充电单元或本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充电单元能够适用于智能手表。下面,使用图28~图30,对智能手表进行详细说明。
智能手表具有与现有的手表的设计相同或类似的外观,与手表相同地,它佩戴于用户的手臂上使用,具有通过显示器上所显示的信息向用户通知有来电及收到电子邮件等各种信息的功能。进一步,还提出了具有电子货币功能、活动量仪等功能的智能手表。作为智能手表,在电子设备的主体部分的表面上安装有显示器,并在显示器上显示各种信息。另外,智能手表还能够通过例如与通信终端(智能手机等)进行Bluetooth(注册商标)等近距离无线通信而与通信终端等的功能或内容等相配合。
作为一种智能手表,提出了具备如下部件的手表:连结为带状的多个区段;配置于多个区段内的多个电子构件;及将多个区段内的多个电子构件连接并以蜿蜒形状配置于至少一个区段内的柔性电路基板。通过具有这种蜿蜒形状,即使带子屈曲,也不会向柔性电路基板施加应力,从而防止电路断开。另外,能够不使电子电路构件内置于构成手表主体的壳体中,而是内置于安装在该手表主体的带子侧的区段中,从而无需对手表主体侧施加变更,能够构成设计与现有的表的设计相同的智能手表。另外,本应用例的智能手表能够通知收到电子邮件或有来电等、记录用户的行动历史等日志及通话等。另外,智能手表具备作为非接触式IC卡的功能,能够以非接触方式进行结算或认证等。
本应用例的智能手表在金属制造的带子中内置进行通信处理及通知处理的电路构件。为了使金属制造的带子在更薄的同时作为电子设备发挥功能,带子被制成了多个区段连结而成的构成,电路基板、振动电机、电池、加速度传感器被收纳于每个区段。每个区段的电路基板、振动电机、电池、加速度传感器等构件通过柔性印刷电路基板(FPC)相连接。
图28中示出了智能手表的整体构成(分解透视图)。带式电子设备2000为安装于表主体3000的金属制造的带子,佩戴于用户的手臂。表主体3000具备表示时刻的表盘3100。表主体3000也可以通过液晶显示器等代替表盘3100以电子方式显示时刻。
带式电子设备2000为多个区段2110~2230连结而成的构成。表主体3000的一个带安装孔中安装区段2110,表主体3000的另一个带安装孔中安装区段2230。在本例子中,每个区段2110~2230由金属构成。
(区段的内部的概要)
图29示出带式电子设备2000的内部构成的一部分。例如,示出了三个区段2170、2180、2190、2200、2210的内部。在带式电子设备2000中,柔性电路基板2400被配置于连续的五个区段2170~2210的内部。区段2170内配置各种电子构件,区段2190、2210上配置本技术的电池2411、2412,这些构件通过柔性电路基板2400而电连接。区段2170与区段2190之间的区段2180尺寸较小,用于配置蜿蜒状态的柔性电路基板2400。在区段2180的内部,以被防水部件夹持的状态配置柔性电路基板2400。需要指出,区段2170~2210的内部被制成防水结构。
(智能手表的电路构成)
图30为示出带式电子设备2000的电路构成的框图。带式电子设备2000的内部的电路为与表主体3000相独立的构成。表主体3000具备用于使配置于表盘3100的表针旋转的机芯部3200。电池3300(例如,可选地为本技术的充电单元或本技术的充电单元所具备的二次电池。)与机芯部3200相连接。以上的机芯部3200及电池3300被内置于表主体3000的壳体。
作为与表主体3000相连接的带式电子设备2000,在三个区段2170、2190、2210中配置有电子构件。区段2170中配置数据处理部4101、无线通信部4102、NFC通信部4104及GPS部4106。无线通信部4102、NFC通信部4104、GPS部4106上分别连接有天线4103、4105、4107。天线4103、4105、4107分别配置于区段2170的后述狭缝2173的附近。
无线通信部4102通过例如Bluetooth(注册商标)的标准与其它终端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NFC通信部4104通过NFC的标准与接近的读取器/写入器进行无线通信。GPS部4106为接收来自被称为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系统的卫星的电波,并定位当前位置的定位部。由以上无线通信部4102、NFC通信部4104、GPS部4106而得到的数据被提供给数据处理部4101。
另外,区段2170上配置有显示器4108、振动器4109、动作传感器4110及声音处理部4111。显示器4108和振动器4109作为通知带式电子设备2000的佩戴者的通知部起作用。显示器4108由多个发光二极管构成,通过发光二极管的点亮及熄灭来通知用户。多个发光二极管配置于例如区段2170的后述的狭缝2173的内部,通过点亮或熄灭通知有来电或收到电子邮件。作为显示器4108,也可以使用显示文字或数字等类型的显示器。振动器4109为使区段2170振动的部件。带式电子设备2000通过利用振动器4109使区段2170产生的振动来通知有来电或收到电子邮件等。
动作传感器4110检测佩戴带式电子设备2000的用户的运动。作为动作传感器4110,使用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传感器、电子罗盘、气压传感器等。另外,区段2170也可以内置除动作传感器4110以外的传感器。例如,可以内置用于检测佩戴带式电子设备2000的用户的脉搏等的生物传感器。声音处理部4111上连接麦克风4112和扬声器4113,声音处理部4111与通过无线通信部4102的无线通信而连接的对手进行通话处理。另外,声音处理部4111也能够进行用于声音输入操作的处理。
并且,区段2190中内置电池2411(例如,可选地为本技术的充电单元或本技术的充电单元所具备的二次电池。),区段2210中内置电池2412(例如,可选地为本技术的充电单元或本技术的充电单元所具备的二次电池。)。电池2411、2412能够由本技术的二次电池构成,向区段2170内的电路提供用于驱动的电源。区段2170内的电路通过柔性电路基板2400(图25)与电池2411、2412相连接。需要指出,虽然图26中未示出,但区段2170具备用于对电池2411、2412进行充电的端子。另外,区段2190、2210上可以配置除电池2411、2412以外的电子构件。例如,区段2190、2210可以具备控制电池2411、2412的充放电的电路。
<6-10.应用例5(眼镜型终端的例子)>
作为应用例5,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充电单元或本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充电单元能够适用于眼镜型终端。下面,使用图31对眼镜型终端进行详细说明。
下面所说明的眼镜型终端能够在眼前的风景上重叠显示文本、符号、图像等信息。即,搭载有透射式眼镜型终端专用的轻量且薄型的图像显示装置显示器模块。作为代表例,具有头部佩戴式显示器(头戴式显示器(HMD))。
该图像显示装置包括光学引擎和全息导光板。光学引擎使用微型显示器透镜来射出图像、文本等的影像光。该影像光被射入全息导光板。全息导光板是在透明板的两端部装入全息光学元件而成的,将来自光学引擎的影像光在厚度为1mm的非常薄的透明板中传输并送达至观察者的眼中。通过这种构成,实现了透射率为例如85%的厚3mm(包括导光板前后的保护板)透镜。通过该眼镜型终端,能够在观看体育比赛时实时地看到运动员、参赛队伍的成绩等,或者显示旅游目的地的观光指南。
作为眼镜型终端的具体例,如图31所示,图像显示部被制成眼镜型的构成。即,与普通眼镜相同地,具有用于在眼前保持右图像显示部5001及左图像显示部5002的镜框5003。镜框5003由配置于观察者的正面的前部5004及通过铰链可转动地安装于前部5004的两端的两个镜腿部5005、5006构成。镜框5003由与构成普通眼镜的材料相同的材料而制成,例如,金属、合金、塑料、它们的组合。需要指出,也可以设置头戴式耳机部。
右图像显示部5001及左图像显示部5002以分别位于使用者的右眼前和左眼前的方式配置。镜腿部5005、5006将图像显示部5001及5002保持在使用者的头部。在前部5004和镜腿部5005的连接部位,镜腿部5005的内侧配置有右显示驱动部5007。在前部5004和镜腿部5006的连接部位,镜腿部5006的内侧配置有左显示驱动部5008。
镜框5003上搭载有本技术的充电单元、加速度传感器、陀螺、电子罗盘及麦克风/扬声器等,这一点在图31中被省略了。而且,安装了摄影装置,以能够拍摄静态图像/动画。进一步具备通过例如无线或有线接口而与眼镜部相连接的控制器。控制器上设有触摸传感器、各种按钮、扬声器、麦克风等。而且,具有与智能手机相配合的功能。例如,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的GPS功能而提供与用户的状况相应的信息。
本技术不限制于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及各种应用例,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变更。
需要指出,只要为用于电池、特别是二次电池的电极反应物质,则应该能够获得本技术的效果,不依赖于电极反应物质的种类,因此,即使变更了该电极反应物质的种类,也能得到相同的效果。另外,化合物等的化学式是代表性的,只要为相同化合物的通用名称即可,不限制于所记载的价数等。
另外,本技术也能够采用如下的构成。
[1]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具备电流检测部、异常电流判定部及充电停止部,
该电流检测部检测充电电流,
该异常电流判定部判定该充电电流是否在恒压充电区域内处于衰减中及/或处于增大中,进一步判定每单位时间的该充电电流的值是否处于增大中,
在该每单位时间的该充电电流的值处于增大中时,该充电停止部停止恒压充电。
[2]根据[1]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中,
进一步具备电池温度检测部及异常温度判定部,
该电池温度检测部检测电池温度,
该异常温度判定部判定恒压区域的该电池温度是否为45℃以上,
在该电池温度为45℃以上时,所述充电停止部停止恒压充电。
[3]根据[1]或[2]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中,
进一步具备电池温度检测部及异常温度判定部
该电池温度检测部检测电池温度,
该异常温度判定部判定恒压区域的该电池温度是否高于恒压充电开始时的该电池温度,并且,判定该恒压区域的该电池温度的升高速度是否大于恒流充电区域的该电池温度的升高速度的最大值,
在恒压区域的该电池温度高于恒压充电开始时的该电池温度,并且,该恒压区域的该电池温度的升高速度大于恒流充电区域的该电池温度的升高速度的最大值时,所述充电停止部停止恒压充电。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中,
进一步具备电池温度检测部、外界空气温度检测部及异常温度判定部,
该电池温度检测部检测电池温度,
该外界空气温度检测部检测外界空气温度,
该异常温度判定部判定恒压区域的该电池温度的升高速度是否大于外界空气温度的升高速度,
在该恒压区域的该电池温度的升高速度大于该外界空气温度的升高速度时,所述充电停止部停止恒压充电。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电流检测部检测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值即In及I(n-1)的差值(In-I(n-1)),
所述异常电流判定部判定该差值(In-I(n-1))从负值变换为正值。
[6]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电流检测部检测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值移动平均而得到的Iman及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进一步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值移动平均而得到的Ima(n-1)的差值(Iman-Ima(n-1)),
所述异常电流判定部判定该差值(Iman-Ima(n-1))从负值变换为正值。
[7]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电流检测部检测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值即Ian及Ia(n-1)的差值(Ian-Ia(n-1)),进一步至少检测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值即Ibn及Ib(n-1)的差值(Ibn-Ib(n-1))一次,并检测对至少两个该差值(Ian-Ia(n-1))及该差值(Ibn-Ib(n-1))移动平均而得到的差值(ma(ΔIn)),
所述异常电流判定部判定该移动平均而得到的差值(ma(ΔIn))从负值变换为正值。
[8]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电流检测部检测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值即In及I(n-1)的比率(In/I(n-1)),
所述异常电流判定部判定该比率(In/I(n-1))从1以下的值变换为大于1的值。
[9]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电流检测部检测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值移动平均而得到的Iman及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进一步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值移动平均而得到的Ima(n-1)的比率(Iman/Ima(n-1)),
所述异常电流判定部判定该比率(Iman/Ima(n-1))从1以下的值变换为大于1的值。
[10]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电流检测部检测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值即Ian及Ia(n-1)的比率(Ian/Ia(n-1)),进一步至少检测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值即Ibn及Ib(n-1)的比率(Ibn/Ib(n-1))一次,并检测对至少两个该比率(Ian/Ia(n-1))及该比率(Ibn/Ib(n-1))移动平均而得到的比率(ma(r)),
所述异常电流判定部判定该移动平均而得到的比率(ma(r))从1以下的值变换为大于1的值。
[11]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电流检测部检测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每单位时间的log值即dlog(In)/dt及dlog(I(n-1))/dt的差值(dlog(In)/dt-dlog(I(n-1))/dt),
所述异常电流判定部判定该差值(dlog(In)/dt-dlog(I(n-1))/dt)从负值变换为正值。
[12]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对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每单位时间的log值移动平均而得到的ma(dlog(In)/dt)及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进一步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值移动平均而得到的ma(dlog(I(n-1))/dt)的差值(ma(dlog(In)/dt))-ma(dlog(I(n-1))/dt)),
所述异常电流判定部判定该差值(ma(dlog(In)/dt))-ma(dlog(I(n-1))/dt))从负值变换为正值。
[13]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电流检测部检测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每单位时间的log值即dlog(Ian)/dt及dlog(Ia(n-1))/dt的差值(dlog(Ian)/dt-dlog(Ia(n-1))/dt),进一步至少检测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每单位时间的log值即dlog(Ibn)/dt及dlog(Ib(n-1))/dt的差值(dlog(Ibn)/dt-dlog(Ib(n-1))/dt)一次,并检测对至少两个该差值(dlog(Ian)/dt-dlog(Ia(n-1))/dt)及该差值(dlog(Ibn)/dt-dlog(Ib(n-1))/dt)移动平均而得到的差值(ma(Δ)(dlog(In)/dt)),
所述异常电流判定部判定该移动平均而得到的差值(ma(Δ)(dlog(In)/dt))从负值变换为正值。
[14]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电流检测部检测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每单位时间的log值即dlog(In)/dt及dlog(I(n-1))/dt的比率(dlog(In)/dt/dlog(I(n-1))/dt),
所述异常电流判定部判定该比率(dlog(In)/dt/dlog(I(n-1))/dt)从1以上的值变换为低于1的值。
[1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对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每单位时间的log值移动平均而得到的ma(dlog(In)/dt)及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进一步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值移动平均而得到的ma(dlog(I(n-1))/dt)的比率(ma(dlog(In)/dt))/ma(dlog(I(n-1))/dt)),
所述异常电流判定部判定该比率(ma(dlog(In)/dt))/(ma(dlog(I(n-1))/dt))从1以上的值变换为低于1的值。
[16]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电流检测部检测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每单位时间的log值即dlog(Ian)/dt及dlog(Ia(n-1))/dt的比率(dlog(Ian)/dt/dlog(Ia(n-1))/dt),进一步至少检测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每单位时间的log值即dlog(Ibn)/dt及dlog(Ib(n-1))/dt的比率(dlog(Ibn)/dt/dlog(Ib(n-1))/dt)一次,并检测对至少两个该比率(dlog(Ian)/dt/dlog(Ia(n-1))/dt)及该比率(dlog(Ibn)/dt/dlog(Ib(n-1))/dt)移动平均而得到的差值(ma(r)(dlog(In)/dt)),
所述异常电流判定部判定该移动平均而得到的差值(ma(r)(dlog(In)/dt))从1以上的值变换为低于1的值。
[17]一种充电单元,具备[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及电池。
[18]一种车辆,具备:
[17]所述的充电单元;
驱动力转换装置,从该充电单元接受电力的供应并转换为车辆的驱动力;
驱动部,根据该驱动力进行驱动;以及
车辆控制装置。
[19]一种蓄电系统,具备:
蓄电装置,具有[17]所述的充电单元;
电力消耗装置,被从该充电单元供应电力;
控制装置,控制从该充电单元向该电力消耗装置的电力供应;以及
发电装置,对该充电单元进行充电。
[20]一种电动工具,具备:
[17]所述的充电单元;以及
活动部,被从该充电单元供应电力。
[21]一种电子设备,具备[17]所述的充电单元,并从该充电单元接受电力的供应。
[22]根据[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电流检测部检测通过移动平均法被平滑后的充电电流值。
[23]根据[22]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移动平均法为指数移动平均法。
符号说明
1、2、充电单元61。

Claims (16)

1.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具备电流检测部、异常电流判定部、充电停止部、电池温度检测部、外界空气温度检测部及异常温度判定部,
所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充电电流,并检测对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值指数移动平均而得到的Iman及对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进一步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值指数移动平均而得到的Ima(n-1)的差值(Iman-Ima(n-1)),
所述异常电流判定部判定所述充电电流是否在恒压充电区域内处于衰减中及/或增大中,进一步判定每单位时间的所述充电电流的值是否处于增大中,
在所述每单位时间的所述充电电流的值处于增大中时,所述充电停止部停止恒压充电,
所述电池温度检测部检测电池温度,
所述外界空气温度检测部检测外界空气温度,
所述异常温度判定部判定恒压区域的所述电池温度的升高速度是否大于外界空气温度的升高速度,
在所述恒压区域的所述电池温度的升高速度大于所述外界空气温度的升高速度时,所述充电停止部停止恒压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异常温度判定部判定恒压区域的所述电池温度是否为45℃以上,
在所述电池温度为45℃以上时,所述充电停止部停止恒压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异常温度判定部判定恒压区域的所述电池温度是否高于恒压充电开始时的所述电池温度,并且判定所述恒压区域的所述电池温度的升高速度是否大于恒流充电区域的所述电池温度的升高速度的最大值,
在恒压区域的所述电池温度高于恒压充电开始时的所述电池温度,并且所述恒压区域的所述电池温度的升高速度大于恒流充电区域的所述电池温度的升高速度的最大值时,所述充电停止部停止恒压充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异常电流判定部判定所述差值(Iman-Ima(n-1))从负值变换为正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电流检测部检测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值即Ian及Ia(n-1)的差值(Ian-Ia(n-1)),进一步至少检测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值即Ibn及Ib(n-1)的差值(Ibn-Ib(n-1))一次,并检测对至少两个所述差值(Ian-Ia(n-1))及所述差值(Ibn-Ib(n-1))指数移动平均而得到的差值(ma(ΔIn)),
所述异常电流判定部判定所述指数移动平均而得到的差值(ma(ΔIn))从负值变换为正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异常电流判定部判定比率(Iman/Ima(n-1))从1以下的值变换为大于1的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电流检测部检测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值即Ian及Ia(n-1)的比率(Ian/Ia(n-1)),进一步至少检测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值即Ibn及Ib(n-1)的比率(Ibn/Ib(n-1))一次,并检测对至少两个所述比率(Ian/Ia(n-1))及所述比率(Ibn/Ib(n-1))指数移动平均而得到的比率(ma(r)),
所述异常电流判定部判定所述指数移动平均而得到的比率(ma(r))从1以下的值变换为大于1的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对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每单位时间的log值指数移动平均而得到的ma(dlog(In)/dt)及对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进一步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值指数移动平均而得到的ma(dlog(I(n-1))/dt)的差值(ma(dlog(In)/dt)-ma(dlog(I(n-1))/dt)),
所述异常电流判定部判定所述差值(ma(dlog(In)/dt)-ma(dlog(I(n-1))/dt))从负值变换为正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电流检测部检测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每单位时间的log值即dlog(Ian)/dt及dlog(Ia(n-1))/dt的差值(dlog(Ian)/dt-dlog(Ia(n-1))/dt),进一步至少检测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每单位时间的log值即dlog(Ibn)/dt及dlog(Ib(n-1))/dt的差值(dlog(Ibn)/dt-dlog(Ib(n-1))/dt)一次,并检测对至少两个所述差值(dlog(Ian)/dt-dlog(Ia(n-1))/dt)及所述差值(dlog(Ibn)/dt-dlog(Ib(n-1))/dt)指数移动平均而得到的差值(ma(Δ)(dlog(In)/dt)),
所述异常电流判定部判定所述指数移动平均而得到的差值(ma(Δ)(dlog(In)/dt))从负值变换为正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对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每单位时间的log值指数移动平均而得到的ma(dlog(In)/dt)及对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进一步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值指数移动平均而得到的ma(dlog(I(n-1))/dt)的比率(ma(dlog(In)/dt))/(ma(dlog(I(n-1))/dt)),
所述异常电流判定部判定所述比率(ma(dlog(In)/dt))/(ma(dlog(I(n-1))/dt))从1以上的值变换为低于1的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电流检测部检测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每单位时间的log值即dlog(Ian)/dt及dlog(Ia(n-1))/dt的比率(dlog(Ian)/dt/dlog(Ia(n-1))/dt),至少进一步检测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流的每单位时间的log值即dlog(Ibn)/dt及dlog(Ib(n-1))/dt的比率(dlog(Ibn)/dt/dlog(Ib(n-1))/dt)一次,并检测对至少两个所述比率(dlog(Ian)/dt/dlog(Ia(n-1))/dt)及所述比率(dlog(Ibn)/dt/dlog(Ib(n-1))/dt)指数移动平均而得到的差值(ma(r)(dlog(In)/dt)),
所述异常电流判定部判定所述指数移动平均而得到的差值(ma(r)(dlog(In)/dt))从1以上的值变换为低于1的值。
12.一种充电单元,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及电池。
13.一种车辆,具备:
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电单元;
驱动力转换装置,从所述充电单元接受电力的供应并转换为车辆的驱动力;
驱动部,根据所述驱动力而进行驱动;以及
车辆控制装置。
14.一种蓄电系统,具备:
蓄电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电单元;
电力消耗装置,被从所述充电单元供应电力;
控制装置,控制从所述充电单元向所述电力消耗装置的电力供应;以及
发电装置,对所述充电单元进行充电。
15.一种电动工具,具备:
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电单元;以及
活动部,被从所述充电单元供应电力。
16.一种电子设备,具备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电单元,并从所述充电单元接受电力的供应。
CN201880025290.1A 2017-04-14 2018-04-12 充电控制装置及充电单元 Active CN1105468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80638 2017-04-14
JP2017080638 2017-04-14
PCT/JP2018/015317 WO2018190391A1 (ja) 2017-04-14 2018-04-12 充電制御装置及び充電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46848A CN110546848A (zh) 2019-12-06
CN110546848B true CN110546848B (zh) 2023-07-28

Family

ID=63792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25290.1A Active CN110546848B (zh) 2017-04-14 2018-04-12 充电控制装置及充电单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283279B2 (zh)
JP (1) JP6992807B2 (zh)
CN (1) CN110546848B (zh)
WO (1) WO20181903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97469B2 (en) 2013-05-07 2023-10-24 Snap-On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of using USB user interface in electronic torque wrench
EP3667342B1 (en) * 2017-09-21 2024-05-01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Rechargeable battery short circuit prediction device and rechargeable battery short circuit prediction method
AU2021200856B2 (en) * 2020-02-28 2022-12-01 Snap-On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of using usb user interface in electronic torque wrench
CN112345944B (zh) * 2020-10-23 2023-06-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异常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12447189U (zh) * 2020-11-06 2021-02-02 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温控保护装置及相应的充电装置
US20220209311A1 (en) * 2020-12-28 2022-06-30 Medtronic, Inc. Electrochemical cell safety diagnostics
EP4268347A1 (en) * 2020-12-28 2023-11-01 Medtronic, Inc. Electrochemical cell safety diagnostics
WO2022190073A1 (en) * 2021-03-12 2022-09-15 Fundação Noras A method and an electrical protection device for protecting a load powered by a power source
EP4057461A1 (en) * 2021-03-12 2022-09-14 Noras, Jorge Alberto Ferreira A method and an electrical protection device for protecting a load powered by a power sour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69949A (en) * 1996-10-02 1999-02-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harging apparatus and charging system for use with an unstable electrical power supply
JP3649903B2 (ja) * 1998-03-24 2005-05-1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アルカリ亜鉛蓄電池の特性評価方法
JP2007236033A (ja) * 2006-02-27 2007-09-13 Sony Corp バッテリパックおよびバッテリ保護方法
JP5114884B2 (ja) 2006-07-10 2013-01-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および検出方法
DE102006042603A1 (de) * 2006-09-11 2008-03-27 Robert Bosch Gmbh Ladevorrichtung
US20080191667A1 (en) * 2007-02-12 2008-08-14 Fyrestorm, Inc. Method for charging a battery using a constant current adapted to provide a constant rate of change of open circuit battery voltage
JP5090763B2 (ja) * 2007-03-22 2012-12-0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の充電装置
JP5458647B2 (ja) 2009-04-27 2014-04-02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保護回路
WO2011061902A1 (ja) * 2009-11-20 2011-05-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充電制御回路、電池パック、及び充電システム
JP2012105433A (ja) * 2010-11-09 2012-05-31 Nec Fielding Ltd 無停電電源装置、電源処理方法および電源処理プログラム
KR102016057B1 (ko) * 2013-03-21 2019-08-29 도요타 지도샤(주) 차량
JP6205254B2 (ja) * 2013-11-29 2017-09-27 株式会社マキタ 充電制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044473A1 (en) 2020-02-06
JP6992807B2 (ja) 2022-01-13
US11283279B2 (en) 2022-03-22
JPWO2018190391A1 (ja) 2020-02-20
CN110546848A (zh) 2019-12-06
WO2018190391A1 (ja) 2018-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46848B (zh) 充电控制装置及充电单元
US11050091B2 (en) Solid battery,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olid battery, battery pack, vehicle, power storage system, power too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EP3373408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harging battery based on temperature
US20200020974A1 (en) Solid-state battery, battery pack, electric motor vehicle, power storage system, electric tool,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90312240A1 (en) Battery pack
CN206002793U (zh) 防近视系统及眼镜
US11374252B2 (en)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system, charging unit,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JP7111134B2 (ja) 二次電池
JP2019096421A (ja) 携帯型情報処理装置、集積回路、及び、電池パック
KR102149528B1 (ko) 다기능 무선충전 장치
US20200176748A1 (en) Battery,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vehicle, electricity storage system, electric tool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18082511A (ja) 充電装置、電子機器、電動車両及び電力システム
WO2018074021A1 (ja) 充放電装置、充放電方法、電子機器、電動車両及び電力システム
EP3964925B1 (en)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multiple batteries
KR20240093403A (ko) 링 형상의 휴대용 배터리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