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42303A - 一种用于制备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物理干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制备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物理干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42303A
CN110542303A CN201910839595.2A CN201910839595A CN110542303A CN 110542303 A CN110542303 A CN 110542303A CN 201910839595 A CN201910839595 A CN 201910839595A CN 110542303 A CN110542303 A CN 1105423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ogel self
composite aerogel
insulation
templat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3959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42303B (zh
Inventor
高永坡
李瑞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Jushengfeng Thermal Insul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Jushengfeng Thermal Insul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Jushengfeng Thermal Insul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Jushengfeng Thermal Insul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3959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423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423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23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423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23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15/00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object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Machines or apparatu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for drying batches of material in compact form
    • F26B15/10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object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Machines or apparatu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for drying batches of material in compact form with movement in a path composed of one or more straight lines, e.g. compound, the movement being in alternat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s
    • F26B15/12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object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Machines or apparatu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for drying batches of material in compact form with movement in a path composed of one or more straight lines, e.g. compound, the movement being in alternat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s the lines being all horizontal or slightly inclin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0/00Combinations of machines or apparatu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26B9/00 - F26B19/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01Drying-air generating units, e.g. movable, independent of drying enclo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04Nozzle assemblies; Air knives; Air distributors; Blow box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2Circulating air or gases in closed cycles, e.g. wholly within the drying enclosure
    • F26B21/04Circulating air or gases in closed cycles, e.g. wholly within the drying enclosure partly outside the drying enclo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6Controlling, e.g. regulating, parameters of gas supply
    • F26B21/08Humid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3/00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 F26B3/02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by convection, i.e. heat being conveyed from a heat source to the materials or objects to be dried by a gas or vapour, e.g. air
    • F26B3/06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by convection, i.e. heat being conveyed from a heat source to the materials or objects to be dried by a gas or vapour, e.g. air the gas or vapour flowing through the materials or objects to be dri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5/00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not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 F26B5/04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not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by evaporation or sublimation of moisture under reduced pressure, e.g. in a vacuu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5/00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not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 F26B5/14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not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by applying pressure, e.g. wringing; by brushing; by wi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物理干燥器,第一干燥部和第二干燥部,第二干燥部配置为:配置呈中空状的外壳以构成能够放置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容纳空间,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能够被支撑;在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大致垂直于地面方向上的第一侧构成呈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的负压状态的负压空间,大气环境中的气体能够基于负压状态而进入容纳空间,并且位于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气体能够基于负压状态,沿第二侧指向第一侧的方向移动,使得位于第二侧的气体能够由第二侧进入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并且由第一侧排出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穿透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气体能够由负压空间排出容纳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制备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物理干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干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制备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物理干燥器。
背景技术
二氧化硅(SiO2)气凝胶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保温隔热材料,具有极低的密度、极高的孔隙率、超低的热导率、隔音、阻燃等特点,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建筑节能、新能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被列入21世纪十大新材料之一。但由于其力学性能差、易脆易裂、生产成本高等,其应用一直受到限制,难以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因此,气凝胶需要与陶瓷、纤维等其它材料增强和复合才能更好满足的实际需求。近年来,随着气凝胶复合材料的研究不断深入,其力学性能的不断改善,生产成本逐渐降低,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也在逐步加快。气凝胶隔热板的制备方法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将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或粉末与改性剂、表面活性剂、溶剂等混合制成气凝胶浆料,然后通过加工和干燥制成气凝胶隔热板,该类方法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易实现工业化生产,但产品性能不稳定,隔热效果较差。二是将陶瓷、纤维等与二氧化硅溶胶复合形成凝胶,再通过老化、改性、干燥等制成气凝胶隔热板,该类方法产品的稳定性较好,但工艺要求较高。
气凝胶隔热材料的干燥方法大多采用超临界干燥法和常压干燥法。超临界干燥法可以实现在不破坏材料原有结构的前提下去除凝胶内的大量液体而制得气凝胶,因而所制得气凝胶材料的产品质量稳定。但是,超临界干燥过程需要采用高压设备且工艺条件严苛,因而制备成本昂贵。常压干燥法操作简单,整个干燥过程都是在常压下进行,不需要任何昂贵设备,因此制备成本较低。例如,公开号为CN107246783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气凝胶复合隔热毡生产用微波烘干装置,包括机架、固定支撑在机架上方的金属烘干箱;烘干箱内部通过金属隔板分隔为位于上部的电器件安装腔和位于下部的烘干作业腔,电器件安装腔内安装有微波发生器及电控件,烘干作业腔内安装有皮带第二输送部;在金属隔板上均布设置的安装孔内安装有微波可穿透的护罩,其形状为外凸球面罩;在烘干箱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在进料口和出料口位置各安装有进料开关门和出料开关门;在烘干箱体的顶板及金属隔板上穿装有排湿管路和与负压抽吸管路,排湿管路上安装有开关阀;在烘干箱体的顶板上设有进风口和排风口。但是在使用该发明的烘干装置对隔热毡进行烘干加热时,其并不能对隔热毡进行翻面,使得烘干效率低并且烘干效果差。
但是,现有的常压干燥法制备的气凝胶隔热板的隔热性较差,同时,易出现掉粉掉渣的现象。因此需要针对上述缺陷设计一种能够有效应对掉粉掉渣现象的干燥设备。
此外,一方面由于申请人所理解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与审查部门必然有所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发明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发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发明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依据审查指南相关规定随时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发明内容
如本文所用的词语“模块”描述任一种硬件、软件或软硬件组合,其能够执行与“模块”相关联的功能。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物理干燥器,至少包括:第一干燥部,其配置为按照烘干的方式对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执行第一级干燥处理,使得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中的溶剂能够在设定反应条件下通过蒸发的方式与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分离;第二干燥部,其能够位于第一干燥部的下游以对经所述第一级干燥处理的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执行第二级干燥处理,使得第二干燥部中的气体能够穿透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以将其中的溶剂带出,所述第二干燥部配置为按照如下方式对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执行第二级干燥处理:配置呈中空状的外壳以构成具有设定温度的且能够与大气环境连通的容纳空间,其中,所述容纳空间能够用于放置至少一个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并且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能够被支撑而呈现与地面大致平行的平面状;在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大致垂直于所述地面方向上的第一侧构成呈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的负压状态的负压空间,大气环境中的气体能够基于所述负压状态而进入容纳空间,并且位于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气体能够基于所述负压状态,沿第二侧指向第一侧的方向移动,使得位于所述第二侧的气体能够由所述第二侧进入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并且由所述第一侧排出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其中,穿透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气体能够进入所述负压空间并由所述负压空间排出所述容纳空间。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干燥部还配置为按照如下方式执行所述第二级干燥处理:在所述容纳空间中配置能够沿大致平行于所述地面的方向进行往返运动的压辊,其中,在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以使得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能够沿所述第一进料口和所述第一出料口的第一连线方向进行传送的情况下,所述压辊能够沿所述第一连线方向进行往返运动;在所述压辊沿垂直于所述地面的方向抵靠至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第二侧以对所述第二侧施加能够大致垂直于所述地面的设定压力的情况下,所述压辊配置为能够以设定速度沿所述第一连线方向往返运动以碾压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至少使得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中的气体能够基于所述碾压而沿大致垂直于所述地面的方向进行扩散和/或沿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一连线方向的方向进行扩散。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物理干燥器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干燥部下游的第三干燥部,使得经所述第二级干燥处理后的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能够进入所述第三干燥部以进行第三级干燥处理,其中,所述第三干燥部配置为按照风干的方式对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执行第三级干燥处理,所述第三干燥部配置为按照如下方式执行所述第三级干燥处理:配置能够呈中空状的壳体以容纳经所述第二级干燥处理后的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其中,在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二进料口和第二出料口的情况下,该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沿第二进料口和第二出料口的第二连线方向上的第一端能够被夹紧,并且该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能够处于悬空状态;在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两侧按照形成流速彼此不同且流速交替变换的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的方式以形成交替变换的压力差,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能够基于所述压力差呈现所述第二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端在沿大致垂直于所述地面的方向上来回移动的摆动状态,使得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能够基于所述摆动状态完成第一级风干处理。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级风干处理至少包括如下步骤:在第一设定时间内,能够沿所述第二连线方向流动的第一气流配置为以第一速度流过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第二侧,并且能够沿所述第二连线方向流动的第二气流配置为以第二速度流过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第一侧,使得在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两侧上形成沿大致垂直于所述地面的第一方向的压力差,在第二设定时间内,第一气流配置为继续沿所述第二连线方向流动并以第二速度流过所述第二侧,并且第二气流配置为继续沿所述第二连线方向流动并以第一速度流过所述第一侧,使得在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两侧上形成沿第二方向的压力差;第一级风干处理的处理时间能够由彼此交替间隔的n个第一设定时间和n个第二设定时间构成,使得在所述处理时间内,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两侧能够形成交替变换的压力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三干燥部还配置为按照如下方式执行所述第三级干燥处理:所述第一气流和所述第二气流各自的速度按照设定频率进行交替变换,使得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能够基于交替变换的压力差而呈现摆动状态,其中,所述设定频率能够由单个所述第一设定时间与单个所述第二设定时间之和限定,并且在第三设定时间内,在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两侧形成流速相同的所述第一气流和所述第二气流,使得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能够按照呈现与地面保持大致平行的平直状态的方式实现第二级风干处理。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干燥部至少包括外壳、具有若干个透气孔的能够用于支撑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支撑板和负压罩,其中: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外壳中以使得其能够与所述地面保持大致平行,所述透气孔的延伸方向能够与所述地面大致垂直并且能够呈现贯穿所述支撑板的通透状态,所述负压罩固定于所述支撑板的与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第一侧相对应的第一侧端面上,并以此形成能够呈密封状的负压空间;所述负压罩能够与第一抽风机连通,进而通过所述第一抽风机的抽气能够使得所述负压空间的气压呈现小于标准大气压的负压状态,其中,穿透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而进入所述负压空间的气体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抽风机排出所述负压空间。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干燥部还包括滑轨、伸缩杆和压辊,所述滑轨设置在所述外壳与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第二侧相对应的内壁上,伸缩杆的一个端部滑动连接至所述滑轨,使得所述伸缩杆能够沿滑轨的延伸方向滑动,其中,滑轨的延伸方向能够与所述第一连线方向大致平行;所述压辊设置在伸缩杆的另一个端部上,基于所述伸缩杆在大致垂直于所述地面方向上的伸长或缩短,能够改变压辊与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距离,其中,在所述伸缩杆伸长而带动所述压辊朝向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移动的情况下,所述压辊能够抵靠至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并对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施加设定压力。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干燥部还至少包括壳体、第一排气口和设置于所述壳体中的第一送风部件和第二送风部件,其中:所述第一送风部件能够经第一循环回路与所述第一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送风部件能够经第二循环回路与所述第一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循环回路由依次连通的抽风机、旋风分离部、除湿部、加热器和第一鼓风机限定,所述第一循环回路由依次连通的所述抽风机、所述旋风分离部、所述除湿部、所述加热器和第二鼓风机限定,其中,所述抽风机连接至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鼓风机连接至所述第一送风部件,所述第二鼓风机连接至所述第二送风部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物理干燥方法,所述物理干燥方式至少包括如下步骤:配置能够按照烘干的方式对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执行第一级干燥处理的第一干燥部,使得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中的溶剂能够在设定反应条件下通过蒸发的方式与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分离;配置能够位于第一干燥部的下游以对经所述第一级干燥处理的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执行第二级干燥处理的第二干燥部,使得气体能够穿透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以将其中的溶剂带出,其中,所述第二干燥部配置为按照如下方式对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执行第二级干燥处理:配置呈中空状的外壳以构成具有设定温度的且能够与大气环境连通的容纳空间,其中,所述容纳空间能够用于放置至少一个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并且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能够被支撑而呈现与地面大致平行的平面状;在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垂直于所述地面方向上的第一侧构成呈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的负压状态的负压空间,大气环境中的气体能够基于所述负压状态而进入容纳空间,并且位于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气体能够基于所述负压状态,沿第二侧指向第一侧的方向移动,使得位于所述第二侧的气体能够由所述第二侧进入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并且由所述第一侧排出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其中,穿透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气体能够进入所述负压空间并由所述负压空间排出所述容纳空间。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物理干燥方式还至少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容纳空间中配置能够沿大致平行于所述地面的方向进行往返运动的压辊,其中,在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以使得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能够沿所述第一进料口和所述第一出料口的第一连线方向进行传送的情况下,所述压辊能够沿所述第一连线方向进行往返运动;在所述压辊沿垂直于所述地面的方向抵靠至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第二侧以对所述第二侧施加能够大致垂直于所述地面的设定压力的情况下,所述压辊配置为能够以设定速度沿所述第一连线方向往返运动以碾压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至少使得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中的气体能够基于所述碾压而沿大致垂直于所述地面的方向进行扩散和/或沿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一连线方向的方向进行扩散。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负压罩在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一侧能够形成负压环境,进而使得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另一侧的气体能够穿透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从而能够加快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干燥过程。同时通过负压罩还能够将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掉落的粉状材料进行吸附,从而降低掉粉而引起的生产区域空气粉尘超标的问题。
(2)当压辊从左至右移动时,压辊会对其右侧的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中的第一气体施加一个向右的挤压分力和一个竖直向下的挤压分力,部分第一气体能够在向右的挤压分力的作用下向右运动,另一部第一气体能够在竖直向下的挤压分力和吸附罩产生的吸附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竖直向下的挤压分力能够加快第一气体穿过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时间,进而达到提高干燥速度的目的。水平向右的挤压分力促使部分第一气体向右运动,进而该向右运动的第一气体能够对压辊右侧的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向下运动的气体起到冲击扰流的作用,即使得压辊右侧的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中的原本向下进行有序运动的气体变为无序运动,从而能够使气体在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中流经更多路径,进而能到带走更多的水分。
(3)当压辊从左至右移动时,位于压辊左侧的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会基于其自身的弹性恢复力而从凹陷状态恢复至平直状态,使得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能够进行吸气,即将其上侧的气体吸入其内部,进而起到加快气体穿透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目的。
(4)通过压辊的来回碾压,能够有效地将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内部组织进行疏化,将其内部的板结缺陷消除,进而更利于其在第三干燥部中进行风干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的物理干燥器的模块化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的第一干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优选的第三干燥部的结构示意图;和
图4是本发明优选的第二干燥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第一干燥部 2:第三干燥部 3:旋风分离部
4:除湿部 5:第一加热部件 6:第三抽风部件
7:鼓风机 8: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
9:第一气流 10:第二气流 11:控制箱
12:第二干燥部 13:第二抽风机 14:负压空间
15:滑轨 16:伸缩杆 17:压辊
101:第三进料口 102:第三出料口 103:第二排气口
104:箱体 105:第二输送部 106:加热部件
201:第二进料口 202:第二出料口 203:第一排气口
204:壳体 205:夹持部 206:送风部
207:第一输送部 208:导风板 105a:第一传送辊
105b:第一传送链 205a:第一转动辊 205b:第二转动辊
206a:第一送风部件 206b:第二送风部件 207a:第二传送辊
207b:第二传送链 7a:第一鼓风机 7b:第二鼓风机
1201:第一进料口 1202:第一出料口 1203:外壳
1204:透气孔 1205:支撑板 1206:负压罩
1207:第二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物理干燥器,至少包括第一干燥部1、第二干燥部12和第三干燥部2。第一干燥器1用于按照烘干的方式对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进行第一级干燥处理,使得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中的溶剂能够在设定反应条件下通过蒸发的方式与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分离。第二干燥部用于对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进行第二级干燥处理,使得第二干燥部中的气体能够穿透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以将其中的溶剂带出。第三干燥部2用于对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进行第三级干燥处理。具体的,第一干燥部1至少具有第三进料口101和第三出料口102。第二干燥部12至少具有第一进料口1201和第一出料口1202。第三干燥部2至少具有第二进料口201和第二出料口202。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可以从第三进料口101进入第一干燥部1,在完成第一级干燥处理后由第三出料口102排出。经第一级干燥处理的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能够经第一进料口1201进入第二干燥部12中进行第二级干燥处理。经第二级干燥处理后的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能够经第一出料口1202排出。经第二级干燥处理完成的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能够经第二进料口201进入第三干燥部2中进行第三级干燥处理,并且从第二出料口202排出。
优选的,第一级干燥处理是指在设定温度下进行设定时长的烘干处理。例如,可以在例如是300℃至400℃的高温环境中进行1小时的连续烘干处理。设定反应条件至少由设定温度和设定时长限定。第二级干燥处理是指在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两侧形成压力差,从而使得气体能够穿透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而对其进行干燥。第三级干燥处理是指通过设定温度的干燥气体冲击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以完成设定时长的风干处理。例如,可以通过80℃至120℃的低温气体进行1小时的连续风干处理。第一干燥部1具有第二排气口103。第三干燥部2还具有第一排气口203。经第一级干燥处理后产生的第一湿润气体能够经第二排气口103排出。经第三级干燥处理后产生的含有大量粉尘的第二湿润气体能够经第一排气口排出。
优选的,再次参见图1,物理干燥器还包括第三抽风部件6和旋风分离部3。第二排气口103和第一排气口203均经第三抽风部件6连接至旋风分离部3,使得第一湿润气体和第二湿润气体能够进入旋风分离部3中进行分离处理以将其中的粉尘滤除而得到第三湿润气体。
优选的,再次参见图1,物理干燥器还包括除湿部4、第一加热部件5和鼓风机7。旋风分离部3依次经除湿部4、第一加热部件5和鼓风机7连接至第三干燥部2。第三湿润气体进入除湿部4能够得到干燥处理以将其中的水蒸气或水分滤除,进而得到干燥的循环气体。循环气体进入第一加热部件5中能够被加热至设定温度,进而通过鼓风机7注入第三干燥部2中,从而实现对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风干。由于第一湿润气体和第二湿润气体均具有一定的余温,通过除湿部4、第一加热部件5和鼓风机7使得第一湿润气体和第二湿润气体能够循环进入第三干燥部2中,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其余热以降低能耗。
优选的,物理干燥器还包括第二抽风机13。第二干燥部12通过第二抽风机13与除湿部4连通,使得第二干燥器12中产生的第三湿润气体能够进入第三干燥部2中进行循环使用,进而能够充分利用物理干燥器的所有热能。
优选的,如图2所示,第一干燥部1可以包括箱体104、第二输送部105和加热部件106。第三进料口101、第三出料口102和第二排气口103均设置在箱体104上。第二输送部105设置在箱体104内部,通过第二输送部105能够将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由第三进料口101传输至第三出料口102。加热部件106设置在箱体104内部,通过加热部件106对箱体104内部进行加热以使得箱体内部保持在设定温度。例如,加热部件106可以是电阻丝,通过导电后便能够发热。优选的,第二输送部105可以包括第一传送辊105a和第一传送链105b。第一传送辊105a能够进行转动。第一传送链105b缠绕于第一传送辊105a上。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放置在第一传送链105b上后,通过第一传送辊105a的转动便能够实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移动。优选的,为了便于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的传送,第一干燥部1和第二干燥部12之间以及第二干燥部12和第三干燥部2之间均可以设置有机械手,进而通过机械手实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传送。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改进,重复的内容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在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大致垂直于地面方向上的第一侧构成呈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的负压状态的负压空间14,大气环境中的气体能够基于负压状态而进入容纳空间,并且位于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气体能够基于负压状态,沿第二侧指向第一侧的方向移动,使得位于第二侧的气体能够由第二侧进入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并且由第一侧排出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其中,穿透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气体能够进负压空间14并由负压空间14排出容纳空间。具体的,第二干燥部12至少包括外壳1203、具有若干个透气孔1204的且能够用于支撑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支撑板1205和负压罩1206。支撑板1205设置于外壳1203中以使得其能够与地面保持大致平行。透气孔1204的延伸方向能够与地面大致垂直并且能够呈现贯穿支撑板1205的通透状态。负压罩1206固定于支撑板1205的与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第一侧相对应的第一侧端面上,并以此形成呈密封状的负压空间14。负压罩1206与第一抽风机13连通,进而通过第一抽风机13的抽气能够使得负压空间14的气压呈现小于标准大气压的负压状态。穿透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而进入负压空间14的气体能够通过第一抽风机13排出负压空间14。优选的,大致平行或大致垂直是指,基于部件的安装误差或制造误差使得部件之间无法呈现绝对平行或绝对垂直的状态,即两者之间可以具有允许的较小夹角,例如,夹角可以是2°以下。
当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放置在支撑板1205的第二侧端面上时,负压空间14的负压会促使第二侧端面的气体穿透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而进入负压空间14,进而更好地实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干燥。优选的,第二干燥部12还包括设置在外壳1203中的第二加热器1207,进而通过第二加热器1207能够调整外壳1203的内部温度。外壳1203呈中空状,并以此限定出用于容纳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容纳空间,其中,容纳空间能够与大气环境连通。例如,外壳1203上可以设置进气口,在进气口开启时,便能够实现容纳空间与大气环境的连通,进而使得大气环境中的气体能够进入容纳空间中。同时通过第二加热器1207能够将容纳空间的温度控制在设定温度。如图4所示,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传送方向是指第一进料口1201与第一出料口1202的第一连线方向。具体可以是从左至右的水平方向。优选的,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能够放置在支撑板1205上以被支撑,进而呈现与地面大致平行的平面状。
优选的,再次参见图4,第二干燥部12还包括设置在外壳1203内部的滑轨15、伸缩杆16和压辊17。滑轨15设置在外壳1203的与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第二侧相对应的内壁上。伸缩杆16的一个端部滑动连接至滑轨15,使得伸缩杆16能够沿滑轨15的延伸方向滑动。滑轨15的延伸方向能够与所述第一连线方向大致平行。压辊17设置在伸缩杆16的另一个端部上,进而通过伸缩杆的伸长或缩短,能够改变压辊17与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距离以使其适用于不同厚度的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优选的,伸缩杆可以是现有的电液伸缩杆。在伸缩杆16伸长而带动压辊17朝向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移动的情况下,压辊17能够抵靠至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并对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施加设定压力。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在滑轨中设置伸缩电机并使得其与伸缩杆相连接,便可以实现伸缩杆的滑动。在压辊17沿垂直于地面的方向抵靠至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第二侧以对所述第二侧施加能够大致垂直于地面的设定压力的情况下,压辊17配置为能够以设定速度沿第一连线方向往返运动以碾压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至少使得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中的气体能够基于碾压而沿大致垂直于地面的方向进行扩散和/或沿大致平行于第一连线方向的方向进行扩散。具体的,如图4所示,在实际使用时,压辊17与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抵靠接触并使得两者之间存在设定压力,即压辊17会对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施加设定大小的向下的挤压力。同时,压辊17会沿滑轨15左右来回滑动,进而对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所有部位进行挤压。通过压辊17和负压罩1206的配合使用至少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一者,通过负压罩在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一侧能够形成负压环境,进而使得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另一侧的气体能够穿透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从而能够加快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干燥过程。同时通过负压罩还能够将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掉落的粉状材料进行吸附,从而降低掉粉而引起的生产区域空气粉尘超标的问题。二者,如图4所示,当压辊17从左至右移动时,压辊17会对其右侧的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中的第一气体施加一个向右的挤压分力和一个竖直向下的挤压分力,部分第一气体能够在向右的挤压分力的作用下向右运动,另一部第一气体能够在竖直向下的挤压分力和吸附罩产生的吸附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竖直向下的挤压分力能够加快第一气体穿过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时间,进而达到提高干燥速度的目的。水平向右的挤压分力促使部分第一气体向右运动,进而该向右运动的第一气体能够对压辊17右侧的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向下运动的气体起到冲击扰流的作用,即使得压辊17右侧的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中的原本向下进行有序运动的气体变为无序运动,从而能够使气体在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中流经更多路径,进而能到带走更多的水分。三者,如图4所示,当压辊17从左至右移动时,位于压辊17左侧的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会基于其自身的弹性恢复力而从凹陷状态恢复至平直状态,使得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能够进行吸气,即将其上侧的气体吸入其内部,进而起到加快气体穿透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目的。四者,通过压辊17的来回碾压,能够有效地将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内部组织进行疏化,将其内部的板结缺陷消除,进而更利于其在第三干燥部中进行风干处理。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对前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重复的内容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物理干燥器还包括位于第二干燥部12下游的第三干燥部2,使得经第二级干燥处理后的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能够进入第三干燥部2以进行第三级干燥处理,其中,第三干燥部2配置为按照风干的方式对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执行第三级干燥处理,第三干燥部2配置为按照如下方式执行第三级干燥处理:配置能够呈中空状的壳体204以容纳经第二级干燥处理后的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其中,在壳体204设置有第二进料口201和第二出料口202的情况下,该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沿第二进料口201和第二出料口202的第二连线方向上的第一端(即图3中的左端)能够被夹紧,并且该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即图3中的右端)能够处于悬空状态。在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两侧按照形成流速彼此不同且流速交替变换的第一气流9和第二气流10的方式以形成交替变换的压力差,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能够基于压力差呈现第二端相对于第一端在沿大致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来回移动的摆动状态,使得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能够基于摆动状态完成第一级风干处理。具体的,第三干燥部2至少包括壳体204、夹持部205、送风部206和第一输送部207。第二进料口201、第二出料口202和第二排风口203均设置在壳体204上。夹持部205用于将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进行夹紧,使得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能够部分的处于悬空状态。具体的,夹持部205能够夹紧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第一端,进而使得其第二端处于悬空状态。例如,如图3所示,夹持部205能够夹紧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左端,进而使得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右端处于悬空状态。
优选的,送风部206用于在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两侧上分别形成第一速度的第一气流9和第一速度的第二气流10。具体的,送风部206至少包括位于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第二侧的第一送风部件206a和位于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第一侧的第二送风部件206b。第一送风部件206a能够经第一循环回路与第一排气口203连通。第二送风部件206b能够经第二循环回路与第一排气口203连通。第一循环回路由依次连通的第三抽风部件6、旋风分离部3、除湿部4、第一加热部件5和第一鼓风机7a限定。第一循环回路由依次连通的第三抽风部件6、旋风分离部3、除湿部4、第一加热部件5和第二鼓风机7b限定。第三抽风部件6连接至第一排气口203,第一鼓风机7a连接至第一送风部件206a。第二鼓风机7b连接至第二送风部件206b。例如,如图3所示,第二侧可以是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上侧,第一侧可以是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下侧。物理干燥器可以包括第一鼓风机7a和第二鼓风机7b。第一鼓风机7a和第二鼓风机7b的上游均可以连接至第一加热部件5,进而能够接收循环气体。第一鼓风机7a的下游连接至第一送风部件206a。第二鼓风机7b的下游连接至第二送风部件206b。第一鼓风机7a配置按照第一转速工作以使得第一送风部件206a产生第一速度的第一气流9。第二鼓风机7b配置为按照第一转速工作以使得第二送风部件206b产生第一速度的第二气流10。根据伯努利定律,由于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两侧的气流速度相同,进而其两侧不会产生压强差,进而使得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能够处于与地面保持平行的平直状态。此时,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处于悬空状态,进而能够同时对其两侧进行风干,进而避免了风干不均匀的产生,并且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需要在风干过程中对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进行翻面所带来的操作繁琐。优选的,控制箱11能够控制第一鼓风机7a和第二鼓风机7b均以第一转速工作,以形成第一速度的第一气流9和第二气流10,或者控制箱11能够控制第一鼓风机7a和第二鼓风机7b均以第二转速工作,以形成第二速度的第一气流9和第二气流10。
优选的,再次参见图3,夹持部205至少包括第一转动辊205a和第二转动辊205b。第一转动辊205a设置在壳体204的沿其高度方向上的第一内壁上。第二转动辊205b设置在壳体204的沿其高度方向上的第二内壁上。例如,如图3所示,第一内壁是指壳体的靠近上侧的内壁。第二内壁是指壳体的靠近下侧的内壁。第一转动辊205a配置为绕其自身中轴线沿第三方向自转。第二转动辊205b配置为绕其自身中轴线沿第四方向自转。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彼此相反。例如,如图3所示,第三方向可以是顺时针方向。第四方向可以是逆时针方向。第一转动辊205a和第二转动辊205b以相同的速度进行自转,进而当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从第二进料口201进入壳体204时,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右端能够被夹持部205咬入,随着第一转动辊205a和第二转动辊205b的同步旋转,使得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能够从左至右移动,最终使得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处于左端被夹持部夹紧且其右端悬空的状态。
优选的,再次参见图3,第一输送部207至少包括第二传动辊207a和第二传送链207b。第二传动辊207a能够进行转动。第二传送链207b缠绕于第二传动辊207a上。当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放置在第二传送链207b上后,通过第二传动辊207a的转动便能够实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移动。当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风干完成后,夹持部205继续旋转而使得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继续向右运动,从而掉落至第一输送部207上。最终通过第一输送部207从第二出料口202排出。
优选的,再次参见图3,壳体204中还设置有导风板208。通过导风板208能够将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导入第一排气口203中,进而避免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从第二出料口202排出。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对前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重复的内容不再赘述。
优选的,第三干燥部2配置为在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两侧按照形成流速彼此不同且流速交替变换的第一气流9和第二气流10的方式以形成交替变换的压力差,使得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能够按照基于压力差呈现摆动状态的方式实现第一级风干处理。具体的,物理干燥器还包括控制箱11。第一鼓风机7a和第二鼓风机7b均连接至控制箱11,使得控制箱11能够对第一鼓风机7a和第二鼓风机7b进行控制以实现第一级风干处理。控制箱11配置为按照如下方式控制第三干燥部执行第一级风干处理:
S1:在第一设定时间内,能够沿第二连线方向流动的第一气流9配置为以第一速度流过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第二侧,并且能够沿第二连线方向流动的第二气流10配置为以第二速度流过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第一侧,使得在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两侧上形成沿第一方向的压力差,其中,第一方向能够大致垂直于地面。
具体的,如图3所示,在第一设定时间内,控制箱11可以控制第一鼓风机7a以第一转速工作,从而使得第一送风部件206a产生第一速度的第一气流9。同时,控制箱11还控制第二鼓风机7b以第二转速工作,从而使得第二送风部件206b产生第二速度的第二气流10。优选的,第一速度大于第二速度。进而根据伯努利定律,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上侧的第一气流的流速较大,则第一气流9产生的压力较小。同时,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下侧的第二气流的流速较小,则第二气流10产生的压力较大。即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上侧受到的压力小于其下侧受到的压力,从而形成沿第一方向的压力差。第一方向是指由下至上的方向。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具有一定的柔软性,进而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能够基于沿第一方向的压力差而向上弯曲变形。
S2:在第二设定时间内,第一气流9配置为继续沿第二连线方向流动并以第二速度流过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第二侧,并且第二气流10配置为继续沿第二连线方向流动并以第一速度流过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第一侧,使得在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两侧上形成沿第二方向的压力差。
具体的,如图3所示,在第二设定时间内,控制箱11可以控制第一鼓风机7a以第二转速工作,从而使得第一送风部件206a产生第二速度的第一气流9。同时,控制箱11还控制第二鼓风机7b以第一转速工作,从而使得第二送风部件206b产生第一速度的第二气流10。根据伯努利定律,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上侧的第一气流的流速较小,则第一气流9产生的压力较大。同时,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下侧的第二气流的流速较大,则第二气流10产生的压力较小。即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上侧受到的压力大于其下侧受到的压力,从而形成沿第二方向的压力差。第二方向是指由上至下的方向。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能够基于沿第二方向的压力差而向下弯曲变形。
S3:第一气流9和第二气流10各自的速度按照设定频率进行交替变换,使得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能够基于交替变换的压力差而呈现摆动状态,其中,设定频率能够由单个第一设定时间与单个第二设定时间之和限定。
具体的,第一级风干处理的时间有彼此交替间隔的n个第一设定时间和n个第二设定时间构成,n大于等于1。例如,在例如是0~5s的第一设定时间内,第一气流9的速度为第一速度,并且第二气流10的速度为第二速度。在例如是5~10S的第二设定时间内,第一气流9的速度由第一速度交替变换为第二速度,并且第二气流10的速度由第二速度交替变换为第一速度。在10~15S的第一设定时间内,第一气流9的速度由第二速度交替变换为第一速度,并且第二气流10的速度由第一速度速度交替变换为第二速度,从而完成了一个周期的变换。因此,设定频率即为10秒/次。按照上述方式重复n个周期能够使得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压力差的方向也处于交替变换的状态,进而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能够基于交替变换地压力差而呈现上下交替摆动的状态。
通过上述方式,至少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一者,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在经过第一干燥部1的干燥处理后,往往会产生掉粉现象,即其上的部分涂覆材料会由于粘贴强度不足而脱水掉落。现有技术中,在将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经烘干处理后便直接排出制成成品,其并未针对掉落的涂覆材料进行处理,进而使得成品质量较差并且使得生产线粉尘污染严重。本发明通过第三干燥部2的风干处理,使得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能够呈现摆动状态,进而能够有效地将其上地粉尘材料抖落。二者,现有的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制备工艺一般为:先将纤维隔热毡按照需要尺寸进行裁切,然后将裁切后隔热毡与包含气凝胶的多种材料混合,并加入溶剂进行搅拌,待气凝胶材料粘附在纤维隔热毡上后,倒入模具中成型烘干,制得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在模具中的成型烘干属于固化成型,其容易使得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出现局部板结现象。本发明通过风干处理使得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能够呈现摆动状态,进而能够达到疏化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内部组织以降低板结的效果。三者,现有技术中风干常采用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固定不动,通过吹入气体的方式使得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进行风干,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由吹入气体的风速决定,因此,为了获得更大的风干速度,必须以更大功率的方式提供更大风速的气体。本发明通过将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呈现摆动状态,可以增加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与气流的相对速度,进而能够在在更小功率下实现更快的风干速度,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对前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重复的内容不再赘述。
优选的,控制箱11配置为按照如下方式控制第三干燥部执行第二级风干处理:在第三设定时间内,第一气流9和第二气流10配置为以相同的速度分别流过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使得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能够呈现与地面保持平行的平直状态。
具体的,第三设定时间是指在完成第一级风干处理后的设定时间内。例如,第一级风干处理的执行时间为12点至13点。则第三设定时间可以是13点至14点。即第二级风干处理是第一级风干处理的后续工序。在第三设定时间内,第一气流9和第二气流10的速度可以是第一速度或者第二速度。此时,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两侧无压力差存在,使得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能够呈现与地面保持平行的平直状态。通过第二级风干处理能够对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起到定型的作用,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其平整度。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发明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制备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物理干燥器,至少包括:
第一干燥部(1),其配置为按照烘干的方式对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执行第一级干燥处理,使得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中的溶剂能够在设定反应条件下通过蒸发的方式与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分离;
第二干燥部(12),其能够位于第一干燥部(1)的下游以对经所述第一级干燥处理的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执行第二级干燥处理,使得第二干燥部中的气体能够穿透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以将其中的溶剂带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干燥部(12)配置为按照如下方式对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执行第二级干燥处理:
配置呈中空状的外壳(1203)以构成具有设定温度的且能够与大气环境连通的容纳空间,其中,所述容纳空间能够用于放置至少一个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并且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能够被支撑而呈现与地面大致平行的平面状;
在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大致垂直于所述地面方向上的第一侧构成呈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的负压状态的负压空间(14),大气环境中的气体能够基于所述负压状态而进入容纳空间,并且位于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气体能够基于所述负压状态,沿第二侧指向第一侧的方向移动,使得位于所述第二侧的气体能够由所述第二侧进入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并且由所述第一侧排出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其中,穿透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气体能够进入所述负压空间(14)并由所述负压空间(14)排出所述容纳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理干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干燥部(12)还配置为按照如下方式执行所述第二级干燥处理:
在所述容纳空间中配置能够沿大致平行于所述地面的方向进行往返运动的压辊(17),其中,在所述外壳(1203)上设置有第一进料口(1201)和第一出料口(1202)以使得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能够沿所述第一进料口(1201)和所述第一出料口(1202)的第一连线方向进行传送的情况下,所述压辊(17)能够沿所述第一连线方向进行往返运动;
在所述压辊(17)沿垂直于所述地面的方向抵靠至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第二侧以对所述第二侧施加能够大致垂直于所述地面的设定压力的情况下,所述压辊(17)配置为能够以设定速度沿所述第一连线方向往返运动以碾压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至少使得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中的气体能够基于所述碾压而沿大致垂直于所述地面的方向进行扩散和/或沿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一连线方向的方向进行扩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理干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干燥器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干燥部(12)下游的第三干燥部(2),使得经所述第二级干燥处理后的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能够进入所述第三干燥部(2)以进行第三级干燥处理,其中,所述第三干燥部(2)配置为按照风干的方式对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执行第三级干燥处理,所述第三干燥部(2)配置为按照如下方式执行所述第三级干燥处理:
配置能够呈中空状的壳体(204)以容纳经所述第二级干燥处理后的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其中,在所述壳体(204)设置有第二进料口(201)和第二出料口(202)的情况下,该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沿第二进料口(201)和第二出料口(202)的第二连线方向上的第一端能够被夹紧,并且该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能够处于悬空状态;
在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两侧按照形成流速彼此不同且流速交替变换的第一气流(9)和第二气流(10)的方式以形成交替变换的压力差,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能够基于所述压力差呈现所述第二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端在沿大致垂直于所述地面的方向上来回移动的摆动状态,使得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能够基于所述摆动状态完成第一级风干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理干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风干处理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在第一设定时间内,能够沿所述第二连线方向流动的第一气流(9)配置为以第一速度流过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第二侧,并且能够沿所述第二连线方向流动的第二气流(10)配置为以第二速度流过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第一侧,使得在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两侧上形成沿大致垂直于所述地面的第一方向的压力差,
在第二设定时间内,第一气流(9)配置为继续沿所述第二连线方向流动并以第二速度流过所述第二侧,并且第二气流(10)配置为继续沿所述第二连线方向流动并以第一速度流过所述第一侧,使得在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两侧上形成沿第二方向的压力差;
第一级风干处理的处理时间能够由彼此交替间隔的n个第一设定时间和n个第二设定时间构成,使得在所述处理时间内,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两侧能够形成交替变换的压力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理干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干燥部(2)还配置为按照如下方式执行所述第三级干燥处理:
所述第一气流(9)和所述第二气流(10)各自的速度按照设定频率进行交替变换,使得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能够基于交替变换的压力差而呈现摆动状态,其中,所述设定频率能够由单个所述第一设定时间与单个所述第二设定时间之和限定,
并且在第三设定时间内,在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两侧形成流速相同的所述第一气流(9)和所述第二气流(10),使得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能够按照呈现与地面保持大致平行的平直状态的方式实现第二级风干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理干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干燥部(12)至少包括外壳(1203)、负压罩(1206)和具有若干个透气孔(1204)的能够用于支撑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支撑板(1205),其中:
所述支撑板(1205)设置于所述外壳(1203)中以使得其能够与所述地面保持大致平行,所述透气孔(1204)的延伸方向能够与所述地面大致垂直并且能够呈现贯穿所述支撑板(1205)的通透状态,所述负压罩(1206)固定于所述支撑板(1205)的与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第一侧相对应的第一侧端面上,并以此形成能够呈密封状的负压空间(14);
所述负压罩(1206)能够与第一抽风机(13)连通,进而通过所述第一抽风机(13)的抽气能够使得所述负压空间(14)的气压呈现小于标准大气压的负压状态,其中,穿透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而进入所述负压空间(14)的气体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抽风机(13)排出所述负压空间(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理干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干燥部(12)还包括滑轨(15)、伸缩杆(16)和压辊(17),所述滑轨(15)设置在所述外壳(1203)的与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第二侧相对应的内壁上,伸缩杆(16)的一个端部滑动连接至所述滑轨(15),使得所述伸缩杆(16)能够沿滑轨(15)的延伸方向滑动,其中,滑轨(15)的延伸方向能够与所述第一连线方向大致平行;
所述压辊(17)设置在伸缩杆(16)的另一个端部上,基于所述伸缩杆(16)在大致垂直于所述地面方向上的伸长或缩短,能够改变压辊(17)与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距离,其中,在所述伸缩杆(16)伸长而带动所述压辊(17)朝向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移动的情况下,所述压辊(17)能够抵靠至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并对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施加设定压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理干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干燥部(2)还至少包括壳体(204)、第一排气口(203)和设置于所述壳体(204)中的第一送风部件(206a)和第二送风部件(206b),其中:
所述第一送风部件(206a)能够经第一循环回路与所述第一排气口(203)连通,所述第二送风部件(206b)能够经第二循环回路与所述第一排气口(203)连通;
所述第一循环回路由依次连通的抽风机(6)、旋风分离部(3)、除湿部(4)、加热器(5)和第一鼓风机(7a)限定,所述第一循环回路由依次连通的所述抽风机(6)、所述旋风分离部(3)、所述除湿部(4)、所述加热器(5)和第二鼓风机(7b)限定,其中,所述抽风机(6)连接至所述第一排气口(203),所述第一鼓风机(7a)连接至所述第一送风部件(206a),所述第二鼓风机(7b)连接至所述第二送风部件(206b)。
9.一种物理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干燥方式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配置能够按照烘干的方式对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执行第一级干燥处理的第一干燥部(1),使得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中的溶剂能够在设定反应条件下通过蒸发的方式与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分离;
配置能够位于第一干燥部(1)的下游以对经所述第一级干燥处理的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执行第二级干燥处理的第二干燥部(12),使得气体能够穿透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以将其中的溶剂带出,其中,所述第二干燥部(12)配置为按照如下方式对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执行第二级干燥处理:
配置呈中空状的外壳(1203)以构成具有设定温度的且能够与大气环境连通的容纳空间,其中,所述容纳空间能够用于放置至少一个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并且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能够被支撑而呈现与地面大致平行的平面状;
在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垂直于所述地面方向上的第一侧构成呈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的负压状态的负压空间(14),大气环境中的气体能够基于所述负压状态而进入容纳空间,并且位于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气体能够基于所述负压状态,沿第二侧指向第一侧的方向移动,使得位于所述第二侧的气体能够由所述第二侧进入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并且由所述第一侧排出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其中,穿透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气体能够进入所述负压空间(14)并由所述负压空间(14)排出所述容纳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物理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干燥方式还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容纳空间中配置能够沿大致平行于所述地面的方向进行往返运动的压辊(17),其中,在所述外壳(1203)上设置有第一进料口(1201)和第一出料口(1202)以使得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能够沿所述第一进料口(1201)和所述第一出料口(1202)的第一连线方向进行传送的情况下,所述压辊(17)能够沿所述第一连线方向进行往返运动;
在所述压辊(17)沿垂直于所述地面的方向抵靠至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的第二侧以对所述第二侧施加能够大致垂直于所述地面的设定压力的情况下,所述压辊(17)配置为能够以设定速度沿所述第一连线方向往返运动以碾压所述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至少使得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8)中的气体能够基于所述碾压而沿大致垂直于所述地面的方向进行扩散和/或沿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一连线方向的方向进行扩散。
CN201910839595.2A 2019-09-06 2019-09-06 一种用于制备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物理干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5423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39595.2A CN110542303B (zh) 2019-09-06 2019-09-06 一种用于制备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物理干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39595.2A CN110542303B (zh) 2019-09-06 2019-09-06 一种用于制备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物理干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42303A true CN110542303A (zh) 2019-12-06
CN110542303B CN110542303B (zh) 2020-08-25

Family

ID=68712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3959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542303B (zh) 2019-09-06 2019-09-06 一种用于制备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物理干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4230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56341A (zh) * 2020-12-16 2021-03-26 苏州宝馨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压烘干装置
CN115164511A (zh) * 2022-07-05 2022-10-11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漆渣干燥方法、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305673A (zh) * 2022-07-29 2022-11-08 海宁中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单丝表面涂层机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95546Y (zh) * 2002-05-28 2003-12-31 石家庄开发区大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木材干燥设备
US20040064964A1 (en) * 1999-10-21 2004-04-08 Aspen Aerogels, Inc. Enhancement of fluid replacement in porous media through pressure modulation
CN103272539A (zh) * 2013-05-07 2013-09-04 李光武 减压干燥制备气凝胶的方法及装置
US20160130736A1 (en) * 2013-07-15 2016-05-12 Jios Aerogel Corporation System for injecting functional solution for fabric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abric using same
CN106430224A (zh) * 2016-09-30 2017-02-22 昆山蓝胜建材有限公司 微波干燥箱及利用微波干燥法制备水玻璃气凝胶的方法
CN107246783A (zh) * 2017-07-27 2017-10-13 天津朗华天鑫科技有限公司 气凝胶复合隔热毡生产用微波烘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64964A1 (en) * 1999-10-21 2004-04-08 Aspen Aerogels, Inc. Enhancement of fluid replacement in porous media through pressure modulation
CN2595546Y (zh) * 2002-05-28 2003-12-31 石家庄开发区大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木材干燥设备
CN103272539A (zh) * 2013-05-07 2013-09-04 李光武 减压干燥制备气凝胶的方法及装置
US20160130736A1 (en) * 2013-07-15 2016-05-12 Jios Aerogel Corporation System for injecting functional solution for fabric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abric using same
CN106430224A (zh) * 2016-09-30 2017-02-22 昆山蓝胜建材有限公司 微波干燥箱及利用微波干燥法制备水玻璃气凝胶的方法
CN107246783A (zh) * 2017-07-27 2017-10-13 天津朗华天鑫科技有限公司 气凝胶复合隔热毡生产用微波烘干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56341A (zh) * 2020-12-16 2021-03-26 苏州宝馨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压烘干装置
CN115164511A (zh) * 2022-07-05 2022-10-11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漆渣干燥方法、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164511B (zh) * 2022-07-05 2023-12-22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漆渣干燥方法、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305673A (zh) * 2022-07-29 2022-11-08 海宁中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单丝表面涂层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42303B (zh) 2020-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42303B (zh) 一种用于制备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物理干燥器
CN102012152B (zh) 一种用于日用瓷干燥的吊篮干燥设备
CN102353238A (zh) 间歇式真空微波干燥装置及其处理真空绝热板芯材的方法
WO2005023503A1 (ja) ハニカム成形体の乾燥方法及び乾燥装置
CN201495170U (zh) 一种高压空气对流循环加热装置
JPWO2015029530A1 (ja) 温度差を利用する乾燥方法、乾燥装置及び乾燥システム
CN102181944B (zh) 一种蚕茧二冲处理的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CN110530125B (zh) 一种用于制备复合气凝胶自保温模板的干燥系统
CN214892380U (zh) 一种气压烧结氮化硅陶瓷制备用干燥装置
JP2004520962A (ja) プラスターボードの乾燥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13175823A (zh) 一种高温陶瓷烧结炉内设备
CN215598066U (zh) 一种陶瓷砖加热窑炉
CN213514886U (zh) 一种新型电加热热风干燥炉
CN212673781U (zh) 一种无梭织造的恒温烘干设备
CN211142248U (zh) 一种新型化纤干燥装置
JP2004518556A (ja) プラスターボードの水和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207790005U (zh) 一种用于汽车内饰件水转印工艺的烘干线
CN207335316U (zh) 一种陶瓷薄片流延设备中的干燥装置
CN207797642U (zh) 一种基于远红外加热技术的软瓷烘干炉
CN212978884U (zh) 一种生产薄膜用干燥机
CN110429367B (zh) 一种5g基站陶瓷滤波器生产方法
CN205774940U (zh) 一种全自动羽绒振动清洁装置
CN201053818Y (zh) 橡塑发泡生产线中的加热炉
CN215063522U (zh) 一种工业生产中物料烘干系统
CN209718447U (zh) 高温发泡炉及高温发泡隧道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