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37128B - 具有增加的多功能性的光纤接续盒终端 - Google Patents

具有增加的多功能性的光纤接续盒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37128B
CN110537128B CN201780080157.1A CN201780080157A CN110537128B CN 110537128 B CN110537128 B CN 110537128B CN 201780080157 A CN201780080157 A CN 201780080157A CN 110537128 B CN110537128 B CN 1105371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in relief
fiber optic
base
plate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015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37128A (zh
Inventor
徐清
折简朝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rning Inc
Original Assignee
Cornin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rning Inc filed Critical Corning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5371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371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371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371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39Auxiliary devices
    • G02B6/444Systems or boxes with surplus lengths
    • G02B6/4441Boxes
    • G02B6/445Boxes with lateral pivoting cov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39Auxiliary devices
    • G02B6/444Systems or boxes with surplus lengths
    • G02B6/4453Cassettes
    • G02B6/4454Cassettes with spl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39Auxiliary devices
    • G02B6/444Systems or boxes with surplus lengths
    • G02B6/4453Cassettes
    • G02B6/4455Casset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f extraction or insertion of the cassette in the distribution frame, e.g. pivoting, sliding, rotating or glid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39Auxiliary devices
    • G02B6/4471Terminating devices ; Cable clamps
    • G02B6/4477Terminating devices ; Cable clamps with means for strain-relieving to interior strengths el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6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installing or repairing optical fibres or optical cables
    • G02B6/50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installation; Installation through tubing, conduits or ducts
    • G02B6/501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installation; Installation through tubing, conduits or ducts underground installation of connection box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是针对具有增加的多功能性的光纤接续盒终端(100)。提供一种光纤接续盒终端(100),其包括用于将至少一个光纤模块(106)安装在壳体(102)内的安装组件(104)。安装组件(104)包括可枢转板(112)和可平移板(114),它们被构造成使至少一个光纤模块(106)枢转大于九十度,由此在光纤接续盒终端(100)的基座(108)的底部处提供对光纤管理特征的更好接入。改善的接入通过促进对将光纤电缆连接到(一个或多个)光纤模块(106)中的光学连接件的安装和/或维护来增加多功能性。光纤接续盒终端(100)还可以包括应变消除组件(118A至118F),该应变消除组件被构造成用于附接到壳体(102)的基座(108)和从壳体(102)的基座(108)移除,以关于光纤接续盒终端(100)的安装和/或维护实现增加的多功能性。

Description

具有增加的多功能性的光纤接续盒终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光纤设备,且特别地,涉及用作光纤网络中的结点的光纤接续盒终端。
背景技术
为了改善网络性能,通信和数据网络越来越多地采用光纤。光纤的好处是众所周知的,并且包括较高的信噪比和增加的带宽。为了进一步改善网络性能,光纤网络正越来越多地提供一直到最终订户的光纤连接性。这些倡议包括各种光纤到驻地(FTTP)、光纤到户(FTTH)以及其他光纤倡议(通常被描述为FTTx)。一种光纤网络通过包括光纤电缆的分配网络来提供光学信号。光学信号可以经由光纤接续盒终端通过光纤电缆被载运到最终订户。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光纤接续盒终端是光纤分配网络中使用的装置,其在FTTx应用中提供网络接入点。
光纤接续盒终端包括外壳或壳体,该外壳或壳体收容光纤管理特征并且包括多个端口,所述多个端口用于允许分配光纤与订户侧光纤方便地连接和断开以将数据服务与订户连接和断开。这些光纤接续盒终端还可以提供通过一个或多个引入(drop)端口添加增量订户的能力。光纤接续盒终端可以被设计成具有小的尺寸和占用空间,由此需要各种光纤特征的紧凑的内部布局和设计。
光纤接续盒终端的部署和/或维护(诸如,通过将光纤电缆连接到一个或多个引入端口)可能需要现场光纤电缆与光纤接续盒终端的连接和/或安装,这可能是困难的、麻烦的和/或耗时的。此外,此类部署和/或维护可能需要操作者移动光纤终端内的内部部件以接入光纤接续盒终端内的不同内部区域和/或光纤管理特征,这也可能是困难的、麻烦的和/或耗时的。
因此,期望增加光纤接续盒终端的多功能性以促进对光纤接续盒终端的安装和维护。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是针对具有增加的多功能性的光纤接续盒终端。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光纤接续盒终端,其包括壳体和用于将至少一个光纤模块安装在壳体内的安装组件。壳体包括基座和可枢转地附接到基座的盖。安装组件包括可枢转板和可平移板,它们被构造成使至少一个光纤模块枢转大于九十度,由此在光纤接续盒终端的基座的底部处提供对光纤管理特征的更好接入。改善的接入通过促进对将光纤电缆连接到(一个或多个)光纤模块中的光学连接件的安装和/或维护来增加多功能性。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光纤接续盒终端还可以包括用于光纤电缆的应变消除组件。应变消除组件被构造成用于附接到壳体的基座和从壳体的基座移除,以关于对将光纤电缆连接到(一个或多个)光纤模块中的光学连接件的安装和/或维护实现增加的多功能性。应变消除组件包括可相对于彼此平移的第一应变消除支撑件和第二应变消除支撑件,它们一起限定可调节孔口,该可调节孔口被构造成接收不同尺寸的光纤电缆以实现增加的多功能性。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光纤接续盒终端,其包括壳体、安装组件和光纤模块。壳体限定内部,并且包括基座和可枢转地附接到基座的盖。盖被构造成在相对于基座的第一关闭位置和相对于基座的第一打开位置之间枢转。安装组件定位在壳体的内部内。安装组件包括可枢转板和可平移板。可枢转板枢转地附接到壳体的基座。可枢转板被构造成在相对于基座的第二关闭位置和相对于基座的第二打开位置之间枢转。可平移板可平移地附接到可枢转板。可平移板被构造成在相对于可枢转板的第三关闭位置和相对于可枢转板的第三打开位置之间平移。光纤模块固定地安装到可平移板。光纤模块被构造成当可平移板平移到第三打开位置时从相对于基座的初始位置到相对于基座的旋转位置旋转了距初始位置大于九十度的角度。
本公开的附加实施例涉及一种光纤接续盒终端,其包括壳体、光纤模块和应变消除组件。壳体限定内部,并且包括基座和可移动地附接到基座的盖。基座限定端口和最接近端口的容座。光纤模块定位在壳体的内部内。光纤模块被构造成促进与光纤电缆的光学连接。应变消除组件可移除地定位在基座的容座内。应变消除组件包括第一应变消除支撑件和可移动地附接到第一应变消除支撑件的第二应变消除支撑件。第一应变消除支撑件和第二应变消除支撑件限定孔口。该孔口可通过相对于第二应变消除支撑件移动第一应变消除支撑件来调节。应变消除组件被构造成将光纤电缆固定在孔口内。当应变消除组件将光纤电缆固定在孔口内时,应变消除组件被构造成当应变消除组件从容座移除时保持固定到光纤电缆,并且应变消除组件被构造成当应变消除组件插入到容座中时保持固定到光纤电缆。
本公开的附加实施例涉及一种制造光纤接续盒终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壳体的盖可枢转地附接到壳体的基座。盖被构造成在相对于基座的第一关闭位置和相对于基座的第一打开位置之间枢转。该方法还包括将安装组件的可枢转板可枢转地附接到壳体的基座。可枢转板被构造成在相对于基座的第二关闭位置和相对于基座的第二打开位置之间枢转。该方法还包括将安装组件的可平移板可平移地附接到可枢转板。可平移板被构造成在相对于可枢转板的第三关闭位置和相对于可枢转板的第三打开位置之间平移。该方法还包括将光纤模块附接到安装组件的可平移板。光纤模块被构造成当可平移板平移到第三打开位置时从相对于基座的初始位置到相对于基座的旋转位置旋转了距初始位置大于九十度的角度。该方法还包括将壳体的盖从第一打开位置枢转到第一关闭位置以将安装组件和光纤模块封入壳体的内部内。
本公开的附加实施例涉及一种制造光纤接续盒终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光纤电缆定位在应变消除组件的孔口内。该孔口由应变消除组件的第一应变消除支撑件和第二应变消除支撑件限定。该方法还包括相对于第一应变消除支撑件平移第二应变消除支撑件来调节孔口以将光纤电缆固定在孔口内。该方法还包括将光纤电缆定位在壳体的基座的端口中。该方法还包括将应变消除组件定位在壳体的基座的容座中。该容座最接近端口。该方法还包括相对于壳体的基座来移动壳体的盖以将光纤模块封入壳体的内部内。光纤模块与光纤电缆光学通信。
附加特征和优点将在下文的详细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将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从该描述中显而易见,或通过实践如本文中所描述的实施例来识别,包括下文的详细描述、权利要求以及附图。
将理解,前面的总体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旨在提供用于理解权利要求的本质和特点的概述或框架。包括附图以提供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被并入并构成了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图示了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各种实施例的原理和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例性光纤接续盒终端的透视图;
图2A是图1的示例性光纤接续盒终端的壳体的透视图,其中盖处于关闭位置中;
图2B是图1和图2A的示例性光纤接续盒终端的透视图,其中盖处于打开位置中;
图2C是图2A的示例性光纤接续盒终端的盖的透视图,其中插入分隔器从盖移除;
图3A是图1至图2C的示例性光纤接续盒终端的俯视图,其中安装组件处于打开位置中;
图3B是图3A的示例性光纤接续盒终端的安装组件的俯视图,其中可平移板处于打开位置中;
图4A是图1至图3B的示例性光纤接续盒终端的横截面视图,其图示了处于关闭位置中的安装组件的可枢转板和可平移板;
图4B是图4A的示例性光纤接续盒终端的横截面视图,其图示了处于打开位置中的可枢转板和处于关闭位置中的可平移板;
图4C是图4A和图4B的示例性光纤接续盒终端的横截面视图,其图示了处于打开位置中的可枢转板和可平移板;
图4D是图4A至图4C的示例性光纤接续盒终端的横截面视图,其图示了处于大于九十度的打开位置中的可枢转板;
图5A是图1至图4D的示例性光纤接续盒终端的透视图,其中安装组件处于打开位置中,其图示了可移除应变消除组件,所述可移除应变消除组件定位在基座的应变消除容座中并且包括定位在基座的索环容座中的可移除索环;
图5B是图5A的示例性光纤接续盒终端的俯视图;
图6A是图1至图5B的示例性光纤接续盒终端的可移除应变消除组件的透视图;
图6B是图6A的可移除应变消除组件的底部应变消除支撑件的俯视透视图;
图6C是图6B的底部应变消除支撑件的仰视透视图;
图6D是图6A的可移除应变消除组件的顶部应变消除支撑件的俯视透视图;
图6E是图6D的顶部应变消除支撑件的仰视透视图;
图7是图1至图6E的示例性光纤接续盒终端的索环的透视图;
图8是图示示例性过程的流程图,该示例性过程可以被采用来制造图1至图7的光纤接续盒终端;以及
图9是图示另一个示例性过程的流程图,该另一个示例性过程可以被采用来制造图1至图7的光纤接续盒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例是针对具有增加的多功能性的光纤接续盒终端。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光纤接续盒终端,其包括壳体和用于将至少一个光纤模块安装在壳体内的安装组件。壳体包括基座和可枢转地附接到基座的盖。安装组件包括可枢转板和可平移板,它们被构造成使至少一个光纤模块枢转大于九十度,由此在光纤接续盒终端的基座的底部处提供对光纤管理特征的更好接入。改善的接入通过促进对将光纤电缆连接到(一个或多个)光纤模块中的光学连接件的安装和/或维护来增加多功能性。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光纤接续盒终端还可以包括用于光纤电缆的应变消除组件。应变消除组件被构造成用于附接到壳体的基座和从壳体的基座移除,以关于对将光纤电缆连接到(一个或多个)光纤模块中的光学连接件的安装和/或维护实现增加的多功能性。应变消除组件包括可相对于彼此平移的第一应变消除支撑件和第二应变消除支撑件,它们一起限定可调节孔口,该可调节孔口被构造成接收不同尺寸的光纤电缆以实现增加的多功能性。
图1是示例性光纤接续盒终端100的透视图。如下文将讨论的,光纤接续盒终端100包括某些特征以支持增加的多功能性。光纤接续盒终端100包括壳体102和用于将至少一个光纤模块106安装在壳体102内的安装组件104。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光纤模块106包括关闭的壳体(例如,由塑料和/或金属等制成),其中一个或多个光纤电缆(例如,带状电缆(ribbon))定位在壳体内。壳体102包括基座108和可枢转地附接到基座108的盖110。如下文将更详细地讨论的,安装组件104包括可枢转板112和可平移板114,它们被构造成使至少一个光纤模块106枢转大于九十度,由此在光纤接续盒终端100的基座108的底部处提供对光纤管理特征116的更好接入。改善的接入通过促进对光纤接续盒终端100的安装和/或维护来增加多功能性。改善的接入通过促进对将光纤电缆连接到(一个或多个)光纤模块106中的光学连接件的安装和/或维护来增加光纤接续盒终端100的多功能性。如下文还将更详细地讨论的,在该示例中,光纤接续盒终端100还包括用于光纤电缆(未示出)的可移除应变消除组件(诸如,应变消除组件118A至118F中的一个),该可移除应变消除组件被构造成用于附接到壳体102的基座108的容座(诸如,容座120A至120F中的一个)和从壳体102的基座108的容座(诸如,容座120A至120F中的一个)移除,以关于对将光纤电缆连接到(一个或多个)光纤模块106中的光学连接件的安装和/或维护实现增加的多功能性。可移除应变消除组件118A至118F包括可相对于彼此平移的第一应变消除支撑件122和第二应变消除支撑件124,它们一起限定可调节孔口126,该可调节孔口被构造成接收不同尺寸的光纤电缆以增加多功能性。
图2A至图2C是图1的示例性光纤接续盒终端100的视图。光纤接续盒终端100(也称为用于光纤的通用接续盒接入、用于光缆的通用接续盒接入、光纤接头组织器、接头接续盒、终端接续盒、终端盒等)可用于许多不同应用中的任一者中,诸如FTTx应用,包括光纤到户(FTTH)、光纤到驻地(FTTP)等。光纤接续盒终端100被构造成安装为新的基础设施,或者装入预先存在的基础设施中。光纤接续盒终端100可以是带有连接器的或预先带有连接器的(也称为带有抽头的)。应注意,预先带有连接器的光纤接续盒终端100减小了安装时间和整体运营费用。在某些实施例中,光纤接续盒终端100将来自网络的光纤电缆(也称为局侧光纤电缆)分成至订户的若干光纤电缆(也称为订户光纤电缆),其中该订户光纤电缆的端部连接到订户驻地。光纤接续盒终端100可被构造成用于加强(harden)单光纤或多光纤连接性。
如上文所注释的,光纤接续盒终端100包括在图3A至图4D中更详细地讨论的安装组件104和在图5A至图6E中更详细地讨论的可移除应变消除组件118A至118F。
光纤接续盒终端100的壳体102允许光纤电缆、光纤连接件、光纤设备和/或光纤管理特征收容在壳体102内以将此类部件固定在其中并且保护此类部件免受环境污染(例如,灰尘、水等)。壳体102可以由塑料和/或金属等制成。壳体102可以被构造成用于多种期望的密封要求,诸如那些防护(IP)等级(也称为国际防护等级),它们定义不同的密封效果级别以防异物(例如,污垢、灰尘、水等)的侵入。IP等级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出版,这是起草和出版电气、电子和相关技术的国际标准的国际标准化组织。特别地,IP等级指示针对固体(第一位数)和液体(第二位数)的防护级别。针对固体,IP等级包括指示所防范的物体尺寸的以下级别:级别0(无防护),级别1(>50mm),等级2(>12.5mm),级别3(>2.5mm),级别4(>1mm)的,级别5(防尘),和级别6(尘密)。针对液体,IP等级包括指示所防范的物体大小的以下级别:级别0(无防护),级别1(滴水),级别2(当倾斜高达15°时滴水),级别3(喷水),级别4(溅水),级别5(水柱),级别6(高压水柱),级别7(浸渍高达1m),和级别8(浸渍超过1m)。光纤接续盒终端100可以实现IP 68的等级。因此,光纤接续盒终端100可以位于街道上或地下。特别地,光纤接续盒终端100可以被构造成用于多种安装构型,诸如天线(例如,钓竿式、悬挂式等)、外观(例如,墙壁)、地下(例如,在室中、直接掩埋等)。此外,光纤接续盒终端100可以被构造为多种类型的接续盒(例如,内联式、对接式、圆顶状等)和多种尺寸(例如,365mm长,150mm高,160mm宽等)。
如上文所讨论的,光纤接续盒终端100包括基座108和枢转地附接到基座108的盖110。盖110在图2A中所示的第一位置(本文中也称为关闭位置)和图2B以及图2C中所示的第二位置(本文中也称为打开位置)之间枢转。基座108包括:底壁200;左壁202A,其从底壁200的左侧延伸;右壁202B,其从底壁200的右侧延伸(与左壁202A相对);前壁204A,其从底壁200的前侧延伸;以及后壁204B,其从底壁200的后侧延伸(与前壁204A相对)。基座108和壁200、202A、202B、204A、204B限定了基座内部206。
图1中的光纤接续盒终端100的基座108的左壁202A限定多个馈线端口208A至208C。基座108的右壁202B限定多个馈线端口208D至208F。馈线端口208A至208F(也称为电缆端口、分配端口等)是基座108中的孔口和/或连接器,其被构造成接收和/或连接光纤馈线电缆。光纤馈线电缆可以是多种尺寸(例如,2mm至18mm直径等)。馈线端口208A至208F各自被构造成接收光纤电缆(诸如,馈线光纤电缆)的至少一部分,如下文更详细地解释的。特别地,左壁202A包括第一馈线端口208A、第二馈线端口208B和第三馈线端口208C,其中,第一馈线端口208A朝向前壁204A定位,第三馈线端口208C朝向后壁204B定位,并且第二馈线端口208B定位在第一馈线端口208A和第三馈线端口208C之间。右壁202B包括第四馈线端口208D、第五馈线端口208E和第六馈线端口208F,其中,第四馈线端口208D朝向前壁204A定位,第六馈线端口208F朝向后壁204B定位,并且第五馈线端口208E定位在第四馈线端口208D和第六馈线端口208F之间。以这种方式,左壁202A的第一馈线端口208A和右壁202B的第四馈线端口208D定位成彼此相对,左壁202A的第二馈线端口208B和右壁202B的第五馈线端口208E定位成彼此相对,并且左壁202A的第三馈线端口208C和右壁202B的第六馈线端口208F定位成彼此相对。
基座108的前壁204A包括在左壁202A和右壁202B之间延伸的多个扣钩210(例如,五个扣钩210)。扣钩210被构造成附接到盖110和从盖110上拆下,以在关闭位置中将盖110固定到基座108。
盖110包括:顶壁212;左壁214A,其从顶壁212的左侧延伸;右壁214B,其从顶壁212的右侧延伸(与左壁214A相对);前壁216A,其从顶壁212的前侧延伸;以及后壁216B,其从顶壁212的后侧延伸(与前壁216A相对)。盖110(且特别是,壁212、214A、214B、216A、216B)限定了盖内部218。左壁214A包括多个引入端口220A,并且右壁214B包括多个引入端口220B。引入端口214A、214B是壳体102中的孔口和/或连接器以接收和/或连接光纤引入电缆。特别地,左壁214A包括八个引入端口220A,并且右壁214B包括八个引入端口220B(以达到总共十六个引入端口220A、220B)。盖110的内表面包括用于存储电缆布线的电缆存储特征222,该电缆存储特征包括接合叉224以接合插入分隔器226,如下文更详细地讨论的。
壳体102还包括铰链228,该铰链将基座108的后壁204B枢转地附接到盖110的后壁216B。因此,盖110可以相对于基座108枢转,以选择性地封闭壳体102的内部(内部206、218)。
光纤接续盒终端100包括光纤设备230,该光纤设备包括在光纤接续盒终端100的壳体102内。光纤设备230包括安装到安装组件104的至少一个光纤模块106,如下文更详细地解释的。此外,光纤设备230包括:第一电缆布线232(也称为底部电缆布线),其定位在盖110的内部内;以及第二电缆布线234(也称为顶部电缆布线),其定位在基座108内。顶部电缆布线234与盖110的引入端口220A、220B光纤通信。引入端口220A、220B可以被构造成接收多种尺寸(例如,2mm至18mm直径等)的光纤电缆。顶部电缆布线234的松弛部(slack)围绕盖110的电缆存储特征222定位。底部电缆布线232与基座108的多个馈线端口208A至208F光纤通信。底部电缆布线232可以提供六英尺或更多的松弛存储。
光纤接续盒终端100还包括插入分隔器226以将至少一个光纤模块106与顶部电缆布线234和/或盖110的引入端口220A、220B分离。插入分隔器226限定凹入式内部236,该凹入式内部被构造成当盖110处于相对于基座108的关闭位置中时接收光纤设备230的至少一个光纤模块106的至少一部分。此外,插入分隔器226包括多个槽238,所述多个槽被构造成接收盖110的顶壁212的电缆存储特征222的接合叉224。接合叉224被偏压成接合槽238以将插入分隔器226附接到盖110,使得当盖110在相对于基座108的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时插入分隔器226与盖110一起移动。
图3A和图3B是图1至图2C的光纤接续盒终端100的安装组件104的视图。如上文所讨论的,安装组件104被构造成将至少一个光纤模块106安装在光纤接续盒终端100内。至少一个光纤模块106包括多个堆叠的(例如,垂直堆叠的)光纤接头托盘300A至300F以将光纤网络电缆分成多个光纤订户电缆。特别地,光纤接头托盘300A至300F包括光纤电缆起始和/或终止的壳体。每个光纤接头托盘300A至300F可以包括36个单光纤接头或144个带状电缆。光纤接头托盘300A至300F经由底部电缆布线232与基座108的馈线端口208A至208F光学通信和/或经由顶部电缆布线234与盖110的引入端口220A、220B光学通信。
安装组件104包括可枢转板112,该可枢转板通过铰链304在基座108的后壁204B的顶部处枢转地安装到后壁204B。安装组件104的可枢转板112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枢转,以提供对基座108的底部(以及位于其中的光纤管理特征116)的选择性接入。基座108的底壁200包括第一支柱302A(也称为左支柱、左柱、左圆筒件、左圆筒柱等)和第二柱302B(也称为右支柱、右柱、右圆筒件、右圆筒柱等),以在可枢转板112处于关闭位置中时接触安装组件104的可枢转板112。左支柱302A和右支柱302B相对于基座108的底壁200的高度与铰链304相对于基座108的底壁200的高度近似相同。因此,在关闭位置中,可枢转板112相对于基座108的底壁200是同高的(level)(也称为平行)。可枢转板112的后部由铰链304支撑,并且可枢转板112的前部由左支柱302A和右支柱302B支撑。然而,可以使用更多或更少的支柱302A、302B。
可枢转板112包括凹入式通道306(也称为开放通道),该凹入式通道从可枢转板112的前部延伸以将可平移板114接收在其中。凹入式通道306包括底壁308、第一侧壁310A(也称为左侧壁)和与左侧壁310A相对的第二侧壁310B(也称为右侧壁)。左侧壁310A包括第一侧轨道312A(也称为左侧轨道),并且右侧壁312B包括第二侧轨道312B(也称为右侧轨道)。轨道包括引导件或沟槽以将导轨接收于其中以用于使导轨在轨道内平移。可枢转板112的左侧轨道312A和右侧轨道312B与可平移板114相互作用,以将可平移板114可滑动地安装到可枢转板112。
可枢转板112的底表面包括第一支柱孔314A(也称为左支柱孔)和第二支柱孔314B(也称为右支柱孔)。应注意,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孔包括任何尺寸或形状的孔口、空腔等。左支柱孔314A被构造成当可枢转板112处于关闭位置中时与基座108的底壁200的左支柱302A的顶部对齐。右支柱孔314B被构造成当可枢转板112处于关闭位置中时与基座108的底壁200的右支柱302B的顶部对齐。因此,螺钉或其他紧固件可以用于将可枢转板112安装到左支柱302A和右支柱302B。此外,可枢转板112还包括一个或多个保持通道315,以防止可平移板114变得与可枢转板112脱离接合,如下文更详细地解释的。
可平移板114被构造成相对于可枢转板112平移(也称为线性平移、线性移动等),以允许可枢转板112从原始关闭位置旋转超过九十度(例如,100度、110度、120度、150度、180度、190度等),以提供对壳体102底部的增加的接入。通过向前平移,安装到可平移板114的光纤模块106也向前和远离后壁204B远离和/或铰链228平移,由此为使光纤模块106在后壁204B和/或铰链228上方旋转超过九十度提供空隙。可平移板114包括:第一侧导轨316A(例如,左侧导轨),其沿着可平移板114的左侧(在可平移板114的前后之间延伸);以及第二侧导轨316B(例如,右侧导轨),其沿着可平移板114的右侧(在可平移板114的前后之间延伸)。可平移板114的左侧导轨316A和右侧导轨316B接合可枢转板112的左侧轨道312A和右侧轨道312B,以将可平移板114可滑动地附接到可枢转板112。换句话说,可平移板114的左侧导轨316A和右侧导轨316B接合可枢转板112的左侧轨道312A和右侧轨道312B,以防止可平移板114抬离可枢转板112。此外,可平移板114包括一个或多个螺钉孔318A、318B以用于将多个光纤接头托盘300A至300F安装到可平移板114,如下文更详细地解释的。
至少一个光纤模块106包括多个光纤接头托盘300A至300F,所述多个光纤接头托盘垂直堆叠并且固定地安装到可平移板114,如下文更详细地解释的。可平移板114可相对于可枢转板112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平移。可平移板114包括第一前槽320A(也称为左前槽320A)和第二前槽320B(也称为右前槽320B)。左前槽320A和右前槽320B两者都定位成沿着可平移板114的前部。
安装组件104包括定位在左前槽320A或右前槽320B内的带子322。特别地,带子322用于进一步将光纤模块106固定到安装组件104并防止可平移板114相对于可枢转板112作相对运动。因此,带子322在可枢转板112下面被馈送穿过左前槽320A或右前槽320B中的一个,定位成沿着可枢转板112、可平移板114和光纤模块106的后部,在光纤模块106的顶部上方,并且沿着可枢转板112、可平移板114和光纤模块106的前部。因此,带子322长度是可调节的,使得当带子322完全收紧时,带子322可以不提供相对运动,并且当带子322松开时可以提供有限的相对运动。
图4A至图4D是示例性光纤接续盒终端100的视图,其图示了安装组件104的操作。图4A是示例性光纤接续盒终端100的横截面视图,其图示了处于关闭位置中的安装组件104的可枢转板112和可平移板114。光纤模块106的垂直堆叠彼此附接。此外,光纤模块106的垂直堆叠通过安装用轨道螺钉400固定地安装到可平移板114。特别地,安装用轨道螺钉400在垂直堆叠的底部处延伸穿过光纤模块106的底壁、可平移板114的螺钉孔318A,并且进入可枢转板112的保持通道315中。保持通道315包括第一壁517A(也称为前壁)和与其相对的第二壁517B(也称为后壁)。以这种方式,可平移板114不能从可枢转板112的凹入式通道306移除,因为安装用轨道螺钉400接触并且不能延伸越过可枢转板112的保持通道315的前壁517A,如下文更详细地解释的。
在关闭位置中,盖110可相对于基座108枢转以将光纤模块106封入光纤接续盒终端100的壳体102内。当盖110处于关闭位置中时,光纤模块106的至少一部分定位在盖110的内部218内。当盖110处于完全打开位置中并且可枢转板112处于关闭位置中时,光纤模块106中没有部分定位在盖110的内部218内。此外,当可枢转板112处于关闭位置中时,可枢转板112在约0度的第一角度θ1下通常是水平的,并且可枢转板112和可平移板114定位在基座108的前壁204A和后壁204B之间。因此,当可枢转板112处于关闭位置中时,由于与基座108的前壁204A的干扰,可平移板114可能不具有足够的空隙来从关闭位置平移到打开位置。此外,安装用轨道螺钉400接触保持通道315的后壁517B。
图4B是示例性光纤接续盒终端100的横截面视图,其图示了处于打开位置中的可枢转板112和处于关闭位置中的可平移板114。可枢转板112围绕可枢转板112的铰链304向上旋转,直到可枢转板112达到第二角度θ2。在第二角度θ2下,光纤模块106中的至少一个的后部接触基座108的后壁204B。在第二角度θ2下,可枢转板112的前边缘和可平移板114的前边缘定位在基座108的前壁204A上方,由此为可平移板114相对于可枢转板112作平移提供空隙。
图4C是示例性光纤接续盒终端100的横截面视图,其图示了处于打开位置中的可枢转板112和可平移板114。可枢转板112围绕可枢转板112的铰链304向上旋转,直到可枢转板112达到第三角度θ3。在第三角度θ3下,可平移板114相对于可枢转板112向前延伸,使得可平移板114的至少一部分在基座108的前壁204A上方延伸。向前平移可平移板114也同样使光纤模块106向前移动,由此在基座108的后壁204B和光纤模块106的后部之间提供足够的空隙,使得可枢转板112可以从第二角度θ2枢转到第三角度θ3。通过安装用轨道螺钉400与可枢转板112的保持通道315的前壁517A的接触,防止了可平移板114过度延伸和从可枢转板112的意外移除。
图4D是示例性光纤接续盒终端100的横截面视图,其图示了处于打开位置中并且完全旋转的可枢转板112和可平移板114。当可平移板114相对于可枢转板112完全向前平移时,可枢转板112具有足够的空间来从第一角度θ1旋转到大于九十度的第四角度θ4。因此,在完全旋转位置中,可枢转板112接触基座108的后壁204B的顶部。此外,当可枢转板112和可平移板114处于完全打开位置中时,光纤模块106的至少一部分定位在盖110的内部218内。特别地,可枢转板112和/或可平移板114的至少一部分定位在壳体102的铰链228上方。因此,大于九十度的旋转提供对壳体102的基座108的底区域增加的接入,以便在光纤模块106下方接入位于基座108的底部处的光纤管理特征116。
图5A和图5B是图1至图4D的示例性光纤接续盒终端100的视图,其中安装组件104处于打开位置中,其图示了可移除应变消除组件118A至118F,所述可移除应变消除组件定位在基座108的应变消除容座120A至120F中并且包括定位在基座108的索环容座502A至502F中的可移除索环500A至500F。
如上文所提到的,基座108包括在左壁202A和右壁202B中的多个馈线端口208A至208F。另外,基座108的左壁202A包括:第一垂直通道504A,其从左壁202A的顶部延伸到第一馈线端口208A;第二垂直通道504B,其从左壁202A的顶部延伸到第二馈线端口208B;以及第三垂直通道504C,其从左壁202A的顶部延伸到第三馈线端口208C。基座108的右壁202B包括:第四垂直通道504D,其从右壁202B的顶部延伸到第四馈线端口208D;第五垂直通道504E,其从右壁202B的顶部延伸到第五馈线端口208E;以及第六垂直通道504F,其从右壁202B的顶部延伸到第六馈线端口208F。这些垂直通道504A至504F允许从顶部将光纤电缆放置到它们各自的馈线端口208A至208F中,而无需将光纤电缆馈送穿过端口208A至208F。
基座108还包括第一内侧壁506A(也称为左内侧壁)、第二内侧壁506B(也称为右内侧壁)、第一远侧壁508A(也称为左远侧壁508A)和第二远侧壁508B(也称为右远侧壁508B)。左内侧壁506A和右内侧壁506B以及左远侧壁508A和右远侧壁508B形成应变消除容座120A至120F和索环容座502A至502F,如下文更详细地解释的。
左内侧壁506A朝向基座108的左壁202A定位,并且从基座108的前壁204A延伸到后壁204B。左远侧壁508A定位在左壁202A和左内侧壁506A之间,并且从基座108的前壁204A延伸到后壁204B。左内侧壁506A包括从左内侧壁506A的顶部延伸的第一垂直通道510A,并且左远侧壁508A包括从左远侧壁508A的顶部延伸的第一垂直通道512A。左内侧壁506A的第一垂直通道510A和左远侧壁508A的第一垂直通道512A通常与左壁202A的第一馈线端口208A和第一垂直通道504A对齐。因此,从基座108的内部218延伸到基座108的外部的电缆可以从上方定位在第一垂直通道504A、510A、512A内。左内侧壁506A还包括第二垂直通道510B和第三垂直通道510C,并且左远侧壁508A还包括第二垂直通道512B和第三垂直通道512C,所述第二垂直通道和第三垂直通道类似地与左壁202A的第二垂直通道504B和第三垂直通道504C对齐。
多个应变消除容座120A至120C被限定在左内侧壁506A和左远侧壁508A之间。特别地,基座108包括多个容座分隔器514A、514B(也称为容座壁、横向壁等)以限定和分离应变消除容座120A至120C。特别地,基座108包括第一容座分隔器514A,该第一容座分隔器在左内侧壁506A和左远侧壁508A之间延伸并且朝向基座108的前壁204A定位。基座108还包括第二容座分隔器514B,该第二容座分隔器在左内侧壁506A和左远侧壁508A之间延伸并且朝向基座108的后壁204B定位。第一容座分隔器514A和第二容座分隔器514B中的每一个可以限定间隙516,该间隙从左内侧壁506A和左远侧壁508A的顶部延伸。
因此,第一、第二和第三应变消除容座120A至120C中的每一个由左内侧壁506A和左远侧壁508A限定,其中第一应变消除容座120A通过第一容座分隔器514A与第二应变消除容座120B分离,并且第二应变消除容座120B通过第二容座分隔器514B与第三应变消除容座120C分离。
多个索环容座502A至502C被限定在左壁202A和左远侧壁508A之间。特别地,基座108包括多个容座分隔器518A、518B(也称为容座壁、横向壁等)以限定和分离索环容座502A至502C。特别地,基座108包括第一容座分隔器518A,该第一容座分隔器在左壁202A和左远侧壁508A之间延伸并且朝向基座108的前壁204A定位。基座108还包括第二容座分隔器518B,该第二容座分隔器在左内侧壁506A和左远侧壁508A之间延伸并且朝向基座108的后壁204B定位。第一容座分隔器518A和第二容座分隔器518B中的每一个可以限定凹部520,该凹部从左壁202A和左远侧壁508A的顶部延伸。
因此,第一、第二和第三索环容座502A至502C中的每一个由左壁202A和左远侧壁508A限定,其中第一索环容座502A通过第一容座分隔器518A与第二索环容座502B分离,并且第二索环容座502B通过第二容座分隔器518B与第三索环容座502C分离。
右内侧壁506B朝向基座108的右壁202B定位,并且从基座108的前壁204A延伸到后壁204B。右远侧壁508B定位在右壁202B和右内侧壁506B之间,并且从基座108的前壁204A延伸到后壁204B。右内侧壁506B包括从右内侧壁506B的顶部延伸的第四垂直通道510D,并且右远侧壁508B包括从右远侧壁508B的顶部延伸的第四垂直通道512D。右内侧壁506B的第四垂直通道510D和右远侧壁508B的第四垂直通道512D通常与右壁202B的第四馈线端口208D和第四垂直通道504D对齐。因此,从基座108的内部218延伸到基座108的外部的电缆可以从上方定位在第四垂直通道504D、510D、512D内。右内侧壁506B还包括第五垂直通道510E和第六垂直通道510F,并且右远侧壁508B还包括第五垂直通道512E和第六垂直通道512F,所述第五垂直通道和第六垂直通道类似地与右壁202B的第五垂直通道504E和第六垂直通道504F对齐。
多个应变消除容座120D至120F被限定在右内侧壁506B和右远侧壁508B之间。特别地,基座108包括多个容座分隔器514C、514D(也称为容座壁、横向壁等)以限定和分离应变消除容座120D至120F。特别地,基座108包括第三容座分隔器514A,该第三容座分隔器在右内侧壁506B和右远侧壁508B之间延伸并且朝向基座108的前壁204A定位。基座108还包括第四容座分隔器514D,该第四容座分隔器在右内侧壁506B和右远侧壁508B之间延伸并且朝向基座108的后壁204B定位。第三容座分隔器514C和第四容座分隔器514D中的每一者可以限定间隙516,该间隙从右内侧壁506B和右远侧壁508B的顶部延伸。
因此,第四、第五和第六应变消除容座120D至120F中的每一个由右内侧壁506B和右远侧壁508B限定,其中第四应变消除容座120D通过第三容座分隔器514C与第五应变消除容座120E分离,并且第五应变消除容座120E通过第四容座分隔器514D与第六应变消除容座120F分离。
多个索环容座502D至502F被限定在右壁202B和右远侧壁508B之间。特别地,基座108包括多个容座分隔器518C、518D(也称为容座壁、横向壁等)以限定和分离索环容座502D至502F。特别地,基座108包括第三容座分隔器518C,该第三容座分隔器在右壁202B和右远侧壁508B之间延伸并且朝向基座108的前壁204A定位。基座108还包括第四容座分隔器518D,该第四容座分隔器在右内侧壁506B和右远侧壁508B之间延伸并且朝向基座108的后壁204B定位。第三容座分隔器518C和第四容座分隔器518D中的每一个可以限定凹部520,该凹部从右壁202B和右远侧壁508B的顶部延伸。
因此,第四、第五和第六索环容座502D至502F中的每一个由右壁202B和右远侧壁508B限定,其中第四索环容座502D通过第三容座分隔器518C与第五索环容座502E分离,并且第五索环容座502E通过第四容座分隔器518D与第六索环容座502F分离。
以这种方式,可移除应变消除组件118A至118F中的每一个可以附接到外部的光纤电缆并且独立于壳体102,以实现安装的灵活性和多功能性。例如,可移除应变消除组件118A可以附接到光纤电缆和/或第一可移除索环500A可以附接到基座108外部的光纤电缆。然后,该光纤电缆可以定位在第一垂直通道504A、510A、512A内,可移除应变消除组件118A可以放置在第一应变消除容座120A中(同时保持附接到光纤电缆),并且第一可移除索环500A可以放置在第一索环容座502A中(同时保持附接到光纤电缆)。这为操作者将光纤电缆安装在光纤接续盒终端100内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并且促进对光纤接续盒终端100的简易安装和维护。
此外,当可移除索环500A至500F定位在它们各自的索环容座502A至502F内时,索环500A至500F至少部分地形成围绕基座108的周边边缘延伸的垫圈安装表面522。垫圈安装表面522的尺寸和形状被构造成与围绕盖110的周边边缘定位的垫圈524配合。
图6A至图6E是图1至图5B的示例性光纤接续盒终端100的可移除应变消除组件118A的视图。可移除应变消除组件118A包括第一应变消除支撑件122(也称为底部应变消除支撑件)和第二应变消除支撑件124(也称为顶部应变消除支撑件)。底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2和顶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4相对于彼此平移以将光纤电缆固定在其中,如下文所解释的。
参考图6A至图6C,底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2包括:主体600;第一导轨602A(也称为左导轨),其沿着主体600的左侧垂直定位;以及第二导轨602B(也称为右导轨),其沿着主体600的右侧垂直定位并且与左导轨602A相对。左导轨602A和右导轨602B将可移除应变消除组件118A固定和/或对齐在应变消除容座120A至120F(示于图1、图2B、图3A、图3B、图5A和图5B中)中的一个内。底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2包括:第一唇缘604A(也称为前唇缘),其沿着主体600的前表面的周边边缘的至少一部分延伸;以及第二唇缘604B(也称为后唇缘),其与前唇缘604A相对并且沿着主体600的后表面的周边边缘的至少一部分延伸。前唇缘604A和后唇缘604B引导相对运动并且相对于底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2保持顶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4。
底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2还包括第一螺纹螺钉孔606A(也称为左螺纹螺钉孔),其最接近主体600的左侧;以及第二螺纹螺钉孔606B(也称为右螺纹螺钉孔),其最接近主体600的右侧并且与左螺纹螺钉孔606A相对。左螺纹螺钉孔606A和右螺纹螺钉孔606B将紧固件接收于其中以将底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2固定到顶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4,如下文更详细地讨论的。底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2还包括第一弧形表面608(也称为底部弧形表面),其被限定在底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2的顶部处并且在左螺纹螺钉孔606A和右螺纹螺钉孔606B之间。底部弧形表面608包括多个纵向肋610,所述多个纵向肋在主体600的前侧和后侧之间延伸并且沿着底部弧形表面608周向地定位。纵向肋610摩擦地接合定位在其中的光纤电缆的外表面。
参考图6A、图6D和图6E,顶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4包括:主体612;第一导轨614A(也称为左导轨614A),其沿着主体612的左侧定位在顶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4的顶部处;以及第二导轨614B(也称为右导轨614B),其沿着主体612的右侧定位在顶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4的顶部处并且与左导轨614A相对。左导轨614A和右导轨614B将可移除应变消除组件118A固定和/或对齐在应变消除容座120A至120F(示于图1、图2B、图3A、图3B、图5A和图5B中)中的一个内。当底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2和顶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4组装在一起时,顶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4的左导轨614A和右导轨614B与底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2的左导轨602A和右导轨602B对齐。顶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4包括第一壁616A(也称为前壁)和与前壁616A相对的第二壁616B(也称为后壁)。当底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2和顶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4组装到彼此时,顶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4的前壁616A装入底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2的前唇缘604A内,并且顶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4的后壁616B装入底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2的后唇缘604B内。以这种方式,底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2的前唇缘604A和后唇缘604B使顶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4相对于底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2水平地对齐(在左右方向上)。此外,前壁616A和后壁616B相对于彼此被构造成将底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2的主体600的至少一部分接收于其间。因此,顶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4的前壁616A和后壁616B使顶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4相对于底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2水平地对齐(在前后方向上)。
顶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4还包括第一贯通孔618A(也称为左贯通孔),其最接近主体612的左侧;以及第二贯通孔618B(也称为右贯通孔),其最接近主体612的右侧并且与左贯通孔618A相对。因此,当底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2和顶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4组装在一起时,底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2的左螺纹螺钉孔606A和右螺纹螺钉孔606B分别与顶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4的左贯通孔618A和右贯通孔618B对齐,以接收从中穿过的紧固件,如下文更详细地解释的。
顶部应变消除支撑件还包括第二弧形表面620(也称为顶部弧形表面620),其被限定在顶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4的底部中并在左贯通孔618A和右贯通孔618B之间,并且从顶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4的主体612的前侧延伸到后侧。顶部弧形表面620包括多个纵向肋622,所述多个纵向肋在主体612的前侧和后侧之间延伸并且沿着顶部弧形表面620周向地定位。纵向肋622摩擦地接合定位在其中的光纤电缆的外表面。
可移除应变消除组件118A还包括第一螺钉624A(也称为左螺钉)和第二螺钉624B(也称为右螺钉)。当底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2和顶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4组装在一起时,左螺钉624A定位成穿过顶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4的左贯通孔618A并进入底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2的左螺纹螺钉孔606A中,并且右螺钉624B定位成穿过顶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4的右贯通孔618B并进入底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2的右螺纹螺钉孔606B中。
当组装时,底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2的底部弧形表面608和顶部应变消除支撑件124的顶部弧形表面620限定可调节孔口126,以接收多种尺寸的光纤电缆中的一种。特别地,光纤电缆可以被馈送穿过已组装的可移除应变消除组件118A,使得光纤电缆定位在可调节孔口126内,或者可移除应变消除组件118A可以围绕光纤电缆组装,使得光纤电缆定位在可调节孔口126内。然后,通过拧紧左螺钉624A和右螺钉624B将光纤电缆固定在可调节孔口126内。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紧固件,并且可以使用更多或更少的螺钉。具有左螺钉624A和右螺钉624B的优点是其使跨越光纤电缆的压力呈平稳状态。
如上文所讨论的,当可移除索环500A至500F定位在它们各自的索环容座502A至502F内时,索环500A至500F至少部分地形成围绕基座108的周边边缘延伸的垫圈安装表面522。垫圈安装表面522的尺寸和形状被构造成与围绕盖110的周边边缘定位的垫圈524配合。
图7是图1至图6E的示例性光纤接续盒终端100的可移除索环500A的透视图。可移除索环500A限定中心孔口702以接收从中穿过的光纤电缆。可移除索环500A还包括圆形底部702,以促进将索环500A插入到壳体102的基座108的索环容座502A(示于图5A和图5B)中。可移除索环500A还包括在索环500A的顶部处的第一翼部704A(也称为左翼部)以及在索环500A的顶部处且与左翼部704A相对的第二翼部704B(也称为右翼部)。密封沟槽706被限定在索环500A的顶部中,并且在索环500A的左侧和右侧之间延伸。密封沟槽706形成上文所描述的垫圈安装表面522。因此,当可移除索环500A至500F定位在它们各自的容座502A至502F内时,可移除索环500A至500F形成横跨可移除索环500A至500F延伸的连续垫圈安装表面522。因此,例如,可移除索环500B的左翼部704A邻近于可移动索环500A的右翼部704B。
图8是图示示例性过程的流程图,该示例性过程可以被采用来制造图1至图7的光纤接续盒终端100。步骤800包括:将壳体102的盖110可枢转地附接到壳体102的基座108,盖110被构造成在相对于基座108的第一关闭位置和相对于基座108的第一打开位置之间枢转。步骤802包括:将安装组件104的可枢转板112可枢转地附接到壳体102的基座108,可枢转板112被构造成在相对于基座108的第二关闭位置和相对于壳体102的基座108的第二打开位置之间枢转。步骤804包括:将安装组件104的可平移板114可平移地附接到可枢转板112,可平移板114被构造成在相对于可枢转板112的第三关闭位置和相对于可枢转板112的第三打开位置之间平移。步骤806包括:将光纤模块106固定地附接到安装组件104的可平移板114,光纤模块106被构造成与可平移板114一起从相对于基座108的初始位置移动到相对于基座108的旋转位置,其中,可枢转板112旋转大于九十度的角度以将光纤模块106从初始位置移动到旋转位置。步骤808包括:将壳体102的盖110从相对于基座108的第一打开位置枢转到相对于基座108的第一关闭位置,以将安装组件104和光纤模块106封入壳体102的内部206、218内。
图9是图示另一个示例性过程的流程图,该另一个示例性过程可以被采用来制造图1至图7的光纤接续盒终端100。步骤900包括:将光纤电缆定位在可移除应变消除组件118A至118F的孔口126内,所述孔口126由可移除应变消除组件118A至118F的第一应变消除支撑件122和第二应变消除支撑件124限定。步骤902包括:相对于第一应变消除支撑件122移动(例如,平移)第二应变消除支撑件124来调节孔口126以将光纤电缆固定在孔口126内。步骤904包括:将光纤电缆定位在壳体102的基座108的馈线端口208A至208F中。步骤906包括:将可移除应变消除组件118A至118F定位在壳体102的基座108的容座120A至120F中,所述容座120A至120F最接近馈线端口208A至208F。步骤908包括:相对于壳体102的基座108来移动壳体102的盖110以将光纤模块106封入壳体102的内部206、218内,该光纤模块106与光纤电缆光学通信。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化。
此外,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光纤电缆”和/或“光纤”旨在包括所有类型的单模和多模光波导,包括可以上涂覆(upcoat)、着色、缓冲、带状化和/或在电缆中具有其他组织或保护结构(诸如,一个或多个管、强度构件、护套等等)的一个或多个光纤。同样地,其他类型的合适光纤包括弯曲不敏感的光纤或者用于传输光信号的任何其他权宜的介质。弯曲不敏感或抗弯曲光纤的示例是可从康宁公司(Corning Incorporated)商购的
Figure BDA0002104629470000201
多模光纤。在例如美国专利申请公开案No.2008/0166094和2009/0169163中公开了这种类型的合适光纤。
受益于前述描述和相关附图中呈现的教导,实施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想到本文中所阐述的实施例的许多修改和其他实施例。因此,应理解,描述和权利要求将不限于所公开的特定实施例并且修改和其他实施例旨在被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实施例旨在涵盖实施例的修改和变化,只要它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虽然本文中采用了特定的术语,但是它们仅以一般和描述性意义使用,而不是为了限制的目的。

Claims (20)

1.一种光纤接续盒终端,其包括:
限定内部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基座和可枢转地附接到所述基座的盖,所述盖被构造成在相对于所述基座的第一关闭位置和相对于所述基座的第一打开位置之间枢转;
定位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内部内的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
枢转地附接到所述壳体的所述基座的可枢转板,所述可枢转板被构造成在相对于所述基座的第二关闭位置和相对于所述基座的第二打开位置之间枢转;以及
可平移地附接到所述可枢转板的可平移板,所述可平移板被构造成在相对于所述可枢转板的第三关闭位置和相对于所述可枢转板的第三打开位置之间平移;以及
安装到所述可平移板的光纤模块,所述光纤模块可与所述可平移板一起从相对于所述基座的初始位置移动到相对于所述基座的旋转位置,其中,所述可枢转板旋转大于九十度的角度以将所述光纤模块从所述初始位置移动到所述旋转位置,并且其中所述可枢转板被构造成只有当所述可平移板处于所述第三打开位置中时才旋转距所述第二关闭位置大于九十度的角度,
可移除地可定位在所述基座所限定的容座内的应变消除组件,所述应变消除组件包括第一应变消除支撑件和可移动地附接到所述第一应变消除支撑件的第二应变消除支撑件,所述第一应变消除支撑件和所述第二应变消除支撑件限定孔口,所述孔口通过相对于所述第二应变消除支撑件移动所述第一应变消除支撑件可调节,所述应变消除组件被构造成将光纤电缆固定在所述孔口内;
其中,当所述应变消除组件将所述光纤电缆固定在所述孔口内时,所述应变消除组件被构造成当所述应变消除组件从所述容座移除时保持固定到所述光纤电缆,并且所述应变消除组件被构造成当所述应变消除组件插入到所述容座中时保持固定到所述光纤电缆;
其中所述第一应变消除支撑件具有分别沿着所述第一应变消除支撑件的主体的左侧和右侧定位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用于将所述应变消除组件固定和/或对齐在所述容座内;所述第二应变消除支撑件具有分别沿着所述第二应变消除支撑件的主体的左侧和右侧定位在所述第二应变消除支撑件的顶部处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用于将所述应变消除组件固定和/或对齐在所述容座内;其中当所述第一应变消除支撑件和所述第二应变消除支撑件组装在一起时,所述第一应变消除支撑件的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分别与所述第二应变消除支撑件的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对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接续盒终端,其中,当所述盖处于所述第一关闭位置中时,所述安装组件被封入所述壳体的所述内部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接续盒终端,其中,当所述可平移板处于所述第三关闭位置中并且所述可枢转板处于所述第二关闭位置中时,所述光纤模块可移动到所述初始位置,并且其中,当所述可平移板处于所述第三打开位置中并且所述可枢转板处于所述第二打开位置中时,所述光纤模块可移动到所述旋转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接续盒终端,其中,所述可平移板被构造成使得当所述可枢转板处于所述第二关闭位置中时,所述可平移板定位在所述基座的内部内并且最接近所述基座的壁,以防止所述可平移板从所述第三关闭位置平移到所述第三打开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接续盒终端,其中,所述可平移板被构造成使得当所述可枢转板处于所述第二打开位置中时,所述可平移板的至少一部分定位在所述基座的所述内部之外并且不邻近于所述基座的所述壁,以允许所述可平移板从所述第三关闭位置平移到所述第三打开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接续盒终端,其中,所述内部包括盖内部和基座内部,其中,当所述可枢转板处于所述第二打开位置中时,所述光纤模块的至少一部分定位在所述盖内部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接续盒终端,其中,所述可枢转板包括凹入式通道,并且所述可平移板可在所述凹入式通道内平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纤接续盒终端,其中,所述可枢转板还包括所述凹入式通道中的轨道,并且所述可平移板包括与所述轨道可滑动地接合的导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接续盒终端,其中,所述基座包括第一壁,其中,所述盖和所述可枢转板枢转地附接到所述第一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接续盒终端,其中,所述光纤模块包括多个堆叠的光纤接头托盘。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接续盒终端,其中,所述基座包括多个馈线端口,并且所述盖包括多个引入端口。
12.一种光纤接续盒终端,其包括:
限定内部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基座和可移动地附接到所述基座的盖,所述基座限定端口和最接近所述端口的容座;
定位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内部内的光纤模块,所述光纤模块被构造成促进与光纤电缆的光学连接;以及
可移除地可定位在所述基座的所述容座内的应变消除组件,所述应变消除组件包括第一应变消除支撑件和可移动地附接到所述第一应变消除支撑件的第二应变消除支撑件,所述第一应变消除支撑件和所述第二应变消除支撑件限定孔口,所述孔口可通过相对于所述第二应变消除支撑件移动所述第一应变消除支撑件来调节,所述应变消除组件被构造成将所述光纤电缆固定在所述孔口内;
其中,当所述应变消除组件将所述光纤电缆固定在所述孔口内时,所述应变消除组件被构造成当所述应变消除组件从所述容座移除时保持固定到所述光纤电缆,并且所述应变消除组件被构造成当所述应变消除组件插入到所述容座中时保持固定到所述光纤电缆;
其中所述第一应变消除支撑件具有分别沿着所述第一应变消除支撑件的主体的左侧和右侧定位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用于将所述应变消除组件固定和/或对齐在所述容座内;所述第二应变消除支撑件具有分别沿着所述第二应变消除支撑件的主体的左侧和右侧定位在所述第二应变消除支撑件的顶部处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用于将所述应变消除组件固定和/或对齐在所述容座内;其中当所述第一应变消除支撑件和所述第二应变消除支撑件组装在一起时,所述第一应变消除支撑件的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分别与所述第二应变消除支撑件的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对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纤接续盒终端,其中,所述第二应变消除支撑件可平移地附接到所述第一应变消除支撑件,并且所述孔口可通过相对于所述第二应变消除支撑件平移所述第一应变消除支撑件来调节。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光纤接续盒终端,其中:
所述第一应变消除支撑件包括第一弧形表面;
所述第二应变消除支撑件包括第二弧形表面;并且
所述第一弧形表面和所述第二弧形表面形成所述孔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纤接续盒终端,其中:
所述应变消除组件还包括紧固件;
所述第一应变消除支撑件包括第一孔口;
所述第二应变消除支撑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孔口对齐的第二孔口;并且
所述紧固件定位在所述第一孔口和所述第二孔口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纤接续盒终端,其中,所述紧固件维持所述孔口的最大尺寸。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纤接续盒终端,其中,所述应变消除组件还包括将所述第一应变消除支撑件附接到所述第二应变消除支撑件的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所述孔口定位在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纤接续盒终端,其还包括索环,所述索环定位在所述端口和所述应变消除组件之间。
19.一种制造光纤接续盒终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光纤电缆定位在应变消除组件的孔口内,所述孔口由所述应变消除组件的第一应变消除支撑件和第二应变消除支撑件限定;
相对于所述第一应变消除支撑件移动所述第二应变消除支撑件来调节所述孔口以将所述光纤电缆固定在所述孔口内;
将所述光纤电缆定位在壳体的基座的端口中;
将所述应变消除组件定位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基座的容座中,所述容座最接近所述端口;以及
相对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基座来移动所述壳体的盖以将光纤模块封入所述壳体的内部内,所述光纤模块与所述光纤电缆光学通信,
其中所述第一应变消除支撑件具有分别沿着所述第一应变消除支撑件的主体的左侧和右侧定位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用于将所述应变消除组件固定和/或对齐在所述容座内;所述第二应变消除支撑件具有分别沿着所述第二应变消除支撑件的主体的左侧和右侧定位在所述第二应变消除支撑件的顶部处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用于将所述应变消除组件固定和/或对齐在所述容座内;其中当所述第一应变消除支撑件和所述第二应变消除支撑件组装在一起时,所述第一应变消除支撑件的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分别与所述第二应变消除支撑件的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对齐。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制造光纤接续盒终端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壳体的盖可枢转地附接到所述壳体的基座,所述盖被构造成在相对于所述基座的第一关闭位置和相对于所述基座的第一打开位置之间枢转;
将安装组件的可枢转板可枢转地附接到所述壳体的所述基座,所述可枢转板被构造成在相对于所述基座的第二关闭位置和相对于所述基座的第二打开位置之间枢转;
将所述安装组件的可平移板可平移地附接到所述可枢转板,所述可平移板被构造成在相对于所述可枢转板的第三关闭位置和相对于所述可枢转板的第三打开位置之间平移;以及
将光纤模块附接到所述安装组件的所述可平移板,所述光纤模块被构造成与所述可平移板一起从相对于所述基座的初始位置移动到相对于所述基座的旋转位置,其中,所述可枢转板旋转大于九十度的角度以将所述光纤模块从所述初始位置移动到所述旋转位置,并且其中所述可枢转板被构造成只有当所述可平移板处于所述第三打开位置中时才旋转距所述第二关闭位置大于九十度的角度。
CN201780080157.1A 2016-11-15 2017-05-15 具有增加的多功能性的光纤接续盒终端 Active CN1105371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46240.0U CN206147157U (zh) 2016-11-15 2016-11-15 光缆接头盒
PCT/CN2017/084347 WO2018090582A1 (en) 2016-11-15 2017-05-15 Fiber optic closure terminals with increased versatilit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37128A CN110537128A (zh) 2019-12-03
CN110537128B true CN110537128B (zh) 2022-04-26

Family

ID=5862637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46240.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147157U (zh) 2016-11-15 2016-11-15 光缆接头盒
CN201780080157.1A Active CN110537128B (zh) 2016-11-15 2017-05-15 具有增加的多功能性的光纤接续盒终端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46240.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147157U (zh) 2016-11-15 2016-11-15 光缆接头盒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20190265426A1 (zh)
EP (1) EP3542199B1 (zh)
CN (2) CN206147157U (zh)
BR (1) BR112019009857A2 (zh)
MX (1) MX2019005648A (zh)
WO (1) WO20180905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147157U (zh) 2016-11-15 2017-05-03 浙江超前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光缆接头盒
WO2020097189A2 (en) * 2018-11-09 2020-05-14 Corning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Fiber optic networks and terminals having wireless connectivity
US11766036B2 (en) * 2019-08-21 2023-09-26 Cnh Industrial America Llc Agricultural vehicle having an improved application boom for supporting an application system
BR102019023385A2 (pt) * 2019-11-07 2021-05-18 Furukawa Electric Latam S.A. caixa de terminação e derivação óptica
JP7314038B2 (ja) * 2019-12-06 2023-07-25 東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ケーブル接続用クロージャ外装交換用ケーブル移動ツール
US20230090507A1 (en) * 2020-02-11 2023-03-23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Fiber management tray arrangements and assemblies for fiber optic closure organizers
WO2022192644A1 (en) * 2021-03-12 2022-09-15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Fiber optic closure organizer with versatile basket optical fiber retainer and other organizer improvement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76966A (ja) * 2006-09-25 2008-04-03 Panasonic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光終端装置
CN101965531A (zh) * 2008-01-09 2011-02-02 Adc电信公司 适于装配在通信缆线跨中接入位置处的壁箱
CN201897654U (zh) * 2010-11-17 2011-07-13 上海永鼎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室内墙式皮线光缆分支装置
CN202351469U (zh) * 2011-09-26 2012-07-25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光纤接续盒
CN202533627U (zh) * 2012-04-23 2012-11-14 深圳市飞博康光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光分路器配线盒
CN106371181A (zh) * 2016-11-15 2017-02-01 浙江超前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光缆接头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96670A (en) * 1993-12-09 1997-01-21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Optical fiber cable enclosure
US6848838B2 (en) * 2002-09-19 2005-02-0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fiber plug
US6870734B2 (en) * 2003-05-30 2005-03-22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Fiber containment system
US7130519B2 (en) * 2004-05-11 2006-10-31 Preformed Line Products Company Convertible fiber closure platform
US7340144B2 (en) * 2005-07-14 2008-03-04 Afl Telecommunications Llc Optical fiber splice enclosure
US7245809B1 (en) * 2005-12-28 2007-07-17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Splitter modules for fiber distribution hubs
US7787731B2 (en) * 2007-01-08 2010-08-31 Corning Incorporated Bend resistant multimode optical fiber
WO2009055446A1 (en) 2007-10-22 2009-04-30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Fiber distribution hub
US20090169163A1 (en) 2007-12-13 2009-07-02 Abbott Iii John Steele Bend Resistant Multimode Optical Fiber
WO2009126860A2 (en) * 2008-04-11 2009-10-15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Fiber management panel
DE102008056036B4 (de) * 2008-06-09 2010-12-30 Adc Gmbh Panel zur Aufnahme einer Anschluss- Box für Glasfaserkabel
US8718434B2 (en) * 2008-07-01 2014-05-06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Cable enclosure with sealed cable entry port
US8265447B2 (en) * 2008-09-16 2012-09-11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Modular fiber optic enclosure with external cable spool
CN101738691A (zh) 2008-11-12 2010-06-16 上海瑞侃电缆附件有限公司 光缆接续盒及其使用方法
MX2011008002A (es) * 2009-01-28 2011-09-15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Envolvente de fibra optica.
US8842445B2 (en) * 2010-11-15 2014-09-23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Cable management in rack systems
WO2012178070A2 (en) * 2011-06-24 2012-12-27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Fiber termination enclosure with modular plate assemblies
US9081164B2 (en) * 2011-08-24 2015-07-14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Fiber management panel
EP2783517A2 (en) 2011-10-03 2014-10-01 Tyco Electronics Raychem BVBA Aggregation enclosure for elevated, outdoor locations
US9188760B2 (en) * 2011-12-22 2015-11-17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Mini rapid delivery spool
EP2717081B1 (en) * 2012-10-02 2020-11-18 Corning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Optical fibre distribution enclosure
CN203133344U (zh) * 2013-01-11 2013-08-14 河北恒辉通信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装式光缆接续套管
AU2013202805B2 (en) * 2013-03-14 2015-07-16 Gen-Probe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tending the capabilities of a diagnostic analyzer
CN203551860U (zh) * 2013-11-12 2014-04-16 中天宽带技术有限公司 多功能分光分纤箱
EP3132298B1 (en) * 2014-04-14 2021-08-11 CommScope Connectivity Belgium BVBA Fiber optic enclosure with cable management drawer
EP3329544A1 (en) * 2015-07-31 2018-06-06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Remote unit assemblies for 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dcss) and related accessing methods
CN106377181A (zh) 2016-10-30 2017-02-08 佛山市顺德区好生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搅拌机
CN206147157U (zh) 2016-11-15 2017-05-03 浙江超前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光缆接头盒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76966A (ja) * 2006-09-25 2008-04-03 Panasonic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光終端装置
CN101965531A (zh) * 2008-01-09 2011-02-02 Adc电信公司 适于装配在通信缆线跨中接入位置处的壁箱
CN201897654U (zh) * 2010-11-17 2011-07-13 上海永鼎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室内墙式皮线光缆分支装置
CN202351469U (zh) * 2011-09-26 2012-07-25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光纤接续盒
CN202533627U (zh) * 2012-04-23 2012-11-14 深圳市飞博康光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光分路器配线盒
CN106371181A (zh) * 2016-11-15 2017-02-01 浙江超前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光缆接头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37128A (zh) 2019-12-03
MX2019005648A (es) 2019-08-12
WO2018090582A1 (en) 2018-05-24
US11815726B2 (en) 2023-11-14
EP3542199A4 (en) 2020-05-06
EP3542199B1 (en) 2024-01-10
US20210294053A1 (en) 2021-09-23
US20190265426A1 (en) 2019-08-29
EP3542199A1 (en) 2019-09-25
BR112019009857A2 (pt) 2019-08-20
CN206147157U (zh) 2017-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37128B (zh) 具有增加的多功能性的光纤接续盒终端
US8879881B2 (en) Rotatable routing guide and assembly
US5434944A (en) Optical fibre connection equipment
US5734776A (en) Outside plant cross-connect apparatus
US7333706B2 (en) Enclosure and organizer for telecommunication lines and splices
US20220407298A1 (en) Modular hybrid closure
AU2009320110B2 (en) Variably configurable and modular local convergence point
US7045710B1 (en) Enclosure for telecommunication lines and splices
US20060153516A1 (en) Network interface device having integral slack storage compartment
US20060153362A1 (en) Network interface device for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8886005B2 (en) Adapter retaining systems
US6709284B1 (en) Connector mounting with pass-through slot and diverging angle facet
CA2323885A1 (en) Side entry cable guide
EP2783247B1 (en) Enclosure-less fiber optic terminals
US20230280540A1 (en) Cable enclosure assembly having receiving area configured to alternatively receive cable retainer and cable adapter to allow plurality of configurations
AU2015224450B2 (en) Rotatable routing guide and assembly for fiber optic cables
AU653041C (en) Optical fibre connection equipment
WO2019014295A1 (en) MOUNTING ELEMENTS FOR FIXING A TELECOMMUNICATION COMPONENT IN A TELECOMMUNICATION TERMIN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