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35499A - 一种功率控制的实现方法、装置和通信节点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功率控制的实现方法、装置和通信节点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535499A CN110535499A CN201910028585.0A CN201910028585A CN110535499A CN 110535499 A CN110535499 A CN 110535499A CN 201910028585 A CN201910028585 A CN 201910028585A CN 110535499 A CN110535499 A CN 1105354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on node
- antenna port
- ability
- encoding
-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0000001427 coher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0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8199 S ph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08091029480 NONCOD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 H04B7/0473—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taking constraints in layer or codeword to antenna mapping into accou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26—Power distribu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82—Adaptive codeboo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2—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in systems with time, space, frequency or polarisation divers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功率控制的实现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TPMI的信息;根据所述TPMI的信息确定预配置的预编码码字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码字;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码字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传输。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使得非相干/部分相干能力的通信节点也能满功率发送,在通信节点能力支持的情况下,达到更好的解码性能和更大的覆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一种功率控制的实现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多天线技术中,受限于器件成本,只使用部分天线发送时,并不能利用到设备的最大发送功率能力。例如,最大支持2根天线的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如果只使用1根天线发送时,最大只能使用UE的最大功率的一半。随着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设备的器件性能一直在提升,成本在下降,因此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很可能会配置多根高性能天线,也为优化最大功率限制方面提供了可能。
NR(New Radio,新无线)系统的上行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传输分为两种:基于码本(codebook based) 的传输和非基于码本(noncodebook based)的传输。对非基于码本的传输,已经能支持其利用到最大功率。对于基于码本的传输,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方案支持其利用到最大功率。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功率控制的实现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功率控制的实现方法,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获取传输预编码矩阵指示TPMI的信息;
根据所述TPMI的信息确定预配置的预编码码字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码字;
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码字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功率控制的实现方法,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包括:
确定第一通信节点使用的预配置的预编码码字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码字;
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码字确定对应的TPMI的信息,将所述TPMI 的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通信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功率控制的实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TPMI的信息;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TPMI的信息确定预配置的预编码码字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码字;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按照所述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码字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功率控制的实现装置,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通信节点使用的预配置的预编码码字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码字;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码字确定对应的TPMI 的信息,将所述TPMI的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通信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节点,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所述功率控制的实现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所述功率控制的实现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获取传输预编码矩阵指示TPMI的信息;根据所述 TPMI的信息确定预配置的预编码码字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码字;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码字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传输。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使得非相干/部分相干能力的通信节点也能满功率发送,在通信节点能力支持的情况下,达到更好的解码性能和更大的覆盖。
在阅读并理解了附图和详细描述后,可以明白其他方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功率控制的实现方法的流程图(第一通信节点侧);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功率控制的实现方法的流程图(第二通信节点侧);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功率控制的实现装置示意图((第一通信节点侧);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功率控制的实现装置示意图(第二通信节点侧)。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当设备无论使用部分还是全部天线或天线端口发送传输时,最大功率的限制等同于全部天线或天线端口发送传输时的最大功率限制,称为满功率(full power,或者fullrate)发送。
例如,一个UE的功率等级为3时,最大功率一般被配置为23dBm。当 UE支持最大的天线端口数为4时,每个天线端口可能仅支持最大发送功率为 17dBm,4个天线端口合起来能达到23dBm,即能达到满功率发送。还可能的情况是,4个天线端口都能独立达到23dBm,则一个天线端口也能实现满功率发送。
NR系统的上行传输方式按预编码类型分为两种:基于码本的(codebook based)传输和基于非码本的(non codebook based)传输。
基于码本的传输是指基站从预定义的码本中选一个码字作为上行传输的预编码。码本包括多个码字,每个码字是一个矩阵。矩阵的每行代表一个天线端口(antenna port);每列代表一层(MIMO layer)。例如,表1给出了2 个天线端口1层的码本,码本中包括6个码字,每个码字是两行一列。码字用TPMI(Transmitted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传输预编码矩阵指示)标识。一般地,基站根据UE发送天线的能力确定天线端口数,根据信道测量结果确定上行传输的层数,并为上行传输指定一个确定的预编码矩阵。UE使用指定的预编码矩阵对所传输的数据进行预编码,然后发送给基站。基于非码本的传输是指基站不指定上行传输的码本,由UE自己确定。
表1
当UE配置多根天线时,按照天线之间调整所传输信号的相位差的能力分为不同的相干(coherent)能力:全相干(full coherent)、部分相干(partial coherent) 以及非相干(non coherent)。高级别的相干能力的UE向下支持。全相干能力高于部分相干能力,部分相干能力高于非相干能力。
天线端口是天线的抽象表示,天线端口与天线可以一一对应,也可以一对多。标准化过程只关注天线端口。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本文中的天线与天线端口是一一对应的。
例如,全相干能力的UE也可以支持部分相干和非相干的传输。部分相干的UE也支持非相干的传输。如表1所示的2天线端口1层的码本,TPMI 0 和1的矩阵中都各有一个天线端口为0,即只用于一个天线端口发送,也叫天线端口选择,或者简称天线口选择,或者天线选择。TPMI 0和1是为非相干能力的UE设计的。TPMI 2到5的矩阵中没有0元素,是针对两个天线端口都使用的情况,区别在于不同的TPMI的矩阵中天线端口之间相位差不同。 TPMI 2到5这几个码字原本是为全相干能力的UE设计的。2天线端口的能力只有全相干和非相干之分。表2是4天线端口1层的码本。4天线端口的能力除了全相干、非相干,还有部分相干。矩阵的4个元素中只有1个非零元素的码字用于非相干的传输,两个非零元素的码字用于部分相干的传输,四个非零元素的码字用于全相干的传输。表2所示的码字是用于4个天线端口的,4个天线端口分别记为天线端口0~3。表2中用于部分相干传输的码字假设天线端口0和2是一组,1和3是另一组,组内的天线端口具有相干能力,即可以控制相位差,而组间不具有相干能力。
表2
对基于非码本的传输,现有相关技术已经能支持其利用到最大功率,即支持满功率发送。对于基于码本的传输,目前仅能支持全相干能力的UE的满功率发送,对于部分相干以及非相干能力的UE不能支持满功率发送。
对部分相干以及非相干能力的UE不支持满功率发送表现在两个方面:
1、UE不能使用超过自己相干能力的码字。例如,仅支持non coherent 能力的UE,不能使用partial、full coherent能力的码字。支持partial coherent 和non coherent能力的UE,不能使用full coherent能力的码字。例如,表2 中,非相干能力的UE只能使用TPMI0~3,部分相干能力(可以向下兼容支持非相干能力)的UE可以使用TPMI 0~11,全相干能力(可以向下兼容支持部分和非相干能力)的UE可以使用所有码字。
2、每天线端口最大的发送功率被限制为最大天线端口数量分之一。例如,当最大支持4天线端口时,每个天线端口被限制最大功率为UE的最大发送功率的1/4。
也就是说,当支持最大天线端口为4时,对于非相干能力的UE,只能以天线选择的方式选择一个天线端口发送,而该天线端口最大发送功率是1/4的 UE允许的最大功率。一个端口的实际发送功率是UE的上行传输的允许功率的1/4。
一般认为,对非相干能力的UE使用全相干能力的码字,由于天线端口之间不能按照要求调整相位,因此天线端口之间的干扰不可控。也就是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是随机的。但是如果只用天线选择的方案,例如,在4个天线端口中选择1个天线端口,相当于直接损失了3/4的发送功率,这种损失对性能的影响也是很可观的。
因此,智能的系统不应该对功率有这样的限制。应该允许non coherent 能力的UE,使用partial、full coherent能力的码字,以及partial coherent能力的UE使用fullcoherent能力的码字。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功率控制的实现方法,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步骤101,获取传输预编码矩阵指示TPMI的信息;
步骤102,根据所述TPMI的信息确定预配置的预编码码字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码字;
步骤103,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码字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传输。
其中,所述传输(transmission)可以是信息、数据、数据包、数据帧等。所述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码字发送传输是指,使用所述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码字作为预编码发送传输,或者使用所述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码字作为参考的预编码发送传输。所述的参考的预编码是指发送传输的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不严格按照预编码码字的要求设置,而是存在额外的相位偏差。所述额外的相位偏差可能是随机的,也可能是随机的与非随机的相位之和。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可以是UE,也可以是移动设备、接入终端、用户终端、用户站、用户单元、移动站、远程站、远程终端、用户代理、用户装置等。第二通信节点可以是基站,也可以是AP(Access Point,接入点)、节点B(node B)、RNC(Radio NetworkController,无线电网络控制器)、 eNB(Evolved Node B,演进型Node B)、BSC(BaseStation Controller,基站控制器)、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基站收发台)、BS(Base Station,基站)、TF(Transceiver Function,收发机功能体)、无线电路由器、无线电收发机、基本服务单元、扩展服务单元、RBS(Radio Base Station,无线电基站)等。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使得非相干/部分相干能力的第一通信节点也能满功率发送,在第一通信节点能力支持的情况下,达到更好的解码性能和更大的覆盖。
本发明实施例中,以第一通信节点为UE,第二通信节点为基站进行说明。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预编码码字集合包含超过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相干能力的预编码码字。
其中,由于预编码码字集合包含超过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相干能力的预编码码字,所以本发明实施例支持不同方式的满功率发送方案,基站和/或UE 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预编码码字集合包括:
符合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相干能力的预编码码字和超过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相干能力的部分预编码码字;或者
符合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相干能力的预编码码字和超过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相干能力的全部预编码码字;或者
满天线端口的部分预编码码字;或者
满天线端口的全部预编码码字。
为描述方便,将传统码字分为3类:天线端口选择,天线端口组选择,满天线端口。
传统方式:对于非相干能力的UE,只能用天线端口选择的码字;对于部分相干能力的UE,可以使用天线端口选择以及天线端口组选择的码字;对于全相干能力的UE,可以使用以上3类的码字。
扩展方式一:对于非相干能力的UE和部分相关能力的UE,除了传统方式可以使用的码字(符合所述UE相干能力的预编码码字),还允许使用扩展码字集合1。其中扩展集合1包括超过所述UE相干能力的部分预编码码字。
扩展方式二:对于非相干能力的UE和部分相关能力的UE,除了传统方式可以使用的码字(符合所述UE相干能力的预编码码字),还允许使用扩展码字集合2。其中扩展集合2包括超过所述UE相干能力的全部预编码码字。
扩展方式三:对于非相干能力的UE和部分相关能力的UE,仅允许使用上面第三类的满天线端口码字中的部分,或者全部。
以UE支持2天线端口的传输为例,当UE仅支持非相干的能力时,传统方式中UE只能选择TPMI为0和1的天线端口选择方式,如表1所示。利用上述扩展的方式,可以为UE配置支持以下几种码字集合:
nonCoherent0={0,1}——传统方式
nonCoherent1={0,1,2}——扩展方式一
nonCoherent2={2}——扩展方式三
nonCoherent3={0,1,2,3,4,5}——扩展方式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预配置的预编码码字集合:
获取所述TPMI的信息的解析方式;
根据所述解析方式确定所述预编码码字集合。
例如,UE接收基站发送的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 信令,所述RRC信令携带所述DCI中TPMI域的解析方式;UE根据所述解析方式确定所述基站使用的预编码码字集合。
DCI中的TPMI域用于指示上述某一集合中的码字。如表3所示。DCI 中的TPMI域要使用表3中的哪一列解析,取决于高层信令的配置,如RRC 信令配置。例如,RRC信令可以只配置其中一种;或者RRC信令可以配置多于一种的上述的集合,由MAC层信令激活其中一种。
表3
需要注意的是,上面几个集合仅列出了1层的TPMI,具体代表表1中的大集合中的码字。表3中DCI中TPMI域的取值范围取决于集合的元素的数量。而传统的方式中2层的码字见表4。由于TPMI 0已经可以用满功率发送,不需要再改进。因此在表3中,2层的TPMI只有0。
DCI中的TPMI的开销分析:nonCoherent0需要2比特,nonCoherent1需要2比特,nonCoherent2需要1bit,nonCoherent3需要3比特。如果基站配置 UE使用扩展方式三,则DCI的开销最小,如果支持扩展方式四,则DCI的开销最大。
表4
以UE支持4天线端口的传输为例,当UE仅支持非相干的能力时,传统方式中UE只能选择TPMI为0到3的天线端口选择方式,如表2所示。利用上述扩展的方式,可以为UE配置支持以下几种码字集合:
nonCoherent0={0,1,2,3}——传统方式
nonCoherent1={0,1,2,3,4,8,12}——扩展方式一
nonCoherent2={4,8,12}——扩展方式三
nonCoherent3={0,1,2,...,27}——扩展方式二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码字中包含超过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相干能力的预编码码字时,发送所述传输的非相干的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与所述预编码码字的天线端口的相位偏差相同或不同。
其中,当基站为UE指示超过其相干能力的预编码码字用以发送传输时,允许UE的发送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不等于所指示的预编码码字的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
也就是说,对非相干能力的UE,虽然可以使用部分相干能力以及全相干能力的码字,但是不要求UE的多个天线端口之间遵守码字所要求的相位差。
在一实施例中,发送所述传输的非相干的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为随机相位。
其中,当基站为UE指示超过其相干能力的预编码码字用以发送传输时,允许UE的发送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不等于所指示的预编码码字的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而是随机的。即非相干的天线端口之间本来存在着的随机的相位偏差。
在一实施例中,发送所述传输的非相干的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由随机相位和非随机相位共同确定。
其中,当基站为UE指示超过其相干能力的预编码码字用以发送传输时,允许UE的发送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不等于所指示的预编码码字的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而是随机的。在此基础上,还允许UE使用时域延迟循环延迟分集CDD等技术,而这些技术在天线端口之间产生的相位差不是随机的,而是可以预估的,即为非随机相位。
在一实施例中,发送所述传输的非相干的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随机相位,由时域延迟循环延迟分集CDD引入的相位。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码字中包含超过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相干能力的预编码码字时,发送所述传输的非相干的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为所述预编码码字的天线端口的相位偏差加上第一相位偏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相位偏置由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
预定的方式;例如,通过协议规定最大值;
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自身确定;
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信令确定;
根据时域延迟循环延迟分集的传输方式确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上报所述第一相位偏置的最大值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
例如,对两天线端口,原本TPMI2={1 1},而对于非相关能力的UE可能无法做到,因此,允许UE使用TPMI2={1e^j(alpha)},alpha是任意的相位。
又如,对四天线端口,原本TPMI12={1 1 1-1},而对于非相关能力的 UE可能无法做到,因此,允许UE使用TPMI12={1e^j(alpha1)e^j(alpha2) e^j(alpha3)},alpha1,alpha2,alpha3是任意的相位。
对部分相干能力的UE,虽然可以使用全相干能力的码字,但是不要求 UE的所有天线端口之间遵守码字所要求的相位差。部分相干能力的UE的天线分组支持相干能力,组内的天线端口支持联合调节相位,而组间的天线端口不能联合调节相位。
例如,对四天线端口,原本TPMI12={1 1 1-1},而对部分相关能力的 UE可能无法做到四个天线端口的严格相位差,但是天线端口0、2是一组,可以控制相位差,天线端口1/3是一组,也可以控制相位差。因此,允许UE 使用TPMI12={1e^j(alpha1)1-1*e^j(alpha1)},alpha1,是任意的相位。
上述的任意相位alpha,或者alpha1、2、3统称为随机相位。
随机相位可以是多个天线端口随机的相位偏差,还可以指cyclic small delay(循环小延迟)引入的相位偏差,或者包括多个天线端口随机的相位偏差与cyclic smalldelay引入的相位偏差之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任意相位可以是任意常数,或者是时间和/或频域的函数,即,不同符号上和/或不同子载波上的相位可能不同。
随机相位还可以是针对子载波组的,即每个子载波组中的多个子载波一样。
扩展的码本还可以使用TPMI联合指示的方法获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预编码码字分别对应不同的天线端口组,或者不同的天线面板,或者不同的天线面板组。
在多天线面板(panel)同时传输的场景中,更一般地,对于多个天线端口组同时传输的场景,天线端口组内的相位差一般比较容易控制,而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不容易控制,因此天线端口组之间的相位差是任意的。不同的TPMI可以分别用于不同的天线端口组,或者天线面板(panel),或者天线面板组。
当一个TPMI对应一个天线端口组时,每个TPMI的码字中的元素行数对应一个天线端口组的天线端口数,列数对应该天线端口组承载的层数。
例如,两天线端口的码本中的TPMI={2,3}被用于2个天线端口组的一层传输,其中,TPMI={2}被用于第一个天线端口组,TPMI={3}被用于第二个天线端口组。天线端口组内的端口之间相位可以控制,按照对应的TPMI的码字中对应元素设置,而天线端口组之间的相位是随机的。
每个天线端口组有2个天线端口,2个天线端口组的码字可以描述为其中,α是任意的相位。
或者,2个天线端口组的码字可以描述为其中,α是任意的相位。
还可以多个TPMI对应一个天线端口组,多个TPMI的码字拼成一个新的码字矩阵,用于一个天线端口组。新的码字矩阵的行数对应一个天线端口组的天线端口数,列数对应该天线端口组承载的层数。
例如,两天线端口的码本中的TPMI={2,3,4,5}被用于2个天线端口组的2 层传输,其中,TPMI={2,3}被用于第一个天线端口组,TPMI={4,5}被用于第二个天线端口组。天线端口组内的端口之间相位可以控制,按照对应的TPMI 的码字中对应元素设置,而天线端口组之间的相位是随机的。每个天线端口组有2个天线端口,承载2层,2个天线端口组的码字可以描述为:其中,α是任意的相位。
或者,2个天线端口组的码字可以描述为:其中,α是任意的相位。
又如,两天线端口的码本中的TPMI={2,3,4,5}被用于2个天线端口组的1 层传输,其中,TPMI={2,3}被用于第一个天线端口组,TPMI={4,5}被用于第二个天线端口组。天线端口组内的端口之间相位可以控制,按照对应的TPMI 的码字中对应元素设置,而天线端口组之间的相位是随机的。每个天线端口组有4个天线端口,承载1层,2个天线端口组的码字描述为:
其中,α是任意的相位。
基站指示给UE的TPMI信息可以包括多个TPMI或者预定义的组合的 TPMI指示,也就是多个TPMI分别用于不同的天线端口组。
天线端口组也可以包括:天线面板或者天线面板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上报的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天线端口的相干能力的信息、支持使用的码本级别的信息、支持循环延迟能力的信息、对不同码字或不同码字组分别上报功率缩放的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天线端口的相干能力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非相干能力,部分相干能力,全相干能力;
所述支持使用的码本级别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支持使用的码字最高级别为部分相干能力的多天线端口设计的码字、支持使用的码字最高级别为全相干能力的多天线端口设计的码字。
例如,只支持非相干能力的多天线端口的UE支持使用为部分相干能力的多天线端口设计的码字;
或者,只支持非相干能力的多天线端口的UE支持使用为全相干能力的多天线端口设计的码字;
或者,支持部分相干能力的多天线端口的UE支持使用为全相干能力的多天线端口设计的码字。
对于支持循环延迟能力的UE,基站更可能为其配置高于其多天线端口相干能力的码字。
支持对码字,或者码字组分别上报功率缩放系数(power scaling):
UE对基站上报支持对码字,或者码字组分别上报功率缩放系数(power scaling)的能力。
UE对基站上报对不同码字,或者码字组分别上报功率缩放系数(power scaling)的信息。
例如,对于支持2天线端口的UE,根据表1中的TPMI上报功率缩放系数。TPMI=0的功率缩放系数为1,则表明该UE的天线端口0是支持满功率发送的;TPMI=1的功率缩放系数为1/sqrt(2),表明该UE的天线端口1不支持满功率发送;对于功率缩放系数与表1中相同的TPMI可以不上报功率缩放系数,默认与现有码本对应的系数一致。
又如,对于支持4天线端口的UE,根据表2中的TPMI上报功率缩放系数。TPMI=0的功率缩放系数为1,则表明该UE的天线端口0是支持满功率发送的;TPMI=4的功率缩放系数为1/sqrt(2)则表明天线端口0和2可以支持满功率发送。对于没有上报系数的TPMI,默认与现有的码本中的系数一致。
还可以根据码字组进行功率缩放因子的上报。
例如,对于支持2天线端口的UE,根据表1中的TPMI上报功率缩放系数。TPMI为0和1属于非相干能力的码字,因此分为一组,其功率缩放系数为1时表明,TPMI为0和1时对应的天线端口0和1都分别支持满功率发送。
又如,对于支持4天线端口的UE,根据表2中的TPMI上报功率缩放系数。TPMI为0到3属于非相干能力的码字,因此分为一组,其功率缩放系数为1时表明,TPMI为0到3对应的天线端口0到3都分别支持满功率发送。当TPMI为0到3的一组码字其功率缩放系数为1/sqrt(2)时,表明每根天线可以支持最高满功率一半的功率。TPMI为4到11的属于部分相关能力的码字,也可以分为一组。其功率缩放系数为1/sqrt(2)时,表明两个有相干能力的天线端口可以实现最高满功率的发送。
以上举例中,描述了TPMI对应的功率缩放因子直接配置的方法。缩放因子还可以是相对值,例如,对支持4天线端口的UE,表2中的TPMI为0到 3,如果相对的功率缩放因子为1,则维持表中的系数,如果相对的缩放因子为sqrt(2),则实际系数为表中的系数乘以相对的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码本中各个码字的系数并不能实际决定功率在各个端口的分配。UE对某个传输计算了实际的发送功率,然后按照该传输对应的码字的功率缩放因子(假定为第一功率缩放因子)确定所有天线端口的功率缩放因子(假定为第二功率缩放因子)。第二功率缩放因子等于该传输对应的码字的功率缩放因子的平方乘以码字的矩阵中非零元素的个数得到的值再开平方。例如,对表1的TPMI 0,如果第一缩放因子为1,则第二功率缩放因子为1。对表1的TPMI 2,如果第一缩放因子为1/sqrt(2),则第二功率缩放因子为1。最后,将实际的发送功率乘以第二功率缩放因子然后在非零功率的天线端口上分配。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功率控制的实现方法,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包括:
步骤201,确定第一通信节点使用的预配置的预编码码字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码字;
步骤202,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码字确定对应的TPMI的信息,将所述TPMI的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通信节点。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使得非相干/部分相干能力的第一通信节点也能满功率发送,在第一通信节点能力支持的情况下,达到更好的解码性能和更大的覆盖。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预编码码字集合包含超过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相干能力的预编码码字。
其中,由于预编码码字集合包含超过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相干能力的预编码码字,所以本发明实施例支持不同方式的满功率发送方案,基站和/或UE 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01之前,还可以为所述UE进行接收端性能评估,根据性能评估结果确定为所述UE选择超过所述UE相干能力的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码字。
其中,性能评估结果,当天线端口之间的随机干扰带来的性能损失大于由于天线端口数减少带来的功率减少导致的性能损失,则采用天线端口减少的方式,即天线端口选择,或者天线端口组选择;否则,采用非天线端口(组) 选择的方式,即可能是所有天线端口都使用,并接受天线端口之间的随机干扰造成的负面影响。
这种评估方法包括,根据接收端的性能进行选择使用天线端口(组)选择或者,非天线端口(组)选择。例如,对比天线端口(组)选择的方式,与非天线端口(组)选择的方式的接收性能,哪种性能更好就选择哪种方式。
用于上行传输的功率控制时,如果UE自己选择以上两种方案之一时,基站可提供一定的接收端性能的信息给UE。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TPMI的信息的解析方式发送至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以使第一通信节点根据所述解析方式确定所述预编码码字集合。
例如,通过DCI中的TPMI域用于指示上述某一集合中的码字。如表3 所示。DCI中的TPMI域要使用表3中的哪一列解析,取决于高层信令的配置,如RRC信令配置。例如,RRC信令可以只配置其中一种;或者RRC信令可以配置多于一种的上述的集合,由MAC层信令激活其中一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预编码码字集合包括:
符合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相干能力的预编码码字和超过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相干能力的部分预编码码字;或者
符合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相干能力的预编码码字和超过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相干能力的全部预编码码字;或者
满天线端口的部分预编码码字;或者
满天线端口的全部预编码码字。
其中可采用如下方式:
传统方式:对于非相干能力的UE,只能用天线端口选择的码字;对于部分相干能力的UE,可以使用天线端口选择以及天线端口组选择的码字;对于全相干能力的UE,可以使用以上3类的码字。
扩展方式一:对于非相干能力的UE和部分相关能力的UE,除了传统方式可以使用的码字(符合所述UE相干能力的预编码码字),还允许使用扩展码字集合1。其中扩展集合1包括超过所述UE相干能力的部分预编码码字。
扩展方式二:对于非相干能力的UE和部分相关能力的UE,除了传统方式可以使用的码字(符合所述UE相干能力的预编码码字),还允许使用扩展码字集合2。其中扩展集合2包括超过所述UE相干能力的全部预编码码字。
扩展方式三:对于非相干能力的UE和部分相关能力的UE,仅允许使用上面第三类的满天线端口码字中的部分,或者全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传输的非相干的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与所述预编码码字的天线端口的相位偏差相同或不同。
其中,当基站为UE指示超过其相干能力的预编码码字用以发送传输时,允许UE的发送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不等于所指示的预编码码字的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信令配置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第一相位偏置,其中,发送所述传输的非相干的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为所述预编码码字的天线端口的相位偏差加上所述第一相位偏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通过信令配置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第一相位偏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上报的所述第一相位偏置的最大值。
对部分相干能力的UE,虽然可以使用全相干能力的码字,但是不要求 UE的所有天线端口之间遵守码字所要求的相位差。部分相干能力的UE的天线分组支持相干能力,组内的天线端口支持联合调节相位,而组间的天线端口不能联合调节相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上报的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天线端口的相干能力的信息、支持使用的码本级别的信息、支持循环延迟能力的信息、对不同码字或不同码字组分别上报功率缩放的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天线端口的相干能力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非相干能力,部分相干能力,全相干能力;
所述支持使用的码本级别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支持使用的码字最高级别为部分相干能力的多天线端口设计的码字、支持使用的码字最高级别为全相干能力的多天线端口设计的码字。
例如,只支持非相干能力的多天线端口的UE支持使用为部分相干能力的多天线端口设计的码字;
或者,只支持非相干能力的多天线端口的UE支持使用为全相干能力的多天线端口设计的码字;
或者,支持部分相干能力的多天线端口的UE支持使用为全相干能力的多天线端口设计的码字。
对于支持循环延迟能力的UE,基站更可能为其配置高于其多天线端口相干能力的码字。
支持对码字,或者码字组分别上报功率缩放系数(power scaling):
例如,对于支持2天线端口的UE,根据表1中的TPMI上报功率缩放系数。TPMI=0的功率缩放系数为1,则表明该UE的天线端口0是支持满功率发送的;TPMI=1的功率缩放系数为1/sqrt(2),表明该UE的天线端口1不支持满功率发送;对于功率缩放系数与表1中相同的TPMI可以不上报功率缩放系数,默认与现有码本对应的系数一致。
又如,对于支持4天线端口的UE,根据表2中的TPMI上报功率缩放系数。TPMI=0的功率缩放系数为1,则表明该UE的天线端口0是支持满功率发送的;TPMI=4的功率缩放系数为1/sqrt(2)则表明天线端口0和2可以支持满功率发送。对于没有上报系数的TPMI,默认与现有的码本中的系数一致。
还可以根据码字组进行功率缩放因子的上报。
例如,对于支持2天线端口的UE,根据表1中的TPMI上报功率缩放系数。TPMI为0和1属于非相干能力的码字,因此分为一组,其功率缩放系数为1时表明,TPMI为0和1时对应的天线端口0和1都分别支持满功率发送。
又如,对于支持4天线端口的UE,根据表2中的TPMI上报功率缩放系数。TPMI为0到3属于非相干能力的码字,因此分为一组,其功率缩放系数为1时表明,TPMI为0到3对应的天线端口0到3都分别支持满功率发送。当TPMI为0到3的一组码字其功率缩放系数为1/sqrt(2)时,表明每根天线可以支持最高满功率一半的功率。TPMI为4到11的属于部分相关能力的码字,也可以分为一组。其功率缩放系数为1/sqrt(2)时,表明两个有相干能力的天线端口可以实现最高满功率的发送。
以上举例中,描述了TPMI对应的功率缩放因子直接配置的方法。缩放因子还可以是相对值,例如,对支持4天线端口的UE,表2中的TPMI为0到 3,如果相对的功率缩放因子为1,则维持表中的系数,如果相对的缩放因子为sqrt(2),则实际系数为表中的系数乘以相对的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码本中各个码字的系数并不能实际决定功率在各个端口的分配。要达到满功率,要将所有的功率在非零功率的天线端口上分配。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功率控制的实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31,用于获取TPMI的信息;
第一确定模块31,用于根据所述TPMI的信息确定预配置的预编码码字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码字;
第一发送模块33,用于按照所述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码字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传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预编码码字集合包含超过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相干能力的预编码码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31,还用于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预配置的预编码码字集合:
获取所述TPMI的信息的解析方式;
根据所述解析方式确定所述预编码码字集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预编码码字集合包括:
符合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相干能力的预编码码字和超过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相干能力的部分预编码码字;或者
符合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相干能力的预编码码字和超过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相干能力的全部预编码码字;或者
满天线端口的部分预编码码字;或者
满天线端口的全部预编码码字。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码字中包含超过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相干能力的预编码码字时,发送所述传输的非相干的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与所述预编码码字的天线端口的相位偏差相同或不同。
在一实施例中,发送所述传输的非相干的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为随机相位;或,
发送所述传输的非相干的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由随机相位和非随机相位共同确定。
在一实施例中,发送所述传输的非相干的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随机相位,由时域延迟循环延迟分集CDD引入的相位。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码字中包含超过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相干能力的预编码码字时,发送所述传输的非相干的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为所述预编码码字的天线端口的相位偏差加上第一相位偏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相位偏置由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
预定的方式;
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自身确定;
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信令确定;
根据时域延迟循环延迟分集的传输方式确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上报模块,用于上报所述第一相位偏置的最大值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预编码码字分别对应不同的天线端口组,或者不同的天线面板,或者不同的天线面板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报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上报的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天线端口的相干能力的信息、支持使用的码本级别的信息、支持循环延迟能力的信息、对不同码字或不同码字组分别上报功率缩放的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天线端口的相干能力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非相干能力,部分相干能力,全相干能力;
所述支持使用的码本级别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支持使用的码字最高级别为部分相干能力的多天线端口设计的码字、支持使用的码字最高级别为全相干能力的多天线端口设计的码字。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使得非相干/部分相干能力的通信节点也能满功率发送,在通信节点能力支持的情况下,达到更好的解码性能和更大的覆盖。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还提供一种功率控制的实现装置,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41,用于确定第一通信节点使用的预配置的预编码码字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码字;
第二发送模块42,用于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码字确定对应的TPMI 的信息,将所述TPMI的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通信节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预编码码字集合包含超过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相干能力的预编码码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发送模块42,还用于:
将所述TPMI的信息的解析方式发送至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以使第一通信节点根据所述解析方式确定所述预编码码字集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预编码码字集合包括:
符合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相干能力的预编码码字和超过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相干能力的部分预编码码字;或者
符合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相干能力的预编码码字和超过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相干能力的全部预编码码字;或者
满天线端口的部分预编码码字;或者
满天线端口的全部预编码码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发送模块42,还用于:
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传输的非相干的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与所述预编码码字的天线端口的相位偏差相同或不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发送模块42,还用于:
通过信令配置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第一相位偏置,其中,发送所述传输的非相干的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为所述预编码码字的天线端口的相位偏差加上所述第一相位偏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上报的所述第一相位偏置的最大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上报的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天线端口的相干能力的信息、支持使用的码本级别的信息、支持循环延迟能力的信息、对不同码字或不同码字组分别上报功率缩放的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天线端口的相干能力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非相干能力,部分相干能力,全相干能力;
所述支持使用的码本级别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支持使用的码字最高级别为部分相干能力的多天线端口设计的码字、支持使用的码字最高级别为全相干能力的多天线端口设计的码字。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使得非相干/部分相干能力的通信节点也能满功率发送,在通信节点能力支持的情况下,达到更好的解码性能和更大的覆盖。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节点,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图1所示的功率控制的实现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节点,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图2所示的功率控制的实现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所述功率控制的实现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 (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组件或所有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 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Claims (27)
1.一种功率控制的实现方法,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获取传输预编码矩阵指示TPMI的信息;
根据所述TPMI的信息确定预配置的预编码码字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码字;
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码字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传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编码码字集合包含超过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相干能力的预编码码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预配置的预编码码字集合:
获取所述TPMI的信息的解析方式;
根据所述解析方式确定所述预编码码字集合。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码字集合包括:
符合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相干能力的预编码码字和超过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相干能力的部分预编码码字;或者
符合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相干能力的预编码码字和超过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相干能力的全部预编码码字;或者
满天线端口的部分预编码码字;或者
满天线端口的全部预编码码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码字中包含超过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相干能力的预编码码字时,发送所述传输的非相干的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与所述预编码码字的天线端口的相位偏差相同或不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发送所述传输的非相干的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为随机相位;或,
发送所述传输的非相干的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由随机相位和非随机相位共同确定。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所述传输的非相干的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随机相位,由时域延迟循环延迟分集CDD引入的相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码字中包含超过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相干能力的预编码码字时,发送所述传输的非相干的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为所述预编码码字的天线端口的相位偏差加上第一相位偏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位偏置由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
预定的方式;
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自身确定;
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信令确定;
根据时域延迟循环延迟分集的传输方式确定。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上报所述第一相位偏置的最大值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预编码码字分别对应不同的天线端口组,或者不同的天线面板,或者不同的天线面板组。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上报的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天线端口的相干能力的信息、支持使用的码本级别的信息、支持循环延迟能力的信息、对不同码字或不同码字组分别上报功率缩放的信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端口的相干能力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非相干能力,部分相干能力,全相干能力;
所述支持使用的码本级别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支持使用的码字最高级别为部分相干能力的多天线端口设计的码字、支持使用的码字最高级别为全相干能力的多天线端口设计的码字。
14.一种功率控制的实现方法,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包括:
确定第一通信节点使用的预配置的预编码码字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码字;
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码字确定对应的TPMI的信息,将所述TPMI的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通信节点。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编码码字集合包含超过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相干能力的预编码码字。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TPMI的信息的解析方式发送至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以使第一通信节点根据所述解析方式确定所述预编码码字集合。
17.如权利要求14~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码字集合包括:
符合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相干能力的预编码码字和超过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相干能力的部分预编码码字;或者
符合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相干能力的预编码码字和超过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相干能力的全部预编码码字;或者
满天线端口的部分预编码码字;或者
满天线端口的全部预编码码字。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传输的非相干的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与所述预编码码字的天线端口的相位偏差相同或不同。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信令配置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第一相位偏置,其中,发送所述传输的非相干的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为所述预编码码字的天线端口的相位偏差加上所述第一相位偏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信令配置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第一相位偏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上报的所述第一相位偏置的最大值。
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上报的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天线端口的相干能力的信息、支持使用的码本级别的信息、支持循环延迟能力的信息、对不同码字或不同码字组分别上报功率缩放的信息。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端口的相干能力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非相干能力,部分相干能力,全相干能力;
所述支持使用的码本级别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支持使用的码字最高级别为部分相干能力的多天线端口设计的码字、支持使用的码字最高级别为全相干能力的多天线端口设计的码字。
23.一种功率控制的实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TPMI的信息;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TPMI的信息确定预配置的预编码码字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码字;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按照所述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码字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传输。
24.一种功率控制的实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通信节点使用的预配置的预编码码字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码字;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码字确定对应的TPMI的信息,将所述TPMI的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通信节点。
25.一种通信节点,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功率控制的实现方法。
26.一种通信节点,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22中任意一项所述功率控制的实现方法。
2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22中任意一项功率控制的实现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301014.0A CN118054817A (zh) | 2019-01-11 | 2019-01-11 | 功率控制的实现方法、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
CN201910028585.0A CN110535499B (zh) | 2019-01-11 | 2019-01-11 | 一种功率控制的实现方法、装置和通信节点 |
CA3126301A CA3126301C (en) | 2019-01-11 | 2020-01-10 | Power control implement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nod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PCT/CN2020/071304 WO2020143733A1 (zh) | 2019-01-11 | 2020-01-10 | 功率控制的实现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EP24180726.2A EP4407884A3 (en) | 2019-01-11 | 2020-01-10 | Power control implement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nod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EP20738429.8A EP3910808B1 (en) | 2019-01-11 | 2020-01-10 | Power control implement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US17/422,138 US11876586B2 (en) | 2019-01-11 | 2020-01-10 | Power control implement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nod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28585.0A CN110535499B (zh) | 2019-01-11 | 2019-01-11 | 一种功率控制的实现方法、装置和通信节点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301014.0A Division CN118054817A (zh) | 2019-01-11 | 2019-01-11 | 功率控制的实现方法、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35499A true CN110535499A (zh) | 2019-12-03 |
CN110535499B CN110535499B (zh) | 2024-03-01 |
Family
ID=6865919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301014.0A Pending CN118054817A (zh) | 2019-01-11 | 2019-01-11 | 功率控制的实现方法、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
CN201910028585.0A Active CN110535499B (zh) | 2019-01-11 | 2019-01-11 | 一种功率控制的实现方法、装置和通信节点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301014.0A Pending CN118054817A (zh) | 2019-01-11 | 2019-01-11 | 功率控制的实现方法、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876586B2 (zh) |
EP (2) | EP3910808B1 (zh) |
CN (2) | CN118054817A (zh) |
CA (1) | CA3126301C (zh) |
WO (1) | WO2020143733A1 (zh)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143733A1 (zh) * | 2019-01-11 | 2020-07-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功率控制的实现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WO2020143805A1 (zh) * | 2019-01-11 | 2020-07-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WO2021093126A1 (en) * | 2019-12-31 | 2021-05-20 | Zte Corporatio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
WO2021138884A1 (en) * | 2020-01-10 | 2021-07-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ignaling design for uplink precoding with restricted uplink transmit power |
WO2021142774A1 (zh) * | 2020-01-17 | 2021-07-2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
CN115088312A (zh) * | 2019-12-12 | 2022-09-20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WO2023028981A1 (en) * | 2021-09-03 | 2023-03-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codebook and control signaling for uplink |
US20230188397A1 (en) * | 2019-02-15 | 2023-06-15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Facilitating selection of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ports in advanced networks |
WO2023168604A1 (zh) * | 2022-03-08 | 2023-09-1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芯片、产品及程序 |
WO2024021129A1 (zh) * | 2022-07-29 | 2024-02-0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上行mimo传输8天线端口多天线面板的码字确定方法及其装置 |
US11937191B2 (en) | 2019-01-11 | 2024-03-19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apparatus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20109474A1 (en) * | 2019-02-13 | 2022-04-07 | Idac Holdings, Inc. | Ul mimo full tx power |
WO2024151440A1 (en) * | 2023-01-09 | 2024-07-18 | Intel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full power mode operation for partial coherent and non-coherent user equipment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041151A1 (en) * | 2007-08-07 | 2009-02-12 | Farooq Khan | Pilot boosting and traffic to pilot ratio esti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990293A (zh) * | 2009-08-07 | 2011-03-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预编码处理方法、码本集合以及基站 |
CN102083223A (zh) * | 2010-03-05 | 2011-06-01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发送dci和上行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CN102255705A (zh) * | 2011-07-08 | 2011-11-23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上行预编码信息指示方法及装置 |
CN102255643A (zh) * | 2011-06-30 | 2011-11-23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上行预编码矩阵指示及信号传输方法、系统和设备 |
CN102394677A (zh) * | 2011-06-30 | 2012-03-28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传输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CN102394727A (zh) * | 2006-04-24 | 2012-03-28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重叠编码 |
US20120320773A1 (en) * | 2009-12-30 | 2012-12-20 | St-Ericsson Sa | Method for Computing the Receive Power of a Non Serving Cell, and Receiver for Doing the Same |
US20150373648A1 (en) * | 2014-06-24 | 2015-12-24 | Alcatel-Lucent Usa Inc. | Non-Cooperative Power Control For Large-Scale Antenna Systems |
US10135509B1 (en) * | 2016-08-23 | 2018-11-20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 Optimization of full-power broadcast beamforming |
CN109167621A (zh) * | 2017-12-09 | 2019-01-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道测量方法和用户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71317B (zh) * | 2018-09-29 | 2021-09-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功率指示方法及装置 |
CN111050390B (zh) * | 2018-10-12 | 2021-11-02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CN111182619B (zh) * | 2018-11-12 | 2022-04-15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
CN118054817A (zh) | 2019-01-11 | 2024-05-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功率控制的实现方法、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
-
2019
- 2019-01-11 CN CN202410301014.0A patent/CN118054817A/zh active Pending
- 2019-01-11 CN CN201910028585.0A patent/CN110535499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1-10 EP EP20738429.8A patent/EP3910808B1/en active Active
- 2020-01-10 CA CA3126301A patent/CA3126301C/en active Active
- 2020-01-10 WO PCT/CN2020/071304 patent/WO2020143733A1/zh unknown
- 2020-01-10 US US17/422,138 patent/US11876586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1-10 EP EP24180726.2A patent/EP4407884A3/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94727A (zh) * | 2006-04-24 | 2012-03-28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重叠编码 |
US20090041151A1 (en) * | 2007-08-07 | 2009-02-12 | Farooq Khan | Pilot boosting and traffic to pilot ratio esti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990293A (zh) * | 2009-08-07 | 2011-03-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预编码处理方法、码本集合以及基站 |
CN102422582A (zh) * | 2009-08-07 | 2012-04-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预编码处理方法、码本集合及基站 |
US20120320773A1 (en) * | 2009-12-30 | 2012-12-20 | St-Ericsson Sa | Method for Computing the Receive Power of a Non Serving Cell, and Receiver for Doing the Same |
CN102083223A (zh) * | 2010-03-05 | 2011-06-01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发送dci和上行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CN102255643A (zh) * | 2011-06-30 | 2011-11-23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上行预编码矩阵指示及信号传输方法、系统和设备 |
CN102394677A (zh) * | 2011-06-30 | 2012-03-28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传输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CN102255705A (zh) * | 2011-07-08 | 2011-11-23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上行预编码信息指示方法及装置 |
US20150373648A1 (en) * | 2014-06-24 | 2015-12-24 | Alcatel-Lucent Usa Inc. | Non-Cooperative Power Control For Large-Scale Antenna Systems |
US10135509B1 (en) * | 2016-08-23 | 2018-11-20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 Optimization of full-power broadcast beamforming |
CN109167621A (zh) * | 2017-12-09 | 2019-01-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道测量方法和用户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10)
Title |
---|
CATT: ""R1-1810557 consideration on full transmission power of UL"", 《3GPP TSG_RAN\WG1_RL1》 * |
CATT: ""R1-1810557 consideration on full transmission power of UL"", 《3GPP TSG_RAN\WG1_RL1》, 12 October 2018 (2018-10-12) * |
MEDIATEK INC.: ""R1-1810436 full power final"",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4BIS 1810436》 * |
MEDIATEK INC.: ""R1-1810436 full power final"",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4BIS 1810436》, 12 October 2018 (2018-10-12) * |
MEDIATEK INC.: "R1-1812351 "Full Tx power UL transmission"",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5 R1-1812351》, 16 November 2018 (2018-11-16) * |
QUALCOMM INCORPORATED: ""R1-1811279 Full Tx power for UL transmissions"", 3GPP TSG_RAN\\WG1_RL1 * |
QUALCOMM INCORPORATED: ""R1-1813897 Full Tx power for UL transmissions"", 3GPP TSG_RAN\\WG1_RL1 * |
SAMSUNG: ""R1-1806709 Issues on codebook based UL transmisison"", 3GPP TSG_RAN\\WG1_RL1 * |
ZTE: "R1-1812258 "Full TX Power UL transmission"", 《3GPP TSG_RAN\WG1_RL1》 * |
ZTE: "R1-1812258 "Full TX Power UL transmission"", 《3GPP TSG_RAN\WG1_RL1》, 16 November 2018 (2018-11-16), pages 2 - 3 * |
Cited B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876586B2 (en) | 2019-01-11 | 2024-01-16 | Zte Corporation | Power control implement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nod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WO2020143805A1 (zh) * | 2019-01-11 | 2020-07-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WO2020143733A1 (zh) * | 2019-01-11 | 2020-07-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功率控制的实现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US11937191B2 (en) | 2019-01-11 | 2024-03-19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12113656B2 (en) * | 2019-02-15 | 2024-10-08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Facilitating selection of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ports in advanced networks |
US20230188397A1 (en) * | 2019-02-15 | 2023-06-15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Facilitating selection of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ports in advanced networks |
CN115088312A (zh) * | 2019-12-12 | 2022-09-20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WO2021093126A1 (en) * | 2019-12-31 | 2021-05-20 | Zte Corporatio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
WO2021138884A1 (en) * | 2020-01-10 | 2021-07-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ignaling design for uplink precoding with restricted uplink transmit power |
WO2021142774A1 (zh) * | 2020-01-17 | 2021-07-2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
CN115276737B (zh) * | 2020-01-17 | 2023-10-3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
US11990956B2 (en) | 2020-01-17 | 2024-05-21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
CN115276737A (zh) * | 2020-01-17 | 2022-11-0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
WO2023028981A1 (en) * | 2021-09-03 | 2023-03-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codebook and control signaling for uplink |
WO2023168604A1 (zh) * | 2022-03-08 | 2023-09-1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芯片、产品及程序 |
WO2024021129A1 (zh) * | 2022-07-29 | 2024-02-0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上行mimo传输8天线端口多天线面板的码字确定方法及其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910808A1 (en) | 2021-11-17 |
US20220094404A1 (en) | 2022-03-24 |
EP4407884A2 (en) | 2024-07-31 |
US11876586B2 (en) | 2024-01-16 |
CN110535499B (zh) | 2024-03-01 |
EP4407884A3 (en) | 2024-10-16 |
CN118054817A (zh) | 2024-05-17 |
WO2020143733A1 (zh) | 2020-07-16 |
EP3910808B1 (en) | 2024-08-21 |
CA3126301A1 (en) | 2020-07-16 |
EP3910808A4 (en) | 2022-09-21 |
CA3126301C (en) | 2023-10-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535499A (zh) | 一种功率控制的实现方法、装置和通信节点 | |
KR102431432B1 (ko) | 정보 보고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및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 |
US11082103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eam manag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8111286B (zh) | 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 | |
KR102345914B1 (ko) | 업링크 전송 방법, 구성 방법, 단말 및 기지국 | |
CN108111280B (zh) | 参考信号配置、信息的发送、信息的接收方法及装置 | |
US9991942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CSI-RS) | |
KR101573072B1 (ko)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정보 전송방법 | |
KR101987232B1 (ko) |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참조 신호의 전송장치 및 방법 | |
CN102577471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息传输 | |
US20230077065A1 (en)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feeding back and configuring pilot parameters, user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 |
KR20240028570A (ko) | 기준 신호 구성 정보를 나타내기 위한 방법, 기지국 및 단말 | |
US20170111098A1 (en) | Channel quality measurement method in multiple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 |
WO2013136777A1 (en) |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 |
CN104396151A (zh) | 在大型mimo系统中的分级信道探测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 | |
CN105991238A (zh) | 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和反馈方法及发送端和接收端 | |
CN108633029B (zh) | 波束指示方法及装置 | |
US20230008939A1 (en) | Method for unified uplink and downlink beam indication | |
EP3593578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overhead reduction | |
JP2013503521A (ja) | 送信パワーの取得方法、チャネル品質/干渉強度の測定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
CN107888255B (zh) | 上行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基站和终端 | |
US9872306B2 (en) | Efficient optimal group id management scheme for MU-MIMO systems | |
CN108631835B (zh) | 一种传输方式的信令指示方法及装置 | |
CN102771058A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息传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