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31816A - 一种可加热行李架系统及行李架加热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加热行李架系统及行李架加热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31816A
CN110531816A CN201910950713.7A CN201910950713A CN110531816A CN 110531816 A CN110531816 A CN 110531816A CN 201910950713 A CN201910950713 A CN 201910950713A CN 110531816 A CN110531816 A CN 1105318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ggage carrier
heating
humidity
carrier ontology
heat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507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31816B (zh
Inventor
谭荡
李兴龙
郭燕
王长兵
朱艳清
王瞻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Wuhan Lotus Car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5071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318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318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318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318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318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19/00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 G01G19/52Weighing apparatus combined with other objects, e.g. furniture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7/00Simultaneous control of variable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5D1/00 - G05D25/00
    • G05D27/02Simultaneous control of variable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5D1/00 - G05D25/00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7/00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 G08C17/02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using a radio link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Devices For Warming Or Keeping Food Or Tableware Ho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加热行李架系统及行李架加热控制方法,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可加热行李架系统,包括:行李架本体,行李架本体内设置有加热系统,行李架本体处布置有至少一个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行李架本体处的湿度、控制系统,与湿度传感器及加热系统连接,用于接收到湿度传感器传输的湿度信号,并在接收的湿度信号位于预设湿度范围时控制所述加热系统启动并进行加热。本发明的行李架系统根据行李架本体周围湿度控制加热装置给行李架本体进行加热,从而满足用户在雨天、梅雨季节、出差、户外活动中对车内以及用户潮湿衣物的烘干需求,既保证车内不会潮湿,减少细菌的滋生保证用户的健康。

Description

一种可加热行李架系统及行李架加热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加热行李架系统及行李架加热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可收卷式遮物帘型行李架是高档车不可或缺的行李箱组成部件,遮物帘型行李架的主要作用在于能够实现合理利用空间,提升整车的整洁性,当该行李架处于收卷状态时,实现行李箱空间释放,放置较大尺寸的行李和物品,当行李架处于伸展状态时,将行李舱分割成上下两个区域,实现不同物品需求的放置;其次,行李架伸展状态时,遮物帘部分可实现遮蔽功能,有效保护个人物品隐私及安全,防止人员窥探后背箱物品,有效起到大幅降低贵重物品由于砸窗被盗的风险,同时该行李架遮物帘伸展状态时,具备一定的承重能力,能够实现摆放玩偶、抽纸、常用物品、装饰品的作用。最为关键的是,在车辆遇到急刹情况时,减轻后备箱内物品由于惯性作用抛出进而导致伤害乘客的风险。常规的遮物帘仅有遮物、机械阻隔功能,设计相对单一,功能性单一,创新面不高。随着智能座舱系统的进阶与发展,乘客在座舱内日益增加的需求与日俱进,结合现阶段使用场景和未来智能座舱应用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加热行李架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行李架仅有遮物、机械阻隔功能,没有加热功能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解决现有的行李架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行李架加热控制方法。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加热行李架系统,包括:
行李架本体,所述行李架本体内设置有加热系统,所述行李架本体处布置有至少一个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行李架本体处的湿度;和
控制系统,与所述湿度传感器及所述加热系统连接,用于接收到所述湿度传感器传输的湿度信号,并在接收的所述湿度信号位于预设湿度范围时控制所述加热系统启动并进行加热。
可选地,所述行李架本体处还设置有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用于检测位于所述行李架本体处的物体的重量,所述重量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控制系统配置成在所述重量传感器检测的所述行李架本体处的物体的重量大于预设重量,且所述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所述行李架本体处的湿度在所述预设湿度范围时,控制所述加热系统启动并进行加热;
所述行李架本体处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控制系统还配置成在依据来自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行李架本体处的温度判断出所述加热系统启动,且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行李架本体处的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时,间断控制所述加热系统的关闭和启动,以使得所述行李架本体处的温度维持在所述预设温度。
可选地,所述预设湿度范围包括第一预设湿度范围和第二预设湿度范围,所述第一预设湿度范围小于第二预设湿度范围;
所述加热系统具有大功率加热模式和小功率加热模式;
所述控制系统还配置成:当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行李架本体处的湿度为所述第一预设湿度范围时,控制所述加热系统以所述小功率加热模式进行加热;当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行李架本体处的湿度为所述第二预设湿度范围时,控制所述加热系统以所述大功率加热模式进行加热。
可选地,还包括定时器,所述定时器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控制系统还配置成,在所述加热系统启动时控制所述定时器开始计时,并且在所述定时器计时到达第一预设时间时,重新读取所述湿度传感器的湿度信息,在读取的湿度信息在所述预设湿度范围内时控制所述加热系统启动,在读取的湿度信息不在所述预设湿度范围内时控制所述加热系统关闭;
可选地,所述控制系统还配置成,在所述加热系统启动,且在车辆断电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定时器开始计时,在所述定时器计时到达第二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加热系统停止加热。
可选地,还包括移动终端;
所述控制系统内设置有Wifi信号及蓝牙接收处理模块,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控制系统交互,远程控制所述控制系统的动作,以通过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加热系统的动作。
可选地,还包括开关组件,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用于启动或关闭所述控制系统,进而通过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加热系统的动作;
可选地,所述开关组件包括:
电动按键端盖,设置在所述行李架本体的一侧,通过连接端子与所述加热系统连接,用于使所述加热系统与电气设备连接;所述电动按键端盖连接车辆的电气设备,所述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电气设备中;和
电动按键,设置在车辆内部的任意位置,通过所述电气设备与所述电动按键端盖电连接,所述电动按键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控制系统,进而通过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加热系统的动作。
可选地,还包括卷缩组件,所述卷缩组件包括固定管,所述固定管与所述行李架本体连接,所述行李架本体与所述加热系统均具有柔性,所述固定管在转动时能够收卷或展开所述行李架本体;
可选地,所述卷缩组件还包括回卷弹簧和外壳,
所述外壳的两端固定设置有外端盖,所述固定管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在所述固定管的两端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抵顶在所述固定管与所述外端盖之间;
所述回卷弹簧设置在所述固定管内,所述回卷弹簧的一端通过衬套和内端盖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回卷弹簧的另一端通过弹簧锁止盖与所述固定管固定连接,以在所述固定管相对所述外壳体旋转时,所述弹簧一端固定不动,另一端转动,从而给所述固定管回弹力;
可选地,所述卷缩组件还包括回卷弹簧管,所述回卷弹簧管位于所述固定管的内部,并套设在所述回卷弹簧的外部,用于保护所述回卷弹簧;
可选地,还包括滚动管,所述滚动管设置在所述固定管内,与所述固定管固定连接,随着所述固定管的转动而转动。
可选地,所述加热系统集成至所述行李架本体处,所述行李架本体的材质选自聚氯乙烯、聚酯纤维、麂皮绒面料或经过防水、防油、防污处理的织物面料中的一种;
所述加热系统包括加热丝;
所述加热系统集成至所述行李架本体处的工艺包括在加热丝外包覆所述行李架本体,包覆过程包括涂敷工艺、面层压合工艺或胶连方式。
特别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行李架系统加热控制方法,包括:
在行李架系统通电后,判断所述行李架系统是否接收到加热控制信号,其中,所述加热控制信号包括开启加热系统以及控制加热系统按照不同档位或模式进行加热;
若所述行李架系统接收到所述加热控制信号,则按照所述加热控制信号控制加热系统对行李架本体进行加热;
若所述行李架系统未接收到所述加热控制信号,则判断所述行李架本体处是否存在物体;
若存在物体,则判断所述行李架本体处的湿度是否在预设湿度范围内;
若在预设湿度范围内,则控制加热系统启动并进行加热。
可选地,在判断所述行李架本体处的湿度是否在预设湿度范围内之前还包括:
判断车辆是否上电;
若所述车辆未上电,则控制加热系统开启加热的时间到达指定时间后停止加热,所述指定时间不大于预设时间;
若所述车辆上电,则控制所述加热系统开启加热直至所述行李架本体处的湿度不在所述预设湿度范围内。
本发明的行李架系统在行李架本体处设置加热装置和湿度传感器,根据行李架本体周围湿度控制加热装置给行李架本体进行加热,从而满足用户在雨天、没有季节、出差、户外活动中对车内以及用户潮湿衣物的烘干需求,既保证车内不会潮湿,减少细菌的滋生保证用户的健康。同时快速烘干用户的衣物,可以确保行程进行,提高车辆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的行李架系统可以及可以利用移动终端对控制系统进行控制,又可以利用物理按键控制加热系统的加热过程,还可以直接采用智能化的控制逻辑使加热系统对行李架系统进行加热,从而使得本发明的行李架系统的智能化程度高。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可加热行李架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可加热行李架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可加热行李架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可加热行李架系统的卷缩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可加热行李架系统的卷缩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行李架加热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行李架加热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行李架加热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可加热行李架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本实施例的可加热行李架系统100可以包括行李架本体10和控制系统20,其中,行李架本体10内设置有加热系统30,行李架本体10处还布置有至少一个湿度传感器40,湿度传感器40用于检测行李架本体10处的湿度。控制系统20与湿度传感器40及加热系统30连接,用于接收湿度传感器40传输的湿度信号,并在接收的湿度信号位于预设湿度范围时控制加热系统30启动并进行加热。具体地,加热系统30可以用来加热行李架本体10,以使得在行李架上或行李架附近的湿润的物体进行加热烘干。湿度传感器4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优选为多个,具体地可以是4-6个。多个湿度传感器40均匀分布在行李架本体10处,以能够尽可能精确的检测到行李架本体各个位置的湿度,避免漏检。此外,本实施例的预设湿度范围大约为30%-100%。
本实施例的行李架在行李架本体10处设置加热系统30和湿度传感器40,根据行李架本体10周围湿度控制加热系统30给行李架本体10进行加热,从而满足用户在雨天、没有季节、出差、户外活动中对车内以及用户潮湿衣物的烘干需求,既保证车内不会潮湿,减少细菌的滋生保证用户的健康。同时快速烘干用户的衣物,可以确保行程进行,提高车辆的使用体验。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可加热行李架系统100的示意性框图;作为更为具体地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行李架本体10处还设置有重量传感器50,重量传感器50用于检测位于行李架本体10处的物体的重量,重量传感器50与控制系统20连接,控制系统20配置成在行李架本体10处的物体的重量大于预设重量,且湿度传感器40检测到行李架本体10处的湿度在预设湿度范围时,控制加热系统30启动并进行加热。具体地,该重量传感器50主要用来判断行李架本体10处是否有物体。本实施例中预设重量可以设置为100-500g。例如,当重量传感器50检测到行李架本体10处的重量超过100g时,则表示有物体,此时通过湿度传感器40检测行李架本体10处的湿度高于预设湿度范围时,说明该物体湿度较大,有烘干的需求,通过控制系统20控制加热系统30启动加热,从而烘干该物体。
作为更为具体地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行李架本体10处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60,温度传感器60与控制系统20连接,控制系统20还配置成在依据温度传感器60检测的行李架本体10处的温度判断加热系统30启动,且温度传感器60检测的行李架本体10处的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时,间断控制加热系统30的关闭和启动,以使得行李架本体处的温度维持在预设温度。本实施例的预设温度为50-60度。当加热系统30持续加热超过了50-60度时,如果继续加热会造成车辆或者烘干的衣物的损坏,因此不能一直加热。因此,温度传感器60将检测到的行李架本体10处的温度传输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通过温度值和预先设定的预设温度进行比较,一旦温度传感器60检测到的温度值高于这一预设温度值时,就会控制关闭加热系统30。并且在后续过程中间断的开启和关闭加热系统30,以使得行李架本体10处的温度维持在该预设温度值的附近。当开启加热系统30后,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温度,会造成不良后果。因此,本申请的行李架上设置温度传感器60,其与控制系统20连接,可以很好的控制加热系统30对行李架本体10的加热,且能够避免对车辆或者衣物的损坏。
作为更为具体地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中,预设湿度范围包括第一预设湿度范围和第二预设湿度范围,第一预设湿度范围小于第二预设湿度范围。加热系统30具有大功率加热模式和小功率加热模式。控制系统20还配置成:当湿度传感器40检测到行李架本体10处的湿度为第一预设湿度范围时,控制加热系统30以小功率加热模式进行加热。当湿度传感器40检测到行李架本体10处的湿度为第二预设湿度范围时,控制加热系统30以大功率加热模式进行加热。
具体地,由于物体湿度不一样,如果采用同一种功率对湿润的衣物进行加热,如果功率太小,则对于湿度大的衣物加热效率低,需要加热的时间长。如果功率太大,对于湿度小的衣物,很容易由于功率太大而出现烘烤过度的情况。因此本实施例中设计了两档加热功率,根据衣物的湿度不一样,对衣物采用不同功率进行加热。从而及保证衣物能够快速烘干,又不会出现烘烤过度的情况。
具体地,若湿度等级高(例如环境湿度高于70%RH(相对湿度)),开启大功率加热模式进行加热,若湿度等级低(例如环境湿度在30%RH-70%RH)开启小功率加热模式进行加热。行李架本体10上的湿度传感器40会在一定时间后检测湿度等级,若湿度等级未达到30%RH则继续按湿度等级开启条件持续加热功能,直至湿度接近30%RH则停止加热功能。
作为更为具体地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行李架还可以包括定时器70,定时器70与控制系统20连接,控制系统20还配置成在加热系统30启动时控制定时器70开始计时,并且在定时器70计时到达第一预设时间时,重新读取湿度传感器40的湿度信息,在读取的湿度信息在预设湿度范围内时,控制加热系统启动,在读取的湿度信息不再预设湿度范围内时,控制加热系统关闭。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预设时间约为0-15分钟。优选为10分钟。也就是,当启动加热系统30加热后,每隔10分钟会重新读取湿度传感器40中的湿度数据,从而时刻注意行李架本体10附近的湿度,从而保证整个加热过程的智能化。当湿度传感器40检测到行李架本体10附近的湿度较大,例如大于70%RH,则开启大功率加热模式进行加热。经过预设时间(可以是实时读取湿度传感器40的数据,也可以是10分钟左右读取湿度传感器40的湿度),当读取到湿度传感器40的湿度小于70%RH而大于30%RH时,则开始转换以小功率加热模式进行加热。当读取到湿度传感器40的数据为小于30%RH时,则停止加热。
作为更为具体地一个实施例,控制系统20还配置成,在加热系统30启动,且车辆断电的情况下,控制定时器70开始计时,在定时器70计时到达第二预设时间时,控制加热系统30停止加热。也就是,当加热系统30正在处于加热的状态,而车辆被停止断电,此时控制系统20并没有立刻控制加热系统30断电,而是继续加热,直到第二预设时间后停止加热预设时间具体可以为5-20分钟。优选为15分钟。本实施例在车辆断电后并没有直接将加热系统30断电,而是继续加热,使得车辆在停止状态还可以保证湿润衣物的加热,使得湿润衣物或者湿润车辆被烘干。而在加热第二预设时间后又停止加热,避免了加热系统30持续加热对车辆及衣物造成损坏。
作为一种具体地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行李架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移动终端80。具体地,控制系统20内设置有Wifi信号及蓝牙接收处理模块21,移动终端80与控制系统20交互,远程控制控制系统20的动作,以通过控制系统20控制加热系统30的动作。本实施例的行李架可以利用移动终端80对控制系统20进行控制,进而控制加热系统30,从而使得本实施例的行李架系统100的智能化程度高。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可加热行李架系统100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作为一种具体地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行李架系统100还可以包括开关组件90,与控制系统20连接,用于开启或关闭控制系统20,进而通过控制系统20控制加热系统30的开启或关闭。具体地,开关组件90可以包括电动按键端盖91和电动按键(图中未示出)。电动按键端盖91设置在行李架本体10的一侧,通过连接端子92与加热系统30连接,用于使加热系统30与电气设备连接(图中未示出)。电动按键端盖91连接车辆的电气设备,控制系统20则设置在电气设备中。电动按键设置在车辆内部的任意位置,通过电气设备与电动按键端盖91电连接,电动按键用于开启或关闭控制系统20,进而通过控制系统20控制加热系统30的动作。
本实施例的电动按键可以设置在车辆内部的任意位置,例如该电动按键可以设置二排扶手中控区域,亦可在行李架处设置了单独的独立控制开关,实现方便二排、三排乘客直接控制或从后备箱位置处启动加热功能,布置区域无局限,可服务多种车型需求,通电模式下实现智能化控制。
作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地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行李架集成移动终端80与WIFI及蓝牙信号接收处理模块,实现无线遥控启动/关闭加热系统30的功能。此外,通过开关组件90实现物理按键控制加热系统30的启停。在通电情况下,通过湿度感应器和重量感应器双重工作逻辑,智能开启加热功能。本实施例的行李架通过控制系统20的控制协调,实现物理按键、无线遥控、智能场景同步控制。具体地,在开关组件90开启或移动终端80控制加热系统30开启时即可按开关组件90或移动终端80遥控等级工作。当开关组件90或移动终端80未开启时,如果此时有湿物搁置在隔物帘上,且整车处于通电状态,隔物帘会根据湿物的湿度等级开启加热功能。
本实施例的行李架系统100既可以利用移动终端80对行李架系统100中的加热系统30进行控制,又可以直接通过物理按键的方式直接控制加热系统30,还可以直接利用重量传感器50、湿度传感器40等直接智能化对行李架系统100中的加热系统30进行控制,进而保证整个行李架系统100的加热形式包括物理按键、无线遥控、智能场景同步控制,使用方便,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如图3所示,行李架系统100可以包括行李架本体10,加热系统30内置在行李架本体10内,湿度传感器40、重量传感器50也内置在行李架本体10处。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可加热行李架系统的卷缩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可加热行李架系统的卷缩组件的局部放大图。更为具体地,作为一个具体地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行李架系统100还可以包括卷缩组件110,卷缩组件110包括固定管111,固定管111与行李架本体10连接,行李架本体10与加热系统30均具有柔性,固定管111在转动时能够收卷或展开行李架本体10。本实施例的行李架本体10与加热系统30均为柔性的,可以将行李架本体10卷缩起来。当行李架本体10展开时可以实现车辆遮蔽和加热烘烤功能,当行李架本体10卷缩起来时又可以使得后备箱的空间,提高后备箱的使用率。
更为具体地,卷缩组件110还包括回卷弹簧112和外壳113。外壳113的两端固定设置有外端盖114,固定管111设置在外壳113内,且在固定管111的两端设置有压缩弹簧115,压缩弹簧115抵顶在固定管111与外端盖114之间。具体地,在固定管111两端设置压缩弹簧115是为了固定管111能够非常方便的放入外壳113内,或者方便从外壳113内取出。
具体地,回卷弹簧112设置在固定管111内,回卷弹簧112的一端通过衬套和内端盖与外壳113固定连接,回卷弹簧112的另一端通过弹簧锁止盖116与固定管111固定连接,以在固定管111相对外壳113体旋转时,弹簧一端固定不动,另一端转动,从而给固定管111回弹力。在行李架本体10处于收缩状态,也就是回卷弹簧112最初设置在固定管111内部时,回卷弹簧112就具有一定的回弹力,使得行李架本体10能够一直处于收缩状态。当行李架本体10被拉伸后,回卷弹簧112会被进一步旋转,从而使得行李架本体10处于紧张状态,当行李架本体10没有外界力时,会直接受到回卷弹簧112的回卷力而使得行李架本体10自动收卷起来。
更为具体地,卷缩组件110还包括回卷弹簧管117,回卷弹簧管117位于固定管111的内部,并套设在回卷弹簧112的外部,用于保护回卷弹簧112。卷缩组件110还包括滚动管118,滚动管118设置在固定管111内,与固定管111固定连接,随着固定管111的转动而转动。
作为一个具体地实施例,加热系统30集成至行李架本体10处,行李架本体10的材质选自聚氯乙烯、聚酯纤维、麂皮绒面料或经过防水、防油、防污处理织物面料中的一种。加热系统30包括加热丝。加热系统30集成至行李架本体10处的工艺包括在加热丝外包覆行李架本体10,包覆过程包括涂敷工艺、面层压合工艺或胶连方式。由于传统的行李架本体10处无其它材料支撑,因此需要采用承重能力较强的聚氯乙烯面料作为行李架本体10的主要材料,且刚性和承重依赖PVC(聚氯乙烯)层的厚度及面积区域,设计余量有限,带来设计及工程落实方面的局限性,因此大部分的行李架本体10的设计和结构上相差无几。本实施例中由于在行李架本体10内部会支座处网格状的加热系统30,由于加热系统30本身具备内嵌网络结构实现支撑作用,可提供加热功能的同时,发挥刚度补强,有效降低面层材料的使用局限,既可实现原本PVC(聚氯乙烯)层的使用量减少,同时带来其他轻量型材料的选择,实现多种外形设计方案的落实,嵌入加热网络模块有效实现结构优化,带来设计自由度增加。此外,本申请中可以采用加热丝外包覆麂皮绒面料、经过三防处理(防水、放油、防污)的织物面料来实现多方案的设计搭配,实现整车色彩氛围系统的搭配需求。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行李架加热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作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行李架加热控制方法,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0在行李架系统通电后,判断行李架系统是否接收到加热控制信号,其中,加热控制信号包括开启加热系统30以及控制加热系统30按照不同档位或模式进行加热;
S20若行李架系统接收到加热控制信号,则按照加热控制信号控制加热系统对行李架本体进行加热;
S30若行李架系统未接收到加热控制信号,则判断行李架本体处是否存在物体;
S40若存在物体,则判断行李架本体处的湿度是否在预设湿度范围内;
S50若在预设湿度范围内,则控制加热系统启动并进行加热。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在开关组件90开启或移动终端80控制加热系统30开启时即可按开关组件90或移动终端80遥控等级工作。当开关组件90或移动终端80未开启时,如果此时有湿物搁置在隔物帘上,且整车处于通电状态,隔物帘会根据湿物的湿度等级开启加热功能。本实施例的行李架加热控制方法通过协调,实现41物理按键、无线遥控、智能场景同步控制。
当直接采用智能场景时,重量传感器50开始检测行李架本体10处的物体的重量,如果没有超过预设重量值,则说明行李架本体10处没有物体,则可停止即热,如果超过一预设重量值,则说明有物体。当行李架本体10处有物体时,可以继续检测行李架本体10处的附近的湿度,如果湿度较大,则表明有烘干的需求,则开启加热系统30进行加热。
本实施例的行李架加热控制方法可以三种情况同步控制,可以很好的控制加热系统30对于行李架本体10的加热,既满足加热烘干的需求,又不会做无用功对于没有物体或者加热物体湿度较小时还持续加热,满足用户的烘干要求,避免危险的发生,提高智能化程度,提高车辆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实际的电动车的使用过程中,只要车辆的车门开启,车辆内部的蓄电池就会给行李架本体10进行通电,从而使得整个行李架系统可以进一步地对信号进行接收,以及对湿度、重量等进行检测,进而控制加热系统30对行李架本体10进行加热。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行李架加热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一般情况下,蓄电池的电量有限,因此,如果此时只有蓄电池启动的情况下,加热系统30对行李架本体10的加热持续的时间不能过长,避免电池电量被消耗。因此,当车辆的湿度判断前还可以包括:
S60判断车辆是否上电;
S70若车辆未上电,则控制加热系统30开启加热的时间到达指定时间后停止加热,指定时间不大于预设时间;
若车辆上电,则控制加热系统30开启加热直至行李架处本体的湿度不在预设湿度范围内。
在此实施例中,判断车辆上电主要是判断整车的系统是否依赖动力电池进行供电。只有依赖动力电池进行供电的情况下,加热系统30才会一直加热,直到行李架本体10处的湿度不在预设范围内。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行李架加热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更为具体地,当检测有物体在行李架处本体时,进一步还要检测在行李架本体10处的物体是否超过预设重量,不超过预设重量,则可能物体太小或者判断失误,从而系统就会直接退出,不进行加热。当检测到行李架本体10处的物体重量超过预设值,再进一步的检测正常的是否通电。整车通电的情况下检测行李架本体10处的湿度,当湿度超过30%RH,则开启小档(小功率加热模式)加热,预设时间后重新检测。且在该过程中继续判断行李架本体10处的湿度是否超过70%RH,若超过在开启大档(大功率加热模式)加热,预设时间后重新检测。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可加热行李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行李架本体,所述行李架本体内设置有加热系统,所述行李架本体处布置有至少一个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行李架本体处的湿度;和
控制系统,与所述湿度传感器及所述加热系统连接,用于接收到所述湿度传感器传输的湿度信号,并在接收的所述湿度信号位于预设湿度范围时控制所述加热系统启动并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加热行李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李架本体处还设置有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用于检测位于所述行李架本体处的物体的重量,所述重量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控制系统配置成在所述重量传感器检测的所述行李架本体处的物体的重量大于预设重量,且所述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所述行李架本体处的湿度在所述预设湿度范围时,控制所述加热系统启动并进行加热;
所述行李架本体处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控制系统还配置成在依据来自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行李架本体处的温度判断出所述加热系统启动,且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行李架本体处的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时,间断控制所述加热系统的关闭和启动,以使得所述行李架本体处的温度维持在所述预设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加热行李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湿度范围包括第一预设湿度范围和第二预设湿度范围,所述第一预设湿度范围小于第二预设湿度范围;
所述加热系统具有大功率加热模式和小功率加热模式;
所述控制系统还配置成:当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行李架本体处的湿度为所述第一预设湿度范围时,控制所述加热系统以所述小功率加热模式进行加热;当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行李架本体处的湿度为所述第二预设湿度范围时,控制所述加热系统以所述大功率加热模式进行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加热行李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定时器,所述定时器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控制系统还配置成,在所述加热系统启动时控制所述定时器开始计时,并且在所述定时器计时到达第一预设时间时,重新读取所述湿度传感器的湿度信息,在读取的湿度信息在所述预设湿度范围内时控制所述加热系统启动,在读取的湿度信息不在所述预设湿度范围内时控制所述加热系统关闭;
可选地,所述控制系统还配置成,在所述加热系统启动,且在车辆断电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定时器开始计时,在所述定时器计时到达第二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加热系统停止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加热行李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移动终端;
所述控制系统内设置有Wifi信号及蓝牙接收处理模块,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控制系统交互,远程控制所述控制系统的动作,以通过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加热系统的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加热行李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开关组件,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用于启动或关闭所述控制系统,进而通过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加热系统的动作;
可选地,所述开关组件包括:
电动按键端盖,设置在所述行李架本体的一侧,通过连接端子与所述加热系统连接,用于使所述加热系统与电气设备连接;所述电动按键端盖连接车辆的电气设备,所述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电气设备中;和
电动按键,设置在车辆内部的任意位置,通过所述电气设备与所述电动按键端盖电连接,所述电动按键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控制系统,进而通过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加热系统的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加热行李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卷缩组件,所述卷缩组件包括固定管,所述固定管与所述行李架本体连接,所述行李架本体与所述加热系统均具有柔性,所述固定管在转动时能够收卷或展开所述行李架本体;
可选地,所述卷缩组件还包括回卷弹簧和外壳,
所述外壳的两端固定设置有外端盖,所述固定管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在所述固定管的两端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抵顶在所述固定管与所述外端盖之间;
所述回卷弹簧设置在所述固定管内,所述回卷弹簧的一端通过衬套和内端盖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回卷弹簧的另一端通过弹簧锁止盖与所述固定管固定连接,以在所述固定管相对所述外壳体旋转时,所述弹簧一端固定不动,另一端转动,从而给所述固定管回弹力;
可选地,所述卷缩组件还包括回卷弹簧管,所述回卷弹簧管位于所述固定管的内部,并套设在所述回卷弹簧的外部,用于保护所述回卷弹簧;
可选地,还包括滚动管,所述滚动管设置在所述固定管内,与所述固定管固定连接,随着所述固定管的转动而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加热行李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系统集成至所述行李架本体处,所述行李架本体的材质选自聚氯乙烯、聚酯纤维、麂皮绒面料或经过防水、防油、防污处理的织物面料中的一种;
所述加热系统包括加热丝;
所述加热系统集成至所述行李架本体处的工艺包括在加热丝外包覆所述行李架本体,包覆过程包括涂敷工艺、面层压合工艺或胶连方式。
9.一种行李架系统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行李架系统通电后,判断所述行李架系统是否接收到加热控制信号,其中,所述加热控制信号包括开启加热系统以及控制加热系统按照不同档位或模式进行加热;
若所述行李架系统接收到所述加热控制信号,则按照所述加热控制信号控制加热系统对行李架本体进行加热;
若所述行李架系统未接收到所述加热控制信号,则判断所述行李架本体处是否存在物体;
若存在物体,则判断所述行李架本体处的湿度是否在预设湿度范围内;
若在预设湿度范围内,则控制加热系统启动并进行加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行李架系统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判断所述行李架本体处的湿度是否在预设湿度范围内之前还包括:
判断车辆是否上电;
若所述车辆未上电,则控制加热系统开启加热的时间到达指定时间后停止加热,所述指定时间不大于预设时间;
若所述车辆上电,则控制所述加热系统开启加热直至所述行李架本体处的湿度不在所述预设湿度范围内。
CN201910950713.7A 2019-10-08 2019-10-08 一种可加热行李架系统及行李架加热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5318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50713.7A CN110531816B (zh) 2019-10-08 2019-10-08 一种可加热行李架系统及行李架加热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50713.7A CN110531816B (zh) 2019-10-08 2019-10-08 一种可加热行李架系统及行李架加热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31816A true CN110531816A (zh) 2019-12-03
CN110531816B CN110531816B (zh) 2020-12-18

Family

ID=68671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50713.7A Active CN110531816B (zh) 2019-10-08 2019-10-08 一种可加热行李架系统及行李架加热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31816B (zh)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436248A (en) * 1934-07-02 1935-10-08 Edward Law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luggage or like carriers for vehicles such as bicycles
US6997004B1 (en) * 2004-08-27 2006-02-14 Pittman Ruby M Automobile trunk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01288022A (zh) * 2004-02-27 2008-10-15 金泰克斯公司 车辆后视镜元件及装有这些元件的组合件
US7762601B2 (en) * 2008-08-29 2010-07-27 Nissan Technical Center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container interface
CN102046436A (zh) * 2008-02-27 2011-05-04 内迪姆·艾哈迈德 内置式自动化汽车洗涤系统,裝置及其他附加功能
CN103249183A (zh) * 2007-10-18 2013-08-14 W.E.T.汽车系统股份公司 加热装置
WO2016087903A1 (en) * 2014-12-05 2016-06-09 Audi Ag Observation device, vehicle with an observ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observation device
CN106232720A (zh) * 2014-04-15 2016-12-14 沙特基础工业全球技术有限公司 高热聚碳酸酯组合物
CN106766756A (zh) * 2016-11-10 2017-05-31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蔬菜种子烘干箱
CN106857797A (zh) * 2017-01-17 2017-06-20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真空脉动干燥网络化远程多参数监控与信息服务系统
CN107521206A (zh) * 2017-09-27 2017-12-29 金陵科技学院 一种轻量防水型汽车行李箱盖板及其制备方法
CN206847352U (zh) * 2017-05-11 2018-01-05 中铝山东依诺威强磁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钕铁硼磁烧结炉
CN207004254U (zh) * 2016-06-28 2018-02-13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车辆和车辆门
CN108072243A (zh) * 2016-11-18 2018-05-25 天津市金颐有色线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铜线烘设备的制备方法
CN108252057A (zh) * 2018-03-29 2018-07-06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干衣装置
CN208306458U (zh) * 2018-03-30 2019-01-01 南安市创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物流运输车
CN208842975U (zh) * 2018-08-16 2019-05-10 泰州市正文船业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用物品放置柜
CN110052103A (zh) * 2019-05-05 2019-07-26 陈雪飞 车载水气一体化处理供应装置
CN209321224U (zh) * 2018-12-29 2019-08-30 嘉兴市伟佳船舶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游船使用的储物舱
WO2020023852A1 (en) * 2018-07-27 2020-01-30 Actasys Inc. Preventing radio and light signal transmission loss through a transmission surface due to weather environmental and operational conditions using active flow control actuators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436248A (en) * 1934-07-02 1935-10-08 Edward Law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luggage or like carriers for vehicles such as bicycles
CN101288022A (zh) * 2004-02-27 2008-10-15 金泰克斯公司 车辆后视镜元件及装有这些元件的组合件
US6997004B1 (en) * 2004-08-27 2006-02-14 Pittman Ruby M Automobile trunk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03249183A (zh) * 2007-10-18 2013-08-14 W.E.T.汽车系统股份公司 加热装置
CN102046436A (zh) * 2008-02-27 2011-05-04 内迪姆·艾哈迈德 内置式自动化汽车洗涤系统,裝置及其他附加功能
US7762601B2 (en) * 2008-08-29 2010-07-27 Nissan Technical Center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container interface
CN106232720A (zh) * 2014-04-15 2016-12-14 沙特基础工业全球技术有限公司 高热聚碳酸酯组合物
WO2016087903A1 (en) * 2014-12-05 2016-06-09 Audi Ag Observation device, vehicle with an observ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observation device
CN207004254U (zh) * 2016-06-28 2018-02-13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车辆和车辆门
CN106766756A (zh) * 2016-11-10 2017-05-31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蔬菜种子烘干箱
CN108072243A (zh) * 2016-11-18 2018-05-25 天津市金颐有色线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铜线烘设备的制备方法
CN106857797A (zh) * 2017-01-17 2017-06-20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真空脉动干燥网络化远程多参数监控与信息服务系统
CN206847352U (zh) * 2017-05-11 2018-01-05 中铝山东依诺威强磁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钕铁硼磁烧结炉
CN107521206A (zh) * 2017-09-27 2017-12-29 金陵科技学院 一种轻量防水型汽车行李箱盖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52057A (zh) * 2018-03-29 2018-07-06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干衣装置
CN208306458U (zh) * 2018-03-30 2019-01-01 南安市创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物流运输车
WO2020023852A1 (en) * 2018-07-27 2020-01-30 Actasys Inc. Preventing radio and light signal transmission loss through a transmission surface due to weather environmental and operational conditions using active flow control actuators
CN208842975U (zh) * 2018-08-16 2019-05-10 泰州市正文船业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用物品放置柜
CN209321224U (zh) * 2018-12-29 2019-08-30 嘉兴市伟佳船舶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游船使用的储物舱
CN110052103A (zh) * 2019-05-05 2019-07-26 陈雪飞 车载水气一体化处理供应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31816B (zh) 2020-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27514B (zh) 一种智能晾衣装置及方法
CN104426729B (zh) 家电设备的远程操作系统
CN108107774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实现的共享智能雨伞及其应用系统
CN107460708A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104898452B (zh)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618344A (zh) 一种智能洗漱间烘干机
CN206133207U (zh) 智能淋浴装置及包括其的智能家居系统
CN114326445B (zh) 基于红外及压力传感器的智能马桶盖板的控制方法
CN110367697A (zh) 应用于衣柜的除湿暖衣控制方法、装置和除湿暖衣设备
CN207391854U (zh) 智能衣物晾晒器
CN204702969U (zh) 一种家用智能晾衣架
CN107327908A (zh) 电暖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控制系统
CN110531816A (zh) 一种可加热行李架系统及行李架加热控制方法
CN205590984U (zh) 一种可自动防雨的晾衣机
CN108657640A (zh) 储藏装置以及其控制系统
CN103138123A (zh) 动态节能插座
CN204908544U (zh) 一种智能衣柜
US20190387855A1 (en) Waterproof, breathable bag with no interior condensation
CN106988096B (zh) 一种楼宇晾衣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8211661U (zh) 一种智能便携式扇子
CN213772626U (zh) 远红外易携速干晾衣器
CN114371636B (zh) 基于单一红外传感器的智能马桶盖板的控制方法
CN115251746A (zh) 一种浴室镜柜及其控制方法
CN205337686U (zh) 太阳能充电式制热制冷服装
CN208072053U (zh) 一种新型衣物烘干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30070 A404, building 3, 28 chuanjiangchi 2nd Road, Wu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an lutes Automobile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90 Building 2, No. 100, Weihu Road, Shamao street, Hannan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han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10

Address after: 430090 Building 2, No. 100, Weihu Road, Shamao street, Hannan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an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336 818 Binhai two road, Hangzhou Bay New District, Ningbo,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