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29515A - 液力式双向超越离合器 - Google Patents

液力式双向超越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29515A
CN110529515A CN201910914135.1A CN201910914135A CN110529515A CN 110529515 A CN110529515 A CN 110529515A CN 201910914135 A CN201910914135 A CN 201910914135A CN 110529515 A CN110529515 A CN 1105295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aging sleeve
power output
movement
output member
main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1413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孺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Longwa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Longwa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Longwa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Longwa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1413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295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295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295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3/00Rotary fluid couplings or clutches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3/00Rotary fluid couplings or clutches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 F16D33/18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3/00Rotary fluid couplings or clutches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 F16D33/18Details
    • F16D33/20Shape of wheels, blades, or channels with respect to fun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1/00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力式双向超越离合器,采用液力作为双向传动的转换驱动力并在各自的传动过程中可形成超越,即能够实现双向传递动力且双向均可被超越,可用于对超越离合器需要双向超越的场合,同时,由于可实现双向超越且通过液力实现,不存在啮合体(滚珠或者滚柱),可用于防溜坡的技术方案中,避免卡死,整个超越离合器结构简单,降低加工成本,成本低且由于提供液力的液体可采用润滑油,并且摩擦副较少,可延长使用寿命并具有较高的传动效率,从而避免超现有超越离合器运行不稳定导致的机械故障。

Description

液力式双向超越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传动的离合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双向超越功能的超越离合器。
背景技术
超越离合器是随着动力产品的发展而出现的基础部件,它是用于原动机和工作机之间或机器内部主动轴与从动轴之间动力传递与分离功能的重要部件。主要是利用主、从动部分的速度变化或旋转方向的变换,具有自行离合功能的装置。实践中,多数为利用牙的啮合、棘轮-棘爪的啮合或滚柱、楔块的楔紧作用单向传递运动或扭矩的离合器。
现有技术的超越离合器中,大部分功能较为单一,即传动和被超越,没有双向都可传动以及都可被超越的功能;该功能的要求较为特殊,即使设置两个超越离合器也不能实现;为解决上述问题,出现了一种利用机械结构以及凸轮转换机构制成的双向超越离合器,但摩擦副过多,结构较为复杂,用于实践则使用寿命较低、成本较高且效率较低。
因此,需要一种双向超越离合器,能够实现双向传递动力且双向均可被超越,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具有较高的传动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液力式双向超越离合器,能够实现双向传递动力且双向均可被超越,结构简单,降低加工成本,成本低且延长使用寿命并具有较高的传动效率。
本发明的液力式双向超越离合器,包括主轴、壳体、第一液力组件、第二压力组件和动力输出件;
所述第一液力组件包括第一驱动叶轮和第一移动啮合套,所述第一移动啮合套以轴向可移动的方式传动配合外套于主轴,第一驱动叶轮同轴固定于第一移动啮合套,且第一驱动叶轮至少局部浸于驱动液体内;
所述第二液力组件与第一液力组件并列设置于主轴,包括第二驱动叶轮和第二移动啮合套,所述第二移动啮合套以轴向可移动的方式传动配合外套于主轴,第二驱动叶轮同轴固定于第二移动啮合套,且第二驱动叶轮至少局部浸于驱动液体内;
所述第一驱动叶轮和第二驱动叶轮的旋向相同,在主轴带动下转动并在液力作用下分别带动第一移动啮合套和第二移动啮合套形成轴向移动,且第一移动啮合套和第二移动啮合套其中之一轴向移动与动力输出件形成啮合传动时,另外一个则与动力输出件分离。
进一步,所述第一液力组件还包括第一液室,所述第一液室为相对封闭的空间且使用时内部充有液体,且第一驱动叶轮位于第一液室内;
所述第二液力组件还包括第二液室,所述第二液室为相对封闭的空间且使用时内部充有液体,且第二驱动叶轮位于第二液室内。
进一步,所述动力输出件为一转动配合外套于主轴的动力输出套,所述第一移动啮合套和第二移动啮合套分列于动力输出件的轴向两侧;
所述第一移动啮合套与动力输出件之间通过第一端面凸轮副形成啮合和分离配合,所述第二移动啮合套与动力输出件之间通过第二端面凸轮副形成啮合和分离配合;
所述第一端面凸轮副由设置于第一移动啮合套轴向端面的第一输入端面凸轮和设置于动力输出件对应的轴向端面的第一输出端面凸轮形成,所述第一输入端面凸轮和第一输出端面凸轮均为一用于啮合传动的传动啮合面和反向转动分离的斜面形成的近似于棘轮结构;
所述第二端面凸轮副由设置于第二移动啮合套轴向端面的第二输入端面凸轮和设置于动力输出件对应的轴向端面的第二输出端面凸轮形成,所述第二输入端面凸轮和第二输出端面凸轮均为一用于啮合传动的传动啮合面和反向转动分离的斜面形成的近似于棘轮结构;
所述第一端面凸轮副和第二端面凸轮副的啮合传动方向相反。
进一步,所述第一移动啮合套通过第一螺旋副以可轴向移动圆周方向传动的方式外套于主轴,所述第一螺旋副的旋向使得啮合时形成第一移动啮合套向动力输出件移动的轴向分力,分离时形成背离动力输出件的轴向分力;所述第二移动啮合套通过第二螺旋副以可轴向移动圆周方向传动的方式外套于主轴,所述第二螺旋副的旋向使得啮合时形成第二移动啮合套向动力输出件移动的轴向分力,分离时形成背离动力输出件的轴向分力。
进一步,所述第一液室形成于固定于壳体的第一前挡板和第一后挡板之间,所述第一移动啮合套转动以及可轴向移动配合穿过第一前挡板和第一后挡板;所述第二液室形成于固定于壳体的第二前挡板和第二后挡板之间,所述第二移动啮合套转动以及可轴向移动配合穿过第二前挡板和第二后挡板。
进一步,所述主轴两端分别对应通过第一径向滚动轴承和第二径向滚动轴承转动配合配合支撑于壳体,所述第一移动啮合套后端部由第一径向滚动轴承内圈轴向限位,所述第二移动啮合套后端部由第二径向滚动轴承内圈轴向限位。
进一步,所述第一前挡板和第一后挡板的内侧面均形成环形槽,所述第二前挡板和第二后挡板的内侧面均形成环形槽;所述壳体上对应于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分别设有注油孔。
进一步,所述第一螺旋副和第二螺旋副的螺旋升角均大于自锁角。
进一步,所述主轴设有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弹簧和第一定位滚珠,主轴设有第一径向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弹簧和第一定位滚珠设置于第一径向定位孔内且第一定位滚珠外露,所述第一移动啮合套内圆设有与第一定位滚珠配合的弧形或具有斜面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滚珠位于第一定位槽内形成定位时,第一移动啮合套与动力输出件分离;
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定位弹簧和第二定位滚珠,主轴设有第二径向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弹簧和第二定位滚珠设置于第二径向定位孔内且第二定位滚珠外露,所述第二移动啮合套内圆设有与第二定位滚珠配合的弧形或具有斜面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滚珠位于第二定位槽内形成定位时,第二移动啮合套与动力输出件分离。
进一步,所述第一驱动叶轮由高分子材料制成并固定配合外套于第一移动啮合套,所述第二驱动叶轮由高分子材料制成并固定配合外套于第二移动啮合套;所述壳体内装有润滑油,所述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内的液体为所述润滑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液力式双向超越离合器,采用液力作为双向传动的转换驱动力并在各自的传动过程中可形成超越,即能够实现双向传递动力且双向均可被超越,可用于对超越离合器需要双向超越的场合,同时,由于可实现双向超越且通过液力实现,不存在啮合体(滚珠或者滚柱),可用于防溜坡的技术方案中,避免卡死,整个超越离合器结构简单,降低加工成本,成本低且由于提供液力的液体可采用润滑油,并且摩擦副较少,可延长使用寿命并具有较高的传动效率,从而避免超现有超越离合器运行不稳定导致的机械故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爆炸图;
图3为主轴结构图;
图4动力输出件结构图;
图5为第一移动啮合套结构示意图(第二移动啮合套结构相同);
图6为第一驱动叶轮结构示意图(第二驱动叶轮结构形同);
图7为第一定位组件结构示意图(第二定位组件结构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液力式双向超越离合器,包括主轴1、壳体14、第一液力组件、第二压力组件和动力输出件6;
所述第一液力组件包括第一驱动叶轮10和第一移动啮合套8,所述第一移动啮合套8以轴向可移动的方式传动配合外套于主轴1,第一驱动叶轮10同轴固定于第一移动啮合套8,且第一驱动叶轮10至少局部浸于驱动液体内;
所述第二液力组件与第一液力组件并列设置于主轴1,包括第二驱动叶轮3和第二移动啮合套4,所述第二移动啮合套4以轴向可移动的方式传动配合外套于主轴1,第二驱动叶轮3同轴固定于第二移动啮合套4,且第二驱动叶轮3至少局部浸于驱动液体内;
所述第一驱动叶轮10和第二驱动叶轮3的旋向相同,叶轮的旋向指的是叶轮上的叶片的型线旋向(即螺旋叶片的旋向),在此不再赘述;在主轴1带动下转动并在液力作用下分别带动第一移动啮合套8和第二移动啮合套4形成轴向移动,且第一移动啮合套8和第二移动啮合套4其中之一轴向移动与动力输出件6形成啮合传动时,另外一个则与动力输出件6分离。
第一驱动叶轮10与第一移动啮合套8之间和第二驱动叶轮3与第二移动啮合套4之间可以为一体成形,也可分体设置,但需固定连接,在此不再赘述;所述驱动液体为在壳体内的用于在叶轮(第一、第二)转动时对其形成驱动的液体,一般为本发明所需的润滑油,实际使用时,壳体内需封闭有润滑油,而第一驱动叶轮10和第二驱动叶轮3可以半浸于润滑油内,而并不必然需要严格密封的空间;当主轴1带动第一移动啮合套8和第二移动啮合套4从而带动第一驱动叶轮10和第二驱动叶轮3转动时,由于液力作用且两个叶轮旋向相同,则运动方向相同,同时带动第一移动啮合套8和第二移动啮合套4沿轴向同向运动,则实现一个与动力输出件6啮合传动,另一个分离,主轴1反向转动,则相反,形成双向超越及传动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力组件还包括第一液室19,所述第一液室19为相对封闭的空间且使用时内部充有液体,且第一驱动叶轮10位于第一液室19内;
所述第二液力组件还包括第二液室20,所述第二液室20为相对封闭的空间且使用时内部充有液体,且第二驱动叶轮3位于第二液室20内;
采用相对封闭的液室结构,可使得叶轮驱动可靠,相对封闭的液室利于较好的储存液体,该液体也可以与装置的润滑油相同,避免出现污染的问题;相对封闭的液室并不必然完全密封,视装置的润滑条件而定,如果装置的润滑油液面能够使得叶轮(液室)浸没部分,则不会因为液室内的润滑油泄漏导致没有液力,可不许要严格密封,如润滑油的液面不足以浸没部分叶轮,则需要严格密封,保证液力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输出件6为一转动配合外套于主轴的动力输出套,所述第一移动啮合套8和第二移动啮合套4分列于动力输出件的轴向两侧;如图所示,动力输出件6通过挡环18和主轴1上的轴肩轴向定位且可圆周方向转动设置于主轴1;
所述第一移动啮合套8与动力输出件6之间通过第一端面凸轮副形成啮合和分离配合,所述第二移动啮合套4与动力输出件6之间通过第二端面凸轮副形成啮合和分离配合;
所述第一端面凸轮副由设置于第一移动啮合套8轴向端面的第一输入端面凸轮802和设置于动力输出件6对应的轴向端面的第一输出端面凸轮601形成,所述第一输入端面凸轮802和第一输出端面凸轮601均为一用于啮合传动的传动啮合面和反向转动分离的斜面形成的近似于棘轮结构;
所述第二端面凸轮副由设置于第二移动啮合套4轴向端面的第二输入端面凸轮402和设置于动力输出件6对应的轴向端面的第二输出端面凸轮601形成,所述第二输入端面凸轮402和第二输出端面凸轮601均为一用于啮合传动的传动啮合面和反向转动分离的斜面形成的近似于棘轮结构;
所述第一端面凸轮副和第二端面凸轮副的啮合传动方向相反;
一般传动啮合面为径向平面,斜面则在圆周方向倾斜的斜面,与棘轮相类似,一个方向转动可传动,另一方向转动则由于斜面导致的轴向分力则形成分离,由此,第一移动啮合套8和第二移动啮合套4传动方向相反,超越方向(斜面传动后分开)也相反,实现双向传动以及双向超越。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啮合套8通过第一螺旋副以可轴向移动圆周方向传动的方式外套于主轴1,所述第一螺旋副的旋向使得啮合时形成第一移动啮合套8向动力输出件6移动的轴向分力,分离时形成背离动力输出件的轴向分力;所述第二移动啮合套4通过第二螺旋副以可轴向移动圆周方向传动的方式外套于主轴1,所述第二螺旋副的旋向使得啮合时形成第二移动啮合套4向动力输出件6移动的轴向分力,分离时形成背离动力输出件的轴向分力;
如图所示,第一螺旋副由第一移动啮合套8上的螺纹803和主轴上的螺纹104配合形成,当第一驱动叶轮10被主轴1带动(通过第一移动啮合套8)转动并由液力驱动向动力输出件6运动时,则第一螺旋副的螺纹旋向同时具有驱动第一移动啮合套8向动力输出件6移动的趋势,即主轴1上的螺纹104旋向应与叶轮旋向相反;在超越时,第一移动啮合套8转动快于主轴1,在第一端面凸轮副的作用下以外,还受到第一螺旋凸轮副的作用促使其背离动力输出件6运动,虽然此时第一驱动叶轮10依然会被驱动转动并推动第一移动啮合套向动力输出件运行,但由于转速较高,第一端面凸轮副以及第一螺旋凸轮副的合力大于第一驱动叶轮的推力,使得二者分开啮合,形成无啮合及摩擦超越,稍具有啮合倾向,则又由合力推开,形成超越,此时,第二移动啮合套被驱动分离,整体结构不存在啮合副;第二螺旋副与第一螺旋副结构原理及作用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室19形成于固定于壳体14的第一前挡板7和第一后挡板9之间,前指的是靠近动力输出件,背离动力输出件的方向为后,下同;所述第一移动啮合套8转动以及可轴向移动配合穿过第一前挡板7和第一后挡板9;所述第二液室20形成于固定于壳体的第二前挡板5和第二后挡板2之间,所述第二移动啮合套4转动以及可轴向移动配合穿过第二前挡板5和第二后挡板2,所述第二移动啮合套10转动以及可轴向移动配合穿过第二前挡板5和第二后挡板2;
第一前挡板7和第一后挡板9可采用高分子材料,也可采用自润滑性能较好的其他材料,如图所示,第一前挡板7和第一后挡板9外圆与壳体14内表面密封配合,一般采用过盈的方式实现相对固定,壳体为了形成第一液室19而进行适应型设计,形成用于安装第一前挡板7和第一后挡板9的位置,在此不再赘述,第一前挡板7和第一后挡板9内圆外套于第一移动啮合套,当然,可采用轴封进行配合,也可采用迷宫密封配合,属于现有技术,第二前挡板5和第二后挡板2与第一前挡板7和第一后挡板9结构以及材料相同,安装方式也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轴1两端分别对应通过第一径向滚动轴承21和第二径向滚动轴承22转动配合配合支撑于壳体14,所述第一移动啮合套8后端部由第一径向滚动轴承21内圈轴向限位,所述第二移动啮合套4后端部由第二径向滚动轴承22内圈轴向限位;该结构使得第一移动啮合套8和第二轴向啮合套4形成轴向限位,且在径向轴承内圈的作用下可随着主轴1一同转动,避免发生干扰。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挡板7和第一后挡板9的内侧面均形成环形槽,所述第二前挡板5和第二后挡板2的内侧面均形成环形槽;环形槽可增加液室的轴向空间,利于储存液力推动的液体,并且可增加第一前挡板7和第一后挡板9及第二前挡板5和第二后挡板2与壳体14内表面的接触面积,保证安装强度;所述壳体1上对应于第一液室19和第二液室20分别设有注油孔。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旋副和第二螺旋副的螺旋升角均大于自锁角,避免自锁而造成的分离啮合不畅。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轴1设有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弹簧12和第一定位滚珠11,主轴1设有第一径向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弹簧12和第一定位滚珠11设置于第一径向定位孔内且第一定位滚珠11外露,所述第一移动啮合套8内圆设有与第一定位滚珠11配合的弧形或具有斜面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滚珠11位于第一定位槽内形成定位时,第一移动啮合套8与动力输出件6分离;
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定位弹簧16和第二定位滚珠17,主轴1设有第二径向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弹簧16和第二定位滚珠17设置于第二径向定位孔内且第二定位滚珠17外露,所述第二移动啮合套4内圆设有与第二定位滚珠17配合的弧形或具有斜面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滚珠位于第二定位槽内形成定位时,第二移动啮合套4与动力输出件6分离;
该结构中,定位滚珠具有一定的定位作用,在一定的轴向力(由于弧面或者斜面产生压缩弹簧的径向力)下才会克服弹簧力并压缩弹簧,形成啮合,避免出现误操作;本装置中,可设定为:就第一液力组件分离而第二液力组件与动力输出件啮合时,由于液力以及螺旋副的作用下,将第一移动啮合套推出至第一定位滚珠嵌入第一定位槽时,则第一移动啮合套抵在第一径向滚动轴承的内圈,则结构稳定顺畅;第二液力组件分离而第一液力组件啮合传动时,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叶轮10由高分子材料制成并固定配合外套于第一移动啮合套8,所述第二驱动叶轮3由高分子材料制成并固定配合外套于第二移动啮合套4;高分子材料可采用尼龙、聚四氟乙烯等;如图所示,第一移动啮合套8外圆形成类似于多边形轴结构(也可以是扁轴、半圆轴等),由在第一移动啮合套8外圆表面加工多个相对于外圆凹陷的平面801形成,第一驱动叶轮内圆形成与多边形轴配合的类似于多边形孔,由第一驱动叶轮10内圆加工多个凸出的平面1001形成,过盈配合形成固定的结构;同理,第二驱动叶轮与第二移动啮合套之间的配合则是:在第二移动啮合套4外圆表面加工多个相对于外圆凹陷的平面401形成多边形轴结构,第二驱动叶轮3内圆形成与方轴配合的类似于多边形孔,由第二驱动叶轮3内圆加工多个凸出的平面301形成,过盈配合形成固定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4内装有润滑油,所述第一液室19和第二液室20内的液体为所述润滑油,形成通用结构。
如图所示,动力输出件6为一动力输出主动齿轮,还包括动力输出组件,动力输出组件包括动力输出轴13和动力输出从动齿轮15,所述动力输出轴13转动配合支撑于壳体14(通过轴承),动力输出从动齿轮15于动力输出件6啮合传动,并传动配合设置于动力输出轴,可形成主轴1输入动力输出轴输出的完整结构。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液力式双向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轴、壳体、第一液力组件、第二压力组件和动力输出件;
所述第一液力组件包括第一驱动叶轮和第一移动啮合套,所述第一移动啮合套以轴向可移动的方式传动配合外套于主轴,第一驱动叶轮同轴固定于第一移动啮合套,且第一驱动叶轮至少局部浸于驱动液体内;
所述第二液力组件与第一液力组件并列设置于主轴,包括第二驱动叶轮和第二移动啮合套,所述第二移动啮合套以轴向可移动的方式传动配合外套于主轴,第二驱动叶轮同轴固定于第二移动啮合套,且第二驱动叶轮至少局部浸于驱动液体内;
所述第一驱动叶轮和第二驱动叶轮的旋向相同,在主轴带动下转动并在液力作用下分别带动第一移动啮合套和第二移动啮合套形成轴向移动,且第一移动啮合套和第二移动啮合套其中之一轴向移动与动力输出件形成啮合传动时,另外一个则与动力输出件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力式双向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力组件还包括第一液室,所述第一液室为相对封闭的空间且使用时内部充有液体,且第一驱动叶轮位于第一液室内;
所述第二液力组件还包括第二液室,所述第二液室为相对封闭的空间且使用时内部充有液体,且第二驱动叶轮位于第二液室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力式双向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件为一转动配合外套于主轴的动力输出套,所述第一移动啮合套和第二移动啮合套分列于动力输出件的轴向两侧;
所述第一移动啮合套与动力输出件之间通过第一端面凸轮副形成啮合和分离配合,所述第二移动啮合套与动力输出件之间通过第二端面凸轮副形成啮合和分离配合;
所述第一端面凸轮副由设置于第一移动啮合套轴向端面的第一输入端面凸轮和设置于动力输出件对应的轴向端面的第一输出端面凸轮形成,所述第一输入端面凸轮和第一输出端面凸轮均为一用于啮合传动的传动啮合面和反向转动分离的斜面形成的近似于棘轮结构;
所述第二端面凸轮副由设置于第二移动啮合套轴向端面的第二输入端面凸轮和设置于动力输出件对应的轴向端面的第二输出端面凸轮形成,所述第二输入端面凸轮和第二输出端面凸轮均为一用于啮合传动的传动啮合面和反向转动分离的斜面形成的近似于棘轮结构;
所述第一端面凸轮副和第二端面凸轮副的啮合传动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力式双向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啮合套通过第一螺旋副以可轴向移动圆周方向传动的方式外套于主轴,所述第一螺旋副的旋向使得啮合时形成第一移动啮合套向动力输出件移动的轴向分力,分离时形成背离动力输出件的轴向分力;所述第二移动啮合套通过第二螺旋副以可轴向移动圆周方向传动的方式外套于主轴,所述第二螺旋副的旋向使得啮合时形成第二移动啮合套向动力输出件移动的轴向分力,分离时形成背离动力输出件的轴向分力。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力式双向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室形成于固定于壳体的第一前挡板和第一后挡板之间,所述第一移动啮合套转动以及可轴向移动配合穿过第一前挡板和第一后挡板;
所述第二液室形成于固定于壳体的第二前挡板和第二后挡板之间,所述第二移动啮合套转动以及可轴向移动配合穿过第二前挡板和第二后挡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力式双向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两端分别对应通过第一径向滚动轴承和第二径向滚动轴承转动配合配合支撑于壳体,所述第一移动啮合套后端部由第一径向滚动轴承内圈轴向限位,所述第二移动啮合套后端部由第二径向滚动轴承内圈轴向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力式双向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挡板和第一后挡板的内侧面均形成环形槽,所述第二前挡板和第二后挡板的内侧面均形成环形槽;所述壳体上对应于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分别设有注油孔。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力式双向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副和第二螺旋副的螺旋升角均大于自锁角。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力式双向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设有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弹簧和第一定位滚珠,主轴设有第一径向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弹簧和第一定位滚珠设置于第一径向定位孔内且第一定位滚珠外露,所述第一移动啮合套内圆设有与第一定位滚珠配合的弧形或具有斜面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滚珠位于第一定位槽内形成定位时,第一移动啮合套与动力输出件分离;
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定位弹簧和第二定位滚珠,主轴设有第二径向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弹簧和第二定位滚珠设置于第二径向定位孔内且第二定位滚珠外露,所述第二移动啮合套内圆设有与第二定位滚珠配合的弧形或具有斜面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滚珠位于第二定位槽内形成定位时,第二移动啮合套与动力输出件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力式双向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叶轮由高分子材料制成并固定配合外套于第一移动啮合套,所述第二驱动叶轮由高分子材料制成并固定配合外套于第二移动啮合套;所述壳体内装有润滑油,所述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内的液体为所述润滑油。
CN201910914135.1A 2019-09-25 2019-09-25 液力式双向超越离合器 Pending CN1105295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14135.1A CN110529515A (zh) 2019-09-25 2019-09-25 液力式双向超越离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14135.1A CN110529515A (zh) 2019-09-25 2019-09-25 液力式双向超越离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29515A true CN110529515A (zh) 2019-12-03

Family

ID=68670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14135.1A Pending CN110529515A (zh) 2019-09-25 2019-09-25 液力式双向超越离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29515A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2009821A2 (en) * 1990-11-27 1992-06-11 Allied-Signal Inc. An improved pawl and ratchet clutch and method
DE10018700A1 (de) * 1999-04-16 2000-10-19 Dana Corp Freilaufkupplung
US20020142878A1 (en) * 2001-03-27 2002-10-03 Bansbach Eric A. Hydraulic shift transfer case with band brake and bi-directional clutch
US20040060794A1 (en) * 2002-09-30 2004-04-01 Jin Li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bi-directional clutch
CN101304197A (zh) * 2007-05-09 2008-11-12 毛世琨 可控式双向超越离合自动变档电机
WO2009115031A1 (en) * 2008-03-19 2009-09-24 Lai Yin Johnson Li Eccentric gearing type clutch
CN101660577A (zh) * 2008-08-29 2010-03-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越离合器装置
CN201747821U (zh) * 2010-04-20 2011-02-16 洪涛 空间楔合式摩擦超越离合器
CN102086909A (zh) * 2009-12-08 2011-06-08 洪涛 双联导向式牙嵌双向超越离合器
CN102494051A (zh) * 2011-11-25 2012-06-13 浙江捷昌线性驱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推杆用超越离合器
CN102619903A (zh) * 2012-04-09 2012-08-01 赖建福 双向可控制超越离合器
CN103350640A (zh) * 2013-06-26 2013-10-16 重庆隆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双动力输入驱动系统
CN104595381A (zh) * 2015-01-26 2015-05-06 吉林大学 一种双向可控式超越离合器
CN211371090U (zh) * 2019-09-25 2020-08-28 重庆隆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液力式双向超越离合器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2009821A2 (en) * 1990-11-27 1992-06-11 Allied-Signal Inc. An improved pawl and ratchet clutch and method
DE10018700A1 (de) * 1999-04-16 2000-10-19 Dana Corp Freilaufkupplung
US20020142878A1 (en) * 2001-03-27 2002-10-03 Bansbach Eric A. Hydraulic shift transfer case with band brake and bi-directional clutch
US20040060794A1 (en) * 2002-09-30 2004-04-01 Jin Li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bi-directional clutch
CN101304197A (zh) * 2007-05-09 2008-11-12 毛世琨 可控式双向超越离合自动变档电机
WO2009115031A1 (en) * 2008-03-19 2009-09-24 Lai Yin Johnson Li Eccentric gearing type clutch
CN101660577A (zh) * 2008-08-29 2010-03-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越离合器装置
CN102086909A (zh) * 2009-12-08 2011-06-08 洪涛 双联导向式牙嵌双向超越离合器
CN201747821U (zh) * 2010-04-20 2011-02-16 洪涛 空间楔合式摩擦超越离合器
CN102494051A (zh) * 2011-11-25 2012-06-13 浙江捷昌线性驱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推杆用超越离合器
CN102619903A (zh) * 2012-04-09 2012-08-01 赖建福 双向可控制超越离合器
CN103350640A (zh) * 2013-06-26 2013-10-16 重庆隆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双动力输入驱动系统
CN104595381A (zh) * 2015-01-26 2015-05-06 吉林大学 一种双向可控式超越离合器
CN211371090U (zh) * 2019-09-25 2020-08-28 重庆隆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液力式双向超越离合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78337U (zh) 自动变速器
CN103917803A (zh) 电动汽车用驱动装置
US5351568A (en) Rotary speed changing apparatus
CN106438989B (zh) 自动变速器
CN103925308B (zh) 非摩擦式离合器
CN1066524C (zh) 无级变速器
CN104482073B (zh) 行星式超越离合器
CN104358797B (zh) 啮合式超越离合器
CN1957195A (zh) 传送旋转运动的滚珠传动装置
CN110206861A (zh) 超越式换挡的变速器
CN110529515A (zh) 液力式双向超越离合器
CN109882525A (zh) 一种双向可控式超越离合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4200904U (zh) 啮合式超越离合器
CN204284255U (zh) 行星式超越离合器
CN103968026B (zh)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CN211371090U (zh) 液力式双向超越离合器
CN110056630B (zh) 一种无级变速器
CN103307142A (zh) 面接触式超越离合器
CN103963634B (zh)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CN208900573U (zh) 减速箱传动分离机构
CN208311316U (zh) 一种非接触式超越离合器
CN209569311U (zh) 一种滚道活齿扭矩增大装置
CN203335681U (zh) 面接触式超越离合器
CN108443354B (zh) 一种非接触式超越离合器
CN1388330A (zh) 用磁力传递机械旋转运动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