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28535A - 环形板撑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环形板撑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28535A
CN110528535A CN201910797744.3A CN201910797744A CN110528535A CN 110528535 A CN110528535 A CN 110528535A CN 201910797744 A CN201910797744 A CN 201910797744A CN 110528535 A CN110528535 A CN 1105285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ile
annular slab
support pile
co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9774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肖君
郭磊
李建乔
蒲七
李云坤
刘德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Twelfth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Twelfth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Twelfth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Twelfth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9774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28535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28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285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E02D17/04Bordering surfacing or stiffening the sides of foundation p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9/00Keeping dry foundation sites or other areas in the ground
    • E02D19/06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 E02D19/12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damming or interrupting the passage of underground 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200/00Geometr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E02D2200/16Shapes
    • E02D2200/1607Shapes round, e.g. circl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200/00Geometr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E02D2200/16Shapes
    • E02D2200/1607Shapes round, e.g. circle
    • E02D2200/1621Shapes round, e.g. circle made from multiple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600/00Miscellaneous
    • E02D2600/20Miscellaneous comprising details of connection between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形板撑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涉及地下工程的技术领域,环形板撑基坑支护结构包括第一支护桩、第二支护桩、圆环冠梁和环形板撑;通过将基坑坑周的侧向水土压力通过第一支护桩和第二支护桩传递到环形板撑和圆环冠梁,进而能够转化为环形板撑和圆环冠梁的轴向压力,使得具有控制基坑变形和充分发挥混凝土的抗压性能的特点;而且环形撑板和圆环冠梁内剪力与弯矩均较小,受力形式更加科学,沿基坑环形布置的环形板撑和圆环冠梁可不用为内支撑及其立柱等预留空间,使基坑的土方开挖工作面及出土通道在平面和立面上更易于布置,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支护结构无法满足软土环境下的基坑作业需求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环形板撑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环形板撑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具体涉及应用于软土环境下基坑内的支护结构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开发,建筑物的地下空间被越来越广泛的利用。在城市中进行的深基坑开挖不仅需要保证自身的安全性,更要求保证其对周边环境的不造成危害。
但是在软土环境下,土层具有压缩性高、孔隙比大、饱水等特点,单一的支护技术如地下连续墙、钻孔灌注桩、深层搅拌桩等在这些地区很难满足支护安全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形板撑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支护结构无法满足软土环境下的基坑作业需求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环形板撑基坑支护结构,包括:第一支护桩、第二支护桩、圆环冠梁和环形板撑;
所述第一支护桩和所述第二支护桩位于基坑内,且所述第一支护桩和所述第二支护桩呈间隔设置,所述环形板撑位于所述第二支护桩背离基坑的一端,且所述环形板撑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护桩和所述第二支护桩连接,以将所述第一支护桩和所述第二支护桩固定于基坑内;
所述圆环冠梁与所述第一支护桩远离基坑的一端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护桩和所述第二支护桩均设置有多个;
多个所述第一支护桩呈圆形布置于基坑内,且每一个所述第一支护桩背离基坑的一端均与所述圆环冠梁固定连接;
多个所述第二支护桩呈圆形布置于基坑内,且多个所述第二支护桩形成的圆形与多个所述第一支护桩形成的圆形的圆心位于同一位置,每一个所述第二支护桩背离基坑的一端均与所述环形板撑固定连接;
所述环形板撑远离的另一端与多个所述第一支护桩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护桩的长大于1.5倍的基坑深度,第一支护桩的桩径范围为800mm-1200mm,任意两个第一支护桩的桩间距范围为1.2倍的桩径-2倍的桩径;
第二支护桩的长大于1.5倍的基坑深度,第二支护桩的桩径范围为800mm-1200mm,任意两个第二支护桩的桩间距范围为1.2倍的桩径-2倍的桩径。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所述的环形板撑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应用于软土环境下基坑内,包括以下步骤:
平整场地,对第一支护桩的施工位置进行定位;
在定位处施工第一支护桩;
第一支护桩成型后,在第一支护桩背离基坑的一端施工圆环冠梁;
完成圆环冠梁之后,分段对称开挖基坑,直至环形板撑的顶部标高位置;
在环形板撑的顶部标高处位置对第二支护桩的施工位置进行定位;
在定位处施工第二支护桩;
第二支护桩施工完成后,分段对称开挖基坑,直至环形板撑的低部标高位置;
在第二支护桩背离基坑的一端施工环形板撑;
沿着第二支护桩远离第一支护桩的一侧开挖基坑。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在定位处施工第一支护桩的步骤包括:
沿着基坑的外圆周呈圆形布置多个定位点;
在每个定位点施工第一支护桩,以使多个第一支护桩呈环形布置。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每个定位点施工第一支护桩时采用跳桩施工;
其中,进行相邻的三个第一支护桩时,先施工第一根第一支护桩和第三根第一支护桩,待第一根第一支护桩和第三根第一支护桩成型后施工中间第二根第一支护桩。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在第一支护桩背离基坑的一端施工圆环冠梁的步骤包括:
当第一支护桩成型后,清除第一支护桩桩周远离基坑一端的土体;
将第一支护桩的上部混凝土进行凿除。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在第二支护桩背离基坑的一端施工环形板撑的步骤包括:
凿除第二支护桩桩顶的混凝土,浇筑环形板撑;
在浇筑环形板撑时,第二支护桩远离基坑的一端嵌入环形板撑中。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浇筑环形板撑时的步骤包括:
剥离第一支护桩与环形板撑连接处的桩身处的混凝土保护层;
在剥离位置通过植入钢筋的方式与浇筑的环形板撑进行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支护桩的施工包括在第二支护桩的外部设置止水帷幕桩形成水泥土搅拌桩复合体,待止水帷幕桩桩身达到强度要求后,在止水帷幕桩桩心位置设置灌注桩孔;在灌注桩孔中下放钢筋笼,在下放了钢筋笼的灌注桩孔中浇筑混凝土,完成灌注第二支护桩。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环形板撑基坑支护结构,包括:第一支护桩、第二支护桩、圆环冠梁和环形板撑;第一支护桩和第二支护桩位于基坑内,且第一支护桩和第二支护桩呈间隔设置,环形板撑位于第二支护桩背离基坑的一端,且环形板撑分别与第一支护桩和第二支护桩连接,以将第一支护桩和第二支护桩固定于基坑内;圆环冠梁与第一支护桩远离基坑的一端连接;通过将基坑坑周的侧向水土压力通过第一支护桩和第二支护桩传递到环形板撑和圆环冠梁,进而能够转化为环形板撑和圆环冠梁的轴向压力,使得本发明提供的环形板撑基坑支护结构具有控制基坑变形和充分发挥混凝土的抗压性能的特点;而且环形撑板和圆环冠梁内剪力与弯矩均较小,受力形式更加科学,沿基坑环形布置的环形板撑和圆环冠梁可不用为内支撑及其立柱等预留空间,使基坑的土方开挖工作面及出土通道在平面和立面上更易于布置,能较好地满足分层、分段(分区)、对称平衡的土方开挖原则;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支护结构无法满足软土环境下的基坑作业需求的技术问题;有利于基础工程桩施工的平面整体布置,加快施工进度;地下结构施工工作面布置更方便,同时节省构件,减少用料,缩短工期,更为经济和环保;减少内支撑和立柱等构件的同时省去了加撑、换撑和拆撑工况,节约施工时间、降低施工难度、使施工过程更加便捷、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环形板撑基坑支护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环形板撑基坑支护结构的局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环形板撑基坑支护结构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环形板撑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的施工流程第一步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环形板撑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的施工流程第二步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环形板撑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的施工流程第三步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环形板撑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的施工流程第四步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环形板撑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的施工流程第五步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环形板撑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的施工流程第六步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环形板撑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的施工流程完成后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标:1-圆环冠梁;2-环形板撑;3-第一支护桩;4-第二支护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现有技术中的钢结构内支撑体系结构刚度小,作为支撑的钢构件容易在轴向压力的作用下失稳破坏。钢筋混凝土内支撑体系结构刚度较大、可以使支护结构有较小的变形,但是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在使用上要占用较大的基坑开挖空间,影响基坑开挖工作的进行,且基坑开挖完毕后的混凝土内支撑拆除工程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工作量大,对环境影响严重,在使用上仍有很大的局限性。
如图1-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环形板撑基坑支护结构,包括:第一支护桩3、第二支护桩4、圆环冠梁1和环形板撑 2;第一支护桩3和第二支护桩4位于基坑内,且第一支护桩3和第二支护桩4呈间隔设置,环形板撑2位于第二支护桩4背离基坑的一端,且环形板撑2分别与第一支护桩3和第二支护桩4连接,以将第一支护桩3和第二支护桩4固定于基坑内;圆环冠梁1与第一支护桩 3远离基坑的一端连接。
其中,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是环形板撑基坑支护结构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第一支护桩3和第二支护桩4作为基坑竖向支护结构,圆环冠梁1和环形板撑2作为基坑的横向支撑,优选地,第一支护桩3、第二支护桩4、圆环冠梁1和环形板撑2均通过混凝土灌注成型。
可选地,第一支护桩3分别与圆环冠梁1和环形板撑2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钢筋混凝土连接,第二支护桩4与环形板撑2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钢筋混凝土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护桩3作为基坑的外圈支护桩,第二支护桩4作为基坑的内圈支护桩,并且第一支护桩3和第二支护桩4均插设于基坑内,第一支护桩3和第二支护桩4之间通过环形板撑2固定连接,而且在第一支护桩3的桩顶设置有圆环冠梁1,进而通过第一支护桩3和第二支护桩4将坑周的侧向水土压力传递到环形板撑2 和圆环冠梁1,转化为环形板撑2和圆环冠梁1的轴向压力,具有充分发挥混凝土的抗压性能的特点,环形撑板和圆环冠梁1内剪力与弯矩均较小,受力形式更加科学,从而能更好的满足对基坑变形控制要求严格的工程需要。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环形板撑基坑支护结构,包括:第一支护桩3、第二支护桩4、圆环冠梁1和环形板撑2;第一支护桩3和第二支护桩4位于基坑内,且第一支护桩3和第二支护桩4呈间隔设置,环形板撑2位于第二支护桩4背离基坑的一端,且环形板撑2 分别与第一支护桩3和第二支护桩4连接,以将第一支护桩3和第二支护桩4固定于基坑内;圆环冠梁1与第一支护桩3远离基坑的一端连接;通过将基坑坑周的侧向水土压力通过第一支护桩3和第二支护桩4传递到环形板撑2和圆环冠梁1,进而能够转化为环形板撑2 和圆环冠梁1的轴向压力,使得本发明提供的环形板撑2基坑支护结构具有控制基坑变形和充分发挥混凝土的抗压性能的特点;而且环形撑板和圆环冠梁1内剪力与弯矩均较小,受力形式更加科学,沿基坑环形布置的环形板撑2和圆环冠梁1可不用为内支撑及其立柱等预留空间,使基坑的土方开挖工作面及出土通道在平面和立面上更易于布置,能较好地满足分层、分段(分区)、对称平衡的土方开挖原则;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支护结构无法满足软土环境下的基坑作业需求的技术问题;有利于基础工程桩施工的平面整体布置,加快施工进度;地下结构施工工作面布置更方便,同时节省构件,减少用料,缩短工期,更为经济和环保;减少内支撑和立柱等构件的同时省去了加撑、换撑和拆撑工况,节约施工时间、降低施工难度、使施工过程更加便捷、安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护桩3和第二支护桩4均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支护桩3 呈圆形布置于基坑内,且每一个第一支护桩3背离基坑的一端均与圆环冠梁1固定连接;多个第二支护桩4呈圆形布置于基坑内,且多个第二支护桩4形成的圆形与多个第一支护桩3形成的圆形的圆心位于同一位置,每一个第二支护桩4背离基坑的一端均与环形板撑2 固定连接;环形板撑2远离的另一端与多个第一支护桩3固定连接。
可选地,由于基坑的成型呈环状,因此,沿着基坑的环形结构,分别布置有呈第一圆形的多个第一支护桩3和呈第二圆形的多个第二支护桩4,多个第一支护桩3的桩顶通过圆环冠梁1进行连接,进而能够形成一体的外圈防护结构,多个第二支护桩4的桩顶通过环形板撑2进行连接,进而能够形成一体的内圈防护结构,进一步地,通过将环形板撑2的侧面与多个第一支护桩3的侧壁进行固定连接,使得整个环形板撑2基坑支护结构形成一体结构,进而能够充分发挥混凝土的抗压性能的特点,使得设计更加合理。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护桩3的长大于1.5倍的基坑深度,第一支护桩3的桩径范围为800mm-1200mm,任意两个第一支护桩3的桩间距范围为1.2倍的桩径-2倍的桩径;第二支护桩4的长大于1.5倍的基坑深度,第二支护桩4的桩径范围为 800mm-1200mm,任意两个第二支护桩4的桩间距范围为1.2倍的桩径-2倍的桩径。
优选地,第一支护桩3的尺寸应结合实际工程环境,满足设计要求,第一支护桩3的桩长大于1.5倍坑深,宜为20-40m,其桩径d 宜为800-1200mm,第一支护桩3之间的间距为1.2d-2.0d,最小净间距不小于300mm。
第二支护桩4的尺寸应结合实际工程环境,满足设计要求;第二支护桩4的桩长大于1.5倍坑深,宜为20-40m,其桩径d宜为800~ 1200mm,桩间距为1.2d-2.0d,最小净间距不小于300mm。
可选地,环形板撑2的截面为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在平面上沿基坑环形布置,其截面尺寸应满足基坑支护要求,环形板撑2的矩形截面宽宜为5000-6000mm,高宜为1000-1400mm,为保证环形板撑2与第二支护桩4连成整体,应剥离第二支护桩4桩身与环形板撑2连接处混凝土保护层,采取植筋的方式连接。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所述的环形板撑2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应用于软土环境下基坑内,包括以下步骤:
平整场地,对第一支护桩3的施工位置进行定位;在定位处施工第一支护桩3;第一支护桩3成型后,在第一支护桩3背离基坑的一端施工圆环冠梁1;完成圆环冠梁1之后,分段对称开挖基坑,直至环形板撑2的顶部标高位置;在环形板撑2的顶部标高处位置对第二支护桩4的施工位置进行定位;在定位处施工第二支护桩4;第二支护桩4施工完成后,分段对称开挖基坑,直至环形板撑2的低部标高位置;在第二支护桩4背离基坑的一端施工环形板撑2;沿着第二支护桩4远离第一支护桩3的一侧开挖基坑。
本实施例提供的环形板撑2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通过将坑周的侧向水土压力通过第一支护桩3和第二支护桩4传递到环形板撑2和圆环冠梁1,转化为环形板撑2和圆环冠梁1的轴向压力,具有控制基坑变形和充分发挥混凝土的抗压性能的特点,环形撑板和圆环冠梁1内剪力与弯矩均较小,受力形式更加科学;沿基坑环形布置的环形板撑2和圆环冠梁1可不用为内支撑及其立柱预留空间,使基坑的土方开挖工作面及出土通道在平面和立面上更易于布置,能较好地满足分层、分段(分区)、对称平衡的土方开挖原则;有利于基础工程桩施工的平面整体布置,加快施工进度;地下结构施工工作面布置更方便,同时节省构件,减少用料,缩短工期,更为经济和环保;减少内支撑和立柱等构件的同时省去了加撑、换撑和拆撑工况,节约施工时间、降低施工难度、使施工过程更加便捷、安全。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在定位处施工第一支护桩3的步骤包括:沿着基坑的外圆周呈圆形布置多个定位点;在每个定位点施工第一支护桩3,以使多个第一支护桩3呈环形布置。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每个定位点施工第一支护桩3时采用跳桩施工;其中,进行相邻的三个第一支护桩3时,先施工第一根第一支护桩3和第三根第一支护桩3,待第一根第一支护桩3和第三根第一支护桩3成型后施工中间第二根第一支护桩3。
优选地,第一支护桩3和第二支护桩4的可以采用隔桩灌注,即第一支护桩3和第二支护桩4进行跳桩施工;进行相邻的三个根第一支护桩3或第二支护桩4时,以第一支护桩3为例,先施工第一根第一支护桩3和第三根第一支护桩3,待第一根第一支护桩3和第三根第一支护桩3成型后施工中间第二根第一支护桩3;当完成三个第一支护桩3的成型后,沿着第三根第一支护桩3间隔的位置设置第五根第一支护桩3,待第五根第一支护桩3成型后,施工中间第四根第一支护桩3,以此类推。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在第一支护桩3背离基坑的一端施工圆环冠梁1的步骤包括:当第一支护桩3成型后,清除第一支护桩 3桩周远离基坑一端的土体;将第一支护桩3的上部混凝土进行凿除。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在第二支护桩4背离基坑的一端施工环形板撑2的步骤包括:凿除第二支护桩4桩顶的混凝土,浇筑环形板撑2;在浇筑环形板撑2时,第二支护桩4远离基坑的一端嵌入环形板撑2中。
可选地,开挖至环形板撑2底部标高后,由于环形板撑2体积较大,在软土环境中有时应该换填土体,通过凿桩的工艺凿除第二支护桩4桩顶混凝土,浇筑环形板撑2混凝土时,第二支护桩4部分嵌入环形板撑2中,嵌入的尺寸优选为200mm。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浇筑环形板撑2时的步骤包括:剥离第一支护桩3与环形板撑2连接处的桩身处的混凝土保护层;在剥离位置通过植入钢筋的方式与浇筑的环形板撑2进行连接。
可选地,环形板撑2施工时采用跳仓法施工技术,遵循“分块规划、隔块施工、分层浇筑、整体成型”的施工原则,相邻两段间保持一定的时间间隔,用以避免混凝土施工初期因部分较大温差及干燥作用而引起的大面积裂缝的发生。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支护桩4的施工包括在第二支护桩4的外部设置止水帷幕桩形成水泥土搅拌桩复合体,待止水帷幕桩桩身达到强度要求后,在止水帷幕桩桩心位置设置灌注桩孔;在灌注桩孔中下放钢筋笼,在下放了钢筋笼的灌注桩孔中浇筑混凝土,完成灌注第二支护桩4。
止水帷幕是用于阻止或减少基坑侧壁及基坑底地下水流入基坑而采取的连续止水体;为了保证第二支护桩4的护壁作用,在第二支护桩4设置止水帷幕桩形成水泥土搅拌桩复合体,其中,止水帷幕桩仍然可以采用第二支护桩4进行设置,另外,也可以采用采用环壁混凝土桩,也可以采用埋设护筒的方式;其中,护筒的埋设是为了起到定入导向、保护孔口、维护泥浆面和防止塌方的作用;护筒通常是采用钢板制作,可选地,可以在护筒上部适宜开设1~2各溢浆孔洞。可选地,止水帷幕桩采用埋设护筒的方式。
具体地,在基坑开挖边线外围设置止水帷幕桩形成水泥土搅拌桩复合体,待止水帷幕桩桩身强度达到初始设计要求后;在止水帷幕桩桩心位置隔桩设置灌注桩孔,在灌注桩孔中下放钢筋笼到设计标高,在下放了钢筋笼的灌注桩孔中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形成灌注桩;其中,止水帷幕桩直径至少比第二支护桩4 的直径大250mm。
另外,根据具体情况的使用,由于第一支护桩3和第二支护桩4 也能够起到止水帷幕的作用,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护桩3和第二支护桩4的施工包括在第一支护桩3和第二支护桩4之间通过流态混凝土直接进行灌注成型。
当进行直接灌注成型时,举例说明,在泥炭质土、松散粉土和软、流塑状粉质黏土互层地层中施工基坑支护体系时,基坑开挖直径200m,基坑开挖深度10m。第一支护桩3采用桩径为1000mm,长39m的长螺旋或旋挖钻孔压灌桩,桩距1300mm;第二支护桩4 采用桩径为1000mm,长27m的长螺旋或旋挖钻孔压灌桩,桩距 1300mm;圆环冠梁1顶部位于基坑顶部标高处,沿基坑环形布置,其截面尺寸为1100×1000mm,环形板撑2置于标高-4.5m处,沿基坑环形布置,其截面尺寸为5500mm×1200mm。施工时,先整平施工场地,对第一支护桩3进行定位;跳桩施工第一支护桩3;待第一支护桩3养护成型后,清除桩顶桩周上部土体,凿除桩顶部分混凝土,并对圆环冠梁1进行施工。经养护待圆环冠梁1达到设计要求后,分段对称开挖至环形板撑2顶部标高;施工第二支护桩4;待第二支护桩4桩养成型后,分段对称开挖至环形板撑2底部标高,凿除第二支护桩4桩顶混凝土,清理第一支护桩3与环形板撑2连接处的桩身保护层混凝土,施工环形板撑2,环形板撑2施工时采用跳仓法施工技术,遵循“分块规划、隔块施工、分层浇筑、整体成型”的施工原则,并通过植筋使第一支护桩3与环形板撑2连接,第二支护桩 4嵌入环形板撑2内200mm,待环形板撑2达到设计要求后,通过机械开挖基坑,挖至坑底时,保留500mm厚度的底层,人工开挖至基底标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环形板撑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护桩、第二支护桩、圆环冠梁和环形板撑;
所述第一支护桩和所述第二支护桩位于基坑内,且所述第一支护桩和所述第二支护桩呈间隔设置,所述环形板撑位于所述第二支护桩背离基坑的一端,且所述环形板撑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护桩和所述第二支护桩连接,以将所述第一支护桩和所述第二支护桩固定于基坑内;
所述圆环冠梁与所述第一支护桩远离基坑的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板撑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护桩和所述第二支护桩均设置有多个;
多个所述第一支护桩呈圆形布置于基坑内,且每一个所述第一支护桩背离基坑的一端均与所述圆环冠梁固定连接;
多个所述第二支护桩呈圆形布置于基坑内,且多个所述第二支护桩形成的圆形与多个所述第一支护桩形成的圆形的圆心位于同一位置,每一个所述第二支护桩背离基坑的一端均与所述环形板撑固定连接;
所述环形板撑远离的另一端与多个所述第一支护桩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板撑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护桩的长大于1.5倍的基坑深度,第一支护桩的桩径范围为800mm-1200mm,任意两个第一支护桩的桩间距范围为1.2倍的桩径-2倍的桩径;
第二支护桩的长大于1.5倍的基坑深度,第二支护桩的桩径范围为800mm-1200mm,任意两个第二支护桩的桩间距范围为1.2倍的桩径-2倍的桩径。
4.一种基于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环形板撑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应用于软土环境下基坑内,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平整场地,对第一支护桩的施工位置进行定位;
在定位处施工第一支护桩;
第一支护桩成型后,在第一支护桩背离基坑的一端施工圆环冠梁;
完成圆环冠梁之后,分段对称开挖基坑,直至环形板撑的顶部标高位置;
在环形板撑的顶部标高处位置对第二支护桩的施工位置进行定位;
在定位处施工第二支护桩;
第二支护桩施工完成后,分段对称开挖基坑,直至环形板撑的低部标高位置;
在第二支护桩背离基坑的一端施工环形板撑;
沿着第二支护桩远离第一支护桩的一侧开挖基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形板撑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定位处施工第一支护桩的步骤包括:
沿着基坑的外圆周呈圆形布置多个定位点;
在每个定位点施工第一支护桩,以使多个第一支护桩呈环形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形板撑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定位点施工第一支护桩时采用跳桩施工;
其中,进行相邻的三个第一支护桩时,先施工第一根第一支护桩和第三根第一支护桩,待第一根第一支护桩和第三根第一支护桩成型后施工中间第二根第一支护桩。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形板撑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支护桩背离基坑的一端施工圆环冠梁的步骤包括:
当第一支护桩成型后,清除第一支护桩桩周远离基坑一端的土体;
将第一支护桩的上部混凝土进行凿除。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形板撑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二支护桩背离基坑的一端施工环形板撑的步骤包括:
凿除第二支护桩桩顶的混凝土,浇筑环形板撑;
在浇筑环形板撑时,第二支护桩远离基坑的一端嵌入环形板撑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环形板撑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浇筑环形板撑时的步骤包括:
剥离第一支护桩与环形板撑连接处的桩身处的混凝土保护层;
在剥离位置通过植入钢筋的方式与浇筑的环形板撑进行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4-9任一项所述的支护结构的成桩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护桩的施工包括在第二支护桩的外部设置止水帷幕桩形成水泥土搅拌桩复合体,待止水帷幕桩桩身达到强度要求后,在止水帷幕桩桩心位置设置灌注桩孔;在灌注桩孔中下放钢筋笼,在下放了钢筋笼的灌注桩孔中浇筑混凝土,完成灌注第二支护桩。
CN201910797744.3A 2019-08-27 2019-08-27 环形板撑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05285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7744.3A CN110528535A (zh) 2019-08-27 2019-08-27 环形板撑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7744.3A CN110528535A (zh) 2019-08-27 2019-08-27 环形板撑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28535A true CN110528535A (zh) 2019-12-03

Family

ID=68664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97744.3A Pending CN110528535A (zh) 2019-08-27 2019-08-27 环形板撑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2853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24675A (zh) * 2020-01-14 2020-07-17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超大桩间距深基坑支护体系的施工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32039A (ja) * 2002-02-05 2003-08-19 Asahi Engineering Kk 土留め壁の腹起こし構造
KR20130112202A (ko) * 2012-04-03 2013-10-14 (주)지오알앤디 링 버팀대를 구비한 흙막이 구조물
CN207295729U (zh) * 2017-08-30 2018-05-01 云南工程建设总承包股份有限公司 环形桩支护结构
CN109930608A (zh) * 2019-03-05 2019-06-25 云南建投第十二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泥炭质软土的基坑土方开挖方法
CN110144899A (zh) * 2019-04-29 2019-08-20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软土地层地下停车场临近浅基础建筑基坑变形控制结构及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32039A (ja) * 2002-02-05 2003-08-19 Asahi Engineering Kk 土留め壁の腹起こし構造
KR20130112202A (ko) * 2012-04-03 2013-10-14 (주)지오알앤디 링 버팀대를 구비한 흙막이 구조물
CN207295729U (zh) * 2017-08-30 2018-05-01 云南工程建设总承包股份有限公司 环形桩支护结构
CN109930608A (zh) * 2019-03-05 2019-06-25 云南建投第十二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泥炭质软土的基坑土方开挖方法
CN110144899A (zh) * 2019-04-29 2019-08-20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软土地层地下停车场临近浅基础建筑基坑变形控制结构及施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于海峰: "《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培训教》", 31 May 2008,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旷南树: "环形板撑在超大型深层软土基坑中的应用", 《工程建设与设计》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24675A (zh) * 2020-01-14 2020-07-17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超大桩间距深基坑支护体系的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64686B (zh) 既有设施下多层地下空间幕架式暗挖施工方法及支护结构
CN106522989B (zh) 风井结构和盾构掘进平行施工的方法
CN107218046A (zh) 一种导洞内机械辅助止水暗挖车站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7063982U (zh) 一种导洞内机械辅助止水暗挖车站结构
CN102758458B (zh) 地下连续墙修复方法
CN205242436U (zh) 地下复合围护体系中辅助基础底板换撑的临时支撑结构
CN110878562B (zh) 在既有保留建筑下方原位开挖基坑及新增地下结构的方法
CN104264683B (zh) 三面环绕文保建筑凹字形超深基坑分区支护方法
CN112982481B (zh) 一种管廊上跨地铁交叉节点处的结构施工方法
CN112095626A (zh) 一种兼作连廊托换桩基的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8385693A (zh) 一种用于分期地下室支护的等代锚杆支护方法和支护体系
JP2008231816A (ja) 杭基礎構造の構築方法
CN105421488B (zh) 地下复合围护体系中基础底板换撑的施工方法
CN110528535A (zh) 环形板撑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3758132A (zh) 一种结合放坡的悬臂排桩支护结构的施工工艺
JP2002146811A (ja) 水中構造物基礎の施工法
JP2005290869A (ja) 水上構造物の補強構造
CN209482313U (zh) 基坑支护结构
CN208309592U (zh)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CN116289979A (zh) 地下顺逆同步施工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CN105297797A (zh) 一种用于地下空间开发中既有建筑物原位保护的环箍支护形式
CN214738189U (zh) 富水砂土层的水桶止水帷幕以及挖孔桩支撑结构
CN107165170A (zh) 一种基坑施工方法
JP2005002671A (ja) アンダーピニング方法および高架橋
CN103114594B (zh) 相邻的两个基坑的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03